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名师第一轮复习试题知识点15古诗词鉴赏

合集下载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对诗歌句意进行考查的题目,选的多是有代表性的句子。这类句子 含蓄地交代诗歌主旨,或描写生动形象,或揭示作者情感,或蕴含 深刻含义。一句诗(词)可能是写景的,可能是抒情的,也可能是 写人的。写人的方法包括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 写以及细节描写等。理解一句诗(词)一定要联系上下句并结合全 诗(词)内容。
一、鉴赏古代诗歌人物形象技巧 1.审清题干,找准形象。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看题干是要求分析抒情主人公形象(即作者自 己)还是诗歌刻画的人物形象。 2.知人论世,总体把握。根据诗歌标题、注释及平时积累的作者作品常识,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 或与作者有关的其他方面的信息,如政治主张、所处时代特征、常见写作风格等,总体上把握抒 情主人公形象的性格、心态、情感等。 3.抓住关键,深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包括外貌仪表、性格品质等,要抓住诗歌中 有关人物描写的诗(词)句(如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以及反映人物品格 志趣的诗(词)句。 4.关注环境,理解形象。关注环境描写,特别是人物所处的环境,包括时间、地点、周围环境或 者大的社会环境等,这些对人物形象、思想情感会有陪衬、烘托的作用。 5.结合形象,明确效果。结合对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分析,把握人物形象的意义,理解人物形象所 寄寓的情感,明确塑造该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一般来说,古代诗歌“炼字”主要是锤炼以下几类:
1.动词:使诗词有动态之美,取得化凡为美的效果。 2.形容词(修饰词):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 见其人,如触其物,如临其境。 3.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起强调作用。 4.拟声词:使诗词更生动形象,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5.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 氛。 6.数量词:经作者精心锤炼的数量词,能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名师解读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

名师解读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

名师解读2019-2019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诗歌鉴赏是历年高考中的必考题目,也是学生们很头疼的一个题型。

如何在高考时拿到更多的分数,这是同学们十分关心的问题。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2019-2019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如何在考试中做好诗歌鉴赏。

纵观历年的高考题,我们不难发现诗歌鉴赏不外乎从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这四个方面去考查。

四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即:无论诗人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用到了怎样的语言,在表达时用到了怎样的技巧,这都是为了表达诗人的某种感情。

一、形象诗歌中会塑造人物形象,也会描摹景物,刻画事物等,这些都可以称之为形象。

1.人物形象在历年的高考题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问法:a、结合作品,对作者塑造的“镜湖女”形象加以赏析。

(2019年上海卷《镜湖女》)b、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2019年重庆卷《鹧鸪天.酬孝峙》)由此可见,诗歌鉴赏中的形象也会是两类:一是主人公形象,二是诗人形象。

主人公形象可以理解为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形象。

如《邶风.静女》中刻画了一对青年恋人的形象,女青年活泼俏皮,美丽动人;男青年痴情淳朴。

我们以试题《镜湖女》为例再做进一步的分析。

镜湖女【南宋】陆游湖中居人事舟楫,家家以舟作生业。

女儿妆面花样红,小伞翻翻乱荷叶。

日暮归来月色新,菱歌缥缈泛烟津。

到家更约西邻女,明日湖桥看赛神。

问题:结合作品,对作者塑造的“镜湖女”形象加以赏析。

(2019年上海卷)读完诗歌后我们可以组织这样的答案,镜湖女以打鱼、采藕为生,说明热爱生活,生活态度积极;面容姣好,美丽动人;镜湖女歌声优美,回家之后还要和朋友相约明天出去玩耍,说明镜湖女活泼可爱的性格。

2、诗人形象在古代诗歌中有几种形象类型:a.傲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

古代文中最有这种情怀的是李白,如《梦留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b.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杜甫是这一形象的代言人,他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这种忧国忧民情怀体现的淋漓尽致。

高考第一轮复习——古典诗词鉴赏

高考第一轮复习——古典诗词鉴赏

年级高三学科语文版本人教实验版内容标题高考第一轮复习——古典诗词鉴赏(二)编稿老师范历【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高三总复习古典诗词鉴赏(二)二. 教学步骤:A. 品析诗歌的语言:(一)理解关键词语:王安石称诗歌之语言为“诗家语”,就是说诗的用语和其他文体用语不同。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许多诗中都有一些特别值得重视的词,通常使全诗增色不少甚至成为诗眼。

那么,在阅读时,哪些词才是关键词?又怎样把这些关键词之妙体会出来呢?在高考的考查中,语言层面我们需要重点分析以下几个方面:1. 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一首诗,是由一些意象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组合而成的,而真正构成鲜明的化美为媚的意象的词,主要是表动态的具象动词。

例1: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

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

(《哀江南》孔尚任)例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例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例4: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例5: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

(《郊兴》王勃)2. 修饰语:巧用形容词可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

所以大部分的形容词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例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例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例3: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闺怨》王昌龄)3. 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学生能很快找到它们。

a. 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竹枝词>其一》刘禹锡)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王安石)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声声慢》李清照)b. 拟声词: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很高,特单列一条。

作用是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必读: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必读: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必读: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2021高考语文一轮温习必读: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古诗词鉴赏技巧文句翻译题答题技巧:一定要直译,普通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①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同时留意往常学习进程中强调的重点虚词、重点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语、词类活用、重点句式、特殊语气在句中有没有表达,这些是重点的得分点,需求将特征翻译出来。

〔〝信〞〕②翻译一般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罕见的双音节词。

人名地名等公用名词不要翻译,无须自作聪明。

③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契合现代人说话习气。

〔〝达〞〕④连字成句时留意尽量多就少改,该补的一定要补出来,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

