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娄山关》说课稿

合集下载

六年级语文 《忆秦娥 娄山关》 说课稿

六年级语文 《忆秦娥 娄山关》 说课稿
②提问:下面有两首“咏蛙”诗,请指认哪一首是毛泽东的?
咏 蛙 (一)
果然生就大肚样,会有人来下池塘。
人静夜寂叫荷叶,不是胆小是谦让。
咏 蛙 (二)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③作业:抄写生字;背诵、默写《忆秦娥·娄山关》;读读收集到的毛泽东的其他诗词。
七、板书设计
①诗词含义方面的问题:霜晨月、马蹄声碎、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②眼前出现的画面不能准确表述,不能准确赏析“碎、咽”二字。
③“从头越”具体指的是什么不清楚。
④为什么“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5)【讲评:师生问答】根据学生展示的情况进行讲评。
【上阙】①上阙大意【课件配合图片和词句】
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展示,我们知道了上阙以西风、霜天、残月、雁叫、马蹄声、喇叭声等事物构成色彩浓烈的画面,造成紧张热烈而又带几分肃穆的气氛,以此烘托行军急速、机动灵活、勇往直前的红军队伍。
(3)【议】小组讨论【课件展示】
①导学的问题
②补充讨论的问题:组内相互朗诵;
【上阙】上阕中出现了哪些饱含作者情感的景象?
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你是如何理解“碎、咽”二字的?
【下阕】下阕中出现了哪些意象?
“从头越”指什么?表明红军以怎样的心态面对革命道路上所遇到的困难?
(4)【展示:生生问答】问题预设(用语:我提问/我质疑/我回答)
“咽”字:本指声音哽塞而低沉,这里形容在烈烈西风中传来的若断若续、忽高忽低的军号声。在坎坷不平的山路上,山峦重重,道路纾盘,军号不像平时那样悠远嘹亮,再加上西风劲吹,山谷响应,因而强弱不定,断续相闻,犹如呜咽,显得十分悲壮深沉。
“咽”字除了客观描摹军号的声音外,还充溢诗人的主观情感。红军自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以来,打的多是败仗,湘江一役,损失更是惨重。这一次回军遵义,重攻娄关山,任务是极其艰巨的,作为党的领袖,作为重新回到军事指挥岗位的毛泽东,心情是有些沉重的。红军能否取胜,红军的命运如何?由于主观上对军事的担心,红军战士军号声,才会像是呜咽,“咽”写出了悲壮的气氛。

忆秦娥娄山关说课稿

忆秦娥娄山关说课稿

《忆秦娥.娄山关》说课稿杨子稳一、说教材《忆秦娥•娄山关》编排在冀教版五年级第五单元的课,是精读课文。

写于娄山关激战之后。

全是描写了红军越过娄山关,并向遵义进军的情景,反映出红军顽强勇猛的豪迈气魄和无坚不摧、无功不克的战斗雄姿。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课文。

理解诗意及蕴含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学习作者面对失利和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和博大胸怀。

二、说教法本课主要使用诵读法,提问法和点拨法。

诵读法:"三分诗七分读",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从教师的范读、学生试读、全班齐读、个别朗读等加强朗读,在读中领略词的沉郁刚劲、悲壮的感情基调,在读中欣赏、领悟词的优美语言和优美意境。

二、说学法具体的学法是朗读法,讨论法和合作感悟。

这节课在教学中将朗读训练贯彻到课堂始终,引导学生在朗读、齐读、讲读的过程中感受这首词形美,意美的同时,也教会学生学习诗词重要方法--诵读法。

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重视让学生积极参与和互相学习。

为此,安排学生按照学习小组讨论活动,之后交流调动各层次学生积极性。

三、说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娄山关亦称太平关,位于遵义、桐梓两县交界处,是川黔交通要道上的重要关口人称“黔北第一险要”,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今天就让我们踏着当年红军战士的足迹,去追忆一场壮怀激烈的鏖战二、激情诵读1.生自由朗读学生大声地自由读课文,自行处理生字难词2.指名读现在请同学来朗读课文,其余的同学注意品评。

读一读,看你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了吗?(学生个别朗读)3齐读师:给我们大家的启示:要想读好词,先要品好词的情感,为提高效果,可以用音乐做辅助。

接下来,让我们带着刚才的交流所得,男女同学先分组朗读,然后全班同学齐声朗读。

在齐读中能够读出感情,那是朗读中的最高境界,同学们有没有信心?教师领起,学生齐读。

《忆秦娥·娄山关》(语文语文版九年级上册)

《忆秦娥·娄山关》(语文语文版九年级上册)

