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古代诗词四首》教案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课《古诗四首》教案
过程与方法
02
01
03
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和个人思考等方式,引导学 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
运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体差异,进行差异化教学, 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师逐句解释古诗的意思,强调关键字词的含义和用 法,帮助学生理解整首诗的主题和意境。
介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深 层含义和诗人的情感表达。
巩固练习
01
朗读背诵
02
组织学生朗读古诗,指导他们掌握正确的语调和节奏,要求他们背诵 并默写重点诗句。
03
拓展应用
04
引导学生将所学古诗的知识应用于类似的情境或主题中,培养他们的 迁移能力和创新思维。
难点
难点二:掌握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古诗讲究韵律和节奏,这些要素对于理解古诗的情感和意境至关重要。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古诗,掌握其韵律和节奏 ,从而更好地感受古诗的音乐美和情感表达。
难点
难点三:理解古诗中的典故和文化背景
古诗中经常运用典故和文化背景,这些对于学生来说可能较为陌生。教师需要为学生介绍相关的历史 文化背景,帮助他们理解典故的含义,从而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容和主题。
100%
促进专业成长
反思能够帮助教师深入思考教育 的本质和目标,增强教师的专业 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 的专业成长。
80%
增强创新能力
反思能够激发教师的创新意识和 探索精神,促使教师不断尝试新 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 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教师自我反思的内容
(新)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 古代诗词四首 (共47张PPT)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南乡子”是词牌名, “北固亭”点明地点,“登京口北固亭”点明事件, “有怀”点明这首词重在抒怀。 《过零丁洋》“过”是经过的意思,“零丁洋”点明
的愁思和感慨,犹如长流不息的江水。
年少④万兜鍪⑤,坐断⑥东南战未休⑦。
翻译:孙权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占据东南,坚持抗 战,不曾停止。 精析:这两句实写史事,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诗人在这 里一是突出了孙权的年少有为,有非凡的胆识和气魄。二
是突出了孙权的盖世武功。而他之“坐断东南”,形势与
南宋政权相似。显然,诗人热情歌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 决抵抗,并战而胜之,正是反衬当朝文武的庸碌无能、懦 怯苟安。
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大臣、文学家,与陆
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著有《文山诗集》 《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春望》公元756年,唐朝叛将安禄山举兵攻陷长安。 7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世称肃宗,改
元至德。杜甫闻讯,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
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 囚禁。至德二年(757)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 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 诵千古的名作。
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过零丁洋》诗人以饱含血泪的语言和悲愤壮烈的 情怀,述说了国家和个人的悲惨遭遇,表现了诗人宁 死不屈的气节和慷慨激昂的浩然正气。《春望》诗人
目睹眼前京城破碎衰败的景象后,触景伤怀,抒发了
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
(新)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古代诗词四首》教学设计
《古诗四首》诗歌教学重在引导学生体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和韵律美。
在缓歌慢唱、密咏恬吟中感悟作者通过外在的客观物象所表达出来的内在的思想情感,欣赏他们为创设美好意境、抒发内心哀乐所运用的高度凝炼的语言,把握诗的用韵、节拍、停顿,声调的轻重缓急,字音的响沉强弱,语流的疾徐曲折,从而濡染心灵,陶冶性情,培养文学趣味。
诵读是教学诗歌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那种善于倾注强烈感情的诵读既能让我们体会“无地-沙鸥”的凄凉落魄;又能使我们回味苏轼李白的豪放不羁……初二学生具有一定的形象思维的能力,他们的知识储备,生活阅历都较以前大大改变。
因此,在教学这四首诗时,本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体能动作用和创新精神的原则,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体会诗中的爱国深情,培养他们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以期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有感情朗读、背诵四首诗。
【过程与方法目标】1.了解诗人的生平,查找写作背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感受诗人的爱国激情,从中汲取爱国主义养分。
【教学重点】能有感情朗读、背诵四首诗。
