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预防犯罪》优质课教学设计_0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预防犯罪》优质课ppt课件_1
•
15岁的中学生陈某原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结识了 社会上的一群游手好闲的“朋友”,他逐渐无心学习、经常旷课。 他刚开始还有些自责,觉得对不起父母和老师,后来便放纵自己, 并因偷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纪律处分。他非但没有接受教 训,反而经常偷窃财物等,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悔改。 为了搞到钱去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个“朋友”竟拦路抢劫, 在短短几天内多次作案,最终因犯抢劫罪被判刑。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
道德与法治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犯罪
•
【学习目标】 1.掌握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以及刑罚的含义、种类, 学会辨识犯罪。 2.知道青少年犯罪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帮助学生树立法治观念,杜绝不良行为,依法自律, 做遵纪守法的人。
【学习重点】
犯罪的基本特征 【学习难点】
充分说明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是(A )
A.严重危害性 B.普遍约束性
C.人身危害性 D. 财产危害性
•
中考链接:材料分析题
某县未满18周岁的学生阿斌等三人因父母工作忙,疏于管教,平时 在校不认真学习,常与社会上的的闲散青年交往,沉述网络游戏。为 了获得上网的费用,他们在某茶楼附近多次对路过行人持刀抢劫。该 县人民法院依法分别判处三人有期徒刑二年三个月,缓刑三年,并处 罚全20 000元。 (1)阿斌等三人的持刀抢劫行为属于哪一性质的行为?请结合材料写出 你的判断理由。 (2)为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请你分别向学校和同龄人提两点建议.
特点
与主刑同时使用; 可以独立使用
附加刑中还有驱逐出境和剥夺勋章、奖章和荣誉称号。前 者只对犯罪的外国人适用,后者只对犯罪的军人适用。
•
第三幕:依法导行
•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预防犯罪》优质课获奖课件_1
名文明中学生,做一 名合格公民,为社会 和谐贡献力量。
多次 盗窃
小
学的
自行
财物
摸, 东西
车
旷
数额 巨大
课
王强走上犯罪道路的路线图给 我们什么启示?
有了小错或一般违法行为,要 及时改正,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没 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如果任其发展 下去就有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我 们不能因恶小而为之,只有防微杜 渐 ,才能防患于未然;所以我们要 加强自我防范
加强自我防范
于他们年龄小当地派出所只能教育后释放。小强认为自己年龄小 法律管不了,慢慢从每月一次,到后来每月多次盗窃。有一次, 因为盗窃自行车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但他仍然不记教训。在 2015年1月期间,王强分别伙同萧某、陈某等人窜至某市实施盗 窃5次,盗得2台电机、2块电瓶以及人民币1700元等财物。影响 了当地群众的正常生活秩序。归案后,该市法院少年法庭判决被 告人王强犯盗窃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并处罚金2000 元。王强因自己的行为,受到了法律的严惩。在少管所度过自己 的大好年华。他的妈妈精神失常,爸爸和姥姥也因此先后去世。
于他们年龄小当地派出所只能教育后释放。小强认为自己年龄小 法律管不了,慢慢从每月一次,到后来每月多次盗窃。有一次, 因为盗窃自行车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但他仍然不记教训。在 2015年1月期间,王强分别伙同萧某、陈某等人窜至某市实施盗 窃5次,盗得2台电机、2块电瓶以及人民币1700元等财物。影响 了当地群众的正常生活秩序。归案后,该市法院少年法庭判决被 告人王强犯盗窃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并处罚金2000 元。王强因自己的行为,受到了法律的严惩。在少管所度过自己 的大好年华。他的妈妈精神失常,爸爸和姥姥也因此先后去世。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善用法律》优质课教学设计_0
第3课时善用法律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懂得青少年面对违法犯罪时,要善于斗争能力目标且善于斗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依法维权意识,树立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观念【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依法维护合法权益。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学生阅读教材P57“运用你的经验”)1.思考:你对此事的看法是什么?2.如果你是小华的朋友,你会怎样帮助他讨回公道?教师总结、过渡:保安的行为是侵犯小华权利的表现。
我如果是小华的朋友,可以告诉他要学会用法律与人打交道。
引出课题《善用法律》。
二、自学,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遇到侵害依法求助(一)依法维权活动一: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结果(学生阅读教材P58“探究与分享”)1.思考:为什么王某受到法律的制裁?为什么村民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你从这两则事例中明白了什么?教师讲述:王某纠集他人将打伤自己弟弟的李某打成重伤,违反了法律,受到了法律的制裁;村民们依照法律规定同村干部论理、论法,维护了自身的合法权益。
由此可以看出,非法维权受惩罚,依法维权终受益。
教师总结:我们应学会依法维权。
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活动二:法律救助帮维权(学生阅读教材P58—59“阅读感悟”)1.思考: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维权?2.上个事例中的王某应该如何帮弟弟维权?教师讲述:1.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法律服务所工作人员的工作、律师的职责、公证员、法律援助中心的职能,寻求国家救济的做法。
