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科学创造新生活
《科学创造新生活》的教案
《科学创造新生活》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对生活的影响和作用。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思维。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科学与生活的关系2. 科学创新的意义3. 科学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4. 生活实例分析:科技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5. 创新思维的培养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科学知识,分析生活实例。
2. 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理解科学与生活的关系。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4. 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教学内容、图片、案例等。
2. 教学视频:生活实例视频,用于分析科学与生活的关系。
3. 实验器材:用于实践活动。
4. 小组讨论材料:案例分析表格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科学与生活的关系。
2. 讲解:讲解科学对生活的影响和作用,分析生活实例。
3. 案例分析:观看教学视频,进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科学与生活的关系。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生活实例,分析科学与生活的关系。
5. 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
7.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思考如何运用科学知识创新生活。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创新思维。
3. 实践活动报告: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应用科学知识的能力。
4.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科学创造新生活的题目,评估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科学博物馆或进行科学实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
2. 邀请科学家或科技行业从业者来校讲座,分享科学创新的经验和故事。
3. 开展科学创新竞赛,鼓励学生将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五下《第20课:科学创造新生活》说课稿1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五下《第20课:科学创造新生活》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第20课:科学创造新生活》是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五下的课程内容。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欣赏和分析科学家们是如何运用科学知识创造新生活的实例,让学生了解科学创新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科学创新案例,如蒸汽机、电话、电脑、智能手机等,以及科学家们的研究过程和思考方式。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对于一些常见的科学发明和创新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观察、思考,并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
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对于复杂的科学原理和创新过程难以理解,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科学家们是如何运用科学知识创造新生活的,掌握一些常见的科学创新案例及其原理。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欣赏、分析和讨论,培养自己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认识到科学创新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激发对科学的热爱和创新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能够了解科学家们是如何运用科学知识创造新生活的,掌握一些常见的科学创新案例及其原理。
难点:学生能够通过欣赏、分析和讨论,培养自己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新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欣赏法: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的科学创新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分析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科学家们的研究过程和思考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3.讨论法: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实践法:教师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动手制作小发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科学创新产品,如智能手机、电脑等,引导学生思考科学家们是如何运用科学知识创造新生活的。
2.欣赏与分析: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的科学创新案例,如蒸汽机、电话等,并分析科学家们的研究过程和思考方式。
《科学创造新生活》教学设计和教案
《科学创造新生活》教学设计和教案教学设计:科学创造新生活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创造对生活的影响和作用;2.了解科学创新的基本原则和流程;3.学会运用科学创新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4.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创设气氛,引发学生对科学创新的兴趣,可以通过展示一些科学创新案例或者播放相关的视频。
2.提问:你知道科学创新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吗?二、讲解科学创新的基本原则和流程(15分钟)1.介绍科学创新的基本原则,如开放性、合作性、系统性等,并让学生理解每个原则的意义。
2.介绍科学创新的基本流程,包括发现问题、设立目标、制定方案、实施实验、结果分析和总结等。
三、探究科学创新的方法(30分钟)1.分组活动: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选出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如节能环保、健康生活、智能科技等),并制定一个科学创新的方案。
2.每个小组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探究,并呈现给全班。
