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中的校本课程

合集下载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教学与新课程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教学与新课程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教学与新课程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校本课程的组织教学是否成功,关系到新课程的改革是否成功,也是一所学校新课程改革是否成功的关键。

我联系自己组织校本课程教学的实践,介绍了自己的做法,也提出了在校本课程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一、校本课程与新课程改革的关系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铺开,在课程改革当中,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便是实行"三级课程"管理。

所谓三级课程是指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而学校课程就是我们所说的校本课程。

进行三级课程管理的目的是为改变旧的课程管理的缺点。

比如课程过于集中,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差;课程结构单一,课程成为一种制度化的,给定的教育要素;课程决策与设计的主体单一,缺乏自主更新课程的机制,教材(或课本)成为唯一根据,广泛的课程资源闲置;学校和教师成为制度化课程的忠实执行者,学校丧失文化品味,教师丧失创生能力等。

在这三级课程中,国家课程由教育部制订基础教育课程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

制订国家课程标准,宏观指导基础教育课程实施。

而地方课程则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国家课程管理政策和本地区实际,在保证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鼓励地方开发适合当地需要的地方课程。

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可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即校本课程.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校本课程开发是否成功,是衡量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及其重要的参考指标。

二、什么是校本课程简单地说,校本课程即是以学校为主体开发或选用的课程。

详细地说校本课程是由某一类学校或某一级学校的个别教师,部分教师或全体教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在分析本校外环境和内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班级特定的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按照现代课程分类理论来考察,校本课程并不是一种课程类型,而是属于课程管理方面的一个范畴,是正在形成之中的同我国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相适应的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一个组成部分,即中小学新课程计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校本课程开发指南

校本课程开发指南

校本课程开发指南为了切实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现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构建我校校本课程建设的新模式,切实加强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特制定我校《校本课程开发指南》。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1、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

校本课程开发是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具体落实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

2、体现学校特色和办学优势的需要。

面对新世纪不断发展的教育教学形势,以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

校本课程开发使学校拥有了自我开发与自我完善的发展空间,成为体现学校特色和办学优势的重要突破口。

3、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

教师的专业素养水平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与质量,校本课程的开发正是给予了教师一个专业成长的理想空间。

4、学生个性成长和兴趣发展的需要。

校本课程和开发有利于弥补国家课程的不足,满足学生个性成长和兴趣发展的需要。

考虑到每一位学生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性格气质、思维习惯和兴趣专长等,学校教育理应促进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

二、校本课程的开发目标使学生在掌握国家课程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在众多课程选择中得到个性发展的及时补偿,开发潜能,使学生在课程的自主选择和个性化知识的掌握过程中形成更多更广泛的能力,更好地认识学习的价值,塑造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全面的发展,并逐步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三、校本课程资源分析1、我校现有标准化篮球场、乒乓球场和现代化的专用教室。

多年来,在上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学校领导、教师高度重视此项工作。

2、学校有高标准的图书馆、藏书1万余册,实现微机自动化管理,为师生借阅提供了极大方便。

3、学校拥有一批德高艺精能力强的教师群体。

其中省、市级骨干教师、名师十余名,他们热心课改,醉心研究,起到很好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1、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相协调的原则。

新课改基本理念大全

新课改基本理念大全

新课改基本理念大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新课改”的全称,建国以后课改已有过好多次。

小编特意为大家提供了新课改基本理念,欢迎阅读。

关于新课改基本理念1、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2、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突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要把学生看成有情感、有需要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和考试的“机器”,要积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通过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潜质达到教育目标,要善于发展学生的优点并帮助其提高,不要唯成绩论、唯表现论,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发展空间。

3、课程结构:每门课程的内容如何兼顾知识、儿童和社会的需要与可能,涉及课程标准和教材(尤其是教科书)的编写。

4、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它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5、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6、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它包括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如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也包括实施课程必要而直接的条件,如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

7、积极主动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新课改背景下中学数学校本课程开发与评价策略的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中学数学校本课程开发与评价策略的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中学数学校本课程开发与评价策略的研究摘要:校本课程是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设立的课程。

初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的课程评价策略,正是基于学校实际和学生需要,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条件,保证了数学校本课程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学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研究随着我国在课程决策权力各方面改革的深入,目前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以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为目标,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从原来单一的国家课程走向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模式。

