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犹太纪念园揭幕
上海,犹太人的避难地
上海,犹太人的避难地Michael Blumenthal, der Direktor des Jüdischen Museums Berlin, entkam 1939 dem Holocaust. Ziel der Flucht war Shanghai. Dort überlebten Tausende Juden. 米歇尔.布鲁门塞尔,柏林犹太博物馆馆长,逃过了1939年的大屠杀。
避难地为上海。
那里有近千人的犹太人活了下来。
当1945年关于令人发指的纳粹集中营的消息传过来的时候,米歇尔.布鲁门塞尔正不知所措地站在上海犹太隔离区的一座墙前。
在他位于虹口区的住所对面,一座墙上贴着长长的名单。
布鲁门塞尔读着幸存者的名字,这些人幸运得逃过了纳粹杀人机器。
在名单上没有一个他童年时在柏林的玩伴。
布鲁门塞尔当时18岁-同他的姐姐和父母一起在上海挨着饿,被凌辱,被殴打。
但是,这个家庭活了下来。
上海的犹太人把纳粹集中营认成为暴力机构,而不是系统化的屠杀地点。
战争的结束验证了之前最坏的恐惧:500到600百万犹太人被纳粹杀害。
布鲁门塞尔恨上了德语并为他的祖国感到耻辱。
同样的感觉也存在于很多犹太难民身上。
当布鲁门塞尔1939年5月踏上中国的土地后,几个月以来绝望的日子终于被甩在了身后。
布鲁门塞尔的父亲在1938年的碎玻璃之夜被抓到了布痕瓦尔德集中营。
当他妻子将船舶通行证呈上以后,他才被释放-掉了25公斤的肉。
这个被纳粹剥削到只剩下最后的十帝国马克的家庭,最后从那不勒斯离开欧洲。
对当时只有13岁的米歇尔.布鲁门塞尔来说, 五个星期的航行是一个奇特的经历。
他看到,地平线在蓝色和灰色的海面上升起和下降:”我当时非常好奇“。
只有当父母陷入紧张的沉静之后,如他几个月以来看到的,他的情绪才黯淡下来。
上海以一个大港口城市的破旧魅力迎接他。
当远洋航轮进入扬子江口并从那里进入黄埔江后,米歇尔.布鲁门塞尔看到了连成线的船只:货轮和战舰,其中还散落着张着帆的帆船和划行的舢舨。
在沪犹太人 苦难与遗迹保护都重要
在沪犹太人: 苦难与遗迹保护都重要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上海观察的专栏作者阳歌作为一名在上海的犹太人,发来了他的观察和感想。
越来越多的人听闻过二战期间欧洲的犹太难民来上海避难的故事,这要多亏媒体的高频报道以及其他宣传。
但是很少人知道,这段超过两万犹太人在上海成功逃脱纳粹迫害的故事,差一点遭遇了悲惨的结局。
(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内浮雕)1942年,日本军队占领了上海,随后逼迫大部分刚刚在上海暂时安顿下来的犹太难民搬至虹口区,即当时的日占区。
中国是当时唯一一个愿意接受逃离纳粹迫害的犹太人的国家,正因如此,很多犹太人逃到了中国,并且最终躲在了最国际化的城市——上海。
这个犹太难民群体最后发展到了近24000人的规模,他们在二战的最后三年居住在日本人建立的犹太难民区,该地区的中心是如今长阳路上原犹太摩西会堂,该地现在是展示这段历史的博物馆。
(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在那段时间,德军盖世太保在日本的首席代表Josef Meisinger提议在上海复制纳粹在欧洲的做法,即杀光上海市内所有犹太人的系统行动。
他提供了若干关于如何执行这一计划的建议,包括把所有犹太人集中到崇明岛上,让他们劳累而死,或者把他们都赶上船,让他们漂流在海上直至全部饿死。
万幸的是,这一计划未被付诸实施,从而使数万人得以幸免。
上海财经大学的学生杨萍是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的志愿者,她带领我参观了该纪念馆。
她告诉我关于此事背后的原因有几种说法,她给我讲了其中几个版本,然而哪种说法是真的尚不清楚。
她说的其中一个故事是日本军方咨询了当地的一位牧师,牧师建议他们不要执行这个计划。
那个故事说,那位牧师称犹太人是亚洲的祖先,因此杀了他们几乎等同于杀日本人自己。
在那段时间,德军盖世太保在日本的首席代表Josef Meisinger提议在上海复制纳粹在欧洲的做法,即杀光上海市内所有犹太人的系统行动。
他提供了若干关于如何执行这一计划的建议,包括把所有犹太人集中到崇明岛上,让他们劳累而死,或者把他们都赶上船,让他们漂流在海上直至全部饿死。
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旅游景点介绍
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旅游景点介绍景点地址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景点介绍1933—1941年,上海总共接纳了近三万名为逃离纳粹的搏斗和迫害而从欧洲来沪的犹太难民,为他们撑起了一艘“诺亚方舟”。
在虹口提篮桥地区的“无国籍难民限定居住区”中,曾生活着近两万名犹太难民,他们与本地居民和谐相处、共渡难关。
至1945年战争结束,大多数犹太难民得以幸存。
“提篮桥历史文化风貌区”现仍较为完好地保留着当时作为犹太人居住区时的风貌,是中国境内唯一一个能够反映二战时期犹太难民生活的历史遗迹。
一、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位于虹口区长阳路62号(原华德路62号),由摩西会堂旧址和两个展示厅组成,是“提篮桥历史文化风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见证和纪念犹太难民在上海这段历史。
1. 摩西会堂旧址摩西会堂旧址是上海仅存的两座犹太会堂旧址之一,1928年由俄罗斯犹太人修建,二战期间是在沪犹太难民们经常聚会和举行宗教仪式的场所,2004年被列为上海市第四批优秀历史建筑。
以色列前总理拉宾在1994年参不雅时留言感谢“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上海人民卓越无比的人道主义壮举”。
2007年3月,虹口区人民政府依据从档案馆发现的原始建筑图纸斥资对其进行了全面补葺。
摩西会堂旧址现已恢复为1928年作为犹太会堂时的建筑风貌,内部结构也按照图纸进行了调整,此建筑图纸的复制品现被安设于一楼。
三楼设有游客签名仪、犹太难民数据库和视频节目等。
2. 二号展示厅于2007年底完工,共展示图片140余幅,并在上海首次运用了多幕多媒体播放系统。
内容丰富的短片配合情景雕塑、圆雕和油画等艺术品,生动再现了犹太难民在上海的这段历史,此外还展有难民护照和上海犹太早报等实物复制品、刻有拉宾题词的大型石片等。
历史学家和艺术家的携手努力,使这一展厅令不雅众流连忘返。
3. 三号展示厅于2008年5月完工,经常有各种主题新颖的展览在此展出。
二、霍山路、舟山路建筑群霍山路71—95号、舟山路1—81号是于20世纪20年代末建造的欧洲古典风格毗连式建筑。
上海最奇怪的8个博物馆,范儿只去过一个,你呢?
