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感病因(一)
外感病因的名词解释
外感病因的名词解释在医学领域中,我们经常听到“外感病因”这一术语,它是指引起疾病的外界因素。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外感病因进行详细的解释,探讨其在人类健康中的重要性,并介绍一些常见的外感病因。
1. 什么是外感病因?外感病因是指由于外界环境中的因素引起的疾病的原因。
这些外界因素可以是微生物、化学物质、物理刺激或其他环境因素。
当人体受到这些外界因素的影响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生理或行为上的反应,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2. 常见的外感病因2.1 微生物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它们是引起各种传染病的主要外感病因。
细菌和病毒是最常见的微生物外感病因之一。
例如,流感病毒可以通过飞沫传播,引起呼吸道感染;大肠杆菌可以通过食物污染引起肠道疾病。
此外,一些真菌和寄生虫也会引起各种疾病,如真菌感染和疟疾。
2.2 化学物质化学物质也是常见的外感病因之一。
化学物质可以是工业上的污染物、有毒物质、农药、药物等。
当人体暴露在这些化学物质中时,可能会引起中毒、过敏反应或其他不良的生理反应。
例如,接触有机溶剂的工人可能会患有肝脏疾病;食用了含有农药残留的食物可能会引起胃肠道疾病。
2.3 物理刺激物理刺激也是外感病因的一种表现形式。
这包括温度变化、辐射、噪音、振动等任何对人体产生直接影响的外部物理因素。
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可能会导致中暑,持续暴露在强音乐下可能会引起听力损伤。
2.4 其他环境因素除了以上提到的微生物、化学物质和物理刺激外,其他环境因素也可能成为外感病因。
例如,恶劣的环境条件、不良的饮食习惯、缺乏运动等都可能引起不同类型的疾病。
城市环境中的空气污染可能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增加;长期不平衡的饮食可能导致肥胖和慢性疾病的风险增加。
3. 外感病因对健康的影响外感病因对人类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了解和应对外感病因是预防疾病和保持健康的关键措施之一。
通过了解病因,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患病风险。
例如,保持个人卫生、接种疫苗、遵循正确的食品安全措施、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等,都可以减少外感病因对健康的威胁。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病机
病机,即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
(一) 一.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1.虚实错杂 2.虚实转化 3.虚实真假
二.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 1.正盛邪退 2.邪盛正衰 3.正虚恋邪 4.邪正相持 5.邪去正虚
(二)
阴阳失调:
1.阴阳偏盛 2.阴阳偏衰 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阳互损 4.阴阳格拒 5.阴阳转化 6.阴阳亡失
(三) 气血津液的失调 1.气的失常:气虚、气滞、 气逆、气陷、气闭、气脱 2.血的失常:血虚、血瘀、 血热、血寒、出血 3.津液代谢失常:津液不足、 津液输布排泄障碍 4.气血津液关系失调:气滞 血瘀、气虚血瘀、气不摄血、 气随血脱、气血两虚、水停 气阻、气随津脱、津枯血燥、 津亏血瘀、血瘀津停
有形之痰:视之可见,闻之有声的痰液
痰——较稠浊者
无形之痰:只是征象,不见形质的痰病
饮——清稀者:留积于组织间隙或疏松部位,因部位而名异
2.痰饮的形成
外感六淫 内伤七情 饮食失宜 其他各种原因
脏腑功能失调
脾失健运 肺失宣降 肾不主水 肝失疏泄 三焦气化失司
津液代谢障碍 痰饮
3.痰饮的致病特点
1
阻滞气机,阻碍气血
内伤七情的致病特点
影响病情 变化
直接伤及内脏 首先影响心神 损伤相应心脏 数情交织伤心肝脾 易伤潜病之脏腑
饮食失节 饮食不节 饮食偏嗜
二、饮食失宜
过饥——摄入过少,气血生化不足,体虚,抗病能力衰 退
过饱——积食,损伤脾胃功能,聚湿生痰,化热
五味偏嗜——引起脏气偏胜,脏腑之间关系平 衡失调 寒热偏嗜——致阴阳失调
偏嗜烟酒
三.劳逸失度
耗气(伤脾肺之气)
劳力过度(形劳):
劳伤筋骨(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病因——外感病因
病因——外感病因
外感病因是指疾病的发生与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有关。
外感病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病原体感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引起的感染,如感冒、流感、肺炎等。
2. 季节变化:气候、温度、湿度等因素的改变会影响人体机能,容易导致感冒、疟疾、流感等疾病的发生。
3. 环境污染:空气、水、土壤污染会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易患感染性疾病。
4. 饮食不卫生:食物中的细菌、病毒等可引起食物中毒和消化系统感染。
1
5. 接触传播:与患病人员接触或接触患有传染性疾病的物品,易导致传染病的发生。
6. 病虫害:蚊子、跳蚤、苍蝇等害虫的叮咬或污染人体周围环境,可引起传染病。
