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海洋权益之争前景分析

合集下载

中日海洋权益之争分析理解

中日海洋权益之争分析理解

中日海洋权益之争分析理解摘要:中日东海问题一直是两国政府和民众争论的焦点,双方争论的焦点主要是海域的划分。

我国一贯主张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基本原则“自然延伸”来解决两国领海争端,而日方坚持主张“中间线”原则划分。

这样的分歧与两国的利益关系密不可分,初期双方虽达成过“搁置主权,共同开发”的共识。

但随着资源需求的不断提高,日方不断挑起事端,试图取得对自方最有利的领海划分,其做法无疑是有悖国际法准则的,因而我们只要树立当代海洋观,充分利用国际法赋予的权利,就能有效地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

关键词:东海之争;中日关系;海洋权益中日两国自甲午时期就在海洋权益上存在矛盾,其原因多由于日本国土狭小,陆上资源匮乏,石油、煤炭、天然气储量都极少,其中仅石油一项就有99.7%需要依赖进口才能够满足国民需求。

因而日本也比其它国家更早、更有系统地开始对海洋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并把海洋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点。

在这样的形势下,日本与邻近国家如我国和朝鲜(即现在的韩国及朝鲜)发生的海权争端问题就时时发生。

本文就东海海洋划界争端和未来中日两国关系作分析。

(一)日本对海洋开发的重视程度及行动举措在分析东海海洋划界争端之前,首先列举一下日本对海洋问题的看法和方针。

如之前所述,日本众多资源都依赖海洋,是一个没有海洋就不能长足发展的国家。

早在1974年日本教授西村朝日太郎就在《海洋民族学》一书中总结了日本的海洋文化观,提出海洋对日本发展的重要性。

在此之后又先后出现了一些海洋理论促使日本政府逐渐开始重视并制定海洋发展战略。

在2001年的日本内阁会议中,海洋开发就被列入了优先开拓的项目,“海洋国家”成为日本政府内政外交的重要指针。

日本还积极筹建了“西太平洋海岛诸国家会议”,把周边各国都囊括其中。

同时还在2000年的“太平洋••岛国首脑会议”上提出“太平洋新天地外交”的方针。

所有这些都集中体现了日本对于海洋扩展的急迫心里和重视程度,从而与领近国家的海洋权力争端也不可避免的增多。

中日东海划界的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

中日东海划界的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

中日东海划界的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摘要:中国和日本在东海海域划界问题上存在严重的分歧和争议,目前中日两国政府就东海问题达成了原则性共识,但问题最终解决的前景仍不明朗,解决的方式还有待探索。

和平谈判协商解决成为两国的共识,但在双方合作的进程中仍然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的因素。

关键词:东海问题;中日关系;中日能源合作东海位于中国、日本和韩国之间,总面积约为七十五万平方海里,东西宽150~360海里,南北长630海里。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关于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有关规定,中、日、韩三国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在东海海域存在重叠。

三方在东海海域划界的问题上一直存在争议。

其中,中日两国之间的划界问题最为复杂,它涉及钓鱼岛群岛的主权归属以及冲绳海槽在划分大陆架中的地位。

截至目前,中日双方并未就东海划界问题缔结具有实质性内容的条约或协议。

一、中日东海划界冲突的历史发展中国和日本围绕东海海域划界问题产生的冲突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冲突的直接原因是东海潜在的油气资源。

日本政府当时采取的立场较为温和,纷争并未对两国关系造成太大的影响。

之后,尽管中日在东海油气开发问题上不时出现纷争,但中日关系的整体趋势并未受到根本影响。

最近几年中日东海划界的争端开始升级。

2004年5月27日,日本杏林大学平松茂雄教授乘飞机调查中国天然气开采建设情况。

5月28日,《东京新闻》登载了“中国在日中边界海域建设天然气开采设施”和“日中两国间新的悬案”的文章,称中国正在开采的春晓天然气田的位置距离日本主张的两国东海分界线只有5公里,“中国在向东海扩张”,“中国企图独占东海海底资源”。

在日本媒体和舆论的炒作下,中日东海海域划界问题上升到官方层面,日本政府随后的一系列举措使得中日冲突进一步激化。

2004年6月,日本政府设立“海洋权益相关阁僚会议”,鼓励日本企业在东海海域勘探、开发油气资源。

7月,日本政府租借挪威籍调查船前往日本主张的分界线以东的争议区域进行油气勘探……为了缓解和解决两国在东海海域的争议,从2004年10月至2007年12月,中日双方就东海问题先后进行过11次磋商。

新形势下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建议

新形势下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建议

新形势下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建议我国是传统的陆权国家,海洋意识淡薄,对海洋问题长期缺乏应有的重视,加之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的海上形势日趋严峻、复杂,其中尤以我国与周边海上邻国的权益争端为甚。

近年来,我国面临着政府声明不奏效、外交谈判谈不拢、军事打击打不得的尴尬局面。

本文分析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挑战,提出新形势下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对策建议。

一、我国海洋权益形势面临的严峻挑战(一)海上岛礁被侵占,领土主权难以实现我国岛礁被侵占的情形严重,领土主权受到持续性的损害。

其中尤其以东海的钓鱼岛和南沙群岛的岛礁主权归属争议和管辖海域的矛盾为焦点,频繁引发渔业纠纷及海上冲突,成为影响我国国家安全的潜在威胁。

更为严重的是,我国对被占岛礁的主权大有随着时间的拖延而丧失的危险。

作为中日之间悬而未决的领土争端,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重要性在于其战略位置和军事、资源价值,对台湾问题的影响,所享有海域的管辖权及其在划界中的地位和效力。

控制在日本人手中的钓鱼岛,犹如插入我国腹地一把尖刀,对我国的海上安全构成重大威胁。

2010年以来中日间围绕钓鱼岛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如钓鱼岛海域撞船事件等一度使两国关系跌入低谷,也使日本加紧了对钓鱼岛从“实际控制”上升到“法理控制”的脚步,对钓鱼岛最终的归属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

