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方法概论1..
上海教师资格考试 高等教育方法概论复习纲要
《高等教育方法概论》复习纲要绪论高等教育方法是实施高等教育的方法。
实施高等教育,就是针对大学生(包括大专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各种层次的大学生)完成教育任务,使他们成长为能够为社会服务的高级人才。
所以,高等教育方法就是培养和教育大学生的方法。
运用高等教育方法时,要注意如下原则:一、要注意影响选择高等教育方法的各种因素,如大学生自身特点、教育内容、接受教育的经历、具体教育情景等。
二、高等教育方法只有被恰当地使用,才能有好的效果。
三、教育有法但无定法,要注意创新与常变。
四、选用教育方法的最根本目的是提高教育效果。
五、本书以介绍高等教育方法基础知识、提高教师在学习和研究高等教育方法方面的感悟能力为主,而不是规定在什么情况下一定要用什么方法。
六、高等教育方法是一种信息传递方式,这是由教育工作的性质所决定的。
人的成长主要依靠“两个育”:养育和教育。
养育是为对象提供物质环境,而教育则是为对象提供信息环境。
第一章大学教育内容的组织第一节大学课程的类型一、概述课程也称教育科目,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课程是指为实现专业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包括学校所教各门科目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活动。
狭义的课程专指一门教学科目,往往简称为“课”,如政治课、外语课、高等数学课等。
课程概念主要是从广义角度而言的,也就是指某个专业的全部教学科目及其体系。
课程一词的最早提出者是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他在1861年出版的《教育论》中把教育内容的系统组织称为课程。
我国南宋朱熹所著《朱子全书·论学》中有“宽着有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功夫”等句提到课程,指学习的范围、期限、进程。
从实质来看,课程是人们根据教育目的,把教育内容按类别及一定过程组织起来的知识或观念的系统。
二、课程的类型大学课程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不同的分类:按课程基础性,可以把课程分为公共课程、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按学生修习的必要性,可以把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按课程的信息表现形式,又可以把课程分为理论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
高等教育学概论知识点归纳
高等教育学概论知识点归纳高等教育学概论是一门研究高等教育原理、制度、管理和发展等方面的学科。
它帮助人们理解高等教育的本质和目标,并提供一系列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以指导高等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高等教育学概论的主要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高等教育的本质和目标高等教育是指在中等教育之后,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模式。
其本质是通过系统的教学和研究活动,使学生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培养其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高等教育的目标主要包括: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推动社会进步、促进个人发展和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等。
二、高等教育的历史与发展高等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与古罗马时期,但现代高等教育起源于欧洲中世纪的大学系统。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高等教育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普及。
在20世纪,高等教育经历了大规模的扩张和多样化发展,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高等教育模式和制度也呈现出差异。
三、高等教育的制度与管理高等教育的制度与管理涉及到高等教育的组织体系、管理机构和政策法规等。
各国的高等教育制度和管理模式存在差异,但都要围绕教学质量、师资队伍、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生管理和资金筹措等方面进行有效的规划和管理。
四、高等教育的国际比较与合作高等教育的国际比较与合作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在高等教育方面的经验交流、资源共享和项目合作等。
全球化的趋势使得高等教育领域的国际交流变得日益重要,它有助于提升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和知名度,并促进世界各地的学术合作与文化交流。
五、高等教育的质量保证与评估高等教育的质量保证与评估是确保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
它包括内部质量保证机制和外部评估机制两个方面。
内部质量保证主要由高校自身实施,包括教务管理、课程设置、师资培养等方面的措施;外部评估主要由独立的评估机构或政府组织进行,以检验高等教育的质量与水平。
六、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创新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是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而进行的一系列变革与尝试。
高等教育法规概论整理
高等教育法规概论整理第一章教育法概述第二章教育法的体系第三章教育权与受教育权第四章高等教育法律关系第五章高等教育法律制度第六章高校教师与法律责任第七章学校教育赔偿第八章高校教师、学生与法律救济【】内的非课件内容。
考试题型:一、填空题二、名词解释三、简答题四、案例分析整理人:船政交通学院林铖、陈雯第一章教育法概述一、教育法的概念教育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调整教育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称。
二、教育法的调整对象教育法所调整的是在教育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类权利与义务关系,要紧包含两部分:一是教育的内部关系。
二是教育的外部关系。
【教育法调节的社会关系要紧涉及:学校与行政机关的关系、学校与教职员工的关系、学校与学生的关系、学校与社会的关系等等。
这些关系尽管错综复杂,但根据其特征的不一致能够分为两类,即具有纵向里属性特征的教育行政关系与具有横向平等特征的教育民事关系。
】非教育活动中发生的各类社会关系,即使有教育机关、学校或者教育者参加,但也非教育法调整的范围。
三、教育法的产生(不考)教育作为人类传递与学习知识技能的一种社会现象,自人类产生以来就存在。
