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人教选修3学业分层测评19 美苏争霸 Word版含解析.pptx

合集下载

[精品]新人教选修3高二历史达标习题19 美苏争霸及答案

[精品]新人教选修3高二历史达标习题19 美苏争霸及答案

分层测评(十九)(建议用时:30分钟)[]1.赫鲁晓夫曾坦率地告诉美国记者:“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而联合起,那么就不会有战争。

”这说明( )①苏联想与美国合作,共同主宰世界②赫鲁晓夫放弃竞争,争取美国支持③美苏消除了分歧和隔阂④美苏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A.①②④B.②④.①④D.③④【解析】②③不符合史实,排除。

由赫鲁晓夫的话可判断①④正确。

【答案】2.在古巴导弹危机的最后一刻,莫斯下令舰船返航。

当时的美国国务卿腊斯克曾兴奋地对国家安全顾问说:“两个家伙比赛瞪眼珠子,结果那个家伙先眨眼。

”上述材料体现的信息不能反映出( ) A.美苏两国对峙B.美苏由对峙走向缓和.美苏两国关系极度紧张D.对抗中美国占优势【解析】美苏关系由对峙走向缓和是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开始的,题干反映的古巴导弹危机是在此之前的20世纪60年代初发生的,故B项不符合当时的史实。

【答案】 B3.美国《地杂志》刊发了一幅“逃兵”的照片。

1961年8月13日凌晨,在柏林墙即将合封时,一位参与修建围墙的东德士兵突然跃过铁丝,投奔西德。

对此解不正确的是( )A.西德修筑柏林墙防止东德人逃入西德B.东德修筑柏林墙防止民众逃往西德.柏林墙是冷战的产物D.柏林墙从修建之时起在民众心中就已倒塌【解析】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或东德)修筑柏林墙,目的是隔离东德(含东德的首都东柏林)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联邦德国或西德),从而阻隔东、西柏林之间市民的往。

【答案】 A4.1970年2月,尼克松在对外政策报告中说:“我们朝着改善同北京的实际关系的方面采取我们所能采取的那些步骤,那些肯定是符合我们的利益,符合亚洲的和平和稳定的利益。

”尼克松说这番话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综合国力的空前强大B.在美苏争霸中美国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中苏两国友好关系破裂D.美国为推行“战略防御计划”而调整对华关系【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材料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3专题综合测评4 含解析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3专题综合测评4 含解析

专题综合测评(四)(时间:60分钟分值:90分)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43年4月,罗斯福授意雷斯特·戴维斯在《星期六晚邮报》上发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罗斯福对战后世界安排的设想,要求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符合美国利益的世界政治与经济秩序.罗斯福相信,由于战争中英、苏、中等国都仰仗美国的经济、军事援助,凭着美国的实力,他可以利用战时的“大国合作”来实现其“蓝图”.……丘吉尔对战后世界结构的第一个设想是实现在英国领导下的欧洲统一,建立欧洲地区联邦。

丘吉尔主张成立一个世界性组织,下面分设欧洲、美洲、太平洋地区三个委员会.英国可以通过组织经济、政治和军事联合体在欧洲委员会中起主导作用,同时还可通过英属殖民地、附属国在太平洋地区委员会中发挥作用,以此来保证其国际地位。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和丘吉尔提出设想的背景和目的。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后来的历史发展与罗斯福和丘吉尔的设想有何不同。

(9分)【解析】第(1)问要求分析两种战后世界设想的背景及目的,战后设想也属国家外交的表现或延伸,故可分别从国际形势-—二战即将胜利,各国国力变化,美国相对实力进一步增强,英国衰落;各国原有外交政策,美国威尔逊“十四点”计划就想领导世界,而英国则是继续维系霸权。

第(2)问要求比较战后世界秩序格局与罗斯福、丘吉尔的设想的区别。

罗列描述战后国际秩序(冷战、两极格局、第三世界兴起、欧洲一体化等)与罗斯福、丘吉尔的主张予以比较即可。

【答案】(1)背景: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英国由欧洲强国走向衰落。

目的:美国想攫取世界霸权。

英国想继续维持世界霸主地位。

(2)①与罗斯福的设想不同:美苏开始了冷战,苏联未参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形成两极格局;欧洲联合成立欧共体;中国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第三世界国家的独立和发展.(任答两点即可)②与丘吉尔的设想不同:欧洲实现经济和政治的统一,但是没有在英国的领导下实现;战后殖民体系解体,英国附属殖民地纷纷实现独立.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各单元测试题(全册 共3个单元 附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各单元测试题(全册 共3个单元 附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各单元测试题(全册共3个单元附答案)单元检测(一)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2016·赣州高二检测)英国首相1898年说:“大国的斗争已经不再像1830年或者甚至1860年那样只限于欧洲问题,而是遍布全球的问题。

”这表明当时大国斗争的核心问题是()A.争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B.争夺世界市场和殖民地C.争夺非洲市场和殖民地D.争夺亚洲市场和殖民地答案B解析由材料中不再“只限于欧洲问题”,可知主要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在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时期对世界市场和殖民地的争夺日益突出。

2.现代交通和信息技术的出现,不仅远没有实现四海之内皆兄弟,反而加深了分歧,这说明20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得以爆发的前提是()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B.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C.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答案C解析一方面现代科技的进步促进了世界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故正确答案为C。

