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总结归纳
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总结
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总结牛顿运动定律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运动规律之一,由英国科学家艾萨克·牛顿在17世纪提出。
这三条定律揭示了物体运动的规律和相互作用的原理,被广泛应用于力学和工程领域。
本文将对牛顿运动定律的三个知识点进行总结和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重要的物理概念。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的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它指出:“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或受到的外力平衡,那么它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这个定律的要点在于“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换句话说,物体不会自己改变它所处的运动状态,除非有外力作用于它。
这是因为物体具有“惯性”,即物体的运动状态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会保持不变。
所以,当物体没有外力作用时,它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一个具体的例子是:当我们在一辆车上突然刹车时,人体会继续向前滑动。
这是因为车突然减速,而我们的身体仍按照惯性继续保持匀速运动状态。
当车辆减速至与人体速度相等时,人体停止滑动。
这个例子很好地诠释了惯性定律。
第二定律:动量定律牛顿的第二定律是力学中最重要的定律之一,也是力学计算的基础。
它表述为:“物体所受合力等于该物体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数学公式可以表示为:F = m * a。
这个定律告诉我们,当一个物体受到合力作用时,它将产生加速度。
而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也就是说,相同的合力作用于质量较小的物体上,将产生较大的加速度;相同的合力作用于质量较大的物体上,将产生较小的加速度。
举个例子来说明第二定律:假设有两个物体,质量分别为1kg和2kg,两者都受到相同的力10N作用。
根据第二定律,质量为1kg的物体将产生10m/s²的加速度,而质量为2kg的物体将产生5m/s²的加速度。
可以看到,虽然两个物体都受到了相同的力,但质量较小的物体产生了更大的加速度。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牛顿的第三定律称为作用与反作用定律,它指出:“对于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两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
牛顿定律知识点
牛顿定律知识点牛顿定律是经典力学中的重要基本定律,由英国物理学家艾萨克·牛顿于17世纪提出。
它描述了物体运动状态与受力之间的关系,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基础。
牛顿定律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运动定律)和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三个定律的相关知识点。
1.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它表明物体在受力作用下会发生状态变化,而在无外力作用下,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换句话说,物体具有一种“惯性”,不会自发改变其运动状态。
2. 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第二定律也被称为运动定律,它建立了力和物体运动之间的关系。
根据第二定律,物体所受合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可以用数学公式表示为F=ma,其中F表示合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根据第二定律,可以推导出牛顿第二定律的一个重要应用——物体的重量与其质量和重力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物体的重量可以表示为W=mg,其中W表示物体的重量,m表示物体的质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
3.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第三定律也被称为作用与反作用定律,它揭示了力的相互作用规律。
根据第三定律,任何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同时也会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其的力的作用,而这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换句话说,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始终成对出现,且彼此互相平衡。
第三定律的一个重要应用是解释物体之间的摩擦力。
当两个物体接触时,它们之间会产生摩擦力,而摩擦力的大小与两个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压力有关。
除了上述三个基本定律外,牛顿定律还可以应用于其他方面。
比如,利用牛顿定律可以计算物体在给定力下的运动轨迹和速度变化,同时也可以研究物体受到复合力时的运动状态等等。
总结牛顿定律是经典力学中的重要基本定律,对研究物体运动提供了理论依据。
第一定律说明物体具有一种“惯性”,而第二定律则建立了力与物体运动之间的关系。
(完整版)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专题一:牛顿定律内容一、牛顿第一定律1、定律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理解要点:(1)第一定律是牛顿以伽俐略的理想斜面实验为基础,通过分析、概括、推理得出的,不可能用实验直接来验证。
(2)对任何物体都适用,不论固体、液体、气体。
(3)它定性地揭示了运动与力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4)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不能认为它是牛顿第二定律合外力为零时的特例,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第二定律定量地给出力与运动的关系。
(5)运动的物体不受力时做匀速直线运动(保持它的运动状态)(6)静止的物体不受力时保持静止状态(保持它的静止状态)(7)说明:①、“一切”说明该定律对于所有物体都是普遍适用的,不是特殊现象。
②、“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是定律成立的条件,实际中不受外力是指受合力为0。
③、“总”指的是总是这样,没有例外。
④、“或”指两种状态必居其一,不能同时存在,也就是说如果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原来静止的物体仍保持静止,而原来处于运动状态的物体会保持原来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二、惯性:1、定义: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2、惯性的理解:(1)一切物体任何时候都具有惯性.(静止的物体具有惯性,运动的物体也具有惯性)牛顿第一定律表明,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状态的性质,因此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2)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无关。
(3)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质量越大的物体其运动状态越难改变。
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运动状态、位置及受力情况毫无关系。
(4)惯性是一种属性,它不是力。
惯性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3、防止惯性的现象:汽车安装安全气襄, 汽车安装安全带利用惯性的现象:跳远助跑可提高成绩, 拍打衣服可除尘4、解释现象:例: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为何向汽车行驶的方向倾倒?答:汽车刹车前,乘客与汽车一起处于运动状态,当刹车时,乘客的脚由于受摩擦力作用,随汽车突然停止,而乘客的上身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汽车行驶的方向运动,所以…….二、牛顿第三定律1. 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归纳
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归纳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一: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2、理解:①它说明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性质.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惯性与物体的速度大小、受力大小、运动状态无关).②它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而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③它是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的,它不能由实际的实验来验证.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二:牛顿第二定律1、内容:物体的加速度a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m 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2、理解:①瞬时性:力和加速度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②矢量性: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③同体性:合外力、质量和加速度是针对同一物体(同一研究对象)④同一性:合外力、质量和加速度的单位统一用SI制主单位⑤相对性:加速度是相对于惯性参照系的。
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三:牛顿第三定律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2理解: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同时性.它们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不是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相同.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属同种性质的力.③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相互依赖性:它们是相互依存,互以对方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不可叠加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产生其效果,不可求它们的合力,两力的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3、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对于宏观物体低速的运动(运动速度远小于光速的运动),牛顿运动定律是成立的,但对于物体的高速运动(运动速度接近光速)和微观粒子的运动,牛顿运动定律就不适用了,要用相对论观点、量子力学理论处理.4、易错现象:(1)错误地认为惯性与物体的速度有关,速度越大惯性越大,速度越小惯性越小;另外一种错误是认为惯性和力是同一个概念。
牛顿三大定律重点知识归纳
牛顿三大定律重点知识归纳牛顿三大定律的重点知识归纳一、牛顿第一定律 - 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它表明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这意味着物体会保持其现有的状态,不会自发地改变。
如果物体静止,则它将保持静止;如果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它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该定律的重要性在于揭示了物体运动状态的性质,为后续的运动定律提供了基础。
例如,如果没有摩擦力的存在,一个滑行中的小车将会一直滑下去,直至受到外力的干扰。
另外,牛顿第一定律还解释了为什么在车辆急刹车时乘坐的人会向前倾斜,因为人的身体具有惯性,在车辆突然减速时保持了原有的运动状态。
二、牛顿第二定律 - 运动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将产生加速度的关系。
它的数学表达式为:力等于物体质量乘以加速度。
这意味着,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它的运动将产生加速度,并且加速度的大小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二定律的重要性在于它提供了计算物体运动状态的工具。
通过测量力的大小和物体的质量,我们可以预测物体的加速度。
这对于理解和探索各种物理现象和工程问题非常重要。
例如,通过牛顿第二定律,我们可以计算出一个物体在斜面上滑动时的加速度,或者推导出飞机在不同速度下的升力和阻力。
三、牛顿第三定律 - 作用-反作用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也被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它表明对于每一个作用力,都会有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作用在作用力的施力对象上。
