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公开课及教学

合集下载

《马说》公开课教案

《马说》公开课教案

《马说》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马说》的内容和背景。

2.学习并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和教育意义。

3.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通过故事中的形象描写,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并理解《马说》的寓意和背景知识。

2.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在讨论中学会提出合理的观点和理由。

3.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故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件或黑板、粉笔。

2.相关寓言故事的图片或幻灯片。

3.与故事相关的绘画材料。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寓言故事动画片或展示相关寓言故事的图片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故事(10分钟)教师用自己的话简要讲解《马说》的故事内容,并向学生展示故事中的形象描写图片。

让学生了解故事中的马是如何自己悟出“人不可貌相”这个道理的。

3.讨论寓意(1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马说》寓意的重要性以及故事中的马是如何通过观察、思考才得到这个结论的。

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并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

4.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寓言故事,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教师可以给每个小组提供一些问题,如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故事背后的寓意等,帮助学生思考和讨论。

5.小组发言(10分钟)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小组的讨论成果,并分享他们对寓言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6.绘画创作(15分钟)让学生根据自己选取的寓言故事,用绘画的方式表达故事中的情节和寓意。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展示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7.分享和总结(10分钟)让学生展示他们的绘画作品,分享他们的创作过程和感受。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讨论和创作,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并激发了他们对寓言故事的兴趣。

通过合作和分享,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得到了提升。

马说(公开课)

马说(公开课)

马说(公开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马说》。

本文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作品,通过对马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人才被埋没的感慨。

教学过程中,我们将详细讲解教材中涉及的章节和具体内容,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文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诗文;2. 学生能够理解诗文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3. 学生能够分析诗文的艺术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文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2. 教学重点:诗文的艺术特色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马”为主题,引导学生谈论对马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初读:学生自主朗读诗文,理解诗文的基本内容;3. 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文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解读诗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4. 细读: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诗文的艺术特色;5. 朗读与背诵:学生分组朗读诗文,体会诗文的韵律美;六、板书设计1. 马说2. 意境:人才被埋没3. 作者情感:感慨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结合诗文内容,分析作者通过马的描写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 答案:作者通过对马的描写,表达了对于人才被埋没的感慨和愤怒。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诗文的理解较为深入,但在分析诗文艺术特色时,部分学生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2. 拓展延伸: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人才被埋没”的理解,并进行作文练习。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在《马说》这一课的教学中,难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诗文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而重点则是引导学生分析和欣赏诗文的艺术特色。

1. 意境的理解:诗中的意境是作者通过文字构建的一种抽象的情感氛围,需要学生通过朗读、解析和想象来体会。

意境的理解不仅要求学生对诗文内容有深入的了解,还需要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马说》公开课教学实录

《马说》公开课教学实录

《马说》公开课教学实录《马说》公开课教学实录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文中重点的文言实词、虚词。

2、把握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以“马”喻“人”,抒发人生感慨的。

能力目标1、结合具体语句,进行阅读理解,把握作者的观点。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尝试表达自己的观点。

情感目标1、体会作者通过本文所表达的对人才的渴望以及对现实的不满。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在逆境中仍然坚定不移积极进取的精神。

1、把握文中重点的文言实词、虚词。

2、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以“马”喻“人”,抒发人生感慨的。

教学难点1、结合具体语句,进行阅读理解,把握作者的观点。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尝试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方法1、朗读法。

2、点拨引导法。

3、讨论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时1课时一、导入新课1、展示几幅骏马图,用尽可能贴切的词语去描绘图片中的马。

2、展示与马有关的诗词,联系以前学过的与马有关的文章《项羽刘邦论英雄》和诗《白马篇》、《天马》,加深对马的理解。

3、引出《马说》,介绍作者及背景。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2、齐读课文,感受文意。

3、译读课文,疏通文意。

自行圈点,做在书上。

4、小组合作,解决自学中的疑难,互相补充订正。

5、质疑答疑,教师点拨。

6、学生复述课文。

用自己的话把原文的意思说出来。

可以加入自己的思想和理解。

7、学生自由朗读后归纳本文的内容要点。

①本文通篇设喻说明“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②强调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③揭示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现象;④痛惜、愤慨于千里马的终身遭屈辱,因而发出深沉的感慨。

三、探究与发现结合学生自己的理解,讨论以下几个问题1、你认为千里马应该有什么样的本领?请联系实际予以说明。

学生可自由发挥自己的见解。

但要联系实际,说出自己的观点,言之成理即可。

2、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如何?你是怎么理解的?老师可引导学生讨论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等句子之间的联系为下文的阐述作铺垫。

