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为学而教”的健康课堂
关于新课程理念为引领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
关于新课程理念为引领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在新课程背景下,有效的物理课堂教学,就是经过教学,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获得进步与发展,使物理学科素养得到提升,并亲历学习过程和掌握科学研究方法。
新课程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是否能够得到较好落实,关键在于课堂教学是否有效,而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还缘于教学过程设计是否符合新课程理念,是否有利于学生的终生发展。
上海市教研室今年初颁发的《关于改进中小学基础型课程课堂教学的若干意见(试行)》提出:课堂教学全过程设计,要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强调其有效性。
因此,以新课程理念为引领,改进教学过程设计,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文力图从“二期课改”理念的理解和实践层面,重点探析教学过程中的新课导入、实验探究、练习指导等主要教学环节,来阐述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有效性的途径和策略。
: 新课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有效性实践研究毋庸置疑,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而教学过程设计又是备课的主体和关键。
《上海市中学物理课程标准(试行稿)》(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物理教学过程要促进学生、教师和相关教学资源间的互动,逐步改变教师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不仅要求学生听,还应指导学生去看、做、问、议、讲、想、练,使学生在观察、思维、质疑、解惑、发现和创新的过程中获得体验,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
因此,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单一教学形式已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只有通过教师日常教学行为的转变才能得到落实;只有通过教师潜心研究分析教情和学情,优化教学过程设计,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才能实现新课程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巧妙设计新课导入,在认知冲突中启动学生思维新课程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提出要让学生处于主动、活跃的能动状态,全身心、多观感地参与学习活动。
物理课堂教学中,巧妙的新课导入是一节课成功的良好开端。
恰当的新课导入,既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又能扣住学生的心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动学生智力,激活学生思维;成功的新课导入能有效把学生引到将要探究学习的新课上来。
构建有效课堂,落实素质教育
臻生命 的完满 与幸福” 。
目前 课 堂 教 学 的 缺 失 及 负 面 影 响 三、 有 效 课 堂 的 理 念 提 升
、
( 一) 当今的课堂教学 多“ 牵 引” , 少正确“ 引导” , “ 满堂灌 ” : 从 课 堂的第 1 分钟讲 到最后 1 分钟 , 教 师是亮点 , 是主角 ; 学生是观
二、 有效 的课堂教学应具有的标 准
一
切适用学生 的发展 , 一切促进学生 的发展 , 我们要为学生 的终身
发展打下 应有 的基础 。 2 . 良好 的师生关 系既有利 于教师教 书育 人 , 又有利 于学生健 康成长。 我们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 , 热爱学生 , 少一分抱怨 , 多一分
什么样的课堂教 学才算是有效 的?说到底这是一个课 堂教学 评价或诊断问题 , 它应 以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度为取 向。 传 统的课 堂教学过 程被看成是一 种学生的 “ 特殊 的认识过 程” , 将学生获 取
结构 , 构建有效课堂。 教学结构的优化 , 观念的更新 , 更需要我们对 学 。冯建 军教授说 , 要“ 将 生命 融于教 育 , 将教 育融于 生活 , 让教
当今课 堂教学 进行 审视 和 反思 , 那 么 当今 的课 堂教 学 究竟 缺少 育成为生命 的诗 意存在 , 凸显生命 的灵 动 、 自由和独特 , 并 以此渐 什 么?
