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6下2

合集下载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1 我们身边的物质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5 铁生锈了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8 物质变化与我们1、我们身边的物质【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过程与方法:用举例、分析、综合、概括的方法,对物质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分类。

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可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着的。

【教学重点】:能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教学难点】:间接感受抽象物质的存在性以及物质的变化。

【教学准备】:师:塑料袋、易拉罐、水结冰图片生:蜡烛、火柴、铁绣钉、纸【教学过程】:一、理解世界是物质构成的1、切身环境导入:观察我们的周围,由哪些物质构成了我们的教室?2、学生自由发言,(预计大多为可视性的具体物体)教师指出:我们能直接观察到的物体都可以叫做物质。

3、深入探讨:我们的教室其实不仅存在这些可以看的见摸的着的物质,还有我们不能直接感触到的空气、火、声音、电、光,它们是物质么?4、建议作出讨论,要求学生列出证据和理由。

5、教师介入抽象物质的界定:对学生见解适当点评,必要情况下以空气做示例,塑料袋实验证明。

引申教室以外的世界物质构成。

6、小结:无论是实际存在的物质还是我们的感觉器官能感触的到的物质,都说明了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二、过渡物质在变化:以教室为例,教室里同学们所列举的物质都是一成不变,没有任何变化的么?学生会列举许多变化,教师给予肯定。

1、师引入演示:在我们的教室里还有老师带来的两种物质——易拉罐和水结冰的图片。

讨论:捏扁易拉罐和水结冰也同样是物质发生了变化,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呢?(物质本身没有变,形状改变,变化速度不同)我们生活里还有没有这样的例子?2、分组实验发现:实验盒里有火柴和铁钉,它们会发生变化么?它们的变化又会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实验讨论:火柴燃烧过以后变成了什么物质?和之前一样么?铁和铁锈是同一种物质么?(除变化速度不同以外,都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么?3、比较前后两种实验:这两组实验有什么相同和异同点?(前者没有产生新的物体,后者产生新的物体)三、让物质发生变化:1、在教师提供的铁丝、热水、纸张、蜡烛、火柴中,它们都会产生在怎样的变化呢?(学生的思维面不会停留在课本展示的变化中,要求学生作出适当合理的解释,教师适当补充,尤其是蜡烛的燃烧)2、各种变化中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重点在自然产生的变化和人为产生的变化、变化速度的快慢、是否产生新的物质)3、过渡引申:我们说的是我们现有的物质,对于岩石、房屋、马路在变化么?世界上有不变的物质么?说出你的依据。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自学练习题及答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自学练习题及答案

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温馨提示:图片放大更清晰哟!习题巩固易错专练一、填空题1.四季的变化会对生物产生影响:一些动物会在不同的季节,比如北极狐;一些动物会用的方式过冬,比如刺猬。

2.小科进一步研究地球公转,发现规律如图:当地球围绕太阳转到位置时,地处北半球的正午太阳高度最高。

当地球从位置B运行到位置D的过程中,正午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度会变。

3.一年之中正午时分同一座高楼在太阳下:夏季影子,冬季影子,春秋两季影子。

4. 提出了“日心说”,提出了“地心说”。

5.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指向星。

地轴倾斜角度大约是23度,如果它的倾斜角度再大些,可导致和现象发生的范围更大。

6.制作地球海陆分布模型时,可以用不同(填“颜色”或“形状”)表示海陆分布情况。

将吸管穿过橙子,使橙子绕吸管转动可以模拟地球(填“自转”或“公转”)。

二、判断题7.在模拟帆船在球体和平面上航行实验时,“开船者”要快速的使船航行。

( )8.公鸡每天按时打鸣,是受太阳自转的影响。

( )9.现代科学家证明哥白尼的“日心说”也是错误的,所以他不值得尊敬。

( )10.地球东边的时间比西边早,东边比西边先看到太阳。

( ) 11.同样是中午12时,6月22日和12月22日学校篮球架在阳光下影子的长短是相同的。

( )12.地球距离太阳最近时,北半球迎来了炎热的夏季。

( ) 13.植物大都是春天发芽、夏天生长、秋天结果。

( )三、选择题14.关于“实验中的地球仪摆放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仪的自转轴始终竖直指向正上方B.地球仪的自转轴始终水平指向“太阳”C.地球仪的自转轴始终倾斜指向北极星15.探秘学习小组用自制好的地球模型进行模拟实验(如图),这个实验模拟的是()。

