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考诗歌鉴赏诗歌形象
浅谈江苏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的点与面
浅谈江苏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的点与面作者:胡连江来源:《考试周刊》2013年第95期古诗文阅读一直是江苏省高考语文试题中的难点内容,即使在平时教学中,也是难点内容。
究其原因,一是此部分内容有很深的文学文化内涵,语文教学没有形成专门的类别和针对性课程;二是此部分内容知识点细、密,考生很难把握,往往顾此失彼或糊里糊涂不知其所以然。
虽然此部分内容在高考试卷中分值仅为29分(文言文阅读19分,诗歌鉴赏10分,近5年相对固定),但得分比较低。
正是基于此种情况,若能够在复习时突破这个难点,那么对于提高高考这种选拔性的考试成绩来说尤其重要。
下面我结合《江苏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和自身实践从两个方面(文言文阅读和诗歌鉴赏)谈谈观点。
一、文言文阅读要紧扣一个“点”《江苏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对此部分的说明是: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浅易”指合格的高中毕业生能够基本读懂的程度。
能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在理解能力上,能够:(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在分析综合能力上能够:a.筛选文中的信息。
b.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从中不难看出,此部分考查的能力等级多为相对简单的A、B、C三个层次。
①且自2009至2013年考点分布相对稳定,都是考查实词、筛选信息、分析与概括、翻译。
结合教学实践,我们发现,文言文学习和考查的内容是实词、虚词、句式、翻译和理解文章内容。
无论是考查哪些知识点,不变的是文言文考查的内容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义”。
具体是:实词的含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重点句子的翻译,文意的理解,即词义、句义和文章意义。
如果说文言文学习和考查的内容构成一个系统的“面”的话,那么,“义”就是其中的关键点和出发点,在学习和复习中,应当重视和强调一点并做到点面结合。
比如,实词数量众多,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实词和句子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识记名篇名句,这样既积累了实词义和名句,又增强了语感。
对近三年江苏高考诗歌鉴赏题命题的分析及2014备考建议
2 O1 3 . 1 1
的诗 “ 芒焰 在简淡之 中”,即平淡的背后往往 蕴藏着激 烈
选
第 一 ,从诗歌体 裁看 ,相对 固定,均为唐宋 诗词。近 ! 年 ,高考 考 唐诗 一首,宋诗一 首,词 一首。同时 ,涛
歌篇幅相对较短 ,1 1 年 为五 言律 诗 作 品 的形 象 、 语 言 和 表 达 技 巧 ;评 价 文 学 作 晶 的 思 想
所有考点。1 2 年考题一共设有三个问题 ,第一 问直接考查第 考题每年均 有对思想感情 和表现手法 的考查 ,但 是 ,1 1 年
对 近 三 年 江 苏 高 考 诗 歌 鉴 赏题 命 题 的 分 析
及2 0 1 4 备考 建议
◎朱志 刚
近 两年 江 苏 高考语 文 科 目由于 命题 组 核心 成 员 的调
苏教版高中教材设有选修 《 唐诗宋词选 读》一 一 书,高考
整 ,试 题 较 前 几 年 有 很 大 变 化 ,整 体 难 度 加 大 ,题 目更 具 选 材 不 避热 点 , 这也 表 明 ,江 苏 自主 命题 在 经 历 了 多元 选择 灵 活 性 、 开 放 性 ,对 考 生 能 力 水 平 的 考 查 要 求 明 显提 高 , 诗 歌 鉴 赏题 亦 如 此 。 但 是 , 笔 者 经 过 对近 三 年 高 考 题 的 认 后 ,诗 歌鉴 赏 命题 更 加于 理 性 ,更加 成 熟 ,更 加 稳 定 。 第 二 , 在 作 家 作 品 的选 择 上 , 名 家 作 品 备 受 关 注 。 三
江苏高考语文模拟试题:鉴赏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
江苏高考语文模拟试题:鉴赏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随堂演练1.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村即事[元]周权寒翠飞崖壁,尘嚣此地分。
鹤行松径雨,僧倚石阑云。
竹色溪阴见,梅香岸曲闻。
山翁邀客饮,闲话总成文。
诗中的“山翁”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解析:解答时要对所描写的“山翁”的动作、语言、神情以及所处的环境进行深入分析,概括其形象特点,理解其形象意义;在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关注反映人物心情的词语,揭示作者感情。
答案:通过描写溪村的清雅、幽静、深远的世外仙境,山翁邀客饮酒,闲话成文,写出了一个不同凡俗、耿直孤傲、高雅脱俗的山翁形象。
同时,寄寓了诗人要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悠然自得(闲逸)、返朴归真的情怀。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出塞马戴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
这首诗描写了一次边塞战事,请概括诗歌所塑造的戍边将士的形象。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
注意诗歌中对人物的外貌、行动描写,首句刻画出人物的英姿勃发、信心百倍;第二句突出人物勇往直前、斗志昂扬的形象;第三句的“卷旗夜劫”又表现出戍边将士有勇有谋;末句“乱斫”“缺宝刀”又刻画出他们英勇无畏、所向披靡。
答案:作者塑造了戍边将士英姿勃发、信心百倍、斗志昂扬、机智勇猛、英勇无畏的形象。
课案训练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邹明府游灵武【注】贾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
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
鉴赏邹明府的形象要抓住诗中的相关叙述和描写。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通过写马的瘦弱来表现邹明府为官的清廉;“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是说邹明府为偿还欠债,只好把佩剑卖了,任期满了伴着他的还是那些书;“林风透卧衣”,进一步写邹明府的衣衫单薄。
鉴赏诗歌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
步骤一:本词塑造了一个昔日纵横战场而 今闲居田园的人物形象。 步骤二:诗人主要采用今昔对比的手法。 上片通过对早年战事的回忆,刻画了一个 英勇善战,豪情满怀的英雄形象;下片通 过对自己年华已逝、闲置田园的悲凉处境 的描写,给读者展现了一个报国无门的人 物形象。
2、作为描写客体的对象(即诗歌中所塑造 的人物形象 ) 二、如何读懂诗歌、把握主旨?