我成 长” , 由学生主宰课堂 , 不再是教师 “ 一个我” 。 堂教学模式进行解构 , 重构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有效课 堂教学模式 。 自信 , ( -) 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 , 加强教学研究 , 建立符合 自己 ( 一) 有效 的课堂教学应是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的教学。课
学情 的课 堂教学模式 。 堂教学必须基于学生的真实生活 , 学生应 当成为课堂教学 的主人 。 校情 、 所 以说 , 一节课展示 的不 仅是教师 的教学基 本功 、 教 学艺术 , 而且 要展示一位教师 的教学思想 、 教学理念和独特 的教学风格。 1 . 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 用 自己的思 想 , 办 自己的事情 。
第一次家长进课堂感想(精选10篇)
第一次家长进课堂感想最近,我有幸参加了我的孩子所在班级的家长进课堂活动。
这是我第一次有机会亲身体验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感受到了孩子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老师们的教学方式,更深刻地认识到了班级和学校的管理和文化氛围。
下面,我将分享一下我的感想和体验。
首先,进课堂让我感受到了孩子们的认真和努力。
在数学课上,老师让孩子们共同完成一个难题,孩子们互相讨论、思考,不放弃地进行尝试。
期间,我看到孩子们面对新鲜的数学知识,听取老师的讲解,然后互相讨论解题方式,每个人都非常认真、努力地投入到了课堂中。
每一个孩子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着,他们为了课堂上的一个问题而紧张,为了自己的表现而拼搏,心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成绩的追求。
其次,当老师进行讲解时,我看到了他们的教学风格,发现不同的老师有着不同的风格和方法。
有些老师注重多种教学方式的结合,比如PPT展示、文本课件、教师板书、教学视频等,让孩子们更多地通过互动的方式来学习,让知识更加直观、生动。
这样,孩子们便能够更好地理解、消化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有些老师则更加注重教学方法的个性化,给孩子们创造自己的学习空间,让孩子们在自己的兴趣点上有所突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同时,不仅是老师的风格与方法不同,而且不同的班级也有着不同的学风和氛围。
通过走进孩子所在的班级,我看到了属于这个班级的“独特气息”,这种氛围的营造不仅需要老师的引导,还需要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积极配合。
在一些班级,孩子们的合作和助学刻不容辞,孩子们有着幸福共同体的意识,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真正实现团队合作和共同进步。
而在其他班级,虽然也有合作和助学的存在,但个别同学之间的竞争和拉扯让整个班级的气氛变得繁重和紧张,很难达到共同成长和进步的目标。
最后,进课堂也让我更加了解了学校的教育观念和管理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在各个方面都非常重视家校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比如开展各种亲子活动、家长会议、公开课等,让家长更多地了解和关注孩子们的学习状况,也方便了家校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为真学而教·优化课堂的18条建议 读书笔记
为真学而教·优化课堂的18条建议读书笔记为真学而教:优化课堂的18条建议一、引言在当今日新月异的社会中,教育始终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对于学生来说,课堂是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的关键场所。
然而,传统的课堂模式往往存在诸多弊端,如教师掌握话语权过重、学生被动接受等等。
为了优化课堂效果,推动学生真正学到知识的概念,我们提出了以下18条建议,希望能为教学实践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
二、课前准备1. 定制教学目标在每节课开始前,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并将其告知学生。
这样可以使学生明确知道课程的重点和学习要求,有助于他们更有针对性地学习。
2. 提供预学资料在课前,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预学资料给学生,让他们提前了解一些基本概念和背景知识。
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三、上课环节3. 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式,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
可以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 创设互动氛围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注重营造一个互动的氛围,让学生相互交流和合作。
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探讨问题,互相学习和帮助。
5. 多种教学手段结合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讲解、示范、实验等,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应注重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来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后反思6. 留置思考时间教师应留置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总结。
可以通过布置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促进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深度理解。
7. 提供反馈和指导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反馈和指导。
可以通过批改作业、进行个别辅导等方式,帮助学生找到问题并及时纠正,促进他们的进步。
8. 总结课堂内容教师应该在课后总结课堂内容,将重要概念和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整理。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和记忆,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五、课外拓展9. 推荐相关书籍教师可以主动推荐一些与课程相关的书籍给学生。
教师怎样打造高效课堂
教师怎样打造高效课堂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1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1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
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
课堂教学应该是各种样式、各种方法,都在竞争,都在开放,这才是大好局面。
教师怎样打造高效课堂1.一定要重视课堂的导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课堂导入要做到灵活多变,引“生”入胜。