【教学难点】感受诗人的爱国激情,从中汲取爱国主义养分。
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同学们,你一定听说过“岳母刺字”的故事吧。
虽然说古人“精忠报国”维护的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但是他们那种把维护国家利益与安全视为最高使命的爱国主义情结,却滋养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华夏民族。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愈是危难时期,这种情感表达的愈强烈,愈是令人感动。
今天我们学习的四首古诗正是危难时期,中国士大夫阶层流露出的爱国主义的最强音。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正音:溅 jiàn 搔 sāo 簪 zān 笼lǒnɡ絮 xù寥liáo2.听配乐朗诵,简介作者和背景。
二、细读课文,整体感知:1.《春望》一诗塑造了诗人怎样的形象?【答案】忧国思家的诗人形象。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四首》教案苏教版
古诗四首课题古诗四首第_____课时总第________课时主备人使用人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朗读、背诵四首诗;2、了解诗人的生平,查找写作背景;3 、感受诗人的爱国激情,从中汲取爱国主义养分。
目标达成情况教学重难点感受诗人的爱国激情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学习第一首诗《春望》1、听配乐朗诵。
2、简介作者和背景。
明确:《春望》写于安史之乱之后。
当时,唐朝首都长安已被叛军安禄山占领,唐玄宗带着杨贵妃逃往四川。
诗人目睹破碎衰败的祖国,黯然神伤,抒发了国破家亡、忧国思亲的沉痛悲苦之情。
3、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感情。
4、学生结合注释试着理解全诗。
由学生提出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师生共同解答并翻译全诗。
译诗参考:国都残破,山河依旧,长安的春天草木深深。
感伤国事,见花而溅泪;怅恨离别,闻鸟而惊心。
战乱烽火已持续三个月,一封家书可抵万两黄金。
忧而搔头,白发一天天短少,简直挂不住束长的簪针。
5、幻想一下,假如你是摄影师,你从这首诗捕捉到怎样的一幅画面。
(说说诗意)6、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家书抵万金”这两句诗的含义。
7、总结《春望》。
(二)、学习第二首诗《泊秦淮》请你模仿刚才学习《春望》的方法,自学《泊秦淮》。
1、音读:读准字音,节奏。
2、义读:掌握重点字词的解释。
3、情读:能够描绘诗意。
4、美读:体会诗境,领会诗人的感情1、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杜牧,唐代文学家。
字牧之。
太和进士,曾为江西观察使、中书舍人等职。
以济世之才自负,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
其诗多讽谕时政之作。
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俊生动。
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有《樊川文集》。
《泊秦淮》是杜牧游金陵,夜泊秦淮时所作。
流经成内的秦淮河两岸,从六朝以来,一直是权贵富豪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地方。
诗人泊舟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借古讽今,写下了这篇的七绝,抨击那些沉湎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8《古代诗词四首》过零丁洋教案 苏教版
过零丁洋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
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其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3、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初步学会鉴赏诗歌。
2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古诗学习基础,对于字音与节奏把握较好,但是如何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世界、读出诗人的心声,读出感情层次,还需引导和雕琢。
3重点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情感,初步学会鉴赏诗歌。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过零丁洋一、名句导入同学们,匈牙利革命诗人裴多菲的《自由诗》写道:“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这首诗曾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为之奋斗。
那么这里的“自由”指的是什么?它值得我们牺牲爱情甚至生命吗?“自由”指的是理想和信仰。
我们为自己的理想和信仰去奋斗,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那么,南宋爱国诗人文天祥又是如何为理想而奋斗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过零丁洋》,走进文天祥,用心来倾听他的爱国心曲。
活动2【讲授】知人论世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了与作者、作品、背景相关的资料,接下来,是我们的预习成果展示,谁先亮出自己的风采?活动3【讲授】以读悟诗(一)字正腔圆地读生自由朗读,指生朗读课文,顺势强调重要字音。
(二)有板有眼地读1、小组合作,选择最喜欢的朗读方式合作朗读诗歌,注意把握节奏。
2、小组演读,其他同学点评。
(三)有情有味地读1、译诗解说内容⑴师示范:“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我熟读经书,参加科举考试,经朝廷选拔入仕做官,历尽了千辛万苦;后来,又为国事奔波,在频繁的抗元战斗中度过了四年。
用充满诗意的语言来解说首联的内容。
请看老师给大家的示例:投影: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xin),如今起兵抗元战火频繁四年未尽(jin)。