近代教育立法始于义务教育立法。
义务教育立法源自于中世纪后期宗教改革及其倡导的普及教育思想,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各国政府纷纷抛出普及义务教育的方案与法律。
最早实施义务教育的国家是德国。
1717年,《普鲁士义务教育法》出台,其中规定:凡为父母者须送其4-12岁子女入学,学习宗教、阅读、计算等。
国家从教会手中获得了教育管理权,促使义务教育进一步世俗化。
法国教育在18世纪中叶往常几乎完全被教会操纵。
1789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1791年《法国宪法》与1793年《法国宪法》都强调了受教育权。
英国从1833年通过向初等教育拨款的教育补助金法案起,直到1870年、1876年、1880年与1900年《初等教育法》,基本实现了普及初等义务教育。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方法概论习题及答案1
单项选择题D 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是出自于中古代哪一部著作()(A)《学记》(B)《师说》(C)《颜氏家训》(D)《进学解》C 2、陶行知提出了“五大解放”来培养儿童的创造力,“五大解放”分别是解放儿童的双手、儿童的嘴、儿童的时间、儿童的空间和()(A)解放儿童的眼(B)解放儿童的脚(C)解放儿童的脑(D)解放儿童的思维B 3、上海市育才中学的“八字教学法” ()(A)勤学、博学、眼学、实学(B)读读、议议、讲讲、练练(C)勤学深思、博学求精(D)博学、审问、慎思、明辨D 4、顾泠沅主持进行的“青浦实验”的主要成果是()(A)尝试教学(B)自学辅导教学(C)情境教学(D)尝试指导-效果回授B 5、将教学看成是“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艺术”是哪一位教育家()(A)杜威(B)夸美纽斯(C)布卢姆(D)布鲁纳D 6、倡导“以学生为中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与意义学习”思想的是()(A)加涅(B)布鲁纳本资料由育路论坛资料,需要更多资料请访问(C)巴班斯基(D)罗杰斯A 7、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拥有不同的九种智力,这九种智力代表了每个不同的潜能,这些潜能只有在适当的情境中才能充分地发展出来。
这一全新的智力理论的中央意义是积极的学生观、()和灵活多样的评价观。
(A)“对症下药”式的教学观(B)具有多种能力组合的个体(C)创造性的能力(D)无法用智力测验测出。
C 8、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的知识是()(A)本体性知识(B)条件性知识(C)实践性知识(D)经验性知识B 9、以案例性知识占主导的教师类型是()(A)职初教师(B)有经验教师(C)专家型教师(D)发展性教师A 10、在课堂观察中,主要可以围绕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来进行,对学生来说可以围绕参与状态、思维状况、情绪状态和()。
(A)交往状况(B)回答问题的准确性(C)上课的坐姿(D)课堂气氛A 11、按本教材的分类“偏才、怪才、退学生”是属于()(A)另类学生(B)学生困难学生(C)好学生(D)优等生D 12、哪位心理学家的信息加工模型是最有代表性的学习与记忆信息加工模型()本资料由育路论坛资料,需要更多资料请访问(A)鲍尔(B)希尔加德(C)华生(D)加涅C 13、根据皮亚杰的思想和当代信息加工心理学的观点,贮存于个体外的知识是()(A)个体的知识(B)群体的知识(C)社会的知识(D)间接知识B 14、从明确知识向默会知识转化必须通过()(A)言传(讲授的方式为主)(B)内化(融会贯通的方式为主)(D)外显(逐步清晰化的方法为主)(D)意会(做中学的方式为主)D 15、儿童语言的学习和()的发展,是智力准备状况的主要标志。
高等教育学概论知识点
高等教育学概论知识点导语:高等教育是许多人追求知识和实现个人发展的关键阶段。
高等教育学概论是一门涵盖广泛、内容丰富的学科,它研究高等教育的原理、政策和实践。
本文将探讨高等教育学概论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高等教育的定义和特点高等教育是指在普通中等教育结束后,适龄人口进入的教育阶段。
它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技能和独立思考能力。
高等教育有一些重要特点:包括专业性、开放性和提供进一步学习的机会等等。
高等教育的目标和职能高等教育的目标是为学生提供知识和技能,以促进他们的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
除了传授学科知识外,高等教育还承担延伸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职能。
这些职能旨在推动学术研究和社会进步。
高等教育的演变是与社会和经济变革相互关联的。
从古代的师徒制到现代大学的建立,高等教育一直在不断发展和变革。
近代高等教育的重要变革包括普及教育、民主化和国际化等。
高等教育的国际比较高等教育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制度和特点各有不同。
例如,美国高等教育系统以大学为主,注重学术自由和学生个人发展。
相比之下,德国高等教育系统以教授为中心,注重实践和职业技能培养。
高等教育的质量保障高等教育的质量保障是确保教育机构和课程的符合标准的重要环节。
质量保障体系包括认证、评估和评价等模块,以确保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质量保障体系还有助于提高教育机构和教师的专业水平。
随着社会的变化和需求的转变,高等教育也需要不断改革和创新。
这些改革包括提高教育体制的效率、拓宽学科设置、改革教师培养以及发展在线教育等。
创新成果可以推动高等教育跟上时代的步伐。
高等教育的挑战和机遇尽管高等教育发展迅速,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其中之一是社会需求和经济变化的不匹配,导致毕业生就业难和专业适应性不足。
另外,学费上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也需要解决。
然而,高等教育也有机遇,如技术进步、国际合作和学术交流等。
结语:高等教育学概论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研究高等教育的各个方面。
《高等教育方法概论》练习题(含答案)
《高等教育方法概论》练习题(答案在习题之后)第一章一、是非判断题1、狭义的课程概念包括了学校所教各门科目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活动。
()2、从实质来看,课程是人们根据教育目的,把教育内容按类别及一定过程组织起来的一个知识的或观念的系统。
()3、选修课程中限制性选修课程与非限制性选修课程的划分主要根据与培养目标的相关程度。
()4、公共课程可以分为公共必修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公共必修课程包括公共课程、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程等。
()5、“拼盘式”课程主要用于人文、社会类的学科课程。
()6、“拼盘式”课程着眼于适应学生不同发展方向,“套餐式”课程侧重于扩大学生知识面。
()7、实践性课程是以科学知识的理论体系为中心组织起来的教育内容。
()8、课程计划是一个专业的全部课程所形成的体系结构。
()9、教育内容的系统性指其整体性和有序性。
()10、课程计划纵向的系统性是指课程之间存在着的密切的联系及完整性。