马诗公开课教案

马诗公开课教案

马诗公开课教案马诗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材分析本课是一首古诗,内容短小精悍,古代诗家咏马,当以唐朝的杜甫和李贺最为。

他们这方面的作品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也高。

在李贺的诗集中以《马诗》为题的组诗有二十三首,均为五言体。

此处特选出其中的第五首。

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的内容,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熟悉2个生字,会写4个字。

3.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教学建议教学预备1.查找有关李贺的资料。

2.制作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1.识字与写字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有4个,其中燕字是一个象形字,笔画较多,而且燕字又是一个多音字,要指导同学留意练习。

2.朗读指导读时应留意引导同学体会的思想感情和诗歌的内容,确定朗读的基调后,分清节奏,再练习朗读,读出韵味。

3.阅读教学漠漠旷野,沙石像雪一样晶莹雪白,燕山顶挂着一弯金钩似的新月。

骏马啊,什么时候能够套上镶金的笼头,在秋高气爽的宽阔原野上任意驰骋。

诗人以丰富的想象,通过作诗咏马来寄予自己怀才不遇的情怀。

前两句诗比方新颖,展现了供马驰骋的宽阔画面。

后两句诗虽有宽阔天地,骏马也不能奔驰,借以抒发自己施展宏才,为国立功的愿望。

前两句写景,赋中设比,描绘出一幅苍茫辽远的疆域画面。

放眼望去,边陲之地平沙莽莽,无涯无际,仿佛铺上了一层白皑皑的霜雪,令人倍感荒芜。

到了晚上,一轮弯月升上天空,覆盖起伏连绵的燕山峰岭,气氛是何其肃杀。

这里,燕山月似钩的钩,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如剑而曲,颇为锐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的弓字用法相像。

可见,这两句是通过对边塞环境的渲染,为后面抒发感慨先作好了铺垫,就形式而言,则两两相对,看起来整齐,读起来顺畅,而连喻更为生动形象。

因此,在教学时,要擅长渲染环境,供应必要的视觉资料,在形象思维的层面,给同学创设情境,加深同学对诗歌的理解。

后两句抒怀,托寄遥深。

在边关战事一触即发的形势下,本是良马驰骋关山的时刻,而状况却非如此,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发出呼喊:什么时候这匹宝驹才能披上锦鞍玉络,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纵横腾跃,一闯敌营,为国效力呢?在《马诗》之一中也写道: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评价反思的《马》教案总结

评价反思的《马》教案总结

评价反思的《马》教案总结教案总结在学生的学习中,课堂教学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一个能够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能力和修养的课堂教案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本文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以及评价反思等方面评价反思了一节优秀的《马》教案。

一、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中,重点是让学生了解马的基本情况、习性以及马是人类的战友和忠实伙伴的事实。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马是人类的朋友,让他们在以后逐渐形成保护马的思想。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经过了科学的设计。

教案采用了content-based instruction的教学方法,既强调语言输入,也强调语言输出,兼顾了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以卡通动画、图片、视频为例,采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感受到视觉的冲击、听觉的冲击。

同时,教案也着眼于学生的兴趣点,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实物展示、师生互动等方式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的意识。

三、教学手段本节课的教学手段采用了多元化的方法。

教师精心设计了展示材料、互动游戏、思考题目等多种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不同的方式中吸收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在互动活动中,通过师生之间的亲密接触,学生能实现动态的体验,更好地理解人与动物之间的友谊。

四、评价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比较明显。

考虑到《马》这个教材相对简单,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感官体验,卡通动画、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工具的运用可以丰富学生的感官体验,同时,通过实物讲解和互动游戏等交互式学习,在师生互动的氛围中交流开放式的知识,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好奇心。

一些可以改进的方面需要提到。

在本节课中,教师可以在展示内容中突出重点,达到强化记忆的目的。

同时,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总而言之,本节课教案的设计很好地过程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手段的要求,激发了学生很大的学习热情和好奇心,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在未来的教学中,希望教师们可以更好地运用多元化的方法提高学习效果,以不断进步的态度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

初中课文马教案

初中课文马教案

初中课文马教案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老舍,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马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马的喜爱和赞美,培养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马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激发兴趣:同学们,你们喜欢马吗?马在你们的心中是怎样的形象?2. 简介作者: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是我国著名的人民艺术家,代表作品有《骆驼祥子》、《茶馆》等。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 学生通过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生字词。

