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训练: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

合集下载

2015高考历史一轮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附解析

2015高考历史一轮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附解析

2015高考历史一轮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附解析)课时·考点梯度练基础训练——练熟主干知识1.“汉朝早期,统治者试图在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和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间走一条中间路线。

”材料中的“中间路线”是指 ( ) A.郡国并行制度 B.郡县制C.分封制 D.察举制度答案 A解析考查西汉地方行政体制。

西汉统治者吸取秦暴政而亡的经验教训,认为秦之所以很快消亡,就是因为没有分封宗亲,拱卫王室,故实行郡县制的同时,也进行分封,即郡国并行制度。

2.有人认为,唐朝建立的三省六部制,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

所谓“科学”,实质上是指 ( ) A.通过分散相权保证皇权独尊,又调动了宰相的积极性B.三省的长官各司其职,分工较为科学合理C.唐中央政府通过三省六部制建立了一个科学的行政体系D.三省六部制消除了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答案 A解析处理矛盾比较科学的结果是“双赢”,即矛盾双方都能取得一定的好处。

三省六部制不但分散相权加强了皇权,而且由于宰相众多也提高了宰相之间的竞争性。

故选A。

3.《元史·百官志》:“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

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

”据材料可知,元行省 ( ) A.最初是中央派出机构B.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C.削弱了中央集权D.辖区广阔且权力较大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行省制度。

从材料信息“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可知,最初,行省为中央派出“任军民之事”的机构,故选A。

B、C两项与史实不符;D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

4.“建设服务型政府”和“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成为当前我国科学推进地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新口号。

纵观历代地方行政机构变迁,下列不属于其变迁规律的是( )A.中央集权是推动地方行政机构变迁的主因B.沿袭为主、变革为辅是历代地方行政机构变迁的主线C.县作为地方行政层级的基层组织,具有相对稳定性D.地方行政机构的权力不断增强,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历代地方行政机构的变迁规律。

(智慧测评)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考点2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件

(智慧测评)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考点2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件

中国古代皇权的发展趋势
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1.汉朝:实行察举制 _______,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2.魏晋南北朝 (1)实行九品中正制 ____________,选用官吏重门第不重才能。 (2)后期随着世家大族的没落,这一制度已无法继续下去。 3.隋朝及以后 (1)科举制度形成、发展 ①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方式选拔官员。 科举制 形成。 ②隋炀帝始设进士科,_________ ③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
从汉到元君主专制的演进
1.汉朝
(1)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 _________。 (2)汉武帝时:让身边侍从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 尚书省 、中书省及门下省三省体制。 2.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步形成________ 3.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1)内容 ①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分别负责______ 决策 、审议和执行。 ②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2)影响 监督 ,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①三省相互牵制和_______ ②是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历朝基本沿袭。
内阁 ”,后来大学士有了票拟权。 侍从顾问;明成祖时,出现“_____
②地位: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 内侍机构 帝提供顾问的____________ 。
2.清朝
议政王大臣会议 (1)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权力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皇权 受到很大限制。
虚,成为北宋在民族斗争中屡败的重要原因。
3.元朝:行省制度。
(1)内容 中央 ①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________ 直接管辖。 行省 拥有经济、军事 ②地方设行中书省,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_______ 大权。 (2)作用 ①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③是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 _____的开端。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章节测试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人教版)(含答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章节测试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人教版)(含答案)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选择题1.有学者指出:(西汉)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中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

体现这种“斑马式”省级组织的制度是()A.郡国并行制度 B.中外朝制度C.刺史制度D.郡县制度解析解题关键在于理解“斑马式”的含义,斑马身上的条纹是并行的,这符合西汉初期郡国并行的分布状态。

答案 A2.“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

”(选自《旧唐书》)该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C.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矛盾D.文臣与武将的矛盾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唐朝安史之乱后,地方势力增强,节度使权力不断膨胀,职位往往遵循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他们在名义上是唐朝的藩镇,实际上往往发展成为割据势力,其实质是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故选B。

答案 B3.一位士人经历了一场巨变,指出这是因为当时国家集权太甚,“万里之远,皆朝廷所制”,地方无力,导致“外寇凭陵时而莫御,仇耻最甚时而莫报”的结果。

这位士人可能经历下列哪个事件()A.秦末农民战争B.唐中期安史之乱C.靖康之变D.八国联军侵华答案 C4.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不同封建王朝官员上朝的礼仪,实际上代表了君臣关系的变化。

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答案 C5.元朝的行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元史》卷91)在元代以前,中国主要以“山川形便”来划分行政区,行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容易产生割据局面。

