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重点试题)
唐雎不辱使命中考题及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中考题及答案【篇一:唐雎不辱使命中考精编试题】txt>(第一课时)一、解释下边各组介词的意义。
1、受地于先王:2、仓鹰击于殿上:3、因使唐雎使于秦:4、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5、以头抢地尔:6、故不错意也:7、轻寡人与:8、虽千里不敢易:9、请广于君:10、安陵君因使唐睢使于秦()(11、岂直五百里哉!()()12、长跪而谢之曰(二、翻译下列句子。
1.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弗敢换。
2.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3.长跪而谢之。
4.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5.岂直五百里哉?6.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7.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8.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9.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三、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故不错意也:2.仓鹰击于殿上:四、选择题。
1.下列各句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寡人”是古代帝王的敬称。
b.《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的,共三十二篇,分十二策。
c.“岂直五百里哉?”的“哉”是现代汉语“吗”的意思。
d.文中唐雎列举了四个平民中的有志之士的发怒。
2.下列各句中的“之”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类的是()a.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b.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c.皆布衣之士也。
d.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五、填空。
1.段中表现秦王玩弄诈骗伎俩,装出一副施恩加惠面孔的句子是:2.段中表现秦王骄横无理、盛气凌人的句子是:3.唐雎维护领土立场坚定,其“不易地”的理由是:4.唐雎面对秦王以相威胁时,他以作答,列举、、的壮举,从气势上压倒秦王,充分展示了他、的形象。
文段中的秦王则是一个、、的君王形象。
六、回答问题。
1.下列句子里加点的词各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什么词,表示什么语气。
①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②岂直五百里哉? ③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2.唐雎出使秦国的原因是什么?秦王以大易小而安陵君为什么不答应?3.秦王初见唐雎时,是以一种什么样的语气对唐雎说话的?唐雎又是怎样劝说秦王的?4.秦王开始接受了唐雎的劝告吗?他有什么反应?5.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
第三单元-2021-2022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重点字词梳理与专项精练(部编版)(原卷版+解析)
第三单元重点字词:第9课鱼我所欲也1、一箪dān食2、一豆羹gēng3、蹴cù尔而与之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1、唐雎jū2、怫fú然3、徒跣xiǎn4、以头抢qiāng地而5、阖闾hélǘ6、韩傀guī7、要yāo离8、休祲jìn降于天9、缟gǎo素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1、嗜shì2、硕shuò3、叱咄chìduō4、俟sì5、负箧qiè6、曳yè7、屣xǐ8、皲jūn裂9、媵yìng人 10、衾qīn11、绮qǐ 12、容臭xiù13、烨yè 14、裘qiú15、葛gě16、缊wēn17、冻馁něi18、谒yè 19、撰zhuàn20、贽zhì第12课词四首1. 右擎qíng苍2、千骑jì 3、鬓bìn微霜 4、分麾huī下炙zhì5、马作的dí卢6、秋瑾jǐn7、垓gāi下课外古诗词诵读1、狼狈lángbèi2、东坡乐府笺jiān3、料峭qiào4、萧瑟sè5、栉zhì风沐mù雨:栉:梳头发;沐:洗头发。
风梳发,雨洗头。
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
6、尔虞yú我诈:尔:你;虞、诈:欺骗。
表示彼此互相欺骗。
7、大虬qiú 8、姮héng娥9、斫zhuó 10、婀娜ēnuó婆娑pósuō 12、驰骋chíchěng精练检测一、字词书写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千嶂.里(_____)燕.然未勒(_____)羌.管(_____)擎.苍(_____)貂裘..(_____)鬓.微霜(_____)千骑.(_____)酒酣.(_____)何妨.(_____)谴.冯唐(_____)麾.下(_____)炙.(_____)了却.(_____)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唐雎不辱使命.试题及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唐雎不辱使命》练习题1一、给下而加点的字注音Q1、唐雎()2、韩傀()3、免冠徒跣()4、以头抢地()5、9星袭月()6、天下编素()7、媒人谕矣()二、解释下边各组介词的意义。
1、受地于先________2、仓鹰击于殿上__________3、安陵君因使膺雎使于秦_________4、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_________5、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____________三、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唐雎不辱使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长跪而谢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岂直五百里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⑧否,非若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故不错意也_______ 通_________ 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仓鹰击于殿上_____ 通_________ 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阅读分析。
唐雎不辱使命原文+重点字词+重点问题+中考试题
22、唐雎不辱(辱没)使(出使)命《战国策》刘向标有※的是重点1、秦王使(派)人谓(告诉、对……说)安陵君曰:“寡人欲以(用)五百里之地易(交换)安陵,安陵君其(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许(答应)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给予恩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即使这样),受地于(从)先王,愿(希望)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
安陵君因(因此)使(派遣)唐雎使(岀使)于(到)秦。
