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病因 外感病因

合集下载

外感病因的内容

外感病因的内容

外感病因的内容
外感病因是指来源于自然界,从肌表、口鼻侵入人体的致病因素,引起外感疾病。

这些致病因素主要包括六淫和疫气两大类。

六淫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总称。

正常情况下,六气变化对万物和人体是无害的,但如果气候变化异常,如太过或不及,或非其时而有其气,以及变化过于急骤,使机体不能与之相适应,六气就会由对人体无害而转化为对人体有害,成为致病的因素。

疫气是指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致病因素。

疫气的传染途径是通过空气传染,入侵口鼻。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中医书籍或咨询专业医生。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中医基础理论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第七章至第九章【圣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中医基础理论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第七章至第九章【圣
5 / 155
圣才电子书

(2)寒邪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
b.提出病因的“三部”分类法,《灵枢·百病始生》说:“喜怒不节则伤脏,风雨则伤上,
Hale Waihona Puke 清湿则伤下。”③东汉张机:发病途径分类法,指出:“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
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 7 章 病因与发病
7.1 考纲要求
一、病因 1.中医学病因分类 2.六淫的概念及致病的共同特点 3.六淫各自的性质及其致病特征 4.疠气的概念及致病特点 5.七情内伤的概念及致病特点 6.饮食失宜的致病特点及病理表现 7.劳逸损伤的致病特点及病理表现 8.痰饮、瘀血、结石的概念、形成原因及其致病特点 二、发病 1.邪正与发病 2.内外环境与发病的关系 3.发病的类型
3 / 155
圣才电子书

A.传染性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B.季节性
C.地域性
D.相兼性
【答案】A
【解析】六淫邪气致病主要有以下特点:外感性、季节性、地域性、相兼性。B 项,传
染性是疠气致病的特点。
【例 2】(X 型题)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有( )。[2007 年研] A.发病急骤,症状相似 B.与季节气候和居处环境有关 C.多从肌表或口鼻侵入 D.可单独致病或合邪致病 【答案】BCD 【解析】六淫致病一般具有以下特点:多与季节气候和居处环境有关;可单独侵袭人体 而致病或两种以上邪气同时侵犯人体而致病;在发病过程中,六淫邪气可相互影响,在一定 条件下也可以相互转化;其受邪途径多侵犯肌表,或从口鼻而入,或两者同时受邪。A 项, 为疠气病邪致病特点,而非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 3.六淫各自的性质及其致病特点 (1)风邪 ①风邪的基本概念 a.凡致病具有善动不居、轻扬开泄等特点的外邪,称为风邪。

病因——外感病因

病因——外感病因

病因——外感病因
外感病因是指疾病的发生与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有关。

外感病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病原体感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引起的感染,如感冒、流感、肺炎等。

2. 季节变化:气候、温度、湿度等因素的改变会影响人体机能,容易导致感冒、疟疾、流感等疾病的发生。

3. 环境污染:空气、水、土壤污染会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易患感染性疾病。

4. 饮食不卫生:食物中的细菌、病毒等可引起食物中毒和消化系统感染。

1
5. 接触传播:与患病人员接触或接触患有传染性疾病的物品,易导致传染病的发生。

6. 病虫害:蚊子、跳蚤、苍蝇等害虫的叮咬或污染人体周围环境,可引起传染病。

7. 免疫功能下降:长期处于不良环境、饮食不均衡、缺乏运动等因素会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易患疾病。

针对外感病因,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 改善室内外环境,保持空气清新,尽量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2.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身体清洁。

2
3. 饮食要均衡,避免食用不洁食品。

4. 减少与患病人员接触,避免使用他人的个人用品。

5. 注意预防病虫害,使用防蚊虫、灭鼠灭虫等措施。

6. 积极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

7. 及时接种疫苗,遵循医生的预防接种计划。

请注意,以上是一般的预防措施,具体预防措施还需根据不同的疾病和环境因素来确定。

如果有身体不适或疑似感染,请及时就医并遵从医生的建议。

3。

中医病因病机—病因外感病因(中医学课件)

中医病因病机—病因外感病因(中医学课件)
寒为阴邪:寒为阴气盛的表现,故称阴邪。
寒邪致病最易伤人体阳气,表现局部或全身 寒象。
贰、概述
01
外感病因
寒邪
(2)寒性凝滞,主痛
寒邪易于阻滞气血,引起疼痛症状。 寒客肌表经络,头身肢体关节疼痛,如“寒痹” 又称“痛痹”。 寒中胃肠,脘腹冷痛剧烈。 寒客肝脉,少腹或阴部冷痛。
贰、概述
01
外感病因
寒邪
疠气
疠气指一类具有强烈致病性和传染性的外感病邪。又称: 疫气、疫毒、异气、毒气、乖戾之气等。
传染途径
空气传染,经口鼻侵入致病
随饮食、蚊虫叮咬、虫兽咬伤、皮肤 接触等途径传染而发病
贰、概述
01
外感病因
疠气
(一)疠气的致病特点:
(1)传染性强,易于流行
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和流行性,可通过空气、食物等多 种途径在人群中传播,在流行地域,无论男女老少、 体质强弱,触之者即发。

太过、不及、急骤变化


导致人体发病

贰、概述
01
外感病因
六淫
(一)六淫的概念及致病特点:
概念: 即 风 、 寒 、 暑 、 湿 、 燥 、 火 ( 热 ) 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贰、概述
01
外感病因
六淫
共同致病特点:
1 . 外 感 性 六淫之邪多从肌表或口鼻侵入人体,发为外感病。 2 . 季 节 性 春季多风病,夏季多暑病,长夏多湿病,秋季多 燥病,冬季多寒病。 3.地域性 六淫致病常与居住的区域和环境密切相 关,如西北高原地区多寒病、燥病;东南沿海地区 多湿病、温病;久居潮湿环境多湿病等。 4 . 相 兼 性 六淫既可单独侵袭人体发病,也可两种以上邪气 相兼同时侵犯人体而致病。 5 . 转 化 性 六淫所致病证的病理性质,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转化。

