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和灭火武穴市实验三中彭汉刚教学文案
燃烧与灭火学案提纲
学案提纲第六单元燃料及燃烧第一课时燃烧与灭火[学习目标]1、从化学反应角度认识燃烧和灭火的原理。
2、知道通过控制燃烧的条件就能达到促进燃烧和防火、灭火的目的。
3、了解一氧化碳的中毒原理和预防方法。
[重难点]燃烧的条件及灭火原理。
[学习过程]一、情境导入(展示图片)火是光明的使者,火是热量的源泉,火花是跳动的美,火星是流动的美,火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和食物。
二、学生交流、总结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你能例举出你所知道的燃烧现象吗?1. _________________2.3. _________________4.5. ……总结:燃烧是的化学反应。
三、结合生活经验猜测发生燃烧需要哪些条件?1. _________________2.3. ______四、实验探究、总结物质燃烧的条件探究1: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蘸有酒精和水的棉球,观察燃烧情况探究2:分别点燃两支蜡烛,其中一支用倒扣烧杯罩住,观察实验现象探究3:同时点燃一支小木条和一小块木炭,看哪个易燃烧,观察现象实验结论:物质燃烧的条件:1. _________________ __ ,2. _________________ __ ,3. _________________ __ 。
(三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五、活动天地:促进燃烧的方法你能对下列现象做出解释吗?由此你能总结出采取哪些方法能促进可燃物的完全燃烧?1.工厂烧锅炉用的煤通常要加工成粉末。
2.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气缸。
3.用煤炭烧锅炉时,要用鼓风机不断往锅炉中吹入空气。
4.家庭用的煤通常要加工成蜂窝煤。
5.在空气中加热铁丝时,铁丝不会燃烧;如果在纯氧中加热铁丝,就会火星四射,剧烈燃烧。
总结:促进燃烧的方法 1. _________________ __ ,2. ______________ ___ 。
六、多识一点:一氧化碳的中毒及预防燃料的主要组成元素是碳。
在氧气供给充分时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若氧气供给不足,燃烧产物中含有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此外,在高温下,炽热的碳与可使二氧化碳转变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
九年级化学《燃烧和灭火》[说课]人教版
《燃烧和灭火》说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一、说教学总体设计理念本节课着重体现化学学习内容的现实性,同学们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应用意识.二、说教材1、教材地位及其作用《燃烧和灭火》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节的内容.在生活中,同学们熟悉燃烧的现象;在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学习中,同学们认识了燃烧的本质——有新物质生成的化学变化.本课题是对之前所学过“燃烧”的意义进行深入了解并且应用于实际之中.对高中将学习的“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可以起到铺垫的作用.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座桥梁.2、教学目标分析A.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2)了解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3)会运用相关的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B.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于通过实验得出事实进行分析而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2)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3)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事物,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3、重点、难点、疑点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难点:对着火点的理解疑点:着火点是否可以降低三、说教法1.引导探究法:这节课的主要教学方法是引导探究法.中学课程标准提出科学课程应当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还应当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等活动来实现教育目标.引导探究法能很好的体现《标准》中的思想,它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得,而且还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其模式为: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归纳总结——联系生活.