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高考总复习教案生活与哲学第四讲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2020年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1、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为:社会存在决定 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它们之间是辩证统一的。
2、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社会存 在决定社会意识。 3、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实践观点, 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①尊重社会实际,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坚持一切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同时要确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反对落后的 消极的社会意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 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③反对历史唯心主义
(3)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①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 ②社会意识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主观条件)
社会存在
决定
社会意识
反映 、 反作用(阻碍、促进)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决定
生产力
生产关系
反作用
(生产关系 适应生产力 发展规律)
通过
实践
(上层建筑要适 合经济基础状况 的规律)
决定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反作用
不断解决
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
前进的、上升的 实现
途径
过程是曲折 的
阶级社会 —阶级斗争
④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⑤社会生活的实践本性揭示了各种理论认识 的根源
思维与存在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区别: ①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则不是; ②对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对社会 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 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 联系:
必修四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复习讲义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考点考向】【复习策略】1.本单元是整个《生活与哲学》的终点和落脚点,主要是为了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复习中可以采取知识迁移的方法。
以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来认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以社会意识来认识正确价值观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来认识正确价值观和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与人民群众实践的关系。
总之在复习中必须以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为主线,合理贯穿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从整个教材来看,此单元是对唯物论的延伸,从社会角度论证了世界的物质性。
所以我们在复习中必须要把握好物质与社会存在的关系,意识与社会意识、价值观的关系,实践与人民群众实践的关系。
同时将辩证唯物论与唯物历史观的基本原理区分清楚。
3.此单元考查有两个核心,一是认识人民群众的伟大作用,二是把握正确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所以复习中应该立足价值观与群众实践整合时事素材。
①结合“十二五”规划的出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国强民富等社会政策的重大转型,认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②结合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认识社会意识的重大作用。
③结合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区域结构的调整,政府机构改革,工资制改革等政治、经济体制的调整,认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④结合社会公平的维护、公民基本权益的保障,认识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
⑤结合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社会先进人物学习活动,认识人生的真正价值。
【考点解读】注:1、本单元三课共8个大考点18个小考点; 2、请同学们结合考点认真阅读、思考、批注。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考点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1)各种各样的社会意识,包括歪曲虚假的社会意识,归根到底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2)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1)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4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教案.doc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一、综合解说【地位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由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大板块组成。
前三单元重在讲述辩证唯物主义部分。
而本单元则转向历史唯物主义,主要追索社会生活的本质,探究社会历史的规律,寻觅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对人类社会和人自身的探索和研究,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自然,而对自然的认识和利用是为了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从这个意义上讲,本单元是整个教材的落脚点和归宿,起到概括和总结全书的作用。
【主要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单元设计为两课: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
第十一课包括两个框题: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社会历史的主体。
第一框共设两目:第一目主要分析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从而深入理解社会的物质性特征。
第二目分析了两大社会基本矛盾,通过这一发现,使人类关于社会历史的理论第一次真正成为科学,在社会历史领域彻底坚持了唯物主义。
第三目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这一总趋势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中实现的。
第二框共设两目:第一目主要讲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教材从社会财富的创造、社会变革的力量角度分析论证了该观点。
第二目是在前一目的基础上得出的方法论思想,要自觉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同学们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纷繁芜杂的社会现象归根到底就由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组成的。
明确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了解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在实践中实现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推动社会前进。
第十二课主要讲了人的价值是什么,价值观具有哪些导向作用及如何实现人生价值,共分三框。
第一框共设两目:第一目“人的价值”,主要讲了三个问题。
首先,阐述了哲学意义上的价值;然后,引发出人的价值问题,重点讲了人的价值是什么;最后,概括了如何评价人的价值。
第二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首先阐释了什么是价值观,然后重点讲述了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的导向作用及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的导向作用。
【高中政治】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ppt精品课件(实现人生的价值等9个)2
疑难问题突破
【特别提醒】 世界观和 价值观是统一的。世界观决定 价值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 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价值观 体现世界观。
疑难问题突破
