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音乐下册第1单元神州古韵为诗经谱写的歌曲关雎教案1花城版
八年级音乐下册第1单元神州古韵为诗经谱写的歌曲关雎教案1花城版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八年级音乐下册第1单元神州古韵为诗经谱写的歌曲关雎教案1花城版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1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加深学生对《诗经》的了解,培养学生对古诗词及古代音乐的兴趣,激发他们继续探寻神州古韵的欲望;2、通过回顾“孔子与《论语》”,了解“孔子与《诗经》”两个知识点的连接,引导学生将音乐学习与语文学科联系起来;3、通过欣赏和吟唱歌曲《关雎》,感受、体验、理解古风乐曲的风格和意蕴之美,并能背唱歌曲主题。
2学情分析从心理特征上,八年级的学生处于审美意识的形成期,抽象思维的发展推进他们审美思维的发展,对音乐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受网络媒体的影响和青春期的叛逆性,他们普遍对流行音乐比较追崇,对传统音乐比较抗拒。
从作品本身出发,古诗词生僻字较多,朗读起来晦涩拗口;传统音乐大多平稳缓慢,不符合青少年活泼好动的性格特征。
因此教学的关键在于如何用“接地气”的方法将这些“高冷”知识传授给学生,并让他们乐于主动学习。
3重点难点1、《诗经》的成书、结构、内容;2、学唱《关雎》,唱准音高、节奏、强弱,用歌声抒发自己的情感。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组织教学:课前播放《关雎》(朗诵版)(二)知识回顾:孔子与《论语》活动2【讲授】为《诗经》谱写的歌曲《关雎》(一)孔子与《诗经》1、引入语:刚才我们回顾了《论语》中的一些内容,《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
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今天我们要来了解另一部和孔子相关的作品——《诗经》。
2、《诗经》简介《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本是一部歌集,后来因音调失传,才变成一部诗集。
《诗经》作为一部民歌集成,与音乐的联系非常密切。
就整体而言,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关雎》教案
《关雎》教案《关雎》教案1一、导入新课在我国几千年的古典文学长廊中,《诗经》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是诗歌文学的鼻祖,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冠于《诗经》三百篇之首的《关雎》。
二、出示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
2、反复诵读诗歌,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3、学习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体会重章叠句的表达形式。
三、检查预习我们来了解一下《诗经》的相关知识。
这里强调三点:(一)《诗经》是我国的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
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称“国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
“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二)《诗经》三种表现手法赋就是铺陈直叙。
比就是比喻。
兴就是借助其它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兴”字的本义是“起”。
简单地说是指先言他物以触发联想,诱发文思.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
(三)《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
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环往复的艺术效果。
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叠词来状物、拟声、穷貌。
四、精讲点拨1、一读,读准字音。
2、二读,注意停顿。
3、三读,把握文意。
请同学们在读的过程中结合课下注释,了解一下诗的大意,然后思考这个问题。
本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抒发了主人公什么样的情感?同学们在理解诗歌大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诗歌重在想象、联想,对于字面意思不必字字落实,可以疏其大意而不求甚解,但重点字词、关键字词要落实。
我把一些需要注意的字整理了一下,理解的时候可以借助一下。
需要整理的记在课本上。
4、四读,读出感情。
