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椋鸟》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合集下载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灰椋鸟》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灰椋鸟》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灰椋鸟》教案【《灰椋鸟》教案(一)】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灰椋鸟》一课,知道了灰椋鸟的样子(出示图片)引述——“尖尖的嘴……师:貌不惊人的灰椋鸟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魅力吸引作者和他的同伴在一个下午前去林场观看呢?二、学习3~5自然段过渡:1、请同学们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法快速读3~5自然段。

2、交流:什么原因使作者前去观看灰椋鸟?学习第4自然段1、是啊,灰椋鸟归林场十分壮观,你又是从哪儿体会出来的呢?再读第4自然段,划出相关语句,和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感受。

2、生自由读文、划句子、交流。

3、全班交流:(相机出示句子及图片)A、“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从我们头项飞过”①指名读,评价:你们听出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了吗?②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出壮观的?“整群整群”、“巨大”、“一批又一批”、“浩浩荡荡”③再读句子体会壮观B、“没有几分钟……,听到它们的叫声!”①指名读②理解“排空而至”“排空而至”什么意思?看图,师引述:看,没过几分钟——它们大都是——这时的灰椋鸟真可谓是“排空而至”啊!4、同学们,当我们看到灰椋鸟归林时,在天空中美丽的声势浩大队形,听到它们如雷般的叫声,你想说什么呢?让我们呈现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吧!另一组读第1句,紧接着第二、二组读第2句,然后一二三组读第3句,最后全班读第4句。

5、从同学们的朗读中,老师真切地体现到了灰椋鸟归林时壮观,劳作了一天的灰椋鸟为什么要如此浩浩荡荡归林呢?①交流:因为林中有亲人,有伙伴……②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呢?(相机出示句子)③师:是啊,林中有亲人,它们要与亲人团聚,分享食物;林中有伙伴,它们与伙伴共叙友情,互诉衷肠。

④劳作了一天的灰椋鸟回到林中在说些什么呢?(播放声音)A、想象说话B、指导朗读(指名读:我们能否从他的朗读中感受到快乐?)。

《灰椋鸟》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灰椋鸟》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灰椋鸟》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灰椋鸟》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灰椋鸟》是苏教版第十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作者徐秀娟在盐城自然保护区工作时写的一篇记事写景的散文。

课文写了作者和同伴一次去林场观察灰椋鸟的经过,生动具体地描绘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鸟儿的喜爱和对林场工人辛勤劳动的赞颂之情。

文章第二大段是重点,而第四、五自然段,又是重点中的重点,作者将灰椋鸟归林的活动与自己内心涌动的感情同时描写,情真意切,情理贯通;拟人手法和反问句的妙用,让人在思考中体味明理。

二、设计理念鉴于本文内容浅显易懂又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因此在教学中我力求随教学进度让学生掌握“杉”、“栖”、“棱”、“涧”四个生字和两个多音字“和”、“翘”,重点是抓住美文夯实基础,围绕字、词、句、段进行理解、阐述。

让学生较好地由“语表层”进入“意蕴层”,从而进入文本的“意境”。

在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以各自的感官去“触摸”、“品味”语言文字,达到与知识深刻的共鸣。

同时,注重言意转换,思考文本语言表达的形式,从而习得语文学习的方法。

本课,我引导学生通过词语来感悟,通过句式来感悟,通过情境来感悟,力争使语文课堂成为个性张扬、灵性《一个真实的故事》,为上课作情感铺垫。

(一)、导入课题随“题”识字1、作者简介,导入课题(徐秀娟1964—1987)女,1964年10月出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一个满族渔民家庭,一个养鹤世家。

她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

徐秀娟小时候常帮着父母喂小鹤,潜移默化中也爱上了丹顶鹤。

1987年为寻走失的天鹅溺水牺牲。

被追为烈士,誉为“中国第一位驯鹤姑娘”。

2、解析课题导入生字①教师指导课题“椋”的结构同时提醒学生“椋”的读音。

齐读课题。

②归纳和“椋”的字形相同的生字“杉”、“栖”“棱”“涧”并强调书写左右结构生字的注意问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介绍灰椋鸟。

(点击课件出示灰椋鸟图片,看这就是灰椋鸟它正栖息在枝头,它的嘴尖尖的,它的背灰灰的,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然而就是这样一只不起眼的鸟,在作者徐秀娟的笔下那么富有生趣,尤其是鸟儿归林的场面)2、初读感知灰椋鸟。