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既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又能将探究的方案,讨论的情景提前准备好,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动手、思考、讨论.四、说学情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式往往因地、因校、因师生条件不同而异.我校是湖南省高级示范性中学,学生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实验的动手能力强,讨论的思维活跃.同学们非常适应和喜欢教师通过引导探究法传授新知识.我校学生对课外知识有浓厚兴趣,我将教材的内容略为拓展,增加了火灾自救常识.使教学内容和社会生活相互渗透.真正做到化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上完这节课后,我们学校还组织过学生进行火灾逃生的演习.不仅使学生掌握一门逃生的技能,而且加深了大家的防火意识.这次活动还在我省电视台新闻中报道,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和好评.五、说学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探究出灭火的原理,从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3.自主学习法:对于较简单的内容,同学们通过阅读教材、联系生活自主学习.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适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六、说教学程序设计过程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1.提出问题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燃烧,燃尽了茹毛饮血的历史;燃烧,点燃了现代社会的辉煌.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燃烧.请同学们谈谈生活中那些地方有燃烧的现象.2.演示小魔术“烧不坏的手帕”[生] 回答提出的问题[师] 演示小魔术,设问“为什么手帕烧不坏”.导入对燃烧条件的探究.从生活中发现化学,体会到化学无处不在;从小魔术引入课题,体会到化学的神奇.很好的激活了课堂,激发了同学们的求知欲.燃烧条件的探究1.探究实验步骤一:如下图步骤二:将薄铜片上的红磷与小石头分别放在酒精灯上加热2.根据实验探究得出燃烧的条[生] 1.全班分为六个小组,按照投影的步骤完成“燃烧的条件”实验.2.根据实验现象一起讨论燃烧的条件.[师] 积极参与到同学们的实验探究中,指导同学们安全、正确的完成实验.引导同学们得出正确的结论.提示步骤1能得说明什么.步骤2又能得说明什么.两者相结合得出正确的燃烧条件和灭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在活动中体验,在尝试中感悟,从而激发了同学们对探究的热情.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帮助、相互交流使学生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学会创新,感受合作带来的成功与喜悦.探究内容在教材的演示实验中略有改进.增加了对不可燃物的探究.更加有利于同件(1)可燃物(2)与氧气(或空气)接触(3)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三者必须同时满足.3.引导得出着火点的定义火的原理.[生] 八分钟后每个小组派代表交流讨论的结果,大家一起评出最佳的结果.[师] 鼓励同学们的积极的动手和思考问题.提出探究时出现的小问题.避免再犯.[生] 根据燃烧的条件,思考小魔术中的手帕为什么烧不坏.[师] 小魔术大解密学们得出燃烧的条件.根据所学的内容,解释魔术的奥秘,同学们初尝掌握新知识的喜悦.燃烧的条件的应用1.演示实验“白磷在水中燃烧”.装置如下图:2.有关煤炉的讨论(1)如果不继续往炉子里添柴火,炉火还能继续燃烧么?为什么?(2)如果把炉门关得严严的、一点气也不通,炉火还能继续燃烧么?为什么?(3)如果把炉里正在燃烧的柴夹出来,柴还能继续燃烧么?为什么?3.利用燃烧的条件,思考怎样燃烧会更旺呢?可举出具体的实例.[师] 了解了燃烧的条件后,思考怎样能使刚才实验中水里的白磷燃烧呢?[生] 积极思考回答问题[师] 演示实验“白磷在水下燃烧”.[生] 根据燃烧的条件讨论后回答第2题和第三题.1.改进演示实验优点:向水中通入氧气,硬纸片不能很好的固定白磷,白磷四处游动,不能和氧气很好的接触.可以用一个螺帽代替硬纸片,白磷能和氧气很好的接触.并且能清楚的观察到燃烧的现象.2.从化学走向生活.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加深对燃烧条件的理解.3.在新知识的运用中形成发展的知识结构.培养了同学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的探究1.实验探究用尽可能多的方法将燃着的蜡烛熄灭.并思考为什么该方法有效.2.根据实验探究得出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三者任满足其一.[师] 燃烧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方便.但控制不当将演变成无情的火灾.同学们例举生活中的燃烧时,有人就提到了火灾.[多媒体展示] 衡阳11.3特大火灾.有20名消防队员壮烈牺牲,11名消防队员光荣负伤,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消防官兵扑救火灾伤亡最惨重的一次.[师] 我们应掌握有效的灭火方式,将火灾的损失降到最低.灭火的方法有哪些,其原理是什么?[生]1.分为六个探究小组进行实验探究.