在教学中根据具体内容,恰当穿插一些趣味性较强且寓意深刻的故事,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还能通过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
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恰当、适时的播放一些格调高雅、积极向上的优秀歌曲。
积极向上、健康高雅的歌曲,既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融洽师生关系,又可以释怀学生心灵,在轻松愉悦环境中感悟新知,获得学习的乐趣。
例如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必须把情感目标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只有增强学生的人文情感、社会情感和思想品德情感,才能真正体现本学科的德育功能,完成育人任务。
2.课堂上,教师进入状态,精神饱满;语言不仅要生动、形象,还有幽默让课堂上有笑声,学生才会愿意上你的课。
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教师,我们要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沟通所教学科与音乐,美术学科的联系,把学习中的读与唱,画,演等有有机结合,让课堂"动"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努力,而且能培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3.在课堂上要“用教材教”,而不要“教教材”让教材符合你的学生的实际,符合你的学生的口味。
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教材总是以静态的形式呈现出来,而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却是动态的。
针对学生接受知识的特点,我们努力使课堂教学成为活动的教学,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丰富有趣的活动,让学生感到学习实际上是一种愉快的探究实践活动。
随文而教 构建“本色”课堂论文
随文而教构建“本色”课堂轰轰烈烈的新课程改革给中的语文课堂是忽而过度重视“工具性”,语文课堂则显得死气沉沉、索然无味;忽而过度重视“人文性”语文课堂则显得热热闹闹、华而不实,广大一线老师也总有一种无所适从之感。
众多语文教育专家学者和广大的一线教师,经过近十年的实践与反思,都提倡语文教学要理性地回归。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思考、实践、反思,也产生了一些肤浅的想法。
自我觉得不管什么样的文章,只要坚持随“文”而教,因“文”择法,就能实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就能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赋予语文课堂本色之美。
一、因文而读,培养学生的朗读感情“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语文课程标准》对每一学段提出的共性要求,也是广大语文教师备课时确定的首要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很容易实现,而“有感情地朗读”却总有一种若即若离之感。
在教学教材曾经选用的《白鹭》一文时,许多学生们虽然小时候农村长大,但是许多学生并没有留心观察过白鹭,只凭想象,很难感受到白鹭的“精巧”与“韵味无穷”,课文朗读时就显得旁白无力。
于是我根据文本特征,引导学生品读文本,在品读中感悟美意,在美意中生发情感。
从“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点儿则嫌短,素一点儿则嫌白,深一点儿则嫌黑。
”中感受白鹭颜色、身段的精巧、和谐之美;从白鹭在清水田里觅食、清晨的树枝上栖息、晚霞的余辉下飞行的情景中感受白鹭给人的意境之美;从作者巧妙的联想、丰富的想象和诗一样的语言中感受作者的情意之美。
在此基础上,再大屏展示白鹭各种优美姿态的图片,配上深情的小提琴曲,让学生看着图片,听着音乐再读课文。
每一位同学都读得情趣盎然、意味深长。
在总结课堂,让学生说一说学习感受时,有一位学生声情并茂地说:“今天的语文课上,我好象真的来到了乡村的田野和树林,有一大群白色的小天使在我的眼前自由自在地飞翔,我的心就好象与它们一起飞向了蓝天。
”学生在语言品味中悟情,在感情朗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精美和大自然的和谐之美,并通过自己的声音把这种情感真实地表达出来。
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的好处(最新)
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我和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一样,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这次改革的潮流之中。
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许多教师在这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本文主要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具体做法,与同仁探讨。
一、转变思想,真正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意识学生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只是一种被动接受,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
因此就需要广大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二、追求和谐的课堂活动,在师生交流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离不开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
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
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
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更应该承担起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责任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
1、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出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
目前的政治课教学中,我们教师仍然是在唱主角,在尽情地灌输,即使让学生讲,也不能有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东西,一派教师主体性的体现。
这种教学方式的课堂里往往充满着严肃的氛围。
要打破这种沉寂的气氛,可以将活动在适当的时机引入课堂,这种方法既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又能够放手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例如:在初三政治课中,依法治国和思想道德建设是两个重要的内容,在课堂上我采用辩论的方式,辩题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哪个更重要”。
“4+1”教学模式说明