7. 免疫功能下降:长期处于不良环境、饮食不均衡、缺乏运动等因素会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易患疾病。
针对外感病因,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 改善室内外环境,保持空气清新,尽量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2.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身体清洁。
2
3. 饮食要均衡,避免食用不洁食品。
4. 减少与患病人员接触,避免使用他人的个人用品。
5. 注意预防病虫害,使用防蚊虫、灭鼠灭虫等措施。
6. 积极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
7. 及时接种疫苗,遵循医生的预防接种计划。
请注意,以上是一般的预防措施,具体预防措施还需根据不同的疾病和环境因素来确定。
如果有身体不适或疑似感染,请及时就医并遵从医生的建议。
3。
外感病的种类
外感病的种类外感病可按病因和时间分为两大类。
(一)以病因分类1、六淫分类有风、寒、暑、湿、燥、火之不同,如伤寒、中风、中暑、伤湿、伤燥等。
2、按六淫阴阳属性分类有风寒、风热、湿热三大类,风寒伤人阳气,风热伤人阴气,有系统性而合理,便于临床应用。
《伤寒论》六经也是按阴阳划分的,六邪气的阴阳属性与六经的阴阳属性有对应性,用起来得心应手。
在藏气法时论的指导下,又有病位深浅层次性。
(二)按发病时间分类按发病时间可分为四时正气为病和时行之气为病两大类,这在《伤寒例》里讲的很清楚,谓:春气温和,夏气暑热,秋气清凉,冬气冰冽,此则四时正气之序也。
……其伤于四时之气,皆能为病,以伤寒为毒者,以其最具杀厉之气也。
中而即病者,名曰伤寒,不即病者,寒毒藏于肌肤之中,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暑病。
是以辛苦之人,春夏多温热病,皆由冬时触寒所致。
……凡时行者,春时应暖而复大寒,夏时应热而反大凉,秋时应凉而反大热,冬时应寒而反大温,此非其时而有其气,是以一岁之中,长幼之病多相似者,此则时行之气也。
《伤寒例》在此明确指出,虽然外邪都能导致外感病的发生,但有主气四时正气为病和客气时行之气为病之不同,四时正气即四时主气虽为正常的气候变化,但因体质、环境等因素有人触冒其气之后,皆能导致外感病的发生,一般属于普通外感病,比较轻,所谓“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者也;若两感于邪虽然病重致死,但不传染;其病位以本系统为主。
至于时行客气,乃四时反常的气候变化所致,如果人体不能适应其反常气候的变化,就容易触冒而病,而且病重,多属疫病,为传染病;其发病以相克系统为主。
此种病才是导致张仲景族人死亡三分之二的元凶,不可能是四时正气为病,而现在的《伤寒论》教材却只讲寒气正气为病。
若再遇上24年同化年,其死亡率会更加大。
如《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天符为执法,岁会为行令,太乙天符为贵人……邪之中也……中执法者,其病速而危;中行令者,其病徐而持;中贵人者,其病暴而死。
外感病因
外感病因外感病因,是指由外而人,或从皮毛,或从口鼻,侵入机体,引起外感疾病的致病因素。
外感病是由外感病因而引起的一类疾病,一般发病较急,病初多见寒热、咽痛、骨节酸楚等。
外感病因大致分为六淫和疫疠两类。
一、六淫(一)六淫的基本概念1.六气与六淫(1)六气:所谓六气,又称六元,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正常的自然界气候。
六气的变化称之为六化。
这种正常的气候变化,是万物生长的条件,对于人体是无害的。
由于机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通过自身的调节机制产生了一定的适应能力,从而使人体的生理活动与六气的变化相适应。
所以,正常的六气一般不易于使人发病。
(2)六淫:所谓六淫,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阴阳相移,寒暑更作,气候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和限度。
如果气候变化异常,六气发生太过或不及,或非其时而有其气(如春天当温而反寒,冬季当凉而反热),以及气候变化过于急骤;(如暴寒暴暖),超过了一定的限度,使机体不能与之相适应的时候,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于是,六气由对人体无害而转化为对人体有害,成为致病的因素。
能导致机体发生疾病的六气便称之为“六淫”。
固然气候变化与疾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但是异常的气候变化,并非使所有的人都能发病。
有的人能适应这种异常变化就不发病,而有的人不能适应这种异常变化就发生疾病。
同一异常的气候变化,对于前者来说,便是六淫了。
反之,气候变化正常,即使在风调雨顺,气候宜人的情况下,也会有人因其适应能力低下而生病。
这种正常的六气变化对患病机体来说又是“六淫。
了。
由此可见,六淫无论是在气候异常还是正常的情况下,都是客观存在的。
在这里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人们体质的差异、正气的强弱。
只有在人体的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时,六气才能成为致病因素,侵犯人体而发病。
就这一意义来说,六淫是一类因六气变化破坏了人体相对动态平衡,能引起外感病的致病因素。
“六淫”又称“六邪”。
2.外感六淫与内生五邪外感六淫属外感病的致病因素,称之为外邪,而内生五邪,则是指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所产生的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热(火)等五种病理变化,属病机学范畴。