外感病因

外感病因

外感病因外感病因,是指由外而人,或从皮毛,或从口鼻,侵入机体,引起外感疾病的致病因素。

外感病是由外感病因而引起的一类疾病,一般发病较急,病初多见寒热、咽痛、骨节酸楚等。

外感病因大致分为六淫和疫疠两类。

一、六淫(一)六淫的基本概念1.六气与六淫(1)六气:所谓六气,又称六元,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正常的自然界气候。

六气的变化称之为六化。

这种正常的气候变化,是万物生长的条件,对于人体是无害的。

由于机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通过自身的调节机制产生了一定的适应能力,从而使人体的生理活动与六气的变化相适应。

所以,正常的六气一般不易于使人发病。

(2)六淫:所谓六淫,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阴阳相移,寒暑更作,气候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和限度。

如果气候变化异常,六气发生太过或不及,或非其时而有其气(如春天当温而反寒,冬季当凉而反热),以及气候变化过于急骤;(如暴寒暴暖),超过了一定的限度,使机体不能与之相适应的时候,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于是,六气由对人体无害而转化为对人体有害,成为致病的因素。

能导致机体发生疾病的六气便称之为“六淫”。

固然气候变化与疾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但是异常的气候变化,并非使所有的人都能发病。

有的人能适应这种异常变化就不发病,而有的人不能适应这种异常变化就发生疾病。

同一异常的气候变化,对于前者来说,便是六淫了。

反之,气候变化正常,即使在风调雨顺,气候宜人的情况下,也会有人因其适应能力低下而生病。

这种正常的六气变化对患病机体来说又是“六淫。

了。

由此可见,六淫无论是在气候异常还是正常的情况下,都是客观存在的。

在这里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人们体质的差异、正气的强弱。

只有在人体的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时,六气才能成为致病因素,侵犯人体而发病。

就这一意义来说,六淫是一类因六气变化破坏了人体相对动态平衡,能引起外感病的致病因素。

“六淫”又称“六邪”。

2.外感六淫与内生五邪外感六淫属外感病的致病因素,称之为外邪,而内生五邪,则是指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所产生的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热(火)等五种病理变化,属病机学范畴。

7-病因

7-病因

课堂思考
• 夏日炎炎,一男生在烈日下军训时突然
晕倒,请问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一、外感致病因素
(一)六淫
3、暑邪 暑邪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只有外 感没有内生。
①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可出现高热、大汗、大渴、脉洪大。
• ②暑性升散,易耗气伤津; • 多汗→口渴、尿少、心烦。 耗气→肢倦、无力、气短→甚至突然昏倒。 • ③暑多挟湿。
⑶一气一病,症状相似
3.疠气形成和疫病流行因素 ①气候因素; ②环境与饮食因素;③预防措施不当;④社会因素。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二、内伤致病因素
(一)七情内伤 (二)饮食失宜 (三)劳逸失度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教学要求
• • • • • 1、熟悉七情的概念。 2、掌握七情的致病特点。 3、掌握饮食适宜的几种情况。 4、掌握过劳的危害。 5、了解过逸的危害。
• ⑴五味偏嗜 • ⑵寒热偏嗜 ⑶偏嗜饮酒、肥甘厚味
• 饮食失宜主要损伤脾胃,导致脾胃升降功能 失常,又可聚湿、生痰、化热或变生它病。
二、内伤致病因素
(三)劳逸失度
1.过劳
⑴劳力过度则伤气,劳筋伤骨。
⑵劳神过度则伤心脾
⑶房劳过度耗伤肾精 2.过逸 导致人体气血运行不畅和全身虚弱。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三、病理产物性病因
恐:恐惧、畏惧。 肾在志为恐,恐伤肾。
惊:惊吓、惊骇。 大惊主要伤心。 (惊与恐区别:惊不自知而恐为自知, 惊出于暂而恐积于渐,惊易复而恐难解。)
• 2.七情致病的特点
• ⑴直接伤及内脏 心、肝、脾功能失调 为多见。 • ⑵ 影响脏腑气机 怒则气上、喜则气缓、 悲(忧)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 思则气结。

中医学基础填空版

中医学基础填空版

第一章中医学导论1.《黄帝内经》记载的食道与肠管长度的比值为(1:35 ),与现代解剖学的相关内容相近似。

2.东汉张机所著的(伤寒杂病论)是第一部论述辨证论治的专书。

3.《神农本草经》收录药物(365)种,其中多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所收录。

4.晋代王叔和的《脉经》详述(24)种脉象诊法。

5.唐末昝殷所著的(《经效产宝》)是现存最早的妇科专书。

6.宋代(钱乙)所撰的《小儿药证直诀》是现存最早的儿科专著。

7.明代杨继洲的(《针灸大成》)是研习针灸的重要文献。

8.世界上最早的法医专著是(《洗冤录》),刊行于金代。

9.唐朝政府颁行的《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

10.《本草纲目》采用(自然分类)法将收载的药物分为16部62类。

11.辨证论治的精神实质是(不同质的矛盾用不同质的方法)进行解决的法则。

12.中医治病注重(病机(或“证候”)的异同,其次才是病的异同。

第二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1.在中医学理论形成过程中,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有精气学说和(阴阳学说、五行学说)2.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

