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单元整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三上第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创作我的自然手账本一、单元教材解读本单元以“我与自然”为主题,编排了《大自然的声音》、《读不完的大书》、《父亲、树林和鸟》三篇课文,语言各具特色,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大自然的声音》通过对自然界各种声音的生动描写,表现了用心体验大自然的妙趣;《读不完的大书》呈现了从大自然中感受到的无穷乐趣;《父亲、树林和鸟》展现了父亲对鸟的熟悉与热爱。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主要依托三篇精读课文以及语文园地部分进行落实。

学习精读课文时,要“感受生动优美的语言”,借助“交流平台”的提示,学会“摘抄生动优美的语言”,然后在“词句段运用”部分尝试“自主创造生动优美的语言”。

本单元的生动语言俯拾即是,在学习时可以先让学生作为一名朴素的读者自由阅读,再集中讨论自己发现的优美之处,教师再相机引导学生进行梳理和积累。

交流完这些生动优美的句子,还要让学生有意识的进行摘抄积累,继而运用到自己的创造中去,实现从积累到模仿再到创造的提升。

本单元的习作训练要素是“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旨在引导学生把视角转向生活,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以指导生活实践。

教学时可以将重点放在“现象的描述”和“改进的建议”上。

本单元的口语交际训练要点是“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汇总小组意见时,尽可能反映每个人的想法”,目的是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小事,做一名积极生活的实践者。

无论是口语交际,还是单元习作,这两个表达训练要素都引导学生留心生活,并尝试把想法表达记录下来,让学生从小养成关注社会现象,并公开表达想法的积极生活态度。

二、单元学习目标经过以上的梳理,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可以表述如下:学生将知道:1.什么样的语言是生动优美的。

2.生动优美的语言会带来丰富多彩的阅读体验。

3.语言文字积累越丰富,越能在表达时创造出生动优美的语言。

学生将理解:丰富的语言积累可以助力准确生动的表达学生将能够:1.在阅读过程中,借助抄写、仿写等形式,积累生动的语句。

三上语文七单元教学计划

三上语文七单元教学计划

三上语文七单元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课本中规定的生字词、语法规则等课堂知识。

2)了解课文中的人物、情节、主题等内容。

2.能力目标:1)能正确运用所学词汇、语法进行写作。

2)能够理解和分析课文中的人物、情节、主题等内容。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复习上一单元的内容,包括生字词、语法知识等。

2.学习本单元新的生字词、语法规则等。

3.阅读课文,理解和分析其中的内容。

4.进行写作练习,运用所学知识写出自己的观点或描述。

5.进行听说读写等综合训练,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三、教学过程:1.复习上一单元的内容1)复习上一单元的生字词和语法规则,让学生进行默写和口头复述。

2)通过课堂活动,复习上一单元的课文,让学生回顾课文中的人物、情节、主题等内容。

2.学习本单元的新知识1)教授本单元的新生字词,让学生进行认读、拼写和造句等练习。

2)教授本单元的新的语法规则,让学生进行理解和运用练习。

3.阅读课文,理解和分析其中的内容1)教师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

2)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情节、主题等内容,进行讨论和解释。

3)通过小组活动或课堂讨论,让学生进行课文理解和分析的演练。

4.进行写作练习1)教师布置写作任务,例如写一篇关于自己的家乡的作文,或写一篇关于课文中某个人物的心情变化的作文等。

2)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帮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并进行互相批改和反馈。

5.进行听说读写等综合训练1)组织学生进行听力训练,让他们听懂并理解教师朗读的短文或问题。

2)组织学生进行口语表达练习,例如进行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等活动。

3)组织学生进行阅读练习,让他们读懂课文并进行相关的理解和分析。

4)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帮助他们进行写出自己的观点或描述,并进行评价和修改。

四、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小测验、作业和考试,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价。

2.通过教学观察和讨论,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进行评价。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七单元大自然的声音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七单元大自然的声音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七单元大自然的声音人教(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大自然的声音,并能够通过听的方式辨认出其中的一些声音;2.通过描写形容词的使用,表达大自然的声音;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听力能力,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听辨大自然的声音,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听力能力;2.使用形容词描写大自然的声音,让学生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大自然的声音录音或视频(如雨声、风声等),让学生观看或听取,引出本单元的话题——大自然的声音。

2. 学习活动(45分钟)(1)第一组活动:听辨大自然的声音(20分钟)教师将多个大自然的声音录音文件分别编号,并写在黑板上,例如:1. 鸟鸣声,2. 海浪声等。

然后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按顺序听取教师播放的一段声音,尽可能地分辨出这是哪种声音。

每三分钟换一次学生。

最后,教师让学生自己说出听到的声音,并验证正确性。

同时,让学生复述一些他们最喜欢的声音,为下一步描写做铺垫。

(2)第二组活动:形容词描写大自然的声音(2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声音,然后写出对这种声音的描述。