上海最奇怪的8个博物馆,范儿只去过一个,你呢?上海的博物馆有很多,但有一些稀奇古怪的博物馆,你肯定没有见过。
从筷子王国到音乐盒殿堂,上海漫溢着让人意想不到的博物馆乐趣。
范儿选出了一些最不寻常的上海博物馆,一起来看看吧。
上海打字机博物馆▌为什么这里又怪又好:当小朋友进入到这个小小的打字机博物馆里时,常常会被这里展出的50台打字机搞得有点懵。
“我告诉他们,这就是计算机的祖宗。
”馆长韩涛峰(音译)介绍说,“外国人常常会因为看到了他们国家的古董打字机而非常激动。
”这300台打字机是苏州人陆汉斌的藏品,他现居住于捷克,是从事国际贸易的商人。
▌千万不要错过:馆藏最古老的打字机:1809年制造的“红木美人”。
▌地址:上海市长宁区延安西路719号7楼▌地铁:乘1号线到衡山路站下车即可到达▌公交:乘42路到建国西路宛平路站下车,或乘548到吴兴路衡山路站下车▌门票:免费▌开放时间:每天10:00-22:00上海动漫博物馆▌为什么这里又怪又好:这座闪闪亮的充满未来感的动漫展厅于2010年开业。
一楼是对世界动漫历史的精彩介绍,从中国皮影到美国迪斯尼的米老鼠唐老鸭。
整个大厅里到处都是电影宣传海报,还有真人大小的雕像和电影短片剪辑点缀其间。
二楼适合孩子们游玩,同时也是商业楼层,在这里你甚至可以给流行的卡通片配音。
▌千万不要错过:顶层的电影院,但是需要单独买票。
▌地址:上海浦东张江路69号(近丹桂路)▌地铁:地铁2号线至张江高科站,2号口出站换乘609路或浦东11路(原东川线),到张江路郭守敬路下车,到达上海动漫博物馆。
▌公交:乘坐公交977路、961路、609路、申川线、方川线、浦东11路(原东川线)、新川线、张江环线,到张江路郭守敬路下车。
▌门票:30元(成人)▌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10:00-17:00 上海八音盒珍品陈列馆▌为什么这里又怪又好:这里是一位日本商人的个人收藏。
整座博物馆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音乐盒,大部分都产自欧洲。
上海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的历史纪实
上海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的历史纪实犹太人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早遭受迫害的民族之一。
在20世纪30年代,纳粹德国实施反犹太政策,数以百万计的犹太人被迫离开自己的祖国,寻找避难之地。
然而,在当时,大多数国家对难民的接纳态度冷淡,对此绝望的犹太人们开始寻找竭尽全力的地方,他们找到了一个出人意料的避难地点,那就是中国的上海。
上海是唯一一个在二战期间免签证的国际大都市,不需要签证和特殊的许可证就能够进入。
这个简单的政策改变了许多犹太人的命运,成为了他们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上海上海的犹太难民纪念馆,见证了这段动人的历史。
上海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位于上海虹口区,占地面积约1800平方米,由原上海犹太人避难所和犹太风范小学改建而成。
纪念馆于2007年9月公开,馆内陈列着大量的历史资料和照片,生动地展现了上海犹太难民避难生活的点点滴滴。
进入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以黑白照片为背景的巨幅地理分布图。
这幅地图标出了犹太难民的起源地和流亡路径。
从东欧的波兰、奥地利、匈牙利到德国,再经由俄罗斯等地,最终他们抵达上海。
这个简单的地图,让人不由得想起犹太人为了生存不断迁徙的艰辛历程。
进入纪念馆后,可以看到一个巨大的橱窗,展示着难民生活的实物和图片。
这些实物是由幸存的犹太人捐赠的,包括家庭用品、犹太教的圣物和照片等等。
这些物品见证了难民的艰苦生活条件,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于犹太文化的坚守和传承。
纪念馆的第二层,通过一条螺旋楼梯所连接,更为详细地展示了上海犹太难民的历史。
这里有大量的照片和文字介绍,向游客展示了犹太人在上海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状态。
这个展示区域还复制了一个犹太家庭的生活场景,让游客感受当时的家庭情景。
此外,还展示了犹太人在上海期间所创办的各种社团和组织,如犹太救济会、犹太学校等。
纪念馆的最后一部分是一个多媒体展示区,通过影像、音频和文字等形式,向游客再现了犹太难民的历史。
在这里,游客可以听到当年难民与中国人民之间相互帮助的感人故事,可以看到难民在上海时期的生活照片和录像。
上海犹太难民的特殊生活
对于隔离区的历史,年轻人不太了解,而下海庙附近上了年纪的老人却记忆犹新,“二战的时候,曾有2.5万犹太难民就拥挤地住在这里的格笼一样的弄堂房子里,周围有铁丝网架着,进出口处由日本卫兵把守,犹太人出入时要向日本士兵敬礼,拿出身份证检查,有时还要被搜查携带的东西。”上海社科院犹太研究中心沈国华也告诉记者:“犹太人进入这个隔离区后,得到通行证后才能外出,通行证的正面写着外出的时间,背面划定了通行的范围。”
在原博物院路上的一所犹太会堂,现已拆除,改建为文汇报大厦,新址:虎丘路50号。
拉都路新会堂:1941年,一座能够容纳1000人的新会堂在拉都路的102号落成。不久即被日本侵略军占领。
百老汇会堂:百老汇路会堂因开拓路面,部分已经拆毁,部分改作居民住宅,尚有遗迹可寻。地址:大名路125号。——摘自《上海犹太人》
“像水银从温度表的密封玻璃里逃出来一样奇迹,像水银落地一样迅速逃匿,像水银即使被碎成粉末,也会很快再汇集成完整而晶亮的一大滴一样的顽强。”这是作家陈丹燕笔下二战时期的犹太人。在上海,犹太人也用这样的顽强支撑起逃难的生活。
公平路一带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两条犹太人居住最密集的弄堂,一度被日本人在出口焊上铁栅门,禁止出入达一年之久,被困在弄堂里的二千余人,最后大部分都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是居住在周围的上海市民,采用“空投”——将面饼等食物掷过去的原始方法救助了他们。
