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政治制度_第四章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
比较政治制度
一、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是规范人类生活的规则体系,主要涉及政治权利如何分配以及社会秩序如何维护等问题。
二、政治制度的研究对象:1、国家政权的根本性质。
2、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3、国家结构形式。
4、国家机关体系。
5、其他具体的政治制度。
(选举制度、公务员制度、政党制度)三、第一部不成文的宪法:英国1215年《自由大宪章》;第一部成文宪法:美国1787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四、宪法的基本原则:1、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
2、“主权在民”原则。
3、“法治”原则。
4、分权与制衡原则。
5、保障公民权利和自由的原则。
五、民主制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1、代议民主制。
其主要特点是公民普选制和候选人竞选制,就其形式来看,体现了平等和自由的政治理念。
2、行政集权民主制。
它是以行政集权、行政首脑专权为特点的。
3、共同参与民主制。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以及个人独立意识和权利意识的觉醒,当代社会的人们越来越要求以民主的分配方式分配政治资源,采用以民主参与为主要特征的新型民主制。
六、国家元首:在形式上是最高国家权力的执掌者和国家在对外关系中的最高代表。
七、国家元首的权限:1、公布法律权。
2、发布命令权。
3、召集和解散议会权。
4、外交权。
5、任免权。
6、军事权。
7、司法权。
8、国家荣典权。
八、美国总统的主要权力:1、广泛的行政权 2、握有事实上的立法权 3、司法权 4、军事权 5、外交权 6、以政党领袖身份握有的权力。
九、法国总统的权力超过美国总统,拥有更大的权力,除以上六个,还有三个特殊权力,即 1、解散国民议会权 2、举行全民公决的权力 3、紧急状态权。
十、选举制度的含义和作用:含义:选举国家各级代表机关的代表(议员)和其他公职人员的原则和制度的总称。
选举制度的作用:1、有助于国家政治生活民主化 2、有助于提高公民政治素质 3、有助于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十一、直接选举原则:由选民以直接投票的方式产生议员或国家公职人员的一种选举方式。
比较政治制度
1.政治文化政治文化:公众对政治的态度和他们在政治体系中的角色。
1.体系层面:公民和领导人对构成政治体系的价值观和组织的看法。
(1)体系体现了对政体和国家的基本忠诚。
民族自豪感是政治文化的突出例子。
(2)政治合法性为成功的政治过程奠定了基础。
合法性高的政治体系和政府,在制定和执行政策方面将更为有效,更有可能克服困难2.过程层面:对政治应当如何运转的期望及个人与政治过程的关系。
(1)公民在政治过程中所扮演角色有三种模式:参与者 政治消息灵通并提出政治要求,基于绩效而给予政治领袖支持。
顺从者:消极地服从政府官员和法律,但是他们不投票也不积极参加政治。
政治盲:几乎不知道政治是什么(文盲,偏远山区的农民,忽视政治的人)(2)现代工业民主国家:大规模的参与者:提供了足够的政治积极分子,以确保政党竞争和投票率。
也为各政党、候选人和压力集团关于公共问题的辩论提供了有鉴别力的听众。
威权工业国:大部分是顺从者,被政党,官僚部门和政府控制下的大众媒体等政治机构动员起来,人们被鼓励甚至被强迫象征性投票威权转型国:反体制和体制内的政治参与,大部分是顺从者前工业民主国:最大的群体是政治盲,培养公民意识是巨大的挑战。
3.政策层面:公民和领导人对政府的政策期望。
(1)在民主国家里,正在进行的关于“大政府”和“小政府”、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的争论,反映了对政府规模的不同设想(2)政策期望包括具体的政策要求,涉及政府的运行2.政治社会化媒介(影响政治态度的机构和组织)1家庭家庭是第一个社会化的来源。
参与家庭决策制定能够增强儿童的政治能力感,锻炼政治互动的技巧,并鼓励他像成人一样积极参与政治体系。
通过确立种族,语言,阶级,宗教关系,通过承认文化价值观,通过指导职业和经济目标来影响未来的政治态度。
2 学校学校向儿童和青少年传授关于政治世界及他们在这个世界中的角色的知识,提供关于政治制度和政治关系的更为具体的信息。
传播社会的价值观和态度。
比较政治制度复习资料
比较政治制度复习资料政治制度作为国家的组织形式,影响着国家的方向与未来。
各个国家或地区都有不同的政治制度,而比较政治制度是人们了解不同国家政治制度以及其对国家发展影响的一个重要方式。
一、比较政治制度的重要性比较政治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各个国家的政治制度,从而找出其优点与不足点,并借鉴有益之处,以此来进一步完善自己国家的政治制度,提升其竞争力。
对于普通人来说,通过比较政治制度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不同国家的政治文化和思维方式,进而更好地了解他们的社会环境、文化传统和治理方式,并从中汲取自己的启示。
同时,比较政治制度也有助于提高自己对政治的认识水平和政治智慧。
二、比较政治制度的方法1.分析制度框架政治制度的制度框架包括立法、行政、司法三部分,以及宪法、政党体系、选举与政治参与等,这些框架的设置往往会在不同国家、地区中有所差异。
