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2课 《岳阳楼记》教案 鄂教版
九年级语文《岳阳楼记》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岳阳楼记》。
(2)理解《岳阳楼记》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子结构。
(3)分析《岳阳楼记》的修辞手法和文章结构。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岳阳楼记》的主题和情感。
(2)学会欣赏和评价古代文学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岳阳楼记》。
(2)理解《岳阳楼记》中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子结构。
(3)分析《岳阳楼记》的修辞手法和文章结构。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词汇和句子结构的理解。
(2)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运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 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 结合语境,运用举例、对比等方法,讲解文言文词汇和句子结构。
4. 分析《岳阳楼记》的修辞手法,让学生学会欣赏和评价古代文学作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简介《岳阳楼记》的作者、背景和作品特点。
1.2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作品的韵律美。
2. 自主学习:2.1 让学生自主探究课文内容,解决生字词和句子结构。
2.2 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文章结构。
3. 课堂讲解:3.1 讲解文言文词汇和句子结构,分析作品的语言特色。
3.2 分析《岳阳楼记》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等。
4. 情感体验:4.1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4.2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表演等实践活动,抒发自己的情感。
5. 课堂小结:5.2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岳阳楼记》。
3. 写一篇关于《岳阳楼记》心得体会的文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理解程度。
《九年级语文 岳阳楼记 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字词,理解文章内容。
2.体会作者的忧乐观和政治抱负。
3.分析文章的景物描写和抒情议论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文意,体会忧乐观,分析关系。
2.难点:深刻理解作者的思想境界。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文本分析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展示岳阳楼的图片或视频,引出课题。
2.诵读文章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熟悉文本。
3.理解文意
(1)逐句翻译文章,掌握字词含义。
(2)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4.体会忧乐观
(1)分析作者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观。
(2)讨论其现实意义。
5.分析关系
(1)分析景物描写和抒情议论的关系。
(2)体会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6.拓展延伸
(1)介绍其他描写岳阳楼的作品。
(2)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价值和责任。
7.总结归纳
总结文章内容、忧乐观和描写关系。
8.作业布置
写一篇关于人生价值观的短文。
九年级语文《岳阳楼记》教案
九年级语文《岳阳楼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岳阳楼记》的文意,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能够领会作者所表达的忧患意识、爱国情怀和乐观精神。
(3)能够默写《岳阳楼记》中的重点句子。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岳阳楼记》。
(2)学会欣赏古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岳阳楼记》的文意,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领会作者所表达的忧患意识、爱国情怀和乐观精神。
(3)默写《岳阳楼记》中的重点句子。
2. 教学难点:(1)古文中的实词、虚词理解。
(2)文中某些句子的翻译和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简要介绍《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及其生平事迹。
1.2 引导学生关注《岳阳楼记》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2.1 学生自主阅读《岳阳楼记》,理解文意,把握文章主题和结构。
2.2 学生通过工具书或小组讨论,解决生字词和古文中的实词、虚词问题。
3. 合作探讨3.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讨,深入解读《岳阳楼记》。
3.2 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互相交流学习。
4. 课堂讲解4.1 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课堂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4.2 教师讲解《岳阳楼记》中的重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5. 情感教育5.1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忧患意识、爱国情怀和乐观精神。
5.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6. 课堂小结6.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巩固学生所学。
6.2 学生进行课堂反馈,教师布置课后作业。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岳阳楼记》,巩固文言文阅读能力。
2. 默写《岳阳楼记》中的重点句子。
3. 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对《岳阳楼记》中的忧患意识、爱国情怀和乐观精神的理解。
岳阳楼记》优秀教案
《岳阳楼记》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岳阳楼记》全文。
(2)理解《岳阳楼记》的历史背景、作者简介和文章结构。
(3)分析《岳阳楼记》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岳阳楼记》的主题思想。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岳阳楼记》全文的朗读和背诵。
2. 理解《岳阳楼记》的历史背景、作者简介和文章结构。
3. 分析《岳阳楼记》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难点:1. 《岳阳楼记》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 对《岳阳楼记》深层主题思想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岳阳楼记》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简介。
(2)引导学生关注《岳阳楼记》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读课文:(1)让学生自主朗读《岳阳楼记》,感受文章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 讲解课文:(1)讲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难句。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解读《岳阳楼记》的主题思想。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岳阳楼记》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
四、课后作业:1. 背诵《岳阳楼记》全文。
2. 写一篇关于《岳阳楼记》读后感,不少于300字。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在解读《岳阳楼记》的主题思想时,要充分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课堂互动性。