A.地球自转B.地球公转C.地球自转,同时公转D.无法判断16.弟弟对地球充满了好奇,关于地球和地球的运动,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心说”提出者是托勒密,他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B.“日心说”提出者是哥白尼,他认为地球在运动,并且24小时自转一周C.在科学研究中,只要是科学家提出的观点,我们都应该相信17.如果图中“•”代表乌鲁木齐,“▲”代表昆明,“■”代表天津,则从图上所示位置可知,()先迎来黎明。

精品解析: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2

精品解析: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2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2.1校园生物大搜索同步练习(含答案)一、填空题1.如果校园中的生物较少,可以到周围_________或_________开展调查活动。

【答案】①.公园②.田间【解析】【详解】在校园生物大搜索活动中,需要观察花坛中所有的动物和植物,统计它们的数量,记下它们的名称。

如果校园中的生物较少,可以到周围公园或田间开展调查活动。

2.二歧分类法:确定一个标准,将不同种类的生物按这个标准________,在每一类下,再确定新的标准,将其分为两类,继续确定新的分类标准,直到________为止。

【答案】①.分成两类②.不能再分【解析】【详解】分类就是把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事物组合在一起。

和排序一样,它也是整理各种信息的常用方法。

分类的方法有多种,我们可以根据物体的某一特征给物体分类。

二歧分类法是一种科学的分类法,它确定一个标准,将不同种类的生物按这个标准分成两类,在每一类下,再确定新的标准,将其分为两类,继续确定新的分类标准,直到不能再分为止。

3.调查校园中的动植物要注意:不要采摘植物和伤害动物;可以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踪迹推知躲藏起来的动物,经常飞来的鸟也应该记下来;找生活在地下的小动物要带上_______,最好带上__________;可以用绘画、拍照等适宜的方法记录__________的动植物等。

【答案】①.脚印②.粪便③.毛④.小铲⑤.放大镜和记录本⑥.不知名【解析】【详解】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象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调查校园中的小动物要注意:不要伤害动物;可以从脚印、粪便、毛等踪迹推知躲藏起来的动物,经常飞来的鸟也应该记下来;找生活在地下的小动物要带上小铲,最好带上放大镜和记录本;可以用绘画、拍照等适宜的方法记录不知名的动物等。

二、选择题4.小明在“校园生物大搜索”的活动中发现,校园内的不同环境中生活的生物()。

A.数量相同但种类不同B.种类相同但数量不同C.种类和数量都不同【答案】C【解析】【详解】校园里有各种各样的动植物,它们的生活环境各不相同,我们在校园里发现的动物有麻雀、蚂蚁等,发现的植物有凤仙花、柳树和狗尾草等,校园内的不同环境中生活的生物种类和数量都不同。

最新部编版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教案

最新部编版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教案

最新部编版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目标- 了解物体的特征和分类方法- 掌握物体的常见分类方法- 学会运用分类方法将物体进行分类教学准备- 教材:最新部编版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教具:物体图片、分类卡片、黑板、粉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 利用图片展示一些不同的物体,启发学生讨论物体的特征和分类方法。

2. 研究新知- 介绍物体的特征和分类方法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

- 利用具体例子和图片,详细讲解物体的常见分类方法,如按形状、大小、用途等分类。

3. 分组活动- 将学生分组,每组发放分类卡片和一些物体。

- 学生根据所学的分类方法,将物体进行分类贴在卡片上。

- 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和合作,同时观察学生的分类能力并及时给予指导。

4. 总结归纳- 让学生展示各组的分类结果,进行讨论和总结。

- 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的分类方法,总结物体分类的基本规则。

5. 小结复- 通过提问和讨论,复本节课研究的内容。

- 鼓励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和回答问题。

6. 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几个物体并进行分类,并写下分类的方法和原因。

教学扩展- 引导学生设计一些富有创意的分类方法,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室内或室外的物体分类游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类能力。