2.王某可以与李某协商,要求对方承担相关责任,或者向派出所报案等。
活动三:诉讼维权最权威(学生阅读教材P59“探究与分享”)思考:小峰是通过什么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你了解这种维权方式吗?教师讲述:小峰通过诉讼方式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师总结:(什么是诉讼?)(1)含义:人民法院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预防犯罪》公开课教学课件_0
陈某走上犯罪道路的路线图
交友不慎
不良行为
一般违法
违纪行为
犯罪
课堂小结:
了解罪 刑法的作用及内容
预 与罚
犯罪的含义及特征
防
刑罚的含义及分类
犯
罪 加强自 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我防范 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课堂练习:
1、下列说法中,正确指出了犯罪特征的是( )
A
①具有刑事违法性
②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教学重点: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预防违法犯罪
自主学习:
1、刑法的作用及内容 2、犯罪的含义及特征 3、刑罚的含义及分类 4、怎样加强自我防范?
合作探究2:
(1)他们的行为是一种什么行为?为什么? (2)法院的判决中,哪些是主刑?
哪些是附加刑?
管制(3个月----2年)
拘役 (1—6个月)
③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 ④应受刑罚处罚性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课堂练习:
2.要做到预防违法犯罪,就必须( D)
①提高道德水平,增强法制观念 ②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③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④认清违法犯罪的危害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Fra bibliotek课堂练习:
1、他们犯罪的 校的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纪律处分。
原因(个人、家庭 他非但没有接受教训,反而经常偷窃财物、
学校、社会)
2、 避免或矫治 这些行为的有效 方法。(个人、家庭
学校、社会)
参加赌博等,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 仍不悔改。为了搞钱到网吧玩游戏,他和 另外两个“朋友”竟拦路抢劫,在短短的 几天中就作案三起,最终因抢劫罪被判刑。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预防犯罪》优课获奖教案_0
第3课时预防犯罪一、教学分析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刑法与刑罚,认清犯罪特征,知道如何强化自我防范,远离犯罪;能力目标:能够判断犯罪行为,明辨是非,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树立法治观念,增强防范意识,杜绝不良行为,自觉遵纪守法。
2、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犯罪的特征。
教学难点:加强自我防范。
3、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二、教学过程A、导入新课(展示教材P52“运用你的经验”)思考:我国刑法对四百多种犯罪行为分别规定了刑罚。
查阅刑法,分析图片中行为的性质和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
教师讲述:1.砸破汽车玻璃偷盗车内物品属于盗窃罪。
2.在食品生产过程中生产地沟油,属于犯罪行为。
3.为了逼对方还债而绑架他人属于犯罪行为。
教师总结、过渡:这三则事例说明当事人的行为不属于一般违法行为,而是触犯了刑法,构成了犯罪。
什么是犯罪、犯罪应受什么处罚、如何预防犯罪,是我们本课即将学习的内容。
B、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了解罪与罚(一) 刑法与犯罪的含义活动一:自主学习——了解刑法与犯罪阅读教材P52—53内容,回答:(展示问题)1.刑法的作用是什么?2.什么是犯罪?3。
犯罪的行为表现:学生自主学习,回答问题。
教师讲解:1. 刑法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其作用: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2. 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3.略(二) 犯罪特征活动二:认清犯罪特征(展示下列材料)殴打他人,未对他人造成重伤→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一般违法行为;殴打他人而导致他人重伤甚至死亡→触犯了刑法→属于犯罪行为思考:试对比分析上述行为。
教师总结: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不同之处在于:(1)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一般违法行为对社会危害程度较轻,犯罪对社会危害严重。
(2)违反的法律不同:一般违法行为触犯的是刑法以外的法律,犯罪行为触犯的是刑法。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预防犯罪》赛课教学设计_1
(2)第2组的任务是:请你归纳:根据访谈的内容,归纳出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
说出一个原因得1分。
(3)第3组的任务是:请你支招:根据所学的知识,探究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说出一个对策得2分。
3.总结:只有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未成年人自我教育相结合才能筑起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防线。
父亲:没有进行家庭保护,溺爱孩子,没有尽到监护、教育的义务及责任;吴某的老师:对吴某进行批评教育尽到了学校教育、保护的责任,但劝其退学违反了义务教育法;文化部的官员:打击网络暴力、色情有利于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体现了社会保护,但监管和打击的力度不够;主审法官:保护未成年人人格尊严,体现司法保护。
(2)第2组代表发言: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包括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
外部原因包括家庭教育不当,社会不良因素、学校教育不力。
