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2课《为中华崛起而读书》(部编版)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22课《为中华崛起而读书》(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22课《为中华崛起而读书》(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22课《为中华崛起而读书》(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是一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的课文,本节课通过讲述少年周恩来在课堂上回答老师提出的“为什么而读书”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读书的意义和价值。

课文通过周恩来铿锵有力的回答,表达了他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宏伟抱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学习的情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课文内容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理解。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方面仍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引导。

此外,学生对周恩来这位伟人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补充介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宏伟抱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学习的情怀,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宏伟抱负。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的深层含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体会课文内容。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情感教育法:通过讲解周恩来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

2.视频:准备关于周恩来的事迹短视频,用于情感教育。

3.课前预习: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要读书吗?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同时,教师通过讲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了解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宏伟抱负。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情感。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一课时(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一课时(教案)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一、教学内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2课。

本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属于精读课文。

文章以生动的语言和感人的事例,展示了周恩来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坚定信念和崇高品质。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课文的理解、分析、欣赏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旨,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培养阅读和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周恩来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崇高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他们树立远大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的主旨,体会周恩来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坚定信念。

2. 把握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式,学习作者运用生动的语言和感人的事例展示人物精神风貌的方法。

3.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图片展示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画出重点词句,思考课后问题。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交流重点词句的理解,共同解决问题。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和教学难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活动探究: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活动,如角色扮演、辩论赛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精神。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布置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1. 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主旨,学习生字词,培养阅读和表达能力,激发爱国情怀。

3.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主旨,把握文章结构和表达方式,激发爱国情怀。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 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 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教学内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选自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讲述了周恩来少年时代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愿,并为之不懈奋斗的故事。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理解周恩来为国家和民族奋斗终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努力学习。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复述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国家和民族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难点1. 理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深刻含义。

2. 感悟周恩来为国家和民族奋斗终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文插图。

2. 相关历史背景资料。

3. 课堂讨论表格。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历史背景介绍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周恩来的敬仰之情,导入新课。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 交流讨论:学生分组交流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4. 精讲点拨:教师针对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意义。

6. 情感升华: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板书设计1. 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 课文结构:少年周恩来立下宏愿——为之不懈奋斗3. 教学重点:理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深刻含义4. 教学难点:感悟周恩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作业设计1. 朗读课文,熟记重点段落。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如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短文。

3. 搜集关于周恩来的其他故事,与同学分享。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其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统编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统编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统编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内容,使学生理解学习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2.帮助学生了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道理和意义。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主旨,掌握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

•认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含义,并引导学生思考对于个人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思想的内涵和实践意义。

•引导学生展开思考,思考自己的学习态度和目标与国家的发展联系。

三、教学准备1.教材:《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统编版课本。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幻灯片等。

3.其他:备有案头、扩音设备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节: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文字引导学生思考,提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什么意思。

2.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课的故事,找出主题和相关词语。

第二节:学习新课1.分段逐句解读文章,解释生僻词。

2.请学生朗读课文,抓住重点,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

3.小组讨论,交流对于文章中“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解和感悟。

第三节:展开活动1.分组讨论,展开“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主题活动。

2.鼓励学生自主阅读相关资料,做心理调查或采访调查,记录学生对学习的理解和看法。

3.结合班级实际,展开“阅读共享”活动,组织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

第四节:课堂总结1.老师进行总结,强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意义并帮助学生总结收获。

2.学生展示活动成果,分享对学习的认识和体会。

3.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鼓励他们努力学习为个人和国家的发展作出贡献。

五、课堂作业1.画一幅描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漫画或图片。

2.撰写感想,谈谈自己过去学习的经验和未来的学习计划。

六、教学反思通过教案的设计和教学过程的实施,学生对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解和认识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是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等进行总结分析,并思考如何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教学内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选自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是一篇以读书为主题的文章。

文章通过讲述不同人物为了国家的崛起而勤奋读书的故事,强调了知识改变命运、教育强国的重要性。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理解读书的意义,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阅读兴趣。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识记并运用新词汇;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文章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情境模拟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读书、为国家的强盛而努力学习的情感态度。