3.全班评议:评议每个小组的方案,分析其科学性、可行性和创新性,并交流讨论。
四、案例分析(20分钟)1.展示几个科学创新的经典案例,如蜡烛节能、手机智能化等。
2.分析每个案例的实施流程和获得的成果,让学生了解科学创新的过程和效果。
五、实践操作(30分钟)1.学生针对自己选定的课题,进行实践操作。
2.指导学生实施实验、观察数据、分析结果,并总结经验和教训。
六、总结和展望(10分钟)1.学生进行个人总结,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科学创新的内容和方法,并讨论自己的创新意识。
2.展望未来,讨论科学创新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影响。
教学资源:1.相关科学创新案例和视频;2.实验器材和材料;3.学生小组讨论和呈现的PPT或展板。
教学评价:1.学生小组方案评议;2.实践操作的结果和总结;3.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和提问。
教案:科学创造新生活一、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创造对生活的影响和作用;2.了解科学创新的基本原则和流程;3.学会运用科学创新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4.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第20课:科学创造新生活(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五年级下册
教案标题:第20课:科学创造新生活(教案)教案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科学创造新生活年级:五年级科目:美术学期:下册学年:2023-2024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技发展对生活的影响,认识到科学创造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美术技能表现科技主题作品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他们对未来生活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对生活的影响。
2. 培养学生运用美术技能表现科技主题作品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将科技元素与美术作品相结合。
2. 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素材、评价表。
2.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彩纸、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科技发展对生活产生影响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科技与生活的关系。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科技发展的了解和感受。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本课的主题:“科学创造新生活”,引导学生思考科技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2. 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三、技能讲解与示范(10分钟)1. 教师讲解如何运用美术技能表现科技主题作品,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2. 教师示范绘画一幅科技主题作品,边示范边讲解绘画技巧。
四、学生实践(20分钟)1. 学生根据所学技能,独立创作一幅科技主题作品。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五、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思路。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评价标准包括创意、技能、表现力等。
3. 教师总结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复习科技主题作品的表现技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二、深化主题(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科技元素与美术作品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 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最新版】2020人美小学美术五下《第20课科学创造新生活》word教案
【最新版】2020人美小学美术五下《第20课科学创造新生活》word教案教师姓名:白永梅
教师单位:天津市汉沽区第一小学
教材版本:人美版
教学反思:
最初看到这个课题——《科学创造新生活》时,第一感觉就是这个题目太大了,觉得它涉及的范围及领域也太广了。
接着就感觉自己的“软肋”在隐隐作痛,这块内容可是自身的“盲区”啊。
为了恶补一下,我除了翻遍教参的每个角落外,便开始了疯狂的网络搜索。
这不搜不知道,一搜真明了。
从菲尔普斯的泳衣、刘翔的跑鞋;无籽的西瓜、袁隆平的水稻;中国的科技馆、比尔盖茨的智能住宅;拓宽空间的高架桥、磁悬浮列车……直搜的我眼花缭乱,手忙脚乱,不管“芝麻”还是“西瓜”统统都放“篮子”里面了。
望着这一篮子“芝麻”、“西瓜”,我的心情很快便“晴转多云”了,这么多东西总不能一股脑全倒给学生吧,再说一节课才40分钟啊。
如何安排这顿文化盛宴呢?既不让学生“吃撑了”,又要让学生“吃了这顿还想下顿”呢?忽然,“自助餐”三个字蹦了出来,接着“菜谱”——“衣”、“食”、“住”、“行”等也跟着出来了。
是啊,每个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都离不开“衣”、“食”、“住”、“行”等,这样既照顾到学生原有的经验,又使学生受到新的美的启迪。
同时不管是观察、分析、搜集与整理信息还是动手绘画制作,这种“自助餐”的形式培养的是学生自主学习,勇于探索的综合能力。
尽管我的《科学创造新生活》这一课的教学设计已经完成,但我的心却很不安。
五年级下册《科学创造新生活》教案两篇
《科学创造新生活》教案【教材分析】本课是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第十册第20课的教学内容,属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探究科学的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并用绘画、工艺制作等多种形式表现科学对人类的贡献或自己对未来发展的幻想。
本课还要让学生了解科学的重要作用,提高自身观察、分析、搜集与整理信息、动手操作等综合探索能力,培养热爱科学、勇于探索、善于想像的态度。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科学在人类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了解科学在人类生活发展中的具体表现。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搜集整理资料、观察分析、创意表现等方法,教师变先讲后学为先学后讲,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善于想像的态度。
【教学重点】探索科学对生活发展的作用,并以绘画、工艺制作等形式表现。
【教学难点】思考与体会科学对人类发展的作用,并以绘画、工艺制作等形式表现。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1、乘坐时空隧道回到古代,去看一看那时候人们的生活状况,例如建筑、交通、通讯等。
学生欣赏图片,了解古代人的生活。
2、想一想现在人们的生活有了哪些变化?学生讨论并交流。
