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史(第三章)

合集下载

《中、西方音乐史与音乐欣赏题库》——中国音乐史部分

《中、西方音乐史与音乐欣赏题库》——中国音乐史部分

《中、西方音乐史与音乐欣赏题库》——中国音乐史部分第一章远古夏商时期的音乐一、名词解释《弹歌》《朱襄氏之乐》《云门》《咸池》《大夏》《大濩》贾湖骨笛磬籥埙镛二、论述题1、远古夏商时期乐器和乐律2、远古夏商时期的民歌3、中国各民族音乐文化交流的起始4、夏商时期钟的类别5、中国音乐起源之我见第二章周秦时期的音乐一、名词解释六代乐舞八音分类法三分损益率郑卫之音采风成相歌二、论述题1、曾侯乙编钟的艺术成就2、周代的音乐机构与音乐教育3、西周的宫廷乐舞4、儒家、墨家、道家的主要音乐美学思想一、名词解释李延年相和歌相和大曲鼓吹横吹琵琶箜篌《广陵散》百戏角抵戏《乐论》京房六十律二、论述题1、汉乐府的兴衰2、鼓吹乐的形成和发展3、相和歌的形成和发展4、两汉三国的乐器发展5、两汉三国的民间歌舞6、《乐记》的音乐美学思想7、嵇康的“声无哀乐论”第四章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一、名词解释吴歌西曲北歌真人代歌但曲五旦七调管口校正术《碣石调·幽兰》《梅花三弄》二、论述题1、清商乐的历史演变2、故事歌舞及其历史地位3、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外音乐交流4、何承天“新律”及其历史意义一、名词解释曲子《乐府杂录》参军戏变文教坊《秦王破阵乐》万宝常许和子王朴律二、论述题1、隋唐时期七部乐到十部乐的形成2、唐大曲的结构3、唐代宫廷音乐机构的种类和职责4、隋唐燕乐在宫廷中的地位5、隋唐时期的音乐思想第六章宋元时期的音乐一、名词解释姜夔扬州慢唱赚鼓子词宋杂剧兴隆笙云璈火不思浙派琴乐《潇湘水云》十八律俗字谱律吕字谱《乐书》《琴史》《碧鸡漫志》《唱论》二、论述题1、诸宫调与元杂剧之间的音乐关系2、货郎儿的发展历程3、散曲的曲体形式以及它与元杂剧之间的关系4、《梦溪笔谈》的主要内容第七章明清时期的音乐一、名词解释虞山琴派京韵大鼓弦索备考四大声腔新法密律二、论述题1、明清时期的重要曲谱2、明清时期说唱艺术的种类、特征、流派3、明清时期的器乐合奏形式4、昆山腔的兴衰原因第八章中国近现代时期的音乐一、名词解释刘宝全马礼逊越剧今虞琴社华彦均工部局乐队北大音乐研究会上海国立音乐院丰子恺国乐改进社大同乐会齐尔品刘雪庵老志诚吕骥重庆国立音乐院《新音乐》《牧童短笛》杨荫浏马思聪谭小麟中国民间音乐研究会二、论述题1、民间说唱艺术在近现代的发展2、京剧的发展脉络3、综述学堂乐歌的产生、发展、艺术特点、代表人物、历史意义4、萧友梅的音乐创作、音乐理论、音乐教育贡献、5、“五四”时期发展中国音乐的不同主张6、王光祈的音乐理论7、青主的音乐美学思想8、赵元任的音乐创作成就9、黎锦辉的儿童歌舞剧创作成就10、黄自的音乐创作及历史意义11、刘天华的创作及其历史意义12、聂耳的音乐创作成就13、贺绿汀的音乐创作成就16、江文也的音乐创作成就17、冼星海的音乐创作及其历史意义18、新秧歌运动的产生与发展19、《白毛女》的产生、音乐特点、历史意义、。

中国音乐史与名作欣赏 课件-第十讲

中国音乐史与名作欣赏 课件-第十讲

4、蒲松龄“聊斋俚曲”
长篇叙事音乐,共13部作品。质朴、优美,较多 运用拖腔、装饰音和滑音,结合淄川方言,形 成独特的地方风格。
作品欣赏:
《磨难曲》第十三回“愤杀恶徒”之《叠 断桥》。 乐曲采用大量的拖腔和弱起节奏,有呼 喊的感觉。乐曲前松后紧,既有嗟叹, 又有坚定斗争。
思考与拓展:宋词中的音乐舞蹈艺术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第十讲
第三章 近古时期的音乐文 化(宋代至清代)
一、近古时期音乐文化背景简述
(一)近古时期的音乐文化特征:市民 化、曲化 (二)市民音乐活动场所

宋元时期的瓦子、勾栏 明清时期的戏园子
明清时期的戏园子
二、近古时期的歌曲艺术
(一)宋元时期的歌曲艺术
1、曲子
王灼《碧鸡漫志》:“盖隋以来,今之所谓 曲子者渐兴,至唐稍盛,今则繁声演奏, 殆不可数,古歌变为古乐府,古乐府变为 今曲子,其本一也。”
四、元代散曲
1、小令 2、带过曲 3、散套
作品欣赏: 元散曲· 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 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 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二)明清时期的歌曲艺术
1、民歌:冯梦龙《挂枝儿》(435首)、 《山歌》(383首) 2、宫廷歌曲——《魏氏乐谱》 明末魏双侯,带去日本200余首曲谱,其四世 孙魏皓选50首编成。用工尺谱。
2、唱赚
(1)唱赚的命名
南宋绍兴年间,艺人张五牛根据民间歌曲艺术 “鼓板”中具有四片结构的《太平令》,创 造了一个新曲牌——《赚》
曲式结构(北宋时确定) 缠令:引子——A——B——C——D……尾声 缠 达 : 引 子 ——A——B——A1——B1—— A2—B2……

中国音乐史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聊城大学

中国音乐史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聊城大学

中国音乐史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聊城大学第一章测试1.近代以来,群众的音乐生活及我国音乐文化发展的主要现象有()。

参考答案:传统音乐的新发展;群众歌咏的产生和发展;近代西洋音乐文化的传入;传统音乐和近代新音乐文华的并存和发展2.京剧艺术前阶段以老生戏为主,代表演员“后三杰”是()。