3.阴阳的特定性质有相关性、(普遍性、相对性)和规定性。

4.阴阳的相对性表现在(可分性、转化性)及随着划分属性的前提的改变而改变三个方面。

5.中医学将人体具有(温煦、兴奋、推动)作用的物质及其功能规定为阳。

6.中医学将人体具有(滋润、凝聚、抑制)作用的物质及其功能规定为阴。

7.阴阳的对立制约是指阴阳双方存在着(相互斗争、约束、拮抗)的关系。

8.阴阳互用,是指阴阳双方(相互资助相互)的关系。

9.阴阳消长关系存在着(此消彼长、此长彼消)和此长彼亦长、此消彼亦消四个方面的表现形式。

10.“阳胜则热”,是指机体在阳邪作用下,呈现出(机能亢奋、产热过剩)的病理状态。

11.“阴虚则热”是指阴液亏虚,而致阳(相对偏盛,机能相对亢奋,产热相对过剩)的病理状态。

12.阴阳互损是以阴阳的(互根互用关系)为前提的。

《中医基础理论》讲课稿:外感病因——六淫

《中医基础理论》讲课稿:外感病因——六淫

《中医基础理论》讲课稿:外感病因——六淫现在开始上课。

上一节我们讲了六淫的基本概念,讲了六淫与六气之间的关系,其中重点是同学们记住六淫的基本概念。

在此基础上,根据邪正交争的观点来理解六气转化为六淫的条件,从邪正两个方面来分析。

下面我们从总体上讲一下,(二)六淫致病的一般特征,讲第二个问题。

注意这是六淫风、寒、暑、湿、燥、火致病的共同的属性和特点。

在这个基础上,将来我们具体讲六淫当中每一种致病因素,它们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一)外感性。

所谓六淫致病的外感性,就是风、寒、暑、湿、燥、火侵袭机体的途径,是由表入里,从肌表口鼻侵入人体。

我们在前面讲经络学说的应用的时候讲到,经络是外邪入侵的通道,六淫侵袭肌表,然后沿着络脉、经脉、腑脏,由表入里,层层深入。

就这个意义说,六淫侵袭机体的特征,它致病特征表现为外感性。

也正因为这样,将六淫所致的疾病,称之为外感疾病;也正因为是这样,前面我们定义六淫的时候,说六淫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强调其外感性。

(二)季节性。

是指六淫致病所表现出来的病理变化形成的疾病,具有鲜明的时尚性,表现为季节的时相性。

将风、寒、暑、湿、燥、火,大家回忆一下,在讲五行学说,对于自然现象的分类,有个五气。

每一种气,气和六气的变化与五行相类,归成一系统。

而五行和四季,按照五行的规律转化为五时,和它相适应。

根据这样一种思想,体现了六淫致病的鲜明的季节性。

比如,春季的时候,春属木,它们是一个系统,而六气变化,风属木,所以说春季的时候多风病;夏季多暑病;长夏多湿;秋季多燥;冬季多寒,这是一般规律。

注意这里面强调是一般规律,并不等于在其他季节的情况下,不会出现风、寒、暑、湿、燥、火,冬季照样可以出风病;秋季照样可以出寒(病)、出湿(病)。

就是一般的规律,六淫致病有个特点,表现为鲜明的季节性。

(三)地域性。

因为地域是指地理环境来说的,还指工作环境说的。

比如地理环境不同,常常形成特殊的气候类型,表现为六气的变化有所区别,所以六淫致病,又和地理环境有关。

2018中医执业医师备考:《基础理论》考点精析7

2018中医执业医师备考:《基础理论》考点精析7

第七章病因概说一、病因的概念病因(亦称为“致病因素”、“病原”、“病邪”、“邪气”等),即指破坏人体阴阳正常水平的相对平衡状态而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

中医学所说的病因,主要包括六淫、疠气、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失度、外伤、诸虫(即寄生虫)、药邪、医过、先天因素,以及痰饮、瘀血、结石等。

二、病因学说的概念病因学说,是研究各种病因的概念、形成、性质、致病特点及其所致病证临床表现的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中医对病因的分类沿革(一)春秋时期秦国名医医和的“六气病源”说(即疾病由“阴、阳、风、雨、晦、明”六种因素导致)(二)《内经》的病因阴阳及“三部”分类法(三)张仲景的“三分病因”法(也称作“三途径病因”说)(四)晋代葛洪的“三因论”(五)隋代·巢元方等《诸病源候论》首次提出了具有传染性的“乖戾之气”(六)宋代·陈无择的“三因学说”(七)现代的病因“四分法”四、中医病因学说的主要特点——辨症求因辨症求因,是以病证的临床表现为依据,通过分析病证的症状、体征(即临床表现)来推求病因,为治疗用药提供依据的方法。

它既是中医学特有的探求病因的主要方法,又是中医病因学说的主要特点。

从思维方法的角度而言,辨症求因是一种从结果来推求原因的反证法。

第一节六淫一、六气和六淫各自的基本概念及两者的区别(一)六气的基本概念六气(又称为“六元”),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正常的季节气候变化(是万物生长化收藏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对于健康的人体来说,不是致病因素)。

(二)六淫的概念及其形成六淫(又称为“六邪”),是指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是属于外感病的一类致病因素。

六淫的形成,包括两种情况:1.六气异常变化(如六气发生太过或不及,即非其时而有其气,以及当令气候变化过于剧烈或急骤),超过个体的适应能力,成为外感致病因素,就称为六淫。

2.个体的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不能适应正常气候变化,六气也能成为致病因素,变成六淫。

外感病因(二)

外感病因(二)

外感病因(二)展开全文3.暑邪凡在夏至之后,立秋以前,致病具有自然界暑气之炎热、升散、兼湿等特性的外邪,称为暑邪。

暑邪独见于夏季,是夏季的火热之邪,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如《素问·热论》所说:“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

”即在夏至以后,立秋之前感受自然界火热外邪引起的疾病称为暑病。

暑病只有外感,而无内生之说。

暑邪致病,依据起病的缓急,有伤暑、中暑及暑厥之分。

起病缓慢,病情较轻者为伤暑;发病急骤,病情较重者为中暑;伴有神昏、肢冷、抽搐者为暑厥,乃暑病中的危证。

暑病又有阳暑、阴暑之分。

盛夏之日,气温过高,或曝晒过久,或工作场所闷热,感受热邪所导致的暑病,即为阳暑;暑热时节,过食生冷,或贪凉露宿,或冷浴过久,感受寒邪所导致的暑病,即为阴暑。

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如下:(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为盛夏火热之气所化,具有酷热之性,故属性为阳。

