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卷模板】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单元测试卷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3小题每题3分共计39分)1.“相地而衰征”和“初税亩”的直接作用是()A. 促进了铁器使用和牛耕推广B. 导致土地所有制发生重大变化C. 加快了新兴封建制度的确立过程D. 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答案】B【解析】“相地而衰征”和“初税亩”实质上都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所以直接导致了土地私有制发生了重大变化选项B正确铁犁牛耕推广导致了赋税制度的变化选项A排除赋税制度改革符合新兴地主阶级利益有利于封建制度确立但是这不是赋税制度改革的直接作用排除C赋税制度改革不会直接促成奴隶主贵族世袭权力的废除排除D故选B2.《齐民要术》载“(汉)武帝以赵过为搜粟都尉教民耕殖其法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种一顷至今三辅犹赖其利”材料所指的农具()A. 方便除草培土保持土地肥力B. 用于开沟播种提高劳动效率C. 便于深耕碎土节省人力畜力D. 可以防旱排涝增加粮食产量【答案】B【解析】A.根据材料“教民耕殖其法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 并结合所学可知描述的是兼具耕作和播种的工具耧车而该项指的是除草技术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根据材料“教民耕殖其法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可知描述的农具是兼具耕作和播种功能结合所学可知耧车是兼具耕作和播种的工具耧车既可以平整土地也可以播种提高了劳动效率故B正确C.该项指的是耕作技术不符合题意故排除CD.该项指的是灌溉技术不符合题意故排除D故选B3.考古发现的元代印刷的商品包装纸——“裹贴” 上面写有“□□□家打造南无佛金诸般金箔”“见(现)住杭州泰和楼大街南”“坐西面东开铺”“不误主顾使用” “裹贴”的发现反映出()A. 佛教思想出现兴盛局面B. 商业经营注重宣传效应C. 活字印刷技术已经成熟D. 商品生产已有名牌意识【答案】B【解析】材料体现了元代经营者注重诚信经营和广告宣传这有利于提高自己商品的知名度元代的商业经营注重宣传效应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元代经营者注重广告宣传没有涉及佛教思想出现兴盛局面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活字印刷技术已经成熟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元代商品注重广告宣传不能体现商品生产已有名牌意识排除D项故选B4.下图是战国水利工程图春秋战国时期孙叔敖治楚西门豹治邺颇有成效秦“渠就……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 这一现象反映了()A. 水利兴修影响地方治理B. 区域位置决定经济水平C. 南北经济逐渐趋于平衡D. 争霸战争促进经济发展【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孙叔敖治楚西门豹治邺颇有成效”“渠就……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 它们都重视农业水利都出现了地方的善治说明水利影响地方的治理故A项正确“位置决定经济水平”表述绝对排除B项根据所学可知战国秦汉时期经济重心在北方排除C项该图的主旨是“战国水利工程图” 与争霸无直接关联排除D项故选A5.读以下的“宋朝赋税结构变化表” 这可用来说明宋朝()A. 农业税一直占据主导地位B. 重农抑商的政策被政府彻底废除C. 南方经济超过了北方经济D. 商贸税收逐渐成为政府重要财源【答案】D【解析】6.下列关于古代商业产生、发展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有()①商业产生——商朝②工商食官——周朝③私商取代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春秋战国④长安、洛阳、扬州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会——隋唐A. ②③④B. ②③C. ②④D. ①②③【答案】A【解析】①原始社会末期就出现了以物易物的现象最早的商业贸易出现故错误②西周时期官府垄断以青铜铸造业为代表的手工业因此出现工商食官的现象故正确③私商取代官商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故正确④隋唐时期长安、洛阳、扬州等城市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会故正确故选A7.有学者说我国古代城市经历了城与市分离的原始城、城与市简单结合的城市以及城与市完全融合的城市三个阶段可以简单地表述为城→城+市→城市这说明我国古代城市()A. 商品经济一直比较活跃B. 功能从单一向多元发展C. 商业受到政府严格控制D. 规模与数量在不断扩大【答案】B【解析】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城市) 其功能不尽相同发展趋势是由早期的军事护卫功能和政治功能向着军事、政治和商业功能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后来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功能向以经济和政治功能为突出特征的多元化方向发展故选B项A项中“一直比较活跃”的表述错误故排除宋代政府放松了对商业的控制故排除C项D项很难由材料得出故排除故选B8.明书《始丰稿·织工对》中写道“钱塘相安里一个富家有机杼四五具、佣工十数人”这从本质上反映出明朝()A. 商品经济高度发展B.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C. 民营手工业占主导D. 手工业生产力提高【答案】B【解析】据材料“钱塘相安里一个富家有机杼四五具、佣工十数人”可知雇佣关系的出现 B正确据材料可知当时商品经济发展劳动力成为商品但与问题“本质”的关系来讲这只是现象 A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哪种手工业形式占主导的问题 C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生产水平 D错误故选B9.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 其“微澜”主要表现为()A. 手工工场兴起B. 城市商业经济繁荣C. 地域性的商人集团形成D. 货币经济占主要地位【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结合所学史实可知“微澜”应该是指区别于自然经济的新经济宋元时期经济发展的特征是商品经济活跃故B正确A在明朝中后期出现故排除CD是明清时期商业的特点故排除故选B10.唐代在两京及州县以上地方置“市” 设“市令”、“丞” 到宋代发展为在京城及地方路府州县镇市置“税务”来管理市场这些变化说明宋代政府()A. 通过征税直接监管市场B. 扩大税收解决财政困难C. 摒弃传统重农抑商政策D. 不再直接监管市场交易【答案】D【解析】本题通过官职的变化反映唐宋政府对市场管理模式的变化以税代管模式政府不再直接监管市场交易故D项正确 A项错误B项扩大税收以解决财政困难与材料无直接关联排除C项摒弃传统重农抑商政策说法错误排除故选D11.为农耕文明的简介配图恰当的是()A.B.C.D.【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农耕文明是指由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适应农业生产、生活需要的国家制度、礼俗制度、文化教育等的文化集合依据图示可知 D项反映的是汉代耦犁属于农耕文明故D项正确A项涉及的是游牧经济排除B项涉及的是采集经济排除C项反映的是狩猎情景属于游牧经济排除12.西晋末年北方人口迁移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 破坏了南方环境和农业发展B. 加剧了南北矛盾和割据状态C. 