教学难点1. 理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深层含义。

2. 引导学生将读书与国家发展、个人命运联系起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近年来的发展成就,引发学生对国家崛起的思考,导入新课。

2. 新课内容学习:- 诵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大意。

- 讲解生词,分析文章结构。

- 通过问答、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文章内涵。

3.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解和感受。

4. 情境模拟:学生模拟文章中的人物,进行角色扮演,体验不同人物为读书而努力的情感。

5.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文章要点,强调读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学习动力。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包括文章标题、作者、生词、文章结构、主题思想等要素。

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写一篇关于自己读书经历和感受的短文。

2. 小组作业:每组制作一份关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海报。

课后反思教学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作业完成情况等,以便于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优化。

---本教案遵循了教学内容与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学习兴趣,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力,最终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2课《为中华崛起而读书》(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2课《为中华崛起而读书》(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2课《为中华崛起而读书》(部编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篇文章的核心内容。

2.理解文章中表达的爱国情感,并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述。

3.了解文章中的成语“播洒”、“积淀”,并能够正确使用。

4.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明白学习对于国家和个人的意义。

能力目标1.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文章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文章中的内容和感受。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让他们认识到每个人的学习都关系到国家的未来。

2.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引导他们积极踏实地努力学习。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情感。

2.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启发学生对文中思想的理解和感悟。

难点1.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表达对文章的理解与感受。

2.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隐含意义,深化对文章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引入话题,如:你们都知道咱们的祖国是一座美好的城市,那么我们当中的每一个人又能为这座城市做些什么呢?第二步:学习文章1.讲解文章的内容和背景,解释生字生词的意思。

2.分段阅读,学生自读或朗读。

3.老师对文章进行适当解读,强调关键信息点。

第三步:理解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感。

第四步:表达1.要求学生以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旨。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文章的理解与感受。

第五步:拓展根据文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读书对于我们的生活和未来有何重要性?第六步:归纳总结对本课学习的重点、难点进行归纳梳理,让学生对整堂课的内容有一个清晰的概念。

四、教学反思本堂课强调了对学生爱国情感的培养和学习热情的激发,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理解和思考,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激发他们的思维深度,增强对文本的感悟性。

五、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写一篇感想,表达自己对《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篇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部编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词语、句子含义。

•了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写作背景和作者。

能力目标•能够通过课文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珍惜书籍,培养爱读书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理解文章主旨,掌握关键词语。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解题能力。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

四、教学准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多媒体教学设备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课前准备:复习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课文导入:介绍《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阅读课文:带领学生一起读课文,理解内容,重点解释生词和句子。

4.听读练习:让学生听录音,跟读课文,训练语感和语音语调。

5.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内容,交流思考。

第二课时1.复习:师生一起复习上节课内容,巩固学习成果。

2.分析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探讨文章的主旨和写作手法。

3.情感教育:讨论课文中蕴含的中华情怀,引导学生产生共鸣,激发爱国情感。

4.课文赏析:让学生自由发挥,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5.作业布置:布置课后阅读任务,鼓励学生多读书,多思考。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教学内容,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引导学生在阅读中领悟爱国情怀,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

课堂教学应注重内容的讲解和学生的思维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在评价学生时,要注重发展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

七、教学延伸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文学作品阅读和分析,拓展学生的文学知识面。

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演讲比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关爱社会、关注国家发展的意识。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教案一、教学内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文写了周恩来少年时代耳闻目睹中国人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

表现了周恩来博大的胸怀和远大的志向。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会用“繁华”造句;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体会其表达的情意;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选择其中的部分内容进行背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是怎样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的。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少年周恩来博大的胸怀和远大的志向,并从中受到启示。

三、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理解“中华不振”的含义。

2. 体会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的深刻含义。

四、教具学具准备PPT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名言导入,激发情感1. 出示名人读书名言,学生交流对名人读书名言的理解和感受。

