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实施过程中的激励策略探析_李俊龙

合集下载

本科生参与科研训练实践的现状与思考

本科生参与科研训练实践的现状与思考

本科生参与科研训练实践的现状与思考【摘要】本文探讨了本科生参与科研训练实践的现状与思考。

首先介绍了本科生科研训练的重要性,包括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

然后指出了本科生科研训练存在的问题,如导师资源不足和学生科研意识不强。

接着提出了提升本科生科研训练质量的方法,如加强导师指导和建立科研实践平台。

分析了本科生科研训练的益处,如提升学术水平和就业竞争力。

最后探讨了本科生科研训练的挑战,包括时间和精力的压力。

本科生参与科研训练实践对他们的成长和未来发展至关重要,但也需要更多的支持与改进。

【关键词】本科生、科研训练、实践、现状、思考、重要性、存在的问题、提升质量、益处、挑战、结论。

1. 引言1.1 本科生参与科研训练实践的现状与思考本科生参与科研训练实践的现状与思考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中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本科生参与科研训练实践已经成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本科生在科研训练中能够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从理论探讨到实践操作,全面提升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在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资源不足、指导不够、评价标准不明确等,这些问题影响了本科生科研训练的质量。

为了提升本科生科研训练的质量,需要加大对科研实践的投入,优化指导体系,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为本科生提供更广阔的科研舞台。

本科生参与科研训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科学素养,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未来应该更加重视本科生科研训练的重要性,克服种种困难和挑战,为本科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支持,助力他们在科研道路上不断前行。

2. 正文2.1 本科生科研训练的重要性本科生参与科研训练的重要性在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科研训练,本科生可以学习科学方法论、实践操作技能和文献检索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研训练也能够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综合素质。

大学本科生科研训练课程实施办法

大学本科生科研训练课程实施办法

大学本科生科研训练课程实施办法一、总则第一条为了适应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加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本科生及早接受科研训练,提高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规范科研训练课程,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开设本科生科研训练课程的目标:通过专业学习和科研训练,使学生能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选定研究课题,完成相关研究实验,并写出具有一定质量的总结报告、学术论文或申请专利,在毕业时具有较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完成较高质量的毕业论文,为今后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二、设置及内容第三条科研训练课程设置为必修课程,记2个学分。

原则上安排在第六学期或第七学期完成,具体开设时间由各学院自行确定。

第四条科研训练课程分为理论教学和科研实践等两个部分。

理论教学为8个学时,可以采取讲座方式完成,使学生得到科研基本原理、方法和技巧等方面的能力训练。

科研实践包括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成立科研兴趣小组,申报学校大学生科研课题项目;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开展相关的创新实验;到相关企业、工地参与工程设计等实践活动。

第五条科研训练课程的实施要坚持“三结合”原则:与所学专业知识相结合;与教师所承担的科研项目相结合;与毕业论文撰写相结合。

第六条本科生科研训练指导工作由各学院具有中高级职称或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或外聘同等条件人员。

具体安排由各学院、教研室根据指导人员的专业方向和学生选题结合统安排,每位指导教师同时指导的学生人数每级一般不超过8人。

三、组织管理及考核第七条各学院负责本科生科研训练课程的具体实施,组织学生申报科研训练项目以及本科生科研实践活动的日常管理工作,协调解决有关具体问题。

第八条在进行科研训练过程中,学生应合理安排时间,主动向指导教师请教,确定科研训练项目,及时汇报学习与研究进展情况,保证圆满完成科研训练课题,并提交一份科研论文或实验报告。

第九条科研训练课程结束后,学生填写《XX大学本科生科研训练考核表》(见附表),由指导教师评定成绩,报学院审定后记入学生学籍档案。

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

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

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是一项旨在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教学实践活动。

该计划包括科研方法与技能、科研项目实践、学术论文写作、学术交流与演讲、科研伦理与道德、科研团队管理与协作、创新思维与科研创造力、科研项目管理与时间管理等方面,旨在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科研方法与技能科研方法与技能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和工具。

在该部分,我们将介绍实验设计、数据分析、论文撰写等基本科研方法和技能,并引导学生掌握相关软件和工具。

二、科研项目实践科研项目实践是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的核心内容。

在该部分,我们将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科研项目,并指导他们进行项目设计、实施和总结。

学生将亲身参与科研实践,掌握科研项目的整个流程。

三、学术论文写作学术论文写作是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的重要部分。

在该部分,我们将介绍学术论文的结构、格式和写作技巧,并引导学生撰写自己的学术论文。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修改,学生将掌握学术论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四、学术交流与演讲学术交流与演讲是科研人员展示研究成果的重要方式。

在该部分,我们将引导学生掌握学术交流和演讲技巧,包括口头表达、幻灯片制作、演讲技巧等,让学生能够自信地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五、科研伦理与道德科研伦理与道德是进行科学研究必须遵守的规范和原则。

