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思疑、释疑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释疑的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释疑的能力南召县白土岗镇火神庙学校课题组质疑释疑能力对于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创新能力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
”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
所谓质疑即提出疑难问题并解决疑难问题。
激发学生质疑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可以启发思维、发展智力因此,质疑释疑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是十分必要的。
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质疑释疑能力呢?一、设置问题情境,营造质疑氛围课堂气氛对学生的智力活动影响很大。
民主、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会使学生的情绪处于最佳状态,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而过于严肃和单调、呆板的课堂气氛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抑制学生回答问题的欲望。
因此,要引导学生质疑,创设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至关重要。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平等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以亲切的微笑迎接每一个提问,以宽厚的胸怀容纳每一个幼稚无理的问题。
对于那些在平时特别是在课堂上敢于发表反驳意见的学生,要予以表扬,即使他么的观点是错误的,也要在肯定他们勇敢精神的前提下,和他们一起讨论来加以引导,并纠正其错误的观点,切不可强行要求学生对老师的观点深信不疑,按老师的思路去思考问题。
让学生知道大胆质疑是认真学习的表现,并鼓励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要多注意观察,多思考,对于那些提不出高质量问题的学生,教师也切莫冷眼旁观或让其难堪,而要对其启发引导,理解学生的思路,给学生圆满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
这既可使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受到锻炼,得到提高,又可使学生因自己终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感到心理满足。
如此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了质疑环境,为每一个敢问不会问、会问不敢问的同学解决了后顾之忧。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质疑问难的氛围。
二、给学生足够的质疑时间,让学生能够质疑教师要把引导学生质疑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保证有一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质疑。
浅谈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浅谈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作者:陈益来源:《考试周刊》2013年第46期摘要:语文新课程的一个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实践能力,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文章探究了新课程下如何使学生在阅读中学会质疑,创设一定的情境促使学生质疑,在质疑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质疑能力培养方法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我们时常遇到这种情况,在教师讲完课堂内容后问学生有什么问题时,学生往往提不出来。
这说明学生的学习还处在被动接受状态,是学生质疑能力弱的一种表现。
如何用新课程理念引导学生质疑,想方设法创设质疑情境,促使学生自己提出疑问,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动机,鼓励引导学生于无疑处生疑,对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学业水平,增强今后独立工作的能力均有重要意义,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方法。
一、用新课程理念引导学生质疑首先要实现教学观念的转变,把语文教学过程变成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的过程。
为了在课程教材整体改革中促成这一转变的实现,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教学方法改革的具体要求:“阅读教学应充分重视学生的诵读、质疑、探究、讨论”,“教师在必要时予以解释疑惑,并从学习方法上加以引导、点拨”。
新课程标准把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放在改进阅读教学的首要位置,正确反映了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是对前人经验的科学运用,为我们指出了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可行之路。
明代学者陈献章说过:学贵有疑。
“疑”之所以可贵,就是因为它是大脑思考、分析的产物。
近年来,在新课改实践中,我们着力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无论是组织预习抑或是讲解课文,都努力启发学生质疑,提出有深度的问题。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三种途径
2 2 4 4 0 0 )
新课 程强 调 教 学 过 程 是 师 生 交 往 、 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 在 教 学过 程 中要处 理 好 传 授 知识 与 培 养 能力 的关 系 , 注 重 培 养 学 生 的 独 立性 和 自主 性 。 引导学生质疑 、 调查 、 探究 , 在 实 践 中 学习 , 使 学 习成 为 在 教 师指 导 下 的 主动 的 、 富 有 个 性 的过 程 。 我 们 时 常遇 到 这 种 情 况 .在 教 师 讲 完 课 堂 内容 后 问 学 生 有 什 么 问题 时 , 学生 往 往 提 不 出来 。 这 说 明 学 生 的 学 习 还 处在 被 动 接 受 状态 , 是学 生 质 疑 能 力 弱 的 一 种 表现 。 如 何 用 新 课程 理 念 引 导学 生 质 疑 . 想方 设 法 创 设 质 疑情 境 . 促 使 学 生 自己提 出疑问 , 激 发 学 生强 烈 的 探究 动 机 , 鼓 励 引 导 学 生 于无 疑 处生 疑, 对促进学生思维能力 的发展 , 提高学业水 平 , 增 强 今 后 独 立 工 作 的能 力 均有 重 要 意 义 , 下 面从 三 个 方 面谈 谈 培 养 学 生 质 疑 能 力 的 方法 。
墨
在 阅读 教 学 中 培 养 学 生 质 疑 能 力 的 三 种 途 径
陈 益
( 阜 宁县 明达 初 级 中学 , 江苏 阜宁
摘 要: 语 文 新 课 程 的 一 个 基 本 目标 是 培 养 学 生 运 用 语 文 的 实践 能 力 , 主 动进 行 探 究性 学 习 .在 实践 中 学 习 运 用 语 文。 文章 探 究 了新课 程 下 如何 使 学 生在 阅读 中学 会 质疑 , 创 设 定 的情 境 促 使 学 生 质 疑 . 在 质 疑 中发 现 问题 、 解 决 问题 . 进 而培 养 学生 的 语 文 综合 能 力 关键词 : 阅读 教 学 质疑 能 力 培 养 方 法
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些专家认为, 目前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大弊端仍是
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个“ 字 , 牵” 老师精心设计出一个又一个环节, 牵着学生
的鼻子按老师的思路亦步亦趋地往前赶。老师问个不休 , 学生忙于应付 , 根本没有质 疑的机会。要发展学生的创新
思维能力 , 老师首先必须给学生很大的自由度 , 安排 充分 的时间, 让他们细细地读书 , 静静地思考, 去发现问题 ; 安
敢说、 敢问。 课堂 4 5分钟 , 使学生有质疑的余地, 有思考的 时间。再就是教给学生懂得同一事物从多种层次去思考 , 才会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 , 巧选角度 , 有利于提高质量 , 更 好地认识事物。再次 自主释疑, 教师通过启发学生主动搜
集、 查询资料 , 使学生学会处理信 息, 学会发现问题 , 自主
如: 在讲朱自 清的《 时, 春》 生问: 为 “ 水” 什么用“ 来形容 涨”
呢?
