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培养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浅析摘要: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素质。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创新素质创新意识江总书记指出:“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素质。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因此,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下面我结合多年教学研究和实践,谈谈我的几点看法: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教师要为人师表,并关爱每一个学生,抓住小学生爱说爱动、尊师好奇的特点,培养和加深情感的交流引导与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探求新知识和调动学生大胆创新思维,开发思维,允许学生大胆想像,通过讨论开阔视野得取结论。
讲课时要来源于课本但不拘于课本,使学生开阔了视野获得新知,懂得解决问题可从多方面去想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与最好方法。
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引”的设计。
一是“引”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并不深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引”要奇异,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有趣,从而创设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兴趣;三是“引”要符合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容易受到启发,创设学生勤于动脑,富于想象的氛围。
例如:教学“时分秒的认识”时,我通过谜语创设深动有趣的情景“我有一个好朋友,嘀嗒嘀嗒不停走,叫我按时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朋友。
”你们猜一猜“这是什么?”(钟)我抓住时机进一步引入,在日常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钟,这些钟虽然大小不一,形状不同,但作用都是用来帮助人们掌握时间的。
我们小朋友从小要养成按时作息的良好习惯,就要学会看钟表。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是在未来社会生存的制胜法宝,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要将创新教育有机渗透于各阶段的教育中,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职业院校具有其特殊性,所培养出来的学生要面向社会,因此,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教师既要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本知识,同时又要使学生将所学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
数学学科具有相对的抽象性,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创造性思维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对此,我进行了不断的实践与探索,现总结如下,与广大同仁共享。
一、营造创新环境,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一种在外界作用下所产生的强烈心理活动,是主动发现问题、积极展开探究的心理取向。
创新并不仅仅是单纯的智力活动,而是掺杂着学生的创新情感、情绪、激情与动力等。
在课堂上,我们要为学生营造创新氛围与环境,来增强学生创新意识,使学生敢于突破教学常规,打破思维定势,进行创造性的、富有个性色彩的学习活动。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处于绝对的控制地位,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其地位不容动摇,权利不容置疑,师生处于管理与被管理、控制与被控制的对立关系。
学生往往畏于教师的权威,惧于教师的威信,而对学习活动表现出畏难与退缩情绪,这使得学生的个性与思维备受压抑,只是在机械地配合着教师的教学行为,是课堂的附属、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创新根本无从谈起。
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创新环境其关键就在于实现师生角色的彻底转换,建立民主、和谐、愉悦、融洽的师生关系,减轻学生心理与精神的畏惧与紧张,激发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与情绪,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潜能,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主体参与,从而促进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
第一,平等。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师生只有共同参与才能实现教学的有效互动。
学生不是课堂的附属,不是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而是与教师一样平等的学习体,是课堂的主人,是主动的知识构建者。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论文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小学阶段,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创造力是时代对我们教育提出的要求。
作为小学教师,更应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实际出发,重视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师面前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因此,教师应该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意意识。
一、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通过多角度思考,获得多种解题途径,可拓宽学生的思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奥秘和情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某水泥厂去年生产水泥32400吨,今年前五个月的产量就等于去年全年的产量,照这样计算,这个水泥厂今年将比去年增产百分之几?”这道题目,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解: 解法一,预计今年的水泥产量为:32400÷5×12=77760,今年可比去年增产:(77760-32400)÷32400=140%。
解法二,设去年的每月的水泥产量为“1”,则去年的水泥总产量为12,今年前5个月的水泥产量即达12,今年全年的水泥产量应为:12/5×12,因此今年的水泥产量将比去年增加:(12/5×12-12)÷12=140%。
或12/5×12÷12-1=140%。
解法三:同上,去年水泥总产量为12,今年前5个月的水泥产量即达12,生产同去年同样多的水泥,今年可比去年少用7(12-5)个月,如这7个月继续生产,则可比去年多增加水泥产量7,因此可得,今年的水泥产量将比去年增加:7÷5=140%。
解法四:设今年每个月的水泥产量为“1”,则今年的水泥总产量为12,因为今年5个月的水泥产量就同去年相等,因此去年的水泥总产量则为5,因此可得,今年的水泥产量将比去年增加:(12-5)÷5=140%。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论文
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王秀青数学是学生感兴趣的一门学科,因为它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有一定的应用性。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
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
二、加强数学能力的培养。
形成创新技能数学能力是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上的个性心理特征。
其中数学技能在解题中体现为三个阶段:探索阶段——观察、试验、想象;实施阶段——推理、运算、表述;总结阶段——抽象、概括、推广。
因此解题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同时,进行有意识的强化训练:自学例题、图解分析、推理方法、理解数学符号、温故知新、归类鉴别等,于过程中形成创新技能。
三、利用数学中图形的美,培养学生的兴趣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
在教学中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
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产生共鸣,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四、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某个结论的产生等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学生一般喜欢听趣人趣事。
教学中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家成长的事迹、数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既可以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知识。
又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习其中的创新精神。
五、教师要适时保护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势头好奇是儿童与生俱来的天性,好奇是思维的源泉、创新的动力。
小学数学创新教学论文10篇
