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五单元 阅读 23 .登上地球之巅》研讨课教案_25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五单元 阅读 23 .登上地球之巅》研讨课教案_33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五单元  阅读  23 .登上地球之巅》研讨课教案_33

《登上地球之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训练学生迅速默读课文,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2、理解课文叙事详略有致,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精神风貌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1、将文本交给学生,尊重学生的阅读感悟和个性表达。

2、鼓励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学习登山队员不怕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和集体协作精神。

2、激励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壮志豪情。

教学重点1、快速默读,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理解课文叙事详略有致,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精神风貌的写法。

教学难点通过对文中刘连满这一人物言行的讨论深刻理解“英雄”的内涵。

课时安排: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播放珠穆朗玛自然风光图片。

导语:无限风光在险峰。

神奇美丽的珠穆朗玛峰让人无限向往。

它以独特的地理风貌吸引着全世界勇敢者的目光。

1953年5月29日,新西兰人埃德蒙德·希拉克和夏尔巴人坦曾·诺盖伊向全世界证明人类超越了极限,在高耸入天处生存。

1960年5月25日,英勇的中国登山健儿以珠峰北坡成功登顶的壮举,书写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纪录。

当时,随登山队采访的郭超人记者在他的长篇通讯报道《红旗插在珠穆朗玛峰》中记录了这一经典时刻。

那么中国队员是在怎样的情形下登上地球之巅的呢?今天我们就来重温那段往事,了解登山队员们突击顶峰的过程。

(板书课题及作者:《登上地球之巅郭超人》)二、初读课文,提取信息(10分钟)(一)要求快速默读课文,勾画圈点出关键信息(比如登山的时间,海拔高度,重点事件及人物)。

(二)用竞赛方式检测默读效果读完全文,抢答问题:1、文中四位运动员向珠峰最后多少米冲击?他们当时的位置海拔是多少米以上?_____300多米;海拔8500米以上。

2、上升约70米以后,挡住他们去路的叫什么?————“第二台阶”。

3、他们用什么方法战胜了”第二台阶”?谁毅然当“人梯”?——他们用“人梯”战术。

刘连满甘当“人梯”。

4、“死亡地带”谁因身体原因留了下来?他做出了一个什么决定?他给谁留了一封信?——刘连满;献出自己剩余的氧气给队友;给王富洲写了信。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五单元 阅读 23 .登上地球之巅》研讨课教案_32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五单元  阅读  23 .登上地球之巅》研讨课教案_32

《登上地球之巅》教学设计布置预习1、了解珠穆朗玛峰的有关知识,搜集与课文有关特别是刘连满后来情况的资料。

2、熟读课文,能概括内容。

3、掌握字词(课后、文中)4、圈点好词句。

教学目标1、提高速读课文、概述课文内容的能力。

2、叙事要注意详略,选材要有典型性。

3、体会环境的描写的作用4、体会探险队员表现出的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崇高的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提高复述的能力,感悟登山勇士的优秀品质和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体会环境的描写的作用。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歌曲《青藏高原》,出示喜玛拉雅山和珠峰的相关图片。

珠穆朗玛峰的神奇、美丽是人类的向往,尤其是那些无畏的探险家,无数次的激情攀越,更令我们佩服,不过最终夺取这份殊荣的是我们国家的登山队员们,中国人把鲜艳的五星红旗插上了地球之巅,那激动人心的一幕,那成功的喜悦,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依然可以领略,让我们共同欣赏《登上地球之巅》这篇文章。

二、检查预习1、解决字词问题(1)课后生字词一人领读砭骨履践崔巍养精蓄锐齐心协力头晕眼花腰酸背痛勇往直前(2)文中生字词峰巅滞留缭绕窒息匍匐迸散斩钉截铁2、师: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你能在题目前加上一些信息来概括课文内容吗?生:中国登山队员王富洲、屈银华、贡布于1960年5月25日凌晨登上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

三、速读课文,整体感知师: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把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划分成几个阶段,在原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然后讲述这是一个怎样激动人心的过程。