参考答案:孙菊仙;王桂芬;谭鑫培3.评剧是在民间说唱“莲花落”和民间歌舞“蹦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戏曲剧种,它最早产生于()。

参考答案:河北4.鸦片战争以来,涌现了一些生动地反应这个时代和群众生活的“新民歌”,它们的主要内容是()。

参考答案:热情歌颂群众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精神和爱国热情;反应在官僚买办压迫剥削下中国早期工人的苦难生活和迫切要求解放的愿望;反应农民群众受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压迫的痛苦生活;反应少数民族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和民族压迫5.苏州弹词通过艺人的努力钻研,在“五四”后又发展了许多的流派,如()。

参考答案:祁连芳“祁调”;杨振雄“杨调”;蒋月泉“蒋调”;徐云志“徐调”第二章测试1.被誉为“吾国音乐界开导第一人”“提倡音乐教育最早者之一”的是()参考答案:沈心工2.1907年,曾志态、高寿田、冯亚雄等人在上海创办了音乐社团()参考答案:夏季音乐讲习会3.我国近代第一个由中国人组成的西式管弦乐队一上海贫儿院的创办人是()参考答案:曾志志4.1927年建立的国立音乐院,首任院长是()参考答案:萧友梅5.()的兴起,标志着中国近代音乐文化的开端:参考答案:学堂乐歌6.乐歌《送别》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它的创作方式是()参考答案:依曲填词7.学堂乐歌传唱最广泛的歌曲《中国男儿》的旋律主要来自于()参考答案:日本歌曲《学生宿舍的旧吊桶》8.下列哪个文艺团体是由郑觐文发起的,以研习民乐为主的业余音乐社团()参考答案:大同乐会9.下列不属于学堂乐歌的内容的是()参考答案:歌颂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新政的胜利10.我国近代音乐教育家有着“少年风流倜傥,青年为人师表,中年皈依佛门”奇特人生经历的是()参考答案:李叔同第三章测试1.赵元任的独唱歌曲主要收入哪部歌集()。

中国音乐史笔记 精制整合版

中国音乐史笔记 精制整合版

第一章 远古及夏商的音乐1、劳动起源说—[奥]瓦勒谢克 [德]布赫尔“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站在这种观点基础上的学者则认为,“音乐起源于劳动”。

2、模仿说—古希腊哲学家德漠克利特,英国教育家克维斯特认为,人类从自然的音响中得到了灵感,继而模仿这些音响创作了音乐。

3、异性求爱说——[英生物学家达尔文是这种观点的代表。

在观察鸟类时他看见雄性向雌性求爱时往往发出悦耳的声音,由此联想到人类音乐的起源,即认为其起源为男性向女性求爱时表达的美妙歌声。

4、巫术说——[英]爱德华 泰勒 法国音乐家孔百流,我国学者王国维起源于巫术。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说“巫,祝也。

女能事无形,也舞降神。

”5、游戏说——[德]席勒6、信号说——[德]斯顿普夫7、太一说——[中]《吕氏春秋 仲夏记》有载 8、潜意识说—— [瑞士]荣格9、情感表达说——[中]《诗序》 [法]卢梭法国思想家卢梭,英哲学家斯宾塞认为人在兴奋激动时所产生的抑扬语调即为歌曲。

诗、歌、舞,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

内容包括:狩猎:一首远古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表现原始人们用竹做弓,发射石弹狩猎的内容。

与自然斗争——部落战争——宗教——《咸池》——尧帝《韶》(箫韶、九歌、九辩)——舜帝《大濩》《桑林》——商代乐舞,歌颂商汤伐桀 《大武》周代乐舞,歌颂武王伐纣,是一部武舞,埙,角,籥,龢,言 贾湖骨笛:1987年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中出土的20余支骨笛,用猛禽的翅膀骨制成,其中一支骨笛可测音,有七个音孔,吹出完整七声,碳十四测定,距今8000年,比河姆渡骨笛时间早,但比后者复杂完善。

打击乐器:鼓,磬,钟第二章 周代的音乐是以“乐”从属于“礼”的思想和制度6个据说 从黄帝开始历代流传下来的代表性乐舞,是颂扬先秦不同 时期创业首领或帝王的文治武功,用途主要是为了祭祀天 地山川祖宗,特点是规模宏大诗歌舞一体,声调平缓,表 现一种庄严和中庸的情绪,具有严肃静穆之感。

中国古代音乐史---名词解释篇(1-8章)

中国古代音乐史---名词解释篇(1-8章)

中国古代音乐史---名词解释篇(1-8章)中国古代音乐史(共同课)期末复习题——名词解释篇第一章原始社会音乐1、“葛天氏之乐”:传说中的一种古乐,是远古氏族葛天氏的乐舞,其中包含8 首歌曲,主要反映了初民对生产和生活的思想感情。

2、“伊耆氏之乐”:传说中的一种古乐,属于远古氏族伊耆氏的乐舞。

是初民祈年的乐舞,是伊耆氏在每年12 月中举行的崇奉万物的蜡祀活动。

3、《弹歌》:原始乐舞,反映了原始狩猎生活。

4、《云门》:原始乐舞,黄帝时期崇拜天神的乐舞。

5、《箫韶》:原始乐舞,舜时期宗教性乐舞。

6、河姆渡骨哨:浙江余姚县河姆渡氏族社会遗址发现的距今7000 年的几十只骨笛,它们是一些小骨管,开两或三孔。

7、夔:古史传说时期虞舜的乐官。

第二章夏商时期的音乐1、《大夏》:西周时期六代乐舞之一,内容是歌颂大禹治水的功绩。

2、《大濩》:西周时期六代乐舞之一,内容歌颂了商汤伐桀的功绩。

3、编铙:殷墟妇好墓出土的5件一组的商代编铙。

4、编磬:由几个罄组成一套编磬。

现故宫博物院藏有商代三枚一组的编磬,铭文分别是“永启”,“夭余”,“永余”。

第三章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1、大司乐:周初建立的我国最早的宫廷音乐机构。

它的一个重要职能是音乐教育。

它的目的是为了配合礼乐制度,维护周王朝的最高统治。

除此之外的另外两个职能是严格的行政管理和音乐表演职能。

2、八音分类法:八音是指我国周代按照制作材料的不同进行乐器分类的方法。

这也是我国音乐史上最早的乐器分类法。

八音分别是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3、隔八相生法:在三分损益法所生的五律基础上,继续往下生律至第十二律。