()11、教学大纲是针对一门课程制定的指导性文件,它以纲要的形式规定一门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基本要求,教学内容的范围、深度及其体系,教学进度安排以及对教学法的要求等。
()12、大学教学应反映学科研究的前沿,因此本科教学的教科书应尽量体现研究的新进展和争议。
()13、我国高等教育常用的组织形式有:讲授、讨论、习题课、实验、实习、参观和指导论文或指导设计。
其中讲授、讨论、习题课属于课堂理论教育;实验、实习、参观和指导论文或指导设计则是实践性教育。
()14、在教授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语言是传递知识信息的主要工具。
()15、习题课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6、生产实习的内容涵盖整个专业的知识,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理论来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以获得相关的实际知识和技能。
()17、毕业论文是在学生学完课程计划规定的某一专业基础课程或专业课程后进行的。
《高等教育学概论》、《心理学概论》、《高等教育方法概论》
高等教育学、心理学概论和高等教育方法概论都是与教育和教学密切相关的重要主题。
在本文中,我将从简到繁,由浅入深地探讨这些主题,并结合个人观点和理解,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一、高等教育学概论**1. 高等教育的定义高等教育是指在高等学校进行的教育活动,旨在培养人才、提高人才素质,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受到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的全面培养。
2. 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从古代的师徒传授到现代的大学教育,高等教育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从最初的以培养学术精英为目标,到如今的大众化、多样化的发展趋势,高等教育规模和质量的提高是不争的事实。
3. 高等教育的意义和作用高等教育对个人的职业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培养出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还对于社会智力、文明水平和经济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高等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高等教育应该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二、心理学概论**1. 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和心理现象的科学。
通过对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研究,心理学试图揭示人类心理活动的规律性。
2. 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从古希腊的哲学讨论到现代心理学的建立,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同样丰富多彩。
不同学派的理论争论和各种实验研究,推动了心理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3. 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心理学广泛应用于教育、临床、管理、法律等各个领域。
通过心理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和情感,从而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
4. 个人观点和理解我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于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都具有重要作用。
心理学知识的掌握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和社会的稳定。
**三、高等教育方法概论**1. 教学方法的选择在高等教育中,教学方法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不同的学科和教学目标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等。
《高等教育方法概论》习题含答案3
《高等教育方法概论》习题含答案3高等教育方法概论习题含答案31. 描述传统教学法和现代教学法的区别,并说明为什么现代教学法在高等教育中更为重要。
传统教学法侧重于教师在课堂上的知识传授,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教育。
教师通常采用讲授、讲解、演示等方式进行教学,学生被要求记住大量的知识和概念并能够回答相关问题。
传统教学法注重在课堂上进行单向传授,强调纸面考试成绩的评估。
现代教学法则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教师的角色更像是引导者和辅导者。
现代教学法采用一系列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如问题解决、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现代教学法倡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从而更好地实现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在高等教育中,现代教学法更为重要。
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现代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复杂的问题。
高等教育需要学生具备丰富的背景知识和理论,但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并提出新的解决方案。
因此,现代教学法相较于传统教学法更适合高等教育领域。
2. 分析讨论课、研讨会和实验课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及其特点。
讨论课是一种学生参与度高的教学方法。
在讨论课中,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主题,自由交流和讨论观点、思想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课堂上,学生们可以就特定议题进行分组或一对一的辩论和探讨,分享个人经验和见解。
讨论课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参与讨论,学生们可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并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研讨会是一种更加深入的学术交流形式。
通常由教师或学院组织,旨在促进学术探讨和研究。