明确复述重点:(1)5月24日9时30分,海拔8500米以上的冰雪世界,登山队员王富洲、刘连满、屈银华、贡布出发。

(2)岩壁陡滑,第二台阶挡住了去路。

他们冒着严寒,刘连满甘作人梯,帮助其他队员登上第二台阶。

用了五个多小时。

(3)天渐黑,由于缺氧,刘连满留下,其余人冲顶。

(4)刘连满将救命的氧气留给他人,写下遗言信。

(5)夜已黑,在8830米左右的地方无氧攀登。

七年级下册语文登上地球之巅教案(优秀4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登上地球之巅教案(优秀4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登上地球之巅教案(优秀4篇)《登上地球之巅》教案篇一这是一篇通讯。

关键词是“探险”。

全文有三千多字,是训练学生概述课文内容的好材料,而且要在一堂课内完成阅读也不得不这样做(缺乏充分的预习)。

如何寻找契合初一学生特点的切入口来进行长文短教是课堂教学的关键。

基于以上考虑,本堂课主要预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为:1、快速默读,概述课文内容;2、课文为什么浓笔重彩描写刘连满?3、探讨探险的意义。

[教学程序]一、导入·在《伟大的悲剧》中,我们曾为斯科特等勇敢者的悲壮之举感动不已。

其实,在我们中国,也有这样具有崇高献身精神的探索者,今天,我们就来接触这样一批《登上地球之巅》的勇士们。

读题1、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读文章先从题目读起。

2、板书课题——释“巅”。

3、怎么读——节奏、重音、语气——生读。

4、补题:登上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8848.一三米]二、快速默读,概述文章内容1、不看材料在题目前加上一些信息来概括课文内容:中国登山队员王富洲、屈银华、贡布于1960年5月25日凌晨登上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

2、快速默读课文,说说“登上”背后的故事,复述印象最为深刻,最令你感动的细节?(五分钟准备)先同桌互述,再相互交流,推选代表复述(男女各一名,视情况)。

[可能的过渡]——给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刘连满,作者花了许多笔墨集中描写他。

请同学们找出相关的段落,有(6)(7)(11)(14)(壹五)(16)。

三、关于刘连满的对话1、男女生读相关文字,作者的哪些语言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讨论]A、对比式写法;B、内心独白;C、其他。

2、刘连满最后并没有登上珠峰,作者为什么花大笔墨写他?(作者是不是有点不知轻重?)学生的回答可能有:(1)他遇到的困难也就是其他队员遇到的困难如——寒冷、黑夜、缺氧;(2)他身上体现着登山英雄们的精神风貌——意志、毅力、团结、牺牲等;(教师小结:所以文章表现的不只是其他三人登山的胜利,或是他们四个人的胜利,也不只是这次登山活动214名队员和工作人员的胜利,而是集体的胜利和祖国的胜利,探险需要有强烈的集体合作精神和崇高的奉献精神)(3)使事件叙述有详有略,用典型事件来表现人物。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 新人教版 (2)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 新人教版 (2)

第23课登上地球之巅课型:自读课教学目标:提高概括课文的能力。

教学抓住景物特点生动的描写景物。

教学探险队员表现出的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崇高的奉献精神本课重点:有详有略的复述课文,教学探险队员的崇高精神背景资料:1960年5月英勇的中国登山健儿发扬不怕苦,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从珠穆朗玛峰北坡成功登顶,书写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记录。

1960年3月9日,中国登山队在海拔5120米的珠峰下一块宽阔的谷地上停下来。

这里是登山队的大本营。

参加登山活动的共有214名队员和工作人员,他们来自祖国各地,来自各行各业,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登上珠峰,为国争光。

在大本营里,他们战天斗地,与风雪搏斗,表现出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为了尽早的征服珠峰,他们争分夺秒,作了大量周密的准备工作。

基础知识:P182读一读写一写中的有关词语;课下注解中的有关词语的解释。

3、择最典型的事件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重点写了征服“第二台阶”。

还重点描写了刘连满同志宁可自己牺牲也要把氧气留给同志的事迹。

由这一个人的行为,可以窥见全体登山队员的优秀品质,也可以推断这样的队伍是不可战胜的。

问题探讨:课文中不少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它们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参考答案:)课文中,作者除了尽力渲染恶劣的自然环境外,还不时的用闲笔来描写珠穆朗玛峰的景色。

这些描写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阅读的紧张之余可以求得放松,来欣赏一下美丽的珠峰景色。

