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伴抑郁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研究进展
外感寒邪或饮食热性药物不当,或脾胃内伤 ,导致寒热失调,进而引发功能性消化不良 。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机
脾胃虚弱 脾胃为后天之本,若脾胃虚弱, 则水谷精微运化失司,气血生化 无源,进而导致全身脏腑失养, 引发功能性消化不良。
痰湿内阻 若脾胃虚弱,水液运化失司,聚 湿生痰,痰湿内阻,影响胃气升 降,进而引发功能性消化不良。
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 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实验室指标
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能够改善患者的实验室 指标,如胃泌素、胃动素等消化相关激素的水平。
安全性
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安全性较高,不良反 应较少,患者耐受性好。
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优势与不足
优势
案例二: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针灸治疗是一种非药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方法,具 有操作简便、疗效显著等优点。
针灸治疗主要通过刺激患者的穴位,调节经络和气血, 达到缓解症状、改善胃肠功能的目的。常用的针灸方法 包括体针、耳针、穴位注射等。其中,体针主要选取中 脘、足三里、内关等穴位进行刺激,耳针则主要选取耳 穴与相应脏腑经络相关的穴位进行刺激,穴位注射则将 药物直接注射到相应的穴位,以增强治疗效果。
03
缺乏标准化和客观化 评估指标
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评 估缺乏标准化和客观化的评估指标, 这给临床研究和疗效比较带来了困难 。
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未来研究方向
1 2
探讨中医药治疗的机制和原理
深入研究中医药治疗的机制和原理,为中医药 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加强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研究
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1. 概述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中医药作为一种传统治疗方法,近年来在治疗抑郁症方面逐渐受到关注。
本文旨在综述中医药治疗
抑郁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2. 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方法
中医药治疗抑郁症主要采用中药治疗和针灸疗法。
中药治疗常
用的方剂包括柴胡疏肝汤、复方黄连素等,针灸疗法主要采用足三
里穴、百会穴等穴位进行治疗。
3. 临床研究进展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不断取得进展。
一些研
究表明,中药治疗在改善抑郁症状、缓解抑郁情绪方面具有一定的
疗效。
针灸疗法则被认为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抑郁症状。
4. 未来研究方向
尽管中医药治疗抑郁症已取得一定的研究进展,但仍存在许多
待解决的问题。
未来的研究可以重点关注中药治疗和针灸疗法的疗
效评估、治疗机制的探究以及中医药治疗与常规治疗的结合应用等方面。
5. 结论
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进展强调了中医药作为一种潜在的治疗方式的重要性。
进一步的研究可以为抑郁症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并促进中医药在心理健康领域的发展。
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中的中医药临床分析进展
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中的中医药临床分析进展摘要】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是我国消化科临床中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依据罗马Ⅲ标准,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或多种的胃、十二指肠区域的消化不良症状,在发病中通常会伴随器质性、系统性与代谢性的疾病,且会出现上腹痛或者是灼烧的感觉,经常会出现餐后饱胀不适的情况。
以往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治疗中,都是采用西药药物治疗,治疗效果并不显著,且长期药物治疗对患者身心影响较大。
所以,近年来我国医学研究中,逐步从中医药的领域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进行病理分析,从辨证论的角度阐述发病机理,依据个性化治疗的要求,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与选择治疗方式,以局部和整体统一的视角,寻找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中医药分析【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3-0059-02功能性消化不良又称消化不良,具体是指出现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是一种由于器质性、系统性与代谢性疾病引起的临床综合征,症状可持续或反复发作。
在临床治疗中,需根据其临床症状确定治疗方法,西药的药物治疗周期长、见效慢、易反复,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的治疗作用不明显。
目前,我国患者肠胃病中50%的左右的患者都具有慢性、反复发作的特点,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城市生活节奏变快,精神心理压力加重,导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本文主要阐述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中的中医药临床分析进展,从中医药角度分析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的治疗方法与发病机理。
1.研究资料与方法目前中医药领域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的研究文献与研究成果较多,本文基于各种研究文献和专家经验,以中医辨证论的观点,分析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的发病机理和中医治疗方法。
因此,研究对象是符合诊断标准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依据2006年提出的罗马Ⅲ诊断标准对患者进行临床诊断[1]。