必须放下架子, 态度要和蔼, 语气要亲切, 充分尊重学生,
和学生建立一种朋友关系。鼓励学生敢于发表意见, 不懂 就问, 敢于对老师质疑 , 对学生质疑 , 对教材质疑, 营造一
种民主、 宽松、 师生平等、 师生合作的课堂教学氛围, 让学 生敢问, 这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基础。 二、 加深理解 。 善于设疑
1 . 目 , 确定 标 指导选题。
物理 学的研究课题实践性较强 , 提出独特见解 , 撰写探究报告 , 交流探
选题要从实际出发 , 密切联系实际, 究过程和结论。 并
如在进行电势差、 电场力做功、 根据教材中的适 当内容 ,指导学生开 电 总之 ,将探究学习应用于物理教 展探究学 习。使学生在主动探究 的过 学, 不仅是学生获得科学知识 、 科学观 势、 势能的教学中, 电 我通过创设符合
语文教学中质疑问难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质疑问难能力的培养“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往往是各级思维的开端,创造发明的起点。
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阅读文章,在阅读中产生疑问,而疑问又促进其进一步思考、探索、解决疑问。
这是一个从无疑到有疑,再到无疑的反复循环的思维过程,而且提出问题的质量越高,问题解决得越好,人的思维就越具备创造性。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该怎样启发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从而培养和形成创新思维能力呢?亚里士多德说过:“创造性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
质疑问难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启发创造性思维、发展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新课程的目标要求。
然而,让学生学会质疑问难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何况思维一旦处于积极状态,学生就不再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不安于现状,不唯师,不唯书,对教师的组织教学提出了较高要求。
因此,我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注意围绕创设情境、精心设疑、知识迁移、组织疏导等,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众多语文老师都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实践证明,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不失为培养其创造思维的一个激活点,质疑问难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一、课始质疑,在质疑问难中发展创新思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在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我们安排几分钟时间,让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问难,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老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纳,找出最有价值的问题,再指导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
教学《阅读大地的徐霞客》一课时,我首先板书了“阅读”二字,引导学生给这两个字搭配词语,学生们纷纷说出了“阅读文章”“阅读书籍”“阅读小说”等词组,然后我将课题补充完整,询问学生对此有何疑问,学生对“阅读”“大地”相搭配提出质疑,经过讲解,使学生初步感悟到了徐霞客是一位醉心于地理学的奇人。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
【 关键 词 】 阅读 教 学 ; 疑 方 法 ; 习环 境 质 学
【 中图分类号】G6 32 2. 3
【 文献标识码 】C
【 文章编号】6 1 1 7 (0 00 - 1 5 0 1 7 - 2 02 1 )8 0 4 - 1
也 是思 维 活 动 的 结 果 思 维 的 发展 从 发 现 问题 开 始 . 发 现 一个 每
的 主体 , 只有 学 生 有 了学 习 的愿 望 . 望 积 极 主 动 地 学 习时 , 希 质
疑 才 有 了“ 用武 之 地 ” 。创 设 和谐 、 主 的课 堂 教学 氛 围 , 发 学 民 激 生 的强 烈 的学 习 动机 是学 生 大 胆 质疑 的基 础 。 在质 疑问 难 的 初 期. 我们 不 难 看 到 。 上 , 课 当老 师 请 学 生质 疑 时 , 别 优 等 生 为 了 个
的 良好 局 面 。
空 间让 学 生 疑 , 完 成 教 学 目标 , 馈 教 学 信 息 , 实 学 生 阅读 对 反 落
时 的 主体 地 位 , 有 重要 意 义 。 “ 而 能 问 , 具 疑 已得 知 识 之 半 ” 生 学 由 疑而 问 .是 一个 主动 学 习 积极 思 维 的过 程 。但 更 多 的学 生 是 “ 而 不 问 ” 为 此 我们 教 师 要 善 于 引导 学 生提 问 , 疑 . 哪怕 是 一 些 肤 浅 的 问题 . 应 热情 保 护 , 经 常 提 倡 鼓 励 , 至 鼓 励 一 些 好 问 也 要 甚 的学 生 . 班 级 中创 造 问 的 良好 氛 围 , 每 一 位 学 生 的思 维 得 到 在 是 极 大 的解 放 . 学 习 的真 正 主人 。 教 学 时 , 们 常发 现 , 生 爱 做 在 我 学 问 , 常有 一 些 不合 理 的 游 离 与教 学 目标 之外 的无 价值 的 问题 。 却 既 冲谈 了 课堂 教 学 气 氛 , 问也 分 散 了注 意力 。可 见 , 导 学 生 疑 指
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的能力
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的能力摘要努力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
合理安排质疑时机,教给质疑的方法,培养质疑的习惯。
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好处。
关键词质疑问难激发兴趣教给方法培养习惯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具有丰富个性,创新意识,完美人格的社会主人。
要达到此目标,小学教学中就要注意保护孩子智慧的火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探索欲望,特别是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勇于提出疑问,敢于挑战,可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增强创新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现结合实际谈谈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能力的几点做法:一、努力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有材料的兴趣。