换句话说,对于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两个物体所受到的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作用-反作用定律的重要性在于它揭示了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本质。
例如,当一个人站在地面上时,他会对地面施加一个向下的力,而地面会对他施加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向上的力。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一个人可以站在地面上而不会下沉。
另外,作用-反作用定律还可以解释一些其他现象,如火箭发射时的推力和反冲力、游泳时手划水产生的推力和水对手的反作用力等。
第四讲牛顿三大定律知识整理
合公式F = ma 是矢量式,任一瞬间的方向均及F 方向相同, 矢 量本讲知识要点第四讲:牛顿三大定律3、 物质性:有施力物体,肯定有受力物体,总是成对出现。
4、同线性:相互作用力总是作用在同始终线的两个方向上。
一、牛顿第肯定律(惯性定律)内容:当物体不受力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拓展:对牛顿第肯定律的理解1、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缘由。
2、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缘由。
3、 这里说的不受力有两种理解: ① 志向状态,物体不受力, ②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
4, 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统称为平衡状态,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合外力为零,即向随意方向的合力都为零。
二、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留意:1, 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无论其处于什么状态。
2,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
3, 惯性大小只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质量越小,惯性越小,及运动状态无关。
三, 牛顿第三定律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拓展一: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特点1、 同性质:相互作用力肯定是同性质的力。
2、同时性:相互作用力肯定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逝。
拓展二:相互作用力及二力平衡的比较四:牛顿第二定律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表达式: F = ma拓展一: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1 6质量。
定义式: a =∆v ,加速度定义为速度变化量及所用时间的比值。
∆t拓展二:位移, 加速度, 速度的关系1, 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确定了其加速度的方向,合力及加速度的大小关系是F = ma ,只要有合力,不管速度是大还是小,或是零,都有加速度,只有合力为零加速度才为零。
一般状况下,合力及速度无必定联系,只有速度的变化率才及合力有必定的联系。
2, 合力(或加速度)及速度同向时,物体加速,反之则减。
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总结
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总结一、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的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它阐明了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具体表述为:“任何物体继续自身的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产生状态改变”。
这一定律的提出是对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有关力学的错误观点的彻底推翻,它极大地推动了力学领域的进步。
第一定律的精髓在于“惯性”,物体因为具有惯性而能够保持自身原有的运动状态。
比如,一个静止的物体不会自发地开始运动,一个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不会自发地停下来或改变运动的速度和方向。
这是因为物体对外界的作用力表现出了惯性,保持自身运动状态的原理方程式为F=ma,其中的m称为惯性质量,a称为加速度,F为受到的外力。
二、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牛顿的第二定律也被称为运动定律,它指出了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将产生加速度的规律。
具体表述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作用与物体的质量乘积等于物体的加速度”。
也就是说,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它将产生加速度,而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与物体所受外力的大小和方向成正比。
第二定律可用一个简单的方程式来表示:F=ma。
在这个方程中,F表示受到的外力,m 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产生的加速度。
这个方程式揭示了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加速度的规律,对于我们理解物体的运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第二定律还可以进一步拓展为牛顿的运动方程:F=dp/dt,即外力等于动量随时间变化的速率。
这个公式揭示了外力与物体的动量之间的关系,动量是物体在运动中的一个重要物理量,它对于描述物体在运动中的运动状态和动力学过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牛顿的第三定律也被称为作用与反作用定律,它阐明了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具体表述为:“任何物体对另一物体施加一力,另一物体必对第一个物体施加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这个定律的提出对于描述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总结
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总结引言:在我们生活中,运动无处不在。
无论是物体的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我们都可以从牛顿运动定律中找到适用的规律。
本文将对牛顿运动定律进行深入探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运动学原理。
第一部分: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
简单来说,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运动的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且沿原来的方向继续运动。
这意味着物体具有惯性,需要外力才能改变其状态。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第一定律。
例如,将一本书放在桌子上,书会保持静止直到有外力作用于它。
同样地,当一个小球在光滑的桌面上运动时,只有当有外力作用于它时,它才会改变运动状态。
第二部分:第二定律——加速度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可以用数学公式表示为F=ma,其中F代表物体所受的净力,m代表物体的质量,a代表物体的加速度。
这定律揭示了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力的关系,即物体受力越大,加速度越大。
为了更好地理解第二定律,我们可以通过实例来说明。
假设一个人推着两个物体,一个较轻的物体和一个较重的物体。
由于第二定律指出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所以较轻的物体受到的加速度更大,而较重的物体受到的加速度较小。
第三部分: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也被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
它指出对于每一个作用力,都存在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换句话说,所有的力都是成对出现的。
这一定律的一个例子是摔跤运动。
当两个摔跤手相互作用时,他们之间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一个摔跤手向前用力推,另一个摔跤手将会向后受到推力。
这有力地证明了作用反作用定律。
结论:牛顿运动定律是自然界中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
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对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加速度定律)和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牛顿运动定律已经在物理学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它仍然有其适用范围。
在极小尺度或高速运动的情况下,我们必须考虑相对论效应和量子力学的影响。
牛顿三定律知识点总结
牛顿三定律知识点总结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由艾萨克·牛顿在 1687 年于《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总结提出。
其中牛顿三定律更是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们对物体的运动状态和相互作用关系做出了精确的描述。
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指出: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的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从日常生活的角度来看,假如一个静止的球,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它就会一直保持静止;而一个在光滑平面上匀速滚动的球,如果没有摩擦力或其他外力的干扰,它会一直以相同的速度和方向滚动下去。
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质量是衡量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质量越大,惯性越大,物体越难改变其运动状态;质量越小,惯性越小,物体越容易改变其运动状态。
比如一辆大卡车和一辆小汽车,在相同的外力作用下,小汽车更容易加速或减速。
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这一观念的转变在物理学的发展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二、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表明: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其数学表达式为 F =ma,其中 F 表示作用力,m 表示物体的质量,a 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以推动一辆小车为例,如果我们用较大的力去推,小车获得的加速度就大,速度增加得就快;反之,如果用较小的力推,加速度就小,速度增加得就慢。
而且,如果小车的质量较大,要使其获得相同的加速度,就需要施加更大的力;反之,如果质量较小,较小的力就能产生较大的加速度。
牛顿第二定律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理解。
它不仅让我们能够定量地计算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还为解决各种力学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三、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阐述: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比如,当你用力推墙时,墙也会以同样大小的力推你。
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的总结
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的总结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运动状态为止。
(1)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定律说明了任何物体都有惯性。
(3)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
但是建立在大量实验现象的基础之上,通过思维的逻辑推理而发现的。
它告诉了人们研究物理问题的另一种新方法:通过观察大量的实验现象,利用人的逻辑思维,从大量现象中寻找事物的规律。
(4)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不能简单地认为它是牛顿第二定律不受外力时的特例,牛顿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定量地给出力与运动的关系。
2.惯性: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即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无关。
因此说,人们只能利用惯性而不能克服惯性。
(2)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3.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表达式F合=ma (1)牛顿第二定律定量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即知道了力,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出物体的运动规律;反过来,知道了运动,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其受力情况,为设计运动,控制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