2. 揭示课题,板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看到课题,你们有什么疑问?(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自学生字新词。

2. 指名读生字、新词,检查自学生字新词情况,并交流对部分词语的理解。

3.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几件事,用简短的语言概括。

(三)品读课文,深入探究学习第一件事。

1. 出示句子:周恩来刚上小学的时候,校长在课堂上向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为什么而读书?”思考:读了这个句子,你知道了什么?2. 指导朗读。

3. 学习2-5自然段。

(1)自由读2-5自然段,思考:周恩来祖籍是哪里?在奉天,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2)汇报交流,出示:“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盘里,谁都不敢怎么样。

”理解句子,指导朗读。

(3)体会“中华不振”。

① 出示旧中国租界图片,教师介绍当时的社会背景。

② 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内容本课选自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内容围绕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展开。

文章讲述了周恩来少年时期立志为国家的强盛而读书的故事,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读书与国家命运的关系,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读书热情。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文章结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讨论探究,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立志报国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教学难点1. 理解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志向的深刻含义。

2. 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思考读书的意义和自己的责任。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课文插图及相关背景资料。

2. 学具:学生自备笔记本,用于记录重点内容和心得体会。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相关视频或讲述周恩来生平事迹,引起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注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巡回指导。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情感体验:通过角色扮演或情景再现,让学生体验周恩来立志读书的情感。

6. 实践应用:联系现实生活,讨论读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为国家的崛起而读书。

7.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课要点,强调读书与国家命运的关系,鼓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

主要包括:- 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课文结构:背景介绍、立志读书、读书的意义- 重点词汇:崛起、立志、读书- 情感目标:爱国、立志、责任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写一篇关于“我的读书故事”的短文,分享自己的读书经历和感悟。

2. 拓展阅读:推荐阅读与周恩来相关的书籍或文章,深入了解其生平和贡献。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主要围绕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难点是否解决、教学过程是否顺畅等方面进行。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该篇课文倡导了爱国主义精神和读书的重要性。

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阅读理解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对知识的渴望。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意图。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启发学生积极面对学习,懂得珍惜知识。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引入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了解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主题。

•提出问题:“你认为什么是爱国?你怎样才能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 学习课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跟读课文,注重情感表达和语音语调。

•分析课文内容,探讨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方式。

3. 深入理解•小组讨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作者要表达的爱国精神是什么?你怎样做才算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4. 拓展阅读•引导学生选择与爱国主题相关的其他书籍或文章,进行拓展阅读。

•学生自主阅读,并撰写读后感,分享阅读体会。

5. 表达感受•学生写作: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题,展开自己的思考,表达对爱国和读书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反馈1.教师点评学生的表达,引导学生学会相互尊重和欣赏。

2.收集学生的写作,展示优秀作品,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五、作业布置1.继续阅读相关爱国主题的文章或书籍,撰写读后感。

2.思考:自己如何可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写下你的计划和打算。

结语通过本次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蕴含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

期望学生能够在读书中汲取力量,在成长中助力祖国的繁荣昌盛。

让我们共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教学内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选自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是一篇以周恩来总理青少年时期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为主线,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读书动力的文章。

文章通过讲述周恩来在奉天关东模范学堂读书时,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读写“崛、振、.equalsIgnoreCase、训斥”等生字词;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周恩来立下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志向,并懂得个人要树立远大目标的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阅读形式结合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培养阅读感悟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少年周恩来博大的胸怀和崇高的理想,并从中受到激励。

教学难点理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立下“忧国忧民”志向的表现,感受少年周恩来博大的胸怀和崇高的理想。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词语卡片、搜集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名言导入,激发情感教师出示名人关于读书的名言,学生交流对读书的认识和体会,引出本文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找出新词,对不懂的词句借助工具书或与同桌交流,理解词句的意思。

2. 指名学生分段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相机指导。

3. 学生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再读课文,体会感悟1. 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有哪些地方你觉得很奇怪,不懂为什么要这样?2. 小组交流,讨论上述问题,共同释疑。