”我想要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也应该从兴趣入手,鼓励学生敢问。
少年儿童好奇心强好问,但开始的时候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是幼稚可笑的或是无关紧要的,但都是孩子智慧的火花,师生之间应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
使学生处于最活跃的状态,教师对学生的提问,应尽可能的满足,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调动质疑问难的积极性。
例如,学习《大自然的语言》第四小节时问:“看到古老的三叶虫为什么就说喜马拉雅山曾是汪洋一片?汪洋怎么会变成喜马拉雅山?”显然这几个问题都比较深,是与课文没有太大的关系,但可以看出学生非常善于思考。
在课上也很难给他们讲出有关的道理,即使讲了学生也很难听懂。
为此,我对学生提出了表扬并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有很多奥秘等待去挖掘发现。
看到孩子的脸上洋溢着得意的微笑,作为一名教师也深深的体味到了涌动在孩子内心深处的创新意识。
二、合理安排质疑时机,教给质疑的方法,培养质疑的习惯培根说过:“疑而能问,已得知识之半。
”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质疑时机,教给学生质疑方法,给学生提供广阔的质疑天地,对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至关重要。
课前质疑很重要。
小学语文教材中高年级的课文前都有导读,学生通过预习,在初步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自我提问找到文中的重难点,将疑问记在预习本上,将提出的问题与课文阅读联系,使教师明确学生哪些方面存在问题,以便更好的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从而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自学的能力。
以“疑”为切入点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论文
以“疑”为切入点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求知识过程总是从有问题开始的,又以解决问题而告终。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
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去想、去说、去做。
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呢?从实践中,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激疑——创造的起步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曾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金钥匙,毫无疑义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归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遇事都问个为什么”。
因此教学时,我们要设置教学情境,利用矛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带着富有趣味和价值的疑难问题去学习,从而主动地完成学习活动。
如教学《夜莺之歌》一课时,我先板书课题,然后借机问学生“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这时,学生兴趣高昂,有的学生会问“夜莺指谁?夜莺唱歌要做什么?……”这样让学生抓住题目的矛盾入手,创设情境打开学生的思路,激起学生的认识冲突,使他们产生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深厚兴趣。
又如《捞铁牛》一文,捞“牛”前的准备工作这部分内容,让学生读重点段,先弄清准备工作是哪几方面,然后再引导学生探知领域,知其所以然。
这时,可这样激起“在这些准备中,用到了哪些与捞铁牛有关的东西?对此,你有何疑问?”学生纷纷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准备两只木船?为什么船舱要装满泥沙?为什么船之间要搭一个架子?等学生通过思考讨论,理解到怀丙做这些准备工作的真正目的。
二、引疑——创造的钥匙当学生各种疑点激发出来后,所提出的问题往往很乱很碎,难以抓住重点,这时教师要善于选择有目的引导,不能采取否定的态度挫伤学生的积极性,熄灭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而要帮助学生学会探索去把握文本的主旨。
一个好的问题,往往会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而有质量问题,往往会像金子埋在沙子中一样,需要教师去发现和挖掘,这就是引疑。
引疑,不同的课文,要用不同的方式。
阅读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摘
学贵有疑 , 质疑是一种有效 的阅读方 法。阅读文本时 学生能够提 出自己的看法, 正是其 自主探究 , 参与课堂学 习积极性 的
表现 , 师以学生的质疑为契机 引导释疑 , 教 让他们在探 究答案过程 中主动思考 , 加深问题认识 , 高理解能 力, - 提 学> j自然会富有 实效。 关键词 : 阅读教学 ; 质疑能 力; 培养
主 刈。 , 能 唤 醒 被 压 抑 的 求 知 欲 , 发 出 质 疑 意 识 , 。 才 话 激
“ 自已发现 的问题 进行 阅读 、 考 、 验 , 动参 与课 按 思 实 主
展 开 想 象 , 分 表 达 自 己 的 审 美 态 度 , 生 许 多 合 情 合 充 产
理 的答 案 。
读 书 贵 有 疑 。古 往 今 来 许 多 大 家 莫 不 如 此 , 代 张 宋
载 提 出 : 在 可 疑 而 不 疑 者 , 曾 学 ; 则 须 疑 。” 育 家 “ 不 学 教 李 镇 西认 为 :阅 渎要读 到 ‘ “ 自己 ’ 读 出 ‘ 题 ’ ” 源 , 问 。 学 于 思 , 源 于 疑 , 渎 教 学 中 , 师 应 积 极 引 导 学 生 的 思 阅 教 读 书 从 “ ” 始 , 会 提 问 , 之 以 恒 , 成 质 疑 发 问 疑 开 学 持 养 的 学 习 习惯 。阅 读 课 上 怎 样 培 养 学 生 的 质 疑 能 力 呢 ?以
“ 网 留学生 会 馆 的 门房有 几本 书 可 以买 来看 ” 得顺 中 显 畅些 。时常 这样 示 范 , 会 唤起 学 生潜 在 的质 疑 意识 。 就
让 朱 自清 去 买 呢 ?反 复 晶 读 课 文 岳 , 生 意 会 到 答 案 尽 学
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自主提高阅读水平
句 把 浪 潮 比作 “ 色 城 墙 ” 后 一 白 ,
生 明 白 了 这 二 者 的 结 合 更 真 切 地 表 达 了 老 奶 奶 对 总 理 真 挚 的 爱 戴 之
情。
3质疑 教 材 .
