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唐雎不辱使命_知识点总结

唐雎不辱使命_知识点总结

唐雎不辱使命_知识点总结《唐雎不辱使命》出自《战国策·魏策四》,是一篇经典的文言文。

这篇文章生动地塑造了唐雎和秦王这两个人物形象,情节跌宕起伏,展现了战国时期激烈的政治斗争和外交风云。

以下是对这篇文章的知识点总结。

一、文学常识1、作者与作品《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而成的一部国别体史书。

记载了东周、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 240 年的历史。

2、文体知识“策”指“策论”,是古代臣子向帝王进言的一种文体。

二、重点字词1、通假字(1)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安放)(2)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色)2、古今异义(1)虽然,受地于先王(古义:即使这样;今义:表转折关系的关联词)(2)非若是也(古义:这样,如此;今义:常用作判断动词)(3)休祲降于天(古义:吉祥;今义:休息)(4)徒以有先生也(古义:只,仅仅;今义:徒弟)3、一词多义(1)使: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第一个“使”,动词,派遣;第二个“使”,动词,出使)(2)于:受地于先王(介词,从);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介词,到)(3)以: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介词,用);徒以有先生也(介词,因为)(4)之: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结构助词,的);愿终守之(代词,指代安陵国土)4、词类活用(1)请广于君(广:形容词用作动词,扩充)(2)轻寡人与(轻: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看不起)(3)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伏、流:使动用法,使……伏,使……流)(4)天下缟素(缟素:名词用作动词,穿丧服)三、重点句子翻译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译文: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2、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译文: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地盘交换小的地盘,很好;即使这样,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不敢交换!3、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唐雎不辱使命知识点归纳

唐雎不辱使命知识点归纳

唐雎不辱使命知识点归纳1.复兴楚国经济:唐雎在权力掌握期间采取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来振兴楚国的经济,其中包括加强农业发展、培育商业贸易、提高税收和解决赋税问题等。

他注重农业生产的和发展,推行肥宜官的政策,通过优化土地利用和改进农业技术,提高了农业的产出,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同时,他也积极发展商业贸易,鼓励民间商人从事商业活动,增加商业税收的收入。

这些经济政策的实施使得楚国的经济繁荣起来,人民的生活水平大为提高。

2.鞠躬尽瘁为国家效力:唐雎在担任楚国大臣期间,表现出了勤奋敬业、舍己为人的精神。

他时刻为国家的利益着想,努力为楚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才能。

他通晓经济、军事、外交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善于分析问题和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广泛收集情报,了解国内外形势,为国家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意见。

他还勇于担当,不怕艰难险阻,在处理各种事务时克服困难,兢兢业业,展现了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3.政策的稳健与长远:唐雎在执政期间,注重制定稳健长远的政策,重视政策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他主张充分发挥地方官员的作用,注重贤能之士的选拔和任用,加强地方的管理和治理,建立起了一套有效的行政体系和法律制度。

他还注重文化教育,提倡教育普及,为培养各级人才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这些政策的稳健与长远,为楚国的不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4.外交手腕与国际影响力:唐雎还善于处理国际关系,通过外交手腕巧妙地处理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为楚国争取到了更多的利益。

他注重借力外力,利用周边国家的力量来对抗强敌,并与其他诸侯国建立了友好关系。

他还重视外交礼仪,在处理外交事务时注意考虑对方的面子和利益,以维护国家的声誉和尊严。

这些外交手腕和国际影响力使得楚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不断提升。

5.作为楚国的推动者:唐雎不仅在经济、政治和外交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还是楚国重大的推动者。

