解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一章《解三角形》知识点知识讲解
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一章《解三角形》知识点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高中数学必修五 第一章 解三角形知识点归纳1、三角形三角关系:A+B+C=180°;C=180°—(A+B);2、三角形三边关系:a+b>c; a-b<c3、三角形中的基本关系:sin()sin ,A B C +=cos()cos ,A B C +=-tan()tan ,A B C +=- sincos ,cos sin ,tan cot 222222A B C A B C A B C +++=== 4、正弦定理:在C ∆AB 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的对边,R 为C ∆AB 的外接圆的半径,则有2sin sin sin a b c R C===A B . 5、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 ①化角为边:2sin a R =A ,2sin b R =B ,2sin c R C =; ②化边为角:sin 2a R A =,sin 2b R B =,sin 2c C R=; ③::sin :sin :sin a b c C =A B ; ④sin sin sin sin sin sin a b c a b c C C++===A +B +A B . 6、两类正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①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其他的两边及一角.②已知两角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他边角.(对于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所对的角的题型要注意解的情况(一解、两解、三解)7、三角形面积公式:111sin sin sin 222C S bc ab C ac ∆AB =A ==B .=2R 2sinAsinBsinC=R abc 4=2)(c b a r ++=))()((c p b p a p p ---8、余弦定理:在C ∆AB 中,有2222cos a b c bc =+-A ,2222cos b a c ac =+-B , 2222cos c a b ab C =+-.9、余弦定理的推论:222cos 2b c a bc +-A =,222cos 2a c b ac +-B =,222cos 2a b c C ab+-=. 10、余弦定理主要解决的问题:①已知两边和夹角,求其余的量。
解三角形知识点归纳总结
解三角形知识点归纳总结三角形是平面几何中重要的图形之一,研究三角形的性质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各种几何问题。
下面对常见的三角形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三角形的定义和分类1.三角形是由三条边和三个顶点组成的图形。
2.根据边的长度,三角形可以分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普通三角形。
3.根据角的大小,三角形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二、三角形的性质和关系1.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
2.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60度。
3.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4.直角三角形的一个角是90度。
5.顶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是全等的。
6.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的高是它的中位线、垂直线和角平分线。
7.等边三角形的高、中位线、垂直线和角平分线是重合的。
8.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三、三角形的重要线段和关系1.三角形的重心:三条中线的交点,也是三条中线的重心。
2.三角形的垂心:三条高线的交点,也是三条高线的垂心。
3.三角形的外心:三个顶点关于其中一直线对称的焦点,也是三个外接圆的圆心。
4.三角形的内心:三条内角平分线的交点,也是三个内切圆的圆心。
5.等腰三角形的高、两边中线和角平分线等于底边。
6.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是其他两边的和。
四、三角形的面积计算1.根据底和高的关系,可以计算普通三角形的面积。
2.根据两边和夹角的关系,可以使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和海伦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五、三角形的相似与全等1.两个三角形如果对应的角相等,则它们是相似的。
2.两个三角形如果对应的边和角都相等,则它们是全等的。
3.相似三角形的边长比例相等,面积比例为边长比例的平方。
六、勾股定理1.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平方等于两腰的平方和。
2.勾股定理可以用于证明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也可以用于计算三角形的边长。
七、三角函数1.正弦函数:在直角三角形中,其中一锐角的对边与斜边之比。
2.余弦函数:在直角三角形中,其中一锐角的临边与斜边之比。
解三角形知识点归纳总结归纳
解三角形知识点归纳总结归纳三角形是平面几何中的基本图形之一,是由三条边和三个顶点组成的多边形。
学习三角形的知识点对于解题和理解几何性质非常重要。
下面是关于三角形的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包括定义、分类、性质和求解方法等内容。
一、三角形的定义和分类:1.定义:三角形是由三条边和三个顶点组成的多边形。
三角形的边可以是直线段,但必须满足三边相交于一点的条件。
2.分类:根据边长和角度的关系,三角形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按边长分类:-等边三角形: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
-普通三角形:没有边相等的三角形。
-按角度分类:-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度为直角(90度)的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度大于直角(90度)的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三个角度都小于直角(90度)的三角形。
-按边长和角度分类:-等腰直角三角形:既是等腰三角形又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二、三角形的性质:1.内角和性质: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度。
2.外角性质: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补角等于与其不相邻的两个外角的和。
3.边长性质:-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4.等腰三角形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边相等,两底角相等。
5.等边三角形性质: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相等,三个内角都是60度。
6.直角三角形性质:直角三角形的一条边是其他两边的平方和的开方。
7.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8.三角形的中线性质: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是三角形的重心,重心将中线按1:2的比例分成两段。
9.三角形的高线性质:三角形的高是从一个顶点向对边作垂线所得的线段,三角形三条高的交点是三角形的垂心。
三、三角形的求解方法:1.应用勾股定理求解直角三角形的边长。
2.应用正弦定理求解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
3.应用余弦定理求解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
4.应用海伦公式求解已知三边求三角形的面积。
5.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题。
6.利用三角形的中线、高线和角平分线的性质解题。
解三角形知识点归纳总结
解三角形知识点归纳总结三角形是平面几何中的重要概念,是由三条线段相连构成的多边形。
本文将对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分类、面积和周长计算以及相关定理进行归纳总结。
一、基本性质:1. 三角形的边是线段,由三个顶点连接而成。
2. 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3. 三角形的角是由两条相邻边所夹的部分。
二、分类:根据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 根据边长:a. 等边三角形:三条边相等。
b. 等腰三角形:两条边相等。
c. 普通三角形:三条边都不相等。
2. 根据角度:a. 直角三角形:一个角为90度。
b. 钝角三角形:一个角大于90度。
c. 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小于90度。