以衡阳特大火灾过渡到燃烧有利还有弊.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事物,学会一分为二的看待事物.给定实验目的,请同学们自主设计实验.开放式的探究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实验能力.分组合作,进一步加深了同学们的合作精神,培养了大家的默契,为以后的探究学习打下基础.2.完成教师所给的表格[师] 积极参与到同学们的实验探究中,发现他们的问题,给予适当的提示,让整个探究过程顺利进行.[生] 8分钟后,派一个代表交流讨论结果.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和完善.[师] 鼓励各组的实验方法.归纳总结出正确的灭火原理.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的应用1.生活中遇到下列情形应该怎样灭火,其原理是什么?(1)炒菜的锅起火了;(2)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3)由于电线老化,短路起火;(4)邻居吸烟,不慎引燃被子发生火灾;(5)森林在打雷闪电时起火.2.油田起火,采用降低其着火点的方法将其熄灭是否可行.为什么?(本课疑点)3.了解几种常见的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灭火范围(见教材127页).分组做“人人都当消防员”的实验.[生] 根据灭火的原理完成第一题、第二题.[师] “着火点是否可以降低”是本节课的疑点.可将着火点比喻成铁、铜等物质的密度.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密度是物质固有的物理性质,不能随便降低.[生]1.自学了解几种常见的灭火器2.分组做简易灭火器灭火的实验(如图),人人都当消防员.1.将理论用于实际,巩固灭火的原理.情感上认识火灾是可以控制的,掌握有效的灭火方法能防止发生火灾.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2.以提问的形式提出本节课的疑点.形象的比喻使同学们更容易接受着火点不能降低.3.根据教材步骤,自主完成灭火实验.学生感到学有所用的喜悦.掌握易燃易爆安全知识1.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2.认识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师] 火灾无情,灭火不如防火.[生] 1.了解爆炸威力后,积极主动的自学“易燃易爆安全知识”.2.认识图7-12的图标表含义3.联系生活,思考应当在哪些地方张贴这些图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更关心生活,关注消防安全.火灾自救常识看影片学习“遇到火灾如何自救”[生] 认真看影片.遇到火灾,学会自救.学会一门自救常识,激发同学们对化学学习的热情.总结总结本课的重点1.燃烧的条件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生] 一起回顾两个重点的内容.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总结本课的重点.同学对本课的重点由短时记忆过渡到有效的长时记忆.作业电影院、学校、幼儿园、网吧等地是人口密度较大的场所,一旦发生火灾损失惨重,请任选学生可分组合作调查,也可独立完成,写一篇调查报告.改变传统的作业形式,将课堂延伸到同学们的生活中,进一步拓展所学的内容,激发七、板书设计八、教学反思本节课最大的亮点是引导探究法的灵活运用.教师灵活的引导情境,学生灵活的实验探究.在注重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的同时,更加注重了学生在活动中进行科学探究以及分析推论的体验.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探究能力都得到了最大的发挥.对知识理解和认识水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究中得到了提高.教师起着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学生是课堂的主体,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主动构建知识.其次是根据学情灵活的处理教材中的实验.如对“燃烧的条件”探究中,加入了对不可燃物的探究,有利于学生更准确的得出结论;改进了“水中白磷燃烧”的实验,使实验更容易完成.对“灭火原理”探究实验,则完全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极大的发挥了同学们的想象力.激发了同学们对化学的热爱.。
三消防安全教育
消防安全教育刘石岗中心学校彭志刚一、在学校如何注意防火?1、不带火柴、打火机等火种进入校园,也不带汽油、烟花爆竹等易燃易爆的物品进入校园。
2、实验课需要使用酒精灯和一些易燃的化学药品时,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并且严格按照操作要求去做,时刻小心谨慎,严防发生用火危险。
3、不在教室用火取暖。
4、不随意焚烧废纸垃圾等,必要时要有教师在场指导,并准备好灭火材料,结束后要熄灭火源。
5、不用手或导电物(如铁丝、钉子、别针等金属制品)去接触、探试电源插座内部。
6、不用湿手触摸电器,不用湿布擦拭电器,发现有人触电要设法及时关断电源,或者用干燥的木棍等物将触电者与带电的电器分开,不要用手去直接救人二、遭遇火灾,应采取正确有效的方法自救逃生,减少人身伤亡损失:1、一旦身受火灾威胁,千万不要惊慌失措,要冷静地确定自己所处的位置,根据周围的烟、火光、温度等分析判断火势,不要盲目采取行动。
2、身处平房的,如果们的周围火势不大,应迅速离开火场。
反之,则必须另行选择出口脱身(如从窗口跳出),或者采取保护措施(如 1用水淋湿衣服、用浸湿的棉被包住头部和上身等)以后在离开火场。