在实践中,校本课程开发一方面展示出生命力,另一方面也存在着走向肤浅和表象的危险。

特别是,今天的校本课程是在多年来广大中小学开展活动课、选修课和兴趣小组活动的基础上继承、规范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浓厚的本土化色彩。

我们学校也开展了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开发,以下以我参与的中学数学校本课程为例,谈谈中学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相关研究。

一、什么是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可简单地解释为以校为本、以学生需求、兴趣为出发点、以教师为主力军、以学校资源及社区资源为载体。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教师决策,体现地区差异和学校特色,采用实践-评估-开发的课程开发模式。

校本课程这个概念,根据我们的理解,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又叫学校中心课程规划,或学校中心课程革新。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具有多因素的、复杂的、专业性较强的活动。

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它包括:对课程材料的创造、改编或选择;课程研制人员的组织;长期计划、中期计划、短期计划、单项计划的制定等。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最新3篇)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最新3篇)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最新3篇)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篇一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确立现代教育观、课程观、质量观,利用课程分级管理的体制,优化学校课程结构,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作为课程基本理念,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精心组织,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实施目标以课改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磨练学生的意志,使学生形成知难而进的品格,消除畏难心理;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因势利导,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让师生与课改同成长。

三、校本课程组织机构1、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课程的初步审议)组长:xxx(校长)副组长:xxx (教导主任)xxx(政教主任)组员:班主任、学科组长2、课程开发研究小组(负责课程的具体开发)组长:xxx(教导主任)xxx(政教主任)副组长:学科组长组员:班主任、物理、化学、地理、综合实践课程音乐、美术、体育、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等相关教师3、课程实施督察小组(负责课程实施的督察)组长:xxx(校长)副组长:政教主任年级主任组员:班主任、学科组长四、课程内容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以学校为基地,充分利用我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努力发掘本地教育资源,开发出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拟设置符合学生兴趣、需求、促进学生发展的七大类课程:1、认知类:认识自身以及身边的人、事及事物(尺寸、重量、年龄、生日等)2、欣赏制作类(摄影、剪纸、折纸、面食制作、绘画、图片——当地名胜风景)3、音乐类(民歌、小曲调、乐曲、舞蹈等)4、体育类(球类、跳绳、毽子等规则、技能)5、礼仪教育(道德规范、文明用语、语言艺术、常用交际用语、英语常用交际口语等。

校本课程1

校本课程1

校本课程——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写在前面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努力提高未成年入思想道德素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新时期的主流价值观和思想道德建设的标杆,为我们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指明了方向。

在中小学开展礼仪教育是推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一种好形式。

它是从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通过仪表、举止、讲文明礼貌、实施礼节来体现和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讲文明、守纪律的人的言行规范。

针对未成年人的特点,从他们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对他们进行礼仪教育,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为了给我校学生提供一套适合他们年龄和心理特点,满足他们实际需要的礼仪教材,我校相关人员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精心编写了这本礼仪教材。

这本《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核心,依据《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中的相关内容,与中学德育紧密结合,以提高学生文明素质,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为目的,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这一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渗透在礼仪教育全过程。

从培养学生的基本礼仪修养开始,如举止、谈吐礼仪等,逐步拓展到初中生所处的不同场所,如校园、家庭、社会交往等场所的礼仪。

形式新颖活泼,结构栏目合理,符合初中生的知识背景和身心发展特点。

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加强青少年礼仪教育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学生养成文明礼貌行为的重要场所,所以礼仪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的礼仪教育应是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公德、伦理道德和传统美德于一体的礼仪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应该多措并举,生动活泼,卓有成效地开展礼仪教育。