比较各国制度框架可以发现不同制度的优劣处,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推进政治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2.比较政权运行机制政府的运行机制影响着国家的发展。
比较各国政权的运行机制,可以研究不同制度对治理能力、权力分配等方面的影响。
比如,分析中国和美国的政治体制,可以看出两国分别采用的“一党制”和“两党制”对国家的治理方式产生了哪些影响和区别。
3.比较政治文化政治文化是各个国家/地区政治制度的基础。
通过比较各国的政治文化,可以发现其对制度的影响,以及如何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来提升自己的政治文化。
比如,通过比较中国和日本的政治文化,可以了解到东亚文化传统对两国政治制度产生了哪些影响。
三、比较政治制度的局限性1.受到国别和区域影响比较政治制度的时候需要考虑所比较的对象所处的区域和国别等因素的影响,因为地域、民族、宗教等因素会影响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形成和运行。
同时,也需要注意不同文化、语言、价值体系的影响。
2.固化思维比较政治制度的时候可能会因为个人的固定思维模式,而忽略掉某些影响因素,不能领会到真正的意义或者观点,因此需要多方面地比较、分析,多角度地进行思考。
比较政治制度(2)
比较政治制度(2)第一章绪论一、政治制度与政治体制(一)政治制度的涵义政治制度(political institution)是指统治阶级为实现其阶级专政而采取的统治方式、方法的总和,它包括国家政权的阶级实质、政权的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以及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和国家政治生活有序运行的一系列制度。
鲜明的阶级性是政治制度的最根本特点。
政治制度通常由一国的法律尤其是宪法(包括宪法性文件及宪法惯例)来反映和确认,它受法律强有力的保护。
(二)政治体制政治体制(political system)是指以国家政权组织为中心的各种具体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规范的总和。
政治制度决定政治体制,又由政治体制表现出来。
二、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一)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产生14世纪末——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17世纪资产阶级的思想启蒙运动(二)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发展1、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巩固完善的阶段(1)以资产阶级两党制、多党制轮流执政为特征的政党制度最终形成(2)文官制度的形成(3)法制与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建立2、从20世纪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是德、意、日等国走向法西斯的阶段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进一步变革与完善的阶段三、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一)“主权在民”原则君主主权论——议会主权论——人民主权论(二)实行代议民主制(三)国家权力机关实行分权制衡原则(四)政治统治和管理方式实行法治(五)人权原则四、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类型(一)西方政治制度的共同性和多样性共同性:1.经济基础 2.思想理论和文化渊源 3.民主制多样性决定因素:1.阶级力量对比因素的影响2.政治文化因素的影响3.国家经济结构的影响4.国际环境因素的影响(二)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类型以政治权力主体的设置为标准:1.二元君主制2.议会君主立宪制3.议会共和制4.总统共和制5.半总统共和制6.委员共和制(也称委员会制)五、比较政治制度的研究方法(一)比较政治制度研究目的(二)比较研究的原则(三)比较政治制度的研究方法第二章代议制度比较一、代议制度的概念(一)间接民主形式与代议制实现直接民主形式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小国寡民。
比较政治制度
《比较政治制度》期末复习导言1、15世纪,以马基雅维里的著述《君主论》为标志,政治学研究领域里出现了以研究国家权力为基本内容的政治学。
由此,政治制度就从政治学中分离出来。
2、公元前335年,亚里士多德在雅典创办了吕克昂学园,并亲任该学园园长。
3、在比较政治制度中,常见的比较研究方法:1)国别比较研究2)专题或专项比较研究3)综合分析比较研究第一章国家、宪法与政治制度4、政治制度由正式规则和非正式规则构成:非正式规则是由长期而稳定的政治经验演化而成的政治行为规范,具体体现为政治生活中的“惯例”、“习俗”、“价值”和“文化” 。
正式规则是由公共权威机构或其委托代理的机构设计和确立的,依靠国家强制力强力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明确的政治行为规范,具体体现为组织并规范人们政治行为的结构性规则和程序性规则。
5、国家观念的演变古希腊、罗马共和国时期国家领域以城市及其近郊为限。
中世纪欧洲分封割据,共同体组织与土地所有权关系密切,此时的国家被视为一种地域团体。