中医药联合心理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医学, 2023, 12(8), 2160-2164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tcm https:///10.12677/tcm.2023.128323中医药联合心理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 研究进展王旭芳1,王春秋2*1青海大学医学院,青海 西宁 2青海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青海 西宁收稿日期:2023年7月14日;录用日期:2023年8月8日;发布日期:2023年8月22日摘要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是临床中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本病在临床中易复发且治疗效果一般,导致患者复诊率较高,给医疗卫生资源及患者的心理和经济上造成不小的压力。
近年来,临床中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方法在不断进行创新,研究发现中医药联合心理疗法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其复发率,从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心理疗法,中医药Research Progr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bined with Psycho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Functional DyspepsiaXufang Wang 1, Chunqiu Wang 2*1School of Medicine, Qinghai University, Xining Qinghai 2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Qinghai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Xining Qinghai Received: Jul. 14th , 2023; accepted: Aug. 8th , 2023; published: Aug. 22nd , 2023AbstractFunctional dyspepsia (FD) is one of the common digestive diseases in clinical practice, which is *通讯作者。
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摘要: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消化道疾病,指的是一种持续性反复发作的消化不良的症状,这种疾病一般会持续四周以上,根据实验室的常规检查比如经腹部的B超,消化内镜以及各种的生化检查结果都不会发现疾病的存在。
临床上这种疾病会出现烧心,腹痛,呕吐,恶心以及食欲不振等现象。
我们国家的中医学将这种疾病归于腹胀,胃脘痛等范畴,当今医学治疗这种疾病主要使用的是促进胃动力的药物。
这些年来,中医药治疗这种疾病尤其是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一定程度的优势性,具有着较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中医药;功能性消化不良;研究引言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这种疾病的发病几率较高,根据有关的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能够发现,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大约占所有消化不良患者的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五十。
占消化专科门诊的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四十。
并且一部分患者疾病的症状可能会表现的更加严重和持久,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
最近这些年,伴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这种疾病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
在2004年的罗马会议上再次修订了有关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定义,具体内容为:符合以下的一项或者多项症状则被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
在餐后出现饱胀感,出现早饱,上腹疼痛或者上腹的烧灼感等。
现代医学虽然对于这种疾病的研究比较多,但是发病的原因以及发病的机理当今还不清楚,也没有特效的药物进行治疗,大多采用对症方式进行治疗,而通过中医辩证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性,在临床上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1 中医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病因病机的认识当今的医学下对于这种疾病的病因的认知有很多种,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部分学者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的原因和患者的饮食不洁以及痰饮,食积,情志不和等有关系,这种疾病和患者的胃,肝,肺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大多认为这种疾病同时有寒热错杂之证[1]。
部分学者认为这种疾病是因为饮食不化,外邪内陷,情志失调以及脾胃虚弱而导致中焦气机的不利,或者是因为升降失常,气虚气滞等形成的一种自觉症状,并且认为这种疾病的基本病位在患者的胃部,基本的病机为升降失职等[2]。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于雷贝拉 唑肠溶 片 +枸橼 酸莫沙必利 对照组 。 单氏等 以连夏消痞汤 ( 清半夏 1 、 2g 干姜 9g 黄 、 连 9g 黄芩 l g党参 1 g 木香 1 g 甘草 6g 大 、 2 、 2 、 2 、 、
6 ・ 4
江西 中医药 2 1 7月第 7期总 4 0 1年 2卷第 3 3 4 期
JANG OU I X1J RNA TR L OF ADl oNA HI Tl L C NEs ME C NE E Dll
南 昌
认 为此
本 虚 标
,
阴虚
认 为 气 机 。苏 得 出脾 不 畅是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 , 不少学者运用传统 中医理论 结合现代临床实践辨证施 治, 已凸显 出其明显的优
皆属于热 。《 ” 灵枢 ・ 厥病》 “ t , 日: 厥 痛 腹胀胸满 , 7
心尤痛甚 , 胃心痛也 。 D虽然病位在 胃肠 , ”F 但其发 病与五脏 相关 , 中与肝脾尤为密切。正如《 其 临证
虚气滞证 、 脾胃湿热证 、 胃虚弱( 证 、 脾 寒) 寒热错杂
证 四型 。刘 氏 通 过 对 5 8例 F D患 者 的 临床 治 疗
势 和发展 前景 。现 就近几 年取 得 的成果综 述 如下 。
1 病 因病 机
病机特点 , 而饮食和情绪是主要诱发因素。 2 治 疗方 法 2 1 辨证分型 《 . 功能性消化不 良中医诊疗规范 ( 草案)》 将功能性消化不 良分为: 肝郁气滞型 、 肝 郁脾虚型 、 脾虚痰湿型、 饮食积滞型 、 寒热错 杂型等 五种类型。但各 中医临床医家依据 自己的l床经验 临
[] 5 薛莉萍 , 张合俊.辨证分型治疗功能性消化不 良6 0例 [ ] 辽 宁 J. 中医药大学学报 ,0 8 1 ( ) 9 2 0 ,0 2 :9—10 0.
伴抑郁焦虑状态的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证型研究
hg et crs iteS n DSi a etwi i z ite o etc r o ewo be a e t hr hwe. o c s n i ssoe lh ASadS pt ns t Px Qi . w s soe fh l i pt ms hS i Z i iC n l i h O n i h u h h l t t t sn i wi a e uo
,
i
,
.
,
,
,
,
,
,
,
.