《忆秦娥·娄山关》教学设计教学模式分析:本课主要使用诵读法,提问法和讲授法,探究法。

“三分诗七分读”,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从读中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读出词味,欣赏、领悟词的优美语言和优美意境,以落实教学目的。

教材分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忆秦娥•娄山关》编排在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第一单元,是教读课文,居单元之首。

这个单元的体裁诗歌,并且全是名家之作,作品风格迥异,学习本单元课文要求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诗歌充沛的感情、优美的意境、凝练的语言、领悟诗歌中蕴涵的深刻哲理。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阅读词的方法,了解词的格式;体会毛泽东诗词的风格和境界;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把握意象,体味词的语言美和意象美,体会词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通读感知课文内容和意境,精读掌握课文内容和感悟词的意境,讨论赏析重点语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毛泽东词的风格和境界,领略伟人的气魄和胆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悟词的意境,把握词的内容和感情。

教学难点赏析重点语句。

领会词中赞美祖国山河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诵读视频,课件。

学生准备:自主预习资料。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出示娄山关的图片引入。

娄山关:地势险要,在娄山山脉的最高峰,关上有茅屋两间,石碑一座,上书“娄山关”三个大字。

周围山峰如剑,直入云霄。

中间是九曲回肠的公路。

这种地势,真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但这样的雄关却没有阻止住红军的步伐。

1932年1月和2月红军两次从上面进行激战,胜利跨越。

【设计意图】由歌曲和图片导入,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感知课文主题,自然引出新课。

忆秦娥娄山关说课稿

忆秦娥娄山关说课稿

忆秦娥娄山关说课稿第一篇:忆秦娥娄山关说课稿《忆秦娥.娄山关》说课稿杨子稳一、说教材《忆秦娥•娄山关》编排在冀教版五年级第五单元的课,是精读课文。

写于娄山关激战之后。

全是描写了红军越过娄山关,并向遵义进军的情景,反映出红军顽强勇猛的豪迈气魄和无坚不摧、无功不克的战斗雄姿。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课文。

理解诗意及蕴含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学习作者面对失利和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和博大胸怀。

二、说教法本课主要使用诵读法,提问法和点拨法。

诵读法:“三分诗七分读”,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从教师的范读、学生试读、全班齐读、个别朗读等加强朗读,在读中领略词的沉郁刚劲、悲壮的感情基调,在读中欣赏、领悟词的优美语言和优美意境。

二、说学法具体的学法是朗读法,讨论法和合作感悟。

这节课在教学中将朗读训练贯彻到课堂始终,引导学生在朗读、齐读、讲读的过程中感受这首词形美,意美的同时,也教会学生学习诗词重要方法--诵读法。

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重视让学生积极参与和互相学习。

为此,安排学生按照学习小组讨论活动,之后交流调动各层次学生积极性。

三、说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娄山关亦称太平关,位于遵义、桐梓两县交界处,是川黔交通要道上的重要关口人称“黔北第一险要”,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今天就让我们踏着当年红军战士的足迹,去追忆一场壮怀激烈的鏖战二、激情诵读 1.生自由朗读学生大声地自由读课文,自行处理生字难词 2.指名读现在请同学来朗读课文,其余的同学注意品评。

读一读,看你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了吗?(学生个别朗读)3齐读师:给我们大家的启示:要想读好词,先要品好词的情感,为提高效果,可以用音乐做辅助。

接下来,让我们带着刚才的交流所得,男女同学先分组朗读,然后全班同学齐声朗读。

在齐读中能够读出感情,那是朗读中的最高境界,同学们有没有信心?教师领起,学生齐读。

语文版九下《 忆秦娥·娄山关》教案3篇

语文版九下《 忆秦娥·娄山关》教案3篇

《忆秦娥·娄山关》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阅读诗歌的基本方法。

2.能力目标:品味语言,把握意象,体味诗歌的语言美和意象美,体会诗歌的感情。

3.思想目标:体会毛泽东词的风格和境界,领略伟人的气魄和胆识。

教学重难点品味语言,把握意象,体味诗歌的语言美和意象美,体会诗歌的感情。

体会毛泽东词的风格和境界,领略伟人的气魄和胆识。

教学方法综合法教具电脑、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导入从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使学生通过了解伟人经历感悟伟人情怀,体会诗歌的感情。

作者简介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无产阶级革命的卓越领导人,同时,他又是一位伟大的诗人。

他一生写下了很多震撼人心的诗篇,对鼓舞革命战士和亿万人民的战斗豪情,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他的诗词,显示了博大的胸襟,豪迈的气魄,广阔的意境,读起来让人热血沸腾,精神奋发。

二、教学内容1.介绍背景通过背景介绍,让学生预先感知诗歌内容,从诗歌跳跃的画面中理清情节。

背景资料(投影显示)娄山关:在贵州遵义北大娄山上,万峰插天,中通一线,是由四川进入贵州的要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1935年1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使毛泽东重获军事指挥权。