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在分组活动中的分类能力和合作精神。

- 布置的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学生对分类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反思-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分类思维能力。

- 确保教学过程简洁明了,避免涉及法律复杂性问题。

参考资料- 《最新部编版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材。

六年级第二学期科学教案

六年级第二学期科学教案

六年级第二学期科学教案目标本学科教案的目标是为六年级学生提供全面的科学知识和实践探索的机会,使他们能够理解自然界的现象和科学原理,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技能。

教案内容单元1:植物生长与繁殖1. 研究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过程;2. 了解不同种类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繁殖方式;3. 进行观察和实验,探索植物生长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单元2:物质与能量的变化1. 理解物质的三态及其相互转化;2. 研究热能和化学能的产生和转化;3. 进行实验,观察和验证物质和能量转化的规律。

单元3:地球与环境保护1. 理解地球的结构和地壳变动;2. 了解大气层和水资源的重要性;3. 研究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4. 进行环境观察和实验,探索环境保护的策略。

单元4:人体与健康1. 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器官功能;2. 研究保护健康的基本知识和方法;3. 进行实验和调查,探索健康与生活惯的关系。

教学方法1. 利用多媒体教具讲解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兴趣;2. 进行小组合作研究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3. 设计实验和观察任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4. 提供案例分析和问题导向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5. 教学结束时进行学生的小结和反思,巩固所学知识。

评估方式1. 通过小组合作实验和观察成果的报告来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2. 设计知识和应用题目来评估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 考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互动中表现出的思维和合作能力。

教学资源1. 教科书:《六年级科学教材》;2. 多媒体教具:电子课件、实验视频等;3. 实验器材和材料:玻璃器皿、电子秤、温度计等;4. 网络资源:科学实验说明和视频。

参考文献1. 《六年级科学教材》;2. 《科学实验手册》;3. 互联网科学教育资源。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2课《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教案(2022新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2课《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教案(2022新版)

2.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教材简析】《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是六年级下册《生物的多样性》单元的第2课,是校园生物多样性调查活动的延续,与第1课共同引领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科学调查活动,完成课程标准里的“7.2地球上存在不同的动物,不同的动物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同一种动物也存在个体差异;7.3地球上存在不同的植物,不同的植物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同一种植物也存在个体差异;7.3.3对常见植物进行简单的二歧分类”学段目标。

此前,学生从形态、颜色等方面对植物、动物有了全面的了解,对校园里的生物进行了探索,了解了生物的多样性。

本课的内容则落在“针对生物种类多样、分布广泛等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展示校园生物状况”上。

本课首先通过回忆校园生物大搜索活动引出校园生物的相关问题;然后通过交流调查活动将各组的调查结果汇总在一起,形成对校园生物种类和分布的整体认识;对生物整体有了认识后,确定一个标准,按照二歧分类法将校园里的植物进行分类;最后,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展示校园生物状况。

通过观察分析校园生物分布图,帮助学生建立关于校园生物的整体认识,有利于发现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更好地理解生物多样性及其意义。

【学生分析】学生需要在以下几方面有一定的基础认识:1.具有对校园生物大搜索活动中发现的生物进行整理、分析的能力,这样为应用二歧分类法将生物进行分类及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奠定基础。

2.对校园环境特别熟悉,能在平面上进行简单的分布。

3.简单分布之后,通过设计、画图将生物呈现出来有一定的困难,如校园生物较多,学生可能会遇到不熟悉的生物,这就需要教师提前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并实地观察校园生物,为学生的学习、认识提供帮助。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校园中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

2.不同环境中生活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同。

[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二歧分类法对校园内的植物进行分类。

2.能通过制作生物分布图呈现调查结果。

湘科版科学六下《太阳和太阳系》教学设计 (2)

湘科版科学六下《太阳和太阳系》教学设计 (2)