他注重国家的综合实力的提升,积极推动国家的各项。

他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鼓励人民努力工作。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唐雎不辱使命》(共43张PPT)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唐雎不辱使命》(共43张PPT)
第二部分(第2、3段),写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的经过。 可分两层:
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仓,通“苍”,青色。
怀怒未发,休祲(jìn)降于天” 与臣而将(jiāng)四矣: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专诸、
聂政、要离)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休祲,吉凶的征兆。休,吉祥。祲,不祥。于,从。
秦王色挠:秦王变了脸色。挠,屈服。
想用诈骗手段吞并安陵,安陵君派唐雎到秦国去谈判,唐雎在秦王面前,不畏强暴,以死 相拼,终于没有辜负出使之命。
文 学 常 识
三、整体感知
本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唐雎出使秦国的背景。秦王派人向安陵君提出
“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的要求,这是一个明显的骗局,因为安陵只是一 个方圆五十里的附庸小国。安陵君看出秦王的野心,委婉地加以拒绝,并 派唐雎出使秦国,意在修好。唐雎在吞并和反吞并斗争的背景下出使秦国, 任务的艰巨程度可以想见。这一部分是为下面的情节做铺垫。
与(yú):通“欤”,疑问语气助词。
注 释
怫(fú)然:盛怒的样子。怫:盛怒;然:……的样子
亦免冠徒跣(xiǎn),以头抢(qiāng)地耳: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抢,撞。徒,光着。
跣(xiǎn):赤足。
士:这里指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聂政之刺韩傀(guī)也,白虹贯日: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
译文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 “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的时候),会倒下百万人的尸体, 鲜血流淌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平 民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 “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 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 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 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现在(专诸、 聂政、要离)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 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因 此穿丧服,今天的情形就是这样了。”说完(唐雎)挺剑而起(剑未出鞘)。

《唐雎不辱使命》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习题分四部分: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句子翻译、阅读理解选择题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故不错.意也同意思为:(2)仓.鹰击于殿上同意思为:2古今异义(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古义:今义:增加(2)岂直.五百里哉古义:今义:成直线的(跟“曲”相对)(3)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古义:今义:夺,硬拿3.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天下缟素..原意为:白色丧服,句中意为:(2)形容词作动词请广.于君原意为:宽阔(跟“狭”相对),句中意为:(3)动词的使动用法①且秦灭韩亡.魏原意为:灭亡,消亡,句中意为:②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原意:俯伏、趴下,句中意为:4其他重点实词(1)唐雎不辱.使命辱:(2)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谓:(3)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易:(4)安陵君其许寡人许:(5)大王加惠..加:惠:(6)秦王不说.说:(7)故不错意..也错意:(8)而君逆.寡人者逆:(9)岂直..怒怫然:..五百里哉岂直:直:(10)秦王怫然(11)臣未尝.闻也尝:(12)大王尝闻布衣...之怒闻:布衣:(13)亦免冠徒跣.跣:(14)以头抢.地尔抢:(15)怀怒未发.,休.浸.降于天发:休:浸:(16)若士必.怒必:(17)秦王色.挠色:(18)长跪而谢.之曰谢:(19)寡人谕.矣谕:5.一词多义(1)徒①亦免冠徒.跣②徒.以有先生也(2)怒①天子之怒.②怀怒.未发③怒而飞(《北冥有鱼》)(3)使①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②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③得一人之使.(《穿井得一人》)④于是上乃使使..特节诏将军((《周亚夫军细柳》)⑤必能使.行阵和睦(《出师表》)二、文言虚词1.与①轻寡人与.②与.臣而将四矣2.虽①虽然,受地于先王②虽千里不敢易也3.而①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②长跪而.谢之曰③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4.之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②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③聂政之.刺韩傀也④长跪而谢之.曰5.以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②以.君为长者③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④徒以.有先生也6.于①受地于.先王②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③请广于.君④仓鹰击于.殿上三、句子翻译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2.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3.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4.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5.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6.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7.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中考文言文复习梳理:唐雎不辱使命]

[中考文言文复习梳理:唐雎不辱使命]

[中考文言文复习梳理:唐雎不辱使命]中考文言文复习梳理唐雎不辱使命文言文人教版九上中考文言文知识梳理唐雎不辱使命一、文学常识 1.战国策战国策是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

战国策当初有国策、国事、事语、短长、长书、修书等名称和本子,西汉末年刘向编订为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

内容多记谋臣策士的活动,写了他们雄辩的言辞和机智的运筹。

文笔挥洒自如,描写人物活动绘声绘色,栩栩如生,富有文学意味。

2.唐雎唐雎,也作唐且。

魏国人,是安陵君的臣子。

战国时期的最后十年,秦国相继吞并各诸侯国,公元前 230 年灭韩,公元前225 年灭魏。

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王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进行吞并,由此引起了两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