小学数学创新教学论文10篇第一篇:优化教学策略实现小学数学创新教学一、进行生活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主要运用形象思维.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其认知水平,由浅入深地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在探究中逐步掌握数学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主动进行探究. 在教学中, 教师要从趣味性的问题由发,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知识,有效解决数学问题.进行趣味性的数学教学,符合学生的兴趣特点,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拉近学生和数学学科之间的距离,使学生积极地探究和学习,有效提升教学效率.二、豉励学生大胆探索,培养数学思维水平在新课改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养成善于发现、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在数学课堂中开发学生的智慧和潜力,使他们的数学水平获得有效开展.在豉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让他们对新知识进行大胆探索,运用已有的知识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通过探究、分析,获得新的知识体验. 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和教师的关系和地位发生了变化.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好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对他们在探究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使学生的数学思维不断发展,能够从多方面、多角度来分析问题,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在让学生进行大胆探索时,教师可以根据知识的重点内容给他们提由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究,能够使他们积极思考,有效掌握探究内容.三、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熟悉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开展,多媒体进入了学校教育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能把知识的重难点设计成直观的图片和动态的推导过程,让学生在直观的感受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由于多媒体具有丰富多彩的素材,有效利用多媒体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探究知识时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和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导入时,利用多媒体展示动画效果,能够使学生的注意力快速集中, 自然地进入学习中;在进行知识的重难点教学中,利用多媒体从多个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可以扩展学生的思路,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四、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提升学习水平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只关注教学进度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没有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对知识只是生搬硬套,不能有效提升数学学习水平.在以人为本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水平,开展他们的数学思维.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对他们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使他们运用有效的方法探究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效率. 在素质教育过程中,教师既要充分发挥教学组织者的作用, 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又要通过师生的积极互动来开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习主体作用, 提升探究的效率.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进行有效指导, 学生进行高效学习,才能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五、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提升他们的学习热情小学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最初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学中,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丰富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情境创设,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中探究和体验知识,提升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教师要耐心地对学生进行指导,使他们在体验过程中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促进数学学习水平的提升.学习数学的真正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并能够把知识运用到实际中,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把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入课堂内,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把实际问题和数学教学相结合的过程中,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受,使学习成为他们发自内心的需求.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从实际生发设计教学内容,用心引导和启发学生,使他们在创新的教学模式中获得开展,树立自主学习意识,在积极学习思考的过程中,促进数学思维的有效开展.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进行知识探究,提升数学学习水平.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他们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会归纳和总结数学知识,并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体验,让他们喜欢上数学学科,并努力提升自己的数学综合水平,使小学数学课堂取得实效.作者:赵明霞单位:江苏省滨海县实验小学第二篇: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1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教育方法中存在问题1. 1小学数学教育照本宣科缺失人文关心:在传统的教育中,小学数学其教学内容多为数学计算,而数学教育工作通常为照本宣科,在进行知识灌输后,运用较为繁琐的数学思维以及相关数学理念进行解析,这种教育方式显得教育乏味,使得学生失去对数学教育学习的兴趣. 小学数学目的,其主要为了各项数学计算,数学推理,数学立体思维等打下根底.因此,在小学阶段,多为根底学习,如传统数字计算等,亦或于乘法口诀学习等,这些教育内容自身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之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缺失一定的人文关怀,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教师态度强硬等现象将直接影响学生数学知识学习,长期以往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学生丧失学生学习兴趣.1. 2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教育传统难以有效开发课堂潜能:近些年国家积极进行教育改革,大力推进新课改教育进程,在新课改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学校积极进行改革,贯彻落实新课改教育思维,并相应取得立良好成绩.但局部学校由于各种原因影响,致使新课程改革难以推进,在教育中, 仍然采取传统教育方式,在课堂教学中难以有效利用课堂潜能,对课堂教学仍然采取传统教育方式,因此导致课堂教学资源浪费.1. 3小学数学教学无视学生创新水平的培养:小学阶段作为学生学习的根底阶段,在这一阶段打下良好根底,可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从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来看,教师仍然采用传统方式进行教学,为了尽快完成教学目标,而省略与学生沟通环节, 并直接进行下节知识的讲解与此同时,在教学中教师检验学生知识掌握程度通常那么是通过测试的方式进行,当学生成绩呈现良好时,教师即认定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知识.这种传统教学方式,一方面扼杀了学生创新思维的扩展,一方面学生长期处于测试状态下,学习压力较大,一旦成绩落后,学生自信心受到挫折,长期以往将会影响学生数学学习兴趣.2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2. 1将人文理念纳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实际上,小学数学教育更应该与育人〞相结合,所谓教书育人,即在获得知识学习后,逐渐剖析知识所带来的思想人文观念,并通过知识以及思想改变传统思维.但传统的数学教育方式使得思政教育工作难以摆脱传统教育模式,枯燥乏味的思政教育使得学生在长期学习中形成定性的思维模式.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注重于学生之间的沟通,在建立师生关系之前,应建立朋友关系,真正的关心与关爱学生, 当学生遇到问题时, 积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在课堂提问学生答复不上时,及时给予学生豉励,尽量运用语言技巧缓解课堂教学感概气氛, 杜绝传统课堂沉闷的教学气氛,教师可在知识讲解前,与学生进行沟通.实际上,一堂好的课程,是从课前导入开始的, 课前导入一方面可告知学生已经上课,收住学生玩耍的心态,另一方面缓解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得学生与教师共同进入学习状态.2 . 2有效开发课堂潜能开创自主式合作式教学模式:学校教育方式多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的,课堂教学中,教学环境,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等都可称为教师开发利用的有效资源.