3.菲舍尔在他的《称霸世界的利爪》一书中写道:“……1914年6月的这一事件为德国统治者长期准备的战争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这一事件是指()A.奥匈帝国斐迪南大公夫妇遇刺身亡B.英法对德宣战C.美国宣布实施中立政策D.俄国出兵巴尔干半岛答案A解析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斐迪南大公夫妇在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地区的首府萨拉热窝遇刺身亡,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故答案为A。

4.法国贝当将军回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某个战役时说:“德军试图造成一个任何部队都无法坚守的死亡区。

钢铁碎片、霰弹片和毒气向我们所在的树林、堑壕和掩蔽部铺天盖地袭来,简直在消灭一切……”这个战役应该是()A.马恩河战役B.索姆河战役C.凡尔登战役D.日德兰海战答案C解析根据“霰弹片和毒气”来判断,法国贝当将军回忆的应当是凡尔登战役。

5.美国黑人领袖杜波伊斯在1918年写道:“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在这些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

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人教必修3阶段综合测评3 Word版含解析

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人教必修3阶段综合测评3 Word版含解析

阶段综合测评(三)(第五、六单元)(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当默深(魏源)先生时,与洋人交际未深,未能洞见其肺腑,然‘师长’一说,实倡先声。

”这里所说的“实倡先声”是指()A.编著《四洲志》,引导国人关注了解世界B.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发起洋务运动C.编制《海国图志》,提出向西方学习D.提出了最早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解析】编著《四洲志》的是林则徐,故A项错误;洋务运动在魏源之后,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提到魏源“师长”一说,可知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主张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故C项正确;D项是太平天国时期的《资政新篇》,错误。

【答案】 C2.观察下图,你认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该漫画描绘的是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B.该漫画描绘的是清末“新政”C.该漫画描绘的是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D.该漫画描绘的是洋务派“中体西用”【解析】图片反映的是在坚持封建制度的基础上,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反映的是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

【答案】 D3.严复认为:“吾国今处之形,则小己自由,尚非所急,而所以祛异族之侵横……故所急者,乃国群自由,非小己自由也。

”在此,他强调首先应()A.实行君主立宪B.学习西方民主C.争取国家独立D.实现个人自由【解析】根据对材料的理解,严复认为在国家当前的形势下,“小己自由”即民主权利,不是迫切必行的,由于异族入侵,所以“国群自由”即国家的民族的利益是最迫切需要维护的,主张国家的独立自由高于个体自由,故C项正确。

A、B、D三项是民主权利的内容,是“小己自由”,故排除。

【答案】 C4.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认为,封建“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控制人们思想的枷锁,造成了人们在政治上和家庭生活上的不平等。

这里强调的是()A.人性的解放B.人们政治地位的平等C.民主与科学D.平等与博爱【解析】“控制人们思想的枷锁”“人们在政治上和家庭生活上的不平等”说明体现了人性的解放。

2020年高二历史人教选修3学业分层测评19 美苏争霸 Word版含解析

2020年高二历史人教选修3学业分层测评19 美苏争霸 Word版含解析

[高中历史]绪论: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

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

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

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

”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

”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

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 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4.3《美苏争霸》学案与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4.3《美苏争霸》学案与练习(含答案)

第3课美苏争霸[课标要求]了解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苏等国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的背景和过程。

一、美苏对峙1.背景(1)美国①艾森豪威尔:主张通过对话谈判“软化”苏联。

②肯尼迪:提出“一手抓箭,一手抓橄榄枝”的“和平战略”。

(2)苏联:赫鲁晓夫提出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苏美共同主宰世界的战略目标。

2.表现(1)戴维营会议①目的:苏联为实现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的战略目标。

②成果:双方达成一系列协议,形成了所谓的“戴维营精神”。

(2)U—2飞机事件:使美苏矛盾重新激化。

(3)柏林墙:由于美苏矛盾的加剧,苏联在柏林修筑柏林墙。

(4)古巴导弹危机①经过:苏联在古巴修建导弹发射场,引起美国强烈反对,战争一触即发之际苏联让步。

②影响:是美苏两国的一次核赌博。

此后,美苏两国的核军备竞赛不断升级。

[知识点拨]美苏对外政策的变化是由当时美苏的实力变化决定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称霸世界的计划在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打击下连遭挫折,而苏联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实力大增,这时的苏联推行新的外交政策。

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两大阵营对抗的国际关系格局逐步演变为美苏争霸的格局。

二、从对峙走向缓和1.原因(1)美国侵越战争大大消耗了美国的国力。

(2)苏联的综合国力提高。

2.表现(1)尼克松调整政策①内容:提出“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的方针,强调均势外交。

②措施:调整全球军事部署,从越战中脱身,主动同中国、苏联协调关系。

(2)苏联的“缓和”战略①在外交上与西方国家加强交往。

②在争夺世界霸权上采取了更为积极的进攻战略。

(3)开始在限制和裁减核武器方面达成一些协议。

(4)两国首脑的一系列互访和会谈。

3.缓和下的较量(1)美国:积极推进“和平演变”策略,向苏联、东欧国家进行思想文化渗透。

(2)苏联:勃列日涅夫提出“缓和”绝不能放弃意识形态的斗争。

[误区警示]两极对峙格局形成以来,美苏在争夺世界霸权的过程中,既有紧张对抗,又有对话缓和,对抗和缓和都服从其争夺霸权的需要。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3专题综合测评3 含解析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3专题综合测评3 含解析