3、身处楼房,发现火请不要盲目打开门窗,否则有可能引火入室。
4、身处楼房的,不要盲目乱跑,更不要跳楼逃生,这样会造成的不应有的伤亡。
可以躲到居室里或者阳台上,紧闭门窗,隔断火路,等待救援。
有条件的,可以不断向门窗上浇水降温,以延缓火势蔓延。
5、在失火的楼房内,逃生不可使用电梯,应通过防火通道走楼梯脱险。
因为失火后电梯竖井往往成为烟火的通道,并且电梯随时可能发生故障。
6、因火势太猛,必须从楼房内逃生的,可以从二层处跳下,但要选择不坚硬的地面,同时应从楼上先扔下被褥等增加地面的缓冲,然后在顺窗滑下,要尽量缩小下落高度,做到双脚先落地。
7、在有把握的的情况下,可以将绳索(也可以床单等撕开连接起来),一头系在窗框上,然后顺绳滑落到地面。
8、逃生时,尽量采取保护措施,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用湿衣服包裹住身体。
燃烧与灭火
3
80℃ 热水
没有充足 的氧气
白磷
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 还能燃烧吗?
2010俄罗斯大火
死亡:52人 损失:840亿人民币 影响:近2000房屋 被毁,逾3500人无 家可归
不要慌,你一定能解决
情景1:做实验时不慎碰倒 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 来。怎么办? 情景2:堆放杂物的纸箱
着火时,如何处理?
(也叫着火点)
1、物质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
着 火 点
2、是物质的物理性质,一般情况 下不发生改变。 3、一些物质的着火点。
物质 着火点 (0 C) 白磷 40 红磷 240 木材 250 | 330 木炭 无烟煤 320 | 370 700 | 750
未达到 着火点
红磷
2
白磷
1
80℃ 铜片
情景3:做完饭后,你怎样 将天然气熄灭?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
物品隔离;
2、隔绝氧气(或 空气)
3、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思考:1987年5月,大兴安岭 森林发生火灾。火势迅速蔓延 ,最有效的灭火方法是将大火 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林砍掉, 形成隔离带,利用了什么原理 ?
拨打报警电话119 火势不大,果断、迅速淋湿全身,身批湿麻袋或湿棉被从火 海中冲出。 如果是二楼以上,绝对不能跳楼。 如帘布或被面撕成条状,拴在窗框上,下滑逃生。果楼梯 已经被火封住,无法种楼梯脱险,可以用绳子、窗 不能坐电梯,因为极易断电,电梯通道正好像毒烟的烟筒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匍匐或半蹲前进,呼吸地面附近残留 的新鲜空气。 烟尘浓度高,睁不开眼,可以用大的透明塑料袋将头罩住,使 用时将其张开, 逃生无望时,应向楼顶、阳台等安全且易被发现获救的地方转 移。同时用打手电筒、挥舞色彩鲜艳的衣服等发求救信号。
2020_2021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7.1 燃烧和灭火 教案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分析实验中的燃烧现象,综合认识燃烧的条件,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由燃烧的条件和生活经验,推想出适当的灭火方法,培养推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开放讲台逐步深入地探索与燃烧相关联的知识,帮助学生形成自主选择、逐级探究、细致分析、不断整合,构建递进式知识体系的科学探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开放讲台,激励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通过高楼失火的等情景模拟,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价值;
通过燃烧还受其他因素制约的研究,使学生认识到学无止境。
【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
【教学难点】:由燃烧条件推理得出灭火的方法及其原理。
【教学方法】:通过设置生动鲜活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落实学生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学习,训练学生科学方法的形成和发展探究能力。
【活动用品】:实验仪器:烧杯、镊子、试管、薄铜片、胶塞等。
实验药品:白磷、红磷等
其它: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
图
创设
情境
引入
新课
[录像]播放有关广洲亚
运会中燃烧的镜头
今天我们带着这种热情
走进燃烧世界
观看录像
倾听
创设情
境,激
发学生
的兴趣
激发学
体会学
习永无
止境
【板书设计】
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
1.、隔绝空气
2、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3、清除可燃物
(同时具备) (具备一个)。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学生】各小组讨论交流灭火的方法。
【老师】以上是生活中灭火的例子。现在老师给你们一些燃烧的蜡烛,你们会运用不同方法熄灭吗?老师为大家准备了烧杯、石棉网、沙子、剪刀和水,根据老师提供的实验用品,小组讨论灭火方案,完成实验,并思考这些方法为什么能够灭火。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鄂州市梁子湖区东沟中学:彭国文