每隔八位生一律。

这种计算方法见于《吕氏春秋·音律篇》。

4、八佾:周朝建立的礼乐制度,各个等级所使用的音乐,在规模和排列上有严格的区别和划分。

其中舞队的排列是天子用八佾,诸侯六佾,依次往下递减。

5、乐悬:西周起有关钟、罄乐器数量和设置方位的等级规定。

6、《成相篇》:公元前三世纪战国时期荀子的成相篇,是一篇至今流传下来的兼用韵文和散文的作品,是说唱音乐的远祖,其内容是揭露统治者的愚蠢。

中国音乐史与欣赏---第三章 西周春秋战国音乐

中国音乐史与欣赏---第三章  西周春秋战国音乐

三分损益法
• 我国最早的生律法,最初见于《管子· 地员
篇》,是按振动体长度来进行计算的。 • 是用增加或减少弦长的三分之一,往返交替反 复求律的方法。生出了徵、商、宫、羽、角五 音。
三分损益十二律
• 在“三分损益法”生五律的基础上继续往下推算,

生出十二律 ,称作“三分损益十二律”。 十二律由低到高的排列顺序是: 黄大太夹姑仲蕤林夷南无应 钟吕簇钟冼吕宾钟则吕射钟
曾侯乙编钟
无锡鸿山越国贵族墓出土乐器
• 2003年4月~2004年12月,无锡鸿山发掘了
7座越国贵族墓,墓葬年代约为公元前470~ 前450年,属战国早期。 • 墓中出土了2000多件随葬器物,其中有三 足缶、于、丁宁、钮铎、句、钮、甬钟、 磬、铃形器、簴座等500余件青瓷乐器和乐 器部件。这是继曾侯乙墓之后我国音乐考 古的又一次重大发现。
• 由“三分损益法”所生的十二律,实际上
是一种不平均律。 • 它所形成的古代大全音(204音分)较十二 平均律的全音(200音分)为大;古代小半 音(90音分)较十二平均律的半音(100音 分)要小。 • 因此,三分损益法上下相生到第十二律仲 吕时,就出现了“仲吕极不生”,“黄钟 不能还原”的现象,暴露出十二律不能回 归本律和无法“周而复始”旋宫转调的问 题。
• 礼乐制度的具体规定:
用乐规模:“天子用八,诸侯用六,大夫四, 士二。” “乐悬”: “正乐县之位:王宫县,诸侯轩 县, 卿大夫判县,士特县。”
音乐机构
• 周朝的乐官之长称为“大司乐”,后世将
其作为周朝音乐机构的代称。这是我国历 史上最早记载的具有较完备体系的音乐教 育机构。
音乐作品
• 《易经》中的歌谣:
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第3版)-第3章 中国近代新音乐文化的初期建设【圣才出品】

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第3版)-第3章 中国近代新音乐文化的初期建设【圣才出品】

第3章中国近代新音乐文化的初期建设3.1 复习笔记一、工农歌咏活动和工农革命歌曲1.意义(1)反映了“五四”运动后群众音乐生活的特殊历史现象。

(2)不是作为一种艺术现象出现,而是伴随着群众革命斗争生活出现的政治现象。

(3)直接参与者主要是实际参与革命斗争的革命知识分子及中国工农劳动者自己,对当时处于上层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基本没有什么影响。

(4)产生了一批具有无产阶级革命内容的工农革命歌曲,唤醒了广大工农群众的革命觉悟,推动了当时的实际革命斗争。

2.革命歌曲(1)中国的革命歌曲①代表作品a.《五一纪念歌》明确提出了“要把强权制度一扫净”、要实现“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伟大革命目标。

b.《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歌》提出了“世界本是工农所创造”和“消灭阶级压迫”的要求。

c.《京汉罢工歌》表达了人们对“二七”惨案死难者的沉痛哀悼,并提出“打倒军阀方有幸福享”的口号。

d.《五色国旗当中飘》《国民革命歌》和《工农兵联合歌》鲜明地提出了“联合工农群众、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买办”的战斗号召。

②歌曲特点a.歌词语言朴素通俗,歌曲形式大多采取以群众熟悉的现成曲调加以填词编配的齐唱曲。

b.以我国自己的民歌,尤其是城市小调的曲调来填词,《工农兵联合歌》是以学堂乐歌《中国男儿》的曲调填词的。

(2)引进的外国革命歌曲《国际歌》《同志们勇敢前进》《你们已英勇牺牲》《华沙工人歌》《红旗》。

3.评价(1)当时对工农歌咏活动还不是作为一种新的文化事业去有组织地进行,而只是作为一种直接服务于各地斗争的宣传活动,因而它对当时的专业音乐界几乎完全没有影响。

(2)人们并未低估这些革命音乐的意义,这些歌曲“画出了全世界数千万被压迫民众的痛苦”,“宣示了他们数百年的沉冤和表现了他们全部所有的不可侮的力量与宏大的志愿”,后来即使在白色恐怖的重压下,这些革命歌曲始终铭刻在革命人民的心中,暗地里在群众中传播。

二、新型音乐社团的建立及城市音乐活动1.新兴音乐社团的建立(1)背景①辛亥革命前后,新的教育发展出现迅速向前推进的势头,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和提高迫切需要大量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音乐师资和符合新学制的音乐教材。

中国音乐史

中国音乐史


以钟等人用筑种器的钟 祈都。群于的军。一* 求刻宫、报附事通种是 天有廷发时设或常金中 神铭所布或器宗作属国 保文用消召具教为撞古 佑*的息集*建一击代 。
Page 17