3、是什么力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明确课题,并板书:科学从最新生活(二)、学生分组,从建筑、交通、通讯、医学、日常用品等方面,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探究科学的发展带给我们的变化。
学生发表自己的研究结果。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学生对现在的科学发明或生活进行幻想。
学生大胆想象,畅所欲言。
(四)学生创作。
1、引导学生欣赏课本学生作业,了解表现形式。
2、提出作业:用绘画或者制作的方法,表现一幅体现科学性并具有一定功能的主题作品。
3、学生讨论主题和表现方法。
4、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展评作业。
科技产品发布会,设计师展示自己小组的设计作品,并阐述设计意图。
学生可以相互提出建议。
(六)、教师小结:因为有了科学,我们的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加倍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站在科学高峰上的巨人,利用自己的知识改变我们的生活。
第20课:科学创造新生活-人美2011版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20课:科学创造新生活-人美2011版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一、教材分析1.1 教材内容概述本课是人美2011版五年级美术下册的第20课,主要内容涉及科技与生活的关系。
学生通过学习科技与生活的关系,了解科技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进步所起到的作用,同时,培养学生对科技创新的认识。
1.2 教学目标•掌握科技与生活的关系。
•了解科技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进步所起到的作用。
•培养学生对科技创新的认识。
二、教学过程2.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想象在很多年前未有科技发展时的生活和现在科技发展后的生活有什么不同。
2.2 展示案例教师给学生展示现代科技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让学生感受科技对生活的改变。
2.3 学习文本教师出示本课内容,让学生学习文本。
2.4 学生自主探究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对现代科技,尤其是人工智能的看法,并让学生找到人工智能带给人类社会的贡献。
2.5 分组讨论教师分配小组并给出题目,让学生自主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科技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好处与不足之处。
2.6 成果展示与评价教师组织学生将讨论结果呈现出来,并对内容进行评价。
三、教学方法3.1 图片放映法利用图片展示现代生活中科技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变化。
3.2 探究式教学法教师组织学生对现代科技的社会价值进行探究。
3.3 分组讨论教师分配小组并给出题目,让学生自主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科技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好处与不足之处。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4.1 教学重点•掌握科技与生活的关系。
•了解科技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进步所起到的作用。
4.2 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人类对科技的依赖和对科技的发展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认识。
五、教学评价利用展示和讨论来促进学生对科技的认识,培养学生对科技的创新认知,同时,要求学生在讨论中认真思考,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及结论,教师通过学生的成果展示与评价来了解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制定后续的教学计划。
第20课 科学创造新生活(导学案)2022-2023学年美术五年级下册
第20课科学创造新生活(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认识科技创新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3.通过艺术作品感受现代科技带来的美感和便捷生活。
学习重点1.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科技创新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3.现代科技带来的美感和便捷生活。
学习难点1.理解科技创新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2.感受现代科技带来的美感和便捷生活。
学习内容在本节课中,我们将会学习:1.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科技创新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3.现代科技带来的美感和便捷生活。
4.学习一些现代科技为题材的艺术作品。
学习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通过现代科技与艺术作品的结合,我们探讨科技创新对艺术创作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第二步:概念解释科学技术:指人们通过自然科学的探索与研究而得出的实用技术,可以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物质保障和便利。
科技创新:指科学技术发展的新形态和新阶段,发挥出更大的创新功能。
第三步:课堂练习现代科技创新和发展给人们带来了哪些美感和便捷的生活体验?请列举一些例子。
第四步:深入拓展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探讨现在科技领域的热点话题,并让学生以此为题材,创作有关艺术作品。
课后作业1.查找并了解一个现代科技热点话题并与同学分享。
2.上网搜索一些以现代科技为主题的艺术作品,并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受。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现代科技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艺术创作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学会利用好科学技术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美感和便捷,是我们未来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内容。
《科学创造新生活》教案2
《科学创造新生活》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科学对生活发展的重要作用,并以绘画工艺制作等形式加以展示,提高观察、分析、搜索与整理信息、动手操作等综合探索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搜集整理资料、观察分析、创意表现等方法,体验创造这一学习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善于想象的态度。
学情分析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初步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和一些科学家的故事,对科学发明在生活中的作用也有些体验,但缺乏对未来发展的幻想,特别是以艺术形式来表现会有一定的难度。