“六看”:……
三、鉴赏人物形象答题步骤:“三步走” 法
巩固练习
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在塑造形 象时主要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鹧鸪天 辛弃疾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①突骑渡江初。 燕兵 夜娖②银胡簶③ ,汉箭朝飞金仆姑④ 。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 却将 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例2: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 难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答案展示】
步骤一: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壮 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抗金英雄形象。 步骤二:诗中以“万里”“匹马”来表现 人物曾经的金戈铁马,驰骋疆场,以 “关河梦断”“泪空流”写出自己的年 华已老又被弃置不用,“身老苍州”, 但仍“心在天山”,胸怀报国之志,心 系抗金前线。 步骤三: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 了自己因理想与现实格格不入的痛苦与 愤闷以及强烈的爱国热情。
步骤三:通过鲜明的对比,寄寓了诗人壮 志未酬的深沉感慨。
小组讨论: 结合例1、例2,分析 归纳答题步骤。
例1和例2答案展示
鉴赏人物形象答题步骤
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 诗歌形象1景物形象
花
梅花
菊花 杨花/柳
絮 野花
落花
兰花
高洁(唐以后) 坚贞不屈,春天的含义
孤傲 离愁别绪,游子思归
不为人知,默默无闻
无私奉献,青春易逝 姿态优美,清高
零落成泥碾作尘,唯有香如故。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杨花落尽子规啼。 杨柳岸晓风残月。
独怜幽草涧边生。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送人归京师①
陈与义②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 南洛阳人。
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
【答案】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
14
【常见设问2】分析意象作用
返回
(1)全诗重点写了某一意象,在描写上有何特点?
2.[分析意象作用]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返回
江上
董 颖①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②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注] ①董颖,大致生活在宋高宗绍兴初前后,一生穷困
潦倒,迫于生计而常年奔走异乡。②摩挲:用手抚摩。
前两句写景寄情,选取意象“一双鸥”有什么作用?(4 分)
参考答案:为首句寂静的秋江点缀了生机,组成一幅动静 相间的江上秋色图;(从营造意境角度分析作用)反衬了诗人的孤 单,使诗人孤寂的心情跃然纸上。(从表情达意角度分析作用)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 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铁骑:金国军队。 河洛:泛指中原。
诗中描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
引用原文
高中语文江苏高考诗歌鉴赏的特点及技巧分析
是诗歌鉴赏中最经典的一首 , 考 点很 多, 是老 师为学 生准备 诗歌 鉴赏 练 习
我们在欣赏 这首诗歌 意境 的过程 中, 必须 紧扣诗 歌的 《 江苏省普通高中课 程标准实验语 文教科 书》的选修课本《 中 国古代 诗 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 画面和形象 。 紧紧的将 自己的身心与之结合 , 进行诗歌鉴赏分析。 歌散文欣赏》 中为学生们准备了许 多优 美的古典 诗歌鉴 赏, 一共三十首 。 2 . 在诗歌鉴赏练 习中要重视学生想象 力与联想力 的作用。在 我国 , 诗 1 . 要 求学生对诗歌 的主 旨进行 分析。这 是诗歌 鉴赏题 目中最常见 的 但是利用方法与原 则来进行鉴 赏是近年来 新兴 的 问题 。 是需要学生对诗歌分析 诗人表达 的感 情, 需要 我们从 诗歌 中 的具 体 歌鉴赏有着深远的历史 , 我 国古典诗歌 内容 明朗, 韵律 整齐 , 讲 究对仗 公正 , 并且 在 写作 过程 形 象与景 象进行分析 , 从 画面 中的意境入 手 , 来分析诗歌 中意象 的深 意, 抓 方法 ,
响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三、 江 苏 省 语 文 高考 中诗 歌 鉴 赏 的技 巧 分 析
2 . 高中语文诗歌鉴 赏的 目的与现状 。我 国新语 文课 程标准要 求 。 利用
1 . 对诗歌 的画面与情景进行构思 , 理 解诗歌 中的景与情 。诗 歌意境 是
诗 歌 鉴 赏 项 目来 对 学 生 进 行 考 核 。 从而 培养学 生对鉴 赏诗 歌的浓 厚兴趣 , 作者的心 理表达 , 来源于作者 的主观 情感 , 以及他 身处 的环境。 在诗人 的 健全学生的文学思想 。 提 高 学 生 自身 的 文 学 修 养 。 要 求 学 生 在 诗 歌 鉴 赏 中 主观情感影响下 , 观景与景物都会 被辅 以真 实的感情。在诗词 中诗人 通过
专题12 古诗文阅读(三)诗歌鉴赏形象题【主观题答题模板】2023年高考语文阅读题(新高考专用)
● 【增分技巧】 ● 1.熟悉题型,勤加练习。古语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一定要熟悉诗歌的考查