2.正确理解人生价值及其实现
(1)人生的价值:①内容:一方面是个 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另一方面是社会 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人生价值是自我价 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②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 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③价值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人 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是对社会 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考点知识梳理
(3)良好的社会条件为人生价值的 实现提供了基础,但对客观条件的认 识和利用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需要有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需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 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等。
疑难问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破
1.对价值和价值观的正确理解
(1)价值是事物属性和主体需要之间的 特定关系,属客观范畴;价值观则是人们 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属主 观范畴。
疑难问题突破
(2)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 存在具有反作用。从领域看,价值观对人 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人生道路的选择 都具有导向作用;从性质看,正确的价值 观对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人生道路 的选择起积极导向作用;错误的价值观则 起消极导向作用。
疑难问题突破
(3)正确的价值观必须符合事物发展的 规律性,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要坚持集体 主义价值观,正确处理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 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正确的价值观 是对事物的规律和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科学 认识。 (4)人们在对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 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 根本观点,即价值观。
考点知识梳理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四部分 生活与哲学 第4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单元整合名师课件
B.联系具有条件性,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 移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 性之中
D.充分发挥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能对社会产生直接现 实的效果
解析 A 说法错误,因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 事物的基础说法错误,因为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必须通过实践才能 实现,故排除。C 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 C。
信息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 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信息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信息③: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运用实现人生价值的相关知识,说明我们为什么要学习 黄旭华等先进模范人物的奉献精神。
[参考答案] ①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 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学习先进模范人物的奉献精神,对人们 认识和改造世界、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导向作用。② 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 的立场上。学习先进模范人物的奉献精神,有利于我们作出 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③学习先进模范人物的奉献精 神,有利于我们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劳动和奉 献中实现人生价值。④学习先进模范人物的奉献精神,有利 于我们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树立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 神,全面提高个人素质,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人生 价值观。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 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 普遍规律。所以要改革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改革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
(4)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而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非对抗性决定了其可以通过社会 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来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 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专题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教案
【专题十】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生活哲学第4单元)【考点透视】㈠重点内容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⑵社会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⑶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中,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是第二位的。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2、价值观导向作用⑴世界观:①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②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③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⑵方法论要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积极作用。
3、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⑴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⑵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所以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⑶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性特征,所以我们要自学觉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㈡难点内容1、社会基本矛盾运动⑴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⑵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⑶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革:①性质: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②目的:改革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③作用: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工作的强大动力。
2、人生价值⑴人生价值的含义: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人的价值还在于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从而实现了对自我的满足。
⑵人生价值的评价: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看他的贡献,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2015届《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_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两大基本规律以及两大基本矛盾运动