既然有痛苦,有喜悦,那么我们在读的时候就不能一种语气读到底,我们要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把感情读进去。
现在请大家自己尝试着带着感情读一遍诗歌。
《关雎》教案
《关雎》教案
《关雎》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础知识及背景,理解诗歌主题和情感。
2.学习诗中的比兴手法及重章叠唱等艺术特色。
3.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
1.介绍《诗经》及背景知识。
2.解读本篇诗歌,理解主题和情感。
3.分析诗中的比兴手法、重章叠唱等艺术特色。
4.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培养对古典诗歌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理解诗歌中比兴手法的运用及重章叠唱的构成。
重点: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
1.黑板或白板。
2.《关雎》诗歌音频或视频。
3.投影仪及PPT。
五、教学方法:
1.激活学生的前知:回顾《诗经》的基础知识及背景。
2.教学策略:讲解、示范、小组讨论、朗读。
3.学生活动:小组讨论、朗读表演、创作展示。
六、教学过程:
1.导入: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句经典诗句导入,引起学生对本篇诗歌的
兴趣。
2.呈现示范:播放《关雎》音频或视频,展示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3.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探讨诗中的比兴手法及重
章叠唱等艺术特色。
4.归纳小结:总结本篇诗歌的学习要点,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培养对古典诗歌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七、评价与反馈:
1.设计评价策略:小组报告、朗读表演、口头反馈。
2.为学生提供反馈,指导改进方法,鼓励他们继续探索和学习。
诗经《关雎》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关雎》这首诗;(2)理解《关雎》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和诗歌主题;(3)分析《关雎》的诗歌形式、韵律特点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关雎》;(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关雎》所表现的真挚情感和美好愿景;(2)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关雎》;(2)理解《关雎》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和诗歌主题;(3)分析《关雎》的诗歌形式、韵律特点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准确把握《关雎》中的古代文化内涵;(2)深入剖析《关雎》的诗歌形式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诗经》的概况,包括作者、创作背景等;(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关雎》这首诗。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关雎》,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关雎》的诗歌形式和修辞手法;(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关雎》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简介;(2)深入剖析《关雎》的诗歌形式、韵律特点和修辞手法;(3)解读《关雎》所表现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熟读并背诵《关雎》。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关雎》;2. 结合课文注释,解释《关雎》中的生僻词语;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关雎》的内涵与形式;2. 利用案例分析法,剖析《关雎》的修辞手法和韵律特点;3. 运用比较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关雎》与其他诗歌的异同;4. 采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对《关雎》所表现的情感态度的共鸣。
关雎教案(通用5篇)
•••••••••••••••••关雎教案关雎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雎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雎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诗歌的内容(主旨)。
