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 七上
七年级语文上册17 短文两篇
——《子罕》
【译文】孔子想到九夷去居住。有人说:“那地方非常简陋,怎
么能居住?”孔子说:“有君子住在那儿,有什么简陋的呢?”
爱莲说
作者简介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
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
世称濂溪先生。他不慕钱财,淡泊名利,
胸怀洒落,人品高尚。他是学术界公认的
理学创始人之一,对宋、明哲学思想有很
用泥金书写)。
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案牍,
指官府文书。形,形体、躯体。
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弹琴。调,调弄。素
琴,不加装饰的琴。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
境。丝,指弦乐器。竹,
指管乐器。
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说说
译
笑笑的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功名的人。可以弹琴,阅读佛经。没
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从反面虚写,表现主人摆脱官场事务后的轻松自得。
3.(株洲中考)有人说:“既然‘斯是陋室’,不管怎么说,
陋室就是陋室,怎么可能‘何陋之有’呢?”如果你是刘禹锡,
如何回答他?
【示例】物质方面的确比较简陋,但“何陋之有”是说
我志趣方面并不鄙陋,高雅绝俗。
4.(吉林中考)结合本文和下面链接材料,简要分析陋室主人
的情趣。刘禹锡虽然身居陋室,却有“调素琴,阅金经”的高雅生
活情趣;扬雄虽然“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却“不汲汲
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安然自若。
【参考译文】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扬雄少时热爱学习,
博览群书,无所不读。为人平易超脱,清静无为,很少有特别的喜
好,不热衷富贵,不为贫贱忧伤,不故意修炼品性以求在当世谋求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第7课《短文两篇》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短文两篇》教案一、资料、背景1. X晓风散文创作为了使读者对他的全部散文有一个横向平面的概括性了解,我将X晓风散文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内涵概括为三个渐次展开,互有渗透交叉不断扩大其涟漪和波浪的“反馈圈”:一是,她对大自然,大地上山川草木只有某某性的虔诚才可以相比拟的感恩情感;二是,她对敌国明月镂心刻骨般的相思情愫;三是,这位女作家那涵天负地般的广阔胸襟,以辽阔思维空间为背景的对生命价值的沉思。
这三个方面的情感思想内涵,也可以说是一种类型构成,贯穿她整个创作生涯中每一个向前迈进的段落。
评论赞辞说她“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
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缨络敲冰”,可以说是对她诗意散文的第一次感性素描。
——2. 有关生命的名言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包括活着的人和死去的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领受了的和现在还在领受着的东西。
我强烈地向往着简朴的生活,并且常为发觉自己占有了同胞的过多劳动而难受。
——爱因斯坦生命属于人们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已把自己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全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奥斯特洛夫斯基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会有许多“第一次”,参加工作后便有了更多的令人忘怀的第一次:第一次穿上崭新湛蓝色的税务制服,第一次填开完税证,第一次进驻企业翻开第一本帐簿,第一次走进银行销缴第一笔税款……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本应值得珍重的“第一次”渐渐被我们忽视了。
记得1989年夏天,我第一次走进集贸市场收零散税,当填开万一X税证的时候,把“定额”写成了“定税”,当时我就象一个做错了事的孩子一样,羞愧地抬手把头上的大檐帽压得很低,好象害怕纳税人看出我的过错……那年年底我在个人工作总结的结尾写道:“在平凡的岗位上,年轻的我要做出不平凡的追求,要永远把自己的目标定高定远。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短文两篇蝉、贝壳》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 课:《短文
两篇蝉、贝壳》
短文两篇《蝉》《贝壳》
学习目标
1、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轻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了解先抑后扬及由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生命的诞生!
生命!!!