校本课程与校本教材的主要区别

校本课程与校本教材的主要区别

校本课程与校本教材的主要区别作者:李世春来源:《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06年第08期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校本课程越发得到基层学校的欢迎与喜爱,但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许多学校都习惯地把校本课程与校本教材混为一谈,背离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方向,造成了实践中的混乱。为进一步发挥校本课程的实践功效,实现校本课程的育人目标,本文结合有关研究成果,谈一谈校本课程与校本教材的主要区别。区别之一:校本课程与校本教材的内涵有本质的不同校本课程的内涵一般是指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它的本质内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课程的权力方面,学校拥有课程自主权;二是在课程开发的主体方面,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三是在课程开发的场所方面,具体学校是课程开发的场所。校本教材的内涵一般是指以学校的校长和教师为主体,为了有效地实现校本课程目标,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并共同开发和制定一些基本的教与学素材,作为校本课程实施的媒介,这些素材构成了校本教材。可见,校本课程与校本教材在内涵上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课程,后者是课程实施的媒介,二者在某种程度上体现着目的与手段的关系。区别之二:校本课程与校本教材在存在范围等方面有明显不同校本课程是基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自然条件、风土人情、教育环境等存在很大差异,而我国这种统一管理又往往不能关照各地的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了学校的教育效果,在此基础上作出的一项课程政策。校本课程要求每所学校都必须做到,但校本教材则不同,它是校本课程开发后,有些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由校长和教师编制的教材,而非所有学校都必须具备。换言之,校本课程是落实新课改要求的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标准,是所有学校的必须,校本教材则不一定是所有学校的必备,即便是有些学校编写了一部份校本教材,也因为校本课程的时效性、变化性等特点,使校本教材的使用范围、使用周期和使用效率都受其限制,更何况考虑到教师的时间、学校和学生的经济负担以及课程的成本等因素,不可能使所有的校本课程都配有校本教材。所以,校本课程与校本教材在存在范围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区别之三:校本课程与校本教材在政策的合法性上有根本不同校本课程早在1999年6月13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就明确提出:“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2001年6月8日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更明确规定:“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这两个文件中有关课程方面的规定,无疑为这种新生的顺应了国际课程改革和课程决策民主化潮流的校本课程提供了课程政策上的合法性。但与之相比的校本教材则不然,尽管目前我国教材本身是一个政策性很强的概念,特别是按照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材编写审定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要求的“编写教材事先须经教材审定结构审定后才能在中小学使用”,“教材的编写、审定实行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和省级行政部门两级管理”。但目前学校编制的校本教材都不具备上述的审定条件,因为校本教材的出现,主要依附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而校本课程自身的时效性、变化性和动态生成等特点,使校本教材的编写必要、使用范围、使用周期、使用效率等方面都极其有限,所以目前出现的校本教材很少要经过行政部门的审批。从这个意义上讲,校本教材是不具备教材政策的合法性。所以,校本课程与校本教材在政策的合法性上是有根本不同的。(责任编辑关燕云)。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运用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运用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运用摘要:校本课程开发注重立足本校的实际教学能力,为了促进本校教学能力提升,增强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并注重具体实施的自主性以及选择性,真正让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基础性的数学知识,并获得较为科学的思维方式,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注重从教学实践的角度,进行此部分内容的论述。

关键词:高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一、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因(一)部分教师存在较强的思想惯性在新课改背景下,各大高中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旧存在较为不合理的地方。

在此过程中,最为突出的是部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教学思想惯性。

由于部分数学教师教学时间较长,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虽然可以理解新课改的具体内容以及要求,并制定相应的教学模式,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部分教师往往存在回归原有课程教学模式上的问题。

此外,由于部分教师受到升学压力的影响,往往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上,并在教学的大部分时间,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授课,导致现阶段高中数学校本课程教学效果不佳。

(二)缺乏校本课程开发环境众所周知,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同时也依赖较强的课程开发氛围。

在实际的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常常发现以下三方面问题。

问题一,部分高中学校并未重视校本课程开发,甚至很少设置校本课程开发培训模式,也不注重讲授基本的校本课程开发理论知识,导致部分数学教师缺乏必要的支持。

问题二,部分教师由于个人校本课程素养较低,在实际的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存在较为严重的无法胜任感。

与此同时,教师需要承受较大的生活压力,将教学的重心放在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往往存在忽视校本课程开发的状况。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能动性缺乏在实际的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部分高中数学教师由于传统授课形式的限制,常常存在“戴着镣铐跳舞”的现象。

他们在开展校本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往往缺乏较强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往往从教学内容、高考的角度,开展校本课程的教学。

国家课程校本化

国家课程校本化

国家课程校本化课程是人类历代创造、选择、重组和更新的积累,是社会主流价值有意识地作用于研究者个体的中介。

如何经过筛选、组织,进入学校教育教学,即公共课程经过校本化,在教育教学中落实具体的育人价值,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必要性分析国家课程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统一课程,是为未来公民接受基础教育后所要达到的共同素质而开发的课程。