学生可以互相讨论,搜集更多的形容词。

比如,学生可以说:“听起来像欢乐的小鸟在欢唱”, “像是狂怒的大海在咆哮”等。

之后,教师选择几个代表性的学生,让他们上门口描述自己喜欢的声音。

同时,教师可以提供些评价和点评。

3. 课后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记录自己在生活中听到的声音,并试图用形容词进行描述。

四、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观察、学生表现、评价等方式进行教学评估。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次教学,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大自然的声音,同时也通过听、说的方式进行了语言表达的训练。

但是,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到几点:一是要注意教学活动的安排时间掌控,保证学生能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能力;二是需要更具体地指导学生使用形容词,以及如何准确表达大自然的声音,让学生更好地转化为语言;三是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如何记录声音并进行语言表达,以及如何给予评价和反思,让学生成长和进步。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单元整组备课 课本分析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单元整组备课 课本分析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单元整
组备课课本分析
本文档旨在对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进行整组备课,并对课本内容进行分析。

以下是对该单元的概述:
单元概述
- 单元名称:第七单元
- 教材版本: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 备课目的:整合教学资源,提高备课效率,准备好课程内容
课本分析
该单元包括以下内容:
1. 课文:《动物的家》
- 内容概述:通过描述动物的不同栖息地,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生活环境。

-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动物的栖息地,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理解动物与栖息地之间的关系。

- 拓展延伸:可与学生一起制作动物栖息地模型,增加趣味性和实践性。

2. 识字:《识字学拼音》
- 内容概述:通过研究拼音的发音规则,帮助学生掌握拼音的基本知识。

- 教学重点:研究拼音发音规则,提高学生的拼音能力。

-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掌握一些特殊拼音的发音规则,如"z"和"zh"的区别。

- 拓展延伸:可使用拼音游戏和练册等方式,巩固学生的拼音知识。

3. 诗歌:《蔬菜诗》
- 内容概述:通过诗歌方式介绍一些常见的蔬菜,培养学生对蔬菜的兴趣。

- 教学重点:研究蔬菜的名称,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押韵和节奏,提高朗读的准确性。

- 拓展延伸:可与学生一起种植蔬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责任感。

以上是对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整组备课和课本分析。

根据教学目标,可以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和练习,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兴趣。

《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课件)三年级上册数学(共20张PPT)

《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课件)三年级上册数学(共20张PPT)
1、在平面图形中,能区分和辨认出四边形。 2、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针对不同图形的特征,会选择合适的方式计算周长。
通过生活中的事物,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关键内容确定
✓ 周长 ✓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关键内容确定
周长的意义是让学生从实际动手探索,获得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初步理解周长的一般的含义 后,应用长、正方形的特征进行探索,推导并抽象概括出长、正方形的周长公式。体现了知识的 形成性过程。
4.单元整体框架
✓ 整合后的单元安排
单元教学安排
把“正方形和长方形”单元双线合并成以周长为主线的单元,淡化公式教学,增加周长度 量单位累加的经验,同时把“四边形的认识”与周长概念教学相融,并将单元标题列为
“图形的周长”
教学一般图形的周长,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学特殊图形的周长,掌握长方形、正方形 的周长计算方法
在内容要求方面,《数学课程标准》(202X版)指出:能恰当 地选择单位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会进行测量;结合实例认识周 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在学业要求方面,《数学课程标准》(202X版)指出:知道什 么是图形的周长;会测量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会计算长方形 和正方形的周长。
在教学提示方面,《数学课程标准》(202X版)指出:图形的 认识与测量的教学,要将图形的认识与图形的测量有机融会,引 导学生从图形的直观感知到探索特征,并进行图形的度量。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紧扣概念本质,发展核心素养
——《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目录页
1.单元主题解读
2.单元目标分析
3.关键内容确定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第七单元单元备课
主备人:
一、教材分析:
本组以思想方法为专题,安排了4篇课文,《矛和盾的集合》讲述了将古代兵器矛和盾的长处集合在一起而发明了坦克的经过;《科利亚的木匣》记叙了外国的一位小朋友,小时侯从家门口数了十步埋下的木匣,五年后只数了五步就挖出了木匣的故事,悟出了周围的一切都在不断发生变化的道理;《陶罐和铁罐》《狮子和鹿》用童话故事的形式,告诉人们不要自以为是,人各有所长,不要拿自己的长处奚落别人的短处,看问题要全面,物有长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

这4篇课文告诉我们应该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要学会善于动脑筋,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思考问题。

二、教学目标:
1、会认本单元的41个生字,会写37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2、多种形式的朗读和默读相结合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指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继续培养积累语言的习惯。

4、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要学会善于动脑筋,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思考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本组课文,引导学生要边读边想,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2、指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继续培养积累语言的习惯。

3、学会并牢固掌握本组课文的生字新词。

四、课时分配:
矛和盾的集合3课时
科利亚的木匣3课时
陶罐和铁罐3课时
狮子和鹿1课时
语文园地七3课时
总计13课时。

2021学年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2021学年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规划二、单元教材教法分析(一)解释单元“人文主题”本单元以“我与自然”为主题,编排了《大自然的声音》《读不完的大书》《父亲、树林和鸟》三篇课文,语言各具特色,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前两篇是精读课文,第三篇是略读课文。

