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状元曹鸿勋欧楷王清宫碑组图欣赏
欧阳询《皇甫诞碑》清拓济南图书馆藏本
欧阳询《皇甫诞碑》清拓/济南图书馆藏本《皇甫诞碑》全称《隋柱国左光禄大夫宏议明公皇甫府君之碑》,亦称《皇甫君碑》。
唐于志宁撰文,欧阳询书。
此碑现在陕西西安,无书写年月。
楷书28行,行59字。
碑额篆书“隋柱国宏议明公皇甫府君碑”十二字。
《墨林快事》谓此碑立于隋朝,当为欧阳询早年所书。
此碑在明代已断为两截。
此版本《初拓皇甫君碑》为清代翻刻拓本,无缺字,济南图书馆藏,是翻刻比较好的一个版本。
【1】初榻《皇甫君碑》【2】随柱国左光禄大夫弘义明公皇甫府君之碑;银青光禄大夫行太子左庶子上柱国黎阳县开国公于志宁制;夫素秋肃煞,劲草标【3】於疾风;叔世艰虞,忠臣彰於赴难。
衔须授命,结缨殉国,英声焕乎记牒,徽烈著於旌常,岂若衅起萧墙,祸生蕃翰,强逾七国,势重三监,其有蹈水火而不辞,临锋刃而莫【4】顾,激清风於後叶,抗名节於当时者,见之弘义明公矣。
君讳诞,字玄宪,安定朝那人也。
昔立效长丘,树绩东郡,太尉裂壤於槐里,司徒胙土於耏门,是以车服旌其器能,【5】茅社表其勋德,铭功卫鼎,腾美晋锺,盛族冠於国高,华宗迈於栾却,备在史牒,可略言焉。
曾祖重华,使持节龙骧将军梁州剌史。
润木晖山,方重价於赵璧;媚川照阙,曜【6】奇采於随珠。
祖和,雍州赞治,赠使持节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胶、泾二州刺史。
高衢将骋,遽夭追风之足;扶摇始搏,早坠垂天之羽。
父璠,使持节骠骑大将军【7】开府仪同三司随州刺史长乐恭侯。
横剑梐枑,威重冠军;析瑞蕃条,声高渤海。
公量包申伯,禀嵩山之秀气;材兼萧相,降昴纬之淑精。
据德依仁,居贞体道。
含章表质,讵【8】待变於朱蓝;恭孝为基,宁取训於桥梓。
锋剸犀象,百练挺於昆吾;翼掩鸳鸿,九万奋於溟海。
博韬骨产,文瞻卿云,孝穷温情之方,忠尽匡救之道。
同何充之器局,被重晋【9】君;类荀攸之宏图,见知魏主。
斯故冗罗众艺,囊括群英者也。
起家除周毕王府长史,荣名蕃牧,则位重首寮;袨服睢阳,则誉光上客。
既而苍精委驭,炎运启图,作贰边服,【10】实资令望,授广州长史。
宁夏唯一的“八分书”碑刻赏析
宁夏唯一的“八分书”碑刻赏析打开文本图片集宁夏固原博物馆石刻馆内陈列着一组四块青石质石碑,名曰“三关口筑路碑”,为国家一级文物。
碑身高127厘米,宽304厘米,厚10厘米,整体颇有气势。
碑的正面刻字,前三块每块竖刻五行文字,第四块三行,全文完结后落空,落空处刻有后补写的“跋后”。
碑文由吴大澂撰写,内容主要颂扬泾、庆、平、固观察使魏光焘率领将士修筑三关口道路的功绩,书体为“八分书”,是反映吴氏书法艺术难得的实物资料,也是宁夏唯一的“八分书”碑刻。
碑文如下:第一块(见图1):三关口为古金佛峡,山石荦确,杂以潢流,夏潦冬雪,行者苦之。
坡南旧通小道,西出瓦亭驿,乱石歮路,车骑弗前。
庆、泾、平、固观察使邵阳魏公第二块(见图2):始以光绪元年二月开通此路,为道廿余里。
凿隘就广,改高即平。
部下总兵官萧玉元,副将魏发沅、杨玉兴,参将邹冠群、彭桂馥第三块(见图3):岳正南、罗吉亮、徐有礼等分督兴作。
凡用功八千余人,役勇丁四万余工,炭铁畚锸,器用功费,縻白金千两有奇。
是年五月讫功。
行人蒙第四块(见图4):福,去就安稳。
督学使者吴县吴大澂采风过此,美公仁惠,勒石纪事,以示来者。
大清光绪元年三月毂旦立“八分书”的由来。
在汉以前只有隶书,没有八分。
“八分”最早见于蔡文姬《石宝书势》:“割程隶八分取二分,去李篆二分取八分,是为八分书。
”程隶即程邈所作之隶书,李篆即李斯所作小篆。
“八分书”也就是隶字二分、小篆八分的隶篆结合形成的书体。
也有认为,八分书是隶书的一种,字体体势多波磔,向左右分开,“渐若八字分散”。
把带有明显波磔特征的隶书称为“八分书”。
这种书体产生后,盛行于东汉,留下了诸多实物名碑,如现存东汉摩崖刻石中最早的《开通褒斜道刻石》(永平六年,即公元63年),是备有篆字笔法的隶书,无波磔,字形大小错落有致,别具天趣,古意盎然。
清杨守敬评其:“按其字体,长短广狭,参差不齐,天然古秀若石纹然,百代而下,无从摩拟,此之谓神品。
非常珍贵的中国历代书法家书法真迹
西暖阁 雍正御笔
雍正行书书法用笔跌宕,用墨酣畅,气脉一贯,将二王的灵秀, 晋唐的古朴及董其昌的逸气熔为一炉,颇具大家风范。田忠彦在《浅 说清代盛世帝王书法》写道:“雍正书法与康熙、乾隆相比,康熙的 字逸美,雍正的字放达,乾隆的字甜丽。相比之下,雍正的字个性更 为舒展,意趣表达更为自然。”,这样的评价似乎还是比较客观的。
中国历代书法家画家字画真迹
(太珍贵了!值得珍藏!)