(2)学习起兴手法和重章叠句、一咏三叹的结构。
(3)背诵诗歌。
2、能力目标:(1)提高欣赏古诗的能力。
(2)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
(3)提高想象力。
3、德育目标:(1)培养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热爱之情。
(2)培养健康纯洁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诗歌内容的理解(听)和背诵(读)。
【教学难点】诗歌的赏析(说)和用白话写出本诗的主要情节(写)。
【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法、问题探索法、讲练结合法、归纳法【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问:同学们喜不喜欢古诗?我们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中国古代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作为新时期的年轻一代,我们应该吸取我国文化遗产中的精华。
《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一支奇葩。
今天我们来学习《诗经》中的首篇--《关雎》。
二、学习《关雎》(一)简介《诗经》(提问讲解、课件显示)《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又称《诗》或《诗三百》,它收集了从西周到春秋约五百年内流传的305篇诗歌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这些诗歌,内容丰富,有描写劳动生活的;有反映统治阶级残酷剥削压迫劳动人民的;有劳动人民反抗剥削压迫的;还有描写爱情婚姻生活的。
《诗经》以四言为主,间有杂言。
表现手法为赋、比、兴。
(赋--直陈其事,直截了当,明快淋漓;比--以彼物比次物;兴--寄托,即托事于物,先言它物以引所咏之辞。
)(二)课文说明《关雎》是诗经首篇,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首优美动人的民间情歌,是我国爱情诗歌的开山之作。
诗中写一个男子爱慕思念一位美丽贤淑、勤劳善良的少女,以至于夜不能寝,梦中遐想,希望有朝一日与少女结为夫妇,和谐美满地生活。
八年级音乐下册第1单元神州古韵为诗经谱写的歌曲关雎教案2花城版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八年级音乐下册第1单元神州古韵为诗经谱写的歌曲关雎教案2花城版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1教学目标一、通过欣赏《关雎》,感受古代音乐的风格。
二、通过欣赏,使学生加深对我国古代音乐发展的历史了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古代音乐的兴趣。
三、通过反复欣赏,使大部分学生能哼唱这首歌曲。
2学情分析一、八年级学生喜欢音乐,音乐素质较好,在歌唱方面较突出,但偏爱流行音乐,对传统音乐及中国音乐发展史了解较少。
二、学生相对来说上课较认真,学习主动较高,学习兴趣较浓,在经过前阶段的学习,对初中音乐教学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要继续加强他们对音乐知识的了解,扩大他们的音乐视野。
3重点难点一、掌握孔子对音乐发展的贡献二、了解诗经的赋、比、兴的表现手法,感受其重章叠句的音乐美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导入新课通过上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已体会了中国古代以编钟为主演奏的乐曲的特点,这节课让我们来看看中国古代的民歌又具有怎样的风格特点。
请同学们看到书的的第6页,音乐故事(之三)——孔子与《诗经》。
活动2【活动】二、说说自己所知道的《诗经》活动3【讲授】三、介绍孔子及《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
据传是孔子收录编纂的,共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
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
《诗经》本来是可以吟唱的,后来因为旋律失传,才仅留了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诗词部分。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
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
《史记·外戚世家》曾经记述说:“《易》基乾坤,《诗》始《关雎》。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关雎》教案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关雎》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关雎》是一首传统的古代民歌,它描述了关某