5下25《灰椋鸟》第一课时课案

5下25《灰椋鸟》第一课时课案
《灰椋鸟》第一课时课案
课 题
灰椋鸟
课 型
新授课
执教
孙庄镇仁桥小学顾春香
理论支持
《灰椋鸟》是一篇精读课文。散文描绘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鸟儿的喜爱和对林场工人辛勤劳动的敬仰之情。
第一课时教学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要让学生通顺地朗读课文,做到字音准确、不漏字、不添字、不颠倒。学生只有在读通课文的情况下,才能感受课文内容,才能把握课文脉络,才能感悟文本思想感情,才能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qiào( )
和hè(互相应和)
hé( )
huò( )
(4)课件出示两个词语所在的句子
指名读
句中为什么用破折号和分号呢?
◆词组(五)观赏壮观
(1)齐读
(2)能用上这两个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提醒说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2、理清课文脉络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呢?(3——5)
(4)齐读,读出美感◆词组(二)棕红色的水杉落叶华贵的绒地毯
郁郁葱葱的竹林高大的人工刺槐林栖息
(1)自由读,思考:每一行的词组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2)理解“栖息”
(3)一组词语可以看到一幅画面,听老师读词语想象画面。
(4)指导朗读:一边读一边想象刚才的画面,你会读得更好
◆词组(三)排空而至浩浩荡荡百鸟争鸣呼朋引伴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
联系四年级的《燕子》一课,强调写作方法,描写动物外形时得按照一定的顺序。
让学生明白反问句的作用。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形成阅读期待。充分的初读是为精读打好基础。
4.初步体会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
教学重点
读通课文,理清脉络。
教学难点

《灰椋鸟》(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灰椋鸟》(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灰椋鸟》(第一课时)教案设计设计教案:《灰椋鸟》(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了解《灰椋鸟》这首诗的背景和内容,掌握重要词汇和句式。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优美的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式。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感知自然,体验美的力量。

三、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

2. 课文《灰椋鸟》的课文和相关教学资料。

3. 学生的课前作业和阅读笔记。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开始课程时,播放一段自然风景的短视频,让学生回忆起自己对自然的感受,引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2.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相关的生词和句子。

Step 2:阅读理解(15分钟)1. 引导学生默读课文《灰椋鸟》,然后要求他们快速浏览一遍,了解整个诗歌的内容和主题。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他们对自然的认识和对诗歌的感受。

Step 3:重点词汇与句式(15分钟)1. 教师呈现并解释生词:灰椋鸟、欢喜、作伴。

帮助学生建立相关的联想和理解。

2.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句式和修辞手法,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美学特点。

Step 4:理解诗意(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诗歌中的意象和隐喻,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灰椋鸟的形象和象征意义。

2. 学生讨论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关系,以及诗歌中表现出的对自然的尊重和敬畏之情。

Step 5:情感体验(20分钟)1. 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诗歌背诵,帮助他们更好地感受和表达诗歌所传达的情感。

2. 引导学生通过绘画或写作的方式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美的追求。

Step 6: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再次强调诗歌中表达的自然美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灰椋鸟第一课时教案

灰椋鸟第一课时教案

《灰椋鸟》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

1、喜欢鸟吗?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是不是真正地喜欢鸟!(播放鸟的叫声,让学生猜猜鸟儿在说些什么呢?)今啊,我们要来学习一篇新的有关与鸟的课文,请拿起手和老师来写一下课题(师板书课题,生书空课题)请哪位同学来读一读?(2-3名学生读课题)2、师出示“灰椋鸟”图片。

这就是灰椋鸟,它有着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这节课啊咱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灰椋鸟的散文二、初读感知。

1、请同学打开书,自己来读读课文,把你认为难读的词圈画出来,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课文)2、和你的同桌一起将你们圈画的词互相读一读,如果他读错了,请你帮他纠正一下,开始合作学习。