第二章 中国传统音乐的萌发期(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年)
Page 18
五 四 教三 、 、 育、 夏 夏 音 商 商 乐 时 乐 文 期 器 化 交 的 流 音 乐
夏商时期,随着音乐的发展和奴隶主贵族对音乐的更高要求,宫廷里出现 了专职的乐奴和从事音乐教育的乐师,并出现了早期的音乐教育场所—— 瞽宗,以及进行演唱、演奏和音乐教育的盲乐师——瞽矒。 四、音乐文化交流 夏商时期,汉这个民族还不存在;那时是汉族的前身,华夏族。 从早期开始,华夏族就和其他少数民族有着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接 触,并越来越频繁。 约在2015年,有一个‚方夷‚部族曾经向夏王献出乐舞。后来就有许 多民族到夏王朝表演舞蹈。 五、夏商乐器 夏商时期的乐器在原始乐器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发展。
巫乐不仅娱神,同时也娱人。人们不舍昼夜地跳舞,酣畅淋漓地歌唱, 也是出于娱乐的需要。因此,完全可以这样认为,商代巫乐的风格是华丽 动人的,是多姿多彩的,在我国古代音乐中,商代的巫乐应该是一种非常 富有特色的歌舞音乐。 2)淫乐 商代统治者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纵情享受声色之娱。帝王 常命令乐师创作华丽放荡的音调,观赏不堪入目的歌舞,做通宵达旦的狂 欢。商代统治者的贪图享乐不仅限于生前,他们幻想在死后也能寻欢作乐。 在河南安阳武官村一座阴墟前期贵族奴隶主大墓中,我们看到了惨绝人寰 的情景:被迫为奴隶主殉葬的奴隶和姬妾共80多人,墓南的殉葬坑里还有 150多人被夺取生命。在墓室的四侧,还有24具女性骨架和一些表演乐舞时 所用的道具,可以推想,这24人生前便是乐舞奴隶。奴隶主生前要她们作 乐享受,死后还要残酷地用她们为自己殉葬,可见商王的残暴之极。 所有一些表明,商代的‚淫乐‛内容是荒诞污秽的,形式是华丽奢侈 的,是一种供奴隶主贵族尽情享乐的没落阶级的音乐。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3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3

“左翼”音乐运动和聂耳的音乐创作“左翼”音乐运动(新音乐运动)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左翼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以左翼音乐工作者为骨干的并团结爱国主义民主音乐力量的无产阶级革命音乐运动。

“左翼”音乐运动是在左联(左翼作家联盟)的影响下形成的,在组织上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其活动主要是进行有关苏联的文艺、音乐理论学习,并展开群众革命歌曲的创作和研习,同时组织革命音乐者参加当时进步电影和戏剧的创作活动。

左翼活动受到舆论的支持,产生了极其广泛的音乐影响力,尤其是“左翼”音乐的传播给当时泛滥成灾的庸俗歌舞音乐以有力的抵制。

“左翼”音乐运动的兴起与发展造就了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第一支自觉接受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革命音乐队伍,在革命歌曲创作和群众歌咏运动的组织方面取得了成功的经验。

代表人物有聂耳、冼星海、贺绿汀等人。

(MCJS)聂耳:聂耳是“左翼”音乐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云南人。

他的创作主要集中在群众歌曲和抒情歌曲等方面,其作品大多是为当时的进步电影和戏剧创作的配乐插曲。

在群众歌曲方面,以《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前进歌》等最为重要,这些歌曲鲜明的反映了当时最迫切的主题——人民大众的反帝爱国斗争,聂耳在这些作品中以强烈的感情表达了当时中国人民空前高涨的斗争感情,以及对胜利的希望和信心,给予当时各阶层民众以极大的鼓舞,其中为电影《风云儿女》创作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采用主导动机贯穿发展的手法,以引子中的大三和弦分解的号角式音调作为全曲旋律发展的基础,带有呐喊的音调造成了一种特有的紧迫感,聂耳创造性的将这部作品谱写成了一首传遍中国和世界的民族解放战歌,这首歌在抗日救亡运动中以巨大的感召力鼓舞着中国人民,建国后被定为国歌,至今仍感召着中国人民前进。

在聂耳的电影歌曲创作中,有些是描写工人阶级思想感情生活和斗争的,如《开路先锋》等,生动反映了我国工人阶级的痛苦生活,更生动描绘了他们迫切要求自由解放的意志和坚韧的力量。

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章节题库(第3章 西 周)【圣才出品】

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章节题库(第3章 西 周)【圣才出品】

3.周代音乐机构中最高的领导者是( )。 A.大师 B.大司乐 C.乐师 D.上瞽 【答案】B 【解析】“大司乐”作为周朝的音乐机构,掌握着音乐教育和执行礼乐的职能,它的培 养对象主要是王室和贵族的子弟,也有一些是从民间选拔出来的优秀音乐人才。
4.目前周代乐器见于记载的数量约为( )。 A.四十余种 B.五十余种 C.六十余种 D.七十余种
2/9
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解析】据文献史料记载,周代的乐器已有七十余种,仅在《诗经》中提到的乐器就有 三十余种,其器型逐步完善。
5.“八音”乐器分类法出现于下列哪个朝代( )。 A.夏 B.商 C.周 D.秦 【答案】C 【解析】周代乐器的增多,促使乐器分类的出现,即《周礼·春官·大师》中记载的“八 音”(八音是古代按照乐器制作的材料的不同而分成八个类别):金类、石类、土类、革类、 丝类、木类、匏类、竹类。在八音乐器中,革类和竹类乐曲为多,而金类乐器能代表使用者 的身份和地位。
12.周代“十二律”,由低至高第三个乐律的名称是( )。 A.林钟 B.蕤宾 C.太簇 D.仲吕 【答案】C
6/9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解析】十二律吕是汉族古典音乐名词,《国语 周语》中将十二律名称为“黄钟、大吕、 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二、名词解释 1.《大武》 答:《大武》是西周乐舞,又名《武》,是以歌颂周武王伐纣的功绩为内容的一种武舞。 据《乐记·宾牟贾》记载,春秋时期孔子所见的《大武》演出,结构共分六段:第一段舞队
7/9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2.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建立起明确的宫廷雅乐体系的朝代是( )。 A.夏 B.商 C.西周 D.东周

3中国音乐史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3中国音乐史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第三章;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前221-公元589)。

第一节、概述。

短暂的秦王朝揭开了封建大一统的序幕。

它虽然在音乐文化的发展方面并未有更多典章文物遗世,缺乏清晰的历史脉络,但大一统思想,包括开水渠、修驰道、筑长城、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力图规范化的政策措施却给音乐思想以及音乐文化的发展留下了印迹。

汉承秦制。

汉初,由于统治阶级采取了发展封建制的政策,西汉文、景之世(公元前179-公元前141)与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40—公元前87)接连出现了两个科学文化发展的高峰,音乐文化的发展也相应进入了中古伎乐的新的历史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则是中国音乐文化上承秦、汉,下启隋、唐的重要时期。