3. 指名说一说:你还有哪些地方不懂?四、品读感悟,体会情感1. 出示句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指名读,齐读。

2. 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交流对这句话的理解和感受。

3. 小组讨论:从周恩来立下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中,你感受到了什么?4. 指名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引导,指导朗读。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2 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崛、范、魏”等9 个生字,会写本课“肃、晰、振”等11 个生字,正确理解“严肃、疑惑不解、清晰”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4、激发学生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二、教学重点1、学会写本课生字,正确理解本课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1、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2、激发学生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志向,请说一说你的志向是什么?(我要当医生。

我要当航天员……)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的主人公也有伟大的志向,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板书课题)师: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习生字。

(2)教师用生字卡片检查“崛、范、魏、晰、效、淮、惑、惩、斥”的读音,并组词语。

字音难点:淮,读(huái)不要读成(zhǔn),“斥”为翘舌音,注意读准确。

(3)书写“肃、晰、振、胸、怀、赞、效、凡、顾、训、斥”。

字形难点:“怀”的偏旁是竖心旁,“晰”“训”的左半部窄,右半部宽。

“赞”“辱”上下大小一样。

(4)读生词租界麻烦胸怀屈辱热闹非凡左顾右盼疑惑不解清晰而坚定(5)出示图片,了解背景这就是清朝末年我们受到列强欺辱的时局图。

当时的美帝国,英帝国,日帝国,沙皇俄国等,国力强过中国,于是就抢占我们的领土,说是租用,实际上是霸占,这就形成了列强割据,租界林立的“时局图”。

而在租界内就是灯红酒绿,莺歌燕舞,在租界外则是民不聊生,苦难悲情。

光看字面意思还不行,联系课文才能理解更透彻。

比如“欺凌”,谁来说说这个词的意思?(欺负,欺压,侮辱……)师:课文中是怎么说的,中国人受到怎样的欺凌?谁能给咱们读一段课文,帮助大家具体地理解这个词的意思?生读。

【部编版】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2课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人教部编版

【部编版】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2课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人教部编版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崛沈范魏晰效淮租惑斥”10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理解“衣衫褴褛、得意扬扬”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对话部分。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周恩来的思想感情。

二、过程与方法阅读并结合背景资料,感悟人物情感。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了解社会背景,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补充资料法、阅读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观看视频,导入新课咱们先来认识一个人(出示周恩来图片)都认识他吗?周恩来(1898~1976),字翔宇,浙江绍兴人。

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

周恩来从少年时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正如《少年中国说》里所说的:少年智则国智。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少年中国说的选段:(点击播放幻灯片)下面,咱们一起去学习周恩来少年时候的故事,去深入地了解他是在什么情境下提出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

(板书课题: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阅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自己想办法解决,并把带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

2.出示带音生字:认识“崛沈范魏晰效淮租惑斥(1)学生自由读生字。

(2)开火车读生字,集体纠正。

(3)同桌相互检查读生字。

(4)去音读生字。

过渡:下面,咱们给生字找个朋友,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你认识吗?3.理解重点词语:衣衫褴褛:衣服破破烂烂。

得意扬扬:形容称心如意、沾沾自喜的样子。

铿锵有力:形容声音响亮而有劲。

风和日丽:形容天气晴朗暖和。

4.学习多音字:处:chǔ (相处)chù(到处);喝:hē(喝水)hè(喝彩)5.把生字带到课文中你还能认识吗?同时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用简单地话概括出来?(本文讲述了周恩来少年时代目睹了中国人在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感悟到“中华不振”,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 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 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教学内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选自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通过讲述周恩来少年时代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志向,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勤奋学习,为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课教学内容围绕课文阅读,引导学生理解文中周恩来总理的立志故事,学习立志报国的精神。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周恩来总理的爱国情怀。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提取信息、概括文章主旨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引导学生树立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而努力学习的志向。

教学难点1. 理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深刻含义,并将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联系起来。

2. 培养学生从文中提炼关键信息,概括文章大意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

2. 学具:学习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周恩来总理的图片和相关事迹,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主题。