在该部分,我们将介绍科研伦理和道德规范,包括尊重他人、遵守法律法规、保护动物和实验对象的等,让学生了解科研活动的伦理和道德要求。

六、科研团队管理与协作科研团队管理与协作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能力。

在该部分,我们将介绍团队管理的原则和方法,包括团队成员的职责和协作方式、沟通技巧等,让学生了解如何在团队中管理和协作。

七、创新思维与科研创造力创新思维与科研创造力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关键能力。

在该部分,我们将介绍创新思维和科研创造力的培养方法,包括阅读、思考、创新思维训练等,让学生了解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科研创造力。

八、科研项目管理与时间管理科研项目管理与时间管理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技能。

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

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

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近年来,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在高校教育中崭露头角,逐渐受到广泛重视。

本文将深入探讨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的重要性、实施方式以及潜在益处,为读者提供详细洞察和启发。

一、计划背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作为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备受瞩目。

这一计划旨在为本科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参与到科研活动中,积累宝贵经验。

二、实施方式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的实施方式多种多样,取决于不同学校和专业的要求。

一些主要方式包括:1. 导师指导:本科生可以与指导老师合作,参与导师的研究项目。

这有助于他们了解科研流程和方法。

2. 选题研究:学生可以自行选择研究课题,然后由指导老师提供支持和建议。

这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实验室实践:在实验室中,本科生可以积极参与实验项目,掌握科学实验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4. 学术竞赛:鼓励学生参加学术竞赛,如科研论文比赛,以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能力。

三、益处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有诸多益处:1. 提高学术水平:参与科研培训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专业知识,提高学术水平。

2. 培养创新能力:通过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学生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 提升综合素质:积累科研经验不仅有助于学术发展,还有助于提升综合素质,如团队协作、沟通能力等。

4. 为未来发展打下基础:本科生科研经历可为将来的学术职业或职业生涯提供坚实的基础。

五、挑战和解决方案然而,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也面临一些挑战。

一些学生可能缺乏必要的背景知识,或者时间有限。

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包括:1. 设定合理的目标:学校应该为学生制定合理的科研目标,以确保他们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2. 提供支持和资源:学校和导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以帮助他们顺利进行科研活动。

六、结语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是一项重要的教育举措,有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

通过合理的实施方式和解决挑战,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机会,促进他们的科研兴趣和潜力的发展。

关于在本科教学中引入激励机制的探讨与实践

关于在本科教学中引入激励机制的探讨与实践
静 穆
关 于 在 本 科 教 学 中 引 入 激 励 机 制 的 探 讨 与 实 践
◆ 周 哲海
( 京信息科技大学光信 息科学 与技术 系)
【 要 】本 文针 对 现 有 的本 科 教 学 现 状 以及 适 应 新 形 势 下本 科 教 学 改 革 的 需要 , 讨 了在 高校 本 科 教 学 中建 立 激 励 机 制 的 必要 性 , 摘 探 并提 出 了若干 建 立 行 之 有 效 的 激励 机 制 的措 施 。
【 关键词】本科教 学

教 学改革
激励机制
在一定程度上挫伤 了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 , 最终影响学习效 果。 因此 , 以采 取 如 下 激 励 措 施 来 改 进 和 提 高 教 学效 果 : 可
( ) 强 师 生 之 间 的 交 流 1加

引 言
近 年 来 , 励机 制被 引入 到 教 育 领 域 , 教 育 教 学 改 革 与 发 展 产 生 了 激 对
愿望 。
总 之 , 教 学 过 程 中引 入 激 励 机 制 , 以从 教 与 学 两 个 方 面 改 进 教 学 在 可
对 于 教 务 管 理 部 门 来说 , 何 实 行 有 效 的 激 励 机 制 , 发 教 师 参 与 教 效 果 , 动 参 与 者 的 主 动 性 和 积 极 性 , 造 更 为 良 好 的 教 学 环 境 , 终 提 高 如 激 调 创 最
( 打破传统 的过于简单 的考核体系 2) 采用更为丰富的考核方式 方法 , 如通过课 程论 文、 例 课程 实验等 考核
所谓激励机 制是指在教学过程 中根据学 生的心理行 为规律 , 利用 能够 环节取代传统的笔试考核方式 , 对于论文成果优异 的学生可 以免除期 末考

本科生科研训练实践探索

本科生科研训练实践探索

本科生科研训练实践探索作者:李庆玲张鹏来源:《科技资讯》2015年第16期摘要:本科生科研训练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和重要环节,让本科生尽早接触科学研究,使其综合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依据科学研究开展的步骤深入探讨了该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和模式,并针对本科生开展科研训练的特殊性,提出了该实践教学环节中应当注意的要点,为本科生的科研训练实践教学课程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本科生科研训练,实践,创新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6(a)-0000-00一.本科生科研训练的意义和背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走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

如何实现创新?关键是培养具有创新型的人才。

大学本科教育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时期,科研训练是推动创新人才成长的驱动力。

本科生科研训练是指充分利用学校及指导教师的科研条件和项目平台,让本科生尽早展开科学研究,一方面有助于培养本科生的科研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端正学生的治学态度,强化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团队和作意识,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与提升,并为学生下一阶段的学习和研究奠定基础。

另一方面,通过学生参与指导教师的科学研究工作,能够促进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开创出新的教学模式,营造浓郁的校园研究氛围。