湘科版科学六下《太阳和太阳系》教学设计 (2)一. 教材分析《太阳和太阳系》是湘科版科学六下的一章内容,主要介绍了太阳的特点、太阳系的构成以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本章内容是学生对太阳和太阳系的基本认识,为学生以后学习天文学和宇宙学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太阳和太阳系的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对太阳和太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可能对一些具体的概念和原理理解不够深入。

学生对于太阳系的构成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课堂学习和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

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对天文学和宇宙学有较强的探索欲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太阳的特点,如大小、温度、光和热等。

2.掌握太阳系的构成,包括八大行星和其他天体。

3.理解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如气候变化、生物活动等。

4.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通过实践活动探索太阳和太阳系的知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太阳的特点,如大小、温度、光和热等。

2.太阳系的构成,包括八大行星和其他天体。

3.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如气候变化、生物活动等。

4.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太阳的特点、太阳系的构成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太阳和太阳系的图片、图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3.实践活动: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

4.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材、图片、图表和视频资料。

2.准备实验器材和实践活动所需材料。

3.准备教室布局和板书设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太阳和太阳系的图片、图表和视频资料,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呈现(15分钟)讲解太阳的特点、太阳系的构成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操练(15分钟)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索太阳和太阳系的知识。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奇妙的人体复习资料讲课教案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奇妙的人体复习资料讲课教案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单元奇妙的⼈体复习资料讲课教案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单元奇妙的⼈体复习资料四、⼈体的组成1.从外部形态上看⼈体由【头】【颈】【躯⼲】【四肢】组成。

2.认识建筑物和⼈体的组成。

(怎样通过⽐较来理解⼈体的各种结构之间的关系?)答:⼈体→系统→器官→组织→细胞(细胞是构成⼈体的基本结构),楼房→单元→房间→墙→砖(砖是构成房屋的基本结构)通过⽐较建筑物和⼈体的组成我们知道:⼈体的最基本结构是细胞,它相当于砖结构楼房中的砖,组织相当于墙,器官相当于房间,系统相当于单元房,有机体相当于⼀栋⼤楼。

3.细胞是怎样构成⼈体的?(细胞的功能)绝⼤多数⽣命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有的结构简单,只有⼀个细胞;有的结构复杂,由数亿个细胞构成。

⼈体内的细胞不断地吸取氧⽓和养料,排出⼆氧化碳等废物,为⼈体的⽣命活动源源不断地提供物质和能量。

4、与⼈体⼀样构成其他动物、植物等⽣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细胞很⼩,我们需借助【显微镜】(凸透镜)来观察洋葱表⽪的细胞。

5.显微镜的结构:⽬镜、镜筒、镜臂、物镜、载物台、镜座,⽤显微镜观察时两只眼都要睁开:被观察物应放在载物台上。

6.怎么使⽤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细胞?它是什么样的?答:(1)将洋葱表⽪细胞的装⽚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

(2)调节显微镜,直到能看清楚洋葱表⽪细胞为⽌。

(3)观察洋葱表⽪细胞,是⼀个个“⼩格⼦”。

7、能识别P-23各种细胞的名称。

8.不同类型的细胞外型有什么区别?答:不同类型的细胞形状、⼤⼩、颜⾊各不相同24、9、请指出所有的器官的正确名称。

10.⼈体内部有哪些器官?这些器官⼜是如何构成⼈体的?答:⼈体内部器官有肝、肠、胃、肺、⼼脏、脑、神经等。

许多在结构和功能上密切联系的器官结合在⼀起,共同进⾏某种特定的⽣理活动,即构成⼋⼤系统。

⼈体主要有⼋⼤系统,即:运动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殖系统、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2023春)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自然资源》单元教案

(2023春)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自然资源》单元教案

2.1《地球,人类的宝藏》教案【教学分析】本课学习内容隶属核心概念“人类活动与环境”下的“自然资源”主题。

在本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知道地球上存在着生物资源、土壤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等自然资源,并且初步认识到了这些自然资源与人类的关系。