西沟小学“4+1”教学模式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素质教育为指导,以新课程改革为载体,以端正教育思想、丰富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为重点,以“构建现代化课堂模式”为出发点,总结过去,立足改革,聚焦课堂,突出有效,构建活力有效课堂,引导广大教职工不断挑战自我,转变工作作风,优化课堂教学,扎实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目标任务1、努力构建民主、和谐、开放、高效、富有活力的课堂。
认真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尽量做到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积极建立民主平等、充满尊重的良好师生关系,构建宽松和谐、友好公平的课堂氛围,关注每位学生,让每位学生都能获得尊重,获得自信,获得成功。
拓展课程资源,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精神。
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积极应用现代多媒体手段努力构建富有活力的优质高效课堂。
2、着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益。
以民主、和谐、开放、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环境为依托,着力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较好地完成学习目标和任务,促进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创新精神等方面的发展。
3、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以创建高效课堂为契机,进一步促进广大教师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学科专业素养、教育理论素养、科学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逐步实现教师素质的整体提升。
4、促进教研活动的开展。
在研究探索高效课堂的过程中,进一步促进教研活动制度化、规范化,提高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在我校掀起新一轮教学研究的高潮。
三、实施要求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为保障创建课堂教学模式活动顺利开展并取得显著成效,学校成立“课堂教学改革推进”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和组织本学校的推进活动,确保活动有序、高效开展。
2、领会内涵、提高认识构建高效课堂,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对于推进我校教育实现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都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教师学习新课标心得体会(15篇)
教师学习新课标心得体会(15篇)教师学习新课标心得体会(15篇)教师学习新课标心得体会1一、备课:变“备教材”为“备学生”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备教的方法很多,备学生的学习方法少。
老师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如语言应简明扼要、准确、生动等),注意到实验操作应规范、熟练,注意到文字的表达(如板书编写有序、图示清晰、工整等),也注意对学生的组织管理,但对学生的学考虑不够。
老师的备课要探讨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到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
一位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不仅仅表现他对知识的传授,更主要表现在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上课:变“走教案”为“生成性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必然有许多非预期的因素,即便教师对学情考虑再充分,也有“无法预知”的场景发生,尤其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得多。
教师要利用好即时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灵活的教学机智,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案”。
要促成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师要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如果我们的课堂还是师道尊严,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回答,不予理睬,或马上表现出不高兴,不耐烦,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定大打折扣。
因而要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气,师生关系一定要开放,教师要在教学中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诚合作的民主关系。
同时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一言一行,在教与学的平台上,做到教学相长,因学而教,树立随时捕捉教学机会的意识,就必定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活泼有趣,更加充满生机,也更能展示教师的无穷魅力。
课堂提问注意开放性。
开放性的提问,没有统一的思维模式与现成答案,学生回答完全是根据自已的理解回答。
答案一定会是丰富多彩,这可以作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资源。
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心得
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心得•相关推荐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心得(通用12篇)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
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心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心得篇1“不破不立,破而后立”,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一线教师唯有打破惯性思维,突破固有“套路”,才能真正适应新课标、新高考的需要,全面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地见效。
如何在变革中求生存、得发展,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所著的《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给了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是在教学观念上,要从课堂意识转向课程意识,从基于教师教学的学习转向基于学生学习的教学。
对于学科教学,不能仅仅理解为课堂教学,拘泥于狭隘的课堂,而要对课程具有宏观的、整体的理解、看法、观点和态度,“要有课程的高度、课程的视野,即课程意识”,这样才能从“学科表层”进入“学科深层”。
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要“强调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要关注“生成性的活动”。