完成了经济和政治重心南移D. 促进了江南开发和民族交往【答案】D【解析】西晋末年北方人口迁移促进农业发展故排除A西晋末年北方人口迁移促进民族交往故排除B南宋时期完成了经济和政治重心南移故排除C根据所学可知西晋末年中原人民南迁给南方带去了大量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促进了南方的开发和民族融合故D正确故选D13.明代中后期大部分图书采用注释和注音的编写方式如《唐书志传》一书中“尔兄日前饮酒至酣” 编者对“饮酒至酣”做了注释“半醉也” 《详刑公案》一书中“事系无辜不究”编者对“辜”的读音做了注释“辜音孤” 这类现象反映出当时()A. 学术思想适应了时代转型B. 城市发展推动文化大众化C. 科举改革影响了书籍出版D. 商业发展冲击了学校教育【答案】B【解析】材料“大部分图书采用注释和注音的编写方式”有利于一般的市民进行理解和阅读为粗识文字的读者最大限度的扫除阅读障碍体现了文化发展呈现大众化趋势故B 正确图书采用注释和注音的编写方式与学术思想无关故A项错误书籍出版适应了市民阶层壮大的需要与科举改革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学校教育故D项错误故选B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4.(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生产技术?14.(2)材料二和三哪个更能真实反映小农的生产生活状况?概括该则材料的观点14.(3)综合上述材料依据所学知识归纳我国古代农业发展需要哪些条件【答案】(1)生产技术牛耕技术【解析】(1)抓住材料中“若指之桑条以贯其鼻则五尺童子牵而周四海者”即可得出答案【答案】(2)材料三其主要观点①农民长年累月劳累、生活困顿②赋税和徭役负担沉重③农民生产规模小生产资料有限④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⑤生产生活条件艰苦【解析】(2)材料2反映了农民阶级的愿望材料3比较真实反映了农民生产生活情况根据材料三“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等信息概括出观点即可【答案】(3)条件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水利的兴修政府要减轻对农民的剥削优越的自然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解析】(3)概括以上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15.(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并说明其形成的历史条件15.(2)材料二反映了宋代城市商业活动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答案】(1)基本特征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 自给自足历史条件铁犁牛耕的出现和逐渐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统治者采取重农政策【解析】(1)基本特征根据材料“男耕女织”“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等信息可知古代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 自给自足历史条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出现和逐渐普及推动了小农经济的产生根据所学知识战国时期经过各国变法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统治者采取重农政策有助于小农经济确立【答案】(2)变化不禁“夜市” 打破了城市商业活动的时间限制可以沿街开设店铺突破了商业活动的空间限制【解析】(2)重大变化根据材料“诏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自三鼓以来不得禁止”可知不禁“夜市” 打破了城市商业活动的时间限制根据材料“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皆是即无容虚之屋”可知宋代城市商业可以沿街开设店铺突破了商业活动的空间限制16.(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朝建立的主要政治经济制度并分析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16.(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为巩固大一统局面在奠定疆域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并分析其历史意义【答案】(1)政治经济制度最早确立皇帝制度突出皇帝独尊和皇权至上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制官员由皇帝任命地方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和度量衡以及修驰道、直道等深远影响秦朝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其所确立的政治制度被后世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解析】(1)根据材料一“秦国在统一六国后就着手建立和健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机器以巩固其对全国的统治……(除此之外)秦始皇还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秦王朝的建立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结合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及其影响回答【答案】(2)措施统一台湾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抗击沙俄入侵并签署中俄《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彻底击败噶尔丹、大小和卓等叛乱势力设立伊犁将军加强对西北的管辖册封达赖、班禅派遣驻藏大臣明确中央对西藏的管辖权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少数民族事务意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更趋巩固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加强了对边疆有效管理促进了边疆的开发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以及经济文化往来有利于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形成【解析】(2)根据材料二“清代前期的有效管辖范围除18行省(兼有台湾)外还包括有奉天、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六盟、喀尔喀蒙古各部、唐努乌梁海、新疆和西藏是一个幅员广阔、疆界明确的统一多民族帝国这些地区无论在历史发展、社会经济、民族民俗等方面均各具特色这就决定了清代边疆政策内涵的多样性”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7.(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传统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其相对应的基本土地制度17.(2)依据材料二、三归纳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状况17.(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推行的主要经济政策这些经济政策有何消极影响?