专题综合测评(三)(时间:60分钟分值:90分)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欧洲各国,战争爆发之初,一般市民以狂热的态度欢迎它的到来,这是人所共知的.对他们来说,战争脱离了平凡的日常生活,充满了兴奋和刺激,为国家而战被认为是崇高的理想。

强调牺牲、勇气、斗志的价值,社会各个阶层的对立一时间被忘却,在国家统一的象征之下,所有的市民相互合作,这些事情都被美化了。

——(日)入江昭《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二西方一评论家说:“威尔逊的原则征服了欧洲,国联盟约无疑是他努力的一座纪念碑。

但是,新大陆的政治是否与旧世界一样尚不可知.威尔逊的理想征服了欧洲,他是否能征服美国呢?”1920年3月最后表决中,参议院以53比28的多数否决了参加国联的议案.—-摘自《国际关系史》材料三大多数德国人自愿追随希特勒,根本不在乎反对派的遭遇和对犹太同胞的种族隔离现实。

对他们来说,德国在重新前进,而这是最重要的。

由于建立了战争工业,又进行了修筑高速公路等大工程,失业现象很快就消失了。

国家号召所有的德国人都买一辆“大众”牌轿车。

巧妙的宣传使人人感到生活在伟大的时代。

—-德尼兹·加亚尔、贝尔纳代特·德尚等《欧洲史》(1)材料一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原因?(6分)(2)国联盟约的主要成果有哪些?它的成立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特征?国联在美国的命运说明了美国政治的哪些特征?(5分)(3)分析“大多数德国人自愿追随希特勒"的原因。

一句话概括大多数德国人自愿追随希特勒的严重后果。

(4分)【解析】第(1)问从材料“一般市民以狂热的态度欢迎它的到来,这是人所共知的”可以分析一战爆发的原因,除此之外,还要分析战前欧洲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各自的扩张的需要以及萨拉热窝事件等,都是一战爆发的原因。

第(2)问国联盟约的成果根据所学知识可以知道,达成了维护和平原则、实行“集体安全”和对战败国殖民地的“委任统治”等主要问题上取得一致。

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人教选修3学业分层测评17 两极格局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pptx

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人教选修3学业分层测评17 两极格局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pptx

【答案】 C 4. 位 置。下列各项叙述最能符合当时美国领导人总体构想的是( ) A.充当世界的领袖,主宰全世界 B .主宰资本主义世界,控制西欧各国 C.控制西欧,稳定资本主义秩序 D .稳定资本主义秩序,遏制苏联扩张
【解析】 二战中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空前膨胀,要求在战后主宰世界,B、
C、D 三项都是美国在战后的构想,但最主要的是 A 项。
【答案】 A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丧失了作为一流大国的号召力。主要原因有 () ①经济实力严重衰退 ②战争中维希政府的投降行径损害了法国的国际威 望 ③战争给法国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④海外殖民地全部丧失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②③④ D.①②④
其盟军从 1943 年 5 月起,就开始从北、中、南和西南太平洋等方向对日军实行
逐岛争夺的反攻作战,并且通过卓有成效的作战正一步步地逼近日本本土。但在
太平洋战场上已处于绝对劣势,完全陷入被动挨打局面的日军,仍和美军逐岛展
开争夺,致使战事异常惨烈,双方都在漫长的岛屿争夺战中损失惨重。而在中国
(国民党)大陆及东南亚的大洋上日军仍然占据着大片陆地和众多的岛屿。
③体现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以合作来维护战后和平的精神 ④打破传统的以欧 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
学无止 境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雅尔塔体系对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秩序、清除法西斯主义、恢复和
发展各国经济,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从总体上说,该体系符合世界人民
实现和平的愿望,②不正确。
【答案】 (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了最后结束的阶段,德、意、日 法西斯败局已定;需要迅速结束战争;安排战后世界的问题。
(2)评价:协调了苏联与美英之间的关系,加强了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团结; 对重大问题做出了决定,推动了雅尔塔体系的形成;打上了大国强权的政治烙印。

高二人教版历史选修三练习 模块质量检测 Word版含解析

高二人教版历史选修三练习 模块质量检测 Word版含解析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6分)1.一战前夕,两个帝国主义国家(X国和Y国)结成了同盟。

借此X国可以在欧洲孤立法国,Y国可以更加有力地争夺巴尔干地区。

X国和Y国最有可能是() A.意大利、德国B.奥匈帝国、意大利C.德国、奥匈帝国D.英国、德国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分析题干可知,符合题意的为C项。

答案:C2.1914年8月2日英德双方谈判时,德国首相指出:“你们是否要为一张废纸(指保证比利时中立的条约)和我们开战?”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我们承担着光荣的责任,要保卫一个弱小邻国的独立、自由与领土完整。

如果哪些国家说他们只有在条约对他们有利时才守约,我们就不得不使局势变得只有守约才对他们有利。

”这说明()A.英国将为维护比利时的中立而战B.英国的目的是以武力制服德国来遵守条约C.英国为了维护国际公理而战D.英国以保护比利时为借口参加对德国的战争解析:阅读题干材料可知:英国首相的意思是为保护比利时不惜与德国一战,但这只是借口,因为当时德国要重新瓜分世界,英国要保住作为世界霸主的既得利益,英德矛盾激化,这才是两方开战的主要原因,故正确选项为D。

答案:D3.1920年9月,《新潮》杂志载文说:“军国主义打破,旧式的政治组织破产,于是感觉最钝的中国人,至此也觉得仅仅学习西洋的富国强兵、政治法律是没有用的……于是乎谈政议法的声浪稍衰,而社会改造的声浪大盛。

