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中的悲剧意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景》中的悲剧意蕴
作者:董春平
来源:《世界家苑》2018年第04期
摘要:方方的成名作《风景》是“新写实主义”的开山之作,新写实主义小说的特点在于更新了传统的“写实”观念,改变了小说创作中对于“现实”的认识及反映方式。

它不同于以往的政治高压下的艺术真实,而是真实反映现实生活,尤其是表现生活背后的本质,并对其进行加工书写,它反映的现实生活是“纯态事实”。

这就体现了作家对于自己所熟悉的生活的把握与书写,新写实小说力求削弱政治对于文学的影响,瓦解文学的典型性,真实地还原出一个真正的相对客观的事实,《风景》的篇幅虽然不是很长,但是经过作者的书写,它已成为了新写实主义的经典作品。

关键词:环境;悲剧;视角;问题
方方的《风景》与池莉的《烦恼人生》都是于 1987 年问世,是新写实主义的两部开山之作,但是《风景》的写作技巧与叙事能力更为出色,在对现实生活的把握上更为精准。

这篇小说整体脉络很简单,写的是一位出生不到 16 天就死去的小孩以他的视角对于他的家庭的生活状态的观察,也间接写出了当时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的无奈的生活状态,悲惨的同时而又凄苦,在困厄中挣扎和彼此间殴斗,体现了人们生活的一种无力感,其中时时刻刻蕴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蕴。

小说的开篇就引用波德莱尔的诗句“······在浩漫的生存布景后面,在深渊最黑暗的所在,我清楚地看见那些奇异世界······”来奠定了贯穿小说始终的黑暗抑郁的基调。

另外还需特别注意的是小说的叙事角度,它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沉重的悲剧色彩。

小说是以一个出生还不到16 天的早夭儿小八子的视角来进行叙述。

小八子生活的世界与他的亲属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不同的,但是到底哪个好谁也说不清楚,就连七哥也说小八在那儿真好,这从侧面就已经展示了现实生活的悲惨与残酷。

一家庭的悲剧
这篇小说写的是武汉底层社会一个贫民家庭几十年的遭遇,简单来说就是他们家庭的悲剧贯穿始终,他们的家庭看似庞大共 11 个人,但是却并非如此,父亲是一个码头工人,性情残暴且爱打老婆,对孩子也不闻不问,只是生了孩子,却没有尽到养孩子的义务,这一方面是因为家里穷困,物质条件缺乏,另一方面在心理疏导上,父亲也没有对孩子们进行爱的呵护,从七哥的经历来说,父亲对他非打即骂,从来不管他,甚至因为家里床不够,让他一直睡地板,直到他离家,在他看来,家并不是爱的港湾,也不是温暖的地方,甚至还不如外面,起码他不会被辱骂,他还可以有点自由,家里唯一让他自由的地方就是家里床下那黑暗的角落,那才是这个家里唯一让他能暂时得到休息的地方。

母亲也没有尽到母亲的责任,反而风骚无比,喜欢
在男人们面前挑逗和卖弄,为此,总是遭到父亲的毒打,但是她依旧没有改过。

在家里她唯一对老二的态度有所不同,这与老二曾经无意间救过她的性命有关。

而作为兄长的大哥、二哥、三哥、五哥、六哥,作为姐姐的大香、小香,也依旧没有尽到保护自己弟弟妹妹的责任,反而是对小弟弟不是责骂便是诬陷,这是怎样的一个家庭环境呢!这反映了家庭之间亲情的淡漠,父母、兄弟、姐妹在家庭角色的扮演上是非常不尽职的。

这个家庭里到处充斥着黑暗与丑恶,反而是小八所生活的那个地方可能还是一个安静祥和之地。

在汉口那个河南棚子之外的地方,虽然也有幸福和温暖,比如被二哥所救的杨朦,他的家庭生活与二哥相比,幸福许多,他的父亲是市里一所大医院的著名医生,而他们的母亲则是中学里的语文教员,他们的家庭极洁净且极雅致,杨朦有一个妹妹,杨朗,他们之间相亲相爱,完全不像二哥家里那样粗俗,因此与河南棚子形成鲜明的对比,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幸福美好的家庭也遭受了厄运,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杨朦、杨朗的父母为了让儿女不受自己的影响,双双跳河自杀、杨朦与杨朗也成了一个孤儿。