唐雎出使秦国,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终于折服秦王。

二、词语解释一常规词语 1.不辱使命辱没、辜负 2.易安陵交换 3.其许寡人答应 4.大王加惠给予恩惠 5.甚善好 6.虽然,受地 ..虽然这样 7.弗敢易不;交换 8.因使唐雎使于秦于是;派;出使 9.故不错意也所以;错通“措” 10.请广于君扩充 11.逆寡人者违背 12.轻寡人与轻视 13.非若是也像;这样 14.虽千里不敢易即使 15.岂直五百里哉难道;只,仅仅 16.怫然怒盛怒的样子 17.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先生;曾经听说 18.布衣平民 19.免冠徒跣摘掉帽子,光着脚 20.以头抢地耳撞;罢了 21.庸夫之怒平庸无能的人 22.非士之怒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23.仓鹰通“苍” 24.休祲吉凶的征兆 25.若士必怒如果 26.缟素穿丧服27.色挠变了脸色;28.挠屈服 29.谢之道歉 30.寡人谕矣明白,懂得 31.徒以有先生也只是因为二词语归类 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秦王不说说悦,高兴故不错意也错措,放置,安放仓鹰击于殿上仓苍,青色 2.找出文中古今异义字。

虽然,受地于先王否,非若是也长跪而谢之曰 3.词语活用现象。

唐雎不辱使命知识点归纳

唐雎不辱使命知识点归纳

唐雎不辱使命知识点归纳《唐雎不辱使命》出自《战国策·魏策四》,是一篇经典的文言文。

这篇文章生动地展现了唐雎维护国家尊严、不畏强权的英勇形象。

以下是对这篇文章的知识点归纳。

一、文学常识1、作者及作品《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书,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2、背景知识战国末期,秦国先后灭掉了韩、魏等国,安陵国是魏国的附庸小国。

秦王想用易地的骗局吞并安陵,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于是有了唐雎不辱使命的故事。

二、重点字词1、通假字(1)“故不错意也”中“错”通“措”,放置,安放。

(2)“仓鹰击于殿上”中“仓”通“苍”,青色。

2、一词多义(1)使:①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遣)②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第一个“使”是派遣,第二个“使”是出使)(2)于:①受地于先王(从)②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到)(3)以:①以大易小(用)②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借)③徒以有先生也(因为)3、古今异义(1)虽然,受地于先王古义:即使这样今义:表转折关系的关联词(2)非若是也古义:这样今义:判断动词(3)休祲降于天古义:吉祥今义:休息4、词类活用(1)请广于君广:形容词用作动词,扩充。

(2)轻寡人与轻: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

(3)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伏、流: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伏,使……流。

三、重点句子翻译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2、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即使这样,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交换!3、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充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4、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并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只是五百里的土地呢?5、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知识点复习

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知识点复习

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知识点复习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知识点复习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知识点复习原文: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翻译: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啊!”安陵君说:“大王加以恩惠,用大的地盘交换我们小的地盘,这再好不过了,虽然是这样,但这是我从先王那继承的封地,我愿意一生守护它,不敢交换!”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这是为什么?况且秦国使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现在我用安陵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自己的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他看不起我吗?”唐雎回答说:“不,并不是这样的。

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封地,只想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换)呢?”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

唐雎不辱使命(学生)

唐雎不辱使命(学生)

《唐雎不辱使命》专题复习复习资料一、文学常识《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写的一本以记言为主的史书,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本文通过唐雎面对暴秦展开斗争直至折服秦王的记述,赞扬了唐雎坚持正义、勇敢无畏的爱国精神。

二、基础知识1、通假字(1)故不错意也(“错”通“措”,安放)(2)轻寡人与(“与”通“欤”,语气词“吗”)(3)仓鹰击于殿上(“仓”同“苍”,青色)(4)寡人谕矣(“谕”同“喻”,明白,懂得)2、词类活用(1)请广于君(广:形容词活用动词,“扩大,补充”)(2)轻寡人与(轻:形容词活用动词,“轻视,看不起”)(3)天下缟素(缟素:名词作动词,“穿戴丧服”)(4)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伏、流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伏,使……流”)(5)且秦灭韩亡魏(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亡”)3、一词多义(1)使A、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遣)B、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前一个是“派遣”,后一个是“出使”)(2)虽A、虽然,受地于先王(虽然,转折词)B、虽千里不敢易也(即使,假设词)(3)徒A、免冠徒跣(光着)B、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4)夫A、此庸夫之怒也(fū成年男子名词)B、夫专诸之刺王僚也(fú发语词无义)(5)以A、以头抢地耳(以:介词“用”)B、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介词“凭借”)C、徒以有先生也(以介词“因为”)D、以大易小(以介词,用)4、重点词义(1)受地于先王:从(2)仓鹰击于殿上:到(3)使于秦:到(4)其许寡人:加重语气的助词(5)大王加惠:给予(6)岂直五百里哉:只,仅仅(7)抢地尔:撞(8)休祲降于天:吉祥,不祥。