”促使当时社会思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国际因素是()A.世界经济危机爆发B.协约国战胜同盟国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D.第一次世界大战暴露了西方文明的弊端解析:题干反映了一战后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国道路的视角的变化。

“仅仅学习西洋的富国强兵、政治法律是没有用的”实际上指出了当时人们对西方制度的失望,“社会改造的声浪大盛”说明了当时思想界出现了要求进行彻底的社会革命的呼声。

而导致这些变化的根源在于“军国主义打破,旧式的政治组织破产”,即一战的影响。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专题综合测评5人民版选修3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专题综合测评5人民版选修3

专题综合测评 ( 五)( 时间:45 分钟分值:90 分)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没有庆祝活动。

关于停战协定签字的消息在时代广场灯光新闻牌上闪烁看,们驻足读着这一通告,耸耸肩膀继续走路,不像欧洲胜利日和对日作战胜利日,没有欢呼的人群聚集在一起……艾森豪威尔显然是实现了他结束战争的竞选诺言,但是这一结局丝毫也未能振作美国的民族精神。

解力夫《朝鲜停战实录》材料二冷战结束后,朝鲜半岛局势有所缓和,但依旧处于不安状态……冷战时期的战略格局和旧的冷战时期安全秩序尚未改变,这也是导致地区局势不稳定、军事对峙的根源……建立一个均衡的、各国共同参与的、平等的、彻底摆脱冷战影响的东北亚安全机制,是顺应时代、能代表各国利益、真正起到维护本地区安全的机制。

高海宽《相关大国对朝鲜半岛的和平与安全的影响作用》(1)根据材料一回答,这场战争为什么“不像欧洲胜利和对日作战胜利日”那样受到美国人的“欢呼”?(6 分)(2)冷战结束后,朝鲜半岛“依旧处于不安状态”指的是什么?“建立一个均衡的、各国共同参与的、平等的东北亚安安机制”是大家共同的愿望。

据此,你如何理解战争与和平?(9 分)解析】第(1) 问,欧洲战争的结束是在己方取得完全胜利的情况下和法西斯国家签订了投降书的情况下完成的,因此值得庆贺,但是朝鲜停战协定是双方商定的,美方并未取得完全胜利。

第(2) 问,根据材料“冷战时期的战略格局和旧的冷战时期安全秩序尚未改变”分析第一小问;第二小问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回答。

答案】(1) 对德日战争的结束是以德日战败并签订投降协定为标志的,朝鲜战争是以双方签订停战协定为结束标志的。

(2) 朝鲜半岛依然处于分裂对峙状态。

理解:地区冲突影响世界稳定,战争与和平问题关系到人类文明的兴衰,和平与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越南战争使美国的政界、军界高层在后来进行战争决策时“形成一种新的共识:美国只应把动用军事力量作为最后一种手段;只有当美国国家利益明显受到影响时方可这样做;只有当获得公众强有力的支持时才能这样做;只有在有可能相对较快地以较小代价取得胜利时才能这样做。

江苏省如皋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三)历史(选修)试题Word版含答案

江苏省如皋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三)历史(选修)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6~2017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三)历史试题(选修)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每年一度的不满意测试,目的就是要阻止任何人成为太受欢迎的人,阻止像庇西特拉图这样的人,企图利用公民大会作为成为僭主(独裁者)的台阶。

每一年,雅典人投票放逐一人达10年之久,这是一种预防犯罪的处罚。

”材料中的“不满意测试”A.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B.标志着雅典奴隶制国家形成C.推动雅典政治进入鼎盛时期D.易导致公民权力滥用和误用2.公元前242年,罗马设立外事大法官,外事大法官在审理涉外案件之时,一方面不能援引只适用于罗马公民的法律诉讼程序,另一方面又无其它明文规定的诉讼程序可供依循,客观上使其只能通过行使“自由心证”的裁量权,自行创制诉讼程序。

“自由心证”裁量权的行使A.因随意解释法律而损害平民利益B.调节的是罗马公民之间的法律关系C.反映出罗马法基于实际逐步完善D.以保障罗马帝国公民的权利为前提3.独立之后美国各州享有立法权,1787年汉密尔顿宣称,“对宪法以及立法机关制定的任何法律的解释权应属于最高法院”,“宪法与法律相较,以宪法为准”,“最高法院必须有宣布违反宪法明文规定的立法为无效之权”。

汉密尔顿这样说的根本目的是A.树立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权威B.确立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共和政体C.理顺普通法律和宪法之间的关系D.维护扩大中央权力的联邦体制设计4.“帝国议会不是一个‘假议会’,虽然宰相与政府都由皇帝任命,但是如果他们没有议会多数的支持,几乎无法执政,因为议会享有立法权。

”作者对近代德国政体的看法是A.议会支持德国皇帝与政府的工作B.近代德国政体不乏民主成分C.近代德国政体专制是实,立宪为虚D.帝国议会是最高的立法机关5.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对腐败落后的清政府造成维护自身统治的压力而使其被动地展开对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并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从这一方面来看,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高中历史 学业分层测评2 人民版选修3

高中历史 学业分层测评2 人民版选修3

学业分层测评(二)(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德军初期进展迅猛,一度到达可用望远镜看到巴黎埃菲尔铁塔塔尖地区,法国政府被迫迁到了波尔多。