中医学病因
发病急,变化快
发病急,变化多,传变快,如癫 痫、中风、惊风
动摇不定、风胜则动
有明显动摇症状,如眩晕、震颤、 抽搐等
易与他邪相合,为外邪致 易合他邪兼夹致病,如风寒、风
病的先导
湿、风热、风燥等
【寒 邪】
气温骤降,保暖不当
寒
邪
为
病
汗出当风、淋雨冒雪
的
途
径
饿冻露宿,过饮寒凉
【寒 邪】
伤寒:寒邪外袭,伤于肌表,郁遏卫阳。 中寒:寒邪直入脏腑,伤及阳气。
膀胱 尿
四、痰饮的致病特点
咳
1.阻碍经络气血——经络脏腑失常
喘
2.症状复杂,变幻多端——表现各异
悸
3.病势缠绵,病程较长——湿邪
眩
呕
4.易于扰乱神明——蒙蔽清窍
满
5.多见滑腻舌苔
肿
痛
“百病多由痰作祟”、“怪病多痰”
头—眩晕,昏不知人
咽喉—喉中梗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梅核气)
肺—胸闷,咳喘,痰多
湿
邪
为
病
感受雾露之气
的
途
径
涉水淋雨
【湿 邪】
湿邪性质
致病特征
湿为阴邪
阻遏气机 气机运行阻滞,升降失常,表现为身体困重, 胸闷脘痞,泄泻等
损伤阳气 易伤人体阳气,尤以损伤脾阳为著
湿性重浊
沉重重着 症状有沉重特性,如周身困重、头重如裹、四 肢沉重等
秽浊垢腻 分泌物和排泄物秽浊不清
湿性粘滞 湿性趋下
粘 腻 性 症状的粘滞性,如二便粘腻不爽、分泌物粘滞 等
停 滞 性 病程的缠绵性,起病缓,传变慢,病程迁延, 缠绵难愈
就 下 性 易于伤人下部,腰膝症状为多
外感病因PPT参考幻灯片
为百病之长 多兼邪致病 风寒、风热、风湿、风寒湿等兼夹证。
(二)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
(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2)寒性凝滞 (3)寒性收引
性质
致病特点
寒为阴邪 寒证,伤阳气
主要病症
伤寒:恶寒、无汗中寒:脘腹冷 痛、呕吐腹泻伴有形寒肢冷。
凝滞
气血运行迟滞甚至凝 寒痹之关节冷痛伤寒之头身疼痛 结不通产生疼痛 中寒之脘腹冷痛
(1)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 (2)风性善行而数变 (3)风性主动 (4)风为百病之长
性质
致病特点
主要病症
轻扬开泄(阳病位在上 邪) 病位在表
头痛、鼻塞、咽痒。 恶风、发热、汗出。
善行数变
病位游走不定 症状变化多端
行痹之四肢关节疼痛,游走不定。 风疹块之皮疹时隐时现,此起彼伏。
主动 肢体异常运动 破伤风之四肢抽搐、拘挛、。
疠气的传染途径: ①通过空气传染,经口鼻侵人致病; ②可随饮食、蚊虫叮咬、虫兽咬伤、皮肤接
触等途径传染而发病。 疠气所致疾病:瘟疫病。
如痄腮(腮腺炎)、非典型性肺炎 (SARS)、禽流感等。
疠气的致病特点
(一)发病急骤,病情危笃 (二)传染性强,易于流行 (三)一气一病,症状相似
影响疠气产生的因素
寒 风
燥
湿 火
1.六气: 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
正常的自然界气候变化。
2.六淫: 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
外感致病因素的总称。
(六淫,实为致病的六气。)
六气变为六淫的条件
①自然界气候异常变化,超过了人 体的适应能力;
②人体的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 不能适应气候变化而发病时,六气则 成为病因,称为六淫。
中暑:突然昏倒,不省人事。 多汗
《中医基础理论》讲课稿:外感病因——疠气
《中医基础理论》讲课稿:外感病因——疠气同学们好,现在开始上课。
上一节我们讲述了六淫的性质和致病特点,需要说明的是,在中医病因学里,这个六淫的概念和原理的形成,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内经》已经建立,经过后世医家进一步发展,把六淫这个学说进一步来完善了,是在当时,至少是在秦汉时期,以中原为中心来考察神州大地春夏秋冬季节的变化、气候的变化,考察这些自然界气候的变化对疾病发生产生了什么影响,长期的观察结果,应用中国古代的哲学,气、阴阳、五行,更确切一点说,结合当时的天文、气候学、气象学、地理学多种学科的知识,建立起这样一个学说的,这是第一点。
第二、当时的环境和现在的环境,我们现代人所处的环境,是不一样的,我们学习六淫学说,不能拿现代我们所处的环境去理解在秦汉时期所建立起来的学说,六淫学说。
第三、我们在学五行的时候,讲五气。
本来四季,为了和五行相对应,又有五季。
关于长夏的划分,从历史到现在,有各种各样的学说。
其次,暑邪,我们在六淫学说里面强调暑邪只在暑季,六淫当中暑只有外邪而无内邪,其他几个邪气,将来讲内生五邪的时候都有。
那么暑邪和长夏有什么关系呢?这也出现了需要搞清楚的。
至于这些问题,历史上都见仁见智,有的从这个学说出发,有的从历法出发,我们今天来理解它,就有一个怪现象,暑邪按照五行春夏秋冬定在什么地方呢?长夏,一说是四季作为长夏,脾主四时,脾主长夏;又有说长夏在夏秋之间,各种各样的学说。
对于这些学说,同学们进入高年级以后感兴趣,就某一点进行研究。
我们在这里学习六淫,重在掌握,不在于长夏到(底)属于四时还是属于夏末秋初之间呢?不在于此。
我们前面反复强调,用五行属性对事物进行分类是一个类比,它可以全真,它可以部分真,就是有或然性,所以现在出现五时的划分和六淫之间的关系,出现这样那样的矛盾,我理解和这些有关系。
同学们进入高年级的时候再进一步去钻研。
有一条,同学们必须记住,我们的前提,气、阴阳、五行,总体把握清楚,它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基础,进一步提升为逻辑思维,但是毕竟以形象思维为基础,形象思维的特点就是类比,类比思维的结果就绝不会得出这个线性的结论,而是事实和结论总有差异的,从这个角度也可以理解我们今天讲的六淫学说里面和季节的划分,就和气化之间,气化和季节的划分出现这样的不完全一致,有些重合和差别。
外感病因的认识
外感病因
外感病因指的是由于身体受到外部因素的攻击,如病毒、细菌、寒冷、湿气等,导致机体免疫系统失调,发生不同程度的疾病。