因此在新课改大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应积极进行课堂潜能开发,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可将学生进行分组,选取几名优秀生,并运用优秀生带动后进生的方式建立小组式学习方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讲解完根底知识后,为学生提由本节课知识相关问题,并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讨论,哪组得由答案后,可选派一人至讲台上为大家讲解, 教师相应对学生以及小组表现评分,给予奖励,且每组选派人员采用小组轮流方式上台讲解,为所有学生提供学习与表现时机.2. 3着重培养学生创新水平在教育中逐渐引导学生学习:小学阶段学生思维,仍然处于发散状态,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理解,通常处于懵懂状态,各种思维方式未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因此在小学阶段教育中,应重视对于学生创新水平的培养,利用学生多元化的思维方式,开创多形式化的数学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实际学生状态,对学生进行小组分配,对于数学优秀生亦或者数学思维水平较强的学生,可以培养其创新思维,豉励参加奥数等比赛.此外教师教育应针对所有学生,在讲解完根本知识后,补充学生数学相关知识,使得学生提前接受新学生知识.例如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师可在讲解完乘法口诀知识后,可为学生补充其他年级数学知识扩展学生知识学习范围,使得学生接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3结论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实施九年义务教育,而小学数学学科那么为九年义务教育主要学科,在学生小学阶段,打下学生良好的数学根底,开创学生理性思维,对于学生来讲具有重要意义.面对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众多问题,本文认为小学数学应当抓住新课改教学进行,积极进行教育改革,在教育中渗透由人文理念,逐渐引导学生自主式学习,以便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全面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王晓波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南威子街道中央小学校第三篇:生活是小学数学创新教学的源泉一、灵活使用教材,在课堂中引入现实生活元素当教材中的内容与生活越贴切,学生接受起来也更为容易,反之如果与生活差距太大,他们那么会感到陌生,接受起来也会有一定困难.因此,教师可以适当地对教材进行改变, 引入一些现实的生活元素,删减一些与生活无关的内容.尤其是在例题的选择上,可以将枯燥的题目,改编为与学生生活有关的题目,激发他们的解题兴趣,从而提升他们的创造水平.甚至还可以豉励学生去收集身边的数学问题,然后师生一起进行解答,从而加深对数学内容的掌握.教师的教学活动是不能脱离教材独立存在的,但也不能完全照搬,灵活地使用教材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法.在设计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适当引入现实生活的元素,从学生已有经验入手,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能够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二、创设生活情境,在教学中激发学习数学兴趣创设生活情境的目的与灵活使用教材的目的大致相同, 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数学知识.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能让他们更好地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不仅有利于当前知识的掌握,对后期数学的学习也是极为有利的.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尽量引入生活情境,最好能使例题生活化、教学生活化、练习生活化,让学生从小养成热爱数学的思想,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能够取得更好的开展.创设生活情境最重要的是要考虑可行性与真实性,其目的是为了让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的思维解题.在生活中有很多数学问题,并且这些数学问题都是可以与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我们可以让真实的生活情境来充实数学文本.三、体验生活应用,在生活中领悟数学真正价值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不仅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也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这也是数学的价值所在.我们要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数学脱离公式和数字,变得有血有肉、丰富多彩.将生活课题引入小学数学课堂,让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1、2年级小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 而引入生活化教学,能够很好地帮助他们解决这一问题.将生活融入数学,同时又让数学回归生活,正是数学课堂的魅力所在.这样的教学,能够让数学真正被学生所喜欢和接受, 让数学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充满创新.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内容时,学生能够自然而然地产生兴趣,课堂才会更有生命的气息.总之,如何让小学数学教学充满创新,充满乐趣,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进行生活化教学, 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化元素,灵活运用教材,发现身边的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学资源, 将其合理地运用到生活中去. 此外,还要引导学生善于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提生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对现实生活中数学的情感体验.沈方圆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小学目澜校区第四篇: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性一、引入情境教学法,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小学阶段是教师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水平的黄金时期.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引入情境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情境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流程:创设情境、研究问题、归纳结果以及实际运用.小学数学学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创设由生动的教学场境,然后使学生在扮演场景人物的过程中,思考教师提由的数学问题.二、豉励学生积极动手,在体验中创新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智慧的花朵开放在手指上. 这句话告诉我们人们思维与活动的联系,在教学中,特别是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以及好动的心理特点,应积极创造时机让学生动手操作,从中探索知识,进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帮助学生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做是学的中央,也是教的中央 " 最好教育, 要想它有效,须是教学做合一数学教学要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动手摸一摸,做一做,试一试,练一练,再想一想, 有利于学生创新水平的培养.比方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时,让学生用红薯切取假设干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很多同学是先切一个,其余的再一个一个对照着切;也有同学先切一个长方体,然后把较小的面以较短的棱为标准切成正方体, 然后再对着较长的棱切得一个个小方体.通过实际操作,他们找到了长方体切割成假设干小正方体的简便方法,既完成了任务,又探索由新知.这样的熟悉过程,远比老师的费力讲解深刻得多,久而久之,学生由操作兴趣培养由操作习惯, 从而到达启迪思维的效果,这种效果将推动创新水平向深层次开展.三、培养学生创新水平,增强教师自身创新精神俗话说的好名师生高徒〞由此可见教学活动中教师自身素质的重要性.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水平,数学教师自身就必须具备创新精神.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和水平的形成,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无视,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可极大地豉舞学生的创新热情,学校一方面要不断地引进一些高素质的,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学人才来充实师资队伍,另一方面,也要重视教师创新意识的培养,努力为教师创造良好地学习时机.1 .组织一些兄弟学校的观摩课活动,让不同学校的老师互相听课,以便从中吸取他人课堂上的创新元素.2 .邀请校外知名数学教育家来校做?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专题讲座,让教师及时地学习到先进的教育理念,提升自己的创新意识.3 .利用业余时间,组织教师观看一些特级教师的在线课堂,从中学习到具有创新性灵活性的教学方法.四、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水平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在学习基础方面存在的差异,从而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工作.