乾清宫正当光明匾、顺治御笔
顺治帝福临,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他是皇太极的第九子, 生于崇德三年(1638)。崇德八年八月二十六日在沈阳即位,时年六岁, 改元顺治,在位18年。卒于顺治十八年(1661),终24岁。 顺治即位后,由叔父多尔衮辅政。14岁的福临亲政。顺治帝天资聪 颖,读书勤奋,他吸收先进的汉文化,审时度势,对成法祖制有所更张, 且不顾满洲亲贵大臣的反对,倚重汉官。为了使新兴的统治基业长治久 安,他以明之兴亡为借鉴,警惕宦官朋党为祸,重视整饬吏治,注意与 民休息,取之有节。但他少年气盛,刚愎自用,急噪易怒,当他宠爱的 董妃去世后,转而消极厌世,终于匆匆走完短暂的人生历程,英年早逝。 他是清朝历史上唯一公开归依禅门的皇帝。
频有哀祸帖 王羲之
王羲之 姨母帖 行书
初月贴 王羲之
王 羲 之 平 安 贴
乾隆帝盛誉本帖 “可亚时晴”,媲 美“三希堂”瑰宝 王羲之《快雪时晴 帖》,民间流传王 羲之高古摹本无出 其右,堪称顶级藏 品。
王 羲 之 何 如 贴
《何如帖》笔画 清劲,雅静宜人。 整篇作品气息静 谧婉丽,无一丝 渣尘。用笔练达 爽峻,如铁削泥, 显示出一种肯定 与从容的意态。 线条虽细,但筋、 骨、血、肉无一 不全。用笔多有 侧锋,然并无扁 薄之病。结体秀 长飘逸,已完全 脱去隶书的痕迹。 简远、高贵、不 激不厉的魏晋风 度于《何如帖》 表露无遗。
清朝初期著名书法家八大山人朱耷三十三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
清朝初期著名书法家八大山人朱宜三十三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2021-12-1007:30•听月工作室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笔者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
清朝时期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字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字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__题记公元1644年3月,李自成攻克北京,明亡。
同年5月清兵进京,10月顺治帝迁都北京,清政府开始统治中国。
对于满清的统治者来说,一方面必须压制各种反抗,另一方面也必须尽快融会吸收汉族传统文化,从而实现长久的统治。
为此,清政府采取了两项相反相成的文化政策:一是大兴文字狱,以钳制任何可能的文化反抗,二是主动地对传统中国文化进行整理。
而陷入异族统治下的知识分子,开始倡导通经致用,朴学逐渐兴起。
在朴学学风中成长的金石、考据学,让人们重新发现了秦汉、北朝书法的艺术价值,从而形成清代书法发展的新格局。
从这个意义上说,清代是我国书法史上的转型和总结时期。
清代前期,国势初平,百废待兴,尚无力过多关心书法,因此这时期基本上延续的是晚明书风,大体可以看作三线发展:一是晚明行草书风的新发展,二是传统书风,三是篆隶初兴。
中国清代书法在近300年的发展历史上,经历了一场艰难的蜕变,它突破了宋、元、明以来帖学的樊宛,开创了碑学,特别是在祭竹、隶书和北魏碑体书法方面的成就,可以与唐代楷书、宋代行书、明代草书相媲美,形成r雄浑渊懿的书风。
尤其是碑学书法家借古开今的精神和表现个性的书法创作,使得书坛显得卜分活跃,流派纷呈,一派兴盛局面。
清代历二百六十余载,在中国书法史上是书道中兴的一代。
清代初年,统治阶级采取了一系列稳定政治,发展经济文化的措施,故书法得以弘扬。
明末遗民有些出仕从清,有些遁迹山林创造田各有特色的书法作品。
顺治喜临黄庭,遗教二经:康熙推崇莹其昌书,书风一时尽崇董书,这一时期,惟傅山和王铎能独标风格,另辟蹊径;乾隆时,尤重赵孟桂i行楷书,空前宏伟的集帖《三希堂法帖》刻成,内府收藏的大量书迹珍品著录于《石渠宝笈》中,帖学至乾隆时期达到极盛,出现一批取法帖学的大家,如乾隆、嘉庆年间的刘埔。
南宫碑书法作品
南宫碑书法作品南宫碑书法艺术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邯郸书法艺术界都知道,南宫碑在邯郸的传承起源于大名。
下面小编带给大家的是南宫碑书法作品,希望你们喜欢。
南宫碑书法作品欣赏“冀南一杆笔” 南宫碑第三代传人卢相之南宫碑书法艺术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邯郸书法艺术界都知道,南宫碑在邯郸的传承起源于大名。
而大名曾有一位素有“冀南一杆笔”之称的南宫碑重要传承人之一卢相之。
前不久,笔者拜访了卢相之长孙卢步蟾,他自小跟着祖父习练书法,深谙祖父的书艺理念。
据卢步蟾讲,他的祖父名辅臣,字相之(1894——1958),是大名县城关镇东大街人。
卢相之一生经历丰富,曾任山东省巨野县代理知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卢相之曾是大名县政协委员、河北省政协委员。
卢相之自幼酷爱书法,一生对书法艺术潜心研究,执着追求,涉猎颇广。