以下是常见的外感病因:
1. 病毒感染:由于病毒性感染而引起的疾病,如感冒、流感、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等。
2. 细菌感染: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如肺炎、扁桃体炎、脑膜炎、胃肠炎等。
3. 湿气:湿气易致病,特别是患有湿气体质的人群更容易受到影响,并出现疾病,如湿疹、皮肤感染、关节炎等。
4. 寒冷刺激:寒冷刺激可以导致人体表面的毛细血管收缩,影响人体正常热量的散发和调节,导致损伤和疾病,如感冒、发热、鼻炎等。
5. 风邪:风邪是中医学的一种概念,认为风是外感病的致病原因之一。
典型表现是感冒、流感、喉咙炎等症状。
以上是常见的外感病因,外感病的治疗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病情的轻重、病因的不同,进行科学的诊断和治疗。
通常需要注意休息,避免情绪波动,多喝水,保持营养均衡,并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
外感病因
外感病因一.六淫㈠风邪:自然界中具有风之轻扬开泄、善动不居特性的外邪。
1.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①风性轻扬开泄,易袭阳位----具有轻扬、升散、向上、向外的特性,所以常易侵犯人体的上部、肌表、腰背等阳位而发病。
例:风邪循经而上扰则头痛;风邪犯肺可出现鼻塞、咽痒、咳嗽等症状。
②风性善行数变----“善动”指风邪具有善动不居,易行而无定处的特征。
其致病病位游移,行无定处。
如四肢关节疼痛,游移不定。
“数变”指风邪发病急,变化快。
如荨麻疹的皮疹,皮肤瘙痒发无定处,此起彼伏。
③风性主动----具有使物体摇动的特性。
故其致病具有类似摇动的症状。
如角弓反张、四肢抽搐等症状。
④风为百病之长----六淫的寒、暑、湿、燥、火多附于风邪侵犯人体致病。
㈡寒邪:自然界中具有寒冷、凝结特性的外邪。
1.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①寒为阴邪,易伤阳气----“阴胜则阳病”,寒邪最易损伤人体的阳气。
如寒邪侵袭太阴经,损伤脾阳,则见脘腹冷痛,呕吐,腹泻等症状。
侵袭少阴经,心肾之阳受损,则可见恶寒踡卧,手足厥冷,下利清谷,精神萎靡等症状。
②寒性凝滞----具有凝结、阻滞不通的特性,故寒邪侵犯人体往往会使经脉气血凝结,阻滞,从而出现各种疼痛的症状。
《素问。
痹论》“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
”寒性凝滞主痛。
③寒性收引----“收引”,即收缩牵引之意。
寒邪具有收缩,牵引样的特性,故寒邪侵袭人体可表现为气机收敛,腠理闭塞,经络筋脉收缩而挛急的致病特点。
如寒邪客经络关节,则筋脉、经络收缩拘急,可见筋脉、关节屈伸不利,拘挛作痛等症状。
㈢湿邪:自然界中具有水湿之重浊,粘滞,趋下特性的外邪。
湿为长夏的主气,夏秋之交,此时阳热下降,水气上腾,氤氲熏蒸,湿气充斥,为一年之中湿气最盛的季节,故长夏多湿病。
1.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①湿为阴邪,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湿为阴邪,阴胜则阳病,故湿邪入侵可损伤人体阳气。
如湿困脾胃,升降不利,气机阻滞则脘痞腹胀,大便不爽。
中医外感病因(六淫)
中医外感病因(六淫)当自然界气候异常变化,或人体抗病能力下降时,风、寒、暑、湿、燥、火则成为六淫邪气而伤害像模人体,导致外感病的发生。
一、六淫“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由于六淫邪气均是自外界侵犯人体,故称其为外感致病因素,所致疾病即称为“外感病”。
由于六淫致病多与时令气候变化密切相关,故其所致病变又称之为“时令病”或“时病”。
二、六气在正常情况下,风、寒、暑、湿、燥、火是自然界六种不同气候变化,万物生长化收藏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称为“六气”。
三、六淫与六气的关系人类长期生活在“六气”交互更替的环境中,对其产生了一定的适应能力,一般不会致病。
当自然界气候异常超过人体的侧适应能力,或人体的正气不足抗病能力下降,不能适应自然界气候变化而导致发病时,“六气”则成为致病因素。
此时,伤人致病的“六气”便称为“六淫”(淫即太过和浸淫之意),由于“六淫”是致病的邪气,所以又称其为“六邪”。
四、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1.外感性六淫致病,其侵犯途径多从肌表、口鼻而入,或两者同时受邪。
2.季节性六淫致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如春季多风病,夏季多暑病,长夏多湿病,秋季多燥病,冬季多寒病。
由于气候变化的特殊性,因此夏季也可见寒病,冬季也可见热病。
3.地域性六淫致病与生活、工作的区域环境密切相关。
如西北多燥病,东北多寒病,江南多湿热病。
4.相兼性六淫邪气既可单独伤人致病,又可两种以上同时侵犯人体而为病。
如风热感冒、风寒感冒、风寒湿痹等。
5.易转化性六淫致病还具有病性转化的特点,如寒邪致病,可因失治或误治,而由寒证转化为热证,如风寒感冒先侵入肌表,而后二轻转为里热,即从太阳病症转化为阳明病症。
6.具有现代病因六淫致病,除了气候因素外,还包括细菌、病毒等生物性因素和物理、化学等多种致病因素作用于肌体所引起的病变。
五、六淫致病与自然界气候变化正常与否具有相对性“六淫”致病与自然界气候变化正常与否具有相对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与该地区常年同期气候变化相比,气候变化过于强烈急骤,如严寒酷热、暴冷暴热或非其时而有其气,或太过或不及,如“有未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不去,有至而太过”(张仲景《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一是气候变化作为致病条件,与人体正气强弱及适应能力相对而言。