使一句话完整迟滞。

⑤一般字词真实无法说通,试试看能否是通假或许活用。

诗歌鉴赏题答题技巧1、仔细研讨古诗的标题,有的标题实践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

或许给你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

2、细心阅读全诗,留意诗中出现的意象〔即描写的对象〕,调动知识储藏,揣摩笼统的意味意味。

3、评价要恰当,严禁人为拔高,围绕人之常情思索诗歌的感情基调。

特别是比拟熟习的、特征性清楚的作者,不能生贴标签,应由表及里,逐渐深化,分步作答。

4、储藏一些诗歌鉴赏中常用的名词术语,假设判别准确,就要勇于大胆运用;假设不能一定,要学会运用模糊言语,做到不懂装懂,尽量获取分数。

5、全体掌握诗词和诗词中的句子,注重概括。

6、弄清标题问的角度,这就是我们回答的角度,做到〝问什么,答什么〞有针对性。

弄清标题怎样问的,问的方式即是回答的方式,做到〝怎样问,怎样答〞。

特别提示1、有千古名句的要留意名句对全诗的作用及其在全诗中的重量;2、留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南宋的爱国思想,明末清初的抗清复明等〕;3、留意前前期作风变化大的作家原那么:忠实于题干,〝问什么,答什么〞,忠实于文本,〝要什么,给什么〞。

古诗鉴赏表述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训练:古诗词鉴赏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训练:古诗词鉴赏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训练:古诗词鉴赏一、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上李邕①唐·李白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②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注】①李邕,唐代书法家,曾任渝州刺史。

李白游渝州时谒见李邕,因不拘俗礼,放言高论,使李邕不悦,对李白颇为怠慢。

李白临别寄赠《上李邕》,以抒心志。

①宣父,唐朝统治者给孔子的封号。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四句描绘“大鹏”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一个风起而飞,直上九天,风歇而落,震荡沧海的大鹏形象。

B.李白充满幻想、非常自信,在诗中以大鹏自比,告诉李邕,你别看我年轻,可我满腹才学,终有一日将大鹏展翅,成就一番伟业。

C.后四句转入正题,表面上只是指责世人,措辞较为委婉,实则可以说是对李邕怠慢态度的回答,世人指“世俗之人”,也暗指孔子。

D.“殊调”“大言”指李白的那些不凡言论和豪言壮语。

意思是说我的宏大抱负不被那些凡夫俗子所理解,还常常遭到耻笑。

2.最后两句,李白用孔子“后生可畏”的典故,体现了李白怎样的个性?【答案】1.C 2.这两句既是对李邕的揄揶讽刺,也是对李邕轻慢态度的回敬,体现了李白高度自信、傲视权贵的个性。

【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C.有误,《上李邕》一诗是作者写给李邕的,表面是指斥“世人”,实则是对李邕轻慢态度的回敬,世人指“世俗之人”,也暗指李邕;故选C。

2.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上李邕》是唐代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的诗作。

此诗通过对大鹏形象的刻画与颂扬,表达了李白的凌云壮志和强烈的用世之心,对李邕瞧不起年轻人的态度非常不满,表现了李白勇于追求而且自信、自负、不畏流俗的精神。

全诗语气直率不谦,充满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这两句意为孔老夫子尚且觉得后生可畏,你李邕难道比圣人还要高明?男子汉大丈夫千万不可轻视年轻人呀!后两句对李邕既是揄揶,又是讽刺,也是对李邕轻慢态度的回敬,态度相当桀骜,显示出少年锐气。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形象)(含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形象)(含解析)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形象所谓形象就是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融合的结晶,是浸润着作者浓郁主观情感的意象。

对于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和“事”是形象;对于写景诗、状物诗而言,诗中的“景”和“物”是形象;对于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形象。

近年来从考查题型来看,高考主要从以下三大角度命题:人物形象鉴赏、事物形象鉴赏、景物形象鉴赏。

题型一鉴赏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类。

一类是主人公形象,即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如《氓》刻画了勤劳善良而又清醒刚烈的女主人公形象。

王昌龄的《出塞》塑造了戍边战士忠心报国、献身边塞的形象。

另一类是诗人形象。

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

古典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对其描绘可以是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者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

这些形象往往以片断的形式表现出来,需要读者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去进一步补充。

教材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九类人物形象形象类型举例分析忧国忧民,心系社稷“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描写了一片萧条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

历经磨难,坚持追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屈原《离骚》)展现诗人不愿同流合污、执着追求真理的志士形象。

胸怀宽广,豪放洒脱“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让我们看到一个在风雨中拄着竹杖、穿着草鞋、吟啸徐行、豪放洒脱的词人形象。

征战沙场,保家卫国“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五)》]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一群英勇作战的战士们,即使战争的艰辛与磨难,也不能改变他们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

寄情山水,热爱田园“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表现了一个归隐田园、从事农耕、热爱田园生活的诗人形象。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古代诗歌鉴赏(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含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古代诗歌鉴赏(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含解析)

古代诗歌鉴赏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古代诗歌中的艺术形象都渗透着作者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评价,体现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

在高考中,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主要考查角度是分析诗歌的内容,把握作者寄寓的感情,并且有时和形象鉴赏、表达技巧结合在一起。

题型一评价思想内容高考卷中,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主要围绕提炼情感主旨和理解诗句意义两个角度命题。

(一)古代诗人的人生经历和情怀1.人生理想与人生道路古代诗人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和“功成身退”。

“儒”和“道”成了诗人的两大思想主流。

“穷”即政治失意,人生不得志,怀才不遇;“达”即建功立业,功成名就。

其中,“独善其身”,可视为身退,就是出世人生;“兼济天下”,可视为功成,就是入世人生。

古人“身退”的前提是“功成”,但有作为的诗人大多不能“功成”,只好走三条路:其一,愤世嫉俗,郁闷伤感(多信奉儒家思想),如屈原、杜甫;其二,黯然退隐,悠然闲适(多信奉道家思想),如陶渊明、孟浩然;其三,愤世嫉俗,不得不退隐,却又心有不甘,饱受出世与入世矛盾的煎熬(多信奉儒家、道家、佛家思想),如李白、苏轼。

“身退”后,不再关注天下,而是更多地关注自身的品性,在“未功成”和“退隐”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

