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河北省石家庄市复兴中学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 秋天的怀念 学案(无答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5课《秋天的怀念》学案
《秋天的怀念》学案班级:组别:姓名:【学习目标】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作者的心情。
2.抓住关键词句,品析母亲的人物形象。
3.通过解读“好好儿活”的含义,加深对亲子之爱和生命价值的感悟。
【课前预习】1、给加点字注音。
瘫痪..()仿膳.()侍.()弄整宿.()..()憔悴2、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烂màn() jué()别 xù()叨 yāng()求 chuí()打【情境任务】在生活中,可能每个人心中都对自己的父母有许多的说想说:可能是感恩,也可能是抱怨;可能是眷恋,也可能是厌烦。
其实我们可能从来没有真正理解过父母。
只是随着我们渐渐长大,才会慢慢发现父母的良苦用心。
班级将举办“读懂亲情”为主题的朗诵会,用声音再现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挚爱深情。
任务一:朗读课文,走进作者朗读课文,他在瘫痪之初的状态是怎样的?你从哪里感受出来?应该用怎样的语调去读?我从,感受到史铁生的状态,我读出他内心的。
任务二:品读文章,体会母爱面对我的暴怒悲观,母亲是怎么做的?你读出母亲怎样的情感?我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我读出母亲的___ __。
我从 __ __(字/词)中,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三:赏菊花,感悟生命为什么母亲执着于要带我去看花?文中的菊花又含有什么寓意?【朗读脚本】【作业】必做:挑选本文中令你深受触动的语段,制作成朗读脚本,录制一段朗读视频。
选做:现在的你是否也读懂了父母的某些良苦用心,请以《那一次,我真……》为题,将那件触动你的事写下来并读给你的父母听。
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案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秋天的怀念》是部编教材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所选的文章以亲情为主题,以不同的生活为背景,抒发了同样感人至深的亲情。
学习本单元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秋天的怀念》选自《史铁生作品集》,这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怀念母亲的散文,作者通过回忆自己瘫痪时不懂得“好好儿活”,身患绝症的母亲忍受着病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精心照顾他,最终母亲因病离开人世后,自己才懂得要“好好儿活”,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及对生命深刻的感悟。
作者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钦佩的作家之一。
他曾自嘲“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他用残缺的身体,写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的勇气和执着,勉励过一代又一代人。
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从作者的生命历程及对母爱的感受过程中有所感悟。
作为叙事性散文作品,《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
7—9年级(第四学段)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要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本文的细节描写有很多处,且每一处都是那么感人,是引导学生品味语言、领悟内涵的极佳文本,教学时,应注意品析方法的指导,才能更充分的理解母亲的“艰难”和“我”对母亲的情感。
“单元导读”对朗读这一学习方式做出更为细化的要求,即“继续重视朗读,把握文章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
”对言语表达间蕴含的情感做了精准体味的要求,即“有的则深沉含蓄,要从字里行间细细品味。
”,本文就属于深沉含蓄类,教学时,应以情感与内容的需要,合理设计朗读形式,有效进行朗读指导,以助学生更深刻的体会人物含蓄的感情。
七年级学生在逐步适应初中语文学习,在完成第一单元教学的基础上,学生接触到了构思精巧、语言精致的写景抒情散文,增加了语言积累,充分感受景物描写,初步感悟文章的思想情感,具备了一定的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同时在第一单元中,学生初步学习了朗读的要领,通过朗读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案
4.塑造人文素养:通过感悟母爱的伟大,培养学生尊重长辈、关爱他人的品质,增强学生的人文关怀和道德素养;
5.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指导学生主动查找资料、预习课文,养成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秋天的怀念》中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和文章的表达技巧。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怀念情感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感悟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珍惜身边的人和事。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主题内化:学生可能难以将文章的主题思想内化为自己的认知,形成深刻的人生感悟。
-语言表达:如何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是教学的难点之一。
举例解释:针对情感深度这一难点,教师可以通过情景再现、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模拟体验作者的心境,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情感内涵。在修辞手法识别方面,教师可以结合具体例句,对比分析,让学生直观感受修辞手法的效果,并指导学生在实际写作中尝试运用。至于主题内化,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享个人经历,从而促使学生将文章主题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达到深刻感悟的目的。在语言表达方面,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并提供一定的词汇和句型支持,帮助学生克服表达困难。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散文中表达情感的基本方法。散文通过具体的描绘和细腻的叙述,传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秋天的怀念》是作者史铁生对母亲的深情怀念,也是对生命态度的反思。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通过分析课文,看作者是如何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来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以及这种怀念如何影响作者的生活态度。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秋天的怀念》导学案(含答案)