中医病因—外感病因(中医学课件)
谢谢
病因
关键性问题
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各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 疠气的基本概念与致病特点 七情的致病特点 痰饮、瘀血的形成与致病特点
劳逸过度、饮食失宜的主要内容
目录
• 外感病因 • 内伤病因 • 病理产物性病因
• 其他病因
第一节 外感病因
• 六淫 • 疠气
外感病因
外感病因,是指由外而入,或从皮毛,或从口鼻,侵入机体,引起 外感疾病的致病因素。外感病是由外感病因引起的一类疾病,一般发病 较急,病初多见寒热、骨节酸楚等。
气、杂气、乖戾之气等。
●发病急骤,病情危笃。
●传染性强,易于流行。 ●一气一病,症状相似。
传染途径 空气传染 口鼻侵入 饮食、蚊虫叮咬、虫兽咬伤、皮肤接触等
二、疠气
疠气
致病特点 传染性强,易于流行 发病急骤,病情危重 一气一病,症状相似
形成和疫病流行的因素 气候反常 环境污染和饮食不洁 预防措施不当 社会因素
湿为阴邪,易阻气机,损伤阳气;湿性重浊;湿性粘滞;湿性趋下
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易伤肺。 火为阳邪,其性燔灼炎上;火热易扰心神;火热易伤津耗气;火热易生风
动血;火热易致疮痈。 暑性炎热;暑性升散,扰神伤津耗气;暑多挟湿。
谢谢
一、六淫
一、六淫
(4)燥邪:凡致病具有干燥、收敛等特性的外邪,称为燥邪。 ●燥性干涩,易伤津液。 ●燥易伤肺。
一、六淫
一、六淫
(5)火邪:凡致病具有炎热升腾等特性的外邪,称为火热之邪。 ●火为阳邪,其性燔灼炎上。 ●火热易扰心神。 ●火热易伤津耗气。 ●火热易生风动血。 ●火邪易致疮痈。
一、六淫
外风与内风的区别与联系
●风为百病之长
风邪常兼他邪合而伤人,为外邪致病的先导;风邪袭人致病最多。
中医病因病机
(4) 暑多夹湿
❖ 湿为长夏的主气。长夏,正当夏秋之交,为一年 中湿气最盛的季节,故长夏多湿病。此外,居住 潮湿、淋雨涉水等均可成为湿邪致病的途径,所 以四季均有湿病的发生。
❖ (1)湿为阴邪,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
❖ (二)虫兽外伤
❖ (三)医源因素与先天因素
病机
❖ 病机,是指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及其结 局的机理。以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藏象、 经络、病因和发病等基础理论,探讨和阐述 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和结局的机理及其基 本规律,即病机学说。基本病机,包括邪正 盛衰、阴阳失调、气血失调及津液代谢失常 的方面,为病机学说的最高层次。
❖ (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
❖ (2)风性善行而数变
❖ (3)风性主动
❖ (4)风为百病之长
❖ 【附】内风多由脏腑功能失调,尤其是肝的功能 失调,阳热亢盛,或阴虚不能制阳,阳升无制, 导致风气内动,常称为“肝风内动”。主要表现 为头目眩晕、四肢麻木、抽搐、震颤等。
❖ 寒就是寒冷,冬季的主气。在气温较低的冬季, 人体不注意防寒保暖,易感寒邪。其他季节,如 淋雨涉水、汗出当风、贪凉露宿,或过饮寒凉之 物,也可感受寒邪。
疠气
❖ 疠气的致病特点 ❖ (1)传染性强,易于流行 ❖ (2)发病急骤,病情危笃 ❖ (3 )一气一病,症状相似
二、内伤病因
❖ (一)七情 ❖ 七情是指人的喜(心)、怒(肝)、忧(肺)、思
(脾)、悲、恐(肾)、惊七种情志变化。若七情 太过或不及,则会伤及脏腑,发而为病。致病特点 为(1 )直接伤及脏腑(2 )影响脏腑气机“怒则 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思则气 结”。(3)影响病势变化 ❖ (二)饮食 ❖ 饮食是人体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条件。但是,饮 食失宜则又是导致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饮食失宜 包括饮食不节、饮食不沽和饮食偏嗜三个方面。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复习笔记:外感病因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复习笔记:外感病因外感病因与外感病一、六淫(-)六淫的基本概念1.六气,又称六元,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正常的自然界气候。
2.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二)六淫致病的一般特点1.外感性从肌表、口鼻侵犯人体表证2.季节性3.地域性居住与环境特征4.相兼性可单独侵袭,又可相兼致病5.转化性一定的条件下,证候病理性质可发生转化(三)六淫的性质及其致病特点1.风邪(1)概念:自然界中凡具有轻扬开泄,善动不居特性的外邪。
四时皆有(2)性质及致病特点2.寒邪(1)概念:自然界中具有寒冷、凝结特性的外邪。
(2)性质及致病特点3.暑邪:(1)概念夏至以后,立秋以前,自然界中的火热外邪。
明显季节性“暑属外邪,并无内暑”阴暑和阳暑(2)性质及致病特点4.湿邪(1)概念:自然界中具有水湿之重浊,粘滞,趋下特性的外邪。
内湿与外湿(2)性质及致病特点5.燥邪(1)概念自然界具有干燥、收敛清肃特性的外邪温燥和凉燥(2)性质及致病特点6.热(火)邪(1)概念:自然界中具有火之炎热特性的外邪。