其炎热之性,较其他季节之热邪更盛。

因此暑邪侵犯人体,可使机体阳气偏盛,出现一系列明显的阳热症状,如高热、面赤、肌肤灼热、舌红、脉洪大等。

夏气通于心,故暑邪易上扰心神,出现心烦,甚至神志昏迷等症。

暑热之邪,又易引动肝风,而见四肢抽搐,颈项强直,甚则角弓反张,古人称为“暑风”、“暑痫”。

(2)暑性升散,易伤津耗气:升散,即上升发散。

暑邪上升,侵犯头目,常见头昏、目眩、面赤等症。

暑邪发散,可使腠理开泄而多汗。

汗出过多,不仅伤津,而且耗气,故临床除见口渴喜饮、唇舌干燥、小便短赤、大便干结等伤津之症外,往往可见气短、乏力、精神疲惫、脉虚等气虚之症。

严重者可出现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等气随津脱的危重证候。

故《素问·举痛论》说:“炅则腠理开,荣卫通,汗大泄,故气泄矣。

”(3)暑多挟湿:暑热季节,不仅气候炎热,而且常多雨潮湿,热蒸湿动,湿气弥漫,所以暑邪致病,常易兼挟湿邪侵袭人体,形成暑湿夹杂证候。

临床除发热、烦渴等暑热症状外,常兼见身热不扬、四肢困倦、胸闷呕恶、食欲不振、大便溏泄不爽、舌苔腻而脉濡等湿阻气机的症状。

外感病因的名词解释

外感病因的名词解释

外感病因的名词解释在医学领域中,我们经常听到“外感病因”这一术语,它是指引起疾病的外界因素。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外感病因进行详细的解释,探讨其在人类健康中的重要性,并介绍一些常见的外感病因。

1. 什么是外感病因?外感病因是指由于外界环境中的因素引起的疾病的原因。

这些外界因素可以是微生物、化学物质、物理刺激或其他环境因素。

当人体受到这些外界因素的影响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生理或行为上的反应,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2. 常见的外感病因2.1 微生物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它们是引起各种传染病的主要外感病因。

细菌和病毒是最常见的微生物外感病因之一。

例如,流感病毒可以通过飞沫传播,引起呼吸道感染;大肠杆菌可以通过食物污染引起肠道疾病。

此外,一些真菌和寄生虫也会引起各种疾病,如真菌感染和疟疾。

2.2 化学物质化学物质也是常见的外感病因之一。

化学物质可以是工业上的污染物、有毒物质、农药、药物等。

当人体暴露在这些化学物质中时,可能会引起中毒、过敏反应或其他不良的生理反应。

例如,接触有机溶剂的工人可能会患有肝脏疾病;食用了含有农药残留的食物可能会引起胃肠道疾病。

2.3 物理刺激物理刺激也是外感病因的一种表现形式。

这包括温度变化、辐射、噪音、振动等任何对人体产生直接影响的外部物理因素。

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可能会导致中暑,持续暴露在强音乐下可能会引起听力损伤。

2.4 其他环境因素除了以上提到的微生物、化学物质和物理刺激外,其他环境因素也可能成为外感病因。

例如,恶劣的环境条件、不良的饮食习惯、缺乏运动等都可能引起不同类型的疾病。

城市环境中的空气污染可能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增加;长期不平衡的饮食可能导致肥胖和慢性疾病的风险增加。

3. 外感病因对健康的影响外感病因对人类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了解和应对外感病因是预防疾病和保持健康的关键措施之一。

通过了解病因,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患病风险。

例如,保持个人卫生、接种疫苗、遵循正确的食品安全措施、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等,都可以减少外感病因对健康的威胁。

病因——外感病因_2022年学习资料

病因——外感病因_2022年学习资料

外感病因-客观地存在于外部环境中。-常由肌肤或口、鼻而入。-致病具有发病较急的特点。-初起多形成表证-●分 “六淫”和“疠气”两类。
第节六淫病因——外感病因
号、-六淫的概念及共同致病特点-一六淫的基本概念-二入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
一六淫的基本概念-·六淫,是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遏伤阳气一卫阳-阴胜则阳病-寒邪◆-损伤阳气一脏腑-寒证厂伤寒:恶寒-中寒:-阴胜则 -脘腹冷痛-手足厥冷。
2寒性凝滞-一疼痛-凝滞血脉-寒邪-气血运行不畅一不通-寒性凝滞致血脉不通与寒性伤阳密切相关-凝滞津液-津 凝滞-一痰饮-3-寒郁化热
③寒性收引-气机-气滞(脏腑能紊乱)-腠理汗孔-恶寒发热无汗-经络筋脉关节-·身痛肢体屈伸不利.-血脉-脉
三湿邪病因——外感病因
2、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湿为阴邪,易损伤阳气,阻遏气机-·2湿性重浊-③湿性粘滞-·4湿性趋下,易袭 位
1湿为阴邪易损伤阳气,阻遏气机-致病特点-易伤阳气-脏腑-聚-湿邪(有形入经络→气机阻滞→痰-关节-+血瘀 遏伤脾阳-↓-胸隔-脾胃-下焦-运化无权-胸闷-呕吐,脘腹痞胀小便短涩-关节帅胀不利-肿、泻、腹满、不食溏下利不爽
口眼隔斜-角弓反张病因——外感病因
④风为百病之长-风寒、风湿-风邪为先导-诸邪易乘虚而入一-风热、风寒湿-风邪致病的多发性和广泛性-“风者, 病之始也。”-“风者,百病之长也。”-古人以风邪来统称外感病邪。
凡致病具有寒冷、-二寒邪-凝结、收引等特性-的外邪,称寒邪。
寒邪-伤寒-寒伤肌表郁遏卫阳-外寒-发热.恶寒为特点-寒邪直中里伤脏腑之阳.-中寒-寒病-脘腹冷痛为特点。 内寒-阳气不足.失于温煦气化所-产生的寒象-。联系:-外寒→伤阳-内寒—→卫外低下一感受外寒