三、合作探讨1.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马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问题1: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描述马的特点?问题2:作者为什么说马是“兽中的王”?问题3:课文中的“龙马精神”指的是什么?四、课堂小结1. 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分享学习收获。

2. 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给予鼓励。

五、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写一篇关于马的作文,题目自拟。

六、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对作者对马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有了体会。

在合作探讨环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

但在课堂小结环节,学生的总结不够全面,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马》教案设计

《马》教案设计

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 者对马的赞美之情,以及马在人
类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通过讲解、示范、演示等多种教 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与马相关
的知识和技能。
巩固练习
让学生朗读课文,巩固所学知 识。
布置与马相关的练习题,让学 生进行练习和巩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 与马相关的话题,加深对课文 的理解和认识。
讨论法
总结词:激发思考
详细描述:讨论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精神,通过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的形式,让学生积极参 与《马》的主题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促进知识的深度理解和应用。
案例分析法
总结词:实践应用
详细描述:案例分析法是一种实践性强的教学方法,通过分 析具体的马相关案例,让学生了解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 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过程的反思
总结词
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详细描述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注重传授知识,还注 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引 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创 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操作和 观察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通过讨论和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语言
表达和沟通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马》教案设计
汇报人:
2023-12-29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法 • 教学过程 • 作业布置 • 教学反思
目录
0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01
掌握与马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文化 背景。
02
理解课文中描述的马的形态、特 征和习性。
能力目标

初中《马》教案

初中《马》教案

初中《马》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认识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马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学会欣赏描绘动物的语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感受作者对马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2)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马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学会欣赏描绘动物的语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通过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马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展示马的形象,引导学生关注马的特点。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马的了解和印象。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并尝试解释其含义。

(2)学生互相交流生字词的学习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概括课文内容。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4. 课文讲解(1)教师引导学生逐段理解课文,解释重点句子和词语的含义。

(2)学生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感受作者对马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5. 课堂练习(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

(2)学生互相批改练习题,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6.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强调马的特点和作者的情感。

(2)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作品,互相交流和评价。

四、作业布置1. 抄写生字词。

2. 写一篇关于马的短文,可以描述马的特点、生活习性或者与马有关的故事。

五、板书设计《马》1. 马的特点- 形态优美- 力量强大- 耐力惊人2. 作者情感- 喜爱- 赞美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马的特点和作者的情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马说》优秀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马说》优秀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马说》优秀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以经典教材《马说》为基础,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将马文化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对自然世界的探索精神。

同时,通过多种互动体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了解马文化的起源和发展;b. 掌握马的特征和习性;c. 熟悉马的品种和分布。

2. 能力目标:a. 能够运用多媒体设备了解并呈现马文化;b. 能够通过观察和实践加深对马的了解;c.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马的品种分类。

3. 情感目标:a. 培养学生对自然世界的好奇心和热爱;b. 培养学生对动物保护的意识;c.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分享的精神。

三、教学内容1. 马的起源和发展;2. 马的特征和习性;3. 马的品种和分布。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a. 马的起源和发展;b. 马的特征和习性。

2. 教学难点:马的品种和分布的掌握。

五、教学方法与过程1. 教学方法:a.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马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发学生兴趣。

b. 实践教学法:通过实地观察马的外貌特征,让学生亲自实践,更好地理解。

c. 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马的品种分类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2.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马的起源和发展a. 导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马的相关图片,引发学生对马的兴趣。

b. 内容:i. 介绍马的起源和进化过程;ii. 讲解马在古代社会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马的特征和习性a.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知识,激发学生对马的好奇心。

b. 内容:i. 分类介绍马的外貌特征;ii. 分析马的习性和行为特点。

第三课时:马的品种和分布a. 导入:呈现马的品种图片,让学生观察并猜测。

b. 内容:i. 分类介绍马的品种和分布;ii. 利用小组合作,进行马的品种分类讨论。

第四课时:实践体验a. 实地观察马的外貌特征和习性;b. 进行马术体验活动。

六、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马的起源和发展1. 导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马的相关图片。

《马说》省级获奖公开课教学设计5篇

《马说》省级获奖公开课教学设计5篇

《马说》省级获奖公开课教学设计篇5知识教学点1、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能够疏通文意。

2、了解作者,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能力训练点1、反复诵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句读、注意节奏。