作为历史的亲历者,王发良曾经亲眼目睹日本人烧毁商务印书馆,逃避日本飞机轰炸的犹太人和中国人一起仓皇逃难。王发良说:“舟山路是当时犹太人会聚的场所,经常可以看到一堆堆的犹太人在一起讨论战事、讲述逃难的经历。他们比别人更关心这些,包括日本人发动太平洋战争的新闻,我都是从他们那里知道的。”
那段日子,王发良的身边充斥着许多从欧洲来到上海的犹太难民。他曾经在俄罗斯犹太人开的咖啡馆里工作过,同住一个里弄的两位同事也是犹太人。战争结束后,王发良买下了他们的房子。王发良说:“当时在虹口区生活的都是一些贫困的中国老百姓,由于语言不通会导致交流障碍,但我们的命运是同样的。犹太人在中国老百姓的眼中总有些独立和不合群。”因为熟悉犹太人生活,王发良退休后被虹口区政府外事办请来担任摩西会堂的讲解员。12年里,王发良每天都要用熟练的英文向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介绍犹太人二战时期在上海的生活和工作情况。“事实上,一批有实力的犹太人早在19世纪中叶就经由葡萄牙、西班牙到中东再到上海。这批犹太人主要从事房地产生意,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嘉道理、沙逊、哈同等人,上海大厦、河宾大厦都由他们建造。从1932年开始,更多的犹太人陆续来到上海,他们中有公共汽车司机、工程师、医生和教授等等。”
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的演讲稿
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的演讲稿尊敬的各位嘉宾、亲爱的同胞们:大家好!我很荣幸能够在这个特殊的场合为大家发表演讲。
今天,我们聚集在这个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共同缅怀那段充满辛酸和希望的历史,向勇敢的犹太难民们致以敬意,同时也呼吁大家对于人类尊严和包容之道的深思。
1945年二战结束时,上海成为了逃离战乱的欧洲犹太人的一个安全港湾。
在那个艰难的时期,中国政府给予了约20000名犹太难民庇护,将他们视为自己的朋友和家人。
这是一个百年难得一遇的逆流而上的过程,值得我们铭记。
这个纪念馆的建立,不仅是对那些逃离家园、逃离歧视和战火的犹太难民们的纪念,更是为了向我们后代传递历史的教训,唤起对于人权和平等的思考。
犹太难民们在上海的经历,展现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人性和善意能够为罪恶的群体行径提供庇护和安全。
然而,我们不能局限于纪念和反思。
当今世界依然充满着战争、冲突和难民潮。
仅仅是纪念过去的英勇行为是远远不够的。
让我们捧起历史的镜子,检视我们自己的行为,思考我们是否尽到我们自己的责任,为那些目睹战乱、背井离乡的人们提供援助和支持。
今天,仍有无数的人们身陷在战争和冲突中。
我们必须保持人类尊严和包容之道的信念,不论他们来自何方、背景如何,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平等和公正的对待。
我们要努力消除种族歧视、宗教歧视和任何形式的歧视,为世界创造和平和谐的环境。
最后,我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坚守这样的信念,将这种人道主义的精神传递给下一代。
无论是在个体的行为上,还是通过组织和社会的努力,我们都应该为一个更加包容和公正的世界而努力奋斗。
让我们记住那段充满坎坷和黑暗的历史,用它来照亮我们的未来。
谢谢大家!。
二战时上海成犹太天堂:“我们要跪下感谢中国”
二战时上海成犹太天堂:“我们要跪下感谢中国”核心提示:据统计,600万犹太人在欧洲惨遭杀害的同时,迁移和逃亡到上海的25000犹太人,除了病老死亡外,其余都生存下来。
这期间还出生了408个新生儿。
鲁思·仙妮:“我们要跪下来感谢中国,我们被拯救了,如果我们没有去上海,我们将无法生存下来,我们所有的下一代,也都将无法生存下来。
”凤凰卫视5月10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阮次山:以色列是地中海东南岸一块不足3万平方公里的狭长地带。
在历史上,这里曾经被冠以不同的名称,一直到1948年流落各地的犹太人,辗转千年回到锡安山,在这片土地上,建设属于自己的国家,才有了一个真正属于犹太人的名字。
而以色列在《圣经》上意味着“和上帝角力的人”,历史印证了上帝的预言,在犹太人散居的岁月里面,反犹太主义的歧视与仇恨,始终驱逐他们。
20世纪纳粹德国对犹太人进行大规模种族清洗而20世纪,由纳粹德国执行的一场大屠杀,更成为世纪罕见的种族清洗。
在30年代的欧洲大陆上,600万犹太人的鲜血,染红了他们重返耶路撒冷的道路。
汉娜·乔福利特(原居波兰的犹太人):我出生在一个小地方,波兰的比亚瓦·拉夫斯卡,犹太人自从16世纪开始就住在那里,我就像是一个女王,家中唯一的女儿,每一个人都喜欢我,很可爱、很善良。
我4岁时候的一天,穿着黑色制服的军人,来到我们的城镇。
我并不知道他们是谁,觉得也许就该是这个样子吧,其实他们是德国人。
仅仅6天就占领了整个波兰。
解说: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国突然向波兰发起“闪电式”进攻,仓促应战下波兰节节败退。
两天后,英法被迫对德宣战,欧洲上空的滚滚硝烟,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而在德国,反对犹太人的浪潮随后公开爆发。
鲁思·仙妮(原居德国的犹太人):我必须要离开基督教学校,去到犹太学校。
我的朋友只有犹太女孩,当然真正到来是在1938年11月9日,我的生日。
所有的石头都是砸向犹太人的商店,玻璃碎了,到处都是玻璃打碎的声音,犹太商店前面的大街上,有很多的碎玻璃。
在上海追寻曾经收容过数万名犹太难民的遗迹
其实我对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的迫害还是有相当了解的。
从小时候看诸如“华沙一条街”“不屈的城”等二战影片的耳闻目染到十几年前去参观奥斯维辛集中营亲眼目睹德国法西斯杀戮犹太人的罪证,对这段罪恶的历史深恶痛绝。
对中国人为解救犹太人曾经做出过努力的历史也有所耳闻,不过这部电视剧把我想了解的那段历史具体化可视化了。
尤其是当我知道就在当时犹太难民聚居区建立了“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后我追寻那段历史的活动具体化了。