【答案】(1)模式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土地制度封建土地所有制(封建土地私有制)【解析】(1)第一小问的模式依据材料一“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可以看出这是小农经济的特点第二小问的土地制度结合所学可知与小农经济相对应的土地制度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答案】(2)状况商帮出现工商业城镇兴起【解析】(2)本小问的状况依据材料二“在亲缘集团的基础上晋商又逐渐发展为地缘组织”可以得出商帮出现依据材料三“市镇的数量平均增加一二倍以上而且有许多市镇达到空前的繁荣”可以得出工商业城镇兴起【答案】(3)政策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消极影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解析】(3)第一小问的政策依据材料四“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可以得出政策是重农抑商政策结合所学可以得出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第二小问的消极影响结合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的影响概括即可。
必修2单元一测试__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必修2单元一测试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国语·晋语》中记载“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说明A.商周时期手工业被官府垄断B.民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C.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态D.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生产部门2.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A.农民生活艰辛B.土地兼并严重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3. 右图是甲骨文的“年”字,该字由两部分组合而成,上部为“禾”。
卜辞中常见“有年”、“大有年”的记载。
据此,“有年”的意思应是A.人寿年丰B.祈盼丰收C.庄稼收获D.祭祀谷神4.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摘自《墨子》)。
在以下选项中,与这一现象相符的是①早在旧石器时代,纺织技术已经萌芽②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③不断改良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④具有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5. 古代中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下列几幅图中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于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们反映了古代中国石器耜铁农具曲辕犁A.播种方式的变革 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C.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 D.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6. 请辨别下图,被史学界称之为“我国古代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是A B C D7. 唐太宗贞观四年曾讲:“国以人为本,人以食为命。
若禾谷不登,恐由朕不躬亲所致也,故就别院种三数亩禾,时自锄其稊莠。
”这反映的主要问题是A.中国古代统治者的重农思想B.中国古代的粮食安全问题C.中国古代统治者的民本思想D.古代农业歉收是因为统治者不亲自耕作8. 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
战国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本班级测试,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测试
本班级测试,第⼀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测试第⼀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测试⼀.选择题(共20个⼩题,每⼩题3分,共60分)1.董谓在《救荒活民书》中说:“⾃⽥制坏⽽兼并之法⾏,贫民下户极多,⽽中产之家(相当于⾃耕农)赈贷之所不及,⼀遇⽔旱,狼狈⽆策,只有流离饿殍⽿。
”该材料所述现象反映了⼩农经济的()A.封闭性B.分散性C.连续性D.脆弱性2.西周时“⼀⼈跖(踏)⽾⽽耕,不过⼗亩”,⽽战国时“⼀夫挟五⼝,治⽥百亩,岁收亩⼀⽯半,为粟百五⼗⽯。
”发⽣这种变化的原因包括()①铁农具、⽜耕的推⼴②⽔利⼯程技术的进步③社会秩序的稳定④⽥庄经济的发展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3.“农功既毕,始牵⽜车,载其所有,求易既⽆,远⾏买卖,⽤其所致珍异,孝养其⽗母。
”《易传》描述的中国古代经济的主要特征是()A.⼈们经商意识强B.远距离长途贩运盛⾏C.珍奇珠宝是主要交换产品D.⾃给⾃⾜的⾃然经济4.古代中国⼈对⽜有着特殊情感:吃猪⾁但很少吃⽜⾁,杨柳青年画等民间风情画多以⽜为题材,民间有“⽜郎织⼥”、“太上⽼君骑⽜⼊函⾕关”等传说……造成这⼀现象的关键原因是()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B.佛教的⼴泛传播C.封建统治者实施愚民政策D.⼩农经济占主导地位5.《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家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和铁耙在乡村⾥成为⽇常⽤具。
这⼀现象给当时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包括()①“分地则速,⽆所匿其⼒也”②“秋七⽉,初税⽥”③“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④“庶⼈⾷⼒,⼯商⾷官”A.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6.在传统农业社会中,⼈流、物流和信息流的运动半径很⼩。
下列解释不确切的是()A.做到了“鸡⽝之声相闻,民⾄⽼死不相往来”B.绝⼤多数⼈⼝⽣活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C.⼟地是最重要的⽣产资料,居民流动性很⼩D.传统农业社会建⽴在⾃给⾃⾜的⼩农经济基础上7.古代农业社会中⾃耕农和地主⼟地所有制的本质区别是()A.是否拥有⼟地B.是否向国家承担赋税徭役C.拥有⼟地多少不同D.经营⽅式不同8.2010年,《诗经》在德国莱⽐锡书展中被评为“世界最美的书”。
高中历史岳麓版本必修必修2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测试卷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1.与表1中数字序号①①①对应的地域搭配正确的是()A.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岭南地区B.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岭南地区C.黄河流域、岭南地区、长江流域D.岭南地区、长江流域、黄河流域2.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称颂:“幸生圣明极盛之世,滇南车马,纵贯辽阳;岭徼宦商,衡游蓟北。