和雎某的爱情故事,把关某和雎某的爱情描绘得淋漓尽致,充满着浓浓的爱情色彩,是我国古代爱情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2.教材特点:《关雎》是一首古老的民歌,它让学生们感受到
古代爱情文学的魅力,有助于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中的爱情,激发他们对爱情的关注和热爱。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关雎》的内容,理解古代爱情文学
中的爱情,掌握该诗的语言表达特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更加热爱爱情,更加热爱古代文学,更加热爱祖国文化。
三、教学重点
理解《关雎》的内容,掌握该诗的语言表达特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难点
掌握该诗的语言表达特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五、教学过程
1.导入:介绍《关雎》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古代爱情文学中的爱情,激发他们对爱情的关注和热爱;
2.讲授:让学生认真阅读《关雎》,理解该诗的内容,掌握该诗的语言表达特点。
诗经关雎教案
诗经关雎教案关雎是《诗经》中的一篇诗,它是一首民间歌曲,描述了一个失落的女子的悲伤情怀。
以下是一份关雎的教案,供参考:一、教学目标:1. 了解关雎的背景和内容;2. 理解诗中表达的情感;3. 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4. 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设计问题或展示图片等方式引起学生对《关雎》这首古代诗歌的兴趣。
例如:你听过古代诗歌吗?你对古代诗歌有什么了解?2. 介绍背景:简要介绍关雎这首诗的背景,包括《诗经》的作品性质、时代背景等。
让学生了解关雎是一个哀怨之诗,讲述了一个失恋女子的心情。
3. 阅读理解:分段阅读《关雎》,提醒学生注意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象,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
4. 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使用修辞手法、押韵等语言特点,如比喻、描写、抒情等。
5. 情感体验:让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体会《关雎》中所表达的情感,并与自己的情感进行对比和联系。
6. 诗歌鉴赏:通过欣赏优秀的诵读录音或表演,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美感,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7. 创作活动:让学生模仿《关雎》的写作风格,创作自己的一首诗歌。
可以让学生围绕某个主题(比如爱情、友谊、家乡等)进行创作。
8. 总结:通过小组分享和讨论,总结课堂所学内容,回顾诗歌的核心思想和学到的知识。
9.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阅读或写作任务。
三、教学资源:1. 《诗经》关雎的诗文;2. 录音或视频等资源;3. 相关的教学PPT或课件;4. 学生相关的阅读材料。
四、教学评估:1. 课堂笔记,包括关于《关雎》诗歌内容、语言特点和个人思考的记录;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3. 书面作业,包括对《关雎》的相关阅读和写作任务的完成情况。
第1单元《为《诗经》谱写的歌曲《关雎》》教学设计 2020—2021学年花城粤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
1、了解《诗经》的三大部分“风”、“雅”、“颂”。
2、通过欣赏《关雎》,感受古诗词的美及意蕴。
3、初步了解改编音乐的几种常见手法。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课前准备
1、教学课件
2、创编作品的打印,分发给学生。
二、课堂导入
播放朗诵《关雎》音频,引导学生思考这是四书五经里哪部巨作的作品?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孔子与《诗经》的认识。
1、准备学习用品。
2、分小组展开讨论学习,改编指定歌曲。
3、组长准备好发言,谈谈歌曲改编的方法理念。
学生聆听,思考问题内容;
举手回答谈谈自己对孔子与诗经的认识。
学生聆听教师对孔子与《诗经》的简介。
1、学生聆听教师对“风”“雅”“颂”的解释,进一步了解诗经的分类。
2、学生有感情朗诵《关雎》。
3、学生分析诗词大意。
学生欣赏
培养课前预习、小组合作讨论的习惯。
通过师生共同交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引出对孔子与诗经的了解,体现美无处不在,激发学生学习古代诗歌的兴趣,感受古诗词的美及意蕴。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加强对孔子和《诗经》的认知。
