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2011十大语文差错

合集下载

2011年十大语文差错(附2006—2010年

2011年十大语文差错(附2006—2010年

2011年十大语文差错(附2006—2010年博文收藏2011-12-22 09112011年十大语文差错(附2006—2010年十大语文差错)资料图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上海《咬文嚼字》编辑部,21日公布了2011年中国出现频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十大常犯语文差错。

这十大语文差错分别是一社会影响最大的语文差错是“捍”误为“撼”。

2011年5月,故宫送给北京市公安局的一面锦旗上,把“捍祖国强盛”错写成“撼祖国强盛”(见图),舆论哗然。

语文专家指出,“捍”是保卫、防御的意思;“撼”是动、摇动的意思。

虽然读音相同,但两个字并不通用。

故宫“撼”事,令人遗憾。

二最容易混淆的繁体字是復/複。

2011年是辛亥革命百年,“光复”一词频繁现诸媒体报章。

电影《辛亥革命》中多次把“光復”误写为“光複”。

其实,“復”表示还原、恢复;而“複”的本义是“有里子的衣服”,引申指重复。

三出现在媒体上的重大知识差错是2011年也是建党九十周年,但一些媒体把中国共产党党徽上的镰刀与锤头,误说成“镰刀与斧头”。

《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徽为镰刀和锤头组成的图案。

”镰刀代表农民阶级,锤头代表工人阶级。

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是共产党依靠的两大基本阶级。

锤头和镰刀交叉的图案,代表工农联盟。

四灾害事故报道中经常混淆的词语是泄露/泄漏。

日本地震引发核泄漏危机,但媒体在报道这一事件时经常将“泄漏”错写成“泄露”。

语文专家指出,“泄露”的对象一般是机密信息。

而“泄漏”则使用较广,凡是液体、气体等的漏出,应当使用“泄漏”。

五最容易误用的称谓是村长。

媒体在报道当下农村新闻时,经常把“村主任”误称为“村长”。

相声小品中也常说“别把村长不当干部”。

这是语言运用中的滞后现象。

根据我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共三至七人组成。

其主要领导称“村民委员会主任”,简称“村主任”。

六工程建设中常见的词语错误是“合龙”误为“合拢”。

2006_2011年十大语文差错

2006_2011年十大语文差错

2006——2011年国人十大常犯语文差错《咬文嚼字》杂志社说明社会语文环境需要保护和净化,《咬文嚼字》就是一座语文生活的监测站,时刻关注社会语文状况。

在重点追踪、专家审读和来稿统计的基础上,《咬文嚼字》杂志社自2006年起每年都向社会公布当年出现频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十大语文差错。

现特汇编如下,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细心揣摩。

2006年十大语文差错一、电视字幕的常见别字是:象。

如:“就象树一样挺立着。

”“象”应为“像”。

“象”曾是“像”的简化字,1986年重新公布《简化字总表》时,“像”字恢复使用。

在形象上相同或有某些共同点时用“像”。

二、干支纪年的常见错误是:丙戍年。

如:“千姿百态的狗,成了丙戍年贺卡的主角。

”“丙戍”应为“丙戌”。

戌,音xū,地支的第十一位,对应的属相为狗。

戍,音shù,义为防守,和地支无关。

三、社会热词的常见错误是:神州六号。

如:“神州六号是中华腾飞的象征。

”中国宇航员乘坐的飞船取名为“神舟”而不是“神州”。

“神州”是中国的代称。

四、出版物中容易混淆的字是:即/既。

如:“即来之,则安之。

”“即来之”应为“既来之”。

“即”,音jí,有未然义;既,音jì,有已然义。

两字音近而义殊。

五、街头招牌中常见的繁体字错误是:美發。

如:“美容美發中心”。

滥用繁体字不合用字规范;即使用繁体字,“美髮”也不能写作“美發”。

“發”,音fā,是“出發”的“發”;“髮”,音fà,是“头髮”的“髮”。

两字均简化为“发”,但音、义并不相同。

六、常用文体中容易混淆的词是:启示/启事。

如:“招聘启示”“征稿启示”。

“启示”应为“启事”。

“启事”义为公开说明某事,是一种公告性的文体;“启示”义为启发提示,和文体无关。

七、商品名称中常见的错误是:哈蜜瓜。

如:“哈蜜瓜是甜瓜的一个变种。

”“哈蜜”应为“哈密”。

哈密瓜因新疆地名哈密而得名。

八、标点符号常见的错误是:信封上误用括号。

2011年十大语文差错

2011年十大语文差错

「ことばのキツツキ」と呼ばれる上海の雑誌「咬文嚼字」編集部が21日、中国国内で頻出度が最も高く、最も広範囲をカバーした2011年「ことばの十大間違い」を発表した。

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上海《咬文嚼字》编辑部,12月21日公布了2011年中国出现频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十大常犯语文差错。

2011年「ことばの十大間違い」は以下の通り。

这十大语文差错分别是:(1)社会に最も大きな影響を及ぼした文字使用上の間違い=「捍(守る)」と「撼(揺るがす)」故宮が今年5月に北京市公安局に贈った錦旗に、本来は「捍祖国強盛(祖国強盛を守り)」とすべきところが、誤って「撼祖国強盛(祖国強盛を揺るがし)」となっており、世論の大ブーイングを巻き起こした。