3、检查生字师:看到同学们都合作得非常专心,现在老师就来找几个难读的,检查一下。

生字1:刺槐林水杉栖息请三名同学分别读(刺槐林的槐字要读准,水杉是一种植物,要求声音洪亮、字音读准)生字2:互相应和请至少三名学生读,注意区分多音字(就像这样一问一答,一呼一应,这就叫互相应和)生字3:翘首遥望请两名学读,翘这个字也是一个多音字,大家还知道他的另一种读音吗?(课件出示翘的两种读音,并解释:翘第二声是举起抬起的意思,第四声是一头向上仰起的意思)那么现在你知道翘首遥望的意思了吧?(请学生回答)师总结:看来理解了重点字的意思,我们就能理解整个词语的意思。

老师这里还有两个词语大家看能不能根据字义判断他的读音呢?师总结:理解了字义就能读准多音字。

生字4:扑棱棱请三名学生回答,读准确4、出示本节课需要会写的生字:杉毯栖棱涧(1)仔细观察它们都是什么结构啊?(左右、半包围)左右结构中,棱这个字特别难写,仔细观察怎样才能写漂亮写美观?(请小老师,帮助指导)(2)老师啊也想提醒一下大家,棱这个字的右下角,有两个撇,上面的撇要写得长一些,和下面的撇要平行,这两个撇都要升到左下格,这样写的话,这个字就会写得很漂亮了(3) 毯这个字,怎么样才能写正确写美观呢?(4)剩下来的三个字,对于大家来说都很简单,相信大家只要认真观察,注意这些字的结构和重点笔画就一定能够把他们写好,现在就请大家拿出你的习字卡,把这五个生字每一个都描一个写一个。

《灰椋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灰椋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灰椋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课件声像导入课堂1、课前课件展现徐秀娟及其丹顶鹤的图片,并播放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上课问好后,提问学生是否明白这首歌,是否明白为抢救国家一级爱护动物丹顶鹤而牺牲在黄海滩涂的小姐徐秀娟。

2、教师讲述:这是一位爱鸟的小姐,她17岁那年随父亲在黑龙江扎龙自然爱护区当临时工,仅用三天时刻就识别了所有鹤的生年、编号,把不同年月、不同种类、不同脾性的鹤儿分类围圈起来。

1986年,她刚从东北林业大学深造终止,就接到盐城自然爱护区的聘请,到那个地点开展越冬地鹤类驯养繁育与研究工作。

仅仅一年之后,这位来自东北的小姐失踪了,她为了抢救失踪的丹顶鹤清晨沉入河底,永久地失踪了……然而,她对丹顶鹤的关爱,对鸟类的热爱以及无私的自我牺牲精神却永留人们心田,这首《一个真实的故事》就凄婉地诉说着一位化鹤归来的漂亮精灵……3、导入课文:确实是这位徐秀娟,在盐城工作期间,创作了一篇优美的散文《灰椋鸟》,这确实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章。

徐秀娟对鸟类的热爱尽在其间。

二、设疑对话初读课文1、解题感知灰椋鸟的模样:同学们有没有听说过会说话的鸟儿?八哥,就属于椋鸟的一种,椋,古书中所讲的一种木质坚硬的树,叫椋子木,因此用木字旁。

在我们盐城呢,多的是灰椋鸟,大伙儿明白,什么缘故叫灰椋鸟呢?你从哪儿明白的?给大伙儿读一读,大伙儿集体读,(课件展现)这确实是灰椋鸟的……(模样)2、感受灰椋鸟的爱叫:这种椋鸟会可不能说话?但它也有一个跟嘴巴有关的突出的特点,大伙儿明白不?能不能把它爱叫的句子找出来给大伙儿读一读?(课件出示相关语句)同学们集体读一读。

3、设疑提示文章重点:现在老师有一个疑问,想请大伙儿给老师解决一下,既然灰椋鸟灰不溜秋黑乎乎的,有什么写头?假如一下还有困难,不妨……(作读书状)这时候采纳默读的方式比较好,静思默想其义自现。

(归林壮观,入林喧闹)那些内容描写了壮观和喧闹的场面?(课件出示相关语句和图片,引导观看和集体朗读,注意相机为椭、栖、喧进行正音、辨形)4、提问:现在,能不能说一说,这篇课文要紧讲了什么内容?注意要简洁。

灰椋鸟第一课时_《灰椋鸟》教学设计11(第一课时)

灰椋鸟第一课时_《灰椋鸟》教学设计11(第一课时)

灰椋鸟第一课时_《灰椋鸟》教学设计1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随课文理解词语意思。