字词准备
收敛脆弱
颤动断续
宽恕卑微零落一丝不苟
色泽响彻聒聒给字词注音、解释断续收敛宽恕怒时而中断,时而继续。
收拢,合拢。
liǎnshù
宽容饶恕,不计较。
xùnù蝉有关蝉的古诗:《蝉》《在狱咏蝉》
《蝉》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ruì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①秋风。
①藉,依靠。
七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行道树、第一次真好》课文原文及赏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行道树、第一次真好》课文原文及赏析课文原文:行道树每天,每天,我都看见它们,它们是已经生了根的——在一片不适于生根的土地上。
有一天,一个炎热而忧郁的下午,我沿着人行道走着,在穿梭般的人群中,听自己寂寞的足音。
忽然间,我又看到它们,忽然发现它们长得竟是如此繁盛,如此葱茏。
它们不再孤单了。
沿着人行道的黄砖一路延伸,间隔着挺立着的这许多高一脚的矮一脚的树,它们不仅为着我们所吸进的空气而忙碌着,同时也在为离它们很近的我们——我们的生命——增添着很需要的绿色。
在它们的生命里,也许早就知悉了未来的路,不然,风里带着泥土的气息,它们的叶子怎么会绿得这样鲜活和明亮呢?我走近一棵行道树,仰望它们的时候,我看见了它们的眼神。
几百年的岁月在它们身上留下了痕迹,一圈又一圈的年轮里,是沧桑的痕迹。
可是,它们没有因此变得衰老和疲惫。
相反,它们因此而更加骄傲和自豪。
它们骄傲地生长着,面对着我们人类的世界,用自己挺拔的身躯来守护着这片土地。
第一次真好路过人家的墙下,偶一抬头,看见一棵结实累累的柚子树。
一颗颗硕大的黄绿色柚子,沉甸甸垂在枝头。
这景色不见得很美,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
我是个生长在都市,从来不曾享受过田园生活的俗子。
除了木瓜树以外,所有结实累累的果树,都只能够在图画、照片、电视和电影中看到。
今天第一次看到这棵果实如此丰硕的柚子树,霎时间,心头充满了喜悦与新奇。
第一次真好,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
细细回想:在你的生命中,有多少“第一次”值得你低回品味?有多少“第一次”给你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几年前,家中第一次养了一笼十姊妹。
当母鸟第一次生下了几颗玲珑剔透、比小指头还小的鸟蛋以后,我和孩子们便眼巴巴地等候小鸟孵出来。
有一天,我们正在吃午饭,忽然听到鸟笼里传出“啾啾”的叫声,十姊妹居然破壳而出了!我们欣喜万分,一会儿打开鸟笼喂它们吃奶,一会儿又用树枝逗它们玩。
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
第一次去露营,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看见雪,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作品用铅字印出来……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
语文七年级上册《短文两篇》优秀:45页PPT课件
言外之意是一个品格高尚的人不需要外在的 凭借,自能声名远扬。
这是一首咏蝉的诗句,讴歌了蝉的高洁品格 。但也是托物言志。
.
4
《在狱咏蝉》 唐·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①思深。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沈。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①典故,出自《左传》。楚人钟仪曾
.
10
整体感知
2、文章采用了什么写法?
先抑后扬。 作者写蝉,先抑后扬。抑在哪里?扬在何处?通过 一抑一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首先写蝉的聒噪声使人心烦,这是一抑。其次写
看到一只病蝉,写它的微小和病弱,又是一抑。从朋
友说蝉埋在泥下17年,出来只活一个夏天时开始转折,
小小的蝉开始令人惊讶。当最后朋友说到蝉为了延续
3、《蝉》这篇文章揭示了怎样的人生意义?
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
.
14
蝉
小思
烦蝉——知知不休
抑
思蝉——延续生命
恕蝉——想起秋风的颜色 扬
.
不管生命短 暂、卑微, 都要积极地 面对生活 (首尾呼应)
15
作者简介
2、席慕蓉另有笔名萧瑞、漠蓉、穆伦
•席连勃(蒙古语,即大江河)等。她
写诗写散文,只是作为累了一天之后
• 一丝不苟:(gǒu)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
小的地方也不马虎。
• 卑(bēi)微:卑贱微小,地位低下。
• 上苍:上天。
•
把玩:. 拿在手中玩赏。 7
解释词语
零落:脱落。
聒噪:声音杂乱,吵闹。
.