一、社会影响最大的语文差错:“捍”误为“撼”。

2011年5月,故宫送给北京市公安局的一面锦旗上,把“捍祖国强盛”错写成“撼祖国强盛”,舆论哗然。

(2)最も間違いやすい繁体字=「復」と「複」2011年は辛亥革命百周年にあたり、「光復(回復)」なる語がメディアに頻出した。

映画「辛亥革命」では、「光復」とすべきところを誤って「光複」と表記されていた。

「復」は、還元、回復を意味する。

一方、「複」はもともと、「裏地がついた衣服」の意味。

二、最容易混淆的繁体字:復/複。

2011年是辛亥革命百年,“光复”一词频繁现诸媒体报章。

电影《辛亥革命》中多次把“光復”误写为“光複”。

其实,“復”表示还原、恢复;而“複”的本义是“有里子的衣服”,引申指重复。

(3)メディア表記上の重大な間違い2011年は中国共産党設立90周年だったが、一部メディアでは、党徽(党のシンボルマーク)の「鎌刀(鎌)と錘頭(ハンマー)」を、「鎌刀と斧頭」と間違えていた。

「中国共産党規程」では、「中国共産党の党徽は、鎌刀と錘頭があしらわれたデザインとする」と定められている。

三、出现在媒体上的重大知识差错: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但一些媒体把中国共产党党徽上的镰刀与锤头,误说成“镰刀与斧头”。

十大语文差错 《咬文嚼字》

十大语文差错 《咬文嚼字》

十大语文差错《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编辑部每年都会公布年度“十大语文差错”,以下是2022年的“十大语文差错”及其解析:
1. “原年人”改为“元年来人”。

2. “引以为戒”误为“引以为鉴”。

3. “连花清瘟胶囊”误为“莲花清瘟胶囊”。

4. “不负众望”误为“不孚众望”。

5.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误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6. “终止”误为“中止”。

7. “二三其意”写成“二三其德”,“发扬”误为“发杨”。

8. “通货膨胀”写成“通货彭胀”,“泄洪”误为“泻洪”。

9. “核酸阳性”误为“核赛阳性”,“德尔塔毒株”写成“德尔塔毒株”,“抗原检测”误为“染原检测”。

10. “针鼹”误为“针眼”,“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说成“长江三角洲一
体化示范区”,“蒋介石故居”说成“蒋介石故园”。

以上差错都是媒体和出版物中常见的,如果您在写作或编辑时犯下这些错误,可以查阅字典或咨询语文老师进行修正。

年度十大语文差错精简版(2006-2012)

年度十大语文差错精简版(2006-2012)

年度十大语文差错之2008
• 七、出版物上容易用错的词:期间。
如:“期间,我曾三上北京”“期间,我 参加了一次考试”。两处“期间”应为“其 间”。“期间”前面必须有修饰语,指明具 体的某段时间,才能够充当句子成分。这个 词是不能单独放在句首做状语的。
年度十大语文差错之2008
• 八、出版物上容易用错的成语:望其项背。
如:“业主的合法权力应该得到保障”, “政府干涉经济生活的权利应该受到限制”。 在这两个例子中,“权力”应为“权利”, “权利”应为“权力”。“权力”是政治上 的强制力量,或者是职责范围里的支配力量, 它是以别人的服从和执行为前提的;“权利” 则和义务相对应,它是以依法获取或者依法 维护自己的权益为特征的。两者不能混为一
年度十大语文差错之2008
• 五、新闻报道中容易混淆的词:狙击/阻击。
如:“狙击百年一遇的金融风暴”“长三 角狙击赤潮”。两处“狙击”应为“阻击”。 “狙击”和“阻击”同为军事术语,但含义 不同:“狙击”是进攻性的偷袭,“阻击” 是防御性的阵地战。
年度十大语文差错之2008
• 六、社会机构称谓中容易混淆的词:营利/盈 利。 媒体新闻中,经常把“非营利机构”误为 “非盈利机构”。营利是指主观上谋取利润, 盈利是指客观上获得利润。两者的出发点是 不一样的。
年度十大语文差错之2010
• 一、世博报道中经常写错的成语:美轮美奂。
2010年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园区中各国 展馆千姿百态,“美轮美奂”便成了媒体描 写这些展馆的常用词语,但常常错写成“美 仑美奂”或“美伦美奂”。这一成语形容的 是建筑物的高大美观,其中的“轮”含义为 “高大”,写成“仑”或“伦”,都是别字。
年度十大语文差错之2010
• 二、世博报道中经常写错的地名:黄浦江。

咬文嚼字公布的十大语文差错

咬文嚼字公布的十大语文差错

咬文嚼字公布的十大语文差错
第一,拼写错误:拼写不规范,大小写混用,字母缺省等;
第二,语法错误:标点符号不正确,从句未隔开,位置错误,说话人
口语化,句子没有完整表达意思,重复句式;
第三,句子无逻辑:句子结构不清,前后矛盾,构思不精,句法混乱;
第四,术语搭配错误:搭配词语和句子搭配不当,习惯用法不得当,
词义偏差;
第五,标点使用不规范:“,”、“。

”、“!”等使用不当,漏写
及多写等;
第六,语意不精准:没有使用相应的词语,语言表达不够准确,意思
的转换不合理;
第七,重复使用词语:重复使用同一个或几个词语使得句子变得索然
无味;
第八,滥用俗语及简称:使用过多的口头语,成语及简称;
第九,倒装不当:倒装句语序不当,搭配不当;。

第十,口语习惯使用:口头语使用不当,地道表达缺失,口语习惯难
以识别。

作文材料-《咬文嚼字》公布10大语文差错精品

作文材料-《咬文嚼字》公布10大语文差错精品

《字斟句酌》宣布10 大语文差错十大差错分别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用《论语》中的这句话欢迎全世界贵宾。