这一时期社会历史的发展以动荡、分裂、割据为特点。

从三国建立,到梁、陈灭亡的三个半世纪中,除西晋灭吴后有过短暂的统一外,我国长期处于南北分裂状态。

北方先后出现了20多个政权;南方前后经历了六个王朝。

在这种分裂状态下,战乱不可避免,各个政权的分立、对峙,也形成了一些相对稳定的局面,为音乐文化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特别是由于局部战争而造成的民族迁徙和融合,使得中原文化传统在并未中断的情况下进一步融会外来文化而得到新的继承和发展。

在数学和天文学方面,刘徽、祖冲之贡献卓著;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的出现,标志着农学的成熟;此外在医药、地理、冶铁、纺织等方面均涌现出灿若星汉的科技成果。

这些文化成果构成的文化环境显示着文化开放、交融的魅力。

在此文化背景下,音乐史上中古伎乐的发展延续着春秋以来散乐发展的遗绪,体现着世俗性的特点。

从汉高祖刘邦起,统治者对民间音乐的偏爱即影响着民间音乐的发展。

乐府机构的建立,采集了大量的民间歌曲,即或旌旗猎猎的仪仗鼓吹音乐,也多用世俗性歌词;歌舞伎乐中百戏的形式绽开新花;相和歌这种民间艺术形式不断丰富、完善;随着魏晋间民族音乐大融合的发展趋势,汉时的相和歌辗转南北,演变为清商乐;中原音乐和西域及北狄诸乐的保存与输入形成隋唐七部乐、九部乐的雏形;随着世俗音乐潮流的发展壮大还孕育了这一时期歌舞戏的产生。

中国古代音乐史---名词解释篇(1-8章)

中国古代音乐史---名词解释篇(1-8章)

中国古代音乐史(共同课)期末复习题——名词解释篇第一章原始社会音乐1、“葛天氏之乐”:传说中的一种古乐,是远古氏族葛天氏的乐舞,其中包含8 首歌曲,主要反映了初民对生产和生活的思想感情。

2、“伊耆氏之乐”:传说中的一种古乐,属于远古氏族伊耆氏的乐舞。

是初民祈年的乐舞,是伊耆氏在每年12 月中举行的崇奉万物的蜡祀活动。

3、《弹歌》:原始乐舞,反映了原始狩猎生活。

4、《云门》:原始乐舞,黄帝时期崇拜天神的乐舞。

5、《箫韶》:原始乐舞,舜时期宗教性乐舞。

6、河姆渡骨哨:浙江余姚县河姆渡氏族社会遗址发现的距今7000 年的几十只骨笛,它们是一些小骨管,开两或三孔。

7、夔:古史传说时期虞舜的乐官。

第二章夏商时期的音乐1、《大夏》:西周时期六代乐舞之一,内容是歌颂大禹治水的功绩。

2、《大濩》:西周时期六代乐舞之一,内容歌颂了商汤伐桀的功绩。

3、编铙:殷墟妇好墓出土的5件一组的商代编铙。

4、编磬:由几个罄组成一套编磬。

现故宫博物院藏有商代三枚一组的编磬,铭文分别是“永启”,“夭余”,“永余”。

第三章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1、大司乐:周初建立的我国最早的宫廷音乐机构。

它的一个重要职能是音乐教育。

它的目的是为了配合礼乐制度,维护周王朝的最高统治。

除此之外的另外两个职能是严格的行政管理和音乐表演职能。

2、八音分类法:八音是指我国周代按照制作材料的不同进行乐器分类的方法。

这也是我国音乐史上最早的乐器分类法。

八音分别是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3、隔八相生法:在三分损益法所生的五律基础上,继续往下生律至第十二律。

每隔八位生一律。

这种计算方法见于《吕氏春秋·音律篇》。

4、八佾:周朝建立的礼乐制度,各个等级所使用的音乐,在规模和排列上有严格的区别和划分。

其中舞队的排列是天子用八佾,诸侯六佾,依次往下递减。

5、乐悬:西周起有关钟、罄乐器数量和设置方位的等级规定。

6、《成相篇》:公元前三世纪战国时期荀子的成相篇,是一篇至今流传下来的兼用韵文和散文的作品,是说唱音乐的远祖,其内容是揭露统治者的愚蠢。

中国音乐史

中国音乐史
“昔黄帝令伶伦作为律„”─《吕氏春秋·古乐篇》(中国最早的乐律)
《弹歌》:相传为黄帝时的一首猎歌。《吴越春秋》记载的歌词是“断竹,续 竹,飞土,逐宍。”叙述了制造弹弓,发射弹丸,猎取小动物以充肉食的过 程。
《吕氏春秋》:战国末年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撰的杂家 (儒、法、道等)著作,又名《吕览》。此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 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 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
葛天氏之乐:传说中的一种古乐,是远古氏族葛天氏的乐舞。《吕氏春秋·古 乐篇》记载:“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阕意为终曲, 八阕在这里是八首歌曲,反映了初民对生产和生活的思想感情。
1
《大夏》:周代六乐之一,夏代乐舞,内容是赞颂禹治水功绩的。 《大濩》:周代六乐之一,商代乐舞,是歌颂商汤武功的乐舞。 《韶》:周代六乐之一,是舜时期的代表性乐舞,在当时以及在后世一直享有 盛名并发挥较大影响。这是一部宗教性的乐舞,共有九个乐章,与《九歌》、 《九辩》这类歌舞体裁形式关系密切。孔子在齐国听到《韶》乐演出后,认为 “韶尽美矣,又尽善也。”“尽善、尽美”是古人最早提出的评价艺术作品的 准则。 甲骨文:商代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象形文字。这些文字中有一些记载了中国远 古乐器和乐舞,因此它是研究中国远古音乐的重要资料。 鼍鼓:打击乐器的一种,是中国最早的皮质鼓。有鳄鱼皮制成,出土于山西陶 寺夏文化遗址。 埙:新石器时期的吹奏乐器,以陶土制成。一般成平底、卵形,也有其他各种 形状。浙江河姆渡遗址发现有一个吹孔的陶埙,距今约七千年,是目前所知年 代最早的实物。陶埙从最早吹单音到小三度,发展可吹奏五声音阶、七声音 阶,可发八个连续半音,为研究我国古代音阶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实 证。 籥:一种古老的吹奏乐器。原始的籥由二、三管编成,它是后来排箫的前身。