但德军在协约国军队的抵抗下被迫退却。

”以上描述的是( ) A.马恩河战役B.凡尔登战役C.索姆河战役D.萨拉热窝事件【解析】题干材料所指的是德军推进到巴黎城郊,法国政府被迫迁往波尔多。

德军的凌厉攻势也被英法联军抵挡住,由此可知是马恩河战役。

【答案】 A2.德皇威廉二世对战争的胜利信心百倍,他向即将开往前线的士兵宣布:“叶落之前你们就能返回故乡。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在西线速胜的信心被打破的战役是( ) A.马恩河战役B.凡尔登战役C.索姆河战役D.日德兰海战【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恩河战役使德军速战速决计划破产。

【答案】 A3.凡尔登战役是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战,这主要是因为( )①德军兵力、士气开始衰落②法国军队站稳了脚跟③德国歼灭法军主力、迫使法国投降的计划宣告失败④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首次重大战役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解析】解答本题要紧扣凡尔登战役的影响分析,也可采用排除法。

④不正确,首次重大战役应是马恩河战役,可排除含④的A、C、D三项。

【答案】 B4.1916年5月底,丹麦日德兰半岛附近的北海海域发生了大规模的海战。

当时的交战双方是( )A.英军和德军B.法军和德军C.法军和意军D.俄军和德军【解析】1916年5月底,英、德海军之间爆发了日德兰海战,故选A项。

【答案】 A5.美国总统威尔逊1914年9月呼吁美国人民对待一战要“从思想到行动都应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

可是,1917年4月美国却参加对德作战,其主要原因是( )A.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B.俄国二月革命的爆发C.威尔逊当选美国总统D.害怕协约国战败,美国国家利益受到巨大损害【解析】战争爆发后,美国与交战国双方做生意,特别是在协约国方面,经济利益更加密切。

因此美国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参加了协约国作战。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3模块综合测评 含解析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3模块综合测评 含解析

模块综合测评(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2016·宁波高二期末)某一时期,德国人宣称“我们的未来在海上”,法国人高唱“不要忘记色当之役”,俄国人扬言“保卫斯拉夫兄弟”.这些耸动的口号和行动与下列哪一战争有关() A.拿破仑对外战争B.普法战争C.第一次世界大战D.第二次世界大战【解析】拿破仑对外战争的目的是巩固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成果,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与题干中的法国人高唱“不要忘记色当之役"不符,故A项错误;普法战争与俄国无关,故B项错误;德国人宣称“我们的未来在海上”即为1890年上台之德皇威廉二世的主张“大海军主义"、“世界政策”图谋向外殖民扩张,法国人高唱“不要忘记色当之役”意指不要忘记1870年“普法战役”失败之耻,图谋向德国报复,俄国人扬言“保卫斯拉夫兄弟”真正目的是要染指巴尔干半岛,这些口号与行动,形成了“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两大敌对阵营,最后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故C项正确;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德国发动,法国与苏联都属于被侵略国,故D项错误。

【答案】C2.(2016·杭州一模)1914年7月29日,美国驻伦敦大使致函威尔逊总统:“如果真的发生一场大战,欧洲的进步将遭受重大挫折,而美国领导世界的时代会提前到来.”能够支持这一预言的史实有()A.战后美国开始支配欧洲事务B.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C.美国在国联中地位举足轻重D.美国获得了德国部分殖民地【解析】一战后,美国与英法争夺领导权失败,并非开始支配欧洲事务,故A项错误;一战中美国直接参战较少,主要向战争双方兜售军火和资源,大发战争横财,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与材料中“美国领导世界的时代会提前到来”相符,故B项正确;因与英、法争夺领导权失败,美国最终未加入国联,故C项错误;一战后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则分别由英、法、日、澳以委任统治的形式进行瓜分,美国并未获得,故D项错误。

高二历史人教选修3学业分层测评18 冷战的开始 Word版含解析

高二历史人教选修3学业分层测评18 冷战的开始 Word版含解析

学业分层测评(十八)(建议用时:30分钟)[学业达标]1.(2016·大连高二检测)二战后美国外交官凯南形容美国是鲨鱼,前苏联是老虎,二者虽然都很凶猛,却生活在截然不同的环境里,暂时不会兵戎相见。

凯南评述的是美苏()A.都成为超级大国B.进行冷战对峙C.共同对付法西斯D.军事实力接近【解析】“暂时不会兵戎相见”即不会发生“热战”,B 项正确;A 项与题干意思无关,D 项只看到表面现象,未理解凯南评述的实质。

【答案】 B2.在1943年德黑兰会议期间,大国首脑曾设想战后由四个警察(美、苏、英、法)共同维持世界秩序,但是到1945年二战结束时,变成了一个警察(美国)领着两个警察(英国和法国),和另外一个警察(苏联)相对抗。

导致这种格局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社会意识形态的对立B.美国实力的增强和英法的衰落C.苏联政治影响在东欧的扩展D.美苏两国利益的冲突【解析】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根本原因”,A、B、C三项是某一方面的原因,不能完全说明题干揭示的主题。

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中的决定性因素,故选D项。

【答案】 D3.美国学者沃尔特·拉弗贝指出:希腊打的是内战,美国没有理由介入。

然而美国选择戏剧性的办法,要求国会在一场世界性的反共战争中支持政府。

他所指的是()A.遏制理论的提出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北约集团的建立D.杜鲁门主义的提出【解析】杜鲁门主义是美苏冷战的宣言书,由材料中“反共战争”可以看出是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主要是针对西欧经济的,可排除。