但是,电视节目主持人却将è误读成了è。

年,这是国人在引用名言常常读错的字。

社会热词中简单犯错的是三聚氰胺。

今年发生的三鹿奶粉事件,让冷僻词汇三聚氰胺快速人人皆知。

氰胺应读ín’àn,但国人广泛将其误读为ī’ā。

今年高考,很多中学生使用震憾一词形容汶川大地震,正确用词应当是震惊。

撼为手旁,意思是以手摇物。

憾为心旁,意思是心出缺失。

二者形近而义殊。

新闻报导中简单混杂的词是:狙击/阻击。

年终全世界性金融危机来势汹汹,狙击百年一遇的金融风暴等标题屡次出现于报纸、网络上,其实这里的狙击应写为阻击。

狙击是攻击性的袭击,阻击才是防守性的阵地战。

旅行景点爱用繁体字书写名人旧居的说明牌,却常常将故乡误写为故裏。

里字本有其字,和裏外的裏不相关。

社会机构称呼中,非营利机构常被误写为非盈余机构。

营利是指主观上牟取收益,盈余是指客观上获取收益。

二者的出发点是不同样的。

第一版物上简单用错的词是:时期,按时期,我参加了一次考试。

时期不可以独自放在句首使用,应当写成此间。

第一版物上简单混杂的成语是:望其项背,和瞠乎其后。

前者表示差距不大,后者表示相差悬殊。

一些有名作家的笔下,居然也会出现只好望其项背这样的病句。

财经术语中,存款准备金率和存款准备金利率有时会被新闻媒体混作一谈。

前者是指银行提取准备金的比率,后者是指央行瞄准备金支付的利率。

最近几年来《红楼梦》被影视剧每每翻拍,红学登上百家讲坛等电视节目。

但红学研究中的索隐派,再三被讲坛学者们误称为索引派。

索隐是指钩沉索隐,研究故事背后的事实。

而索引专指图书检索。

二者堪称风马牛不相及。

《字斟句酌》部负责人郝明鉴还表示,年,该杂志将集中精力,对《士兵突击》、《五星大饭馆》等一批高收视率优异电视剧的字幕进行纠错。

ok2006—2010历年《咬文嚼字》十大语文用法错误归纳

ok2006—2010历年《咬文嚼字》十大语文用法错误归纳

2006年十大语文错误一、电视字幕的常见别字是:象。

如:“威力就象一颗原子弹一样。

”“象”应为“像”。

“象”曾是“像”的简化字,1986年重新公布《简化字总表》时,“像”字恢复使用。

在形象上相同或有某些共同点时用“像”。

二、干支纪年的常见错误是:丙戍年。

如:“千姿百态的狗,成了丙戍年贺卡的主角。

”“丙戍”应为“丙戌”。

戌,音xū(虚),地支的第十一位,对应的属相为狗。

戍,音shù(竖),义为防守,和地支无关。

三、社会热词的常见错误是:神州六号。

如:“神州六号是中华腾飞的象征。

”中国宇航员乘坐的飞船取名为“神舟”而不是“神州”。

“神州”是中国的代称。

四、出版物中容易混淆的字是:即/既。

如:“即来之,则安之。

”“即来之”应为“既来之”。

“即”,音jí,有未然义;既,音jì,有已然义。

两字音近而义殊。

五、街头招牌中常见的繁体字错误是:美發。

如:“美容美發中心”。

滥用繁体字不合用字规范;即使用繁体字,“美髮”也不能写作“美發”。

“發”,音fā,是“出發”的“發”;“髮”,音fà,是“头髮”的“髮”。

两字均简化为“发”,但音、义并不相同。

六、常用文体中容易混淆的词是:启示/启事。

如:“招聘启示”“征稿启示”。

“启示”应为“启事”。

“启事”义为公开说明某事,是一种公告性的文体;“启示”义为启发提示,和文体无关。

七、商品名称中常见的错误是:哈蜜瓜。

如:“哈蜜瓜是甜瓜的一个变种。

”“哈蜜”应为“哈密”。

哈密瓜因新疆地名哈密而得名。

(哈密瓜√)八、标点符号常见的错误是:信封上误用括号。

如:“王伟先生(收)”。

括号是用来标明注释性文字的,“收”字并非注释。

九、容易张冠李戴的引文是:“食色,性也。

”如:“孔子说‘食色,性也’,至今仍被奉为至理。

”“食色,性也”一语出自《孟子·告子上》,它是告子而不是孔子说的。

十、文史知识常见的错误是: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

如:“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是野蛮人的行径。

咬文嚼字发布十大语文差错

咬文嚼字发布十大语文差错

咬文嚼字发布十大语文差错
首先,我想指出,“咬文嚼字”一词本身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形容人追求文字的准确和精细,有时候过分追求字句的准确而显得矫揉造作。

而“十大语文差错”则是指在语文学习和应用中常见的错误。

下面我将列举一些常见的语文错误:
1. 语病,包括虚词、多词、漏词、重复、词语搭配不当、成语用错等。

2. 词语使用错误,例如“麻木不仁”误写成“麻木不认”。

3. 语序不当,句子结构混乱,造成表达不清晰。

4. 标点符号错误,包括错用标点符号、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等。

5. 语法错误,包括主谓不一致、时态误用、语态错误等。

6. 用词不当,例如“脱颖而出”误写成“脱颖而进”。

7. 拼写错误,常见的错别字和生僻字的错误使用。

8. 语气不当,表达过于生硬或者过于随意,不符合语境。

9. 修辞错误,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使用不当。

10. 缺乏逻辑性,表达的内容缺乏逻辑性,不易理解。

这些都是在语文学习和应用中常见的错误,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重视,加强语文学习,避免犯这些错误。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咬文嚼字公布十大语文差错