(2)对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合=ma,F合是力,ma是力的作用效果,特别要注意不能把ma看作是力。
(3)牛顿第二定律揭示的是力的瞬间效果。
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它的效果是瞬时对应关系,力变加速度就变,力撤除加速度就为零,注意力的瞬间效果是加速度而不是速度。
(4)牛顿第二定律F合=ma,F合是矢量,ma也是矢量,且ma与F 合的方向总是一致的。
F合可以进行合成与分解,ma也可以进行合成与分解。
4.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1)牛顿第三运动定律指出了两物体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因而力总是成对出现的,它们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高一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归纳
高一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归纳高一物理:牛顿运动定律学问点归纳1.牛顿第肯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转变这种状态为止。
(2)惯性: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性质。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3)牛顿第肯定律说明白物体不受外力时的运动状态是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所以说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缘由,而是使物体转变运动状态的缘由,即产生加速度的缘由。
2、牛顿其次定律(1)内容: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一样。
表达式为。
(2)牛顿其次定律的瞬时性与矢量性对于一个质量肯定的物体来说,它在某一时刻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只由它在这一时刻所受到的合外力的大小和方一直打算。
当它受到的合外力发生变化时,它的加速度随即也要发生变化,这便是牛顿其次定律的瞬时性的含义。
(3)运动和力的关系牛顿运动定律指明白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的关系,即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是由合外力打算的。
但是物体毕竟做什么运动,不仅与物体的加速度有关还与物体的初始运动状态有关。
比方一个正在向东运动的物体,若受到向西方向的外力,物体即具有向西方向的加速度,则物体向东做减速运动,直至速度减为零后,物体再在向西方向的力的作用下,向西做加速运动。
由此说明,物体受到的外力打算了物体运动的加速度,而不是打算了物体运动的速度,物体的运动状况是由所受的合外力以及物体的初始运动状态共同打算的。
3、牛顿第三定律(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区分与联系关系类别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对平衡力一样大小相等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不同作用点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性质一样不肯定一样作用时间同时产生同时消逝一个力的变化,不影响另一个力的变化。
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总结
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总结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内容:任何一个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知识点:惯性:物体保持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倾向。
所有物体都具有惯性,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包括静止开始运动,匀速运动变成变速运动等)的原因。
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定律)内容: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且与物体质量的倒数成正比;加速度的方向与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公式:(F = ma)其中,(F) 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m) 是物体的质量,(a) 是物体的加速度。
知识点:力与加速度的瞬时关系:一旦作用力发生变化,物体的加速度就会立即发生变化。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物体受到作用力时,会对施力物体产生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单位制:在国际单位制(SI)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加速度的单位是米每平方秒(m/s²)。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时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知识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有作用力必有反作用力,且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其中一个力(称作用力)作用在某一物体上,而另一个力(称反作用力)作用在与之相互作用的另一个物体上。
力的性质相同:它们都是同一种性质的力,且不能合成,不是平衡力。
作用与反作用力和平衡力的区别:作用与反作用力是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是一对力;而平衡力是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力而平衡,是一对以上的力。
通过这三个定律,牛顿建立了完整的经典力学体系,对后世的物理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考物理牛顿定律知识点总结
高考物理牛顿定律知识点总结一、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理想实验的魅力牛顿物理学的基石——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定义: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变这种状态。
惯性定义:物体所具有的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惯性与质量:描述物体惯性的物理量是它们的质量。
质量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质量单位:千克(kg)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基本思路:保持物体质量不变,测量物体在不同的力的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基本思路:保持物体所受的力相同,测量不同质量的物体在该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制定实验方案时的两个问题怎样由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a∝F,a∝1/m二、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定义: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公式:F=kma k是比例系数,F指的是物体所受的合力。
牛顿年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ma力的单位:千克米每二次方秒。
力学单位制基本量:被选定的、可以利用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其他物理量的物理量。
基本单位:基本量的单位。
导出单位:由基本量根据物理关系推导出来的其它物理量的单位。
单位制:由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组成。
国际单位制(SI):1960年第11届国际计量大会制订的一种国际通用的、包括一切计量领域的单位制。
三、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义: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互相依存、同时存在的。
牛顿第三定律定义: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平衡状态: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所处的状态。
牛顿三大定律知识点与例题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知识要点一、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应明确以下几点:1牛顿第一定律是一条独立的定律,反映了物体不受外力时的运动规律,它揭示了:运动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①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不变的性质,这种性质称为惯性,所以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②它定性揭示了运动与力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2牛顿第一定律表述的只是一种理想情况,因为实际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因而无法用实验直接验证,理想实验就是把可靠的事实和理论思维结合起来,深刻地揭示自然规律.理想实验方法:也叫假想实验或理想实验.它是在可靠的实验事实基础上采用科学的抽象思维来展开的实验,是人们在思想上塑造的理想过程.也叫头脑中的实验.但是,理想实验并不是脱离实际的主观臆想,首先,理想实验以实践为基础,在真实的实验的基础上,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对实际过程做出更深一层的抽象分析;其次,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是以一定的逻辑法则作为依据.3.惯性1惯性是任何物体都具有的固有属性.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它和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无关.2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是指:在同样的外力下,产生的加速度的大小;或者,产生同样的加速度所需的外力的大小.3惯性不是力,惯性是指物体总具有的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两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牛顿第三定律1.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应明确以下几点: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同时出现,同时消失,同时变化;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一对同性质力;3注意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区别对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和平衡力的理解典题解析例1.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只有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才有惯性.B 惯性是保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力,起到阻碍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作用.C 一切物体都有惯性,速度越大惯性就越大.D 一切物体都有惯性,质量越大惯性就越大.例2.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如图所示,把鸡蛋A 向另一个完全一样的鸡蛋B 撞去用同一部分,结果是每次都是鸡蛋B被撞破,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对B的作用力大小等于B对A的作用力的大小. B A对B的作用力的大于B对A的作用力的大小.C A 蛋碰撞瞬间,其内蛋黄和蛋白由于惯性,会对A 蛋壳产生向前的作用力.D A 蛋碰撞部位除受到B 对它的作用力外,还受到A 蛋中蛋黄和蛋白对它的作用力,所以受到合力较小.例3如图所示,一个劈形物abc 各面均光滑,放在固定的斜面上,ab 边成水平并放上一光滑小球,把物体abc 从静止开始释放,则小球在碰到斜面以前的运动轨迹是A 沿斜面的直线B 竖直的直线C 弧形曲线D 抛物线拓展如图所示,AB 为一光滑水平横杆,杆上套一轻环,环上系一长为L 质量不计的细绳,绳的另一端拴一质量为m 的小球,现将绳拉直,且与AB 平行,由静止释放小球,则当细绳与AB 成θ角时,小球速度的水平分量和竖直分量的大小各是多少 轻环移动的距离d 是多少深化思维怎样正确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的关系例4由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F=ma ,当F=0时,即物体所受合外力为0或不受外力时,物体的加速度为0,物体就做匀速直线运动或保持静止,因此,能不能说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一个特例同步练习1.