中国古代音乐史资料重点

中国古代音乐史资料重点
歌词内容:汉代乐府中,被用于郊祀、宴享等场合的仪式音 乐,大都是根据民间音乐,由文学家配上了歌功颂 德、强调封建统治的神圣性的新的歌词。从存留到 现在的汉代乐府来看,更多的是未被统治阶级篡改 过的民间音乐。
其内容反映了劳动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诗歌形式比较自由,二、三、四、五、六、 七言都有。
如《上邪》:
但总的趋势向五言上下句或四句体的形 式发展。特别是许多叙事歌曲大都有五言组 成的。
如《十五从军征》:
另有一例《北方有佳人》:
五、乐府中的音乐家——李延年
生平简介:
汉武帝时造诣很高的音乐家。中山人(今河北定县 一带),父母兄弟妹均通音乐,都是以乐舞为职业的艺 人。
李延年年轻时因犯法而被处腐刑,以“太监”名义 在 宫内管犬。
第二种说法 观点:秦代已有,汉代兴盛。 依据:少府,秦官。掌山海池河之最少府‥‥‥ 代表人物:孙继南等主编《中国音乐通史简编》
三、关于“乐府”的职能及目的
职能:搜集民间音乐;创作和填写歌辞,创作和改编曲 调;编配乐器;进行演唱和演奏等等。
目的: 第一种说法
观点:汉乐府采歌谣是为了考察民情,巩固统治。依据:“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
第三章 秦汉时期
(公元前221—公元220)
本章内容:
第一节、概述
第五节、百戏中的乐舞
第二节、乐府
第六节、乐器的发展
第三节、鼓吹
第七节、音乐理论的成就
第四节、相和歌 第八节、思考及讨论
第一节 概述
短暂的秦王朝揭开了封建大一统的序幕。它虽然在音 乐文化的发展方面未留下很多业绩,但其“大一统”的 思想,同时把战国时期七国音乐汇集到一起,客观上推 动了全国音乐文化的交流,对汉代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 刻的影响。 以钟汉磬承乐为秦代制表,的由先于秦乐汉舞初阶统段治者采取了发展封建制的政 策以 以歌戏,西舞曲汉大音文曲乐、为为代代景表表之的 的世中 近与古 世汉伎 俗乐 乐武阶 阶帝段 段时期接连出现了两个科学文 化发展的高峰,音乐文化的发展也相应进入了歌、舞、 器各自相对独立发展的中古伎乐阶段。

中国音乐史(三)考试复习资料

中国音乐史(三)考试复习资料

一、单选题1.《神奇密谱》的编者是________。

A、朱权B、徐祺C、汪芝D、张孔山答案: A2.孔子在观看_____________的演出后曾经"三月不知肉味”。

A、葛天氏之乐B、云门C、咸池D、箫韶答案: D3.“以实物为重,典籍次之,推类又次之”的治史方法是由_______提出来的。

A、王光祈B、缪天瑞C、许之衡D、孔德答案: A4.“新律”由南北朝时期的_________提出。

A、钱乐之B、荀勖C、何承天D、京房答案: C5.《宋元戏曲史》的作者是________。

A、李叔同B、沈心工C、王光祈D、王国维答案: D6.琴曲《离骚》是琴家___________所作。

A、颜师古B、蔡琰C、董庭兰D、陈康士答案: D7.元杂剧《汉宫秋》是__________创作的。

A、关汉卿B、马致远C、郑光祖D、白朴答案: B8.《白石道人歌曲》中收录了用俗字谱记载的词调歌曲_______首。

A、15B、16C、17D、18答案: C二、判断题1.被田青评价为中国佛教音乐史上第一位杰出的中国佛曲作家是南北朝时期的萧衍。

A、正确B、错误答案:正确2.曾侯乙墓葬位于湖南省。

A、正确B、错误答案:错误3.墨子提出了“非乐”的思想。

A、正确B、错误答案:正确4.伶州鸠是周穆王时期著名的乐官。

A、正确B、错误答案:错误5.晋代荀勖提出了"笛律”,他还发现了管口校正的规律。

A、正确B、错误答案:正确6.琴曲《酒狂》相传为三国时期的阮籍所作。

A、正确B、错误答案:正确7.《山门六喜》是一首苏南牌子小曲。

A、正确B、错误答案:正确8.《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歌诗总集,保存了各类音乐作品的歌词305首。

A、正确B、错误答案:正确9.牌子曲这种说唱形式以渔鼓和简板作为主要的伴奏乐器。

A、正确B、错误答案:错误10.一般认为陶真是弹词的前身。

A、正确B、错误答案:正确三、名词解释1.鼓词答案:明清时期流行于我国北方的说唱形式。

中国音乐史与欣赏-第三章西周春秋战国音乐

中国音乐史与欣赏-第三章西周春秋战国音乐
音乐与文化交流
西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与其他地区的文化交流逐渐增多 。音乐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在这一时期发挥了重要 作用。如《楚辞》中的一些乐曲传入北方,对北方音乐产 生了影响;同时,北方音乐也影响了南方音乐的发展。
音乐在当代的传播与价值
传统音乐在现代社会中 的价值
传统音乐的传播途径
传统音乐在教育中的地 位
03
音乐与社会文化
音乐与政治
音乐作为政治教化的工具
在西周时期,音乐被视为政治教化的重要手段,通过音乐来 传达社会规范和道德价值观,以维护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
宫廷音乐与政治统治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宫廷均设有乐队和歌队,以演奏和 歌唱来彰显统治者的权威和地位,同时也有助于增强政治凝 聚力和向心力。
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新乐器,如编钟、 琴、瑟等,这些乐器在形制和演奏技 巧方面都有所创新。
音乐风格与特点
抒情性增强
这一时期的音乐更加注重情感表 达,旋律线条流畅,情感丰富。
节奏变化多样
随着各国之间的交流,音乐的节奏 也变得更加多样,出现了多种节拍 和节奏型。
地域性风格明显
由于各国之间的文化差异,音乐的 风格也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特点, 如北方的粗犷豪放、南方的细腻柔 美。
音乐与宗教
祭祀仪式中的音乐
在西周时期,音乐在祭祀仪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被用于与神灵沟通,表达对 神灵的敬畏和祈求。
乐器与神话传说
春秋战国时期,一些乐器如琴、瑟、鼓等被赋予了神话色彩,与传说和神话故事 紧密相连,增强了音乐的神秘感和宗教意义。
音乐与教育
“六艺”中的音乐教育
在西周时期,“六艺”是贵族子弟必 须学习的科目,其中包括“乐”,即 音乐。音乐教育旨在培养贵族子弟的 音乐素养和道德情操。