8
讨论并明确
❖ 抑:写蝉的聒噪声使人们心烦,这是一抑。 其次写看到一只病蝉,写它的微小和病弱, 又是一抑。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七课《短文两篇》
文学流派与特点分析
鲁迅的作品属于现实主义文学 流派,注重揭示社会现实和人 性弱点。
其作品语言犀利、讽刺辛辣, 善于运用象征、隐喻等手法, 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 力。
鲁迅的作品还体现了强烈的民 族精神和爱国情怀,对后世的 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风筝》一文中,风筝作为具有象征意义的物品,不仅代表了童年的
欢乐和纯真,也寄托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期许和追求。这种象征手法的
运用,使文章更具含蓄美和意蕴。
03
人物形象塑造及其意义
《秋夜》中“我”的形象塑造
孤独而坚韧的斗士
通过描述“我”在寒冷秋夜中的孤独和坚韧,展现 了一个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斗士形象。
写作手法与技巧探讨
01
细腻入微的描写
两篇文章都运用了细腻入微的描写手法,通过生动形象的描绘,使读者
仿佛置身于文章所描绘的场景之中,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可读性。
02
情景交融
两篇文章都将情感融入景物描写之中,通过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手法,
将作者的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融为一体,使文章更具深度和内涵。
03
象征手法的运用
80%
象征手法的运用
通过“枣树”、“小粉红花”等 象征性意象,进一步强化了孤独 感和抗争精神的表达。
《风筝》中的童年回忆和亲情观念
童年回忆的呈现
通过描述“我”和小兄弟在春 天放风筝的情景,展现了作者 童年时期的美好回忆。
亲情观念的体现
在放风筝的过程中,“我”和 小兄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理 解,体现了亲情的温暖和珍贵 。
极践行。
THANK YOU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件:18《短文两篇》 (共46张PPT)
课文探究二
1第一、二自然段作者眼中的蝉是什么样子的? 文中第一、二自然段,写出蝉的烦人、 聒噪,病蝉的微弱、细小。 2第一二自然段表达了对蝉的一种什么感受? 表现了蝉的惹人厌烦和微不足道的特点。 3在最后一段表达了对蝉怎样的感受?。 最后一段感受:宽恕,醒悟,理解,尊重
课文探究三 作者对蝉的厌烦转变为宽恕、理解, 是什么让她思想转变呢? 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 是朋友的话让她重新认识了这个小 生物。作者运用了先抑后扬的写作方法。 知知不休的叫声(厌烦) ↓ 抑
1怎样理解“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 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 ? 秋风来了,果实成熟了,对人们来说, 秋天是金色的,是快乐的,是个丰收的 季节,但是对于蝉来说,却是黑色的。 它在地下埋了17年,苦苦等待了17年的蝉 来说,却意味着生命的结束。生命虽然短 暂,蝉却执著地等待,想到这些,我以往 对他的不敬全部消失了。
研讨与练习一
作者写蝉,先抑后扬。抑在哪里?扬在何处? 通过一抑一扬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抑1首先写蝉的聒噪声使人们心烦,这是一抑。 抑:2其次写看到一只病蝉,写它的微小和病 弱,又是一抑。 扬: 蝉的生活历程显示了生命的意义。 3当最后朋友说到蝉为了延续生命,必须好好 活着,对于蝉的印象已经从烦人、病弱高 扬到显示生命意义的高度。 由抑到扬, 涵蕴深厚,传达了本文的主题:不管生命 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
注音解词
颤动(chàn )
钱币( bì )
一枚( méi )
短暂( zàn )
收敛( liǎn):收拢,合拢。
聒聒( ɡuō ): 持续嘈杂,使人厌烦。 宽恕( shù ):宽容饶恕。 卑微( bēi ): 卑贱微小,地位低下。 一丝不苟( ɡǒu): 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 微的地方也不马虎。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短文两篇》课件
欢迎来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短文两篇》的课件。本课我们将学 习两篇优美的短文,并掌握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技巧。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这 两篇短文吧!
短文一:选择
主题和内容
这篇短文讲述了一个关于选择的故事,引发人们 对于人生道路的思考。
重点词汇
通过这篇短文,我们将学习到一些与身体部位有 关的词汇,如鼻子、眼睛和嘴巴。
短文二:问候
情境和人物关系
这篇短文描述了一场友好的问候场景,让我们了解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关系。
技巧
通过这篇短文,我们将学习到正确运用问候语的技巧,如早上好、晚上好和再见。
短文一学习目标
1 了解主题和内容
通过学习这篇短文,我们将了解它所讲述的主题和内容。
2 掌握生词和词组
我们将学习到一些新的词汇和词组,如选择、鼻子、眼睛和嘴巴。
短文二学习目标
1 理解情境和人物关系
通过学习这篇短文,我们将理解其中的情境和人物关系。
2 学习问候语技巧
我们将学习到正确运用问候语的技巧,如早上好、晚上好和再见。源自重点词汇和短语短文一
这篇短文中重点词汇包括选择、鼻子、眼睛 和嘴巴。
短文二
这篇短文中重点词汇包括问候、早上好、晚 上好和再见。
课堂活动
听读短文一并回答问题
我们将听读短文一,并针对其中的问题进行回答,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观看短文二的视频
通过观看短文二的视频,我们将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情景和人物关系。
七年级短文两篇的停顿划分
七年级短文两篇的停顿划分
《短文两篇》分别是《陋室铭》和《爱莲说》。
《陋室铭》节奏划分如下: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
之有?
《爱莲说》节奏划分如下: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7短文两篇解读
作者给我们讲了她的哪些第一次经历?