2、训练学生分析理解文章,概括中心的能力情感渗透点:背诵课文。

学会推销自己,展示才能,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为社会做贡献。

教学过程一、导入。

介绍作者、文体1、以伯乐相马导入。

(幻灯片展示)同学们知道“伯乐相马”的故事吗?(教师简单讲故事)2、作者介绍。

古往今来写马的文章中,以韩愈的《马说》最为著名。

韩愈:字退之……(幻灯片)3、文体介绍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看法,写法灵活,奇巧而言辨,与现代杂文大体相似幻灯片展示二、朗读时刻(读准字音,读出句读,读准节奏,读得流畅,读懂情感)1、学生读,找出错误,结合意思简单讲(先展示要注意的字音,给学生两分钟时间按照课下注释注音,点学生读课文,有错误的地方大家喊停,讲解后换人读)祗骈槽枥一食或尽粟一石邪通耶食马者(幻灯片显示注音)2、学生初读,领会课文内容,读出情感。

三、疏通文意学生自己按课下注释尝试翻译,遇到问题就提出来,先看有没有程度较高的同学能帮助解决,若没有,则老师讲解处理完字词后,给两分钟时间重新梳理课文。

然后翻译翻译采用分组翻译,课堂展示的方式,提高课堂实效。

完成后,教师评价,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成课堂检测。

四、链接写作背景,思读品读课文。

1、“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分别比喻什么?2、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来寄托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本文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结合文中具体句子进行说明。

明确学生组内讨论课堂展示分享后,教师幻灯片展示。

五、古为今用质疑:“千里马的命运”在现实生活中是否存在吗?请同学们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六、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

2、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

3、请你运用托物寓意的手法,选择一个事物,表达自己的某种感情。

马——动物世界的速度之王!——《马》小学科学教案

马——动物世界的速度之王!——《马》小学科学教案

马——动物世界的速度之王!——《马》小学科学教案小学科学教案马是一种优美的动物,它有着非常出色的跑步能力,是动物世界的速度之王。

马一般分为野马和家马两种,它们的外形都很相似,但它们的性情却截然不同。

这篇文章将会介绍关于马的多个方面,包括它的速度、外貌、生活习性等等。

外貌特征马的主要特征是高尚、优美的形体。

马的身体顶部为灰色或棕色,下部为白色,并具有三角形的胸部和一对耳朵,马的瞳孔大而鼻孔粗大,有牙床和牙齿。

马的毛发柔软而光滑,能够随着风的方向飘动。

马的尾巴长而明亮,和它的身体一样充满了生命力。

马是一种非常优美的动物,令人赞叹不已。

速度之王马是一个非常有力的动物,具有非常高的速度和耐力,这使其成为速度之王。

马能够以非常快的速度奔跑,最快的马甚至可以达到65英里/小时的速度。

这种高速奔跑对于野生马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它们可以用这种方式逃避捕捉者和其他危险。

家马的跑步速度也很快,特别是在比赛中。

马是许多跨国国父和赛马运动中的主要角色。

生活习性野马通常生活在大草原上,而家马则在人类的家中生活。

野马一般生活在群体中,白天他们在大草地上吃草并玩耍,晚上他们会回到它们的巢穴中睡觉。

家马也需要不断地运动和锻炼,这样它们才能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

和人的关系从早期开始,马就是人类最喜欢的动物之一。

它们是人类最好的助手之一,帮助我们完成各种任务。

从农场的耕作到战争中担任战马,马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上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最近,马被用于治疗一些疾病。

马医学已经有了很多不同的应用,能被用来治疗各种病症,包括精神和身体方面的问题。

马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动物,它们具有强大的速度和力量,同时也是人类最好的伙伴之一。

我们应该努力保护它们,并与它们保持良好的关系,以使它们在下一个多世纪中继续留在我们的生活中。

特色鲜明的《马》教案研究

特色鲜明的《马》教案研究

特色鲜明的《马》教案研究。

一、马器材教学实践马有着长久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社会意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之一。

为了弘扬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马文化,将马文化纳入到器材教学计划中。

同时,马的器材教学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心理素质。

而且,因为器材的制作和装备比较容易,所以教学成本也不算高。

二、马借助科技进一步发展现在的时代,科技已经越来越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在马文化教育中也有着很多应用。

通过科技手段的运用,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马文化,并将相关知识更好地传递给他们。