【
】
: AS S :
功 能性 消 化 不 良是 一 种 常 见 的 上 腹 疼 痛和 不适 的症 状 ,其
消 化 不 良 ( D)的 患 者 并 且 伴 有 抑 郁焦 虑状 态 的数 量 一共 10 F 5
症状包括上腹饱胀 、早饱 、烧灼感、嗳气、恶心呕吐 以及难 以
消化 不 良症状 的 “ 功能性消化不 良”。影 响胃肠道功 能以致 引 起功能性 消化 不 良症状 的日常因素一般包括三个方面:① 心理 和精 神的不 良应激 ;② 不 良饮食 习惯 ,包括刺激性食物,例如
咖 啡 、生 冷 、甜 食 、浓 茶 、油 腻 等 饮 品 ,或 者 是 空 腹 、频 繁 食
不 良是指 有消化不 良症状 的主诉 ,但 未经过 内镜等检 查 的患 者。己调查的消化 不 良指 已经接受过 内镜检查 。如果排除 了上
消化 道 肿 瘤 、反 流 性 食 管 炎 、消 化 性 溃 疡 等 器 质 性 疾 病 ,称 为 非溃 疡性 消化 不 良,也 就 是 被 认 为 没有 器质 性疾 病 可 以解 释 其
以肝 气 郁 结 、湿 阻气 滞 和 胃气 失 降为 主 ,病位 以肝 、 胃和脾 为 主 。本 文 的研 究 说 明可 以为 中 医 的 分 型 治疗 功 能性 消 化 不 良提 ( 上接 5 4页 )
加味四逆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伴抑郁的临床疗效观察
加味四逆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伴抑郁的临床疗效观察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排除器质性疾病后,患者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消化不适症状,而无结构性病变的一组症候群。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常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症状,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加味四逆散是一种经典的中药方剂,具有理气、和胃的功效,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伴抑郁方面有一定的疗效。
本文旨在观察加味四逆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伴抑郁的临床疗效。
本次观察选取了1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伴抑郁的患者,男女比例大致相等,年龄范围在30岁-50岁之间。
患者入组前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并通过胃镜和检查排除了结构性疾病的可能性。
入组前,患者接受了抑郁情绪问卷的评估,分别评估了抑郁程度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状严重程度。
评估结果显示,患者在抑郁程度上普遍较高,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症状。
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了常规治疗,包括生活方式调整、心理疏导和必要的药物治疗。
治疗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了加味四逆散。
观察周期为3个月,每月复诊一次。
观察指标包括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和抑郁程度的变化。
观察结果显示,在治疗组中,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状有明显的改善。
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减轻或消失。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症状改善情况更好。
同时,治疗组的抑郁程度也有所下降,心情愉快度增加。
而对照组的抑郁程度变化不显著。
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数据,发现治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加味四逆散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伴抑郁方面有明显的疗效。
通过观察,我们认为加味四逆散的治疗机制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加味四逆散能够理气和胃,调节胃肠功能,改善消化不良的症状。
其次,通过调节肝气,缓解抑郁情绪,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最后,加味四逆散具有温阳和血的作用,能够提高患者的整体身体状况。
综上所述,加味四逆散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伴抑郁方面的疗效确实存在。
但是本次观察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样本量较小、观察周期较短等。
功能性消化不良伴焦虑抑郁状态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功能性消化不良伴焦虑抑郁状态的中医药研究进展摘要: 功能性消化不良及其并发症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近年来对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伴焦虑抑郁状态的研究比较活跃,现笔者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中药内服治疗、中成药治疗、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以供同道参考。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焦虑抑郁状态;中医药;综述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具有病程长、反复性和难愈性的特点[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大众生活方式的改变,社会心理对疾病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西医治疗本病采取的方案较为单一,且疗效欠佳,造成该类患者长期服药而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
传统中医在治疗FD伴焦虑抑郁状态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现就近年来功能性消化不良伴焦虑抑郁状态的中医药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研究中医古籍文献中并没有“功能性消化不良”病名的相关记载,多数学者根据本病的症状特点,将其归属“胃脘痛、“痞满”、“呃逆”、“嘈杂”等范畴进行辨证论治。
中医学认为,本病常见病因有情志失调、喜食肥甘辛辣、作息失调、脾胃素虚等。
而早在数千年前我国就已有情志致脾胃病的认识,如《黄帝内经》中就有“土得木而达”及“思伤脾”记载的[2]。
叶天士云“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认为脾胃病与肝木犯病影响密切[3]。
目前在临床上,学者们多根据其不同的病因来分析其发病的机制。
如:罗宏伟主任[4]认为情绪不畅,木郁而克土,则脾胃气机升降失常是FD的重要病机。
闫晓轩[5]认为FD伴有焦虑抑郁状态与肝、脾密切相关。
刘红欣[6]认为肝气郁结、脾气虚弱与FD伴有焦虑抑郁状态密切相关,尤其是肝气郁结。
若情志不遂伤及肝脏,气机疏泄失常,导致脏腑自病,日久伤及他脏如脾胃等脏腑时,常可伴有胃脘痛、痞满、纳差、呃逆、胁痛等运化失常症状[7]。
2 辨证分型研究由于不同地区的生活习俗及地理环境的差异等等,临床学者对FD的病因病机及证候认识不一,各家多根据自身在临床中的经验和体会而辨证分型,中医学界仍然没有统一的标准。