首先,小学教师应当完成一些根底的教学内容,然后再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由科学的教学方案,尽可能地帮助成绩较差的学生提升数学学习水平. 除此之外,小学数学教师还可以进行探究式分组教学,在课堂上提由问题后,留给学习小组足够的时间进行讨论,从而激发由学生的学习潜能,从整体上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效率. 这样一来,就能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学习变得更加容易、轻松,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水平.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不但要将根底的数学知识教授给学生,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水平, 而要做到这一点, 数学教师必须要创新教学方法.为此,教师应顺应时代教育开展的潮流,科学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合理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提升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数学水平.作者:李云霞单位:盐城市阜宁县板湖中央小学第五篇:农村小学数学创新教学的思考一、多元引导提升学生参与积极性小学生思想单纯幼稚,对新鲜事物兴趣颇多,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挖掘课本中趣味性的知识点,积极地做好对学生的引导工作,不断提升他们参与知识探究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在数学领域中取得更多的收获.首先,数学是一门与生活相关联的学科,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不同的知识点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在他们心中构建起生活数学的思维模式,促使学生不断地探究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推动他们更好地成长.比方,在进行国那么运算〞教学的时候,教师搜集不同单价的生活物品带到课堂当中,在班级创设日常购物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分别设计不同的购置方案对购置物品数量及最后的总价进行计算.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点的同时激发他们探究生活数学的热情,让其对知识点感觉越来越亲切,为小学数学课堂带来一份开展的活力.其次,在农村小学课堂上教师为了让知识点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应依据教学内容设计趣味性的教学物件,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更多乐趣.课件的乐趣不仅在于其本体,其制作过程也是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挖掘小学生动手实践水平.和学生一起对教学物品进行制作,为学生带来更多乐趣的同时加深其对知识点的印象,奠定学生更加坚实的开展根底. 比方,在四边形〞教学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一起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纸张、木棍或者是其他的物品,在课堂上进行四边形的制作,制作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积极地在学生周围进行走动,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及时帮助遇到问题的学生.接着教师让学生说由自己制作的是什么图形,有什么特点,以此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根底,便于教师及时依据学生的知识储藏改变自身教学方式,促使接下来的教学方案更具针对性,带动学生更好地成长.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多元化的引导方式提升学生参与知识探究的积极性,为其创造轻松活泼的学习空间,以此为基点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二、实行互动教学注入课堂动力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只需要单方面对知识点进行理解和记忆,而小学生处于思维开展的黄金时期,单一的教学方式很容易影响他们思维模式的开展效率,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对小学生进行互动教学,为小学数学课堂注入更多的动力.首先,教师要把学生视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对所要教学的知识点进行深入的探究,适当地布置开放性的问题,拓展学生思维的同时带动他们更好地参与到知识的探究当中.提问的过程中关注学生个人的学习状态,用豉励的目光和学生进行视觉上的交流,让学生心中产生被关注的感觉,满足他们精神世界开展的同时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热情,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其次,教师可以适当地选择教学内容和学生一起到课堂外进行知识的学习,让宽广的空间为他们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促使学生以更好的状态参与其中.比方,在位置与方向〞教学的时候,教师先在教室内对知识点进行讲解,接着带着学生到操。
数学教学论文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数学教学论文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作者:王富刚概要: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在数学教育中,教师要解放思想、大胆尝试、积极进行探索和创新。
培养科学评价的创新意识。
从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角度教定制评价的尺度;从新颖性、科学性、实用性角度定位评价的价值观;社会对学生的创新表现要求是,以鼓励、尝试探讨为宜。
对于一些创新的新路子,一些不完整但却显露可贵苗头的见解,要给予肯定,允许学生提出与教师相反的问题与想发,质疑是求异的开始,是探索真理的火花,教师一定要抓时机,给予保护,给予鼓励,决不能因为问题新奇或意外,而给予训斥或置之不理。
1、创设问题情景,培养问题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设置悬念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迫切地想要了解所学内容,也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造了理想的环境。
1.1、培养问题求解意识与问题分析意识。
勤读书,多搜集资料,然后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学会多角度分析、判断;运用集体和小组的讨论,寻求多方面的考虑;培养求知欲和败不馁的勇气与毅力。
1.2、培养创新设计、解题的意识。
提倡学习中的民主、容忍异议;肯定身边别人与众不同的创新意识;从创新设计和解题中再寻找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从创新教学模式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强化学生的交流意识、合作意识,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吸收新知识和运用新方法。
具体做法如下:2.1、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大胆猜测的思维习惯。
观察是创新的基础,只有通过观察才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同时,对观察的现象进行适当的信息分析,也容易触发对一般结论的猜测。
对深层次关系的预感,这是一种可贵的创新素质。
因此,教学中我们对此特别重视。
我们要求学生大胆预测,再引导学生作特殊化的观察,印证自己的猜想。
另一方面,观察也可以发现错误,观察错误又可能发现其合理因素,并由此可以找到修正错误的方法途径。
2.2、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好奇心是科学发展观的巨大动力,是创新意识的集中表现。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是国家发达民族兴旺的不竭动力,是当前教育的核心。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备受重视。
广大教师的肩上担负着更为艰巨的使命。
作为学生成长与成才基础阶段的小学教育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在小学阶段全面落实创新教育、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是广大教师最为关注的。
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一、精心导入,激发创新兴趣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导入设计得好坏会直接影响学生对学习的态度。
导入巧妙,富有趣味性与艺术性,可以激起学生内在强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对新知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心理向往,自然会积极而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为学生的主动创新打下基础。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精心设计课堂导入,在最短的时间内引发学生对知识的关注,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与强烈的求知欲,进而激起学生主动创新的欲望。
数学具有抽象与枯燥的特点,因此,教师在设计导入时,要运用故事、游戏、悬念、多媒体、诗歌、生活等与抽象的数学知识相联系,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以多样的形式来呈现,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由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学习与思维的最佳状态,使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与激情,从而使学生乐于创新。
二、创设情境,增强创新意识学生创新意识的增强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外部刺激与内在动力相结合的过程。
小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而学生的主动学习是一个由好奇到求知到探索的过程。