【答案】 D4.杜鲁门声称: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

其含义不包括()A.都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B.都以经济和军事援助为主要形式C.其目的是反苏反共D.都是为了美国的国家利益【解析】本题考查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一致性,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是冷战政策在政治上的表现,马歇尔计划是在经济上的表现,故A、C、D三项都是两者的共同点。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3 学业分层测评19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3 学业分层测评19

学业分层测评(十九)(建议用时:40分钟)[学业达标]1.读下图漫画,下列阐释错误的是()A.揭示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B.发达国家成为全球化最大受益者C.发展中国家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D.美国为经济全球化背负沉重负担【解析】图片主要反映了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美国等发达国家处于极为有利的地位,美国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不是背负沉重负担。

【答案】 D2.有学者指出,“全球性,指示着这么一种意识形态机制:它试图一劳永逸地将整个世界当作一件价值连城的奖品,一些民族国家(发达民族国家)以全体名义得天独厚地占有这件奖品。

”下列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①在全球化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发达国家②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政治多极化的实现③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缩小④发达国家掠夺世界的新途径是全球化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经济全球化以发达国家为主导,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本题材料反映了发达国家在全球化中起主导作用;发达国家掠夺世界的新途径是全球化。

【答案】 C3.2002年世界粮食首脑会议行动计划中提到:“任何地方的饥饿均会威胁所有地方的和平。

”下列对此话的理解,不确切的是()A.世界日益成为息息相关的整体,相互影响日益加深B.只有消除饥饿,才能彻底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C.促进共同发展是维护和平的有力保证D.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是人类的共同责任【解析】材料体现了发展与和平的关系,发展是和平的保证。

B项中“彻底消除”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答案】 B4.下图所反映的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国际经济秩序不合理B.发展中国家人口过剩C.发展中国家科技水平低D.经济区域化发展的结果【解析】经济全球化发展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长期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造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悬殊。

【答案】 A5.冷战时期,北约、华约等军事政治组织是影响世界格局的重要因素,而冷战结束后,各类国际经济合作组织的重要性与日俱增。

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人教选修3学业分层测评2 旷日持久的战争 Word版含解析.pptx

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人教选修3学业分层测评2 旷日持久的战争 Word版含解析.pptx
学无止 境
学业分层测评(二)
(建议用时:30 分钟) [学业达标] 1
.德国“施里芬计划”最突出的特点是( ) A .注重以发展科技赢得战争 B. 强调集中兵力和速战速决 C.充分重视盟友的合作关系 D.侧重挖掘各兵种作战潜力 【解析】 根据“施里芬计划”,战争爆发后,首先要在西线集中兵力,先 占比利时,然后向法国发起进攻,争取速战速决。最后将主力东调,打垮俄国。 这个作战计划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强调集中兵力作战,强调速战速决。
的认识。第(1)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军与英军在西线对抗德军,一战中有东 线、西线和南线三条战线。第(2)问根据材料归纳战争残酷性的表现即可。第(3) 问依据教材基础史实回答,注意只答新式武器。第(4)问可从武器对战争进程、 战争范围、战争危害等方面的影响回答。
【答案】 (1)西线。对手:德军。东线和南线。 (2)一战伤亡人数多,体现了战争的残酷性。 (3)飞机、毒气弹、潜艇、坦克等。 (4)战争方式改变:速战速决;战争范围扩大;战争危害更加残酷。
【答案】 D
学无 止 境
3.凡尔登战役是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战,这主要是因为( ) ①德军兵力、士气开始衰落 ②法国军队站稳了脚跟
③德国歼灭法军主力、迫使法国投降的计划宣告失败
④是大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 A.①②③④ C.②③④
B.①②③ D.①②④
【解析】 解答本题要紧扣凡尔登战役的影响,亦可采用排除法。④不正确,
[能力提升]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法国的征兵海报 材料一 右图是一战期间法国的征兵海报。当时巴黎街头到处可见征兵的海 报。法国人约翰就在这时参军了。 材料二 亨利、科勒和约翰都是参加过一战的老兵,下列分别是他们对战争 的一段回忆。 亨利:很多战争场面我不愿再回忆。这次战役(凡尔登)消耗了法国许多最勇 敢和最优秀的战士——法军伤亡 46 万人。但是德军也付出了差不多 30 万人的代 价。 科勒:我们这场战役(索姆河)规模比你们那场还要大,伤亡人数比你们多了 一倍。人死得太容易了,仅战争的第一天,英军就死伤了 6 万多人,真惨啊! 约翰:马恩河战役死的人也不少啊。战斗只有短短的 5 天,双方共伤亡 34 万多人,平均一天也超过 6 万人了。

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人教选修3学业分层测评4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Word版含解析.pptx