近代以来的“国家”观念是与主权概念密切结合在一起的,无论是古希腊的伦理国家观,古罗马时期的法人国家观,还是欧洲中世纪的神性国家观,都与近、现代的国家观念有着根本不同。
6、契约论的核心思想在国家产生之前,人类处于或是完备无缺或是彼此征战的自然状态,由于强力和私刑的存在,人们与生俱来的自然权利不能得到充分保障,为弥补自然状态之失,人类出于理性订立契约,基于一致“同意”组建国家,将自身全部或部分的权利交由统治者行使,以便实现“人民的和平、安全和公共福利” 。
7、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兴起,一些刻意回避价值判断,自诩由“中立的” 经验研究和实证分析得来的国家观念在西方陆续兴起,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以下几种:1)多元主义国家观2)精英主义国家观3)新保守主义国家观4)新马克思主义的结构主义国家观8、国家形式:政治制度的双向配置(1)依据国家权力的横向配置状况,可将政权组织形式分为议会制、总统制、委员会制、人民代表制四种基本类型。
比较政治制度
比较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是一个国家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包括政治组织、法律制度和政治文化等方面。
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政治体制、政治权力结构、政治管理和公民权利等方面。
民主制度民主制度是以人民为主体,实行代议制和普选制的政治制度。
这种政治制度下,政治权力分散于各级政治组织和政治代表之间,并通过选举机制来产生政治代表,维护公民参与执政的权利。
在民主制度中,政治权力的分配和行使受到法律和宪法的限制,公民拥有广泛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政治权力运作的透明度高,政治文化氛围和睦、民主、法治、平等等特点鲜明。
世界上比较典型的民主制度国家有美国、法国、德国、英国、日本等。
集权制度集权制度是一种政治制度,政治权力集中在国家政府或国家领导人手中,政治决策权力高度集中。
这种制度下,国家政府管理驰命、具有高度的权利,而一些资产阶级民主、系统对反对意见的残酷打压和镇压也可能会出现。
在集权制度下,政治结构复杂、政治机构多样而复杂,而国家政党通常是非常强大的,以至于它们基本上可以控制政治结构,政府官员的选拔和任命也往往是由政治领导人或者政府官员自行协商确定。
世界上比较典型的集权制度国家有中国、古巴、朝鲜等。
半总统制和议会制度半总统制是介于总统制和议会制之间的一种政治制度,政治权力由国家政府、国家议会和国家元首等共同行使。
国家元首在该制度下通常视为国家象征、道德规范和解决政治冲突的机构,仅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有行使实权的可能性。
议会制度是政治权力归属于议会、由议会代表行使,而在此体制中,国家元首通常仅仅对于海外政策和国家象征位高权重地位。
在半总统制和议会制度下,在政治体制和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具有比较明显的特点,比较典型的半总统制和议会制度国家有俄罗斯、法国、印度等。
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是指公有制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为基础的政治制度,重视公平、公正、互利、共同发展等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保障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同时,社会主义政党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核心。
比较政治制度
比较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是国家社会制度的一部分,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政治上组织和管理国家事务的体制和方式。
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可以从政权形式、权力关系和权力分配、政治参与等方面进行比较。
首先,政权形式是衡量政治制度不同的重要指标之一。
世界上常见的政权形式有民主制度和专制制度两种。
民主制度强调公民的普遍参与和人权的保障,政权的合法性来自公民的选举。
而专制制度则强调国家、政党或领导人的权威和集中化决策权,政权的合法性来自精英的授权。
在民主制度中,国家权力受到法律的限制,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更加平等,政府的决策也需要广泛的讨论和协商;在专制制度中,国家权力相对集中,政府对公民的控制较为严格,政策决策常由少数精英来决策,公民的参与度较低。
其次,权力关系和权力分配也是政治制度比较的重要方面。
在民主制度中,权力关系是相对平衡的,政府与公民、政府与政府之间都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实现了权力的分散和权力的制衡。
而在专制制度中,权力通常高度集中于领导人或政府,政府对公民的控制比较强,公民权利相对较为受限。
再次,政治参与也是比较政治制度的重点。
在民主制度中,公民具有广泛的政治参与权利,例如选举权、表达意见的自由等,政府会鼓励公民的积极参与和表达。
而在专制制度中,政府对公民的政治参与有更多的限制,例如限制言论自由、限制组织权等。
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参与度比较有限。