相应的,学校的教学资源也得到充分利用,借助人才优势,因材施教,提高办学效率和办学水平。

当大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基础以及生理、心理发展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应积极组织其参加科学研究工作,实行“自主式”学习,在创造性的科研过程中培养其创造性。

196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首先提出了大学生科研机会计划(Undergraduate Research Opportunity Program,简称UROP)并取得显著成效,大约有70%的本科生在大学四年期间参加过该活动[1]。

这是最早在真正意义上把学生科研能力训练纳入本科培养体系的典范。

高校开展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促学风建设的研究

高校开展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促学风建设的研究

【 关键词 】 科研 训练 ; 学风建设
引 言
本 科 生 科 研 训 练 计 划 项 目是 指 大 学 生 在 结 合 本 专 业 理 论 学 习,利 用课余 时间 ,根据 自身 的学 习兴趣和 能力水平在 专 业指 导老师 的帮助下进行 的研究性 学习活动 。高校开展 本科 生科研 训练不仅 有利于提 高学生 的 自身素质 和实践 能力,也 是 高校适应 社会需求 、提 高人才质 量、培养大 学生创新 能力 的需要,科研训 练活动是 改善高校 学风建设 的重要手段 和途 径 之一 ,有 必要 通过 进一 步优化 本科 生科 研训 练活 动平 台, 促进高校学风建设 。 1 .开展 本 科 生 科 研 训 练 计 划 项 目的 动 因 1 . 1理 论 必 要 性 大 学生科研 训练就是 要让学 习者在本科 阶段就接 触到科 研 活动 ,了解和体验从发现 问题 、分析 问题 、确 定科 研课 题, 到提 出假 设 、设计 方案 、收 集 资料 、科 学 分 析 ,再 到 展 开 研 究 、 得 出结论 的全过程 , 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胜任具有普遍社会意义 的科 研 及 其 他 社 会 活 动 。 美 国麻 省理工学院 ( MI T)最早提 出了 “ 本科生研 究机会 计 划”( T h e Un d e r g r a d u a t e R e s e a r c h O p p o r t u n i t i e s P r o ra g m, 简 称 UR O P ) ,鼓励和支持达 到一定条件的本科生参与教师 的科 学研 究项 目,为促 进本科生 参与科 学研 究开创 了先河 。1 9 9 0 年 以后 ,美 国 研 究 型 大 学 中本 科 生 参 与 科 学 研 究 的 项 目越 来 越 多 。在 我 国 , 高校 针 对 本 科 生 开 展 科 研 训 练 始 于 2 0 世 纪9 O 年代 。清华 大学在 1 9 9 6 年开始 正式 实施 “ 大 学生研 究训 练 ” ( S t u d e n t Re s e a r c h T r a i n i n g ,简称 S R T ) 计 划 。之 后 , 中 国 科 技大学 、中国矿业大 学等 也陆续设立了大学生科研训练项 目。 故 而 , 大 学 生科 研 训 练项 目具 有 明显 存 在 并 发 展 的价 值 意 义 。 1 . 2 现实要求 本科 生科 研训 练突 破 了以往 学生纯 理论 性学 习 的传 统, 能够从 实践角度 提高学生 的思想道 德修养 ,提 高个人动手 能 力和 团队协作能力,促进 良好 学风建设 。 长 期 以 来 , 只有 研 究 生 才 能 参 与 科 研 实 践 的 训 练 ,这 使 得 高校 学生 的科 研水平 具有很大 的局限性 ,而 近年来开 展 的 本科 生科研训练 很大程度 上扩大 了科 研训练在 高校本科 学生 中的普 及程度 ,并使之成为 改善大学 学风建设 的重要途径 和 载体 。 《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 重大 问题的决 定 》中强调 指 出,要 “ 保持 高等 院校 招生合 理增长 ,注 重增 强学生 的实践能力、 创造 能力和就业 能力 、 创业能力 ” 。而 “ 现 代 大学 的使 命和职 责是培养 人才、传承文 明,创新 知识、探 求 真理 ,服务 社会、 引领 未来 。通过 大学生科 研训练 项 目提 高学生创新 能力和独 立思考 能力,优化校 园文化氛 围,为培 养 高素质人 才奠定基础 。 同时,也是高校 适应社会 需求、提 高人才质量 、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需要。 2 . 开 展本科生科研 训练计划项 目在学风建设 中的重要作

本科生科研训练的实施方案

本科生科研训练的实施方案

本科生科研训练的实施方案一、引言本科生科研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科研素养和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制定科研训练的实施方案,对于学校和学生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二、目标本科生科研训练的实施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提高科研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学生今后的科研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实施方案1. 制定科研训练计划学校应当根据学生的专业和兴趣制定科研训练计划,明确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为学生提供科研训练的指导和支持。

2. 导师指导学校应当安排专业的导师指导学生的科研训练,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科研课题,指导学生进行科研实践,解决科研中遇到的问题。

3. 科研课题选择学校可以组织科研课题的征集和评审,鼓励学生参与科研课题的选择和设计,提高学生的科研意识和能力。

4. 实验室资源支持学校应当提供充足的实验室资源和设备支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科研实践环境,保障学生科研训练的顺利进行。