内部原因包括:法治意识淡薄,辨别是非能力不足,自控能力不足。
(3)第3组代表发言: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需要学校和社会通过教育提高未成年人的法治素养,需要家庭给予未成年人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尽到对未成年人监护和教育的责任,未成年人自身素质的提高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
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团队合作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四)青春绽放,让法律伴我成长1.过渡:那么学校、社会、家庭都做出了哪些努力,我们自己又应该怎么做呢?2.迎接本节课的第二次任务。
请拿出任务卡,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小组讨论2分钟,选一名代表展示学习成果。
(1)第1组的任务是:我来盘点:学校和社会是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的阵地,请说说学校开设了哪些法治课程,你参加过学校和社会组织的哪些法治教育主题活动?说出一点得2分。
(2)第2组的任务是:我来分享:最近,“传家风,立家训,扬家规”活动正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老师觉得家庭教育就是好的家风的继承与发扬,好家风的传承有利于家长重视对未成年人的教育。
请问你们家遵纪守法的好家风是什么,分享你的家风故事。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预防犯罪》赛课教案_1
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预防犯罪教材分析:《预防犯罪》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二框的内容。
本框题包括“了解罪与罚”、“加强自我防范”两目。
第一目集中介绍犯罪与刑罚这两个刑法学的主要内容,主要从“罪”与“罚”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罪”主要说明犯罪的含义和特征,“罚”主要介绍我国刑罚的含义和种类。
第二目主要进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涉及的法律主要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本目主要说明了未成年人犯罪的危害性,介绍了刑事责任年龄的法律规定,分析了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强调要杜绝不良行为,从小事做起,依法自律,加强自身防范。
学情分析:青春期的学生情绪不稳定,做事容易冲动,往往对法律、犯罪等知识了解不多,法治观念淡薄,如果没有接受相关的法治教育,极易造成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同时青少年学生易受环境的影响,想表现自己,又不能很好的约束自己,经常会“不拘小节”“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极易产生某些不良行为,如果不及时提高认识,进行纠正,就有可能导致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情境案例,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能够学会约束自己,加强修养,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预防违法犯罪的发生。
教学目标:1.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治观念,防微杜渐,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2.提高对刑法和犯罪的认识,能够辨别犯罪行为,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3.了解刑法,知道犯罪的基本特征,懂得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教学重点: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教学难点:犯罪的基本特征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教学准备:教师查阅相关的法律知识、分析教材,做好教学设计、制作PPT。
学生预习课文,完成导学案。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中第二框“预防犯罪”。
(板书:预防犯罪)设计意图:直接导入新课,使学生明确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新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预防犯罪 》精品教学课件
4.无业青年李某,手持三棱刮刀,抢夺多名中小学生 的财物并殴打拒交财物的学生。受害学生拨打“110” 报警,李某被逮捕。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李某有期徒刑。
B 下列对李某违法行为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从违法性质看,李某的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②从本质特征看,李某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③从违反法律看,李某的行为违反的是刑法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5.2 预防犯罪
1.政治认同:增强法治观念,增强防范意识杜绝不良行为,依法自律,远 离犯罪,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 2.道德修养:树立法治观念,加强自身修养,防微杜渐,增强防范意识, 杜绝不良行为,自觉遵纪守法; 3.法治观念:
4.健全人格:能够判断犯罪行为,能够明辨是非,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 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5.责任意识:树立法律意识,增强守法观念,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人。
自主学习
1.刑法的内容和作用 2.犯罪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3.刑罚的含义、主要内容、种类 4.青少年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01
了解罪与罚
运用你的经验
盗窃罪
非法拘禁罪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你知道以上三幅图中 的分别犯了什么罪吗? 违反了哪部法律?