句 又 把 浪 潮 比 作 “白 色 战 马 ” 其 ?
实 , 些 看 似 简 单 的 问 题 提 得 很 有 这 价 值 。 通 过 这 些 问 题 的 解 决 , 生 学 可更形象地感知事物之间的联系。
习 、 论 问 题 等 显 性 活 动 。 但 在 更 讨
大 程 度 上 是 指 学 生 在 教 学 活 动 中 的 隐性 思 维 活 动 。 参 与 水 平 是 指 学 生 的思 维 层 次 和 思 维 水 平 。在 学 习 过 程 中 , 生思 维 的深 刻性 、 活 性 、 学 灵
柴 的 小 女 孩 》 : 女 孩 是 什 么 样 子 时 小 的 ? 她 为 什 么 要 卖 火 柴 ?最 后 她 怎
么样? 2质 疑 内容 .
仅 让 学 生 深 入 认 识 了 人 物 , 让 学 还
生 掌 握 了分 析 人 物性 格 的 方 法 。 二 、 设 质 疑 情 境 创
培 养 学 生 敢 问 、 问 , 了 营 造 乐 除
民 主 、 谐 的 氛 围 , 要 给学 生 创 设 和 还 有 疑 可 质 的情 境 。
1交 流 汇 报 启 问 题 .
( ) 课 文 遣 词 造 句 的 妙 处 质 1从 疑 。 引 导 学 生 在 自读 课 文 时 , 出 找 文 中 精 彩 的 语 句 或 感 受 最 深 的 地 方 , 中 寻 找 问 题 。 如 《 原 》 课 从 草 一
如 何 学 习 , 对 教 学 过 程 适 当调 控 。 并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探究的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探究的能力作者:王学川来源:《教育艺术》2012年第11期质疑是提出问题寻求解答,探究是探索研究,是寻找原因揭示本质和规律的过程。
现代心理学家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是探究的动力。
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
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的思维,才能促进人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究问题。
一、创设和谐氛围,让学生“敢问”学生只有在民主、愉悦、轻松、开放的课堂氛围下,他们的学习才会热情高涨,思维活跃,敢于提问。
作为教师要努力创设这样的情境,促使学生能大胆提问,鼓励学生自由地创造性地发表各种见解,让学生在教学中实现融洽的情感交流,在心情愉快的心理状态下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
如我在上古诗《游子吟》一课时,先让学生看多媒体播放的《母亲》的歌曲和画面,随着“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的优美音乐学生情不自禁地打起拍子跟唱起来,学生的兴趣—下子被调动起来了!音乐一停,我便趁热打铁让学生进行大胆质疑:“请告诉老师此时你最想知道什么?”学生个个情绪高涨,畅所欲言。
有的说:“我想知道…吟‟是什么意思?”有的说:“我想知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意思!”有的说:“这首诗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可见教师在课堂中创设情境,对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大胆质疑,主动探索,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是多么重要。
二、注重方法指导,让学生“善问”“学贵有疑”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教学活动的终极目标。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
方法是学习能力的一个基本要素,要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与释疑能力就一定要加强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生疑提问的思维技巧。
下面介绍几种质疑的方法:1、从课题人手质疑。
课题是一篇文章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往往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或指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等。
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抓住“题眼”积极思考,质疑问难。
小学语文阅读课,从“疑”处学起
小学语文阅读课,从“疑”处学起
语文阅读课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环节,而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
在阅读中,我们要教会学生疑,即在阅读过程中产生问题意识、怀疑心态,才能够达到真正的阅读理解。
本文将以小学语文阅读课为例,从“疑”处学起,探讨如何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
生问题意识,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阅读能力。
教师在设计阅读课的教学目标时,应明确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问题意识,激发他
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选择阅读材料时,教师可以挑选一些富有启发性的课文或文章,
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可以选择一些具有矛盾、悬念或引人深思的文章,通过阅读这些
材料,让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引导他们主动探究、思考,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理解
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阅读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引导他们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培
养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在阅读课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材料的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来解读文章,从而培养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可以
通过分析文章主题、情节、人物性格等方面,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内涵和作者的用意,从而
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引导他们主动
探究、质疑和解决问题。
在阅读课上,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他