2012年以来,日本政府与极右翼分子公然挑衅我国对钓鱼岛的主权。

包括1月3日日本冲绳县石垣市的4位议员的强行登岛;3月2日日本内阁综合海洋政策本部公开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划归入日本39个无人岛之列;4月16日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发起的自导自演的“购岛”闹剧,使国际舆论更加聚焦我国海洋权益争端的形势及走向。

南海的岛礁归属争端以南沙群岛最为严峻和复杂。

从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文莱等国不仅侵占和分割我国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及海域,还大规模开采其中的资源,在南沙群岛形成了6国7方的对峙局面。

这些国家从宣示主权,到抢占岛礁、瓜分海域、掠夺资源,再到法律支撑、设立行政机构、军事保障、甚至借助外力,以达到其占领--占有--经营的目的。

中日东海油气争端的国际法分析兼论解决争端的可能方案

中日东海油气争端的国际法分析兼论解决争端的可能方案

中日东海油气争端的国际法分析兼论解决争端的可能方案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分析中日东海油气争端的法律框架和特点,并探讨解决该争端的可能方案。

需要明确的是,东海油气资源开发问题事关中国核心利益,涉及海域划界、资源分配等复杂问题,不是单纯的双边关系所能解决的。

在处理东海油气争端时,必须充分考虑历史事实、国际法和地区稳定等因素。

解决东海油气争端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包括政治外交手段、国际仲裁和司法程序等多个方面。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解决中日东海油气争端需要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和合作,包括加强双边对话、推动地区安全稳定、完善国际规则等方面。

同时,我们也需要认识到,东海油气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双方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寻求长期解决方案。

二、争端的法律性质分析中日东海油气争端涉及复杂的法律问题,包括海洋权益、国际法、地缘政治等多个方面。

从海洋权益角度看,中日两国在东海海域的油气资源开发上存在竞争关系。

从国际法角度看,中日两国必须遵守国际法和国际规则来解决分歧和争端。

从地缘政治角度看,中日东海油气争端还涉及到地区稳定和安全的问题。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海洋权益纠纷并不一定构成国际法意义上的战争或冲突。

虽然中日两国之间存在争议和分歧,但双方都有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分歧的意愿和能力。

因此,我们需要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运用国际法、国际准则和外交手段等和平方式解决争端,避免采取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的行动。

解决中日东海油气争端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经济利益、生态环境、地区稳定等。

同时,还需要充分考虑当事国之间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寻求一种平衡各方利益的解决方案。

具体而言,可以考虑以下几种可能的方案:双边谈判:中日两国可以通过双边谈判来讨论东海油气资源的分配和利用问题。

这可以避免将争端国际化,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和伤害。

第三方调解:如果双边谈判无法解决问题,可以考虑由第三方进行调解。

例如,可以邀请其他国家或者国际组织参与其中,协助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从国际法论中日钓鱼岛争端及其解决前景

从国际法论中日钓鱼岛争端及其解决前景

从国际法论中日钓鱼岛争端及其解决前景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从国际法的角度探讨中日钓鱼岛争端的法律问题,并分析其解决前景。

本文阐述了钓鱼岛争端的历史背景和现状,接着分析了该争端的法律问题和挑战,然后提出了通过国际仲裁解决该争端的途径和方法。

本文总结了中日双方在解决钓鱼岛争端中的责任和义务,并呼吁双方通过和平、协商的方式解决分歧。

中日钓鱼岛争端是涉及两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敏感问题,也是当前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从国际法的角度出发,探讨中日钓鱼岛争端的法律问题,并寻求可能的解决方案。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日双方就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主权归属问题一直存在分歧。

尽管双方曾多次进行谈判和磋商,但至今仍未达成共识。

目前,该争端已对两国的经贸关系和地区稳定产生了负面影响。

在国际法框架下,领土主权是国家主权的核心内容之一。

根据国际法原则,任何国家都不能侵犯他国领土主权。

然而,在中日钓鱼岛争端中,双方都主张拥有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主权,这导致了法律上的冲突和困境。

该争端还涉及到海域划界、海洋权益等复杂问题,给国际仲裁带来了新的挑战。

为了解决中日钓鱼岛争端,国际社会普遍倡导通过国际仲裁方式来解决。

国际仲裁是指由独立的第三方机构或专家组对涉及多国利益的问题进行裁决的一种机制。

它具有公正性、透明性和权威性等特点,可以有效地化解国家之间的分歧和矛盾。

具体而言,可以通过以下两种途径实现国际仲裁:一是建立中日双边对话机制;二是借助多边调解平台(如联合国等)。

中日双方在解决钓鱼岛争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双方应该加强沟通和协商,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

同时,双方也应该尊重国际法和国际准则,避免采取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行为。

通过和平、协商的方式解决分歧将是最佳的选择。

本文从国际法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中日钓鱼岛争端的法律问题及其解决前景。

通过国际仲裁将是解决该争端的最佳途径之一。

我们相信,在中日双方的共同努力下,这个问题一定能够得到妥善解决。

中日海洋权益争端的态势及其对策思考

中日海洋权益争端的态势及其对策思考
主要表 现 为 :
行托管 , 使钓 鱼岛没 有与 台湾一 起归 还 中
国 。17 年 日美 达 成 《 绳 归 还 协 定 》 美 91 冲 , 国将 占领 和托 管 下 的琉球 群 岛归 还 日本 , 并 把 钓 鱼 岛划人“ 归还 区域 ” 连 同琉 球 群 岛一 , 起 交 给 日本 。美 国对钓 鱼 岛 的“ 管 ” “ 托 并 交
途径 。
关键词
钓鱼岛问题 东海海洋划界争端 对 策思考
中 日海 洋 权 益 争 端 主要 包 括 钓 鱼 岛争 端 和 东海 海 洋 划 界 争 端 。 中 日钓 鱼 岛争 端 由来 已久 , 端 的核 心 问题 无 疑是 钓 鱼 岛的 争 主权 归 属及 与 之相 关 的海 洋权 益 的分 割 , 这 也是 近 年来 乃 至 今 后 相 当长 时 间 内 中 日关 系 中最 敏 感 和 最 棘 手 的 问题 之 一 。 中 日东 钓鱼 岛 自古 以来 就是 中 国领 土 不 可 分 割 的一部 分 。它 是 由中 国人 最早 发 现 、 最早 开 发利 用 和 最 早 将 其 列 入 海 防范 围 的 。从
清政府 签 订 《 关 条 约 》 规 定 日本 割 占“ 马 , 台 湾全 岛及 所有 附属 各 岛屿 ” 10 ,9 0年 日本 根 据英 国《 陆军 志 》 尖 礁群 岛” 水 中“ 的称 谓 , 将
本文仅就钓鱼岛争 端和东海海洋划界争端 的发展态势以及对策谈若干管见 。