外感病因(一)

外感病因(一)

外感病因(一)外感病因外感病因,是指来源于自然界,多从肌表、口鼻侵入人体,引起外感疾病的致病因素。

外感病因主要包括六淫、疫气两大类,涉及季节气候、地理环境,以及生物等多方面的因素。

六淫(一)六淫的概念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总称。

淫,有浸淫、太过之意。

六淫是引起外感疾病的主要病因。

一般认为,六淫与六气有密切联系,六气是指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正常的自然气候变化,它与一年季节的更替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如春风、夏暑(火)、长夏湿、秋燥、冬寒。

而气候的变化总是以消长盛衰的规律交替进行着,这是自然界本身所固有的客观规律。

人类在长期的生命演化过程中,通过自身的调节对自然界的气候变化产生了一定的适应能力,因此,一般情况下,六气变化不容易使常人发病。

当自然界气候发生异常变化,出现太过或不及,或非其时而有其气,以及气候变化过于急骤,而机体不能与之相适应时,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此时的六气便成为“六淫”。

但在正常气候条件下,也会有人因自身调节能力低下而发生外感病,那么这时正常的“六气”变化,对于患者而言也称为“六淫”。

由此可见,六气是否成为六淫,关键取决于个体正气的强弱。

任何气候变化,都具有致病和非致病的双重性,而决定发病与否,则常在于个体的适应及抵抗能力。

中医学将凡能致病的六气,即称为六淫。

六淫概念的确立,究其实质,则是采用把致病因素与机体反应结合起来研究病因的方法,是以自然界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变化的不同特征,与人体疾病情况下的临床表现相类比,寻找二者之间的相似关系,以确立病因的名称,虽然仍然包含着六种气候因素的意义,但从主要方面来看,它是标示能够使人体产生六类证候的病因符号,是依据人体证候特点对多种实体病因的六种综合归纳,是以机体整体反应性为基准的关于外界病因的综合性功能模型。

因此,从临床实践看,六淫致病除气候因素外,还包含了生物(如细菌、病毒等)、物理、化学等多种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病理反应。

外感病因

外感病因

外感病因一.六淫㈠风邪:自然界中具有风之轻扬开泄、善动不居特性的外邪。

1.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①风性轻扬开泄,易袭阳位----具有轻扬、升散、向上、向外的特性,所以常易侵犯人体的上部、肌表、腰背等阳位而发病。

例:风邪循经而上扰则头痛;风邪犯肺可出现鼻塞、咽痒、咳嗽等症状。

②风性善行数变----“善动”指风邪具有善动不居,易行而无定处的特征。

其致病病位游移,行无定处。

如四肢关节疼痛,游移不定。

“数变”指风邪发病急,变化快。

如荨麻疹的皮疹,皮肤瘙痒发无定处,此起彼伏。

③风性主动----具有使物体摇动的特性。

故其致病具有类似摇动的症状。

如角弓反张、四肢抽搐等症状。

④风为百病之长----六淫的寒、暑、湿、燥、火多附于风邪侵犯人体致病。

㈡寒邪:自然界中具有寒冷、凝结特性的外邪。

1.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①寒为阴邪,易伤阳气----“阴胜则阳病”,寒邪最易损伤人体的阳气。

如寒邪侵袭太阴经,损伤脾阳,则见脘腹冷痛,呕吐,腹泻等症状。

侵袭少阴经,心肾之阳受损,则可见恶寒踡卧,手足厥冷,下利清谷,精神萎靡等症状。

②寒性凝滞----具有凝结、阻滞不通的特性,故寒邪侵犯人体往往会使经脉气血凝结,阻滞,从而出现各种疼痛的症状。

《素问。

痹论》“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

”寒性凝滞主痛。

③寒性收引----“收引”,即收缩牵引之意。

寒邪具有收缩,牵引样的特性,故寒邪侵袭人体可表现为气机收敛,腠理闭塞,经络筋脉收缩而挛急的致病特点。

如寒邪客经络关节,则筋脉、经络收缩拘急,可见筋脉、关节屈伸不利,拘挛作痛等症状。

㈢湿邪:自然界中具有水湿之重浊,粘滞,趋下特性的外邪。

湿为长夏的主气,夏秋之交,此时阳热下降,水气上腾,氤氲熏蒸,湿气充斥,为一年之中湿气最盛的季节,故长夏多湿病。

1.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①湿为阴邪,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湿为阴邪,阴胜则阳病,故湿邪入侵可损伤人体阳气。

如湿困脾胃,升降不利,气机阻滞则脘痞腹胀,大便不爽。

病因——外感病因

病因——外感病因


腠理开迫津外泄.津伤耗气 气津两虚证
3)暑多挟湿
暑湿证 热象
湿阻症状 闷.困倦.泛恶
第二节、疠气
疠气以其“为病颇重”、“如有鬼厉之 气”而名。
一、疠气的基本概念
疠气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外邪。 别名:“疫毒”、“疫气”、“毒气”、
“乖戾之气”、“戾气”、“时行疫 气”、“杂气” 由疠气所致的疾病称为“疫疠”、“瘟 病”、“瘟疫”、“疫病”。
(3)一气一病,病状相似
特异性 某种疠气
脏腑经络
年龄 性别
致病特点 病变规律
临床特征
(一)流行的原因
⑴气候因素
久旱、酷热、洪涝、湿雾、瘴气等
⑵环境及饮食因素
严重的环境污染
空气、水源及食物
毒气外泄
蚊虫叮咬疫病Fra bibliotek⑶隔离防疫措施
⑷社会因素
湿为阴邪 遏伤脾阳 运化无权
肿、泻、腹满、不食
2、湿性重浊
有形质重 湿
阳气困遏 清阳不展
质重难移
症状沉重感 病位重着不移
类水性秽
分泌物、排泄物 秽浊不清
苔腻
3)湿性粘滞
症状的粘滞性
粘滞
病理过程的粘滞性
不爽
起病缓 传速慢 病程长 反复.缠绵.难速愈
⑷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四)燥邪
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⑴火热为阳邪,其性趋(炎)上
燔灼
亢奋 火热之邪 躁动
升腾
上炎
阳邪
病变多在上
阳偏盛 产热增加 火热征象 “阳胜则热”
⑵易扰乱心神
躁动 火热 通于 心 心神失宁
火热入营血
轻:心烦、失眠。
狂躁 重
神昏谵语