中医治疗伴抑郁症的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伴抑郁症的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中医治疗方案。
方法 :100例伴抑郁症fd患者按单纯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采取加味逍遥汤合传统中医心理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临床疗效根据症状积分、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积分变化评定。
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fd症状及抑郁症积分明显降低,获得显著疗效(p<0.01,0.01< 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8周后两组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
3个月后随访,无论在症状积分还是sds积分上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结论:中医治疗伴抑郁症的功能性消化不良见效快,复发率低,副作用小,经济性和依从性好,有明显优势。
【关键词】消化不良中医药疗法加味逍遥汤治疗应用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消化内科临床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与社会心理因素、人类生活方式、人类自身行为密切相关。
fd不仅常见,而且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目前,fd的病因及病程、生理仍不清楚,所以无特效治疗。
为探讨伴抑郁症的fd的传统中医治疗方案,笔者在文献调研和临床治疗的基础上,设计中药合中医心理治疗为主的治疗方案,临床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00例伴抑郁症的fd患者均来自我院消化门诊。
按单纯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中女性32例,男性18例。
年龄16~65岁,平均(41±9.91)岁,病程1~7年;对照组中女性34例,男性16例。
年龄18~60岁,平均(40.59±9.46)岁,病程1~6年。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没有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1.3.1 纳入标准被诊断为伴抑郁症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年龄16~65岁,愿意接受本试验者。
1.3.2 排除标准孕妇,严重心肺肾疾病,有消化道手术病史,中途退出或配合其他药物治疗者。
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研究进展
长期随访观察
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开展大规模临床研究
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将与现代医学结合,形成更加全面的治疗方案,提高疗效。
与现代医学结合
结论与讨论
06
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显著疗效
不同证型的治疗效果存在差异
中医药治疗的优势和特色
研究的主要发现和结论
研究存在的不足和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建议在未来的研究中扩大样本量,提高研究的代表性和可信度,以更准确地评估中医药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调节肠道敏感性
中医药可能通过调节肠道神经递质和受体的表达,降低肠道敏感性,缓解腹痛和腹胀等不适症状。
中医药对胃肠道动力和敏感性的调控
中医药可能通过调节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凋亡,缓解免疫和炎症反应。
调节免疫反应
中医药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的产生和释放,缓解炎症反应和改善组织损伤。
调节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
缺乏大规模临床研究
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受限于传统医学理论,对于一些现代医学认识尚不够深入。
受限于传统医学理论
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局限性和挑战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将会有更深入的认识,为中医药治疗提供更多思路。
深入研究发病机制
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前景展望
未来将会有更多大规模的临床研究来验证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为推广提供更多依据。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和展望
应当对患者的长期疗效进行随访观察,评估中医药治疗的远期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全面的参考。
建议开展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将中医药治疗与西医治疗进行比较,以确定中医药治疗的优势和地位,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优化的方案。同时也可以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及中医药治疗的机制和原理,进一步推动中医药在临床上的应用和发展。
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中外医疗 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 综述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谢晶日1,刘毕赢2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摘要]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生活工作压力的增大,人们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致使该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
目前西医多以对症治疗为主,短期内治疗效果显著,但具有易复发的缺点。
而功能性消化不良作为中医治疗的优势病种之一,在治疗上具有持续性效果好、安全性高等优点。