1、通过朗读、欣赏、分析、归纳,让学生认识、理解作品《关雎》的美感。
2、培养学生学会聆听音乐的表现美。
2、“探究--发现”教学策略;通过欣赏两首不同的《关雎》,发展学生探究发现不同的音乐风格。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容易跑偏,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歌曲风格上进行对比。
3、合作学习教学策略;通过小组学习协作去达成小组共同完成定向改编的目标。学生的创编不一定是按照老师的思维方法去做,可以出示教师的改编与之进行对比。
三、课堂发展
1、教师出示课件对孔子以及《诗经》作出归纳。
[推荐学习]八年级音乐下册第1单元神州古韵楚商教案花城版
楚商一、教学内容:1.编排并表演音乐情景剧。
2.欣赏《楚商》《原始狩猎图》《哀郢》二、教学目标:1.组织和引导学生根据上节课学习过的歌曲《阳关三叠》编排并表演音乐情景剧。
发挥学生自主创造的能力。
2. 能够在音乐情景剧中将舞蹈、器乐演奏(吹竖笛)、吟诗等相关艺术手段融人其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综合表现的能力。
3.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以编钟、乐舞等为代表的我国古代辉煌的音乐成就。
引导学生将各门学科(如历史、语文等)的相关知识综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概念。
4.认识古代乐器骨笛、埙、编钟,能够分辨其音色。
通过对作品音乐要素的分析感受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古韵”。
三、教学重点、难点:认识古代乐器骨笛、埙、编钟,能够分辨其音色。
教学过程:(一)复习歌曲《阳关三叠》采用齐唱、接唱、小组唱等方式复习歌曲《阳关三叠》。
(二)创编音乐情景剧1.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分别创编音乐情景剧“送友人”。
可以引导学生先讨论角色、剧情,然后进行剧本和台词创编,最后分角色表演。
2. 教科书中有角色和剧情的简单提示,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在参考提示时不必拘泥于课本,可以自主创新;应鼓励别出心裁的设计方案和表演。
3. 对于人数较多的教学班,教师也可以从班级中选出几位“演员”表演给大家看。
对学生观众可以做简单的分工:可以安排部分女同学在周围做杨柳摇摆的示意,可以安排同学吹竖笛或演奏其他擅长的乐器作为声音背景,可以安排部分同学哼鸣《阳关三叠》的旋律营造某种氛围。
(三)欣赏《楚商》《原始狩猎图》《哀郢》1.问:通过听赏,你们会有怎样的感受?乐曲让你联想到什么场景?主要用什么乐器演奏的?2.播放录音。
3. 教师将学生回答的词语写在黑板上,并总结这几首作品所展现出来的古代音乐风格──凝重、庄严、神圣、清虚等。
4、教师简介编钟、骨笛和埙的相关知识。
5.讨论:是什么原因使这两首作品的音响不同于今天我们所听的音乐?答案可能会涉及乐器的音色、生活环境、音乐的作用等。
部编八下省优教案《关雎》《蒹葭》
《关雎》教学设计【教学设想】《关雎》出自《诗经·国风·周南》,为中国先秦时代民歌。
是《诗经》的首篇,又为十五国风第一篇。
在我们的常识中,它就是一首爱情诗,所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我们今天也常用它来形容男欢女爱。
我们会认为是爱情诗,是因为望文生义。
我们将君子、淑女理解为郎才女貌,完全忽视了词语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衍生与流变。
《毛诗》说:“《关雎》,后妃之德也……是以《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
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是《关雎》之义也。
”另,《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
这首作品的学习要扣住韵文的特点,学习诗经作品独特的赋比兴手法,进而正确理解作品中创造的形象及其寓意。
【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洲、窈窕、好逑、寤寐”等重点字音、字形、字义。
2.抓高频文字信息,揣摩君子、淑女内涵。
3.背诵全诗。
【使用修订】【教学重难点】抓高频文字信息,揣摩君子、淑女内涵,理解《关雎》地位,树立正确价值观。
【使用修订】【教学过程】一、初读,正音辨形1.明确古诗词阅读第一步“清理生字词”,自由朗读,结合注释清通,就字音、字形提出疑问。
2.师生交流。
重点解决:“君子好逑”中“好”字确读;“在河之洲”中“洲”字确形、“寤寐”“窈窕”确形。
二、再读,通言晓意。
1.巩固读。
自由朗读,并思考:这是一首以什么为主题的诗歌?从哪些内容可以看出来?里面的男女真的产生了“爱情”吗?2.师生交流:重点解决:男女情投意合才为“爱情”,显然诗歌中没有表现爱情;《诗经》《国风》第一篇(《诗经》是孔子在3000多首民歌中以“礼义”为标准最种遴选出的305首。
)3.思考:文中出现几个人物?以你现在的价值观来衡量,何为“君子”何为“淑女”?三、三读,斟词酌句1.研读默读:从诗句中看,这是一个怎样的女子,居然让这个男孩如此爱慕?提示:抓住文本中高频出现的文字信息。
2.师生交流:重点解决:①“窈窕”表现淑女的文静美好。
关雎教案-专业文档!