三、面积和周长计算:1. 面积:a. 根据三边求面积:可以使用海伦公式计算,即面积=√[s(s-a)(s-b)(s-c)],其中s为半周长,s=(a+b+c)/2,a、b、c分别为三边的长度。
b. 根据底边和高求面积:面积=底边长度×高/2。
2. 周长:周长=边1长度+边2长度+边3长度。
四、相关定理:1.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
2. 三角形外角定理: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其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
3. 三角形高线定理:三条高线所构成的三个小三角形的面积之和等于原三角形的面积。
4. 三角形中线定理:三条中线所构成的三个小三角形的面积之和等于原三角形的面积的三分之一。
5. 正弦定理:在任意三角形ABC中,设边a对应角A,边b 对应角B,边c对应角C,则有a/sinA = b/sinB = c/sinC。
6. 余弦定理:在任意三角形ABC中,设边a对应角A,边b 对应角B,边c对应角C,则有c²=a²+b²-2abcosC。
7. 正切定理:在任意三角形ABC中,设边a对应角A,边b 对应角B,边c对应角C,则有tanA = (b/a) × (sinC/cosC)。
综上所述,三角形的知识点主要包括基本性质、分类、面积和周长计算以及相关定理。
解三角形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 解三角形一.正弦定理:1.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并且都等于外接圆的直径,即 R Cc B b A a 2sin sin sin ===(其中R 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 2.变形:1)sin sin sin sin sin sin a b c a b c C C++===A +B +A B . 2)化边为角:C B A c b a sin :sin :sin ::=; ;sin sin B A b a = ;sin sin C B c b = ;sin sin CA c a = 3)化边为角:C R cB R b A R a sin 2,sin 2,sin 2===4)化角为边:;sin sin b a B A = ;sin sin c b C B =;sin sin ca C A = 5)化角为边: Rc C R b B R a A 2sin ,2sin ,2sin === 3. 利用正弦定理可以解决下列两类三角形的问题:①已知两个角及任意—边,求其他两边和另一角;例:已知角B,C,a ,解法:由A+B+C=180o ,求角A,由正弦定理;sin sin B A b a = ;sin sin CB c b = ;sin sin CA c a =求出b 与c ②已知两边和其中—边的对角,求其他两个角及另一边。
例:已知边a,b,A,解法:由正弦定理BA b a sin sin =求出角B,由A+B+C=180o 求出角C ,再使用正弦定理CA c a sin sin =求出c 边4.△ABC 中,已知锐角A ,边b ,则①A b a sin <时,B 无解; ②A b a sin =或b a ≥时,B 有一个解;③b a A b <<sin 时,B 有两个解。
如:①已知32,2,60===O b a A ,求B (有一个解)②已知32,2,60===O a b A ,求B (有两个解)注意:由正弦定理求角时,注意解的个数。
解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解三角形知识点总结解三角形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涉及到计算角度和边长的方法。
在解三角形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运用多种方法和公式,通过观察和计算来确定三角形的未知量。
本文将对解三角形的一些基本概念、方法和公式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三角形的基本概念三角形是由三条边和三个角所组成的一个几何图形。
根据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的不同,可以将三角形分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等不同类型。
二、解三角形的基本方法1.已知两边和夹角如果我们已知两条边和它们之间的夹角,可以根据余弦定理来计算第三边的长度。
余弦定理的表达式为:c² = a² + b² - 2ab*cosC其中,a和b分别表示已知的两条边的长度,C表示夹角的大小,c 表示未知边长。
2.已知两边和非夹角当我们已知两边和一个非夹角时,可以利用正弦定理来计算其他两个角的大小。
正弦定理的表达式如下:a/sinA = b/sinB = c/sinC其中,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边长,A、B、C表示三角形对应的角度。
3.已知边长和高当我们已知一个边和它对应的高时,可以通过面积公式来计算另外两个未知量。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为:S = 1/2 * 底 * 高其中,底表示三角形的底边长度,高表示从底边到对应顶点的垂直距离。
三、特殊的三角形1.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指三条边长度相等的三角形。
在等边三角形中,三个角都是60度。
2.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是指两条边长度相等的三角形。
在等腰三角形中,两个底角(基角)是相等的。
3.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是指其中一个角为90度的三角形。
在直角三角形中,可以利用勾股定理来计算未知边长。
四、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解三角形的知识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多重要的用途。
在地理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测量地球上两个点的经纬度来计算它们之间的距离和方位角。
在建筑学中,解三角形的方法可以用于测量高楼大厦的高度。
解三角形的知识也广泛应用于导航、航空和测量等领域中。
解三角形知识点总结及典型例题
解三角形知识点总结及典型例题三角形作为几何学的基础概念之一,是学习几何学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解三角形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点和技巧。
本文将对解三角形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并配以典型例题进行说明。
一、三角形的基本概念三角形由三条边和三个角组成。
根据边的长度,三角形可以分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普通三角形。
根据角的大小,三角形可以分为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
二、重要的定理1.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利用这个定理,我们可以求解一些已知角的三角形问题。
2. 角平分线定理:角平分线将一个角分为两个大小相等的角。
利用这个定理,我们可以求解一些已知角平分线的三角形问题。
3.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这个定理被广泛应用于解决直角三角形的各类问题。
三、解三角形的方法1. 已知两边和夹角如果我们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和夹角,我们可以利用余弦定理求解第三边的长度。
余弦定理的数学表达式如下:c² = a² + b² - 2abcosC其中,c为第三边的长度,a和b为已知边的长度,C为已知夹角的度数。
2. 已知两边和对应的角如果我们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和对应的角,我们可以利用正弦定理求解第三角的长度。
正弦定理的数学表达式如下:a/sinA = b/sinB = c/sinC其中,a、b、c为三角形的边长,A、B、C为对应的角度。
3. 已知三边如果我们已知三角形的三边,我们可以利用余弦定理或正弦定理求解其中一个角的大小。
然后,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解其他角的大小。
四、典型例题1. 已知三角形ABC,AB = 8 cm,BC = 6 cm,AC = 10 cm。
求角A、角B和角C的度数。
解:根据余弦定理,cosA = (8² + 10² - 6²) / (2 × 8 × 10) = 0.6cosB = (6² + 10² - 8²) / (2 × 6 × 10) = 0.8cosC = (8² + 6² - 10²) / (2 × 8 × 6) = 0.7通过查表或使用计算器,我们可以得到:角A ≈ 53.13°,角B ≈ 36.87°,角C ≈ 90°2. 在直角三角形ABC中,∠B = 90°,AB = 5 cm,BC = 12 cm。
解三角形知识点总结及典型例题
因为 ,所以
[例2 ] 若 、 、 是 的三边, ,则函数 的图象与 轴( )
A、有两个交点 B、有一个交点 C、没有交点 D、至少有一个交点
【解析】由余弦定理得 ,所以 = ,因为 1,所以 0,因此 0恒成立,所以其图像与 轴没有交点。
题型2 三角形解的个数
[例3]在 中,分别根据下列条件解三角形,其中有两解的是( )
A、 , , ;B、 , , ;
C、 , , ;D、 , , 。
题型3 面积问题
[例4] 的一个内角为 ,并且三边构成公差为 的等差数列,则 的面积为
【解析】设△ABC的三边分别: ,
∠C=120°,∴由余弦定理得: ,解得: ,
∴ 三边分别为6、10、14,
.