2、品读第二自然段,感受课文描绘的美好意境,受到美的熏陶并能听写。

3、通过朗读训练和赛诗比赛,激发学生对积累诗句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激发学生对积累诗句的兴趣。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夜晚月亮图)夜幕已经降临,看,一轮明月升起来了!凝望皎洁的月亮,沐浴着柔和迷人的月色,有多少人为之陶醉,为之思绪万千呀?今天这节课我们将随着现代著名作家赵丽宏一起去望月(多媒体出示望月)。

夜深人静的时候,月光很柔和,有月亮的夜晚宁静而美丽,让我们一起轻轻地读课题望月。

二、温故知新,整体感知1、多媒体出示生词:望如果让你给望字组词,还可以组哪些?你觉得课题《望月》中的望用哪个词来解释最合适?为什么?齐读凝望。

2、那么课文写了哪些人在望月?在月下又干了什么?从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认真地读读这篇课文。

交流。

(多媒体出示:我小外甥望月谈月想月)三、学习第一段,欣赏月下美丽的江景1、我和小外甥在月下看到了什么呢?(多媒体出示月下江景图,教师配乐诵读第二自然段)你感受到了什么?2、这么美的景色只有静静地品味才会让人动心动情,请把书打开,默读第二自然段,同时不动笔墨不读书,读到心动的词句及时圈画下来,或许这些词句会领着你触摸到作者藏在文字里的那些微妙的情思,并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

交流:读书有时就得这样静下心来品味,想想,假如用一个词来形容今晚这江上的月光,你会用上哪一个词?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在阅读写景文章时,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很重要,这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你能用朗读来表达你的感受吗?指名读,齐读。

提示:▲月光的安详体现在哪里?安详,是一个让人心动的词语。

它本是用来形容人表情平静,动作从容。

用在月亮的身上,让你感觉到了什么呢?(月亮仿佛也有了生命,有了温情。

《灰椋鸟》第一课时教案

《灰椋鸟》第一课时教案

《灰椋鸟》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灰椋鸟》第一课时,内容包括教材第十五章第一节《鸟类世界》,详细讲解灰椋鸟的生态习性、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以及保护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灰椋鸟的基本特征和生态习性。

2. 培养学生对鸟类保护的意识,提高环保素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灰椋鸟的生态习性、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难点:理解灰椋鸟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培养学生保护鸟类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模型、挂图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灰椋鸟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鸟类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新课。

2. 新课内容:(1)介绍灰椋鸟的生态习性、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2)讲解灰椋鸟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强调保护鸟类的重要性。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列举身边常见的鸟类,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4.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灰椋鸟的生态习性。

5. 随堂练习:布置与灰椋鸟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灰椋鸟的生态习性2. 灰椋鸟的形态特征3. 灰椋鸟的生活习性4. 灰椋鸟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5. 保护鸟类的重要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述你身边常见的一种鸟类,并分析它的生态习性。

2. 答案示例:喜鹊,杂食性动物,生活在树林、田野等地,善于储存食物,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灰椋鸟的基本知识,但对生态系统的理解仍有待提高,今后教学中需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与鸟类观察和保护活动,提高环保意识。

组织课外实践活动,深入了解鸟类的生态环境。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教学难点与重点是引导学生掌握灰椋鸟的生态习性、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以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灰椋鸟》教学设计(通用7篇)

《灰椋鸟》教学设计(通用7篇)

《灰椋鸟》教学设计〔通用7篇〕《灰椋鸟》教学设计〔通用7篇〕《灰椋鸟》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品读描写灰椋鸟归林情景的句子,体会其壮观场景。

教学准备:投影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师述: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第18课《灰椋鸟》。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知道了些什么?〔指名答复〕2、小结:看来,同学们已经对课文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很不简单!那么,作者用了大量的篇幅向我们展示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我觉得我们有必要再来细细品读一下这局部内容。

二、学习重点段:师述:同学们,要想把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景看得清清楚楚,感受得真真切切,老师提醒大家带好三样宝物:第一是我们的眼睛,要用眼睛仔细地看;第二是我们的耳朵,要用耳朵认真地听;第三是我们的心,要让心插上想象的翅膀。