尤其“南宫碑”书体,是其书法艺术的精华,造诣很高,影响也很大,所以,当时被书界赞誉为“冀南一杆笔”。
一南宫碑书体是张裕钊先生所创。
张裕钊(1823——1894),字廉卿,湖北武昌人,道光二十六年中举,考授内阁中书,后入清末朝廷重臣曾国藩幕府,为书坛泰斗,散文大家。
清光绪十三年(1886)张裕钊主讲保定莲池书院时受直隶南宫县知事李之特聘,撰书《重修南宫县学记碑》碑文,这是张裕钊书法的代表之作,后人称其为“南宫碑书体”。
《清史稿》中称张裕钊:“精于八法,有魏晋六朝之风”。
清康有为评其书法:“在清人之中是碑之大成者”。
有诗赞曰:“沉雄映天地,方圆济魏唐,神韵扬秦汉,气力破八荒”。
南宫碑书法艺术在国内流传甚广,学书者甚多,其中有大成者为清末民初的王洪钧先生。
王洪钧(1869——1929),字锡三,号王二麻子,原籍天津塘沽人,是张裕钊的入室弟子,为南宫碑体的第二代传人,后居大名县,成为盐商。
王洪钧先生在大名先后收卢相之、李鹤亭等为入室授业弟子。
卢相之和李鹤亭同为南宫碑的第三代传人,他们在南宫碑书法艺术上均取得了骄人的成就。
26位清朝状元书法真迹(珍藏),苏州1位
26位清朝状元书法真迹(珍藏),苏州1位1、戴有祺江南金山卫(今上海金山)人。
字丙章,号珑严。
清康熙三十年(1691)状元。
2、于敏中江南金坛(今江苏金坛)人。
字叔子,号耐圃。
(1714—1779)。
清乾隆二年(1737)状元。
3、王杰王杰(1725-1805),字伟人,号惺国,陕西韩城人,王杰八岁丧父,家境贫寒。
自幼聪明好学,青年时期曾在江苏巡抚陈宏谋门下当幕僚,被陈器重,最后以陕西会考第一(解元)会试京城高考,又以探花第三名进呈乾隆皇帝殿试。
当时正逢乾隆欲在北方选拨人才,又见王杰字迹(书法)工整清秀,便把他拨为第一,成为清朝开国第一名陕西状元。
4、钱棨钱棨(1734-1799),字振威,号湘舲,祖籍无锡,长洲人。
乾隆辛丑一甲一名进士,状元,授修撰。
他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连中“六元”的状元。
5、朱昌颐朱昌颐(1784年-1855年),字吉求,号正甫,又号朵山,海盐人。
道光丙戌一甲一名进士,状元。
6、李承霖李承霖,字雨人,一字仰严,号果亭,(1808年-891年),享年84岁。
李承霖于道光十九年(1839)秋的乡试中,举经魁(中举第一名称解元,前五名统称举经魁),翌年春的庚子恩科(国家因庆典而增加的一次科考称恩科)中,被道光皇帝钦点为一甲一名状元。
清代书法家。
字叔平,号松禅,咸丰六年(1856)状元。
幼学欧、褚,中年致力于颜真卿,更出入苏、米。
工诗,间作画,尤以书法名世。
晚年沉浸汉隶,当时的书法家对他的书法造诣之高十分敬佩。
光绪二十四年,夏同龢得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
光绪二十八年,夏同龢出任湖南乡试主考官。
徐郙(1838-1907),字寿蘅,号颂阁,江苏嘉定人,同治元年状元。
清同治元年(1861)壬戌科状元。
刘春霖(1872-1944),字润琴,号石云。
直隶肃宁人,清光绪30年(1904年)甲辰科状元,亦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所谓“第一人中最后人”。
11、陆润庠陆润庠(1841-1915)字凤石,号云洒、固叟,元和(今江苏苏州)人,同治十三年(1874)状元。
以书法立身的清末状元曹鸿勋
以书法立身的清末状元曹鸿勋以书法立身的清口张培中孟令春韩桂义在潍坊.能够永垂青史的人物,曹鸿勋算一个。
都是些碑碣石刻或木刻匾额.与书法真迹是差着等这不仅因为他是隋唐科举制度以来潍县出的第级的。
据称,曹氏的“肉笔”之作即与本人之手通过一个状元.也阑为他为官清正。
在文风浓郁的潍坊人毛笔连接到纸面的真迹称,“肉笔”。
为范曾首用原眼里.还有更被看重的一面,那就是他的书法。
日前本不少.可是上世纪经历的战乱太多。
基本上都流散读到几篇介绍曹鸿勋生平的文章.作者皆认为。
其书了。
、硕果仅有的那些,又在十年浩劫中经历厄运,基法高于政绩想一想这个说法也有道理.曹鸿勋为官本不复存在。
现在的潍坊人,得其真迹片纸者。
无不的年代,晚清整个礼会腐败黑暗.多少事情恐怕是想视为珍宝为也不可为.、上世纪年代.笔者偶得他写于北京寓所的一然而.社会的黑暗掩盖不了书法的光辉家乡人幅书作.此幅书作长,宽,残缺得挺厉害一个多世纪以来津津乐道的还是他的书法艺术这除去残缺之字.正文共行多字。
有一年.笔者个东西就是这样.它是不会像政绩那样因为时代变接待过一个上门售卖曹鸿勋册页的古董商贩.商贩迁一玄不返。
往往愈久弥香,可以令人追回曾经的体声称绝对真迹。
我什么也没说,拿出此幅请他看,他验。
看了.一句话也不说了。
连自称不是很懂书法的商贩曹鸿勋在家乡遗字甚多.在世时即有大量罢迹都看出他出售的所谓“真迹”与之相比差了很大一上石..现有撕订查的有:陈氏家庙、裕堂药店、王之截。
翰墓碑及墓志铭、孝子碑、重修观音阁碑、重修玉清曹鸿勋在书法上确实下了很深的工夫.这方面宫碑、十笏同、十笏冈记、孟松里墓志铭、孙凤翔墓志不是浪得虚名。
据说。
当年与他同时考进翰林院的浙铭、张兆楷墓志铭、张湘帆子房墓志铭、孙葆田墓志江冯文蔚,书法卓著,文才惊人,号称才子,名噪江铭以及曹鸿勋临书《九成宫醴泉铭》等。
其中《九》书南。
他原以为本次状元的头衔一定会落到自己头上.是应潍县绅士丁星甫致函而写的。
山东历史上究竟出了多少位状元?