〖原理内容〗: ①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 基本规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 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②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 又一基本规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 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 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方法论〗 要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不断调 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方面和环 节,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A、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看他的贡献。
如何 B、评价一个人价值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 评价 人民贡献了什么。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
进步事业的贡献。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 〖原理内容〗: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人们的 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们 的行为具有重大的导向作用。表现在对人们认识世界和 改造世界;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 • 〖方法论〗:我们要树立和坚持正确价值观,发挥正确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人民群众:
A、含义: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 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B、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
〖原理内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 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反对〗:反对夸大英雄人物的作用,否认人民群众是 社会历史的主体,否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宣扬 少数英雄人物创造历史的历史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
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复习学案-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吴起高级中学高二政治学案2011年3月31日星期四序号课题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编写:王晓宁班组姓名审核:学习目标: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3、价值和价值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4、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的创造与实现重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难点: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学习范围:《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一课学法指导:自主学习、讨论、举例课前诵读: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自主学习任务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和-------------的统一。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生产关系。
3、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
4、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和----------的矛盾,-------------和----------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5、人只有在-----------------和--------------中才能创造价值,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
6、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需要有坚定的------------------------------------。
合作探究内容沈浩同志生前系安徽省财政厅干部,2004年2月被省委组织部选派到凤阳县小岗村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小岗村成立党委后,担任党委第一书记。
政治必修四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复习课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复习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上,通过复习第四单元的内容,整理本单元的基础知识,提炼出本单元的哲学原理。
2、能力上,通过整理本单元的知识,提高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概括能力,对原理进行运用能力。
重点: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的整理难点:原理的运用课型:复习课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教学过程单元框架的构建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一)基础知识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1)各种各样的社会意识都是对 的反映。
(2)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 , 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1) 它有时会 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 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 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 作用。
(二)原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内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其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 主义 辩证唯物论 唯物辩证法 认识论 (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 (联系、发展、矛盾 创新) (实践与认识的辨证关系)历史唯物主义 社会历史观 人生 价值观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发展规律 社会历史主体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实 现 人 生 价 值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方法论: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历史唯心主义;要树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的练习题[例题]20世纪70年代前后的青年性情内敛、思想保守,如今21世纪的当代青年更倾向于张扬个性,展示自我。
这表明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B.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分析:材料旨在强调随着时代的变化青年的个性也在变化即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故答案为D二、社会发展规律(一)基础知识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的地位、作用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四部分 生活与哲学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时政聚焦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政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学习时代楷模实现人生价值黄文秀生前是某某壮族自治区某某市委宣传部干部。
2016年,她从师X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回到家乡某某工作,2018年3月,①黄文秀积极响应组织号召,到乐业县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她埋头苦干,带领88户418名贫困群众脱贫,全村贫困发生率下降20%以上。
2019年6月17日,在从某某返回乐业途中遭遇山洪不幸遇难,献出了年仅30岁的宝贵生命。
总书记对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②黄文秀同志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全国妇联、国务院扶贫办、中宣部、共青团中央先后分别追授黄文秀同志为“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全国脱贫攻坚模X”称号、“时代楷模”称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荣誉称号。