在研讨会上,教师和学生可以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互相学习和启发思考。
研讨会的特点是全程参与和互动交流。
学生们可以提出问题、提供反馈和建议,进一步推动学术研究的发展。
高等教育法概论各章复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一、法律对教育的功能众所周知,社会控制的主要手段是道德、宗教和法律。
现代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已经成为社会最主要的控制手段,所有其他社会控制的手段只能从属于法律而存在并在法律确定的范围内行使相应的权力。
教育作为现代社会的一项重要社会活动,其必然受到国家法律的约束,以保证学校的教育目标、方向的正确以及教育活动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二、宪法与教育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是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它对国家一切其他的法律规章制度均具有指导作用,任何法律不得与其相违背.中国从解放以来一共制订了四部宪法,每一部宪法都对当时的教育法律和教育活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中各部宪法中有关教育的规定请浏览书本第9页至第17页。
三、我国教育立法截至目前,与我们高校教师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教育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二章教育法的原理第一节教育管理与教育法制对教育的社会管理是现代国家的一种基本功能和活动,是由行使国家权力的主体对社会公共事务所进行的一种组织和管理。
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各国都普遍加强了对教育的管理,世界上国家都必须在全国范围内从物资、人力、内容等方面对教育进行社会管理,以便提高教育效益,更有效地发展和普及教育.教育进入法律调节领域也就成了必然。
教育法制的涵义(见书第50页),就是以一套完整的教育法律法规为核心的,包含相应的法律实践和法律文化在内的法律系统,这是一个以行政法为主体,民法相配合,辅之以必要的刑法手段,并以其他法律手段为适当保障手段的完整的教育法律调控机制。
第二节教育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一、教育法的地位问题按照公私法的划分标准,教育法一般被视为公法。
若将其按法律部门划分,由于从基本和主要方面看,教育法体现了国家对教育的干预和管理,或统称为国家调控.因此,教育法就其基本性质而言,应为行政法的一个分支.二、从教育法的调整对象看教育法的特殊性教育法调节的社会关系,主要涉及下述几个方面:学校与行政机关的关系、学校与教职员工的关系、学校与学生的关系、学校与社会的关系,等等。
《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法规概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课程学习操作指南
师职业道德修养》课程学习操作指南一、授课内容:《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法规概论》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四门课程。
已申报免修的课程,须按规定时间进入个人系统查看免修审核结果。
通过审核的课程,不用参加该门课程的学习和考试。
二、授课方式:网络授课+自学三、学时考核标准:每一门课程,均有课程学习时间要求(视频可重复观看,时间累计),只有课程学习时间达到标准后,相应学科考试申请才可审核通过,否则,将无法参加课程考试。
五、重要说明:1.请务必仔细阅读本章节内容。
2.每门课程均有特定教师讲授该门课程。
学员需按规定要求观看课程视频,观看课程视频时间将由系统自动计入考核学时。
3.观看课程视频时切忌使用任何方式拖拽视频,否则观看视频学时不予计算。
4.请勿同一账号在多端同时登陆,以免课程计时有误。
5.务必在当期网络课程开通的时间内完成网络课程学习和作业提交。
修养》四门课程学习操作指南1. 学习网址:2. 浏览器版本:推荐使用“360、火狐浏览器”观看课程,360浏览器观看时请选择“极速模式”。
3. 课程学习(PC端):(1)点击网课学习,进入培训课程列表。
点击开始学习。
进入后,点击课程视频中的播放键即可开始学习,随时可进行暂停,使用方法与其他通用媒体播放器一样。
待缓冲结束后,在左侧课程目录中可任意点击章节,自由选择目前需要观看的课程内容。
(2)点击左侧目录,可直接进入本章的下一节视频学习内容,如下图。
(3)看完视频内容后,须点击“返回课程首页”,进入下一章节的学习。
4. 学时查询:(1)每门课程达到“最少学习时长”是获得该门课程考试资格的条件。
(2)在“网课学习”页面,显示每个课程学习“最少学习时长”的标注以及个人已学习的累计时长。
5. 《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法规概论》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四门课程作业:(1)作业只能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提交。
(2)逾期未交,只能查看作业内容,不能进行提交(3)编辑作业时,必须上传附件,否则,将无法提交该作业。
高等教育法概论(一)教育法基本原理2016-2017
教育法的渊源
(五)教育行政规章
国务院各部委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行政规章由 政府部门制定
省、自治区政府所在地的市人 民政府 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人民政 府
部门教育规章(国务院规定)
教育行政规章
地方政府教育规章(地方政 府规定)
教育法的渊源
(六)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由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七)有关教育的国际条约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宪章》 《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承认高等教育学历、 文凭与学位的地区公约》
1、财产所有权关系 国家举办的学校——学校财产的所有 人是国家。 学校在法律授权范围内对属于国家所 有的财产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
2、相邻关系
相邻关系是基于相邻的事实而产生的不 动产的所有人或占有人之间在对各自所 有或占有的财产行使占有、使用、收益 处分权利时所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处理相邻关系的原则:有利生产,方便 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
党的教育政策
党的机关创制 不具有国家意志性
表现形式 法律、行政法规、地方规 不 同 章;内容明确具体
实施方式 主要依靠国家强制力保障 不 同 实施 调整范围 调整国家行政权力能涉及 不 同 的教育关系的部分领域 稳定程度 稳定性较强 不 同
决议、决定、纲领、宣言、 口号;内容较原则
依靠宣传、思想政治教育 调整范围广,可渗透到教 育活动的各个领域 灵活性较大
宪 法 中 关 于 教 育
的 主 要 规 定
教育活动中的德育原则