这三篇都是散文,都写了人与大自然的事和物的关系,给我们介绍了大自然一个个珍贵的礼物,进而感受人与大自然和谐、融洽的美好关系。

本单元从多个角度帮助学生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从而积累喜欢的语句,并且能够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

本单元的人文要素是:大自然赐给我们许多珍贵的礼物,你发现了吗?“感受生动的语言”是继第一单元“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和第二单元“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之后,再次关注文章的语言。

“生动”与“新鲜感”“难懂”有区别,也有联系,“感受”与“关注”“理解”体现对语言的把握角度和达成目标的不同。

3篇文章从不同的方面展示了语言的生动性,《大自然的声音》引导学生体会描写声音的词语的生动,《父亲、树林和鸟》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丰富性,《读不完的大书》呈现了从大自然中感受到的“无尽乐趣”。

“自然”这一主题统编教材已编排多次: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安排的就是“自然”;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安排的是“夏天”;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安排的是“大自然的秘密”;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安排的是“大自然中的场景、事物”;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安排的是“春天”;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安排的是“大自然的秘密”;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安排的是“金秋时节”;本单元安排的是“我与自然”。

“我与自然”关注的角度更侧重于叙述人们对自然的观察、感悟后的见闻、感受等,在阅读中感受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解释单元“语文要素”1.单元语文要素的内容本单元语文要素,即单元导语中指出的:第一,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第二,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

其中第一条指向阅读教学,第二条指向习作教学。

人教版(部编)三年级英语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人教版(部编)三年级英语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人教版(部编)三年级英语上册第七单元教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单词:go, stop, turn。

2. 能够听、说、读、写单词和课文。

3. 能够模仿老师的语音、语调、表情来表演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1. Go, stop, turn三个单词的掌握。

2. 课文的理解和表演。

三、教学准备
1. PPT 课件。

2. 视频素材。

四、教学过程
1. Warm-up
通过教师所示手势,领读前两页的生词 go, stop, turn,让学生学会这三个单词。

2. Presentation
通过 PPT 呈现三个单词的图片及其发音,并让学生模仿发音,掌握单词的正确发音和基本意思。

3. Practice
1. 教师带着学生一起朗读课文,注意发音、语调和情感。

2. 小组之间分角色表演课文,可以结合幼儿游戏(如扮演列车、警察、司机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现文本的内容。

4. Production
学生们可以根据所学单词和课文内容自创角色扮演小剧场,增
强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和语感。

5. Extension
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了解不同交通方式或转弯信号灯的规则
和作用。

五、课堂总结
通过学生的表现和反馈,总结今天课堂内容,巩固所学的知识点,为下一课做好准备。

六、作业布置
1. 复 go, stop, turn三个单词并写出其基本发音和意思。

2. 复课文,并用自己的语言简单复述课文内容。

3. 自己动手设计一个交通信号灯,画出图纸并标出其颜色和作用。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聚焦模型本质,发展空间观念——《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习者通过数学教育获得全面发展,形成现代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数学素养。

“图形与几何”这一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领域作为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价值是训练和拓展学生的空间思维,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

而《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单元是小学阶段平面空间图形的认识与计算的重要教学内容。

心理学研究表明:空间观念的建立一般是通过多种感觉器官协调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学生可以在观察与操作中培养空间观念,也可以在探索与思考中,理解与掌握中,在应用与实践中去提升、发展、巩固空间观念。

在对这一单元进行整合教学时,我们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目标制定,寻找整合点,确定关键点,策划分布点,最后落实分布点。

我将从以下几个版块来进行详细阐述:单元分析(一)扣课标,聚焦核心素养《长方形和正方形》属于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中图形认识的内容。

图形与几何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领域,在小学阶段包括“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和“图形的位置与运动”两个主题。

图形的认识主要是对图形的抽象认识,学生经历从实际物体抽象出几个图形的过程,认识图形的特征,感悟点、线、面、体的关系;积累观察和思考的经验,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在推导一些常见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等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悟数学度量方法,逐步形成量感和推理意识。

所以本单元的核心素养主要表现在量感、抽象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意识和应用意识。

(二)围绕教材,关注知识生成“四边形”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人教版教材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相关内容的编排由浅入深,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和特征的构建是螺旋式的,层层递进。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点一点加深认识,提升空间想象能力。

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贯穿在人教版“图形与几何”领域里,内容编排如下所示。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教学实施、表现方式、呈现效果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教学实施、表现方式、呈现效果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教学实施、表现方式、呈现效

教学实施:
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讲述故事或提出引导性问题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本单元主题的好奇心。

2. 知识讲解:讲解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句型和语法点,通过示例、解释和互动来帮助学生理解。

3. 阅读与写作:选择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进行阅读理解和分析。

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如续写故事、编写对话等。

4. 口语表达: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或口语活动,鼓励他们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进行表达。