2. 情境教学: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岳阳楼记》中的意境和情感。
九年级语文《岳阳楼记》教案
九年级语文《岳阳楼记》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岳阳楼记》的作者背景、创作背景,掌握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句式结构。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1.2 教学内容1.2.1 课文朗读:让学生熟读《岳阳楼记》,理解课文大意。
1.2.2 课文解析:分析文中的关键字词、句式结构,解释难点。
1.2.3 课文讨论:分组讨论文中的主旨思想,分享学习心得。
第二章:作者与创作背景2.1 作者简介2.1.1 介绍范仲淹的生平事迹,了解他的政治地位和贡献。
2.1.2 分析范仲淹的文学成就,特别是散文创作。
2.2 创作背景2.2.1 介绍《岳阳楼记》的创作年代,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
2.2.2 分析《岳阳楼记》创作的动机,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三章:课文朗读与解析3.1 课文朗读3.1.1 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掌握。
3.1.2 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及时纠正发音和朗读错误。
3.2 课文解析3.2.1 解释文中的生僻词语,分析句式结构。
3.2.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表达技巧。
第四章:合作探讨与成果分享4.1 分组合作探讨4.1.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讨论主题。
4.1.2 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总结讨论成果。
4.2 成果分享4.2.1 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组成员补充。
4.2.2 教师点评各组的讨论成果,总结文章的主旨思想。
第五章:作业布置与课后反思5.1 作业布置5.1.1 要求学生熟记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结构。
5.1.2 布置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2 课后反思5.2.1 教师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思考改进措施。
5.2.2 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制定提高计划。
第六章:文言文翻译技巧讲解6.1 翻译原则6.1.1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讲解如何在翻译文言文时保持原文的准确性和古朴风格。
九年级语文《岳阳楼记》教案
九年级语文《岳阳楼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岳阳楼记》。
(2)理解并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的含义。
(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培养文学素养。
(3)学会提炼文章的主题,提高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爱国情操。
二、教学重点1. 文中重点词语的解释和理解。
2. 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3. 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
三、教学难点1. 文中古文句式的理解。
2. 文章深层含义的挖掘。
3. 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岳阳楼记》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解决字词问题,理解文章大意。
3.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文中重点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4.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结构,总结作者思想感情。
5. 情感教育: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7. 课后作业:学生按要求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程测试:定期进行课程测试,检验学生对《岳阳楼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策略1. 情景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岳阳楼的图片和古文书法作品,让学生直观感受岳阳楼的雄伟和历史底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对比分析:将《岳阳楼记》与其他古文作品进行对比,让学生了解其独特之处。
九年级语文上册《岳阳楼记》教案、教学设计
1.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有限,对文章中的生僻字、词、成语等掌握不足,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引导。
4.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富有创意的写作任务,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例如,让学生以“我所向往的……”为题,仿照《岳阳楼记》的排比、对仗句式,写一篇短文。
5.课后布置阅读任务,要求学生阅读与《岳阳楼记》相关的文章、诗词,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6.组织课堂小结,让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4.组织课堂实践活动,如分角色朗读、小组讨论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语文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尊重古典文学作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学会关爱自然、关爱社会,具备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见,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4.感受《岳阳楼记》中所传达的忧国忧民、奋发向前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担当精神。
九年级语文上册《岳阳楼记》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熟练掌握《岳阳楼记》的文学背景、作者简介以及作品主题,理解并运用相关的文学常识。
2.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岳阳楼记》中的名句、段落,提高古典文学鉴赏能力。
3.学会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排比、对仗等,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九年级语文《岳阳楼记》教案
九年级语文《岳阳楼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岳阳楼记》。
(2)理解并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了解《岳阳楼记》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简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2)领悟课文所传达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 课文朗读与背诵。
2. 理解并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 领悟课文所传达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1. 文中某些句子和词语的理解。
2. 课文中所体现的作者思想感情。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课文注释和译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美妙。
(2)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和译文,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探讨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体会课文所传达的爱国情怀,领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意义。