重点难点重点:探索科学对生活发展的作用,对未来大胆幻想,并以绘画、工艺制作等形式表现科学对人类生活的贡献。
难点:体会科学对人类发展的作用,并以绘画、工艺制作等形式表现对未来科学幻想。
教学过程一、今昔对比,引出课题1.出示人们过去和现在生活状况的图片,进行对比观察,体会现代生活的方便、快捷、舒适。
2.引题:“这些在以前只是人们的幻想,是什么使人类的幻想得以实现的?”(科学。
)板书部分课题:科学“是科学的发展,创造了我们现在的新生活。
”补充课题:创造新生活[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观察,引导学生体会现代生活的方便与快捷,知道是科学带来新生活。
]二、交流资料,科学幻想1.交流汇总课前师生收集的资料,了解科学发展对生活的影响。
欣赏幻想变成现实图片。
2.说一说身边科学改变生活的实例。
3.欣赏运用科学技术设计的一些生活用品。
4.播放一段科幻电影片段,让学生感受科幻作品的魅力。
问:看了这科幻电影片段后你有什么感受?小结:科学离不开幻想,经过努力,幻想将在不远的将来能一一实现。
[设计意图:通过合作学习等各种学习方式,了解科学源于幻想,幻想离不开生活,引导学生探索科学对生活发展的作用。
]三、深入探究,展望未来1. 探究:很多科学源于幻想,幻想离不开生活,每一项科学成果都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你觉得生活中还有哪些你不满意的地方?2.引导学生对现在的科学或者生活进行幻想,畅想未来科技能够帮助人们实现理想。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五下《第20课:科学创造新生活》教学设计1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五下《第20课:科学创造新生活》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科学创造新生活》是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五下第20课的内容,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科学与艺术的联系,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案例,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科学,体验科学带来的乐趣,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具备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然而,将科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对他们来说还是一个挑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科学,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科学与艺术的联系;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3.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发现生活中的科学,体验科学带来的乐趣;2.教学难点: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科学,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案例材料:收集生活中的科学案例;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3.学习任务单:设计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科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科学案例,如自制太阳能小车、植物拓印等,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案例中的科学原理,让学生认识到科学与艺术的联系。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思路。
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单。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巩固所学知识,培养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思考,如何将科学知识创新性地应用于生活。
《科学创造新生活》的教案
《科学创造新生活》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对生活的影响,认识到科学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科学与生活的关系2. 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3. 科技创新与生活改善4. 科学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5. 科学创新与未来生活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科学与生活的关系,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等内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科技创新案例,让学生了解科技对生活的影响。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科学创新与未来生活的关系。
4. 实践活动法:让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括教学内容、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环节。
2. 案例材料:收集相关的科技创新案例,用于教学演示。
3. 实验器材:为学生提供实验材料,进行实践活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科学与生活的关系。
2. 讲解:讲解科学与生活的关系,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等内容。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科技创新案例,让学生了解科技对生活的影响。
4.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讨科学创新与未来生活的关系。
5. 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科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思考如何运用科学创新改善生活。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科学与生活关系的理解。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
3. 实践活动成果: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是否能运用科学创新改善生活。
七、教学拓展1. 参观科技展览:组织学生参观科技展览,增加对科技创新的了解。
2. 观看科技纪录片:安排学生观看科技纪录片,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第20课:科学创造新生活
1、确定创作主题,用绘画的方法, 表现一幅体现科学性并具有一定功能 的主题作品。
2、时间:20分钟
用简洁的语言自评或互评作品的功 能性和最亮创意点。
人民美术出版社 义务教育教科书 第十册 第20课
电报是一种最早的、 可靠的,即时远距离通信 方式。
BP机
后来的黑白屏
手机小巧轻便,开 始的手机只能打电 话,慢慢才有了发
短信的功能。
QQ:
微信...….