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系统梳理自然资源种类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知道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生活和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借助资料分析,知道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是目前人类利用规模最大的能源;最后通过家庭能源使用情况调査,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能源利用现状,树立地球家园意识,培养学生搜集证据、热爱表达、善于倾听别人意见的科学品质。

【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能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地球为人类提供的自然资源。

(2)科学思维:通过调查能源的使用情况,意识到能源的开发利用与社会生活的紧密关系。

(3)探究实践:会使用统计图表分析能源消费结构(4)态度责任:知道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是目前人类利用规模最大的能源。

【教学准备】材料准备:地球仪(或者世界地图),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图,家庭使用的电费、气费等缴费单,计算器。

【教学过程】(1)回顾引入。

师:同学们,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为我们的生存生活提供了各种自然资源,请大家结合以往科学课中学习的内容,说一说地球为人类提供了哪些资源。

生1:地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能够满足我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需要。

生2:地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土壤资源,是我们进行农业生产的基础。

生3:地球上有金、银、铜、铁等矿产资源,可用于建筑、工业生产等。

生4:还有地下水、海洋、冰川等水资源,是人类生存生活的必需条件。

生5:……师:同学们列举的示例真多!地球为人类提供了生物资源、水资源、土壤资源、矿产资源等各种自然资源,地球是人类的宝藏(板书课题),这些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生活和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

(2)联系生活。

师: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都用到了哪些自然资源?小组内交流一下吧。

生1:洗衣做饭用到水,水是自然资源。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

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依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关于遗传和变异现象的内容要求来构建的,是在学生已学习了生物繁殖的根底上,进一步了解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现象的重要单元。

遗传与变异是生命的重要特征之一,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

遗传与变异是建立在生物繁殖的根底之上的。

没有遗传,就没有相对稳定的生物界;没有变异,生物界就不可能进化和开展。

对遗传和变异现象,小学生在一般生活中不乏感性认识,但却又会产生一些困惑。

因此,让他们了解一些遗传和变异的知识和一百年来遗传学的开展过程,使学生对遗传学的开展过程有一个总体认识,是十分必要的。

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十分复杂,我们的教学不需要讲的太深奥,不要把一些高深的名词灌输给学生,使学生不知所云。

本单元教学中只要求学生了解遗传和变异的现象即可。

单元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遗传和变异
2、了解遗传和变异的重大意义
3、能够通过查阅资料的方法了解人们对遗传和变异现象的研究以及成果
4、能够通过调查研究人群中存在特性差异
5、体会到科学技术在生活中的运用所带来的好处
单元课时安排:
1、生物的遗传现象…………………………………………………………1课时
2、生物的变异现象…………………………………………………………1课时
3、寻觅遗传与变异的秘密…………………………………………………2课时课题:生物的遗传现象第 1 课时
课题:生物的变异现象
第 1 课时
课题:寻觅遗传与变异的秘密第 1 课时
课题:寻觅遗传与变异的秘密第 2 课时。

六下科学第二单元《地表形态的变化》知识梳理

六下科学第二单元《地表形态的变化》知识梳理

第四课《地表流水的力量》知识梳理1.地球上有高山盆地,平原等地表形态。

这些地表形态是怎样形成的?他们是一成不变的吗?自然界的什么力量在影响和改变着地表形态呢?答:地表形态的形成概括的说是因为地球的内力作用。

主要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

地表形态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当作用的地球内力发生改变时,地表形态也会随之改变。

内力作用集中体现为地壳运动影响和改变着地表形态。

2.水在地球上不断的循环产生了雨雪等天气现象,降水或冰雪融化时形成的流水在地表流动的过程中会改变地表的形态。

3.降雨时形成的水流对地表会产生什么影响?答:1、下雨形成的河流会把地表的土壤带走,土地会受到侵蚀.2、侵蚀会使地表的地形地貌发生变化4.用沙子和泥土堆成一个土堆,观察在同样的降雨量下,土堆的不同位置受到水流冲刷影响的情形。