咬文嚼字公布十大语文差错

咬文嚼字公布十大语文差错《咬文嚼字》公布2011年中国十大语文差错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上海《咬文嚼字》编辑部,12月21日公布了2011年中国出现频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十大常犯语文差错。

这十大语文差错分别是:一、社会影响最大的语文差错是:“捍”误为“撼”。

2011年5月,故宫送给北京市公安局的一面锦旗上,把“捍祖国强盛”错写成“撼祖国强盛”,舆论哗然。

语文专家指出,“捍”是保卫、防御的意思;“撼”是动、摇动的意思。

虽然读音相同,但两个字并不通用。

故宫“撼”事,令人遗憾。

二、最容易混淆的繁体字是:復/複。

2011年是辛亥革命百年,“光复”一词频繁现诸媒体报章。

电影《辛亥革命》中多次把“光復”误写为“光複”。

其实,“復”表示还原、恢复;而“複”的本义是“有里子的衣服”,引申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重复,如“山重水複”“複印”。

三、一些媒体把中国共产党党徽上的镰刀与锤头,误说成“镰刀与斧头”。

出现在媒体上的重大知识差错是:2011年也是建党九十周年,但一些媒体把中国共产党党徽上的镰刀与锤头,误说成“镰刀与斧头”。

《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徽为镰刀和锤头组成的图案。

”镰刀代表农民阶级,锤头代表工人阶级。

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是共产党依靠的两大基本阶级。

锤头和镰刀交叉的图案,代表工农联盟。

四、工程建设中常见的词语错误是:“合龙”误为“合拢”。

2011年7月,杭州钱江三桥发生部分坍塌事故,不少媒体将事故原因归结为大桥在施工中“过分强行合拢”。

事实上,“合拢”应作“合龙”。

传说天上的龙有吐水的本领,故人们把大坝未合龙时的流水口比作龙口,而把修筑堤坝或桥梁等从两端施工,最后在中间接合,叫做“合龙”。

“合拢”只是靠拢在一起,与“合龙”不是一回事。

五、最容易读错的金属元素名称是:“铊”。

2011年6月,中国矿业大学发生学生“铊中毒”事件,某些电视主持人在播报有关新闻时,把“铊中毒”读成了“tuó中毒”。

《咬文嚼字》公布十大语文差错

《咬文嚼字》公布十大语文差错

《字斟句酌》宣布2012年十大语文差错《字斟句酌》昨宣布“20年十大语文差错”:自2006年以来,《字斟句酌》编写部都会在年末宣布“年度十大语文差错”,纠正国人在当年常犯的“语文差错”,也从一个角度回首当年的热门事件。

昨天,《字斟句酌》编写部宣布的“20年十大语文差错”包括了常读错的字“酵”,也有媒体常会搞混的“酒驾”和“醉驾”,还有明星们常常犯的错,比方大S 误用的“贱内”等。

被几亿国人念错的“甄嬛”的“嬛”字(应读xuān),因其平时适用性不高最后躲过了“十大”榜单,《字斟句酌》总编郝铭鉴开玩笑说,“人家还要拍第二季,就不泼冷水了。

”一堂“语文公然课”在郝铭鉴看来,每年评比“十大语文差错”就是给全民上一堂语文公然课,看看哪些字用错了、念错了。

关于造成各种“语文差错”层见迭出的原由,在《字斟句酌》总编郝铭鉴看来,这跟现代人的语言态度相关,“主要表此刻4个方面,好多人的语言态度庸俗,音禁止、形不辨、意不究、典不检;对待语言,好多人感觉兴趣至上;传统文化缺失;以及规范意识淡泊。