2.喜怒哀乐的缘由(二)古代诗歌情感常见类型1.忧国伤时具体内容举例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杜牧《过华清宫》杜甫《春望》、文天祥《过零丁反映国家离乱、山河沦丧洋》同情人民的疾苦白居易《卖炭翁》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杜甫《登楼》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杜甫《兵车行》2.建功报国具体内容举例建功立业的渴望陆游《书愤》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报国无门的悲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屈原《涉江》3.思乡怀人具体内容举例羁旅愁思温庭筠《商山早行》思亲念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边关思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4.生活杂感具体内容举例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王维《山居秋暝》昔盛今衰的感慨刘禹锡《乌衣巷》借古讽今的情怀李商隐《贾生》青春易逝的伤感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仕途失意的苦闷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告慰平生的喜悦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品格气节的自白于谦《石灰吟》谈禅说理的感慨苏轼《题西林壁》5.别离愁绪具体内容举例依依不舍的留恋柳永《雨霖铃》情深意长的勉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坦陈心志的告白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6.贬谪失意具体内容举例遭贬后郁闷、惆怅、失意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遭贬后仍不忘为国效力、关注黎民,但又无用武屈原《离骚》之地的矛盾心理寄情山水、以求解脱的心态苏轼《定风波》整体情感题高考要求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感情,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项训练知识点-+典型题附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项训练知识点-+典型题附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项训练知识点-+典型题附解析一、诗歌鉴赏1.诗歌赏析题老学庵壁陆游此生生计愈萧然,架竹苫茆只数椽。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太平民乐无愁叹,衰老形枯少睡眠。

唤得南村跛童子,煎茶扫地亦随缘。

【注释】此诗为陆游晚年蛰居故乡山时所作,此时金兵已占领北方领土,宋朝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描述了老学庵的概况,由竹子搭建、茅草覆盖而成,十分简陋。

B. 诗人把老学庵当作自己的精神家园,可以在书斋中读书度过一整天。

C. 颈联写诗人虽年老退居山,可看到百姓生活太平无忧,依然感到高兴。

D. 尾联是对诗人日常生活境况的描述,照应首联中的“萧然”,同时充满生活气息。

(2)诗人为什么“少睡眠”?请根据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C解析:(1)C(2)①从诗歌首联和尾联看,诗人生活窘迫,心生忧愁;②从颈联看,诗人一方面因年事已高,晚上本来就睡不好觉;另一方面,更因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百姓安于现状,只有高兴,没有愁叹,诗人感到忧虑。

【解析】【分析】(1)C项,“可看到百姓生活太平无忧,依然感到高兴”错误,颈联其实是说国土沦丧,百姓却安于现状,只有高兴,没有愁叹,所以诗人为此担忧。

故选C。

(2)要求概括诗人“少睡眠”的原因,注意根据诗句的内容作答,此题可根据首联中的“生计愈萧然”“架竹苫茆只数椽”可以看出生活窘迫,心生忧愁;颈联“太平民乐无愁叹”写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百姓安于现状,只有高兴,没有愁叹,诗人感到忧虑”因而“少睡眠”;“衰老形枯”写诗人年事已高,形神衰老,因而“少睡眠”。

故答案为:⑴C;⑵①从诗歌首联和尾联看,诗人生活窘迫,心生忧愁;②从颈联看,诗人一方面因年事已高,晚上本来就睡不好觉;另一方面,更因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百姓安于现状,只有高兴,没有愁叹,诗人感到忧虑。

【点评】⑴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

2025届高考一轮复习:古诗鉴赏——整体阅读

2025届高考一轮复习:古诗鉴赏——整体阅读

标题 素千岁庵听泉
提示信息
雨后为山亭独卧 次韵钱逊叔泛舟虹桥 答友人论学 湖上晚归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 应提刑懋之
送别
白下驿饯唐少府
寄江州白司马 鹊桥仙·赠鹭鸶
角度二:看作者 1.诗人不同,诗风各异。
侠客行 李白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5.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想当年,他领兵北伐,收复失地的样子像虎气吞万里,是何等威猛。
找出下面这首诗中倒装的诗句,就此简要分析。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角度三:析注释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注]: 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第、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 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 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四、意象叠加(列锦)
1.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 ,小桥下流水潺潺作响, 村庄人家升起袅袅炊烟,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行走。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鉴赏(古诗基础知识)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鉴赏(古诗基础知识)

诗歌的结构形式
如梦令 · 疑是水晶宫殿 疑是水晶宫殿,云女天仙宝宴。吟赏欲黄昏,风送一声羌管。烟淡,霜淡,月在画楼西畔。
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 ,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 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起全篇,点明了季节、天气、地点、抒情主体及写作缘由,诗人由蓟门返乡,只身 单骑渡过白沟,正值寒冷的落霜季节。 (2)点题,写寒秋匹马渡白沟之景,意境苍凉寥廓。“蓟门”“白沟”“霜落”“水天 愁”“匹马”等意象,构成了一种苍凉肃杀的境界、凝重压抑的氛围。 (3)“愁”字垫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寥廓萧瑟的霜天,寒碧呜咽的河水,仿佛也带着 历史耻辱的印记,与诗人一起产生了悲愁满腔的共鸣。表达了在苍茫的秋水长天,寒凝大 地的虚空中,羁旅行役、匹马风尘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
诗歌的意蕴内容 - 意象
愁苦类意象 或表达忧愁、悲伤之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 梧桐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芭蕉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李清照《添字丑奴儿》) 流水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猿猴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杜鹃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 斜阳、夕阳、落日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苏轼《于潜僧绿筠轩》) 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诗经·黍离》) 冰雪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草木 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屈原《离骚》)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讲义及答案)及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讲义及答案)及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讲义及答案)及解析一、高中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自金陵如丹阳道中有感①王安石数百年来王气消,难将前事问渔樵。