1、刑法的作用和内容是什么? P52
作用: 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 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内容: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 及对犯罪应当处什么样的刑罚。
危害不大 情节轻微
危害大 情节严重
违法了刑法以外的法律 触犯了刑法
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或 行政制裁
受刑罚处罚
2.犯罪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1)含义: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 、并依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A严重危害性——最本质特征 (2)犯罪的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预防犯罪》优课教学课件_0
要防微杜渐,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
二、加强自我防范
(1)怎样加强自我防范?
(1)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 危害,远离犯罪。 (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3)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 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4)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 自觉遵纪守法,防范于未然。
(1)犯罪的含义: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应当 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2)犯罪的基本特征
第一,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第二,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第三,应受刑罚处罚是犯罪严重危害性和 刑事违法性的必然后果。
犯罪历来是国家法律打击的重 点,犯罪分子终究要受到严厉的刑 事处罚。
1.为什么被判刑?2.受到了哪些刑罚处罚?
二、加强自我防范
1.怎样加强自我防范?
(1).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 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探究活动三:
问题二:我们应该怎样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
品学兼优——结识游手好闲的“朋 友”——旷课——自责——放纵 偷东西、打骂同学(学校纪律处分)——经常 偷窃”(公安机关拘留)——网吧玩游戏—— 拦路抢劫——判刑
布置作业3:
小组以多种形式展示收集到的不良行为或相关案例。 针对不良行为制定整改措施,并填写在下表中。
不良行为
产生原因
整改措施
检查反思自己的言行,在哪方面要亮起红灯?
张中生利用领导干部职权为他人谋取不当利益,严重影 响了当地经济健康发展,且案发后尚有赃款人民币3亿余 元未退缴,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特 别重大损失,罪行极其严重,应予依法严惩。 审判长陈伟:被告人张中生犯受贿罪判处死刑,剥夺政 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犯巨额财产来源不 明罪,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 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法院同时判决,对张中生受贿所得财物和来源不明财产 及其孳息予以追缴,上缴国库,不足部分,继续追缴。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预防犯罪》优质课课件_0
(2)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这四名未成年人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
旷课
打架 沉迷
辍学
网游
偷窃
p56《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第十四条规定 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 (一)旷课、夜不归宿; (二)携带管制刀具; (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五)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六)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七)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八)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九)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案例一续
“看起来挺老实的啊,平时人也挺好的”,这是其中一 位嫌疑人给邻居留下的印象。虽然听说孩子曾经因为打架 被开除,但这次涉及“杀人焚尸案”让她难以相信。
涉及此次事件的多名未成年人当中有三人家庭离异、 大多在初中阶段旷课、打架、出入网吧沉迷网络游戏、偷 窃被学校开除或辍学,四位嫌疑人之间存在初中同学关系。
被告人杜天禹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并 处罚金人民币六万元。
请你思考:
1、判断被告杜天禹的行为?结合教材和案例说出判断其行为的依据有 哪些?
2、结合教材和案例说说被告杜天禹受到的是何种处罚?哪是主刑? 哪是附加刑?
案例二
2017年8月24日,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人民法院依法公开开庭 审理了“徐玉玉被骗致死案”被告人杜天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一 案并当庭进行了宣判:
小组合作探究: 本案中令计划受到严厉的刑罚处罚,分析在主刑与附加刑 的适用上有何特点?