碧纱窗下水沉①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注】 ①水沉:指沉水 香。古人用它来熏室内。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 解析 词的上阕写清明时节,凄风苦雨,寒气难耐。 白日渐长,一个人寂寞地倚着栏杆,这时光怎么过得 如此缓慢?透露出词人的寂寞、惆怅。下阕以反诘句“ 江南春好与谁看?”收结全词,表达了失国亡家、忧念 时事而无心观赏的沉痛心情。再结合词下注解可知本 词是词人流落江南所作,联想到当时的时代背景,可 知词人遭遇战乱,流落江南,内心自然充满悲愤凄凉 。由此可得人物形象,按答题的一般步骤回答即可。
【典例示范】 典例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①月,湖山应梦武林②春。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典例示范】 【注】 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 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 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 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 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 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 常出现的答题问题 ● 1.答案表述不完整(句子成分残缺),要点不全。 ● 2.对诗歌内容把握不准确,未结合情境揣摩诗歌深意。 ● 3.文学常识匮乏。 ● 4.概括人物形象不准确,用词不当。 ● 5.只概括形象,未做分析。 ● 6.审题不清,答非所问。 ● 7.答题逻辑混乱,答案重复。
江苏高考语文总复习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核心考点四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古人评价“此诗举束缚蹉跎,无可奈何意,一痕不露,只轻轻结语云‘浣花溪里花 饶笑,肯信吾兼吏隐名’”。请结合尾联含义简要分析。 答案 尾联意为浣花溪畔的菊花一直在笑我劳碌无功,她肯否相信我在幕府为吏、 回草堂为隐而兼有其名呢?尾联表现了作者无可奈何的心境。他在幕府的秋风中怀 想浣花溪畔的草堂,寄人篱下而碌碌无为,想回到草堂又迫于生活的压力,对当前 处境非常无奈和矛盾。
(2017·全国卷Ⅲ)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 白居易 一篇长恨②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③。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④歌行。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 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 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③秦吟:指作 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的诗篇。④伏:服气。
【即练即悟】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院中晚晴怀西郭茅舍① 杜甫
幕府秋风日夜清,澹云疏雨过高城。 叶心朱实看时落,阶面青苔先自生。 复有楼台衔暮景,不劳钟鼓报新晴。 浣花溪里花饶笑,肯信②吾兼吏隐③名。 【注】 ①本诗写于广德二年(764)。严武在担任剑南节度使时,保举杜甫为节度使 参谋,在幕府当值。②肯信:肯否相信。③吏隐:郑钦吏隐于蚁陂之阳,杨德周曰: “晋山涛,吏非吏,隐非隐。公在幕府为吏,归草堂为隐,兼有其名也。”(《汝南 先贤传》)
3.评价要准确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 熹《观书有感》)这首诗包含着怎样的哲理? 答案 以池塘为喻,说明了为学之道,必须不断积累,不断地吸收新的营养。事 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万事万物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正是 这种不间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使事物才能在不断自我更新中存在下去。这种 运动一旦停止,事物也就不可能存在了。如果没有知识的不断更新,不断积累, 一个人的学问也就会变成一潭死水,毫无生气和进展了。治学之道如此,办其他 事情也是这样。
浅谈江苏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的点与面
、பைடு நூலகம்
这 一 部分 虽 然 只有 1 0 分 的分值 , 但 想 取 得 理 想 的成 绩 很 难 , 怎 样把 握 和 复 习这 一 难 点 呢? 首先看《 江苏省高考 语文考试说 明》 对此部分 的要求 : 考 查 鉴 赏 和评 价 , 考查 材料 以唐宋 诗词 为主 , 也 可 选 择 其 他 时 代、 其 他体裁的作 品。( 1 ) 鉴 赏文学作 品的形象 、 语 言 和 表 达 技巧 , 把 握 作 品 内容 , 注意传统 文化底蕴 和表现方法 , 从 历 史 发展角度 , 全面理解 , 深刻领悟 。 ( 2 ) 评 价 文 章 的 思 想 内 容 和 作者的观点态度用 现代观念 审视作 品, 评 价 其 积 极 意 义 和 历 史局 限 。 从近 1 O 年 的江 苏 考 题 来 看 ,考查 内 容 没 有 变 化 ,内 容 理 解 、 结构思路 、 思想感情 、 表 达 技 巧 这 部 分 的 问题 都 有 涉 及 , 没 有 侧 重 。根 据 考 试 说 明 ,我 们 可 以 给 学 生 编 制 这样 的 知 识 网 络, 形 成 一 个 知 识 平 面: 鉴 赏 诗 词 的形 象 , 包括人 物形象 、 事 物 形象 和景 物 形 象 ; 鉴赏诗歌的语言 . 包 括诗 歌 的 语 言 特 色 和 炼 字; 鉴 赏 表 达技 巧 , 包括表达方式 、 表现手法 、 修 辞 手 法 和 结 构 手法 。评 价 诗 歌 的 内 容 、 思 想 和 感 情 。掌 握 这 个 知 识 网 络 是 必 要的, 但也 是困难 的, 要想让学 生理解这些 内容 , 恐 怕 是 远 水 解 不 了近 渴 , 往 往费了很大力气毫无成效。