题型4 判断三角形形状
[例5] 在 中,已知 ,判断该三角形的形状。
【解析】把已知等式都化为角的等式或都化为边的等式。
方法一:
由正弦定理,即知
由 ,得 或 ,
即 为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方法二:同上可得
由正、余弦定理,即得:
即
或 ,
即 为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点拨】判断三角形形状问题,一是应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将已知条件转化为边与边之间的关系,通过因式分解等方法化简得到边与边关系式,从而判断出三角形的形状;(角化边)
二是应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将已知条件转化为角与角之间三角函数的关系,通过三角恒等变形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到内角之间的关系,从而判断出三角形的形状。(边化角)
题型5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综合运用
[例6]在 中, 分别为角 的对边,且 且
(1)当 时,求 的值;
(2)若角 为锐角,求 的取值范围。
(完整版)解三角形题型汇总
《解三角形》知识点归纳及题型汇总1、①三角形三角关系:A+B+C=180°;C=180°—(A+B);②.角平分线性质:角平分线分对边所得两段线段的比等于角两边之比. ③.锐角三角形性质:若A>B>C 则6090,060A C ︒≤<︒︒<≤︒.2、三角形三边关系:a+b>c; a-b<c3、三角形中的基本关系:sin()sin ,A B C +=cos()cos ,A B C +=-tan()tan ,A B C +=- sin cos ,cos sin .2222A B C A B C ++== (1)和角与差角公式sin()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cos()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m ; tan tan tan()1tan tan αβαβαβ±±=m . (2) 二倍角公式sin2α = 2cosαsinα.2222cos 2cos sin 2cos 112sin ααααα=-=-=-221tan 1tan αα-=+. 221cos 21cos 2sin ,cos 22αααα-+== (3)辅助角公式(化一公式) )sin(cos sin 22ϕ±+=±=x b a x b x a y 其中a b =ϕtan 4、正弦定理:在C ∆AB 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的对边,R 为C ∆AB 的外接圆的半径,则有2sin sin sin a b c R C===A B . 5、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①化角为边:2sin a R =A ,2sin b R =B ,2sin c R C =; ②化边为角:sin 2a R A =,sin 2b R B =,sin 2c C R=; ③::sin :sin :sin a b c C =A B ; ④sin sin sin sin sin sin a b c a b c C C++===A +B +A B =2R6、两类正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①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其他的两边及一角.②已知两角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他边角.7、三角形面积公式:111sin sin sin 222C S bc ab C ac ∆AB =A ==B .=2R 2sinAsinBsinC=R abc 4 =2)(c b a r ++=))()((c p b p a p p ---(海伦公式) 8、余弦定理:在C ∆AB 中,2222cos a b c bc =+-A ,2222cos b a c ac =+-B , 2222cos c a b ab C =+-. 9、余弦定理的推论:222cos 2b c a bc +-A =,222cos 2a c b ac +-B =,222cos 2a b c C ab+-=. 10、余弦定理主要解决的问题:①已知两边和夹角,求其余的量.②已知三边求角11、如何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判定三角形形状时,可利用正余弦定理实现边角转化,统一成边的形式或角的形式.设a 、b 、c 是C ∆AB 的角A 、B 、C 的对边,则:①若222a b c +=,则90C =o ;②若222a b c +>,则90C <o ;③若222a b c +<,则90C >o .12、三角形的五心:垂心——三角形的三边上的高相交于一点重心——三角形三条中线的相交于一点外心——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内心——三角形三内角的平分线相交于一点旁心——三角形的一内角平分线与其他两个角的外角平分线交于一点题型之一:求解基本元素指已知两边一角(或二角一边或三边),求其它三个元素问题,进而求出三角形的三线(高线、角平分线、中线)及周长等基本问题.1.在中,,,,则.2.在ΔABC 中,已知66cos ,364==B AB ,AC 边上中线BD =5,求sin A .题型之二:判断形状:1.在ABC ∆中,已知C B A sin cos sin 2=,那么ABC ∆一定是( )A .直角三角形B .等腰三角形C .等腰直角三角形D .正三角形2.在△ABC 中,AB =5,BC =6,AC =8,则△ABC 的形状是( )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非钝角三角形题型之三:解决与面积有关问题主要是利用正、余弦定理,并结合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来解题.1. 在∆ABC 中sin cos A A +=22,AC =2,AB =3,求A tan 和∆ABC 的面积.2.已知ABC △1,且sin sin A B C +=.(1)求边AB 的长.(2)若ABC △的面积为1sin 6C ,求角C 的度数.题型之四:求值问题ABC △4a =5b =6c =sin 2sin A C =1. 在ABC ∆中, 222a bc c b =-+,321+=b c ,求A ∠和B tan2.在锐角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已知sin 3A =,(1)求22tan sin 22B C A++的值. (2)若2a =,ABC S =△b 的值.题型之五:求最值问题1.在△ABC 中,已知 cos (cos )cos 0C A A B +-=.(1)求角B 的大小.(2)若1a c +=,求b 的取值范围2.△在内角的对边分别为,已知.(1)求.(2)若,求△面积的最大值.。
高考数学-解三角形知识点
高考数学-解三角形1、(1)正弦定理:2sin sin sin a b c R A B C===(R 为三角形外接圆半径) (2)正弦定理变形:①2sin a R A =,2sin b R B =,2sin c R C = ②sin 2a A R =,sin 2b B R =,sin 2c C R= ③::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④sin sin sin sin sin sin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3)正弦定理主要用来解决两类问题:A 、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所对的角,求其余的量。
B 、已知两角和一边,求其余的量。
2、三角形的面积:22221111sin sin sin 2sin sin sin 22224sin sin sin sin sin sin 2sin 2sin 2sin a abc S a h ab C bc A ac B R A B C Ra B Cb A Cc A B pr A B C =⋅==========V (其中)(21c b a p ++=,r 为三角形内切圆半径) 3、(1)余弦定理:2222cos a b c bc A =+- bca cb A 2cos 222-+= 2222cos b a c ac B =+- 222cos 2a c b B ac +-= 2222cos c a b ab C =+- 222cos 2a b c C ab +-= (2)余弦定理主要解决的问题:A 、已知两边和夹角,求其余的量。
B 、已知三边求角。
4、如何判断三角形的形状:设a 、b 、c 是C ∆AB 的角A 、B 、C 的对边,则:①若222a b c +=,则90C =o ; ②若222a b c +>,则90C <o ; ③若222a b c +<,则90C >o 。
5、附:三角形的五个“心”:(旁心:旁切圆的圆心)重心:三角形三条中线交点; 垂心:三角形三边上的高相交于一点。
解三角形最全知识点总结