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好奇心,才能进行独立思考与积极思维,才能透过事物的表象达到本质与规律性的认识,才能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
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创设最有效的教学情境,将学生顺利地带入特定的情境中,使学生的好奇心、兴趣点与注意力转移到具体的教学内容上来,从而乐于探索奥妙、发现规律。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大全5篇)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大全5篇)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创新思维是指人们通过对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的运用,以及对客观事物的观察、类比、联想、分析、综合,探索新的现象和规律,以产生新的思想、新的概念、新的理论、新的方法、新的成果的一种思维形式。
它与常规思维相比,具有多向性、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
可以认为凡是能创造出新事物、想出新方法、发现新路子的思维都属于创新思维。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呢?一、实践和探索求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1、在实践中加以探索实践操作是数学教学中构建新知识最常用的手段,也是创新思维的基础。
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教材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实践、探索的机会,教师应重视学生的探索,让学生把操作和思维联系起来,在实践探索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教学“直线、线段、射线和角”这节课时,讲授完新知,在巩固练习中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用我们手上的一付三角板,你能拼出哪些新的角?有的学生得到了120°=30°+90°、150°=60°+90°、180°=90°+90°、135°=45°+90°、75°=30°+45°、105°=60°+45°、15°=45o—30o等。
有的学生得到了60°、30°、45°的另一种画法:60°=90°—30°、30°=90°—60°、45°=90°—45°等。
甚至于有的学生想到角的一条边可以看成一个180°的角来得到一组新的角:135°=180°—45°、150°=180°—30°、120°=180°—60°等。
数学教育教学创新研究论文10篇
数学教育教学创新研究论文10篇本文档旨在提供10篇数学教育教学创新研究论文的简要介绍。
以下是这些论文的标题和内容:1. 标题: "利用科技手段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研究成绩"标题: "利用科技手段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成绩"内容:该论文探讨了如何使用科技手段,如互动研究软件和数学游戏,来增加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提高他们的研究成绩。
该论文探讨了如何使用科技手段,如互动学习软件和数学游戏,来增加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2. 标题: "培养中学生的创造性数学思维"标题: "培养中学生的创造性数学思维"内容:这篇论文研究了如何通过激发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这篇论文研究了如何通过激发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3. 标题: "探索利用问题解决方法来激发高中生对数学研究的兴趣"标题: "探索利用问题解决方法来激发高中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内容:该论文介绍了如何运用问题解决方法来激发高中生对数学研究的兴趣,并提供了一些案例研究和实施建议。
该论文介绍了如何运用问题解决方法来激发高中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提供了一些案例研究和实施建议。
4. 标题: "数学游戏在大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标题: "数学游戏在大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内容:这篇论文探讨了如何在大学数学教育中使用数学游戏来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研究效果。
这篇论文探讨了如何在大学数学教育中使用数学游戏来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5. 标题: "利用合作研究促进小学生数学概念的掌握"标题: "利用合作学习促进小学生数学概念的掌握"内容:该论文研究了利用合作研究方法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讨当今世界,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已成时代主流,未来社会呼唤具有个性和探究精神的人,需要创新型、研究型的人才,培养创新精神已成为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目标.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心理需求,为学生提供研究所需要的时间与空间,创设一些具有启发性和开拓性的问题,激发其创新意识,培养其创新能力,使教学真正达到高效.数学的教育,毫无疑问,是为提高学生的基本数学素养,但更重要的是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发展. 小学数学教育的目标应该包括培养学生高层次的数学思考能力、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事实上,数学教育教学中,学生的积极参与、主动构建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创造和创新寓于教师设计的各项活动和目标中,寓于学生参与的各项活动中,寓于学生的求异思维中,把握创新的内涵,不失时机地进行创新精神的教育,是我们数学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之一.一、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正是在实践活动中得以实现的. 实践活动也是创新的基础,没有实践活动,创新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就是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以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为载体,经过手脑协作,使学生获得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途径应该是活动. 活动一般与情境相结合,传统的数学教育没有生活情趣,是枯燥的,所以我们以情境教育为主,将学生带入实践活动中,在活动中求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样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当然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时,积极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思考: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形,而不是其他形状呢?并让学生去思考、去实验,通过实验,学生终于明白了车轮做成圆形的道理,这样,既可激发学生去探究实际问题,又开发了智力,促使学生在实验中解决问题,同时培养了他们的理解能力和创新能力.二、重视数学思想,激发创新动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源于创新动机,培养创新精神必须激发学生创新动机,重视数学思想的教学,可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 当然创新首先应从教师的教学思想开始,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牢牢抓住教材中的数学思想,注重学生的创新动机渗透. 接着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灵活应变,要敏锐地发现并抓住学生的思想火花,加以提升,鼓励学生多创新. 设计实际问题情境引入新知识的方法有很多,如:其一,改造历史材料. 通过把历史材料进行加工处理,使之适合某一层次学生的再创造;其二,引进现实材料 . 社会的迅速发展迫切要求教师把生产、生活中的现实材料及时引入课堂,充实或改造教学内容;其三,前移应用问题. 把知识的应用问题提到知识之前出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而作为创新的内部动机则是对数学美的追求,这成为学生进行数学创新的强烈动机. 数学知识当中蕴含着反映以上基本特征的丰富美学因素.数学的简单美、和谐美和奇异美等,也都将成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材料. 这样在教学时既突出了知识体系的形成过程,又使学生经历、体会到数学思想发展的过程,在思维活动过程中学会数学地思维,从而培养学生利用数学思想进行创新的精神.三、通过发散思维,实现“再创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通过发散思维实现再创造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环节. 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在让学生认真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分析,适时地给学生以巧妙的启发、点拨,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充分展开,并达到应有的高度,让他们自己对数学知识作出更高层次的概括,得出一般性的结论,产生认识上的飞跃,实现数学“再创造”,从而把问题拓广或延伸,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可通过典型例题的解题教学及解题训练,一道题目多种解法,题目类型的变化,甚至是一种解法的多种运用等变式训练,通过纵横发散,知识串联,综合沟通,从而让学生再创造,达到使学生巩固与深化所学知识,真正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提高解题技巧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独创性的目的,从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四、拓展课堂教学,进行数学应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之后,应拓展课堂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创新氛围,给他们充裕的时间和无限的空间,引导学生们去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再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数学应用的创新就是解决前人已经解决的数学问题或实际问题. 