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教育管理的权限 制定教育法的指导思想
教育法的渊源
教育基本法律 (二)教育法律 教育单行法律
《教育法》 《义务教育法》 《教师法》 《职业教育法》 《民办教育促进法》 《高等教育法》 《学策对教育法的制定和实施起 指导作用
高等教育方法概论(1-8))
《高等教育方法概论》分章练习题(第1章-第8章)第一章大学教育内容的组织一、是非判断题1.狭义的课程概念包括了学校所教各门科目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活动。
(×)2.狭义的课程是指为实现专业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
(×)3.按照课程基础性可以把课程分为理论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
(×)4.实践性课程有利于培养学习的主动性,是大学课程的主要部分。
(×)5.课程计划是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是教学工作和考核教学效果的基本指南。
(×)6.课程并不等同于科学,大纲和教材也不是有关学科的简单缩写。
(√)7.从实质来看,课程是人们根据教育目的,把教育内容按类别及一定过程组织起来的一个知识的或观念的系统。
(√)8.选修课程中,限制性选修课程与非限制性选修课程的划分主要根据与培养目标的相关程度。
(√)9.必修课程可以分为公共必修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公共必修课程包括公共课程.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程等。
(√)10.“拼盘式”课程主要用于人文.社会类的学科课程。
(×)11.“拼盘式”课程着眼于适应学生不同发展方向,“套餐式”课程侧重于扩大学生知识面(×)12.实践性课程是以科学知识的理论体系为中心组织起来的教育内容。
(×)13.实验课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4.课程计划是一个专业的全部课程所形成的体系结构。
(√)15.教育内容的系统性指其整体性和有序性。
(√)16.课程计划纵向的系统性是指课程之间存在着的密切的联系及完整性。
(×)17.教学大纲是针对一门课程制定的指导性文件,它以纲要的形式规定一门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基本要求,教学内容的范围、深度及其体系,教学进度安排以及对教学法的要求等。
(√)18.教科书是教学内容的最基本材料(√)19.大学教学应反映学科研究的前沿,因此本科教学的教科书应尽量体现研究的新进展和争议。
上海市高校教师资格《高等教育方法概论》试题(网友回忆版)二
上海市高校教师资格《高等教育方法概论》试题(网友回忆版)二[单选题]1.教学大纲一般不包括()。
(江南博哥)A.教学内容的范围和分量B.教学内容的时间分配和进度C.教科书、参考书D.班级编号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教学大纲一般不包括班级编号。
[单选题]2.造成学业不良的原因,多数是因为()。
A.智力水平低B.心理方面问题C.社会问题D.性别差异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造成学业不良的原因,多数是因为心理方面问题。
[单选题]3.影响大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因素比较多,既有观念、态度、情绪等易变因素,也有性格、习愦等(),还有表达能力、理解能力等一般的能力因素。
A.较稳定的因素B.更加易变的因素C.绝对稳定的因素D.不稳定的因素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影响大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因素比较多,既有观念、态度、情绪等易变因素,也有性格、习愦等较稳定的因素,还有表达能力、理解能力等一般的能力因素。
[单选题]4.统计数据显示,硕士研究生大多集中在()岁年龄段。
A.18-20B.20-34C.25-35D.30-40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统计数据显示,硕士研究生大多集中在20-34岁年龄段。
[单选题]5.从参加社会活动的角度看,大学生最常见的社会活动形式是()。
A.学习活动B.家庭活动C.校内活动D.校外活动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从参加社会活动的角度看,大学生最常见的社会活动形式是校内活动。
[单选题]6.评估(evaluation),就是测量与估计人或事物的状况或()。
A.情况B.价值C.状态D.水平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评估(evaluation),就是测量与估计人或事物的状况或价值。
[单选题]7.目的在于验证巩固新知的参观称为()。
A.并行性参观B.总结性参观C.准备性参观D.都不是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目的在于验证巩固新知的参观称为总结性参观。
[单选题]8.()它是道德体系中一个最为基础的层次。
A.职业道德B.婚姻家庭道德C.科研道德D.社会公德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社会公德它是道德体系中一个最为基础的层次。
高等教育法概论知识点
高等教育法概论知识点高等教育法是指对高等教育领域的法律规范和制度安排进行研究和总结的学科。
它是法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规范和保护高等教育的正常运行和发展。
一、高等教育法的基本原则:1. 自主性原则:高等教育机构应当保持独立自主,拥有自主管理、自主决策和自主发展的权利。
2. 公平公正原则:高等教育应当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招生、录取和评价,不得歧视任何个人或群体。
3. 质量导向原则:高等教育应该以质量为导向,提高教学水平和科学研究能力,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
4. 服务社会原则:高等教育机构应该为社会服务,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和发展。
5. 政府监管原则:政府应当加强对高等教育的监管,保障高等教育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二、高等教育法的主要内容:1. 高等教育管理制度:包括高等教育机构的设置和管理、教师队伍建设、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等方面的内容。
2. 高等教育的质量保障:包括高等教育评估、认证、监督和学位授权等方面的内容。
3. 高等教育的招生与录取:包括高等教育招生政策、录取标准与程序以及公平竞争的原则等方面的内容。
4. 高等教育的资助与保障:包括高等教育经费的安排、学费与奖学金制度、学生资助政策等方面的内容。
5.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包括教育教学大纲的制定、课程设置、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内容。
三、高等教育法的发展与挑战: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和变革,高等教育法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