比如,通过将摄像机安装在骑马者头饰上,可以将骑马的实时画面传到电视机上进行观看和分析;通过数字模型制作技术,可以为马的造型提供更好的表现;通过模拟软件,可以让学生体验有马的运动感觉,更好地学习有关知识。

三、将马文化融入社交和文化生活马的相关文化,不仅可以在教育和器材学习中发掘和利用,也可以在社交和文化活动中得到体现。

比如在马术竞技现场举办传统舞蹈和音乐演出,让观众在欣赏比赛的同时,也可以了解更多的马文化知识。

另外,还可以在社交聚会上举行有关马文化知识的讲座,增加大家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

四、马文化教育与现代审美体验的融合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社会的审美体验也在不断变化中。

马文化教育同样需要根据这种趋势不断进行改进和调整,使其与现代审美体验得到更好地融合。

例如,在设计马文化展览时,可以采用现代化的美术手段,使展览既让人们对马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感染力,同时也具备良好的美学价值。

特色鲜明的《马》教案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推广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教学实践、科技手段、社交和文化活动以及现代审美体验与传统技艺的结合,让更多人从中领悟到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魅力,进一步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马说》公开课教案

《马说》公开课教案

《马说》公开课教案一、引言马说是一篇寓言故事,以马的视角讲述动物之间的友谊和互相帮助的重要性。

本公开课教案旨在通过故事的讲解和相关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交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和理解寓言故事的形式和特点;2. 通过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友谊和互相帮助的意义;3.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如善良、友爱、乐于助人等;4.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合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1. 《马说》故事书或资料;2. PPT或其他教学工具;3. 展示用的图片或视频素材;4. 课堂活动所需的道具和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播放马的视频素材或展示马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马的兴趣,并提问如下:- 你们见过马吗?你们对马了解多少?- 马通常是什么样的动物?有什么特点?2. 故事讲述(10分钟)教师向学生讲述《马说》寓言故事,着重强调马和其他动物之间的友谊和互助:- 简要介绍故事背景和情节;- 讲述马和其他动物之间的友谊和互助的例子。

3. 分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你觉得马和其他动物之间的友谊和互助有什么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你们有过类似的经历吗?请分享。

4. 思考问题(5分钟)教师出示PPT上的思考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故事中的道德问题:- 马为什么对其他动物如此友善和乐于助人?- 马的行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何启示?5. 小组展示(10分钟)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和观点,其他学生可以提问或发表意见。

6. 讨论与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全班就以下问题进行讨论,并总结学生的回答:- 你认为友谊和互助在生活中的哪些方面是重要的?- 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友谊和互助的意识?7. 活动设计(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以下活动,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反思:-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马和其他动物,再现故事情节。

- 创作续集:学生自由发挥,编写故事的续篇,探讨马和其他动物未来的发展。

《马诗》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马诗》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马诗》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马诗》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马诗》是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的一篇古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李贺的一首描写马的诗篇。

全诗通过描绘马在草原上的生活,展现出骏马的英姿和风采。

诗歌借物抒怀,抒发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渴望和抱负,反映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和无奈。

二、教学目标1. 通过自学,大体理解诗意,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想象诗歌所描写的意境,感悟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喜爱,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和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和美好情感。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关于马和李贺的资料。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收集关于马和李贺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 教师出示关于马的图片和资料,引导学生交流关于马的认识。

2. 教师介绍诗人李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诗人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

3. 引导学生质疑课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 教师出示古诗,学生自由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 教师指名朗读,纠正字音和节奏。

3.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大意。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相机点拨。

(三)细读诗句,体会情感1.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所描写的场景和意境,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小组读、男女生读等让学生体会诗句的情感。

2. 教师出示重点词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句的含义和情感。

如“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中的“沙如雪”、“月似钩"等词语的运用,形象地描绘了边疆战场的景色。

又如“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中的“金络脑"、“快走踏清秋”等词语的运用,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和壮志豪情。

3.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诗人李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深入体会诗人内心的思想感情。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相机点拨。

(四)感悟诗韵,拓展延伸1. 教师播放诗歌朗诵录音或配乐,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美。

七年级语文课堂教案2:运用比喻手法解读《马》

七年级语文课堂教案2:运用比喻手法解读《马》

七年级语文课堂教案2:运用比喻手法解读《马》。

一、课前导入(5分钟)播放一段视频或音频,展现一座城市的美景,并鼓励学生描述这座城市的美丽之处。

然后将学生的描述结合诗歌中的描写,引出比喻手法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比喻的作用。