火的含义生理之火--少火--正气病理之火--壮火---外火——六淫---邪气内火——内火“君火”、“相火”、“龙火”、“雷火”(2)性质及致病特点二、疠气(-)疠气的基本概念: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外邪。
(二)疠气的致病特点1. 传染性强,易于流行2. 发病急聚,病情危笃3. 特异性强,症状相似内伤病因v泛指人的情感或行为不循常度,超过人体自身调节范围,直接伤及脏腑的致病因素一、七情内伤(-)七情的基本概念v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正常的情志活动。
v五志,指喜、怒、思、悲(忧)、恐(惊)五种正常的情志活动。
“内伤七情”七情成为病因的条件(二)七情与脏腑气血的关系1. 七情与脏腑的关系“脑为元神之府”肝主怒、脾主思、心主喜、肺主悲忧、肾主惊恐2. 七情与气血的关系气血是人体精神情志活动的物质基础。
外感病因
(2) 季节性:由于四时气候不同,不同的季节均有各自 的气候特点,因此六淫致病多与季节气候变化密切 相关。
(3) 地域性:六淫邪气致病与地域和生活、工作环境密 切相关。
(4) 相兼性:六淫邪气即可单独侵袭人体发病,又可两 种以上邪气相兼同时侵犯人体而致病。
外感病因
外感病因是指来自外界,从皮毛或口鼻等部位侵入人体,引起外感 病的致病因素,包括六淫和疫气。外感病的一般特点是:发病急,病程 短,初期多出现恶寒、发热、头痛、脉浮等症状。
1、 六淫 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热(火)六种外感病邪
的系统。自然界风、寒、暑、湿、燥、热(火)六种不同的 正常气候变化,称为六气。 六淫共同致病特点包括外感性、季节性、地域性、相兼性和转 化型。
(3) 风性主动:风性主动,是指风邪致病具有动 摇不定的特点。
(4) 风为百病之长:由于风性开泄,自然界中致病使人产生具有寒冷、凝滞、收引等特 性病状的外邪。 性质及致病特点:
(1)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邪之性寒凉,故属 阴邪。寒邪侵入人体可因“阴盛则寒”而呈现 多种寒象。
(5) 转化性:六淫所致证侯的病理性质,在一定条件下 可发生转化。
(1) 风邪 风邪是指自然界中致病使人产生具有开泄、善行、主动、升 发等特性病状的外邪。 性质及致病特点
(1) 风为阳邪,轻扬开泄、善行数变、动摇不 定、具有向上、向外的特征,故属阳邪。
(2) 风性善行数变:风性善行,是指其致病具有 病位移动、行无定处的特点。
(2) 暑性升散,伤津耗气:升散,即上升发散, 暑热之气蒸迫,热蒸气泄,则向上、向外发 散。
(3) 暑多夹湿:暑热季节,不仅气候炎热,且多 雨潮湿,热蒸湿动,水汽弥漫,故暑邪多夹 湿邪为患,表现出暑邪夹杂证候。
病因——外感病因
3)暑多挟湿
暑湿证 热象
湿阻症状 闷.困倦.泛恶
第二节、疠气
疠气以其“为病颇重”、“如有鬼厉之 气”而名。
一、疠气的基本概念
疠气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外邪。 别名:“疫毒”、“疫气”、“毒气”、
“乖戾之气”、“戾气”、“时行疫 气”、“杂气” 由疠气所致的疾病称为“疫疠”、“瘟 病”、“瘟疫”、“疫病”。
疠气与现代传染病的关系
疠气所致疾病包括大头瘟(腺鼠疫)、 虾蟆瘟、疫痢、烂喉痧、天花、霍乱等, 实际上包括了现代许多传染病和烈性传 染病。
二、疠气的致病的特点
(1)发病急骤,病情危笃
多属热毒
疠气
脏腑气血
来势凶猛 发病急骤
高热 生风 动血 扰神 剧烈吐泻
伤津 耗气 耗血
(2) 传染性强,易于流行
“六气”
是自然界客观存在的气候变化及类型。 其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没有致病性。
(二)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
1、外感性 2、季节性 3、地域性 4、相兼性
二、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一)风邪
凡致病具有善动不居、 轻扬开泄等特性 的外邪称风邪。
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
(3)风性主动
风动
眩晕 动摇之状:抽搐
肌肉蠕动
“风性主动”
物移之状
上视 项强
“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口眼喎斜
角弓反张
瘙痒
口眼喎斜
角弓反张
⑷风为百病之长
风诸邪邪为 易先 乘导 虚而入——
风寒、风湿、 风热、风寒湿
风邪致病的多发性和广泛性
“风者,百病之始也。” “风者,百病之长也。”
古人以风邪来统称外感病邪。
中医外感病因(疠气)
中医外感病因(疠气)
疠气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和致病性的外感病邪的总称。
当自然环境急剧变化之时,疠气易于产生和流行,其伤人则发为疫病。
在中医文献中,疠气又称为疫毒、疫气、异气、戾气、毒气、等。
疠气种类繁多,其所引起的疾病统称为疫病,又称为疠病、瘟(温)病,包括但不限于现代临床许多传染病。
疠气的性质和致病特点如下:
一、传染性强,易于流行
疠气最主要的致病特点是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和流行性。
通过空气、食物、接触等多种途径在人群中传播,有无疠气接触史是诊断疫病的重要依据。
无论男女,体质强弱,凡触之者,多可发病。
二、发病急骤,病情危笃
疠气多属热毒之邪,其性暴戾,伤人致病具有发病急骤、来势凶猛、变化多端、病情险恶的特点,常见发热、扰神、动血、生风、剧烈吐泻等危重症状。
三、一气一病,症状相似
不同疠气致病,具有一定的特异性,从而在不同脏腑产生相应的病证。
疠气种类不同,所致之病各异。
每一种排气口所致之疫病,均有各自的临床特点和传变规律,所谓“一气致一病”。
同一种疠气对机体致病部位又具有定位性,即某种疠气可专门侵犯某脏腑、经络或某一部位而发病,故患同一疫病的人群,大都症状相似。
四、影响疠气产生的因素
1.有气候因素,如自然气候反常变化。
2.环境因素,如环境卫生不良。