(9)色挠:屈服。

长跪而谢之曰:道歉。

(10)寡人谕矣:明白,懂得。

5.古今异义:1.非若是也(古:这样,如此。

今:今常用作判断词)2.岂直五百里哉(古:只,仅仅。

今:不弯曲)3.休祲降于天(古:吉祥。

今:常用作休息)4.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古:交换。

今:容易,简单)5.虽然,受地于先王(古:即使这样。

2018年中考语文 第28篇 唐雎不辱使命复习素材

2018年中考语文 第28篇 唐雎不辱使命复习素材

第28篇 唐雎不辱使命❶重点词语解释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交换) ②安陵君其.许寡人(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不译) ③大王加.惠(给予) ④故不错意..也(置意) ⑤请广.于君(扩充) ⑥轻寡人与.(疑问语气助词) ⑦岂直.五百里哉(只,仅仅) ⑧秦王怫然..怒(盛怒的样子) ⑨布衣..之怒(平民) ⑩以头抢.地耳(撞) ⑪此庸夫..之怒也(平庸无能的人) ⑫非士.之怒也(文中指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⑬休祲..降于天(吉凶的征兆。

休,吉祥。

祲,不祥) ⑭天下缟素..(白色的丝织品,文中指穿丧服) ⑮秦王色挠.(屈服) ⑯长跪而谢.之曰(道歉) ⑰寡人谕.矣(明白,懂得) ❷通假字①故不错.意也(“错”通“措”,安置) ②秦王不说.(“说”通“悦”,高兴、愉快) ③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 ❸一词多义①徒⎩⎪⎨⎪⎧亦免冠徒.跣(光着)徒.以有先生也(仅仅,只) ②使⎩⎪⎨⎪⎧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派遣)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第一个“使”,派遣。

第二个“使”,出使)③以⎩⎪⎨⎪⎧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借)以.君为长者(与“为”连用,表示把……当作)徒以.有先生也(因为) ④之⎩⎪⎨⎪⎧愿终守之.(代词,代安陵)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的)天子之.怒(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⑤怒⎩⎪⎨⎪⎧怀怒.未发(愤怒)天子之怒.(发怒)⑥于⎩⎪⎨⎪⎧仓鹰击于.殿上(介词,在)受地于.先王(介词,从)请广于.君(给)因使唐雎使于.秦(到) ❹古今异义①秦王使.人谓安陵君 使⎩⎪⎨⎪⎧古义:派遣今义:让 ②虽然..,受地于先王 虽然⎩⎪⎨⎪⎧古义:两个词,“虽”,即使,“然”,这样、如此今义:转折连词,常与“但是”搭配使用③休.祲降于天 休⎩⎪⎨⎪⎧古义:吉祥今义:休息 ④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易⎩⎪⎨⎪⎧古义:交换今义:容易 ⑤非若是.也 是⎩⎪⎨⎪⎧古义:这样今义:表判断的动词 ⑥徒.以有先生也 徒⎩⎪⎨⎪⎧古义:仅仅,只今义:徒弟❺词类活用①亦免.冠徒.跣(动词的使动用法,免,使……脱去;徒,使……光着) ②天下缟素..(名词作动词,穿丧服) ③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伏;使……流) ④且秦灭韩亡.魏(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 ⑤请广.于君(形容词作动词,扩充) ⑥轻.寡人与(形容词作动词,轻视、看不起)。

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知识点复习

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知识点复习

《唐雎不辱使命》复习资料一、文学常识1.《战国策》本文选自《战国策·魏策四》,《战国策》是一部记录战国时代的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

由西汉末年刘向编订,具体作者已不可确考,普遍认为不像是出于一人之笔,也不像是出于一时之作。

全书按国别编辑,分为西周、东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12国策,共33篇,上起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战国初年),下迄秦二世元年(前209),约有240年的历史,是我国古代记载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

载录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历史事件,着重记录了谋臣策士的策略权谋、言论举止,反映当时各诸侯国﹑各阶级﹑阶层之间尖锐复杂的矛盾和斗争,当时七国的风云变幻,合纵连横,战争绵延,政权更迭,都与谋士献策、智士论辩有关,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是研究先秦史的重要资料。

该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2.作者简介:刘向(约前77—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