第三章--秦汉时期的音乐

第三章--秦汉时期的音乐

第三章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教学目的:了解我国秦汉时期音乐发展的基本情况,分析中古音乐时期与远古音乐时期在音乐形态上的不同,对汉乐府的建立、任务及解体应重点了解。

重点、难点:乐府、鼓吹、相和歌、百戏、相和三调教学过程:第一节概述一、历史背景汉承秦制。

汉初,由于统治阶级采取了发展封建制的政策,西汉文景之世与汉武帝时期接连出现两个科学文化发展的高峰,音乐文化的发展也相应进入了中古伎乐时期.二、音乐概况中古伎乐的发展,延续着春秋以来散乐发展的遗绪,体现着世俗性的特点。

第二节西汉的国家音乐机构——乐府一、乐府的建立:1、乐府在秦朝就已有之。

1977年考古工作者在秦始皇陵附近出土了一只秦代错金甬钟,钟柄上镌有秦篆“乐府”二字,可作为秦时乐府存在的佐证。

资料记载,秦时“乐府”隶属“少府”,专掌供皇帝享用的世俗舞乐;而“太乐”则专管宗庙祭祀乐舞。

至于秦时乐府的具体情况已不得而知。

“汉承秦制”建立“乐府”早在汉高祖刘邦时就已提出。

《史记·乐书》载:“王者功成作成作乐,治定制礼。

其功大者其也备,其治辨者其礼县”。

由于高祖时“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史记·食货志》),所以这一愿望,连后来的惠、文、景帝等也没有得以实现,直到汉武帝时方得实现。

2、西汉建立后,统治阶级比较重视封建教化的作用。

至汉武时,接受了儒生董仲舒的建议才把“乐府”建立起来。

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四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科明,民所知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这是汉武帝定郊祀之礼于乐府在指导思想上的理论基础。