们自主探究和思考,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课后
自主思考并提出问题,然后进行讨论和解答,引导他们主动探究、提出疑问、解决问题,
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贵有疑,勇于质疑,善于释疑
学贵有疑,勇于质疑,善于释疑所谓“质疑”,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让人疑惑的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情绪的心理状态并由此形成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鼓励学生质疑,对激发学生的探索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现个性化发展都会起到重要作用。
可是,在当下的职中语文课堂上,学生的质疑激情和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出递减状态,很多学生鲜有问题提出,甚至不会质疑。
该如何启发学生多思善想呢?一、转变观念,激发兴趣,“平等中的首席”现如今有些老师依旧没能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育观,“教师问——学生答”,为了赶进度,在教学中未设置质疑这一环节,或者流于形式的问学生几个问题,依旧按照自己之前备好的教案教学。
也有些老师害怕在课堂上被学生问住,丢了面子,因而不鼓励支持学生质疑。
这样久而久之,学生不敢也不愿对有疑问的地方提出质疑,学生的质疑和创新思维能力也就受到了限制。
针对上述情况,我认为教师必须改变、更新教育观念,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主体、师生平等的观点,课上能随时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灵活的调整教案,真正体现教学以学为中心;课下努力钻研教材,练就驾驭教材、驾驭课堂的本领。
而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也要抱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虚心态度,自己一时不懂的问题,要与学生共同研究探讨。
相信这样的老师定会给学生以亲切感,进而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应。
二、营造氛围,提升效率,“百花齐放才是春”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但是现在有些学生不愿深入思考,提不出问题;有些学生则怕问错问题,引起其他同学的讥笑。
因此,作为老师应努力创设一种宽松、民主、平等、融洽的学习氛围,保护学生质疑的欲望,让学生树立质疑的信心,鼓励学生多提问。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一个人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前提下,他的创造力才能获得最优表现。
因此,老师应放下架子,以朋友的身份融入课堂,创造一种和谐轻松的交流气氛,让学生知道不管提出的问题是有思维价值的,还是幼稚可笑的,只要动了脑筋,那就是好的。
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作者:王桂香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年第06期质疑就是提出问题,就是把心中的疑惑以问题的形式表述出来,然后进行积极的思考,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我认为,应该注意如下三个方面。
一、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精神教师要放下架子,以平等的地位出现在学生中间,创造一种推心置腹的气氛,这样,学生才能无拘无束地把自己的疑问带到课堂上来。
对于提出问题的学生,不论他提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都应该肯定学生动了脑筋,维护学生一质疑的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强化一个观念:能提出问题的孩子才是最聪明的孩子,让学生以能问、擅问为荣。
二、巧妙引导,使学生心中有疑长期以来,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剥夺了学生质疑的权利。
学生早已习惯了“师传生受”,奉教材为教条,奉师言为真理,问题意识极其淡薄,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产生疑问,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实现从“无疑”到“有疑”的转变。
1.设问引疑设问引疑就是教师在知识的关键处或需要加深认识的地方,以设问的方式提出问题。
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比如,在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把半径为r的圆分割剪拼后的图形是一个近似的长方形(长为πr,宽为r),于是圆的面积就等于πr为长、r为宽的长方形的面积。
根据过去的知识经验,“近似”必然存在误差。
可就此设问,为什么以r为半径的圆的面积等于πr2,而不是约等于πr2?通过对问题的探讨与解决,可以使学生树立朴素的极限观念,同时也促进其理性思维的发展。
2.悬念引疑悬念引疑就是教师在知识的重点处设置悬念,让学生产生疑问,从而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比如,在数的整除特征的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个悬念:学生随意说出一个多位数,教师都能够很快说出这个数是否能被2、4、8、5、25、125、3、9、7、11……等数整除。
通过验证老师结论的正确,学生必然会产生疑问,进而产生释疑的心理需求,学习的积极性就能充分调动起来。
语文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疑就是问题,问题是思维的火花,教师要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就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合作质疑,从而获得对文本的感悟。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以促进学习习惯和语文素养的形成。
因而培养质疑能力成为学生获得自学能力的主要方法之一。
一、质疑能力的培养从问题意识开始“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陶行知),具有创造才能的学生,往往都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多疑”“善问”“勤思”,只要教师加强问题意识的培养,学生良好问题能力的形成就有了可能。
1.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发问,并且打破砂锅问到底,使学生变被动质疑为主动质疑教师要重视和鼓励学生的异想天开,即使学生所提的问题没有多大价值,也应及时肯定其存在的价值,耐心引导、热情鼓励,杜绝学生养成思维惰性,要让学生充分了解语文问题不是教科书规定的,而是在生活中产生,只有自己主动去思、想、问,才能真正学好。