[考点对接]信息①:人的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以及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但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信息②:实现人生价值,要坚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即时思考] 结合材料,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知识,谈谈黄文秀在脱贫攻坚第一线是如何用美好青春诠释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的。
[答案] 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黄文秀研究生毕业后,选择回乡担任第一书记,她的人生价值观,影响她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影响她的行为选择,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②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黄文秀在工作中,坚持不忘初心,无私奉献,带领当地群众埋头苦干,脱贫致富。
③黄文秀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高考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教学案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考纲点击】4.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1)社会发展的规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和根本目的(2)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3)人生价值及其实现哲学意义上的价值★人的价值的内涵与评价★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在劳动和奉献中、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带★能级要求为理解、运用等)【考点解读】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一、社会发展的真谛考点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1、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的含义(1)社会存在指社会生活的,它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
(2)社会意识指社会生活的,是人类社会中各种。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1)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②社会存在的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具有,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①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有时会社会存在,有时会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②社会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作用;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的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作用。
3、以往社会历史理论陷入唯心主义的原因社会历史是人们活动的结果,而人的活动是有意识和目的的。
由此便形成一种假象,似乎社会历史是由人们的动机、目的决定的。
以往社会历史理论没有追溯到产生这些思想动机的物质原因——社会存在。
马克思之所以能够发现社会发展的规律的原因,就是从实践出发认识人类社会,用实践的观点考察人类社会,找到了以物质生产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存在。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教案第四单元认识世界与价值取向人教版必修四
第四单元认识世界与价值取向11.1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学设计★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1、识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2、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生产方式是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对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的正确认识和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尊重社会发展规律,牢固群众意识,培养尊重劳动、热爱人民的情感。
★教学重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本节内容较多,建议用2课时学习。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高级运动形式,它与自然界之间也存在着共同的运动规律,有着密切的联系。
如何看待社会历史的本质和运动规律?这是本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进行新课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86页探究框题以及87页“相关链接〞内容,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以往的唯物主义理论没有科学的揭示社会历史的本质。
1、以往社会历史理论的局限性社会历史是人们活动的结果,而人的活动是有自觉意识和目的的。
由此便形成一种假象,似乎社会历史是由人们的动机、目的等决定的。
以往的社会历史理论被这种假象所迷惑,它们至多只是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没有进一步追溯到产生这些思想动机的物质原因一一社会存在。
2、什么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88页“相关链接〞内容,并思考所反映的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
既包括各种风俗习惯、社会心理,也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科学、艺术、宗教、哲学等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式。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一轮复习《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社会主义社会
主要 矛盾
阶级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 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阶级矛盾是 次要矛盾)
矛盾 性质
对抗性(敌我矛盾)
非对抗性(人民内部矛盾)
解决 方式
阶级斗争实现
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改革实现
根本 建立新的生产关系, 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适
目的 解放生产力
应经济基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 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2分)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不同的发展阶 段有着不同的经济发展政策,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变化是随着社会发展 而变化的。(2分)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 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2分) 在各个阶段,正确的经济发展政策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错误的 经济发展政策阻碍了当时经济的发展。(2分) ③我们应树立先进的社会意识,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的发展。 (2分)
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1)党的群众观点 (2)党的群众路线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
基本要求
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 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地位 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
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基本内容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③价值观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导向作用
④人们的价值选择应以价值判断为前提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B