由于国家课程具有统一规定性和强制性,因此必须走校本化之路。

1、目前的课程体系仍然以学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不足;知识课程为主,动手课程不足;选择性有增强但与学生适应还有差距。

课程的设置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目前的单一以国家课程为主的课程模式已经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新的职业不断产生,社会需求的多样化与课程设置的单一性之间存在着严重的矛盾。

2、国家课程注重的是普适性,难以考虑到学校、学生的个别差异,满足多样化的需要。

国家课程面向全国,容易与地方教育需求脱节;面向所有学校,容易与学校办学条件脱节;面向全体学校教师,容易与学科发展脱节。

国家课程必须确保所有学生研究的权利,从而获得一个积极的有责任感的公民实现自我价值和自身发展所必需的技能和态度。

因此,国家课程的标准不宜太高,通常是中等偏下,以保证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标准,避免将那些处境不利的学生排除在外。

但是,学生及其家庭在教育资源的选择、培养目标、对未来发展的期待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的需求,必须有足够多的课程满足这种多样化的需求。

因此,我国的新课程改革必然要求国家课程校本化。

目前,新课程改革的实际操作主要集中于课堂教学的改革,即技术层面的革新。

然而,这种现象与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深刻影响有关。

在课程选择方面,仍然坚持以考试为主的价值取向,将考试需要的科目看得很重,称之为“主科”,而那些不需要考试的科目则成为了“副科”。

这种状况可能会丧失基础教育的整体价值,导致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而学生的发展则成为了一句空话。

校本课程包括哪些内容

校本课程包括哪些内容

1.校本课程包括哪些内容?
答:校本课程有传统文化、节日习俗、生活中的数学、综合实践、科技、劳技等科目。

“校本课程”是一个外来语,最先出现于英、美等国,已有20多年的历史了。

现在在中国新课改的教育形势下,校本课程成为了新课改的重点。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决定的课程,它的开发主体是教师。

教师可以与专家合作,但不是专家编写教材,由教师用。

教师开发课程的模式是实践—评估—开发,教师在实践中,对自己所面对的情景进行分析,对学生的需要做出评估,确定目标,选择与组织内容,决定实施与评价的方式。

目前,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小组,而不是单个教师。

关于校本课程

关于校本课程
• 第一,教师是课程的创生者。是由教师的专业自 主权决定的 。 • 第二,教师进入课程,或者“教师即课程”。教 师时刻以自己的教育知识和教育理解为根据,改 造预设的课程,教师就是课程本身。把预设的课 程变成“真实的课程”。 • 第三,课程实施的“创生取向”。在课程实施过 程中,教师时刻联系着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生生 活领域的各种有意义的背景,并以此去改造“给 定的知识”。
关于校本课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 要“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状,实 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校本课程涵义
• (1)国家地方课程校本化实施(在学校层面的 “再加工”、“再创造”)。
• (2)根据学校办学目标设计开发的新的特色课程。 • 校本课程(school—basedcurriculum)是在具 体实施国家、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 生的需要进行有效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 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 择的课程。
(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1.2
• 1.教师课程意识的变化(广大教师课程意识淡薄。他们只是被动
地执行指令性课程计划,对于他们来说教学就是给学生复现固定的知识,认为“课程即教材”。学 生只是课程的接受者。事实上,课程不仅是一种结果、过程,更是一种意识。校本课程开发要
求教师进行课程开发时要以学生为本,考虑课程是否满足了学生的需要与发 展;要求教师从既定课程的解释者与实施者转化为课程的开发者与创造者, 同时构建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课程评价意识。校本课
条件途径之1:加强教师校本培训
• 校本培训是教师专业化的一条重要途径,主要针 对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所缺乏的知识与能力。 它是指学校在上级培训机构的指导下,根据自身 发展的需要,以学校为培训基地,通过校长、教 师、学生共同参与,充分利用校内外培训资源, 开展能满足学校教育教学需要的培训活动。校本 培训紧密结合教学实际,组织教师积极主动参与, 注重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实行教师个性化 教育,有利于增强教师课程开发意识与课程开发 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浅谈新课程中课程设置的改革——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设置现状与改革分析