外感病因的认识

外感病因的认识

外感病因
外感病因指的是由于身体受到外部因素的攻击,如病毒、细菌、寒冷、湿气等,导致机体免疫系统失调,发生不同程度的疾病。

以下是常见的外感病因:
1. 病毒感染:由于病毒性感染而引起的疾病,如感冒、流感、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等。

2. 细菌感染: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如肺炎、扁桃体炎、脑膜炎、胃肠炎等。

3. 湿气:湿气易致病,特别是患有湿气体质的人群更容易受到影响,并出现疾病,如湿疹、皮肤感染、关节炎等。

4. 寒冷刺激:寒冷刺激可以导致人体表面的毛细血管收缩,影响人体正常热量的散发和调节,导致损伤和疾病,如感冒、发热、鼻炎等。

5. 风邪:风邪是中医学的一种概念,认为风是外感病的致病原因之一。

典型表现是感冒、流感、喉咙炎等症状。

以上是常见的外感病因,外感病的治疗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病情的轻重、病因的不同,进行科学的诊断和治疗。

通常需要注意休息,避免情绪波动,多喝水,保持营养均衡,并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

中医基础理论——外感病因

中医基础理论——外感病因

中医基础理论——外感病因病因就是致病因素,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后,会破坏人体生理动态平衡,是引起疾病的原因。

病因包括外感病因(六淫、疠气)、内伤病因(七情、饮食、劳逸)、病理产物病因(痰饮、瘀血、结石)和其他病因(外伤、寄生虫、胎传)。

六淫六淫又称六邪,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六淫的概念是从六气转化而来,六种气候因素四季轮转,六气太过或者不及就会产生六淫。

夏天当热不热冬天当冷不冷,或非其时而有其气,或暴寒暴暖都会让人生病,对病人来说六气就转化成了六淫,对抵抗力强没有生病的人来说就是六气。

即使气候正常,也有抵抗力差的人会生病,所以六淫不管天气是否正常,都是客观存在的。

六淫的致病特点1、季节性;一般来说春天多风,夏天多暑,长夏多湿,秋天多燥,冬天多寒;其中以暑邪和燥邪较为突出。

2、地域性;以中国而言,一般西北多燥寒,东南多湿热,沿海地区会加上风。

具体情况还要依据当地的地形环境来定,如潮湿环境多湿邪,干燥高温环境多暑邪火邪燥邪等。

3、相兼性;六种邪气可单独致病,也可相兼侵入人体。

以风邪为代表,风为百病之长,常与寒、痰、湿、燥、热(火)等病邪相兼致病。

4、转化性;六淫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可以向不同方向转化。

转化方向多由人体体质决定,如阴虚体质缺津液,容易化燥;阳虚体质阳气不足,容易化湿等。

5、外入性;六淫邪气多由人体表层(肌腠、口鼻等)侵入,初期多为表证,随着时间推移向不同方向转化,成为里证。

六淫各自的性质与特点风邪在致病因素中,具有升发向上向外、使肌腠开泄、善行数变的特性的外邪称之为风邪,因其“动”的特性,所以是阳邪。

风是春季的主气,但四季常有,所以风邪引起的疾病不限于春季。

风性升发向上向外,所以易伤阳位(人体上部、外部)。

肺是人体最上面的脏,外合皮毛开窍于鼻,易受风邪侵袭引起肺气不宣,会有鼻塞流(清)涕、咽痒咳喘等症状;此外风邪向上游走上扰头面,会有头(上)身痛的症状;风性使肌腠开泄,毛孔疏松,会有恶风、汗出、发热(低热)的症状;风性善行而数变,所以病位也有游走不定的特性,如风疹、荨麻疹等;此外还有多变的特性,发病急变化快,如癫痫、中风、面瘫等;风性主动,有动摇不定的特性,所以风邪作用人体后会有不自主的动作,如震颤、抽搐、角弓反张的症状;风为百病之长,风使肌腠开泄,使其他邪气易于侵袭人体,所以常和其他病邪联合使人致病。

中医病因学说---外感病因

中医病因学说---外感病因

中医病因学说---外感病因本文参考《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讲稿》总结整理而成。

一、中医学病因的含义在中医学中,病因是指破坏人体阴阳相对平衡而引起疾病的原因,包括六淫疠气、七情过极、劳逸失度、饮食失节、外伤、痰饮、瘀血等,又称致病因素,习称“病原”,古作“病源”。

换言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引起致病效应而发生疾病的因素,方能称之为病因。

病因学说是研究病因分类和各种病的性质、致病途径、致病特点以及探求病因方法的理论。

二、西医学病因的含义“病因是指引起某一疾病发生的特定因素,引起疾病的必不可少的、决定性的、特异性的因素。

”诸如生物、营养、理化、社会心理、遗传、免疫等因素。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疾病的原因已从单一的生物性发展到多因素性。

三、流行病学病因的含义根据概率论的因果观,原因不是决定性的,结果也不是必然的,流行病的病因定义实为概率定义。

其一,是能使人群中发病概率升高的因素,就可被认为是病因。

其二,为防治效应的病因定义:防治实验的处理措施使特定效应发生的概率升高,该处理就特定效应的原因,且归因的防治措施发生于特定效应之前,该效应的条件概率大于其非条件概率,即防治措施与该效应相关。