苑方秦地皆芜没②,山借扬州③更寂寥。

荒埭暗鸡催月晓④,空场⑤老雉挟春骄。

豪华只有诸陵⑥在,往往黄金出市朝。

【注】①此诗作于1066年(治平三年)春,闲居江宁已三年的王安石聊发游兴,骑马东行游丹阳,沿途访友寻古。

②化用古人诗句。

李白《金陵》诗:“苑方秦地少,山似洛阳多。

古殿吴花草,深官晋绮罗。

”刘长卿的诗:“金陵已芜没,函谷复烟尘。

”③东汉末刘繇曾将扬州治所设在曲阿(丹阳)。

④《建康图经》言:“鸡鸣埭在青溪西南潮沟上,过沟有埭,名鸡鸣。

齐武帝早游钟山射雉,至此,鸡始鸣。

”⑤场:射雉场。

《南齐书·东昏侯纪》:“置射雉场二百九十六处,翳中帷帐及步障,皆袷以绿红锦。

”⑥《元和郡县图志》载:丹阳有齐高帝的泰安陵,武帝的景安陵,明帝的兴安陵,梁武帝的修陵,文帝的建陵,简文帝的庄陵等多座。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对历史悠久的古帝王之都金陵的总体感受,“王气消”三字为全诗定下了伤感的基调。

B.颔联,当年的苑方秦地般的美景已消失了,一度为扬州治所的丹阳繁华也已寂寥不见了。

C.尾联,写盛极一时的王朝黄金散尽,如今只剩下帝王的陵寝,充满了人财两空的哀伤。

D.这首七言律诗,词句警策,典故丰富,内容深邃,充满历史的纵深感和兴替的沧桑感。

(2)请简要赏析颈联“荒埭暗鸡催月晓,空场老雉挟春骄”。

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各题。

归王官次年作司空图乱后烧残数架书,峰前犹自恋吾庐。

忘机渐喜逢人少,览镜空怜待鹤疏。

孤屿池痕春涨满,小栏花韵午晴初。

酣歌自适逃名久,不必门多长者车。

【注释】王官,即王官谷,在今山西省永济县东南的中条山上,是司空图的故乡。

鹤疏,书体名,古时用于招纳贤士的诏书。

逃名,《汉书•逸民传》载:东汉人法真恬静寡欲,朝廷四次征辟皆不就,遁形远世,世人谓之逃名。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 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1)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  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1)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1)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寒食还陆浑别业①宋之问洛阳城里花如雪,陆浑山中今始发。

旦别河桥杨柳风,夕卧伊川桃李月。

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

野老不知尧舜力,酣歌一曲太平人②。

【注释】①陆浑别业,位于洛阳西南的陆浑县伊水之滨,是宋之问的别墅,公务之暇,他常前往消闲度假。

②典出《帝王世纪》,帝尧之世,天下太平,百姓无事。

有八九十老人,击壤(古代一种木制的玩具)而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首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花比作雪,形象地写出洛阳满城飞花、缤纷如雪的美景。

B.诗歌第二句与首句形成对比,说明山中景色与洛阳城的不同,花朵才刚刚绽放,可尽情欣赏。

C.颔联紧扣标题中的“还”字,诗人早上告别洛阳城中的美景,晚上就看到了陆浑别业的美景。

D.诗人在寒食节回到陆浑别业,山中不但春景迷人,而且春酒醉人,让诗人不禁生出归隐之情。

(2)尾联中的“野老”,有人认为是诗人自己,有人认为是山野中的寻常老人,你怎么看?请阐述理由。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柳秀才往连州①看弟马戴离人非逆旅,有弟谪连州。

楚雨沾猿暮,湘云拂雁秋。

蒹葭行广泽,星月棹寒流。

何处江关锁,风涛阻客愁。

【注释】①连州,位于广东清远。

(1)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2)联系全诗,概括“客愁”的原因。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午枕①王安石百年春梦去悠悠,不复吹箫②向此留。

野草自花还自落,鸣鸠相亦相酬。

旧蹊埋没开新径,朱户欹斜见画楼。

欲把一杯无伴侣,眼看兴废使人愁。

【注】①本诗写于宋神宗去世后,当时新法已被全部废除。

②吹箫:《列仙传》记载,萧史善吹箫,作凤鸣。

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作凤楼,教弄玉吹箫,感凤来集,弄玉乘凤、萧史乘龙,夫妇同仙去。

(1)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首句叙事点题,诗人午后就枕而眠,醒来梦境已悠然远去,“百年”二字写出梦中所历时间之长。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语言)(含解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语言)(含解版)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语言鉴赏诗歌语言的妙处,除了理解诗歌语言的字面意义之外,还要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进而把握好诗歌表情达意的语言特色。

对诗歌语言的鉴赏包括:品味关键词(炼字)、赏析诗眼、赏析关键句(炼句)和赏析语言风格。

其中品味关键词(炼字)和赏析关键句(炼句)是热考题型。

题型一炼字(含诗眼)炼字,多指诗歌中那些经过推敲,用得准确、生动,能传神地表现事物和情感等鲜明特征的字词。

一般是动词、形容词,有时是副词或数量词、叠词。

“诗眼”,指在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关键作用的高度概括的字词。

诗眼分为两种类型:“句中眼”和“篇中眼”。

“句中眼”就是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能使诗句生动形象以至“活”起来的一两个关键字。

“篇中眼”一般是指全诗中最为传神、最能使全诗生动飞扬的关键性词或句子。

1.教材中古代诗歌锤炼的常见6类词性炼字类别表达作用教材典例动词化静为动,化凡为美,有动态感。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形容词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虚词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婉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

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数量词经作者精心提炼的数量词,能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白居易《长恨歌》:“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起突出强调的作用。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颜色词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烘托感情。

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诗眼类型类型示例分析思想的凝聚点“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深”是诗眼,它不仅概括了诗的内容,而且将“潭水之深”与“友谊之深”巧妙地联系起来。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之古代诗歌鉴赏知识技巧梳理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之古代诗歌鉴赏知识技巧梳理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之古代诗歌鉴赏知识技巧梳理一.人物形象类型形象举例1.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3.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4.矢志报国、慷慨激昂的形象。

5.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6.归隐田园、寄情山水的形象。

7.旷达自适、淡泊孤高的形象。

8.送别友人、思念故乡的形象。

9.爱恨情长、迷惘惆怅的形象。

10.孤单寂寥、闺怨相思的形象。

词汇储备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矢志报国、慷慨愤世、送别友人思家念亲、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建功立业、悯农怜农人世飘零、世事变迁、历史沧桑吊古伤今、物是人非、昔盛今衰二、鉴赏人物形象的主要方法(1)知人论世,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所处时代的特征等,尤其是具体的创作背景。