3.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伊始,针对当时的实际,经济发展以工业 为主,初步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后来由于经验不足、对 国内外形势判断不准,经济发展受到挫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 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经济取得快速发展,但 也带来一系列问题: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 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十七大提出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 济又好又快发展。 运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材料一中我国经 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原因。(10分)
4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教案
①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社会意识总是与时俱进的④社会意识变化推动社会发展
辩一辩:你赞同哪种观点?为什么?
第二环节:学习目标展示自主学习(约10分钟)
学习目标
二、社会历史的主体
1、人民群众含义
2、劳动群众、人民群众和全体公民的关系
3、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识记、理解)
4、群众路线、群众观点内容及其意义是什么?(识记、理解)
第三环节:自学诊断:
独立完成《导学案》第43页知识体系梳理部分
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6、蒲松龄在创作《聊斋志异》时,设立茶馆,通过群众讲故事来搜集素材。这说明了(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②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③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④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D-②③④
(2)尊重社会发展规律,走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为社会历史的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3)坚定群众立场,坚持群众路线,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培养尊重劳动、热爱人民的情感。
【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课时安排】3课时
(2)运用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原理,分析说明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
(3)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原理,分析说明我国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
高考政治总复习教案 生活与哲学第四讲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新人教版
2010高考总复习生活与哲学第四讲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一、考点详解第十一部分寻觅社会的真谛(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1)社会发展的规律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②社会基本矛盾运动(2)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①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前进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第十二部分实现人生的价值(价值观的导向作用)(1)价值与价值观(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3)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二、考纲主干和重点精讲(1)(2)(3)三、典例剖析例1(09高考山东卷23)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等多家单位联合发布的“2008年度中国主流媒体十大流行语(综合类)”有:北京奥运、金融危机、志愿者、汶川大地震、神七、改革开放30周年、三聚氰胺、降息、扩大内需、粮食安全。
这些词语在2008年的流行表明①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②主观认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③价值观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导向作用④人们的价值选择应以价值判断为前提A.①④ B.①②C.②③ D.③④答案:B例2(08高考江苏卷7)政府机构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这说明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C.生产力一定要适合生产关系状况D.经济基础一定要适合上层建筑状况答案:B例3(09高考江苏卷33)在我国农村改革中,农民首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首选了第一个村民委员会,创办了第一批乡镇企业,被称为我国农民的三大创举。
这充分说明了人民群众是A.社会历史的创造者B.物质财富的创造者C.社会变革的引导者D.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答案:A例4(07高考江苏卷13)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都要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汲取智慧、经受检验,都要依靠人民群众付诸实践、取得实效。
这体现了①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②认识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④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例5(07高考上海卷22)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要把共同建设、共同享有贯穿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过程,真正做到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
XXX高考总复习教案生活与哲学第四讲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XXX高考总复习教案生活与哲学第四讲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生活与哲学第四讲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一、考点详解第十一部分查找社会的真谛〔历史唯物主义的差不多观点〕〔1〕社会进展的规律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②社会差不多矛盾运动〔2〕社会历史进展的总趋势①社会差不多矛盾推动社会前进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制造者第十二部分实现人一辈子的价值〔价值观的导向作用〕〔1〕价值与价值观〔2〕价值判定与价值选择〔3〕价值的制造与实现二、考纲主干和重点精讲〔1〕层级考点与相关知识备考说明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在社会领域确实是社会存在,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差不多观点。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性概念,在哲学上说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它包含推动当时社会进展的一切人。
价值是事物的一种属性,价值观属于社会意识,由社会存在决定,具有时代和社会特色。
因此价值观、价值判定和价人民群众的概念价值和价值观价值判定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价值判定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价值判定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价值的实现方式础值选择既具有社会历史性〔进展性〕又具有阶级性〔人的客观社会存在〕。
价值的实现方式是社会实践,即人们在社会劳动和奉献中制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2〕层级考点与相关知识备考说明重点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指它相关于社会存在来说,可能会超前或滞后。
先进的意识推动社会进展,落后的意识阻碍进展。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进展,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促进或阻碍的反作用,这是社会进展的全然动力。
它表现为革命或改革,社会主义社会差不多矛盾的特点是非对抗性的,能够通过改革达到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进展,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进展。
社会进展从全然上说是由人民群众制造历史的作用决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差不多观点和价值观。
从群众中来,也确实是从实践中来,到群众中去,也确实是到实践中去,只有坚持这一点才能实现政党的价值或者说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PPT教学课件(实现人生的价值等9个) 人教课标版1
②劳动群众始终是主体部分
考点知识梳理
③我国现阶段包括 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
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3)不能认为人民群众创造物质财 富、知识分子创造精神财富。
1.判断:(1)劳动合同制度属于社会 意识范畴;劳动合同属于社会存在范畴。 ()
(2)“炎热地区的人们象老头子一样 怯弱”,说明地理环境是最主要的社会存 在。( )