二、比喻手法的概念讲解(10分钟)通过解析比喻手法的概念和作用,让学生了解比喻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

此外,可通过引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比喻的表现形式与特点。

三、《马》的朗读(5分钟)请学生边听边读《马》,让他们在熟悉诗歌内容的同时,更加清晰地理解这首诗的情感表达。

四、比喻分析(15分钟)将诗歌中用到的比喻,如“眉毛飞上”、“蹄迹如水”等逐一解析,分析比喻的表现形式、隐喻的意义以及在表达中所起到的作用。

此外,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诗歌中的其他比喻,并一同分析。

五、情感表达(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运用到的比喻所表达的情感,并让他们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此外,可让学生就自己所钟爱的事物,发挥比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看法。

六、练习(15分钟)安排课堂练习环节,让学生运用课上所学知识,以其他类似的诗歌或文本为例,分析其中所使用到的比喻手法,并就文章表达的情感进行评价。

七、总结(5分钟)主持人总结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思考,尤其强调了比喻手法对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传达的重要作用。

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语文课程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

八、作业(2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请选取一首自己所喜欢的诗歌或文本,分析其中所使用到的比喻手法,及其所表达的情感。

并根据自己的感受,写出一篇小作文。

本节课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比喻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加深对诗歌这种文学形式的了解和热爱,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文水平,并通过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和思维能力,充实学生的文化生活。

七年级语文《马》公开课课件

七年级语文《马》公开课课件
七年级语文《马》公开课课件
目录
• 课程导入 • 《马》的内容解析 • 《马》的主题探讨 • 《马》的艺术手法 • 《马》的实践应用
01 课程导入
课程背景介绍
《马》是七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属于说明文范畴,介绍了马的相关知识和 特点。
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马》,让学生了解马的形态、习性、品种等方面的知识,培 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
拟人
作者将马人格化,赋予其人的情感和思想,使马的形象更 加生动、立体。
比喻
文章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如“它们就像经过商议后停在 草地的野餐者”,形象地描绘出马群在草地上的情景。
语言风格探讨
生动形象
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用词精准 ,如“妍丽”、“琢磨”、“飘 拂”等,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
到马的形象和特点。
朴素自然
文章的语言朴素自然,没有过多 的华丽辞藻和修辞,给人以亲切、
自然之感。
思想深刻
文章通过描绘马的形象和特点, 引导人们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语言内含深刻的哲理和思考。
05 《马》的实践应用
仿写与创作练习
仿写句子
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句子进行仿写,以加深对句子的理解。
创作练习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与马相关的短文或诗歌,培养写 作能力。
《马》的创作背景
《马》的创作背景是18世纪的法国社 会背景和自然环境。
当时,法国正处于封建社会末期,社会 布丰在《马》中通过对马的描述和分析,
矛盾激化,人民生活困苦。同时,随着 表达了他对于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深刻思
资本主义的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 考和关注。他认为,人类应该尊重自然、
加速,自然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课堂讨论与互动

《马说》公开课教案设计

《马说》公开课教案设计

《马说》公开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马说》。

(2)理解《马说》的文言词语和句式结构。

(3)分析并欣赏《马说》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马说》的主题和内涵。

(2)学会运用文言文的表达方式,进行创意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和尊重。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古代文学作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马说》。

(2)理解《马说》的文言词语和句式结构。

(3)分析《马说》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理解《马说》的深层含义和主旨。

(2)运用文言文进行创意写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韩愈及其作品《马说》。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韩愈要说“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呢?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马说》,理解文意。

(2)学生合作探讨,解决生字词和句式结构问题。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马说》中的文言词语和句式结构。

(2)分析《马说》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4. 深入解读:(1)引导学生思考《马说》的主题和内涵。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5. 创意写作:(1)教师布置写作任务:以“马”为主题,运用文言文进行创意写作。

(2)学生现场写作,互相交流分享。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马说》。

3. 分析《马说》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4. 提交创意写作作品。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马说》的相关知识。

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在讲解文言词语和句式结构时,采用讲授法,清晰地传达知识点。

2.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朗读和理解《马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马说》公开课教案

《马说》公开课教案

《马说》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熟练朗读并背诵《马说》。

2、理解文中重点文言字词和句子的含义。

3、体会作者借千里马表达的情感,理解文章的深层寓意。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2)理解千里马的遭遇与作者情感之间的联系。