在过去的“输入型”教学中,多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事实上,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需要变革和重建教学关系,从过去的以教为重心转变为以学位重心,让教学能够“围绕学来组织、设计、展开”。
这需要教师“把学习的权力和责任还给学生”,“建立让学生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出来的教学文化和教学方式”,“构建以学为主线、以学为本的课堂教学体系和结构”。
二是在教学策略上,要从学科知识导向转向学科素养导向,从传统式教学转向议题式教学。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一门“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所以,需要教师从关注学科知识转变为关注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在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改进教学方式,“采取思维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通过一系列活动及其结构化设计”,“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的历练中、在自主辨析的思考中感悟真理的力量,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生本体学习本位学科本色
学生本体学习本位学科本色作者:周芳来源:《小学教学研究》2015年第02期“学本”,即把课堂教学中的学生作为主体,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着力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并以此为根本开展教学活动。
推进“学本课堂”建设,要以“学生本体,学习本位,学科本色”的新型教学观为指导,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基于学、展示学、交流学、深化学的“学堂”。
笔者的实践与思考如下:一、学生本体:构建兴趣盎然、民主平等、快乐发现的语文课堂“学本课堂”是以学生为本体的课堂。
小学语文课堂上,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人。
我们做了问卷调查:你喜欢语文课吗?你理想中的语文课是怎样的?在统计中发现:小学生喜欢兴趣盎然、民主平等、快乐发现的语文课堂。
1.兴趣盎然“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当学生喜欢语文,他们才愿意积极参与,从而学好语文。
我们可以用诗词、小说、剧本等多样的文体丰富学生的课堂;用合作探究、表演展示等学生喜欢的形式组织学生学习;让学生在言语实践中积累运用,并提升能力;让学生在成功享受中加深自己对语文学科的喜欢……2.民主平等学本课堂是师生的协同合作,是围绕问题开展自主性的探究活动。
如《船长》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问:“‘伟大的灵魂’指什么?”“‘船头先沉下去,很快船尾也浸没了。
’‘……凝视着这尊雕像徐徐地沉入大海’,这里一会儿快,一会儿慢,是否前后矛盾?”学生就能在共同的讨论中体会到船长“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体会到人们当时的敬仰、崇敬之情。
如果没有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学生就没有机会、也不敢提出问题,更没有解决问题的可能。
课堂向着教师预设的航道前进,貌似“风平浪静”,却错失师生深入探讨的精彩。
3.快乐发现教学的本质是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只有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才会保持学习的兴奋状态,快乐地享受学习。
我们曾经在《小鹰学飞》一课中“鼓”的教学中得到比照:第一次,老师习惯性地说:“同学们看,这个‘口’就像鼓,下面部分像鼓架,上面的‘士’代表手。
以学习为中心的课例研究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以学习为中心的课例研究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一、问题的提出1. 为学而教的课堂转型遭遇教师对学生学习缺乏了解的瓶颈“以学习为中心组织教学”,即“为学而教”是基础教育发展战略转型的重要决策,同时也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教学走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但长期以来由于教学的出发点和着力点侧重于教师的教,对学生的学习关注不够,教师并未积累起充分的有关学生学习的知识,教师对学生学习缺乏了解这一事实造成其无法践行为学而教,课堂转型因而面临瓶颈问题。
2. 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研究忽视对学生学习的考察由于以往教学成功的基础往往被归结为教师熟练的教学技能和高超的教学艺术,而淡忘了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指向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的,中小学的教研活动由此形成单看“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的局面。
事实上,教学是否成功或教师“教的怎样”只能从课堂上每个学生的学习实况出发加以考察。
为此,探索“以学习为中心的课例研究”,实现教学研究重心的转移成为课堂转型的必然要求。
3. 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学生的学习亟需方法论层面的支撑为学而教的课堂转型与教学研究的重心转移期待教师掌握研究学生学习的方法,积累有关学生学习的知识。
但现实是教师普遍缺乏开展学生学习研究的方法、工具与策略,因而为教师的学生学习研究提供恰当的方法论支撑乃当务之急。
由于教师对学生学习的研究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换言之,教师开展的学生学习研究是一种嵌入教学的研究,以学习为中心的课例研究围绕学生的学习展开对课堂教学的规划、行动、观察、反思和重新规划的迭代改进,因而是一种适应教师现实需求的恰当方法。
基于上述动因,本研究试图建构一种以学习为中心的课例研究模式,为教师和教研员在校本教研和区域教研中研究学生学习、积累有关学生学习的知识提供方法论的支撑。
这一努力有助于改善以教为中心的教研局面,为提升学生学习在教育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实现为学而教的课堂转型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自2008年以项目形式在浦东新区开展课例研究以来,以学习为中心的课例研究经历模式探索、模式成型和模式推广三个阶段,业已步入十年之期。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位一体”实施体系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位一体”实施体系党的教育方针告诉我们,办教育的最终目的只能是“育人”,而国内外教育改革的总趋势也说明了,实现“育人”的目标必须靠学校、家庭、社会的“合力”。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实施三结合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实施三结合教育绝不是单纯看成是争取社会对学校在财力物力上的支持,而是真心实意地依靠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实现育人的目标,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资源共享、教育活动长效一贯的互动式、共进式发展局面,为学生打造最优的学习成长环境,最终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式、开放化大教育格局,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一)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结合构建的原则:学生在家庭中接受抚养,在学校里享受教育,在社会上体验处世,其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就如同植物离不开土壤、水份和阳光。