3个使”的意思要分清(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我想要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2)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即使这样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这块土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交换!2、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用)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凭借)五十里之地存者,以(把)君为(当作)者,故不错意(置意,通措”)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扩充)于君,而君逆(违背)寡人者,轻(轻视)寡人与(疑问语气助词)?”唐雎对曰:否,非若(像)是(这样)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即使)千里不敢易也,岂(何况)直(只,仅仅)五百里哉?”(1)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但是安陵君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2)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3)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即使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呢?3、秦王怫然(盛怒的样子)怒,谓(对……说)唐雎曰:“公(先生)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使……倒下)尸百万,流(使……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平民)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摘掉)冠徒(光着)跣,以头抢(撞)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有才能有胆识的人)之怒也。
唐雎不辱使命试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10.《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1.下列各句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寡人”是古代帝王的敬称。
B.《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的,共三十二篇,分十二策。
C.“岂直五百里哉?”的“哉”是现代汉语“吗”的意思。
D.文中唐雎列举了四个平民中的有志之士的发怒。
2.下列各句中的“之”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类的是()A.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B.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C.皆布衣之士也。
D.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3. 下列句子中画线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所欲有甚于生者此所谓战胜于朝廷B.吾欲之南海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安陵君其许寡人吾视其辙乱D.以其境过清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4.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1)、受地于先王: ( 2)、仓鹰击于殿上:(3)、因使唐雎使于秦: ( 4)、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5)、以头抢地尔: ( 6)、故不错意也:(7)、轻寡人与: ( 8)、虽千里不敢易:(9)、请广于君: (10)、安陵君因使唐睢使于秦()()(11)、岂直五百里哉!()() (12)、长跪而谢之曰()5.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1)解释句中画线的字词。
①以大易小_____________ ②故不错意也_____________③请广于君_____________ ④而君逆寡人者_____________(2)辨析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意思。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校验版)一
白湾子学校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班级:座号:姓名:分数:语言积累及运用(2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A、驽(nú)钝喑(ān)哑静谧(mì)免冠徒跣(xiǎn)B、强聒(guō)不舍辍(chuò)耕襁(qiǎng )褓妄自菲(fěi)薄C、遐(xiá)想睿智( ruì) 怫(fó)然以彰其咎(jiù)D、社稷(jì) 伫立(chù) 留滞(zhì) 亵渎(xièdú)2、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句是()(2分)A.李教授身上有一股学究,一向喜欢咬文嚼字....。
B.人人都说开卷有益....,可16岁的小明自从读了一些凶杀小册子,就走上了逃学的道路。
C.传宗接代这一观念在我国某些偏僻落后的农村依然根深蒂固....。
D.他沉默寡言,不喜欢关心帮助同学,而是袖手旁观....。
3、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夏天的白云山庄,真是我们纳凉避暑、休闲娱乐的好季节。
B.我们一定要发扬和继承世界华商精诚团结、共谋发展的精神。
C.通过这次社区劳动,使她更喜欢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
D.我们要引导青少年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
4、古诗文名句默写(每小题1分,共8分)(1)、江山如此多娇,。
(2)、,不求闻达于诸侯。
(3)、,西北望,射天狼。
(4)、,只有香如故。
(5)、人们常把愁怨比作连绵不断的江水,比作斩尽还生的野草,而李清照在《武陵春》中创意出奇,以,。
的词句,物化了自己内心的哀愁。
(6)、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正面揭示征夫们思家又无法回家的句子是,。
5、文学名著(4分)A 相了一相,走到树前,把直裰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
众泼皮见了,一齐拜倒在地,只叫:“师父非是凡人,正是真罗汉身体,无千万斤气力,如何拔得起?”这段文字出自古典名著《》,文段中的A的姓名是,在名著中这个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是,(至少用两个词)请你用简洁的语句写出关于A的另一个故事:。
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冲刺专题系列08 文言文专题(解析版)
08 文言文专题(知识点思维导图+习题训练)一、(2022·山东烟台·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曾国藩①家书【甲】纪鸿②吾儿: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习气,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
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尔年尚幼,切不可贪受奢华,不可惯习懒惰。
【乙】温甫③六弟:尔三月之信,所定功课太多,多则必不能专,万万不可。
尔既看《史记》,则断不可看他书。
功课无一定呆法,但须专耳。
余从前教诸弟,常限以功课,近觉限人以课程,往往强人以所难,苟其不愿,虽日日遵照限程,亦复无益。