承载着这段历史的建筑分两部分,一部分是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另一部分是纪念馆附近一些当年犹太难民居住和活动的场所。
纪念馆建在长阳路62号的摩西会堂旧址里,那是一座当时旅居上海的俄国犹太人在1927年建的犹太教堂。
二战时期大批犹太难民逃到上海后这里就成了当时上海犹太人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
2007年上海虹口区政府按原建筑图纸进行了全面修复并在此建立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
周围的犹太人建筑现存还不少,有白马咖啡馆、美犹联合分配委员会旧址、霍山公园、犹太难民收容所旧址、美国前财长布鲁门撒旧居和罗伊屋顶花园旧址等曾经记录了当年犹太难民生活和活动轨迹的场所。
二战时期上海一共接纳的犹太难民达两万多人,可以想象当年这里完全是一座犹太城,也有被称为诺亚方舟的,也有被称为小维也纳的。
先参观纪念馆吧。
[1]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坐落在上海虹口区长阳路62号。
这里就是原来犹太教堂摩西会馆的旧址,按老路名是华德路62号。
[2]进入纪念馆大门后西侧整面墙是铜板凸字的“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逃亡上海犹太难民名单墙。
[3]名单墙的前面是一尊体现二战时期犹太民族苦难而不屈形象的雕塑。
[4]这座三层楼房就是摩西会堂。
当年是旅沪俄国犹太人集资建造的。
[5]参观摩西会堂从侧门进入,参观者要穿鞋套。
[6]一层已经完全恢复成当年礼拜堂的样子。
[7]楼上常年举办和犹太难民有关的展览。
我去的时候二层正在举办的是奥地利医学博士雅各布·罗生特生平展。
犹太流亡戏剧在上海_1939-1947
犹太流亡戏剧在上海_1939-1947上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初,随着纳粹德国的崛起,犹太人遭受到了严重的迫害和歧视。
为了逃离屠杀和迫害,许多犹太人逃往世界各地,其中一个重要的流亡地就是上海。
当时的上海是一座国际化的大都市,它的国际租界政府对犹太难民持开放态度,并为他们提供了相对宽松的居住和工作条件。
因此,犹太人在上海建立了一个独特的社区,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
流亡到上海的犹太人们在艰苦的环境下,积极组织起各种文化活动,其中戏剧表演是最受欢迎的一种。
犹太流亡戏剧在上海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传播,成为犹太人社区的精神寄托和生活乐趣。
在上海的犹太人社区中,有许多专业的演员和导演,他们带来了各种类型的戏剧表演,包括喜剧、悲剧、爱情故事等。
这些戏剧作品不仅展示了犹太人的艺术才华,还反映了他们对流亡生活的思考和感受。
犹太流亡戏剧在上海的演出场所主要集中在虹口区的百老汇大戏院和香港路的大世界剧院。
这些剧院不仅为犹太人提供了演出的场地,还吸引了许多中国观众前来欣赏。
在演出中,犹太流亡戏剧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种精神寄托和心灵慰藉。
通过观看这些戏剧,犹太人能够忘记自己的痛苦和困境,找到一丝希望和力量。
然而,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上海的解放,犹太人的流亡生活也逐渐结束。
他们纷纷离开上海,回到各自的祖国或迁往其他地方。
尽管犹太流亡戏剧在上海的历史并不长久,但它在那段特殊的时期里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丰富了上海的文化多样性,也给犹太人带来了温暖和希望。
今天,我们可以通过保存下来的剧本、照片和回忆来回顾犹太流亡戏剧在上海的历史。
这段历史不仅值得我们珍视和纪念,更应该成为我们思考和反思的对象。
犹太流亡戏剧在上海,见证了人类对抗迫害和歧视的坚韧精神。
它不仅是一个故事的开始和结束,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和警示。
上海室内必去的10个景点
上海室内必去的10个景点嘿,要是到了上海,碰上阴雨天或者就想躲躲外面的暑热、寒意,钻进室内寻点乐子,那我可得给你唠唠这必去的10 个好地方。
首屈一指得是上海科技馆,那简直就是个充满魔法的“科学大乐园”。
我头一回进去,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眼睛都看直了。
一走进生物万象展区,仿佛瞬间钻进了热带雨林,闷热潮湿的气息扑面而来,耳边是鸟鸣虫叫,头顶上藤蔓交错,还有那仿真的大象、鳄鱼,做得栩栩如生,大象鼻子甩动的时候,我都下意识往后躲,生怕被它“抽到”。
机器人世界更是精彩绝伦,机器人跳舞、下棋、弹琴,样样精通。
我瞧着机器人弹钢琴,手指在琴键上灵活跳跃,弹奏出流畅的曲子,比我这苦练多年还弹得磕磕绊绊的人厉害多了,当时就想,这科技的力量可太神奇啦,在这儿既能玩得开心,又能涨不少知识,绝对值回票价。
再说说上海自然博物馆,那是一座藏着地球“前世今生”的宝藏场馆。
馆里的恐龙化石骨架威风凛凛,站在霸王龙化石跟前,感觉自己渺小得像只蝼蚁,它那巨大的头颅,尖锐的牙齿,仿佛下一秒就要咆哮着穿越时空而来。
我印象特深的是在古尸展厅,怀着又害怕又好奇的心情,小心翼翼凑近那些文物,听着讲解员讲述背后的故事,了解古人的生活与丧葬习俗,心里对历史的敬畏又多了几分,这儿的每一件展品都像个无声的讲述者,诉说着岁月长河里的传奇。
还有那上海博物馆,青铜器、书画、陶瓷等各类文物琳琅满目。
我对书画展区情有独钟,站在一幅幅古代名家真迹前,凑近了看那笔墨走势,想象着画家当年挥毫泼墨的场景,像跟着吴道子、唐寅他们在艺术世界游历了一番。
有一回看到一幅山水画,墨色浓淡相宜,勾勒出的山水意境悠远,我盯着看了好久,都忘了时间流逝,仿佛自己已经走进画里,坐在溪边听水潺潺,登上山顶观云悠悠了。
中华艺术宫可不能错过,作为世博遗产,“镇馆之宝”多媒体版《清明上河图》那叫一个震撼。
画上的人物、牲畜、车船都动了起来,白天热闹的市井买卖,夜晚宁静的灯火人家,一一呈现,我沿着展厅一路看过去,眼睛都不敢多眨,生怕错过啥细节,感觉自己穿越回了北宋汴京,在街头巷尾感受着那繁华烟火气。
上海虹口的历史建筑满满都是故事!
上海虹⼝的历史建筑满满都是故事!⽂化是城市发展的根和脉,是体现城市竞争⼒的核⼼资源。