⼭东历史上究竟出了多少位状元?企业家的⼼灵读本鲁籍同乡精神家园近⽇⼭东⾼考成绩⼀出,备受关注的“⾼考状元”成绩便公布了。
其中理科状元张圣⼀来⾃于泰安市肥城⼀中,裸分713。
⽂科状元蒋彭飞淄博实验中学,裸分687。
这是朋友圈,流传的济宁各市县区考取北⼤、清华的学⼦⼀览表:⼭东出学霸,其实⾃古以来便是如此。
在中国⼏千年的封建历史上,⼭东⼀直是⽂化渊薮之地,⽂教发达,⼈才辈出,这在科举考试中也得以体现。
从唐⾼祖武德五年(622)壬午科开始选状元,到清末光绪三⼗年(1904)甲⾠科⽌,历史上共产⽣了近800名状元;现在能考知姓名的状元共596⼈(部分⼈物籍贯⽆法考证),其中可以考证的⼭东籍状元36⼈,分布在全省17个县市。
曲⾩不愧为孔孟之乡,共产⽣7名状元,且全部出在唐朝,为⼭东之⾸。
兄弟状元与⽗⼦状元曲⾩⼈孔纬,字化⽂,为孔⼦第20代孙,唐⼤中⼗三年(859)⼰卯科状元,曾任唐刑部尚书、御史⼤夫、集贤殿⼤学⼠、司徒等职,封鲁国公。
其弟孔纁考中唐咸通⼗四年(873)癸巳科状元;孔纬、孔纁之弟孔缄为唐乾符三年(876)丙申科状元。
于是,17年间⼀门兄弟三⼈考中状元,产⽣了中国历史上惟⼀的兄弟三⼈状元,此为科举考场内为⼈津津乐道的佳话。
孔纬兄弟少年丧⽗,兄弟三⼈皆依于叔⽗。
三⼈中以长兄孔纬政名最彰,唐光启⼆年(886)拜相。
孔纬为⼈疾恶如仇、公私分明、处事果敢。
居⾼位时,权要托其为亲友谋官者⽆数,均被其拒绝。
孔纬⾝上多齐鲁忠厚儒风,唐僖宗移住陈仓时,召百官见驾,孔纬辞别病危之妻,对家⼈说:“⼤丈夫岂以妻之故怠君⽗之急乎?”毅然前往陈仓救驾。
孔纬晚年感伤晚唐乱世,不肯服药治病,后⼈称其为贤相。
唐僖宗亦因其救驾有功,赐号“扶危启运保义功⾂”。
其⼦孔崇弼亦登进⼠科,官⾄散骑常侍。
历史上的⽗⼦状元也出在⼭东。
梁颢(963—1004年),郓州须城⼈(今东平县),北宋雍熙⼆年(985)⼄⾣科状元,曾任翰林学⼠、开封知府。
清人毕沅为陕西陵墓立碑考
2018.01161史海钩沉History Exploration·清人毕沅为陕西陵墓立碑考文 / 陈斯亮 杨豪中 赵荣摘要:论述清代陕西巡抚毕沅为110座陵墓立碑的事件,梳理相关碑刻的类别、数量及分布地区,列举错误立碑和碑碣遗失损毁情况;通过分析这些墓碑的具体位置、形式及内容,发现绝大多数墓碑为统一设计并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七月竖立,并从当时的陵墓保护热潮、《关中胜迹图志》编写、毕沅谒见乾隆等方面分析了立碑原因;指出毕沅立碑数量为历代之最,该事件具有标识鉴辨、划界设禁、旌表宣教、文化普及等意义,在清代陵墓保护中较具代表性。
关键词:陕西;毕沅;墓碑中图分类号:K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652(2018)01-0161-04中国历史上曾有十四个政权在陕西定都,陕西境内的帝王陵数量位居全国首位,名贤墓葬也很多。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陵墓之旁,几乎都有清代学者型官员毕沅(1730—1797)任陕西巡抚时所题写的碑刻。
学者们对此现象已开展了不少研究[1-8],但由于资料所限,这些研究多只是陈述毕沅保护帝王陵墓的史实,并未做深入考证,又因缺乏陵墓碑刻的整体统计数据,往往仅就零星实例发论,颇有管中窥豹之憾。
事实上,仍有诸多关键问题有待探讨,如毕沅所题碑刻数量几何?如此多的碑刻为何由毕沅一人题写?是何因素导致毕沅题碑?毕沅题碑对后世影响如何?本文旨在全面梳理毕沅所立碑刻的基本情况,探讨其立碑动因,并阐发该事件的特殊性及历史意义。
一、毕沅为陕西陵墓立碑的基本情况(一)立碑墓葬的类别、数量及分布地区从墓碑上的题字信息来看,毕沅将陕西境内的墓葬明确划分为“陵”和“墓”两大类,具体立碑情况见表1。
毕沅立碑之墓的时代自上古至元代,在立碑的110座墓葬中,汉墓36座,唐墓34座,周墓19座,恰好对应在陕西建都时间较长的几个王朝。
查阅明清时期史料,在全国范围内尚无其他官员或学者为陵墓立碑超过30座者,毕沅立碑的数量无疑为明清之最。
蟾宫折桂的敲门砖——清代状元书法赏析
蟾宫折桂的敲门砖——清代状元书法赏析作者:子健来源:《艺术品鉴》 2015年第9期文子健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一种通过考试选取官吏的制度。
明清以来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
其中殿试是皇帝亲自主持,第一名即为状元。
清执政大臣多状元出身,他们不仅博学而且善书,固在中国封建社会,吏部以身、言、书择人,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进士、状元个个善书的原因。
清朝的皇帝大多喜欢书法,尤其是顺治皇帝和康熙皇帝更是痴爱书法。
因此,在清朝的科举考试中,所选出的状元大多是那些书法字体出众,并且书法字体的风格深得皇帝喜爱的考生。
顺治皇帝喜欢欧阳询的书法字体,所以他在选状元的时候,首先要看哪个考生的书法字体最接近欧阳询的风格。
欧阳询是隋唐时期的著名书法家,他和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并称为“楷书四大家”。
史传如:顺治九年的邹忠倚、十五年的孙承恩都是用欧阳询的书法字体写的考卷,被顺治皇帝一眼看中,选为了状元;康熙十八年的归允肃、二十一年的蔡升元、三十九年的状元汪绎等学的都是王羲之的《黄庭经》《乐毅论》,参加考试的时候,这三个人都是模仿王羲之的书法字体写的考卷,结果被康熙皇帝一眼看中,成了状元。
清朝267年间共开科112次,进士26000人,状元112人。
状元是科举制度培养出来的社会精英,是极其难得的人才,也是最受重视的。
同时状元作为天子门生第一人,朝野瞩目,前途光明,起步就比较高,拿清朝制度举例: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从六品,榜眼、探花授翰林院遍修正七品,其他进士要么进翰林院继续学习要么外放县令(远离权力中心)。
执政大臣多状元出身,如宋代文天祥、明代商辂、清代翁同龢等等状元们不仅博学,而且善书,因为中国封建社会,吏部以身、言、书、判择人,大凡先试后铨,即先观书、判,再察声、言,然后注拟。
如何观书?楷法遒美是关键的一条,否则吏部绝不会铨选为士。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知进士和状元们为何个个善书的原因。