其实 , 从 这 些 内 容 和要 求 中我 们 不 难 看 出 , 无论是诗歌的表达技巧还是语言 、 形 象 都 可 以一 个 字 概 况 , 那就是“ 巧” 字, 技 巧 的巧 。 内容 、 思 想 和 情 感 可 以概 况 为 “ 情” 字。 这样 , 诗 歌就 变 成 了感 情 和 技 穷 的 结 合, 诗 人 为 了表 达 感 情 而 采 用 一 定 的 文 学 技 巧抒 发 。 实际上 , 诗 歌确 实 是 一 个 整 体 . 一 个 用 高度 浓缩 的语 言 结 晶抒 情 达 意 的 整 体 。我 们 没 办 法 说 清 楚 到底 有 多少 种技 巧 表 达感情 , 更不可 能断定哪种方式方法最好 。 甚 至用 同 样 的 表 达 技 巧 表 达 同 样 的 感 情 却 因 为 出 自不 同 诗 人 的 笔 端 而 风 格 迥 异, 更 不用 说 还 有 读 者 的 自身 感 悟 在 里 面 。 要 想 深 入 、 详 尽 地 弄 清 楚 到 底 有 哪 些 技 巧是 不 现 实 的 , 为什 么不能抓 住“ 情” 这 个 中心 点 , 分析诗人是如何“ 巧” 言之的呢? 例 ̄ 1 2 0 1 3 年江苏高考诗歌鉴赏最后一题 : 《 宋 诗 钞 》 中说 唐 庚 的诗 “ 芒焰 在简淡之 中” . 即 平 淡 的 背 后 往 往 蕴 藏 激 烈 情 感, 试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 ‘ j 3 l 这 一 题 既 涉及 鉴 赏 诗 歌 的语 言 , 又有人物的形象和情感 , 可 以说 很 “ 综合” 地 考查 。 实 际 上 , 诗 歌的语言 、 形象 、 技巧 、 感 情 本 就是 紧 紧 融合 在 一 起 、 不 可 分 割 的, 否 则 也 无 法 形 成 特 殊 的意 境 。 简言之 , 正是 “ 情” 和“ 巧” 的 结 合 。就 此题 而 言 , 正体现了这一点。 文 言 文 阅 读 和 诗 歌 鉴 赏 的难 度 无 需 多 言 .如 果 能够 化 繁 为简 , 守住一个 中心点 , 把 握两个基 本点 , 就 能 给 学 生 拨 开 迷 雾, 看到一个方 向, 这是很有意义 的。 当然 , 这 部 分 的 内容 博 大 精深 , 是语文的精髓所在 , 应 该 让 学 生 尽 量 掌 握 系 统 而 全 面 的 知识 , 如翻译的信达雅 , 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 等等 , 这 样 才 能真 正 体 会古 代 文 学 的美 妙 之 处 。 如 果 说 地 球 是 可 以撬 动 的话 , 那 么 我 们 至少 需 要 一 个 支 点 ,学 习 古 代 文 学 ,正 需 要 这 样 的支 点 。 只有 有 了点 的存 在 , 才能构成完美 的面 , 才 能 为 以后 更 多
探究命题规律,从容鉴赏诗歌——江苏历年高考诗歌鉴赏浅析
诗歌的取材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中明确: “ 考查材料 形 象 ,筛 选 诗 歌 信 息 的 能 力 ,答 出 与 边 塞 诗 有 关 的 边 塞 地
以唐 宋诗 词 为 主 , 也可 选 择 其 他 时代 、其 他 体裁 的作 品 。 ” 名 与戍 边 战 士 的活 动 即可 ;0 年 “() 别 概 括 这 首 诗 颌 联 8 1分 9 () 风 8 试 题 除 2 0 年 外 均选 自唐 宋 诗 词 。 所考 察 的 诗 歌 基 本 是 和 颈 联 的 内容 ”, 0 年 “2词 中 写 了 哪 些 “ 尘 恶 ” 的景 年 06
“ 它们 ”指代 的是什么 内容 ?我们可 以明确告诉 学生答案 而 要 保 证 此 点 ,只 依靠 课 本 上 的 文 章 是 远 远 不 够 的 ,所 以
就 在 文 中 ,要 在 这 些 词 语 前 面 的几 个 句 子 中找 。还 有 记 叙 我 们 得 不 断 地 给 学 生 补 充 课 外 阅 读 训 练 。这 点 也 是笔 者 一 文 中 要 求 学 生 概 括 文 章 中 心 的 题 目。 此 类 格 式 必 定 是 :通 直 在 坚 持 的 。每 一 周 笔 者 都 会 结 合 单 元 特 点 ,文 章 特 点 给 过 … … 的 叙述 ,赞 扬 或 鞭挞 …… ,启 示 我们 …… 。
那 已 经 是 手 忙 脚 乱 的 了 。 所 以 , 现 代 文 阅 读 训 练 , 我 们 法都 是无能 为力的 。所 以,我们必须得 加强学生 的阅读 , 必须 打持 久 战 。从起 始 年级 开始 便 有体 系地 对 学 生现代 让学 生养成读 书的好 习惯 ,使学生在 阅读中积 累,在储备
本 , 同 时 在 习题 中所 涉 及 的 内 容 更 要 加 强注 意 ,做 到 有 的 学 生 辩 证 思 维 能 力 。 同 样 , 我 们 训 练 的 内容 也 要 有 层 递 放 矢 。第 三 遍 ,寻 找 阅 读 。 当 读 完 第 二 遍 之 后 ,开 始 做 练 性 。 从 概 括 归 纳 , 到 把 握 文 章 思 路 , 理 解 文 章 内 容 ; 从 习 。 而在 练 习 的过 程 中 必 须 把 它 带 入 原 文 。 有 的在 原句 中 训 练 学 生 对 文 章 内容 能 有 自 己 的 心 得 体 会 , 提 出 自 己 的 理 解 ,有 的结 合 上 下 文 理解 ,有 的 甚 至 结合 全 篇 去 理解 。 看 法 和 疑 问 , 到 能 联 系 背 景 文 化 对 文 中 的 人 , 事 , 物 作
江苏2020版高考语文第四章古诗词鉴赏专题三核心突破一鉴赏古诗形象讲义(含解析)
核心突破一鉴赏古诗形象(说明:在诗歌中,形象与意象是可以合二为一的,但从理论上看,二者还是有区别的。
意象是隶属诗歌形象的,诗歌形象所指范围广,既可是具体的,也可是抽象的情感或理趣;而意象只能是客观的、具体的。
诗歌形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情、理等,而意象通常只是自然景象、物象。
)题点一人物形象——因形悟神人物形象大致有两类:一是主观形象(作者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即作者自己);二是客观形象(作者描写或刻画的人物)。
每首诗都有抒情主人公形象,但不一定都有客观的人物形象。
诗中客观的人物形象只是抒情主人公抒情达意的途径之一。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中的周瑜,风流倜傥,指挥若定,是词中的人物形象,而那中年失意、壮志未酬又略显旷达的苏轼,就是主观形象。
结合课本知识填空。
《琵琶行》一诗中的客观人物形象是琵琶女,其形象特征是年老色衰、沦落江湖。
主观人物形象是作者(白居易),其形象特征是怀才不遇、沦落江湖、忧愁痛苦。
古诗中八类人物形象及其特征①正直之士: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
②爱国之士:心忧天下、忧国忧民。