掌握流行病学的病因含义,对于从事中医病因学创新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四、中医学病因的现代分类在现代,中医基础理论一般将病因分为:外感病因内伤病因病理产物(痰饮瘀血、结石)其他病因(外伤、寄生虫、胎传与遗传、毒等)。

五、西医学病因的现代分类按性质和作用于机体的方式,分为:1. 外来致病因素机构性(如外伤)、物理性(如温度、光线、电流射线、气压等)化学性(有机和无机化学物质)和生物性,又称病原体(细菌、真菌、病毒、立克次体、寄生虫等)。

2.缺乏人体所必要的物质或条件如氧、营养素等的缺乏或不足。

3.机体本身反应性的改变如过敏性疾病等。

4.遗传性因素5.其他如社会因素、自然环境、心理因素、生活和劳动条件等。

六、中医学探求病因的方法1.整体动态人体内部各脏腑组织之间,以及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性问题
风寒暑湿燥火六邪的概念 外感六淫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了解一些常见的外感病证
六气
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正常的自然界气候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综合了天文学和气象学以及农作物生 长特点等多方面知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 一年中的自然力特征
宋代陈无择在张仲景病因分类的基础上,把病因和发 病途径结合起来,明确提出“三因学说”
“六淫,天之常气,冒之则先至经络流入,内合 于脏腑。为外所因;七情,人之常性,动之则先 自脏腑郁发,外形于肢体,为内所因;其如饮食 饥饱,叫呼伤气,金疮踒折,疰忤,畏压溺等, 有背常理,为不内外因。”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三 常见的火证
实火:面红目赤、壮热、口渴喜冷饮、心 烦、便秘或泄下粘秽、小便短赤、狂燥不安, 甚则神昏谵语、抽搐、斑疹、吐衄。 火毒:出现疮疡疔毒,局部红肿热痛,脓 血杂见。同时有壮热、口干舌燥、神昏躁狂, 舌红、脉数有力等。
舌 红、 苔 黄 燥 或 灰 黑
肿疡
角弓反张
唇口生疮——胃热
4、相兼性---两种或两种以上邪气同时为病
5、转化性--在一定条件下,其证候易发生转化
风 (Wind)
一 风邪的概念
自然界中具有善动不居、轻扬开泄等特性 的外邪,称为风邪
二 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风性轻扬开泄,易袭阳位
风邪轻扬、升发、向上、向外,其性开泄, 易使腠理宣泄开张而有汗出,常伤及人体 的上部(头、面)、阳经和肌表
易袭阴位;湿通于脾,易困中焦脾土
病理:湿邪有形,易阻三焦气机;湿性属阴,易
伤脏腑阳气;外湿致病,病程较长,缠绵难愈
燥 (Dryness)
一 燥邪的概念
自然界中具有干燥、收敛等特性的外邪,称 为燥邪
二 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燥性干涩,易伤津液
燥邪为干涩之病邪,侵犯人体,最易损伤津 液,出现各种干燥、涩滞的症状
湿痹:肢体关节肿痛酸楚沉重,屈伸不利。 湿温:身热不扬,朝轻暮重,汗出而热不解, 稽留不退,脘闷食少,便溏不爽,肢体困倦等。 湿疹:又称侵淫疮
性质
致病特点 周身困重
主要病症 头身困重,四肢发沉,关节重着疼痛
重浊
分泌物排泄 小便混浊,大便溏泄,下痢粘液脓血, 物秽浊不清 面垢眵多。 症状的粘滞 大便粘滞不爽,小便涩而不畅,苔腻。 性
----《素问· 调经论》
张仲景在《内经》分类方法的基础上,根据各种病因 的致病途径和传变规律,将病因分成三类
“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 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 血脉相联,雍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 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 病由都尽。” ---- 《金匮要略》
咽喉红肿——肺热
迫血妄形
性质
致病特点 主要病症 阳邪,实热证 高热面红心烦口渴,尿赤,脉洪 炎上, 发热,头昏,头痛,面红, 症状多见于上 目赤,咽喉红肿疼痛,口舌糜烂。 部 口渴喜饮,咽干唇焦,舌质红绛, 易伤津耗气 体倦乏力少气。 易生风 易动血 易扰心神 易致肿疡
炎热 灼燔
高热,四肢抽搐,牙关紧闭, 两目上视,角弓反张(热极生风)。
症状的粘滞性——分泌物、排泄物粘滞
如二便粘腻不爽
病程的缠绵性——起病隐缓,病程迁延, 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湿疹
湿疹
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易伤人体下部,以腰膝症状为多。 如淋浊、泄痢、妇女带下、下肢浮肿
下肢溃疡—湿性下趋
三 常见的湿证
伤湿:恶寒发热、头胀而痛,胸闷纳呆、脘痞、 恶心,或口不渴,肢体困重酸楚,疲乏无力,苔 薄白而腻,脉濡或缓。 冒湿:头重如裹,肢体酸楚,周身倦怠等。
二 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暑邪伤人多表现为一系列阳热症状
暑性升散,易耗气伤津 “升”,升发、向上。暑邪易上 扰心神,或侵犯头目
“散”,指暑邪侵犯人体,可致 腠理开泄而多汗。
暑多挟湿
热蒸湿动,水气弥漫,故暑邪致 病,多夹湿邪为患
三 常见的暑证
伤暑:身热,汗多,渴饮、溲赤,疲乏无 力、舌红,脉虚数,或纳呆呕恶,脘腹胀满, 大便溏泄。