5. 多媒体辅助:利用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来辅助教学,使学习更加生动有趣。

表现方式:
1. 讲解与演示:通过清晰的讲解和生动的演示来传达知识,使用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来增强表达效果。

2. 互动活动:设计各种互动活动,如问答、讨论、小组合作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3. 实例分析:通过实际例子来解释和说明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4. 多媒体展示:使用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工具来展示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

呈现效果:
1. 学生参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积极性。

2. 知识掌握: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本单元的重点知识,包括词汇、句型和语法点。

3. 表达能力: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进行口语和书面
表达。

4. 思维能力: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5. 情感体验:学生对本单元主题产生共鸣,体验到阅读和学习的乐趣。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智慧成长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单元教材解读】成长,是人生必然的历程,学会思考和总结是成长的关键。

许多前人经历总结的小故事,往往蕴涵着深刻的道理。

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就是围绕儿童“智慧成长”这一专题展开的。

本单元共有四篇课文,《矛与盾的集合》、《科利亚的木匣》、《陶罐和铁罐》三篇为精读课文,《狮子和鹿》为略读课文。

本组课文围绕“思想方法”这个专题,编排了四篇文章,《矛与盾的集合》讲述了将古代兵器矛和盾的长处集合在一起而发明了坦克的故事;《科里亚的木匣》悟出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围的事物都在不断发生变化的道理;《陶罐和铁罐》告诉孩子们不要自以为是,人各有所长,不要拿自己的长处奚落别人的短处;《狮子和鹿》教会孩子们看问题要全面,物有长短,不要片面的只看到事物的长处而忽略它的不足。

四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通过很多有趣的小故事告诉我们应该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要学会动脑筋,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思考问题。

此外,在语文园地中,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内容,分别是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学到的思想方法去思考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在习作中发挥想象写童话故事;成语故事《刻舟求剑》讽刺了只会按老规矩办事,不知对变化了的情况应该做出相应变化的人和事。

【教学设计思路】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学会思考和总结的好处,从几个不同侧面的故事中,发现前辈留给我们的宝贵经验,体会他们的所思所想,与他们进行心与心的对话和交流,应透过他们的成长故事,认识世界、感知世界,从中得到生活的启示,吸取成长的营养。

另一方面,还要应用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让学生联系各自的生活实际,分享更多的益智小故事,学会更好地思考问题并能用巧办法解决问题。

三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基本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借助字典识记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独立阅读能力,能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基于以上对整组教学内容和学情的分析,我将本单元教学内容整合为单元预习达标2课时;《矛与盾的集合》、《陶罐和铁罐》与《狮子和鹿》三课整合为2课时;《科利亚的木匣》为1课时,“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爱的馈赠》阅读课2课时,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课与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为2课时,共9课时。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本单元的字、词、句,并能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文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内容本单元包括《古诗两首》、《秋天的雨》、《金色的草地》等课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秋天的美,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本单元的字、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深层次含义,如《秋天的雨》中雨的象征意义。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音频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入本单元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通过讲解、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本单元的字、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4. 写作练习: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作业设计1. 课后阅读:布置与本单元相关的阅读材料,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2. 写作练习:布置与本单元相关的写作任务,让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 课后讨论:布置与本单元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讨论。

课后反思通过课后反思,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总结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掌握语文知识,还可以培养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重点与难点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教学重点与难点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这是因为教学重点与难点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也是教师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集中体现。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反思(5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反思(5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反思(5篇)第一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反思教学矛和盾的集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①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

会写“矛、盾”等14个字。

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③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①出示矛和盾的图片: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吗?②矛和盾是两种相对峙的开口,如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呢?出示课题,齐读:矛和盾的集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①学生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请学生读。

③指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

④自己把课文再默读一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三、质疑提问,初步释疑①学生再默读课文,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

②同座交流交流。

③全班初步交流所提的问题。

对于一些非重点问题,相机解决。

④提炼重点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以下两个问题可作参考:a.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b.“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这两个问题作为下节课学生讨论的话题。

指导写字①出示要求会写的14个字。

②重点指导7年左右结构的字。

持般攻炮坦战神a.引导学生观察这7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b.多媒体演示这7个字的布局。

③学生写字,教师巡视,及时评议。

实践活动搜集能说明课文最后一句话含义的事例,准备交流。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①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

会写“矛、盾”等14个字。

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教学教学③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整体规划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整体规划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整体规划教材整体把握本册教材的特点是围绕专题组织单元,强调教材的整合性,体现整合的思想。

本册教材的整合性进一步得到加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导语的导学功能。

每个单元前的导语除达到点题、揭示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外,还进一步增强了教材的亲和力。

2.每一单元教材从导语到课文、到语文园地,不仅围绕本单元的专题合理安排,而且加强了单元内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联系与整合。

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之间,用一段流畅的文字,很自然地由精读课文过渡到略读课文,并提示略读的方法和要求,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形成一个整体,更好地发挥陶冶情操和训练阅读的功能。