”这反映当时()A.形成了全国性的市场B.手工业获得长足发展C.对外贸易发达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3.北魏至唐朝前期,我国曾经实行过一种土地制度,即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服役。
这种土地制度是()A.井田制B.均田制C.私田制D.公田制4.唐代贵族官僚经商屡禁不止,寺院僧侣也从事商业活动。
京师富寺,往往有邸店多处,所入厚利已构成寺院主要财源。
这表明当时()A.寺院经济普遍发达B.商人社会地位提高C.社会主流思潮剧变D.商业活动异常活跃5.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提水工具最早出现于()A.东汉B.曹魏C.唐朝D.北宋6.白居易《卖炭翁》一诗,被史学大师陈寅恪赞誉为“诗史”。
诗中叙述老翁“晓驾炭车碾冰辙”来到长安城,“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此处的“市”是指()A.没有行政管理的草市B.严格管制的集中市场C.沿街开铺的街市D.地方自治的市镇7.作为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下列农作物最早由中国培植的是()A. ①①B. ①①C. ①①D. ①①8.明清时期《商贾指南》《商贾便览》《生意世事初阶》《士商类要》等一系列商业书籍出现,“弃农从贾”乃至“弃儒从商”“士商渗透”的现象越来越常见。
这表明()①商人成为不可忽视的群体 ①商人群体自我意识的觉醒①社会对商业的认可与重视 ①政府奖励工商政策的成效A. ①①①B. ①①①C. ①①①D. ①①①9.北宋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可是迅速贬值,到明中期基本放弃纸币,取而代之的则是从民间贸易发展起来的白银;白银的使用日益普遍,并最终作为主要支付手段获得政府认可。
【单元试卷】必修2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检测及答案
必修2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检测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1.“金猪去,玉鼠至,贺岁夜无眠;举金樽,对玉阙,瑞雪似舞翩;家为天,人如仙,快乐走人间;众亲朋,阖家欢,新春福禄全!”这是2008年春节流行的祝福短信,其中的“猪”“鼠”与农历纪年相配,这源自()A.中国古代神话传说 B.中国古代的农业文明C.中国原始的图腾崇拜 D.中国原始的自然崇拜2.山西出土的春秋时期的青铜酗酒器牛尊,牛鼻穿有环,历史学家据此可推断出()A.春秋时期贵族有酗酒之风,在牛鼻上装环便于拖曳沉重的青铜酒器B.春秋时期牛已被牵引从事耕作C.青铜制造业背离礼制的传统,注重生活化D.青铜工艺水平高超,能艺术化表现动物形象3.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二郎神是秦国李冰的次子,因与父亲一起修筑某项重大水利工程造福一方而受到人们的崇拜,该水利工程()A.郑国渠 B.井渠 C.灵渠D.都江堰4.西欧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为4—5倍,据十三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六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
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A.科学技术领先世界B.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C.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D.水利灌溉技术先进5.《汉书•食货志》载:“周室既衰,暴君污吏慢其经界,徭役横作,政令不行,上下相诈,公田不治。
”该材料表明()①大国争霸,原疆界打破②周朝礼制破坏③封建土地所有制产生④井田制瓦解A.①②正确,③④不正确 B.①②③正确,④不正确C.①②④正确,③不正确 D.①④正确,②③不正确6.史料记载,北魏初年“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后来却纷纷“返旧墟”,导致这种变化产生的最主要因素是当时统治者实行了()A.屯田制 B.均田令 C.征役制D.雇募制7.隋朝和唐朝前期,在赋税制度上对北魏的租调制进行改革,推迟了服役年龄,甚至可纳绢代役。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测试(岳麓版必修2)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测试(岳麓版必修2)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1.下图比较直观地反映了中国古代的经济状况,对下图的解读正确的有()①农业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主要方式②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③耕作方式主要是铁犁牛耕④农业是国家赋税收入的主要来源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解答本题一定要抓住题干要求,解读信息一定要来源于图片本身。
虽然农业是国家赋税收入的主要来源,但是图片本身并不能说明这一观点。
答案: A2.西汉时期,业主开垦荒地而获得土地,并无买卖交易发生,但业主也要模仿土地买卖文契,刻石立碑,说土地是由“东王公”、“西王母”、“山公”、“土公”等杜撰的神话人物手中买来。
上述现象表明西汉时期A.封建土地所有制开始确立B.鼓励土地买卖C.尊重业主对土地的所有权D.禁止开垦荒地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
结合所学可知,封建土地所有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开始确立,排除A项;根据题干材料信息“并无买卖交易发生”,排除B项;D项说法与题干中“开垦荒地而获得”的信息相矛盾,排除。
故选C。
答案: C3. 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描绘了这样一个农民形象:“‘普通’农民大概一半是自耕农,一半兼做佃农。
不管怎样,他和他的家人在相隔不远的三四块田地里劳动,带着锄头和镰刀来来回回,主要为他们自己的生存干活……还可以种点卖钱的作物。
”这反映了自耕农() A.在经济上实现了男耕女织B.依赖于商品经济而生存C.生产的产品主要用于自给,部分用于市场交换D.生活富裕祥和的真实情况解析:材料中“带着锄头和镰刀来来回回,主要为他们自己的生存干活”和“还可以种点卖钱的作物”说明C项准确。
答案: C4.元代著名的文学家张养浩在《山坡羊》中写道:“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
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
布衣得暖胜丝绵,长也可穿,短也可穿。
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
雨过天晴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测试题