【丙】诸位贤弟足下: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
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
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注释】①曾国藩: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
②纪鸿:曾国藩次子,数学家。
③温甫:曾国华,字温甫,曾国藩胞弟。
1.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尔既看《史记》既:已经B.不敢稍染官宦习气稍:稍微C.亦复无益益:增加D.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负:背【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C.句意为:也没有益处。
益:益处;故选C。
2.下列各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凡仕宦之家先天下之忧而忧B.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为人谋而不忠乎C.常限以功课先帝不以臣卑鄙D.但须专耳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之:助词,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B.为:动词,成为/介词,替;C.以:介词,用/介词,表原因,因为,由于;D.但:副词,都可译为“只,只是”;故选D。
唐雎不辱使命测试题
唐雎不辱使命测试题
一、选择题
1. 唐雎不辱使命的故事发生在哪部古代文学作品中?
A. 《左传》
B. 《史记》
C. 《战国策》
D. 《资治通鉴》
2. 唐雎是战国时期哪个国家的使者?
A. 秦国
B. 赵国
C. 魏国
D. 齐国
3. 唐雎在秦国的使命是什么?
A. 求和
B. 求援
C. 求战
D. 求亲
4. 唐雎在秦国的辩论中,使用了哪个比喻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A.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B.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C.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D. 画蛇添足
5. 唐雎在秦国的辩论中,最终达到了什么目的?
A. 被秦国所杀
B. 被秦国所囚
C. 成功说服秦国
D. 被秦国驱逐
二、填空题
6. 唐雎在秦国辩论时,用“________”来比喻自己的使命。
7. 唐雎在辩论中提到,如果秦国不听从他的建议,将会“________”。
8. 唐雎不辱使命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在________的情况下,也要保
持________。
三、简答题
9. 简述唐雎在秦国辩论中的主要论点。
10. 唐雎不辱使命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示?
四、论述题
11. 论述唐雎不辱使命的故事在当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五、分析题
12. 分析唐雎在秦国辩论中所展现的外交智慧和个人品质。
六、应用题
13. 如果你是唐雎,面对秦国的威胁,你会如何准备和应对?请结合
唐雎的故事,给出你的策略和行动计划。
2020学年中考语文真题(word版,答案) (82)
2020年高中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共63分)一、古诗文阅读。
(31分)(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 -4题。
(17分)甲唐雎不辱使命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乙触龙说赵太后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
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太后不肯,大臣强谏。
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
太后盛气而揖之。
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
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
”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
”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
”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
”太后曰:“老妇不能。
”太后之色少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
唐雎不辱使命_知识点总结
22、唐雎不辱使命知识点整理一、文学常识《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魏策四》。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册。
为国别体史书.二、通假字:1。
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2。
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黑色)3。
轻寡人与(“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4.岂直五百里哉(“直"通“值”,只,仅仅)5寡人谕矣(“谕”通“喻",明白)三、一词多义:以: 1。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2。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借)3。
徒以有先生也(因为) 4.以君为长者(把)徒、 1。
亦免冠徒跣(光着,动词)2.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副词)夫: 1。
此庸夫之怒也(……的人)2。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句首发语词,无意义)怒: 1。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发怒)2。
怀怒未发(愤怒,名词)使: 1.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遣,动词)2。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两者皆为动词,前“使”:派遣;后“使":出使) 而: 1。
挺剑而起(表修饰,不翻译)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表转折,但是)3.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表顺承,不译)之:1.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结构助词,的)2。
愿终守之(代词,指代安陵国土)3。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4.长跪而谢之曰(代词,指唐雎) 5。
愿终守之(它)6。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的)者:1.以君为长者(……的人)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的原因)然: 1.虽然(这样) 2。
秦王怫然怒(。
.的样子)虽: 1.虽千里不敢易也(转折连词,即使)2。
虽然,受地于先王(假设连词,虽然)于: 1。
受地于先王(从) 2.仓鹰击于殿上(到)3.请广于君(给)与: 1.轻寡人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 2.与臣而将四矣(加)四、古今异义:1.非若是也(古:这样,如此.今:今常用作判断词)2.岂直五百里哉(古:只,仅仅。
《唐雎不辱使命》过关检测.