总体来看,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差异很大,但民主制度和专制制度可以看作两个极端。
民主制度侧重于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并通过公民的广泛参与来实现政权的合法性;而专制制度则较为注重权威和集中化决策权,对公民的控制较高。
当然,实际情况中的政治制度可能会介于两者之间,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比较政治制度论文
比较政治制度论文引言政治制度是指国家或地区的政府系统和运作方式,它对于一个国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国家采取不同的政治制度,如民主制度、专制制度、议会制度等,这些政治制度的选择和实施将直接影响着该国家的社会和经济进步。
本文将探讨不同政治制度之间的异同,并分析其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民主制度 vs 专制制度民主制度和专制制度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政治制度。
民主制度注重民众的参与和平等的决策过程,它强调个人权利和自由。
相比之下,专制制度是由一个或一小群人掌握全部权力的政治制度,它限制了个人权利和自由。
民主制度民主制度通常由选举产生的政府领导,政府的权力是由人民授予的,并且政府需要按照法律和宪法来行使权力。
民主制度注重公民的参与和表达意见的自由,通过选举来体现人民的意志。
在民主制度下,人们享有言论、集会和结社的自由,政府也会尊重和保护人权。
同时,民主制度也注重权力制衡,通过设立独立的司法部门和监督机构来限制政府的权力。
专制制度专制制度则是由一位或一小群人掌握全部政治权力的政治制度。
在专制制度下,政府往往不需要按照法律和宪法行事,政府领导人可以任意行使权力,并且往往没有有效的监督和制衡机制。
专制制度通常限制了人民的自由和权利,政府可以压制言论自由、限制集会和结社等基本权利。
同时,专制制度也容易导致腐败和滥用权力的问题。
比较分析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民主制度往往能够带来更大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通过选举和广泛参与的决策过程,民主制度能够更好地反映人民的意愿和利益,减少社会的不满和抵制。
同时,民主制度注重权力制衡和监督机制,可以更好地监管政府的行为,减少腐败和滥用权力的问题。
这些因素有助于建立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吸引国内外的投资,推动经济的发展。
相比之下,专制制度往往给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不确定性。
由于权力过于集中,政府领导人的个人决策和偏好可能导致政策的不稳定和风险。
同时,专制制度往往限制了人民的自由和权利,导致社会不满和抵制的可能性增加。
比较政治制度电子教案(ppt)-比较政治制度课程讲解
第二节 中西方政 制度的 基本特点
一、西方两 制和多 制的特点 (一)为资本主义社会服务 (二)在竞选机制的运行中轮流执政 (三)以间接方式实现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 (四)政 之间的局部合作和互相倾轧并存 (五)在长期的演化中形成并有法律标准
二、中国当代政 制度的特点
(一)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基础 (二)执政 对国家实行全面领导 (三)政 之间团结合作的新型关系 (四)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开展
正是由于人类社会总在不断开展进步,因而不可能存在 一种绝对理想的,能适合所有国家和一切历史时代的政治制 度。因此,对于任何国家来讲,都只能期求一种能适应自己 当前国情和时代要求的较为理想的政治制度,只要它能有利 于促进本国社会和经济的开展。
具体地讲,在同一政治制度框架下,各国的政治体制, 一国在不同时期的政治体制是不完全相同的。
一、政治制度的涵义及特征 政治制度则是一定历史条件下,一
个国家所形成的包括国家政权性质、政 权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国家权力 分配与实际运作方面的各种标准的总和。
特点表达为:稳定性、强制性、合 法性、历史性。
二、政治制度与政治体制
政治体制(Political institutions)是指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 建立起来的一套政权机构,一般包括有官方地位和法律权威 的议会、政府、司法机构等。
二、代议制度的涵义与特征
“代议制度”作为一个特定的术语,是指代 议在国家的政治生活领域中具体运用后形成的一 种国家政治制度,又称为“代议制”。
代议制度在开展中形成的基本特征主要表达在 它的具体运作形态——代议机关上:
第一,行使国家权力。 第二,由有选举权的人民选举产生。 第三,有一定的任期。 第四,有明确的法律标准。
第五,通过会议行使权力。
比较政治制度第四章
比较政治制度第四章第三章政党制度第一节现代政党的产生与发展一、现代政党的产生什么是政党?现代意义上政党与派别(帮派)的区别是什么?也不同于利益集团。
在以代议制为基本特征的西方政治体制中,宪法规定了每一个公民的政治权力。
公民为合法运用自己的政治权力,实现自身的利益目标,就需要借助于一定的组织,以便把无数分散的个别人的意志集中起来。
这种组织就是政党。
由此可见,政党是使代议制体制得以运作的基础。
20世纪是政党的世纪,其意义在于:执政党为提供政府方向,承担着为国家掌舵的任务。