高一历史【1】必修二第一单元单元检测卷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关于我国早期农耕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最早在长江和珠江流域形成规模②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稻的国家之一③在发展初期已显露出地域差别④以种植业为主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2、春秋时期,促进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小农经济产生的主要条件是( )A铁器、牛耕的使用 B社会人口的增加C国家分裂的影响 D统治阶级的提倡3、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窖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了我国古代()①自耕农富裕祥和的生活情况②自耕农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③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自耕农的主要经营方式④“男耕女职”的经营方式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④4、史书中关于“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的记载直接反映了景德镇制瓷业中()A规模大,分工极细B与传统官办手工工厂相比发生了质的变化C机器生产形成并发展D形成了雇用和被雇用的劳资关系5、导致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诸侯国相继承认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B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C封建的剥削方式逐步产生并发展D战国是各国进行变法确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6、战国时期以来的土地私有制不包括()A君主土地私有制 B自耕农土地私有制C国王所有的贵族土地私有制 D地主土地私有制7、在我国封建社会里,地主阶级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是()A将占有的“公田”据为己有 B通过接受赏赐获得土地C土地兼并 D驱使流民垦荒获得土地8、古代农耕经济最早形成规模是在( )①黄河流域②长江流域③珠江流域④淮河流域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9、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是在( )A东汉 B三国时期 C唐代 D两宋时期10、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农耕经济基本特点的表述错误的是( )A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B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C刀耕火种、简单协作 D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11、下列关于我国古代自耕农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生产力的提高和私有土地的出现是其产生的原因B出现在战国时期C拥有部分土地,以家庭为单位生产经营D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1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A.牛耕的推广 B.手工业的发展 C.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D.铁器时代的到来13、“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
岳麓版必修二: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测试卷(含答案)
单元检测(一)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2006年1月1日,我国正式取消农业税,河北灵寿农民自己出钱铸青铜鼎(右图),记录“告别田赋”这一亘古未有的大事。
我国最早向个体农户征收“农业税”出现在( )A.西周B.春秋C.战国D.西汉2.据王祯《农书》记载,有一农具“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两足中虚,阔和一垅,横桄四匝,中置耧斗;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
”据此判断这一农具应是( ) A.犁具B.灌溉工具C.播种工具D.除草工具3.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与春秋时期齐国“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 ) A.客观上承认了土地的私有权B.提高了生产者的积极性C.以法律形式废除了井田制D.实际上使土地私有制合法化4.“井田废,田非耕者之所有,而有田者不耕也。
耕者之田资于富民,富民之家地大业广……是以田者日累其半,以至于富强;耕者日食其半,以至于穷饿而无告。
”苏轼认为废井田( ) A.促使土地数量增加B.有效遏制土地兼并C.有利于社会合理分工D.加大社会贫富悬殊5.南宋时,民间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到了明清时期,“湖广熟,天下足”“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
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经济重心已经向中部移动B.江浙一带的农业开始转型C.太湖流域经济开始大衰退D.江浙地区不再是经济重心6.“绢帛绫绸叠满箱,将来裁剪做衣裳。
公婆身上齐完备,剩下方才做与郎。
”明邝璠的《剪制》诗句反映其产品用途是( )A.出售B.自我消费C.向政府交纳赋税D.捐赠礼品7.《吕氏春秋》载“故丈夫不织而衣,夫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
”《汉书·食货志》载“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有关这两段话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这两段话是矛盾的②它们说明男耕女织相辅相成③家庭手工业在小农家庭中占有重要地位④封建剥削造成一些人不劳而获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8.“来啊,观赏这件……,吸引我的是它的绚丽,它来自一个新的天地,从未见过如此优美的艺术。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测试题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测试题一、选择题1、下面的汉代画像石拓片和民间剪纸作品,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古代A、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B、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C、封闭的地主庄园经济D、乡村生活的祥和富足2、“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
”《礼记·曲礼》中这段反映的是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哪种形态A、工场手工业B、家庭手工业C、官营手工业D、民营手工业3、我国古代自耕农经济产生的原因有①水利工程的修建②生产工具的进步③耕作技术的进步④私有土地的出现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4、以下哪些是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政策产生的原因①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②新兴地主阶级经济利益的反映③封建社会初期不具备发展工商业的条件④商业的不稳定性及商人的流动性大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5、强调重视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是古代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所实行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