伽利略理想实验将可靠的事实与理论思维结合起来,能更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伽利略的斜面实验程序如下:1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 2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ABA3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释放时的高度.4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直线运动.请按程序先后次序排列,并指出它属于可靠的事实还是通过思维过程的推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数字表示上述程序号码A. 事实2→事实1→推论3→推论4B. 事实2→推论1→推论3→推论4C. 事实2→推论3→推论1→推论4D. 事实2→推论1→推论4→推论32. 火车在水平轨道上匀速行驶,门窗紧闭的车厢内有人向上跳起,发现仍落回到车上原来的位置,这是因为A.人跳起后,厢内空气给他一个向前的力,带着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B.人跳起的瞬间,车厢底板给他一个向前的力,推动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C.人跳起后,车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人下落后必定偏后一些,只是由于时间太短,距离太小,不明显而已.D.人跳起后直到落地,在水平方向上人和车始终具有相同的速度. 3.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静止的火车启动时速度变化缓慢,是因为火车静止时惯性大B.乒乓球可以迅速抽杀,是因为乒乓球惯性小的缘故.C.物体超重时惯性大,失重时惯性小.D.在宇宙飞船中的物体不存在惯性.4. 如图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足够长的小车上,有质量分别为m 1、m 2的两个小球m 1﹥m 2随车一起匀速运动,当车突然停止时,若不考虑其他阻力,则两个小球 A.一定相碰 B.一定不相碰 C.不一定相碰D.难以确定是否相碰,因为不知道小车的运动方向.5. 如图所示,重物系于线DC 下端,重物下端再系一根同样的线B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线的A 端慢慢增加拉力,结果CD 线拉断.B.在线的A 端慢慢增加拉力,结果AB 线拉断.C.在线的A 端突然猛力一拉,结果将AB 线拉断. D .在线的A 端突然猛力一拉,结果将CD 线拉断.6. 海南高考16世纪纪末,伽利略用实验和推理,推翻了已在欧洲流行了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关于力和运动的理论,开启了物理学发展的新纪元.在以下说法中,与亚里士多德观点相反的是A .四匹马拉拉车比两匹马拉的车跑得快:这说明,物体受的力越大,速度就越大B .一个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再受力了,它总会逐渐停下来,这说明,静止状态才是物体长时间不受力时的“自然状态”C .两物体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较重的物体下落较快D .一个物体维持匀速直线运动,不需要受力7.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相互作用时,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B.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因此这二力平衡.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例如作用力是重力,其反作用力可能是弹力D.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时分别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8.某同学坐在运动的车厢内,观察水杯中水面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说明车厢 A.向前运动,速度很大. B.向前运动,速度很小. C.加速向前运动 D.减速向后运动.9. 如图所示,在车厢内的B 是用绳子拴在底部上的氢气球,A 是用绳挂在车厢顶的金属球,开始时它们和车厢一起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若忽然刹车使车厢作匀减速运动,则下列哪个图正确表示刹车期间车内的情况A BC D10.在地球赤道上的A 处静止放置一个小物体,现在设想地球对小物体的万有引力突然消失,则在数小时内,小物体相对于A 点处的地面来说,将 A.水平向东飞去.B.原地不动,物体对地面的压力消失. C.向上并渐偏向西方飞去. D.向上并渐偏向东方飞去. E.一直垂直向上飞去.11.有一种仪器中电路如右图,其中M 是质量较大的一个钨块,将仪器固定在一辆汽车上,汽车启动时, 灯亮,原理是 ,刹车时 灯亮,原理是 .牛顿第二定律车前进方向知识要点一.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及表达式物体的加速度a跟物体所受合外力F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m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其数学表达式为: F=ma二.理解牛顿第二定律,应明确以下几点:1.牛顿第二定律反映了加速度a跟合外力F、质量m的定量关系.注意体会研究中的控制变量法,可理解为:①对同一物体m一定,加速度a与合外力F成正比.②对同样的合外力F一定,不同的物体,加速度a与质量成反比.2.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ma是矢量式,加速度a永远与合外力F同方向,体会单位制的规定.3.牛顿第二定律是力的瞬时规律,即状态规律,它说明力的瞬时作用效果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加速度与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瞬时性问题分析三.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宏观低速的物体在惯性参照系中.1.宏观是指用光学手段能观测到物体,有别于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2.低速是指物体的速度远远小于真空中的光速.3.惯性系是指牛顿定律严格成立的参照系,通常情况下,地面和相当于地面静止或匀速运动的物体是理想的惯性系.四.超重和失重1.超重:物体有向上的加速度或向上的加速度分量,称物体处于超重状态.处于超重的物体,其视重大于其实重.2. 失重: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或向下的加速度分量,称物体处于失重状态.处于失重的物体,其视重小于实重.3. 对超、失重的理解应注意的问题:1不论物体处于超重还是失重状态,物体本身的重力并没有改变,而是因重力而产生的效果发生了改变,如对水平支持面的压力或对竖直绳子的拉力不等于物体本身的重力,即视重变化.2发生超重或失重现象与物体的速度无关,只决定于加速度的方向.3在完全失重的状态下,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观感现象都会完全消失,如单摆停摆,天平实效,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不再受浮力、液体柱不再产生压强等.典题解析例1关于力和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物体运动,它一定受到力的作用.B.力是使物体做变速运动的原因.C.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D.力只能改变速度的大小.点评 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合外力不为零时,物体必产生加速度,物体做变速运动;另一方面,如果物体做变速运动,则物体必存在加速度,这是力作用的结果.例2如图所示,一个小球从竖直固定在地面上的轻弹簧的正上方某处自由下落,从小球与弹簧接触开始直到弹簧被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小球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情况是A.加速度和速度均越来越小,它们的方向均向下.B.加速度先变小后又增大,方向先向下后向上;速度越来越小,方向一直向下.C.加速度先变小后又增大,方向先向下后向上;速度先变大后又变小,方向一直向下.D.加速度越来越小,方向一直向下;速度先变大后又变小,方向一直向下. 深化本题要注意动态分析,其中最高点、最低点和平衡位置是三个特殊的位置;例3 跳伞运动员从盘旋在空中高度为400m 的直升机上跳下.理论研究表明:当降落伞全部打开时,伞所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跟伞下落的速度大小的平方成正比,即f=kv 2,已知比例系数k =20N.s 2/m 2,跳伞运动员的总质量为72kg.讨论跳伞运动员在风速为零时下落过程中的运动情况.例4如下图所示,一质量为m 的物体系于长度分别为L 1、L 2 的两根细线上,L 1 的一端悬挂在天花板上,与竖直方向夹角为a ,L 2水平拉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现将L 2线剪断,求剪断瞬间物体的加速度. 1下面是某同学对该题的一种解法:解:设L 2线上拉力为T 1,L 2上拉力为T 2,重力为mg ,物体在三力作用下平衡. T 1cos a=mg,T 1sin a=T 2T 2=mg tan a剪断线的瞬间,T 2突然消失,物体在T 2反方向获得加速度,即mg tan a=ma ,所以加速度a=g tan a,方向与T 2相反.你认为这个结果正确吗 请对该解法做出评价并说明理由.2若将上题中的细线L 1改变为长度相同、质量不计的轻弹簧,其他条件不变,求解的步骤与1完全相同,即a=g tan a ,你认为这个结果正确吗 请说明理由.点评 1.牛顿运动定律是力的瞬时作用规律,加速度和力同时产生, 同时变化,同时消失,分析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加速度,关键是分析瞬时前后的受力及其变化.2.明确两种基本模型的特点:1轻绳不需要形变恢复时间,在瞬时问题中,其弹力可以突变.2轻弹簧或橡皮绳需要较长的形变恢复时间,在瞬时问题中,其弹力来不及变化不能突变大小和方向均不变.同步练习1. 在牛顿第二定律中F=kma 中,有关比例系数k 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在任何情况下都等于1B. k 的数值是由质量、加速度和力的大小决定的C. k 的数值是由质量、加速度和力的单位决定的D.在国际单位制中,k 等于1.2. 如右图所示,一木块在水平恒力F 的作用下沿光滑水平面向右匀加速运动,前方墙上固定一劲度系数足够大的弹簧,当木块接触弹簧后,将 A.立即做减速运动. B.立即做匀速运动.C.在一段时间内速度继续增大.D.当物块速度为零时,其加速度最大.3.轻质弹簧下端挂一重物,手执弹簧上端使物体向上匀加速运动.当手突然停止时,重物的运动情况是:A.立即向上做减速运动B.先向上加速后减速C.上升过程中加速度越来越大D.上升过程中加速度越来越小4. 如右图是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受力F 与位移s 的关系图,则从图中可知,①这物体至位移s 2 时的速度最小②这物体至位移s 1时的加速度最大③这物体至位移s 1后便开始返回运动.④这物体至位移s 2时的速度最大. A. 只有① B.只有③ C. ①③ D.②④5.如图所示,DO 是水平面,初速为v 0的物体从D 点出发沿DBA 滑动到顶点A 时速度刚好为零.如果斜面改为AC ,让该物体从D 点出发沿DCA 滑动到A 点且速度刚好为零,则物体具有的初速度已知物体与路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且不为零A .大于v 0B .等于v 0C .小于v 0D .取决于斜面的倾角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体操运动员双手握住单杠作大回环通过最低点时处于超重状态.B.蹦床运动员在空中上升和下落过程都处于失重状态.C.举重运动员在举起杠铃后不动的那段时间内处于超重状态.D.游泳运动员仰卧在水面静止不动时处于失重状态.7. 黄冈模拟轻质弹簧的上端固定在电梯的天花板上,下端悬挂一个铁球,电梯中有质量为50㎏ 的乘客,如图示,在电梯运行时,乘客发现轻弹簧的伸长量是电梯静止时的伸长量的一半,这一现象表明:g =10m/s 2A.电梯此时可能正以1m/s 2的加速度加速上升,也可能以1m/s 2的加速度减速下降.B. 电梯此时不可能是以1m/s 2的加速度减速上升,只能是以5m/s 2的加速度加速下降;C.电梯此时正以5m/s 2的加速度加速上升,也可以是以5m/s 2的加速度减速下降.D.不论电梯此时是上升还是下降,也不论电梯是加速还是减速,乘客对电梯地板的压力大小一定是250N.8. 如图所示,木块A 与B 用一轻弹簧相连,竖直放在木块C 上,三者静置于地面,它们的质量比是1:2:3.设所有的接触面光滑,当沿着水平方向迅速抽出木块C 的瞬间,A 和B 的加速度分别是a 1 = ,a 2= 9. 民用航空客机的机舱,除了有正常的舱门和舷梯连接,一般还有紧急出FFSS 1 S 2 CAB口,发生意外的飞机在着地后,打开紧急出口的舱门,会自动生成一个由气囊构成的斜面,机舱内的人可沿该斜面滑行到地面上来,若机舱离气囊底端的竖直高度为3.2m,斜面长4.0m,一个质量为60kg 的乘客在气囊上受到的阻力为240N.求人滑到气囊底端的速度大小为 g =10m/s 210. “蹦极跳”是一种能获得强烈失重、超重感的娱乐项目.人处在离沟底水面上方二十多层楼的高处,用橡皮绳拴住身体,让人自由下落,落到一定位置时橡皮绳拉紧,设人体立即做匀减速运动,接近水面时刚好减为零,然后反弹.已知“勇敢者”头戴50N 的安全帽,开始下落的高度为76m,设计的系统使人落到离水面28m 时,弹性绳才绷紧,则当他落到离水面50m 左右位置时,戴安全帽的头顶感觉如何 当它落到离水面15m 左右时,头向下脚向上,则其颈部要用多大的力才能拉住安全帽 g=10m/s 211.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可以测量汽车在水平路面上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该装置是在矩形车厢前、后壁上各安装一个由压敏电阻组成的压力传感器.用两根完全一样的轻弹簧夹着一个质量为2.0㎏的滑块,两弹簧的另一端分别压在传感器a 、b 上,其压力大小可直接从传感器的显示屏上读出.现将装置沿运动方向固定在汽车上,b 在前,a 在后,当汽车静止时,传感器a 、b 的示数均为10N.g =10m/s 21若传感器a 的示数为14N,b 为6 N,求此时汽车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 2当汽车怎样运动时,传感器a 的示数为零.12. 一个闭合的正方形金属线框abcd,从一个有严格边界的磁场的正上方自由落下,如图示,已知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 ,线框的边长为l ,质量为m ,线框的总电阻为R ,线框的最低边距磁场边界的高度为H ,试讨论线框进入磁场后的可能的运动情况,并画出v —t 示意图.求解动力学问题的常用方法知识要点一. 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1. 