(2)从人物的肖像(外貌)、语言、行动(动作)、心理、神态等角度入手分析,抓住反映感情的词语。

(3)注意环境(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对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理解这些物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

三、思想感情类型(1)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反映离乱的痛苦。

同情百姓的疾苦。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2)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

保家卫国的决心。

报国无门的悲伤。

山河沦丧的痛苦。

年华逝去,壮志难酬的悲叹。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抒发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

对大好河山的讴歌。

(3)思乡怀人,羁旅愁思。

思亲念友。

边关思乡。

闺中怀人。

(4)离愁别绪依依不舍的留恋。

情深意长的勉励。

坦陈心志的告白。

(5)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昔盛今衰的感慨。

借古讽今的情怀。

青春易逝的伤感。

仕途失意的苦闷。

告慰平生的喜悦。

四、诗歌风格类型整体风格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夸张手法,语言热情奔放想象瑰丽神奇。

现实主义:注重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精确细腻地描写想象。

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

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抒情婉转缠绵。

高考名师第一轮复习试题知识点古诗词鉴赏

高考名师第一轮复习试题知识点古诗词鉴赏

2013年高考猜题+古诗词鉴赏第1套春思贾至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1)请说说这首诗(de)构思脉络.(4分)解析答案思路要清晰:可以先总后分;也可以逐句评析.答案(4分)先写景,后抒情:(2分)先选取草色、柳色、桃花、李花等典型春景表现春日之美,(1分)再用东风不消愁,春日惹恨长来点明春思.(1分)(先写春天(de)色彩;(1分)次写春天(de)繁花;(1分)接着写不解愁(de)春风;(1分)最后写春日惹恨,点明春思.(1分))(2)全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3分)解析抓住题干“主要”和“哪种”二词,分析语言要简洁.答案(3分)反衬(乐景衬哀情)(1分)前两句写春天美丽(de)景色来反衬后两句所表现(de)愁情(1分),使愁情显得更加强烈(1分). (3)有人评价“春日偏能惹恨长”有“避平见奇之妙”,为什么(3分)解析分析何为“平”,何为“奇”;还有“偏偏”,可以找到解题方向.答案(3分)这句诗不说因愁闷而百无聊赖,产生度日如年之感(1分),却反过来迁怒于春日,说春日惹恨,把恨引长(1分),立意新奇,造词巧妙.(1分).第2套郊行即事程颢芳原绿野恣行时,春入遥山碧四围.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莫辞盏酒十分醉,只恐风花一片飞.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1)根据诗歌内容说说诗人是如何紧扣“恣行”构思(de).(3分)解析能够理清诗歌层次,逐层写出每层主要意思,则可以得全分;没有表明行文次第额(de)词语,扣1分.答案首先写“恣行”(de)环境,及时人“恣行”时(de)心情.接着以“兴逐”“困临”两个典型(de)细节具体写诗人“恣行”(de)情状.最后两联写诗人“恣行”(de)感受和体悟.(2)尾联“不妨游衍莫忘归”中(de)“莫”字是作“不要”解还是作为“暮”(de)通假字看呢结合诗歌内容说说你(de)理由.(4分)解析参考一:写出正确结论,给1分;阐述了最后一句大意,给1分;写出全诗线索,给1分;写出诗歌主题(de),给1分.参考二:做出结论并对“莫”字(de)字义做了解释(de),给1分;写出诗歌前部分内容(de),给1分;写出最后一句大意(de),给1分;能够有合适(de)理由把最后一句(de)意思与诗歌前面(de)内容协调统一起来(de),给1分.答案参考答案一:应该是“暮”(de)通假字,意思是不妨尽情游乐,就是天黑了也可以忘却回家.“恣行”是贯穿全诗(de)主线.趁着清明尽情地“游衍”,不要辜负了大好时光,是这首诗(de)主题.把这里(de)“莫”看做“暮”(de)通假字,就跟这首诗(de)思想情感和谐一致了.参考答案二:“莫”不该是通假字,意思是“不要”(de)意思.诗人重在写清明郊游(de)乐趣感想,但最后一句来了一个陡转,意思是说“恣行”可以,但不要忘记了该回家(de)时候回家.(3)宋人(de)诗歌常含有理趣,请简要分析颈联所蕴含(de)道理.(3分)答案“莫辞盏酒十分醉,只恐风花一片飞.”中暗含了要很珍惜美好(de)时光,不要辜负了自然界(de)青春,更不要辜负了人生(de)青春.一旦等到风吹花落,为时就迟了.其中也暗含有遭遇大好机会时,就得积极抓取.第3套秋夜曲张仲素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秋思赠远(其一)王涯当年只自守空帷, 梦里关山觉别离.不见乡书传雁足, 唯看新月吐蛾眉.(1)两首诗分别是以什么人(de)口吻来写(de) (2分)解析从末句“征衣未寄莫飞霜”可以推断是思妇口吻;从第三句句“不见乡书传雁足”可以推断是征夫.答案思妇、征夫.(2)“当年只自守空帷,梦里关山觉别离”包含两重对比,请具体说明.(4分)解析合理解读诗句含义,分别回答.答案第一重对比是写当年自己甘愿与妻子离别独守空帷,现在感受到别离之苦;第二重对比是写梦境里历经千山万水和妻子相会,醒来后两人仍处别离之中.(3)“漫漫轻云露月光”和“唯看新月吐蛾眉”都写到月亮,各有什么作用(4分)解析注意指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术语(de)运用.答案“漫漫”句渲染了朦胧幽静(de)氛围,衬托出孤枕难眠(de)思妇形象(2分).“唯看”句由新月联想到远方(de)妻子,也写出了思念和无可奈何(de)怅惘(2分).第4套水调歌头闻采石战胜①张孝祥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何人为写②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剩喜然犀处③,骇浪与天浮. 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注①1161年冬南宋官兵“以舟师拒金兵,战胜却之”,词人时滞“楚地”后方.②写,同“泻”.③剩喜:甚喜.然犀处:指采石矶.(1)“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三句使人联想起哪两个历史故事(2分)解析关注姓氏“周”“谢”和下文“小乔初嫁”“赤壁矶头”“肥水桥边”等即可推断.答案赤壁之战淝(肥)水之战(2)“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三句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点(4分)解析“赤壁矶头”“肥水桥边”,显然为用典;用典目(de),即为借古讽今;“赤壁矶头”“肥水桥边”,又为古事远地,所以为联想;“落照”“衰草”“渺渺”即为情景交融.答案运用典故;联想(想象)丰富;借古讽今(借古抒怀);情景交融.(3)试分析全词所蕴含(DE)作者复杂(DE)思想情感.(4分)解析抓住“剩喜然犀处”“风约楚云留“富春秋”“渺渺唤人愁”“击楫誓中流”进行分析.