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率领第一方面军离开遵义,挥师北征,四渡赤水,成就了他人生中军事指挥上最得意的一笔。

这首《娄山关》词写在二渡赤水后。

红军二渡过赤水河,回师黔北,集中主力进攻桐梓和娄山关以南的黔军,乘胜夺取遵义。

娄山关是战斗最激烈的地方。

这次战役,先后击溃和歼灭国民党军队两个师又八个团,俘敌约三千人,取得长征以来第一个大胜仗。

毛泽东的《忆秦娥·娄山关》就写在娄山关战斗胜利之后。

2.作品欣赏(1)范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

让学生初步把握诗歌感情。

(2)赏读上阕自读上阕,学生思考:从词中获得哪些信息?能联想出怎样的情景?(指导学生通过意象感知内容和情感)西风雁叫、白霜晨月——点明季节、时间,渲染苍凉沉郁的画面马蹄、喇叭——军队特有事物碎——杂沓、细碎——行军之急、之速。

《忆秦娥·娄山关》(语文语文版九上)

《忆秦娥·娄山关》(语文语文版九上)

《忆秦娥·娄山关》教学设计教学模式分析:本课主要使用诵读法,提问法和讲授法,探究法。

“三分诗七分读”,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从读中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读出词味,欣赏、领悟词的优美语言和优美意境,以落实教学目的。

教材分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忆秦娥•娄山关》编排在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第一单元,是教读课文,居单元之首。

这个单元的体裁诗歌,并且全是名家之作,作品风格迥异,学习本单元课文要求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诗歌充沛的感情、优美的意境、凝练的语言、领悟诗歌中蕴涵的深刻哲理。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阅读词的方法,了解词的格式;体会毛泽东诗词的风格和境界;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把握意象,体味词的语言美和意象美,体会词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通读感知课文内容和意境,精读掌握课文内容和感悟词的意境,讨论赏析重点语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毛泽东词的风格和境界,领略伟人的气魄和胆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悟词的意境,把握词的内容和感情。

教学难点赏析重点语句。

领会词中赞美祖国山河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诵读视频,课件。

学生准备:自主预习资料。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出示娄山关的图片引入。

娄山关:地势险要,在娄山山脉的最高峰,关上有茅屋两间,石碑一座,上书“娄山关”三个大字。

周围山峰如剑,直入云霄。

中间是九曲回肠的公路。

这种地势,真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但这样的雄关却没有阻止住红军的步伐。

1932年1月和2月红军两次从上面进行激战,胜利跨越。

【设计意图】由歌曲和图片导入,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感知课文主题,自然引出新课。

忆秦娥娄山关教案

忆秦娥娄山关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词句,体会意境,感受红军战士的精神与气概。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借助注释,读懂词的意思。

3.指导学生朗读,感悟、体会词的意境,理解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红军大无畏的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重点、难点: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词的大意。

难点:感受红军大无畏的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准备:教师:DVD视频片段学生:收集有关长征的历史资料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引出课题教师: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城楼上,一位伟人庄严宣告:“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教师:同学们知道这位伟人是谁吗?学生:毛泽东或毛主席。

教师:请你们说说对毛主席的了解。

学生说:(指明3——4名学生回答)教师:是呀!毛主席是一代传奇的人物。

身处于时代风云际会、沧桑巨变之中,他作为中共领导人一次又一次站在时代潮头,左右中国近代史的方向和进程。

在红军长征和解放战争时期,艰难困苦,毛主席始终保持乐观主义精神,笑看战场风云。

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还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诗人。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毛主席在长征途中写的一首词:教师板书课题:8忆秦娥•娄山关二.揭示课题1.出示课题,解释课题。

教师:忆秦娥是指什么?学生:(词牌名,本于李白诗“秦娥梦断秦楼月”。

)教师: 你们知道娄山关吗?学生:(1到2名同学回答)教师:据当年的红军战士回忆道:娄山关“雄踞娄山山脉的最高峰……周围山峰,峰峰如剑,万丈矗立,直插云霄,中间是十步一弯、八步一拐的山路,地势险要,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是四川进入贵州的要道关口,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2.教师: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走进激情燃烧的1935年。

(播放DVD视频)教师:看了视频短片,同学们知道了什么?学生说:(娄山关战役,歼敌两个师又八个团,俘虏敌人3000于人。

2,3名同学回答)教师补充:据最新可靠资料,娄山关之战的经过是这样的:由于蒋介石集结重兵,封锁长江,毛主席领导的中央红军取消了北上与红四方面军会师的计划,挥师东进,二渡赤水,24 日攻占桐梓,25 日凌晨借着月色向娄山关挺进,下午两三点,红军沿盘山道向娄山关发动猛烈攻击,经过激烈战斗,红军抢占了娄山关,这时已近黄昏。