浅谈新课程中课程设置的改革——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设置现状与改革分析

浅谈新课程中课程设置的改革——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设置现状与改革分析课程是教育活动中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思想观点、行为习惯等的综合,是一个国家实现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

课程改革意义重大,因为课程问题是学校教育的中心问题。

课程是学校教育内容的集中体现,国家的教育方针要通过课程来贯彻,学校的培养目标要通过课程来实现,学校对学生的教育要通过课程来进行。

因此,课程改革已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

只有通过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才能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变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与学校课程等成为课程设置中的亮点(一)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新一轮课程改革着重强调了课程建设的生活化,指出要改变过去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而门类过多缺乏整合、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现象,加强课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兴趣和经验。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应运而生,以其独具的特点成为新课程体系中的一个亮点。

综合实践活动课开设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关于地方与学校课程课程设置中开设的地方与学校课程,在各地学校中的具体体现就是校本课程及专题讲座课程。

校本课程即基于学校的课程资源(以学校为课程开发的基地),为了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与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在学校开发的课程(以学校的教师为课程开发的主体)。

校本课程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有着内在的关联。

校本课程的开设实际上是鼓励各地发挥创造性,办出有特色的学校。

开设校本课程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其目的在于增强学校办学的自主权,补充和消除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过于统一、过于宽泛、过于系统的不足和缺陷。

因此,淡化课程的学科性,关注人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实践条件,创设创新情境,就成了校本课程的课程设计、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的重点。

2023年校本课程实施工作方案

2023年校本课程实施工作方案

2023年校本课程实施工作方案2023年校本课程实施工作方案1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的一门课程,由学生自主参加,以学生活动为主,它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

但它与必修程在内容、要求的深广程度和活动形式的修灵活程度等方面又不尽相同。

校本课程更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灵活性。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将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习惯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发现和培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培养目标1、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

2、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5、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二、教学原则校本课程与其他课程一样.都是由学生全员参加的学校教育活动,在遵循一般教学原则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在教学上还应注意以下原则: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教师讲授、指导少而精,尽量让学生多炼、多动,多给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时间与想象、创造空间。

2、自愿性原则:学生在"自选"科目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意愿,报名后按各自选择编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的作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化、内容的宽泛性、即时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可变性,评价的主体性、差异性。

三、教学形式作为一门以学生实践为主的课程,它的教育方式势必要打破固有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尽可能给学生更大的自主活动余地以及更多的相互交流的机会。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篇一: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从学校的实际状况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构建学校办学特色,打造“个性化”学校形象,发展学生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进步,科教发展,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

二、实施目标:1、校本课程要体现基础性:基础教育要重视基础,校本课程将立足于打好学生文化基础、品德基础、身心基础为目标。

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综合和运用。

2、校本课程要体现发展性:根据学校实际状况,兼顾到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树立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教育价值观,把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当作校本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

3、校本课程要体现现实性:校本课程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而开设了课程,在开发过程中主要依靠学校的自身力量来完成,所以要充分考虑本校老师队伍的整体实力,科研水平及学生的发展情况,还有学校的设备资金等因素,目标不能远离实际。

4、校本课程要体现主体性:校本课程的主体性体现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需要,教师的充分参与,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要重视教师的主动精神,要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使校本课程得到更大的开发。

同时,还要充分了解和反映学生的实际,重视学生参与,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不断根据学生的需要完善优化校本课程。

三、实施内容:(一)、建立健全校本课程开发体系校本开发不是一两个人能完成的,是由校长、课程专家、教师、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的。

学校要形成开发校本课程的组织网络,形成领导小组——教研组——教师——学生的开发网络,通力合作,共同创建“学习化校园”。

1、成立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课程的初步审议)组长:蒋志敏副组长:乔磊、赵春丽组员:班主任、自然、社会、综合实践课程等相关教师2、成立课程开发研究小组(负责课程的具体开发)组长:蒋志敏副组长:乔磊赵春丽组员:班主任、自然、社会、综合实践课程等相关教师(二)、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的师资培训和课题研讨1、在校本培训中设立校本课程开发专题,进行讲座辅导和自学研讨,深入领会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和作用,提高认识,明确目标。