目前主要采用中医内治法和外治法,本文将予以总结。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药;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23)02(c)-0190-05 Progress in the Treatment of Functional Dyspepsia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XIE Jingri1, LIU Biying21.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arb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150040 China;2.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arb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150040 China [Abstract] Functional dyspepsia (FD) is a relatively common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 in clinical practice.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and the increase of life and work pressure, people's diet and lifestyle also change, resulting in an increasing incidence of FD year by year. At present, Western medicine mainly fo‐cuses on symptomatic treatment, which has remarkable therapeutic effect in the short term, but has the disadvantage of easy recurrence. Functional dyspepsia, as one of the dominant diseases in the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the advantages of good lasting effect and high safety. At present, the internal treatment and external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re mainly used, which will be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Key words] Functional dyspepsi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earch progress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是一组较为常见的、且无器质性病变的临床综合征,由于胃和十二指肠功能紊乱,因此产生上腹部疼痛、烧灼感、餐后饱胀感、恶心呕吐、嗳气等一系列胃肠道临床症状[1]。
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研究进展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是指具有餐后饱胀不适、早饱、上腹痛或上腹烧灼感,经胃镜等相关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根据最新FD的罗马III标准将其分为餐后不适综合征和上腹疼痛综合征[1]。
在中医独有的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的引导下,中医药在治疗FD具有临床独特的优越性。
近些年来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从各种文献资料及临床报道来看,中医药已在功能性胃肠病领域成为最为关注的热点。
现就本病的中医药研究近况综述如下:1 中医学对FD病因、病机的认识中医虽无FD之病名,但根据其临床特点,可归属于“胃脘痛”、“痞满证”、“纳呆”、“嘈杂”、“反胃”等范畴。
《伤寒论》曰“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
《沈氏尊生书·胃痛》说:“胃痛,邪干胃脘病也”。
明代《景岳全书》谓:“胃脘痛证,多有因食、因寒、因气不顺者,然因食因寒,亦无不关于气,盖食则气满,寒留则气凝,……”。
“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篇》)。
现代医家程氏[2]认为该病因离不开内因、外因、不内外因三种。
内因为体质因素,以先天禀赋为主,受后天及疾病的影响;外因是指气候、环境、病原微生物等外界因素;不内外因则是饮食起居失宜、情志过度、劳逸失调等社会因素。
其病机是肝胆疏泄功能失常,脾胃运化功能失常。
曹氏[3]认为随着现代生活节奏下加快,人们竞争激烈,加之工作压力大,容易经常处于紧张焦虑状态中,日久致肝气郁结,肝失条达,气机阻滞,横逆犯脾胃,使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而发病。
叶仁群等[4]指肝主疏泄,脾主运化,中焦气机依赖于肝的条达,肝失调畅则气机紊乱是本病病机关键,病位主要为肝脾胃三脏。
卜平[5]则认为,引起FD的根本原因是脾不升清和胃失降浊导致的脾胃运化功能障碍,基本病机为肝郁犯土、胃失和降、脾运无权。
2中医学对FD 辨证分型目前大多数医家多依据各自的临床经验进行辨证分型,因此临床分型差异较大。
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伴抑郁进展论文
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伴抑郁的研究进展赵中扬*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抑郁中图分类号:R25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12)07-0109-021概述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sia,FD)又称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是以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等上腹不适为主,其为无器质性原因可究的,慢性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中上腹症候群。
本篇将介绍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伴抑郁的治疗和研究进展。
2诊断标准现在FD所采用的诊断标准为罗马III功能性胃肠病标准[1]:①具有以下1项或多项,即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等;②无形态学、生化学异常改变和其他明显原因可以解释症状的产生。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符合以上诊断标准。
3病因病机本病根据症状,应属中医“痞证”、“胃痛”等范畴,认为本病的病位在脾胃,与肝、脾两脏功能失调关系最为密切,抑郁证则与中医所论述的“郁证”、“癫证”、“脏躁”等病相类似。
FD 的病因病机较为复杂,归纳各家观点主要有以下三大方面:3.1肝气郁结、胃失和降:FD病变在胃,且与肝脾密切相关,肝主疏泄,主升发,调畅气机,疏畅情志,能促进脾胃消化。
3.2脾胃虚弱、土虚木乘:《证治汇补·痞满》云:“大抵心下痞闷,必是脾胃受亏,浊气夹痰,不能化为患”。
沈金鏊亦在《杂病源流犀烛》中指出:“痞满,脾病也,本由脾气虚,及气郁运化,心下痞塞满。
”脾胃为后天之本,水谷之海,仓廪之官,主受纳和运化水谷,若脾胃虚弱,或久病之后,或年老体衰,阳气不足,脾失温煦,中焦虚寒,气虚统摄无权,运化失常,每当受到内外邪气侵袭,外感寒湿、内受饮食积滞等可使脾胃受损而脾胃气虚,致使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发而为病[2]。
3.3饮食不洁、食滞痰阻:《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脾主运化,胃主受纳,为水谷之海,腐熟水谷;又主通降,以降为和、以通为用;机体的消化运动主要依赖于脾和胃的生理功能。
大柴胡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伴抑郁症状的临床研究