已知受力求运动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加速度,如果再知道运动的初始条件,应用运动学公式就可以求解物体的具体运动情况. 2. 已知运动求力传感器av传感器ba cd由运动情况求出加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所受到合外力,结合受力的初始条件,推断物体的受力情况.二. 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1.取对象——根据题意确定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物体也可以是系统.2.画图——分析对象的受力情况,画出受力分析图;分析运动情况,画出运动草图.3.定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将不在坐标轴上的矢量正交分解.4.列方程——根据牛顿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列方程. 三. 处理临界问题和极值问题的常用方法临界状态常指某种物理现象由量变到质变过渡到另一种物理现象的连接状态,常伴有极值问题出现.典型例题一、已知受力情况判断运动情况例1如图所示,AC 、BC 为位于竖直平面内的两根光滑细杆,A 、B 、C 三点恰好位于同一圆周上,C 为该圆周的最低点,a 、b 为套在细杆上的两个小环,当两环同时从A 、B 两点自静止开始下滑,则A. 环a 将先到B. 环b 先到C. 两者同时到D. 无法判断例2 将金属块m 用压缩的弹簧卡在一个矩形箱中,如图示,在箱子的上顶部和下地板装有压力传感器,箱子可以沿竖直轨道运动,当箱子以a =2m/s 2的加速度竖直向上作匀减速运动时,上顶部的压力传感器显示的压力为6.0N,下地板的压力传感器显示的压力为10N,g =10m/s 2.1若上顶部压力传感器的示数是下地板压力传感器的示数的一半,判断箱子的运动情况.2要使上顶部压力传感器的示数为零,箱子沿竖直方向运动情况可能是怎样的拓展一弹簧秤的秤盘质量m 1=1.5kg,盘内放一质量为m 2=10.5kg 的物体P ,弹簧质量不计,其劲度系数为k =800N/m,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现给P 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力F ,使P 从静止开始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在最初0.2s 内F 是变化的,在0.2s 后是恒定的,求F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各是多少 g=10m/s 2例3.一物体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初速度为零.先对物体施加一向东的水平恒力F,历时1s ;随即把此力方向改为向西,大小不变,历时1s ;接着又把此力改为向东,大小不变,历时1s .如此反复,只改变力的B/s方向,不改变力的大小,共历时1min,在此1min 内物体的运动情况是:A .物体时而向东运动,时而向西运动,在1min 末静止于初始位置以东B .物体时而向东运动,时而向西运动,在1min 末静止于初始位置C .物体时而向东运动,时而向西运动,在1min 末继续向东运动D .物体一直向东运动,从不向西运动,在1min 末静止于初始位置以东二、由受力情况判断运动情况1.由一种状态转换为另一种状态时往往要考虑临界状态 例4 如右图所示,斜面是光滑的,一个质量为0.2kg 的小球用细绳吊在倾角是530的斜面顶端,斜面静止时,球紧靠在斜面上,绳与斜面平行,当斜面以8 m/s 2的加速度向右做匀加速运动时,求绳子的拉力及斜面对小球的弹力.2.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相互连接参与运动的系统称为连接体.以平衡态或非平衡态下连接体问题拟题屡次呈现于高考卷面中,是考生备考临考的难点之一.例4用质量为m 、长度为L 的绳沿着光滑水平面拉动质量为M 的物体,在绳的一端所施加的水平拉力为F , 如图甲所示,求:1物体与绳的加速度;2绳中各处张力的大小假定绳的质量分布均匀,下垂度可忽略不计.三、对系统应用牛顿运动定律的两种方法:1.牛顿第二定律不仅适用于单个物体,同样也适用于系统.若系统内有几个物体,m 1、m 2、m 3…,加速度分别为a 1、a 2、a 3…,这个系统的合外力为F 合,不考虑系统间的内力则这个系统的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为F 合= m 1a 1 +m 2a 2 +m 3a 3 +…,其正交分解表达式为∑Fx = m 1a 1x +m 2a 2x +m 3a 3x +… ∑Fy = m 1a 1y +m 2a 2y +m 3a 3y +…若一个系统内各个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不相同,而又不需要求系统内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对系统整体列式,可减少未知的内力,使问题简化.例5 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框架放在水平地面上,一轻质弹簧固定在框架上,下端拴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当小球上下振动时,框架始终没有跳起来.在框架对地面的压力为零的瞬间,小球加速度大小为:A .g B.M +mg/mC. 0 D .M -mg/m例6 如右图所示,质量为M =10kg 的木楔ABC 置于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动摩擦因数μ=0.02,在倾角为300的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 =1.0㎏的物块由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当滑行距离为s =1.4m 时,其速度v =1.4m/s.在这过程中木a甲M楔没有动,求地面对木楔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g =10m/s 22. 自然坐标法:在处理连接体问题中,除了常用整体法和隔离法外,还经常用到自然坐标法,即:沿着绳子的自然弯曲方向建立一个坐标轴,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式.例7 一轻绳两端各系重物A 和B ,质量分别为M 、m 且M >m ,挂在一光滑的定滑轮两侧,刚开始用手托住重物使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当松开手后,重物B 加速下降,重物A 加速上升,若B 距地面高为H ,求1经过多长时间重物B 落到地面 2运动过程中,绳子的拉力为大同步练习1.07卷Ⅰ如图所示,在倾角为30°的足够长的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 的物体,它受到沿斜面方向的力F 的作用.力F 可按图a 、b 、c 、d 所示的四种方式随时间变化图中纵坐标是F 与mg 的比值,为沿斜面向上为正已知此物体在t =0时速度为零,若用4321υυυυ、、、分别表示上述四种受力情况下物体在3秒末的速率,则这四个速率中最大的是 A .1υB .2υC .3υD .4υ2. 如右图所示,一质量为M 的楔形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它的顶角为900,两底角为a 、β,两个质量均为m 的小木块放在两个斜面上.已知所有的接触面都是光滑的.现在两个小木块沿斜面下滑,而楔形木块静止不动,这时楔形木块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等于 A. Mg+ mg B. Mg + 2mg C. Mg + mg sin a + sin βD. Mg + mg cos a + cos β3. 某消防队员从一平台上跳下,下落2m 后双脚着地,接着他用双腿弯曲的方法缓冲,使自身重心又下降了0.5m,在着地的过程中地面对他双脚的平均作用力估计为 A. 自身重力的2倍 B. 自身重力的5倍 C. 自身重力的8倍 D. 自身重力的10倍4. 原来做匀速运动的升降机内,有一个伸长的弹簧拉住质量为m 的物体A ,相对升降机静止在地板上,如图所示,现发现A 突然被弹簧拉向右方,由此判断,此时升降MaβAAB HA B a Aa BMg xo mg ·。
牛顿运动定律重点讲解
牛顿运动定律重点讲解
牛顿运动定律重点讲解
1.关于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关于这个定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理解:
(1)定律的前一句话揭示了物体所具有的一个重要属性,即“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对于所说的物体,在空间上是指所有的任何一个物体;在时间上则是指每个物体总是具有这种属性。
即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存在没有这种属性的物体。
这种“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简而言之,牛顿第一定律指出了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2)定律的后一句话“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实际上是对力下的定义: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并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3)牛顿第一定律指出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
其实,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在我们的周围环境中是不存在的。
当物体所受到的几个力的合力为零时,其运动效果和不受外力的情况相同,这时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4)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无关,质量是惯性大小的惟一量度。
牛顿运动定律知识要点
牛顿运动定律知识要点一、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是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这个定律有两层含义:(1)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是物体的固有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用力来维持 (2)要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即速度包括大小和方向)改变,必须施加力的作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点评:①牛顿第一定律导出了力的概念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运动状态指物体的速度)又根据加速度定义:tv a ∆∆=,有速度变化就一定有加速度,所以可以说: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不能说“力是产生速度的原因”、“力是维持速度的原因”,也不能说“力是改变加速度的原因”。
)②牛顿第一定律导出了惯性的概念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这就是惯性。
惯性反映了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惯性大的物体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③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理想化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时的状态。
而不受外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物体不受外力和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是有区别的,所以不能把牛顿第一定律当成牛顿第二定律在F =0时的特例。
2.惯性:物体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对于惯性理解应注意以下三点:(1)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属性,跟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跟物体的受力无关,跟物体所处的地理位置无关(2)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质量大则惯性大,其运动状态难以改变 (3)外力作用于物体上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但不能认为克服了物体的惯性 【例1】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只有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才有惯性 B .物体只有受外力作用时才有惯性 C .物体的运动速度大时惯性大D .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例2】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牛顿第一定律是实验定律B .牛顿第一定律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C .惯性定律与惯性的实质是相同的D .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例3】某人用力推原来静止在水平面上的小车,使小车开始运动,此后改用较小的力就可以维持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可见( )A .力是使物体产生运动的原因B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速度的原因C .力是使物体速度发生改变的原因D .力是使物体惯性改变的原因【例4】如图中的甲图所示,重球系于线DC 下端,重球下再系一根同样的线BA ,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线的A 端慢慢增加拉力,结果CD 线拉断B .在线的A 端慢慢增加拉力,结果AB 线拉断C .在线的A 端突然猛力一拉,结果AB 线拉断D .在线的A 端突然猛力一拉,结果CD 线拉断 二、牛顿第三定律1. 对牛顿第三定律理解应注意:(1)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上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产生其效果,永远不会抵消 (4)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同一性质的力(5)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既可以是接触力,也可以是“场”力 定律内容可归纳为:同时、同性、异物、等值、反向、共线 2.区分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共同点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专题三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总结