九年级下册:第5课《词两首》忆秦娥娄山关

九年级下册:第5课《词两首》忆秦娥娄山关

九年级下册:第5课《词两首》忆秦娥娄山关忆秦娥·娄山关教案【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师:我们先来复习一下毛泽东的诗《七律·长征》,大家现在齐背一下:幻灯片(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五岭逶迤wēi yí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更喜岷mín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师:我们知道这首诗写于红军长征途中,是毛主席有感而发。

今天,我们将再来学习与这首诗产生在相同背景下的词《忆秦娥·娄山关》。

(板书课题)幻灯片(2)3、师:先来了解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全班一起读一遍。

(课件展示)幻灯片(3)(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理解诗意及蕴含的思想感情。

(2)感受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3)学习作者从容不迫的气度和博大胸怀。

二、弄清标题,了解背景师:我们常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我们拿到一首诗词,首先要读的也是标题。

明确:忆秦娥是词牌名,源于李白的词“秦娥梦断秦楼月”,而娄山关是本词的题目,也是本词的写作地点。

师:1935年在娄山关究竟上演了一段怎样的历史呢?(教师介绍,课件展示图片和背景)幻灯片(4、5、6、7、8)娄山关又名太平关,位于大娄山脉的主峰,海拔1400余米,娄山关关口地势险要,四周崇山峻岭,悬崖峭壁,群山中只有一条盘山公路通过,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

这首词写于1935年,当年2月25日,红军经过激战攻克娄山关,重占遵义。

击溃和歼灭敌军两个师、八个团,俘虏三千余人,取得了长征以来的最大一次胜利。

毛主席登上娄山关看到千山万岭,起伏连绵。

胜利的喜悦和眼前的壮美景色,使他灵感突发,吟咏成这首《忆秦娥·娄山关》。

三、师:了解了背景,现在我们来初读全词。

1、首先听配乐诵读,整体感受词的意境。

幻灯片(9)师:听了朗诵,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看你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了吗?幻灯片(10)(1)读准字音如“咽”,yè,哽咽yān咽喉yàn 狼吞虎咽(2)读准节奏如以“︱”表短停顿,“‖”表长停顿,“–”表连接音,“↗”表升调,“↘”表降调,加点表重音,那么上阙的朗读可参照以下方式: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2、指读(教师给予鼓励指导,提示学生注意节奏的把握。

忆秦娥娄山关教案

忆秦娥娄山关教案

忆秦娥娄山关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忆秦娥娄山关》这首诗;(2)了解诗人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分析并欣赏诗中的意象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与关切;(2)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理解与背诵;2.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1. 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2. 古典诗词鉴赏方法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诗人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字词含义;(2)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艺术特色;(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鉴赏(1)引导学生欣赏诗中的意象,如“娄山关”、“霜晨鸟”等;(2)分析诗人的情感表达,如“悲秋”、“忧国忧民”等。

5. 总结提升(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意境和情感;(2)鼓励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培养审美情趣。

四、课后作业1. 背诵《忆秦娥娄山关》;2. 写一篇关于《忆秦娥娄山关》的鉴赏文章;3. 选择一首杜甫的诗歌进行自主学习,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热情。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忆秦娥娄山关》的理解和背诵情况;2. 学生对杜甫诗歌的鉴赏能力的提高;3. 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七、教学资源1. 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资料;2. 《忆秦娥娄山关》的译文和解析;3. 相关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指导资料。

《诗词两首》之《忆秦娥.娄山关》( 教案 )

《诗词两首》之《忆秦娥.娄山关》( 教案 )

《诗词两首》之《忆秦娥.娄山关》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引导学生熟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把握诗人的感情基调。

(2)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想像理解诗句的含义,并通反复吟咏培养学生的语感。

(3)学习品味诗词中的重点词语,理解其表达效果。

2.过程与方法(1)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及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2)背诵课文,从文中把握毛泽东诗词的艺术魅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感悟诗词的意境,把握诗歌的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以及其中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诵读法、联想法、品读法【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我们都知道毛泽东是一个伟大的军事家、革命家,带领人民建设新中国。

其实,毛泽东还是一个文人,而且绝对是一个大气十足的文人。

毛泽东一生给我们留下了七十多首诗词,每一首都像一扇窗户展示着他那风骚独具的个性情怀。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毛泽东诗词,感受一下他的词风。

二、关于作者及写作背景幻灯出示。

毛泽东,字润之。

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三、诗词知识讲解1、词兴于隋唐,盛于宋代,是一种和乐可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2、每首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