只有鼓励学生大胆问“为什么”,让他们寻根究底,释疑求真,才有可能将学生的潜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
2.教师要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在引导学生理清文路、捕捉要点、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教师要有目的地设置疑问,创设情境,有时可以故意唱反调,或反问几句,使问题进一步深化、清晰,引发学生不同的观点,产生争议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3.鼓励学生不满足于字面意思的学习理解,而要善于根据语境揣摩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挖掘语言的深层含义任何一种语言,都可在一定语境中以不同的背景、不同的语调、语气表现其非字面意义的深层含义。
这一点在汉语中尤为突出。
4.对学生的质疑避免直接作答或快速下结论,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体验实践探索,找到正确答案,水到渠成地完成学习,切实感受到攻克困难的自豪和幸福。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千万不可以越俎代庖,大包大揽,打消学生质疑的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途径1.营造质疑的轻松自由氛围现代教育是“充满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是为了一切人全面发展的教育。
浅谈如何处理阅读教学中学生的质疑
浅谈如何处理阅读教学中学生的质疑摘要:加强学生质疑后的教学调控,正确引导学生释疑,是提高学生质疑水平和阅读教学效应的一个重要环节。
对学生的质疑,教师要及时评价,积极鼓励,为学生质疑营造一个宽松的氛围。
质疑过程中,学生会提出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多而杂”,其中有的是有价值的,有的是没有什么价值的。
教师应有敏锐的判断力,能从“多而杂”的问题中筛选提炼出学生最需要解决、最有价值的问题。
课堂教学应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释疑解难更是如此,针对不同的问题应该采取灵活的方式尽量让学生自求得知。
关键词:及时筛选灵活处理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是调动学生积极思考,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发展学生思维,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但是,现在的课堂上,有些老师把质疑问难简单地理解为想方设法让学生提出问题,满足于让学生举起手问问题,而对如何及时有效地处理这些问题,缺乏应对的策略,对学生提出的一大堆大大小小的问题不能及时梳理,有效反馈。
或是处理方法单一,简单由教师本人作答,形成“生问师答”的僵化局面;或是你问你的,我讲我的,不管学生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教师还是按照既定的思路教学,造成师生之间信息交流通道的阻塞,以致学生质疑之后课堂教学反而进入了失控的尴尬境地,学生质疑也因为缺乏有力的激励、支持而失去持久的动力。
因此,加强学生质疑后的教学调控,正确引导学生释疑,是提高学生质疑水平和阅读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
一、及时评价要有鼓励性心理学上有一条基本规律,人的活动是由其结果所调节的,这就是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桑戴克提出的“效果律”。
一个人对他的活动,知道结果与不知道结果,效果是不一样的。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质疑应及时表明自己的态度,并做出积极的处理,从而使学生明确自己质疑的价值,根据肯定——强化、否定——抑制这样心理历程对自己的下一步学习作出调整。
如果教师对学生缺乏应有的“表态”,对学生质疑后的课堂教学环节缺少有效的调控,使学生质疑后犹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模糊一片,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抑制,课堂教学的效率也会明显受到影响。
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水平教学中,主动问语文老师问题的学生寥寥无几。
这并非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没有疑问,主要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会“质疑”。
教师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水平呢?作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排除心理障碍,培养质疑意识学生读书,一定会产生很多问题,学生上语文课为什么提不出问题呢?主要存有以下几方面的障碍。
1.迷信书本,没有质疑的意识。
教师要协助学生树立质疑的意识,使其理解到书上讲的不一定就完全准确,只有树立了不迷信书本,敢于批判,敢于否定的意识,才有可能实行质疑。
2.没有主动质疑的习惯。
学生大都习惯于去思考和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而不习惯于自己主动质疑。
这实际上反映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
所以,要使学生养成主动质疑的习惯,就要破除学生对教师的迷信,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包办代替,让学生从教师“教”的束缚中摆脱出来,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缺乏充足的相关知识。
因为缺乏相关的知识,所以,即使问题摆在面前他们也会视而不见,根本不知道那就是问题,不知道怎样质疑。
所以,教师平时就要培养学生积累知识的习惯,培养学生使用学过的知识提出新问题的水平。
4.面子思想严重。
一些学生怕自己答错题丢了面子,所以,出现小学生提问比初中生踊跃,初中生比高中生踊跃,年龄越大问题越少的怪现象。
这其中除了学生随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成熟、稳重的因素外,面子观点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强了。
所以,一方面要教育学生丢掉面子思想,不要怕犯错误,怀疑错了、问错了并不是坏事;另一方面教师要保护学生的质疑提问的积极性,只要言之有理,都应予以鼓励。
二、创造质疑环境,培养质疑精神1.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
传统教学,主要是以传授知识为目标,强调的是教师的“教”,这就使学生产生一种以师为准的思维定势。