答:较陡坡度上的土壤会随着降雨形成的水流而流失,而较缓坡度的土壤流失量较少。

5.降水汇集成河流,流水在地表的流动会对不同部分的地表产生怎样的作用?答:降雨开始后,平原表面出现了很多小坑,山地斜坡出现了类似河道一样的浅沟,悬崖则是被冲垮了,说明降雨对不同的地表形态的影响是不一样的6.河流上游,中游,下游的水流速度有什么不同之处?河床上的堆积物有什么不同之处?答:河流的上游,河道比较窄,坡度很大,水流很湍急。

河流的中游,河道比较宽,落差减小了,水流没有上游湍急,相对缓慢了。

下游又平又宽,水的流速是最慢的河流经过河道后,河道两侧有明显的被水流侵蚀过的痕迹,河道的两边有轻微塌陷。

上游的水流速度是最快的,带下来很多的泥沙。

水流经上而下流淌,速度越来越慢,从上游、中游冲下来的泥沙都堆积在了下游。

7.流水对地表物质有侵蚀,搬运和堆积的作用,地表长时间受到流水的作用,会形成不同的地形景观。

8.除了流水,还有什么自然的力量能对地表物质产生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

答:地球表面每天都在受着各种不同外力的影响,包括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

六年级下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六年级下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六年级下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1. 太阳系
- 太阳系由太阳和围绕它运行的八颗行星组成。

- 八颗行星按照远离太阳的距离分为两类:内行星(水金地火)和外行星(土木天海冥)。

- 每颗行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运动规律。

2. 星星
- 星星是遥远的太阳族。

- 星星发出的光是太阳光经过长途传播而来的。

- 星星喷发的物质构成了彗星和流星。

3. 地球
- 地球是居住在太阳系的动物和植物的家园。

- 地球有陆地和海洋,由大气层、水圈和陆地组成。

- 地球上的活动包括气候变化、地质变化和生物活动。

4. 大气层
- 大气层是地球的薄薄的外衣。

- 大气层有不同的层次,包括对流层、平流层和臭氧层等。

- 大气层起到保护地球和调节气候的作用。

5. 水圈
- 水圈是地球上水分的循环体系。

- 水圈包括海洋、河流、湖泊、冰川和地下水等形式的水。

- 水圈的循环过程有蒸发、凝结和降水等。

6. 地质变化
- 地质变化包括地壳运动和地貌变化。

- 地壳运动是地球表面不断变化的运动。

- 地貌变化是地球表面形成山脉、高原、盆地等地形的过程。

7. 生物活动
- 生物活动包括动物和植物的生长、繁殖和相互作用等。

- 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 生物活动对地球生态平衡和物质循环具有重要影响。

以上是六年级下科学第二单元的知识点概述,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新教材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节《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精品课件

新教材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节《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精品课件
......
• 课后拓展
拓展:给校园植物挂牌,并制作校园生物小报
制作校园生物小报
• 能力训练
一、填空题。 1.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 比如根据植物茎含有木质的多少,可将植物分为__草__质__茎___和__木__质__茎___。 2.校园里的动植物种类很多,生活的环境也各不相同。我们可以制作一幅 _校__园__生__物__分__布__图__,来展现校园生物大家庭。 3.制作生物分布图时会遇到许多问题,如果生物种类太多,图中写不下, 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把__画__的__生__物__图__剪__贴__在__分__布__图__旁__边__,__用__箭__头__指__出__它 _所__在__的__位__置___、_用__编__号__的__方__法__。
• 能力训练
三、选择题。 1.下列植物中属于草质茎的是( C)。
A.梧桐
B.银杏
C.水仙
2.如果将我们调查的范围扩大,生物种类的数量会( A )。
A.变多
B.变少
C.不变
3.下列几处地方相比较,( C )里的生物种类最多。
A.教室
B.操场
C.花坛
• 能力训练
4.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时,区分地下、地上、空中分布的生物,
可以用( B )表示。
A.相同颜色
B.不同颜色
C.两种颜色
5.同学们在给校园植物进行分类时,把雪松、香樟、桂树分为一
类,把水葫芦、荷花、狗尾草分为类,这样分类的依据是( B )。
A.种子的结构
B.茎的结构
C.花的结构
• 能力训练
四、实验探究题。
下面是某同学在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前统计的信息,请你仔细阅读后