专题三牛顿三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即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1理解要点:①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②它定性地揭示了运动与力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③第一定律是牛顿以伽俐略的理想斜面实验为基础,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加以丰富的想象而提出来的;定律成立的条件是物体不受外力,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④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不能认为它是牛顿第二定律合外力为零时的特例,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第二定律定量地给出力与运动的关系;2惯性: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①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无关;②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③由牛顿第二定律定义的惯性质量m=F/a和由万有引力定律定义的引力质量2/严格相等;m Fr GM④惯性不是力,惯性是物体具有的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惯性和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2. 牛顿第二定律1定律内容物体的加速度a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m成反比;合2公式:F ma=合理解要点:是产生加速度a的原因,它们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存在,同时消失;①因果性:F合都是矢量,方向严格相同;②方向性:a与F合是该时刻作用在该物体上的合外③瞬时性和对应性:a为某时刻某物体的加速度,F合力;3.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公式可写为F F=-';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二力平衡的区别4. 牛顿定律在连接体中的应用在连接体问题中,如果不要求知道各个运动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并且各个物体具有相同加速度,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分析受到的外力和运动情况,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整体的加速度;整体法如果需要知道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就需要把物体隔离出来,将内力转化为外力,分析物体受力情况,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隔离法一般两种方法配合交替应用,可有效解决连接体问题;5. 超重与失重视重:物体对竖直悬绳测力计的拉力或对水平支持物台秤的压力;测力计或台秤示数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N=G,视重等于重力,不超重,也不失重,a=0当N>G,超重,竖直向上的加速度,a↑当N<G,失重,竖直向下的加速度,a↓注:①无论物体处于何状态,重力永远存在且不变,变化的是视重;②超、失重状态只与加速度方向有关,与速度方向无关;超重可能:a↑,v↑,向上加速;a↑,v↓,向下减速③当物体向下a=g时,N=0,称完全失重;④竖直面内圆周运动,人造航天器发射、回收,太空运行中均有超、失重现象;解题方法指导例1. 一质量为m=40kg的小孩子站在电梯内的体重计上;电梯从t=0时刻由静止开始上升,在0到6s内体重计示数F的变化如图所示;试问:在这段时间内电梯上升的高度是多少取重力加速度g=10m/s2;解析:由图可知,在t=0到t=t1=2s的时间内,体重计的示数大于mg,故电梯应做向上的加速运动;设这段时间内体重计作用于小孩的力为f1,电梯及小孩的加速度为a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g=ma1, ①1在这段时间内电梯上升的高度h=错误!a1t2; ②1在t1到t=t2=5s的时间内,体重计的示数等于mg,故电梯应做匀速上升运动,速度为t时刻电梯的速度,即1=a1t1, ③v1在这段时间内电梯上升的高度h 2=v 2t 2-t 1;④在t 2到t =t 3=6s 的时间内,体重计的示数小于mg ,故电梯应做向上的减速运动;设这段时间内体重计作用于小孩的力为f 1,电梯及小孩的加速度为a 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f 2=ma 2,⑤在这段时间内电梯上升的高度h 3=v 1t 3-t 2-错误!a 2t 3-t 22; ⑥ 电梯上升的总高度h =h 1+h 2+h 3;⑦由以上各式,利用牛顿第三定律和题文及题图中的数据,解得h =9m;⑧说明:本题属于超失重现象,知道物体受力情况解决物体的运动情况;例2. 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有两个用轻质弹簧相连接的物块A 、B;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 A 、m B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 C 为一固定挡板;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开始用一恒力F 沿斜面方向拉物块A 使之向上运动,求物块B 刚要离开C 时物块A 的加速度a 和从开始到此时物块A 的位移d 重力加速度为g;解析:令x 1表示未加F 时弹簧的压缩量,由胡克定律和牛顿定律可知m A gsin θ=kx 1①令x 2表示B 刚要离开C 时弹簧的伸长量,a 表示此时A 的加速度,由胡克定律和牛顿定律可知kx 2=m B gsin θ② F -m A gsin θ-kx 2=m A a③由②③式可得a=错误!④由题意d=x1+x2⑤由①②⑤式可得d=错误!⑥说明:临界状态常指某种物理现象由量变到质变过渡到另一种物理现象的连接状态,常伴有极值问题出现;如:相互挤压的物体脱离的临界条件是压力减为零;存在摩擦的物体产生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是静摩擦力取最大静摩擦力,弹簧上的弹力由斥力变为拉力的临界条件为弹力为零等;临界问题常伴有特征字眼出现,如“恰好”、“刚刚”等,找准临界条件与极值条件,是解决临界问题与极值问题的关键;例3. 如图所示,木块A、B的质量分别为mA =,mB=,挂盘的质量mc=,现挂于天花板O处,处于静止,当用火烧断O处的细线的瞬间,木块A的加速度αA=____________,木块B对盘C的压力NBC =______________,木块B的加速度αB=____________;解析:O处绳子突然烧断的瞬间,弹簧来不及形变,弹簧对A物体向上的支持力仍为N=mA g,故aA=0;以B,C整体为研究对象,有mB g+mCg+N′=mB+mCa,N’=mAg,解得a=12m/s2注意:比g大;再以B为研究以象,如图所示,有再以B为研究以象,如图所示,有N’+mB g-NCB=mBa∴NCB=故N=BC说明:分析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加速度,关键是分析瞬时前后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再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瞬时加速度;此类问题应注意两种基本模型的建立;1钢性绳或接触面:认为是一种不发生明显形变就能产生弹力的物体,若剪断或脱离后,其中弹力立即消失,不需要形变恢复时间,一般题目中所给细线和接触面在不加特殊说明时,均可按此模型处理;2弹簧或橡皮绳:此种物体的特点是形变量大,形变恢复需要较长时间,在瞬时问题中,如果其两端不自由固定或连接有物体,其弹力的大小往往可以看成不变;而当弹簧或橡皮绳具有自由端没有任何连接物时,其弹力可以立即消失;考点突破考点指要本讲高考考点如下: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2. 牛顿第二定律,质量3. 牛顿第三定律4. 牛顿力学的适用范围5. 牛顿定律的应用6. 圆周运动中的向心力7. 超重和失重本讲是高中物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因而是历年高考命题热点,题型以选择题为主,也有填空题和计算题,有时与电学等知识综合命题,有一定难度,考查重点是牛顿第二定律与物体的受力分析;考生应真正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这一基本观点,灵活运用正交分解,整体法和隔离法以及牛顿第二定律与运动学知识的综合;典型例题分析例4. 质量为10 kg的物体在F=200N的水平推力作用下,从粗糙斜面的底端由静止开始沿斜面运动,斜面固定不动,与水平地面的夹角θ=37°;力 F作用2秒钟后撤去,物体在斜面上继续上滑了秒钟后,速度减为零;求: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和物体的总位移s;已知sin37o=,cos37°=,g=10m/s2解析:物体受力分析如图所示,设加速时的加速度为 a1,末速度为 v,减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2,将mg和F分解后,由牛顿运动定律得N=Fsinθ+mgcosθFcosθ-f-mgsinθ=ma1根据摩擦定律有 f=μN加速过程由运动学规律可知 v=a1t 1撤去F后,物体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a2,则a2=gsinθ由匀变速运动规律有 v=a2t 2由运动学规律知 s= a1t12/2 + a2t22/2代入数据得μ= s=说明:物体在受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不同方向的力作用时,一般都要用到正交分解法,在建立直角坐标系不管选取哪个方向为x轴的正向时,所得的最后结果都应是一样的,在选取坐标轴时,为使解题方便,应尽量减少矢量的分解;若已知加速度方向一般以加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分解加速度而不分解力,此种方法一般是在以某种力方向为x轴正向时,其它力都落在两坐标轴上而不需再分解;例 5. 如下图所示,有一块木板静止在光滑且足够长的水平面上,木板质量为M=4kg,长为L=;木板右端放着一个小滑块,小滑块质量为m=1kg,其尺寸远小于L;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g=10m/s21现用恒力F作用在木板M上,为了使得m能从M上面滑落下来,问:F大小的范围是什么2其它条件不变,若恒力F=,且始终作用在M上,最终使得m能从M上面滑落,问:m在M上面滑动的时间是多大解析:1小滑块与木板间的滑动摩擦力小滑块在滑动摩擦力f作用下向右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木板在拉力和滑动摩擦力f作用下向右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a2=F-f/M使m能从M上面滑落下来的条件是a2>a1;即F-f/M>f/m解得F M m g N>+=μ()202设m在M上面滑动的时间为t,当恒力F=,木板的加速度a2=F-f/M=s2小滑块在时间t内运动位移木块在时间 t内运动位移因s2-s1=L解得t=2s说明:若系统内各物体的加速度相同,解题时先用整体法求加速度,后用隔离法求物体间相互作用力,注意:隔离后对受力最少的物体进行分析较简捷;然而本题两物体有相对运动,加速度不同,只能用隔离法分别研究,根据题意找到滑下时两物体的位移关系;例6. 用质量不计的弹簧把质量3m的木板A与质量m的木板B连接组成如图所示的装置;B 板置于水平地面上;现用一个竖直向下的力F下压木板A,撤消F后,B板恰好被提离地面,由此可知力F的大小是A. 7mgB. 4mgC. 3mgD. 2mg解析:未撤F之前,A受力平衡:撤力F瞬间,A受力当B板恰好被提离地面时,对B板此刻A板应上升到最高点,弹簧拉伸最长A中受力根据A上下振动,最高点应与最低点F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合因此F=4mg,选B;说明:撤消力后A上下简谐振动,在最高点和最低点加速度大小相等;达标测试1. 2005 东城模拟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倾角为α的光滑斜面上,随斜面体一起沿水平方向运动,要使物体相对于斜面保持静止,斜面体的运动情况以及物体对斜面压力F 的大小是A. 斜面体以某一加速度向右加速运动,F小于mgB. 斜面体以某一加速度向右加速运动,F不小于mgC. 斜面体以某一加速度向左加速运动,F大于mgD. 斜面体以某一加速度向左加速运动,F不大于mg2. 有一人正在静止的升降机中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此时天平横梁平衡;升降机内还有一只挂有重物的弹簧秤;当升降机向上加速运动时A. 天平和弹簧秤都处于失重状态,天平倾斜,弹簧秤读数减小B. 天平和弹簧秤都处于超重状态,天平倾斜,弹簧秤读数增大C. 天平和弹簧秤都处于超重状态,天平读数不变,弹簧秤读数增大D. 天平和弹簧秤都处于失重状态,天平读数不变,弹簧秤读数不变3. 用质量为1kg的锤子敲天花板上的钉子,锤子打在钉子上时的速度大小是10m/s,方向竖直向上,与钉子接触后又以5m/s的速度原路返回,则锤子给钉子的作用力为g取10m/s2A. 40N,竖直向下B. 40N,竖直向上C. 60N,竖直向下D. 60N,竖直向上4. 2005 扬州模拟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用水平弹簧系住,并用倾角为30°的光滑木板AB托住,小球恰好处于静止状态;当木板AB突然向下撤离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为A. 0B. 大小为233g,方向竖直向下C. 大小为233g,方向垂直于木板向下D. 大小为33g,方向水平向右5. 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 m12、的A、B两物体,用轻质弹簧连接起来,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现用力水平向右拉A,当达到稳定状态时,它们共同运动的加速度为a;则当拉力突然停止作用的瞬间,A、B的加速度应分别为A. 0和aB. a和0C. -m am21和a D. -mma12和a6. 物体从25m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到地面的时间是,若空气阻力恒定,g取10m/s2,则重力是空气阻力的____倍;7. 