(3)对谁是历史的创造者的不同回答, 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分歧。 ()
考点知识梳理
(4)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决定。 ()
(5)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始终密不可 分。( )
考点知识梳理
(3)社会存在的性质是通过物质资料生 产方式的性质表现出来的,而物质资料生 产方式的性质是由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的, 生产关系的性质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 的。这样,社会存在的性质实质是由生产 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决定的。社会存在的性 质在阶级社会中主要指阶级性。
(4)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 同时必须看到社会意识的反作用。坚持两 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坚持辩证法与唯物 主义的统一。
考点知识梳理
考点剖析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原理
方法论
((①②总12))生适不之生产合适,产生关时合力产系起时决关起推反定系一阻动生作定碍产用作要关于作用适系生。用合产。。力生。产力状况状况。((生力12))产不集通力相中过发适力改展应量革。的发生环展产节生关和产系方力中面。同生促产进
考点知识梳理
(2)社会意识一旦形成就具有相 对独立性,也就是说虽然社会存在 的变化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但 这个必然的变化往往需要有一个过 程,社会意识不一定与社会存在同 时、同等程度地发生变化。
高二政治教案生活与哲学第4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复习学案
生活与哲学第4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复习学案
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一、社会发展的规律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c)
①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归根到底是社会存在的;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着社会存在意识的变化发展。
②社会意识具有。
它对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的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着。
2.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和普遍规律。
(b)
(1)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规定着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革。
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当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
(4)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表明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联系,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5)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的总和构成经济基础,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上层建筑经济基础。
3.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a)
(1)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2)实现方式: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
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
4、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高考总复习生活与哲学第四讲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一、考点详解第十一部分寻觅社会的真谛(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1)社会发展的规律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②社会基本矛盾运动(2)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①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前进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第十二部分实现人生的价值(价值观的导向作用)(1)价值与价值观(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3)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二、考纲主干和重点精讲(1)层级考点与相关知识备考说明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在社会领域就是社会存在,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性概念,在哲学上说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它包含推动当时社会发展的一切人。
价值是事物的一种属性,价值观属于社会意识,由社会存在决定,具有时代和社会特色。
所以价值观、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既具有社会历史性(发展性)又具有阶级性(人的客观社会存在)。
价值的实现方式是社会实践,即人们在社会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人民群众的概念价值和价值观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价值的实现方式础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2)层级考点与相关知识备考说明重点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指它相对于社会存在来说,可能会超前或滞后。
先进的意识推动社会发展,落后的意识阻碍发展。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发展,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促进或阻碍的反作用,这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它表现为革命或改革,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是非对抗性的,可以通过改革达到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是由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决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价值观。
从群众中来,也就是从实践中来,到群众中去,也就是到实践中去,只有坚持这一点才能实现政党的价值或者说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3)层级考点与相关知识备考说明难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动力到底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是英雄决定历史还是人民创造历史,是争论不休的哲学、社会学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物质性角度探讨物质资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点料的生产方式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对人类社会所起的基础性作用,得出正确的结论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而社会发展(更替)实现的方式是通过社会革命或改革来实现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客观规律,围绕社会发展人们有不同的利益冲突,表现为价值冲突(或阶级斗争),对其评价的标准只能看其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是否具有真理性和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三、典例剖析例1(09高考山东卷23)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等多家单位联合发布的“2008年度中国主流媒体十大流行语(综合类)”有:北京奥运、金融危机、志愿者、汶川大地震、神七、改革开放30周年、三聚氰胺、降息、扩大内需、粮食安全。
这些词语在2008年的流行表明①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②主观认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③价值观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导向作用④人们的价值选择应以价值判断为前提A.①④ B.①②C.②③ D.③④答案:B例2(08高考江苏卷7)政府机构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这说明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C.生产力一定要适合生产关系状况D.经济基础一定要适合上层建筑状况答案:B例3(09高考江苏卷33)在我国农村改革中,农民首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首选了第一个村民委员会,创办了第一批乡镇企业,被称为我国农民的三大创举。