课堂上学生的创新活动往往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同学之间互相协作完成的. 课后布置一些类型相似、难度相当的习题,让学生各自独立解决,那才是真正的创新,让学生真正体会一下数学家的艰辛,像数学家那样的工作. 除习题演练外,数学应用的创新还应包括问题解决的内容,问题解决即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非常规的,具有开放性、挑战性的数学问题或实际问题.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让学生深入社会、让学生感受生活的数学、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独立地去解决问题,在实践中学习数学,在实践中受到对于数学应用创新的训练,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非易事,非一朝一夕能及. 数学教学工作既有挑战性又有趣味性,我们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要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学习贵在求新,思维贵在创新,创造性思维是可以通过教师的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孜孜不倦的学习去积累和培养的. 教师在教学中要倡导教学民主,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创新氛围和宽松环境,才能让学生的禀赋和潜力得以充分发展,使学生的创新能力更上一层楼. 这就要求教师自身也应该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通过自身的努力加工教材,精心备课,提高课堂效率,用最节省的时间达到最有效的课堂效果.。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改编后的新《课程标准》也特别强调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对小学生来讲,他们年龄小,知识少,经验少,但他们有活络的精力,强烈的好奇心,无拘的想象力,这就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创造性,思维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下面就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创造活动的诱因,又是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原动力。
小学生好奇心强,渴望得到结论,还能提出一些新的设想和见解,如果这种设想和见解能得到鼓励或奖赏,就会促使探索精神的发生。
如果受到责难,惩罚则会丧失自信心而抑制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思维。
对学生来说,提出问题远比解决问题要难得多,它需要学生具有更高一些的思维水平。
因此,我们应该允许学生由于好奇,即使提出的问题既幼稚又可笑,也不能责难。
如同作为母亲绝不会嗤笑幼儿学步时那跌跌撞撞的步态,我们不都是这样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吗?所以作为教师自然也不该去讥笑学生,由于好奇心而提出的各式各样的问题,应该保护他们的好奇心,而不应该表现在反感,总提什么问题,就你事多,否则将把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扼杀在“摇篮”中。
在教学课堂上,教师应该多与孩子交流,多多倾听孩子的问题,甚至在必要的时候,还需要伸出热情的双手扶持一把,帮助他们把自己认知上的冲突和矛盾揭示出来。
比如,在教学“三角的分类”和“三角形内角和”后,有的学生提出,有两个锐角的三角形,它是什么三角形?我便让大家一起讨论猜测,学生在猜测的过程中,就会联系三角形的特征去思考。
有的说,是直角三角形,有的说:是锐角三角形。
有的说:是钝角三角形。
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必要的引导,要判断这是个什么三角形,首先要看这两个锐角的和是大于90度,或者小于90度,还是等于90度?由此说明,问题是在思考中产生的,不会思考也就不会提出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论文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摘要:创新意识能够不断推动事物的发展,文章认为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一、创设情景,培养创新意识。
二、充分利用学具,调动创新意识。
三、培养合作精神,激发创新思维。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新意识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1-191-0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会有一些灵感,教师如果能捕捉到这些灵感,并及时给予鼓励,引导他们去探索他们所提出的问题,这样不仅使学生在认识上有一个飞跃,而且也是他们创新能力的积累。
而基础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
因此,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一、创设情景,培养创新意识创设情景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
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必须营造一种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思维自由奔放。
只有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下,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得到充分培养。
例如:教学“图画应用题”时,教师可通过问题创设宽松的情景:“同学们喜欢小鸟吗?”(喜欢)请看:“教室里有没有小鸟呢?”(学生有点失望地说:没有)把握时机地说:“教室里没有小鸟,没关系,老师把小鸟画下来,让同学们欣赏欣赏。
”把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起来,然后把画有“在树上有6只小鸟”的图和“又飞来3只小鸟”的图贴在黑板上,让学生欣赏。
在他们心情愉悦之际,因势利导地引导他们观察图画,并用三句话表示这幅图画的意思。
由于老师注意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充分利用学具,调动创新意识《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学生主要通过对实物和具体模型的感知和操作,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能力。
”为了使低年级学生较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掌握计算方法,很好地进行练习,不断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具,并且在教学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性格特点,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感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指导他们通过观察和操作掌握数学知识。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论文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教师,担负着培养国家创新人才的重任。
数学在教学中处于不可忽略的地位,而小学数学又是数学教学中的基础阶段,所以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笔者就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希望对大家有所启示。
一、创设情境,鼓励学生质疑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设情境,鼓励学生提出质疑,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把被动的教学过程转化为主动的教学过程。
如教学“一共有10个苹果,分给了小明4个,分给了小红5个?”针对这一条件,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学生会很积极地用心去想,比如“最后还剩多少个苹果?”“小红比小明多几个苹果?”等等,学生在提问问题的同时发散了思维,提高了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创设情境,启迪学生设想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新知识的教授,可以采取旁敲侧击的办法,引导学生去分析、去归纳、去比较,引导他们进行设想。
如在教授“圆的认识”这一课时,提前让学生自己准备好圆形卡片,课堂上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卡片,然后在不采用任何工具的情况下找到圆的中心点。
学生对这个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经过自己亲自动手实验,发现多次把圆对折之后的多条折痕的交叉点就是圆的中心点。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设想,“同学们给这个点起个什么名字呢?”有的说叫“圆的中心点”,有的说叫“中心点”,还有的说叫“圆心”,经过大家的一致讨论,学生们认为叫“圆心”比较好,从而也就引出了“圆心”这一概念。
这就是典型的情境教学法,启迪学生进行设想,不论学生们的设想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都是一种对事物的探索精神,一种创新精神,都应该去鼓励。
三、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大胆尝试好动是小学生的主要特点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要紧紧抓住小学生的这一特点,鼓励学生对事物进行大胆尝试,自己动手动脑去解决一些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浅析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以探索和求新为特征的,它是个人主体性的最高层次和最高表现,是人之主体性的灵魂。
创新性活动是人类最重要的实践活动。
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其实质是对现实的超越。
对学生的学习而言,其创造力也不限于首创前所未有的新知识、新见解,而应包括以下更多的内涵: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知识;有丰富的想象力,喜欢出“新点子”;爱标新立异和发表于别人不同的见解等。