而“状元书法”也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审视了这一历史文化现象。
《曹鸿勋临九成宫醴泉铭》及跋文刻石
AppreciatION 鉴赏《九成宫醴泉铭》是唐代碑刻,唐贞观六年(632年)镌立于麟游(今陕西宝鸡麟游县)。
魏徵撰文,欧阳询书写。
记述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醴泉之事。
其笔法刚劲婉润,兼有隶意,是欧阳询晚年经意之作,历来为学书者推崇。
曹鸿勋(1846~1910),字仲《曹鸿勋临九成宫醴泉铭》及跋文刻石张 晖 王英勋铭。
祖籍潍县(今潍坊市潍城区)。
少时勤奋好学,刻苦读书。
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以一甲一名考中状元。
历任陕西省正考官、贵州布政使、贵州巡抚、陕西巡抚等职,政绩卓著,居官清廉,有耿直之风。
他又以书法闻名于世,习唐人楷书,学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各家,出神入化,临摹功夫很深。
他的科举试卷,被当时学子奉为书法楷模。
行草宗董其昌、赵文敏,所仿董其昌的对联,竟使时任尚书的翁同龢误认为真迹收藏。
隶书法汉碑,得其神髓,几乎乱真。
北京的故宫、颐和园、东华门、西华门、大栅栏等处,都有他的墨迹。
他留在故里潍县的墨迹最多,如《王之翰墓志》《重修观音阁碑》《十笏园记》《重九成宫九成宫九成宫九成宫跋九成宫九成宫编辑|薛续友AppreciatION 鉴赏修玉清宫碑》等。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潍县十笏园主人丁星甫求在外地做官的表兄曹鸿勋书写唐代名碑《九成宫醴泉铭》。
不数月,曹鸿勋临摹的碑文寄给表弟丁星甫,丁氏马上刻勒上石,以为后学楷模。
曹鸿勋临写的是原碑末尾的部分“惟皇抚运,奄壹寰宇。
……念兹在兹,永保贞吉。
”纵观该碑,曹鸿勋的书法运笔保持了欧书一贯的险劲锐利的北碑风格,风骨凛凛,同时又不失丰润。
寓险峻于平正之中,融丰腴于瘦硬之内,含韵至于法度之外,南派书风“秀骨清相”的和雅与北派书风“戈戟森然”的雄劲的融和特色。
用笔特点严谨工整、平正峭劲。
下笔、收笔或转折等地方,全都小心收敛,将个人情感蕴藏在内部,自始至终的谨严完全来自他所遵从的关于书法完美的概念。
《九成宫醴泉铭》明显带有浓重的隶书意味,所以曹鸿勋临写时很多字保留了隶书横向扁平的结构,可以说,曹鸿勋的一笔一画无不从原碑出,又有个人独特之处,不能不惊叹其一丝不苟,神韵天成,临摹此碑几可乱真。
历代皇帝名人匾额【欣赏】
历代皇帝名人匾额【欣赏】颐和园排云殿第二进院落的宫门房檐下悬慈禧皇太后御笔"万寿无疆"黑漆金字颐和园长廊慈禧题写的匾额乾清宫正殿宝座上方悬着由清代顺治皇帝御笔亲书的“正大光明”匾此匾为紫禁城的中心太和殿正中的“建极绥猷”匾,为乾隆御笔前朝三大殿的最后一殿是保和殿。
保和殿中是“皇建有极”匾,为乾隆御笔。
清朝自雍正皇帝后,就将寝宫从乾清宫迁到了养心殿。
养心殿中的“中正仁和”匾是雍正所书,是说帝王要中庸正直,仁爱和谐。
雍正皇帝是一个非常勤奋的皇帝,克尽职守,勤政爱民。
西暖阁位于养心殿,“勤政亲贤”匾同样是雍正御笔养心殿西暖阁的旁边,有一间几平米的小屋,乾隆为他取名“三希堂”,因为他经常在这里把玩他钟爱的三件书法绝品,所以名之。
三希,一是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坤宁宫“日升月恒”匾,为慈禧题写。
殿中明间设宝座,上悬康熙帝御书“无为”匾,宝座后有板屏一面,上书乾隆帝御制《交泰殿铭》。
慈禧太后楷书“富贵长春”镜心西林县那劳岑氏宫保府正厅现存完好的慈禧御笔华山玉泉道观后殿门楣上的一幅匾额“道崇清妙”是慈禧太后的御笔万寿山意迟云在亭慈禧太后题写的匾额慈禧太后书法镜心蜡笺万寿山门前牌楼上慈禧太后题写的匾额“云辉玉宇”西山大觉寺慈禧太后题写的匾额西安清真大寺里慈禧赐写的匾额颐和园长廊慈禧题写的匾额香山公园勤政殿御笔匾康熙状元及弟牌匾北岳恒山康熙皇帝御匾康熙《清慎勤》匾额康熙和乾隆御赐匾额康熙“万世师表”匾额颐和园牌匾图片仁寿门牌匾磁器口西门牌楼山门牌楼青城天下幽牌匾颐和园万寿无疆图片颐和园长廊仁寿殿牌匾頤和園內光緒所親筆提的匾額大栅栏全聚德图片p古代牌匾牌匾(分层不精细)图片厚德载物颐和园仁寿殿匾额颐和园鱼藻轩图片颐和园众香界图片颐和园仁寿殿图片颐和园长廊图片古代楼阁图片北京颐和园匾额辟雍大殿万流仰镜匾额颐和园牌匾颐和园流清镜俯匾额图片木制牌匾图片牌匾图片牌匾图片避风亭欧阳中石牌匾图片太庙匾额、太和殿匾额、乾清宫匾额一名工人正在清除匾额上的灰尘。
故宫旧藏《孔颖达碑》拓本钩沉
故宫旧藏《孔颖达碑》拓本钩沉打开文本图片集孔颖达碑,又称孔祭酒碑,是著名的昭陵唐碑之一。
贞观二十二年一六四八一,于志宁一字仲谧一撰。
碑文正书,三十五行,行七十六字,凡二千五百余字,额篆书阳文十六字。
原立于陕西省礼泉县烟霞乡袁家村孔颖达墓前,现藏于昭陵博物馆。
自宋欧阳修《集古录跋尾》始,历代金石学者多有著录考证。
故宫博物院收藏一《孔颖达碑》拓本,存八百余字,为碑之上半。
第一行『右庶子』下『银』字,及后之『颖达字冲远』下『冀』字皆未损,系典型明代拓本。
此本经明徐淮、邵弥、清施何牧、杨宾、云矫一待考一诸家递藏,后入清内府,贮藏于紫禁城建福宫内延春阁,嘉庆《石渠宝笈·三编》著录,属流传有序之本。
一九二〇年代初期,该本流散出宫沦落民间,或是宫内人员监守自盗所为,却因此幸免毁于一九二三年六月二十七日的建福宫火灾,可谓不幸之万幸。
该本后经清朝遗老宝熙从中周旋,最终为民国时期北京著名碑帖收藏家朱翼盦先生以八百五十元高价购藏。
一九五二年,朱氏哲嗣朱家济、家濂、家源、家溍兄弟四人秉承遗志,由翼盦先生夫人张慧祗女士率领,举所藏全部碑帖七百余种一千余件无偿捐赠,化私为公,泽被后人,经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文物局调拨,悉数人故宫博物院保藏,此本《孔颖达碑》亦在其中,即所谓『二进宫』者。