第一次看柚子树
第一次看孵小鸟
第一次去露营
第一次坐火车 第一次看见雪 第一次看到自已的作 品用铅字印出 来…… ……
第一次动手做饭
第一次坐飞机
详写的是 第一次看见 柚子树
好在哪里
主旨
第一次愈 多,生命 愈益多姿 多彩。
第一次看到刚 孵出来的雏鸟
新鲜而刺 激,使人 回味无穷
2、为什么说“第一次的经验 不一定都愉快”但“使人回味无 穷”?
第一次的经验有的愉快有的并不愉 快。但是,无论愉快不愉快,感觉都是 新鲜的,是从未体验过的,特别富有刺 激,给人的印象是不可磨灭的,所以使 人回味无穷。
3、为什么“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 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经历 也愈多,感受也愈多,生命也就 愈益多姿多彩。
第一次真好
周素珊
学习目标:
①认识人生第一次经历的重大意义, 珍珍视第一次经验。 ②学习以小见大和详略得当的写法。 ③了解选材的典型性。
读准下列词语:
结实累累 lé i 硕大 shuò
霎时间 shà 十姊妹 zǐ 玲珑剔透 tī
孵出来 fū
雏形 chú
疏解字词 :
雏形(chú ): 未定型前最初的形式。
丰硕(shuò):
(果实)又多又大(多虚用)。
稀疏(shū ): (物体、声音等)在空间或 时间上的间隔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低回: 留恋。 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精巧细致、孔穴明 晰、结构奇巧。
具体而微:整个形体都已经具备了,只 是比较微小而已。
朗读课文,思考:
1、本文写了哪些“第一次”? 其中详写的有几次?分别用 一句话来概括。 2、“第一次真好”,“好” 在哪里?用课文原句回答。 3、请找出能揭示文章中心的 语句。
七上3《《短文两篇》
学习过程
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加以 改正, (1)蝉的那种生之欲令我振惊,使我 忍不住放了它。 振 改为 震 (2)请让我也能留下一些令人珍惜, 令人精叹的东西吧。 精 改为 惊
4.下列用 词准确的一组是(C) 1 今年,蝉鸣的早。杜鹃花还没 ,就听 见断续的蝉声了。 2贝壳很小,却非常坚硬和 。回旋 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或深或浅的小点。 3天井小院 盎然。牵牛花,紫罗 兰等各色花草绚丽悦目。 A.零落 精致 生机 B.零落 精巧 生机 C.凋零 精致 生机 D.凋零 精巧 生意
三、自测练习 (1)《蝉》的作者是 小思 ,本名卢玮銮 《幻想——席慕容散文 (2)《贝壳》选自 欣赏》,作者 席慕容 ,台湾 画 家、 作 《七里香》 家,代表作有诗集 ,散文 集 《 有一首歌》 等。 (3)示例:气球--- 我的信念是不断追求 新的高度。 我的仿写 如:锚——即使一生不路面,也 会感到它的存在。篮球——总是容易坠 入圈套,因为有人拍你。
知识大盘点
【易读错的字】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零落(lí ng) 聒噪(guō zào) 收敛(lian ) 颤动( chàn) 响彻(chè ) 宽恕(shù) 一枚(méi ) 一 丝不苟(gŏu) 【多音字】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là)丢三落四 (ké) 贝壳 (juàn) 圈养 落 (luò) 脱落 壳 圈 (juān ) 把鸡圈起来 (luō)大大落落 (qiào) 地壳 (quān) 圈套
二、合作学习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今年,蝉鸣的早。 ------。 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噪。 1文中画线句“那本来的生活历程就是这样”。其中“那” 具体指 不论生命的长短,都必须要好好的活过。 2文章的结尾说“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 人的聒噪!”作者为什么要提到“斜阳”和“秋风”? 秋天一到,蝉的生命就如同西下的斜阳,行将结 束。但它的生命意义值得肯定。 3说说本文蕴含着怎样的人生哲理? 无论生命多么短暂, 都要爱惜并且自我尊重,这样的生命才有意义。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短文两篇》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贝壳是一个如此短暂、细小、脆弱、 卑微的生命,然而它却是那样用心地 营造了它的居所——精致的贝壳。和 贝壳比起来,人的生命要长久得多, 我们更应该好好面对生命,创造它, 把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仔 细、一丝不苟。让它像贝壳一样美丽、 令人珍惜、惊叹!
语言品析
2.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 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 加地一丝不苟呢!
预习检查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找出生僻的字词。
2、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说出你喜 爱的原因。
收敛
liăn
聒聒
guō bēi
宽恕
shù
gǒu
卑微 短暂
zàn
一丝不苟
固执 zhí
问题研究 • 1、作者对待蝉的态度前后有 何不同?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 2、《蝉》文的主要内容和主 旨是什么?