对“重农”政策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其根本原因是适应了封建小农经济发展的要求B、根本目的是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C、其作用是有利于维护社会安定和巩固封建统治D、重农的结果是促进了中国古代历朝经济的发展6、北方一些地区曾流行“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的俗语,它从本质上反映了A、农民习惯于简朴安逸的生活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D、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力落后7、下列有关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状况的介绍,正确的是①原始社会末期,商品交换的特点是以物易物②商朝产生了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③春秋战国时期出现许多实力强大的自由商人④秦朝为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工商食官”政策⑤明清时期,形成微商、晋商、宁绍商人、闽商等大商帮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8、汉唐时期,城市的主要职能是A、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B、政治中心和军事重镇C、军事重镇和经济中心D、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9、下列对宋代城市发展概况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打破了“市”和“坊”的界限②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③市的启闭也不再由官方统一规定时间,出现了夜市,晓市等④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视⑤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10、有学者根据材料一“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煤),无一家燃薪(木柴)者”,得出宋代开封生活燃料已用煤取代木柴的结论;又有学者根据材料二“赐在京(汴都)官员柴、炭各有差,柴578万,炭585万”,对上述结论予以反驳。
岳麓版历史高中必修2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测试卷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下面是中国古代早期农具对比表。
该表反映的主要信息是( )A . 铁犁牛耕技术已推广到全国B . 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C . 牛耕是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D . 封建小农经济得以确立2.《无家别》中写道:“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社会动乱是中原人口南迁的主要原因之一,下列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A . 七国之乱—第一次高潮—西汉 B . 永嘉之乱—第一次高潮—两晋之际C . 安史之乱—第二次高潮—唐朝D . 靖康之变—第三次高潮—两宋之际3.交子开创时的面值为一贯至十贯不等,1039年改作五贯和十贯两种,而十贯发行额占百分之八十。
1069年又改为五百文和一贯两种,分别占百分之四十和六十。
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 政府滥发交子以转嫁财政危机 B . 纸币为取代金属货币做准备C . 政府实现货币金融体系的转型D . 交子同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4.据史载,西汉统治者经常对农民采取一些“扶贫”措施。
例如,公元前67年,汉宣帝下令“假(农民)公田,贷种、食”;公元2年,汉平帝下令以“赐(农民)田宅什器,假与犁、牛、种、食”。
此举主要是为了( ) A . 抑制土地兼并现象 B . 增加地主经济收入C . 弥补生产资料不足D . 打击商人敛财致富5.《中国商帮:从大历史看中国商人宿命》一文指出:整个明朝,绝大多数时候,海商是以非法的角色活跃在海外贸易中的。
换句话说,他们就是走私商人,甚至以武装的方式走私,最嚣张时公然对抗政府。
导致明朝海商这种命运的主要原因是( ) A . 海商崇尚武力 B . 走私带来的暴利的吸引C . 明朝长期推行海禁政策D . 西方殖民者的扶持6.宋代徽人“族人业无所就,令可治生理财。
族中子弟不能读书,又无田可耕,势不得不从事商贾者,故族众或提携之,或从亲友处推荐之,令有恒业,可以糊口。
”这表明当时( ) A . 区域性商人群体形成 B . 血缘关系是商人集团纽带C . 徽州地区的商业发达D . 重农抑商观念已经被打破7.史书记载,明太祖意识到通过海路,也可以与番邦交通,如果不禁止老百姓通过海上私下贸易,恐怕大家都会不思劳作,纯事商业。
2017-2018学年岳麓版必修二 第1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单元测试)
岳麓版必修2《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75分)(答案填在答题卡上)1.“权耙扫帚扬场掀,碌碡簸箕使牛鞭;筛子抬筐麻袋囤,胶轮条筐和车绊……锄镰锨镢样样有,各种农具要健全。
”该农谣反映出古代农耕经济怎样的特点()A.自给自足B.精耕细作C.男耕女织D.家庭经营2.下列出现于隋唐时期的是()A.二牛一人犁耕法B.骨耜C.翻车D.曲辕犁3.春秋时期,出现“五口之家,治百亩之田”的现象,此处的“田”属于()A.国有土地B.君主私有土地C.地主私有土地D.自耕农私有土地4.唐朝诗人孟郊在《织妇辞》中曾有“如何织纨素,自著蓝缕衣”的诗句,而韦应物的《杂体五首》中有“舞罢复裁新,岂思劳者苦”的句子。
这反应了()A.丝织业不够发达,产量较少B.当时的丝织品主要供上层社会消费C.丝织品主要出口地中海等欧洲地区D.丝织品为织者自己所用5.据史料记载,明洪武二年,朝廷在景德镇设“御窑厂”,镇内有官窑五十八座,“昼间白烟掩盖天空,夜则红焰烧天”,生产规模宏大。
一般来说,历代由朝廷垄断专用的瓷窑均称“官窑”,由官员管理。
因为这样做主要是可以()A.保证朝廷有丰厚的财政收入B.生产足够精美的产品C.显示朝廷的威严 D.保证技术的传承与创新6.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在18世纪珍妮纺纱机发明以前,“要想找出一个能够同时纺出两根纱的纺织工人并不比找一个双头人容易”。
而这一局面在中国被打破是在()A.西汉B.唐代C.元代D.明朝7.下列哪一诗句描写了古代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A.“金多众中为上客,夜夜算缗眠独迟”B.“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C.“尔来盗贼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D.“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宋朝的黄金时代”的标题下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
”属于这场“商业革命”的史实是()A.出现独立经营的商人B.大量的商业市镇兴起C.流通领域出现纸币D.生产领域出现工场手工业9.《新唐书》:“两京诸市署:……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击钲三百而散。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测试(岳麓版08版必修2)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测试(注:本试卷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单选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1.中国农耕经济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规模。