③隐士:寄情山水、归隐田园。
④失意之士: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⑤报国之士:矢志报国、慷慨愤世。
⑥游子:友人送别、思念故乡。
⑦疆场将士:献身边疆、反对征伐。
⑧痴情儿女:缠绵悱恻、爱恨情长。
1.(2017·全国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
《2019年江苏高考语文之诗歌鉴赏》
《2019年江苏高考语文之诗歌鉴赏》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推填海(6-10)【原文】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仇名。
【注释】1学:仿效。
诸进士:指应进士试的举子们。
精卫:鸟名。
古神话中说,炎帝有个小女儿名叫女娃,溺死于东海,化为精卫鸟,常衔西山之石以填东海。
2偿冤:报仇。
3寸诚:寸心,决心。
4心望:希望。
5渺渺:渺茫,毫无可能。
功难见:难以实现其事业。
见:看见。
6区区:小小的。
命已轻:性命轻微。
7造次:荒唐可笑。
8专精:精诚专一。
9计:考虑。
无休日:没有终止的日期。
10刺客传:司马迁《史记》中有《刺客传》,记述侠客冒死行刺为人报仇之事。
11不著:没有记载。
雠(chóu):同“仇”。
【译文】鸟类中也有的懂得报冤,能耐虽小却奋斗不停。
嘴里衔着山上的细石,决心把滔滔的海浪填平。
看不见有多大的功效,依然视死如归往前行。
人们讥笑此举太轻率,只有我欣赏其专一精诚。
何必终日计较不休?本应如此度过一生。
问心无愧报仇事,哪怕《刺客传》不留名。
【赏析】全诗十二句,前六句写景状物,后六句议理抒情。
前六句,勾勒出一个生动感人的偿冤报仇的小鸟形象。
前四句,从正面破题。
虽未直接点破“精卫”二字,但“偿冤”一词已暗示之。
“山石细”、“海波平”二词运用对比手法,表现出了“精卫”的雄心壮志和坚强的意志。
五六两句描写了精卫填海的失败。
特别是用“抱寸诚”、“衔细石”,与“心望海波平”的宏愿进行反差极大的对比,充分显示精卫鸟的心诚志坚;用“渺渺”、“区区”等叠词,与“功难见”、“命已轻”配搭,表达出对精卫鸟命运的无限同情。
后六句,“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一句,是全诗主旨。
从七八两句起,作者开始抒发议论,运用对比手法,表达了作者个人的见解。
“专精”二字是作者赋予精卫鸟的人格化的精神品质。
“人皆讥造次”,大致是指文人学士在对待精卫填海这件事上,纷纷祖述陶渊明的“徒设在昔心,良晨讵可待”的无为、无奈的观点。
江苏高考诗歌专题参考答案1
寒江夜宿,长啸江之曲。水底鱼龙惊动,风卷地,浪翻屋。 诗情吟未足,酒兴断还续。草草兴亡休问,功名泪,欲盈 掬。 【注】 ①仪真:今江苏仪征市,处长江北岸,是南宋御 金的前线。②黄机:南宋爱国词人。
析 考 点 · 重 难 突 破
菜
单
Company Logo
新课标 ·语文(江苏专用)
析 考 点 · 重 难 突 破
菜
单
Company Logo
新课标 ·语文(江苏专用)
【答案】 颔联写作者赴山居路上所见,是近景。苍苍古 树生长于石缝之中,仿佛与石连为一体;泉水湍急而清澈,水 底的沙石清晰可见。这两句形象地描写了山中特有的景物,表
明 考 情 · 真 题 感 悟 析 考 点 · 重 难 突 破
上片描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这样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 用?
明 考 情 · 真 题 感 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上片写诗人夜泊江湾,描述了一幅水底鱼龙翻 动,狂风卷地,巨浪高如房屋,汹涌翻腾的景象。以江水汹涌 烘托内心无法排遣的忧愤,为下片的抒情作铺垫。
菜 单
Company Logo
析 考 点 · 重 难 突 破
新课标 ·语文(江苏专用)
【答案】 这首诗主要塑造了白牡丹超凡脱俗、 幽雅高洁的 形象。诗中通过富贵之人争相欣赏紫牡丹与无人欣赏的白牡丹
明 考 情 · 真 题 感 悟
的对比,正是这一动一静、一热一冷的对照描写,从侧面衬托 出一株冰清玉洁,却备受冷落、无人欣赏、孤独凄清的白牡丹 形象。
2019江苏高考诗歌鉴赏题《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详解附诗歌赏析
2019江苏高考诗歌鉴赏题《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详解附诗歌赏析四、(2019江苏,9—10,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韩愈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1.本诗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6分)2.诗歌后六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5分)1.答案(1)“终年”与“寸诚”对比,表现了决心之坚;细石与大海对比,表现了抱负之大;任务重与性命轻对比,表现了命运之悲。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表达技巧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赏析对比手法塑造形象的能力,体现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的学科素养,弘扬了一种精诚奋斗的精神,思想上具有积极意义。
立志报仇雪恨的精卫鸟经年累月怀着微小的赤诚之心,“终年”与“寸诚”是一对比;口衔细石却希望填平大海,“细石”与“大海”是一对比;填海之功难以实现,区区小命实在轻,“任务重”与“性命轻”是一对比。
在对比中表现了精卫的决心之坚、抱负之大与命运之悲。
2.答案独抒己见,不随大流;但求尽力,不计结果;贵在实干,无意显名。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能力,着重考查赏析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体现了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的学科素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诗歌后六句中“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是全诗主旨。