5. 科研成果展示学校可以组织科研成果展示和交流活动,鼓励学生分享科研成果,提高学生的学术交流能力和科研成果的影响力。

6. 学术论文写作学校应当对学生进行学术论文写作的指导和培训,帮助学生提高学术论文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写作风格和表达能力。

7. 科研训练成绩评定学校应当建立科研训练成绩评定的标准和体系,对学生的科研训练成果进行评定和奖励,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训练。

四、总结本科生科研训练的实施方案需要学校、导师和学生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科研训练环境和支持,帮助学生培养科研兴趣和能力,为学生的科研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希望学校能够重视本科生科研训练,制定科研训练的实施方案,为学生的科研训练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控制学院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过程管理实施细则

控制学院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过程管理实施细则

控制学院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过程管理实施细则为加强过程管理,结合本学院实际情况,根据《浙江大学本科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浙大本发〔2018〕5号),特制订以下实施细则。

一、组织机构1.工作指导小组(组成、职责)、其他工作指导小组由1名组长和6-8名控制学院教师组成。

要求:a) 热爱学校,热爱学院,热心服务本科教学工作;b) 有较丰富的指导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经验;c) 支持学院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工作,乐于为学院取得更好成绩奉献力量;d) 工作踏实,做事认真负责,仔细耐心。

工作组成员采取自荐与各研究所推荐两种方式。

学院教师可自愿报名,也可由研究所推荐。

工作组职责包括以下几点:(1)接受学院本科教学委员会的领导,根据学院本科教学发展目标,制定在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方面的各项促进措施;(2)在教师和学生社团中搭建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的组织架构,更好开展教师和学生的对接指导工作;(3)对各级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比赛进行认定,并制定重点发展方向;(4)开展教学改革,推进第一、第二课堂的贯通,促进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活动。

(5)为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活动申请各项资源(指导教师、活动场地和资金等)2.专家组(组成、职责)、其他专家组成员由工作组长根据每次比赛评比的要求,从全学院教师中邀请相关专家担任,优先考虑工作组成员。

专家组负责对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进行评审,根据学校分配的名额将评审结果报本科生院。

二、过程管理1.申报管理(1)项目申报人为我校全日制在校本科生(一年级、毕业班除外),可采取个人或团队形式申报,团队不超过3人(创业训练、创业实践项目不超过6 人),每位学生每学年度只能申报一个项目。

(2)往年已经获得立项的学生或团队,当年可以继续申报,鼓励申报高一等级的项目。

(3)往年立项但未按期结题的学生或团队不得再次申报项目,其中“未按期结题的学生或团队”,包含延期类、申请终止类、无故终止类。

2.指导教师(1)每个项目均应聘任1 到3 位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指导教师,导师可以是校内外教师或专家,每位指导教师每学年度指导项目数原则上不得超过3 项。

本科生科研培育计划

本科生科研培育计划

本科生科研培育计划
本科生科研培育计划旨在激发本科生的科研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我国科研事业培养后备力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本科生科研培育计划的目标、内容、实施步骤及预期成果。

一、计划目标
1.培养本科生的科研兴趣,提高他们的科研素养。

2.提升本科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我国科研事业输送优秀人才。

3.促进本科生与导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

二、计划内容
1.选拔优秀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

2.为参与计划的本科生配备导师,进行一对一指导。

3.开展科研培训,包括科研方法、实验技能、学术交流等。

4.组织本科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拓宽学术视野。

5.鼓励本科生发表学术论文,提升学术影响力。

三、实施步骤
1.宣传与动员:向全校本科生宣传科研培育计划,鼓励有兴趣的同学报名参加。

2.选拔与立项:组织专家对报名者进行选拔,确定参与计划的学生名单,并为每个学生立项。

3.导师配备: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和兴趣,为其配备导师。

4.科研培训:开展科研方法、实验技能等培训活动,提高学生的科研素
养。

5.学术交流:组织学生参加学术会议,与国内外同行进行交流。

6.成果评价:对学生的科研成果进行评价,包括论文发表、专利申请等。

四、预期成果
1.提高本科生的科研素养,培养一批具备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2.产出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专利等科研成果。

3.增强本科生对科研事业的热爱,为我国科研事业贡献力量。

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

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

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摘要: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是大学阶段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的重要环节。

本文结合实际情况,介绍了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的目标、内容、组织方式以及对学生的益处,并提出了一些建议,旨在促进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的有效实施和提升。

1. 引言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是大学阶段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科研训练,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科研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为将来的学术研究或者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 目标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旨在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科研能力,提高其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1)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培养对科学研究的热爱和追求;(2)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包括文献检索、科学实验、数据分析等技能;(3)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培养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4)促进学生与导师的良好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3. 内容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选题和文献调研: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与自己专业相关的科研课题,并进行相关文献调研,掌握已有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

(2)实验设计和数据采集:学生根据选题需要,设计科学合理的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采集。

(3)数据分析和结果展示: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结果展示,探索并验证科研问题。

(4)科研报告和学术交流:学生撰写科研报告,进行学术交流和讨论,接受专业人员的评议和指导。

4. 组织方式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的组织方式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1)科研实践实验室:学校建立科研实践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科研平台和实验设备,指派导师进行指导和管理。