本文 的课题来源 :1 2 0 () 0 4年教育部人 文社会科 学重 点研究基地 重大项 目“ 世界 海洋政 治的发展 与 中国海洋战 略 选择, o JDZ l ) ( )0 3年教育部重大攻关项 目子课 题“ , 4J HO 7 ;2 20 ( 中国海洋政治 战略研 究” 0 JD0 2 ) ( ) 0 4年 ( 3Z 0 4 ; 3 2 0

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严峻形势

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严峻形势

、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严峻形势1.纷纭复杂的岛礁之争目前我国的海洋权益被严重侵犯,海洋安全形势非常严峻。

中国300多万km2海洋国土中,有150万~190万km2被相关邻国觊觎,有些水域存在争议,有的已被他国圈占多年。

从北到南,我们在黄海、东海和南海3个海域内与8个周边国家存在争议,而且还面临美国、印度等大国插手的严峻现实。

在黄海北部,中国面临与朝鲜划分各自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边界的问题;在黄海南部,中国与韩国存在海洋划界争议;在东海,中国和日本、韩国之间面临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划界争议,日本这方面立场尤其强硬,排斥按照自然延伸原则划分大陆架的国际惯例,单方坚持按照中间线原则划分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严重损害我们的海洋权益和历史主权,此外,日本还一直占据中国的钓鱼岛,完全无视中国几百年来对其拥有和管辖的历史事实。

此外,南海地区海洋安全形势更为严峻。

直接卷入南海海域和岛屿争端的共有6国7方,中国与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之间要进行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划界,同时还要与越南划分相关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海域。

有关国家竞相采取各种策略和手段,提出所谓国际“先占”原则,以图达到长期占领和实际控制岛屿主权的目的。

有的国家还竞相利用主权争议空当,加紧开发和掠夺中国专属经济区内的各类海洋资源,并把国际资本和公司引入其中,以此来增大问题国际化和事实占领程度。

2.区域外大国的介入较长时间以来,与我国在海权上有争议的国家出现联合趋势,加之美国、印度等域外势力和中国台湾问题牵涉其中,使我国海洋安全形势更加复杂化。

尽管有些国家存在争端,但权衡之下,南海周边国家开始在海洋争端问题上出现统一口径,联合对付我国。

表面上对中国周边海域正义持中立态度的美国,为限制中国海上力量发展和削弱中国海洋安全空间以及海洋资源,近年来不断发表所谓希望和平解决海洋争端的声明,频繁与日、韩、菲等与中国存在争议的国家举行联合海上演习,并在日、韩、菲、马、越等国之间穿针引线,怂恿他们积极扩充军备,特别是美日之间积极进行军事合作,两国在太平洋地区日益呈现合霸态势,给我国安全造成很大压力和影响。

浅析中国与邻国的海洋争端

浅析中国与邻国的海洋争端

浅析中国与邻国的海洋争端摘要:众所周知,中国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四大海域,其中渤海基本上属于内海,而黄海、东海和南海则都与其他国家存在争议。

尤其是石油储量丰富的东海、南海争议更大。

在海洋资源日益重要的今天,我们不能再漠视周边国家对我国海洋权益的侵犯。

必须针对不同情况找到合理、有效的解决机制。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本属于我们自己的资源。

关键词:中国海洋争端解决方法中国既是一个陆地大国,又是一个海洋大国,有18000多公里海岸线,6500多个沿海岛屿。

依照《联合国海洋公约》200多海里专属经济区制度和大陆架制度,中国拥有约300万平方公里海域。

据海洋研究机构的权威数据,中国共有大约12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处于争议中,涉及日本、越南、菲律宾等8个邻国。

本文由中国目前与邻国的海洋争端入手,从历史、现状、未来展望三个方面分析该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法。

从中国沿海放眼望去,在东海海域,有日本与中国的钓鱼岛纷争;在黄海海域,有韩国与中国的苏岩礁纠纷;南海海域的情况则更为复杂,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正在蚕食中国的海洋权益。

下面,我们以中日钓鱼岛争端为例,简要了解中国领海问题现状。

钓鱼岛是台湾省附属岛屿,位于东海大陆架边缘,早在15世纪就已归中国管辖,早在明朝永乐年间就有了“钓鱼屿”的记载,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慈禧太后曾下诏将钓鱼岛赏给当时的邮传部尚书盛宣怀作为采药地。

而日方却强词夺理,声称钓鱼岛是位于冲绳岛西南的小岛屿。

根据当年归还冲绳协定而属于日本,是日本固有领土。

日本一些人所谓在1895年已将该岛"编入日本领土"的说法,实际上是日本在甲午战争后将其窃取的。

1945年日本战败,台湾岛重新回到祖国怀抱,各种国际文件均明确指出,台湾及其周围岛屿归中国所有。

日本政府将附属于台湾岛的钓鱼岛等岛屿以归冲绳县管辖为借口交由美军占领。

由于琉球群岛(冲绳)被美国托管,因此钓鱼岛也成了美军“靶场”,由美军代管。

中国与周边国家海洋权益争端及解决机制

中国与周边国家海洋权益争端及解决机制

一、中国与周边国家海洋权益争端现状及产生原因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中国所属的海域面积为300万平方公里左右。

但是,在这些海域内,不少区域和海上邻国存在矛盾和争议,我国的海洋权益正受到严峻的挑战。

一般地说,海洋权益的内涵主要有:一是海洋政治权益,如海洋主权、海洋管辖权、海洋管制权等,这是海洋政治权益的核心。

二是海洋经济权益,主要包括开发领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的资源,发展国家的海洋经济产业等。