《秋天的怀念》导学案课题秋天的怀念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会认会写会用:瘫痪、暴怒、捶打、憔悴、诀别、淡雅、烂漫、喜出望外、絮絮叨叨2、认识作者,熟读课文,复述文章主要内容,梳理文章思路。
3、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与主旨。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见目标2 、3难点:见目标3点学习方法导学、自学、合作探究学法提示亲爱的同学们,想完成以上学习目标,我们要多读几遍课文,借助书上的插图、课后习题,学会整体感知(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行文思路怎样、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与主旨)。
知识链接1.文学常识:史铁生(1951.1—2010.12)男,北京人,著名小说家,散文家。
代表作有:中短篇小说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等;散文随笔集《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
曾先后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
他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
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连在了一起,用残缺的身体,思考着生与死、残缺与爱情、苦难与信仰、写作与艺术等重大问题,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并解答了“我”如何在场、如何活出意义这些人们普遍性的精神难题,充满了正能量。
2. 摘要复述法:(1)用抓中心句的方法概括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再把概括出的意思连缀起来。
(2)没有明显中心句的段落则先用“抓关键词语”的方法,明确每一段的段意,然后将段意连贯起来。
自主学习案学生活动1.读一读,认识作者:A.幸福是要自己去寻找的……哪怕是你现在正在经历着一场大的浩劫,你也应该幸福,因为你可以在浩劫中看到曙光,能从浩劫中学到很多别人可能一辈子都学不到的东西,当你拥有了别人所不曾拥有的东西那你就是唯一。
左边四段话是同一个人写的,你觉得他应该是怎样的人?答案: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B.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扩展它的宽度;不能改变天生的容貌,但你可以时时展现笑容;不能企望控制他人,但你可以好好把握自己;不能全然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充分利用今天;不能要求事事顺利,但你可以做到事事尽心。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五课《秋天的怀念》教案最新8篇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五课《秋天的怀念》教案最新8篇《秋天的怀念》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文章细节,揣摩人物内心世界。
3.品读文章质朴深沉的语言。
4.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过程与方法:从情境创设和情感铺垫导入,解读“我”和母亲。
引导学生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体悟亲情和生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体会作者和母亲的经历和感受,真正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并用正确的态度面对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品味揣摩语句,深入理解课文。
2.走进“我”和母亲的内心世界;感受母亲形象。
教学难点:切实体会母爱的博大无私,指导学生学习如何面对磨难。
三、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采用情境引导法、朗读法、赏读评议法等教学方法,此外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通过情境创设和情感铺垫导入,反复品读课文,逐步深入理解课文。
2.学生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问题,激发学生阅读体验。
丰富学生情感,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导入:教师出示PPT并朗读:我一直有一个凄苦的梦……在梦中,我绝望地哭喊,心里怨她:“我理解你的失望,我理解你的离开,但你总要捎个信儿来呀,你不知道我们会牵挂你,不知道我们是多么想念你吗?”但就连这样的话也无从说给她听,只知道她在很远的地方,并不知道她在哪儿。
这个梦一再地走进我的黑夜,驱之不去。
这段文字节选自史铁生的散文《有关庙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一个人强烈的想念之情,这个人便是他的母亲。
学习了史铁生回忆母亲的散文《秋天的怀念》,我们会对这种情感有更深的体会。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走进作者播放视频课件《秋天的怀念》作者介绍。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案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写作练习的积极性较高,但部分小组在成果展示时表达不够清晰。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学生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训练,让他们在展示成果时更加自信和流畅。
-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珍惜亲情,培养感恩意识。
举例解释:
-在讲解课文时,教师应着重分析作者对母亲的感情表达,如“母亲是那棵永远守护着我的大树”等句子,让学生深入理解母爱的伟大。
-对于修辞手法的讲解,教师可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句子,如“秋天来了,树叶黄了,像金币一样洒落下来”,指导学生学会欣赏并运用这些修辞手法。
-对于修辞手法的运用,教师可通过举例、练习等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并运用这些技巧,如让学生尝试仿写类似的句子。
-在课堂讨论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尊重他人观点,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秋天的怀念》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感受到过对亲人的怀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怀念亲人的情感奥秘。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秋天的怀念》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课文情感的把握和修辞手法的运用存在一定难度。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对情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案)
第二部分(3-6):写母亲在准备带“我”去看菊花时,因病去世。
第三部分(7):妹妹带着“我”去看菊花,“我”终于明白母亲的一番良苦用心。
分段讲解
一、抽读课文第一部分(1-2段),思考问题:
1、文章开头写我的坏脾气有什么作用?