可以分上下两段,叫“片”或“阕”。

3、词按字数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小令字数在58字以内。

4、宋词有豪放派和婉约派。

豪放派如苏轼和辛弃疾。

婉约派如柳永、李清照。

词有词牌,又称词调。

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不同的词牌,都有不同的规定,如“沁园春”即词牌,一般表达豪放激越的情感。

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

语文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忆秦娥-娄山关》教案

语文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忆秦娥-娄山关》教案

忆秦鹅娄山关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词句,体会意境,感受红军战士的精神与气概。

3.引导学生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4.借助注释,读懂词的意思。

5.指导学生朗读,感悟、体会词的意境,理解内容。

6.感受红军大无畏的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重点、难点: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词的大意。

难点:感受红军大无畏的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准备:教师:DVD视频片段学生:收集有关长征的历史资料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引出课题教师: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城楼上,一位伟人庄严宣告:“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教师:同学们知道这位伟人是谁吗?学生:毛泽东或毛主席。

教师:请你们说说对毛主席的了解。

学生说:(指明3——4名学生回答)教师:是呀!毛主席是一代传奇的人物。

身处于时代风云际会、沧桑巨变之中,他作为中共领导人一次又一次站在时代潮头,左右中国近代史的方向和进程。

在红军长征和解放战争时期,艰难困苦,毛主席始终保持乐观主义精神,笑看战场风云。

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还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诗人。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毛主席在长征途中写的一首词:教师板书课题:8忆秦娥•娄山关二.揭示课题1.出示课题,解释课题。

教师:忆秦娥是指什么?学生:(词牌名,本于李白诗“秦娥梦断秦楼月”。

)教师: 你们知道娄山关吗?学生:(1到2名同学回答)教师:据当年的红军战士回忆道:娄山关“雄踞娄山山脉的最高峰……周围山峰,峰峰如剑,万丈矗立,直插云霄,中间是十步一弯、八步一拐的山路,地势险要,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是四川进入贵州的要道关口,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2.教师: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走进激情燃烧的1935年。

(播放DVD 视频)教师:看了视频短片,同学们知道了什么?学生说:(娄山关战役,歼敌两个师又八个团,俘虏敌人3000于人。

2,3名同学回答)教师补充:据最新可靠资料,娄山关之战的经过是这样的:由于蒋介石集结重兵,封锁长江,毛主席领导的中央红军取消了北上与红四方面军会师的计划,挥师东进,二渡赤水,24 日攻占桐梓,25 日凌晨借着月色向娄山关挺进,下午两三点,红军沿盘山道向娄山关发动猛烈攻击,经过激烈战斗,红军抢占了娄山关,这时已近黄昏。

高一语文《忆秦娥·娄山关》优秀教案

高一语文《忆秦娥·娄山关》优秀教案

高一语文《忆秦娥·娄山关》优秀教案高一语文诗歌《忆秦娥·娄山关》是毛泽东于娄山关战役胜利后创作出来的,那么教师如何进行该课程教案的撰写呢?下面店铺给大家带来高一语文《忆秦娥·娄山关》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语文《忆秦娥·娄山关》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阅读诗歌的基本方法。

2.能力目标:品味语言,把握意象,体味诗歌的语言美和意象美,体会诗歌的感情。

3.思想目标:体会毛泽东词的风格和境界,领略伟人的气魄和胆识。

教学重难点品味语言,把握意象,体味诗歌的语言美和意象美,体会诗歌的感情。

体会毛泽东词的风格和境界,领略伟人的气魄和胆识。

教学方法综合法教具电脑、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导入从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使学生通过了解伟人经历感悟伟人情怀,体会诗歌的感情。

作者简介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无产阶级革命的卓越领导人,同时,他又是一位伟大的诗人。

他一生写下了很多震撼人心的诗篇,对鼓舞革命战士和亿万人民的战斗豪情,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他的诗词,显示了博大的胸襟,豪迈的气魄,广阔的意境,读起来让人热血沸腾,精神奋发。

二、教学内容1.介绍背景通过背景介绍,让学生预先感知诗歌内容,从诗歌跳跃的画面中理清情节。

背景资料(投影显示)娄山关:在贵州遵义北大娄山上,万峰插天,中通一线,是由四川进入贵州的要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1935年1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使毛泽东重获军事指挥权。

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率领第一方面军离开遵义,挥师北征,四渡赤水,成就了他人生中军事指挥上最得意的一笔。