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校本课程教学计划校本课程教学计划1一、一般内容1、主讲教师:魏茂艳2、教学材料:十字绣3、课程类型:动手操作类4、授课时间: 2课时/2周,授课18课时,评价与学分认定2课时5、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二、具体内容(一)课程目标1、情感目标:通过课程的实施,了解十字绣编织的基本方法,利用十字绣编织出各种有趣的图案。

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开拓艺术视野,陶冶艺术情操,让知识启迪智慧,使生活更多姿多彩,课堂成为展示学生自我个性的舞台。

2、知识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小组合作能力以及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提高他们的创作兴趣和能力。

工艺造型除了美学外,还涉及到数学、物理、自然、历史等学科知识,同时,还要求具备一定的观察力、注意力和想象力,学生从中可以得到多方面的素质培养。

3、能力目标:可以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制作技能、技巧,训练学生的手脑并用能力。

学生通过熟悉材料性质,学习使用工具,到成功制成工艺品,会变的心灵手巧。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十字绣的方法、图片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审美方法。

5、人格目标:对学生进行爱劳动、爱艺术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耐心、细致、有毅力的优良品质,养成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

(二)课程内容十字绣是一种起源于欧洲的手艺,具有悠久的历史。

公元四世纪,十字绣从土耳其经由意大利在欧洲传播开来,最初是在宫廷中风行,后来传入民间,广泛流行于欧洲和美国以及亚洲等国家和地区。

最早的十字绣是用从蚕茧中抽出的蚕丝线在动物毛皮的织物上刺绣,这种十字绣在许多国家被人们用来装饰衣服和家具,由于各国的文化不尽相同,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了各自的风格,无论是绣线,面料的颜色还是材质,都别具匠心。

十字绣在二三十年代曾经是欧洲女性的至爱,现如今再度受到瞩目,为大众所喜爱,是因为它是一项易学易懂的手艺,受到不同年龄层的人的喜爱。

新课改背景下校本课程资源管理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校本课程资源管理研究

缺 乏 能 保 证 正 常教 学水 平 的 教 师 ,而 且 学 校 无 固 定 的
开 发 和 实 施 的过 程 中 ,主 要 用 的 是 校 内 的 课 程 资 源 ,
由 于我 国地 域 辽 阔 ,各 地 区的 经 济发 展 很 不 均 衡 , 导致 教 育 资 源配 置 也不 均 匀 ,造 成 的 差 别 明显 表 现 为 :
东部 地 区学 校 配 置 优 于 西 部 学 校 ;城 市 地 区 学 校 配 置
源 进行 合 理 整 合 、有 效 利 用 的具 体措 施 。
【 键 词 】校 本 课 程 开 发 实 施 关 校 本课 程 资 源 课 程 资 源 管 理
任 何 课 程 的成 功 开发 和 顺 利 实 施 ,都 必 须 要 有 丰 富 的课 程 资 源 作 为 保 障 ,校 本课 程 的 开 发 和 实 施 亦 是 如 此 。 “ 课 改 ”实 行 国家 、地 方 和 学 校 三 级 课 程 管 新 理 体 系 ,将 校 本 课 程 作 为 课 程 体 系 的 一 个 重 要 环 节 推 向了基 础 教 育 。随 着新 课改 政 策 的全 面推进 ,广大 中 小 学积 极 开发 和实施 校 本课 程 ,促 进 了我 国基 础教 育 的 改
的识 别 、开 发 和 运 用 的 能力 。 在 这 些 学 校 ,需 要 较 大
经 济 投 入 的 物 资 资 源 可 能 缺 乏 , 但 作 为 校 本 课 程 开 发

为校 本 课 程 内容来 源 的 课 程 资 源 在 管 理 方 面却 存 在 着
诸 多 问 题 。要 使 校本 课 程 的开 发 和 实施 能够 顺 利 进 行 ,
— —
上 有 政 策 ,下 有 对 策 :将 课 外 活 动 、兴 趣 小 组 等

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教学过程也是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

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教学过程也是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

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教学过程也是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自国家新课程改革实行三级课程管理政策以来,校本课程开发日益受到重视,全国的中学校校或多或少已经在不同程度上和不同范围内开展了校本课程开发活动。

随着深化进展,校本课程开发也日渐暴露出许多问题,其中,课程与教学的分别就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

所谓课程与教学的分别,主要是指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课程规划和设计与实际教学过程之间的脱节甚至背离。