解 三 角 形正弦定理要点1 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所对角的正弦值的比相等,即a sinA =b sinB =csinC.要点2 解三角形三角形的三个角A ,B ,C 和三条边a ,b ,c 叫做三角形的元素,已知三角形的几个元素求其它元素的过程叫做解三角形. 正弦定理可以解决的问题1.已知两角及一边解三角形,只有一解.2.已知两边及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可能有两解、一解或无解.方法1:计算法.方法2:已知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用正弦定理,可能有两解、一解或无解.在△ABC 中,已知a ,b 和A 时,解的情况如下:要点3 正弦定理的变式CB A c b a sin :sin :sin ::)1(=RA aC B A c b a C A c a C B c b B A b a 2sin sin sin sin sin sin sin sin sin sin )2(==++++=++=++=++A c C aB cC b A b B a sin sin ;sin sin ;sin sin )3(===B Cb A C ac A B a C B c b C A c B A b a sin sin sin sin ;sin sin sin sin ;sin sin sin sin )4(======(边化角)C R c B R b A R a sin 2;sin 2;sin 2)5(===要点5 常用结论1.A +B +C =π.2.在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大角对大边.3.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4.sin(A +B )=sin C ;cos(A +B )=-cos C ;tan(A +B )=-tan C ;sin A +B 2=cos C 2,cos A +B 2=sin C 2.5.∠A >∠B ⇔a >b ⇔sin A >sin B ⇔cos A <cos B .6.若A 为最大的角,则A ∈[π3,π);若A 为最小的角,则A ∈(0,π3];若A 、B 、C 成等差数列,则B =π3.7.sin A =sin B ⇔A =B ; sin(A -B )=0⇔A =B ; sin2A =sin2B ⇔A =B 或A +B =π2A 为锐角 A 为钝角或直角图形关系式 a<bsinA a =bsinA bsinA <a <b a ≥b a >b a ≤b 解个数 无解 一解 两解 一解 一解 无解(角化边)R c C R b B R a A 2sin ;2sin ;2sin )6(===要点4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Bac A bc C ab S ABC sin 21sin 21sin 21===∆题型一 解三角形例1 已知在△ABC 中,c =10,A =45°,C =30°,求a ,b 和B.例2(1)在△ABC 中,(1)a =6,b =2,B =45°,求C ;(2)A =60°,a =2,b =233,求B ;(3)a =3,b =4,A =60°,求B.题型二 判断三角形解的个数(1)在△ABC 中,a =1,b =3,A =45°.则满足此条件的三角形的个数是( ) A .0 B .1 C .2 D .无数个(2)在△ABC 中,已知b =30,c =15,C =26°,则此三角形解的情况是( ) A .一个解 B .两个解 C .无解 D .无法确定(3)已知△ABC 中,a =x ,b =2,B =45°,若这个三角形有两解,求x 的取值范围【解析】 例1 ∵a sinA =c sinC ,∴a =csinA sinC =10×sin45°sin30°=10 2.B =180°-(A +C)=180°-(45°+30°)=105°.又∵b sinB =c sinC ,∴b =csinB sinC =10×sin105°sin30°=20sin75°=20×6+24=5(6+2).例2(1)由正弦定理a sinA =b sinB ,得sinA =asinB b =6×222=32.又0°<A<180°,且a>b ,∴A>B.∴A =60°或120°.∴C =75°或C =15°. (2)由正弦定理,得sinB =bsinAa=233×322=22.∵a =2=323>b ,∴A>B ,∴B =45°. (3)由正弦定理,得sinB =bsinA a =4×323=23>1.∴这样的角B 不存在.练习(1)A . (2) B. (3)2<x<2 2题型三 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例3 (1)在△ABC 中,已知a 2tanB =b 2tanA ,试判断△ABC 的形状.(2)在△ABC 中,若sinA =2sinB ·cosC ,sin 2A =sin 2B +sin 2C ;(3)在△ABC 中,cosA a =cosB b =cosCc.【解析】 (1)由已知,得a 2sinB cosB =b 2sinAcosA.由正弦定理a =2RsinA ,b =2RsinB(R 为△ABC 的外接圆半径),得4R 2sin 2AsinB cosB =4R 2sin 2BsinAcosA.∴sinAcosA =sinBcosB ,∴sin2A =sin2B.∵2A ∈(0,2π),2B ∈(0,2π),∴2A =2B 或2A =π-2B ,即A =B 或A +B =π2.∴△ABC 为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2)由已知a 2=b 2+c 2.∴A =90°,C =90°-B.由sinA =2sinB ·cosC ,得1=2sinB ·cos(90°-B).∴sinB =22(负值舍去).∴B =C =45°.∴△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3)由已知,得cosA sinA =cosBsinB.∴cosA ·sinB =cosB ·sinA.∴tanA =tanB.∵A ,B ,C ∈(0,π),∴A =B.同理可证:B =C.∴△ABC 为等边三角形.题型四 正弦定理中的比例性质例4 (1)已知在△ABC 中,A ∶B ∶C =1∶2∶3,a =1,求a -2b +csinA -2sinB +sinC.(2)在△ABC 中,若(b +c)∶(c +a)∶(a +b)=4∶5∶6,求sinA ∶sinB ∶sinC . 【解析】 (1)∵A ∶B ∶C =1∶2∶3,∴A =30°,B =60°,C =90°.∵a sinA =b sinB =c sinC =1sin30°=2,∴a =2sinA ,b =2sinB ,c =2sinC.∴a -2b +c sinA -2sinB +sinC=2. (2)若(b +c)∶(c +a)∶(a +b)=4∶5∶6,则存在常数k(k>0),使得b +c =4k ,c +a =5k ,a +b =6k ,解得a =72k ,b =52k ,c =32k. ,则有a ∶b ∶c =7∶5∶3,所以sinA ∶sinB ∶sinC =a ∶b ∶c =7∶5∶3题型五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例5 (1)在△ABC 中,A =30°,c =4,a =3,求△ABC 的面积. (2)若△ABC 的面积为3,BC =2,C =60°,求边AB 的长.(3)在△ABC 中,已知AB =2,BC =5,△ABC 的面积为4,若∠ABC =θ,求θcos .(4)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三个内角A ,B ,C 的对边,若a =2,C =π4,cos B 2=255,求△ABC 的面积S.【解析】(1)由正弦定理,得sinC =csinA a =4sin30°3=23.,∵c>a ,A 为锐角,∴角C 有两解.①当角C 为锐角时,cosC =1-sin 2C =53,sinB =sin(180°-30°-C)=sin(150°-C)=sin150°cosC -cos150°sinC =12·53+32·23=16(5+23), ∴S △ABC =12acsinB =12×3×4×16(5+23)=5+23;②当角C 为钝角时,cosC =-53,sinB =sin(150°-C)=16(23-5), ∴S △A B C =12acsinB =23- 5.综上可知:△ABC 的面积为23+5或23- 5.(2)在△ABC 中,由面积公式,得S =12BC ·CA ·sinC =12×2·AC ·sin60°=32AC =3,∴AC=2.∴△ABC 为等边三角形,∴AB =2.(3)∵S △ABC =12AB ·BCsin ∠ABC =12×2×5×sin θ=4,∴sin θ=45.又θ∈(0,π),∴cos θ=±1-sin 2θ=±35.(4)因为cosB =2cos 2B2-1=35,故B 为锐角,sinB =45.所以sinA =sin(π-B -C)=sin ⎝ ⎛⎭⎪⎫3π4-B =7210.由正弦定理得c =asinC sinA =107,所以S =12acsinB =12×2×107×45=87.1.1.2 余 弦 定 理要点1 余弦定理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的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即:C ab b a c cos 2222-+=;A bc c b a cos 2222-+=;B ac c a b cos 2222-+=要点2 余弦定理的推论bc a c b A 2cos 222-+=;ac b c a B 2cos 222-+=;ab c b a C 2cos 222-+= 要点3 由余弦定理如何判断三角形形状是锐角三角形是锐角是钝角三角形是钝角是直角三角形是直角ABC A c b a ABC A c b a ABC A cb a∆⇒⇔+∆⇔⇔+>∆⇔⇔+=<222222222要点4 利用余弦定理可以解决的问题(1)已知两边和夹角解三角形(2)已知两边及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 (3)已知三边解三角形题型一 已知两边和夹角解三角形例1 (1)在△ABC 中,已知a =2,b =22,C =15°,求A.【解析】 方法一:∵cos15°=cos(45°-30°)=6+24,sin15°=sin(45°-30°)=6-24, 由余弦定理,得c 2=a 2+b 2-2abcosC =4+8-22×(6+2)=8-4 3. ∴c =6- 2.又b>a ,∴B>A.∴A 为锐角.由正弦定理,得sinA =a c sinC =26-2×6-24=12.∴A =30°.