3.预防措施不当,由于疠气具有强烈的传染性,人触之者皆可发病。
4.社会因素,如生活极度、工作环境恶劣、社会动荡不安等易造成疫病发生和流行。
注意卫生防疫工作,采取一系列积极有效的防疫和治疗措施,疫疠即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感病因(一)外感病因外感病因,是指来源于自然界,多从肌表、口鼻侵入人体,引起外感疾病的致病因素。
外感病因主要包括六淫、疫气两大类,涉及季节气候、地理环境,以及生物等多方面的因素。
六淫(一)六淫的概念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总称。
淫,有浸淫、太过之意。
六淫是引起外感疾病的主要病因。
一般认为,六淫与六气有密切联系,六气是指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正常的自然气候变化,它与一年季节的更替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如春风、夏暑(火)、长夏湿、秋燥、冬寒。
而气候的变化总是以消长盛衰的规律交替进行着,这是自然界本身所固有的客观规律。
人类在长期的生命演化过程中,通过自身的调节对自然界的气候变化产生了一定的适应能力,因此,一般情况下,六气变化不容易使常人发病。
当自然界气候发生异常变化,出现太过或不及,或非其时而有其气,以及气候变化过于急骤,而机体不能与之相适应时,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此时的六气便成为“六淫”。
但在正常气候条件下,也会有人因自身调节能力低下而发生外感病,那么这时正常的“六气”变化,对于患者而言也称为“六淫”。
由此可见,六气是否成为六淫,关键取决于个体正气的强弱。
任何气候变化,都具有致病和非致病的双重性,而决定发病与否,则常在于个体的适应及抵抗能力。
中医学将凡能致病的六气,即称为六淫。
六淫概念的确立,究其实质,则是采用把致病因素与机体反应结合起来研究病因的方法,是以自然界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变化的不同特征,与人体疾病情况下的临床表现相类比,寻找二者之间的相似关系,以确立病因的名称,虽然仍然包含着六种气候因素的意义,但从主要方面来看,它是标示能够使人体产生六类证候的病因符号,是依据人体证候特点对多种实体病因的六种综合归纳,是以机体整体反应性为基准的关于外界病因的综合性功能模型。
因此,从临床实践看,六淫致病除气候因素外,还包含了生物(如细菌、病毒等)、物理、化学等多种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病理反应。
(二)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六淫侵袭人体,尽管随季节气候变化的不同而各有其致病特点,但作为一类外感性病因,又有其共同的致病特点。
1.外感性六淫邪气自外而来,多从肌表、口鼻侵袭人体,引起外感疾病。
六淫致病初起多为表证,常以发热、恶寒、舌苔薄、脉浮为主要临床特征;表证不除,多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传变。
正如《素问·缪刺论》所说:“夫邪之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孙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络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经脉;内连五脏,散于肠胃,阴阳俱感,五脏乃伤。
”2.季节性六气的变化有一定的季节性,而不同的气候变化,对于致病因素的滋生、传播流行均有不同的影响,故六淫致病常有明显的季节性。
如春季多风病,夏季多暑病,长夏多湿病,秋季多燥病,冬季多寒病等。
但是,此致病特征并非绝对不变,因为同一性质的病邪,虽然多见于相应季节,但其他季节亦可发生;加之不同体质对外邪的易感性差异,所以同一季节也可有不同性质的外感病发生。
3.环境性六淫致病常与生活、工作的区域和环境密切相关。
如久居潮湿之地或水中作业之人,易患湿病;高温环境下工作,常见火热燥邪致病;西北高原地区天气寒凉,多见寒邪、燥邪为病;东南沿海地区气温偏高,湿度偏大,常见湿邪、热邪为病。
4.相兼性六淫邪气既可单独伤人致病,如伤风、伤寒、伤湿、伤燥等;又可多种邪气相兼而侵犯人体致病,如风热犯肺、风寒束表、湿热中阻等,甚或三种邪气相合致病,如痹症中有风寒湿或风湿热三邪相兼为病。
5.转化性六淫致病在一定的条件下,其证候的性质可以发生转化。
如感受风寒之邪,初起多表现为风寒表证,但也可以入里化热而转变为里热证等。
故《温热经纬·卷三》指出:“六气之邪有阴阳不同,其伤人也,又随人身之阴阳强弱变化而为病。
”病邪的转化总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的,多与体质和邪郁有关。
一般来说,阴虚阳盛体质,感邪后易于化热、化燥;阳虚阴盛体质,感邪后易于化寒、化湿。
应该注意的是,这里所讲的转化,并不是六淫中一种邪气变成了另一种邪气,而是邪气所致疾病的证候性质随体质、治疗等因素的转化,表现出的病证特征与最初感受之邪所致病证的性质有所不同。
六淫邪气侵入人体,多在感邪之后,很快就发病;但也有不立即致病,而是郁伏于体内,在适当的时节发病,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可称此为六淫的“郁发性”。
另外,在人体病理变化过程中,由于脏腑气血阴阳失调可以导致类似风、寒、湿、燥、火致病特性的病理反应,但并非六淫外感所致,不属于外感致病因素的范围,故称为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即“内生五邪”,以便与外感病因相区别。
有关“内生五邪”的内容,将在病机一章中予以介绍。
(三)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风、寒、暑、湿、燥、火(热)各自具有不同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根据其性质及致病特点,又可以将其划分为阴邪、阳邪两大类,即风、暑、火、燥为阳邪,寒、湿为阴邪。