从元代开始,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

依据材料分析,元朝的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主要是因为()A.采用了传统的地方分权制度B.尽量缩小行省的管辖区域C.依据山川走势划分行省辖区D.利用山川形势制约地方势力解析元朝的行省制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划界,使地方割据缺乏好的地理条件,以此来达到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纲要求] (1)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2)秦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商鞅变法*;秦的统一;皇帝制度与中央官制;郡县制。

(3)从汉到元政治演变:汉武帝的集权措施;北魏孝文帝改革*;隋唐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宋的集权措施;王安石变法*;元的中央官制与行省制度。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丞相制度的废除;明朝内阁制度与清朝的军机处。

(带*部分为选修的内容或选修、必修皆有的内容)考点1 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一、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

2.内容⎩⎨⎧(1)对象:周王将子弟和功臣分封于各地做诸侯。

(2)权力: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

(3)义务:诸侯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3.影响⎩⎪⎨⎪⎧(1)积极: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通过层层分封,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森严 的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周天子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2)消极:后来随着实力的变化,诸侯国之间出现强国 兼并弱国的形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4.崩溃:诸侯在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西周后期,王权衰落,分封制遭到破坏,“礼崩乐坏”、“楚王问鼎”是其表现。

名师助学 分封制可归纳为“一、二、三、四” 一个目的:巩固统治。

二点内容:土地和人民。

三个对象: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后代。

四大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

二、西周的宗法制1.含义: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

2.内容⎩⎪⎨⎪⎧(1)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为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2)其余诸子被分封为诸侯,诸侯对天子是小宗,在本国是大宗,由嫡长子继承。

(3)从卿大夫到士,形成同样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3.特点:嫡长子继承,等级森严,强调血缘关系。

4.影响⎩⎨⎧(1)在广大范围内对中国社会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

(2)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地位和特权,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模块 政治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考点2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模块 政治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考点2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

考点2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编者选题表考点题号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2、3、4、5、6、7、8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9、10、11、12综合13、14一、选择题1.赵翼《廿二史札记》载:“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

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下变局,至是始定。

”材料反映了( )A.分封制度开始瓦解B.中央集权制度建立C.贵族政治遭到破坏D.察举制度逐渐形成解析:C 由材料可以看出汉朝的统治者出身平民阶层,改变了过去宗法分封体系下的“世卿世禄”制,这反映了贵族政治遭到破坏,故C项正确。

分封制度在春秋时期开始走向瓦解,故A项错误;中央集权制度的含义是中央加强对地方控制,察举制度的含义是官吏察访人才向中央推荐,由中央任用的选官制度,材料都没有体现,故B、D两项错误。

2.(2015某某一模)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年),梁孝王X武薨,景帝“立梁孝王子明为济川王,子彭离为济东王,子定为山阳王,子不识为济阴王”。

梁国由此一分为五,封四侯。

汉景帝的做法( )A.扩大了地方王国势力B.废黜了梁国的王国地位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结束了郡、国并存局面解析:C 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

梁孝王去世后,本应由嫡长子继承王位,但景帝却在此基础上将其余四庶子也分别封为王,将梁国一分为五。

这一举措实际上分化、削弱了地方王国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A项错误,C项正确。

王国依然存在,B、D两项错误。

3.“掌侍奉进奏,参议表章。

凡诏旨敕制,及玺书册命,皆按典故起草进画。

既下,则署而行之。

”材料叙述的是唐代哪一机构职官的职责( )A.中书省B.门下省C.尚书省D.枢密院解析:A 由“凡诏旨敕制,及玺书册命,皆按典故起草进画”可知该机构负责起草诏令,属于唐代三省中中书省的职能,A项正确;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枢密院负责军事,B、C、D三项错误。

4.(2016某某调研)“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

2015高考历史一轮: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人教版)