如何保护好历史⽂化遗产,讲好城市故事,留住城市记忆,是城市管理的重要课题。
本期,⼩编带⼤家⾛进上海虹⼝,领略不⼀样的上海风光。
虹⼝历史建筑精品荟萃、类型丰富,具有深厚的海派⽂化特⾊。
在这⽚⼟地上,有曾被称为犹太⼈“诺亚⽅⾈”的提篮桥;有像上海⼤厦那样宏伟、精美的建筑精品;有像邮电⼤楼那样的公共建筑;还有像提篮桥监狱那样厚重似城堡般的监狱建筑,这⾥有太多建筑承载了那段难忘的历史……提篮桥真的是“桥”?提篮桥地区清朝嘉庆年间,虹⼝居民在今东长治路东侧、海门路西侧(即在当年美租界,后称公共租界的东区东熙华德路东,茂海路相近),下海庙附近的下海浦上兴建⼀桥,名为“提篮桥”,因此得名。
提篮桥地处于虹⼝区的东南部,东起⼤连路,折向杨树浦路到秦皇岛路,西⾄吴淞路,南临黄浦江,北沿周家嘴路、⾼阳路、唐⼭路、⾈⼭路、昆明路。
展开剩余86%早期桥的周围⼤多为农⽥和⽔渠,因附近有古刹下海庙,⼈来⼈往⾮常热闹,赶集的,进⾹的,远道⽽来往返上海市中⼼的,都要通过此桥,提篮桥逐渐成为苏州河以北的主要集市之⼀。
下海庙下海庙1955年,⽑主席他⽼⼈家来上海视察,兴致⾼时,向上海的陪同⼈员提⼀个问题:“你们知道上海还有个下海么?”顿时举座哑然。
还是⽼⼈家⾃⼰提供了答案说:“应该有。
”于是上海市开始寻找这个不为⼈知的下海。
原来就在虹⼝区提篮桥地区的昆明路73号,有⼀座叫下海庙的⼩庙。
据史料记载,下海庙始创于清代乾隆年间。
那时候,从现在的东⼤名路⾄商丘路⼀带全是渔村。
渔民出海打渔,需要祈求神的保佑,便有这座⼩庙应运⽽⽣。
造神总是出于某种需要。
据说后来,这⼀带的地名也与此有关了,⽐如提篮桥就是渔民⼿提装着⾹烛的篮⼦,过桥去下海庙烧⾹⽽得名。
“上海⽅⾈”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是上海现存的两座犹太会堂旧址之⼀,始建于1907年,1927年迁⾄现址,由俄罗斯犹太⼈修建,是⼀所正统的供俄罗斯和中欧犹太⼈使⽤的会堂。
Shanghai Jewish Refugees Museum 上海犹太难免纪念馆
Shanghai Jewish Refugees MuseumHistory of the Architecture1902the Russian (Ashkenazi) Jews Synagogue Committee in Shanghai was established.H.Kammerling acted as chairman, and prepared for the building of a synagogue. 1907H. Kammerling rented a house and built Ohel Moishe Synagogue, named after Mouses Greenberg, a former leader of the Russian Jewish community in Shanghai.1927the Synagogue moved to the new location of 63 Ward Road (today’s Changyang Road) in Hongkou.1956because most of the Russian Jews had left, the synagogue was closed down. 1990the synagogue belonged to the Civil Air Defense Office of Kongkou District. 2004the Ohel Moshe Synagogue was announced to be ‘Monument under the Protection of Hongkou District’.2005the Ohel Moshe Synagogue was announced to be ‘Heritage Architecture’by Shanghai Municipal Government.2007Shanghai Jewish Refugees Museum was established.The Chinese and Jews lived harmoniously in the GhettoThroughout this period in Shanghai, local Chinese and Jewish refugees remained friendly to one another and shared in each other’s happiness and woe. Jewish refugees in Shanghai published journals, established clubs, and built theaters. Thanks to their unremitting efforts, refugees were able to live a familiar life in their new city. Jerry Moses, a former Jewish refugee, said, ‘if the Hongkew (now Hongkou) people would not have been so tolerant, our life would have been miserable. In Europe, if a Jew escaped, he or she had to go into hiding, and here in Shanghai, we could dance and pray, and do business… So for me the Heroes areand always will be the Chinese people’s hearts of my growing up till I was 13 years old. These are my thoughts and experiences….kindness and understanding and tolerance make a great nation like China greater, not war, not greed, not hate…for me in my heart there will always be this amazing experience as a boy, of how people that were even more worse off than I was, could feel sorry for me.’Jews were