2006 西城模拟民用航空客机的机舱,除了有正常的舱门和舷梯连接,供旅客上下飞机,一般还设有紧急出口;发生意外情况的飞机在着陆后,打开紧急出口的舱门,会自动生成一个由气囊构成的斜面,机舱中的人可沿该斜面滑行到地面上来,示意图如图所示;某机舱离气囊底端的竖直高度AB=,气囊构成的斜面长AC=,CD段为与斜面平滑连接的水平地面;一个质量m=60kg的人从气囊上由静止开始滑下,人与气囊、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不计空气阻力,g m s=102/;求:1人从斜坡上滑下时的加速度大小;2人滑到斜坡底端时的速度大小;3人离开C点后还要在地面上滑行多远才能停下8. 2005 福建模拟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一物块,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力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块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取重力加速度g=10m/s2;试利用两图线求出物块的质量及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9. 风洞实验室中可以产生水平方向的、大小可调节的风力,现将一套有小球的细直杆放入风洞实验室,小球孔径略大于细杆直径;1当杆在水平方向上固定时,调节风力的大小,使小球在杆上做匀速运动,这时小球所受的风力为小球所受重力的倍,求小球与杆间的滑动摩擦因数2保持小球所受风力不变,使杆与水平方向间夹角为37°并固定,则小球从静止出发在细杆上滑下距离s所需时间为多少sin37°=,cos37°=10. 据报道“民航公司的一架客机,在正常航线上做水平飞行时,由于突然受到强大气流的作用,使飞机在10s内下降高度达1700m,造成众多乘客和机组人员的伤亡事故”;如果只研究飞机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且假设这一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试分析:1乘客所系安全带必须提供相当于乘客体重几倍的拉力,才能使乘客不脱离坐椅2未系安全带的乘客相对于机舱将向什么方向运动最可能受到伤害的是人体的什么部位11. 2004 海淀模拟如下图所示,在倾角θ=37°的足够长的固定的斜面底端有一质量m =的物体,物体与斜面间动摩擦因数μ=;现用轻钢绳将物体由静止沿斜面向上拉动,拉力F =,方向平行斜面向上,经时间t=绳子突然断了,求:1绳断时物体的速度大小2从绳子断了开始到物体再返回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时间sin37°=,cos37°=,g=10m/s2综合测试1. 2006 崇文一模质量为2m的物块A和质量为m的物块B相互接触放在水平面上,如图所示;若对A施加水平推力F,则两物块沿水平方向做加速运动;关于A对B的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若水平面光滑,物块A对B的作用力大小为FB. 若水平面光滑,物块A对B的作用力大小为2F/3C. 若物块A与地面无摩擦,B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物块A对B的作用力大小为μmgD. 若物块A与地面无摩擦,B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物块A对B的作用力大小为F+2μmg/32. 电梯内,一质量为m 的物体放在竖直立于地板上、劲度系数为k 的轻质弹簧上方;静止时弹簧被压缩Δx 1;当电梯运动时,弹簧又压缩了Δx 2;则电梯运动的可能情况是 A. 以mx x k 21)+(∆∆的加速度加速上升 B. 以m x k 2∆的加速度加速上升C. 以m x x k 21)+(∆∆的加速度减速下降 D. 以mx k 2∆的加速度减速下降 3. 静止物体受到向东的力F 作用,F 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则关于物体运动情况描述正确的是A. 物体以出发点为中心位置,来回往复运动B. 物体一直向东运动,从不向西运动C. 物体以出发点东边的某处为中心位置,来回往复运动D. 物体时而向东运动,时而向西运动,但总体是向西运动4. 如图所示,三个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 1、m 2、m 3,系统置于光滑水平面上,系统内一切摩擦不计,绳重力不计,要求三个物体无相对运动,则水平推力FA. 等于m 2gB. 等于m 1+m 2+m 3g m m 21C. 等于m 2+m 3g m m 21D. 等于m 1+m 2+m 3g m m 125. 如图所示,在静止的小车内用细绳a 和b 系住一小球;绳a 与竖直方向成θ角,拉力为T a ,绳b 成水平状态,拉力为T b ;现让小车从静止开始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此时小球在车内的位置仍保持不变角θ不变;则两根细绳的拉力变化情况是 A. T a 变大,T b 不变 B. T a 变大,T b 变小 C. T a 变大,T b 变大D. T a 不变,T b 变小6. 2005 西城模拟下列关于超重、失重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 列车在水平轨道上加速行驶,车上的人处于超重状态B. 当秋千摆到最低位置时,荡秋千的人处于超重状态C. 蹦床运动员在空中上升时处于失重状态,下落时处于超重状态D. 神州五号飞船进入轨道做圆周运动时,宇航员杨利伟处于失重状态7. 2005 朝阳模拟如图a所示,水平面上质量相等的两木块A、B用一轻弹簧相连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用一竖直向上的力F拉动木块A,使木块A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如图b所示;研究从力F刚作用在木块A的瞬间到木块B刚离开地面的瞬间这个过程,并且选定这个过程中木块A的起始位置为坐标原点,则下列图象中可以表示力F和木块A的位移x之间关系的是8. 一平直的传送带以速率v=2m/s匀速运行,传送带把A处的工件运送到B处,A、B相距L=10m;从A处把工件轻轻放到传送带上,经过时间t=6s能传送到B处;设物体A的质量为5kg;求此过程中,由于摩擦产生的内能9. 质量为m的小球A穿在绝缘细杆上,杆的倾角为α,小球A 带正电,电量为q;在杆上B 点处固定一个电量为Q的正电荷;将A由距B竖直高度为H处无初速释放;小球A下滑过程中电量不变;不计A与细杆间的摩擦,整个装置处在真空中;已知静电力常量K和重力加速度g;1A球刚释放时的加速度是多大2当A球的动能最大时,求此时A球与B点的距离=;10. 如图所示,质量M=的长木板静止在水平面上,长木板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s的速度滑上长板的左端,小滑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现有一质量也为的滑块以v=;滑块最终没有滑离长木板,求滑块在开始滑上长木板到最后静止下来的过程中,滑块滑1行的距离是多少以地球为参考系,g=10m/s211. 已知斜面体和物体的质量为M、m,各表面都光滑,如图所示,放置在水平地面上;若要使m相对M静止,求:1水平向右的外力F与加速度a各多大2此时斜面对物体m的支持力多大3若m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是f,且μ<tgα,求加速度a的范围12. A、B两个木块叠放在竖直轻弹簧上,如图所示,已知木块A、B的质量分别为和,轻弹簧的劲度系数 k=100N/m;若在木块A上作用一个竖直向上的力F,使A由静止开始以s2的加速度竖直向上做匀加速运动;g取10m/s21使木块A竖直向上做匀加速运动的过程中,力F的最大值达标测试答案 1. C提示:物体要受力为重力、支持力,合力方向只能水平向左,支持力大于重力; 2. C提示:向上加速,加速度方向向上,超重,天平左右两边超重相同,故能平衡; 3. B提示:可用动量定理)()(12mv mv t mg F --=+,也可用牛顿定律; 4. C提示:木板撤离瞬间,小球弹簧弹力和重力不变,其合力大小等于平衡时小球受的支持力大小,方向垂直于木板向下; 5. C提示:隔离物体B a m f 22=,拉力停止作用瞬间,弹力不变,B 加速度不变,A 加速度大小a m m m f a 12121='=6. 5提示:mfmg a at h -==,221 7. 提示:1由牛顿运动定律mg N ma sin θμ-= ,N mg -=cos θ0解得a g g m s =-=sin cos /θμθ222由v as C22=求出s m v C /52=3由牛顿运动定律μmg ma =',022-=-v a s C(')' 解得s m '.=208. 提示:由v -t 图形可知,物块在0-3s 内静止,3—6s 内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a,6-9s 内做匀速运动,结合F -t 图形可知: 由以上各式得m kg ==104,μ.9. 提示:1小球受力如图,由牛顿定律,得 mg f F μ== ① 解得μ===mgmgmgF5.0 ②2小球受力,由牛顿第二定律,有:沿杆方向:mgsin37o +Fcos37o -f =ma ③ 垂直杆方向:N +Fsin37o -mgcos37o =0 ④ f =μN ⑤解得a =g g m F g m f mg F 43sin )(sin cos 22=+=-+θθθ ⑥小球做的是v 0=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小球下滑s,根据221at s =,解得:t =gsa s 382=;⑦ 10. 提示:1竖直方向上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a =2s/t 2=34m/s 2;设带子的拉力为F,F+mg-F N =ma,而刚脱离的条件为F N =0,所以F =;为人体重力的倍;2由于相对运动,人将向机舱顶部做加速运动,因而最可能被伤害的是头部;11. 提示:1物体受拉力向上运动过程中,受拉力F 重力mg 和摩擦力f,设物体向上运动的加速度为a 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 mg f ma --=sin θ1 因f N N mg ==μθ,cos解得a 1=/s 2所以t =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v 1=a 1t =s 2绳断时物体距斜面底端的位移 mt a s 16211211== 绳断后物体沿斜面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设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2,则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物体沿斜面向上运动的过程有 解得a 2=s 2物体做减速运动的时间t 2=v 1/a 2减速运动的位移s v t 21212=此后物体将沿斜面匀加速下滑,设物体下滑的加速度为a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物体加速下滑的过程有 解得a 3=s 2设物体由最高点到斜面底端的时间为t 3,所以物体向下匀加速运动的位移解得t s s 31032==.所以物体返回到斜面底端的时间为t t t s B =+=2342.;综合测试答案 1. D提示:水平面光滑ma N ma F AB ==,3 水平面不光滑ma mg N ma mg F AB =-=-μμ,3; 2. BD提示:ma x k =∆2,加速度方向向上,运动状态可以加速上升,也可减速下降; 3. C提示:物体向东匀加速运动后,减速运动,然后向西匀加速,减速运动; 4. D提示:隔离m 1 a m g m 12=,整体a m m m F )(321++=; 5. D提示:ma T T mg T b a a =-=θθsin ,cos ,竖直方向受力平衡T a 不变,水平则T b 变小; 6. BD提示:蹦床运动员在空中无论上升还是下落都失重,飞船进入轨道做圆周运动,宇航员的重力充当向心力,完全失重; 7. A提示:ma kx F =-; 8. 10J提示:工件匀加速的时间为aa v t 21==位移为aa v s 2221==则匀速运动的时间为126t t -= 位移为1210s s -= 解以上各式得:a = 1m/s 2 ①t 1=2s ② s 1=2m ③ 对工件受力如图,有: ma f ==5N④在匀加速时间内,传送带位移为:m m vt s 42213=⨯== ⑤∴由于摩擦产生的内能为J J s s f Q 10)24(5)(13=-⨯=-= ⑥ 9. 提示: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mg F ma sin α-=根据库仑定律 2rQq k F = r =H/sin α解得22sin sin mH kQq g a αα-=2当A 球合力为零,加速度为零时,动能最大; 设此时AB 间距离为R 2sin RkQq mg =α解得αsin mg kQq R =10. 0.24m提示:滑块和长木板的受力情况如图所示 f 1=μ1Mg =××10= a 1=f 1/M =4m/s 2即滑块先以a 1=4m/s 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对长木板而言,假设f 2是滑动摩擦力,则 f 2=μ2N =μ2×2Mg =∵f 1′=>f 2,故长木板做加速运动,a 2=Mf f 21-'=2m/s 2滑块做减速运动,长木板做加速运动,当两者速度相等时,两者无相对运动,相互间的滑动摩擦力消失,此时有v 1=v 0-a 1t 1,v 2=a 2t 1,且v 1=v 2,即v 0-a 1t 1=a 2t 1t 1=242.1210+=+a a v = 故v 1=v 2=a 2t 1=s当两者速度相等后,由于长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f 2作用而做匀减速运动,滑块也将受到长木板对它的向左的静摩擦力而一起做匀减速运动,以它们整体为研究对象,有 f 2=2Ma,a =μ2g =1m/s 2滑块和长木块以加速度a 做匀减速动直到静止;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滑块先以加速度a 1作初速为v 0,末速为v 1的匀减速运动,而后以加速度a 做初速为v 1的匀减速运动直至静止,所以滑块滑行的总距离s 为s =m a v t v v 24.0124.02.024.02.1)(202221110=⨯+⨯+=-⨯-++11. 1F =M+mgtg α,α=gtg α 2mg/cos α 3ααcos sin m f mg -≤a ≤ααcos sin m fmg +提示:1隔离mααtg g a ma mgtg F ⋅===,合,整体a m M F )(+=;3沿斜面和垂直斜面分解加速度,在斜面方向最大加速度ααcos sin 2ma f mg =+,最小加速度ααcos sin 1ma f mg =-; 12. 4.41N提示:木块A 、B 叠放在竖直轻弹簧上时,木块A 受重力m 1g 、B 的支持力N 和力F ;木块B 受重力2mg 、A 的压力大小等于N 和弹簧的弹力f,A 和B 一起由静止开始向上做匀加速运动,随位置的升高,弹力f 减小,压力N 也减小,直到N =0时,A 、B 开始分离; 对于木块A,竖直向上做匀加速运动,有 F +N-m 1g =m 1a随着N 的减小,力F 逐渐增大,A 、B 分离后,N =0,力F 最大值 F =m 1g +a =。
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