3.联系单元专题,设计听说读写的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加强单元教学内容的整合。

各种活动之间相互联系,密切配合。

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落实,做到了整合和贯通,单元内各部分内容成为了一个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有利于全面实现课程目标。

教材编排特点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通常是想的不一样的,当然想法不一样,做法难免会有差异,最后的结果更是不尽相同。

本组以思想方法为专题,安排了4篇课文,讲述了4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告诉我们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

其中三篇精读,《矛和盾的集合》、《科里亚的木匣》、《陶罐和铁罐》;一篇略读《狮子和鹿》。

本组课文以启发学生怎样发现问题再去解决问题,在单元导读中有所体现,《矛和盾的集合》这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

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科利亚的木匣》这篇课文叙述的是在德国法西斯快要打来时,科利亚学着妈妈的样子,在离屋门口十步的地方埋下木匣子。

四年以后,科利亚回到家里,在离屋门口十步远的地方没找到木匣子,经过思考,科利亚在离门口五步远的地方找到木匣子。

说明随着时间的变化,周围一切都在不断地变化,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用静止的眼光看,要随着情况的变化采取不同的做法。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单元备课+课时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单元备课+课时教案

第七单元单元备课+课时教案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以“寻找大自然中的礼物”为主题,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一个口语交际,一篇习作,一个《语文园地》。

《大自然的声音》这篇课文以清新活泼的笔调介绍了大自然中风的声音、水的声音和动物的声音。

《父亲、树林和鸟》这篇课文记叙了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的故事,表达了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带刺的朋友》记叙了一个秋天新月斜挂的夜晚,一只刺猬偷枣的故事。

本次口语交际要求学生观察身边对生活起着影响作用的“小事”,谈谈对这些“小事”的看法。

习作以“我有一个想法”为主题,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发现现象,提出改进的方法。

《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四个板块。

二、单元教学目标:1.掌握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部分自然段。

3.能围绕一句话,复述课文内容。

4.能用简要的话表达自己的看法,5.能发现生活中需要改进的问题,提出建议和解决办法。

6.养成良好的摘抄习惯、书写习惯。

7.积累古诗三、单元教学重难点:重点1.掌握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部分自然段。

3.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

难点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

四、单元课时分配:《大自然的声音》2课时《父亲、树林和鸟》2课时《带刺的朋友》2课时《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1课时《习作:我有一个想法》2课时《语文园地》2课时五、教学过程:21大自然的声音一、教材分析:《大自然的声音》这篇课文介绍了大自然中风的声音、水的声音和动物的声音。

文章结构严谨,第1自然段概括地说明“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作为文章的总起。

第2~4自然段均以总分的方式构段,用拟人的手法介绍风、水、动物,引导学生继续发现课文的写作特点:围绕一句话来写。

二、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13个生字。

2.朗读课文体会大自然声音的美妙。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第七单元的教材分析、单元介绍本组以思想方法为专题,安排了4篇课文,有的讲述了将古代兵器矛和盾的长处集合在一起而发明了坦克的经过;有的记叙了外国的一位小朋友,小时候从家门口数了十步埋下的木匣,五年后只数了五步就挖出了木匣的故事,悟出了周围的一切都在不断发生变化的道理;有的用童话故事的形式,告诉人们不要自以为是,人各有所长,不要拿自己的长处奚落别人的短处,看问题要全面,物有长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

这4篇课文告诉我们应该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要学会善于动脑筋,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思考问题。

2、总目标、会认27个生字,会写4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后边词语表里的词语。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读懂课文内容,从而明白一个道理。

、抄写好词佳句,积累语言。

3、单元教材的重点、重视学生生字能力的培养。

、初步把握的主要内容。

、抓住关键词理解内容。

4、单元教材的难点对内容的理解和体会的思想感情。

5、课时安排建议本组教学可用13——15课时。

精读课文25课——27课各2课时略读课文28课课时口语交际课时习作2课时25、矛和盾的集合教学目标、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

3、继续学习默读课文。

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课前准备老师:多媒体。

学生:阅读有关发明家的发明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播放故事:《自相矛盾》。

2、播放文中的插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图,图上发明家手持矛和盾,正在与朋友比赛,从图上看,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说说“矛”和“盾”的样子和作用。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单元整合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单元整合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小故事大道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单元介绍本组以思想方法为专题,安排了4篇课文,有的讲述了将古代兵器矛和盾的长处集合在一起而发明了坦克的经过;有的记叙了外国的一位小朋友,小时候从家门口数了十步埋下的木匣,五年后只数了五步就挖出了木匣的故事,悟出了周围的一切都在不断发生变化的道理;有的用童话故事的形式,告诉人们不要自以为是,人各有所长,不要拿自己的长处奚落别人的短处,看问题要全面,物有长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

这4篇课文告诉我们应该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要学会善于动脑筋,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思考问题。

第一部分教科书教学模块一预习·理解学习目标1.初步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抓住关键词理解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师: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请大家认真听,听完之后老师还有一个小问题要问问大家。