湘科版科学六下第2课《浩瀚宇宙》教学设计

湘科版科学六下第2课《浩瀚宇宙》教学设计

湘科版科学六下第2课《浩瀚宇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浩瀚宇宙》是湘科版科学六下第2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宇宙的基本知识,包括宇宙的起源、结构、星系、恒星等。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宇宙的初步认识。

此外,教材还设计了多个探究活动,鼓励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有关自然界的知识,对科学探究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宇宙这一主题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尽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举例,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宇宙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宇宙的起源、结构、星系、恒星等基本知识,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有关宇宙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宇宙的起源和结构2.星系、恒星的相关知识3.学生对宇宙的认知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宇宙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宇宙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实验法:进行宇宙相关的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宇宙图片、视频、课件等教学资源。

2.准备宇宙模型、实验器材等教学用品。

3.提前布置学生观察宇宙现象,收集相关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宇宙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关注宇宙,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提问:“你们对宇宙有什么了解?宇宙有哪些奥秘?”2.呈现(10分钟)讲解宇宙的起源、结构、星系、恒星等基本知识,让学生初步了解宇宙。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宇宙模型制作,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宇宙结构的认识。

4.巩固(5分钟)讨论:请学生们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宇宙现象,讨论宇宙的奥秘。

六年级下学期科学2-6《古代生物的多样性》课件

六年级下学期科学2-6《古代生物的多样性》课件
物。
科学家通过化石提供的古代生物信息, 与观察到的现在生物特征进行比较, 可以推测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聚焦
同学们,现代生物具有多样性
聚焦
古代生物多样性从哪里寻找线索呢?
聚焦
我们能从化石里找到哪些信息?
外貌 结构
脊椎
鱼鳍
鱼鳍
探索一:比较其他生物相似性
科学家可以从化石上得到很多信息。我们作 为小小科学家,也来观察一下恐龙的化石吧!
古代生物的多样性
பைடு நூலகம்教科版 六年级下
化石
化石的形成比较长久,在远古生物死亡后,已 经死亡的生物软体组织,会被大自然在短时间 内就分解完,而身体当中剩余的硬质物质,则 会被泥土覆盖,长时间下去会被掩埋掉。而死 亡生物的遗体以及遗骸,还会被泥土中的一些 微量元素渗入,让原来的遗体慢慢石化,或者 是被矿物化,后期都可以形成化石。所以形成 化石的前提,主要是被掩埋。
拓展
让我们来制作化石!
1、将橡皮泥压平 2、然后把叶子/贝壳压进橡 皮泥留下印记后取出 3、最后把橡皮泥晒干
了吗?
探索一:比较古生物和现代生物相似性
根据你们的 观察,完成 下面表格吧!
猛犸象 亚洲象
相同点
不同点
生活环境
体型巨大, 有长象牙
有厚厚皮毛 光滑皮肤
寒冷地区 热带地区
探索一:比较其他生物相似性
我们都能找到跟古代生物相似的现代生物 说明古代生物跟现代生物存在亲缘关系
探索二:认识更多的古生物
推测一下 他们可能 是什么?
观察它们 的形貌
探索二:认识更多的古生物
鸟类
鱼类
螺类
虫类
贝类
研讨
研究古生物有什么意义?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 第二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 第6课时 古代生物的多样性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 第二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 第6课时  古代生物的多样性
发现了什么?
猛犸象
点击此处观看:猛犸象视频资料
观察猛犸象化石, 你发现它与现代的
什么动物相似?
古猛犸象与现代亚洲象的比较
相似
身长5米
猛犸象 身高3米
食草,哺乳动物
亚洲象
身长5~6米 身高2.1~3.6米
食草,哺乳动物
不同
生活环境
体重6~8吨 背部为最高点 极厚的脂肪层,身披 浓密的毛发 门齿1.5米,卷曲程度 较大。
点击此处观看制作视频
知识竞答 看谁认识的古生物最多
蜻蜓 鞭蝎 地懒
牛角龙 蕨类植物 北京人头像
灭绝指地球上曾经
出现过的物种,已经 不再存在。当一个 物种的最后一个个 体死亡后,该物种就 灭绝了。
1. 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哪些古生物? 2. 研究古生物化石有什么意义?
制作一个生物化石模型
步骤: 1. 将橡皮泥压平。
2. 把植物叶、鱼骨或贝壳等放在橡 皮泥上,将其压进去留下印迹后取 出。
3. 把留有印迹的橡皮泥模型晾干。
体重3~5吨 头部为最高点 身披稀疏短毛 门齿1米多
寒冷地区 温暖地区
观察更多的古生物 推测一下它们可能是什么?
鱼 三叶虫 蕨类植物
鸟 菊石
恐龙蛋
说一说这些生物哪些在今天依然存活着? 哪些已经消失了?
菊石化石
鸟化石
三叶虫化石
恐龙蛋化石
鱼化石
蕨类植物化石
演化又称进化,
指生物在不同时 期具有差异的现 象。演化是生物 不断适应环境,扩 大生存空间的过 程,演化是长时间 的。
经过长期的石化作用形成的。
远古时期地球上有 过哪些生物?这些 生物与现在的生物 相像吗?
观察古生物化石,推测与现代生物的异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检测题
班级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22分)
1、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整个世界都是由()构成的。