阴胜则阳病——尤以损伤脾阳为著 气机升降失常——胸闷、脘痞、二便不爽
湿痹—关节疼痛重着、肿胀
寒湿困脾—水肿、腹水
湿性重浊
重——临床表现以沉重感为特征 如头重如裹、四肢沉重、关节肿胀闷痛 浊——指分泌物、排泄物秽浊不清 如面垢眦多、下痢脓血、黄白带下 、肌肤 疮疡
湿性粘滞
粘——粘腻 滞——滞留不爽
风性善行而数变
“善行”:风性善动不居,游移不定。致
病具有病位游移、行无定处的特征。 “数变”:风邪致病变幻无常,发病迅速。
风性主动
“主动”,指风邪致病具有动摇不定的特
征。
风为百病之长
一是指风邪常兼它邪合而伤人, 为外邪致病的先导 二是指风邪袭人致病最多
三 常见的风证
伤风:恶风、微发热,头痛,汗出、鼻塞流涕, 咽痒咳嗽、失眠多梦、苔薄白,脉浮缓。
三 常见的寒证
伤寒: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 或咳嗽气喘、鼻塞,脉浮紧,苔薄白
中寒:呕吐清水,肠鸣泄泻,脘腹冷痛, 痛剧急骤、遇寒加剧,苔白厚,脉沉紧或弦 寒痹:四肢关节疼痛,拘挛,屈伸不利, 遇寒加剧源自苔白腻拘急收引屈伸不利
性质 寒为阴 邪 凝 滞
致病特点 寒证,伤阳气
主要病症 口干唇燥,鼻咽干燥,皮 肤皲裂, 小便短少,大便干结。 干咳少痰,或痰粘难咯, 痰中带血。
干涩
易伤肺阴
火 (Fire)(Heat)
一 热(火)邪的概念
自然界中具有炎热升腾等特性的外邪
二 热(火)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热为阳邪,易伤津耗气
热淫于内,一方面迫津外泄,因气随津泄 而致津亏气耗;另一方面则直接消灼煎熬 津液,耗伤人体的阴气
这种以机体反应为核心的病因 学说,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和动 态性的优势。 以临床症状为依据,以病因为结 论,病因已经具备了病机的意义。
中医病因病机学说
二 病因学说的源流
《黄帝内经》以病邪侵害人体的不同部位作为分类依
据,将病因归纳为阴和阳两大类
“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 其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 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
风痹:四肢关节及周身关节游走性疼痛。
风水:发热、恶风、头面浮肿,小便不利。
风疹:皮肤瘙痒,漫无定处,皮肤出现丘疹,或 红或白,时隐时现,遇风加剧。
风中于络:突然面部麻木不仁,口眼喎斜,甚则 流涎。
破伤风:外伤后颈项拘息,口噤不开,肢体抽搐、 痉挛、角弓反张等。
风水
风 疹
面 神 经 麻 痹
寒 (Cold)
一 寒邪的概念
自然界中具有寒冷、凝结、收引特性的外 邪,称为寒邪
二 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凉) 寒邪伤阳,可致寒遏卫阳的实寒 证,或阳气衰退的虚寒证
寒性凝滞
寒邪侵入,易使气血津液凝结、
经脉阻滞
寒性收引
寒邪侵袭人体,可使气机收敛, 腠理、经络、筋脉收缩而挛急
中暑:夏季高温突然发热,卒然昏倒,汗 出不止,手足厥冷,口渴,呼吸急促,甚则 昏迷惊厥,舌绛干燥,脉濡数或大而虚。
暑温:发病急骤,初起即高热,汗多,烦 渴,舌红苔黄,脉洪数等热入气症状;传变 迅速,重者多有神昏抽搐。
多汗、口渴、尿赤
黄 腻 苔
性质
致病特点
主要病症
为阳邪,实 炎热 高热,烦渴,面红,目赤,脉洪大。 热证 上犯头目 上扰心神 升散 腠理开泄 伤津耗气 伤暑:头昏、目眩。 中暑:突然昏倒,不省人事。 多汗 口渴多饮,舌红少津,气短乏力。
性质
轻扬开泄 (浮越)
致病特点
病位在上 病位在表 病位游走不 定
主要病症
头痛、鼻塞、咽痒。 恶风、发热、汗出。 行痹之四肢关节疼痛,游走不定。 风疹块之皮疹时隐时现,此起彼伏
破伤风之四肢抽搐、拘挛、角弓反张。
风寒、风热、风湿、风寒湿等兼夹证。
善行数变
症状变化多 端
肢体异常运 动 多兼邪致病
主动 为百病之 长
第七章 病因
Etiology
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张绪富
一 病因的概念
病因: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又称致病因素
“凡人之所苦,谓之病;所以至此病者,谓
之因。”
——《医学源流论》
“凡治病,先需识因,不知其因,病源无目”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病因学说:就是研究各种致病因素的性质、 致病特点及其临床表现的系统理论。
多夹 身热不扬,烦渴,身重倦怠,胸闷, 暑湿夹杂证 湿 呕恶,苔黄腻。
湿 (Dampness)
一 湿邪的概念
(一) 、湿的自然特性
1、湿是长夏的主气 初秋盛夏余热未消,暑热熏蒸 夏 秋 之 交 农 历 六 月
氤氲熏蒸 湿气充斥
泛雨季节阴雨绵绵,水气上腾
2、自然界水湿之象 重浊有质、粘滞
水湿
病理产物形成的病因——痰饮、瘀血、结石
其他病因——外伤、寄生虫、药邪、医过等
中西医之常见病因
三 病因学说的基本特点
以整体观念为指导,用普遍联系的观点,从 人与自然界统一的整体中探求病因
人体各脏腑组织之间,以及人体 与外界环境之间,既对立又统一, 维持着相对的动态平衡,从而保持 着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 当这种动态平衡因某种原因而遭 到破坏,又不能立即自行调节得以 恢复时,人体就会发生疾病。
热(火)性炎上
阳邪侵入,邪气亢盛,阳胜则热,故发为实 热性病证
热邪易生风动血
“生风”:火热之邪侵犯人体,燔灼肝经,耗 劫津液,筋脉失养失润,易引起肝风内动的病 证 “动血”:火热入于血脉,易迫血妄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