三是海上安全利益;四是海洋科学利益。

我国与周边国家的海洋权益争端主要集中在海洋政治权益与海洋经济权益这两方面。

海洋经济权益是伴随海洋政治权益而产生的,因此我国与周边国家的争端主要集中在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划分问题,以及岛屿归属问题方面。

下面按照我国的海域分别阐述我国与周边国家海洋权益争端现状。

1、黄海,总面积约38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中应划归中国管辖的有25万平方公里,可是在海域划界问题上,韩国主张等距线为界。

如果按此划分,他们可以多划18万平方公里,因此中国与朝鲜和韩国存在着18万平方公里的争议海区。

韩国去年开始在远离朝鲜半岛西部海岸大陆架勘探石油,勘探地点越过两国等距线50千米。

可以看出韩国在与中国争夺海洋资源咄咄逼人的态势。

在大陆架划分问题上,韩国采取的是实用主义的态度,它在处理与日本的海底底土时主张大陆架自然延伸原则,而在处理与中国的海底底土问题时就“忘记”了这一原则。

韩国之所以如此做,是因为中国大陆边缘自然延伸的大陆架延伸到距朝鲜半岛较近的地方,以大陆自然延伸原则划分大陆架对其不利。

此外,在领海划分上我国与朝鲜以124°10′6″E为领海分界线,存在的问题是我国船只一出海就是朝鲜水域,虽然两国确定在123°59′E至124°26′E间两国一切船舶可自由航行,但这毕竟是一个被动的权宜之计。

中朝在专属经济区(朝鲜称为经济水域)的划分上存在较大分歧,朝鲜在1977年6月颁布的“关于建立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经济水域的政令”中声称其经济水域在不能划至200海里的海域划至海洋的半分线,即中间线,这是我国不能接受的,在北黄海,中国一侧岸线长度为688公里,朝鲜一侧仅为414公里,其比例为1∶,且黄海沉积物大部分来源于中国大陆,按中间线法划分显然有失公平。

国际关系中的海洋权益争端

国际关系中的海洋权益争端

国际关系中的海洋权益争端海洋权益争端是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议题,涉及到国家间的领土、资源、管辖权等方面的问题。

本文将从背景、原因、现状和解决方式等方面,对海洋权益争端进行深入探讨。

一、背景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的水体,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逐渐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

然而,由于海洋环境的复杂性和各国海洋权益的交叉性,海洋权益争端也日益增多。

二、原因海洋权益争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各国对海洋资源的争夺日益激烈。

海洋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矿产、渔业资源等,这些资源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海洋管辖权的争议也不容忽视。

一些国家主张对其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拥有主权,而其他国家则认为这些区域属于公海或双方共有。

此外,历史遗留问题、地缘政治因素、国际法解释差异等也是导致海洋权益争端的重要原因。

三、现状目前,国际社会对于海洋权益争端的解决方式仍然存在分歧。

一些国家采取强硬手段,通过武力冲突、情报收集、网络攻击等方式争夺海洋权益。

而另一些国家则主张通过和平谈判和国际法解决争端。

尽管如此,一些地区仍然存在着严重的海洋权益争端,如南海、东海等问题。

这些争端不仅影响了地区稳定和国际秩序,也给各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政治风险。

四、解决方式为了解决海洋权益争端,国际社会需要采取多种措施。

首先,加强国际合作是关键。

各国应该加强信息共享、技术交流、法律援助等方面的合作,共同应对海洋环境变化和资源开发利用带来的挑战。

其次,推动国际法的发展和完善。

国际法是解决海洋权益争端的基础,各国应该尊重国际法原则和精神,通过协商、谈判等方式解决争端。

此外,建立公平合理的争端解决机制也是必要的。

国际社会应该建立专门的机构或机制,负责处理海洋权益争端,确保争端解决过程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最后,加强民间交流和对话也是解决海洋权益争端的重要途径。

各国应该加强与相关利益攸关方的沟通和交流,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为解决争端创造良好的氛围。

我国海洋权益争端的现状及主要原因概要

我国海洋权益争端的现状及主要原因概要

我国海洋权益争端的现状及主要原因一、我国海洋权益争端的现状黄海黄海,总面积约38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中应划归中国管辖的有25万平方公里,可是在海域划界问题上,韩国主张等距线为界。

如果按此划分,他们可以多划18万平方公里,因此中国与朝鲜和韩国存在着18万平方公里的争议海区。

韩国去年开始在远离朝鲜半岛西部海岸大陆架勘探石油,勘探地点越过两国等距线50千米。

可以看出韩国在与中国争夺海洋资源咄咄逼人的态势。

在大陆架划分问题上,韩国采取的是实用主义的态度,它在处理与日本的海底底土时主张大陆架自然延伸原则,而在处理与中国的海底底土问题时就“忘记”了这一原则。

韩国之所以如此做,是因为中国大陆边缘自然延伸的大陆架延伸到距朝鲜半岛较近的地方,以大陆自然延伸原则划分大陆架对其不利。

此外,在领海划分上我国与朝鲜以124°10′6″E为领海分界线,存在的问题是我国船只一出海就是朝鲜水域,虽然两国确定在123°59′E至124°26′E间两国一切船舶可自由航行,但这毕竟是一个被动的权宜之计。

中朝在专属经济区(朝鲜称为经济水域的划分上存在较大分歧,朝鲜在1977年6月颁布的“关于建立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经济水域的政令”中声称其经济水域在不能划至200海里的海域划至海洋的半分线,即中间线,这是我国不能接受的,在北黄海,中国一侧岸线长度为688公里,朝鲜一侧仅为414公里,其比例为1∶0.6,且黄海沉积物大部分来源于中国大陆,按中间线法划分显然有失公平。

东海东海,总面积约77万平方公里,它是中、日、韩三国陆地领土环绕的一个半封闭的海域。

东海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

韩国和日本都提出以等距离原则为根据提出对东海大陆架进行划分,而我国坚持自然延伸原则和公平原则,双方(三方有极大分歧。

按日本的无理要求,日本与中国有16万平方公里、韩国与中国有18万平方公里的争议地区。

这其中以我国与日本的争端最为激烈,日本故意忽视冲绳海沟单方面宣称与我国是共大陆架国家,妄图争夺我大陆架。

中日海洋权益争端的态势及其对策思考

中日海洋权益争端的态势及其对策思考

中日海洋权益争端的态势及其对策思考刘中民[1]内容提要本文首先对中日钓鱼岛和东海海洋划界争端的态势进行了总结归纳,指出中日海洋权益争端呈现出进一步复杂化的发展态势,并对日本海洋扩张战略凸显的深层背景进行了分析。