2. 自主学习- 学生自读课文,标记生字词,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究- 分组讨论,每组选代表分享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解。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深入讲解- 教师结合课文,深入讲解周恩来总理的立志过程和爱国精神。

- 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思考如何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精神贯彻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

5. 互动交流-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教师点评并总结。

6. 巩固练习- 设计相关练习题,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可包括以下内容:- 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重点词汇:崛起、立志、读书- 周恩来总理的立志故事- 爱国情怀与个人学习的关系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撰写一篇关于“我的读书梦”的短文,联系个人实际,表达自己的学习目标和理想。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教学内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选自《少年周恩来》。

文章主要讲述了周恩来少年时代在沈阳读书时,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

全文语言流畅,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事迹典型,能激起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会认“崛、砸”等6个生字,会写“晰、境”等11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光耀、崛起”等词语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选择印象最深的片段进行交流;学会带着问题,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并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志向的原因。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阅读形式结合学生的交流、想象等形式,体会少年周恩来立下的志向的远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体会,树立为国家繁荣和富强而学习的远大抱负。

教学难点:1. 理解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志向的原因。

2. 体会少年周恩来立下的志向的远大。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歌唱祖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为新课做好情感铺垫。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意。

3. 交流展示:学生分享自读收获,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朗读感悟:学生齐读课文,体会少年周恩来立下的志向的远大。

5. 深入探究: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6.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体会。

7.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全文,强调为国家繁荣和富强而学习的远大抱负。

8. 作业布置: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准备下一节课的学习。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作者胡适,了解文章主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掌握关键词汉字的意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章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文章主题,掌握关键词的意义。

2.难点: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件:准备相关图片资料,以助于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2.材料:教材《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3.其他:准备与文章主题相关的辅助教学材料,如视频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入文章主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与理解(15分钟)•讲解作者胡适,分析文章内容,解释关键词的意义。

•让学生阅读文章,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思想情感。

3. 深化与运用(20分钟)•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文章主题和作者观点。

•帮助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总结(5分钟)•综合学生的讨论和理解,总结文章主题和作者思想情感。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践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五、课堂作业1.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表达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和感受。

2.要求学生背诵文章中重要段落或词句。

六、板书设计•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七、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目标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主题和作者思想情感,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作者的观点不够理解,下节课需要加强分析和讨论,提升学生的思维深度。

以上为本次课程教案,希望能够对教学有所帮助。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教学内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选自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是一篇以周恩来总理青少年时期立志求学为主题的课文。

文章通过讲述周恩来在沈阳读书时,因深感国家民族危机而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志向,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勤奋学习,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流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周恩来总理的崇高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为国家和民族奋斗的信念。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深层含义。

2. 引导学生从周恩来总理的经历中,领悟到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的紧密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文插图。

2. 相关历史资料。

3. 课堂讨论记录表。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周恩来总理的生平事迹,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指导并纠正读音。

3. 理解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段落理解课文,提问并讨论课文的主题和内涵。

4. 深入探讨: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周恩来总理立志读书的背景和意义。

5. 情感教育:结合现实生活,讨论如何将周恩来总理的精神落实到学习生活中。

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撰写心得体会,分享学习感受。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课文标题。

2. 周恩来总理的生平简介。

3. 课文主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4. 教学难点和重点解析。

作业设计1. 背诵课文。

2. 撰写心得体会,不少于300字。

3. 家长参与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爱国情感。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教学手段和丰富的课堂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情感。

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够主动思考和探讨,体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课堂讨论时,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教学内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选自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本课是一篇记叙文,讲述了周恩来少年时代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志向,并为之不懈努力的故事。

课文内容旨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的精神。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少年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周恩来为国家和民族奋斗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坚定决心。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

3.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的精神。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课文插图、课文录音。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周恩来生平简介的短片,引导学生了解周恩来的伟大事迹,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内容。

3.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内容,交流阅读心得,分享对少年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解。