其中,以下几个方面值得重点关注。
首先,教育创新与政策调整的矛盾。
高等教育需要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但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制定与调整需要相应跟进,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求。
其次,市场化与公益性的平衡问题。
高等教育在市场化的背景下,需要兼顾市场竞争与公益性使命的平衡,确保公正的招生和质量保障。
再次,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特色的协调。
随着全球教育交流的加深,高等教育法需要在国际化的框架下,兼顾本土教育特色和文化传统。
《高等教育学概论》、《心理学概论》、《高等教育方法概论》
《高等教育学概论》、《心理学概论》、《高等教育方法概论》摘要:一、引言1.介绍高等教育的重要性2.阐述学习高等教育相关领域的必要性二、文本概述1.介绍《高等教育学概论》2.介绍《心理学概论》3.介绍《高等教育方法概论》三、内容解析1.分析高等教育学的核心理念与实践2.探讨心理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3.阐述高等教育方法的创新与发展四、实例分析1.案例一: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2.案例二:心理学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3.案例三:高等教育方法改进与实践五、结论1.总结高等教育学、心理学与高等教育方法的关系2.呼吁加强高等教育领域的综合研究正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高等教育在我国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师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学习高等教育相关领域的知识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介绍高等教育学、心理学和高等教育方法概论,以期为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是一门研究高等教育现象、规律及其内在联系的学科。
它涉及高等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管理等诸多方面。
通过学习高等教育学,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其次,心理学在高等教育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心理学概论揭示了人类心理活动的规律,为教育教学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高等教育过程中,了解和运用心理学原理,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再者,高等教育方法概论关注的是如何在高等教育阶段实施有效教学。
该书从方法论、教学策略、评价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学习高等教育方法概论,可以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方法指导,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在实际高等教育工作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三个领域知识的应用。
例如,在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中,我们需要遵循高等教育学的规律,关注心理学原理,探索适合当前教育环境的教学方法。
此外,心理学在教学管理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如通过心理测试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辅导。
高等教育方法
高等教育方法概论练习卷A一、判断题1、高等教育方法就是培养和教育大学生(包括大专、本科)的方法。
〔〕2、高等教育方法与一般工程技术方法是不同的。
( )3、专业课程集中表达了具体专业的特点,它包括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
( )4、专业根底课程的容包括本专业的根底理论和根本知识。
( )5、必修课程可分为公共必修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
( )6、选修课程是指学习某一专业的学生个人可以有选择地修习的课程,它是为了适应学生的就业需要和爱好特长而开设的。
( )7、课程方案是一个专业的课程的纲要构造,教科书那么提供一门课程的系统的知识构造。
( )8、讲授可细分为讲述、讲解二类。
讲述在理科教育中运用较多,讲解在文科教育中运用更多。
( )9、讨论课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就指定的论题共同进展思考、分析或争论的教育组织形式。
( )10、实验可分为感知性实验、验证性实验两种。
( )11、大学的实习可分为教育实习和生产实习两大类。
( )12、课堂教学是一个不断传递教育信息的过程,教育信息的主要形式有三类:语言、符号、图象。
( )13、赫尔巴特的教育过程模式的主要观点是,教育过程中学生应经历四个步骤:观察、记忆、理解、练习。
〔〕14、掌握学习是美国学者布卢姆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
( )15、人们日常理解的科研能力,主要包括了思考、探索问题的本领,也包括动手实验的才干。
( )16、科学研究包括了两类活动,一是观察,二是理论思维。
( )17、自学能力指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自我提高学识、自我长进的能力。
( )18、社会能力指参与社会活动中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包括社会交往能力、合作能力、组织与领导能力。
〔〕20、心理素质指人的心理开展水平,它是人的根本素质之一。
( )21、自我意识表现为认识、情感、意志三个方面。
( )22、一般地说,大学生自己的个性还没有形成。
( )23、一般地说,处于青年时期的大学生,情绪还不够稳定,变化较快。
( )24、思想品德培养也就是德育。
上海市高校教师资格《高等教育方法概论》试题(网友回忆版)一
上海市高校教师资格《高等教育方法概论》试题(网友回忆版)一[单选题]1.通常与学分制相联系的课程是(江南博哥)()。
A.必修课程B.选修课程C.理论课程D.实践课程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通常与学分制相联系的课程是选修课程。
[单选题]2.西方最早提出课程概念的是()。
A.夸美纽斯B.斯宾塞C.苏格拉的D.赫尔巴特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在西方最早提出课程这一概念的是斯宾塞(英国哲学家、教育家、社会学家)。
在西方英语世界里,课程(Curriculum)—词最早见于英国教育家斯宾塞(H·Spencer)《什么知识最有价值?》(1859)_文中。
它是从拉丁语“Currere”一词派生出来的,意为“跑道”(Race-course)。