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三点应对之策:中国需要从战略高度认识中日海洋权益争端,急需成立由国家高层领导负责的跨部门的专门机构,对中日海洋权益争端进行战略应对,对钓鱼岛问题进行适度但不示弱的反应;切实加强对解决中日东海海洋划界争端的法律研究;继续进行以“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这一理性原则为指导的和平努力,探索和平解决中日海洋权益争端的新途径。

关键词钓鱼岛问题东海海洋划界争端对策思考中日海洋权益争端主要包括钓鱼岛争端和东海海洋划界争端。

中日钓鱼岛争端由来已久,争端的核心问题无疑是钓鱼岛的主权归属及与之相关的海洋权益的分割,这也是近年来乃至今后相当长时间内中日关系中最敏感和最棘手的问题之一。

中日东海海洋划界争端的根源在于日本提出的专属经济区等距离中间线划分的无理主张,并伴随日本对中国东海油气资源开发的无端指责呈愈演愈烈之态势。

钓鱼岛争端和东海海洋划界争端事关中国的海洋主权和海洋权益,并随中日关系的恶化而日趋复杂。

本文仅就钓鱼岛争端和东海海洋划界争端的发展态势以及对策谈若干管见。

一、中日钓鱼岛争端的形势日趋严峻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它是由中国人最早发现、最早开发利用和最早将其列入海防范围的。

从国际法的原始发现、行政管辖、经济活动、自然延伸等原则来看,钓鱼岛主权属于中国是符合国际法原则的。

钓鱼岛问题首先起源于近代以来日本实行的海上扩张政策和对我国领土的非法吞并,即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规定日本割占“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1900年日本根据英国《水陆军志》中“尖礁群岛”的称谓,将钓鱼岛称为“尖阁列岛”。

根据《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国际文件的规定,钓鱼岛应归还中国。

闲谈我国海洋权益

闲谈我国海洋权益

闲谈我国海洋权益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国际法基础上的300多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的主权。

但实际情况是,中国面临着激烈的海域划界争端,要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争得300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还有相当大的困难。

其中有大约12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处于争议中。

当前中国周边海权角逐日渐升温,因此分析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现实问题, 探讨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策略非常重要!首先,分析中国海洋权益的现状,主要有几个方面:1、我国岛屿被侵占。

在东海,中国固有的领土钓鱼岛被日本非法控制;在南海的南沙群岛,越南侵占了28个岛屿,菲律宾侵占8个,马来西亚侵占4个,中国实际控制的只有8个。

2、海洋资源被掠夺。

与岛屿主权归属的争端相伴而生的是以各种资源为核心的争端,尤其是渔业与油田。

3、海域划界矛盾重重。

我国濒临黄海、东海、南海。

由于海域狭窄造成我国与海上邻国海域划界的矛盾比较突出。

如中国与朝鲜和韩国存在着18万平方公里的争议海区,日本与中国就有16万平方公里的争议海区。

4、海上运输通道的潜在威胁。

南中国海有其重要的战略地位,近年来,美日两国积极涉足中国南海事务。

这些外部势力的干扰将对中国的积极发展和国家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如何处理潜在的矛盾和冲突,如何应对复杂的海洋权益争端,是事关我国诸多发展利益和安全的重大问题。

为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针对现状思考中国维护海洋权益的策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完善我国的海洋立法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相继制定和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海洋法律法规,覆盖了我国管辖的所有海域,使得《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赋予沿海国在其管辖海域的各项基本权利在我国国内立法中都得到了具体体现。

但目前在我国现行的海洋立法中,海洋区域的军事利用、海洋军事行动等方面的内容仍是空白。

这些空白让外国军用舰机在我国控制海域的非法军事行动变得肆无忌惮。

因此,与海洋联系最为密切的海军,应该积极推动与平时海上军事行动有关的海洋立,对已经颁布实施的海洋法律法规必须尽快制定实施细则!二、临时安排与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维护海洋权益的基本方针。

中日关系及发展前景

中日关系及发展前景

当代国际关系院系:班级:学号:姓名:钓鱼岛事件引发的中日关系及发展前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当中日经贸关系渐趋佳境之际,双边的政治关系却进一步滑向冷淡的深渊,其间的反差逾来逾大,几乎到了如不对政治局面加以改善,经济关系也难以为继的地步。

特别是钓鱼岛撞船事件发生后,中日关系一直是一个敏感的话题。

相当多的国人谈起日本就咬牙切齿,愤愤不平。

我们又应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呢?下面就我个人的观点,浅谈我对中日关系的看法。

钓鱼岛很早以前就是中国的领土,最近发生的钓鱼岛事件引发中日两国的轩然大波引起世界的关注。

也造成了中日关系的日益紧张。

一中日关系的现状1.经贸关系上的发展自从对外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在经济发展中,中日关系一直都处于较重的地位,经济合作占有重要的位置,可以说中日两国是互为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中日经贸合作是中日两国利益的最大交汇点,是密切中日关系的重要因素。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两国经贸关系向着互惠互利的方向发展,总体上保持了良好态势.促进了两国关系的全面发展。

实践证明,努力实现中日经贸的互利合作、共同发展,是符合两国根本利益的唯一正确选择。

即使在中日两国之间出现政治方面的交涉,甚至面临十分严峻的局面时,经济合作也在不断发展,并且成为改善两国关系的重要因素。

然而在今年,自从钓鱼岛事件发生后,人们对日本仇视的心又再一次被点燃了,全国兴起了一场抵御日货的热潮,以此来发泄对日本的不满。

也因此对中日在经济上的关系造成很大的影响。

2.政治上关系的紧张两国间最大的政治障碍是历史问题,正如一位学者所说,两国之间的战争虽然早已结束,但是这份沉重的历史遗产却一代又一代传了下来,长期的战争状态粉碎了中日两个民族自古以来形成的相互师从、相互仰慕的美好感情与和平氛围,民族情绪开始发生历史逆转。