大柴胡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伴抑郁症状的临床研究闫晓轩【摘要】目的:观察大柴胡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伴抑郁症状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5年9月在我院诊断为FD并通过Zung氏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DS)筛选的轻度抑郁以上的病人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大柴胡汤,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片治疗.10天一个疗程,6个疗程后观察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2%,对照组有效率为88%;治疗前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患者抑郁自评表得分出现下降,统计学显示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中、重度抑郁患者例数减少,抑郁程度也明显减轻.结论:大柴胡汤能明显改善FD伴抑郁患者的症状.%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Dachaihu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functional dyspepsia (FD) patients with depressive symptoms.Methods:100 patients diagnosed as F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2 to September 2015 and screened by Zung's Self 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The treatment group was given Dachaihu decoction,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Domperidone tablets.10 days were as a course of treatment.Observe the effect after 6 courses of treatment.Results: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e effective rate was 92%,and in the control group it was 88%;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scores of SDS in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P < 0.01,P < 0.05);moderate and severe cases of depression were reduced in the number and the degree of depression wasobviously decreased.Conclusion:Dachaihu decoctio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FD patients with depressive symptoms.【期刊名称】《中医药学报》【年(卷),期】2017(045)001【总页数】4页(P113-116)【关键词】大柴胡汤;功能性消化不良;抑郁【作者】闫晓轩【作者单位】宝鸡市第三人民医院,陕西宝鸡721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6.32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近年来消化类疾病的常见类型,占消化科门诊50%以上[1],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腹胀、胃痛等症状,并排除有器质性变化,与中医中的“痞满”类似。
加味四逆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伴抑郁的临床疗效观察
加味四逆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伴抑郁的临床疗效观察加味四逆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伴抑郁的临床疗效观察引言: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患者在排除有机病变的情况下,出现腹胀、腹痛、恶心等一系列消化道症状的疾病。
近年来,伴有抑郁症状的功能性消化不良在临床上频繁出现,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传统中医药很好地结合了调理脾胃、调节情绪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这一治疗领域。
加味四逆散作为中医传统方剂之一,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伴抑郁方面展现出了显著的疗效。
本文旨在通过临床观察,总结加味四逆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伴抑郁的疗效,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方法:选取2018年至2019年期间在本院就诊的4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伴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
观察组予以加味四逆散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
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和疾病相关症状,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加味四逆散治疗后,消化不良症状明显好转。
其中,腹胀、饱胀感和腹痛症状的缓解率分别达到85%、80%和75%。
抑郁症状也有较大改善,焦虑、抑郁、烦躁等症状明显减轻。
而对照组患者的症状改善较观察组为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传统中医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是脾胃功能失调所致,而情绪不稳定则会进一步影响脾胃的正常运转。
加味四逆散是一种寒温药并用的中药方剂,具有温中益气、和胃散寒的功效。
其中黄芩、甘草、茯苓具有清肝胆、解郁安神的作用,生姜、陈皮有行气健脾的功效。
因此,加味四逆散能够调理脾胃功能,同时缓解抑郁症状,从而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结论:加味四逆散能够有效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伴抑郁症状,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药作为一种综合性医学体系,具有独特且可持续的优势,加味四逆散的使用进一步验证了中医药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伴抑郁症状方面的疗效。
然而,本研究存在样本量较小和观察时间较短的限制,仍需进一步的大规模临床实验来进一步验证这一结论加味四逆散是一种有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伴抑郁症状的中药方剂。
中医治疗伴抑郁症的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研究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6 Vo1.16 No.55164·中医中药·中医治疗伴抑郁症的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研究吴静雅(河南省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 中西医结合一科,河南 安阳 455000)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治疗伴抑郁症的功能性消化性不良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88例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44例治疗组和44例对照组。