方法二:∵cos15°=cos(45°-30°)=6+24,sin15°=sin(45°-30°)=6-24, 由余弦定理,得c 2=a 2+b 2-2abcosC =4+8-22×(6+2)=8-4 3.∴c =6- 2.∴cosA =b 2+c 2-a 22bc =32.又0°<A<180°,∴A =30°.题型二 已知两边及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例2(1)在△ABC 中,已知b =3,c =33,B =30°,求角A ,角C 和边a.(2)在△ABC 中,已知a =2,b =2,A =45°,解此三角形. 【解析】(1)方法一:由余弦定理,得b 2=a 2+c 2-2accosB ,得32=a 2+(33)2-2a ×33×cos30°.∴a 2-9a +18=0,得a =3或6. 当a =3时,A =30°,∴C =120°.当a =6时,由正弦定理,得sinA =asinBb=6×123=1.∴A =90°,∴C =60°.方法二:由b<c ,B =30°,b>csin30°=33×12=332知本题有两解.由正弦定理,得sinC =csinB b =33×123=32.∴C =60°或120°.当C =60°时,A =90°,由勾股定理,得a =b 2+c 2=32+(33)2=6. 当C =120°时,A =30°,△ABC 为等腰三角形,∴a =3.(2)由a 2=b 2+c 2-2bccosA ,得22=(2)2+c 2-22ccos45°, c 2-2c -2=0,解得c =1+3或c =1-3(舍去).∴c =1+ 3.cosB =c 2+a 2-b 22ca =22+(1+3)2-(2)22×2×(1+3)=32.∴B =30°,C =180°-(A +B)=180°-(45°+30°)=105°.题型三 已知三边解三角形例3 在△ABC 中,已知a =7,b =3,c =5,求最大角和sinC.【解析】 ∵a>c>b ,∴A 为最大角.∴cosA =b 2+c 2-a 22bc =32+52-722×3×5=-12.又∵0°<A<180°,∴A =120°.∴sinA =sin120°=32. 由正弦定理,得sinC =csinAa=5×327=5314.∴最大角A 为120°,sinC =5314. 题型四 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例4 (1)在△ABC 中,cos 2A2=b +c 2c(a ,b ,c 分别为角A ,B ,C 的对边),判断△ABC 的形状.(2)在△ABC 中,已知(a +b +c)(a +b -c)=3ab ,且2cosA ·sinB =sinC ,试确定△ABC的形状.【解析】(1)方法一:在△ABC 中,∵cos 2A2=b +c 2c ,∴1+cosA 2=b 2c +12,∴cosA =b c.又由余弦定理知cosA =b 2+c 2-a 22bc ,∴b 2+c 2-a 22bc =bc,∴b 2+c 2-a 2=2b 2.∴a 2+b 2=c 2.∴△ABC 是以C 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方法二:由方法一知cosA =b c ,由正弦定理,得b c =sinB sinC,∴cosA =sinBsinC .∴sinCcosA =sinB =sin[180°-(A +C)]=sinAcosC +cosAsinC.∴sinAcosC =0,∵A ,C 是△ABC 的内角,∴sinA ≠0.∴只有cosC =0,∴C =90°. ∴△ABC 是直角三角形.(2)方法一(角化边):由正弦定理,得sinC sinB =cb.由2cosA ·sinB =sinC ,得cosA =sinC 2sinB =c 2b .cosA =c 2+b 2-a 22bc ,∴c 2b =c 2+b 2-a 22bc.即c 2=b2+c 2-a 2,∴a =b.又∵(a +b +c)(a +b -c)=3ab ,∴(a +b)2-c 2=3b 2,∴4b 2-c 2=3b 2,∴b =c. ∴a =b =c ,∴△ABC 为等边三角形.方法二(边化角):∵A +B +C =180°,∴sinC =sin(A +B).又∵2cosA ·sinB =sinC ,∴2cosA ·sinB =sinA ·cosB +cosA ·sinB. ∴sin(A -B)=0.又∵A 与B 均为△ABC 的内角,∴A =B.又由(a +b +c)(a +b -c)=3ab ,得(a +b)2-c 2=3ab ,a 2+b 2-c 2+2ab =3ab.即a 2+b 2-c 2=ab ,由余弦定理,得cosC =12.而0°<C<180°,∴C =60°.又∵A =B ,∴△ABC 为等边三角形.1.2 应用举例(第一课时)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举例要点1 基线(1)定义:在测量上,根据测量需要适当确定的线段叫做基线.(2)性质:在测量过程中,要根据实际需要选取合适的基线,使测量具有较高的精确度.一般来说,基线越长,测量的精确度越高.要点2 仰角和俯角在视线和水平线所成角中,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叫仰角,在水平线下方的角叫俯角,要点3 方位角指从正北方向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所成的角,如图中B点的方位角为α.要点4 方向角从指定方向线到目标方向线所成的小于90°的水平角,如南偏西60°,指以正南方向为始边,顺时针方向向西旋转60°.如图中∠ABC为北偏东60°或为东偏北30°;正南方向:指目标在正南的方向线上.依此类推正北方向、正东方向和正西方向.要点5 坡度坡面的铅直高度和水平宽度L 的比叫做坡度(或叫做坡比).即坡角的正切值.要点6 测量距离的基本类型及方案类别两点间不可通或不可视两点间可视但点不可达两点都不可达图形方法用余弦定理用正弦定理在△ACD中用正弦定理求AC 在△BCD中用正弦定理求BC 在△ABC中用余弦定理求AB结论AB=a2+b2-2abcosC AB=asinCsin(B+C)①AC=asin∠ADCsin(∠ACD+∠ADC)②BC=asin∠BDCsin(∠BCD+∠BDC)③AB=AC2+BC2-2AC·BC·cos∠ACB要点7测量高度的基本类型及方案类别点B与点C,D共线点B与点C,D不共线图形方法先用正弦定理求出AC或AD,再解直角三角形求出AB在△BCD中先用正弦定理求出BC,在△ABC中∠ACB可知,即而求出AB结论AB=a1tan∠ACB-1tan∠ADBAB=asin∠BDC×tan∠ACBsin(∠BCD+∠BDC)题型一 有关距离问题例1 要测量对岸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选取相距 3 km 的C ,D 两点,并测得∠ACB =75°,∠BCD =45°,∠ADC =30°,∠ADB =45°,求A ,B 之间的距离.【解析】 如图所示,在△ACD 中,∠ACD =∠ACB +∠BCD =120°,∠CAD =∠ADC =30°,∴AC =CD = 3.在△BCD 中,∠BCD =45°,∠BDC =∠ADB +∠ADC =75°,∠CBD =60°. ∴BC =3sin75°sin60°=6+22. 在△ABC 中,由余弦定理,得AB 2=(3)2+⎝ ⎛⎭⎪⎫6+222-2×3×6+22×cos75°=3+2+3-3=5,∴AB =5,∴A ,B 之间的距离为 5 km.题型二 测量高度例2 A ,B 是海平面上的两个点,相距800 m ,在A 点测得山顶C 的仰角为45°,∠BAD =120°,又在B 点测得∠ABD =45°,其中D 是点C 到水平面的垂足,求山高CD. 【解析】 如图,在△ABD 中,∠BDA =180°-45°-120°=15°. 由AB sin15°=AD sin45°,得AD =AB ·sin45°sin15°=800×226-24=800(3+1)(m). ∵CD ⊥平面ABD ,∠CAD =45°,∴CD =AD =800(3+1)≈2 186(m).所以,山高CD 为2 186 m.题型三 测量角度例3 某货船在索马里海域航行中遭海盗袭击,发出呼救信号,我海军护航舰在A 处获悉后,立即测出该货船在方位角为45°,距离为10海里的C 处,并测得货船正沿方位角为105°的方向,以10海里/小时的速度向前行驶,我海军护航舰立即以10 3 海里/小时的速度前去营救,求护航舰的航向和靠近货船所需的时间.【解析】 如图所示,设所需时间为t 小时,则AB =103t ,CB =10t. 在△ABC 中,根据余弦定理,则有AB 2=AC 2+BC 2-2AC ·BCcos120°, 可得(103t)2=102+(10t)2-2×10×10tcos120°,整理得2t 2-t -1=0, 解得t =1或t =-12(舍去).舰艇需1小时靠近货船.此时AB =103,BC =10,在△ABC 中,由正弦定理,得BC sin ∠CAB =AB sin120°.所以sin ∠CAB =BCsin120°AB =10×32103=12.所以∠CAB =30°.所以护航舰航行的方位角为75°.1.2 应用举例(第二课时)题型一 有关面积问题三角形面积公式(1)S =12a ·h a (h a 表示a 边上的高).(2)S =12ab sin C =12 bc sin A =12 ac sin B .(3)S =12·r ·(a +b +c )(r 为内切圆半径 ).(4),))()((c p b p a p p S ---=其中2cb a p ++=例1 (1)已知△ABC 的面积为1,tanB =12,tanC =-2,求△ABC 的边长以及△ABC 外接圆的面积.(2)在△ABC 中,内角A ,B ,C 对边的边长分别是a ,b ,c ,已知c =2,C =π3.①若△ABC 的面积等于3,求a ,b ; ②若sinB =2sinA ,求△ABC 的面积.【解析】(1) ∵tanB =12,∴0<B<π2.∴sinB =55,cosB =255.又∵tanC =-2,∴π2<C<π.∴sinC =255,cosC =-55.则sinA =sin(B +C)=sinBcosC +cosBsinC =55×⎝ ⎛⎭⎪⎫-55+255×255=35. ∵a sinA =b sinB ,∴a =bsinA sinB =35b.则S △ABC =12absinC =12·35b 2·255=1. 