⑵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解,翻译后三联诗,先做到疏通文意,再在此基础上,用充满诗意的语言解说后三联诗的内容。
⑶总结译诗解说的方法: 释字,扩充。
解说诗意。
尽量押韵。
2、品析关键词,体会文章各联的感情。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词四首》教学设计 苏科版-苏科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古诗四首一、预习要求:1、熟读课文;2、疏通字词,理解文意。
二、文本细读《春望》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且这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
诗人由登高远望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的感叹忧愤。
由开篇描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很久,以致家里音信全无,最后写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环环相生、层层递进,创造了一个能够引发人们共鸣、深思的境界。
表现了在典型的时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大家一致的内在心声。
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过零丁洋》首联“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起一经”当指天祥二十岁中进士说的,四周星即四年。
天祥于德祐元年(1275),起兵勤王,至祥兴元年(1278)被俘,恰为四个年头。
此自叙生平,思今忆昔。
从时间说,拈出“入世”和“勤王”,一关个人出处,一关国家危亡,两件大事,一片忠心。
唐宋时期,一个人要想替国家做出一番事业,必须入仕,要入仕,作为知识分子必须通过科举考选,考选就得读经,文天祥遇难时,衣带中留有个自赞文说:“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就是把这两件事拴在一起的。
圣人著作就叫经,经是治国安邦的。
这两句诗,讲两件事,似可分开独立,而实质上是连结在一起的。
干戈寥落一作干戈落落,意思相近。
《后汉书·耿弁传》“落落难合”注云:“落落犹疏阔也。
”疏阔即稀疏、疏散,与寥落义同。
《宋史》说当时谢后下勤王诏,响应的人很少,这里所讲情况正合史实。
颔联接着说“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还是从国家和个人两方面展开和深入加以铺叙。
宋朝自临安弃守,恭帝赵昰被俘,事实上已经灭亡。
剩下的只是各地方军民自动组织起来抵抗。
文天祥、X世杰等人拥立的端宗赵昱逃难中惊悸而死,陆秀夫复立八岁的赵昺建行宫于崖山,各处流亡,用山河破碎形容这种局面,加上说“风飘絮”,形象生动,而心情沉郁。
苏教版八年级上《古诗四首》教学案
苏教版八年级上《古诗四首》教学案课题:《古诗四首》助学目标:1.诵读、会背四首古诗,体味爱国情怀。
2.理解诗意,学习了解诗歌艺术特色。
3.学会鉴赏诗歌,深入理解名句。
助学重点:诵读、背诵四首古诗。
助学难点:诗歌鉴赏。
课时安排:2课时助学流程:第1课时:(学习前两首)一、学生自助: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有感情的朗读。
①听读,感受诗意,欣赏古诗。
体会诗人写作时的心境,他们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作诗的?②用“/”划出诗句节奏,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进行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诵出感情。
朗读时需要注意: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有对比,有起伏、有变化,使整个朗读犹如一曲优美的乐章。
③小组竞赛,学生互评。
(比:咬字正、发音清、节奏准、情感好。
)二、求助互助1.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每首诗各句诗句的意思。
2.体会诗情结合四首诗的鉴赏文章,说说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提示:可结合以下问题,畅所欲言。
(1) 诗人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写这首诗的?(2) 诗人当时的境遇如何?诗人有哪些经历与本诗有关?(3) 本诗的名句和值得欣赏的重点字词是哪些?它妙在何处?(4) 诗中饱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提出质疑三、教师补助:如何鉴赏诗歌。
1.律诗的相关常识。
2.四首诗的鉴赏文章各一篇。
3.小结如何鉴赏文章。
四、课堂小结:结合四首古诗,体味爱国情怀。
五、课堂巩固:背诵、默写课文。
六、续助方案:《同步练习》。
第2课时:(学习后两首,流程同上。
)课题:《古诗四首》班级:姓名:助学目标:1.诵读、会背四首古诗,体味爱国情怀。
2.理解诗意,学习了解诗歌艺术特色。
3.学会鉴赏诗歌,深入理解名句。
课前自助:1.写出下列字词在文中读音。
抵( ) 搔( ) 簪( ) 笼( )戍( ) 阑( ) 寥( ) 惶( )2.解释下列字词在文中意思。
烽火家书浑欲不胜犹唱尚思轮台夜阑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丹心汗青四周星3.小组讨论,用“/”线标出诗句节奏,朗读诗歌,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感情。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8课《古代诗词四首》word教案
八古代诗词四首第一课时春望泊秦淮【学习目标】1.理解诗人的爱国情怀。
(重点)2.欣赏诗的艺术特色。
(重点)3.对名句的深入理解。
(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愈是危难时期,这种情感表达得愈强烈,愈是令人感动。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两首爱国诗篇。