点拨:
“我”的“暴怒无常”的坏脾气,一般人是忍受不了的,但母亲不仅能忍受我的坏脾气,还能宽容、理解和支持,这就是母爱。因此,这里写我的坏脾气,是为了衬托出母亲对我的爱之深。
谣(yáo)言博(bó)学
徭(yáo)役搏(bó)斗
词语积累
侍弄:文中指经营照管。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
烂漫:文中指颜色鲜明而美丽。
诀别:分别(多指不易再见的离别)。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絮絮叨叨:形容说话不简洁,来回地说。
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课文,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点拨:
做笔记。
掌握和运用本文的三种写法。
课堂板书
母亲央求去看菊花
学生做笔记。
给学生直观的感受。
点拨:
抓住“昏迷前”“最后一句话”进行分析。
这句话是母亲在临死前的最后遗言,母亲临终前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自己的儿女,这是何等伟大的母爱呀!我想,母亲那句还没说完的话应该是:你们一定要好好地活着!这句话反映出母亲要儿女们热爱生活,对生活要充满信心;面对困难,要有坚强的信念和顽强的斗志。
3、找出第三段中的细节描写,选择其中一个地方分析其作用。
(1)寓情于叙,感情真挚。作者借助平凡的小事,表达的却是伟大的母爱。
(2)对比手法的运用。第一段中作者将“我”瘫痪后的暴怒无常与母亲的小心翼翼、精心呵护相对比,体现了母爱的伟大;第二段秋天落叶的描写与第七段菊花盛开的描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示出我思想的转变,这种转变正是母爱的结果。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5《秋天的怀念》学案
《秋天的怀念》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2、反复朗读,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体会人物形象。
学习重难点:领悟文章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联系生活激发感恩情怀。
学习过程:【课前自主学习案】1.通读课文找出生字词,并在自查字典标注“读一读,写一写”读音和词义。
2.圈划、朗读我和母亲的神态、动作、语言等描写,作好简单批注。
3.朗读作家史铁生的三段话,思考:能说出这样话的人,你觉得应该是怎样的人?A“幸福是要自己去寻找的……哪怕是你现在正在经历着一场大的浩劫,你也应该幸福,因为你可以在浩劫中看到曙光,能从浩劫中学到很多别人可能一辈子都学不到的东西,当你拥有了别人所不曾拥有的东西那你就是唯一。
”B“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扩展它的宽度;不能改变天生的容貌,但你可以时时展现笑容;不能企望控制他人,但你可以好好把握自己;不能全然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充分利用今天;不能要求事事顺利,但你可以做到事事尽心。
”C“人生如梦。
生命从无到有,又从有走向无,生生死死,构成社会和世界。
从人生无常这一点来说,人生有如梦幻。
因此,一个人只有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才不枉到这世界上走一回。
”我觉得他是:。
【课堂合作探究案】4.课文围绕我与母亲主要写了哪四件事?5.思考讨论文题“秋天的怀念”的含义是什么?(提示:可从“作者怀念谁?为什么会怀念?为什么在秋天怀念?”几个方面来理解文题。
)6.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是本文写作上的又一特色,思考文章哪些地方使你体会到母亲那深沉而无私的爱?(提示:细细体会文中直接描写母亲的神态、动作和语言的词句,分析其中蕴涵的思想感情,还可以通过对“我”暴躁任性的描写和母亲的慈爱宽厚的描写相对照中体会母爱的深沉与无私。
)7.文章最后一段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如何理解“我懂得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和“要好好儿活”?(提示:可以从母亲活着的时候曾经多次要带“我”去看花,几乎都遭拒绝,而在母亲去世后“我”却与妹妹一同去看花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段菊花的天真烂漫的描写中蕴涵着生命的一些精神和意义,以及作者所寄之情)【当堂拓展检测案】8.你认为本文能感动人的原因是什么?9.试着把第五段结尾的“母亲没有说完的话”补充完整。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单元主题◇第二单元的主题是“人与社会(挚爱亲情)”,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阅读这些课文,可以加深我们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本单元安排了三篇教读课文——《秋天的怀念》《散步》《<世说新语>二则》,一篇自读课文——《散文诗二首》。
◇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2.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提炼文章主旨。
3.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亲情。
4.继续学习朗读,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
5.学习并积累课文中精彩的字词句段,并学会在自己的表达中运用本单元精彩的语言材料。
◇教学重难点◇1.重点:①继续学习朗读,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
②了解不同文章抒情的不同特点:有的显豁直白,有的深沉含蓄。
2.难点: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亲情。
◇课时安排◇《秋天的怀念》:推荐安排2课时。
《散步》:推荐安排1课时。
《散文诗二首》:推荐安排2课时。
《<世说新语>二则》:推荐安排2课时。
5秋天的怀念史铁生◇教材分析◇《秋天的怀念》选自《史铁生散文选》,这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怀念母亲的散文。
作者通过回忆自己瘫痪时,身患绝症的母亲忍受着身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精心呵护他、照顾他的事情,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及悔恨愧疚之情。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与作者有关的知识,积累生字词。
2.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体会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1.通过品读细节,体会母爱的厚重、宽容与伟大。