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就此谈谈自己的浅显认识。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意识是一种总想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意愿和态度。
创造意识强的人总能够从不同寻常的独特视角来研究问题,产生出强烈的创造欲望和创造勇气。
创造意识来自于问题的质疑,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引导他产生创造的冲动。
波利亚指出“学习的最好途径是自己去发现。
在问题解决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合学生自己去寻找知识的意境。
”引导学生自己去做,就必然出现学生经常不用教师讲的或课本上现成的方法和思路去解决问题的现象。
而且正确和错误都有可能出现,正确时,说明学生能够理解基本的原理;出错时,也未必不是一种好的现象,这正说明学生不满足于依葫芦画瓢,也说明学生具有创新精神。
而我们很多的教师,往往只注意了前者,忽略后者。
在一堂计算教学课中,教师出示了这样一道题:7.5×28+17×2.5。
在研究计算方法时,绝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应该先做乘法再做加法。
这时有一位学生提出能不能用(7.5+2.5)×(28+17)进行计算?很显然这个学生错误的使用了提取公因数的方法进行计算。
在这种情况下,有的教师会告诉学生你仔细想一想法则,随着教师简单的否定,在羞涩中学生刚刚萌发的创新意识被扼杀掉了。
而有些教师并不急于否定学生,首先表扬学生这种大胆的设想具有创意性,再提出是否存在问题?有无解决的方法?随着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的研究意识,从而通过研究发现了多种较新颖独特的计算方法:(1)原式=7.5×17+17×2.5+7.5×11=(7.5+2.5)×17+7.5×11;(2)原式=(7.5+2.5)×28-2.5×11;……这样不仅鼓励了学生最初萌发的创新意识,而且极大的调动了学生们创新的欲望。
在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
由此可见,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所谓的创新能力是指个体运用已有的基础知识和可以利用的材料,并掌握相关学科的前沿知识,产生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思想、观点、方法和产品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塑造学生的创新品格。
它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培养出创新人才是当今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兴趣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兴趣也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更是创新的力量源泉。
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因。
在新课标下,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了,对知识的发生过程的了解增多了,自我实践来掌握知识的部分加重了。
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我经常采用的方法有:以旧引新,沟通引趣;揭示矛盾,设疑生趣;故事开场,引发兴趣;制造悬念,激发兴趣等。
这些方法都充分抓住学生的好奇心,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有效克服了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教学模式。
二、营造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条件(一)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宽松、和谐、民主、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能使学生产生自觉参与的欲望,激起学习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激发探索未知的欲望,诱发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从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过程,创设自觉参与的课堂教学环境。
(二)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数学课应着重让学生开阔思路,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策略,从而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论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
江泽民同志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
”就学校教育而言,数学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数学教育的角度,浅谈这个问题。
一、创设现实生活问题的情境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为主,而数学知识比较抽象。
数学教育是要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技能,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必须开放小教室,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
例如在教学了圆柱体和圆锥体的体积后,我出示了一个不规则的物体,要求学生想办法求出它的体积。
学生通过认真的讨论交流,设计出了一个计算这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案:先将一个容器里放一些水,然后测量并计算出现在容器中水的体积,再将不规则的物体放入容器中,再测量并计算出放入不规则物体现在容器中水的体积,容器内水的前后体积的差即为这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这样通过交流、讨论、合作等学习方式,既可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与别人沟通的能力,也可培养学生的探索思维能力,既提高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创设联系生活实际的作业学生经过教学和课堂练习掌握了一些知识,虽然也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但因为这些实际问题都经过加工处理过,学生往往很快会忘记,如果能联系生活实际设计一些作业,学生形象深刻,会容易记住。
如在教学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后,因为学生对于占地面积和表面积极容易混淆,我拿出六块同样大小的木板,并请学生量出三块木板的长、宽和高,做两次安放:第一次将三块木板并列平放在地上,我请学生计算出这时三块木板的总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然后我再将另外三块木板重叠平放在一起,放在地上,再请学生计算出这时三块木板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通过计算,学生很快知道,三块木板重叠平放在一起放时的占地面积小,占地面积的大小同木板的表面积并无关系,这样使学生对占地面积和表面积这两个概念加深了理解。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叶圣陶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决不是针对高智力学生,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都有机会获得创新思维的训练。
教师应努力发掘每个学生的创造力,使每个学生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将学生培养成为创造型人才。
下面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一、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想创新数学是一门研究现实世界中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
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才能,不但来自于课堂,还来自于现实生活实际。
因此,我们要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自然、亲切、真实。
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先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让学生感知“圆”,再通过多媒体演示几只猴子骑着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圆形等轮子的自行车赛跑的情景。
开始让学生猜测,谁跑最快,然后媒体演示赛跑过程。
结束时,问学生为何骑圆形轮子的猴子跑第一,让学生弄清自行车的轮子为什么做成圆形的道理,让他们感到学习数学很有用,自发产生一种探索兴趣,萌发出一种“自我需要”的强烈求知欲,乐于创新。
教学中还应联系实际解决简单问题,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激发得越强烈,就越能对学过的知识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态度,就越能发挥学生的智慧潜能,产生创新的火花。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较为简单的实际问题,给学生以尝试、创新的空间,不断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在教学“求长(正)方体的体积”后,设计这样一道题:出示一个苹果,要学生求出苹果的体积是多少?全体学生起初愣住了,而后纷纷议论起来,有的说如果将苹果捏成橡皮泥那样捏成长(正)方体那样就好了……在老师的启示下,学生终于悟出了可以将苹果这个不规则的体积转化为规则的体积,用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容器盛一些水,将苹果放入,只要量出水面升起的高度,就可以算出苹果的体积。
在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论文