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汉族,河南巩县(今巩义西南)人。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现实主义诗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杜少陵等,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杜牧(公元803年-公元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2.朗读课文,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簪.(zān)浑.(hún)夜泊.(bó)3.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1)《春望》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明确:《春望》写于安史之乱之后。
当时,唐朝都城长安已被叛军安禄山占领,唐玄宗带着杨贵妃逃往四川。
诗人目睹破碎衰败的祖国,黯然神伤,抒发了国破家亡、忧国思亲的沉痛悲苦之情。
(2)《泊秦淮》一诗中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明确: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全诗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三、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1)《春望》的首联写了哪几个景象?这些景象各有什么特点,组成了怎样一幅画面?明确:写了国都、山河、城、草木四种形象。
国破,山河依旧,城春,草木深。
这是一幅沦陷中长安城的破败景象: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使人满目凄然。
(2)《泊秦淮》一诗写了在内忧外患的情形下,统治者还有时间、有心情听曲子,可见他们是一群怎样的人?作者面对这样的一番景象,这样的一群人,他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明确:沉湎酒色,寻欢作乐,过着醉生梦死、灯红酒绿的生活的人。
苏版语文初二上册《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苏版语文初二上册《古代诗歌四首》教案【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了解四首诗相关的背景知识。
2.了解四首诗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3.了解把握借景抒情,情形交融的表现手法。
过程和方法: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充分体会诗歌特有的节奏及韵律,感受其声韵美;在反复诵读中,明白得诗意,感悟诗情。
1.诵读教学法。
通过朗读,把握其节奏韵律,感受古典诗歌的声韵美。
通过反复吟诵,逐步加深对诗意的明白得,要求眼到、口到、心到,把自己融入诗歌中去,用自己的声音传达诗人的心声。
2.联方法。
古典诗歌语言精练,内涵丰富,教学时宜让学生充分张开联想的翅膀,想像作品的画面,充分体会诗歌的意境。
3.点拨法。
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以点带面,以利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明白得。
4.讨论法。
学生互动,交流读诗的感受以及对诗歌的认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四首诗,描画自然山水,歌咏田园风光,文笔优美,情真意醇。
学习它们,能够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存。
教学重点1.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
2.背诵并默写四首诗。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想像,再现诗歌画面,深刻体会景物描写中包蕴着的深厚的情思。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归园田居》一、导入新课:教师口述,2分钟陶渊明可确实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因为他写出了大量歌颂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的诗篇。
他做过几任小官,41岁那年辞官而归,从此住在农村,亲自参加田间劳动,直至63岁去世。
这首涛是他辞官的第二年写的,诗题的意思是回到园田居住。
附带说一下,在封建时代,皇帝及大臣死后朝廷都要依照他们的行事给一个谥号;陶渊明不是大臣,“靖节”那个谥号是他死后朋友和门人私下给的,为的是表彰他高尚的节操,能够叫“私谥”。
二、读诗讲解内容讨论法,10分钟1这首诗记的是哪个季节的劳动生活情形?(从“种豆”“草盛”“夕露”能够判定,时刻当是农历三四月间即春末夏初。
)2诗人到田间去干什么?(锄草)锄了多长时刻?(从“晨兴”到“带月荷锄归”,能够看出他干了一整天。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8课《古代诗词四首》word教案1
《古诗四首》同学们,你一定听说过“岳母刺字”的故事吧。
虽然说古人“精忠报国”维护的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但是他们那种把维护国家利益与安全视为最高使命的爱国主义情结,却滋养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华夏人民。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愈是危难时期,这种情感表达的愈强烈,愈是令人感动。
今天我们学习的四首古诗正是危难时期,中国士大夫阶层流露出的爱国主义的最强音。
一、学习目标1、能有感情朗读、背诵四首诗;2、了解诗人的生平,查找写作背景;3 、感受诗人的爱国激情,从中汲取爱国主义养分。
二、学习流程(一)、学习第一首诗《春望》1、听配乐朗诵。
2、简介作者和背景。
明确:《春望》写于安史之乱之后。
当时,唐朝首都长安已被叛军安禄山占领,唐玄宗带着杨贵妃逃往四川。
诗人目睹破碎衰败的祖国,黯然神伤,抒发了国破家亡、忧国思亲的沉痛悲苦之情。
3、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感情。
4、学生结合注释试着理解全诗。
由学生提出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师生共同解答并翻译全诗。
译诗参考:国都残破,山河依旧,长安的春天草木深深。
感伤国事,见花而溅泪;怅恨离别,闻鸟而惊心。
战乱烽火已持续三个月,一封家书可抵万两黄金。
忧而搔头,白发一天天短少,简直挂不住束长的簪针。
5、幻想一下,假如你是摄影师,你从这首诗捕捉到怎样的一幅画面。
(说说诗意)6、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家书抵万金”这两句诗的含义。