2015高考历史一轮: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人教版)
正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上《陈六事疏》,声明自己关于
改革时政的意见。经历了激烈的内阁斗争后,最终与高拱并为
宰辅,为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神宗万历初年,居正与宦
官冯保合谋逐高拱,代为首辅。当时神宗年幼,张居正得到当
时摄政的神宗生母李太后的完全信任,一切军政大事均由他主
持裁决,前后当国十年,实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措施,收 到一定成效。 研读:材料中明确地指出了张居正之所以能够裁决一切军
步的观念,尽管那时在西方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但依然不符
合中国人的思想。明朝时中国人中止引人注目的海外远征的决 定,就充分表明了中国人与欧洲人对世界的态度的根本差别。 ——[美]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研读:斯塔夫理阿诺斯明确指出了明清时期东西方世界的
不同,中国在沿着过去的社会模式稳定的持续,而西方却已经
(1)汉朝:汉武帝重用侍从、秘书等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
相权。 (2)隋唐:在魏晋出现的三省体制的基础上形成并完善成 三省六部制 。 ______________
中书门下 为最高行政机构; (3)宋代:加强君主专制,设____________
参知政事 增 设 ____________ , 枢 密 使 和 三 司 使 分 割宰相的行政权 、 军权 和财权。 ________ 中书省 替代三省,为最高行政机关。 (4)元朝:设__________ 【图说历史】北宋中央机构设置示意图
5.(2012 年江苏单科)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
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
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
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据此,对明代内阁的
说法正确的是(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讲从汉到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限时特训人民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讲从汉到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限时特训人民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讲从汉到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限时特训人民版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固基题组]1.[2015·山东济南模拟]《隋书·地理志》记载:“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

”(如下图所示)。

这一体制( )A.吸取前朝教训,否定了秦的郡县制度B.巩固专制统治,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王国相对独立,直接威胁了专制皇权D.管理体系多样,发展了中央集权制度答案C解析图示是汉朝实行的郡国并行制,它是在吸收秦朝郡县制基础上实行的制度,故A项错误;郡国并行制中封国势力较大,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故B项错误;封国中王国独立,容易与中央形成对抗,故C项正确;郡国中王国独立性较强,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发展,故D项错误。

2.[2015·玉溪一中期中]中国古代“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的演变说明了( )A.封建社会的地方建制逐渐完善B.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古代主要问题C.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逐渐瓦解D.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逐渐完善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其趋势为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逐渐完善,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故D项正确;B项所述是专制主义加强,而非地方制度,应排除;分封制盛行于西周,并不是封建社会,A项错;C项错在“瓦解”。

3.[2016·湖南月考]“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

”材料中的“它”是指( )B.中外朝制度A.三公九卿制C.三省六部制D.中书省制度答案C解析由材料中“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合理性”等,可以判断这是唐代三省六部制。

4.[2015·宜宾调研]著名学者赵汀阳说:“对于任何统治来说,智力精英都是最危险的潜在反叛力量……(科举制)利用人性弱点而成功地摆平了智力精英集团。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精练(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含解析)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精练(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含解析)

(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如图中描述了秦汉时期贵族化趋向的演变。

对此演变的正确理解应是( )2、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3、下表是汉高祖刘邦时期的诸侯王变化表它反映了汉高祖晚期( )楚工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韩王信、赵乇张耳、燕王臧荼、长沙西汉初年王吴芮齐王刘肥、淮南工刘长、燕王刘建、赵王刘如意、梁王刘恢、代王刘饵、刘邦晚年淮阳王刘友、楚王刘交、吴王刘濞、长沙王吴芮4、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讨论汉唐宰相制度的差异时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

最高议事机关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需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决议,送进皇宫画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

”这则材料说明( )5、唐玄宗时规定“京官不曾任州县官者不得拟为台省(中央)官.”宋代有一条规定:“举非州县之职,则毋以台谏选焉。

”由此可知,当时的高级官员选拔( )6、贞观年间,唐太宗曾签署一份向未满十八岁强壮男子征兵的敕书,但门下省给事中魏征不肯签署,导致该救书最后作废。

这表明当时( )7、宋太宗选拔将领,重视其是否“循谨”,即能很好管束下属,武勇则次之。

宋真宗御制武臣“敕七条”规定,将领的关键在于修身、守职及威严三项,无一条涉及果敢用兵等要求。

由此可见宋朝初年( )8、元朝建立后,元世祖命百官“议立三省、定内外官”,后决定实行一省制,废除了唐宋以来的三省并立制,只设中书省,使之成为“外取信于行省,内责成于六部”的中枢机构。

与唐宋相比,元代中书省的设立( )9、封驳就是封还君主失宜的诏令而不下行,驳正臣下有误的奏章而不呈递。

北宋前期,机密公文、皇帝的诏命、宰相和枢密的公文都要经过银台封驳司的审查,才能发放有关部门执行。

古代封驳制度( )10、赵翼《咳馀丛考》载:“至元设行中书省于各路,遂又移为方州之名,日各直省也。

然行省之称,亦不自元始。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检测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检测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第2讲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选择题1: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

……(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

”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 )A.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C.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D.权力不再受到中央节制解析从江浙行省可以“从便区处”、“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等事,说明地方获得了紧急事务的处置权。