解得b =153,于是a = 3.再由正弦定理,得c =asinC sinA =2153. ∵外接圆的直径2R =a sinA =533,∴R =536.∴外接圆的面积S =πR 2=25π12.(2)①∵S =12absinC =12ab ·32=3,∴ab =4. ①∵c 2=a 2+b 2-2abcosC =(a +b)2-2ab -2abcosC =(a +b)2-12=4,∴a +b =4. ② 由①②可得a =2,b =2.②∵sinB =2sinA ,∴b =2a.又∵c 2=a 2+b 2-2abcosC =(a +b)2-3ab =4,∴a =233,b =433.∴S =12absinC =233题型二 正余弦定理的综合问题例2 (1)在△ABC 中,a ,b ,c 分别为内角A ,B ,C 的对边,且2asinA =(2b +c)sinB +(2c +b)sinC.①求A 的大小;②求sinB +sinC 的最大值.(2)在△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长分别为a ,b ,c ,已知a 2-c 2=2b ,且sinAcosC =3cosAsinC ,求b.【解析】 (1)①由已知,根据正弦定理,得2a 2=(2b +c)b +(2c +b)c ,即a 2=b 2+c 2+bc.由余弦定理,得a 2=b 2+c 2-2bccosA.故cosA =-12,∴A =120°.②由(1),得sinB +sinC =sinB +sin(60°-B)=32cosB +12sinB =sin(60°+B). 故当B =30°时,sinB +sinC 取得最大值1.(2)由余弦定理,得a 2-c 2=b 2-2bccosA.又a 2-c 2=2b ,b ≠0,所以b =2ccosA +2.① 又sinAcosC =3cosAsinC ,∴sinAcosC +cosAsinC =4cosAsinC. ∴sin(A +C)=4cosAsinC ,sinB =4sinCcosA.由正弦定理,得sinB =bc sinC.故b =4ccosA.② 由①②解得b =4.例3 如图,在平面四边形ABCD 中,AD =1,CD =2,AC =7. (1)①求cos ∠CAD 的值;②若cos ∠BAD =-714,sin ∠CBA =216,求BC 的长.(2)如图所示,在△ABC 中,∠B =π3,AB =8,点D 在BC 边上,且CD =2,cos ∠ADC =17.①求sin ∠BAD ; ②求BD ,AC 的长.【解析】(1)①在△ADC 中,由余弦定理,得cos ∠CAD =AC 2+AD 2-CD22AC ·AD,故由题设知,cos ∠CAD =7+1-427=277.②设∠BAC =α,则α=∠BAD -∠CAD.因为cos ∠CAD =277,cos ∠BAD =-714,所以sin ∠CAD =1-cos 2∠CAD =1-⎝⎛⎭⎫2772=217,sin ∠BAD =1-cos 2∠BAD =1-⎝⎛⎭⎫-7142=32114.于是sin α=sin(∠BAD -∠CAD)=sin ∠BADcos ∠CAD -cos ∠BADsin ∠CAD =32114×277-⎝ ⎛⎭⎪⎫-714×217=32.在△ABC 中,由正弦定理,得BC sin α=AC sin ∠CBA .故BC =AC ·sin αsin ∠CBA=7×32216=3.(2)①在△ADC 中,因为cos ∠ADC =17,所以sin ∠ADC =437.所以sin ∠BAD =sin(∠ADC -∠B)=sin ∠ADCcosB -cos ∠ADCsinB =437×12-17×32=3314.②在△ABD 中,由正弦定理,得BD =AB ·sin ∠BADsin ∠ADB =8×3314437=3.在△ABC 中,由余弦定理,得AC 2=AB 2+BC 2-2AB ·BC ·cosB =82+52-2×8×5×12=49.所以AC =7.题型三 证明恒等式例4 (1)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证明:a 2-b 2c 2=sin (A -B )sinC.(2)在△ABC 中,记外接圆半径为R.求证:2Rsin(A -B)=a 2-b2c .(3)已知在△ABC 中,a 2=b(b +c),求证:A =2B.【证明】 (1)由余弦定理,得a 2=b 2+c 2-2bccosA ,b 2=c 2+a 2-2cacosB , 两式相减,得a 2-b 2=b 2-a 2-2bccosA +2cacosB.∴a 2-b 2c 2=acosB -bcosAc.由正弦定理,知a c =sinA sinC ,b c =sinB sinC .∴a 2-b 2c 2=sinAcosB -sinBcosA sinC =sin (A -B )sinC .(2)由正弦定理的变形形式:sinA =a 2R ,sinB =b 2R 及由等号左边的a 2,b 2,c 2,运用余弦定理进行转化,即可得.左边=2R(sinAcosB -cosAsinB)=a ·a 2+c 2-b 22ac -b ·b 2+c 2-a 22bc =a 2-b2c =右边.(3)方法一:∵a 2=b(b +c),根据正弦定理,得sin 2A =sinB(sinB +sinC),即sin 2A -sin 2B =sinBsinC. ∴cos2B -cos2A2=sinBsinC.∴sin(A +B)sin(A -B)=sinBsinC.又在△ABC 中,sin(A +B)=sinC ≠0,∴sin(A -B)=sinB.∴A -B =B 或(A -B)+B =π(舍去).∴A =2B. 方法二:2bcosB =2b ×a 2+c 2-b 22ac =b (c 2+bc )ac =b (b +c )a =a ,即2bcosB =a ,根据正弦定理,得sinA =2sinBcosB ,即sinA =sin2B.∴A =2B 或A +2B =π. 若A +2B =π,则B =C.由a 2=b(b +c),知a 2=b 2+c 2. ∴B =C =π4,A =π2,∴A =2B.。
解三角形知识点归纳总结
解三角形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基本概念三角形:由同一平面内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
三角形的元素:三角形的三个角A、B、C和它们的对边a、b、c。
二、三角形的分类按角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三个内角都小于90度。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内角等于90度。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内角大于90度。
按边分: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两边相等的三角形,相等的两边称为腰,另一边称为底边。
等边三角形:三边都相等的等腰三角形,也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三、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度。
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具有稳定性。
四、解三角形的常用定理和公式正弦定理:a/sinA = b/sinB = c/sinC = 2R,其中R是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余弦定理:c² = a² + b² - 2ab·cosC(以及针对其他角的类似公式)。
面积公式:S = 1/2 * bc * sinA(以及针对其他角的类似公式),或者S = √[p(p - a)(p - b)(p - c)],其中p是半周长,即p = (a + b + c) / 2。
五、解三角形的过程解三角形通常涉及已知三角形的几个元素(如两个角和一条边,或三条边等),然后利用上述定理和公式求出其他未知元素的过程。
六、应用解三角形在实际问题中有广泛应用,如在航海、测量、地理、工程等领域中,经常需要利用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角度和距离的计算。
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三角形的性质和应用,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力工具。
同时,解三角形也是培养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的重要途径。
解三角形知识点及题型总结
基础强化(8)――解三角形1 ①三角形三角关系:A+B+C=180 ; C=180° -(A+B );②•三角形三边关系:a+b>c; a-b<c③•锐角三角形性质:若 A>B>C 则60 A 90 ,0 C 60的情况(一解、两解、三解) )6、三角形面积公式:SC1bcsi n 1 abs in C 1 acs in 2.=2Rsi nAsi nBsinC= abc =r(a b c)2 2 24R27、 余弦定理:在C 中,有 2.2 2a b c22bc cos , b2 2a c 2ac cos ,c 2 a 2 b 2 2abcosC ..2 2 2 2 2.2 2.2 28、 余弦定理的推论:cosb c—, cosa c—, cosCa b-2bc2ac2ab9、 余弦定理主要解决的问题:①已知两边和夹角,求其余的量。