(2)学术研讨会:学校定期举办学术研讨会,鼓励学生进行科研报告和学术交流,提供展示和交流的机会。

(3)导师制度:学校建立导师制度,指派教师或研究人员担任学生的科研导师,进行科研训练的指导和管理。

5. 益处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对学生的益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科研能力:科研训练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为将来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的实践经验及改进建议

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的实践经验及改进建议

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的实践经验及改进建议[摘要] 通过参与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课题研究,可以培养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和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端正他们的治学态度,并强化他们的科学精神、敬业和团队合作意识。

本文基于笔者自己承担多个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课题获得的实践经验和曾遇到的问题,并借鉴访问过的几所英美高校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提出一些进一步改进该计划的建议。

[关键词] 教学改革本科生素质教育科研能力科研训练计划在《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已明确规定了今后15年我国科技工作的指导方针,即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国家已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

科技人才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高等院校是培养高素质科技人才的摇篮。

为满足国家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清华大学等国内重点高校率先推出了高校的科研与教学改革,其中,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是实施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之一。

本文首先介绍浙江大学为促进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所采取的措施,然后再结合笔者自己在承担多个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课题中获得的经验和所遇到的问题,分析现有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的利弊,并借鉴自己访问过的几所英美高校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提出一些改进该计划的建议。

一、浙江大学采取的本科生教育与教学改革措施浙江大学在创建“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一流大学过程中,本科教育按照“转变观念、深化改革、稳定规模、强化能力、注重素质、提高质量”的改革思路,积极推进改革和建设,努力构建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新体系,如对本科生的专业调整实行国家目标和学科发展相结合;对本科生的教育管理采取“学分制、学园制、导师制”三制并举;强调“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依靠“课堂—网络—实践”三结合的创新教育手段;实现自主—竞争—开放—多样的英才培养思路等。

浙江大学还不断加大本科生科研专项经费投入,积极开拓多层次、多渠道的大学生科研训练途径,已形成了国家、省、学校和学院四级学生科研实践创新体系。

关于在本科教学中引入激励机制的探讨与实践

关于在本科教学中引入激励机制的探讨与实践

关于在本科教学中引入激励机制的探讨与实践摘要:本文针对现有的本科教学现状以及适应新形势下本科教学改革的需要,探讨了在高校本科教学中建立激励机制的必要性,并提出了若干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的措施。

关键词:本科教学教学改革激励机制一、引言近年来,激励机制被引入到教育领域,对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但这种应用还只是处于摸索阶段,缺乏规律性的科学指导,应用范围不够广泛,在大学教学中的应用更为缺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一些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显然不再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应该探索新形势下大学教学的新思路、新模式。

在大学教学中引入激励机制就是这种探索的一个很有意义的尝试。

二、建立激励机制的必要性及措施所谓激励机制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心理行为规律,利用能够激发、引导、强化、修正其动机和行为的各种组织力量和方法艺术对学生的学习施加影响,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更快地实现其学习目标,促进其全面发展。

1.从教师的角度观察目前在很多高校,对教师的考核和评估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学生评教及学期听课等措施浮于形势,没有建立比较明确的奖惩措施,使老师认为“做好做差一个样”,缺乏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动力,打击了教师提高改进教学水平的积极性。

同时,很多高校有明显重视科研而忽略教学的倾向,教师在晋升等关键环节的考核指标主要是科研方面,教学方面的考核指标要求则相对较低。

在精力投入一定的情况下,教师必然将主要精力用于科研而不是教学,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动力和愿望。

对于教务管理部门来说,如何实行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热情,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

因此,学校管理部门应该建立更为科学的评价体系、更为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引导教师的教学工作动机,提高他们参与本科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将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建立更为明确的奖惩措施并予以坚决执行,让工作出色的教师从精神到物质方面都得到更大的回报,打破“做好做差都一样”的局面。

本科生科研创新训练意义与指导策略探讨

本科生科研创新训练意义与指导策略探讨

本科生科研创新训练意义与指导策略探讨培养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对高等院校的要求,提高本科生的创新能力成为国家、社会关注的重点。

本科生科研创新训练对大学生的成长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

文章探讨了本科科研创新训练的指导策略,强调教师应在遴选优秀学生参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升学生自律意识、建立激励措施和退出机制等方面下功夫。

标签:本科生;科研创新训练;意义;指导策略高校大学生蕴藏着巨大的创新潜能,让本科生参与科研是激发这种潜能的一种有效途径。

为深入贯彻和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全校营造创新创想的良好氛围,激发师生对前沿科技知识的颠覆性创新探索,在国家有关部委的支持下,天津大学于2016年发起并举办了第一届“未来30年”颠覆性创新创想大赛(以下简称“创新创想大赛”)。

本人在指导创新创想大赛过程中加深了对本科生科研创新训练意义的理解,取得了成果,获得了指导经验。

1.本科生科研创新训练的意义首先,本科生科研创新训练可为学生提供接触科研前沿知识的平台,让学生接受系统的科研训练,掌握文献阅读、提问、综述等调研方法和实验设计、操作、结果分析、学术写作等科研技能,在参与科研创新中感受科研乐趣。