同学们,大家准备好了吗?〔生齐答〕那好,让我们跟随作者,选择好观察的位置,静静地等候灰椋鸟归林吧。

〔一〕学习第四节。

配乐过渡:周围静极了,路两旁近百亩的竹林郁郁葱葱,与南段高大的人工刺槐林形成了鲜明的比照。

随着同伴的一声呼喊,灰椋鸟开场归林了。

那它是怎样归林的呢?同学们,让我们睁大眼睛,唤醒了耳朵,用心去感受吧。

1、自由读第四小节,不管是你听到的,还是看到的,把你印象最深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想一想,看看能感受到什么?2、学生自由读,圈画,考虑。

3、学生汇报,师随即指导朗读,体会。

重点对下面两句进展交流品读:4、师总结第四小节及写法:同学们的眼睛不仅亮,耳朵还很灵。

你看,我们听到了鸟儿动听的歌喉所演奏的一曲委婉动听的奏鸣曲。

同学们,当作者置身于刺槐林内,眼前是鸟儿飞舞的身影,耳畔是鸟儿欢快地鸣叫,这一切统统交织再一起。

那么,作者想要把它描绘下来展如今我们面前,于是,他先写了看到的“排空而至”的情景,再写了鸟儿欢快地鸣叫,这样先写看到的,再写听到的,这样很有条理地展现了当时的情景。

请同学们再读一读第4小节,感受感受吧。

学生朗读第4小节。

〔二〕学习第5小节。

《灰椋鸟》教学设计10(第一课时)

《灰椋鸟》教学设计10(第一课时)

《灰椋鸟》教课方案10(第一课时)教课目的:1、能正确、流畅地朗诵课文。

2、学会本课5 个生字,认识两个多音字。

理解有生字构成的词语。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

教课要点:指引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认识课文的要点是写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

教课过程: (课前播放《一个真切的故事》)一、讲话导入,揭露课题。

1、同学们,刚才听到的是一首老歌,名字叫《一个真切的故事》,故事中那个为了救一只丹顶鹤,而不慎堕入沼泽地的女孩,名叫——徐秀娟。

她被称作“仙鹤姑娘”,她是我国环境保护战线第一位因公殉职的革命烈士。

年青的她走了,留下这么几句平庸无奇的话。

出示句子:春季最简单丢鹤。

鹤舍要打扫得干洁净净。

我爱鸟,爱大自然,一走进荒野,全部不快乐的事儿都忘掉了。

我愿在茫茫荒野上找寻,找寻理想,找寻友情,找寻生活的答案。

2、赏识了歌曲,阅读了文字,你感觉徐秀娟是个如何的人?3、过渡:徐秀娟一世爱鸟,不惜为鸟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今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她生前写过的一篇对于鸟的文章,题目就叫——灰椋鸟。

二、齐读课题,认识灰椋鸟。

1、认识:“椋”字。

谁来给“椋”编个灯谜?(大树底下好纳凉)。

齐读课题。

2、你们认识灰椋鸟吗?谁来介绍一下。

灰椋鸟给你什么感觉?3、那么灰椋鸟在徐秀娟眼里刚开始是如何的?(看课文第一小节):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眺望去黑压压的,有什么漂亮的呢?指名读。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把这个句子换个说法。

齐读句子。

反问句作用。

(重申。

用的好,欲扬先抑)4、但是,既然灰椋鸟不漂亮,作者由于什么又花那么鼎力气来写它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和伙伴一同互换着读生词,两人一同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什么?课文描绘灰椋鸟、描绘树的句子好多,也很美,把你喜爱的画下来)三、检查预习状况。

1、谁来挑战这些词语?(达成练习册第76 页第一题)2、(出示词语):( 1)黑压压、软绵绵、扑棱棱指名读,齐读。

《灰椋鸟》教案(第一教时)

《灰椋鸟》教案(第一教时)

《灰椋鸟》教案(第一教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随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及新词,会用好像又像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4自然段。

3、理解课文第四自然段,体会并想象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

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语句,想象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

教学过程:一、认识灰椋鸟,激趣导入:1、板书鸟,同学们,你们最喜欢的是什么鸟你为什么喜欢它(学生交流,外形漂亮、叫声动听、对人类有益)2、再板灰椋,你知道这是什么鸟吗(请学生读名字,注意读准椋)3、你们认识灰椋鸟吗你们想认识灰椋鸟吗(幻灯片出示灰椋鸟图片及相关资料。

指名读资料)4、那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观赏一下灰椋鸟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你自己的生字新词,没有可以不画。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检查自读情况:(1)指名读自己的生字新词,相机正音。