承担着作为精英纳用机构的功能,为公共职位准备和纳用候选人。
承担着作为利益集聚机构的功能。
政党是支持者和投票者的参照系,为人民提供掌握复杂的政治世界的钥匙。
现代意义上的政党必须具备以下特征:有明确的政治纲领。
拥有一定的政纲,是政党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主要标志。
一个政党制定了明确的政治纲领,“就是在全世界面前树立起一些可供人们用以判断党的运动水平的界碑”——马克思有明确的政治目标。
政党不同于利益集团或压力集团。
利益集团力图影响政府,政党力图控制政府——成为执政党是政党政治的核心。
有比较健全的组织系统和领导机构。
强调组织纪律性。
二、政党政治组建政党组织、宣传政党纲领和主张。
拉拢选民,角逐竞选。
政党竞争,轮流执政。
控制政府。
区别与政府政治三、政党类型1.根据政党的阶级属性,将政党划分为无产阶级政党和资产阶级政党。
2.根据政党是否具有法律地位,将政党划分为合法政党和非法政党。
3.根据政党与立法机关的关系,可以按它们在议会占有的席位多少,把它们划分为多数党和少数党。
4.根据政党是否通过担任了政府首脑,掌握了国家行政机关,可以把政党划分为执政党、反对党、在野党、参政党。
参政党是指我国的各民主党派。
反对党是指在两党制的条件下与执政党相对峙的那个最大的“在野”的党派,它往往有一套类似政府组织的班子,即“影子内阁”,随时可能通过政治危机或合法选举上台执政。
比较政治制度复习资料
• 权力分立: 分权学说提出政府的三种功能(立法、执行、 判决)应分别赋予三个分立的政府机关(立 法、行政、司法)。其目的在于分割政府权 力以便保护自由并控制专制。它在形式上要 求独立,各部门不能有人员的重合。但它还 意味着相互依赖,以分享权力的形式保证制 约与平衡。 总统制建立在严格的权力分立的基础上。
第四章 政治与社会:政治参与
• 政治参与的含义: 是指普通公民试图影响政府决策的活动。 其含义包括: 1、政治参与包括活动而不包括态度。 2、政治参与特指与政治职业者相区别的公民的 政治活动。 3、政治参与只是指试图影响政府决策的活动。 4、政治参与包括试图影响政府的所有活动,而 不管这些活动是否产生实际效果。
• 政治参与的具体形式: 选举活动:投票行为、竞选捐款、选举组织工 作、为候选人游说或其他影响选举过程结果的 活动。 院外活动 政治结社:主要有集会和参加社团组织两种形 式。 接触:通常为谋求单个人或很小一部分人的利 益而指向政府官员的个人活动。“个别接触”。 暴力:骚乱、叛乱、动乱、政变等 革命 网络政治参与
第一章 社会经济与政治制度
• “威权主义” 威权主义政权是指二次大战后一些发展中国家和 地区出现的军人政权或由非军人统治 (一般是一 党执政 )的具有高度压制性的政权 。 • “极权主义” 是以极少数人独裁统治为特征 ,主要通过强制和 镇压 ,对社会和个人生活各方面都进行严格控制 , 迫使其服从领导人和政府的意志。这种体制可以 分为传统的极权主义和现代极权主义。前者 ,在 封建社会普遍实行 ,一般称为“暴君统治”、 “封建专制主义”等。后者 ,一般是指 2 0世纪 30年代出现的德、日、意等法西斯政权。
• 官僚威权主义:
指的是60、70年代拉美国家广泛出现的政治制度,主 要是一种官僚政治,政府在军人或军事集团的支持 下,通过控制各种形式的选举来限制各种政治组织 和利益团体的活动,镇压反政府的示威、游行、集 会、罢工等群众运动,在经济上采取压制工资水平 的紧缩政策以推动经济发展。 • 新威权主义: 是指一种政治权力集中于少数寡头集团,借助代议 制形式以及其他国家工具严格控制各种利益表达和 政治参与,以现代化和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的意识 形态或政权形态。新威权主义二战后在发展中国家 出现,是威权主义政权的最近形态。
比较政治制度笔记
比较政治制度笔记比较政治制度笔记导论一、比较政治制度的课题与方法1、比较对象威洛比认为,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关于政府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探讨如何解决有关政府的问题。
前者是静态的,相对简单;后者是动态的,比较复杂。
制度是有生命的,指制度是变化的,灵活的,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以政治机构为比较的重点,最核心的是政治制度。
2、比较方法历史考察法、比较宪法史法、国别比较研究法、比较制度史(专题或专项比较研究)、综合分析比较研究。
二、政治机构的历史考察1、分类标准A构成基础:寡头政治民主政治B经济基础:非社会主义政府社会主义政府C社会基础:氏族政府都市警察政府民族政府世界政府D主权构造:单一政府复合政府2、政治权力的变革导致政治机构的更替政治权力的变革的外部形态有三种:(1)统治机构内部的变革(2)最高统治者的变革(3)统治关系的变革三、政治制度建立的思想文化背景1、西方政治制度的文化基础(1)人性:看作自然属性,把人归属为动物。
伊壁鸠鲁,功利主义的创始人,从功利主义的视角探讨人性,“趋乐怕苦”;马基雅维利,从经验主义的视角探讨人性,“自私,贪得无厌”;霍布斯,从机械主义的视角探讨人性,“自我保护”,欲望与理性(欲望的派生)。
(2)作为目的和手段的民主阿尔色修斯,人类天生要结成“社会联合体”,才能过上幸福舒适的生活。
社会联合体包括家庭、自由联合体、村镇、城市、国家。
国家具有至高无上性,主权属于人民。
密尔顿,从自然权利的基础上论述人民主权。
公共权利来自人类自我保护、追求的自然权利。
官员为人民服务,是人民的代表。
卢梭,人民主权。
(3)法治亚里士多德,寻求统治必须寻求正义,正义需要权威,权威来源于法治;西塞罗,官员是法律的创造物,权威是法律给予的,必须依据法律来统治,否则是合理、不道德的;哈林顿,共和国应该是一个法治的共和国,法治才能保证权利;洛克,人的财产、公共利益通过法律来保护;孟德斯鸠,法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联系。