这种逆转对后来中日关系造成的影响,其程度之深刻,时间之持久,范围之广泛,无论怎样估计也不为过分。

与历史问题相伴而来的还有两国在台湾问题、领土问题以及日美安保问题等分歧。

中日东海问题现状分析

中日东海问题现状分析

中日东海问题现状分析摘要:中日东海问题由来已久,近年来则愈演愈烈,双方争议的焦点在划界的原则和钓鱼岛的主权问题上,双方至今未通过协商谈判达成协议。

本文通过对中日东海之争的现状进行梳理,并以此分析其中的中美日关系,对中日之争进行深入探究。

最后,本文提出几点解决中日东海争端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东海问题划界争端钓鱼岛问题中美日关系中国和日本隔海相望,是一衣带水的邻邦。

两国具有包括鉴真大师六次东渡日本、口本遣隋使和遣唐使频繁来华等在内的2000多年的友好交往史。

中口之间的交往和交流通过海上通道实现的不在少数,东海成了双方路邻友好的纽带和见证。

但是,自甲午中日战争以来,中日关系急剧下滑,尤以二战以来中日矛盾更加激化。

直至今日,中日关于历史、边界、经济、军事等各种纠纷依旧频繁,如今的东海,中日之争狼烟四起,成了双方海洋权益争夺的战场和角力场。

东海恰似一滴水能折射出中日关系的好坏,反映出两国关系疏密的程度,直接影响到双边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领域的发展。

一、中日东海之争的表现21 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权益一旦成为国家核心利益的一部分,各国重视海洋的程度与日俱增,海洋权益争斗愈演愈烈。

中日在东海的海洋权益斗争也并不例外,两国在东海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争斗由来已久,冲突时有发生,而且正在向不利于两国关系正常发展的方向蔓延。

全面梳理中日东海之争的种种表现,大致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即划界争议,资源争夺,岛屿争端以及军事争斗。

一是划界争议。

中日东海至今尚未划界,主要是双方在划界主张上存在着严重分歧。

中方一贯主张大陆架自然延伸的原则,日方则提出以“中间线”平分东海的主张,而且强调要“一线两划归”。

日方认为大陆架制度已经被专属经济区制度所吸收,中日东海划界只要适用专属经济区制度即可,这样可以避免日方在划界上处于地理不利国地位的缺陷,不用在两国是否都拥有东海共同大陆架问题上纠缠不清了。

中方当然不接受、不承认日方提出的以所谓“中间线”划界的主张。

中日东海争端详解

中日东海争端详解

领土主权与中日领海争端大家好:(15:00)下面,我将利用15分钟的时间,从这样三个方面讲述一下领土主权与中日的领海争端。

首先,讲第一个问题:中国领土主权与领海危机大家知道,领土主权是一个国家对其领土的管辖权、所有权和不可侵犯权,是具有排他性的最高权力。

国际关系的历史表明:一个国家的领土主权一旦遭到破坏,其他主权也就难免遭受威胁,甚至还有可能导致一个国家的最终灭亡。

1.那么我国的领土主权状况如何呢?请看,中国国家领土主权,是以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作为中国的领土主权空间来定义的。

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完整版图,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些标记着红色区域的争议地区,我们与周边邻国在这些地区还存在着重大的领土主权纠纷,甚至还有大面积的中国领土长期以来被他们所占有。

近些年来,日本强化在我钓鱼岛的军事存在,菲律宾国会通过专项法案将我黄岩岛等划为已有,马来西亚总理登陆南沙弹丸礁宣示主权,越南政府更是提出了对南沙群岛的全部主权要求,还有美韩、美日不断在我黄海、东海海域实施军事演习等等。

可以说,中国的周边海域风不平、浪不静,甚至常常是风起云涌、波谲云诡。

环顾整个世界的领海主权纷争,从这张地图上相互交错的各国海洋要求控制线,我们不难发现,我国所处的东亚地区是世界上领海、经济专属区及大陆架争议最为激烈的地区。

2. 《海洋法》关于沿海国海洋权益的有关界定为清晰明了地搞清中日的领海争端问题,先让我们通过这张图示来认识一下《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海洋法》中涉及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的几个概念。

这条线是海水退潮后的陆地边线,称做领海基线。

这以内的水域称为内水。

领海基线向外12海里以内的这些海域,就是我们所说的领海。

距领海基线12海里至24海里以内这12海里宽的水域,被称做毗连区。

毗连区向外到距领海基线200海里以内的海域,是专属经济区。

而大陆架,则是指沿海国领土自然延伸到海底的海床和底土,在其200海里内的范围可以说与专属经济区是一致的,向外最多可延伸到350海里。

能源地缘政治的视角审视中日东海之争_0

能源地缘政治的视角审视中日东海之争_0

能源地缘政治的视角审视中日东海之争中日东海争端由来已久,实质是中美日三方战后地缘政治博弈的战略问题。

从1970年代开始,围绕钓鱼岛的历史归属及其在东海大陆架划界地位、东海划界与能源合作等的谈判磋商等,展开了多年的斗争。

随着近年日本政府实施“购岛计划”,以及安倍政权上台之后的政策更为咄咄逼人,钓鱼岛争端有激化的趋势。

以能源地缘政治的视角来审视,中日东海之争背后表现的依然是能源资源之争。

但是,国际能源地缘政治合作的成功案例也给中日东海能源之争以突围的新思路。

一、东海钓鱼岛争端的地缘政治背景在国际关系学科中,地缘政治学是关于国际政治现象受制于地理的理论,是利用地理因素来为一国对外战略服务的理论。

《不列颠百科全书》将其定义为“关于国际政治中地理位置对各国相互关系如何影响的分析研究”,《中国大百科全书》则将geopolitics解释为“根据各种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

传统的地缘政治学者一般认为,地缘政治学研究的是大国的强权政治与其实施的地理范围之间的关系,地缘政治学包括把外交战略与对资源做出的地理经济分析以及由于生活方式和环境 (定居、游牧、农业和航运)而引起的对外交态度的解释,从地理角度加以系统化。