3.《蝉》的作者对于生命的态度隐喻在对 蝉的生命意义的阐发中,并没有直接表白; 《贝壳》则明确提出了自己要认真做事的 想法,表达了要给世人留下值得珍惜和惊 叹的东西的愿望。
拓展反思
作者从夏天聒噪的蝉,海 边小小的贝壳, 感悟出深刻的 人生哲理,引发我们对生命意 义的追问和思索,生活中还有 那些现象引发你对生命的感悟 和思考?
比较阅读
对比阅读两篇课 文,说说它们的相似之 处和不同之处。
1. 都是由一个小小的“物”引 发对生命的一些感悟。 2.对于生命的理解,都比较积 极、认真。
3.对于“物”的描写细致入是 直入主题。 2. 《蝉》对于生命的感悟是生命短 暂,要积极面对,好好地活着; 《贝壳》则落实到要把自己能做的 事情做得更仔细、更精致、更加一 丝不苟。
《蝉 》《贝壳》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哲理散文的特点 以及先抑后扬、由物及理的写作 手法。 2、抓关键词句,体悟生命的意义、 感悟生命的美好。
七年级上册语文 短文两篇
第七课短文两篇(一)我们是一列树,立在城市的飞尘里。
许多朋友都说我们是不该站在这里的,这一点...,其实我们知道得比谁都清楚。
我们的家在山上,在不见天日的原始森林里。
而我们居然站在这儿,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
我们的同伴都在吸露,都在玩凉凉的云。
而我们呢?我们惟一的装饰,正如你所见的,是一身抖不落的烟尘。
是的,我们的命运被安排定了,在这个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里,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但你们尽可以节省下你们的同情心,因为,这种命运....事实上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否则我们不必在春天勤生绿叶,不必在夏日献出浓阴。
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1.结合语境解释加点的词。
(1)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2)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2.加点的“这一点”指什么?3.加点的“这种命运”指什么?4.第二段,写“我们的同类”有何作用?5.为什么“我们的存在是一种悲凉的点缀”?6.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7.画横线的句子有什么深刻含义?8.行道树代表一种什么样的精神?现实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吗?试举一例。
(二)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
第一次去露营,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看见雪,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作品用铅字印出来……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
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愿你珍重第一次。
1.用“|”划分第一段文字的层次。
2.为什么“第一次的经验使人回味无穷”?3.为什么“第一次愈多,生命就愈多姿多彩”?第七课《短文两篇》答案:(一)1.(1)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2)只有。
2.许多朋友都说我们是不该站在城市的飞尘里。
3.我们生活在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里。
4.表现同伴的自由快乐,也衬托出行道树在城市烟尘里默默奉献的品质。
5.因为行道树的存在不过是人们为污浊的环境装点门面,人们并未真正认识到它的价值。
七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课件-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
作家作品
莫顿·亨特 (1928—1988),美国作
家。早年曾在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 员。在二战期间,他曾驾机执行国对德 国的侦察任务。
冒险
着眼于那最初 的一小步,走 了这一步再走 下一步
脱险
启示
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 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 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
第二课时
合作探究
1、找出这部分开头的自然环境描写,想想有 什么作用?
2、父亲为什么指挥“我”先迈出左脚的一小 步?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3、在文中找出有关“说”的标点运用的三种 情况。
积累字词
jiè sŏng yū péng
训诫 耸立 迂回 蓬乱
chuò nàhǎn
啜泣 纳 罕
lín xún
瘦骨嶙峋
qiào
xuàn
yì
峭壁 头晕目眩 小心翼翼
解释词语
训诫:告诫,教导。 纳罕:惊奇,诧异。 迂回:回旋,环绕。 心惊肉跳: 形容担心祸害临头,非常害怕不安。 小心翼翼: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 头晕目眩:头脑昏迷,眼睛昏花。 灰心丧气:因遇到困难、失败而意志消沉。 嶙峋:原指山石一层层的重叠不平,文中形容人瘦削。 啜泣: 抽噎,抽抽搭搭地哭。
“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 会摔死的!” “看见了。”我说。 父亲说:“下来吧,晚饭做好了!”
合作探究
3、“你能办得到的。”
“这似乎能办得到。”
“我能办得到的。”
朗读这三句话时应把重音放在哪个字上? 三句话的语气有什么不同?后两句写出了我的 什么变化?