观察组采取加味逍遥汤合传统中医心理治疗方法,对照组单用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汉密顿积分量表HAMD-17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27人治愈,有效15人,总有效率为95.4%;对照组患者19人治愈,有效12人,总有效率为70.5%,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积分值均有降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医治疗伴抑郁症的功能性消化不良安全有效、复发率低,副作用小,相比较于西药,具有较强的价格优势。
关键词:消化不良;中医药疗法;加味逍遥汤;治疗应用;中图分类号:R197.4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55.140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88例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44例治疗组和44例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种女性30例,男性14例,年龄17~65岁,平均 (42.13±7.91)岁,病程1~6年,平均(3.15±0.41)年;对照组中女性28例,男性16例。
年龄18~70岁,平均(47.24±8.46)岁,病程1~7年,平均(3.25±0.51)年。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观察组用中药加味逍遥汤治疗。
功能性消化不良伴焦虑抑郁状态的中医研究进展
功能性消化不良伴焦虑抑郁状态的中医研究进展朱鹏达;林寿宁;朱永苹;谭杰;穆湘霖【摘要】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具有病程长、反复性和难愈性的特点,往往需要制定个体化、综合性的治疗方案[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大众生活方式的改变,社会心理对疾病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不少学者通过研究发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与FD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常可影响其病情的变化[2]。
【期刊名称】《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18(021)004【总页数】3页(P62-64)【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焦虑抑郁状态;中医治疗;研究进展【作者】朱鹏达;林寿宁;朱永苹;谭杰;穆湘霖【作者单位】[1]广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广西南宁530001;[2]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广西南宁530011;[2]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广西南宁530011;[1]广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广西南宁530001;[1]广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广西南宁53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具有病程长、反复性和难愈性的特点,往往需要制定个体化、综合性的治疗方案[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大众生活方式的改变,社会心理对疾病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不少学者通过研究发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与FD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常可影响其病情的变化[2]。
如今,功能性消化不良伴焦虑抑郁状态的患者数量日渐增多,加之西医采取的治疗方案较为单一,且疗效欠佳,造成该类患者长期服药而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
但传统中医根据其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治病求本的理念,治疗FD伴焦虑抑郁状态往往可收获较好的疗效。
现笔者将近年来有关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伴焦虑抑郁状态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中医对FD伴焦虑抑郁状态的认识“功能性消化不良伴焦虑抑郁状态”在中医古籍中并没有相关病名记载,临床上一般根据临床症状将其归于“胃脘痛”“痞满”“郁证”“百合病”“嘈杂”等范畴[3-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 O
中 医药 治疗 功 能性 消化 不 良伴抑 郁 的研 究进 展
赵 中 扬
关 键 词 : 能 性 消化 不 良 ; 功 抑郁 中 图分 类号 : 2 9 R 5
1 概 述
文 献 标 识 码 - B
文章 编 号 :0 6 9 9 2 1 )7 19— 2 10 —0 7 ( 02 0 —0 0 0 5 作 用机 Nhomakorabea制 探 讨
源流犀烛》 中指 出 :痞 满 , 病 也 , 由脾 气 虚 , 气 郁 运 化 , “ 脾 本 及 心 下痞 塞 满 。 脾 胃为 后 天 之 本 , 谷 之 海 , ” 水 仓廪 之 官 , 受 纳 和 运 主 化水 谷 , 脾 胃 虚 弱 , 久 病 之 后 , 年 老 体 衰 , 若 或 或 阳气 不 足 , 失 脾 温煦 , 中焦 虚 寒 , 虚 统 摄 无 权 , 化 失 常 , 当受 到 内 外 邪 气 气 运 每 侵袭 , 感寒湿 、 外 内受 饮 食 积 滞 等 可 使 脾 胃受 损 而 脾 胃 气 虚 , 致 使 胃失 和 降 , 气 上 逆 , 而 为 病 _ 。 胃 发 2 J 33 饮 食 不 洁 、 滞 痰 阻 :素 问 ・ 兰 秘 典 论 》 :脾 胃者 , . 食 《 灵 日 “ 仓 廪之 官 , 味 出 焉 ” 五 。脾 主 运 化 , 胃主 受 纳 , 水 谷 之 海 , 熟 水 为 腐 谷 ; 主 通 降 , 降 为 和 、 通 为 用 ; 体 的 消 化 运 动 主 要 依 赖 又 以 以 机 于脾 和 胃的 生 理 功 能 。有 部 分 医家 认 为 病 因 中多 数 F 患者 有 D 饮 食 不节 及 伤 食 积 滞 情 况 , 积 、 饮 、 浊 阻 滞 中 焦 胃 脘 , 食 痰 湿 胃 络 通 降 失 常 , 滞 不 通是 F 痞 D的基 本 病 机 , 贯 穿 始 终 【 。 并 3 J 综合 各 家 所 见 , 胃气 机 升 降失 调 为 F 脾 D基 本 病 机 及 病 理 关 键 。郁 证 分 为 肝 气 郁 结 型 、 郁 化 火 型 、 结 痰 阻 型 、 脾 两 气 气 心 虚 型 及 阴 虚 火 旺 型 五 大 证 型 , 中 心脾 两虚 贯穿 基 病 始 终 。 其
痞 满 不 通 , 应 加入 理 气 消 导 、 下 攻 积 等 药 物 , 医 治 疗 的优 则 泻 中 势 在 于 总 体 观 的 宏 观 治 疗 和 对 疾 病 的 辨 证 论 治 , 参 考 古 今 文 但 献 , 医对 F 中 D的 辨 证 分 型 上 , 尚无 统 一 标 准 , 此 在 临 床 借 鉴 因 上较 为 困 难 , 整合 了各 家 的 治疗 方法 , 别 论 述 如 下 现 分 4 1 疏 肝 解 郁 、 胃降 逆 :血 证 论》 :木 之 性 主 于 疏 泄 , 气 . 和 《 说 “ 食 人 胃, 赖肝木 之气 以疏泄 之 , 水谷 乃化 ; 肝之 清 阳不升 , 全 而 设 则 不 能疏 泄 水 谷 , 泻 中满 之 证 , 所 不 免 。 此 类 患 者 大 多 是 渗 在 ” 由于情绪刺激所诱发 , 日久 因 情 志 不 舒 而 肝 气 郁 结 , 失 疏 泄 , 肝 横 逆 犯 胃 , 致 胃脘 胀 满 疼 痛 , 杂 不 适 或 胁 胀 , 志 不 遂 时 症 导 嘈 情 状 加 重 , 边 尖 稍 红 , 薄 白 , 弦 滑 等 肝 胃 不 和 症 候 , 上 精 舌 苔 脉 加 神 抑 郁 、 忧 善 哭 、 虑 善 疑 等 情 志 病 , 体 治 则 应 疏 肝 和 胃解 悲 多 总 郁为 主。王建荣-用柴平汤加减 ( 胡 、 半夏 、 朴 、 草 、 4 】 柴 姜 川 甘 陈 皮 、 术 、 芎 、 果 、 楝子 、 手 、 香 、 苍 川 草 川 佛 木 枳壳 等 ) 疗 10例 , 治 1