主刑只能独立适用,不能相互附加适用; 附加刑作为主刑的附加刑适用,可多用,也可以独立 适用。
课堂拓展: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预防犯罪》优质课ppt课件_0
二 加强自我防范
陈某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
15岁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一个品交学友兼不优慎的好学生。自从结 识了一不些良社行会为上一群游手好闲的“朋友”,他逐渐无心学习, 经常旷课。开始他还有些不自良责行,为觉(得违对纪不)起父母和老师,后来
便放纵自己,并因偷东西、打骂违同法学等受到学校处分。但他并 没有吸取教训,反而经常偷窃财物等,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 但他仍不思悔改,犯为罪搞到钱去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个“朋
北京五少女校园暴力校园欺凌案件.mp4 视频案例中中学生的行为给自己和她人带来了哪些伤害?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二框 预防犯罪
自学主习感目知标(7P分5钟2-)57P52-57
1、什么是刑法?什么是刑罚?(分类) 2、记住什么是犯罪?犯罪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3、记怎样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友”竟拦路抢劫,在短短几天内多次作案,最终因犯抢劫罪被
判刑。
陈某是怎样走上犯罪 道路的?
1、交友不慎 2、不良行为
3、一般违法
4、犯 罪
怎样加强自我防范, 预防犯罪
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 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 守法的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 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 法,防患于未然。
(2)刑罚的含义:
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 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
(3)刑罚的种类 主刑
犯 法律 刑 罪 后果 罚 附加刑
管制 拘役 有期徒刑 无期徒刑 死刑
罚金 剥夺政治权利 没收财产 驱逐出境
只能单独 使用,不 能相互附 加并用。
既可作为主刑 的附加刑适用, 也可独立适用。
三、怎样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预防犯罪》优质课教案_0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每一位同学能预防并纠正不良行为。
2、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青少年。
教学重点: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教学过程:同学们!今天的法制教育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问题,现在同学们都处于十五、六岁,相信大家都会判断是非对错,可是为什么又有那么多的未成年人因为一时的糊涂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呢?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呈逐年上升趋势,居高不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学习一下《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我们将从四个方面来学习。
1.什么是未成年人犯罪?未成年人犯罪是指未成年人实施的犯罪行为。
我国《刑法》第17条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据此,在我国,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不承担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只对八种较为严重的犯罪承担刑事责任。
已满16周岁的人对所犯的所有罪行承担刑事责任,因此我国的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满14周岁而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的一部分。
2.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和前兆近几年来,我国对未成年人犯罪实行了一系列的预防措施,控制了青少年犯罪增长的势头。
但是,在一些方面仍很突出。
例如:犯罪低龄化、犯罪数量递增、犯罪手段智能化、成人化、团伙犯罪日趋增多、暴力性案件增多。
讨论交流未成年人犯罪的前兆。
未成年人犯罪的不良行为:(1)旷课、夜不归宿;(2)带管制道具;(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6)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9)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预防犯罪》优质课教学课件_0
④有不良行为又不及时改正,就极有可能一步
步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4.“小时偷针,大时偷金”这句话告诉我
C 们【 】
A.不良行为就是违法行为,违法就是犯罪
B.小错必然铸成大错,违法必然导致犯罪
C. 勿以恶小而为之,远离不良行为
D.偷针和偷金具有相同的社会危害性
5.预防违法犯罪的重要途径是【C】
呼吁大家:学法、知法、守法、护法
我配
心乐 中诗
: 法 在
注视那本共和国宪法的封面,谷穗、齿轮、 金色的五星, 簇拥着国徽下法律的圣洁,从此,法在我心中 阅读那人生的准则,路该怎样走,事该怎样做 心该怎样想,话该怎样说,从此,法在我心中 像慈母,又像严父,每一个标点都是前行的路标
指点迷津,答疑解惑,扶我一程又一程
2、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 的区别,联系;P77
3、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 犯罪行为的联系P78
“有人认为,只要自己不犯大错, 犯点小错没关系”
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答案:
不同意 ; 在现实生活中, 许多违法犯罪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 始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列举
的不良行为:
D 们【】
A.不良行为一定会发展为违法犯罪行为
B.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没有区别
C.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D.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行为之间没有不可逾越 的鸿沟
A 3.个别学生认为初中生吸烟是小事,这种
想法是错误的。因为【 】 ①人的坠落往往是从不良行为开始的
②小错一定会转变为大错
③许多违法犯罪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
沾染不良 习气,不及 时改正,极 有可能一步 步走向违法 犯罪的深渊Βιβλιοθήκη 防微杜 渐勿以恶 小而为之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预防犯罪》优课课件_0
剖析我们常见的不良行为以及危害: 1、打架斗殴 2、夜不归宿 3、携带管制刀具
师生共同总结: 1、容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侵害他人生命健康,影响家庭正常 生活,扰乱公共秩序。 2、可能受到侵害,可能侵害他人合法权益,令父母担心,易导 致犯罪。 3、可能被他人伤害,可能伤害别人,令父母担心,败坏社会风 气。
表演者:赵宾 张梦冉 刘闯 崔钰佳 曹耀宗 袁亚轩 范家欣 张铭豪
我们身边有这样的人吗?你知道他走向犯罪的原 因吗?
展教学示目互标 动
从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从一般 违法到犯罪,其实只有一步之遥。如果 经常小错不断,不能及时改正自身不良 行为,就极有可能一步步地走向违法犯 罪的深渊。
相关链接P56
含义: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
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
行为。P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P53
P53
康某等人向他人发送虚假手机短信,谎 称可以考后改分,录取名校等,以交定金等 方式进行诈骗,共骗取六万余元,导致多名 考生因报错志愿未被录取。后来,康某等人 分别被人民法院判处一年零六个月至九个月 不等刑期的有期徒刑。
解析:本题考查如何预防犯罪的认识。 ③明显与题干
不符,需排除,答案为C。
拓展训练
“只要不犯罪,平时有些不良行为也没关系。”请对此 观点进行辨析。
解析:本题考查不良行为与犯罪之间的关系。要认识到不良 行为的危害。
答:①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②不良行为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就很容易发展为违法犯罪行为。 ③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 觉守法的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行为,自觉遵纪 守法,防患于未然。
八上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二框
预防犯罪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预防犯罪》优质课导学案_0
《5.2预防犯罪》教学设计一、教材简析和学情分析1、教材简析(1)课标要求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心中有法”。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了解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本课所依据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相应部分是“青少年法治教育目标”“青少年法治教育内容”。
具体对应的内容是:“加深对社会生活中常见违法行为的认知,强化法律责任意识,巩固守法观念。
了解犯罪行为的特征、刑罚的种类,建立对校园暴力等常见违法犯罪行为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2)感知教材教材首先通过活动展示三个犯罪场景,引出查阅刑法,分析案例中行为人的违法行为的性质和法律责任,引入有关犯罪和刑罚内容的学习。
通过对比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异同,引导学生思考犯罪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通过探究王某抢劫案,引导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关于犯罪的知识分析犯罪人犯罪行为的性质,并借助刑法的规定,思考其法律后果,认识刑罚的种类。
通过分析中学生陈某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引导学生认识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的危害性,从而加强自我防范。
2、学情分析青春期的学生,开始有主见,但往往又很片面,往往只看到法律约束的一面,却不能认识到法律是正常秩序和自由的必要条件,从而不能自觉遵守法律,这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同时,青少年法治观念尚未牢固树立,他们往往又对法律、犯罪等知识了解不多,法治观念淡薄,如果没有接受相关的法治教育,极易造成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刑法与刑罚,认清犯罪特征,知道如何加强防范,远离犯罪。
2、能力目标:能够判断犯罪行为,能够明辨是非,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法治观念,增强防范意识,杜绝不良行为,自觉遵纪守法。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犯罪的基本特征。
难点: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四、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预防犯罪》公开课课件_1
2014年11月18日,“立二拆四” 案宣判。杨秀宇(网名“立二拆四”) 获刑四年,罚金十五万。他制造了一 系列网络热点事件,捏造所谓雷锋生 活中的奢侈情节,编造全国残联主席 张海迪拥有日本国籍等虚假信息,以 此提高网络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对杨秀宇所判处的刑罚中,属 于主刑和附加刑的分别是什么?