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理解要点:(1)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2)它定性地揭示了运动与力的关系,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运动状态指物体的速度)又根据加速度定义:(3)定律说明了任何物体都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属性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这就是惯性。
惯性反映了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惯性大的物体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4)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时的状态。
而不受外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但是建立在大量实验现象的基础之上,通过思维的逻辑推理而发现的。
它告诉了人们研究物理问题的另一种方法,即通过大量的实验现象,利用人的逻辑思维,从大量现象中寻找事物的规律;(5)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物体不受外力和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是有区别的,所以不能把牛顿第一定律当成牛顿第二定律在F=0时的特例,牛顿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定量地给出力与运动的关系。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公式F=ma.理解要点:(1)牛顿第二定律定量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即知道了力,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其效果,分析出物体的运动规律;反过来,知道了运动,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其受力情况,为设计运动,控制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2)牛顿第二定律揭示的是力的瞬时效果,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它的效果是瞬时对应关系,力变加速度就变,力撤除加速度就为零,注意力的瞬时效果是加速度而不是速度;(3)牛顿第二定律是矢量关系,加速度的方向总是和合外力的方向相同的,可以用分量式表示,Fx=max,Fy=may, 若F为物体受的合外力,那么a表示物体的实际加速度;若F为物体受的某一个方向上的所有力的合力,那么a表示物体在该方向上的分加速度;若F为物体受的若干力中的某一个力,那么a仅表示该力产生的加速度,不是物体的实际加速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专题三牛顿三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即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1(2③由牛顿第二定律定义的惯性质量m=F/a和由万有引力定律定义的引力质量 2/严格相等。
m Fr GM④惯性不是力,惯性是物体具有的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惯性和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2.牛顿第二定律(1)定律内容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m成反比。
物体的加速度a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合(2)公式:F ma=合理解要点:是产生加速度a的原因,它们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存在,同时①因果性:F合3.(14.分析物体受力情况,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
(隔离法)一般两种方法配合交替应用,可有效解决连接体问题。
5.超重与失重视重:物体对竖直悬绳(测力计)的拉力或对水平支持物(台秤)的压力。
(测力计或台秤示数)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N=G,视重等于重力,不超重,也不失重,a=0当N>G,超重,竖直向上的加速度,a↑当N<G,失重,竖直向下的加速度,a↓注:①无论物体处于何状态,重力永远存在且不变,变化的是视重。
②超、失重状态只与加速度方向有关,与速度方向无关。
(超重可能:a↑,v↑,向例度为f1-h1=在t1到t=t2=5s的时间内,体重计的示数等于mg,故电梯应做匀速上升运动,速度为t1时刻电梯的速度,即v1=a1t1,③在这段时间内电梯上升的高度h2=v2(t2-t1)。
④在t2到t=t3=6s的时间内,体重计的示数小于mg,故电梯应做向上的减速运动。
设这段时间内体重计作用于小孩的力为f1,电梯及小孩的加速度为a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f2=ma2,⑤在这段时间内电梯上升的高度h3=2h=hh=例B。
它Am A令x2定律可知kx2=m B gsinθ②F-m A gsinθ-kx2=m A a ③由②③式可得a=④由题意d=x1+x2⑤由①②⑤式可得d=⑥说明:临界状态常指某种物理现象由量变到质变过渡到另一种物理现象的连接状态,常伴有极值问题出现。
如:相互挤压的物体脱离的临界条件是压力减为零;存在摩擦的物体产生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是静摩擦力取最大静摩擦力,弹簧上的弹力由斥力变为拉力的临界条件为弹力为零等。
例3.,A =B=N=m以Bm B解得再以再以B为研究以象,如图所示,有N’+m B g-N CB=m B a∴N CB=1.2N故N BC=1.2N说明:分析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加速度,关键是分析瞬时前后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再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瞬时加速度。
此类问题应注意两种基本模型的建立。
(1)钢性绳(或接触面):认为是一种不发生明显形变就能产生弹力的物体,若剪断(或脱离)后,其中弹力立即消失,不需要形变恢复时间,一般题目中所给细线和接触面在不加特殊说明时,均可按此模型处理。
(2)弹簧(或橡皮绳):此种物体的特点是形变量大,形变恢复需要较长时间,在1.2.3.4.5.6.7.本讲是高中物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因而是历年高考命题热点,题型以选择题为主,也有填空题和计算题,有时与电学等知识综合命题,有一定难度,考查重点是牛顿第二定律与物体的受力分析。
考生应真正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这一基本观点,灵活运用正交分解,整体法和隔离法以及牛顿第二定律与运动学知识的综合。
【典型例题分析】例4.质量为10kg的物体在F=200N的水平推力作用下,从粗糙斜面的底端由静止开始沿斜面运动,斜面固定不动,与水平地面的夹角θ=37°。
力F作用2秒钟后撤去,物体在斜面上继续上滑了1.25秒钟后,速度减为零。
求: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和物体的总位移s。
(已知sin37o=0.6,cos37°=0.8,g=10m/s2)N=Fcos撤去一样的,在选取坐标轴时,为使解题方便,应尽量减少矢量的分解。
若已知加速度方向一般以加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分解加速度而不分解力,此种方法一般是在以某种力方向为x轴正向时,其它力都落在两坐标轴上而不需再分解。
例5.如下图所示,有一块木板静止在光滑且足够长的水平面上,木板质量为M=4kg,长为L=1.4m;木板右端放着一个小滑块,小滑块质量为m=1kg,其尺寸远小于L。
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4(g=10m/s2)(1)现用恒力F作用在木板M上,为了使得m能从M上面滑落下来,问:F大小的范围是什么?(2)其它条件不变,若恒力F=22.8N,且始终作用在M上,最终使得m能从M上面滑落,问:m在M上面滑动的时间是多大?a2使m即(解得(2a2因s2解得说明:若系统内各物体的加速度相同,解题时先用整体法求加速度,后用隔离法求物体间相互作用力,注意:隔离后对受力最少的物体进行分析较简捷。
然而本题两物体有相对运动,加速度不同,只能用隔离法分别研究,根据题意找到滑下时两物体的位移关系。
例6.用质量不计的弹簧把质量3m的木板A与质量m的木板B连接组成如图所示的装置。
B板置于水平地面上。
现用一个竖直向下的力F下压木板A,撤消F后,B板恰好被提离地面,由此可知力F的大小是()A.7mgB.4mgC.3mgD.2mg解析:未撤F之前,A受力平衡:撤力F瞬间,A受力当B此刻A根据因此1.(A.B.C.D.斜面体以某一加速度向左加速运动,F不大于mg2.有一人正在静止的升降机中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此时天平横梁平衡。
升降机内还有一只挂有重物的弹簧秤。
当升降机向上加速运动时()A.天平和弹簧秤都处于失重状态,天平倾斜,弹簧秤读数减小B.天平和弹簧秤都处于超重状态,天平倾斜,弹簧秤读数增大C.天平和弹簧秤都处于超重状态,天平读数不变,弹簧秤读数增大D.天平和弹簧秤都处于失重状态,天平读数不变,弹簧秤读数不变3.用质量为1kg 的锤子敲天花板上的钉子,锤子打在钉子上时的速度大小是10m/s ,方向竖直向上,与钉子接触0.3s 后又以5m/s 的速度原路返回,则锤子给钉子的作用力为(g 取10m/s 2)()4.(30°A.0 B.C.D.5.a 。
则当拉力突然停止作用的瞬间,A 、B 的加速度应分别为() A.0和a B.a 和0 C.-m am 21和a D.-m m a 12和a 6.物体从25m 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到地面的时间是 2.5s ,若空气阻力恒定,g 取10m/s 2,则重力是空气阻力的____倍。
7.(2006西城模拟)民用航空客机的机舱,除了有正常的舱门和舷梯连接,供旅客上下飞机,一般还设有紧急出口。
发生意外情况的飞机在着陆后,打开紧急出口的舱门,会自动生成一个由气囊构成的斜面,机舱中的人可沿该斜面滑行到地面上来,示意图如图所示。
某机舱离气囊底端的竖直高度AB=3.0m,气囊构成的斜面长AC=5.0m,CD段为与斜面平滑连接的水平地面。
一个质量m=60kg的人从气囊上由静止开始滑下,人与气囊、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
不计空气阻力,g m s/。
=102求:(1(2(38.(力F g =9.(1(210.据报道“民航公司的一架客机,在正常航线上做水平飞行时,由于突然受到强大气流的作用,使飞机在10s内下降高度达1700m,造成众多乘客和机组人员的伤亡事故”。
如果只研究飞机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且假设这一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试分析:(1)乘客所系安全带必须提供相当于乘客体重几倍的拉力,才能使乘客不脱离坐椅?(2)未系安全带的乘客相对于机舱将向什么方向运动?最可能受到伤害的是人体的什么部位?11.(2004海淀模拟)如下图所示,在倾角θ=37°的足够长的固定的斜面底端有一质量m=0.1kg的物体,物体与斜面间动摩擦因数μ=0.25。
现用轻钢绳将物体由静(1(20.6,1.(B的A.B.C.为μD.若物块A与地面无摩擦,B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物块A对B的作用力大小为(F+2μmg)/32.电梯内,一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竖直立于地板上、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上方。
静止时弹簧被压缩Δx1。
当电梯运动时,弹簧又压缩了Δx2。
则电梯运动的可能情况是()A.以mx x k 21)+(∆∆的加速度加速上升B.以mx k 2∆的加速度加速上升C.以mx x k 21)+(∆∆的加速度减速下降D.以mx k 2∆的加速度减速下降3.静止物体受到向东的力F 作用,F 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则关于物体运动情况描述正确的是()A.物体以出发点为中心位置,来回往复运动B.C.D.4.A.C.5.()A.T a 变大,T b 不变 B.T a 变大,T b 变小 C.T a 变大,T b 变大 D.T a 不变,T b 变小6.(2005西城模拟)下列关于超重、失重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列车在水平轨道上加速行驶,车上的人处于超重状态 B.当秋千摆到最低位置时,荡秋千的人处于超重状态C.蹦床运动员在空中上升时处于失重状态,下落时处于超重状态D.神州五号飞船进入轨道做圆周运动时,宇航员杨利伟处于失重状态7.(2005朝阳模拟)如图a所示,水平面上质量相等的两木块A、B用一轻弹簧相连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
现用一竖直向上的力F拉动木块A,使木块A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如图b所示。
研究从力F刚作用在木块A的瞬间到木块B刚离开地8.A、B B处。
9.q。
在杆上小球(1(210.端,小滑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4。
滑块最终没有滑离长木板,求滑块在开始滑上长木板到最后静止下来的过程中,滑块滑行的距离是多少?(以地球为参考系,g=10m/s2)11.已知斜面体和物体的质量为M、m,各表面都光滑,如图所示,放置在水平地面上。
若要使m相对M静止,求:(1)水平向右的外力F与加速度a各多大?(2)此时斜面对物体m的支持力多大?(3)若m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是f,且μ<tgα,求加速度a的范围?12.A、B两个木块叠放在竖直轻弹簧上,如图所示,已知木块A、B的质量分别为0.42kg 和0.40kg,轻弹簧的劲度系数k=100N/m。
若在木块A上作用一个竖直向上的力F,使A22(1【达标测试答案】 1.C提示:物体要受力为重力、支持力,合力方向只能水平向左,支持力大于重力。
2.C提示:向上加速,加速度方向向上,超重,天平左右两边超重相同,故能平衡。
3.B4.C5.C大小6.57.解得(2)由v as C22= 求出s m v C /52= (3)由牛顿运动定律μmg ma =',022-=-v a s C(')' 解得s m '.=208.提示:由v -t 图形可知,物块在0-3s 内静止,3—6s 内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a ,6-9s 内做匀速运动,结合F -t 图形可知:由以上各式得m kg ==104,μ.9.提示:(1)小球受力如图,由牛顿定律,得mg f F μ==①解得μ===mg mg mg F 5.00.5② (2)小球受力,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o of 解得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