7、总结《春望》。
(二)、学习第二首诗《泊秦淮》请你模仿刚才学习《春望》的方法,自学《泊秦淮》。
1、音读:读准字音,节奏。
2、义读:掌握重点字词的解释。
3、情读:能够描绘诗意。
4、美读:体会诗境,领会诗人的感情1、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杜牧,唐代文学家。
字牧之。
太和进士,曾为江西观察使、中书舍人等职。
以济世之才自负,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
其诗多讽谕时政之作。
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俊生动。
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古诗四首》 教学案例(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古诗四首》教学案例(苏教版八年级上册)年级:八年级课型:精读课课时:2课时执笔:韩云生审核:备课组时间:2012-9-20学生班级:姓名:教学目标:1.反复朗诵诗歌,能读懂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2.深入理解名句,学会对名句进行赏析。
教学重点:(1)学习本文线索,理清文章思路。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揣摩语句,体会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读议展点练第一课时一、检查课前积累列举中国爱国名人名言或他们的爱国事迹二、1.配乐朗诵,学生静静地欣赏,并正音正字,正确把握诗句的朗读节奏,思考四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怎么知道的?(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并努力使对方接受。
如对方不接受,则应竭力反驳。
注意:陈述理由或反驳意见要有依据。
)提示:可查阅资料了解写作背景、诗人身世,探究诗中意境,体味真情实感。
2.组织班级交流。
3.变换角色,模仿诗人,学会有感情地朗读。
三、重放配乐朗诵,学生比照自己,有感情地跟读。
四、拓展提高:你最喜欢哪一首诗?为什么?五、课堂总结:第二课时一.课前播放张明敏的歌曲《我的中国心》,营造课堂学习的良好氛围。
集体有感情地背诵四首古诗。
二、品味诗歌名句,体会深沉情思。
1.这四首诗都写于国家危难之时,诗中都蕴含了诗人深深的爱国情怀。
你认为四首诗最能体现爱国深情的词或句子分别是什么?为什么?(自由朗读,边读边思,小组讨论交流,各抒己见,请同学点评。
组织班级交流中,教师适当点拨加以引导。
)2.集体朗读一遍。
三、能力迁移:运用已学知识朗诵并赏析自己课外收集到的爱国诗歌一首。
1.在小组里有感情地朗读自己课外收集的爱国诗歌,并请别的同学点评。
2.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推荐课外收集的爱国诗歌,并说出推荐理由。
3.学生互评,教师小结,以肯定成绩、鼓励为主。
四、拓展提高:回归课文,再读古诗四首。
思考:吟动人诗篇,品诗中深情。
古人触景伤怀,为国忧思,这给了你哪些启发?五、课堂总结。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8《古代诗词四首》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 苏教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一、教学目标设计(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诗词的有关知识,接受课文的艺术感染,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2.领悟本课的主旨,学习词作中常见的借景抒情和借古讽今的表现手法。
3.引导学生与“苏词”作对比,辨析两首词的异同。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把握作品主旨,领悟作者思想感情,体会词作是有感而发的产物。
(三)情感与价值观:理解词作与时代、国家背景及个人遭遇的密切联系,接受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
二、教学内容设计教学重点:知人论世,把握作品主旨,领悟作者思想感情,学习典故的表达作用。
教学难点:体会问答句对作者情感的表现功能。
三、教学策略分析1.教学方法:揣摩和练习诗词的朗读方法,在熟读的基础上,探究作者内心情感;通过学习言语形式(此处指问答句),展开讨论,体会典故及借古讽今的写法对作者情感表达的作用2.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我们刚刚赏析过宋词中豪放一派苏轼的词风,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首宋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让我走近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来看看同为豪放派,他的词风和苏轼有什么不同?(二)识人知境自由说说对辛弃疾的了解和南宋时期的社会背景。
1.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其词多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有《稼轩长短句》。
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2.背景:辛弃疾身处南宋偏安的时代。
当朝主和,只思自保,不积极抗争,收复国土已渺无希望。
辛是主战派,一生积极从事抗金事业,但无法施展抱负。
京口,今江苏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
宋开禧元年,当时作者在镇江知府任上,当他登临京口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便写下了这首词。
(三)品词析情【一读音韵】1.释题“南乡子”是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标题点明作词缘由。
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8《古代诗词四首》春望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春望》教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诗的思想内容及其中所蕴涵的诗情,能准确流畅地背诵。