”今年的十大语文差错分别是:一、在讨论新闻事件时,常常用到“发酵”一词,比方“垂钓岛争端再次发酵”。

“发酵”的“酵”常常误读成xiào。

郝铭鉴昨天介绍说,自1985年公布《一般话异读词审音表》后,“酵”字统读为jiào,不再读xiào。

但几十年来,该字再三被念错。

二、在报导黄岩岛事件时,媒体多次把“潟湖”误为“泻湖”。

昨年日本大地震时,曾把日当地名“新潟”误为“新泻”;今年又把“潟湖”误为“泻湖”。

“潟”音xì,义为咸水浸渍的土地;“潟湖”是浅水海湾因湾口被淤积的泥沙封堵阻泻而形成的湖,也指珊瑚礁围成的水域。

黄岩岛的潟湖,属于后一种状况。

因为“泻”的繁体字“瀉”与“潟”形近,致使误读误用。

三、莫言的《天堂蒜薹之歌》常被误为《天堂蒜苔之歌》。

“薹”,是蒜、韭菜、油菜等生长到必定阶段时在中央部分长出的修长的茎;“苔”,是指一类苔藓植物。

有图有真相——2011十大语文差错

有图有真相——2011十大语文差错

阴历七月,秋分那日出了一件大事。
按二十四节气在阴历中的排列,秋分不 可能出现在七月,只能出现在八月。
人名称谓知识性差错
我国古代著名书法家有王羲之、王右军、 颜真卿、柳公权等。 王右军就是王羲之。王羲之官至右军将 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
于右任先生为民国元老,于老晚年在台湾 仍然仰望祖国大陆。 近现代一部分名人的尊称,有特殊的讲究 于右任不能称于老,而应该称“于右老”。 类似 者还有黄炎培,称“黄炎老”而不称黄老, 张澜 称“张表老”(张澜字表方),章士钊称 “行老” (章士钊字行严)等。
乾隆编《四库全书》,号召民间献出 善本,作为奖励,寿以枣梨,意思是给一 些钱买枣和梨吃。 “寿以枣梨”,并不是给钱买枣和梨 吃。雕版书通常用枣木和梨木制版,寿以 枣梨指书刊行世,世间又多用“灾梨祸枣” 来指责滥印无用之书的现象。
一日王某访友不遇,留下一字条: “参商为憾”。王某因朋友出门经商,未 能见面,深感遗憾。 作者不熟悉天文历法,参和商均为二 十八宿中的星宿,参指西方的参宿,商指 东方的心宿,一在西,一在东,不能同时 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形容两人闹翻,避 而不见,谓之“形同参商”,杜甫有“人 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句。
年龄称谓
婴儿的被子,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指两三岁的儿童。 指儿童换牙时,五六岁。 花甲之年 指幼年儿童 襁褓 指女子十三岁 加冠· 弱冠 期颐之年 指女子十五岁 齿龀· 龆龀 指男子十五岁 耄耋之年 垂髫· 总角 指男子二十岁 古稀之年 指三十岁 豆蔻 指四十岁 束发· 成童 及笄 指五十岁 不惑之年 而立之年 指六十岁 指七十岁 孩提 知命之年· 知天命·半百 指八、九十岁 一百岁
自然科学类知识性差错
单那小茄形的骨朵已经是一种奇迹了。 你看它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整裂为四瓣, 任你用怎样的劈刀也劈不出那样的匀称。 (郭沫若《石榴》) 据有关专家考证,石榴花瓣不可能为 四瓣,一般为五至八瓣。这是文学大家笔 下的失误。

《咬文嚼字》公布10大语文差错

《咬文嚼字》公布10大语文差错

《咬文嚼字》公布10大语文差错范文一:大家好,最近我们学校传来了一个消息,就是《咬文嚼字》公布了10大语文差错。

这让本来就不喜欢学语文的我更加困惑了。

但是,我看了一下这10大语文差错,不仅让我明白了自己容易犯的错误,而且也让我意识到语文的重要性。

下面,我来给大家分析一下这些语文差错。

首先,我们看到了第一条——“’浮夸之辞’中的‘夸’字应为‘夸耀’”,它的重点在于正确使用词语,不要把不同意思的词语混淆。

我们以后要注意词语的严谨性,不要听音意思混淆。

接下来,第二条说“‘不解之缘’或‘无缘无故’中‘无缘’应为‘无因’”。

这条语文差错也是关于词语使用的问题,我们对于相似的词语也要有独立的思考。

然后,第三条说“’反其道而行之’中的‘其’字应为‘其所’。

”这是对语法的要求,表示“其所”的状语在句子中起到了限定性作用,将语言它更加清晰易懂。

第四条说“‘窝里反’中的‘反’字应为‘犯’。

”这也是关于词语使用的问题,我们要了解词语的本意,不要随意改写。

接下来第五条说“‘登堂入室’中的‘入’字应为‘如’。

”这个语文差错让我意识到有时候我们对于成语或者俗语的来源并不好理解,但是应该在使用的时候了解它的原意。

第六条说“‘满怀壮志’中的‘壮’字应为‘自豪’。

”这是关于词语使用的问题,同样让我明确了词语的不同使用。

第七条说““似曾相识”中的“似”字应为“如”。

”这也是我们对于成语或俗语鲜有机会理解到的问题,但是理解其成分,再诠释就更加容易了。

第八条说“‘方兴未艾’中的‘兴’字应为‘兴隆’。

这条语文差错让我明白了词语的更改可能会导致句子语义的变化,也让我更加注意词语的使用。

接下来,第九条说“‘既来之,则安之’中的‘既来之,则安之’应为‘既来之,则安之’。

”这是关于标点符号的问题,标点符号不当会使句子的意义模糊。

最后,第十条说“‘枯藤老树昏鸦’中‘昏’字应为‘荒’。

”这同样让我了解到对于成语或俗语的来源要有深入的掌握。

以上就是我对于10大语文差错的分析,总的来说我认为这些错误都是关于语言使用的问题。

《咬文嚼字》发布“十大语文差错”

《咬文嚼字》发布“十大语文差错”

《咬文嚼字》发布“十大语文差错”一、“两会”报道中的常见用词错误:“议案”“提案”混淆。

“两会”召开期间,网络及部分传统媒体上常见政协委员提交议案、人大代表提交提案之类说法。

这无疑是混淆了“议案”和“提案”两个不同的概念。

“议案”是具有法定提案权的国家机关、会议常设或临时设立的机构和组织,以及一定数量的个人,向权力机构提出审议并做出决定的议事原案。

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人大代表提出的是“议案”。

而“提案”是政协委员和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各人民团体以及政协各专门委员会,向政协全体会议或者常务委员会提出的书面意见和建议,经提案审查委员会或者提案委员会审查立案后,交承办单位办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提案工作条例》,对提案的提出、审查、办理、监督等有详细规定。

二、中央巡视工作报道中的常见用字错误:“入驻”误为“入住”。

“住”与“驻”都有停留的意思;但是“住”泛指通常意义的居住,“驻”则特指为军事目的或执行公务而驻扎、留驻。

中央巡视组进入某地或某单位,是为执行公务而驻扎,而不是普通的居住,因此应用“入驻”,不用“入住”。

三、国家计生新政宣传中的概念错误:“单独二孩”误为“单独二胎”。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许多媒体在宣传报道这一新政时,提出了“单独二胎”的说法。

将“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简称“单独”没有问题,但把“两个孩子”简称为“二胎”,是不准确的。