2.通过合作探究,掌握运用多种描写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内心的感恩之情,学会感受爱,表达爱,反思爱,并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信念。
◇教学重难点◇1.重点:深入地理解作者的复杂情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自己的悔恨与愧疚,对于生存困境中“好好儿活”的领悟。
2.难点:感悟人间真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父母的情感。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案一. 教材分析《秋天的怀念》是一篇描写秋天景色的文章,通过对作者的一次秋日散步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亲情的怀念。
文章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寓意深刻。
本篇文章安排在七年级上册,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秋天的美好,体会生活的真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生活中的事物也有自己的认知和感悟。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秋天的美好景色认识不足,对于文章中蕴含的深刻情感理解可能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差异,引导他们感受秋天的美好,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文章结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秋天的美好,体会生活的真谛,培养对亲情的怀念和珍惜。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文章结构。
2.难点:体会文章中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亲情的怀念,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的美好,激发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中的情感内涵,培养情感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音乐等教学资源。
2.提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3.准备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音乐等资源,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的美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时,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秋天的认识和感悟。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揭示文章主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5《秋天的怀念》优质精品课课堂教学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5《秋天的怀念》优质精品课课堂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秋天的怀念》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五课,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课文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适合学生朗读和感悟。
同时,本文还涉及到一些生字词和语法点,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但是,对于一些生字词和语法点,学生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讲解。
此外,学生对于情感的把握和感悟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会课文中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和语法点,理解课文的大意和主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学会欣赏和感悟文学作品中的情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心和感恩之心,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和语法点的讲解和掌握。
2.对课文情感的理解和感悟。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情感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朗读、写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情感感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生字词和语法点的讲解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问题驱动:请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怀念过一个人?这个人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课文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的情感,提高朗读能力。
3.操练(10分钟)针对课文中的生字词和语法点进行讲解和操练,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这些知识点。
设计意图:通过讲解和操练,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和语法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人教部编版七上语文5《秋天的怀念》优质精品课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上语文5《秋天的怀念》优质精品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秋天的怀念》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是一篇描写秋天景色的散文,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描绘了秋天的田野、山林、天空、秋风、秋雨等景象,给人以美的享受。