2、学会诗歌赏析的方法,培养读诗兴趣,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3、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品味诗歌的“美点”。
【教学重点】1、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及诗的思想内容。
2、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感时伤国、忧国思亲的感情。
3、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感情,品味诗歌的“美点”。
【教学难点】1、解诗的思想内容及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时伤国、忧国思亲的感情。
2、品味诗歌的“美点”。
【教学方法】1、朗读教学法。
加强朗读教学,以读激情,让学生进入诗歌氛围,体会诗歌的意境。
2、问题探索法。
在整体感知诗歌的基础上,重在品味诗歌的精妙之处。
3、小组讨论法。
小组讨论,归纳要点,抒发感想。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源远流长的中国古典文学中,诗歌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从《诗经》到现在,诗歌一刻也没停止它前进的脚步。
从小我们就会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还有“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可以说,诗歌是伴着我们成长的。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要求背诵并解释),那么现在我们再来欣赏一下另一种风格:杜甫《春望》。
二、学习《春望》(一)请学生介绍杜甫,教师补充。
(课件显示)杜甫,字子美。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人尊称他为“诗圣”,他的诗多沉郁顿挫,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历史,故被誉为“诗史”(李白“诗仙”),著有《杜工部集》。
我们曾学过他的《登高》(学生回忆),“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二)创作背景。
安史之乱爆发后,安史叛军攻下当时的都城长安。
作者带着报国之心投奔唐肃宗,不幸在路上被安史叛军所俘,最终被留居在沦陷的都城长安。
此诗就是杜甫在长安时所作,诗人目睹祖国如此破碎衰败的景象,黯然神伤,这首诗是他当时心情的真实写照。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8《古代诗歌四首》学案 苏教版
《古代诗歌四首》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一些古代诗歌常识。
2、学习《观沧海》和《次北固山下》,理解诗歌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和《天净沙·秋思》,理解诗歌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4、欣赏精彩文句,培养想象能力,体会诗歌意境和思想感情。
给下列字注音碣()澹()竦峙()()萧瑟()()哉()悬()一、读《观沧海》,完成后面问题:1、《观沧海》是《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作者,是时期著名家,家、诗人。
他的诗以见称。
2、是非分明,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①“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
()②“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都是写海上的景象。
()③“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全景式地描绘了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
()④这首诗前八句是实写,后六句是虚写。
()⑤“水何澹澹”是描写无风时海面水波动荡的样子,“洪波涌起”是描写有风时大海波涛汹涌的壮阔气势。
()⑥这首诗通过写景抒情,借勾画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3、《观沧海》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字,代诗人。
2.第一句写了哪些事物?3.写这两个事物的作用是什么?(1)点明时间:时节(2)渲染气氛:的气氛杨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子规啼鸣:离愁别恨,与友人分离的痛苦(3)烘托心情:痛苦,痛惜,悲痛4.这句景物描写中含有作者对友人的同情,对的痛苦(景中含情,融情入景)5.第一句是写景,第二句是叙事。
叙述了什么事?“闻道”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6.前两句的写景叙事,都是为了下两句的抒情作铺垫(准备)。
作者因何而“愁”?7.明月与轻风本来是没有情感的,作者为什么还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三、《次北固山下》1、《次北固山下》作者______,______人,______代诗人,题目中“次”是________的意思,本诗属____ __言__ __诗。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四首教案和练习(教学案)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四首教案和练习(教学案)-九古诗四首《春望》ﻭ《泊秦淮》ﻭ《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三维目标】ﻭ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四首诗。
ﻭ过程与方法1、理解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2、细心品味脍炙的千古名句。
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ﻭ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ﻭ背诵默写。
体会的意境。
ﻭ【教学法】ﻭ生主师导展示【课时】2课时ﻭ第一课时ﻭ【课时目标】ﻭ学习《春望》《泊秦淮》ﻭ【预习导学】1。
导入新课ﻭ是一个诗的国度,自《诗经》起,经两汉、六朝、唐宋元明清,到现在,将这些诗堆叠排列起来就像那蜿蜒起伏的长城,读这些诗就像长城那样绵延不绝。