(2)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悟。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以及所传达的爱国情怀。
6. 布置作业:(1)要求学生课后朗读和背诵课文。
(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典型句子和段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 运用讨论交流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采用情景教学法,创设相关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所传达的情感。
九年级语文《岳阳楼记》教案
九年级语文《岳阳楼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岳阳楼记》全文。
(2)掌握文中的重要字词和句式结构。
(3)了解《岳阳楼记》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岳阳楼记》的思想内涵。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
二、教学重点1. 《岳阳楼记》的文意、作者及写作背景。
2. 重要字词和句式结构的理解与运用。
三、教学难点1. 文中抽象意境的理解。
2. 文中蕴含的哲理思想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岳阳楼记》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鼓励学生查阅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归纳主旨。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内容讲解(1)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发展。
(2)解读文中的抽象意境和哲理思想。
5. 课堂练习(1)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及时批改,反馈学习效果。
6.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背诵《岳阳楼记》全文。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练习题成绩:分析练习题的答题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4. 心得体会:阅读学生的心得体会,评估学生在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
七、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体验文中的人物情感,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3. 对比分析:将《岳阳楼记》与其他相关文学作品进行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语文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教学设计(精选5篇)
语文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教学设计(5篇)在工作和生活中,少不了要写各种各样的文档,不论是写制度、写总结、写计划、写方案、写教案还是写其它的材料,能写出一篇好的文档,体现了一个人的文笔,也体现着一个人的能力,下面是我整理的《语文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教学设计(5篇)》,快快拿去用吧!语文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疏通文句,并尝试背诵课文。
2、识记文言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3、能找出过渡性的词句,体会课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特点。
【教学重点】1、朗读、背诵。
2、体会课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多媒体出示词句练习:1、解释词义:⑴乃重修岳阳楼⑵属予作文以记之⑶予观夫巴陵胜状⑷此则后阳楼之大观也⑸前人之述备矣⑹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⑺若夫霪雨霏霏⑻薄暮冥冥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⑽至若春和景明⑾而或长烟一空⑿宠辱偕忘⒀或异二者之为⒁是进亦忧,退亦忧2、翻译:⑴览物之情,得无异乎?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⑶微斯人,吾谁与归?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二、精心导入1、以赏析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导入课文。
2、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三、解难答疑1、学生集体朗读课文。
2、请学生说说预习感受。
3、学生质疑,小组讨论后,教师点拨明确。
4、学生自由朗读刚才自己有疑难的语句,进一步疏通句意。
四、研读分析本文做到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的高度融合,这是本文的一大特色:1、请同学们找出对应的语段或语句。
2、第一节的“谪守”与第二节的哪个词对应?他们被“谪”后的心情会怎样?明确:“谪守”与“迁客”对应。
3、第二节中有一个过渡句,自然地引出下文对“迁客”之“情”的描写,请找出来,读一读。
明确:过渡句“览物之情,得无异乎?”4、“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有“异”,那么究竟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会有不同呢?明确:“物”“异”而“情”“异”:阴冷险恶──悲;春光明媚──喜。
鄂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设计思想:古人行文很讲究文气,或曰气脉,特别是骈偶句式为主的散文,尤其如此。
与此相适应,诵读课文时要整体整篇地读,一气呵成地读,分段分句、支离破碎地读容易破坏文气,所以进行诵读训练时一定要把好这一关。
课时安排:本文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介绍有关岳阳楼的情况:可从岳阳楼上镌刻的诗词歌赋谈起,也可从岳阳楼的修建历史谈起;可放录像或多媒体资料,也可由学生介绍。
二、结合课下注释、工具书正音正字。
三、初读课文两遍,熟悉文章的基本内容。
四、齐读或个读文章,教师进行诵读指导。
五、教师介绍作者情况和相关的背景知识。
六、熟读成诵,也可组织背诵比赛。
第二课时一、检查背诵情况。
二、师生通过讨论、串讲等方式了解主要内容。
三、从表达方式、对比反衬、思想感情的角度分析文章的主旨,学习本文情景相生的写法。
四、讨论:联系现实生活和个人的成长谈谈怎样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怎样树立“忧国忧民”的意识。
五、整理文言字词,积累文化常识。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以一篇时文作为课文教学的导言。
教师先请一位同学朗诵这篇文章。
文章点明了《岳阳楼记》的三大优点:写景好、政论好、人生观好。
教师顺此带领学生进入课文。
二、读讲把课文立意新(政论好、人生观好)与语言美(写景好)作为重点。
采用反复朗诵课文并当堂背诵的方法,在不断吟诵中深化对重点问题的理解。
第一节:了解写作的时代背景及原因。
第二节:欣赏洞庭湖全景。
体会转折句的作用。
第三节、第四节:把握景与情的关系,落实对字词、表现手法的理解。
第五节:理解全文的主旨。
以上教学过程中,朗读形式多样,背诵则结合讲析逐步进行;以读为主,读读讲讲。
三、辨异罗列一些意见不一的解释性内容,让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去判断,去决定取舍。
如“而或长烟一空”有两种解释:①大片的烟雾完全消散;②;雾气充满天空。
要求学生对比着结合课文分析。
四、归纳着重从语言方面去探究,分别从词语、句式、修辞、节奏等方面去概括、归纳:1.词语——炉火纯青,如“衔远山,吞长江”。
岳阳楼记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4篇
岳阳楼记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岳阳楼记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精选4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岳阳楼记》的作者、创作背景和历史价值。
2.理解文中描绘的景色和人物形象。
3.分析文中的写景技巧和修辞手法。
4.感受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关爱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1.文中描写的意境和形象的把握。