同时,课文也蕴含了人生的哲理,引导人们珍惜时光,热爱生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生活充满了好奇和热情。
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但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对一些词语、句子、修辞手法等存在理解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对秋天的印象可能仅停留在表面的美丽,对课文中所蕴含的哲理可能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才能深刻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秋天的喜爱,引导他们珍惜时光,热爱生活。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对课文中所蕴含的哲理的理解。
3.朗读和表达能力的学习和提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3.生字词卡片。
4.课堂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秋天的情境,激发他们对秋天的喜爱。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的内容和作者,引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
朗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语气、情感的变化。
3.操练(10分钟)教师挑选几个重要的生字词,通过出示卡片或口头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然后,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课文中所描绘的秋天景象,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的描述,形成对秋天的直观印象。
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语文七年级上册(1)
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秋天的怀念》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课文,是史铁生的一篇怀念母亲的散文,作者用凝重的笔触,回忆了母亲在自己瘫痪时的几件小事,一个个平凡的细节为读者诠释了伟大母爱的内涵。
课文是作家对母亲的追忆,更是一篇充满人生哲理的感人作品,语言含蓄,情感真挚细腻。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时期,学习本课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母爱的熏陶与感染,感悟人间真情,及时的给学生作一次爱的洗礼。
同时七年级的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学生要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主题并不难,关键是如何使学生内心真正受到震撼,从而理解感恩母亲,让学生在感恩中理解爱。
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出生于北京,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
后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
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
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代表作品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务虚笔记》《命若琴弦》,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
21岁时,作者双腿因病瘫痪,脾气变得暴怒无常,丧失生活的信心。
他的母亲当时身患肝癌,依然悉心地照料他,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得知真相后,作者无比的内疚。
于是,他写下这篇散文,表达对母亲的无限怀念。
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案
《秋天的怀念》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母亲艺术形象,感悟作者意图。
2.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培养学生有感情的读好课文的能力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母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2.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教学重点:品味母亲的“好好儿活”,通过有感情地品读来分析“母亲”这一形象。
教学难点:分析作者对待生活的态度,以及前后的变化,回顾作者的心路历程。
教学方法:品读法、赏析法、探究法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了解作者我们今天学习作家史铁生的一篇散文《秋天的怀念》。
我们一起读一读,关于史铁生的介绍。
多媒体显示:史铁生,原籍河北涿州。
1951年出生于北京。
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中,1969年去陕北延边插队落户。
1972年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
回北京后在一家街道工厂做临时工,七年后因病情加重回家休养。
1979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
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出血逝世。
作者这样解读他自己的名字。
多媒体显示:心血倾注过的地方不容丢弃,我常常觉得这是我姓名的昭示,让历史铁一样的生着,以便不断地去看它。
不是不断地去看这些文字,而是借助这些蹒跚的脚印不断看那一向都在写作的心,看这心魄的可能与去向。
大家想一想:这是一个怎样的人。
他经历了怎样的磨难?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作者,从作者名字入手进入文本,激发阅读兴趣,为理解作者复杂情感奠定基调。
二、预习检测,自读课文1. 朗读课文,关注字音。
2. 听写生字生词。
(文后“读读写写”)3. 选词造句。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旨在抓好字词教学,让学生夯实基础,强化积累意识。