行省制下,地方长官由中央任命,地方严格服从中央。

故A、C、D错。

答案 B2.西汉察举制和隋朝科举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原因是( )。

A.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到一些德才兼备之士B.自下而上的选拔方式扩大了统治基础C.以儒家思想作为挑选人才的唯一标准D.皇帝和高官主考的形式提高了知识分子的政治地位解析西汉的察举制是自下而上推举人才的制度,隋朝的科举制扩大了选官范围和统治基础。

这两种制度均有利于人才的选拔,庶族地位的提高,抑制了门第主义,提高了办事效率,促进了社会的公平发展,稳固了封建君主统治。

答案 B3.《唐摭言》记载:“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微之际。

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注:“岁贡”指由地方贡入国学监的生员)常不减八九百人。

”此则材料主要说明了( )。

A.隋唐时期官吏主要来源于科举选官B.唐朝进士科地位重要,为世人敬仰C.科举制是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的工具D.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解析本题考查科举制度。

阅读分析材料,把握材料观点,“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常不减八九百人”说明唐朝进士科地位重要,为世人敬仰。

答案 B4.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

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

这说明( )。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答案 D5. 元朝赵天麟说:“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学案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学案

学案2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标要求] 1.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2.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中央集权的发展 (1)西汉:地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________、________并存;汉武帝颁布“________”,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2)唐朝中期:在地方设置了________,安史之乱后形成了____________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3)北宋:宋太祖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________;行政上,由中央派________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________负责监督;财政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________掌控。

这些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

(4)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行省长官由________任命;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________进行管理。

2.君主专制的演进(1)西汉:汉初,丞相位高权重;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

(2)魏晋南北朝:形成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体制。

(3)隋唐:隋朝时门下、中书、尚书三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唐朝实行__________制。

(4)宋:设立____________作为最高行政机构,后又增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5)元:设____________替代前代的三省,是最高行政机关,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3.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1)汉朝主要实行____________。

(2)魏晋南北朝时期,选用官吏采取______________。

(3)隋朝时,____________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____________时,政府开始设立____________,科举制形成。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检测: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含解析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检测: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含解析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2014·广东六校联考)“淳化中……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

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

”据此分析北宋强化君权的显著特点是( )A.重用亲信B.频换宰相C.分化事权D.废除宰相2. (2013梅州二模)赵翼《廿二史札记》写道:“汉初诸臣,惟张良出身最贵,韩相之子也。

”“萧何沛主吏掾,曹参狱掾”属于小吏一类,“其余陈平、王陵、陆贾、郦商、郦食其、夏侯婴等皆白徒。

樊哙则屠狗者……”“致身将相,前此所未有也。

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

”这种状况说明了( )A.西汉政权代表下层民众B.市民阶层掌握了国家政权C.贵族制度的进一步解体D.农民阶级反抗地主的压迫3. (2014·辽宁沈阳模拟)对下表中“大臣”职能所反映的时代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B.政府机构臃肿,国家积贫积弱C.档案管理周密,文化日渐繁荣D.专制皇权强化,阻碍社会发展4. (2013深圳检测)著名历史学家、政治学家萧功秦指出:“中国传统社会……在平民与精英之间以及在社会精英的三大主要阶层(地主、士绅和官僚)之间,形成周而复始的循环与对流。

就传统官僚专制社会所具有的社会流动程度而言,中国可以说是人类前资本主义社会中最具阶层开放性结构的社会。

”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周而复始的循环与对流”的主要因素是( )A.卖官鬻爵B.土地自由买卖C.科举取士D.农民起义改朝换代5. (2013潍坊一模)“唐太宗在未登极前,曾做过尚书令,及太宗即位,朝臣无敢再当尚书令之职,因此尚书省长官尚书令常虚悬其缺。

”这反映出唐代( )A.宰相有职无权B.皇权至高无上C.三省六部制不成熟D.尚书省地位下降6.下列各图中能反映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有(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④D.②③7. (2014·柳州模拟)封泥又叫“泥封”。

高考历史一轮:第1单元-从汉到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含解析)

高考历史一轮:第1单元-从汉到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含解析)

(真题再现)1. 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

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

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A. 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B. 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 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D. 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解析:从材料信息看,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祭天,官员、百姓祭拜自己的祖先,这都体现了“敬祖”观念,反映出人伦秩序对政治统治的重大影响,即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故选B项。

君主专制并非缘于宗教权威,故A项不符合史实;早在氏族公社时期就有祖先崇拜,故C项表述错误;皇帝祭天旨在通过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君主权威,而非强化宗法制度,故D项不正确。

答案:B2. 唐末五代,中央集权大为削弱,为扭转这一局面,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 )A. 文官任知州B. 设三司使C. 设枢密院D.施行将兵法解析:唐末五代时期藩镇割据,地方势力强大,中央集权大为削弱。