课堂上的师生关系表现出一种“服从”状态,学生没了疑问,也不需提问,长此下去,质疑从何而来呢?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语气语调,尽量用商量的口吻提问,如“你有什么疑问吗”,“你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吗”;也能够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质疑,如“你的问题提得好”,“你的看法很独特”。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学习的冲动。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所蕴含的教育素材,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多提问题,多质疑。
因为提问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触角,是创新意识的具体体现。
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一个人具有创造潜力的重要标志。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更要善于启发学生对一些问题从不同角度去进行思考、质疑,然后提出不同的见解和看法。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下面是我在语文教学中的几点实践与探索:一、营造质疑的环境,创设宽松的氛围中国历来讲究师道尊严,教师享有绝对的权威,学生对老师所讲的深信不“疑”,大多数学生不“疑”不问,个别学生即使有“疑”也不敢问。
而“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只有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思维才能活跃起来,才有积极探索的动力。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此不能质疑,何谈促使其更好地发展呢?因此,要引导学生质疑,创设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至关重要。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以亲切的微笑迎接每一个提问,以宽厚的胸怀容纳每一个幼稚无理的问题,如此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了“疑的环境”,为每一个敢问不会问、会问不敢问的同学解除了后顾之忧。
所以,我努力在教学中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争辩、大胆探索。
二、培养质疑的兴趣,体验质疑的乐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教学中我们也发现,学生学习他们感兴趣的课文时,往往兴趣盎然,精神集中,情绪高涨,接受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效率也特别高。
可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对研究性学习来说具有重要的特殊的价值。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教材的兴趣。
”只有学习者对学习内容充满兴趣和疑问,其思维才会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从而产生研究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思考,对课文做出较为深刻甚至是独到的评判。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疑”的能力
节课 ,其 中有一个很重要 的环节就是 “ 深思质 疑” ,
就是让学 生在深度 阅读 的基础 上 ,提 出疑问 ,师生共 同 解答 ,听后感怊领 多。 传 统 的授 课 方式 “ 满堂 灌 ”使 学生 处于被 动 接 受
一
果从学 生疑 问的产 生来源来 分析 ,大致 可分为三 类 :第
,
在 学 习新知 时有疑 问,有不理解 的地方 ;第 二,对
知识 的地位 ,效率低 下不利于学 生学 习能 力和 习惯 的形
成 , 已经 不 能 适 应 现 代 教 育 的 需 要 , 因此 受 到 人 们 的普
接受到 的外来信息 有疑义 ,即 自己 的已知 同外来信息 发
生 了 矛盾 碰 撞 ;第 三 ,在 探 求创 新 中初 步 形 成 了 自 己 的
语文教 学 中 如 何培 养学 生 劬 修 的 力 疑
河南安阳市虹桥中学 “ 书无疑者 ,须教 有疑 ;有 疑者 ,却 要无疑 ,到 读
此 方是 长 进 。 ”
— —
牛丽霞
然可 以通过 提 问等 方式来 了解 学生的情状 ,但回答 问题 的学生毕 竟是少数 ,并且 回答 的也多是教 师根据 教材提
容 、教 师讲 的 和 同 学 们 的 发 言 )产 生 了 疑 问 ,如 果 不 及 时 提 出 来 加 以解 决 ,而 是 憋 在 心 里 ,就 会 像 磁 铁 吸 引着
出 比较简单 的表面化 的问题 到能 提出 比较复 杂深刻的 问 题 。这 当中,如 果学生提 出 了独 到的有新意 的问题 ,要 给予 充分的肯定 和鼓励 。谁 说一定 不能培养 出一个爱 因
仅从常理 、常规 、常规 中去 生疑 ,也要从 特殊、拗格 、
变式 中着 眼去生疑 ;要多注 意教材 中的深沉含蓄和 意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思疑、释疑能力
调兵山市第一小学车名南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问题由学生提出,也应由学生亲自探索解决。
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质疑。
“学而不思则罔”这句话从反面说明了“思”在学习中的作用。
而“思”又是以“疑”为先导的。
因此,“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思疑、释疑能力尤为重要。
一、质疑,激活学生的主动性
爱因斯坦认为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新标题》中要求“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学贵质疑”,思维往往从疑开始。
读中生疑既是阅读思维的过程,也是阅读思维的结果,有了疑难就是成功的一半,知大疑则大进.知小疑则小进,不知疑则不进。
1、激发质疑兴趣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生动、真实和具体的学习情境,调动他们的各个器官使他们能更快更好地投入到学习的情境中去,用眼去看、用耳去听、用脑去思,发现问题提出质疑。
并畅所欲言,张扬个性触动他们的潜能去思考去质疑。
在教学《威尼斯小艇》时.教师先请同学观看《威尼斯风光》的录像后.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威尼斯这座世界名城有许多内容可写,为何却只选小艇来写?”这一问题问得好,正好引出了本文的教学重点。
学生都迫不及特地去读书。
又如在教学《落花生》一课时,一个学生质疑:“我们都有父母.为什么作者说“那天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难得?”这个学生的问题提得太笼统,因而教师在肯定他认真读书、积极动脑的同时.请全班同学细读这句话,看谁还能提出更多的问题?”学生果真提出了另外的问题:“父亲不在家,会在哪呢?”“为什么天色不好,父亲也来了?作者为什么加个“也”字?“父亲是为了吃花生吗?”
这样,学生畅所欲言,有助于学生形成敏锐的问题意识,让他们抓住自己的疑惑“打破沙锅问到底”,在尝试质疑的过程中培养兴趣学会质疑.