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汉皇族楚元王(刘交)四世孙。

他在学术文化上的主要贡献是对古籍做了全面系统的分类整理工作,其作品既有史学价值,又有文学价值。

代表作品《新序》《说苑》《列女传》。

3.写作背景秦始皇二十二年(前225年),秦国灭掉魏国之后,想以“易地”之名占领安陵国。

安陵是附属于魏国的一个小国,安陵君原是魏襄王的弟弟。

安陵在它的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一度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

秦王就想用欺骗的手段轻取安陵。

出小诱而钓大鱼以骗取利益,是秦君的故伎。

此时秦王嬴政又故伎重演,在这种情况下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与虎狼之秦作针锋相对的坚决斗争。

这篇文章就是这次斗争的实录。

本文作者用人物对话生动地塑造了唐雎的形象,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从而揭示了弱国安陵能够在外交上战胜强秦的原因。

唐雎不辱使命复习知识点

唐雎不辱使命复习知识点

《唐雎不辱使命》知识点归纳1、秦王是怎样一个人?骄横狂暴、阴险狡诈、2、唐雎是怎样一个人?是一个有勇有谋的谋臣。

他从容镇定、不畏强暴、凛然正气、热爱祖国、不怕牺牲。

3、唐雎列举专诸刺王僚等史实有什么用意?一是对自己提出的“士之怒”的厉害程度加以渲染说明,二是警告秦王吸取教训,不要轻举妄动,自寻死路。

5、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

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2)与臣而将四矣。

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

6、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首先,唐雎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

其次,唐雎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示要效法这些有胆识的勇士,不畏强暴,刺杀秦王。

最后,唐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舍生取义,挫败秦王。

唐雎是一个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献身的人。

7、文末说秦王“色挠”,“长跪而谢”,并且请唐雎“坐”,秦王真的屈服了吗?为什么?这是秦王的权宜之计,为了使自己性命不受侵害,表现出他的奸诈狡猾。

(他请雎“坐”,是坐下来谈,不是放弃吞并。

文中所说,也只是恭维唐雎的话,从当时秦在军事的占压倒优势及秦王的性格来看,秦王是不会就此善罢甘休的)8、秦王初见唐雎时,是以一种什么样的语气对唐雎说话的?唐雎又是怎样劝说秦王的?秦王显得很骄横,以一种指责的语气对待唐雎,唐雎以同安陵君保持一致的理由,义正词严地反驳了秦王,有理也有礼。

9、如何理解“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一句中“轻寡人”?“轻”不是轻视秦王的建议,而是轻视他的军事势力。

这是秦王故作反问,意思是“谅你们也不敢”,是骄横的表现。

10、安陵君:“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唐雎:“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两人所表达的意思差不多,但从语气和态度上看,有如不同?唐雎比安陵君更强烈,更坚决。

(完整版)唐雎不辱使命_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唐雎不辱使命_知识点总结

22、唐雎不辱使命知识点整理一、文学常识《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魏策四》。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册。

为国别体史书。

二、通假字:1.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2.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黑色)3.轻寡人与(“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4.岂直五百里哉(“直”通“值”,只,仅仅)5寡人谕矣(“谕”通“喻”,明白)三、一词多义:以: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借)3.徒以有先生也(因为)4.以君为长者(把)徒、 1.亦免冠徒跣(光着,动词)2.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副词)夫: 1.此庸夫之怒也(……的人)2.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句首发语词,无意义)怒: 1.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发怒)2.怀怒未发(愤怒,名词)使: 1.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遣,动词)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两者皆为动词,前“使”:派遣;后“使”:出使)而: 1.挺剑而起(表修饰,不翻译)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表转折,但是)3.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表顺承,不译)之:1.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结构助词,的)2.愿终守之(代词,指代安陵国土)3.夫专诸之刺王僚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4.长跪而谢之曰(代词,指唐雎)5.愿终守之(它)6.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的)者:1.以君为长者(……的人)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的原因)然: 1.虽然(这样) 2.秦王怫然怒(...的样子)虽: 1.虽千里不敢易也(转折连词,即使)2.虽然,受地于先王(假设连词,虽然)于: 1.受地于先王(从) 2.仓鹰击于殿上(到)3.请广于君(给)与: 1.轻寡人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 2.与臣而将四矣(加)四、古今异义:1.非若是也(古:这样,如此。