宋初,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采取在地方上以文官任知州的办法,故A项符合题意。

B、C两项主要是宋代为削弱相权而采取的措施,三司使、枢密院分别削弱的是宰相的财政权、军事权,故B、C两项错误。

D项主要是为了增强军队的战斗力,出现于王安石变法时期,不符合题意。

答案:A3. 读下表,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A. 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B. 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C. 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D. 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解析:宋元至清,我国中央集权逐渐加强,地方自主性逐渐减弱,故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符合题意。

从表格信息看,自秦汉至清,各朝都设置“县”级行政区划,这说明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故A项表述正确。

魏晋南北朝时期,州是地方最高行政区划,之后州之上有过“路”“行省”“布政使司”“省”等地方最高行政区划,故B项表述正确。

秦汉、隋唐时期我国行政区划以二级制为主体,自宋之后,以三级制为主体,故D项表述正确。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指导 第2讲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 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指导 第2讲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 新人教版

高考一轮复习指导:第2讲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课标要求】1.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2.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备考指要】1.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是考查的重点内容,其中尤其以秦朝、唐朝、宋朝和明朝最为重要,考查的重点放在官僚体系中各部门的职能上。

我国古代很多名称相同的部门在不同的朝代职能却差别很大,这是学生最容易混淆的地方,也是高考失分的最重要原因。

2.规律性知识是考查的重点,很多考题强化专题内的综合,比如从秦朝、唐朝、宋朝、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中归纳出我国古代加强中央集权的一般性手段是“分化事权”。

3.高考越来越重视与社会生活的结合,强调学以致用,体现了新课标高考试题的命题方向。

4.中国古代政治机构改革对当今中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借鉴意义;加强中央集权对巩固国家统一的重大意义;从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与美国三权分立的比较认识中外政治文明的特点;选官用官制度的演变与创新。

【自主学习】考点1: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中央集权的发展(1)汉朝:初期,________并行。

武帝颁布“_______”,中央集权得到强化。

(2)唐中期: ________势力在安史之乱后发展为________局面。

(3)北宋:军事上——兵权收归中央,充实中央________。

行政上,文臣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________负责监督。

财政上,地方赋税大部分由中央掌控。

(4)元朝:实行________制度。

边远民族地区设________进行管理。

2.君主专制的演进(1)汉朝:汉武帝重用身边工作人员,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2)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________。

(3)隋唐时期:确立并完善了________的管理体制。

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4)北宋: ________是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增设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对点练+提升练)第2课时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时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对点练+提升练)第2课时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时

【创新设计】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对点练+提升练)第2课时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时分层训练新人教版A组对点练对点提示:1~3君主专制;4~6中央集权;7~8选官制度1.(2014·某某某某模拟)2013年高考前夕,一名高三学生的微博中出现了这样一段评述:“三省六部制是我国古代一套非常严密、科学的中央政治制度,对我国封建社会的成熟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是现代某某政治‘三权分立’制的雏形。

”此同学评述中出现错误的主要原因在于( )。

A.三省六部制不属于中央政治制度B.与我国封建社会的成熟关系不大C.实质就是现代的三权分立制度D.没有弄清三省六部制是皇权专制下的分权解析三省六部制属于中央政治制度,标志着我国封建政治制度走向成熟,故A、B两项错误;三省六部制体现了分权思想,但与现代三权分立有着本质区别,体现的是君主专制,正确答案选D。

答案 D2.(2014·某某某某一中模拟)2012年9月17日,新浪微博:“李世民创制度、立谏言、重法制,分化决策权力,避免一言堂,用法治与权力制衡管理天下”。

其中“权力制衡”主要是针对( )。

A.完善科举制B.实行三省六部制C.善于用人纳谏D.出现“贞观之治”局面解析备选项皆为李世民在位时的历史现象,但只有三省六部制才与“权力制衡管理”内涵一致。

答案 B3.(2014·某某某某一中模拟)下列各图中能反映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有( )。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解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

“商代青铜器”反映的是商朝奴隶社会的社会状况,排除②;秦始皇陵兵马俑、韩非子的著述、明朝内阁都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密切相关。

故B项正确。

答案 B4.(2014·某某某某高中模拟)龚书铎著《中国社会通史》:“汉建国时,认为秦二世而亡与宗室无寸土之封,无法以枝叶护本有关。

”为此,汉初采取的行政制度是( )。

【优化方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第2讲 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 新人教

【优化方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第2讲 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 新人教