答案“闻捷”以后(DE)兴奋喜悦;未能亲自参战(DE)遗憾失落;对英雄人物(DE)追慕赞扬;触景而生(DE)悲愁感伤;渴望建功立业(DE)豪情壮志.第5套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注:本诗为杜甫到成都后草堂初成时所作.(1)请从写景和传情两方面简要分析首句中“抱”(de)妙处.(3分)解析展开联想,从环境和思想感情两方面进行分析.答案运用了拟人手法(1分),概括了草堂周围(de)环境,一弯清流绕宅而过(1分);传达出诗人与周围自然山水(de)融合无间,体现了诗人(de)自适和惬意.(2)“事事幽”是统摄全诗(de)核心,请结合二、三两联简要说明诗人是如何来表现“幽”(de).(3分)解析“如何”,即考查表现手法.答案两联四句,每句一景(或“一事”),是赋(de)铺陈手法;从景物(环境)和人事(人物活动)两个方面展开描写,典雅(de)环境和闲适(de)人物活动相互映衬;细节描写.(每点1分,写出三点即得满分)(3)最后一联,诗人(de)感情转为凄婉,请作具体分析.(4分)解析为什么说是“凄婉”(de)情感.答案眼前悠游闲适(de)生活,是建筑在故人供禄米(de)基础上(de),曲折地表达出漂泊异地(de)窘迫;(2分)一旦俸禄供米发生了问题,一切就都谈不到了,流露出诗人对未来(de)忧虑.(2分)第6套苏武庙温庭筠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②.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注①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②丁年,壮年.(1)颔联描绘了两幅动人(de)画面,请简要概括两幅画面(de)内容.(4分)解析展开想象,抓住意象,情感分析.答案第一幅是望雁思归图.画面借“雁”“月”等意象形象地描绘出了苏武在音讯隔绝(de)漫长岁月中对故国(de)深长思念和欲归不得(de)深切痛苦之情.(2分)第二幅是荒塞归牧图.画面借“归羊”“塞草”等意象形象地展示了苏武牧羊绝塞(de)单调、孤寂、艰辛(de)生活,表现出贫贱不能移其爱国之志(de)胸怀.(2分)(2)尾联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抒发了怎样(de)情感(4分)解析抓住“茂陵“”秋波“逝川”分析技巧既表现手法.答案末联运用了借代、衬托、用典(de)技巧.借代,“茂陵”是汉武帝(de)陵墓,用它代指去世(de)汉武帝.衬托,以哀景衬哀情,用“茂陵”“秋波”等哀景衬托苏武(de)伤感之情.化用,从论语中(de)“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化用出“逝川”二字,这也可说是用典.这一联集中抒发了苏武归国后对武帝追悼思念(de)悲凉之情,这是融忠君与爱国为一体(de)感情. (“三个表达技巧”各1分,“情感”1分,共4分)第7套踏莎行[宋]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de)情感上阕和下阕分别是从什么角度写所见所感(de)解析答案(2)对忧愁,此词比喻说“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李煜(de)词中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试简要分析二者运用比喻(de)异同.解析答案14.(8分)(1)表达了离家远行(de)人对家(或“对闺中人”)(de)思念(de)情感.上阕是从离家远行(de)人所见所感(de)角度写(de),下阕是从远行人对闺中人想象(de)角度(或“闺中思妇所见所感(de)角度”)写(de).(2)相同:①将无形(de)离愁比作“春水”,化无形为有形(或“变抽象为具象”),生动形象.②都写出了愁(de)深广、连绵不断(de)特点.不同:①所比喻愁思(de)内容不同,欧诗抒发(de)是有情人之间(de)思念之情;李诗抒发(de)是亡国之痛.②比喻强调(de)重点不同,欧诗因征人离家越来越远,重点表现愁思越积累越多;李诗重点表现愁怨(de)深广、连绵.第8套午枕王安石百年春梦去悠悠,不复吹箫②向此留.野草自花还自落,鸣鸠相乳亦相愁.旧蹊埋没开新径,朱户敧③斜见画楼.欲把一杯无侣伴,眼看兴废使人愁.注①诗人一生从政,致力新法,但神宗去世后,新法被全部废除.②吹箫,列仙传萧史偕弄玉吹箫跨凤飞升,这里泛指神仙道术.③敧(qī),倾斜、歪向一边.(1)本诗(de)诗眼是什么,并试述诗歌(de)主旨.(4分)解析理解诗眼: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de)词句.然后合理解读诗歌思想感情.答案诗眼:“兴废使人愁”(2分,答“兴废”或“愁”得1分)诗中主要通过梦醒后(de)所思所感,抒发兴废之愁.由于眼前(de)“兴废”不是除旧布新,而是除新布旧,诗人不能不感到寂寞与愁闷.(2分(2)诗人善于在逆境中用深刻(de)哲理开拓自己心胸,诗歌中间两联“表面上句句是景语,实际上句句是理语”,请作简要赏析.(4分)解析分析通过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de)景物画面,然后合理分析蕴含(de)哲理.答案颔联写野草、鸣鸠表现欣欣向荣(de)勃勃生机,诗人从中汲取力量,并对此感到欣慰.(2分)颈联通过旧蹊开新径,朱户、画楼(de)兴废迭代,暗示旧事物必然会被新事物代替和富贵荣利(de)不足慕.(2分)第9套游月陂(宋)程颢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de)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de)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4分)解析描绘景+意境(用词形容)+情感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de)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分)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1分)(de)意境,表达了诗人随遇而安、不计较得失(de)淡泊情怀.(2分)(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4分)解析“静”,自然会想到反衬手法;效果简析:陈述对象+怎么样.答案反衬(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2分).淙淙(de)泉声更突出了月夜(de)寂静.(2分)第10套淇上送赵仙舟王维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1)请用简明(de)语言概括诗中所表达(de)作者(de)情感变化.(3分)解析“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望君犹伫立”.答案相逢时(de)欢愉,分别时(de)愁苦,分别后(de)惆怅.(3分.意思对即可)(2)本诗最后一句在唐文粹中是“望君空伫立”,你认为是“犹”字好,还是“空”字好为什么(5分)解析可以有自己(de)观点,自圆其说即可.答案要有层次:表明观点;展开想象,再现画面;情感分析.答案“犹”字好.孤舟远逝,诗人仍然伫立原地,目送远去(de)朋友.“犹”字侧重表现伫立时间之长,以及诗人主观上(de)不愿离去,写出不舍(de)深情.“空”字好.“空”字表明朋友(de)孤舟在视野中已经消失,诗人空对无际(de)天空.“空”字侧重表现出诗人失魂落魄(de)神情,更强烈传达出诗人对友人离去(de)惆怅、失落之情.(5分.合乎情理即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名师第一轮复习试题知识古诗词鉴赏15点.【2013年高考猜题】+古诗词鉴赏第1套春思贾至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1)请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4分)【解析】答案思路要清晰:可以先总后分;也可以逐句评析。