②已知三边求角 10、三角形的五心:垂心 --- 三角形的三边上的高相交于一点 重心一一三角形三条中线的相交于一点 外心 --- 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 内心——三角形三内角的平分线相交于一点旁心——三角形的一条内角平分线与其他两个角的外角平分线交于一点 11•仰角与俯角,方向角与方位角sin AB c2C ;os ,cos2A B 2 .C , A B sin , tan 2 2+ C cot — 2 3、正弦定理:在C 中,a 、b 、 c 分别为角 、 、C 的对边,R 为 C 的外接圆的半径,则有-ab c 2R .sinsinsin C4、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①化角为边 a2Rsin,b 2Rsi n ,c 2RsinC ;②化边为角sina ,sinb sin Cc2R2R2R③ a : b: c sin:sin :sin C ;a b cab c④——=2Rsin sinsin C sin sinsin C5、两类正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 ①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其他的两边及一角 .②已知2、三角形中的基本关系:两角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他边角 .(对于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所对的角的题型要注意解 sin (A B) si nC,cos(A B) cosC, tan (A B) tanC,题型一:求解斜三角形中的基本元素指已知两边一角(或二角一边或三边),求其它三个元素问题,进而求出三角形的三线(高线、角平分线、中线)及周长等基本问题.例1. (1)在ABC 中,已知A45o, B 60°, a 42cm,解三角形(2) 在ABC 中,c.6, A45o,a2,求b和B,C .(3) 在ABC 中,b.3,B60o,c1,求a和A,C .(4) 在厶ABC中,已知a 3 , b 2 , B 45°,求A,C 和c .(5) 在厶ABC中,已知三边长a 3 , b 4 , c 37 ,求三角形的最大内角.1 .在中,,,,则、6 —2.在厶ABC中,已知AB出,cosB,AC边上的中线BD= 5,求si n A的值.6题型二:判断三角形的形状:给出三角形中的三角关系式,判断此三角形的形状.例2. (1)在中,,则此三角形—A.等腰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等腰直角三角形D.等腰或直角三角形(2)在中,若,则此三角形必是( )A.等腰三角形B. 正三角形C. 直角三角形D. 等腰直角三角形(3 )设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若,则的形状是A.等腰三角形B. 等边三角形C. 直角三角形D. 锐角三角形1、在ABC 中,若lgsi nA lgcos B Igsi nC Ig 2,则ABC 的形状是()A.直角三角形B •等边三角形C •不能确定D •等腰三角形2. 在ABC 中,若bcosC ccos B a si nA,贝U ABC 的形状为A.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不确定题型三:与面积有关问题—►f—* —►—F例3、已知向量m (sinx, 3sinx), n (sinx, cosx),设函数f (x) m n,若函数g(x)的图象与f (x)的图象关于坐标原点对称.(1)求函数g(x)在区间[才,石]上的最大值,并求出此时 x 的值;3⑵ 在 ABC 中,a,b,c 分别是角 A, B,C 的对边,A 为锐角,若f(A) g(A) , b c 7, ABC 的面积为2 3,求边a 的长.21•、在 ABC 中,内角 代B,C 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cosA , sin B . 5cosC.3(1)求tanC 的值;(2)若a 、、2,求 ABC 的面积•2.已知△ ABC 的周长为 2 1,且 si nA si nB .2s inC . (I )求边AB 的长;1(II )若△ ABC 的面积为一 sin C ,求角C 的度数.6C 所对的边长分别为 a 、b 、c ,c 1 r —bc a 2和 3,求 A 和tanB 的值.b 2B C Atan 2sin 2 的值;(2)若 a 2 , S ^ABC2,求 b 的值。
解三角形知识点汇总和典型例题
因为 < < ,所以 ,或
①当 时, ,
②当 时,
,
点评:应用正弦定理时(1)应注意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可能有两解的情形;(2)对于解三角形中的复杂运算可使用计算器
题型2:三角形面积
例2.在 中, , , ,求 的值和 的面积。
解法一:先解三角方程,求出角A的值。
(1)两类正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
第1、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其他的两边及一角.
第2、已知两角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他边角.
(2)两类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
第1、已知三边求三角.
第2、已知两边和他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角.
5.三角形中的三角变换
三角形中的三角变换,除了应用上述公式和上述变换方法外,还要注意三角形自身的特点。
解:在△ABC中,∠DAC=30°, ∠ADC=60°-∠DAC=30,
所以CD=AC=0.1 又∠BCD=180°-60°-60°=60°,
(2) = absinC= bcsinA= acsinB= =2R2sinAsinBsinC
4.解三角形:由三角形的六个元素(即三条边和三个内角)中的三个元素(其中至少有一个是边)求其他未知元素的问题叫做解三角形.广义地,这里所说的元素还可以包括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以及内切圆半径、外接圆半径、面积等等.主要类型:
当sin = ,即A= 时, cosA+2cos 取得最大值为 。
点评:运用三角恒等式简化三角因式最终转化为关于一个角的三角函数的形式,通过三角函数的性质求得结果。
题型6:正余弦定理的实际应用
例6.(2009辽宁卷文,理)如图,A,B,C,D都在同一个与水平面垂直的平面内,B,D为两岛上的两座灯塔的塔顶。测量船于水面A处测得B点和D点的仰角分别为 , ,于水面C处测得B点和D点的仰角均为 ,AC=0.1km。试探究图中B,D间距离与另外哪两点间距离相等,然后求B,D的距离(计算结果精确到0.01km, 1.414, 2.449)
解三角形(总结+题+解析)
解三角形一.正弦定理:A a sin =B b sin =C csin =2R ,其中R 是三角形外接圆半径.正弦定理的如下变形常在解题中用到1.(1) a=2RsinA(2) b=2RsinB(3) c=2RsinC2.(1) sinA=a/2R(2) sinB=b/2R(3) sinC=c/2R3.a :b :c=sinA :sinB:sinC适用类型(1)AAS(2)SSA二.余弦定理:1. a^2 = b^2 + c^2 - 2·b ·c ·cosA2. b^2 = a^2 + c^2 - 2·a ·c ·cosB3. c^2 = a^2 + b^2 - 2·a ·b ·cosC余弦定理的如下变形常在解题中用到1. cosC = (a^2 + b^2 - c^2) / (2·a ·b)2. cosB = (a^2 + c^2 - b^2) / (2·a ·c)3. cosA = (c^2 + b^2 - a^2) / (2·b ·c )适用类型1.SSA2.SAS3.SSS三.余弦定理和正弦定理的面积公式S △ABC =21absinC=21bcsinA=21acsinB(常用类型:已知三角形两边及其夹角)判断解的个数判断三角形的形状有两种途径:(1)将已知的条件统一化成边的关系,用代数求和法求解(2)将已知的条件统一化成角的关系,用三角函数法求解三.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测量中相关的名称术语仰角:视线在水平线以上时,在视线所在的垂直平面内,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角叫做仰角。
俯角:视线在水平线以下时,在视线所在的垂直平面内,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角叫俯角方向角:从指定方向线到目标方向的水平角测距离的应用测高的应用(一)已知两角及一边解三角形例1已知在△ABC中,c=10,A=45°,C=30°,求a、b和B.∠B=180°-30°-45°=105°a=10sin45°/sin30°=10√2sin105°=sin(60+45)=√2/2(√3/2+1/2)=(√6+√2)/41/sin105=√6-√2b=10sin45°/sin105°=5√2(√6-√2)=10(√3-1)(二)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对角解三角形例2在△ABC中,已知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a=2√3,b =√6,A=45°,求边长C由余弦定理,得b²+c²-2bccosA-a²=06+c²-2√3c-12=0c²-2√3c-6=0根据求根公式,得c=√3±3又c>0所以c=3+√3(三)已知两边及夹角,解三角形例3△ABC中,已知b=3,c=33,B=30°,求角A,角C和边a.解:由余弦定理得∴a2-9a+18=0,得a=3或6当a=3时,A=30°,∴C=120°当a=6时,由正弦定理∴A=90°∴C=60°。
解三角形的知识总结和题型归纳
解三角形的知识总结和题型归纳一、知识必备:1.直角三角形中各元素间的关系:在△ABC 中,C =90°,AB =c ,AC =b ,BC =a 。
(1)三边之间的关系:a 2+b 2=c 2。
(勾股定理)(2)锐角之间的关系:A +B =90°;(3)边角之间的关系:(锐角三角函数定义)sin A =cos B =c a ,cos A =sin B =c b ,tan A =ba。
2.斜三角形中各元素间的关系:在△ABC 中,A 、B 、C 为其内角,a 、b 、c 分别表示A 、B 、C 的对边。
(1)三角形内角和:A +B +C =π。