(2)出示文中易读错的词语,集体正音。

(3)交流归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我和同伴一起去林场观察灰椋鸟归林的经过这件事。

)3、快速浏览,抓住重点:(1)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在这件事中作者重点介绍了哪两个场面(2)交流归纳:灰椋鸟归林时的场面和灰椋鸟归林后的场面。

三、精读感悟第四自然段。

1、过渡:灰椋鸟归林,那是一幅怎样的情景文章哪一部分给我们进行了介绍。

2、出示课文第4自然段。

(1)默读思考:灰椋鸟是怎样归林的(2)先交流,后小结:从一开始没有几分钟先回来的后到的可以看出作者这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时间顺序)3、认真阅读这一段,灰椋鸟归林的场面,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把这种感受说出来。

4、交流:你能具体说说是从哪儿体会出来的你还从哪些地方也能感受出壮观抓住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

A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

灰椋鸟(第1课时)

灰椋鸟(第1课时)
2、自读课文,找出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
3、理清文章脉络,再读课文,刚才读错的地方注意纠正。
4、是什么原因使我改变了对灰椋鸟的看法?
四、达标检测
1、指导书写,完成文后习题2。
2、学习手册第一、二题。
3、造句:
好像……又像……
似……如……
五、拓展延伸。
文中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是。
说说你的体会,你仿佛看到什么?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写出你所感受到的画面吗?
1、默读,思考:一开始,“我”对灰椋鸟是什么态度?为什么会有这种态度?
2、是什么原因使我改变了对灰椋鸟的看法?
3、“我”和同伴准备在什么地方观看灰椋鸟归来的情景?找出描绘观鸟地方的句子。
4、认真读句子,体会林区景色的美丽。
5、再读第1、2自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段。
6、说说自己的感受。
三、展示交流
1、朗读生字,正音。理解生字词。
(在阅读写景文章时,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很重要,这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
六、板书设计
25.灰椋鸟
第一段(第l、2自然段):写“我”和同伴来到林场,准备观看灰椋鸟归来。
第二段(第3~5自然段):写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奇景。
第三段(第6自然段):写“我”在归来时的感想。
小学五年级(下)语文导学案
学习内容
25.灰椋鸟(第1课时)上课时间:总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好像……又像……、似……如……”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朗读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体会其壮观及喧闹的情景。
学习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由练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灰椋鸟》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灰椋鸟》是苏教版第十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作者徐秀娟在盐城自然保护区工作时写的一篇记事写景的散文。

课文写了作者和同伴一次去林场观察灰椋鸟的经过,生动具体地描绘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鸟儿的喜爱和对林场工人辛勤劳动的赞颂之情。

文章第二大段是重点,而第四、五自然段,又是重点中的重点,作者将灰椋鸟归林的活动与自己内心涌动的感情同时描写,情真意切,情理贯通;拟人手法和反问句的妙用,让人在思考中体味明理。

二、设计理念
鉴于本文内容浅显易懂又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因此在教学中我力求随教学进度让学生掌握“杉”、“栖”、“棱”、“涧”四个生字和两个多音字“和”、“翘”,重点是抓住美文夯实基础,围绕字、词、句、段进行理解、阐述。

让学生较好地由“语表层”进入“意蕴层”,从而进入文本的“意境”。

在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以各自的感官去“触摸”、“品味”语言文字,达到与知识深刻的共鸣。

同时,注重言意转换,思考文本语言表达的形式,从而习得语文学习的方法。

本课,我引导学生通过词语来感悟,通过句式来感悟,通过情境来感悟,力争使语文课堂成为个性张扬、灵性飞扬的精神殿堂;同时能发挥语文
的人文性,联系学生实际进行思想教育,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对高年级段学生的要求,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三个维度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读“椋”;掌握“杉”、“栖”、“棱”、“涧”四个生字,理解“翘、和”两个多音字组成的词。

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能用楷书美观地书写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感悟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应和、排空而至、见闻”等词语。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植树造林的意义及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大自然的热爱。

4、读通课文,了解文中鸟、林、人之间的关系,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5、走进作者,初步感知课文大意,感知文章情感。

教学重点:找出文中写鸟、林的语句,读通读顺,读出自己的理解。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叙述顺序。

四、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播放为歌颂本文作者徐秀娟所创作的歌曲
《一个真实的故事》,为上课作情感铺垫。