《孔颖达碑》的历代著录与考证欧阳修《集古录跋尾》,欧阳棐《集古录目》,赵明诚《金石录》,黄伯思《东观余论》,陈思《宝刻丛编》,赵均《金石林时地考》,赵崡《石墨镌华》,于奕正《天下金石志》,顾炎武《金石文字记》,林侗《来斋金石刻考略》,李光英《观妙斋藏金石文字考略》,严长明《西安府志》,毕沅《关中金石记》,朱枫《雍州金石记》,钱大昕《潜研堂金石文跋尾》,王昶《金石萃编》,孙星衍、邢澍《寰宇访碑录》,鲁泉《汉唐存碑跋》,洪颐煊《平津读碑续记》,王志沂《关中汉唐存碑跋》,梁章钜《过苍金石书画跋》,何绍基《东洲草堂金石跋》,朱士端《宜禄堂收藏金石记》,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毛凤枝《关中金石文字存逸考》,郑业敩《独笑斋金石文考残稿》,罗振玉《昭陵碑录》,武树善《陕西金石志》,宋伯鲁等《续修陕西通志稿》,方若《校碑随笔》,王壮弘《增补校碑随笔》,杨震方《碑帖叙录》,张彦生《善本碑帖录》,马子云、施安昌《碑帖鉴定》均著录考证。
神品|国宝级碑刻:高清单字更见字法遒秀、逸致翩翩
神品|国宝级碑刻:高清单字更见字法遒秀、逸致翩翩《曹全碑》全称《汉郃阳令曹全碑》,因曹全字景完,所以又名《曹景完碑》。
《曹全碑》系东汉王敞等人为郃阳令曹全纪功颂德而立。
此碑立于东汉灵帝中平二年(185年)十月。
碑阳20行,每行45字;碑阴题名33行,分5横列。
书体为隶书,篆额久佚不存。
全碑共1165字。
碑高253厘米,横宽123厘米。
此碑于明万历初在郃阳(今陕西合阳)莘里村出土,传碑石在明代末年断裂,人们通常所见到的多是断裂后的拓本。
现保存于西安碑林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藏有明拓本。
《曹全碑》属东汉末隶书完全成熟期的代表作品之一,它记载了东汉末年曹全镇压黄巾起义的事件,是研究东汉末年农民起义重要的历史资料,也是现存中国汉代石碑中保存比较完整、字体比较清晰的少数作品之一。
一、《曹全碑》的笔法1、笔形经典,丰富多变从笔画形态来看,其点画、横波、波挑、波磔等各类笔画形态完美,情趣多端,充分展示了成熟汉隶的面貌。
从艺术性而言,《曹全碑》的笔画变化也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在不同的字境中,相同的笔画具有不同的变化,这些变化又往往能够顺其自然,没有牵强的痕迹。
另一方面,这些多变的笔画也表现出丰富的意趣。
2、圆实活脱,刚柔相济《曹全碑》的笔画以圆实的篆籀笔意为主,形质极佳,这一点在笔画的起、行、住处,均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由于充分利用了中锋与“笔软”之性,其笔性极为活脱,“圆”与“韧”成为其笔画形质的主要特征。
但是,此碑笔意并非纯粹的“圆匀”,劲峭与刚健的线形在笔画交错之间时时可见。
也正因此,《曹全碑》才具有了遒丽多姿的风貌。
更为可贵的是,这种刚柔相济的变化在同一笔画中常能更替而行。
正所谓“转折兼用,而折兼有先提而后按者”。
3、静中寓动,曲直相谐参悟《曹全碑》的行笔可以发现,其笔速并不是一味的“匀”与“平”,而是颇具情性。
其行笔以稳健为主基调,轻松而匀净,毫无“鼓努为力”般的刻意。
但当逢动若脱兔之处,其又斩决果断,绝不拖泥带水,如“供”字的长横。
状元都是怪物,一百位状元书法大全,看看有没有你家乡的状元
状元都是怪物,一百位状元书法大全,看看有没有你家乡的状元在中国历史上,科举制度曾实行一千三百余年,至清代而臻于完备。
到了现代演变成了高考,都说“字如其人”,特别是在大量的试卷中,字迹好,的确成了绝对的优势。
二师兄今天搜集整理了一份清朝高考状元书法集,大家看一看有没有你们家乡的状元。
也瞻仰一下古人对书法炉火纯青的造诣,毕竟这种书法在现代可以说的上是神迹了,跟现在的高考状元比,大家觉得如何。
顺治年间高考状元顺治三年高考状元(1646年):傅以渐(1609年-1665年,山东东昌府聊城县人)顺治四年高考状元(1647年):吕宫(1603年-1664年,江苏常州府武进县人)顺治九年高考状元(1652年)满榜状元:麻勒吉(?-1689年,满洲正黄旗人)顺治十五年(1658年)高考状元:孙承恩(1619年-1659年,江苏苏州府常熟县人)顺治十六年(1659年)高考状元:徐元文(1634年-1691年,江苏苏州府昆山县人)顺治十八年(1661年)高考状元:马世俊(1609年-1666年,江苏镇江府溧阳县人)康熙年间高考状元康熙三年(1664年)高考状元:严我斯(1629年-?,浙江湖州府归安县(今湖州市)人)康熙六年(1667年)高考状元:缪彤(1627年-1697年,江苏苏州府吴县人)康熙九年(1670年)高考状元:蔡启僔(1619年-1683年,浙江湖州府德清县人)康熙十二年(1673年)高考状元:韩菼(1637年-1704年,江苏苏州府长洲县(今苏州)人)康熙十五年(1676年)高考状元:彭定求(1645年-1719年,江苏苏州府长洲县(今苏州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年)高考状元:归允肃(1642年-1689年,江苏苏州府常熟县人)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高考状元:蔡升元(1652年-1722年,浙江湖州府德清县人)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高考状元:陆肯堂(1650年-1696年,江苏苏州府长洲县人)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高考状元:沈廷文(?-?,浙江嘉兴府秀水县人)康熙三十年(1691年)高考状元:戴有祺(?-1711年,江苏金山卫(今上海金山区)人)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高考状元:汪绎(1671年-1706年,江苏苏州府常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高考状元:王式丹(1645年-1718年,江苏扬州府宝应县人)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高考状元:王世琛(1680年-1729年,江苏苏州府长洲县人)康熙六十年(1721年)高考状元:邓中岳(?