其次,本科生科研可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及品质,激发创新能力。

教学给学生提供的是成熟的、系统的知识,学生积累和扩展这些经过加工处理后的知识,而科研训练过程中学生面对的是未知的领域,在问题提出、方案设计、实验操作、数据分析、结果整理等一系列过程中需要学生探究和摸索,虽有教师指导,但过程曲折,将极大磨炼学生的意志,激发其创新能力。

最后,参加本科科研训练可提高个人素质,培育职业素养。

参加科研训练可促使学生增加与年长前辈(学长、老师)的相处机会,受教师学术修养、人格魅力熏陶以及师兄师姐积极科研态度感染而激发自身正能量,在与各色人等打交道过程中学会做人做事,为将来进入社会发展积累经验。

2.本科生科研创新训练的指导策略(1)遴选优秀学生参与其中。

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激励机制计划

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激励机制计划

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激励机制计划本次工作计划介绍: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激励机制计划旨在提高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科研项目的研究质量和效率。

该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数据分析:通过对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激励机制的设计数据支持。

2.实施策略: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设计符合学生需求的激励机制,包括奖励制度、培训制度、指导制度等,并进行实施和监督。

3.环境与部门:针对不同学科和专业的特点,为学生相应的研究环境和资源,建立完善的管理和指导部门,为学生全方位的支持。

4.个性化的培养方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研究计划和培养方案,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满意度。

5.情感激励:通过激发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和归属感,提高学生对科研项目的热情和投入程度,同时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该计划旨在通过多方面的措施,提高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科研项目的发展,为我国科学研究事业做出贡献。

以下是详细内容:一、工作背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竞争的激烈,越来越多的学校和企业重视科研项目的开展,而学生作为科研项目的参与主体,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对项目的成功与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然而,当前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现状并不理想,存在着学生参与度不高、研究能力不足、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因此需要设计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研究能力。

二、工作内容本次工作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内容:1.数据分析: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情况,分析学生参与度低的原因,以及影响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积极性的因素。

2.实施策略: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设计符合学生需求的激励机制,包括奖励制度、培训制度、指导制度等,并进行实施和监督。

3.环境与部门:建立完善的管理和指导部门,为学生全方位的支持,并针对不同学科和专业的特点,为学生相应的研究环境和资源。

激励理论与高校科研激励机制

激励理论与高校科研激励机制

激励理论与高校科研激励机制
李滨江
【期刊名称】《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4(024)006
【摘要】本文运用激励理论对我国高校现行科研激励机制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建立全面激励机制的构想,并具体阐述了全面激励机制中经济收益浮动制和精神激励的主要形式等问题.
【总页数】3页(P179-181)
【作者】李滨江
【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科研处,湖北,武汉,43007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644
【相关文献】
1.西方经典激励理论与我国新建本科院校科研激励机制 [J], 宁凯
2.基于激励理论的新升本科院校科研激励机制研究 [J], 赵圣文
3.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导师激励机制研究——基于过程激励理论 [J], 李晓燕
4.基于双因素激励理论的地方高校体育教师学习投入激励机制研究 [J], 李斌
5.激励理论与科研激励机制研究 [J], 任柏强;张夏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方高等农林院校实施“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

地方高等农林院校实施“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

地方高等农林院校实施“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李海亮;蔡立群;路永莉【期刊名称】《中国林业教育》【年(卷),期】2024(42)2【摘要】地方高等农林院校肩负着为地方培养高水平、高素质农林类专业人才的重任。

实施“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可以有效地培养本科生的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和思考能力,实现本科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是培养高质量农林类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

但是,目前我国地方高等农林院校受条件所限,在“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实施过程中面临着科研训练“无时可用”、指导教师匮乏、支持经费有限、硬件条件不足、科研训练实践平台不完善、与科研技能训练有关的课程缺失、科研训练项目与实际的生产实践脱节、学生自身的科研基础较差且科研积极性不高等诸多问题,从而严重影响了科研训练项目的完成质量以及“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的顺利开展。

为此,甘肃农业大学面向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针对上述问题的解决,从以下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一是将科研技能训练提前到大学一二年级,以“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为SRTP项目的开展做好准备。

二是合理调配校内外师资,采取“内培+外引”措施,将校内管理岗位教师培养成为科研训练指导教师,聘请校外专家担任本科生SRTP项目指导教师,以充实大学生科研训练指导教师队伍。

三是通过建立校级SRTP专项基金以及鼓励学院投入经费支持教师的科研项目并将其与教师指导的SRTP项目挂钩,以加大对“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的支持力度。

四是依托“安宁五校战略联盟”,在充分发挥和整合各高校的特色和优质办学资源基础上,建立高校科研共享平台;同时,加强校内科研实践平台建设,通过加大本科专业建设资金的投入,在对二级学院实验平台资源进行整合的基础上新建一批科研实践平台,并通过定期购置基础实验仪器设备以及加强平台管理、仪器维护和操作指导等,不断完善现有的科研实践平台。

五是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突出知农爱农特色,推动本科生SRTP项目与校院开展的各类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增强SRTP项目的实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大学教学 2014年第4期77李俊龙,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副处长,研究员。