(一)、导入课题随“题”识字
1、作者简介,导入课题(徐秀娟1964—1987)女,1964年10月出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一个满族渔民家庭,一个养鹤世家。

她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

徐秀娟小时候常帮着父母喂小鹤,潜移默化中也爱上了丹顶鹤。

1987年为寻走失的天鹅溺水牺牲。

被追为烈士,誉为“中国第一位驯鹤姑娘”。

2、解析课题导入生字
①教师指导课题“椋”的结构同时提醒学生“椋”的读音。

齐读课题。

②归纳和“椋”的字形相同的生字“杉”、“栖”“棱”“涧”并强调书写左右结构生字的注意问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介绍灰椋鸟。

(点击课件出示灰椋鸟图片,看这就是灰椋鸟它正栖息在枝头,它的嘴尖尖的,它的背灰灰的,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然而就是这样一只不起眼的鸟,在作者徐秀娟的笔下那么富有生趣,尤其是鸟儿归林的场面)
2、初读感知灰椋鸟。

请打开课本,自由放声朗读,要求把你认为难读、关键的地方、有疑惑的地方做上记号。

3、检查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多音字
①水杉栖息扑棱棱深涧
②多音字翘首应和
(三)、赏析品读“归林”,积累词句
过渡:假如你是一个摄影师,让你抓拍文中最精彩的一个镜头,你会抓拍哪个镜头?
1、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看看哪个自然段描写了鸟儿“归林”的场景?
①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描写了鸟儿“归林”的场景。

2、请同学自由轻声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初步感受鸟儿归林的场景。

3、如果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当时的场面,你会用哪个词语?
4,学生自由汇报,并由学生随机板书。

(整群整群、排空而至等词语)
5、联系语境,词语归类。

(教师将学生汇报词语根据描写归林时壮观的场面和气氛的热闹而分类。


1、教师过渡:灰椋鸟归林时是何其壮观,气氛是多么热闹,现在就让我们轻轻走进灰椋鸟,走进那片刺槐林,去感受灰椋鸟的世界。

2、提出学习要求
①读: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②画:画出你喜欢的词语或句子;
③思:边读边思,你为什么喜欢这些词语或句子。

(教师边出示边讲解要求。


3、学生汇报交流,教师适时点评指导朗读、联系语境理解词语。

过渡:(刚才我们交流了一些描写鸟儿的句子,在交流感受的时候感觉有些凌乱,但是作者在描写这些句子时有没有感到凌乱?这是因为?散文形散神不散,按照时间顺序来写。

(四)、小结第四自然段的写作顺序。

①作者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写。

(a.从“一开始”写到“没有几分钟”;b.从“一小群”写到“大部队”;c.从“先回来的鸟”写到“后到的鸟”)
②现在我们来跟随作者完整的感受鸟儿归林的场面,大家一起来合作朗读这一段,分成三部分朗读。

(五)、巩固生字,指导写字
过渡:刚才老师欣赏了大家的朗读,现在老师想检验一下大家的书写能力,古人云:“欲书先预想字形,布置令其平稳,或意外生体,令有异势,是之谓巧。

”这是古代书法家颜真卿练习书法心得,书写本课生字。

首先来一起读帖。

①复习本课生字,分析字形及结构特点;
②学生描红本课左右结构的生字;
③用楷书在田字格里书写本课生字。

④书写讲评。

(用实物展示台讲评存在问题和优点)
⑤书写小结:同学们看到大家在书写方面的点滴进步,老师就自然想起了一句关于写字的名言“执笔写好字,秀出民族魂”可见写字是人的另外一张名片,老师愿每位同学都有进步写一首漂亮的字。

(六)、小结课文,拓展延伸
教师小结:同学们课上到这里,我不禁想问作者一开始就喜欢灰椋鸟吗?作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表达对鸟儿的喜爱吗?下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好,看一下回家的作业。

(七)、作业设计
1、听写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八)、板书设计
26灰椋鸟
群鸟归林
排空而至一批一批浩浩荡荡
互相应和边飞边鸣整群整群
(学生完成)
(此板书的设计意图在于创设一个开放、民主的课堂氛围,同时拓展、积累词语提供了有效的学习环境,学生在与老师完成板书的同时老师随机指导、点评学生书写的姿势、笔顺、字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