2、难点领会文章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对人才被埋没的愤懑之情。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3 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关于马的图片或视频,如徐悲鸿的骏马图、赛马比赛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然后提问学生对马的印象和了解,引导学生思考马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

接着引入课文《马说》,介绍作者韩愈以及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

2、初读课文(7 分钟)(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听准字音、节奏和语气。

(3)学生再次朗读,教师巡视指导,纠正读音和节奏。

3、疏通文意(15 分钟)(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翻译课文,圈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和句子。

(2)小组内交流讨论,互相解决疑难问题。

(3)教师抽查学生的翻译情况,重点讲解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子,如“祗”“骈”“食”“策”等实词,“之”“其”“以”等虚词,以及“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等句子。

4、研读课文(15 分钟)(1)思考:文中的千里马有怎样的遭遇?明确:千里马被埋没,“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能以千里马之名施展才能。

(2)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明确:“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即食马者的无知和愚昧。

(3)作者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明确: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来比喻贤才难遇明主,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同时也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批判和讽刺。

5、探究写法(10 分钟)(1)本文采用了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引导学生理解通过对千里马的遭遇的描写,来暗示人才的命运,使文章更含蓄、更深刻,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马》公开课教案

《马》公开课教案

《马》公开课教案《马》公开课教案七年级下册语文马公开课教案和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资料布封(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

生于勃艮第省的蒙巴尔城。

贵族家庭出身,从小爱好自然科学。

1933年他26岁时进入法国科学院。

1739年起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总管。

1753年被法兰西学院接受为院士。

他1748年开始写作《自然史》,数十年如一日,最后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巨册的《自然史》。

布封的主要著作《自然史》是一部博物志,它包括《地球形成史》《动物史》《人类史》《鸟类史》《爬虫类史》《自然的分期》等几大部分,对自然界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在整个《自然史》中,上帝是不存在的,把上帝从宇宙的解释中驱逐出去,是《自然史》的一大贡献。

布封的《自然史》中具有较高文学价值和艺术性的,是他对动物的描绘,在他笔下,小松鼠善良可爱,大象温和憨厚,鸽子夫妇相亲相爱,。

布封还往往把动物拟人化,赋予它们以某种人格,马像英勇忠烈的战士,狗是忠心耿耿的义仆,……语言优美,又不乏艺术的形象的描绘二.学习目标1通过找中心句、过渡句的方法理清文章的思路。

2.体会对比描写的作用,揣摩作者对马的情感。

3.体会文章的精美之处,积累优美的词句。

三.语基部分1.读准下列字音并能正确书写剽悍piāo hàn 窥伺kuīsì 羁绊jībàn 疮痍chuāngyí 阔绰kuòchuò 项鬣liè 观瞻zhan 遒劲qiú妒忌dùjì 庇荫bìyìn 犷野guàng 眷恋juàn妍丽yàn 畸形jī 颚骨è 面面相觑qù相得益彰zhāng 鞍辔pèi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义并能运用剽悍疮痍阔绰遒劲庇荫犷野眷恋妍丽面面相觑相得益彰四.文章分析1.初读课文,利用中心句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理请文章的思路抓住中心句:第一节“人类所曾做到的最高贵的征服,就是征服了这豪迈而剽悍的动物—马”第二节“以上所述……很少是处在自然状态中”第三节“天然要比人工更美丽……美丽的天然”文章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第一、二段):人工驯养的马第二部分:(第三、四、五段)天然野生的马若将文章分为三部分也可以:第一部分(第一、二段):人工驯养的马第二部分:(第三、四、)天然野生的马第三部分:(第五段)马是身材高大而身体各部分又配合得最匀称、最优美的动物2.细读课文,抓关键词、关键句说出文中介绍的人工驯养的马和天然野生的马各自有什么特性。

六年级语文下册10《马诗》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下册10《马诗》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下册10《马诗》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马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能借助注释,运用已有学习经验,理解诗句意思。

3.能联系诗人的生平资料,体会诗人的远大志向,体会古诗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1.能联系诗人的生平资料,体会诗人的远大志向,体会古诗托物言志的写法。

(重点)2.尝试借助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用第一人称把《马诗》改写成现代文。

(难点)【教学准备】查阅、搜集诗人的生平资料。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古人一直把马视作人才的象征。

《战国策》中《千金求马》的寓言从人才价值角度奠定了千里马象征人才的基础;《墨子》有言:“良马难乘,可以任重致远;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尊",将马与人才关联;韩愈《马说》一文更是直接阐明千里马与人才的对应关系。