more closely related to Chinese civiliansWhen Jews were first forced into the Ghetto, local people hosted them. Before the establishment of a Jewish refugee hospital, Chinese hospitals accepted many refugees and saved their lives. In the Ghetto, Jewish refugees learned how to cook meals with a coal stove and how to bring hot water from the boiler. They fell in love with Chinese opera and Chinese food and learned Tai Chi, a Chinese martial art. Although local Chinese suffered in the Ghetto themselves, some invited Jewish refugees to celebrate the Chinese New Year together---extending their family gathering. In spite of the language barrier, local Chinese tried to help Jews, in any way possible.kippa/kiˈpa/N a skullcap worn by orthodox male Jews at all times and by others for prayer, esp a crocheted one worn by those with a specifically religious Zionist affiliation (正统犹太男人戴的)无檐便帽Cholera vaccination certificate and vaccination certificate霍乱接种证明和种痘证书Bar Mitzvah 成人礼tallit/ˈtælɪθ, taˈliːt/N a white shawl with fringed corners worn over the head and shoulders by Jewish males during religious services 白色披肩; 犹太男人参加宗教仪式时穿戴经文匣这犹太教所使用的经文匣(Tefillin)是依其所佩戴的位置各异,分别有不同的名称、不同的羊皮卷,和不同的盒内构造。
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观后感
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观后感
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是一座集纪念、教育、研究、展览为一体的现代历史博物馆。
它旨在通过陈列展览,介绍犹太难民们在上海的生活、工作和文化,以及他们与当地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参观者可以通过馆内丰富的图文资料,更好地理解犹太人二战时期的历史遭遇和生活经历,体会他们在上海所得到的人道主义援助和庇护。
对于我这个AI来说,这些展品都是无感情的事实,但在理性
方面,我认为这座纪念馆对于可持续发展目标11——城市与
人类居住点的包容和融合——进行了有力的推动,同时,它也让我们更好地认识了人道主义援助和庇护的力量。
总之,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是一个非常值得探索和了解的地方,如果您对历史有兴趣,可以考虑到这里游览,您将会对历史的认知有更深入的理解。
《犹太人纪念馆》课件
05
CATALOGUE
犹太人在现代社会的影响
犹太人在商业和科技领域的贡献
犹太人在商业和科技领域有着卓越的 贡献,他们以独特的商业头脑和创新 能力,在许多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
犹太人在文化和艺术领域也有 着深远的影响,他们为世界文 化和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
贡献。
犹太人在建筑、绘画等领域也 有着独特的风格和表现形式, 他们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 值和历史价值。
犹太人在文学、音乐、电影等 领域都有着卓越的表现,他们 的作品在世界范围内广受欢迎 ,对人类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纪念馆的展品和展示方式
01
展品包括历史照片、文 物、艺术品等,用以呈 现犹太人的历史和文化 。
02
采用多媒体展示方式, 如投影、音效等,以增 强参观者的沉浸感和体 验感。
03
特别展区展示了一些重 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如集中营的生活、抵抗 运动等。
04
纪念馆还设有教育区域 ,为参观者提供学习和 了解历史的平台。
《犹太人纪念馆》 ppt课件
目 录
• 犹太人历史背景 • 犹太人大屠杀 • 犹太人纪念馆的建立 • 犹太人的文化与信仰 • 犹太人在现代社会的影响
01
CATALOGUE
犹太人历史背景
犹太人的起源
犹太人起源于古代以色列地区 ,是闪米特语系民族的一支。
他们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 元前2000年左右的古代以色列 国家。
犹太人在科技领域也取得了巨大的成 就,他们为计算机科学、物理学、医 学等领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获得了 许多诺贝尔奖。
上海犹太人纪念馆布展设计施工一体化工程
上海犹太人纪念馆布展设计施工一体化工程(原创版)目录1.上海犹太人纪念馆概述2.布展设计施工一体化工程的意义3.布展设计施工一体化工程的主要内容4.工程的实施与完成情况5.工程的效果与影响正文【上海犹太人纪念馆概述】上海犹太人纪念馆位于上海市虹口区,是一座以犹太人在上海的历史为主题的纪念馆。