(2)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R CcB b A a 2sin sin sin ===(R 为外接圆半径)(3)余弦定理:三角形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a 2=b 2+c 2-2bc cos A ;b 2=c 2+a 2-2ca cos B ;c 2=a 2+b 2-2ab cos C 。
3.三角形的面积公式:(1)∆S =21ah a =21bh b =21ch c (h a 、h b 、h c 分别表示a 、b 、c 上的高);(2)∆S =21ab sin C =21bc sin A =21ac sin B ;4.解三角形:由三角形的六个元素(即三条边和三个内角)中的三个元素(其中至少有一个是边)求其他未知元素的问题叫做解三角形.广义地,这里所说的元素还可以包括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以及内切圆半径、外接圆半径、面积等等.主要类型:(1)两类正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第1、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其他的两边及一角.第2、已知两角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他边角.(2)两类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第1、已知三边求三角.第2、已知两边和他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角.5.三角形中的三角变换三角形中的三角变换,除了应用上述公式和上述变换方法外,还要注意三角形自身的特点。
高中数学-解三角形知识点汇总及典型例题
解三角形的必备知识和典型例题及详解一、知识必备:1.直角三角形中各元素间的关系:在△ABC 中,C =90°,AB =c ,AC =b ,BC =a 。
(1)三边之间的关系:a 2+b 2=c 2。
(勾股定理) (2)锐角之间的关系:A +B =90°; (3)边角之间的关系:(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sin A =cos B =c a ,cos A =sin B =c b ,tan A =ba。
2.斜三角形中各元素间的关系:在△ABC 中,A 、B 、C 为其内角,a 、b 、c 分别表示A 、B 、C 的对边。
(1)三角形内角和:A +B +C =π。
(2)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R Cc B b A a 2sin sin sin ===(R 为外接圆半径) (3)余弦定理:三角形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a 2=b 2+c 2-2bc cos A ; b 2=c 2+a 2-2ca cos B ; c 2=a 2+b 2-2ab cos C 。
3.三角形的面积公式:(1)∆S =21ah a =21bh b =21ch c (h a 、h b 、h c 分别表示a 、b 、c 上的高); (2)∆S =21ab sin C =21bc sin A =21ac sin B ;4.解三角形:由三角形的六个元素(即三条边和三个内角)中的三个元素(其中至少有一个是边)求其他未知元素的问题叫做解三角形.广义地,这里所说的元素还可以包括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以及内切圆半径、外接圆半径、面积等等.主要类型: (1)两类正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第1、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其他的两边及一角. 第2、已知两角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他边角. (2)两类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第1、已知三边求三角.第2、已知两边和他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角.②当0116≈B 时,180()180(40116)24=-+≈-+=C A B ,0sin 20sin2413().sin sin40==≈a C c cm A 点评:应用正弦定理时(1)应注意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可能有两解的情形;(2)对于解三角形中的复杂运算可使用计算器 题型2:三角形面积例2.在∆ABC 中,sin cos A A +=22,AC =2,3=AB ,求A tan 的值和∆ABC 的面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一、三角形中重要结论:
在ABC 中,,,,,A B C 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
1.A B C π++=;(★)
2.大边对大角,大角对大边;(★)
3.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只差小于第三边;
4.1111sin sin sin 2222
ABC S ah ab C bc A ac B =
===
)2ABC a b c S p ++==(海伦公式) 5.222
(90)c a b if C =+∠= ; 6.正弦定理:
2sin sin sin a b c R A B C
=== (R 是ABC 外接圆半径) 变式:2sin ,2sin ,2sin a R A b R B c R C ===;sin ,sin ,sin 222a b c A B C R R R === Remark:正弦定理最厉害的招式:可以实现“边角之间的互化”. (★)
7.余弦定理:2222222222cos 2cos 2cos a b c bc A b a c ac B c a b ab C =+-=+-=+- 或 222
222
222
c o s 2c o s 2c o s 2b c a A bc a c b B ac a b c C ab
+-=+-=+-= 二、重要问题
一、选择题
1.设△ABC 的内角A , B ,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 b , c , 若cos cos sin b C c B a A +=, 则△ABC 的形状为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不确定
2.在△ABC 中
, ,3,4AB BC ABC π
∠===则sin BAC ∠ =
A.
B.
C.
D. 3.在ABC ∆,内角,,A B C 所对的边长分别为,,.a b c 1sin cos sin cos ,2a B C c B A b +=且a b >,则B ∠= A.6π B.3
π C.23π D.56π 4.在锐角中ABC ∆,角,A B 所对的边长分别为,a b .
若2sin ,a B A =则角等于 A.
12π B.6π C.4π D.3
π
二、填空题
5.ABC ∆中,090=∠C ,M 是BC 的中点,若3
1sin =∠BAM ,则=∠BAC sin ________. 6.如图ABC ∆中,已知点D 在BC 边上,AD AC,
则BD 的长为_______________
7.已知△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应边分别为a 、b 、c,若222
32330a ab b c ++-=,则cos C =_______________
8.在ABC ∆中,角 A B C 、、所对边长分别为 a b c 、、,若5 8 60a b B ===,
,,则b=_______ 9.设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边的长分别为,,a b c .若2b c a +=,则3sin 5sin ,A B =则角C =_____.
三、解答题
10.在中,内角的对边分别是,且.
(1)求; (2)设,求的值.
11.设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a b c a b c ac ++-+=. (I)求B
(II)
若sin sin A C =
,求C .
ABC ,,A B C ,,a b
c 222a b c +=
C ()(
)2cos cos cos cos 5cos 5
A B A B ααα++=
=tan α
12.在ABC ∆中,角A ,B ,C 对应的边分别是a ,b ,c .已知()cos23cos 1A B C -+=. (I)求角A 的大小;
(II)若ABC ∆
的面积S =,5b =,求sin sin B C 的值.
13.△在内角
的对边分别为,已知. (Ⅰ)求;
(Ⅱ)若
,求△面积的最大值.
14.如图,游客从某旅游景区的景点A 处下山至C 处有两种路径.一种是从A 沿直线步行到C ,另一种是先从A 沿索道乘缆车到B ,然后从B 沿直线步行到C .现有甲.乙两位游客从A 处下山,甲沿AC 匀速步行,速度为min /50m .在甲出发min 2后,乙从A 乘缆车到B ,在B 处停留min 1后,再从匀速步行到C .假设缆车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为min /130m ,山路AC 长为m 1260,经测量,1312cos =A ,5
3cos =C . (1)求索道AB 的长;
(2)问乙出发多少分钟后,乙在缆车上与甲的距离最短?
(3)为使两位游客在C 处互相等待的时间不超过3分钟,乙步行的速度应控制在什么范围内?
C
B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