这充分说明了人民群众是A.社会历史的创造者B.物质财富的创造者C.社会变革的引导者D.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答案:A例4(07高考江苏卷13)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都要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汲取智慧、经受检验,都要依靠人民群众付诸实践、取得实效。
这体现了①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②认识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④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例5(07高考上海卷22)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要把共同建设、共同享有贯穿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过程,真正做到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
共建共享理论本身所蕴涵的道理是A.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B.人民群众可以创造真理C.人民群众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答案:AD例6(07高考江苏卷14)从右边漫画中可以看出,“生活导师”的忠告实质上否认了A.人是一种自然存在物B.人与自然界的有机联系C.人生活在多重社会关系之中D.人的活动的有意识性答案:C例7(09高考上海卷11)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进程中,我们的主观世界可以得到磨炼和提高。
我们的主观世界不断得到改造,就可以推动我们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
”这表明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之间是A.相互作用的关系B.彼此分离的关系C.相互对立的关系D.完全一致的关系答案:A例8(06高考江苏政治卷27)2005年10月,“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我国航天工作者在不断推进载人航天工程的过程中,还培育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这表明A.人生的价值主要在于对社会的物质贡献B.人生的价值主要在于对社会的精神贡献C.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主观世界D.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是相互作用的答案:CD例9(09高考上海卷12)从汶川地震到北京奥运会,千百万志愿者的行动似一股社会的道德清流,让爱心延续,推文明前行,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
这又一次表明人生价值包括①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②个人的生命历程③个人为社会创造精神财富④个人受到社会的尊重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D例10(08高考山东文综卷20)为世界奉献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是中国人民对世界的庄严承诺,也激发了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
把庄严承诺和爱国热情化为奉献奥运、建设祖国的实际行动,是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
回答20题。
20.材料中“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表明A.庄严承诺是爱国主义的重要标志B.投身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C.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D.奉献社会的目的是为了彰显自我价值答案:B例11(06高考四川卷29)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发明人、两院院士王选教授曾说过:“一个献身科学的人注定要比常人多吃苦,他必然会失掉常人享受的许多乐趣,但他也能得到常人所享受不到的很多快乐。
”他的话表明①从事科研工作更能实现人生价值②人生的价值不在于人的自然本性的满足③献身科学的人更能实现苦乐转化④人生的价值不应以个人的得失作为标准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D例12(06高考江苏政治卷17)胡锦涛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荣辱观A.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具体体现B.对人们行为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C.符合我国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根本利益D.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答案:ABCD例13(06高考北京文综卷34)“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这是千百年来传颂的至理名言。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汲取我国传统荣辱观之精华,联系当前社会问题,面向中华民族未来,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和时代性,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上述材料说明①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②价值观对人的行为有导向作用③事物处于前后相继的相互联系之中④认识的根本任务在于指导实践A.②③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B例14(07高考上海卷14)“宣传党的创新理论的楷模——方永刚”的先进事迹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方永刚”三个字成为今年4月份“流行语”排行榜榜首。
他说:“人活着就要尽责,就要全身心投入到事业中去……”。
方永刚的事迹表明A.有价值的人生是不考虑个人利益的B.衡量个人社会价值的标准是社会舆论C.社会给予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是第一位的D.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人生价值的主要内容答案:D例15(09高考福建卷)在社会实践活动期间,某校组织学生前往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参观,村干部向同学们生动地介绍了小岗村改革开放的历程。
回答34—35题。
34.1978年12月,小岗村18户农民签订了“分田到户”的“秘密协议”,从此拉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这场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这说明A.社会存在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B.社会意识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C.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D.群众的首创精神解决了社会基本矛盾答案:C35.“小岗村的历史是改革开放的历史,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缩影”。
从中同学们可以领悟到的哲学道理是A.事物发展的前途都是光明的B.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D.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答案:B例16(08高考山东基本能力卷10)理想是人生奋斗的目标,是民族前进的精神动力。
下列关于理想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理想给人生以方向,给生命以豪情,它能够鼓舞斗志,助人成功②理想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脚踏实地,持之以恒③理想信念形成后,具有稳定性,不因环境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④当代中国,只有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中,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例17(09高考天津卷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09年初,天津市委市政府对我市经济发展提出了“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的总体要求。
为落实这一要求,市政府着力推进大项目好项目建设,带动全市经济发展,并组织数千名干部下基层,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为改善民生,推出了十八项增加群众收入的政策措施;为提高政府工作人员法律意识和履职能力,举办专门辅导讲座;为审慎行使权力,认真听取人大代表建议,广泛征求群众意见。
上述举措收到良好效果,今年一季度我市主要经济指标增幅继续位居全国前列。
(1)联系材料,说明市政府的上述举措体现的哲学道理。
答案(1):①市政府的举措符合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
②着力推进大项目好项目建设体现了抓住主要矛盾的道理。
③改善民生的举措体现了以人民群众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④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体现了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
例18(09高考上海卷35)为了支持与鼓励高校毕业生创业,国家在贷款、税收等方面推出了多项优惠扶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