语文七年级上册《短文两篇 》课件
句子赏析 “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 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 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短文两篇
《蝉》 《贝壳》
作者简介
小思
1939年生,本名卢玮銮 (luán),另有笔名明川、卢颿 (fān) 。曾任多家中学中文教师, 1978年任教于香港大学中文系, 1979年起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已 出版的作品有《路上谈》《承教小 记》《不迁》《彤云笺》《香港文 纵》《日影行》《丰子恺漫画选绎》 及合集的《七好文集》《七好新文 集》《三人行》等。小思从事文学 研究工作,多次出任文学奖评判, 参与各种文学活动。
贝壳
托物
一个人该做的事和能做的事, 要认认真真,坚持不懈地去做, 并能为后人留下一些令人珍惜、 令人惊叹的东西。
寓理
此句上承接着“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 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啊”,比较了自己和贝 壳里的生命,感悟自己的生命尽管有限,但还是比贝 壳里的生命时间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以表达一 种感激的心情:要力所能及地把事情做得更精致些、 更好些,让后人为自己的执著、努力而感动。
作者由贝壳感悟到了什么?
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 好好的活过”
总结
蝉的生命
托物
人生的生命
寓理
不管生命有多短暂,都要好好地活。
手法:
先抑后扬
前后形成鲜明对比,使文章更精彩, 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品味句子
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 的聒聒”,“秋风颜色”给你怎样的感受?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七课《短文两篇》
2、“雏形”与“具体而微” 有什么区别?
“雏形”是指未定型前的形式, “具体而微”是指具备了整个 形体,两者形容的外形很有差 别。
为什么说“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 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 生命中的第一次愈 多,经历也愈多,感受 也愈多,生命也就愈 益多姿多彩.
九、板书设计:
奇妙——低回品味——喜悦、新奇 珍 重 第
神圣的事业
面对行道树,我们惟
有牢牢记住他带给我们的人 生启示:在追求中完成自己 的生命,在奉献中实现自己 的价值。愿我们像行道树一 样,拥有高贵的心灵,美丽 的人生。
默读课文,思考问题Ⅰ:
• 1、作者认为第一次的感觉怎样?(试用 文中的句子回答) • 2、作者认为“第一次的感觉真好,真奇 妙”,“好”在哪里?“奇妙”在哪里? (试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 3、作者在文中一共写了几个“第一次”? 详写了几个?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写 有什么好处?
散文代表作:《步下红毯之后》《我知道你是谁》
阅读文章,完成要求:
1、把不能理解的语句勾画 出来。 2、寻找文章的中心句。(找中
心句的方法:认为关键的句子画 出来,对比各句,看看那个更能 概括文中的行道树象征无私奉献 的人)。
本文最富哲理的句子:
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 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 把深沉给予我们。
美丽的公园
川流不息的车流
你注意过行道树吗?
作者简介:
张晓风,台湾著名女作 家,江苏铜山人。著有散文、 小说、戏剧多种。被推为 “中国当代十大散文家”之 一,其作品“柔婉中带刚劲” (余光中语)。“笔如太阳 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 梅之香,字字若璎珞敲冰。” (评论界赞)
听读课文
1、把不能理解的语句勾画出来。 2、你能快速找到文章的中心句吗?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08短文两篇《白兔和月亮》、《落难的王子》
举世无双: 全世界没有第二个,形容稀有,很难找到。
朗读下列词语2
得失之患: 生怕得不到,得到后又怕失去, 指斤斤计较个人得失。
第三讲
文学体裁
寓 言:
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 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 周国 意味的故事。
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 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
二、研讨与练习
1.反复朗读课文,想一想:白兔为什么请 求诸神之王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再用 概括的语言说出这则寓言的寓意。
答:(1)白兔从她前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 悟出一个道理,拥有巨大的财富并非好事,反而 使她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令她紧张不安,失去 了生活的乐趣,所以她请求诸神之王撤销那个 “慷慨的决定”,放弃对月亮的所有权。 (2)《白兔和月亮》的寓意是,拥有巨大的 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三、全文结构
赏月
(无忧无虑
心旷神怡)
月的阴晴圆缺各具风韵
白 兔
得月
(紧张不安 心痛如割) 月的阴晴圆缺 险象迭生
还月
(
慧心未泯
)
四、全文主旨
好事也可以变成坏 事。 拥有巨大的利益会 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教师寄语
在生命的历程中,得与失伴随我 们一生。俗语说:“有得必有失” 。 明智的,随遇而安,得失不惊,处事 潇洒:愚昧的,追名逐利,意乱心迷, 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希望同学们走 好人生的每一步。
2.白兔得到月亮后必然会产生得失之患吗? 有无得失之患的关键在哪里?