这首《娄山关》词写在二渡赤水后。

红军二渡过赤水河,回师黔北,集中主力进攻桐梓和娄山关以南的黔军,乘胜夺取遵义。

娄山关是战斗最激烈的地方。

这次战役,先后击溃和歼灭国民党军队两个师又八个团,俘敌约三千人,取得长征以来第一个大胜仗。

毛泽东的《忆秦娥·娄山关》就写在娄山关战斗胜利之后。

8忆秦娥.娄山关

8忆秦娥.娄山关
课题:8忆秦娥.娄山关
五年级语文学科集体备课
备课时间:2010.8.30主备人:周冬梅参与集体备课人:周冬梅、李勇祥
课题(教学内容)
8忆秦娥.娄山关
执教教师
执教时间
课时数
1
集体备课教案
个性化批注记要
教学目的:
1、从意象角度认知、体味、鉴赏词的意境与毛泽东所寄托的情感。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毛泽东是一代传奇的人物。身处于时代风云际会,沧桑巨变之中,他作为中共领导人一次又一次站在时代潮头,左右中国近代史的方向和进程。在红军长征和解放战争时期,艰难困苦,毛泽东保持乐观主义精神,笑看战场风云。今天我们学习他的有一篇大作《忆秦娥·娄山关》。
【上阕】
1、哪些意象?(“意象”就是选用恰当的具体的物象作表征物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情感,即用“具象”表达“意向”)
西风、长空、雁叫、霜花、残月、马蹄声、喇叭声
(1)“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渲染一种怎样的气氛?
交代了时间和环境。西风、长空、雁群、霜晨、冷月,凄冷的五个名词衬托出一种凄冷的气氛,也确定了上阕的基调——悲凉沉郁。
这句话体现了红军什么样的精神?
一、感情朗读,概括诗意。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生用自己的话完整的概括诗意。
3、书写生字。
教后反思
二、介绍写作背景:
中央红军长征时,于1935年1月占领遵义,召开了革命历史上有伟大意义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会后,红军离开遵义,红军经娄山关北上,准备渡过长江,而蒋介石封锁了长江。毛泽东当机立断折回再向遵义进军,二渡赤水,攻占桐梓,25日凌晨借着月色向娄山关挺进,敌军仓皇应战,败退关口。红军在夕阳映照下急速行军通过娄山关。这首词写的是红军翻越娄山关的行军情景,和胜利后的所见所闻所感。

新建忆秦娥娄山关说课稿

新建忆秦娥娄山关说课稿

新建忆秦娥娄山关说课稿一、教学背景分析忆秦娥娄山关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经典古文,属于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代表作品之一。

本课以此篇文章为教学内容,通过学习和理解古代女性的坚强与智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本文通过情节的交代,描绘出故事中主人公秦娥的聪明才智和勇敢无畏的精神,教给学生们如何面对困难和挑战。

二、教学目标设定1.知识目标:学习秦娥娄山关这篇文章的基本信息,包括作者、标题、内容梗概等;了解秦娥娄山关的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熟悉文章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塑造。

2.能力目标:能够通过阅读理解的方式,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和要点;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对文章进行分析和解读;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思维。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秦娥娄山关这篇文章,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心;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对优秀文学作品的热爱与欣赏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对文章的整体内容进行把握,深入理解文章的核心思想;掌握文章的基本知识,包括作者、标题等;学会运用语言进行文本的解读和分析。

2.难点:对文章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把握;对文章中情节发展的逻辑关系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及方法1.导入通过介绍冯梦龙的背景和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展示与讲解通过展示与讲解冯梦龙的《忆秦娥娄山关》的背景知识,包括作品创作背景、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等。

讲解文章的基本信息和梗概,引导学生对文章的整体印象。

3.分析与解读对文章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分析与解读。

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的演绎方式。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隐喻、比喻和修辞手法的运用,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4.语言运用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文章中的句子结构和语言表达方式,模仿其中的表达手法,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

5.讨论与交流分组讨论文章中的主题和核心思想,通过交流整理出各自的观点和理解,并表达出来。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1.1忆秦娥.娄山关▎冀教版[007]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1.1忆秦娥.娄山关▎冀教版[007]

主备教师:李海燕审核人:授课时间:年月日课题21、毛泽东诗词二首课时第 1课时1、学习《忆秦娥 ?娄山关》,能够正确、有激情地诵读。

教学目标2、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学习《忆秦娥 ?娄山关》,能够正确、有激情地诵读。

教学难点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具或课件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师辅备一、启智探究1、课前播放“娄山关战役”视频片段。

2、背景介绍。

3、请学生简要说说遵义会议的作用。

二、合作交流1、播放背景音乐《娄山关》,学生自由朗读2、请一学生配乐朗读,师生点评3、教师指导:(1)读准字音如“咽”, yè,哽咽(2)读准节奏(3)读准情感师:上下阙的写作内容和情感有什么不同?4、学生推荐一男生领诵,其他同学配合齐诵。