1、目的性原则。
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了我国学校、家庭、社会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统一的组织领导,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方针目的,保证了我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一致性。
其中最根本的一条是贯彻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的。
无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都要根据各自的特点和条件,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采取具体有效措施,互相配合,共育新人。
学校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重智轻德忽视体育和劳动教育的倾向,家庭和社会教育也要克服纠正,既要重视智育,更要突出德育,还要加强劳动教育,以及关心学生身体健康,以促进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使之成为社会主义一代新人;2、主导性原则。
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联系中,学校要起主导作用。
一方面学校是专门教育机构,是专门研究教育问题的;另方面,我们的学校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它有根据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明确的教育目的,有既体现社会的要求,又反映时代精神和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系统的教育内容,有健全的班级和团队等完善的组织形式,有通过教学和各种活动有计划地进行教育的系统措施,还有经过专业训练、具有一定教育经验和教育水平的校长、教师,学校完全可以对学生施以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排除和抵制来自社会或家庭的某些不利因素。
2022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心得体会十二篇
2022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心得体会十二篇篇一:2022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心得体会教育部发布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根据新课改的要求,通过六年多的教学实践,逐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对新课程改革有了一定的认识。
下面就谈谈自己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1、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体育教学中,以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为出发点,表达身体、心理、社会三维健康观,实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目标。
2、新的课程标准,表达以人为本的思想。
即体育教学要从学生的开展、学生的实际、学生的需要出发。
根据新课改的指导思想,体育教学不再是以教师为主,而是以学生为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习是经验的重组和重新理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自主的学习者。
学生来到学校,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要积极主动的进行知识建构。
通过自主的知识建构活动,学生的创造力、潜能、天赋等得以发挥,情操得到陶冶,个性得到开展。
3、教学方法要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采用启发式教学、探究教学、情景教学等、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教师对学生学法指导。
4、改革评价体系,改变以往以期末考试成绩为最终成绩的评价方式。
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家长评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开展、教师提高和改良教学实践的功能。
5、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探索学生喜欢、符合本地区、本校、教师本人特点的教学内容。
需要指出的是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的集体行为,即在学校校长的统一领导下,在学校教务处的指导下,根据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进行。
二、实践过程。
1、了解学生。
新生入学或者接手一个新班级后,从介绍教师希望到达的目标入手,与学生共同学习课堂常规,然后进行教学调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体育根底,最后制定学习目标。
2、制定教学方案。
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
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学习的时光总是过得非常的快速,经历过了培训老师的仔细讲解之后我也是对接下来的幼儿园教学工作有很大的感悟,同时更是非常的希望自己能够真正的带领着幼儿园中的小朋友开心快乐的成长。
刚开始的培训就是小朋友们的行为与其性格的观察,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所有的情绪,状态都是表现在他们的行为与表情上的,只要我们多多留心便是完全可以将他们的心理情况都掌握在心中。
在幼儿园中有这么多的小孩子,我们老师是很难有心能够留意到每一个孩子,这一点也就正是在我们的生活容易忽视的一点。
对于那些性格本就比较孤僻、内向一点的孩子有更多的鼓励,更多的关心,使他们能够真正的融入班集体中,这是非常重要的。
虽说在教学工作中很难照顾到每一位小朋友,但是也需要尽可能的对每一位孩子进行,以帮助自己了解每一个小朋友。
然后重点就是讲解在教学过程中的`安全方面,毕竟小朋友对这个环境的新奇,对危险事物的无所知,是非常的容易造成危害的出现,所以更是要对小朋友进行多加宣传,更是明确哪些事情不应该要做的,甚至可以采用模拟的方式来让学生对危险的事物有更加深刻的感知。
经过培训老师的详细介绍,我也真切的感受到了身为幼儿园教师的责任感,更是希望自己能够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去做出更好的教育,并带领着班级每一位的小朋友都能生活在安全而又舒适的环境中。
当然也正是这次的培训让我非常真切的明白自己是需要更加努力的去提升,更是需要尽可能的将全身心都用于教育的行业。
教师唯一的责任就是更好的帮助自己的学生去更好的成长,去让我的学生有更敢于去面对生活的勇气。