下列考古材料最能反映长江流域原始农业特点的是()A.猪骨骨核B.贮粮窖穴C.稻谷遗存D.炭化谷粒2.牛耕出现后,很长一段时间使用并不普遍。
下列为牛耕的普遍推广提供了可能的一项技术革新是()A.铁犁铧发明B.犁壁的安装C.牛鼻环的使用D.“二牛抬杠”的牛耕方式3.春秋时期的人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弟子司马耕,字子牛;晋国大力士姓牛,名字耕。
这反映了当时()A.农耕经济高度发达B.牛耕技术备受推崇C.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D.种植业是主要生产部门。
4. 古代下列生产工具中,基本无需使用人力操作的是()A.曲辕犁B.耧车C.翻车D.筒车5. 春秋战国时期修建的著名水利工程不包括()A.芍陂B.郑国渠C.都江堰D.白渠6.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芸芸。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诗中的描述反映了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②重视农业的观念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④安土重迁的思想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7.北京地区流行过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
从本质上反映了()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B.商品经济极端落后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D.农业在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8.宋朝范成大诗云:“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诗句中反映的信息不包括()A.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B.农村经济存在性别分工C.农民过着衣食无忧的田园生活D.当时的纺织材料有麻和丝9.东亚大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耕为主体的经济形态。
下列属于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的有()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②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③“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④历代统治者都重视农业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10.下列有关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史实,其中因果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刀耕火种小农经济形成B.铁犁牛耕井田制形成C.铁犁牛耕小农经济形成D.土地兼并政府财政收入增加11.关于西周井田制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目的是为了巩固奴隶主的统治B.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是分离的C.分封制的瓦解导致井田制瓦解D.东周向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化12.《诗经》云:“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第8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综合测评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吕氏春秋》中有“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中有“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中有“时至而作,竭时而止”。
以上材料均反映了() A.中国古代农民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C.中国古代农业尊重自然规律D.中国古代农民注重因地制宜【解析】材料体现了农业生产应重视气候、施肥、节气等因素,这是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表现。
【答案】 B2.祝令文一曲《家是温柔港湾》唱出了千百万人的心声。
观察汉字“家”的构成,判断出正确选项()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②我国古代经济结构是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③家畜饲养在中国古代具有重要地位④家畜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高于人类A.①② 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依据图片再现史实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从“家”的字面可以看出:“栏”中养“猪”,因此,可以判断出①和③是正确的,②表述不正确,“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是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而非是经济结构,我国古代的经济结构是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④表述有误。
【答案】 C3.每到春节,农村人挂的灯笼上会有“五谷丰登”的字样,预祝农业丰收,表达了人们在生活上的美好愿望。
以下四幅图中,属于“五谷”的是()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五谷即为黍、稷、稻、麦、菽,俗名分别为黄米、谷子、水稻、小麦、豆类。
玉米不在“五谷”的范畴之内。
【答案】 A4.(2008年山东临沂统考)毛泽东曾经指出:“我看中国就是靠精耕细作吃饭。
”下列哪些言语反映了中国农业“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①“湿耕泽锄,不如归去”②“六月不干田,无米莫怨天”③“肥是农家宝,庄稼不可少”④“且溉且粪,长我禾黍”A.①②③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对“精耕细作”的理解,①②③④的说法均是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研问卷模板】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测试卷
1. 姓名
____________
2. 有学者指出. 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方、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众多配套措施的农艺体系。
这一“农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A精耕细作
B刀耕火种
C男耕女织
D自给自足
3. 据古代文献记载. 秦汉时期铁犁牛耕技术虽有进步,但尚未普及,占主导地位的起土、翻土农具仍以锸、锄为主。
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冶铁技术的落后
B.精耕细作的需要
C小农经济的阻碍
D耕牛的极度缺少
4. 唐代诗人王维在《丁寓田家有赠》一诗中写道. “晨鸡鸣邻里,群动从所务。