关雎教案关于关雎教案三篇关雎教案篇1(一)整体感知1、读诗歌,大家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请同学们回顾归纳一下读好诗歌的方法或窍门。
明确:要读得字字清晰,要读出轻重缓急,我们大家一起来读。
??2、师:读诗歌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把握好节奏,两字一顿,感情要明朗。
3、读准诗歌:翻译诗歌4、读懂内容:听老师读,边听边思考诗歌内容,《关雎》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师:有说喜欢有说思念,看来主人公的情感是有变化的。
请结合注释边读边理解:主人公的情感前后有怎样的波动?(爱恋―相思―梦幻)第一节:清清的河水,水波荡漾。
水中有座芳草萋萋的绿洲,绿洲之上一对鱼鹰正在伸长脖颈一唱一和地关关鸣叫。
君子看了之后就想到了他心中的姑娘,心中充满了爱慕之情。
(雎鸠关关相对唱,双双栖在小洲上。
纯洁美丽好姑娘,真是我的好对象。
)第二三节:河的两岸长满了荇菜,随着那微风参差摇摆。
要采摘它们需要时左时右地努力。
文静美丽的姑娘啊,醒着梦里追求她。
美好的姑娘难追求啊,白天黑夜想念着她。
绵长的思念啊,教人翻来覆去难入睡。
可见相思之苦。
(长长短短鲜荇菜,顺流两边去收采。
纯洁美丽好姑娘,朝朝暮暮都想爱。
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心头常挂牵。
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复去难入眠。
)第四五节:在君子所憧憬的一片美好的爱情梦幻之中,君子为她弹琴鼓瑟,敲钟打鼓,取悦她,心中充满了欢喜之情。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
纯洁美丽好姑娘,弹琴鼓瑟来示爱。
长长短短鲜荇菜,仔细挑来仔细选,纯洁美丽好姑娘,钟鼓声里露笑脸。
)师:下面请两位同学带着对诗歌的理解把诗歌再读一遍,注意朗读的语调,读出情感和意境。
(二)研讨探究1.浪漫的爱情往往离不开浪漫的场景,看看文章开头写了什么?并用自己的语言发挥想象力描绘出来。
:“清清的河水,水波荡漾。
水中有座芳草萋萋的绿洲,绿洲之上一对鱼鹰正在伸长脖颈一唱一和地关关鸣叫。
河的两岸长满了葱绿的荇菜,随着微风参差摇摆。
要采摘它们需要时左时右地努力。
《关雎》精品教案
《关雎》精品教案1.初读《关雎》,把握其节奏和韵律。
2.把握《诗经》重章叠句的特点和赋比兴的手法,体会诗歌的情韵。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是白居易诗中爱的誓言;“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元稹笔下爱的表白;“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是李商隐心里对爱的描画。
古往今来,爱是诗歌永恒的主题,是不变的乐章,今天就让我们一同去感受那通过诗歌,跨越千年的古人的爱。
(板书文题)【设计意图】本环节用描摹爱情的诗句导入,内容关联主题,形式紧扣文体,让学生快速迈入古诗大观园,感受诗歌之美。
二、初读《关雎》,感受韵律和节奏1.预学展示,了解作品(见《状元大课堂》本课“作品简介”和“背景链接”栏目)2.初读诗歌,把握字音字形雎鸠..(hǎo qiú)荇.菜(x..(yǎo tiǎo)好逑..(jū jiū)窈窕ìnɡ)寤寐..(wù mèi)钟鼓乐.之(lè)芼.(mào)3.自由朗读,读出节奏师:上古诗歌多出于街头巷尾,吟之,诵之,歌之。
《关雎》为四言诗,采取两字一顿的读法。
同时,我们用符号区分平仄,体会其长短分明、强弱分明、高低分明的特点。
原则:一二声平,三四声仄。
平长仄短,平低仄高。
注意:波浪号为平声,短横线为仄声。
(教师示范朗读后,学生标记出整首诗的平仄,然后自由朗读,读出节奏。
)4.再读课文,读出韵律师:《诗经》中,常常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或叠句,有助于表达曲折幽隐的感情,描绘精彩美丽的自然。
请从课文中找出例子,并体会其作用。
(生朗读体会,师引导)师小结:《关雎》中“关关”(叠字)形容鸟叫声,“窈窕”(叠韵)表现出淑女的美丽,“参差”(双声)描绘水草的状态,“辗转”(双声/叠韵)刻画出因相思而不能入眠的动作。
既有和谐的声音,又有生动的形象,读来韵味十足。
“参差荇菜”“窈窕淑女”等句子的重复吟咏则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
《关雎》教案设计
《关雎》教案设计教案设计:《关雎》一、教学目标:1.了解《关雎》的作者、背景及写作意图。
2.理解《关雎》的内容及主题。
3.掌握《关雎》中的重要词汇和短语。
4.学会感悟古诗的美和价值。
二、教学重点:1.理解《关雎》的内容及主题。
2.掌握《关雎》中的重要词汇和短语。
三、教学难点:1.理解《关雎》的意义和价值。
2.学会感悟古诗的美和价值。
四、教学准备:1.课本《古诗十九首》。
2.多媒体课件。
3.黑板和粉笔。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有关《关雎》的背景音乐,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诗歌的学习主题。
Step 2:理解诗意(15分钟)1.向学生简要介绍《关雎》的作者、背景及写作意图。