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人教选修3学业分层测评4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Word版含解析.pptx
——《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一战产生的严重后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对英、美、日及俄国的影响。 【解析】 第(1)问,从材料中读取相关数字,从人口伤亡、财产损失和巨 大破坏等方面归纳。第(2)问,材料中对每个国家的叙述,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加 以归纳,如某国“削弱了控制它的实力”等。 【答案】 (1)造成了人力、物力的巨大伤亡和破坏,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 灾难。 (2)削弱了英国的殖民势力和海上霸权地位;美日两国崛起;俄国经过十月 革命,建立起社会主义国家,并逐渐成为世界强国。
D.欧洲各国发生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解析】 根据材料中“印度支那”“唤起了一种独立的意识”及“1926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年”分析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影响,故选 B
项。 【答案】 B [能力提升]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死亡人数
受伤人数
经济损失
学无止 境
学无止 境
学业分层测评(四)
(建议用时:30 分钟) [学业达标]
1.之所以说塞尔维亚抗击奥匈帝国和比利时抗击德国的战争是民族解放斗 争的性质,是因为( )
A.其目的是保卫自己的主权和独立而进行的战争 B.其目的是争夺世界霸权 C.战争首先是塞尔维亚和比利时发动的 D.战争具有非正义性 【解析】 塞尔维亚和比利时都是遭受外来侵略而卷入战争的,是为保卫自
材料二 这场大屠杀使英国付出昂贵的代价,它一度扩大了帝国的疆域,但 却削弱了控制它的实力。英国征服土耳其主要是依靠印度的人力,但是英国对古 老土耳其帝国残存部分的主权只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短暂插曲。随着第二次世界 大战后印度的独立,英国再也没有足够的力量来维持它在中东的地位了,从而创 造了一个争相弥补的权力真空。同样,英国也无力保持它的海上优势了,美国和 另一个潜在对手日本向它挑战,并且最终超过了它。……从俄国革命的种子里长 出一个大帝国,它借助另一次世界大战徐徐登上世界列强的宝座,这个帝国比英 国所知的任何帝国都更为强大。

2016-2017沛县中学高二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选修

2016-2017沛县中学高二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选修

2016~2017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三)历史参考答案(选修)21.(1)原因:钱学森参与了研制了原子弹、导弹和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并取得成功。

(2分)(2)“光滑的石子”和“美丽的贝壳”:提出万有引力定律和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创立了经典力学体系。

(3分)“巨人”:伽利略(1分)理由:伽利略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为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分)(3)最大贡献:创立了相对论(1分)侧重点:爱因斯坦侧重于科学与战争的关系邓小平侧重于科学与生产力的关系(2分)相似之处:科学应服务于人类的和平和发展。

(1分)(4)观点:科学具有纠错的特性。

史实:从经典力学到相对论的发展。

(答到相关史实即可得分,2分)22. (1)“极左的幼稚病”:新文化运动“极右的老朽病”:洋务运动(2分)(2)最重大成就: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1分)(3)形成:中国革命实践与马列主义结合的成果;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结晶(3分)(4)三民主义:救国;毛泽东思想:建国;邓小平理论:富国(3分)(5)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优良部分;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要与本国国情相结合;在时代发展中积极创新;应坚持社会主义原则,即文化要为人民大众服务。

(3分,答对三点即可)23.(1)相同之处:文艺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1分)谬误:他认为“某种艺术是和某些时代精神、风俗概况……同时消灭”是错误的(1分)说明:因为艺术家的精神和艺术家的作品是不会随着时代的结束而结束的。

例如贝多芬的古典主义音乐和中国的京剧,至今仍受到人们的欢迎(史实可多样化)。

(2分)(2)“它”指的是浪漫主义文学(1分)特点:反理性,注重精神力量,注重创造性(2分)(3)特点:关注社会问题,再现社会风貌,剖析社会本质,揭露社会罪恶(2分)作品:《播种者》《拾穗者》(1分)(4)作者:贝克特(1分)原因: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引起西方社会的精神危机(2分)(5)共同的“社会生活”:资本主义制度下各种问题和矛盾(1分)24. (1)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评价较为客观公正;对商鞅变法的评价符合事实,有一定的道理;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存在偏见,失之片面。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综合测评3 人民版选修2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综合测评3 人民版选修2

专题综合测评(三)(时间:60分钟分值:90分)1.阅读下列材料:……英国没有“宪法”,严格地说,是没有写成文字的宪法。

英国“宪政”建筑在传统基础之上,因此比“成文的”宪法更牢固。

……英国“宪政”是由许多先例、律令和司法案例组成的不定型体,其中“习惯”起决定的作用。

英国宪法有些部分写成文字(如历年的案例),有些部分则不成文,而仅仅是以前发生过的事。

先例在英国政治制度中起很重要的作用,时至今日,英国政府的权力、上下院的职能、首相产生的办法、政府更替的规则等,所有这些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至关重要的方面,都是由“习惯”确定其原则的,并没有写成文字。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主要就建立在传统所规定的约定俗成之上,似乎并不需要一部成文的“宪法”。

——钱乘旦等著《日落斜阳:20世纪英国》请回答:(1)在英国宪政制度发展过程中起很重要作用的“先例”是什么?说明其主要作用。

(7分)(2)在英国宪政制度发展史上,《权利法案》明确了建立君主立宪制度,它确立的哪些原则和规定对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4分)(3)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英国宪政制度发展的突出特点是什么?(4分)【解析】第(1)问要仔细阅读材料,进行归纳概括。

第(2)问要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权利法案》的意义。

第(3)问对英国宪政作出评价即可。

【答案】(1)先例:《大宪章》。

作用:体现了“王权有限,法律至上”和保护公民权利的原则精神;为英国资产阶级对抗王权、反对专制提供了重要法律依据。

(2)原则:议会主权至上和法制原则。

规定:议员的选举和活动不受国王的干涉。

(3)尊重历史传统与现实需要紧密结合;依靠宪政惯性渐次推进等。

(言之成理即可)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比一切东西更有利的莫如挖掉这些罪恶的根源,那就是不经议会同意,而妄以国王陛下名义,向人民征税或征收其财产税的专断权力;如今,已由两院断定并以国会的一项法案,宣布这权力是违反法律的。