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
”对其解读出的信息最恰当的是()①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②以家庭为生产单位③男女分
工明确④田园生活自然悠闲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5. 《公羊传》宣公十五年何休注云. “是故圣人制井田之法而口分之,一夫一妇受田百亩,以养父母妻子,五口为一家……肥墒不得独乐,硗墒(质地差的土地)不得独苦,故三年一换土易居,财均力平,兵车素定,是谓均民力强国家。
”材料说明井田制下()
A.出现土地兼并现象
B.农民拥有土地的支配权
C.土地经营相对公平
D.私田争夺公田的劳动力
6. 唐朝后期,太湖流域的进士及第的人数增加了,前期没有出现过进士的一些地区也出现了进士。
增长幅度最大的是福建、江西和湖南。
这一变化反映了()
A.士人影响力“南重北轻”
B.政治权力中心转向南方
C.南方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
D.科举取士规模不断扩大
7. 历史学者王家范曾评论说. “它对市场经济的破坏作用是双重的,即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同时也使民生日用商品带有浓厚的政治财政色彩,成为一种假性商品经济。
”这里的“它”指的是()
A.田庄手工业
B.私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官营手工业
8. 观察下图,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丝织业中心多沿丝绸之路分布
B.四川地区一直以来是丝织业重心所在
C.唐宋时期私营丝织业水平超过官营
D.元明时期丝织业重心转向东部地区
9. 唐代多有严禁各级官员从事工商业的规定,而宋代则多有皇室成员利用权力之便从事商业的记载。
这说明()
A.唐代工商业秩序管理规范
B.宋代工商业者社会地位提高
C.唐代注重保护民间工商业
D.宋代的工商业政策较为宽松
10. 据《松窗梦语》记载. 歙县的“贾人几遍天下。
良贾近市利数倍,次倍之,最下无能者逐什一之利”。
歙人潘侃曾说. “良贾急趋利而善趋时,非转毂四方不可。
”《许氏世谱》记有“徽歙以富雄江左,而豪商大贾往往挟厚资驰千里”。
这反映()
A.徽商藐视国家经济政策
B.长途贩运是徽商的重要经营方式
C.徽商资本雄厚
D.徽州商业传统源远流长
11. 唐甄说. “吴丝衣天下,聚于双林,吴、越、闽、番至于海岛皆来市焉。
”嘉庆《嘉兴府志》卷4记,平湖县的乍浦镇,“番舶凑集,居民成市”。
两则材料反映了()
A.政府对民间贸易约束比较少
B.我国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趋势
C.国内长途贩运贸易比较兴盛
D.国内市镇已同国外市场建立联系
12. 明朝时嘉兴石门镇有油坊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一夕作佣值二铢而赢”。
这一记载可以用来研究()
A.古代官营手工业
B.明清资本主义萌芽
C.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
D.古代家庭结构的变迁
13. 英国史学家韦尔斯说. “19世纪以前的两千多年,很少有中国人对于他们自己的文明一般优越于世界其他各处的文明产生过任何认真
的疑问。
”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中国古代文明一直领先于世界
B.中国古代封建政府禁绝任何外来文明
C.中国古代文明并非世界领先
D.古代中国人缺乏对本国文明的深刻反思
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根据材料一图片信息,指出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5分)
____________
15. 材料一“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者。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材料二“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
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商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清)雍正皇帝材料三《苏州府志》记载的明代苏州纺织业状况是.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
匠有常主(机
户),计日受值……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吴县志》记载清代苏州情况是. “各账房除自行设机督织外,大都以经纬交与织工,各就织工居处雇匠织造,谓之机户。
”《清稗类钞》记载. “(账房)散放丝经,给予机户,按绸匹计工资。
”《凤麓小志》记载. “小机户无甚
资本,往往恃账房为生。
”《康熙松江府志》记载. “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一下黄宗羲的观点和雍正皇帝的观点有何不同之处。
(5分)(2)
材料三主要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反映的本
质是什么?(10分)(3)材料二中雍正皇帝的观点对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会产生什么样的作用?(6分)
____________
16. 农耕时代的中国小农和工商业者的命运,与封建王朝的政策息息相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汉农村市场的兴起和发展,不是偶然的……小农的生产条件对社会依赖程度增加,他们为提高生产率,购置铁农具和大型牲畜等,不得不仰求于市场……农民当时虽属自给性生产,但在农副业及家庭纺织等方面,仍有部分剩余劳动产品的增长,使他们交换能力扩大……农村涌现出了一批工商业者,如当时有专门的铁匠、“贩盐”者、“屠狗”者、“开酒家”者等等,这各色人物的经营范围,有助于丰富农村市场的商品内容……小农追求富裕的思想,也具有为价值而生产的支配意识,在“农不如工,工不如商”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黄今言《秦汉商品市场的层次结构与发
育状况》(1)据材料一,概括两汉农村市场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6分)
____________
17. 材料一江浙是以棉、丝加工之类的支柱产业为基础的全国市场的中心,明后期和清前期,江浙布、丝手工业已发展到相当规模,企
业数量多,规模较大,产品衣被天下,导致棉花、棉布、生丝、丝织品成为在全国范围内流通的大宗商品……江浙是多数大宗商品(茶叶除外)贸易的中心,辐射向全国……以江浙为中心的全国统一市场在19世纪初已构成。
——罗肇前《全国统一市场形成于19世纪初——兼论明清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江浙地区出现的经济新现象。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新现象出现的原因。
(14分)
____________
18.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
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
……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
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
——钱乘旦《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 东方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阻碍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的因素。
(6分)
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