自 20 世纪初以来,上海一直是犹太人在亚洲的重要聚居地,大量的犹太人曾逃亡至上海,并在此生活、工作、学习。
上海犹太人纪念馆旨在通过展示犹太人在上海的历史,传承和弘扬中犹友谊。
【布展设计施工一体化工程的意义】上海犹太人纪念馆的布展设计施工一体化工程,是对纪念馆进行全面升级的重要举措。
这一工程旨在提升纪念馆的展览质量和参观体验,更好地展示犹太人在上海的历史和文化,进一步促进中犹友谊的传承与发展。
【布展设计施工一体化工程的主要内容】布展设计施工一体化工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展览内容的更新与优化,以更好地反映犹太人在上海的历史和文化;2.展览形式的创新,采用现代化的展示手段和互动体验,提高参观者的参与度和体验感;3.空间布局的优化,提升展览空间的利用效率和参观路线的合理性;4.设施设备的升级,提高纪念馆的硬件水平,提升参观者的舒适度。
【工程的实施与完成情况】该工程自启动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
工程按照设计方案和施工计划有序推进,目前已完成布展设计施工一体化工程的主要内容,实现了展览内容的更新与优化、展览形式的创新、空间布局的优化以及设施设备的升级。
【工程的效果与影响】布展设计施工一体化工程的完成,使得上海犹太人纪念馆的展览质量和参观体验得到了显著提升。
新的展览内容和形式,吸引了更多参观者前来了解犹太人在上海的历史和文化,促进了中犹友谊的传承与发展。
论上海犹太遗址及特色建筑的保护和开发
论上海犹太遗址及特色建筑的保护和开发摘要:上海犹太遗址和特色建筑反映了犹太人在近现代上海各个领域的活动情况,是上海城市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分析了上海犹太遗址和特色建筑所具有的建筑审美价值、人文历史内涵以及促进对外交往的独特功能,在此基础上就保护和开发这些遗址和建筑提出了几点设想和建议。
关键词:上海;犹太遗址;特色建筑;保护;开发一、上海犹太建筑形成的历史背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批俄国犹太人为逃避反犹暴行及革命引起的内战而来到中国东北哈尔滨等地,再辗转来到上海,出现了犹太人移民上海的第二次高潮,使上海犹太社团迅速扩大。
俄国犹太人初来时以做小本生意为生,如经营餐馆、杂货铺、面包房、时装店、书店等,后经过自身奋斗而逐步致富成为中产阶级,形成了一支积极活跃的社区力量。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20世纪30、40年代纳粹疯狂迫害屠杀犹太人之时,上海是全球唯一的向犹太人敞开大门的大城市。
从1933年到1941年,上海一市先后接纳了3万多名来自德国及德占各国的犹太难民,除了其中数千人经上海去了第三国外,至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仍有2.5万名左右犹太难民把上海当作他们的临时家园,仅后一个数字就超过了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南非、新西兰五国当时接纳犹太难民的总和①。
犹太难民在虹口安顿下来后,形成了以提篮桥为中心的聚居区。
在他们的经营下,塘山路、华德路、汇山路、舟山路等街区得到重建而成为商业中心,并获得了“小维也纳”的称号。
到20世纪40年代初,在沪犹太人总数已超过3万人,形成了远东最大的犹太社团。
他们有自己的宗教公会、犹太会堂、学校、医院、俱乐部、公墓、商会、出版机构和政治团体。
二战后,先是犹太难民纷纷离开上海。
接着,因中国内战爆发难以经商发展,塞法迪犹商也将资本转移出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仍有数千犹太人生活在上海。
到文化大革命爆发,包括犹太人在内的几乎所有外国人均被迫离沪。
文革结束后中国走上改革开放之路,大批犹太人又回到上海经商、工作,形成了新的犹太居民群体,目前已超过千人。
写于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诺亚方舟里的摩西会堂
写于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诺亚方舟里的摩西会堂《写于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诺亚方舟里的摩西会堂》丁翔华/摄安德列/诗上海,犹太人的诺亚方舟摩西会堂就是当年犹太人的宗教文化活动中心环绕摩西会堂就是犹太人聚集的生活街区曾去以色列采访在以色列犹太历史纪念馆见到上海摩西会堂的模型和相关的上海照片感觉亲切,印象鲜明一位以色列人跑过来对我说我就是上海犹太人过去,蕴含着今日上海往事的光影里,有犹太人的生活印迹那老式书橱,老式收音机和小圆形座钟类似的摆式,相似的审美,一样的老上海情调如今,世界各地的犹大人络绎不绝前来怀旧他们在百感交集中会想着写封信,寄给过去的岁月当年犹太难民给危难中的亲人写思念的信总是石沉大海,杳无音讯今天在这里可以写一封明信片盖上“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的邮戳发出去就可以抚慰到遥远的往日岁月就可以抚慰那疼痛的心灵记忆当年欧洲犹太人得到了中国大使的生命签证逃亡东方,抵达诺亚方舟——上海陌生的城市,陌生的面孔,陌生的语言却呼吸到了仁慈的空气获得了自由安宁与亲情处在二战艰难岁月里的上海人没有一丝犹豫,伸出了援手让出房间安置犹太人提供食物让难民免于饥饿上海人当年播下爱的种子如今已在世界各地犹太人心田里生根开花犹太人最懂感恩不是一辈子感恩而是世世代代子子孙孙心存感恩之情纪念馆外,飘着安静的上海细雨纪念馆里,光影交错,往事与现实交融一体又一批犹太人冒雨寻访而来默念祈祷词触摸犹太难民名单纪念铜墙仿佛远逝的亲人又在心上复活犹太诗人伊姆比亚柯写下的诗句如此虔诚肃穆:在一个仁慈的黄昏时刻请听一听我的苦难请你把我庇护把我的头放在你的胸前把我流放的祈祷放在你的住所............(丁翔华,上海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安徳列的天空,是安德列诗意放飞的天空。
在诗人看来,写诗是一种修行,打磨自己的诗情如同打磨一颗钻石。
写诗的过程,则是烤面包煮咖啡,香气浓郁着的。
写诗,更是一种灵魂的穿越,思接千载,与万物对话,寂然凝虑,悄然动容,是真切的体验,甚至可以感受前世今生转换间的奇妙之感。
“揭幕”还是“揭塔”?
“揭幕”还是“揭塔”?