在经济上,汉武帝定郊祀于乐府也决定于西汉王朝的经济发展情况和物质条件。

至武帝时,西汉经济空前繁荣,各方面都呈现出一种蓬勃向上的气象。

所以,对旧时代的历史文化和礼乐教化加以总结和贯通,已成为时代的实际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伤逝》
《伤逝》是鲁迅写的一 篇爱情题材的小说,简 单、客观地概括其内容, 大致可以这样说:《伤 逝》写的是涓生与子君 对恋爱与婚姻自由的追 求,这追求最初已经获 得成功,但终于还是失 败了,其根本原因是由 于社会的迫害。
《原野》
原野 歌剧 四幕歌剧《原野》由万方根据曹禺先生的同名 话剧改编,金湘作曲,1987年7月中国歌舞剧院首 演于北京。《原野》是第一部被搬上国外舞台的 中国歌剧,1992年1月,该剧在美国华盛顿肯尼迪 中心艾森豪威尔剧院上演,剧中人物由旅美的华 裔歌唱家扮演,指挥、导演、乐队和合唱队员由 美方人员担任,演出获得成功。 《原野》本是青年农民仇虎的复仇与爱情的故事。 原著留给人们更多的印象是“复仇”的“恨”的 形象。而歌剧却省略了许多情节,把重点放在展 示人物深层的心灵和感情上。鲜明地揭示出仇虎 的恨来自他对被人霸占为妻的情人金子的爱和对 其惨死的父亲与妹妹的爱。歌剧作者们更借助音 乐,把剧情推入了更高的诗的意境,以泼墨的诗 情渲染了仇虎的怨恨与复仇。
二、声乐创作的繁荣
施光南
中国成立后我国自己培养的新一代作 曲家,被称为“时代歌手”。曾任全 国青联副主席、中国音协副主席、中 共十三大代表
代表作: 《在希望的田野上》 《周总理,您在哪里?》 《祝酒歌》 《洁白的羽毛寄深情》
谷建芬
当代著名女作曲家
创办“谷建芬声乐培训中心”, 致力于推动当时通俗音乐领域中 的创新。出自她门下的著名歌手 有:苏红、毛阿敏、万山红、那 英、段品章、解晓东、孙楠等。 代表作: 《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清晨:我们踏上小路》、 《绿叶对根的情意》、《思念》、《烛光里的妈 妈》、《歌声与微笑》、《今天是你的生日——中 国》
卢炎
代表作: 管弦乐系列《忆江南I、 II、III》 《弦乐四重奏 “雨夜 花”》、 《弦乐十五重奏》 《钢琴前奏曲四首》 《洛夫歌曲五首》
马永龙:管弦乐《梆笛协奏曲》、交响诗 《孔雀东南飞》、钢琴曲《台湾组曲》等 潘皇龙:小提琴独奏曲《过渡》、钢琴 《五月的回响》
第二节香港地区的音乐建设及音乐创作
第三节 澳门地区的音乐发展
主要体现: 建立了“澳门室内乐团” 举办了以重金聘请中外音乐家来澳参演的 “澳门国际音乐比赛”和“澳门艺术节” 缺陷:暂时还没建立正式的专业音乐教育 机构,没有形成他们自身组成的专业音乐 家的队伍
一、香港地区的音乐生活和音乐事业建设 19世纪末至回归前,受宗教和资本主义生活影响较深, 各种教会音乐活动,舞厅,歌坛的歌唱活动及民间粤曲音 乐等较为活跃.对正规的文化教育包括音乐教育的建设较 为忽视. 1946年后,国内进步音乐界开始有意识对香港音乐建 设给予关注,正式成立了"中华音乐院". 20世纪80年代以来,港英政府对香港音乐事业采取积 极支持政策,建立了一些重要的教育表演团体和相关的设 施,如成立了香港大学音乐系,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 等.同时,由于大陆及其他地区音乐家移居香港,一定程 度上促使香港的音乐事业不断地走向繁荣.
王世光《长江之歌》 孟卫东《同一首歌》 铁源《在那桃花盛开的村庄》 郭峰《让世界充满爱》 王铭《边疆的泉水清又纯》 郑秋枫《我爱你,中国》 王立平《大海啊故乡》与《枉凝眉》 张千一《青藏高原》 王佑贵《春天的故事》 印青《走进新时代》 臧云飞《珠穆朗玛》 朱践耳《清晰的记忆》 陆在易《祖国,慈祥的母亲》 黎英海的《枫桥夜泊》
第三节 器乐创作
1、室内乐。 瞿小松《MENGDONG》(混合室内乐队)、罗忠镕 《小开门》(管子与乐队)等。 2、民族乐器独奏乐。 李焕之《汨罗江幻想曲》(筝与民族乐队)等。 3、西洋乐器独奏乐。 汪立三钢琴独奏《涛声》(组曲《东山魁夷画意》 终曲)。
第四节 新潮群体的交响乐
刘敦南:钢琴协奏曲《山林》 谭盾:弦乐四重奏《风 雅 颂》、《乐 队与3种音色的间奏曲》, 叶小刚:《第2交响乐“地平线”》 徐振民:《枫桥夜泊》、刘湲《土楼回 响》等。
第十三章 20世纪50年代后台湾、港 澳等地区的音乐
第一节台湾地区的音乐建设及音乐创作
一、台湾地区的音乐建设 1、由台湾当局支持,创建了“台湾省警备司令部交响乐 团”。91年改名为“台湾省交响乐团”。 2、在台湾省立师范学院增设“音乐专修科” 3、1949年大批音乐家从大陆迁至台湾,与当地音乐家进行 了台湾地区的新音乐建设。如1958年建立了台湾艺术专 科学校音乐系,1962年建立了中国文化大学音乐系等。 4、20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大批从台湾有关学校毕 业赴欧美留学回来的“第二、三代音乐家”及一些从大陆、 海外等地到台湾工作的音乐家,使台湾音乐发展进入了一 个比较活跃的新时期。
第十二章 改革开放后的20年 (1980-2000)
第一 节 “改革开放”影响下中国音乐的发展
一、 各项音乐事业的发展 1、音乐教育事业方面 (1)中小学音乐教育从体制、设备、师资队伍的建设到系统音乐 教材的编写等方面逐渐得到全面部署。 (2)在普通高校设立艺术学科,开展了有关文艺、音乐等课程的 教学。 (3)对原有的高等音乐院校积极推进教学体制的改革试验。 (4)促使高等音乐院校与世界各国音乐院校之间的交流。 (5)促使社会音乐教育迅速发展(社会音乐学院、中国函授音乐 学院)。
二、台湾音乐的创作概貌 20世纪60年代前,台湾音乐风格一般带有鲜 明的台湾乡土味,注重吸收台湾民间音调, 创作技术主要上受欧洲传统音乐的影响。 20世纪60年代以来,台湾新一代作曲家开始 引进西方现代音乐的创作风格,使台湾的 音乐创作日益走向现代化、多元化和个性 化的新风格。
许常惠,1929年生于台湾省彰化县,1953 年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音乐系,1954--59 年间留学巴黎,随夏野教授学习乐史,并 从岳礼维教授学习作曲。自其巴黎归来后, 在作曲上创作了上百首作品,包括独唱与 合唱曲、独奏与室内乐曲(包括中西乐 器)、管弦乐、歌剧、舞剧、清唱剧,并 创立制乐小集(1961)、现代音乐研究会 (1969)、亚洲作曲家联盟(1973)、台 湾作曲家协会(1989)等组织,致力及领 导以传统音乐为源泉的现代音乐创作。从 1956年开始音乐创作,至今已有三十余年, 共创作了包括歌剧、舞剧、交响乐、室内 乐、民族器乐独奏、重奏等作品四十余部。 他的创作贯穿着一个基本精神,这就是表 达现代中国人的精神追求,致力于中国现 代音乐的创作探索。
2、音乐表演及中外音乐交流
(1)有意识地加强对世界著名音乐文献的 上演。(歌剧、舞剧、交响音乐等) (2)举办多种名目的、国际性的会见研讨 活动及各种形式的作品评奖活动等。 (3)举行各种形式的全国性音乐表演比赛。
3、理论研究和出版等方面 (1)在文化部的领导下,建立了综合性的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 (2)在各高等音乐院校、各省、市、自治 区,逐步普遍建立起所属的音乐研究机构。 (3)成立了学术性的群众团体。(中国传统 音乐学会、中国音乐史学会等等)
赵季平
著名音乐家 现任中国音乐协会主席,陕西省文学艺 术联合会主席,西安音乐学院院长。 主要进行有关影视音乐的创作: 《黄土地》、《红高梁》、《秦始 皇》、《霸王别姬》、《荆轲刺秦 王》、《水浒传》、《康熙微服私 访记》、《大宅门》等作曲、谱写 主题歌

二、香港现代音乐创作概况
林声翕:《满江红》、《白云故乡》、《野火》、 管弦乐组曲《西藏风光》、声乐套曲《田园三唱》 歌剧《易水送别》、合唱交响诗《中华颂歌》等。 林乐培:交响诗《谢灶君》、民族管弦乐《昆虫 世界》、民族管弦乐《秋决》等 屈文中:小提琴幻想序曲《帝女花》、诗篇合唱 《黄山、奇美的山》、歌剧《西厢记》等。 曾叶发:民族室内乐《灵界》、管弦乐《前奏 曲》、管弦乐《梦天》等。 陈永华:管弦乐《飞渡》、《第一交响曲》、 《第四交响曲》、交响大合唱《九州同颂》等
第六节 音乐理论的新进展
一、资料工作:民族音乐5大集成、《中国音乐文物大系》、 《中国音乐史图鉴》等。 二、学科建设:中国音乐史、中国传统音乐;新学科-音乐美学、 心理学、音乐社会学、音乐考古学、音乐图象学以及世界民 族音乐学。 三、著作教材工具书。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上、 下),李纯一《先秦音乐史》、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 史》、李焕之主编《中国当代音乐》;张洪岛主编《欧洲音 乐史》、于润扬主编《西方音乐通史》、吴祖强《曲式与作 品分析》、于苏贤《复调音乐教程》;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 研究所《民族音乐概论》、袁静芳《中国传统音乐概论》; 《中国音乐词典》、《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