“专精”二字是作者赋予精卫鸟的人格化的精神品质。
“我独”二字,表达了作者傲然不屈于俗见的鲜明态度。
“赏专精”是作者立论的依据,后四句围绕“赏专精”这一论点,充分展开议论。
最后两句作者将“精卫”与刺客相比,再次表达了对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精神品质的褒扬。
(一)韩愈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
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
江苏卷历年高考诗歌鉴赏
江苏卷历年高考诗歌鉴赏(2004)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2005年)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1)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
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答:颔联: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友之情)。
颈联: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滴在阶下青苔上)尾联:希望微风吹进帘幔(拂去尘埃)(2)“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答:清冷、幽静(3)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答:“为拂绿琴埃”(2006年)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鹧鸪天·室人降日①以此奉寄(元)魏初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
满林残照见归鸦。
何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注】①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1)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答: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
“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
(2)“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答: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运用的是反衬手法。
(3)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作者企盼与家人一起自食其力,共享天伦之乐。
语言朴素平实,亲切动人,能唤起读者强烈共鸣。
历届江苏高考诗歌鉴赏
江苏高考诗歌鉴赏汇总三、古诗词鉴赏(11秋兴陆游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①,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①迮:狭窄。
1. 迫;逼迫。
邻舍比里,共相压迮。
――《后汉书·陈忠传》2. 压;榨。
例:迮取汁,如饴饧。
――《齐民要术》3. 狭窄。
通"窄"。
4. 仓促。
仓猝例:今若是迮而与季子国,季子犹不受也。
――《公羊传·襄公二十九年》5. 姓。
1、根据中间两联,概况作者“愁”的原因。
(6分)2、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5分)参考答案1、壮志难酬,怀抱未展;中年多病,时光日迫;国土沦丧,战事未宁。
2、以丹凤照应秋;寓情于景,想象自己将来烟雨垂钓的画面,表达了自己隐逸的愿望,也暗含无奈和苦闷之情。
三、古诗词鉴赏(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0-11题。
八声甘州辛弃疾夜读《李广传》,不能寐。
因念晁楚老、杨民瞻①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
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
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
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②。
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
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①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
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
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甚:为何,为什么。
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李商隐暂凭尊酒送无憀,莫损愁眉与细腰。
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10.本词上阙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5分)11.下阙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10.第一问:霸陵受辱亭尉,射虎中石,功高难封侯。
第二问:通过对这些事迹的提炼铺陈,营造了英雄晚景落魄的氛围,暗寓了作者有相似的境遇。
学科&网11.化用杜诗,回应朋友邀约同居山间的盛情,赞赏朋友的高风;借李广自比,表达了对南宋当局的不满;结句融情于景,抒写了壮志难酬的悲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诗歌鉴赏之诗歌形象考纲解读考纲要求,能够鉴赏古典诗歌的形象。
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实物载体。