乌鸦兄弟俩同住在一个巢里。

有一天,巢破了一个洞。

大乌鸦想:“老二会去修的。

”小乌鸦想:“老大会去修的。

”结果谁也没有去修。

后来洞越来越大了。

大乌鸦想:“这一下老二一定会去修了,难道巢这样破了,它还能住吗”小乌鸦想:“这一下老大一定会去修了,难道巢这样破了,它还能住吗”结果又是谁也没有去修。

一直到了严寒的冬天,西北风呼呼地刮着,大雪纷纷地飘落。

乌鸦兄弟俩都蜷缩在破巢里,哆嗦地叫着:“冷啊!冷啊!”大乌鸦想:“这样冷的天气,老二一定耐不住,它会去修了。

”小乌鸦想:“这样冷的天气,老大还耐得住吗它一定会去修了。

”可是谁也没有动手,只是把身子倦缩得更紧些。

风越刮越凶,雪越下越大。

结果,巢被吹到地上,两只乌鸦都冻僵了。

师:听了这个小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二、整体感知师:这样一个小小的故事,大家从中都明白了道理,而且同学们表述的都非常好,那我们今天一起来看一看本组课文的主题——小故事大道理。

请一位同学来说说本单元一共有哪几篇课文。

(课件出示)《矛和盾的集合》《科利亚的木匣》《陶罐和铁罐》《狮子和鹿》师:谁能够说一说每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矛和盾的集合》发明家把矛和盾的优点合二为一,最后发明了坦克。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
教案
第七单元单元备
主备人:
一、教材分析:
本组以思想方法为专题,安排了4篇文,《矛和盾的集合》讲述了将古代兵器矛和盾的长处集合在一起而发明了坦克的经过;《科利亚的木匣》记叙了外国的一位小朋友,小时侯从家门口数了十步埋下的木匣,五年后只数了五步就挖出了木匣的故事,悟出了周围的一切都在不断发生变化的道理;《陶罐和铁罐》《狮子和鹿》用童话故事的形式,告诉人们不要自以为是,人各有所长,不要拿自己的长处奚落别人的短处,看问题要全面,物有长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

这4篇文告诉我们应该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要学会善于动脑筋,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思考问题。

二、教学目标:
1、会认本单元的41个生字,会写37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2、多种形式的朗读和默读相结合阅读文,理解文内容,体会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指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继续培养积累语言的习惯。

4、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要学会善于动脑筋,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思考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本组文,引导学生要边读边想,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读懂文内容,初步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2、指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继续培养积累语言的习惯。

3、学会并牢固掌握本组文的生字新词。

四、时分配:
矛和盾的集合
3时
科利亚的木匣
3时
陶罐和铁罐
3时
狮子和鹿

语文园地七
3时
总计
3时。

三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第七组科学的思想方法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第七组科学的思想方法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第七组科学的思想方法人教新课标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章节主要针对三年级上学期的语文教学设计,以“科学的思想方法”为主题进行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掌握科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将能够:
1.理解并掌握第七组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并能准确运用到口语和书面语中;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的重难点:
-学生对于科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和运用,如何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生活化;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准确提炼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并进行整合、归纳;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如何有效沟通、协作,达到共同解决问题的目的。
2.过程与方法方面的重难点:
-教师如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科学思想方法;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如何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重难点: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爱自然、关爱生命。
6.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组织科学小实验、进行群文阅读、举办辩论赛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科学的魅力,提高语文素养。
7.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学生发挥潜能,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运用以下策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3.方法指导:教授学生如何运用科学思想方法进行阅读、思考和探究,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小故事大道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单元介绍本组以思想方法为专题,安排了4篇课文,有的讲述了将古代兵器矛和盾的长处集合在一起而发明了坦克的经过;有的记叙了外国的一位小朋友,小时候从家门口数了十步埋下的木匣,五年后只数了五步就挖出了木匣的故事,悟出了周围的一切都在不断发生变化的道理;有的用童话故事的形式,告诉人们不要自以为是,人各有所长,不要拿自己的长处奚落别人的短处,看问题要全面,物有长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

这4篇课文告诉我们应该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要学会善于动脑筋,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思考问题。

第一部分教科书教学模块一预习·理解学习目标1.初步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抓住关键词理解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师: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请大家认真听,听完之后老师还有一个小问题要问问大家。

乌鸦兄弟俩同住在一个巢里。

有一天,巢破了一个洞。

大乌鸦想:“老二会去修的。

”小乌鸦想:“老大会去修的。

”结果谁也没有去修。

后来洞越来越大了。

大乌鸦想:“这一下老二一定会去修了,难道巢这样破了,它还能住吗?”小乌鸦想:“这一下老大一定会去修了,难道巢这样破了,它还能住吗?”结果又是谁也没有去修。

一直到了严寒的冬天,西北风呼呼地刮着,大雪纷纷地飘落。

乌鸦兄弟俩都蜷缩在破巢里,哆嗦地叫着:“冷啊!冷啊!”大乌鸦想:“这样冷的天气,老二一定耐不住,它会去修了。

”小乌鸦想:“这样冷的天气,老大还耐得住吗?它一定会去修了。

”可是谁也没有动手,只是把身子倦缩得更紧些。

风越刮越凶,雪越下越大。

结果,巢被吹到地上,两只乌鸦都冻僵了。

师:听了这个小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二、整体感知师:这样一个小小的故事,大家从中都明白了道理,而且同学们表述的都非常好,那我们今天一起来看一看本组课文的主题——小故事大道理。