课堂小结
刑罚的分类
刑罚
管制 拘役 主 刑 有期徒刑 无期徒刑 死刑
只能独立适 用,不能附 加并用
罚金 附加刑 剥夺政治权利
没收财产
与主刑同 时适用; 独立适用
案例中对被告人处罚哪个是主刑、 哪些是附加刑?
重庆市司法局原党委书记、局 长文强因犯受贿罪,包庇、纵容黑 社会性质组织罪,巨额财产来源不 明罪,强奸罪,数罪并罚被判处死 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 个人全部财产。
D.众人拾柴火焰高
分析说明题
未成年人犯罪不能公开审理,体现 司法保护
某中学生小平16周岁,因父母离异对其疏于管教,渐
渐地同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混在一起,经常旷课打游戏,
甚至有偷窃这一不良行为。一次为了筹钱打游戏机,竟盗
窃电信施工工地的物资去卖,数额较大,触犯了刑法。为
教育其本人,人民法院公开审理案件,决定依法对其进行
C 违法 犯罪
D 违法 犯罪
2.关于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的关系说法不正确的是
( B)
A.两者都要承担法律责任,但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 B.两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违法必然犯罪 C.两者都具有社会危害性,本质相同 D.两者都是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处罚
A 3.犯罪最本质的特征是(
)
A.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B.犯罪是严重违法行为 C.犯罪是依照法律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D.犯罪是违犯刑法的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师范大学新余附属学校
课题:预防犯罪主备人:科目:道德与法治授课班级:八年级协备人: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刑法与刑罚,认清犯罪特征,知道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能力目标能够判断犯罪行为,能够明辨是非,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法治观念,增强防范意识,杜绝不良行为,自觉遵纪守法【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犯罪的特征。
教学难点:加强自我防范。
教学时间: 1 课时
第 1 课时
(一)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要具体、简要、可行、可测:(多媒体出示、学生朗读)
1、增强法制观念,认清犯罪危害,杜绝不良行为,远离犯罪
2、知道犯罪行为应当受到刑罚处罚依据刑法的种类
3、明确犯罪的三个特征
导入新课
(展示教材P52“运用你的经验”)
思考:我国刑法对四百多种犯罪行为分别规定了刑罚。
查阅刑法,分析图片中行为的性质
和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
教师讲述:
1.砸破汽车玻璃偷盗车内物品属于盗窃罪。
材料链接:《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罪】: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
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
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
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
产。
2.在食品生产过程中添加非法食品添加剂,属于犯罪行为。
材料链接:《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
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
源性疾患,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
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致人死亡或者对人体健康造成特别严重危害的,依照本法第一百四十
一条的规定处罚。
3.为了逼对方还债而绑架他人属于犯罪行为。
材料链接:《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
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者
杀害被绑架人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教师总结、过渡:这三则事例说明当事人的行为不属于一般违法行为,而是触犯了刑法,
构成了犯罪。
什么是犯罪、犯罪应受什么处罚、如何预防犯罪,是我们本课即将学习的内容。
引出课题《预防犯罪》。
二次备课(二)自学指导1
明确自学的内容与范围,明确自学的方法,明确自学的要求,明确自学的时间:
出示自学指导(2分钟)
为了达到学习目标,大家要认真紧张地自学,请看自学指导,(出示“自学指导”
投影)。
请认真默读课文内容,思考并在课本上画出下列各题的答案要点。
10分钟
后比谁能又好又快回答下列各题。
1、刑法的作用及内容
2、犯罪的含义与基本特征
3、什么是刑罚?刑罚的种类有哪些?
4、如何加强自我防范?