古典诗歌的形象一般包括三部分:人物形象(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景物形象(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事物形象(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而每一种形象的鉴赏都有自己的方法和技巧。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是高考诗歌鉴赏试题中出现频率很高的题目。
概念解析形象,又称艺术形象,在诗歌中也称意象,就是指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
每一个人物是一个形象,每一个场面是一个形象,每一个自然风景或具体生活环境的描写是一个形象,作品中人物、事件、自然景物或具体生活环境的描写是一个形象,作品中人物、事件、自然景物、生活环境相互联系所构成的完整画面也是一个形象。
而对于古典诗歌而言,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绘的景物形象。
类型(一)人物形象:主人公形象、诗人形象1.主人公形象是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如王昌龄《闺怨》春日登楼赏景“悔教夫婿觅封侯”的思妇形象。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写一个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满心凄苦愁楚的天涯游子形象。
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白居易《卖炭翁》“两鬓苍苍十指黑”的卖炭翁。
杜甫《蜀相》中“出师未捷身先死”的诸葛亮。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风流儒雅、年少英雄的周瑜。
2.诗人的形象。
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
在古代诗歌中,一般有下面几种形象类型:①傲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塑造了一个不慕权贵、豪放潇洒、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形象。
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③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
又如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④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地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⑤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如陆游和辛弃疾,两位诗人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⑥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二)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抒情诗中的景和物,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如诗歌中的湖光山色、田园桑林、大漠古城之类,它们往往不是纯自然的景物,而是融合了诗人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它们常常寄托了诗人对社会生活的感悟和看法。
诗人通过意象的创造和连缀,构成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这就是意境。
意境的范围比较大,意境好比一座完整的建筑,意象只是构成这个建筑的一些砖石。
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些景物都是诗歌的意象,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凄清、伤感、苍凉的意境。
(三)事物形象就是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
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
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咏物诗”,即托“物”言志诗。
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考点突破(一)描写怎样的形象:【提问形式】 1.分析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主人公(诗人、事物)形象?2.诗中人物(事物)形象的特点是怎样的?3.这首诗中,诗人(事物)是一个怎样的形象?4.试分析诗中塑造的人物(事物)形象。
请结合词句简要回答。
【答题步骤】第一步:要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诗人(事物)的形象特点。
第二步:结合全诗中的文句进行分析,注意要围绕“诗人(事物)形象”这个中心来写,如果诗歌运用到了一些艺术手法,也可以概括所使用的描写手法。
第三步:概括出形象的社会意义或蕴涵的作者情感。
(这一步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有些人物形象的分析是不需要这一步的)【答案构成】分析形象=总括+具体分析+情感或:分析形象=具体分析+情感+总括【方法总结及运用示范】把握诗中人物(事物)形象三关注:一关注:抓住诗中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二关注:注意诗中意象意境的衬托作用。
三关注:联系诗人际遇和所处时代。
(正常不要用,紧密扣合文本此招是走投无路才用)【示例】 (2012·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宋】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晴,四山皆青,唯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