目录
3.军机处的设立 (1)清朝初年设内阁、置六部,负责奏章票拟,军国机要由议 政王大臣会议定夺,皇权受到限制。 (2)康熙时期,设_南__书__房____参与机要,与内阁、议政王大臣会 议三足鼎立,集权于皇帝。 (3)雍正时期设军机处 ①背景:雍正帝为办理西北军务,在宫内设置军机处。 ②职责:军机大臣每日跪受笔录,军国大事由皇帝裁决。 ③影响:不仅提高了行政效率,而且加强了__君__主__专__制____, 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巩固。
考点二 中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
[真题印证] 例2 (2012·高考安徽文综卷)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 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 戮之,而民已敝矣。”这句话意在强调( ) A.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 B.选官须注重才学 C.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 D.选官应注重品行
解析:选 C。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 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田宅逾制”说明当时存在土地兼 并现象,兼并土地的往往是地方豪强大族,因此政府通过 抑制豪强来缓解土地兼并,故选 C 项;豪强大族只是汉代 地方上的一股强大势力,中国古代封建政权的经济支柱是 农业,排除 A 项;汉代豪强大族不仅拥有强大的经济势力, 而且往往在政治上也拥有很大的权力,排除 B 项;巩固专 制集权的主要方式不仅有经济手段,还有政治手段、思想 手段等,题干中“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就属 于政治手段,排除 D 项。
[巩固提升]
1.(2012·高考广东文综卷)“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
的现象反映了( )
A.君主专制的削弱
B.宗法制的消亡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分封制的巩固
解析:选 C。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材料的内容。题干 材料的主旨意思是:各诸侯只能获得食禄,但不参与国家 政事。这是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反映。故答案为 C 项。

【高效提能】2015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课件:1-2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高效提能】2015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课件:1-2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人教版历史
知识系统整合
要点史料探究
高考命题透析
课时跟踪训练
项目 考查频率
内容 3年12考,考查频率很高 (1)比较不同朝代的选官制度,认识各朝代官吏 选拔标准的不同及其作用,其中科举制一直是 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 (2)准确理解具体政治制度的基本概念及其运行 考查角度 程序,如:郡国并行制、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等 (3)分析各朝代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要求既要 看到其反映的共同趋势,又要看到每一个朝代 的不同特点
(2)后期随着世家大族的没落,这一制度已无法继续下
去。
人教版历史
知识系统整合
要点史料探究
高考命题透析
课时跟踪训练
3.隋朝及以后 (1)科举制度形成、发展 ①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方式选拔官员。 科举制 形成。 ②隋炀帝始设进士科, ________ ③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 (2)作用
人教版历史
知识系统整合
要点史料探究
高考命题透析
课时跟踪训练
4.宋朝 中书门下 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 (1)宋初设立__________ 宰相职权。 参知政事 、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 (2)增设__________ 财权 。 权、军权和_____ 5.元朝 中书省 是最高行政机关,行使宰相职权。 (1) ________
人教版历史
知识系统整合
要点史料探究
高考命题透析
课时跟踪训练
2.宋朝
藩镇割据 局面,严重削 (1)问题:唐朝安史之乱后形成__________
弱了中央集权。 (2)措施
禁军 。 ①军事: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充实中央_______ 通判 负责监督。 ②行政: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讲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一、选择题1. [2013·四川攀枝花一模]李清川等在《汉武帝朝丞相群体研究》一文中指出:“武帝(指汉武帝)朝的丞相群体不同于高祖时的功臣丞相又不类于昭宣后的学术丞相,武帝朝丞相是汉代丞相的转折。

”这里的“转折”是指()A. 设立刺史监督丞相和地方官B. 设立“中朝”、“外朝”制度C. 设立三公九卿制度限制丞相D. 把学术丞相转变为武官丞相解析:A项与史实不相符合。

C项是错误的表述。

D项的表述与史实不相符合。

B项符合“转折”的含义。

答案:B2. [2014·湖北省稳派高三强化训练(一)]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讲到中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制度时写道:“……遂破以军功封侯拜相之成例,而变相之贵族擅权制,终以告歇。

……自此以往,入仕得官,遂有一公开客观之标准。

‘王室’与政府逐步分离,‘民众’与‘政府’则逐步接近。

政权逐步解放。

”这种制度最有可能的是()A. 军功爵制B. 察举制C. 世卿世禄制D. 科举制解析: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大体经过了“世官制(世卿世禄制)”、“察举制”、“科举制”。