(三)自学自测
学生看书、看例题、做测试题,教师巡视。
(教师出示问答题或测试题让学生检测自学情况)测试题:
1、学生自学
二次备课学生进行紧张地自学,教师行间巡视,做适当点拨,并注意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
2、学生自测
请同学们看到导学案,完成导学案中的思考题。
学生做题时,教师注意观察学生
的答案,进行二次备课,教师及时表扬自学自测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重点巡
视学困生。
(四)互动展评
小组交流,全班展示,教师点评:(建议教师预设)
目标导学一:了解罪与罚
(一)刑法与犯罪的含义
活动一:自主学习——了解刑法与犯罪
阅读教材P52—53内容,回答:(展示问题)
1.什么是刑法?
2.什么是犯罪?
学生自主学习,回答问题。
教师讲解:1.刑法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2.根据刑
法规定,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二)犯罪特征
活动二:认清犯罪特征
(展示下列材料)
殴打他人,未对他人造成重伤→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一般违法行为;殴打他人而
导致他人重伤甚至死亡→触犯了刑法→属于犯罪行为
思考:试对比分析上述行为。
教师总结: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不同之处在于:(1)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一般
违法行为对社会危害程度较轻,犯罪对社会危害严重。
(2)违反的法律不同:一般违法行为触
犯的是刑法以外的法律,犯罪行为触犯的是刑法。
(3)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一般违法行为要
承担行政制裁或者民事责任,犯罪要接受刑罚处罚。
由此可以看出,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
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三)刑罚含义及种类
活动三:了解刑罚
(展示材料)
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周永康受贿、滥用职权、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案进行了一审宣判,认定周永康犯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财产;犯滥用职权罪,判处有期徒刑七年;犯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
三罪并罚,决定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财产。
1.思考:周永康的行为是一种什么行为?
2.周永康受到的处罚是什么处罚?
3.法院的判决中,哪些是主刑?哪些是附加刑?
教师讲述:周永康的行为是犯罪行为,他受了刑罚处罚,其中无期徒刑是主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是附加刑。
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
(阅读教材P54“相关链接”)了解刑罚的具体内容。
目标导学二:加强自我防范
(四)预防犯罪、远离犯罪
活动四:预防犯罪
(学生阅读教材P55“探究与分享”)
思考与讨论:
1.有人说:陈某是个特例,年龄小的人一般不会犯罪,即使犯了罪也不会受到刑罚处罚。
你认为这个观点对吗?
2.绘制出陈某走上犯罪道路的路线图,并分析他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
3.说说陈某的经历给你的启示。
教师讲述:1.阅读教材P55“相关链接”可知,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不受刑罚处罚的想法是错误的。
2.交损友→旷课→偷东西、打骂同学等→偷窃财物等→拦路抢劫→被判刑。
他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在于他自己道德水平低;法治观念淡薄;自制力差;不能明辨是非;不能抵制诱惑等。
3.陈某的经历告诉我们:(1)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2)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活动五:杜绝不良行为
(展示表格)
行为表现对行为人的危害对他人的
危害
对家庭的危害对社会的危害
打架斗殴
夜不归宿
携带管制刀具
填表并回答: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提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第十四条和第三十四条的规定。
教师讲述:
行为表现对行为人的危害对他人的
危害
对家庭的危害对社会的危害
打架斗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侵害他人生命
健康
影响家庭正常生活扰乱公共秩序
夜不归宿可能受到他人侵害可能侵害他人
合法权益
令父母担心易导致犯罪
携带管制刀具
可能被他人伤害
毒害身心健康,诱导犯罪
令父母担心 败坏社会风气
教师总结: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我们要明辨是非,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活动六:防患于未然
(学生阅读教材P56“阅读感悟”)
思考:读了父亲给儿子的信,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教师总结: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五)归纳总结
引导归纳,回扣目标:
本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是犯罪,犯罪的特征,明白了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明辨是非,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我们应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六)当堂训练
分必做题、选做题或思考题。
必做题完不成的开小灶,巡视学困生,当堂批改学困生作业,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做到“堂堂清”。
完成大练相关填空题和选择题。
板书设计:
预防犯罪⎩⎪⎨⎪⎧了解罪与罚⎩⎪⎨⎪
⎧什么是犯罪犯罪的特征
刑罚的含义及其种类
加强自我防范⎩⎪⎨⎪
⎧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杜绝不良行为从小事做起,防患于未然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