杨万里喜欢描写自然景物,这首七绝描写了早春雪后晚晴优美的山色,抒发了诗人陶醉于自然的美好情怀。
可通过题目“最爱”和诗中词语“逐胜”“忘寒”归纳出诗人的形象特点。
答案:诗人只顾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
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
鹧鸪天·己酉之秋,苕溪记所见姜夔京洛风流绝代人。
因何风絮落溪津。
笼鞋浅出鸦头袜,知是凌波缥缈身。
红乍笑,绿长嚬。
与谁同度可怜春。
鸳鸯独宿何曾惯,化作西楼一缕云。
【注】:(1)京洛:河南洛阳,此处代指南宋都城临安。
(2)化用曹植《洛神赋》典故,曹植形容洛水女神“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词中塑造了怎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概括。
答案:词中塑造了一位高洁飘逸(美颜无双、风流绝代)、命运坎坷(漂泊他乡)、孤独寂寞、忧伤凄苦的女子形象。
江南曲于皓偶向江边采白苹,还随女伴赛江神。
众中不敢分明语,暗掷金钱卜远人。
采莲子皇甫松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注】赛江神:民间迎神赛会。
掷金钱:以钱币占卜。
请简要概括俩诗主人公的形象答案:(1)于诗刻画了一位神情恍惚、含蓄深情的思妇形象(2)皇诗刻画了一位情窦初开、大胆纯真的少女形象寄黄几复黄庭坚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国不蕲三折肱。
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烟滕。
【注】:(1)此作于神宗元丰八年(1085),其时诗人监德州(今属山东)德平镇。
黄几复:名介,南昌人,是黄庭坚少年时的好友,时为广州四会(今广东四会县)县令。
(2)“我居”句:《左传·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惟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作者在“跋”中说:“几复在广州四会,予在德州德平镇,皆海滨也。
”(3)寄雁”句:传说雁南飞时不过衡阳回雁峰,更不用说岭南了。
(4)四立壁:《史记·司马相如传》:“文君夜奔相如,相如驰归成都,家徒四壁立。
”(5)蕲:祈求。
肱:上臂,手臂由肘到肩的部分,古代有三折肱而为良医的说法。
(6)瘴溪:旧传岭南边远之地多瘴气。
请结合诗的后四句,简要概括黄几复的形象特点。
(1)为官清廉,由家徒四壁可知(2)闲于政务,通过类比良医治病可知(3)好学勤奋,由犹白发不忘学习可知(4)怀才不遇,由为恶劣环境而哭可知村中晚望陆龟蒙抱杖柴门立,江村日易斜。
雁寒犹忆侣,人病更离家。
短鬓看成雪,双眸旧有花。
何须万里外,即此是天涯。
诗中第五、六句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1)刻画了一个长年客居异乡,深切思念故乡而不得归家的孤独、伤感的游子形象(2)一个“看”字暗示主人公的头发诗在一日日的远眺故乡中慢慢变白的,足见离乡时间之久,情感之浓(3)“旧有花”将老人满眼泪花的悲伤形象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4)一个“旧”字,也说明老人常常因思乡不得归而落泪,旧痕未干,又添新泪,可见伤心之深。
(二)描绘形象之法:【提问形式】1.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物?2.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景物的?3.这首诗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什么画面?是如何展示的?【方法总结及运用示范】意境分析三注意:一注意:描绘图景将诗句与想象结合。
描绘诗中图景,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二注意:概括意境特点应多角度。
概括意境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这两个词最好能从不同的角度概括,角度有色彩、动静、视野、荣衰、明暗、气势等。
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淡静美、清丽隽永、感伤哀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绪基调。
三注意:一般使用四字短语(通常动宾、主谓、形容词并列)【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吴松①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①吴松:即吴淞,江名。
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形象、意境的理解与把握能力。
解答此题,不能只看前两句本身,必须联系后文的相关描写。
诗中的“天寒”“叶飘”“雁声急”“岁晚”诸语,点明季节已是晚秋。
前二联描写了一路景色,兼及诗人自己的心情。
天刚破晓,船又起航。
头天傍晚下了一场大雨,这一天清晨依旧是秋雨霏霏,兼以风声萧萧,江南水乡便满天飘舞着树叶。
深秋天寒,时时听到空中大雁,鸣声惶急,向着南方飞去而无留意。
诗人不由得又低头思量自己:“大雁急急归去,顷刻便能回到南方,可我自己呢?一年将尽,旅程却还遥远着呢。
”答题思路为:先简练概括出写了什么景色,然后概括意境特点。
答案: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雨潇潇、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
野菊杨万里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
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②政:通“正”。
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解析:概括野菊形象,要注意野菊通常的象征性意义,还要先抓住颔联中的“在野”“幽色”“妙香”等描写其生长环境和花色、花香的词语概括其自然特征,再写出反问句揭示的内在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