请一位同学来说说本单元一共有哪几篇课文。

(课件出示)《矛和盾的集合》《科利亚的木匣》《陶罐和铁罐》《狮子和鹿》师:谁能够说一说每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矛和盾的集合》发明家把矛和盾的优点合二为一,最后发明了坦克。

《科利亚的木匣》科利亚小时候从家门口数十步埋下的木匣子,四年后只数了五步就挖出了木匣。

《陶罐和铁罐》铁罐瞧不起陶罐,许多年后陶罐出土成文物,而铁罐却化成泥土不见了。

《狮子和鹿》一只漂亮的鹿抱怨自己细细的腿配不上自己美丽的角,当狮子来的时候,两只美丽的角差点要了他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使他从狮口逃生。

三、理解词语(一)(课件出示词语)长处难以招架紧张固然大显神威躲避仍然果然奚落傲慢懦弱轻蔑相提并论匀称抱怨犹豫灰心丧气(处理这些词语时,适时教授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①以词解词②联系上下文理解③用词语说一个句子④查找字典⑤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子)(二)中心词的把握师:同学们理解的都很好,课文描写的那么生动,每篇课文都会有一个中心词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课文,我们一起来把他们找出来吧。

1.(课件出示)合二为一(《矛和盾的集合》)预设问题:谁和谁合二为一(矛和盾)?把盾的什么和矛的什么合二为一(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发明家最后发明了坦克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有想法-实践-改良-成功)发明家发明坦克给了你什么启示?2.(课件出示)傲慢(《陶罐和铁罐》)预设问题:铁罐为什么傲慢?铁罐内心是怎样想的?陶罐是怎样对待的?时光流逝,经过很多年后,他们的结果是怎样的?你想到了什么?3.小组合作小组四人找到《科利亚的木匣》和《狮子和鹿》这两篇课文的关键词,和大家一起来交流。

预设:想(《科利亚的木匣》)想什么?想明白了什么?根据什么想的?抱怨(《狮子和鹿》)鹿抱怨什么?它为什么抱怨?结果怎么样?(文中的话回答)你想到了什么?四、谈收获师:本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小故事大道理”预习与理解内容模块,我想大家肯定学到了很多知识,谁来谈谈自己这节课的收获?(每篇课文的道理、词语的多种方式解释、利用中心词理解课文)模块二领悟·表达学习目标1.了解文章结构。

2.欣赏作者的表达。

教学过程一、导入1.回顾主题。

上节课老师带领大家了解了本单元学习的内容,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本单元的主题是“小故事,大道理”。

课题已经出示在屏幕上了,同位先选一篇互相说一说,这篇文章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指名说。

2.那么这些道理作者是直接告诉我们的吗?是通过什么告诉我们的?指名说。

作者都是通过一个故事告诉我们的。

师总结:这几篇文章都是先讲述一个故事,后总结出一个道理来。

板书:先……后……师总结:这就是文章的结构。

师:为什么这样写呢?既然是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直接把道理写出来就行了,为什么要先写一个故事呢?总结:有具体的一个故事,读者更容易理解这个道理。

过渡:了解了文章的结构,我们再去细细欣赏一下文章的语言。

二、欣赏语言1.老师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发现《陶罐与铁罐》这篇文章里的对话特别多,咱们就先拿出一句来欣赏一下。

课件出示:“哟,这里有一个罐子!”一个人惊讶地说。

“真的,一个陶罐!”其他的人都高兴地叫起来。

2.自己练习读一读。

一会儿请学生来展示。

指名读。

学生评价一下。

再请一名学生读一读。

师: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你是抓住了那个词进行感悟,才这样读的。

学生回答。

3.再来看看这个变化后的句子。

课件出示:“哟,这里有一个罐子!”一个人说。

“真的,一个陶罐!”其他的人都叫起来。

自己先读一读,哪一句写得好?为什么这样写好?生读句子。

说感受。

师:能够感受到说话者当时的心情。

4.谁能把你的感悟通过读表达出来。

学生再读。

师:这样的词叫提示语。

能够更丰富更准确的表达人物的情感。

三、学生自学1.刚才老师给大家举了例子,一起进行了学习。

下面看要求。

课件出示:画出文中带有提示语的句子。

画完后自己读一读。

2.学生自学。

找句子,读句子。

3.小组合作,交流你找到的句子。

说说你抓住的提示语是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4.学生展示。

预设句子:句子一:铁罐每次说的话,都用到了感叹号,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性格。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