1.风邪凡致病具有自然界风之善动不居、轻扬开泄、向上向外等特性的外邪,称为风邪。
由风邪侵袭人体引起的疾病,称为外风病。
自然界的风是气温和气压变化引起大气流动形成的,其流动性大,变化多端,无孔不入,穿透性强,易向上、向外扩散。
风为春季的主气,故风邪引起的疾病以春季为多,但又终岁常在,不限于春季,其他季节也可有风邪为病。
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如下:(1)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风邪具有轻扬、升散、向上、向外的特性,故风邪致病常侵袭人体的上部、肌表、腰背等属阳的部位。
如风邪上扰头面,可见头项强痛、口眼歪喎等症。
肺为脏腑之盖,外合皮毛,风邪外袭,常伤于肺,使肺气不宣,而见鼻塞流涕、咽痒咳嗽等症。
风邪客于肌表,可见恶风、发热等表证。
风邪袭于阳经及背部,则见腰背疼痛等症。
风性开泄,是指风邪具有疏通、透泄之性,故风邪侵袭肌表,使腠理开泄,而出现汗出、恶风等症状。
故《素问·太阴阳明论》说:“故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
”“伤于风者,上先受之。
”(2)风性善行而数变:“善行”,是指风邪具有善动不居、游移不定的性质,故其致病有病位游移、行无定处的特点。
如风寒湿三气杂至而引起的痹证,若见游走性关节疼痛,痛无定处,则属于风邪偏盛的表现,称为“行痹”或“风痹”。
“数变”,是指风邪致病具有发病迅速、变幻无常的特点。
如小儿风水病,初起仅有表证,但短时间内即可见头面一身悉肿。
又如荨麻疹,中医认为是风邪所致,正是因为其具有发作无常,瘙痒不已,小如麻粒丘疹,大如豆瓣,甚则融合成片,发无定处,此起彼伏的特点。
总之,以风邪为先导的外感性疾病,通常具有发病急,变化多,传变快,病位不定等特点。
(3)风性主动:风邪致病具有动摇不定的特点,常表现为眩晕、震颤、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目睛上视等。
如风中经络,而见颜面肌肉颤动,或口眼喎斜;因外伤再受风邪,出现的四肢抽搐、挛缩、角弓反张等症状,也属于风性主动的临床表现。
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风胜则动。
”(4)风为百病之长:风为百病之长,是指风邪为六淫之中最为常见、最易中人的邪气,其致病极为广泛。
究其原因,一是风邪为外邪致病之先导,寒、热、湿、燥等邪常依附于风邪侵袭人体,而见风寒、风热、风湿或风寒湿等多种外感疾病。
诚如《临证指南医案·卷五》所说:“盖六气之中,惟风能全兼五气,如兼寒则曰风寒,兼暑则曰暑风,兼湿曰风湿,兼燥曰风燥,兼火曰风火。
盖因风能鼓荡此五气而伤人,故曰百病之长也。
其余五气,则不能互相全兼,……由是观之,病之因乎风而起者自多也。
”故称“风为六淫之首”。
二是风邪致病最多。
风邪终岁常在,四季皆可发病;风邪无处不在,各种生活状态下均可侵袭人体,且致病部位较广,表里内外均可遍及,可引起多种病证,并易变生他病。
古人甚至把风邪当作外感致病因素的总称。
故《素问·风论》说:“风者,百病之长也。
”2.寒邪凡致病具有自然界寒之阴冷、凝结、收引特性的外邪,称为寒邪。
寒为冬季的主气,故寒邪为病多见于冬季。
此外,其他季节气温骤降,或涉水淋雨,汗出当风,贪凉露宿,饮食过于寒凉以及空调致冷等,均可成为感受寒邪的原因。
外部寒邪侵袭人体引起的病证称为外寒病。
根据寒邪侵犯部位的不同,有伤寒、中寒之别。
寒邪伤于肌表,郁遏卫阳,称为“伤寒”;寒邪直中于里,伤及脏腑阳气,称为“中寒”。
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如下:(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属阴,“阴胜则阳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故寒邪伤人,最易遏制或损伤人体阳气,使其温煦气化作用减弱,导致机体产热不足和脏腑机能衰退,而出现局部或全身明显的寒象。
如寒邪束表,卫阳被遏,可见恶寒、发热、无汗、鼻塞、流清涕等表实寒证;寒邪直中于里,损伤脾胃之阳,初见呕吐清水、腹泻、脘腹冷痛等里实寒证,继则见食欲不振、肢冷、神疲等虚寒之证;寒邪直中少阴,心肾之阳受损,可见精神萎靡、形寒踡卧、手足厥冷、下利清谷、小便清长、脉微细等心肾阳虚证候。
(2)寒性凝滞:凝滞,即凝结、阻滞不通。
人体气血津液的运行,全赖阳气的温煦推动。
寒邪侵入人体,使阳气受损,经脉气血失于阳气的温煦、推动,则运行迟缓,甚则凝结阻滞,涩滞不通,不通则痛,故疼痛是寒邪致病的重要特征。
正如《素问·痹论》所说:“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
”寒邪所致疼痛的特点,多为局部冷痛或剧痛,痛势较重,痛位固定,得温痛减,遇寒加重。
由于寒邪侵犯的部位不同,所以表现的病状各异。
如痹证中的寒痹,为寒邪客于肢体关节,表现为肢体关节疼痛剧烈,因而又称为“痛痹”;寒客太阳肌表,则头身疼痛;寒邪直中胃肠,则脘腹冷痛,甚或绞痛;寒客肝脉,则见少腹或阴部冷痛。
寒性凝滞还可变生气滞、血瘀、痰浊等,日久可形成癥积,故《灵枢·百病始生》说:“积之始生,得寒乃生,厥乃成积。
”(3)寒性收引:收引,即收缩牵引。
寒性收引,是指寒邪具有收引拘急之特性。
故寒邪侵入人体,可表现为气机收敛、腠理闭塞、经络筋脉收缩而挛急的致病特点。
如寒客肌表,则腠理收缩,汗孔闭塞,卫阳郁遏,可见发热恶寒,无汗等症状;寒舍经脉,则血脉挛缩,表现为头身紧痛,脉紧;寒客筋脉,筋脉拘急,则肢体关节屈伸不利,拘挛作痛,或冷厥不仁;寒滞肝脉,则见少腹拘急、牵引睾丸,或阴囊冷缩等症状。
寒邪致病的伤阳、凝滞、收引三个特点,在病理过程中常相互影响。
伤阳可加重凝滞、收引;凝滞、收引常同时并作,又可加重阳气的损伤,三者常互为因果,恶性循环,导致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