一、教学目标
本节课着重体现化学学习内容的现实性,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具体三维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②会运用相关的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研究燃烧的条件,认识探究问题的方法;
②利用实验学习对比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
③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②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③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事物,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二、教学课题: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引入】你听说过刘谦吗?刘谦在春晚表演的精彩魔术,着实让他火了一把,今天老师也为大家表演一个魔术。想看吗?
【老师】表演“烧不坏的手帕”
【学生】观察魔术
【老师】在熊熊火焰中手帕为什么没有被烧坏呢?这其中蕴含着一定的化学原理,你想为这一魔术解密吗?本节课我们就来探究§7.1燃烧和灭火
【老师】从刚才的实验中我们看到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在数学中三角形是最稳定的图形,现在我们也构建一个三角形,缺少任何一条边也不能形成“火”,我们称之为“火三角”。
燃烧和灭火 教案
燃烧和灭火教案花湖中学程正江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燃烧和灭火》是初中化学教材第七单元第一节的内容,第七单元是上册教材的最后一个单元教学点。
它既是对化学变化中具体知识传授模式的继承,又是对其的丰富和完善。
本节知识位于第七单元第一节,对于以前知识是一种补充和完善,对于以后的知识起铺垫的作用,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座桥梁。
2、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2)了解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3)会运用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2)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3)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事物,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3、重点、难点:重点:燃烧条件的探究、灭火的原理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二、教法:引导探究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三、学法:实验探究法和合作学习法四、仪器、用品准备仪器:酒精灯、火柴、镊子、烧杯、玻璃棒用品:煤块、稀盐酸、纯碱、蜡烛、小木条、五、教学过程教学流程图:(一)、创设情境,设疑猜想(1)多媒体展示:找去几幅有关燃烧的画面请学生介绍所了解的有关燃烧和灭火的有关事例,并引出燃烧的概念问题1:在生活中,堆放钢材、棉纱的仓库,哪个贴有“严禁烟火”的标记?由此可知,燃烧现象的发生,首先要有可燃物。
问题2:有可燃物一定会燃烧吗? 问题3:还需要哪些条件呢?(2)活动与探究一:请你猜想物质燃烧的条件,学生交流,归纳总结。
①燃烧需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可能是: ②可燃物燃烧需要一定的温度;③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
(二)、制定方案,实验探究(1)根据学生的猜想,引导学生制定控制实验条件的实验方案,结合生活实例及所学知识,分组搜寻证据。
(2)利用教师提供的化学用品实验验证:实验一:用酒精灯分别加热小木条和玻璃棒,观察现象;实验二:点两支小蜡烛,将其中一支用烧杯罩住,尽可能使烧杯与桌面间不留空隙,观察实验现象实验三:将一根小木条和一小块煤块放在酒精灯上点燃,比较点燃的难易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讨论交流:A、B、C各对应实验中的谁?三、归纳总结、演示验证1 学生分组交流,总结归纳出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燃烧和灭火武穴市实验三中彭汉刚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观察现象:
A蜡烛一段时间后熄灭; B蜡烛继续燃烧; C蜡烛很快熄灭。
分析原因: A蜡烛将烧杯里的空气(氧气)燃烧因缺氧而熄灭; B烧杯中的蜡烛与空气(氧气)接触而不会熄灭; C烧杯里的碳酸钠和盐酸产生二氧化碳使蜡烛熄灭。
编辑课件Βιβλιοθήκη 灭火的原理演示图a、清除可燃物
编辑课件
b、隔绝氧气 (或空气)
编辑课件
3、实验三
将一根小木条和一小块煤块放在酒精灯上点燃,比较点燃 的难易
编辑课件
蘸 有 酒 精 的 小 棉 花 酒精易燃,水不能燃烧, 球 燃 烧 起 来 了 蘸 有 所以燃烧的条件之一就 水 的 小 棉 花 球 没 有 是需要可燃性。 燃烧
随着蜡烛的燃烧,会不断消 耗氧气,当氧气耗尽,蜡烛 就熄灭,所以燃烧的条件之
燃烧和灭火
武穴市实验三中 彭汉刚
编辑课件
图7-1 是人类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
编辑课件