“二孩”指两个孩子,“二胎”指两个胎次。

如果生育的是双胞胎,一胎已经有两个孩子,再允许生“二胎”,就可能有三个或四个孩子。

这可能导致对新政的误读。

四、APEC会议报道中的一个病态词语:“国际间”。

2019年11月中旬APEC会议在北京召开,一些媒体上出现了“国际间”的说法,如“把APEC会议当成国际间的交流平台”等。

际,即彼此之间。

十大语文差错

十大语文差错

十大语文差错热点事件十大语文差错由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推出,自2006年以来,《咬文嚼字》编辑部都会在年底公布“年度十大语文差错”,纠正国人在当年常犯的“语文差错”,也从一个角度回顾当年的热点事件。

栏目介绍《咬文嚼字》以宣传语言文字规范化为己任,主要读者为编辑、记者、校对、广告从业人员、文秘、节目主持人、教师等语言文字工作者。

《咬文嚼字》栏目设置极具特色:“语文门诊”“一针见血”、“众矢之的”剖析语文差错,针对性强;“词语春秋”、“汉字神聊”介绍语文知识,让读者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百家会诊”探讨各种语文“疑难杂症”;“向我开炮”则专门发表读者批评本刊的文章。

《咬文嚼字》“人人看得懂,个个用得上”,个性鲜明,在“无错不成书”的今天,《咬文嚼字》被广大读者誉为“文化清道夫”。

评选标准1.典型性重点关注语文运用中使用频率高、出错频率高的典型差错。

2.新闻性重点关注出现在重大新闻、热点事件报道中以及名人偶像所犯的差错。

3.广泛性差错类型全面。

语言文字及文史百科等各类差错兼顾,街头店招、广告、说明,书、报、刊,广播、电视、电影以及网络等全方位考虑。

[3]评选步骤1.条目征集。

向社会各界特别是本刊广大读者,征集本年度“十大语文差错”备选条目。

2.条目筛选。

《咬文嚼字》编辑部对收集的条目进行筛选,整理出备选条目。

3.专家审核。

编辑部组织语文专家,对备选条目进行逐一审核,形成“十大语文差错”初稿。

4.征求意见。

把初稿分发给编辑部选定的具有代表性的特定人士(外地语文专家、媒体记着),征求他们对初稿的反馈意见。

5.最后审定。

根据反馈意见,编辑部再次组织专家,对“十大语文差错”进行最后认定。

[3]榜单明细2022年一、“踔厉奋发”的“踔”误读为zhuō2022年,“踔厉奋发”频频出现于文件报告、新闻媒体、宣传横幅中。

“踔厉奋发”的“踔”常被误读为“zhuō”,正确的读法是chuō。

“踔”是个多音多义字:读chuō,有跳跃、疾行等义,引申指超越、远胜的样子;读zhuō,有卓然特立之义。

《咬文嚼字》公布十大语文差错

《咬文嚼字》公布十大语文差错

《咬文嚼字》公布十大语文差错什么是“咬文嚼字”?“咬文嚼字”的字面意思是“把文章读十遍,却仍未搞明白”——也就是,在语文学习中,犯错误常常比正确更容易。

那么,有哪些常见的语文差错呢?以下就是由“咬文嚼字”公布的2020年中小学十大语文差错:一、错偏抄。

错偏抄是指在作业中,学生把别人的原创作品当作自己的,从而使得自己的作文失去原创性,学习质量也大大降低。

二、怪字。

怪字是指语文作业中常出现的网上、书本等杂乱的字,他们往往不合语法、不存在词典中、拼写不准确、发音雷同,对孩子们学习语文有着巨大的负面影响。

三、文法错误。

文法错误是指语文作业中常发现的语言错误,如连词使用不当、句法错误、拼写错误、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等,他们会阻碍学生将自己的思想正确表达出来,降低作文的质量。

四、粘贴错误。

现在的学生容易把网上或书本上的文章粘贴下来供自己使用,但粘贴的文章通常难以得到老师的认可,甚至不能被阅读懂译,容易使学生的文章产生严重的错误。

五、虚拟语使用。

也就是指腐语,也叫文雅语、汉语文言文、古典文化等。

如果学生把它们十分严格地用在作文中,会使得文章不具实际意义,也不能反映出孩子们的真实思想。

六、标点错误。

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会让原本本就简单的句子变得繁琐无用,令整篇文章变得混乱,也无法反映出孩子们的思想感悟。

七、太多的网上信息。

如果孩子们把手中的作业当做刷网页的时间,整篇文章就会被过度的网上信息洗掉,使得文章里的原创性大打折扣,也不足以彰显出孩子们的真实水平。

八、太多的中文字。

一些孩子在写语文作业时习惯性地使用过多的汉字,但是这样的文章往往结构混乱,反映出孩子们对汉字的未成熟的使用,是无法被老师认可的。

九、表述不清。

说到表述不清,指的是孩子们书写文章时缺乏足够的原创性,往往把语句重复多次或使用的不精准的词,从而让文章的表达模糊,无法让老师理解。

十、引用失控。

引用过多或使用别人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这种情况也是让老师头疼的一种常见错误。

《咬文嚼字》公布年度十大语文差错

《咬文嚼字》公布年度十大语文差错

《咬文嚼字》公布年度十大语文差错一、引言《咬文嚼字》是一档备受关注的语文节目,每年都会公布年度十大语文差错,引发广泛争议和讨论。

语文作为我们日常交流的基础,正确的语法和用词对于沟通和表达意思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咬文嚼字》公布的年度十大语文差错进行评估,并就相关内容进行深入探讨。