还有比河南棚子七哥家里生活的更辛苦的家庭,够够的家庭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够够是七哥捡破烂的时候认识的朋友,她是家里的老五,家里七个女孩子,父亲一直想生个男孩,结果够够还是女孩,因此取名够够。

够够的生活比七哥还要糟糕,但最令人悲惨的是够够在十四岁被火车碾死,这样一个青春正好而心地善良的女孩从此香消玉陨。

她的母亲在家里的地位也可想而知,重男轻女的思想间接导致女孩的死亡。

够够表面上是被火车碾死不幸身亡,但细细想来,她的死亡有着很多可疑的地方,她的年龄已经不是很小了,并且长年捡垃圾,怎么会不认识火车,她的死是被家里逼死的,我们不能排除她自杀的可能性,这是他们家庭里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观念导致的,同时也是当时社会的贫困所造成的。

像当时汉口那样的家庭还有许多,不论是像七哥的家庭还是像杨朦的家庭,还是像够够的家庭,无论怎样,都是悲剧的结局,每一个家庭里都有着黑暗的角落,而孩子们的身心都遭受着极大的煎熬。

以汉口的河南棚子为代表的家庭悲剧只是社会悲剧里的一粒尘土,小说中更侧面反映了当时人性的悲剧。

当时人与人之间连最基本的信任都没有,因为从本应该幸福美满的家庭的一隅来看,兄弟之间,姐妹之间,爱人之间,友人之间,可能都会因一点点的小事而关系破裂,最应该有孩子气的小孩也是一肚子坏水,不是欺辱了弟弟,仗势欺人,就是强奸了少女,如五哥六哥所干的龌龊事,还有大哥与枝姐的不伦恋等。

从当时社会的情况来看,儒家所倡导的伦理纲常已经被破坏,社会与法制都看似虚无,从最初的父亲的父亲打架斗殴到父亲对孩子的拳打脚踢,可以看出社会的混乱,人性的缺失,不是不伦,就是残暴,没有温暖,都是悲剧,哪里都充斥着血腥和死亡。

在作者的独特的叙事角度中可以看出,社会是冷漠的,人心是不古的,没有美好可言。

哪里都有着黑暗的褶皱,人性本该有的善、同情心、羞耻心等均在生活的打压下消失不见。

二人物的悲剧
小说最明显的悲剧在开篇就已出现,刚出生不久就死亡的小八,而随后在小说的叙述中则写到祖父的死亡,中间也充斥着死亡,够够的死亡,二哥的自杀,这一系列有关死亡的叙述中无不暗示着生活对于人的一种逼迫感,人对于生活的一种无力感。

七哥的童年与二哥的爱情无不体现出悲剧的寓意。

七哥的童年悲剧,七哥是从小就不受家里待见的小孩,好像他从一出生就是被诅咒的,父亲因为怀疑母亲不忠,一直将七哥视为“野种”,这导致七哥的童年生活一直都在痛苦中度过,直到他离开家里。

七哥从小生活在家里那不到十三平方的板壁屋子里那黑暗的床板下,五岁就开始捡破烂,七岁才上的小学,要不是因为文化大革命,他可能还离不了家,但是就因为如此,他才成这个家唯一上过大学的人,也成为这个家最有出息的人,成为了大人物。

他的童年生活在整个家里是最悲惨的,被大香和小香欺负,也被哥哥们无视,唯一对他好过的二哥自杀了。

他的童年生活甚是悲惨,家里人对他的态度让他的心里极度缺乏安全感,所以他从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看人眼色,学会了如何才能不挨打,才能获得好处,现实对于他而言就是如何使自己获得好的生活,在朋友的指点下,他一步步爬了上去,抛弃了他的曾经的恋人而选择了对他工作有利的妻子结婚。