军功爵制顾名思义按军功授爵,根据材料信息“遂破以军功封侯拜相之成例”排除A项,世卿世禄制将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由贵胄子弟世代继承祖上权位,根据材料信息“变相之贵族擅权制,终以告歇”排除C项,察举制以才能和品德为选官标准,自上而下地推荐人才为官,政权相对开放,符合材料信息“入仕得官,遂有一公开客观之标准”、“政权逐步解放”要求,虽然科举制也符合材料要求,但在时间上晚于察举制,故B项最有可能。

答案:B3. [2014·湖北省稳派高三强化训练(一)] “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国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

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材料反应的是()A. 西周的分封制B. 西汉的郡国制C. 唐朝的藩镇D. 元代的行省制解析:汉初实行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郡县与封国犬牙交错,材料信息“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正好符合汉初情形,可以判断B为正确选项。

答案:B4. [2013·湖南望城一中、长沙县实验中学高三10月联考] “吏多苛政,政教烦碎,大率咎在部刺史,或不循守条职,举措各以其意,多与郡县事,至开私门,听谗佞,以求吏民过失。

”这一材料反映了西汉中期以后刺史()A. 开始设立B. 仅仅负责监察地方C. 逐渐干预地方行政D. 丧失作用,形同虚设解析:从材料中刺史“多与郡县事,至开私门,听谗佞”可以看出刺史已经与地方郡县官吏相互勾结,干预政事,所以选项C项正确。

刺史本来是中央派遣来监察地方的机构,但现在已经超出了这个职权,作用越来越大,所以要排除B、D两项。

A项在材料中看不出来。

答案:C5. [2013·山东潍坊高三期末]唐代规定:一切政府法律,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

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法律地位。

材料主要反映了唐代()A. 注重依法治国B. 相权对皇权的制约C. 皇权不断加强D. 宰相掌控了决策权解析:“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法律地位”,反映的是相权对皇帝的专制统治的制约。

故答案选B。

答案:B6. [2013·山东济宁一模]某历史著作中有如下的描述,其中被遮盖的应是()A. 兵部B. 枢密院C. 内阁D. 军机处解析:本题题眼是唐末以后的军事组织。

兵部三省六部制就有,枢密院是宋代分割宰相军权的组织。

故答案选B。

答案:B7. [2014·江西省高三新课程适应性考试]南宋时地方官选任实行地区回避,其规定:官员在非乡贯“州县寄居已及七年,虽未及七年,而有田产物力及三等户以上,并不许注授本处差遣”。

实行回避制度,主要目的是()A. 防止官员贪污腐败B. 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 加强对地方管理控制D. 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解析:材料对地方官选任实行地区回避就是防止地方势力庞大造成对中央集权的威胁,故答案选C项。

A项不是主要目的,B项与回避制度无关,D项与材料无关,材料涉及的是中央集权而非君主专制。

答案:C8. [2013·安徽皖南八校高三一联]我国古代某种制度“引导老百姓想的是如何加入既得利益集团,成为其中的利益者,而不是如何推翻既得利益集团。

”这项制度是()A. 征辟察举制B. 九品中正制C. 三省六部制D. 科举制度解析:把握关键词“老百姓”“加入既得利益集团”,能让百姓加入既得利益集团的只有科举制。

答案:D9. [2013·福建厦门一模]在论述古代某朝中央机构时,著名史学家钱穆说:“有卿而无公,成了一个多头政府。

”其所指的朝代是()A. 汉朝B. 唐朝C. 宋朝D. 明朝解析:根据题干提示“有卿而无公”联系所学“公”古代指的是三公说明权力较大,而卿是指具体办事的大臣,即无实权,故明朝内阁制符合要求。

故答案选D。

答案:D10. [2014·江苏省南京市高三年级学情调研卷]明末冯元飙说:“(阁臣)夫中外之责,孰大于票拟,有汉唐宰相之名,而更代天言……柄用专者莫如今日。

”反映出明末内阁()A. 控制了国家决策大权B. 上升为法定的行政中枢C. 权力和地位日益提高D. 阁臣专权超过汉唐宰相解析: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故A、B两项与史实不符;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还得取决于皇帝的批红,故D项与史实不符。

从材料信息看,内阁权力提高,地位也日益重要。

故答案选C项。

答案:C11. [2013·浙江高考三模]清统治者入关前,曾有“议政王大臣会议”,由八旗的诸王和总理旗务大臣组成,凡军国大政都要由它讨论和决策。

清王朝统一中国后,皇帝通过允许蒙、汉大臣参加议政和设立内阁、军机处等办法,最终将其裁撤。

以下解释不正确的是()A. 议政王大臣会议抑制了君权B. 清朝部分沿用明代的官僚制度C. 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军机处职权相当D. 乾隆时期皇权继续得到加强解析:从材料可见,清朝皇帝裁撤议政王大臣会议,主要原因是它权力太大,威胁皇权,故A项正确。