《唐雎不辱使命》过关检测班级:姓名:得分:一、基础知识(34分)(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22分,每空1分)1.秦王使.人谓安陵君()2.以大易.小()3.其许.寡人()4.大王加.惠()5.虽然..,受地于先王()6.秦王不说.()7.且.秦灭韩亡魏() 8.故不错.意也() 9.请广.于君()10.君逆.寡人()11.轻.寡人与()12.亦免冠徒.跣()13.以头抢.地()14.仓.鹰击于殿上()15.天下缟素..()16.休祲..降于天(休:祲:)17.不辱.使命()18.秦王色.挠()19.长跪而谢.之()20.寡人谕.矣()21.徒.以有先生也()(二)翻译下列句子。
(6分)1.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2.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三)选择题(6分)⑴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和意义与“布衣之怒”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1分)A愿终守之 B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C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D长跪而谢之⑵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相同和意义的两项是()()(2分)A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B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C挺剑而起 D长跪而谢之⑶结合语境,给下列句中的“以”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3分)①把、拿②因,因为③凭借A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以:B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以:二、知识迁移:阅读下列文章,并按要求答题。
(16分)〔甲〕晏子使楚。
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
”傧者①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
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
”晏子对曰:“齐之临淄②三百闾,张袂③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乙〕高缭仕④于晏子,晏子逐之。
唐雎不辱使命历年中考试题集锦
中考题(2007-2011)《唐雎不辱使命》一、(2007年)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2分)①以头抢地耳②长跪而谢之1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例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A、渔人甚异之B、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C、公将鼓之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20、把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2分)原文: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21、唐雎以"士之怒"回击秦王的"天子之怒",这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2分)(一)18、①撞②道歉(2分。
每格1分。
)19、C(2分)20、韩、魏灭亡了,安陵却凭五十里地保存了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啊。
(2分。
关键词"以"、"徒"、"以"各分。
)21、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2分)二、2008年浙江省温州市唐雎不辱使命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语文九年级九年级期末复习文言文质量检测试题1
语文九年级九年级期末复习文言文质量检测试题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节选)《孟子》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蹴尔而与之蹴:________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________③乡为身死而不受乡:________④是亦不可以已乎已:________(2)下列各组划线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呼尔而与之潭西南而望B.是亦不可以已乎颓然乎其间者C.得之则生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D.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不足为外人道也(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②此之谓失其本心。
(4)这篇文章论证了什么观点?节选部分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媪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
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①饮酒者游。
旬朔②之间,把卷无几日。
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③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④。
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⑤时十一二。
每阅一事必寻绎⑥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⑦。
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比读《齐史》,见孙搴⑧云:“我精骑三千,足敌君赢卒数万。
”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⑨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唐雎不辱使命》历年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65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