利 用 燃 物烧 加 工 食
编辑课件
空火 箭 发 射 升
编辑课件
实验探究:
1、实验一:
用镊子分别夹取一小块棉花,分别蘸取水和酒精,放到酒 精灯火焰上片刻,观察现象;
2、实验二:
点一支小蜡烛,将其用烧杯罩住,尽可能使烧杯与桌面间 不留空隙,观察实验现象
c、温度降到 着火点以下
编辑课件
学以致用:
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 用锅盖盖灭。
隔绝空气 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扑灭。
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3、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 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7.1燃烧和灭火教案(1)(1)
燃烧和灭火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②分析实验中的燃烧现象,综合认识燃烧的条件,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③由燃烧的条件和生活经验,推想出适当的灭火方法,培养推理的能力。
④了解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识,培养自护自救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②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体会了解自然规律,才能跟好利用自然,形成科学自然观。
②树立防火安全意识,培养关注社会的意识.
【教学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教学难点】由燃烧的条件推理的出灭火的方法及其原理。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蜡烛(2支)、水、酒精、镊子、酒精灯、烧杯、棉花、小煤块、小木条、火柴
教师演示:白磷、红磷、碳酸钠(固体、浓溶液)、盐酸(稀、浓)、蜡烛(7只)、水、薄铜片、酒精灯、热水(80 ℃以上)、小刀、沙子、镊子、火柴、烧杯(500 mL1只、1 000 mL1只)、小刀、抽滤瓶、小试管、试管(氧气)、导管。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一、导入:创设情境,投影一段谜
语,请同学们猜谜底-----火,然后
播放图片和影视说明火可以造福于
猜谜语
思考
谜语激趣
从生活实际
出发,引入
火。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7.1 燃烧和灭火 教案
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火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②会运用相关的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研究燃烧的条件,认识探究问题的方法;②利用实验学习对比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③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②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③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事物,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二、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三、教学难点燃烧和灭火、防火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导入新课【朗诵】有关火的词句(让学生理解燃烧与人类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并对本节课将要讨论的话题产生较高的兴趣和强烈的参与欲望)【图片展示】燃烧的利弊(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产生想学习利用燃烧和灭火减灾的方法)【引入课题】——燃烧和灭火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二)探究燃烧的条件【探究目的】燃烧的条件是什么?【猜想】燃烧需要1可燃物2氧气3达到一定的温度(着火点)【设计和进行实验】在500mL烧杯中放入带有凹槽的橡皮塞,加入300mL热水,在橡皮塞的凹槽内放入一小块白磷。
将已用滤纸吸去表面水的小块白磷和少量红磷分别烧杯上面的铜片两侧,同时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试管中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分析讨论1:试管中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学生汇报)探究拓展:怎样能使试管中的红磷燃烧呢?(学生汇报,教师演示)分析讨论2:试管中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学生汇报)探究拓展:怎样能使水中的白磷燃烧呢?(学生汇报,教师演示如下图所示)【活动与探究】如上图,学生观察思考(说明:这次测评仪器药品携带不方便平时都是在课堂做实验,更能吸引学生。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与反思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与反思周塘中学彭建华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比较、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学习设计实验进行主动探究的方法。