是情感的产物,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都会产生不同的心情,创造出不同的诗篇。
今天就让我们来踏寻古人的足迹,推测名人心情,欣赏名作之境界。
ﻭ2。
作者链接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
原籍襄阳,生于**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左拾遗。
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
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ﻭ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
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他热爱生活,热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
他同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
ﻭ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
ﻭ杜牧(公元803—853年),字牧之,京兆**(今**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
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
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至中书舍人。
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
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还曾注释《孙子》。
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
古诗四首(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四首(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一个“深”字写尽山河破碎,人民离散。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因为感时伤怀,加之久别思家之苦,即便是面对鸟语花香的春景,不但无心赏玩,反而落泪心惊。
——“溅”“惊”二字,在句中都是使动用法,意思是花使我的泪水飞溅,鸟使我的心灵惊悸。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连三月”见战祸之长。
“抵万金”极言家书难得。
足见思家之苦。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苦痛无法排解,搔头更增哀叹。
《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一个“寒”字,不但让人想到时值深秋,更在心头掠过一丝寒意。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人指责商女,其实是一种曲笔,真正该汗颜的是座中那些点歌的人。
足见诗人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僵卧孤村”四字,写出了诗人当时的处境:年老久病,无所作为。
但“不自哀”则引出诗人对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现实转入梦境,自然而巧妙,满腔爱国热忱化为豪壮的诗句。
《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干戈寥落”四字,包含多少辛酸与遗憾!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与个人的命运。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来抒写诗人的忧虑不安,孤苦伶仃。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激励人心的议论表现出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泊秦淮》[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3、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重点难点]:1、重点:背诵默写诗歌。
2、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时数]:一教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首诗是谁写呀?(杜牧<<山行>>)1、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杜牧是什么朝代的诗人?(唐代)唐代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呀?最著名的两位诗人是谁呀?(李白、杜甫)后人把李白和杜甫一起合称为“大李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泊”,停泊、靠岸之意。“秦淮”即秦淮河。诗人夜晚泊舟秦淮河畔,借写眼前之景而抒现实之忧。
4.请欣赏诗歌朗读。
5.学习《泊秦淮》的内容。
诗歌的第一句用两个“笼”字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勾画出了秦淮河两岸朦胧冷清的景象,渲染出空冷愁寂的情调。第二句交代了停船的时间、地点和人物,为以下两句的展开做铺垫。第三、四句诗写诗人在船上听到对岸酒楼中歌女们演唱“亡国之音”后激起的无限忧愤之情。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2.创作背景
“安史之乱”爆发后,安史叛军攻下当时的都城长安。诗人带着报国之心前往四川投奔唐肃宗,不幸在路上被安史叛军所俘,最终被留居在沦陷的都城长安。此诗就是杜甫在长安时所作,诗人目睹祖国如此破碎衰败的景象,黯然神伤。这首诗是他当时心情的真实写照。
3.请欣赏诗歌朗读。
4.积累字词:
溅(jiàn)浑(hún)簪(zān)
6.赏析名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于婉曲清丽的风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堪称“绝唱”。既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用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