2、教给学生质疑方法
对一些不知从何入手、无问题可提的同学,教师可有意识地多示范,让学生变无疑为有疑,教给孩子们提问题的一些方法,使学生爱问、善问。
教学《数星星的孩子》一课时.教师通过谈话的方式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教师又在课题下面画上双横线,问学生:“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有问题吗?”有的同学说:“我想知道这个孩子是谁?”有的说:“这个孩子为什么要数星星?
他什么时候的人?”还有的问:“这个孩子长大后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的问题越多越说明他们对课文感兴趣.求知欲越强。
学生带着问题一边读一边思考,较快地理清了文章的脉络。
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质疑:
①题目质疑。
②对不懂的词语质疑。
③对不明白的现象质疑。
④对用法特殊的标点质疑。
⑤对人物的行为质疑。
⑥对重要的句子质疑。
⑦对内容矛盾处质疑。
⑧对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质疑。
3、多向质疑.激活发散思维
所谓“多向”是指从各个方面进行发散性思考,可以由里向外,做辐射发散质疑,也可以由外向里做“焦点”质疑,从各方面来认识对象,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思考问题。
如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有这样一句话;“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教师可以抓住这个句子作为思考问题的起点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进行质疑:
(1)从字面上来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从语气来看,说这句话时,鲁迅先生的心情是怎样的?
(3)从上下文来看,这句话揭露了什么?表现了什么?
(4)从表达手法来看,“四周围黑洞洞”指的是什么。
谁会“碰壁”?为什么这样说?
(5)从时代背景看,这句话有什么特殊含义?
这样学生通过多角度的质疑,激活发散思维,点燃了学生求知的火花。
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阅读思维被一次又一次地启动、激活,他们会自然而然地投入到阅读情境中自觉主动地去探究,改变了以往“我讲你听”的教学模式。
二、思疑,推动学生自主探究
思源于疑”。
有了“疑”还远远不够,教师只有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积极地探究,自己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思维的发展是从问题开始的,要实现从有疑到无疑,教师要让一个个“?”像一个个小钩子一样钩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个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从一个接受者转变为一个主动的探究者。
1、思疑强化自主学习,形成有个性的语文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所以我们必须摒弃“一言堂”、“唯师独尊”、“唯书独尊”的教学模式。
尊重学生个性发展,要充分相信学生,使学生在大家面前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表现自我。
对学生好奇、求知、探索的欲望,教师要给予极大的扶持鼓励。
挖掘每个学生的最大潜能,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培养其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
如:学习《愚公移山》一文时.有的认为愚公的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有的认为把家搬走更划算.还能保持生态平衡,有的认为不能以现在的标准来要求古人。
对学生的这种独到见解,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
这样更促进了学生大胆的表述自己的观点。
2、合作探究学习,提高思疑能力
“探究”就是深入探讨、反复研究。
探究学习就是以“主体”、“发展”为指导思想,在老师的精心引导下.学生通过相对独立的各种探究活动和语言实践活动,发现知识掌握技能.体验情感增进思考力和创造能力,提高语文整体素质的学习方法。
培养他们的优良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在教学《将相和》一课时,一位学生质疑:“完璧归赵”、“渑池相会”。
都是“不和”的原因,课文却写得详细.“负荆请罪”却只有几行字写“和”,我认为本文详略安排不当,这时,我顺学而导,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主动思考。
当许多同学思维被激活,都要发表见解,而一些同学却百思不得其解时.教师安排小组合作学习.经过组内解读文本、讨论、交流得出答案。
合作探究的形式一般情况有三种:一是生生合作,及同桌同学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二是小组合作,主要是利用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分析透彻、各抒己见的特点,使获得的结论更准确;三是全班集体探究,要抓住中心议题或关键性的问题,让学生对话、答辩、争论,教师只需在关键处加以点拨。
合作探究让学生真正全面参与探讨.在开放的氛围、个性化的言语交流中碰撞出闪烁的思维火花,从而学生思疑能力得到发展,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得到提高。
三、释疑使阅读理性升华、拓宽学习领域
释疑是学生经过一段自我探索,通过小组内的交流讨论,对阅读中的问题各抒己见,发表独特见解。
交流时教师鼓励学生亮出观点,独树一帜:允许学生随时质疑,敢于与老师争论;允许学生自由表述;也允许学生保留看法。
鼓励学生不唯书、不唯上、不迷信教师,敢于标新立异,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激发独创精神,使阅读理解得到升华。
在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最后交流汇报自己最佩服谁时,大多数学生说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足智多谋:也有学生说佩服周瑜,认为他有才华,年轻有为;还有说佩服鲁肃忠厚的。
有一个同学说佩服曹操。
认为他是军事家,政治家,做事谨慎,还了解到他还是一个文学家,可是即有人反驳。
此时.我引导大家在课外阅读《三国演义》并查阅史料来讨论曹操是个怎样的人。
学生经过阅读课外书、上网找资料,许多同学给予曹操的评价是东汉末年的军事家、
政治家、诗人。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质疑、思疑、释疑犹如一盏耀眼的航标灯,把学生引向主动探究这一更新、更宽的航道上,学生在质疑、思疑、释疑的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与文本深入对话,不仅使阅读理解得到升华,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也得到提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