【答案】(4分)先写景,后抒情:(2分)先选取草色、柳色、桃花、李花等典型春景表现春日之美,(1分)再用东风不消愁,春日惹恨长来点明春思。

(1分)(先写春天的色彩;(1分)次写春天的繁花;(1分)接着写不解愁的春风;(1分)最后写春日惹恨,点明春思。

(1分))(2)全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3分)【解析】抓住题干“主要”和“哪种”二词,分析语言要简洁。

【答案】(3分)反衬(乐景衬哀情)(1分)前两句写春天美丽的景色来反衬后两句所表现的愁情(1分),使愁情显得更加强烈(1分)。

(3)有人评价“春日偏能惹恨长”有“避平见奇之妙”,为什么?(3分)【解析】分析何为“平”,何为“奇”;还有“偏偏”,可以找到解题方向。

【答案】(3分)这句诗不说因愁闷而百无聊赖,产生度日如年之感(1分),却反过来迁怒于春日,说春日惹恨,把恨引长(1分),立意新奇,造词巧妙。

(1分)。

第2套郊行即事程颢芳原绿野恣行时,春入遥山碧四围。

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醉,只恐风花一片飞。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1)根据诗歌内容说说诗人是如何紧扣“恣行”构思的。

(3分)【解析】能够理清诗歌层次,逐层写出每层主要意思,则可以得全分;没有表明行文次第额的词语,扣1分。

【答案】首先写“恣行”的环境,及时人“恣行”时的心情。

接着以“兴逐”“困临”两个典型的细节具体写诗人“恣行”的情状。

最后两联写诗人“恣行”的感受和体悟。

(2)尾联“不妨游衍莫忘归”中的“莫”字是作“不要”解还是作为“暮”的通假字看呢?结合诗歌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4分)【解析】分;写出全诗线参考一:写出正确结论,给1分;阐述了最后一句大意,给1 分。

分;写出诗歌主题的,给11索,给分;写出诗歌前部分1参考二:做出结论并对“莫”字的字义做了解释的,给分;能够有合适的理由把最后一11分;写出最后一句大意的,给内容的,给分。

句的意思与诗歌前面的内容协调统一起来的,给1 【答案】参考答案一:应该是“暮”的通假字,意思是不妨尽情游乐,就是天黑了也可以忘却回家。

“恣行”是贯穿全诗的主线。

趁着清明尽情地“游衍”,不要辜负了大好时光,是这首诗的主题。

把这里的“莫”看做“暮”的通假字,就跟这首诗的思想情感和谐一致了。

参考答案二:“莫”不该是通假字,意思是“不要”的意思。

诗人重在写清明郊游的乐趣感想,但最后一句来了一个陡转,意思是说“恣行”可以,但不要忘记了该回家的时候回家。

)宋人的诗歌常含有理趣,请简要分析颈联所蕴含的道理。

((33分)【答案】“莫辞盏酒十分醉,只恐风花一片飞。

”中暗含了要很珍惜美好的时光,不要辜负了自然界的青春,更不要辜负了人生的青春。

一旦等到风吹花落,为时就迟了。

其中也暗含有遭遇大好机会时,就得积极抓取。

套第3秋夜曲张仲素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秋思赠远(其一)王涯梦里关山觉别离。

当年只自守空帷,不见乡书传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

2分)1()两首诗分别是以什么人的口吻来写的?(【解析】从末句“征衣未寄莫飞霜”可以推断是思妇口吻;从第三句句“不见乡书传雁足”可以推断是征夫。

【答案】思妇、征夫。

42)“当年只自守空帷,梦里关山觉别离”包含两重对比,请具体说明。

((分)【解析】合理解读诗句含义,分别回答。

【答案】第一重对比是写当年自己甘愿与妻子离别独守空帷,现在感受到别离之苦;第二重对比是写梦境里历经千山万水和妻子相会,醒来后两人仍处别离之中。

)“漫漫轻云露月光”和“唯看新月吐蛾眉”都写到月亮,各有什么作用?3(4分)(【解析】注意指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术语的运用。

【答案】“漫漫”句渲染了朦胧幽静的氛围,衬托出孤枕难眠的思妇形象(2分)。

“唯看”句由新月联想到远方的妻子,也写出了思念和无可奈何的怅惘(2分)。

第4套①闻采石战胜水调歌头张孝祥②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豪气,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

何人为写③,骇浪与天浮。

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

剩喜然犀处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

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

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

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注】①1161年冬南宋官兵“以舟师拒金兵,战胜却之”,词人时滞“楚地”后方。