在阅读效果上可谓一张一弛,给人美的享受。

课后作业:P181二、三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五单元 阅读 23 .登上地球之巅》研讨课教案_26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五单元  阅读  23 .登上地球之巅》研讨课教案_26

《登上地球之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丰富有关珠穆郎玛峰的有关知识2. 了解人类征服珠峰的探险知识能力目标:1.速读课文,复述故事,提高学生概括课文的能力。

2、学习对人物进行描写报道的能力。

德育目标:学习探险队员表现出的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崇高的奉献精神,激励学生探索自然奥妙的壮志豪情,培养敢于探险的精神教学重点:对主要登顶运动员的的描写。

教学难点:理解每一位登山队员对成功登顶的贡献。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1.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登上地球之巅》(板书课题)。

同学们知道这里所说的“地球之巅”指的是哪里吗?(生答)对。

珠穆朗玛峰。

那么,大家对珠穆朗玛峰峰的了解有多少吗?(生答)【PPT展示】世界第一峰:珠穆朗玛峰它高达8848.13米,常年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积雪常年不化,冰川、冰坡、冰塔林随处可见,空气稀薄,常刮七八级大风,十二级也不少见。

就是这样的一座高峰,要成功登顶极其不易。

那么,我们的登山英雄们是如何成功登顶的呢,让我们进入课文的学习。

2.检查预习首先,让我们检查一下课前预习情况。

字词积累:巉岩砭骨履践崔巍养精蓄锐齐心协力头昏眼花腰酸背痛3.整体感知接下来,让我们阅读课文,梳理文章的思路,注意这些信息(PPT展示),完成这道题的填写:(时间) ,登山队员向珠峰最后380米高度冲击大约两个钟头,著名的“”挡住了去路他们采用的办法登上最后三米天色黑下来,他们受到缺氧的严重威胁,留下到8830米时,三人开始无氧攀登朦胧夜色中,朦胧夜色中,我国登山运动员终于登上顶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北路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创举。

从北路登顶极其不易,这是一条“连飞鸟也无法越过”“充满死亡的路线”。

4.问题探究。

在这个让人无比喜悦和自豪的时刻,有一枚“珠峰登顶英雄”奖章,大家说说,我们应该颁给谁?是给刘连满、屈银华、王富洲还是贡布?为什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用原文来说说颁奖理由。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五单元 阅读 23 .登上地球之巅》研讨课教案_20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五单元  阅读  23 .登上地球之巅》研讨课教案_20

新集中学七年级语文学讲案【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中国人第一次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过程。

2、体会登峰的艰难和队员们的大无畏精神3、研读刘连满这个人物形象【学习重点】体会文中人物所表现出来的勇往直前,团结协作,敢于献身等精神【学习难点】学习探险队员表现出的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崇高的奉献精神,激励学生探索自然奥妙的壮志豪情,培养敢于探险的精神。

1、了解作者2、搜集珠穆朗玛峰及人类攀登珠峰的相关资料3、字词过关(1)、给加粗的字注音:耸立砭骨崔巍匍匐阴霾余暇缭绕履践滞留窒息养精蓄锐冰镐(2)、解释下列词语:砭骨:履践:崔巍:迫不及待:斩钉截铁4、课前朗读课文,理清运动员登顶主峰的几个阶段,分别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出每一阶段的主要内容。

二小组讨论、合作互学(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图片)(二)检查课前预习(小组交流展示课前预习)(三)一读课文、整体感知读课文,理清运动员登顶珠峰的几个阶段,用自己的语言复述登山运动员攀登珠峰的全过程。

(小组选代表交流展示)(四)二读课文、品读文章语言互动1 :现在我们假设他们爬的是我们邳州的艾山,或是巨山,还会如此的轰动吗?互动2:通观全文,请你把能体现艰难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互动3: 从这写些句子中你读出了什么?互动4: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你觉得是什么支撑着他们这样的一往无前呢?(五)三读课文、认识人物形象文中最让你感动的人物是谁?他让你感动的原因是什么?(读出具体的句子)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六)四读课文、品析文章的景物描写文中有许多景物描写的句子很美,请说说其作用。