板书:古代诗词四首
思维发散
由诗歌艺术,引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激发学生阅读本文的兴趣。
讲授新课
一、学习《春望》
1.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人尊称他为“诗圣”。他的诗多沉郁顿挫,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历史,故被誉为“诗史”。著有《杜工部集》。我们曾学过他的《登高》(学生回忆)。他的代表作是“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二、学习《泊秦淮》
1.作者简介
杜牧(803—约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杰出诗人。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著名作品有《阿房宫赋》《过华清宫绝句》《赤壁》等。有《樊川文集》传世。
2.写作背景
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泊秦淮》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当他来到当时还是一片繁华的秦淮河上,听到酒家歌女演唱《后庭花》曲,不禁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诗篇。
重点
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其隽永的意蕴。
难点
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词的兴趣,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引导学生感受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
学法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教法
说教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诗歌常常用最精练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四首诗词都是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通过精练的语言要表达怎样的内涵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吧!
6.本诗的情感是通过什么来抒发的?
全诗触景伤怀,将忧国思亲的情怀蕴含在形象的描写之中,情景交融,感人肺腑。
7.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目睹破碎衰败的祖国,黯然神伤,抒发了国破家亡、忧国思亲的沉痛悲苦之情。
8.总结全诗:
《春望》这首诗是诗人忧乱伤春之作。诗的前四句即前半部分是诗人感时忧国的内容,都统一在“望”中。诗人视域由远而近,由大而小,从山河到草木,再到花鸟,视象也由整体到部分,由混沌到清晰。借景抒情,由景见情,而不直抒其情,其情由隐到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层层袒露。从景与情的变化,使人可以想象诗人由翘首远望,慢慢地转入了低头沉思,从而进入了诗的后半部分——思家念亲。诗的后四句,是由前半部分触发而出,又进一步有所发展。由前面的景,写到自己的情,又描出自身的形。诗人眺望春景,想望亲人,盼望军官,最后以望者的形象作结——一位稀疏白发的诗人,站在残破的长安城头,面对遍地草木,心思远方的亲人,老泪纵横,忧心忡忡,叫人怆然泪下。将前面感时、恨别之情概括无遗,又给人以实感,这也是诗人所擅长的写法。
2.写作背景
本词作于宋开禧元年(1205年),当时作者在镇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府任上。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每当他登临京口北固亭时,总是触景生情,感慨万千。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胜(shènɡ)搔(sāo)
5.本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诗的首联写望中所见。长安城被叛军攻破后,遭到了惊人的破坏。叛军焚烧宫室,杀戮无辜,人民朝不保夕,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国破山河在”,山河依旧,世事全非,失陷后的长安“城春草木深”。春天本是明媚的,然而战乱中的长安城却是草木丛生,一片凄风苦雨。诗意形象生动,情感极其沉痛。
2017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8课《古代诗词四首》教学设计
课题
古代诗词四首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年级
学习
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词的兴趣,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引导学生感受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
能力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其隽永的意境。
知识目标
熟练并准确地背诵五首诗词。
7.诗的主旨
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的社会现实。
三、学习《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1.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有《稼轩长短句》传世。存词六百多首。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诗的颔联是分写,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写春天。“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睹物伤情,见到开放的鲜花,也禁不住悲怆溅泪;听到鸟儿的啼叫,也禁不住魂悸心惊。
“烽火连三月”,烽火连天,杀伐不断,诗人远离家眷,由于战事紧张,音信隔绝,更觉“家书抵万金”,在那种兵荒马乱的岁月,一封普通的家书是多么难得、多么珍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