②写,同“泻”。

③剩喜:甚喜。

然犀处:指采石矶。

(1)“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三句使人联想起哪两个历史故事?(2分)【解析】关注姓氏“周”“谢”和下文“小乔初嫁”“赤壁矶头”“肥水桥边”等即可推断。

【答案】赤壁之战淝(肥)水之战(2)“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三句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点?(4分)【解析】“赤壁矶头”“肥水桥边”,显然为用典;用典目的,即为借古讽今;“赤壁矶头”“肥水桥边”,又为古事远地,所以为联想;“落照”“衰草”“渺渺”即为情景交融。

【答案】运用典故;联想(想象)丰富;借古讽今(借古抒怀);情景交融。

(3)试分析全词所蕴含的作者复杂的思想情感。

(4分)【解析】抓住“剩喜然犀处”“风约楚云留“富春秋”“渺渺唤人愁”“击楫誓中流”进行分析。

【答案】“闻捷”以后的兴奋喜悦;未能亲自参战的遗憾失落;对英雄人物的追慕赞扬;触景而生的悲愁感伤;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第5套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注:本诗为杜甫到成都后草堂初成时所作。

(1)请从写景和传情两方面简要分析首句中“抱”的妙处。

(3分)【解析】展开联想,从环境和思想感情两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运用了拟人手法(1分),概括了草堂周围的环境,一弯清流绕宅而过(1分);传达出诗人与周围自然山水的融合无间,体现了诗人的自适和惬意。

(2)“事事幽”是统摄全诗的核心,请结合二、三两联简要说明诗人是如何来表现“幽”的。

(3分)【解析】“如何”,即考查表现手法。

【答案】两联四句,每句一景(或“一事”),是赋的铺陈手法;从景物(环境)和人事(人物活动)两个方面展开描写,典雅的环境和闲适的人物活动相互映衬;细节描写。

(每点1分,写出三点即得满分)(3)最后一联,诗人的感情转为凄婉,请作具体分析。

(4分)【解析】为什么说是“凄婉”的情感。

【答案】眼前悠游闲适的生活,是建筑在故人供禄米的基础上的,曲折地表达出漂泊异地的窘迫;(2分)一旦俸禄供米发生了问题,一切就都谈不到了,流露出诗人对未来的忧虑。

(2分)第6套苏武庙温庭筠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②。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

甲以居神,乙以自居。

”②丁年,壮年。

(1)颔联描绘了两幅动人的画面,请简要概括两幅画面的内容。

(4分)【解析】展开想象,抓住意象,情感分析。

【答案】第一幅是望雁思归图。

画面借“雁”“月”等意象形象地描绘出了苏武在音讯隔绝的漫长岁月中对故国的深长思念和欲归不得的深切痛苦之情。

(2分)第二幅是荒塞归牧图。

画面借“归羊”“塞草”等意象形象地展示了苏武牧羊绝塞的单调、孤寂、艰辛的生活,表现出贫贱不能移其爱国之志的胸怀。

(2分)(2)尾联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抒发了怎样的情感?(4分)【解析】抓住“茂陵“”秋波“逝川”分析技巧既表现手法。

【答案】末联运用了借代、衬托、用典的技巧。

借代,“茂陵”是汉武帝的陵墓,用它代指去世的汉武帝。

衬托,以哀景衬哀情,用“茂陵”“秋波”等哀景衬托苏武的伤感之情。

化用,从《论语》中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化用出“逝川”二字,这也可说是用典。

这一联集中抒发了苏武归国后对武帝追悼思念的悲凉之情,这是融忠君与爱国为一体的感情。

(“三个表达技巧”各1分,“情感”1分,共4分)第7套踏莎行[宋]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上阕和下阕分别是从什么角度写所见所感的?【解析】【答案】(2)对忧愁,此词比喻说“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李煜的词中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试简要分析二者运用比喻的异同。

【解析】【答案】14.(8分)(1)表达了离家远行的人对家(或“对闺中人”)的思念的情感。

上阕是从离家远行的人所见所感的角度写的,下阕是从远行人对闺中人想象的角度(或“闺中思妇所见所感的角度”)写的。

(2)相同:①将无形的离愁比作“春水”,化无形为有形(或“变抽象为具象”),生动形象。

②都写出了愁的深广、连绵不断的特点。

不同:①所比喻愁思的内容不同,欧诗抒发的是有情人之间的思念之情;李诗抒发的是亡国之痛。

②比喻强调的重点不同,欧诗因征人离家越来越远,重点表现愁思越积累越多;李诗重点表现愁怨的深广、连绵。

第8套午枕王安石②向此留。

百年春梦去悠悠,不复吹箫野草自花还自落,鸣鸠相乳亦相愁。

③斜见画楼。

旧蹊埋没开新径,朱户敧欲把一杯无侣伴,眼看兴废使人愁。

【注】①诗人一生从政,致力新法,但神宗去世后,新法被全部废除。

②吹箫,《列仙传》萧史偕弄玉吹箫跨凤飞升,这里泛指神仙道术。

③敧(qī),倾斜、歪向一边。

(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并试述诗歌的主旨。

(4分)【解析】理解诗眼: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词句。

然后合理解读诗歌思想感情。

【答案】诗眼:“兴废使人愁”(2分,答“兴废”或“愁”得1分)诗中主要通过梦醒后的所思所感,抒发兴废之愁。

由于眼前的“兴废”不是除旧布新,而是除新布旧,诗人不能不感到寂寞与愁闷。

(2分(2)诗人善于在逆境中用深刻的哲理开拓自己心胸,诗歌中间两联“表面上句句是景语,实际上句句是理语”,请作简要赏析。

(4分)【解析】分析通过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景物画面,然后合理分析蕴含的哲理。

【答案】颔联写野草、鸣鸠表现欣欣向荣的勃勃生机,诗人从中汲取力量,并对此感到欣慰。

(2分)颈联通过旧蹊开新径,朱户、画楼的兴废迭代,暗示旧事物必然会被新事物代替和富贵荣利的不足慕。

(2分)第9套游月陂(宋)程颢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