2、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还会发生(),只是有的快,有的慢。

3、物质有变化可以分为()和(),它们的区别在于有没有()。

4、物质的化学变化往往会伴随改变颜色、()、()、()、()等现象的产生。

5、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

二、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20分)
1、像易拉罐压扁、木头碎裂、玻璃碎裂、折纸这样的变化等是()。

A、形态发生了改变
B、产生新的物质
C、没有什么变化
2、固体的白糖在加热的情况下变成液体的白糖,是()。

A、化学变化
B、物理变化
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铁钉在有腐蚀的情况下容易生锈,不能防止和减缓铁生锈的是()。

A、刷油漆
B、抹油
C、放入盐水中。

4、在米饭或淀粉上滴上碘酒会出现()。

A、黑色
B、紫红色
C、蓝色
5、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是()。

A、氧气
B、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
6、菜刀用完后擦干并放在干燥的地方是切断铁和()的接触,以防生锈。

A、水
B、空气
C、细菌
7、把铁钉的一部分浸人硫酸铜溶液中,我们会看到铁钉变()。

A、红色
B、蓝色
C、没有变化
8、将燃烧的细木条伸进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玻璃杯中,木条会()。

A、没有什么变化
B、会熄灭
C、燃烧的更旺
9、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含量的增加。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氮气
10、长时间地咀嚼米饭的时候感觉到米饭有甜味,这是()。

A、口腔中含有糖
B、米饭中淀粉在咀嚼中发生了变化
C、米饭本来就是甜的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20分)
1、蜡烛燃烧是形态上发生了改变慢慢变短了,这是一种物理变化。

()
2、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后,溶液的颜色会浅。

()
3、我们在吃米饭时,一开始就就尝到了甜味。

()
4、铁生锈属于化学变化。

()
5、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动物和人不是由物质构成的。

()
6、房屋和马路是不变的物质
7、物质之间的变化一般分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

()
8、物理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化学变化是不会产生新的物质。

()
9、馒头、面包等遇到碘酒会变成蓝紫色,是因为它们都含有淀粉。

()
10、物质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类可以利用物质的变化解决生产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四、巧分变化(20分)
物质的变化真是丰富多彩,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一分。

①冰融成水②灯泡发光③酒精挥发④空气液化
⑤海水晒盐⑥食物腐败⑦钢铁生锈⑧煤气爆炸
⑨木材燃烧⑩柠檬汽水
你觉得是化学变化的是:()。

你觉得是物理变化的是:()。

五、实践操作(10分)
探究铁生锈与空气有无关系。

(1)研究的问题:
(2)我们的假设:
(3)实验材料:
(4)实验方法
(5)实验结果:
六、简答(8分)
举例说说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