比较政治制度讲稿导论
比较政治制度讲稿导论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也日益受到了关注。
政治制度作为一个国家的基本制度之一,对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因此,比较政治制度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学术领域,各种比较政治制度的研究也层出不穷。
本文将从比较政治制度的基本概念、分类方法和研究领域等方面进行介绍。
比较政治制度的基本概念政治制度是指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的组织和规范国家权力运行的经过正式或非正式程序确定的基本规范和机制。
政治制度包括国家组织机构、政治权力的来源、分配和制约机制以及权力的运行方式等方面的内容。
政治制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制度形式、制度功能和制度效应。
制度形式是政治制度通过正式文本规定的具体形式。
制度功能是指政治制度对于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
制度效应是指政治制度对于政治行为和政治体制的影响。
比较政治制度是一种比较研究方法,它通过比较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制度,寻找共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深入分析和理解政治制度的形成、运作和变化规律。
比较政治制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如何通过比较来揭示和分析政治制度中的共性和差异,从而为政治制度的改革和优化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比较政治制度的分类方法比较政治制度可以按照多种方式进行分类。
下面介绍两种常用的分类方法。
按照政治制度的形式分类1.国家体制类型国家体制是国家制度的核心。
按照国家体制的不同类型可以分为:议会制、总统制和议会-总统制三种类型。
议会制是指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归属于议会。
总统制是指总统是行政权和军队统帅,而立法和司法权则属于国会。
议会-总统制则是议会和总统共同领导国家,权力并存。
不同类型的国家体制有着其自身的特点和优缺点,具有不同的适用范围。
2.政党制度类型政党制度是世界各国政治制度的组成部分。
政党制度按照组织形式和角色的不同可以分为:单一制党制、多党制和完全不存在政党制度三种类型。
单一制党制是指只有一党执政;多党制是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政党参与执政;完全不存在政党制度则是指国家不组织和管理政党活动。
比较政治制度期末复习笔记
第一章绪论政治制度:是指在特定社会当中统治者为组织政权而采取的原则方法的总和。
包括:国体、政体、结构形式和公民在国家中的地位。
政治体制:是以国家政权组织为中心的各种具体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规范的总和。
即为使国家机器正常运转而采取组织形式、权限划分、工作方式等具体制度和规范,是政治制度在组织方式和运行方式中的具体化。
1,政治制度的功能?答:(1)规范政治权力运作,首要功能。
包括:确立政治权力主体;保障政治主体对政治权力的有效行使不受侵犯;规定政治权力运行机制;规定对政治权力主体进行监督的机制。
(2)维护统治阶级利益(3)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发展(4)保证公民有序政治参与2,比较政治制度研究意义?答:(1)加深对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科学认识,更加自觉地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2)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当代各国政治制度的纷繁复杂性。
(3)政治制度是政治文明的载体,通过学习和研究政治制度可以鉴别和吸收全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
(4)有助于使我国人民了解世界,推进中国政治制度民主化。
(5)有助于使世界人民了解中国,在相互学习民主制度中共同发展。
(6)还在于解读中外政治制度着作,对政治学发展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民主制度代议民主制:是一种间接民主制,它是指人民根据主权在民的原则,按照一定的程序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议会或国会)来行使国家最高权力的政治制度,与之相反的是直接民主制。
三权分立: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的建制原则。
其核心是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相互独立、互相制衡。
三权分立具体到做法上,即为行政、司法、立法三大权力分属三个地位相等的不同政府机构,由三者互相制衡。
共同参与民主制:是一种直接民主制,即由人民直接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以保证公民能够广泛地参与国家立法和监督政府,直接对政府决策施加影响。
它是试图挽救代议政治危机的一种补救方法。