(七)课堂小结三、达标反馈、检测促学(补充习题P80)。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登上地球之巅》教案2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登上地球之巅》教案2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登上地球之巅》教案2人教新课标版第一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登上地球之巅》教案2 人教新课标版23、登上地球之巅教学目标:1、速读课文,复述故事,提高学生概括课文的能力。

2、学习抓住特点进行生动的景物描写。

3、学习探险队员表现出的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崇高的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故事复述,合作探究,景物描写。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登山图片,激趣引读1、呈现有关雪域高原特别是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的图片。

呈现中国登山队登上珠峰的图片。

观看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这座山峰所了解的情况以及看了图片后的感受。

2、激趣引读:教师:1960年5月,英勇的中国登山健儿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从珠穆朗玛峰北坡成功登顶,书写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纪录。

郭超人,北京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奔赴西藏,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从事新闻工作。

当时,他作为随登山队采访的一名记者,直接或间接了解到这次登山活动过程中的许多感人故事。

登山成功后,郭超人以最快的速度写成长篇通讯报道《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并发表。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登山成功那一刹那的喜悦与幸福吧。

二、快速阅读,整体感知1、快速阅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圈点勾画,积累字词并初步感知课文。

2、整体感知:①概述几名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

经过充分的准备,5月24日上午9时,登山队员王富洲、刘连满、屈银华和贡布向珠峰最后380米高度冲击。

他们艰难地向前行进着。

两个多小时后,著名的“第二台阶”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他们沿着第三次行军侦察的路线,冒着严寒,花了五个多小时,用搭人梯的方式,爬上了不到7米高的“第二台阶”。

这时,队员们又不得不面对另一个对手黑夜的挑战。

他们借着雪夜的反光,一步一步地前进。

由于前面用时过多,他们背上的氧气已经所剩不多了,他们现在又受到缺氧的严重威胁。

反应最强烈的是刘连满,他每前进一步都非常困难了。

为了争取时间,大家决定刘连满留下,其余三人以最快速度突击登顶。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五单元 阅读 23 .登上地球之巅》研讨课教案_35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五单元  阅读  23 .登上地球之巅》研讨课教案_35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23.登上地球之巅□教学目标1、快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2、理解文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精神风貌的方法;3、体会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4、学习登山队员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气概和团结协作、英勇献身的精神。

□学情分析1、学生对长篇的记叙文的学习普遍感到棘手,需要教给科学的学习方法;2、七年级学生缺乏对当时攀登珠峰的相关情况的理解,需要提供助读资料,引导进入文本。

□教学方法:速读、品味、探究。

□教学重点:理解登山队员的形象和全文主旨。

□教学难点:速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

□教学准备:提前预习,在熟读中产生问题;做好课件,尽量简单实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导入语】同学们,上课之前请大家欣赏一段视频,然后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这段视屏记录的是我国的登山队员登上珠穆朗玛峰时的部分情景,在半个世纪以前有一群中国人从北坡登上了环境非常恶劣的海拔8844米的珠穆朗玛峰的顶峰,开创了历史的新纪元,他们为什么能创造这个奇迹?凑巧的是报道这个奇迹的人又是我们湖北黄冈人郭超人,这是多么令人兴奋的事情呀,同学们想进一步了解一下当时的情景吗?让我们一起化身成小超人,重走珠峰路,请大家跟我一起走进郭超人先生的《登上地球之巅》。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小超人带你重走珠峰路)【主问题1】登山队员们是如何登上峰顶的?1、填表格,知内容。

【方法指导】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速读全文,根据记叙文的基本要素找出关键词句。

.地点主要人物事件珠峰海拔8500米左右王富洲、屈银华、刘连满、贡布登山队出发第二台阶第二台阶以上珠峰海拔8830米左右珠峰峰顶2、展图示,说过程。

【方法指导】结合表格内容,看图回顾。

【过渡语】是啊,登山队员们勇攀高峰的一幕仿佛展现在我们眼前,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英雄们仍然能够成功登顶,那么,他们依靠的是什么的支撑?现在,请同学们对照全文找一找,哪些语句能够体现登山队员们的精神品质。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五单元 阅读 23 .登上地球之巅》研讨课教案_22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五单元  阅读  23 .登上地球之巅》研讨课教案_22