这节课,我们去认识一匹马,穿越千年去感受李贺的驰骋之梦。

活动一:读懂诗句,谈马之初印象一、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1.指名读古诗,强调易错字。

燕:yān2.诵读古诗,读准节奏。

二、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1.同桌合作,借助注释,说说诗句意思。

2.交流分享诗意,教师相机指导。

预设:沙如雪:黄沙在月光的照耀下犹如皑皑白雪。

(勾连类似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庭地白树栖鸦",都是月亮惹的祸。

)月似钩:月亮好似一把弯刀。

快走:飞快地奔驰。

(1)引导学生借助插图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

(2)这是一匹怎样的马?(贵重的马、矫健的马、有力量的马、有志向的马)预设:抓住“金络脑”“快走"“踏”,体会马的特点:贵重、矫健、有力量、有志向。

三、练习背诵并展示。

活动二:借助资料,聊诗人之志向一、学生交流课前查阅的相关资料。

二、出示补充资料,学生快速阅读,并结合刚才同学们分享的资料,思考:你从这些文字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李贺?1.学生聊一聊心中的李贺。

2.体会“托物言志"的写法。

师:《尚书·尧典》有云:“诗言志,歌永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莉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积累优美的词句
2、能概括文章内容并就文中的部分语句发表自己的见解
3、学习运用对比描写。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马在人类的历程中永远是人类的朋友;引出布封的《马》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学习课文中生词
学生练读,教师纠错,全班齐读
四、整体感知
1、读课文导语,问:本文写了哪两种生存状态中的马?你能找出起划分内容作用的句子吗?再请引用文章中的词或句,概括两种马各有什么特性。

人工驯养、奴役的马:屈从、满足主人、
舍己从人、迎合别人、驯良
不拒绝任何使命、
尽一切力量为人服务……
天然野生的马:奔驰、腾跃、不受拘束、
没有节制自由游荡、蹦跳、自由奔放
强壮轻捷和遒劲……
2、你比较喜欢哪一种马?说说理由。

3、本文作者对这两种的马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
五、结合文章句子,出示图片,感性认知文章
六、研读文段
1、作者用句非常精辟,再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大声朗读出来并
说说喜欢的原因。

2、理解下列词句
A、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

(“教育”指什么)
B、这一切之侮辱马性,较之它们脚下的蹄铁还有过之无不及。

七、文章在描述马的外在特征时,用了许多其他动物作比较。

找出并读一读,试用同样的方法描述一个自己养过或见过的小动物?
八、阅读选文,思考人类与马的关系。

1、臧克家的《老马》
3、梁晓声的《如果我为马》
九、小结:
课文中的马被赋予了人性的光彩,它像英勇忠义的战士,又像驯服诚实的奴仆,像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像典雅高贵的绅士。

我们都该清楚地认识到:马是人类忠诚而高贵的朋友。

十、布置作业
1、抄写生词,并任选5个生词造句。

2、写一篇想象作文《家马与野马的对话》
第二板块:学习课文内容
1、学生读课文,以“---------------的马”为格式概括每一段的内容。

(参考答案:勇毅而驯良的马;被人类摧残的马;自由生活的马;决不凶猛的马;具有美貌的马)
2、根据概括的内容,可以将文章划分为两大部分:第一、被人征服的马;第
二、大自然中的野马。

3、快速默读课文,引用文章中语句,概括两种马的特点。

4、再读课文,用“我认为----------------------------------------一句写的很优美,它用了--------------------的修辞(写作)手法,作用是------------------------------”为句式说话。

第三板块:探索拓展
(一)探究:
1、如何理解“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为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中的“教育”的含义,它与人所受的教育的含义相同吗?
2、“这一切的侮辱马性,较之它们的蹄铁还有过之而无不及”中“这一切”指什么?为什么说它对于马的侮辱,要超过蹄铁?
3、第五自然段用了对比描写的手法,怎样进行对比?有什么作用?
(二)拓展:
1、以《说马》为题,用平实的语句改写课文,并思考改后的利弊。

2、人工驯马利弊谈。

3、你欣赏家马还是野马,为什么?
4、以《家马与野马的对话》为题想象作文。

臧克家的《老马》:总是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的垂下//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学生思考这首诗赞美了老马的什么精神?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人民对于马的深厚感情。

2、写出含有马的成语,看谁写的最多。

如:龙马精神、鞍前马后、心猿意马、悬崖勒马、人仰马翻、伯乐相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