三、反馈研讨教师点拨学生思考、讨论以下问题:1、词的上阙中有哪些意象,渲染了怎样的气氛?2、这里仅仅是写景吗?除了写景外还写到了什么?3、为什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4、词的下阙写了哪些意象?营造出怎样的背景?明确:雄关、苍山、残阳,营造出壮阔苍凉的背景5、“漫道”有人认为是“徒然说”的意思,有人认为是“漫漫长路”暗指接下来的长征路途遥远漫长,你同意哪种说法?明确:无论哪种说法,都表现出作者不畏艰难险阻、乐观积极的战斗精神,表现出一种无坚不摧、履险如夷的豪迈气概6、“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写景?有何艺术效果?7、围绕娄山关,诗人既描写了战前的行军情景,又抒发了战后胜利穿越的情志,但唯独省略了哪个环节?为什么这样处理?明确:没有直接写红军激战的场面虚实相生四、提升拓展阅读下面这首词,思考:与《忆秦娥 ?娄山关》一词在情感抒发上有什么异同?课堂检测内容背诵、默写《忆秦娥 ?娄山关》学生摘抄毛泽东诗词三首,任选其中一首赏析,不少于200 字作业教学反思。

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忆秦娥、娄山关》说课稿及教案13页word

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忆秦娥、娄山关》说课稿及教案13页word

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忆秦娥、娄山关》说课稿及教案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忆秦娥·娄山关》。

我将从教材分教法、学法、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对我说课的内容进行阐述,诚请各位评委给予批评指正。

首先,说教材。

本课是语文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

本单元共四课,收入六首内容、写法、风格各异的诗歌,意在让学生认识诗歌形式和诗人情感的丰富性,训练学生通过个性化的阅读,获得独到的情感体验,以使学生学会阅读诗歌作品的基本方法。

本首词是毛泽东同志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写的,充分体现了他作为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革命家、政治家、哲学家,作为中国人民的领袖和导师所具有的大胸襟、大境界、大手笔,具有一种俯视中国历史、雄视世界风云的人格与胆魄。

所以我觉得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的收获不仅停留在知识的层面,更为重要的是能给学生以精神上的震撼,因此在教材编写时将其放在突出的位置上。

基于以上分析并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共同发展的三维教学理念,我将教学目标定为如下两个方面:1.学习阅读词的方法,了解词的格式。

2.体会毛泽东诗词的风格和境界。

本首词语言凝练,那种奔放豪迈、大气磅礴、沉郁悲壮,都凝聚在短短的几行字里面。

然而为我们传达出来的却是一种如此深远的意境,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感悟诗词的意境。

考虑到初三学生已经有了相当水平的分析与概括的能力,对诗词的感悟能力也较之过去有了长足的提高,但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新新人类,长征、抗战这些字眼毕竟离他们太过遥远,他们也很难身临其境的体会到作者当时的感情因此我确立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把握词的感情。

为了顺利完成我所确立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在当今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学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忆秦娥·娄山关》说课稿
《忆秦娥•娄山关》说课稿忆秦娥•娄山关》说课人:XX中学XX各位老师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忆秦娥•娄山关》,下面我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说课:一、教材分析A、教材内容:《忆秦娥•娄山关》编排在语文版初中语文第六册第二单元,是教读课文,居单元之首。

这个单元的体裁诗歌,并且全是名家之作,作品风格迥异,学习本单元课文要求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诗歌充沛的感情、优美的意境、凝练的语言、领悟诗歌中蕴涵的深刻哲理。

B、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阅读词的方法,了解词的格式;体会毛泽东诗词的风格和境界;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把握意象,体味词的语言美和意象美,体会词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通读感知课文内容和意境,精读掌握课文内容和感悟词的意境,讨论赏析重点语句。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毛泽东词的风格和境界,领略伟人的气魄和胆识。

C、教学重难点:重点:感悟词的意境,把握词的内容和感情。

难点:赏析重点语句。

二、学情分析九(1)班的学生基础较差,但有的学生学习较有积极性,但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明确,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习惯不好,有懒惰现象,所以知识掌握不牢固。

有的学生上课不回答问题,上课气氛不够活跃。

三、教法与学法教法:本课主要使用诵读法,提问法和讲授法,探究法。

'三分诗七分读',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从读钟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读出词味,欣赏、领悟词的优美语言和优美意境,籍此落实教学目的。

讲授有关的文学常识,让学生探究词的意境。

学法:具体的学法是朗读法,讨论法和合作感悟。

这节课在教学中将朗读训练贯彻到课堂始终,引导学生在朗读、析读、讲读的过程中感受这首词形美,意美的同时,也教会学生学习诗词重要方法--诵读法。

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重视让学生积极参与和互相学习。

为此,安排学生按照学习小组讨论活动,之后交流调动各层次学生积极性,收到较好效果。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歌曲《忆秦娥•娄山关》以及娄山关的图片引入。