4. 全班交流:教师组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坚定决心。

5. 朗读课文:学生分组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情感,培养朗读技巧。

6. 拓展活动: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读书。

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强调少年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崇高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采用以下板书设计:```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少年时代立下宏伟志向为之不懈努力激发爱国情怀培养远大理想为之奋斗的精神```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积累好词好句,写一篇关于学习周恩来精神的读后感。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教学内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选自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是一篇以读书为主题的文章。

文章通过讲述周恩来总理少年时期的读书经历,激发学生为国家和民族的崛起而努力读书的志向。

本文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理解文章的主旨,学习周恩来总理的读书精神,以及如何将这种精神应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内涵,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结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享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他们为国家和民族的崛起而努力读书的志向。

教学难点1. 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内涵,特别是对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解。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自如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文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文本,PPT课件,相关的视频或音频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课文预习资料。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述周恩来总理的读书经历,引发学生对读书的兴趣和思考。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内涵,教师进行指导和讲解。

3. 讨论与分享: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4. 情感教育:教师通过讲述周恩来总理的读书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他们为国家和民族的崛起而努力读书的志向。

5. 应用与实践: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思考如何将读书精神应用到实际中,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

板书设计1.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 主题:读书的重要性3. 重点内容:周恩来总理的读书经历,读书精神的应用作业设计1. 写一篇关于自己读书经历和感受的作文。

2. 制定一个读书计划,包括读书的目标、内容和时间安排。

课后反思通过本次教学,使学生深刻理解了读书的重要性,激发了他们的爱国情怀,培养了他们为国家和民族的崛起而努力读书的志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正确读写文中的生字词,概括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与体会,学习刻画人物的手法,理清文章结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少年周恩来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受到感染。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

教学难点:深入体会情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谈话导入
提问学生:
你上学是为了什么呢?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进而引入课题《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四、初读
生字词:
“振”的书写、读音内容:课文写了少年周恩来表明自己“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疑惑伯父所说的“中华不振”和目睹中国妇女受辱的三件事情。

资料卡片:
周恩来(1898年3月5日-1976年1月8日),字翔宇,曾用名飞飞、伍豪、少山、冠生等,原籍浙江绍兴,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

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1976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

他的逝世受到极广泛的悼念。

由于他一贯勤奋工作,严于律己,关心群众,被称为“人民的好总理”。

他的主要著作收入《周恩来选集》。

五、析读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说说课文中的哪一件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说明理由
(一)表明“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1.修身课上学生们都是怎样回答魏校长的问题呢?
(有的说:“为明理而读书。

”有的说:“为明理而读书。

”也有的说:“为光耀门楣而读书。

”……)
2.那少年周恩来是怎么回答的呢?
(清晰而坚定回答“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3.对比着读一读这两类回答有什么不同?
(前者都是为满足私欲而读书,少年周恩来则是把自己读书的目的与国家的命运,国家的振兴联系在一起,为国而读书)
4.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少年周恩来从小就有不同寻常的追求,从小就有远大的抱负)
5.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出对少年周恩来的赞赏和钦佩。

(二)目睹中国妇女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受到欺侮
1.你能具体说说这位中国妇女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受到了怎样的欺侮吗?
(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中国巡警不仅不惩罚肇事者外国人却反过来训斥她)
2. 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因为“中华不振”)
3.说说你对“中华不振”的理解?
(当时的中华民族贫穷落后,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人民遭受欺凌,政府无能,群众敢怒而不敢言)
4.这件事情给少年周恩来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
(通过这件事情令他明白了“中华不振”的含义,而且深刻认识到中国人要想站起来,就必须振兴中华。

也就使他下定决心要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六、品读
读完少年周恩来的故事,你有什么感悟?(要向少年周恩来学习,更要刻苦学习,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就是要博览群书,全面发展,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人才,努力增强自身的文化修养,为富国强民而不懈努力。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不仅是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升华,也是对以共产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体现和拓展,是激励人们奋发努力、不断进取的强大动力。

七、小结作业
作业:搜集周恩来的故事,下节课分享。

八、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