用词造句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字词的方式。
三、走进文本,走近作者(读“我”)1. 自由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我”和母亲之间怎样的故事,想表达怎样的情感。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教会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品读关键句,概括人物情感。
3.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说出对母爱的理解。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体会无私的母爱,体会作者的复杂情感。
引导学生研读文本,感悟母爱,引发学生对生活态度的积极思考,关注对“好好儿活”意义的探寻。
教学难点:体会母爱的无私、伟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自古逢秋悲寂寥,文人墨客就经常以秋景来体现凄苦、悲伤的心境,今天我们来学习史铁生的一篇文章——《秋天的怀念》,让我们来看看史铁生怀念的是秋天的景、秋天的情还是秋天的人呢?二、整体感知:1.第一次走进文本,带着问题,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后,大家能同时答出作者在秋天怀念的是——明确是母亲。
2.文中,此时作者的状态是怎样的?在文本中找出相应的语句或词语。
——暴怒无常。
3.再次走进文本,速读课文,找出体现他暴怒无常的语句。
提示特别生气的他想做什么宣泄。
同学们会思考作者为什么会这么暴怒呢?此时的作者21岁,风华正茂的他却因病双腿瘫痪,再也站不起来了,这样的痛苦,使他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让学生设想,此时的他会有怎样的心情?——失落、痛苦愤怒、想要发泄。
适时请一名学生读这两个句子,要求读出暴怒的感觉。
引导学生这句话能不能听出暴怒的感觉,通过老师朗读技巧的指导,最终有一名同学正确读出他的暴怒,引导全体学生领会并学会通过重音、停连的作用来体现激动暴怒的情绪。
三、感受母爱提问,此刻,面对暴怒、痛苦的儿子,母亲又怎样的身体状况,她又是怎样做的?再读文本。
这部分以小组为单位,大家在合作竞争中完成。
圈点勾画出文中描写母亲的语句,去感受她的心情,并讨论母亲是怎样的一个人?此时的母亲已到肝癌晚期,母亲痛苦不痛苦,她有没有在我的面前表现出来,(没有)那她是怎样做的?继续引导,她为什么这样做?这样说?有什么样的表情,思考什么样的心情能导致他这样的一种状态?让学生先找出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结合朗读技巧,读出文字背后的情感。
人教版(202X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案
课题秋天的怀念课时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受到伟大母爱的熏陶感染,深刻领会母爱无私、博大、宽容、深厚的特点。
2.初步领会借助小事来表达人物情感的写法。
学习本文生动感人的细节描写。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以及母亲话语中含着的意思。
教学难点透过生活小事感受母亲对“我”的爱,透过生活中的小事表达“我”对母亲的深情。
教学方法学生研读为主,尝试探究学习。
教学手段课件课型新授课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扣题探读,激情导入二、自由研读,真情感知1.听写生字2.整体感知课文1.细读课文教师读生字,要求带拼音鼓励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猜测课文内容,如:作者在秋天怀念的是谁?为什么是秋天的怀念?他(她)有什么值得作者去怀念的?出示细读提示1.为了表达对母亲的一片深情,作者选取了母亲生前的几件小事?找出相应的段落。
2.细读每件小事,画出课文中让你最受感动的句子,说说感学生在纸上写让学生带着这些疑问自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
细读课文,在书上勾画圈点。
2.小组内交流成果。
3.汇报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1.第一自然段2.第二自然段动的理由。
布置任务根据学生汇报情况,可能找到二件、三件、四件小事,这时教师引导小结:为了表达对母亲的一片深情,作者选取了母亲生前的四件小事来写。
在叙述每件小事中,哪些句子让你最受感动。
教师点拨:当时我是怎样的心情?(板书——绝望)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联系第二自然段,大家知道:母亲现在什么情况?母亲已经病入膏肓,疼痛难忍,面对我的暴怒和绝望,她忍住了哭声,更忍住了——(自己身体的病痛),还鼓励我,从这个“忍”字看出母亲结合提示中的问题,先在小组内自读理解,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读读这一段内容,想想是不是母亲生前的一件小事。
再仔细读一读,看还有什么新发现。
学生自由谈指名读第二自然段3.第三自然段怎样?(板书——坚强)“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这是一句再朴实不过的话,母亲把“好好儿活”这句话重复了两次,她究竟要告诉儿子什么呢?教师点拨:母亲说要带我去看菊花时是什么神色?(央求)理解词意。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案设计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杨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母亲艺术形象,感悟作者意图。
2.训练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培养有感情的读好课文的能力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通过自学讨论,自己读懂课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运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母爱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2.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品味赏析细节描写;朗读设计的评价和指导;探寻作者写作意旨教学方法诵读法、品析法、精段阅读法、资料助读法一、揭示课题,铺垫情感(1分)1、导入:孩子们,在第一单元我们一起感受了四季美景的多姿多彩,今天我们步入第二单元一起体味人世间最普遍最美好的情感之一——亲情。
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五课。