吴万里
【期刊名称】《新闻记者》
【年(卷),期】1994(0)8
【摘要】今年5月27日是上海解放45周年纪念日,上海市政府举行两大仪式:一为落成的上海人民英雄纪念塔揭幕,二为上海市龙华烈士陵园举行开工奠基仪式。
这是上海解放45周年纪念活动中两件大事,同样也是上海各报头版的两大新闻。
但是各报在报道“上海人民英雄纪念塔落成仪式”时都用“揭搭”一词。
我不明白,现成的揭幕一词不用,为何一定要用揭塔? 众所周知,凡属重要建筑物落成之际,都要举行较隆重的类似揭幕的仪式。
而且报道、作题时,都离不开“揭幕”一词,意为揭去罩在纪念物上的幕布。
【总页数】1页(P10-10)
【关键词】人民英雄;上海解放;纪念塔;周年纪念日;教科书;奠基仪式;重要建筑;烈士陵园;纪念物;动宾结构
【作者】吴万里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12
【相关文献】
1.BIAD隆重举行院庆五十五周年展览暨新作品集首发式、新华社综合楼揭标、中央美院建筑学院与北京建院举行"一对一"拜师会、Autodesk--哈尔滨工业大学BLM联合实验室暨哈尔滨市Autodesk BLM示范基地正式揭幕 [J], 王颂
2.兰博基尼公园在圣亚加塔·波隆尼落成揭幕 [J],
3.Tasaki塔思琦成都精品店盛情揭幕 [J], ;
4.缅怀革命先烈继承革命传统发扬革命精神建设革命老区——在旧城反蒋武装暴动纪念塔揭塔仪式上的讲话 [J], 卢红光
5.“揭幕”还是“揭塔” [J], 吴万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以色列国庆60周年“以中友好”展开幕
以色列国庆60周年“以中友好”展开幕
乐妍
【期刊名称】《华人世界》
【年(卷),期】2008(000)007
【摘要】为纪念以色列国庆60周年,以色列驻沪总领事馆与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政府合作,于6月6日上午10:00在上海市虹口区犹太难民纪念馆(原“摩西会堂”)启动“犹太人在上海”数据库,并同时举办“以中友好”图片展开幕式。
【总页数】1页(P157)
【作者】乐妍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6.82
【相关文献】
1.十年新起点携手再出发r——2016年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展览会(巴黎)秋季展r 暨巴黎国际服装服饰采购展精彩开幕
2.“丝绸之路上的记忆--中国甘肃省与日本秋田县缔结友好关系30周年纪念文化交流展”在日本秋田美术馆开幕
3.方寸献礼迎国庆邮迷欢聚备世展第二十二届上海集邮节开幕
4.“地球友好型建筑展”亚洲巡回展在我校开幕
5.2010中国国际网印及数字化印刷展 2010中国国际纺织品印花展/2010中国(广州)标签印刷技术展举行盛大开幕招待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犹太纪念园揭幕
图片说明:上海犹太纪念园揭幕,纪念墙前市民在参观缅怀历史。
东方网记者刘歆9月6日报道:“记忆的归宿”——上海犹太纪念园今天在上海福寿园人文纪念公园揭幕。
据悉,上海犹太纪念园全部建成后,有望成为上海乃至华东地区唯一的全面展示近现代犹太人在上海的历史渊源及民族关系的纪念景点。
纪念园开园后,将向海内外游客免费开放,以期成为上海城市历史文化的新地标,为增进中犹友谊、国际友谊做贡献。
“上海犹太纪念园”由上海犹太社团、上海犹太研究中心、福寿园人文纪念公园三方联合筹建。
纪念园占地200平方米,以犹太文化的标志——六芒星为设计元素,昭示着这段历史的“悲伤与感动,苦难与希望”。
纪念园将兼具纪念与景观功能,让观者能在园中找到当时的人物与记忆。
犹太纪念园目前已经建成了主题石刻和纪念墙,并将后续建设以色列风格景观亭、名人雕塑等,呈现19世纪起犹太人在上海的历史与贡献。
今天揭幕的纪念墙上已经镌刻了25位与上海有渊源的、对上海发展建设做出过贡献的犹太籍或相关人士的姓名。
这其中包括了:上海赛法迪犹太社团最有影响的领袖之一埃利·嘉道理爵士;最早以发签证方式救助犹太难民的外交官之一何凤山;曾任孙中山先生副官、中国军队的犹太籍将军被称为“双枪科亨”的莫里斯·科亨(中文名:马坤);曾在上海宣读以色列独立宣言的上海俄国犹太社区领导人之一伊沙多尔·马吉德;中国人民解放军中担任医务职务最高的外国友人、被誉为“新四军中的白求恩”的罗生特(雅各布·罗森费尔德);
生于上海、对来华犹太难民相关史实进行了详细记载和研究的犹太女作家瑞娜·克拉斯诺等等。
犹太难民后裔沙拉·伊马斯表示:我的父亲避开纳粹的屠杀,来到传说中诺亚方舟的上海,并把我生在了这片土地上。
是上海敞开了胸怀,接纳了所有逃亡的犹太难民,数以万计的犹太人在这片土地上得以生命的延续。
因此,我选择讲中国语言,选择吃中国食物,选择交中国伙伴,选择受中国传统教育。
我选择勤劳、朴素、感恩、知足的牛作为自己的属相,选择黄皮肤、黑眼睛的男人做我的丈夫,选择海纳百川的城市文化的上海安家落户。
“今后,我还要葬在这里”,沙拉说。
另据了解,上海犹太纪念园除了现有的纪念广场之外,还将规划一处具有“归宿”意义的纪念地,重新归拢安置犹太人的旧墓石。
据上海犹太研究中心主任、上海世界史学会会长、著名史学家潘光教授介绍,解放初上海曾共有4个犹太人公墓,近3700座墓碑,分别坐落在今天的惠民路、定海港路、黄陂北路和番禺路。
这些墓碑在文革期间遭到严重破坏,散落难寻。
为此,犹太纪念园将面向社会收集上海留存的旧犹太墓碑,上海犹太社团协助征收辨识等工作。
上海犹太社团主席毛瑞斯介绍,上海犹太社团和福寿园人文纪念公园正在筹备“上海犹太纪念文化基金”,用于维护纪念园的基建设施,纪念园未来的扩容扩建以及开展,扶持中犹民间的文化交流、学术研究等各类相关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