3、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问题,使学生对化学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增强日常生活中的防范灾害的意识,并注意采取安全措施。
教学重点1.认识燃烧的条件。
2.认识灭火的原理。
3.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进行知识迁移的能力。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谈话法、问题讨论法教具准备教师用具:(1)投影仪,500 mL烧杯,100 mL烧杯,薄铜片,硬纸片;(2)热水、白磷、红磷、酒精(70%)、面粉、酒精灯、镊子、大烧杯、火柴、棉手帕、蜡烛,烧杯、灭火器道具、金属罐、塑料盖、导管。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师:火是燃烧的一种现象。
在日常生活和过去的学习中,我们曾见过或遇到过许多燃烧的事例,你见过哪些燃烧的事例呢?请把你知道的告诉大家。
【学生活动】在学生发言过程中,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同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鼓励和评价,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师:刚才同学们非常踊跃地讨论了我们常见到的燃烧现象,比如篝火晚会、煤气烧菜,奥运圣火、火箭发射等。
还有第二单元学过的碳、硫、铁、铝箔等在氧气中的燃烧。
虽然燃烧的事例很多很多,但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燃烧的现象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你知道燃烧的这个共同特征是什么?我们能不能对燃烧下定义呢?【讨论】教师引导学生从燃烧的现象(发光、发热)和有新物质产生两个方面讨论燃烧的特征,并让学生之间互相讨论交流,汇报自己的观点,最好形成燃烧的定义。
【小结】燃烧的定义: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课堂教学文字实录
整体感知:本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互动1探究燃烧的条件
实验
猜想与假设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结论
一
物质是否可燃
1.将石子和棉花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2.分别点燃沾有酒精和水的棉花
二
可能与氧气有关
1.将烧杯罩住燃着的蜡烛
2.将灯帽盖住点燃的酒精灯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不慎混入一些木炭粉,某同学未经任何处理,就要开始给试管加热,可能发生的情况为()
A.收集到的氧气可能不纯B.可能会引起爆炸
C.可能会使反应速率减慢D.没有影响
(3)下列物质中,属于易燃物的是()
①酒精 ②白磷 ③煤气④食盐⑤食醋 ⑥液化石油气⑦镁⑧铜片
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①③⑥C、只有①②③⑥⑦ D、全部都是
生: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煤矿矿井内等。
互动7
图7-12中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生:随时注意防火、防爆及采取安全措施的重要性。
达标反馈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要使可燃物燃烧必须跟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B.物质跟氧气反应都放出大量热量
C.爆炸都是化学反应D.凡是氧化反应都发光、发热
课题
课题1燃烧和灭火课堂教学文字实录(2个课时)授课人:浪网中学廖 震
教 学
目 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燃烧的条件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3.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实验的探究和自制灭火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重 点
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难 点
对着火点的理解
教法选择
实验探究——分析——归纳 讨论
燃烧和灭火教案
《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教案仪陇县南图实验学校唐毅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以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为载体,训练探究学习的猜想,制定计划,进行实验、解释与结论、表达与交流等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乐趣,激发学习化学的欲望。
二、教学难点: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难点:对燃烧条件探究实验设计。