《唐雎不辱使命》历年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截至2020年)【甲】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睢不辱使命》)【乙】上①尝欲遣人使.朔方,谕.中书②选才而可责以事者,蒙正③退以名上,上不许。
他日,三问,三以其人对。
上曰:“卿何执.耶?”蒙正曰:“臣非执,盖陛下未谅尔。
”固称:“其人可使,余人不及。
臣不欲用媚道妄随人主意,以害国事。
”同列悚息不敢动。
上退谓左右曰:“蒙正气量,我不如。
”既而卒用蒙正所荐,果称职。
(节选自《宋史》)[注]①上:这里指宋太宗赵光义。
②中书:官署名,中书省的简称,掌拟诏、出令之权。
③蒙正:吕蒙正,北宋名臣,以敢言著称。
9.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A.夫专诸之.刺王僚也/禽兽之.变诈几何哉B.长跪而.谢之/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C.蒙正退以.名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其.人可使/其.真无马邪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6分)(1)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2)既而卒用蒙正所荐,果称职。
中考专栏第23篇唐雎不辱使命
全文理解
一、文意理解 1.你认为秦王要求“易地”有怎样的用心? 【答案】秦王要求“易地”是包藏祸心的。他已消灭了 韩国、魏国,对于小小的安陵,企图不费一兵一卒,以“换” 为名,达到强取豪夺的目的,这是一个明显的骗局。 2.唐雎的使命是什么?他能够出色完成使命的根本原因 又是什么?(’11益阳) 【答案】使命:挫败秦王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的阴谋。 原因:唐雎不畏强暴,有勇有谋。
一、重点字词 1.亡:原意为:灭亡,在句中的意思为:_使__…__…__灭__亡____ 2.错:通__措__,意思为:__置__,__安__放__ 3.广:__扩__充__ 4.轻【F】:原意为:分量小,与“重”相对,在句中的意思 为轻:视_,__看__不__起______
5.与:__疑__问__语__气__助__词__ 6.虽:__即__使____ 7.直:古义:__只__,__仅__仅__,今义:不弯曲 8.尝【F】:__曾__经____ 9.布衣:古义:__平__民___,今义:布做的衣服 10.抢:___撞___ 11.夫:_句__首__发__语__词__,__无__意__义__ 12.仓:通__苍___,意思为:__青__色_____ 13.于:_介__词__,__在__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 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 于殿
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 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第3段:写唐雎以“士之怒”反击 秦王的“天子之怒”。)
一、重点字词 1.辱:_辱__没__,__辜__负_ 2.谓【F】:_对___
3.易:_交__换___ 4.许【F】:_答__应___ 5.加:__给__予____ 6.惠:__恩__惠____ 7.说:通_悦____,意思为:_高__兴__,__愉__快___ 二、句子翻译
唐雎不辱使命复习课件
•迫使秦王屈服;不辱使命, 保全了安陵国
• 1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 (1)秦王怫然怒 盛怒、愤怒 • (2)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 • (3)秦王色挠 ▲ (4) 长跪而谢之 ▲ •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 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 也。
• 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2 分) • ( l )故不错意也: ( 2 )长跪而谢 之曰: • 7.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 分) • A.①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日 ② 太守谓谁 • B.① 秦王不悦 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 C、① 安陵君其许寡人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 D、① 愿终守之 ②愿借子杀之 •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 分) • (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 译文: • (2)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 生也。 • 译文: • • 9.自古至今,像唐雎一样“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还有 许多。试举一例,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事迹。(2 分) • 答: •
唐雎不辱使命 复习课
辱 没
唐雎不
使命
刘向《战国策》
明确文言文考点
1、节奏划分(句中、句间)
2、字词解释(考四个:一般涉及, 普通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 今异议) 3、句子翻译(紧扣重点字词) 4、课文理解(原文填空、课 文解析)
考点一:节奏划分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2、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4、唐雎是如何反驳的? 先用语气极强的否定句 堵住秦王带有威胁意味的试 问,然后正面回答秦王,最 后在对比中用一反问语气句 子否定秦王的无耻要求。
5、比较安陵君的理由和唐雎的理 有何异同? 相同点:都回绝了秦王的 无耻妄想。 不同点:地点、背景面对的 人物不同。唐雎回答较安陵君更 为坚定有力。
唐雎不辱使命复习
《唐雎不辱使命》复习总概括:本文记叙唐雎在国家危亡的紧急关头出使秦国,与凶暴的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斗争,终于出色地完成了使命的经过,显示了他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
文章通过唐雎与秦王之间的斗争,写出了小国安陵战胜强秦的全部经过。
秦王采取所谓“易地”的手法,打算不费什么劲就灭掉安陵。
安陵君看得很清楚,没有同意,矛盾于是激化。
这时唐雎出场接受了出使秦国的任务,使的使命关系重大,国家安危系于一身。