2.通过课件呈现并解读《关雎》的全文,帮助学生理解诗的内容和主题。
3.提醒学生注意诗中的一些重要词汇和短语,并解释其含义。
Step 3:词汇和短语练习(15分钟)1.分发课前准备的练习册,让学生通过填空、选择等方式练习课本上标注的重要词汇和短语。
2.提醒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要注意记忆和理解,培养他们的词汇积累能力。
Step 4:诗歌朗读(15分钟)1.鼓励学生朗读《关雎》,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美和节奏。
2.分小组进行诗歌朗读比赛,提高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理解。
Step 5:诗歌赏析(2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关雎》诗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2.分组讨论并汇报各组的理解和感悟。
Step 6:诗歌创作(20分钟)1.鼓励学生根据《关雎》的写作风格,自由发挥,尝试创作一首古风诗歌。
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并互相欣赏。
Step 7:课堂总结(10分钟)1.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关雎》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2.结合课堂讨论和学生的反馈,总结课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收获。
3.布置课后作业:参考《关雎》的风格,写一篇古文化赏析的读后感。
六、板书设计:黑板上可以先写下标题《关雎》作为整节课的主题。
然后可以列出《关雎》中的重要词汇和短语,为学生记忆和复习提供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雎
1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加深学生对《诗经》的了解,培养学生对古诗词及古代音乐的兴趣,激发他们继续探寻神州古韵的欲望;
2、通过回顾“孔子与《论语》”,了解“孔子与《诗经》”两个知识点的连接,引导学生将音乐学习与语文学科联系起来;
3、通过欣赏和吟唱歌曲《关雎》,感受、体验、理解古风乐曲的风格和意蕴之美,并能背唱歌曲主题。
2学情分析
从心理特征上,八年级的学生处于审美意识的形成期,抽象思维的发展推进他们审美思维的发展,对音乐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受网络媒体的影响和青春期的叛逆性,他们普遍对流行音乐比较追崇,对传统音乐比较抗拒。
从作品本身出发,古诗词生僻字较多,朗读起来晦涩拗口;传统音乐大多平稳缓慢,不符合青少年活泼好动的性格特征。
因此教学的关键在于如何用“接地气”的方法将这些“高冷”知识传授给学生,并让他们乐于主动学习。
3重点难点
1、《诗经》的成书、结构、内容;
2、学唱《关雎》,唱准音高、节奏、强弱,用歌声抒发自己的情感。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一)组织教学:课前播放《关雎》(朗诵版)
(二)知识回顾:孔子与《论语》
活动2【讲授】为《诗经》谱写的歌曲《关雎》
(一)孔子与《诗经》
1、引入语:
刚才我们回顾了《论语》中的一些内容,《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
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今天我们要来了解另一部和孔子相关的作品——《诗经》。
2、《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本是一部歌集,后来因音调失传,才变成一部诗集。
《诗经》作为一部民歌集成,与音乐的联系非常密切。
就整体而言,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诗经》是周王朝经诸侯各国协助采集,最后命史官和乐师进行整理编选,后来孔子对《诗经》进行编订。
孔子认为一个人的修养必须经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过程,只有通过音乐教化人心,《诗经》才能发挥育人的作用。
《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3、初步理解《风》、《雅》、《颂》
(1)内容:
《风》即《国风》,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
《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
《大雅》的作者是贵族文人,但对现实政治有所不满,除了宴会乐歌、祭祀乐歌和史诗而外,也写出了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的讽刺诗。
《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
《颂》为宗庙祭祀之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