[单选题]3.课程计划编制中强调“课程的安排要有合理顺序”指的是()。
A.课程计划的横向系统性B.课程计划内容的系统性C.课程计划的纵向系统性D.课程计划的顺序性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课程计划编制中强调“课程的安排要有合理顺序”指的是课程计划的纵向系统性。
[单选题]4.作为“某一专业门类的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课程的共同基础”的课程是()。
A.公共课.B.基础课C.专业基础课D.专业课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基础课是“某一专业门类的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课程的共同基础”的课程。
[单选题]5.下列选顼中,那些不是获取信息能力的要素()。
A.较强的信息意识B.熟练掌握信息工具和获取信息的方法C.科学地处理信息的能力D.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不是获取信息能力的要素。
[单选题]6.下列哪一个选顼不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注意的问题?()A.建立一种鼓励独立思考、提倡求异思维、重视发现疑问的教育环境B.在大学生中设立创新基金,鼓励大学生从事创新研究C.重视讨论课、辩论课、学生的论文或设计的答辩D.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注意的问题:建立一种鼓励独立思考、提倡求异思维、重视发现疑问的教育环境;重视讨论课、辩论课、学生的论文或设计的答辩;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高等教育法规概论》练习题及答案(合集)
B.1985年
C.1986年
D.1995年
13.《高等教育法》由九届人大常委会于1998年8月29日通过,自1999年(A)月1日起施行。
A.1
B.2
C.3
D.4
14.我国建国以来,由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第一部有关教育的法律是(A)
A.《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A.低于
B.高于
C.同等于
D.不低于或者高于
5.在我国教育法系中,居于第一层次的法是(C)。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6.高等学校的教师的聘任,应当遵循(D)的原则,由高等学校的校长与受聘教师签订聘任合同。
高等教育法规概论试题(1)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教育行政法规是由(C)制定和发布的有关教育的规范性文件。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国务院
D.教育部
2.我国《教育法》规定,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B)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D.培养高素质人才
8.《高等教育法》主要调整的社会关系有(ABCD)
A.高等学校与政府的关系
B.高等学校与社会的关系
C.高等学校与教师的关系
D.高等学校与学生的关系
9.以下哪些属于我国的教育基本制度(ABCD)
A.学位制度
B.学业证书制度
C.教育评估制度
D.国家教育考试制度
10.以下哪些属于我国教育法规的法源(ABCD)
《高等教育方法概论》课件
03
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成绩等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为教学提供
科学依据和改进建议。
05
结论
总结高等教育方法的主要内容
高等教育方法的演变
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到现代的互动式教学, 再到创新的教育技术应用,高等教育方法经 历了多次变革。
有效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在 高等教育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 效果。
研究法
总结词
以科学研究为主的教学方法
VS
详细描述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研究,包括 选题、设计实验、收集和分析数据等。这 种方法注重科学方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
03
高等教育方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的选择
总结词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 到教学效果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高等教育方法概论》ppt课 件
目
CONTENCT
录
• 高等教育方法概述 • 高等教育的主要方法 • 高等教育方法的运用 • 高等教育方法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 结论
01
高等教育方法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高等教育方法是指在高等教育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教育手段、 策略和技术的总称。
特点
高等教育方法具有多样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等特点,旨 在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情况,如实验设备、教学软件等。
教学方法的效果评估
总结词
对教学方法的效果进行评估是提高教学质量 的重要环节,这需要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和 标准。
详细描述
教学方法的效果评估应从多个方面进行,包 括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的教学感受以及同 行评价等。通过评估,可以了解教学方法的 优缺点,为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依据。 同时,评估结果还可以作为教学成果的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系:两种组织模式实质上代表着 科学的逻辑与教学的逻辑, 教材的逻辑经验与儿童的心理经验间的关系。
直 线 式 组 织 与 螺 旋 式 组 织
课程的组织
直线式组织—— 将一门学科的内容按逻辑体系组织 起来,其前后内容基本上不重复。
二、教育评价的功能
教育功能
导向功能 管理功能
激励功能
三、评 价 的 理 念
效用评价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
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
四、评 价 的 类 型
依 据 评 价 功 能 不 同
诊断性评价——对现实状况、存在问题及 其产生原因进行价值判断
形成性评价——对正进行着的教育活动作 价值判断,以反馈调控与改进完善为目的。 总结性评价——对教育活动作全面总结性的 价值判断,旨在甄别优劣、鉴定分等。