1,简述代议制的原则与缺陷?答:原则:第一,“人民主权”或“主权在民”原则。
第二,“少数服从多数”和“保护少数”原则。
第四讲 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
第四讲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一、令人深思的个案1、托克维尔:美俄对比2、南北美对比—美国的独特—强大3、关于墨西哥移植美国联邦宪法4、关于利比利亚5、关于意大利南北美改革6、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第一步——学习国外先进技术,洋务派“师夷长技以制夷”,以失败告终,以甲午战争为转折点。
第二步——学子制度,以康梁为首的维新派主张变法维新,搞“君主立宪”,且重视可持续发展。
第三步——学习政治制度和文化,五四新文化运动,主张学习文明世界(深层原因)7、西方国家之间的差异8、中国南北方以及不同地区的差异(背景VS上海)二、政治文化1、何谓文化:严格来讲指的是一种精神价值,如果从广义上来讲,文化则是指一种生活方式,不管作为精神价值还是生活方式,文化都有三种形态:第一,它是批判力量。
每个时期的文化都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对社会现状持批判态度。
对于一切与统治者意识形态相对立的精神思想文化,通常以标准化的道德力量出现,制约着其他精神的形成于发展。
第二,文化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具有统一性与制度性,在本民族之内,文化具有同一性,是人们交际的方式。
第三,文化是一种艺术创造,同时它也是一种精神产品。
2、政治文化的提出及学者态度最早提出政治文化概念的是阿尔蒙德(美国学者)。
他在1956年发表于政治学季刊上的《比较政治制度》这一文中指出:每一种政治制度都根源于某一种决定政治活动取向的特殊模式中。
后者对于政治制度的形成、发展、变迁都起着取向的作用。
对于这种起取向作用的因素,或称之为政治制度,或称之为政治价值,或称之为意识形态,或称之为民族特性,或称之为文化精神等。
但这些概念都过于宽泛,难以把握。
因此,阿尔蒙德主张引入政治文化的概念。
1963年,阿尔蒙德和维巴合著的《公民文化——五国政治制度与民主》一书,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阐释了政治文化的内涵,认为政治文化是人们对于政治体系及其各部分的态度,对于在该系统中自我角色的态度。
阿尔蒙德进一步认为政治文化应该包括三个部分:一是认知,即对政治系统的认识和意识。
比较政治制度_第四章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
第三节
政治制度过程与政治文化的关系
• 一、政治文化对政治制度目标的功能性作用 • 1、政治文化影响政治制度目标的形成 • 2、政治文化影响政治制度目标的转化 • 二、政治文化对政治制度运作的功能性作用 • 三、政治文化对政治制度结果的功能性作用
二、政治文化的特性
• 一方面,政治文化自成体系,作为一 个外在于政治体系的独立变量与政治生活 的方方面面发生着交互作用。 • 另一方面,政治文化又内化于政治体系 之中,通过影响政治体系中的每一个行为 者,发挥其微妙的功能。
三、政治制度外在的政治文化:政治系统 社会系统 人格系统 有机体系统 能量条件 系统层次间的相互关系 信息控制
四、政治制度内在的政治文化:制度精神 • 1、政治文化的类型
作为一般对 象的系统 村民的 臣民的 参与的 0 1 1 输入 对象 0 0 1 输出 对象 0 1 1 作为主动参 与者的自我 0 0 1
第二节
政治制度变迁与政治文化的关系
• 一、政治文化的相对独立性 • 1、政治文化的历史继承性 • 2、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的交互作用 • 3、政治文化相对独立性与政治制度变 迁的关系 •
第四章 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
• 第一节 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关系的两重性 • 第二节 政治制度变迁与政治文化的关系 • 第三节 政治制度过程与政治文化的关系
第一节
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关系的两重性
• 一、政治文化概述 • 宏观上,政治文化表现为一种体系, 是指被内化为该社会成员的认知、情感和 评价之中的政治体系。 • 微观上,政治文化由认知取向、情感 取向和评价取向三种心理取向模式构成。 •
二、新的政治文化推动新的政治制度产生, 旧的政治文化在新的政治制度中传承 • 1、新的政治文化有助于政治制度顺利实施 变革 • 2、新的政治文化有助于弥合制度变革造成 的社会心理创伤 • 3、新的政治文化有助于新的政治制度获得 稳定的政治认同
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
制度需要靠人来制定和实施,而人生长在一定的政治文化条件 下,政治文化是基础,当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之间出现裂痕, 自然会产生两种解决思路:一是引进或改造政治制度使之与特 定的政治文化相适应;而是在自己政治文化的基础上开出属于 自己的政治制度,抛弃原有的异质的政治制度。
上述两种思路把文化的基础作用扩展到了决定所有制度属性的 地步,其解决办法就只能是改造制度以迁就文化,实现制度的 本土化,或者拒斥异质的政治形式,通过自身原有政治文化生 长出本土现代政治制度。而实际上,文化的作用毕竟是有限的, 它对制度形式和内容上的完备与否无关,试图通过制度形式或 者内容上的完善来迁就文化,只能是削足适履。