从地缘政治视角来看,中日东海钓鱼岛争端是个“一体多面”的问题。

第一,从传统地缘政治角度来看,钓鱼岛对中日两国而言,都有历史认识和军事战略价值。

从历史起源来看,钓鱼岛作为日本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窃取于中国的领土,饱含了甲午战争以来中日关系的复杂因素和中华民族的历史屈辱。

而日本坚持甲午战争期间明治内阁占领尖阁诸岛决议是日本政府的合法内阁决议,与中日战争毫无关系。

近年来,日本从小泉内阁开始,在东海钓鱼岛问题上坚持对华强硬,在包括参拜靖国神社、东海之争、南京大屠杀、慰安妇等一系列问题上,采取了对中国的敌视政策,使中日关系严重倒退。

东海油争、参拜靖国神社这些具体问题成为中日之争的核心议题。

国际关系中的海洋权益争端

国际关系中的海洋权益争端

国际关系中的海洋权益争端海洋权益争端是当前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日益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

然而,由于海洋的广泛性和复杂性,不同国家之间常常会因海洋权益的争端而产生冲突。

本文将从背景、问题分析、建议措施三个方面探讨国际关系中的海洋权益争端。

一、背景海洋占据地球表面的绝大部分,其资源的丰富程度和重要性日益凸显。

一方面,海洋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矿产资源等;另一方面,海洋也是气候变化的重要影响区域,对全球生态环境具有深远的影响。

因此,各国对海洋权益的争夺日益激烈,这主要体现在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环境保护、海上安全等方面的争夺。

二、问题分析1.法律制度不完善:当前国际海洋法体系尚不完善,对于海洋权益的界定和划分存在模糊地带,这为各国之间的争端埋下了隐患。

同时,现有国际法对于海洋权益争端的解决机制也存在缺陷,导致争端难以得到公正、有效的解决。

2.利益分配不均:不同国家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和方式存在差异,导致利益分配不均。

一些国家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技术,而另一些国家则相对落后。

这种不均衡的利益分配容易引起争端。

3.政治因素干扰:政治因素在海洋权益争端中起着关键作用。

一些国家可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采取强硬手段来维护本国的海洋权益,从而导致争端升级。

三、建议措施1.加强国际合作:国际社会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海洋权益争端带来的挑战。

通过加强信息共享、技术交流、人员培训等方式,提高各国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海上安全等方面的能力。

2.完善法律制度:国际社会应进一步完善海洋法体系,明确海洋权益的界定和划分标准,建立公正、有效的争端解决机制。

同时,应加强国际法在解决海洋权益争端中的地位和作用,确保争端得到公正、合理的解决。

3.推动对话与协商:各国应加强对话与协商,通过平等协商解决争端。

在争端解决过程中,应遵循国际法和相关国际协议的原则和精神,尊重各方的主权和利益,避免采取单方面行动或威胁使用武力。

中日在海洋权益管理中的合作与冲突的开题报告

中日在海洋权益管理中的合作与冲突的开题报告

中日在海洋权益管理中的合作与冲突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问题意义海洋领土争端已成为国际关系中重要的热点问题。

近年来,中日两国在海洋领域争端不断,包括尖阁列岛和钓鱼岛等领土争端,以及渔业资源和海洋能源等海洋权益问题。

中日之间的海洋争端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中日两国在海洋权益管理中的合作与冲突是一个复杂的议题,涉及到民族、历史、经济、安全等多个方面。

在探讨中日的海洋问题时,需要从两国在历史、经济、安全和政治等各个方面的差异入手,分析两国在海洋领域的目标、利益和战略。

本文将围绕中日在海洋权益管理中的合作与冲突展开研究,旨在深入剖析中日两国在海洋问题上的分歧、共同关切以及合作与磨合情况。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中日两国在海洋领域的共同关切、分歧以及两国在海洋权益管理中的合作与冲突。

文章将针对中日两国在海洋权益管理中的政策及其执行情况、沟通机制、危机管理及合作举措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

文章采取文献、案例分析和专家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旨在从不同的视角深入研究中日在海洋领域的关系和沟通机制,探讨中日在海洋问题上的分歧、共同关切以及合作与磨合情况。

同时,本文将从政治、安全、经济和法律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以便更全面地解析中日在海洋权益管理中的合作与冲突。

三、预期结果与意义本文旨在深化对中日在海洋权益管理中合作与冲突的了解,为解决中日海洋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具体预期结果包括:(1)深入分析中日在海洋领域的共同关切与分歧,探究这些因素对中日在海洋权益管理中的合作与冲突所产生的影响。

(2)阐明中日在海洋问题上的目标和利益,分析两国在治理海洋领域所具有的战略和经验。

(3)细致分析中日在海洋问题上的沟通机制及危机管理情况,剖析双方合作的成功案例和分歧的磨合情况,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

(4)提高国内外学术和政治界对中日海洋关系的认识,并为中日在治理海洋问题上的合作提供有价值的借鉴作用。

中国周边环境现状分析及对策

中国周边环境现状分析及对策

中国周边环境现状分析及对策国家周边安全环境,是指一个国家周边安全状况和态势。

它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存亡,是制定国防战略和国防政策的依据。

新世纪以来,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我国周边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环境中,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邻国众多,我国仍面临着一些不安全因素和潜在的威胁和挑战。

中国周边环境现状:近期,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一些争议和摩擦连续出现,如中日钓鱼岛之争、中印边界领土争端、中菲黄岩岛对峙事件等,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存在的现实挑战和潜在危机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朝鲜半岛风云突变,这是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中最大的变数。

朝鲜进行新的核试验诱发了极其紧张的局势,“弃核”和实现半岛无核化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即便重启“六方会谈”,要解决的难题将会更多。

中国面对这种极为棘手的局面,既不能介入太深,也不能抽身而退,处于左右为难境地。

如果爆发战争,中国将面临是否参战问题,此举势必牵动全局。

如果回到谈判桌前,中国的外交斡旋难度极大,前景也难以预料。

第二,中国南海海洋权益之争。

在我国周边安全诸多的挑战中,最近表现得最为突出的无疑是我国与南亚五国(越南、文莱、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南海主权之争和中日钓鱼岛之争。