答:(1)说“必然”,绝对化,当然是不 对的,但是,从历史上看,从实际情况看,应 该说是很容易,乃至极容易产生得失之患。说 的是白兔,而不是别人,得到的是月亮,而不 是一把青草之类的,得失之患更容易产生。 (2)有无得失之患,关键是有没有能力保 卫财富,不怕别人抢去偷去,就没有得失之患。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短文两篇》课件
主题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收集与课文主题相关的资料,加深对 课文的理解。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点。
拓展作业
阅读刘禹锡和周敦颐的其他作 品,了解其文学风格和思想内 涵。
对比阅读《陋室铭》和《爱莲 说》,分析两篇文章的异同点 。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 课文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创新作业
创作一篇以“生活态度”为主题的短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CHAPTER
写作手法分析
01
02
03
对比手法
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事 物的特点,使表达更加鲜 明。
细节描写
通过细节描写,使文章更 加生动、形象,让读者有 身临其境的感觉。
借景抒情
通过描绘景物,表达作者 的情感,使文章更加富有 感染力。
修辞手法解析
比喻
通过比喻手法,使抽象的 事物变得形象化,易于理 解。
02 课文内容解析
CHAPTER
文章结构
结构一
总分总结构。文章开头总述,中 间分述,结尾总结。
结构二
并列结构。两篇文章分别从不同 角度阐述同一主题,相互补充。
重点词语解释
词语一
解释“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含 义。
词语二
解释“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 ”的意思。
句子解析
句子一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淡泊名利、追求 内心平静的价值观的强调。
七年级上册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课堂笔记
七年级上册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课堂笔记
刘禹锡的《陋室铭》篇幅短小,语言优美,音韵铿锵有力,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这是刘禹锡被和州策知县逼迫后愤然提笔写下的文章。
“玉碎不改其白,竹焚不毁其节”纵然是一间陋室,可仍然因刘禹锡如蕙如芷的品德所需陶,成为一方清幽宁静的净土,彻底把“陋”字翻转过来,达到了“不陋”的完美境界。
其实这陋室虽比不上雕梁画栋的皇宫,比不上巧夺天工的琼楼玉宇,可它没有人间的嘈杂。
亦没有红尘的喧哗。
心在这间陋室自然会得到解脱,性情也能得到修养。
作者在陋室里安贫乐道,也不会觉得这间屋舍简陋。
君子的豁达乐观不同于小人的狭隘思维,正是这种高风亮节使得陋室不“陋”。
还有“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却不改快乐的颜回,随遇而安,从不曾有怨言,从不追逐名利,从不改变志趣,这样的“贫贱不能移”的坚定意志,让后人油然而生敬仰之情。
他们不与世俗的小人同流合污,高远鸿大,洁身自好,这正是君子的风度,正是君子的德行。
刘禹锡其实也是一位颇有抱负的文学家、政治家,曾写下”种桃道士何处归,前度刘郎今又来”这样的诗句,其坚韧不拔,百折不挠赫然而现。
唐顺宗时,他同柳宗元一起参加了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遭多次降职,可这仍然改不了他的决心,几度重来。
也正是高洁傲岸的节操,才有《陋室铭》这样的千古绝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文两篇》教学案稿
课型:自读主备人:易金秀优秀次备人:审核:日期:2012.09.23
教师寄语:一心为了他人的事业才是神圣的;“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导学目标:
1.理解行道树——无私奉献者的形象。
(导学重点)
2.感悟并珍视人生“第一次”的经验。
3.反复朗读课文揣摩形象化的语言。
(导学难点)
4.学习托物言志和详略得当的写法。
(导学重点.难点)
学法指导:朗读法合作探究点拨质疑
课时安排:1课时
总第13课时
导学:
一.导入新课:
学法提示:朗读法朗读——大声地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把文章念出来,不加字、不减字、不换字、不颠倒字、不重复,词或词语的轻重读音恰当,声韵正确,音变符合规律。
通过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声音,生动地再现文章的思想内容,加深听众对文章的理解,以激发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引起他们的共鸣。
本课的两篇短文都很适合咱们朗读,按照以上要求试试吧。
二.预习导学(独学)
1、了解作者:
a 《行道树》选自《张小风自选集》,作者张小风,1941年生,早在1977年,就被台湾的区的批评界推为“中国当代十大散文家”之一,评论赞辞说她“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
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缨络敲冰”,可以说对她诗意散文的第一次感性素描。
b 《第一次真好》节选自《无言歌》。
作者周素珊,笔名毕璞,原籍广东中山,岭南大学中文系肄业。
1938年到台后,曾任《大华晚报》及《微信新闻报》(《中国时报》前身)家庭版编辑。
2.给加点字注音或据拼音写汉字。
雏形点缀丰硕苦熬累累沉甸甸
牙yí贪lán duò落污zhuó玲珑剔透
3.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①玲珑剔透:②具体而微:③贪婪:
④堕落:⑤雏形:⑥繁弦急管:
互动
三.小组互动
4.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寻找文章的中心句,理解它的深刻含义。
5、为什么行道树认定自己的事业是神圣的?