”陶罐谦虚地回答。

科利亚高兴地说:“伙伴们,今天我不光找到了匣子,还懂得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一天天长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

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吗?句子二:没有提示语的如何把握人物的内心呢?联系上下文。

捧起陶罐,倒掉里面的泥土,擦洗干净,它还是那样光洁,朴素,美观。

“多美的陶罐!”一个人说,“小心点儿,千万别把它碰坏了,这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的。

”四、改写1.复习人物说话的句型。

第二单元的语文园地里有这样几个句子。

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是的。

”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还有一种是没有说话人物的。

2.练习。

一只青蛙坐在井里,一只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

“你从哪儿来呀?”“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

”“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

我不会弄错的。

”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

不相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中间的两次对话,练习加上提示语。

3.上节课同学们在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都是《陶罐和铁罐》和《科利亚的木匣》两篇文章里面的对话,那么第一篇和最后一篇没有对话,我们怎么体会文章的表达呢?课件出示。

改写。

把文章换一种形式来表达。

举例说明。

《矛和盾的集合》发明家遇到一位朋友。

发明家说:“上次我和一位朋友比赛,开始的时候,对方很厉害。

”朋友轻轻地说:“哦。

还得想办法解决。

”发明家说:“。

这样我就发明了坦克。

我还明白了的道理。

”《狮子和鹿》一天,鹿遇到了自己的朋友(),给他讲述了自己的经历。

鹿说:“前几天我遇到了狮子。

”()说:“怎么样?没有遇到危险吧?”鹿摇摇头,地说:“别提了。

”()说:“还好,没有被狮子追上。

”鹿说:“我明白了。

”学生自主选择一篇,开始写。

4.写完交流。

写完后自己先读一读,看有没有不同的句子。

再在小组内互相读一读,看看组员能提出什么样的意见。

推荐一名全班交流读。

五、总结说说你这两节课的收获吧。

学生自由说。

我们了解到可以先写故事再写道理。

还知道了用上适当的提示语有助于人物情感的表达。

第二部分整本书阅读《一百条裙子》导读课设计教学目标1.承接领悟表达模块,训练学生在对话中,通过提示语提取信息的能力。

2.层层递进了解人物,能够体会旺达的立体形象。

3.激发阅读兴趣,鼓励学生去了解其他人物的内心。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在夏天里你们的妈妈最爱穿的衣服是什么?(裙子)谁能来说一说,你的妈妈最漂亮的一条裙子是什么样的?指名学生说自己妈妈的裙子。

2.听了同学们的叙述,我仿佛看见了那一条条漂亮的裙子,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关于裙子的故事。

二、切入故事(一)首先让我们来看一段对话。

“旺达,”佩琪会一边说话,一边碰碰她身边的同伴儿,“跟我们说说,你曾经说过你的衣柜里挂着多少条裙子来着?”“一百条。

”旺达回答说。

“一百条!”周围的女生尖叫着表示怀疑,就连在一旁玩“跳房子”的女孩们也停下来听她们说话了。

“嗯,一百条,全部都是挂起来的。

”旺达说道。

然后她就闭上薄薄的嘴唇陷入了沉默。

“都是什么样的?我敢打赌,肯定都是丝绸的吧?”佩琪说。

“嗯,全都是丝绸的,各式各样。

”“还有天鹅绒的吧?”“对,还有天鹅绒的。

有一百条,”旺达慢吞吞地说,“全部挂在我的衣柜里。

”然后她们会放她走。

在她还没走远的时候,女孩子们便忍不住爆发出刺耳的笑声来,一直到笑出眼泪为止!1.这是谁和谁的对话?(旺达、佩琪)出示旺达的全名,并解释。

2.试着找出语段中的提示语,读一读,看看在这段话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预设:佩琪不相信旺达有一百条裙子。

(女孩子们尖叫着表示怀疑、刺耳的笑声、旺达慢吞吞地说、闭上薄薄的嘴唇……)佩琪在嘲笑旺达。

(一边说话,一边碰碰她身边的同伴儿)3.有没有想问的?(旺达到底有没有一百条裙子?)我们要把这个问题牢牢地记在脑子里,看看后面的章节能不能帮你解答。

4.此时,旺达留给了你怎样的印象?(不诚实、夸张……)(二)平时旺达的形象你猜猜,平时的旺达是怎样的?出示:旺达没有什么朋友。

无论是上学还是回家,她都独来独往。

她经常穿一件褪了色的、晾得走了形的蓝裙子。

……显而易见,旺达唯一的一条裙子就是她天天都穿的那条蓝裙子。

此时的旺达留给你怎样的印象?(板书:孤单、可怜)(三)与同学的关系。

是的,旺达是孤单的,旺达是沉默的,她的孤单沉默也使得老师和同学们忽略了她。

我们再来看下面的一些语段。

出示:今天,星期一,旺达.佩特罗斯基的座位是空着的。

没人注意到她没来上学,就连佩琪和玛蒂埃也忽略了这一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