二、评估年度十大语文差错1.错别字《咬文嚼字》公布的年度十大语文差错中,错别字是其中一个常见问题。

错别字直接影响着文章的质量和内容表达的准确性。

比如“气愤”与“欺负”、“免费”与“没收”等。

这些常见的错别字不仅会让读者感到困惑,也降低了文章的专业性和信誉度。

2.词语搭配不当另外,词语搭配不当也是年度十大语文差错的一大问题。

比如“心血来潮”应该是用来形容突发奇想,而不是用来形容动物的新陈代谢。

类似的词语搭配错误让文章的意思变得模糊不清,也影响了读者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语法错误除了错别字和词语搭配不当,语法错误也是年度十大语文差错的重要问题之一。

比如“不能带有任何编辑、修改、增减”,正确的表达应该是“不能带有任何编辑、修改或增减”。

语法错误直接影响文章的逻辑性和表达的清晰度。

4.标点符号使用不当标点符号使用不当也是一个常见问题。

在不同的语境下,标点符号的使用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比如句号用在疑问句后面、逗号的使用不当等问题,都会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

5.歧义表达歧义表达也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有时候文章中的表达会存在歧义,让读者产生误解。

比如“我不爱你这个人”,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我不是爱你这个人”,但是因为缺少了一个“是”,就让句子的意思发生了负向的转变。

三、总结语文错误在我们的日常写作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无论是错别字、词语搭配不当、语法错误、标点符号使用不当还是歧义表达,都会影响文章的质量和读者对文章的理解。

我们需要重视语文的学习和规范,并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语文写手,我深刻体会到语文的重要性和良好表达对于文章的影响。

《咬文嚼字》10年来100个“年度语文差错”

《咬文嚼字》10年来100个“年度语文差错”

《咬文嚼字》10年来100个“年度语文差错”自2006年以来,《咬文嚼字》每年都会在年底公布“年度十大语文差错”,目前为止,公布了10次,词条总数正好100个。

公布差错旨在纠正国人在当年常犯的“语文差错”,也从一个角度回顾当年的热点事件。

[2015年]01.“生理学或医学奖”“生理学和医学奖”2015年10月,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但一些媒体在报道新闻时错用“或”为“和”,把奖项名称说成“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生理学和医学是两门有着密切联系但并不相同的科学,只要在其中一个领域获得杰出成就,便有获奖资格。

因此,奖项名称两个学科之间用表示选择关系的“或”字连接。

02.“抗战胜利纪念日”“日本投降日”2015年9月3日,天安门广场举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

有媒体在报道新闻时,把1945年9月3日说成“日本投降日”,这是错误的。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2日,日本在投降书上正式签字,中国抗日战争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这两个日子都和日本投降直接有关。

2014年2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确定每年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03.罄竹难书”“磬竹难书”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回忆抗战历史、控诉日本军国主义暴行的报道中,“罄竹难书”常被误成“磬竹难书”。

“罄”本指(器皿)空,引申指用尽;古人用竹简书写,“罄竹难书”意思是把竹子用完了也难以写完,形容事实多得不可胜数。

而“磬”是古代一种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

04.“亚太经合组织成员”“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2015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峰会在菲律宾马尼拉召开,一些媒体在报道会议出席情况时出现了“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的说法。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现在共有21个正式成员,其中既有主权国家,也有地区经济体。

咬文嚼字十大语文错误

咬文嚼字十大语文错误

咬文嚼字十大语文错误语文是中国人每天所必须面对的一门学科,虽然有许多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和应用语文,但是仍然有不少学生存在着一些语文学习上的误区和错误。

下面,就来一一介绍语文学习中的“十大错误”。

一、妄图凭借死记硬背来掌握文言文。

文言文的学习不可能凭借死记硬背来掌握,要正确理解文言文,需要经过一定步骤的思考,以及运用一些语言、文学知识,而不是死记硬背就能够搞定的。

二、养成拼音读诗的坏习惯。

有些学生容易把汉语拼音用来读诗,这是一种坏习惯,读诗应该把重点放在把字词及句子读出真正的语义和实际意义上,而不是节奏和单音节的表达上。

三、孤注一掷,与考题无关。

有些学生在练习语文题时,往往考虑与考题无关的事情,例如同学之间的友谊等,而不是把重点放在正确地解决语文题目上。

四、把篇章视为字句。

有些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字句上,忽略了篇章之间的关系,从而无法正确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

五、孤立学习偏读熟读。

有些学生只把重点放在新课文上,而忽视了历年来旧课文的学习,这会导致他们在学习新课文时,没有扎实的语文功底,不能够正确地理解新课文的含义。

六、把翻译当做语文学习的一切。

有的学生以为学习语文只需要翻译,把翻译当做是一切,然而实际上,语文学习要求学生对于文言文的理解、联想、分析,而不应该把重点放在翻译上。

七、不能正确运用语法。

有些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文言文知识,但是在语文写作时,却不能正确地运用语法,但是没有一定的语法功底,语文写作也是无从谈起的。

八、不注重拼音和声调。

拼音和声调也是语文学习的一部分,有些学生在学习语文时,往往忽视了拼音和声调的学习,只是把重点放在字词的掌握上,这样就无法正确地朗读课文。

九、缺乏反思意识。

有些学生在学习语文时,往往缺乏反思意识,他们更倾向于新旧资料的记忆、死记硬背,而不去思考、理解、合理应用所学知识,导致最终对语文学习的结果不能得到良好的解决。

十、不重视演讲能力。

有些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忽视演讲能力的提升,只把重点放在练习试题上,而不注重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这样就很难把学到的知识以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从而展示出来。