6、从事“神圣的事业”的行道树承受了哪些痛苦?既然痛苦,为什么“自己选择”这种命运?
7、怎样理解“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为什么说是“深沉”?
8、本文首尾两段前后照应,但在语序和用词上又稍有不同,为什么?9思考:“第一次真好”,那么第一次好在哪里?抓住关键词语分析“好”的含义。
10.文中写十姊妹孵出的小鸟时选用的“雏形”与“具体而微”有什么区别?
11.为什么说“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使人回味无穷”?为什么“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四.班级展示
12.组内(5.6)号思考互动第4.5.9题,并展示,对抗组(5.6)号补充。
教师明确:4.文章的中心句出现在第三段:“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神圣”“痛苦”“深沉”是把握课文内容的三个关键词。
5.行道树认识到社会需要、人们需要的事业就是神圣的事业。
居民需要新鲜空气,行人需要绿荫,城市需要迎接太阳,行道树甘愿立在城市的飞尘里,从事神圣的事业。
9.短文详写第一次看见结实累累的柚子树和第一次看见十姊妹孵出的小鸟两次人生经历。
“喜悦”“新奇”“奇妙”“值得你低回品味”“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惊喜”“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等等,第一次的体验好在奇妙,好在新鲜而刺激,好在回味无穷。
具体一点说,第一次见柚子树,心头充满了喜悦与新奇,第一次见到孵出的小鸟,更有一阵惊喜。
13.各组(3.4)号思考互动第6.7.8题,并展示。
教师明确:6、抓住对描写痛苦的关键语词如“抖不落的烟尘”“夜晚苦熬”“忧愁”“堕落”等的理解。
跟原始森林的同伴相比,它们抛弃了优越自在的生活条件,总是一身烟尘。
跟城市欢度夜生活的人们相比,它们寂寞、孤独、苦熬。
它们还时时为城市的污浊而忧愁。
总之,它们是痛苦的。
然而,它们认识到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它们甘愿自我牺牲,为自己的奉献而自豪快乐。
这就是无私奉献者的美的襟怀,美的精神。
7.一切神圣的事业总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承受牺牲,但是只有这样的代价才能为人类做出较大的贡献。
如行道树承受痛苦,为城市和行人带来“清新”“浓阴”,这种牺牲体现的是奉献精神,这种为人民的幸福而牺牲个人的幸福是更深沉的幸福。
8.4、两段文字所表达的重点不同,第1段主要是突出行道树所处环境的恶劣,最后一段主要是突出行道树虽处劣境但乐于奉献的自我意识。
14.组长带领本组共同完成10.11题,全班展示,对抗组质疑。
教师明确:10.在词语上辨析一下,可以理解得精细一些,自己用词造句也会细心斟酌。
雏形,未定型前的形式。
具体而微,则具备了整个形体。
可见外形很有差别。
把肉球说成雏形,把长大了的小鸟说成具体而微,是十分恰当的。
11.就作者举的例子看,也可以知道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例如见那两团小小的粉红色肉球,“但觉它的样子很难看,竟因此而吃不下饭”,这一次并不愉快。
又如露营,有时也会遇到困难,睡得也不可能舒适;第一次动手做饭,也是不一定愉快的。
但是,无论愉快不愉快,感觉都是新鲜的,是从未体验过的,特别富有刺激,给人的印象是不可磨灭的,所以使人回味无穷。
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经历也愈多,感受也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达标
五.学案整理
15.教师帮助学生梳理导学,互动环节中得知识点。
六.达标拓展
一级(全班必做)
16.字词积累。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写拼音。
(1)风韵()(2)地jiào()(3)泯()灭
(4)è()运(5)落难()(6)险象dié()生
请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她不愧是赏月的行家,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无不各具风韵。
(2)从前的闲适心情一扫而光了,脑中只绷着一个念头:“这是我的月亮!”
(3)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不再各具风韵,反倒险象迭生,勾起了无穷的得失之患。
(4)有一天,厄运也落到了我的头上,而我的耳边也响起了那熟悉的叹息……
二级.(5.6)号选作
17.谈一谈《行道树》写了什么内容?请找出《行道树》中点明文章主旨的一句话,试着说说理由。
18《行道树》一文作者运用第人称写法,采用修辞手法,从哪些方面刻画了行道树的形象? 行道树的形象体现了什么精神?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三级(1.2)号必做
19、《行道树》中末句说:“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行道树的忧愁是为城市空气污染,为市民健康而忧愁。
现如今,城市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请同学们借行道树的视角,写出城市蓝天秀水,草绿花红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