B项可以由“设立内阁”得出。

C项不正确,议政王大臣会议有决策权,军机处没有。

D项正确,议政王大臣会议在乾隆时被裁撤,反映了皇权继续得到加强。

故答案选C。

答案:C12. [2014·武汉市部分学校新高三起点调研测试]清朝前期,通过《蒙古律例》和《理藩院则例》(适应于边疆各个民族和地区的正式立法)确定盟旗制度为蒙古地区的基本行政制度,各旗在自己的范围内行使清廷授予的权力。

这体现清朝前期民族政策的特点是()A. 沿用元朝的少数民族地区管理政策B. 依法治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C. 分而治之与因俗而治相结合D. 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清朝前期通过依法确立的盟旗制度来管理蒙古地区,体现了依法治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盟旗制度体现了因俗而治的特点,但没有分而治之,因此排除C 项。

D项属于其影响,A项材料中没有反映,故答案应为B。

答案:B二、非选择题13. [2014·湖北八市联考]十八大强调廉政建设,中国古代很早就有廉政制度。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建立了从上至下的比较系统的监察机构,并将这个机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控之下。

秦朝中央监察机构称为御史大夫寺,其最高首脑是御史大夫。

御史大夫位居三公之尊,是副丞相,主要职责就是统率监察官员。

……御史大夫之下设副职御使丞、御使中丞各一人,统率众多的御使。

御使一部分在中央负责日常监察工作,另一部分常驻地方郡一级机构,负责对郡县两级官员的监察,又称监御使、监察使,或简称郡监。

……这样,中央和地方官员,莫不在监察机构的监控之下。

秦朝建立了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的垂直的监察系统,这个系统直接向皇帝负责。

——单卫华、赖红卫、张相军《中国廉政文化史》材料二宋初统治者认识到官员的俸禄与其廉洁的关系,实行了一项精简官员编制、合并州县、提高官吏待遇的政策。

州县官员编制精简后,每位州县官加俸五千钱,之后又不断增加各种额外的津贴。

与其他朝代相比,宋朝给予官员的俸禄待遇是最为优厚的。

宋代的这种高薪制,对于官员的廉政有正面的保障作用。

——《宋史》材料三朱元璋坚持“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的观点,立下了“杀尽贪官”的决心,制定峻法,惩治贪官。

《大诰》就是其重典治贪的具体表现。

《大诰》中普列各式酷刑,如断手、斩趾、阉割、枭首、凌迟等三十多种。

朱元璋还创造“剥皮实草”之刑,凡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者“枭首示众,仍剥皮实草”。

朱元璋还建立了厂卫制度,锦衣卫直接绕过国家正常的司法机构进行缉捕、拷问,其主要惩治对象是不法官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的监察制度的主要特点,试分析其出现的背景和目的。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初和明初廉政措施的特点并分析明初产生这种廉政措施特点的原因。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当今反腐倡廉应该吸取古代哪些经验教训?解析:第(1)问由材料信息可知,秦朝在中央、地方都设立监察机构负责监察中央官员和地方郡县长官,监察系统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且直接向皇帝负责,据此回答“特点”。

联系秦朝实现国家统一,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等知识回答“背景”和“目的”。

第(2)问从材料二中的信息“宋初统治者……实行了一项精简官员编制、合并州县、提高官吏待遇的政策”分析宋初廉政措施的特点。

从材料三信息可知,明初通过严刑峻法反对贪污腐败,回忆明初政治特点,联系朱元璋对贪污的极端不满等知识回答“明初原因”。

第(3)问属于开放性试题,可以从廉政制度建设,高薪养廉,重视人文精神等角度回答。

答案:(1)特点:在中央设御史大夫,负责国家监察事务;在地方各郡,设监御使,代表皇帝监察地方官吏;监察系统垂直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直接向皇帝负责。

背景:秦朝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建立后,中央与地方、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一直存在。

目的:澄清吏治,削弱地方势力,巩固统治,维护社会稳定。

(2)宋初特点:运用经济手段减员增俸来促进官员廉洁自律。

明初特点:反腐败极端化、非理性。

明初原因:阶级矛盾尖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高度强化。

(3)加强廉政制度建设;保证官员正常合理的薪酬;廉政应以人为本,理性反腐。

(言之有理,答出两点即可)14. [2013·崇明期末]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汉制,皇帝为丞相起(立);晋、六朝及唐,君臣皆坐;唯宋(群臣)乃立,元乃跪,后世从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