事实上,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不仅存在岛屿之争,还有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之争;中国和日本除了钓鱼岛的主权归属之争外,还有专属经济区和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中国和朝韩在东海域划界问题上也有分歧。

这些问题都是关于资源和地缘优势争端,而这些海洋权益一旦丧失,将危害中国国土安全。

第三,中印领土争端悬而未决。

作为同属于新兴经济体的两个发展中大国,中印双方的合作也有所加强。

然而,印度始终没有放弃对于中国的领土要求,近年来在边境地区不断采取动作,宣示主权,增兵固防,加快战场建设,发展高新技术装备,并大肆散布“中印必有一战”的言论,这些现象都不是好兆头。

印度现在不仅拥有核武器和远程导弹,而且在海空军力量上也丝毫不逊于中国,其实施高技术战争的能力决不能小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日海洋权益之争前景分析
摘要:中日东海之争在我国与周边国家的海域纠纷中颇具代表性,争议的焦点始终是主权归属及大陆架划分问题。

我国主张的自然延伸原则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解决大陆架划分的最基本原则,“
而中间“”
线仅是日本单方面的主张。

面对不容乐观的海洋国土现状,只有树立当代海洋观,充分利用国际法赋予的权”
利,才能有效地维护我国海洋权益。

关键词:东海之争;海洋观;海洋权益
(一)背景
东海位于我国大陆东岸与日本海之间,西接我国,东面邻接日本的九州和琉球列岛,北面濒临韩国的济洲岛和黄海,南经台湾海峡与南海相通,总面积约75万平方公里。

东海油气资源丰富,开采较为便利,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其具有重要的军事价值。

这使得东海大片水域和大陆架的归属及划分,尤其是钓鱼岛的主权
共同发展的基本共识,在一定时期对日之争成为中日之间悬而未决的问题。

两国曾就此达成了搁置争议,”

本单方面采取行动发挥了约束作用。

但在目前国际油价居高不下,供应紧张的形势下,中日东海之争逐步升级。

目前两国均把东海问题从单纯的资源层面上升到政治层面。

(二)中日海权之争的形势
中日两国围绕东海的石油与天然气开采问题纠纷不断,矛盾日益加深,其实质是海洋权益之争。

从上世纪60年代东海被发现蕴藏油气资源以来,其能源开发就逐渐成为有关方面关注的焦点之一。

2004年中国“”
东海春晓油气田资源开发启动,这是在东海大陆架自然延伸区域进行油气开采的活动。

但日本方面却以单方面设定的中间线为依据,“”
指责中国向东海扩张。

日本还斥巨资加强了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启动的“”
大陆架调查计划,其勘测范围包括中国钓鱼岛、日韩有争议的独岛等海域,导致了中日、韩日摩擦加剧。

东海大陆架最大宽度不足400海里,最小宽度仅为167海里。

因此,中日两国对东海专属经济区的要求必然会产生重叠。

中国方面认为,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有关规定,中国大陆领土的大陆架自然延伸到冲绳海沟。

该海沟是中国大陆自然延伸大陆架与日本琉球群岛的岛架之间的天然分界线。

所以冲绳海沟中国一侧应该属于中国所管辖的专属经济区。

而日方主张按等距离中间线的原则与中国分割东海大陆架。

中方的主张已经为国际上多起解决大陆架划分争端的案例所证明是公正合理的,并愿意通过磋商和谈判妥
共同开发。

善解决两国之间的这一问题,“
在没有解决之前则主张搁置争议,“
2004年10 月和2005 年3 月和5 月,中日双方就东海问题进行磋商,但都由于日本的强硬立场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在此期间,日本于2005年4月13日,启动允许民间企业在东海海域资源试掘权的程序,准备授予日本石油资源开发、帝国石油能源资源采掘公司在东海有争议海域从事海洋矿业采掘的试开采权。

日当然要按照日程进行,强调允许企业开采东海为日本政府合法权益。

显然日本在继“
本宣称此属国内作业,”
续顽固坚持中间线原则,把原本没有争议的中国海域扩大为争议海域。

由此可见,日本在东海问题上的挑“”
衅在步步升级,从无理责难中国的油气开发,到谋求从事非法石油开发。

(三)中日海权之争的发展前景
日本是传统的海洋大国,其在东海问题上的强硬态度与近年来日本推行的海洋扩张战略有着密切的关
倍之多,然而日本并未满足。

这与曾经的大陆政系。

日本目前获得的专属经济区已经是领土面积的10“
策有着相似之处,但我认为两国并不会因此而爆发战争。

现在双方的实力对比已经不同于往昔,无论是”
国际环境还是双方的国内环境都不允许发动战争。

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一向是把经济发展放在第一位,不会主动的挑起争端。

虽然日本一再地在钓鱼岛和东海问题上发难,但是最近地震以及造成的核泄漏已经让日本政府无心发动战争。

(四)我国的应对措施
虽然战争的可能性很小,但我们还是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以应对未来日本可能的发难。

首先,我国政府应该成立专门处理东海问题的机构,从战略的角度研究处理中日海洋权益争端的对策,并就日方可能采取的行动提供可供选择的预案。

这正是日本已经做了很久的事情。

对方已经把这个问题当作是关系国家未来的问题,所以我们也必须同样重视它,否则就会被钻了空子。

其次,加强对解决东海争端的研究。

我们之所以同日本僵持了这么长时间,主要原因就是我们坚持的原则是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公平的精神的。

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加强对东海各岛屿资料的收集和研究,并分析其在划界中的作用,以做到据理力争。

共同开发这一理性原则为指导的和平努力,探索和平解决中日最后,我国应该继续进行以搁置争议, ”

海洋权益争端的新途径。

东海海洋划界涉及国家主权和国家根本利益,同时又会影响到两国关系及双方民族感情,是一个十分复杂和敏感的问题,双方都应坚持积极稳妥、慎重行事的原则。

尤其是中日双方由于历史原因,还存在着诸多偏见,因此我们更应该谨慎的处理我们同日本的争端。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2、《中日海洋权益争端的态势及其对策思考》刘中民《太平洋学报》2006年第3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