-?,山东东昌聊城人)雍正年间高考状元:雍正二年(1724年)高考状元:陈德华(1696年-1779年,直隶安州(今河北安新)人)雍正五年(1727年)高考状元:彭启丰(1701年-1784年,江苏苏州府长洲县人)雍正十一年(1733年)高考状元:陈倓(1695年-1739年,江苏扬州府仪征县人)乾隆年间高考状元:乾隆元年(1736年)高考状元:金德瑛(1701年-1762年,浙江杭州府仁和县人)乾隆二年(1737年)高考状元:于敏中(1714年-1779年,江苏镇江府金坛县人)乾隆四年(1739年)高考状元:庄有恭(1713年-1767年,广东广州府番禺县人)乾隆七年(1742年)高考状元:金甡(1702年-1782年,浙江杭州府仁和县人)乾隆十年(1745年)高考状元:钱维城(1720年-1772年,江苏常州府武进县人)乾隆十三年(1748年)高考状元:梁国治(1723年-1786年,浙江绍兴府会稽县中塘(今属上虞)人)乾隆十七年(1752年)高考状元恩科:秦大士(1715年-1777年,江苏江宁府江宁县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高考状元:毕沅(1730年-1797年,江苏太仓州镇洋县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高考状元恩科:王杰(1725年-1805年,陕西同州府韩城县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高考状元:秦大成(1720年-1779年,江苏太仓州嘉定县(今上海市嘉定区)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恩科高考状元:黄轩(?-?,安徽徽州府休宁县人)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高考状元:戴衢亨(1755年-1811年,江西南安府大庾县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高考状元:汪如洋(1755年-1794年,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人)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高考状元:钱棨(1734年-1799年,江苏苏州府长洲县人)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高考状元:茹棻(1755年-1821年,浙江绍兴府会稽县人)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高考状元:史致光(?-1828年,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高考状元:胡长龄(1758年-1814年,江苏通州(今南通)人)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高考状元:石韫玉(1755年-1837年,江苏苏州府吴县人)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高考状元:潘世恩(1770年-1854年,江苏苏州府吴县人)乾隆六十年(1795年)高考状元:王以衔(1761年-1823年,浙江湖州府归安县人)嘉庆年间高考状元:嘉庆元年(1796年)高考状元:赵文楷(1761年-1801年,安徽安庆府太湖县人)嘉庆四年(1799年)高考状元:姚文田(1758年-1827年,浙江湖州府归安县人)嘉庆六年(1801年)高考状元:顾皋(1763年-1832年,江苏常州府无锡县人)嘉庆七年(1802年)高考状元:吴廷琛(1773年-1844年,江苏苏州府吴县人)嘉庆十年(1805年)高考状元:彭浚(1769~1833年,湖南衡山县人)嘉庆十三年(1808年)高考状元:吴信中(?-?,祖籍安徽休宁,寄籍江苏苏州府吴县)嘉庆十四年(1809年)高考状元:洪莹(?-?,安徽徽州府歙县人)嘉庆十六年(1811年)高考状元:蒋立镛(1782年-1842年,湖北天门人)嘉庆十九年(1814年)高考状元:龙汝言(?-1838年,安徽安庆府桐城县人)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高考状元:吴其浚(1789年-1847年,河南固始县人)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高考状元:陈继昌(1791年-1849年,广西桂林府临桂县人)道光年间高考状元:道光二年(1822年)高考状元:戴兰芬(1781年-1833年,祖籍安徽徽州府休宁县,寄籍安徽天长县)道光三年(1823年)高考状元:林召棠(1786年-1873年,广东吴川县人)道光六年(1826年)高考状元:朱昌颐(1784年-1855年,浙江嘉兴府海盐县人)道光九年(1829年)高考状元:李振钧(1794-1839年,安徽安庆府太湖县人)道光十二年(1832年)高考状元恩科:吴钟骏(1798年-1853年,江苏苏州府吴县人)道光十三年(1833年)高考状元:汪鸣相(1794年-1840年,江西九江府彭泽县人)道光十五年(1835年)高考状元:刘绎(1798年-1879年,江西永丰人)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高考状元:龙启瑞(1814年-1858年,广西桂林府临桂县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高考状元:孙毓桂(山东济宁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高考状元:萧锦忠(?-?,湖南长沙府茶陵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高考状元:张之万(1811年-1897年,直隶南皮人)。
欧阳询75岁楷书《九成宫碑》玉山草堂本
欧阳询75岁楷书《九成宫碑》玉山草堂本
狂热的男性生殖器崇拜者,同性恋人体摄影大师
摄影与诗歌 3天前
立即打开
欧阳询75岁楷书《九成宫碑》玉山草堂本
书法密码
2017.2.17
关注
《九成宫醴泉铭》也称《九成宫碑》,魏征撰文,欧阳询书丹。
唐贞观六年(632)刻,立于麟游县唐九成宫。
碑螭首方趺,上部断裂。
高310厘米,宽120厘米。
此碑系欧阳询晚年(75岁)之佳作。
点击展开全文
参与精彩评论,表达你的观点^_^
订阅
欧阳询
1.7万人订阅
卡戴珊未P过的翘臀照,吓坏了整个朋友圈
42图
应用内查看
商务范昨天
男子火车上看色情小说起反应没忍住摸了对面大姐
应用内查看
多图
男人看了会难受的图
搞笑皮哥 3天前
多图
女子裸身上街引轰动
参考消息网 7小时前
性的本质是什么?