三、学法、教学方法:学法:实验探究、合作学习等。
教法:引导实验探究法为主辅以多媒体课件。
四、课前准备:大烧杯、镊子、药匙、试管、胶塞、红磷、白磷、热水、试管、橡皮管等。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播放双截棍灭蜡烛动画,引入新课同时归纳燃烧的概念。
问:同学们家里做饭都用什么做燃料?(学生讨论、交流,同组推荐代表回答)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问:是否任何物质在任何条件下都能燃烧?(二)、引导学生提出关于燃烧条件的问题:(正确处理好预设和生成)1、引导学生提出诸如以下问题:(1)、柴灶生火时为什么砌灶的砖没燃而柴禾燃了?(2)、生煤炉火时为什么要先引燃纸和木材?(3)、煤炉生火时为什么要先打开炉门?2、猜想燃烧条件,并写在导学案上。
(引导学生对柴灶、煤灶燃烧的现象进行猜想)根据以上自己提出的问题,初步猜想燃烧的条件,并与老师一起整理得出,燃烧可能需要可燃物、达到一定的温度、需要与氧气接触。
3、设计验证方案:“可燃物”是首要条件,同学们也经知道不用验证,我们的任务是验证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这两个条件逐一设计验证,提供:大烧杯、镊子药匙、铜片、红磷、白磷、热水等实验器材,教师从控制变量法上进行点拔并按课前分好的的学习小组,用约5分钟时间设计出本级实验方案,组内外讨论交流后将方案写在导学案相应位置,老师及时点评方案,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让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到下一环节的学习中。
4、改进设计实验方案:(1)、先验证燃烧要达到着火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穴市实验三中 彭汉刚
图7-1 是人类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
利 用 燃 烧 加 工 食 物
火 箭 发 射 升 空
蘸有酒精的小棉花 酒精易燃,水不能燃烧, 球燃烧起来了蘸有 所以燃烧的条件之一就 水的小棉花球没有 是需要可燃性。 燃烧
小蜡烛慢慢的熄灭
随着蜡烛的燃烧,会不断消 耗氧气,当氧气耗尽,蜡烛 就熄灭,所以燃烧的条件之 二就是需要有充足的氧气
缺一不可。
水中白磷燃烧
燃烧条件示意图
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 应叫做燃烧,燃烧需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巴格达调车场火灾
实验探究:
点燃一只蜡烛,试一试你能 用多少种方法让蜡烛熄灭?并 把方法记录下来,然后讨论出 每种方法的灭火原理。
小木条很快就被点 燃小煤块没有明显 的变化
小木条和煤块的着火点不同, 小木条的着火点较煤块的低, 所以燃烧的条件之三就是温 度要达到着火点
物质的燃烧是不是需要这些条件?这三个条件是
缺一不可呢?还是满足一个就可以?下面我们用 实验方法来探究。
实验探究:
步骤:在500 mL的烧杯中
注入400 mL热水,并放入
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3、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 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清除可燃物
课堂小结
1、燃烧的条件: (1)物质具有可燃性; (2)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 (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 (1)清除可燃物; (2)隔离空气(或氧气) (3)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
磷。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
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 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
80℃
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
水的白磷(如上图所示), 观察现象。
现象:
铜片上的白磷 燃烧
,
铜片上的红磷 不燃烧 ,
80℃
用导管对准烧杯中的白磷,通 入 少
量氧气(或空气),观察现 象。
结论:
燃烧需同时满 足三个条件,
清除可燃物
隔绝空气
产生的二氧化碳使蜡
烛熄灭
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以下
总
灭火的原理:
结 破坏任意一个燃烧条件,
使燃烧反应停止
蜡烛的燃烧现象为什么不同
实验步骤:点燃三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只烧杯;将另 两支蜡烛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一只烧杯中加适量 碳酸钠和盐酸。
观察现象:
A蜡烛一段时间后熄灭; B蜡烛继续燃烧; C蜡烛很快熄灭。
分析原因: A蜡烛将烧杯里的空气(氧气)燃烧因缺氧而熄灭; B烧杯中的蜡烛与空气(氧气)接触而不会熄灭; C烧杯里的碳酸钠和盐酸产生二氧化碳使蜡烛熄灭。
灭火的原理演示图
a、清除可燃物
b、隔绝氧气 (或空气)
c、温度降到 着火点以下
学以致用:
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 用锅盖盖灭。
隔绝空气 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扑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