《唐雎不辱使命》中考复习

《唐雎不辱使命》中考复习

5、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即使拿一千晨土地,也不敢交换,难道只 (换)面积为五百里的(土地)吗 6、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 生也。 那韩国、魏国灭亡了,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存留 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7、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8、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 与? 如今我拿十倍的土地(来交换安陵),扩大他的领土,然 而,安陵君违背我的意见,(这)不是小看我吗?
• • • • • • • • • • •
12、休祲吉凶的征兆.休:吉祥。祲:不祥 : 如果 13、若士必怒 : 14、天下缟素: 穿丧服 15、秦王色挠 : 屈服 16、‘长跪而谢之 : 道歉 17、寡人谕矣: 明白,懂得 18、徒以有先生也:只是 因为 19、逆寡人者:违背 20、轻寡人与: 轻视 平庸无能的人 21、庸夫之怒: 22、非士之怒: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徒以有先生也。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 呀! 2、虽然,受地于先生,愿终守之,弗敢易! 虽然如此,但是我是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 护它,不敢(随便)交换。 3、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4、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 与? 如今我拿十倍的土地(来交换安陵),扩大他的领土,然 而,安陵君违背我的意见,(这)不是小看我吗?
1、表现出秦王盛气凌人,又分明是一个骗局的: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 寡人!
2、安陵君巧妙回答秦王的: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 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唐雎不辱使命》复习资料

《唐雎不辱使命》复习资料

(一)文章概述《唐雎不辱使命》是《战国策·魏策四》中的一篇史传文,后收录于《古文观止》。

这篇文章写唐雎奉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国,与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激烈斗争,终于折服秦王,保存国家,完成使命的经过,歌颂了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爱国精神,揭露了秦王的骄横欺诈、外强中干的本质。

文章内容精彩,情节完整,引人入胜;人物形象生动,秦王的色厉内荏、前倨后恭,唐雎的不畏强暴、英勇沉着,都写得栩栩如生。

(二)作者简介《战国策》,西汉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

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战国策》所记载的历史,上起前490年智伯灭范氏,下至前221年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

作者并非一人,成书并非一时,书中文章作者大多不知是谁。

西汉末刘向编订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

宋时已有缺失,由曾巩作了订补。

有东汉高诱注,今残缺。

宋鲍彪改变原书次序,作新注。

吴师道作《校注》,近代人金正炜有《补释》,今人缪文远有《战国策新注》(三)三行对译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翻译句子)使:派遣、派出。

谓:告诉、对……说。

以:用。

之:的。

易:交换。

其:表示祈使语气。

许:答应。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啊!”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翻译句子)”加:施予、给予。

惠:恩惠。

以:用。

甚:很、非常。

虽:虽然。

然:这样。

于:从。

之:代词,它,指安陵。

弗:不。

安陵君说:“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交换小的,很好;虽然如此,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交换!”秦王不说。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说:通“悦”,高兴、愉快。

因:于是、就。

使:派遣、派出。

使:出使。

于:到。

秦王不高兴。

安陵君于是派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从我,为什么呢?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唐雎不辱使命》知识点归纳

《唐雎不辱使命》知识点归纳

1、正音唐雎(jū)怫然(fú)跣(xiǎn)抢地(qiāng)谕(yù)韩傀(guī)休祲(jìn)缟素(ɡǎo)色挠(náo)庸夫(fú)2、通假字(1)故不错意也(“错”通“措”,安放)(2)轻寡人与(“与”通“欤”,语气词“吗”)(3)仓鹰击于殿上(“仓”同“苍”,青色)(4)寡人谕矣(“谕”同“喻”,明白,懂得)(5)岂直五百里哉(“直”通“值”,只,仅仅)3、词类活用(1)请广于君(广:形容词活用动词,“扩大,补充”)(2)轻寡人与(轻:形容词活用动词,“轻视,看不起”)(3)天下缟素(缟素:名词作动词,“穿戴丧服”)(4)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伏、流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伏,使……流”)(5)且秦灭韩亡魏(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亡”)(6)与臣而将四矣(四:数词活用做动词,成为四人(7)亦免冠徒跣(免,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免,脱去。