23 登上地球之巅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词语。

2.丰富有关珠穆朗玛峰的地理知识。

3.了解人类特别是中国人征服珠峰的探险知识。

1.练习快速默读法,概括课文主要信息,提高阅读能力。

2.理解文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精神风貌的3.体会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登山队员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和团队合作精神,激励探索自然奥秘的豪情壮志,培养探险的勇气。

教学重点1.快速阅读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课文叙事有详有略,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精神风貌的写法。

3.学习我国登山队员的精神,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基本过程一、导入(多媒体播放雪域高原特别是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的图片,最后定格珠峰峰顶的图片。

)同学们,你们一定不会忘记2008年北京奥运会!你们也一定不会忘记,那一年我国运动员把奥运火炬传递到珠峰峰顶的情景!那一刻,你们一定非常激动,一定为身为中国人而骄傲和自豪!其实,早在1960年5月25日凌晨,英勇的中国登山健儿就完成了从珠峰北坡登顶的壮举,书写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纪录。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登上地球之巅》,随作者一道去了解那激动人心的往事,感受登山队员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气概。

二、交换资料学生交换收集的资料,简介珠穆朗玛峰,简介中国登山队员征服珠峰的活动。

三、自由朗读,积累词语学生自由朗读,疏通字句,标明段序。

教师用多媒体提示学生需要积累的字词:四、快速默读,整体感知学生快速默读全文,圈点勾画,完成下列题目:(多媒体显示)1.把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过程划分成几个阶段,并用自己的话概括这几个阶段。

2.课文详写了哪些典型事例?3.在突击顶峰的过程中,登山队员们先后遇到了哪些特别的困难?4.表现了登山队员们怎样的精神品质?学生独学,后讨论,交流,明确:1.(参考)(1)登山队出发。

(2)刘连满甘作人梯,帮助其他队员登上第二台阶。

(3)黑夜中,由于缺氧,刘连满留下,其余三人以最快速度奔向顶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登上地球之巅
教学目标:
1、体会登山的艰辛和领略胜利的喜悦。

2、树立团结协作的精神。

3、学习环境描写。

教学重点:
1、登山队员面对的巨大困难。

2、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

教学难点:
在没有朗读带的情况下,如何达到长文短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珠穆朗玛峰是地球上的最高峰,其北坡被许多登山家认为“连鸟也无法越过”,是一条“充满死亡的路线”。

而在1960年,年轻的中国登山运动员,把鲜艳的五星红旗插上了地球之巅。

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他们的足迹,去感受他们登顶的气概。

(可出示相关图片)
1、呈现有关雪域高原特别是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的图片和中国登山队登上珠峰的图片,并播放歌曲《珠穆朗玛》。

欣赏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这座山峰所了解的情况以及看了图片后的感受。

2、激趣引读:
教师:1960年5月,英勇的中国登山健儿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从珠穆朗玛峰北坡成功登顶,书写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纪录。

郭超人,北京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奔赴西藏,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从事新闻工作。

当时,他作为随登山队采访的一名记者,直接或间接了解到这次登山活动过程中的许多感人故事。

登山成功后,郭超人以最快的速度写成长篇通讯报道《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并发表。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登山成功那一刹那的喜悦与幸福吧。

板书文题和作者
(二)、快速阅读,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圈点勾画,积累字词并初步感知课文。

2、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投影;1注音
峰巅砭骨崔巍滞留窒息匍匐
2释义
砭骨;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觉非常冷或疼痛非常剧烈。

履践;踩踏。

崔巍;形容山高大雄伟。

养精蓄锐;养,休养。

蓄,积蓄。

养息精神,积蓄力量。

齐心协力;众人一心,共同努力。

勇往直前;勇敢的一直往前进。

3、整体感知:学生快速阅读可课文,准确把握文章主要信息
①请几位同学用简洁的语言概述几名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

指名学生回答,有不完整的地方鼓励其余学生补充,教师明确。

经过充分的准备,5月24日上午9时,登山队员王富洲、刘连满、屈银华和贡布向珠峰最后380米高度冲击。

他们艰难地向前行进着。

两个多小时后,著名的“第二台阶”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他们沿着第三次行军侦察的路线,冒着严寒,花了五个多小时,用搭人梯的方式,爬上了不到7米高的“第二台阶”。