二 教学理论基础 、 七 实现条件 要 素 教学评价
教学目标 师生角色 教学程序 教学策略
三、教学模式的功能
构造功能——指明了该模式所对应的教学 系统中各因素之间的秩序和 关系
解释功能 ——以简洁、明了的方式说明 复杂的教学现象 启发功能——揭示各种关系
推断功能——推断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与教学模式有关的概念
3、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
4、课程即学习经验 5、课程即社会文化的再生产
6、课程即社会改造
课 程 的 本 质
知识 经验 活动
二、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模式
二元论模式
联锁模式 同中心模式 循环模式
三、课程的类型
按课程基础性分——
公共课程、基础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
按对学生修习的必要性分——
高等教育方法概论
刘兰英 上海师范大学
第一讲 大学的课程与教学
大学课程的类型
大学课程设计原理
教育教学模式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 现代教育评价
课 程
是实现学校教育的课题与目标的手段
或媒体,反映了学校教育的有目的的计划及
其展开过程。
一、课程定义的多样化
1、课程即教学科目 2、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
二、课 程 的 组 织
纵 向 组 织 与 横 向 组 织
纵向组织(序列组织)—— 按某些准则以先后的顺序排列与组 织内容。
由已知未知、由简单到复杂、由一般到个别
横向组织—— 关心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横向整合。 如综合课程。
课程的组织
逻 辑 组 织 与 心 理 组 织
逻辑组织—— 指根据学科知识本身的逻辑体系和 内在联系来组织内容。考虑教材本身。
卷宗评价——档案袋评价。
三、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
学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
学会制作多媒体课件
有效地利用网络信息资源 1、获取因特网教育资源网址的基本方法
2、获取因特网教育资源的基本策略
一、教育评价的定义
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 运用可行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搜集 信息资料和分析整理,对教育活动、教 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从而 不断自我完善和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 过程。 它是对教育领域中各种教育现象进 行价值阐释。
依 据 评 价 标 准 不 同
常模参照评价 ——
相对评价,指以某一团体的平均状 况为基准,评价每个被评对象在该 团体中的相对位置。
标准参照评价——
绝对评价,指以预先设定的、期待 的教育目标为评价基准,来衡量评 价对象的目标达成度。
另类评价的类型
实作评价——指在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情景里,
通过对学生完成实际作业表现的 观察,依据教师的专业判断,对 学生学业成就进行整体判断的教 学评价方式。
接受一发现 学习与思考
主动信息与被动信息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五、国外教育教学模式
过 程 控 制 型 模 式
I P46
关注学生的行为状态的变化过程。如
夸美纽斯的模式(观察、记忆、理解、练习)
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杜威的“从做中学”、 斯金纳的程序教学、布卢姆的掌握学习、
奥苏伯尔的先行组织者等
II
教科书——提供一门课程系统的知识结构。
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
不同类型的学校与专业类别在 课程结构设置方面应有差异。
四、编制大学课程计划的基本原则
P6
符合专业培养目标
保证教育内容的系统性
(整体性与有序性)
合理地分配课程门数与教学时数 前瞻性 统一性与灵活性
五、编制教学大纲与教科书的基本原则
螺旋式组织—— 指在儿童学习的不同阶段重复呈现 特定的学科内容,同时逐步扩大学习的范围, 加深学习的程度。 两者各有利弊,纯粹的螺旋式组织与 直线式组织是不存在的。
三、大学课程的体现形式
课程计划——它是一个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
是制定教学大纲的指导性文件。
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是一门课程
的纲要结构。是编写教科书的纲领, 是本专业课程计划某个局部的细化。
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按课程的信息表现形式分——
理论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
一、课程设计的三种模式
1、以科目为中心——把内容用作课程结构的基础 科目设计 学科设计 大范围设计
2、以学习者为中心——学生个别发展与问题解决 “活动——经验”设计 3、以问题解决为中心——个人与社会生存问题解决 生活领域设计 核心设计
P49
状 态 控 制 型 模 式
主要关注学生是否达到良好的学习状态, 并把建立这种学习状态作为提高教育效果的 基础。 如 奖罚式(赫尔巴特) 合作教学 非指导性教学(罗杰斯)
暗示教学(洛扎诺夫)
高难度教学(一般发展性教学,赞科夫)
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主要方法
开展微格教学 反思教学实践 从事课堂观察 形成教学案例
应注意课程内容的科学性与思想性 要符合课程计划或教学大纲的要求
理论与实际相统一
科学体系与教学法要求相统一 少而精,考虑不同学科内容间的相关性,
同一学科内容的连续性与衔接性
形式要利于学
一、教学模式定义
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中介,是在 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实现特定的教 学目标而设计的较为稳定的教学程序及 其实施方法的策略体系。
开展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的模式
问题筛选
理论优选
运用和反思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的挑战 ◎信息技术的发展
1、从原子到比特—— 人类进入数字化信息时代 2、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3、多媒体
4、超文本
5、超媒体
◎互联网及其网络资源
1、计算机网络
2、信息高速公路 3、因特网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挑战
信息技术成为教育的新主题
基于信息技术的学习方式 的革命
学习内容的个性化
◎网络教育的特点
交互性
个性化 自主性
共享性
丰富性 广延性
开放性
终身性
二、信息素养的内涵
信息文化常识: 包括对信息系统的了解和有关信息的 基础知识 信息意识与情感 信息技能:确定信息任务、决定信息策略、 检索获取信息、选择利用信息、 综合信息、评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