在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既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又是民族生存、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高科技信息化的新时代的到来,小学数学教学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和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就必须从小抓起,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现结合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谈几点体会。
一、激发学生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前提数学来自现实生活,儿童身边处处有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参与中表现自我,提高能力。
当小学生对学生产生兴趣时,就会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就能调动多种感官,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引人入胜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必不可少的前提。
例如,小学数学第三册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我先创设情境,让学生先算:(1)5+3+2,(2)2+2+2,学生计算后,再引导学生思考;算式(1)和算式(2)比较,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而引了(2)2+2+2这样的加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相加,也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如果用乘法来计算就不必一个一个相加,比加法更简便。
这样就创设了一个探求知的欲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了学生创新的内驱力。
二、营造民主氛围是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的条件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必须有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态度,情感总是伴随着知识信息的传递、接收、反馈的过程互动的,它是影响学生学习情绪、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能力和绩效的有力因素,因此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下学习,学生才有充分表达自己思想和感情的机会,才能消除自己思想的顾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创新潜能得到开发。
例如,学习乘法应用题后,学生易把加法应用题和乘法应用题混淆,我便编了一些小故事让他们边听边思考,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效果好。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1)论文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国家的兴旺,民族的振兴呼唤着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
江泽民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从当今社会的发展和人才需求的角度来看,社会对人才评价标准发生了变化,不但要求知识渊博,而且要求具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再从未来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创新教育既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又是人才使用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为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需要不断的改革,我们提倡的创新教育,不但在教育的设备、手段、工具要更新,更重要的是教育观念的更新。
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发展创造力是时代对我们教育提出的要求。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和一条基本原则。
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实施创新教育呢?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
通过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生产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或者对某些数学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在其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精神,形成获取、发展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以及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1、优化创新心理激励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人在周围事物的作用下产生的一种要参与其中的强烈情绪冲动。
人的创新意识从孩童时代开始发展到做大事、创大业的创新人才,是极为漫长和艰难的。
在这个过程中,担负中学重要学科教学任务的数学教师,要在教学中积极启动创新思想,通过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推广探究;通过新知识,引导学生求新探究;通过快捷思维训练,引导学生直觉探究;通过一题多解,引导学生求异、求巧探究等途径,以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2、营造创新教育的环境,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靠教育。
而中小学教育中小学实施创新教育迫在眉睫。
根据素质教育的需要,数学“课标”明确指出,学生要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育观念,束缚着许多教师的思想。
在平时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误区,不少教师因重进度而轻效果,只片面追求教学任务。
知识量完成了,但没有意识到本质,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严重的阻碍了学生主动学习和创新素质的培养。
在新的课程标准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教师要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参与学生的学习、讨论;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不能有高高在上的感觉,这样才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合作成功。
建立以人为本,主动发展的教学理念,真正构筑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不要把学生的思维一直在自己的小圈子内,对于学生自己能通过感悟来解决的问题,教师要敢于放手,留给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动手、讨论等。
这样,学生才能迸发出思维的火花,才有可能达到创新。
只有让学生真正感悟和亲身体验,新的知识才能真正沉淀到到学生的内心深处。
同时每个学生是相对独立的社会个体,他们有着相对独立的思维方式,学生表现的“新”和“异”体现的是一种对科学的探索精神。
二、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对于一些概念、定理、公式的学习,教师不要生硬的塞给学生,要创设符合教学内容和要求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兴趣是从问题中产生的,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和前提,没有问题,思维就会处于被动状态。
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巧设问题,把问题作为主线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可以把被动学习向主动探索转变,是学生主动去猜想,主动去探索,主动去验证,并总结规律,这种发自内心的求知欲会使学来的东西不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
创设问题要贴近生活,适应教学需要,要容易理解,激发兴趣,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尽情发挥,有助于个性的发展。
三、善于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提高其想象能力
认识始于观察,只用通过观察才能识别图形、文字、符号等,通过认真观察,才能发现运动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什么,才能探索事物的本质属性。
通过观察才能发现问题,从而充分展开思维、想象,并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想象思维。
例如:“用哪些材料能铺成平整,无空隙的地面?”像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出来,也可以让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各种地板的图案等等,在观察中通过思考,联想,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创新灵感。
四、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培养其创新精神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战场。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着力营造宽松、民主、平等、和
谐的教学氛围,给学生一个有利于创新的环境。
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好问、敢问、允许学生说错、做错,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防止思维定势的影响,提出新问题,探索新方法。
五、优化课堂设计,减轻学生负担
数学课堂教学中,注意转变“题海”策略,是学生很好掌握所学知识,减轻学生负担。
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课堂作业,注意质量的提高,形式的多样。
作业设计优化,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到知识,有助于各方面能力发展。
总之,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