周国平 3天前上拉加载更多发表
去应用内评论。
东汉隶书《曹全碑》高清大图
东汉隶书《曹全碑》高清大图东汉隶书碑帖欣赏《曹全碑》,故宫博物院藏本。
《曹全碑》,东汉中平二年(185年)十月立,高272厘米,宽95厘米,明万历初年在陕西省郃县旧城出土,1956年入藏西安碑林博物馆。
内容为王敞记述曹全生平。
此碑是汉碑代表作品之一,是秀美一派的典型。
其结体,笔法都已达到十分完美的境地。
清万经评此碑:“秀美生动,不束缚,不驰骤,洵神品也。
”《曹全碑》是目前我国汉代石碑中保存比较完整、字体比较清晰的少数作品之一。
隶书也叫“隶字”、“左书”。
是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的一种字体,把篆书圆转的笔画变成方折,在结构上,改象形为笔画化,目的是为了书写方便、快速。
始于秦代,普遍使用于汉魏。
晋朝卫恒的《四体书势》说:“秦既用篆,秦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指胥吏,即办理文书的小吏)佐书,曰隶字。
”就是说,隶书本来只是小篆的一种简率快速写法,到了汉朝,经过加工,发展成为一种具有艺术价值的字体。
秦隶也叫“古隶”,同小篆相差不很远:汉隶也叫“今隶”,其笔势、结构都与小篆不同。
汉隶西汉与东汉也有较大的区别,西汉的隶体笔画比秦隶简省,但尚无波磔(捺笔挑势);至东汉时,始有波捺,后人又叫“八分”。
隶书的结构打破了六书的传统,奠定了楷书的基础,提高了书写的效率,它的产生,标志着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西安碑林博物馆陈列的东汉《曹全碑》,可谓是隶书的代表,汉碑中的精品。
“曹全碑”全称为《合阳令曹全碑》。
刻于东汉中平二年(公元185年)。
明万历初年在合阳县(今陕西合阳)萃里村出土。
此碑为竖方形,高273厘米,宽95厘米,共20行,每行45字。
碑文记载了东汉末年曹全镇压黄巾起义的事件,也记载了张角领导农民起义波及陕西的情况,也反映了当时农民军的声势和合阳县民郭家起义等情况,为研究东汉末年农民起义斗争史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
此碑石黑明如涂油脂,光可鉴人,书体是用隶书写成。
文字清晰,结构舒展,字体秀美飞动,书法工整精细,秀丽而有骨力,风格秀逸多姿,充分展显了汉隶的成熟与风格。
玉清宫及宫内的名碑(道教圣地书法珍品)
玉清宫及宫内的名碑(道教圣地书法珍品)玉清宫及宫内的名碑(道教圣地书法珍品)2007年11月17日,由民间自发重建的四面碑(见上图)在潍坊玉清西街众谊汽车配件有限公司东院的颐园内落成并举行了隆重的典礼仪式。
这是人们挖掘和保护古人文遗产的一成功的实践。
四面碑原立于潍县玉清宫(见上图)内,本名“重修玉清宫碑铭碑”。
因其形状之故,民间一般称其为“四面碑”。
潍县玉清宫,位于今北宫西街北,市聋哑学校(旧址)一带,初为道观,后升为宫。
玉清宫创建于金大定年间,创始人为道教宗师丘处机之高足尹志平。
尹志平,莱州人,据说其出生时即有“祥瑞清明之气”室外环绕,幼儿时即“洞晓阴阳,淹通物理”,“生知良能”,这当然有些夸张。
但其自幼信道,却是事实。
他十四岁就学道于丹阳马真人,其后又学道于刘真人,二十二岁时拜栖霞丘处机为师,学全真教,“大有所悟”。
金末,潍县(当时称“北海”)有一名绅叫完颜龙虎,为世袭千户,广有家财,笃信道教。
某年,尹志平自栖霞西下,途经北海,完颜龙虎闻讯,迎于城外,向尹志平说:“吾一生尊道,今垂垂老矣,愿将吾城北之花园舍为道观,请尹大师做住持。
但愿大师屈就,以了却弟子心愿!”尹志平见龙虎公如此诚恳,北海一带也确实需设一传道基地,便答应了龙虎的要求,留了下来。
免不了按道家规矩进行了一番整修、布设,使之具有道貌。
又上报申请,一年后,被敕赐为观,称“玉清观”。
玉清观所在的花园,名“东苑”,是潍县有记载的最早的私人园林。
其内花木繁盛,中堂巍峨,台榭星错,是道家修行的绝好去处。
丘处机在寒暑之季就来此居住,期间留下了不少墨迹。
尹志平则在此住持了二十年,直至元太祖十四年(1219年)应招随丘处机西下。
他们西行数万里,在大雪山之阳拜见了成吉思汗。
元武宗三年(1310年),敕封玉清观为“玉清宫”。
至清代,玉清宫已十分壮观:宫门向南,门南半里许有高大石坊,上刻“玉清宫”三个大字。
宫门内,先是一片松林,古木参天,内有三进大殿及若干小殿,其景幽雅,早在元初即被列为“北海八景”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代状元xxxxxx碑组图欣赏
曹鸿勋的《重修玉清宫碑铭》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帖,曹鸿勋(1848-1910),字仲铭,号兰生,山东省潍县西南关新巷子人。
光绪二年(1876,丙子恩科)得中一甲一名,官至陕西巡抚。
宣统二年
(1910)九月初九,病逝京华,享年六十二岁。
曹鸿勋长于书法,专攻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兼工汉隶,偶作墨竹亦善。
立于潍县城北玉清宫内的《重修玉清宫碑铭》,为曹鸿勋欧体书法的代表作。
这个帖,民间称其为《四面碑》。
因其碑铭长达三千余字,曹书立面四幅,刻碑四面,成为方碑,故称。
曹书此碑时,四十八岁,正当盛年,雄姿英发。
至于《重修玉清宫碑铭》的立碑背景,早在清乾隆间,知县郑板桥与邑人韩亮德捐资倡修潍县玉清宫时,就请好友胡征君撰写了《重修玉清宫碑铭》,可是没等到上石,郑板桥就去官南归,立碑之事只得搁浅。
清光绪二十二年,潍邑名士郭熏之、高鸿裁、丁毓庚等二十人缅怀前贤,收集佚闻,大倡立碑,他们找到了当时正在京师詹事府任左春坊赞善的曹鸿勋,请其书写胡征君的《重修玉清宫碑铭》并为之记。
完成后,人们便选石、摹勒、刻字,立在玉清宫玉皇殿侧。
曹鸿勋在书写四面碑时是很下了一番功夫的,四面碑正文为欧体,共2500余字,字字苍劲俊秀,实为潍邑书法一绝,一时间潍人争相摹写,到玉清宫拓碑者四时不绝。
千百年来,玉清宫几经兴衰,到解放前已是末世光景。
潍县战役前,国民党军占领玉清宫,动用民夫,大兴土木,玉清宫内一片颓然,往景不复,但四面碑犹存。
1959年,玉清宫原址建为潍坊市聋哑学校。
及至文革期间,四面碑终被毁于一旦。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