秦王见到唐雎,劈面就大谈“易地”骗局,当即被唐雎戳穿。
秦王立即变了一副面孔,以杀人灭国相威胁;唐雎抱定必死的决心,针锋相对,亦以杀人流血相对,并准备付诸行动。
秦王于是被迫放弃了灭掉安陵的打算,唐雎斗争取得了胜利。
文学常识:关于《战国策》:《战国策》是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
《战国策》当初有《国策》、《国事》、《事语》、《短长》、《长书》、《修书》等名称和本子,西汉末年刘向编订为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
内容多记谋臣策士的活动,写了他们雄辩的言辞和机智的运筹。
文笔挥洒自如,描写人物活动绘声绘色,栩栩如生,富有文学意味。
关于唐雎:唐雎,也作唐且。
魏国人,是安陵君的臣子。
战国时期的最后十年,秦国相继吞并各诸侯国,公元前230年灭韩,公元前225年灭魏。
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王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进行吞并,由此引起了两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
唐雎出使秦国,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终于折服秦王。
关于“士”:战国时代,争霸和兼并战争异常激烈,双边或多边的政治斗争也很激烈,游说之士应运而生,他们穿梭于各国间,充当说客。
“士”成为战国时期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他们在政治、社会生活与精神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士”大体可分为文士、武士、低级官吏三类。
战国时有名的“士”如荆轲、苏秦、冯谖、唐雎、烛之武、侯赢等,在他们身上都体现出非凡的才智、超人的胆识和对主人的无比忠诚。
高中语文合欢树(史铁生)试题
高中语文合欢树(史铁生)试题 2019.091,唐雎不辱使命(节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以头抢地耳()②天下缟素()2、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3、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
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2)与臣而将四矣。
4、历史的长河中,像唐雎这样“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还有很多,请说出一个,并用一句话概括其事迹。
2,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出,乘舆马惊。
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
释之治问。
曰:“县人来,闻跸,匿桥下。
久之,以为行已过,即出,见乘舆车骑,即走耳。
”廷尉奏当,一人犯跸,当罚金。
文帝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
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
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
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惟陛下察之。
”良久,上曰:“廷尉当是也。
”(节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属之廷尉(交付)B、以为行已过(错)C、廷尉奏当(判罪)D、今法如此而更重之(加重)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而廷尉乃当之罚金凡三往,乃见B、民安所措其手足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也C、且方其时且壮士不死即已D、上使立诛之则已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3、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雎不辱使命》复习提纲
一、翻译句子
1.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2.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
3.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4. 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5.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6.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7.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8.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二、《唐雎不辱使命》节选自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朝代)____________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三十三篇。
辱:____________。
唐雎不辱使命,。
三、回答问题
1.本文选自哪部作品?答:《战国策》
2.秦王是怎样一个人?答:骄横狂妄、贪得无厌、奸诈狡猾、外强中干
3.唐雎是怎样一个人?答:从容镇定、不畏强暴、有胆有识、热爱祖国、不怕牺牲。
4.唐雎列举专诸刺王僚等史实有什么用意?
答:两方面:一是对自己提出的“士之怒”的厉害程度加以渲染说明,二是警告秦王吸取教训,不要轻举妄动,自寻死路。
5.本文最后一段描写秦王的神态的变化对刻画唐雎的形象有何作用?
答:从侧面烘托唐雎有智有勇、英气逼人的大无畏精神。
6.文末说秦王“色挠”,“长跪而谢”,并且请唐雎“坐”,秦王真的屈服了吗?为什么?
答:这是秦王的权宜之计,表现出他的奸诈狡猾。
他请唐雎“坐”,是坐下来谈,不是放弃吞并。
文中所说,也只是恭维唐雎的话,从当时秦在军事的占压倒优势及秦王的性格来看,秦王是不会就此善罢甘休的。
7.体会下面各句中加粗词的语气。
①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②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③岂直五百里哉?
答:强烈的疑问语气,疑问语气兼感叹语气
8.秦王所说的安陵君以五十里地而存者的原因是什么?
答:秦王把安陵君当作忠厚老实的长者,所以不放在心上。
9.安陵君能以五十里地而存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原话)答:徒以有先生也
10. “且秦灭韩亡魏”一句,表现了什么?答:炫耀武力,进行恫吓
11. “轻寡人与?”表现秦王的什么性格特征?答:骄横
12.针对秦王的表现,唐雎是怎样和他斗争的?