虽然我知道自己身为幼儿园教师,在带领小朋友的过程中还是有很多的不好之处,通过这一次的培训,我也是进行了好好的,并且仔细的将自己需要去改进的地方做出更多的努力,同时我也尽可能的让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中去成长,去努力做好自己应该要做的。
当然我也是时常去反省自己,将自己的疏漏之处都找寻出来,更是慢慢的去做出弥补,不要因为我自己的一些小问题造成不可换回的严重影响。
学为中心,顺学而教 ——学为中心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实践探讨
学为中心,顺学而教——学为中心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实践探讨摘要】新课改的深入进行不仅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来说也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挑战。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不仅是当前教育的重点,更是一种以生为本、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教学知识的讲解,更要将学生的学习需求作为教学的主要目的,改变教师在课堂上主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自主的进行学习和探究。
基于此,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对学位中心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以供广大教师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为中心;教学实践所谓学为中心,就是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把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充分发挥出来,坚持以学位中心,引领学生充分发挥主体积极性,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推动数学能力综合发展。
接下来,本文就以初中数学教学为例,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学为中心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以期能加强数学课堂教学该给,促进课堂实现高质量教学标准。
一、情景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实践证明:在轻松、欢快的环境中,学生的记忆、理解、表述等能力都能达到饱和值,所以为了充分挖掘初中生体内的潜能,体现“学为中心”,教师应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使得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从而在无形之中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为以后高难度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
例如,在教学“弧长与扇形面积”这部分内容时,为了体现学为中心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我就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首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圣诞老人的帽子,学生看到之后立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接着我让学生把自己手中的长方形折纸折成圆锥帽子的形状,以让学生对圆锥形状有深刻的认识。
接下来教师让学生亲自动手剪开圣诞老人的帽子,使其明白要想做一个圆锥形的帽子要先准备一个扇形,还要指导这个扇形的圆心角,但是如何才能知道圆心角呢?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重难点,我将展开的扇形卷成圆锥,然后再展开,通过这样多次展示,有目的地让学生观察扇形的半径、弧长与圆锥母线、底面周长之间的关系,以此锻炼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为后续推导圆心角公式做好铺垫,让学生在好奇心地推动下主动探索,继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以“七彩”课堂为契机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
素质培养193教育现代化·2016年3月(下半月)以“七彩”课堂为契机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作者/毛宏国 重庆市丰都县名山街道中心小学校“七彩”课堂就是以突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主题,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育人宗旨,将学科知识与挖掘和培养学生七项素养(知识技能素养、数学思考素养、问题解决素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素养、创造性或创新性素养、学生积极进取的思想素养、自评自纠的习惯素养)深度整合进行教学活动设计,针对七项素养开展持续性评价的学习课堂。
下面就“七彩”课堂如 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结合教学“七个教学环节”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导入出精彩课前3分钟,一般老师在教学中都是白白浪费。
而我校则是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前3分钟,让学生自编自导,其内容或主题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用息息相关,表现形式多样,可以是口溜、小品、相声、情境剧、课本剧等;展示时不是简单的问答式,要求台上台下互动,要有艺术性,必须带给大家快乐。
让学生经历了预习新课内容、收集素材、整理素材、加工素材,最后变成以艺术形式展示出来,学生的创造性、主动性、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的组织能力、协作能力、集体荣誉感得以充分发展。
期间,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最重要的是知识技能素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素养、创造性或创新性素养、学生积极进取的思想素养等得到了自觉和不自觉的培养,为学生可持续性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自学展能力课前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预习新课内容,学生根据老师布置的预习任务和预习要求开展课前自学,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为了更好地展示本小组的自学成果,一般预习得比较深入,分工也比较明确,有主发言人、有补充发言人、有服务的,展示成果以小组为单位由学生和老师共同评价。
当学生自学展示完毕,通常其他小组的学生要求作补充、作质疑,当然展示小组也不甘示弱,补充发言人尽量不把机会让给其他小组,对其他小组的质疑也会据理力争,尽其所能的给予答复。
其他小组的同学会千方百计难住自学展示的小组,他们有很多问题(杜绝奇难怪问)要提,展示的同学稍有表达错误,他们一定不会放过质疑的机会,所以展示的小组也深知展示的不容易,在自学的过程中自已小组也会预设一些问题,就这样一日复一日的学习,学生的数学思考素养、问题解决素养、自评自纠的习惯素养等也不知不觉得到有效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