这时,队员们又不得不面对另一个对手黑夜的挑战。

他们借着雪夜的反光,一步一步地前进。

由于前面用时过多,他们背上的氧气已经所剩不多了,他们现在又受到缺氧的严重威胁。

反应最强烈的是刘连满,他每前进一步都非常困难了。

为了争取时间,大家决定刘连满留下,其余三人以最快速度突击登顶。

严重缺氧的刘连满躺在一块避风的大石块旁边休息,开始进入一种半昏迷状态。

这时,他冒着生命危险,毅然决定把自己所剩不多的氧气留给登山的同志,并留下了一封感人的短信。

与此同时,三位登山队员正搏斗在前进的道路上。

他们匍匐在地上,借着星光和反照的雪光,辨认路途,艰难前进。

到8830米时,三人的氧气已经全部用完,他们果断地抛掉背上的空氧气筒,开始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艰难而危险的无氧攀登。

这样的攀登,其艰苦程度可想而知。

他们四肢更加沉重了,行动更加迟缓了,有时攀过一米高的岩石,也要用半个多小时。

但必胜的信念在支持着他们。

凌晨,他们终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北坡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创举。

②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听了这个故事后你有什么感受呢旨在让学生感受登山队员的英雄气概。

(四)、合作探究,揣摩运用
1、围绕以下问题,请学生精读课文。

投影出示下列问题;
①登顶过程中,很多困难对生命构成了威胁,作者着意描写了哪些困难?你如何看待这些困难?三个队员最终从北路登上了世界最高峰。

你如何看待这种胜利?
2文中刘连满的形象最为感人、难忘。

在登山活动中他的哪些行动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从中表现了他的什么精神?
3、文中12段引用扬赫斯班在《埃非勒士峰探险记》中的那句话的作用是什么?是否有些离题?
4、文中的优美的写景句无疑是文笔的精华,请找出这些语句并体会其作用。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回点拨,点名小组代表阐发讨论意见,并归纳,明确。

2、请学生调动生活体验,充分发挥想象,仿照文中写景的语句,试着写几个表现夜色美的句子。

(五)、角色复述,理解人物
①学生选择角色,从不同方面有详有略地复述故事内容,表现人物性格。

②从中国年轻的登山队员身上你看到了哪些令你感动的优秀品质呢?
(六)、联想体验,互动释疑
1、体验反思:
①假如你当时遇到了像刘连满的这样的问题,你会怎么办呢?
2
②课文中感人的情节很多,请找一找并结合你的实际,谈谈你的体会。

2、互动释疑:四人小组提问释疑,全班交流解决。

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激发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3、总结存储:
刚才同学们谈得很好,探险,需要有强烈的集体合作精神和崇高的奉献精神,也唯有这样,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同学们,我们在学习上是否也应该这样呢。

(七)、课堂小结
“无限风光在险峰”,正是因为有了英雄们的挑战地球之巅的壮举,珠峰,一个令万千人顶礼膜拜的圣地,一个令旅游者心驰神往的盛境,才香世人展示了她的神秘与伟岸。

重温往事,我们更有理由相信人类征服自然的脚步走得更稳健、更远。

(八)、布置作业
1、假如你成功地登上珠穆朗玛峰,站在珠穆朗玛峰项上,你会有哪些话要说的呢?写一篇登山后的心得体会。

三、课堂练习设计
1、找出下列各组中注音或书写的错误,并在横线上订正。

A.刺入骨髓销耗巨大阴霾毙日砭骨biān_____
B.难以弥补斩钉戳铁养经蓄锐耸立sǒng_______
C.梦寐以求孜孜不卷迫不急待匍匐púfú________
D.钢毅不屈步履艰难契而不舍余暇xiá________
2、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山严重缺氧,他们感到眼花、气喘、无力。

(排比)
B.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

(夸张)
C.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死神正在悄悄地走来。

(比喻、拟人)
D.阴霾笼罩着整个的国家。

(夸张)
3、《登上地球之巅》写了三个队员最终从北路登上了世界最高峰。

你如何看待这种胜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登顶过程中,很多困难对生命构成了威胁,作者着意描写了哪些困难?你如何看待这些困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课文中有许多景物描写的句子,请举出几例,并说说它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