25790XXX
XX
5g网络除了提供人与人通信,还要具备人与机器、机 器与机器之间的通信能力,因此5g网络也可以运用到
智能家居、智慧交通、环保等等方面,为我们的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带来更大的便利。
1969年, 美国人阿 姆斯特朗 成为人类 历史上第 一位踏上 月球之人。
1、自由选择感兴趣的话题,按对应 的序号快速就座,充分交流。(如超过6 人,可生成第二组)
2、交流结束后,选出发言人,汇报交 流成果。
3、时间5分钟。
节水型自动洗澡机
人美小学美术五下《第20课科学创造新生活》PPT课件2
高效学习模型-内外脑 模型
2
内 脑 -思 考 内 化
思 维 导 图 &超 级 记 忆 法 &费 曼 学 习 法
1
外 脑 -体 系 优
化
知 识 体 系 &笔 记 体 系
内外脑高效学习模型
超级记 忆法
超级记忆法-记忆 规律
记忆前
选择记忆的黄金时段
前摄抑制:可以理解为先进入大脑的信息抑制了后进 入大脑的信息
小A
好像天天在玩, 上课没事儿还调皮气老师, 笔记有时让人看不懂,
但一考试就挺好…… 小B
目录
/contents
1. 什么是学习力
2. 高效学习模 型
3. 超级记忆法
4. 费曼学习法
什么是学 习力
什么是学习力-你遇到这些问 题了吗
总是 比别人 学得慢
一看 就懂 一做 就错
看得懂,但不会做
总是 比别人学得差 不会举一反三
超级记忆法-记忆 方法
TIP1:在使用场景记忆法时,我们可以多使用自己熟悉的场景(如日常自己的 卧室、平时上课的教室等等),这样记忆起来更加轻松; TIP2:在场景中记忆时,可以适当采用一些顺序,比如上面例子中从上到下、 从左到右、从远到近等顺序记忆会比杂乱无序乱记效果更好。
场景记忆法小妙招
超级记忆法--身 体法
TIP3:另外,还有研究表明,记忆在我们的睡眠过程中也并未停止,我们的大 脑会归纳、整理、编码、储存我们刚接收的信息。所以,睡前的这段时间可是 非常宝贵的,不要全部用来玩手机哦~
TIP4:早晨起床后,由于不受前摄抑制的影响,我们可以记忆一些新的内容或 者复习一下昨晚的内容,那么会让你记忆犹新。
如何利用规律实现更好记忆呢?
第20课:科学创造新生活(教案)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其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认识到科技对生活的深刻影响;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创新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关注科技发展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和环境保护;
4.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了解我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成就,激发民族自豪感;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科技创新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科技创新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运用科技创新。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科技创新这一话题非常感兴趣,这也是我们这节课能够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通过提问导入新课,我发现很多学生能够迅速联系到自己的生活实际,分享科技产品带来的便利,这为后续的教学内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举例:介绍我国高铁技术、5G通信技术等方面的突破和成就。
(3)科技发展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分析科技进步在带来便利的同时,可能对环境和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
举例:讨论过度使用塑料产品对环境的污染问题,以及如何通过科技创新解决这一问题。
2.教学难点
(1)创新意识的培养:帮助学生理解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并学会运用创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尽量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案例来解释抽象的科学概念,让学生们更容易理解。同时,我也注意到,对于一些重点难点知识,需要通过多次重复和不同角度的讲解,才能帮助学生真正消化吸收。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继续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便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