咬文嚼字十大语文错误

咬文嚼字十大语文错误

咬文嚼字十大语文错误在中国,咬文嚼字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素养。

尤其是在学习语文的时候,咬文嚼字是十分重要的。

但是,很多人在掌握咬文嚼字的过程中,会犯一些典型的错误。

下面就来谈谈这十大典型的咬文嚼字语文错误。

第一,把同音词搞混淆。

在学习咬文嚼字的时候,有些同音词是容易混淆的,比如“道”和“刀”,“西”和“禧”,“任”和“认”等。

同音词的意义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把它们搞混淆了,会出现意思完全不同的句子,这样就会影响咬文嚼字的效果。

第二,将轻声混淆。

有些字的读音可以分轻重声,熟悉汉语语音的人都知道,轻重音是有不同的意义的,比如“明”和“名”,“青”和“情”,“浓”和“农”,“头”和“投”等。

所以,在咬文嚼字的时候,一定要准确的把握轻重声,避免将轻声混淆。

第三,不能准确拼写字词。

有些字发音相近,但是拼写却完全不同,比如“路”和“陆”,“苗”和“庙”,“简”和“笺”,“死”和“思”等。

在咬文嚼字的时候,一定要准确把握,不能将它们拼写混淆。

第四,不恰当地使用偏旁拼写字词。

有些字的偏旁虽然相近,但是意思可能却完全不同,比如“往”和“望”,“民”和“敏”,“常”和“尝”,“求”和“球”等。

要想学好咬文嚼字,就要恰当地使用偏旁来拼写字词,不能将它们拼写混淆。

第五,不能准确地识别同拼字。

有些字可以用同样的拼写来表示不同的意思,比如“江”可以表示“江河”的意思,也可以表示姓氏的意思;“虫”可以表示“昆虫”的意思,也可以表示“毒虫”的意思。

在学习咬文嚼字的时候,一定要准确地识别这些同拼字,不能将它们混淆起来。

第六,没有准确地把握汉字的词语词义。

汉字不仅仅可以表示某个词语的意思,它还有一些比较抽象的词义,需要人们准确地把握它们的词义,比如“活”可以表示“活动”,也可以表示“活泼”的意思;“气”可以表示“气体”的意思,也可以表示“气势”的意思。

因此,在学习咬文嚼字的时候,要准确把握汉字的词义,以免造成误解。

第七,没有正确理解汉字的蕴涵含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咬文嚼字》公布2011年十大语文差错故宫"撼"事上榜
新华网上海12月21日电(记者孙丽萍)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上海《咬文嚼字》编辑部,21日公布了2011年中国出现频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十大常犯语文差错。

这十大语文差错分别是:
一、社会影响最大的语文差错是:“捍”误为“撼”。

2011年5月,故宫送给北京市公安局的一面锦旗上,把“捍祖国强盛”错写成“撼祖国强盛”,舆论哗然。

语文专家指出,“捍”是保卫、防御的意思;“撼”是动、摇动的意思。

虽然读音相同,但两个字并不通用。

故宫“撼”事,令人遗憾。

二、最容易混淆的繁体字是:復/複。

2011年是辛亥革命百年,“光复”一词频繁现诸媒体报章。

电影《辛亥革命》中多次把“光復”误写为“光複”。

其实,“復”表示还原、恢复;而“複”的本义是“有里子的衣服”,引申指重复。

三、出现在媒体上的重大知识差错是:2011年也是建党九十周年,但一些媒体把中国共产党党徽上的镰刀与锤头,误说成“镰刀与斧头”。

《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徽为镰刀和锤头组成的图案。

”镰刀代表农民阶级,锤头代表工人阶级。

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是共产党依靠的两大基本阶级。

锤头和镰刀交叉的图案,代表工农联盟。

四、灾害事故报道中经常混淆的词语是:泄露/泄漏。

日本地震引发核泄漏危机,但媒体在报道这一事件时经常将“泄漏”错写成“泄
露”。

语文专家指出,“泄露”的对象一般是机密信息。

而“泄漏”则使用较广,凡是液体、气体等的漏出,应当使用“泄漏”。

五、最容易误用的称谓是:村长。

媒体在报道当下农村新闻时,经常把“村主任”误称为“村长”。

相声小品中也常说“别把村长不当干部”。

这是语言运用中的滞后现象。

根据我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共三至七人组成。

其主要领导称“村民委员会主任”,简称“村主任”。

六、工程建设中常见的词语错误是:“合龙”误为“合拢”。

2 011年7月,杭州钱江三桥发生部分坍塌事故,不少媒体将事故原因归结为大桥在施工中“过分强行合拢”。

事实上,“合拢”应作“合龙”。

传说天上的龙有吐水的本领,故人们把大坝未合龙时的流水口比作龙口,而把修筑堤坝或桥梁等从两端施工,最后在中间接合,叫做“合龙”。

七、最容易读错的金属元素名称是:“铊”。

2011年6月,中国矿业大学发生学生“铊中毒”事件,某些电视主持人在播报有关新闻时,把“铊中毒”读成了“tuó中毒”。

语言专家指出,“铊”是一个冷僻字,也是多音字。

读tuó时,同秤砣的“砣”;读tā时,则表示一种元素名称。

八、使用计量单位时常见的错误是:把“摄氏度”分开来说成“摄氏”多少“度”,如“摄氏15度”“摄氏20度”。

准确的说法应是:“15摄氏度”“20摄氏度”。

摄氏度是法定计量单位,不能随意拆开。

九、学生作文中容易出错的引语是:“一年之计在于春”。

“一年之计”容易误为“一年之季”或“一年之际”。

十、街头商店用字中常见的差错是:“家具”误为“家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