答:针锋相对,“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13.唐雎提出“布衣之怒”的目的是什么?针锋相对,显示平民的力量,阻止秦并吞安陵。
14.“与臣而将四矣”其中说到的是哪四个人?答:专诸、聂政、要离、唐雎
15.“伏尸二人”是指哪二人?答:秦王唐雎
16.理解性背诵、默写。
①、课文中哪一句话表现出秦王盛气凌人,又分明是一个骗局?
②、安陵君是如何巧妙回答秦王的?
③、课文是怎样写唐雎要与秦王同归于尽的呢?
④、文中哪一句话既是秦王无可奈何的自我解嘲,更是作者借秦王之口对唐雎所作的赞扬?
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②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③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④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拓展思考
1、你认为唐雎能够永远保住安陵吗?为什么?不能。
秦灭六国,统一全国,是当时的历史发展趋势。
弱小的安陵,最终还是抵挡不住秦的统一战争的步伐。
2、古往今来,有许多仁人志士像唐雎一样,为国家为正义不惜
生命。
请列举出几例。
屈原直言敢谏,流浪之后愤而作《离骚》,抒发志向。
最终投江而死,以身殉国。
闻一多在敌人面前拍案而起怒斥敌人的卑鄙罪恶行径,用自己的生命写下了千古绝唱《最后一次演讲》。
3、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
示例:(1)墨子阻止公输盘和楚王攻打宋国。
(2)晏子出使楚国,令楚王自取其辱。
(3)诸葛亮舌战群儒,联吴抗曹。
蔺相如完璧归赵.烛之武退秦师、晏子使楚,令楚王白取其辱
4、当今中国在世界之林仍算不上强国,我们在外交上又应当怎样做呢?
蓄势待发,搞好伙伴关系,维护主权,团结第三世界国家,主持正义,抑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支持其他法杖中国家的主权独立好,和平发展。
3.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时.为什么要引出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 表明自己要效法他们,同时表达了要跟秦王斗争到底的决心。
4.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并效仿“三士”欲刺秦王,产生了怎样的结果?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答案要点:迫使秦王屈服;不辱使命,保全了安陵国
5.从“唐雎不辱使命”这一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唐雎的说话技巧体现在哪些方面?你又有何启示?
唐雎的说话技巧:
1.言辞委婉言之有“节
2.针锋相对言之有“据”
3.以行证言言之有“力”
唐雎为什么能不辱使命?
这是他以维护“国家”利益为出发点,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斗争的结果。
在这场斗争中,唐雎十分讲究说话的技巧,主要表现在下列三个方面:一是“巧”在言辞委婉,言之有“节”上。
秦王诈骗。
遭到拒绝后,“秦王不悦”,于是当着唐雎的面盛气凌人
地责备安陵君“轻寡人”。
对此,唐雎先用屈从的口吻说:“否,非若是也”来缓和气氛,使会谈能够继续下去;然后从容地说明安陵君不肯易地是因为“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这一句答得委婉,言之有理,言之有“节”;由于唐雎坚持原则,言之有“节”,从“道义”方面暗刺了秦王的不义,触犯了他的尊严,难怪他要“怫然怒”。
二是“巧”在针锋相对、言之有“据”上。
秦王见诈骗不行,便用“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的所谓“天子之怒”进行威吓。
唐雎正气凛然,针锋相对,用“伏尸二人,流血五步”的“士之怒”进行回击。
于是,唐雎又逼近一步:“此三子者”,“与臣而将四矣”。
这是暗示他将效法三人,刺杀秦王。
这样就把血淋淋的史实,变成对秦王的直接威胁,迫使秦王不得不考虑自己的危急处境。
三是“巧”在以行证言,言之有“力”上。
倘若唐雎只用文战,不辅以武攻,秦王绝不会轻易折服。
以行证言,就能使“言”更富于慑敌的威力。
唐雎辅以“挺剑而起”这一义无反顾的行动,来证明“今日”欲刺秦王之“言”的实在性和尖锐性,这就从根本上彻底打破了秦王的一切幻想,迫使秦王不得不“长跪而谢之”。
总之,在这场斗争中,唐雎的说话技巧是十分高明的。
他善于抓住对方的弱点,从“道义”和“威力”两个方面,针锋相对,据理力争,从而震慑论敌,不辱使命。
启示:(1)说话技巧在人际交往,尤其是在重要的外交关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勇敢与善辩也是好的品质与能力。
(3)要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说话能力,培养自己的说话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