例如,有些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只重视所谓的课程规划和设计,好像有了课程规划,开设了系列的课程,有了预期的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编制了系列的校本教材,然后按教材教学便完成了课程开发的过程,但却忽视了课程实施中实际的教学过程和效果。

又如,有些学校对如何着手校本课程开发极为苦恼和困惑,特殊是对有些习惯以国家政策代言人身份自居的专家带有指令性地强调的“校本课程开发必需科学化、规范化,必需提交课程规划和设计”之类的要求感到不知所措,于是,或“绞尽脑汁”想出一门一门“校本课程”花样,拼凑每门课的目标、内容、教学支配和评价措施,勾画出一个“校本课程”蓝图,然后分别找老师去开这些课便了结;或干脆出资请某个或某几个外部的专家给拟出个“科学的”课程规划,然后“按科学的规划办事”即可。

如此种种。

可以说,现在学校越来越重视校本课程开发的技术性要求(也就是越来越规范),课程开发也日益体现了课程的目的性和方案性特点,课程开发者的“课程”意识也凸显出来;但是,假如如此这般地重方案和目的而忽视课程的实效性,那么,由此而增加的课程意识可能会与校本课程开发本身所需要的新的课程意识正好相左。

在笔者看来,就我国老师过去只注意(或者只被赋权关注)“怎么教”的问题而忽视(或者不得不忽视)“教什么”的问题而言,校本课程开发的确需要增加老师的课程意识,即老师不但要关注“怎么教”,同时也要关注“教什么”。