解释娄山关:看图。

地势险要,在娄山山脉的最高峰,关上有茅屋两间,石碑一座,上书“娄山关”三个大字。

周围山峰如剑,直入云霄。

中间是九曲回肠的公路。

这种地势,真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但这样的雄关却没有阻止住红军的步伐。

1932年1月和2月红军两次从上面进行激战,胜利跨越。

2、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作者简介: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无产阶级革命的卓越领导人,同时,他又是一位伟大的诗人。

他一生写下了很多震撼人心的诗篇,对鼓舞革命战士和亿万人民的战斗豪情,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他的诗词,显示了博大的胸襟,豪迈的气魄,广阔的意境,读起来让人热血沸腾,精神奋发写作背景简介:1935年1月29日,红军撤离土城,回师东进,再渡赤水,2月25日,经激战攻克娄山关,重占遵义。

此役,击溃和歼灭敌人两个师又八个团,俘三千余人,取得长征以来的最大一次胜利。

毛泽东登上娄山关,纵目眺望,只见千山万岭,起伏连绵,如浩瀚大海,浪涌波逐;长空湛蓝,纤云不滓,夕阳缓缓下移,绯红、鲜艳、透亮。

胜利的喜悦与眼前壮美的景色相契合,毛泽东诗兴蔚起,灵感压榨奇发,吟成这首《忆秦娥娄山关》。

3、破题:“忆秦娥”是词牌名,相传始自李白《忆秦娥》词,词中有“秦娥梦断秦娥月”语,抒写闺中少妇对远行丈夫的思念之情,为该词牌名所抒感情定下调子;“娄山关”是题目。

这首词就是1935年2月25日写的。

(二)作品欣赏1、示范朗诵,之后学生齐读,让学生初步感知这首词的意境。

2、赏析词的上阕(1)请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文下注释翻译后小组讨论交流。

(2)概括上阕内容:描写红军在娄山关战斗中行军的情景。

(3)赏析角度:A:行军的季节和时间:西风、雁鸣、白霜这些富有云贵高原特色的景物集中起来,点出了行军的季节和时间。

B:行军的自然环境:西风、雁鸣、白霜、淡月--------清寂苍凉请学生把这些富有云贵高原特色的景物用描述性的语言连缀起来,要能体现凛肃、静冷的气氛。

C:红军出征的情形:马蹄声、军号声------刚劲悲壮请学生品味“碎”“咽”二字的表达效果。

、“碎”“细碎”的意思,写出了马蹄声杂沓轻疾,表现红军行军之“急”:、行军之“速”。

“咽”:写出了军号声干涩断续,表现红军斗争生活的艰苦卓绝显示出面临严酷战情、成败在此一举的的庄严肃穆气氛。

3、赏析词的下阕(1)朗读词的下阕。

请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文下注释翻译后小组讨论交流,教师明确。

(2)概括下阕的内容:写攻占娄山关的胜利和胜利时娄山关的壮美景色。

(3)赏析角度:A:揣摩中心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意蕴,品读领悟。

大意:不要说这雄伟险要的娄山类真像铁一般地难以攻破,如今红军迈开脚步重新越过。

写娄山关之险要,是为了反衬红军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的自豪,艺术地反映了遵义会议这个伟大的历史转折所带来的巨大变化。

B:讨论“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艺术效果。

表达方式:写景、抒情。

娄山类的胜利,红军上下的沉郁心情一扫而空,那喜悦的心胸真像大海起伏难平,胜利的情怀像残阳那样火红壮丽。

象征意义:如海的苍山象征革命征途上还会遇到更多的关隘,面临更多的困难;如血的残阳象征革命的胜利需要红军战士浴血奋战、前仆后继,辉煌的胜利是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预示着未来斗争的艰辛和曲折。

艺术效果:这是全词最为光彩照人的两句,放在整首词的结尾处,势如撞击洪钟,大声远去,余韵悠扬,使词的审美境界为之升华,艺术魅力大增。

(三)课堂小结:这首词通过对娄山关战斗的侧面描写,表现了红军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感于面对一切困难、压倒一切敌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必胜的革命信念。

毛泽东的诗词,具有一种大胸怀、大境界,大手笔,具有一种俯视中国历史、雄视世界风云的人格和胆魄。

(四)作业背诵五、板书设计忆秦娥•娄山关毛泽东“忆秦娥”是词牌名,相传始自李白《忆秦娥》词,“娄山关”是题目。

上阕:描写红军在娄山关战斗中行军的情景。

下阕:写攻占娄山关的胜利和胜利时娄山关的壮美景色。

设计理由:破题以及内容概括板书起到提示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