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徒,光着4、一词多义(1)使A、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遣)B、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前一个是“派遣”,后一个是“出使”)(2)虽A、虽然,受地于先王(虽然,转折连词)B、虽千里不敢易也(即使,假设连词)(3)徒A、免冠徒跣(光着)B、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4)夫A、此庸夫之怒也(fū成年男子名词)B、夫专诸之刺王僚也(fú发语词无义)(5)以A、以头抢地耳(以:介词“用”)B、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介词“凭借”)C、徒以有先生也(以介词“因为”)D、以大易小(以介词,用)(6)而:1.挺剑而起(表修饰,不翻译)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表转折,但是)3.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表顺承,不译)(7)之:1.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结构助词,的)2.愿终守之(代词,指代安陵国土)3.夫专诸之刺王僚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4.长跪而谢之曰(代词,指唐雎)(8)者:1.以君为长者(……的人)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的原因(9)然:1.虽然(这样)2.秦王怫然怒(...的样子)(10)虽:1.虽千里不敢易也(转折连词,即使)2.虽然,受地于先王(假设连词,即使)(11)于:1.受地于先王(从)2.仓鹰击于殿上(到)3.请广于君(给)(12)与:1.轻寡人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2.与臣而将四矣(加上)5、古今异义1.非若是也(古:这样,如此。

《唐雎不辱使命》中考复习要点.doc.doc

《唐雎不辱使命》中考复习要点.doc.doc

1、文学常识关于《战国策》:《战国策》是 时期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

《战国策》当初有《国策》、《国事》、《事语》、《短长》、《长书》、《修书》 等名称和本子,( 年代 ) 的刘向编订为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

内容多记谋臣策士的活动,写了他们雄辩的言辞和机智的运筹。

文笔挥洒自如,描写人物、 语音2) 不辱使命 (2)f u(3)(1) 唐睢 ( 免冠徒 秦王 然怒xian(4) 以头抢 _地o ___ 素(5) 休降于天 (6) 天下 gajin ______(7) 秦王色挠 _______ 、 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8) hui星袭月3(1) 秦王不说(3) 仓鹰击于殿上 (2) 故不错意也 、 重点词语解释(4) 轻寡人与4(1) 辱使命:(3) 其许寡人: (2) 易安陵:(4) 大王加惠(5) 甚善: (6) 虽然,受地于先王:(7) 弗敢易:(8) 因使唐雎使于秦: (10) 轻寡人与 :(9) 请广于君: (13) 非若是也 : (14) 虽千里不敢易:(15) 岂直五百里哉 (17) 公亦尝闻天(16) 怫然怒:子之怒乎:着脚(18) 免冠徒跣:摘掉帽子,光(19)以头抢地耳:撞;罢了(20)庸夫之怒:(22)休複:(23) 若士必怒:(21) 非士之怒:(25)、长跪而谢之(26) 、寡人谕矣:者,徒以(24) 天下编素:有宪生也、理解性默写5(27) 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活动绘声绘色,栩栩如生,富有文学意味。

(1)课文中哪一句话表现岀秦王盛气凌人,又分明是一个骗局?(2) 文中哪一句话既是秦王无可奈何的自我解嘲,更是作者借秦王之口对唐雎所作的赞扬?币占彳五右 n 笊 1 引彳孚"(1)箕犬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2)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生,愿终守之, 弗敢易!(3)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雎不辱使命》复习提纲

《唐雎不辱使命》复习提纲

《唐雎不辱使命》复习资料一、文学常识《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写的一本以记言为主的史书,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本文通过唐雎面对暴秦展开斗争直至折服秦王的记述,赞扬了唐雎坚持正义、勇敢无畏的爱国精神。

二、基础知识1、通假字(1)故不错意也(“错”通“措”,安放)(2)轻寡人与(“与”通“欤”,语气词“吗”)(3)仓鹰击于殿上(“仓”同“苍”,青色)(4)寡人谕矣(“谕”同“喻”,明白,懂得)2、词类活用(1)请广于君(广:形容词活用动词,“扩大,补充”)(2)轻寡人与(轻:形容词活用动词,“轻视,看不起”)(3)天下缟素(缟素:名词作动词,“穿戴丧服”)(4)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伏、流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伏,使……流”)(5)且秦灭韩亡魏(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亡”)3、一词多义(1)使 A、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遣)B、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前一个是“派遣”,后一个是“出使”)(2)虽 A、虽然,受地于先王(虽然,转折词)B、虽千里不敢易也(即使,假设词)(3)徒 A、免冠徒跣(光着)B、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4)夫 A、此庸夫之怒也(fū成年男子名词)B、夫专诸之刺王僚也(fú发语词无义)(5)以 A、以头抢地耳(以:介词“用”)B、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介词“凭借”)C、徒以有先生也(以介词“因为”)D、以大易小(以介词,用)5、重点词义(1)受地于先王:从(2)仓鹰击于殿上:到(3)使于秦:到(4)其许寡人:加重语气的助词(5)大王加惠:给予(6)岂直五百里哉:只,仅仅(7)抢地尔:撞(8)休祲降于天:吉祥,不祥。