但是对“教什么”的关注、关于“教什么”的打算,一线老师是不同于学校之外的专家、国家政策的制定者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 课 改 中 的 校 本 课 程
郭 占勇
( 舆 县 职业 成人 教 育 教 学 研 究 室 , 南 平舆 平 河 新 课 程 改 革 以来 , 教 育 部 门 的大 力 倡 导 ) 64 0
如果一位教 师在某一方 面有独特 的兴趣爱好 和专业特 长 . 就
改 带 来 的压 力 , 愿 意 花 费 精 力 去 学 习和 改变 . 不 出于 惰 性 予 以 反 对 和抵 制 。 实 . 果 一 个 人 对 待 生 活 没 有 过 高 的愿 望 和 追 确 如
求 ,对 待 工 作 只满 足 于敷 衍 其 事 .就 没 有 研 发 校 本 课 程 的动 力, 因此 不 可 避 免 地 把 校 本 课 当成 一 种 负 担 。 在他 们 的课 堂 , 校 本课 程 的教 法 和 常 规课 程 完 全 一 样 , 是灌 输 式 的讲 解 , 都 填 鸭 式 的传 授 , 一 些 不 知 有 多 大 用 处 的知 识 塞 进 学 生 耳 朵 中 。 把 在 新课 改 的实 施 的背 景 下 , 即使 是 传 统 科 目. 必 须 体 现 新 课 也 标 的原 则 , 调 自主 、 作 与探 究 , 况 是 本 应 基 于教 师特 长 、 强 合 何 学 生兴 趣 的校 本 课 程 呢 ? 学 校 有 必 要 适 时 举 行 一 些 校 本 课 程 的 优 质课 评 选 . 过 听 课 活 动 发 掘 出那 些 认 真 踏实 、 于 创 新 通 敢 的 教师 , 大 家 起 到 榜 样 的作 用 。 有 的 教 师 利用 自己在 书画 给 如 方 面 的造 诣 . 养 了 一 批 爱 好 书 法 绘 画的 学 生 : 有 的 教 师 根 培 如 据 自己在 舞 蹈 方 面 的专 长 , 一 堂 舞 蹈 艺 术 课 上 得 有 声 有 色 : 把
可 以利 用 这 个 机 会 展 示 自 己 .把 相 关 的经 验 知识 和探 索 分 享 给 学 生 , 不 必 强 迫 别 人 接 受 那 些 枯燥 无 味 的东 西 教 好 一 门 而
到 了前 所 未 有 的重 视 , 式 进入 课 堂教 学 之 中 。 正 根据 河 南 省 统 编 制 的 课 程 计划 , 校 每 周 的校 本 课 不 得 少 于五 节 , 且 必 学 并 须经 过 科 学 规 划后 体 现 在课 程 表 上 。 一 些 校 长 和 教 师 对 新 课
程 改 革 的 具体 内容 不 甚 了解 ,对 校本 课 程 的 意 义 与 实 质 缺 乏 重 视 ,产 生 了不 少 疑惑 ,从 而在 教学 管 理 与 实 践 中 措 施 不 到 位 , 未 能 真 正 按 照 有 关 要 求 切 实 执 行 。有 鉴 于 此 , 对 校 本 或 我 课 程 的内 涵谈 些 看 法 和 认 识 。 校 本 课程 一般 是 指 由学 生所 在学 校 的 教 师 编 制 、实 施 和 评 价 的课 程 , 质 内 容 主 要 表 现 在 三 个 方 面 : 是 在课 程 的 权 本 一 力 方 面 , 校 拥 有 课 程 自主权 ; 是 在 课 程 开 发 的 主体 方 面 , 学 二 教 师 是课 程开 发 的 主体 ; 是 在 课 程 开 发 的 场 所 方 面 , 校 是 三 学
课 的 前 提 , 教 师 喜 欢 这 一 门课 . 不 是 把 它 当成 不 可摆 脱 的 是 而 任务。 由 于 中 西部 广 大 乡 镇 农 村 中小 学 校 师 资 力 量 薄 弱 .校 本 课 程 的 实施 无 疑 加 重 了 现 有 教 师 的 工 作 量 ,更 给 那 些 本 来 缺 编 的 学 校 出 了难 题 。 种情 况 随 国 家 政策 的调 整 , 这 会逐 步得 到 改 善 。 但还 有一 些 教 师 , 于 因循 守 旧 的惯 性 心 理 . 对 新 课 由 面
课 程 开 发 的基 地 和 场 所 。 为 学 校 课 程 管 理 的 组 成部 分 , 需 作 它 要 有 领 导 的支 持 , 家 的 指 导 , 师 的努 力 和 参 与 . 要 得 到 专 教 需 全 社 会 的理 解 、 持 和 评 价 这 里 要 明 确 : 本 课程 的 开 发 主 支 校 体 是 教 师 。 师 可 以 与专 家 合 作 , 并 不 是 专 家 编 写 教 材 给 教 教 但 师 用 。课 程开 发 的模 式 是 实 践 一 评 估 一 开 发 , 师 在 实 践 中 , 教 对 自 己所 面对 的情 景 进 行 分 析 , 学 生 的需 要 作 出评 估 , 定 对 确
还 有 的 教 师 用 创 造 性 的 方 法 鼓 动 起 学 生 对 诗 词 的 背 诵 与 探
目标 . 择 与 组 织 内 容 . 定 实 施 与评 价 的方 式 。 选 决 校 本 课 程 的产 生并 不 是 哪 一 个 领 导 一 时 兴 起 的结 果 . 在 新 课 程 改革 之 前 , 多 学 校 活 动 课 与 兴 趣 小 组 就 已百 花 齐 放 。 很 开 展 得 蓬蓬 勃 勃 。 统 的课 程 体 系 , 家课 程 占据 了绝 对 的 主 传 国 导 地 位 。课 程 的设 置 一 向是 由 国 家说 了算 、 了 干 , 学 校 和 定 而 教 师 时 是 在绝 对 的指 令 下 进 行课 程 的 实施 、 理 与 评价 。 有 管 没 哪 个 学 校 和教 师能 决 定 开 哪一 门课 .并 将 其 纳 入 与 其 它 课 程 并 驾 齐驱 的运 行 轨 道 中 :我 们 也 不 能 改 变 哪一 门课 应 该 怎 么 上 。 太 多 的 诸 如 课 时 计 划 之 类 的 “ 章 制 度 ” 定 了不 可逾 有 规 划 越 的 界线 。 于是 , 些 带 有 学 校 办 学 特 色 与 育 人 导 向 的教 育 , 一 就 在 活 动课 与 兴 趣 小 组 中表 现 了 出来 ,并 逐渐 成 为 学 校 教 育 的重 要 组 成部 分 。 这 些 兴 趣 小 组 活 动 中 , 校 可 以通 过 多 种 在 学 渠 道 培养 学 生 的各 方 面 能 力 。 高 学 生 语 言水 平 的小 作 家 班 , 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