痊愈 3 6例 , 转 6 例 , 效 l , 有 效 率 8 % 。 好 1 无 3例 总 8 42 理 气 健 脾 、 木 扶 土 : 主 升 清 , 主 降 浊 , 升 一 降 , . 抑 脾 胃 一 调 畅气 机 , 脾 胃 虚 弱 , 清 气 不 上 , 气 不 下 , 浊 不 分 , 见 肝 若 则 浊 清 “ 之病 , 肝 传脾 , 先 实 脾 ”故 肝 气郁 滞 为 条 件 , 胃虚 弱 则 是 知 当 , 脾 关键 , 治疗 应 健 脾 益 气 、 胃 散 满 。李 建 松 _ 使 用 健 脾 疏 肝 方 和 5 ( 太子 参 、 胡 、 壳 、 芍 、 金 、 苓 、 皮 、 白术 、 蒂 、 柴 枳 白 郁 茯 陈 炒 柿 佛 手 、 夏、 香、 苏梗 、 朴 、 半 木 紫 厚 大腹 皮 、 草 ) 疗 本 病 , 床 疗 甘 治 临 效 满 意 , 治疗 的 9 经 8例 中 , 床 治 愈 3 临 2例 , 效 3 显 8例 、 效 1 有 9 例 、 效 9例 , 无 总有 效 率 达 9 .% 。 06 43 消 食 醒脾 、 痰 导 滞 : 饮 暴 食 , 食 停 滞 ; 过 食 生 冷 , . 化 暴 宿 或 寒 积 胃脘 ; 恣 食 肥 甘 辛 辣 厚 味 , 热 中 阻 , 可 阻 塞 气 机 , 或 湿 均 而 致 气 机 升 降 不 利 , 床 表 现 为 胃脘 痞 满 胀 痛 , 闷胁 胀 , 少 纳 临 胸 食 呆 , 吐痰 涎 , 腻 , 弦 滑 等 症 。 《 问 ・ 论 篇 》 云 :饮 食 泛 苔 脉 素 痹 有 “ 自倍 , 胃乃伤 ”故 治 疗 应 宣 郁 消 痞 、 利 三 焦 。 肠 , 通 44 养 心 安 神 , 畅 情 志 : 着 社 会 形 态 的 改 变 , 良生 活 方 . 调 随 不 式 及 心 理 应 激 因 素 的增 加 , 理 、 会 因 素 对 F 的影 响 已 引 起 心 社 D 重 视 。 郑 嘉 岗 等[ 使 用 归 脾 合 剂 治 疗 F ] D伴 抑 郁 症 , 床 显 效 临 1 、 效 1例、 效 1 O例 有 3 无 7例 , 有 效 率 达 8 . % 。 总 75
4 F D伴 抑郁 的 中 医 治 疗 方 法 西医在治疗 F D所 运 用 的 方 法 不 外 乎 促 进 胃 肠 动 力 、 制 抑 胃 酸 、 灭 幽 门 螺旋 杆 菌 ( P 等 治 疗 , 中 医虽 然 没有 ” 杀 H) 而 胃肠 动 力、 胃酸 ” 概 念 , 也 有 对 症 药 物 的 治 疗 。 若 患 者 腹 胀 便 秘 , 等 但
群 。 本 篇 将 介 绍 近 年 来 中 医 药 治 疗 功 能 性 消 化 不 良 伴 抑 郁 的 治疗和研究进展 。
2 诊 断 标 准 现在 F D所 采 用 的 诊 断 标 准 为 罗 马 Ⅱ 功 能 性 胃 肠 病 标 I 准 … : 具 有 以 下 1项 或 多 项 , ① 即餐 后 饱 胀 不 适 、 饱 感 等 ; 早 ② 无形 态 学 、 化 学 异 常 改 变 和 其 他 明显 原 因 可 以 解 释 症 状 的 产 生 生 。 诊 断 前 症 状 出现 至 少 6 月 , 3个 月 符 合 以 上诊 断标 准 。 个 近 3 病 因病 机 本病根据症状 , 属中医“ 证 ”“ 应 痞 、 胃痛 ” 范 畴 , 为 本 病 等 认 的病 位 在 脾 胃 , 肝 、 两 脏 功 能 失 调关 系 最 为 密 切 , 郁 证 则 与 脾 抑 与 中 医 所 论 述 的“ 证 ” “ 证 ” “ 躁 ” 病 相 类 似 。 F 的病 郁 、癫 、脏 等 D 因病 机 较 为 复 杂 , 纳 各 家 观 点 主 要有 以 下 三 大方 面 : 归 31 肝气郁结 、 . 胃失 和 降 :D病 变在 胃 , 与 肝 脾 密 切 相 关 , F 且 肝 主 疏 泄 , 升发 , 畅 气 机 , 畅情 志 , 促 进 脾 胃消 化 。 主 调 疏 能 32 脾 胃虚 弱 、 虚 木 乘 : 证 治 汇 补 ・ 满 》 :大 抵 心 下 痞 . 土 《 痞 云 “ 闷 , 是 脾 胃受 亏 , 气 夹 痰 , 能 化 为 患 ”。 沈 金 鏊亦 在 《 病 必 浊 不 杂
消 化 不 良 ( n t n l yp s F ) 称 非 溃 疡 性 消 化 不 良 , f c o a d sei D 又 u i a, 是以上腹痛 、 腹胀 、 饱 、 气、 欲不振等上腹 不适为 主, 上 早 暖 食 其 为无 器 质 性 原 因可 究 的 , 性 持 续 性 或 反 复 发 作 性 中上 腹 症 候 慢
*上 海 中 医药 大 学 附属 龙 华 医院 脾 胃病研 究 所 (00 2 203 ) 21 0 2年 2月 1 9日收稿
功 能 性 消 化不 良为 一 功 能 性 的 胃肠 病 , 马 Ⅲ标 准 将 F 罗 D 分 为 餐 后 不适 综 合 征 ( D ) 上 腹 疼 痛 综 合 征 ( P ) 。 造 成 PS和 ES… F D的病 因 尚未 完 全 阐 明 , 目前 研 究 的 焦 点 主 要 包 括 胃肠 动 力 、 内脏 敏 感 性 、 素 紊 乱 、 P感 染 、 传 等 因 素 。 而 中 药 在 干 预 激 H 遗 功 能 性 消 化 不 良的 发生 机 制 方 面 有 着 一 定 作 用 。 5 1 增 强 胃肠 运 动 : . 胃肠 道 动 力 障 碍 和感 觉 异 常 是 F 的 主 要 D 病理生理学基础 , 胃肠 动 力 异 常 包 括 胃排 空 延 迟 、 节 律 紊 乱 、 胃 胃窦 动 力 减 弱 、 端 胃容 受 性 障 碍 等 。方 盛 泉 等 L 观 测 使 用 疏 近 7 】 肝 健 胃方 通 过 实 验 性 F D小 鼠在 胃内 的 残 留 比及 幽 门括 约 肌 至 最 前 端 及 至 盲 肠 的 距离 比 , 果证 实 疏 肝 健 胃方 可 通 过 改 善 胃 结 肠 运 动 来 达 到 治 疗 功 能 性 消化 不 良 的 目的 。 52 调 节 胃肠 激 素 : . 胃肠 激 素 是 产 生 于 胃 肠 道 内 分 泌 细 胞 与 神 经 细 胞 的 一 种 小 分 子 肽 类 活 性 物 质 , 称 脑 肠 肽 , 兼 有 神 又 其 经 递 质 和 激 素 的 双 重 作 用 , 们 也 同 时 存 在 于 中 枢 神 经 系 统 它 中, 而其 分 泌 失 调 是 F D的 发 病 机 理 之 一 。血 浆 胃动 素 ( L) M1 、 血 清 胃泌 素 ( A ) 血 管 活性 肠 肽 ( I) 重 要 的 胃肠 道 激 素 , G S及 VP 为 作 用 于 胃肠 组 织 , 有 分 泌 及 运 动 功 能 调 节 作 用 , 肠 动 力 障 具 胃 碍 与 M L G S和 VP分 泌 水 平 紊 乱 有 一 定 关 系 , T 、 A T、 A I M L G S含 量 降 低 及 VP含 量 增 高 可 能 是 胃 肠 动 力 障 碍 的 原 因 。梁 国 强 I 等 [ 研 究 指 出 胃动 方 I 砂 仁 、 术 、 香 、 腹 皮 ) 增 加 大 鼠 8 ] ( 莪 木 大 能 血 浆 M L 血 清 G S含 量 , 低 VP含 量 。 徐 颖 等 J 半 夏 泻 T、 A 降 I 以 心 汤 治 疗 胃动 力 障 碍 大 鼠 , 发 现 对 于 大 鼠 胃电 异 常 有 明 显 的 并 对抗作用 , 能有效 抑制 胃动力 障碍大 鼠血 、 并 胃黏 膜 和 脑 组 织 中 VP含 量 的 升 高 , 胃 电节 律 有 明显 改善 。 I 对 53 杀 灭 幽 门螺 旋 杆 菌 ( P : 物 模 型 研 究 显 示 , 性 H . H )动 慢 P感 染 可 诱 发 胃和 脊 髓 传 出 通路 神 经 功 能 和形 态 改 变 。 而 H P的 感 染与 F D是 否有 直 接 相 关 性 虽 然 饱 受 争议 , 根 除 H 但 P感 染 可 以 使 F D患 者 的 症 状 长 期 缓 解 , 不 争 的 事 实 , 清 除 H 为 故 P是 治 疗 F D的一 个 重 要 手 段 。 汪 红 兵等 __ 过 对 健 脾 清 化 汤方 药 来 进 l通 o 行体外对抑杀 H P的 实 验 研 究 , 出黄 连 、 黄 有 明 显 抑 杀 H 得 大 P 作用 , 草、 参、 参 、 甘 丹 党 蒲公 英 等 有 抑 制 H P生 长 的 功 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