“铁轨纠缠一起又分开来,蜿蜒着扭曲着延伸向远方。

七哥不知它从何处而来又将指向何处。

七哥常想他自己便是这铁轨般的命运。


二哥的悲剧是追寻爱情而不得最终直至毁灭。

他的童年相对于七哥来说,已经算是幸福的了,因为有母亲的呵护,但是直到遇到了杨朗,他才体会了到了爱情的滋味,“我看见,那欢乐的岁月、哀伤的岁月——我自己的年华,把一片片黑影连接着掠过我的身。

紧接着,我就觉察(我哭了)我背后正有个神秘的黑影在移动,而且一把揪住了我的发,往后拉,还有一声吆喝(我只是挣扎):“这回是谁逮住你?猜!”“死。

”我答话。

听那,那银铃般似的回音:“不是死,是爱!”这段话,是二哥的真实写照,他爱上了杨朗,当丘比特的箭射向了二哥,二哥就沉溺其中,无法自拔,爱情是美好的,但同样也是痛苦的,当爱情的美好尝遍了之后,便是失望的苦涩,杨朗不爱他,只利用他,但是二哥却在对生命的困惑和迷茫导致的无法解脱的痛苦中产生了对杨朗的爱情,爱情对他来说,不仅仅是一种美好的情感,而是他生的希望,于是,在杨朗与他分手之后,爱情消失了,同样,也带走了他生的希望,在他没有生的欲望之时,他只有一死了之。

三历史的悲剧
小说的故事背景中暗含着文化大革命这一历史事件,在这一历史事件中,又有多少悲剧在发生着,杨朦父母即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同时还有七哥上大学的缘由,因为他梦游,而他上山下乡的地方的那些人认为他是鬼,为了把他送走,结果阴差阳错之下,当时二哥的梦想被七哥实现了,这体现了当时教育制度的问题,上大学不是通过考试,而是通过举荐。

七哥后来在找工作时,他的同学苏北佬时常对他进行指点,这暴露了当时社会的弊端,苏北佬“苦后婆心”地对七哥进行劝说,希望他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多去想想自己的子孙后代。

所以七哥后来凭借
着妻子的关系一步步青云直上,这体现了社会中的人情关系对于工作的影响,工作并不是靠能力,而是靠人脉。

这部小说的悲剧意蕴除了以上的叙述还有很多,尤其是涉及到许多社会问题。

比如,女性地位的压迫,如拐卖妇女,小香的黑胡子老公就将小香卖到了河南,再比如,涉及残疾人问题,四哥的生活在当时反而是比较容易也比较轻松,因为噪杂烦乱的世界之声完全进入不了他的心境才使得他生活得这般和谐和安稳。

这体现了当时社会上人如果想要生活得容易,就必须装聋作哑像个残疾人一样才能安宁。

这从反面体现了当时社会上存在的问题,人没有自由,没有权利,只能像行尸走肉一般没有思想。

这部小说涉及了社会很多的问题,“七哥说,当你把这个世界的一切连同这个世界的本身都看得一钱不值时,你才会觉得自己活到这会儿才活出点滋味来,你才能天马行空般地在人生路上洒脱地走个来回。


当时的社会是怎样的社会,没有爱,没有法制,只有压迫与丑陋,人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生活状态,人的存在到底有着怎样的意义,生存空间的狭小,生存地位的无奈,人的生命力如此地弱小,甚至卑微,人在不经意间就死去,这体现了作家对于生命原始动力的一种追寻与探索。

参考文献
[1]方方,方方作品精选[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2
[2]王世诚,从到——方方的自我颠覆[J],扬子江评论,2007 年(2)
[3]陈墨,直面人生的艺术探索——评中篇小说[J],湖北社会科学,文艺理论与批评 1988(5)
[4]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5]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第二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董春平(1995.1—),女,山西运城,山西大学,学生,2016级硕士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