——《大抗议书》(1641年12月1日送呈国王) 材料二洛克认为,在自然状态里,总会有一些人侵犯他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因此需要政府通过法律来保护人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无 止 境
C. 柏林墙是冷战的产物 D. 柏林墙从修建之时起在民众心中就已倒塌 【解析】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或东德)修筑柏林墙,目的是隔 离东德(含东德的首都东柏林)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联邦德国或西德),从而
阻隔东、西柏林之间市民的往来。
【答案】 A 4.1970 年 2 月,尼克松在对外政策报告中说:“我们朝着改善同北京的实 际关系的方面采取我们所能采取的那些步骤,那些肯定是符合我们的利益,符合 亚洲的和平和稳定的利益。”尼克松说这番话的主要原因是( )
A. 中国综合国力的空前强大 B.在美苏争霸中美国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 C.中苏两国友好关系破裂 D.美国为推行“战略防御计划”而调整对华关系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材料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尼克松的
话来看,美国要进行战略收缩。故选 B 项。
【答案】 B
5.古巴导弹危机和苏军入侵阿富汗反映出美苏争霸的战略态势是( )
苏联力图改变力量对比;双方对对方的判断失误。 (2)对危机采取有节制的反应;避免发生军事冲突导致战争;保持接触,探
索化解危机的有效途径;达成必要的妥协。
A.①②④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解析】 ②③不符合史实,排除。由赫鲁晓夫的话可判断①④正确。
【答案】 C 2.在古巴导弹危机的最后一刻,莫斯科下令舰船返航。当时的美国国务卿 腊斯克曾兴奋地对国家安全顾问说:“两个家伙比赛瞪眼珠子,结果那个家伙先 眨眼。”上述材料体现的信息不能反映出( ) A. 美苏两国对峙 B.美苏由对峙走向缓和 C .美苏两国关系极度紧张 D.对抗中美国占优势
学无 止 境 【解析】 通过再现美苏关系三个阶段的特点可知,20 世纪 60~80 年代, 美、苏互有攻防。故 B 项正确。 【答案】 B
[能力提升] 7.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 世纪 60 年代初,苏联以保卫古巴的名义在古巴秘密部署中程导弹。 苏联认为,导弹运进古巴不会被美国发现,即使被发现也不会做出反应。美国判 断苏联不会在境外部署核武器。 苏联的部署很快就被美国发现。美国政府内有人主张轰炸导弹基地,认为驻 古苏军没有核弹头,不会进行军事反击。实际上驻古苏军拥有核弹头 162 枚,随 时准备反击。美国政府宣布其武装部队处于最高戒备状态,并采取相对缓和的封 锁拦截等措施。对此,苏联态度强硬,拒绝美国要求,表示将最猛烈地回击美国 的进攻。战争一触即发。 拦截极易发生军事冲突,导致战争。美国国防部长指示部队“要尽可能避免 发生战争。但是,我们还是必须为此做好准备”。而苏联船只在靠近美军隔离线 时停止航行或掉头。 双方通过多种渠道频繁接触,寻找解决方案。最终,赫鲁晓夫同意撤除在古 巴的导弹,要求美国保证不发动对古巴的军事进攻等作为交换条件。美国接受了 苏联的建议,双方达成协议。
A.美国转守为攻
B.苏联转守为攻
C.美苏互有攻守
D.苏联采取全面收缩战略
【解析】 古巴导弹危机时,苏联处于守势;苏联入侵阿富汗时,美国实力
下降,苏联处于攻势。B 项全面揭示了美苏争霸战略态势的发展变化趋势。
【答案】 B 6.下列对 20 世纪 60~80 年代美苏关系的概括,较为全面的是( ) A .苏联不断加强对外扩张,美苏争夺世界霸权 B. 美苏对峙,互有攻防,双方争夺世界霸权 C.美国采取强硬政策遏制和反击苏联的全球扩张 D.美苏争缓和是从 20 世纪 60 年代末 70 年代初开始 的,题干反映的古巴导弹危机是在此之前的 20 世纪 60 年代初发生的,故 B 项
不符合当时的史实。
【答案】 B 3.美国《地理杂志》刊发了一幅“逃兵”的照片。1961 年 8 月 13 日凌晨, 在柏林墙即将合封时,一位参与修建围墙的东德士兵突然跃过铁丝网,投奔西德。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西德修筑柏林墙防止东德人逃入西德 B.东德修筑柏林墙防止民众逃往西德
学无止 境
学业分层测评(十九)
(建议用时:30 分钟)
[学业达标] 1.赫鲁晓夫曾坦率地告诉美国记者:“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
果我们为和平而联合起来,那么就不会有战争。”这说明( )
①苏联想与美国合作,共同主宰世界 ②赫鲁晓夫放弃竞争,争取美国支持
③美苏消除了分歧和隔阂 ④美苏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
——《回顾——越战的悲剧与教训》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巴导弹危机发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概括说明美苏化解这一危机的方法。 【解析】 第(1)问据所学知识回答古巴导弹危机发生的原因,属于基础知 识的再认、再现。第(2)问认真阅读、分析材料,从中筛选出“相对缓和”“多
学无 止 境
种渠道频繁接触”等有效信息,最后进行归纳整理即可。 【答案】 (1)美苏以武力为后盾在全球范围内争夺霸权;美国占据优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