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实施过程中的激励策略探析李俊龙 侯 怡 宋 菲 张天保 吉东风摘 要:针对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实施过程中学生动力缺乏、热情不高的现象,以全面激励理论为指导,结合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的具体实施过程,从全员激励、全程激励、全要素激励三个方面阐述了激励的策略。

一是要创造“全员激励”的多元激励主体,二是要形成“全程激励”的完整激励周期,三是要完善“全要素激励”的激励制度和政策体系。

关键词: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激励;策略为着力培养我国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教育部于2007年在全国高校开展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相关项目。

经过多年实践证明,本科生科研训练已成为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条重要途径,对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1]。

但随着项目数量的增多、项目形式的多样化以及项目所属学科门类的复杂化,逐渐出现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尤其表现在科研训练过程中学生动力缺乏、热情不高[2]。

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的质量,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的一项调查研究表明:个体如果缺乏激励,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如果受到充分且有效的激励,其能力可以发挥至80%~90%甚至更高[3]。

无疑,在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的管理过程中选择有效的激励策略,对提升学生科研训练热情和积极性必将起到积极作用。

全面激励理论认为,激励系统中主要包含三方面的要素:一是人,即激励主体与客体;二是时空,即激励过程与相应环境;三是形式,即激励内容与激励方法[4]。

这几大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系统发挥各自在激励过程中的作用。

作为管理者,在科研训练计划管理实践中的激励策略选择上,必须明确树立对学生进行全面有效激励的意识,重视对学生内部主动学习和创新动机的挖掘,注重将激励贯穿于整个科研训练的全过程,全面分析影响激励的外在因素,合理运用激励方法,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外部诱导,建立起“全员激励、全程激励、全要素激励”的综合激励策略,最大限度提升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的实施效果。

一、创造多元激励主体,实现“全员激励”在科研训练计划的管理实践中,管理者应该充分调动全体师生的积极性,有效激励师生共同参与,形成“个体自励-外部他励-团队互励”的“全员激励”格局,如图1所示。

图1 本科生科研训练过程中的多元激励主体1.充分发挥“个体自励”的内在力量。

个体自励是指个人自身要学会自我激励,鼓励自己挑战未知困难,消除对失败的恐惧,增强面对困难和克服困难的斗志。

在科研训练的过程中,学生要善于调节阶段性目标和抱负水平,提高对挫折的认知能力,不断强化自己前进的意志,扫除阻碍科研训练的负面情绪,培养坚韧的科研精神,把外在压力转变为阶段性目标达成的内在动力,持续克服不同阶段的困难。

同时,对于尚不熟悉科研的本科生,在科研训练立项的初期需不断地明确和调整研究目标,使研究目标更具有可行性、可控性,充分发挥目标本身对自身行为活动的激励作用。

2.有效实施“外部他励”的引导作用。

首先,学校科研训练计划的管理部门作为外部激励的重要力量,应通过制定相关激励政策,以学生的需求为中心,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方法和措施,构建“奖励先进、鼓励中等、监督后进”的共进激励模式,鼓舞全体学生全程全身心持续投入科研创新。

其次,指导教师的外部激励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科研训练中,指导教师要担负起鼓励和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责任,要有激励学生的意识和能力,因人而异适时适度地综合运用不同的激励方法,如采取物质奖励、语言激励、榜样示范、理想激励、目标引导等多种手段,来激励学生投入科研训练的积极性。

3.充分重视“团队互励”的保障作用。

本科生科研训练通常以小组团队的形式进行,团队成员之间是相互激励的主体,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互励”意识,营造“互励合作”的团队文化氛围必将有利于提升整个团队科研训练的积极性。

营造“互励合作”的团队文化氛围,核心在于团队如何形成共同的心理契约、强烈的协作意愿及良好的沟通方式。

强烈的协作意愿主要来自于团队成员之间的信任感和责任心。

首先,信任感是团队合作的必要条件,每个成员各有所长,形成团队互信,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经验和能力才能取得整个团队协作下的成功;其次,团队成员应该积极主动承担责任,按时完成各自的工作任务,使团队任务能够按照进度顺利进行。

此外,良好的团队沟通要求团队成员能够积极关注和接受他人的想法,同时积极主动的同别人交流自己的想法,使得团队内部形成“平等互动、有效沟通”的良好氛围。

二、形成完整的激励周期,实现“全程激励”在我国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下,“90后”大学生群体心理上总体呈现出自我意识强烈、价值取向功利化、意志品质不坚定、依赖性较强、抗挫折能力较差等特点[5]。

这导致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上缺乏自主性,学习动机不强,尤其是在科研训练过程中,项目实施的时间跨度较大,“第一课堂”的学习任务和校内实践活动繁多,如果学生无法得到合理的激励,认同感和满意度就会降低,很容易产生疲乏、倦怠、气馁心理,导致很多学生对科研训练逐步失去热情,“拖泥带水、草草结题”的现象时有发生,最终影响项目的运行进程和完成质量。

因此,在科研训练开展过程中合理实施全程激励是不可或缺的[6]。

要实现科研训练管理活动的全程激励,必须将激励本身发生作用的方式与管理活动的进程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需要为起点,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为终点,保证激励行为合理有效,如图2所示。