(9)色挠:屈服。

长跪而谢之曰:道歉。

(10)寡人谕矣:明白,懂得。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请广()于君轻()寡人与唐雎对()曰非若是()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皆布衣()之士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今日是()也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寡人谕()矣徒()以()有先生也三、课文理解1、秦王是怎样一个人?秦王的性格:骄横、狂暴、阴险狡诈、贪得无厌、外强中干的封建统治者的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雎不辱使命》
一、文学常识
《战国策》是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

西汉末年刘向编订的一本以记言为主的史书,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内容多记谋臣策士的活动,写了他们雄辩的言辞和机智的运筹。

文笔挥洒自如,描写人物活动绘声绘色,栩栩如生,富有文学意味。

二、重点语句翻译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一定要答应我呀!
2、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生,愿终守之,弗敢易!
承蒙大王给予我恩惠,用大的土地来换小的土地,很好;即使这样,但是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这块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拿它来交换。

3、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安陵君于是派遣唐雎出使秦国。

4、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5、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如今我拿十倍大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然而,安陵君却违背我的意愿,这是小看我吗?
6、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即使拿一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只是五百里的(土地)呢?7、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道:“你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形吗?”唐雎回答道:“我不曾听说过。

”秦王说道:“天子发怒,可以使尸体倒下上百万具,鲜血流淌上千里的地方。


8、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雎说道:“大王曾听说过平民发怒的情形吗?”秦王说道:“老百姓发怒,只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走路,用头往地上撞罢了。


9、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这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胆识有才能的人。

(他们)心里的愤怒还没有发作
出来,上天就降下了吉凶的征兆。

再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

10、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如果有能力有胆识的人一定要发怒,将有两具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的人将会因此而穿上丧服,今天的情形就是这样。

11、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

12、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那韩国、魏国灭亡了,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啊!
三、具体问题:
1、说说“秦王不悦”四个字在故事情节发展中的作用。

“秦王不悦”引起故事的开端,贯穿整个事件全过程,对情节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2、你认为秦王要求“易地”有怎样的用心?
秦王要求“易地”是包藏祸心的,企图用欺骗手段吞并安陵国。

他企图不费一兵一卒,以“换”为名,达到强取豪夺的目的,这是一个明显的骗局。

3、唐雎为什么要列举专诸、聂政、要离三人的事例?
表明自己要效法他们三人,与秦王同归于尽。

表现了唐雎正气凛然、不畏强暴、敢于献身的斗争精神,并为以后的行动作了铺垫。

4、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

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2)与臣而将四矣。

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

5、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3分)
首先,唐雎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

其次,唐雎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示要效法这些有胆识的勇士,不畏强暴,刺杀秦王。

最后,唐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舍生取义,挫败秦王。

唐雎是一个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献身的人。

6、文末说秦王“色挠”,“长跪而谢”,并且请唐雎“坐”,秦王真的屈服了
吗?为什么?
这是秦王的权宜之计,表现出他的奸诈狡猾。

他请唐雎“坐”,是坐下来谈,不是放弃吞并。

文中所说,也只是恭维唐雎的话,从当时秦在军事上的占压倒优势及秦王的性格来看,秦王是不会就此善罢甘休的。

7、秦王是怎样一个人?
骄横狂妄、阴险狡诈、贪得无厌、奸诈狡猾、色厉内荏的人。

8、唐雎是怎样一个人?
爱国忠君、从容镇定、不畏强暴、有胆有识、有凛然正气、机智勇敢、能言善辩、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谋臣。

四、开放性试题:
1、你认为唐雎能够永远保住安陵吗?为什么?
不能。

秦灭六国,统一全国,是当时的历史发展趋势。

弱小的安陵,最终还是抵挡不住秦的统一战争的步伐。

2、古往今来,有许多仁人志士像唐雎一样,为国家为正义不惜生命。

请列举出几例。

屈原直言敢谏,流浪之后愤而作《离骚》,抒发志向。

最终投江而死,以身
殉国。

闻一多在敌人面前拍案而起怒斥敌人的卑鄙罪恶行径,用自己的生命写下了千古绝唱《最后一次演讲》。

3、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

示例:(1)墨子阻止公输盘和楚王攻打宋国。

(2)晏子出使楚国,令楚王自取其辱。

(3)诸葛亮舌战群儒,联吴抗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