2、齐读课题能带着预习时的情感体验,带着感情再读一次吗?文章中的“我”在有着浓浓伤感情绪的秋天怀念谁?明确——母亲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7分)1、听范读,概括主要内容明确:概括文章可从六要素入手,最重要的是起因、经过、结果2、理解“瘫痪”和“憔悴”“瘫痪”是说文中的我病在腿上,而“憔悴”是说母亲急在心上、疼在心上!三、品味人物,赏析语言1、研读“我”(10分)A.资料补充如何瘫痪《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在双腿瘫痪后写的,那他是如何瘫痪的呢?让我们先看一份资料(屏显)指名读史铁生:原籍河北,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清华附中毕业,初中毕业后去陕西延安的清平湾下乡,他插队的乡下条件特别艰苦,干活特别累,史铁生身体又不太好,有隐形脊柱裂,所以干着干着脊柱就疼了。
后来回北京调养,调养后又回到清平湾放牛。
但当时西北的条件很艰苦,大冬天的睡凉炕,没柴火烧。
这样身体就坏了,1972年,史铁生就走不了路了,回北京检查,是肾管严,经过一年治疗,最终结果是双腿瘫痪,这一年他21岁。
B.语段分析问题一:在最好的年华,面临如此大的打击“瘫痪”,史铁生的脾气变得怎样?暴怒无常问题二:哪些词语能体现出作者的暴怒无常?突然、猛的、砸碎、摔向、拼命、捶打这个时候的史铁生无法站立,生活无法自理,李谷一歌声的甜美,对他来说更是一种刺激。
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母亲形象,感悟作者意图。
2.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和运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写作方法。
3.体会母亲细腻的内心世界,感悟人间真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父母亲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来表达真情实感。
2读懂课文内容,领会朴实的语句中蕴含着的丰富情感课时形态:标准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当我们呱呱坠地时,我们享受到人世间的第一份爱就是母爱。
母亲是我们最亲近的人,她是我们生命里的第一个老师。
母亲倾尽一生为儿女的成长,一生为儿女殚精竭虑、保驾护航。
默默地在儿女的背后为儿女指引方向。
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给我们留下了母爱的诗篇,多少的歌唱用歌声传唱母爱的伟大。
无论是凡夫俗子,还是名家伟人,从拥有生命的那一刻起便都拥有那份浓浓的母爱。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母爱的文章。
二、作者简介: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1969年到陕西延川插队落户。
三年后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北新桥街道工厂工作,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
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
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舞了无数的人。
2010年12月31日因突发脑溢血逝世。
三、创作背景:《秋天的怀念》是高位截瘫作家史铁生,为纪念多年关心体贴自己的却突然去世的母亲而写的一篇催人泪下的课文。
在他二十一岁的时候,突然得了一次重病,导致高位截瘫,也就是在那一年,他的母亲也去世了。
《秋天的怀念》是怀念母亲的的文章。
在此文中,作者借助对几件平常的小事的细致描写,来表达母子之间的似海深情,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文中我的暴怒、对生活的无望和母亲的宽容、坚强形成强烈对比,打动人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学案
班级姓名小组________第____号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学情分析】
第一课时已经简单的学习了《秋天的怀念》,对于本文有了初步的了解,深切感受到了作者对于母亲的怀念,本节课重点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希望可以对以后的写作有大幅度的提高。
【教学流程】
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及补全填空。
捶打()央求()絮絮叨叨()()
烂漫()诀别()
()出()外()来()
语言品味
1.品味细节描写的魅力。
(1)母亲就悄悄地
...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
.....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
地.进来,眼边红红的
...,看着我。
(2)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基本知识拓展与迁移
请及时记录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难:
小组讨论问题预设
1、“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母亲为什么“挡”在窗前?
2、“她忽然不说了。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如何理解“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3、文中有哪两处景物描写?找出来并理解两处景物描写的作用。
4、板书设计
课堂训练问题预设
拓展延伸
1.阅读下面史铁生的两段文字,体会他顽强乐观的性格特点。
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
”我似乎得了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
——《合欢树》生病也是生活体验的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
等到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
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念起往日时光。
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以加上一个“更”字。
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
——《病隙碎笔》
2.学了这篇课文,你读懂了什么?你很想对自己、或是对母亲、或是对史铁生说些什么?
领悟主题
理解末段中包含的题旨: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妹妹也懂。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整理内化
1.课堂小结
2.本节课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疑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