将激励行为贯穿在科研训练的整个过程中,形成“激发参与兴趣和动机-过程评价和激励-结果奖励和认可-激励效果反馈”的完整激励周期,使激励真正成为科研训练过程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图2 本科生科研训练过程中的完整激励周期781. 帮助参与科研训练的学生树立正确的动机。

动机是引发个体活动的起点,是维持个体活动并使个体活动朝向某一目标前进的内在动力。

学生一旦树立了正确的动机,必将起到积极的维持和加强作用;假若动机复杂或不明确,就会对学生的个体活动产生明显的阻碍作用。

为此,学校或院系可以通过广泛宣传来激发学生内心对于科研训练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树立追求真理的信念和培养自主创新的精神意识,把科研训练当成一项自我完善的事业来做,而非因只顾及眼前利益,作为一次强制性任务,盲目参与科研训练。

只有激励学生形成以锻炼自身科研素养及创新能力为主导动机,激发其科研训练过程中前进和坚持不懈的动力,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和科研创新的兴趣,调动学生科研创新的动力和积极性,才能真正符合科研训练的根本宗旨。

2.加强对本科生科研训练过程性评价和激励。

在科研训练的管理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参与热情和获得成果进行奖励,更应加强对整个活动过程评价并合理激励。

管理者应在综合考虑科研训练计划本身特点和学生学习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将整个科研训练计划的实施过程分为若干阶段,并在各个不同阶段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形成有效的奖励机制,使评价和奖励贯穿整个科研训练的全过程[7]。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或团队,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或精神激励;对于表现一般的学生或团队适度加强关注力度,并给予及时合理的鼓励;对于相对落后的个体或团队要加强监督和管理,必要时可以提出批评并适度警告。

3.重视学生对科研训练激励行为和效果的反馈。

保证在科研训练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合理有效的全程激励,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就是让学生对激励行为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反馈,比如通过学生满意度测评等方式给学生自主评价的机会。

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在科研训练中处于备受重视的主体地位,提升主体意识和满意感;另一方面,学生的反馈也可以对外部激励主体起到监控和评价的作用,这不仅能为激励主体的激励行为的进一步改善提供建议,也为激励体系的调整和改进提供客观的实践依据,有利于提高激励体系的科学合理性。

三、不断完善激励制度和政策,实现“全要素激励”提高本科生科研训练的积极性最终是还要落实到激励政策和制度体系的建设上来。

管理者必须在科研训练计划的宣传、实施、评价、奖励等各个环节上下工夫,丰富激励内容,创新激励方法,利用合理的手段调动学生参与、完成科研训练的积极性,并将多样化的激励举措综合贯穿于科研训练管理活动的全过程。

1.差别性学分奖励制度。

科研训练计划项目从开始立项到顺利结题,自始至终需要学生比完成普通课程学习花费更多的时间,消耗更多的精力。

因此,对完成科研训练项目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学分奖励应作为一种合理的激励手段。

为保证科研训练的质量,学分的给予可以分阶段进行,如:顺利通过项目立项的学生获0.5个学分,顺利通过中期考核检查的学生获1个学分,项目后期若能及时递交实验报告则可获 1.5个学分,最终按时结题的学生获2个学分。

此外,项目主持人和一般组员可以形成一定的差别,获得优秀成果的团队又可较之一般团队获得额外的学分奖励。

不同的高校应视情况而定,单独实施创新学分制度的高校可奖励课程学分,也可奖励合理比例的创新学分。

2.科研报酬或奖励。

处于大学阶段的学生大多渴望通过自身努力获得一定的物质来源以逐步实现生活独立,一方面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另一方面是可以获取一定经济收入。

科研训练与传统的课程学习相比,耗时长、形式新颖且挑战性大,第一课堂学习较为优秀的学生,尚且可以通过争取奖学金来证明自己的实力和才能,那么在科研训练中表现优异的学生或团队更应该获得一定的物质报酬或奖励,以激励学生的兴趣和斗志,使得他们将科研训练视为学习生涯的一个重要部分,而负责项目主持的学生,因此甚至会把科研训练当成自己的一项事业来干。

79在科研训练过程中,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指导教师可以通过支付一定的科研报酬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此外,项目结题之后,学校可以对取得优秀成果的个人或团队给予一定金额的奖励。

3.优秀团队评选制度。

优秀科研团队评选制度是针对当前大学生科研训练偏重个体行为和成果的激励,而忽视对团队整体进行外部激励的现状设计的一种制度。

通过团队间竞争评比的方式来全面提升科研训练团队的整体士气,从而调动团队内部的积极性,不失为一个重要的激励措施。

优秀团队评选可以构建相应的评价指标,如:团队协作能力、团队创新能力、项目成果的大小等等,并予以优秀团队相应的物质奖励或荣誉表彰,颁发相关证书或证明。

4.“科研周”宣传政策。

大学生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他们渴望表现自我、渴望被他人认可和欣赏,以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

因此,学校可以扩大科研训练的宣传和展示力度,定期在全校或院系范围内举办“科研周”活动,对不同院系本科生的科研活动成果进行宣传和展览,以吸引更多学生群体的关注和称赞。

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参加过科研训练学生的满意度和成就感,同时可以提升更多低年级学生对科研训练的兴趣和热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