从实践上来讲,西方政治制度为何一堕入中国巨大的人情 关系网络中,便失去了原有的味道,沦落为摆设的道具? 制度本身不是意识主体,所以其本身也没有善恶之分,当 人们在运用制度时,掺杂了人性和人具有意向性的活动, 制度的效果便有了好坏之分。无论是经济改革还是政治改 革,西方制度的引进有个适应性问题,一种制度的建立总 是有文化内涵和背景的,所以,如何调适制度与文化的关 系,便成为一个问题。
人类不是生物界中体力最强的动物,但是因为人类懂得团结协作, 人类不是生物界中体力最强的动物,但是因为人类懂得团结协作,所 以便能够战胜豺狼熊罴,他们的敌人只有自己, 以便能够战胜豺狼熊罴,他们的敌人只有自己,为了防止团体内部的 互相残害,协调人际关系,便有了公共事务管理,有了政治活动, 互相残害,协调人际关系,便有了公共事务管理,有了政治活动,而 要有效地管理公共事务,就要制定一系列取得权力、分享权力、 要有效地管理公共事务,就要制定一系列取得权力、分享权力、运用 权力以及限制权力的规则,这些规则加起来就是一个社会的政治制度。 权力以及限制权力的规则,这些规则加起来就是一个社会的政治制度。 ——吴大英《西方政治制度剖析》 吴大英《 吴大英 西方政治制度剖析》 而政治文化则是政治制度的内化,可以概括为政治认知、情感与评价, 而政治文化则是政治制度的内化,可以概括为政治认知、情感与评价, 也可以表述政治态度、信仰、感情、价值观与技能。 也可以表述政治态度、信仰、感情、价值观与技能。 ——阿尔蒙德、维尔巴《公民文化》 阿尔蒙德、 阿尔蒙德 维尔巴《公民文化》 一个国家有什么样的政治文化,便支持着什么样的政治制度, 一个国家有什么样的政治文化,便支持着什么样的政治制度,而政治 制度又反过来影响政治文化的培育。 制度又反过来影响政治文化的培育。
比较政治制度第四章
(5)现代化理论的缺陷
• 单线的历史观 西方中心论 普适主义 过 于宏观
二、依附论(略)
• 中心——边缘、不平等的发展、不平衡 的发展、依附性发展
• 政治发展的5个方面: (1)国家建设问题:统一和渗透; (2)民族建设问题:忠诚和义务; (3)参与问题:各种社会集团的参与压力和政 策制定; (4)经济建设问题:运用政治体系提高国内经 济的生产能力; (5)再分配问题:运用权力重新分配收入、财 富、机会和荣誉。
(2)政治发展的过程
• 布莱克——《现代化的动力》 现代化表现为现代性的成长和传播,改变 和影响传统制度。 • 过程划分:现代性的挑战、现代化领导的稳固、 经济和社会转型、社会整合。 • 主要的影响因素:政治权力由传统人物转入现 代化领导人手中的早与迟、传统领导的现代性 挑战来源:内发或外来、国家的历史延续性、 近代以来是否独立、新的制度如何引入。
第四章 现代化、政治发展与稳定
一、现代化与政治发展
1、现代化理论概述 • 背景:罗荣渠——迄今为止,不论是现代 化理论或是发展理论,都是西方主流社会 科学的派生物,而其研究的主要对象,却 是处在大变革过程中的第三世界发展中的 国家。 ——回到中国问题上,中国的现代化该如何 进行,如何抉择。西方理论的意义。
• 现代化的层次: 心理的现代化——祛除巫魅 经济现代化——经济部门的转变 社会现代化——社会组织的复杂化和联系 关系的变化 政治的现代化——政治的发展(民主化)。
2、政治发展诸问题
(1)政治发展的含义 • 阿尔蒙德认为:政治发展是指特定的政治 体系随着教育和大众传播工具的普及化而 出现的世俗化和科学化取向。政治体系本 身的结构高度分化出现了更加专门化和自 主化的政治角色和相应的次级结构和新的 互动关系,具有更加广泛而有效率的政策 行为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政治制度内在的政治文化:制度精神 • 1、政治文化的类型
作为一般对 象的系统 村民的 臣民的 参与的 0 1 1 输入 对象 0 0 1 输出 对象 0 1 1 作为主动参 与者的自我 0 0 1
第二节
政治制度变迁与政治文 1、政治文化的历史继承性 • 2、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的交互作用 • 3、政治文化相对独立性与政治制度变 迁的关系 •
二、新的政治文化推动新的政治制度产生, 旧的政治文化在新的政治制度中传承 • 1、新的政治文化有助于政治制度顺利实施 变革 • 2、新的政治文化有助于弥合制度变革造成 的社会心理创伤 • 3、新的政治文化有助于新的政治制度获得 稳定的政治认同
三、新旧政治制度的斗争与交替是新旧 政治文化斗争与交替的过程
第三节
政治制度过程与政治文化的关系
• 一、政治文化对政治制度目标的功能性作用 • 1、政治文化影响政治制度目标的形成 • 2、政治文化影响政治制度目标的转化 • 二、政治文化对政治制度运作的功能性作用 • 三、政治文化对政治制度结果的功能性作用
二、政治文化的特性
• 一方面,政治文化自成体系,作为一 个外在于政治体系的独立变量与政治生活 的方方面面发生着交互作用。 • 另一方面,政治文化又内化于政治体系 之中,通过影响政治体系中的每一个行为 者,发挥其微妙的功能。
三、政治制度外在的政治文化:政治环 境
总体功能 维模 整合 目标达成 适应 系统层次 文化系统 社会系统 人格系统 有机体系统 能量条件 系统层次间的相互关系 信息控制
第四章 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
• 第一节 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关系的两重性 • 第二节 政治制度变迁与政治文化的关系 • 第三节 政治制度过程与政治文化的关系
第一节
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关系的两重性
• 一、政治文化概述 • 宏观上,政治文化表现为一种体系, 是指被内化为该社会成员的认知、情感和 评价之中的政治体系。 • 微观上,政治文化由认知取向、情感 取向和评价取向三种心理取向模式构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