2.理解文中修辞手法的运用。
3.发表个人观点和表达合理的感受。
教学方法:1.讲授法。
2.课堂讨论法。
3.个别辅导法。
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
2.课件:展示文本、图片。
3.学生课本和教辅。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岳阳楼的图片,引出《岳阳楼记》一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讨论自己的家乡是否有名胜古迹,有的话请简单介绍一下,并说说自己对家乡的爱和对名胜古迹的敬佩之情。
二、讲授《岳阳楼记》(30分钟)1.教师简单介绍《岳阳楼记》的作者、创作背景和历史价值。
2.教师讲解文中描绘的景色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意境和情感。
3.教师分析文中的写景技巧和修辞手法,如拟人、借景、比喻等。
4.请学生读一遍课文,理解全文大意,并标注出自己认为重要的段落和句子。
三、个别辅导和小组讨论(20分钟)1.教师根据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进行个别辅导,解答学生对文中理解不透彻的问题。
2.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互相讨论各自标注的重要段落和句子,并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四、展示和讨论(20分钟)1.请学生代表小组上台展示自己的标注和理解,并讲述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2.全班讨论,教师指导学生解答对方的问题,扩展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五、总结和巩固(10分钟)1.教师对学生的观点、理解和表达进行总结,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
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课堂讨论和个人理解,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名胜古迹的文章,并用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修饰。
岳阳楼记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精选4篇(二)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和掌握《岳阳楼记》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2.能够运用相关的阅读策略和技巧,归纳整理文章的结构和篇章层次;3.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4.能够通过写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素养。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岳阳楼记》教案 鄂教版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朗读、背诵全文。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领会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4.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以”“则”等虚词和“然则”“得无”的用法。
教学重难点1.重点:(1)朗读和背诵全文。
(2)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2.难点:(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教学准备1.岳阳楼、《洞庭晚秋图》的电脑展示图片。
2.将课文的知识整理成幻灯片。
设计思路1.本文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不仅立意高远,而且文采斐然,句式于整齐中见变化,尤其便于朗读。
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吟味,体会文章的特点,并让学生在思想上受到教育。
2.倡导学生自读,教师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启发引导。
3.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名楼导入师:同学们,我国的很多名胜古迹,都留下了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
比如我国古代的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面就铭刻了很多美文妙句。
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令人神往之至;崔灏《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让人回味无穷;而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唱不衰,《岳阳楼记》成为写景状物抒发真情的名篇。
今天,我们就来阅读这一名篇,看看它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二、电脑示图解题岳阳楼楼址在湖南省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
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士们登楼赋诗。
1046年,范仲淹的挚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
当时,范仲淹亦被贬在邓州作官。
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的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图》。
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像,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九年级语文《岳阳楼记》教案
九年级语文《岳阳楼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岳阳楼记》。
(2)理解《岳阳楼记》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分析《岳阳楼记》的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
(2)通过合作讨论,深入理解《岳阳楼记》的思想内容。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和尊重。
(2)引导学生领悟人生的真谛,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岳阳楼记》的背景知识。
2. 《岳阳楼记》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 《岳阳楼记》的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
三、教学难点1. 《岳阳楼记》中的文言文阅读技巧。
2. 对《岳阳楼记》思想内容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和写作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
2.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岳阳楼记》的图像和相关信息。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岳阳楼记》的作者和背景知识。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岳阳楼记》,理解文意。
3. 合作讨论:分组讨论《岳阳楼记》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4. 讲解分析:讲解《岳阳楼记》的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
5. 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岳阳楼记》的主题,写一篇短文。
6. 总结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
六、课时安排1. 第1课时:导入新课,自主学习,合作讨论2. 第2课时:讲解分析,写作练习3. 第3课时:总结评价七、教学内容1. 第1课时:(1)介绍《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和背景知识。
(2)学生自主阅读《岳阳楼记》,理解文意。
(3)分组讨论《岳阳楼记》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 第2课时:(1)讲解《岳阳楼记》的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
(2)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根据《岳阳楼记》的主题写一篇短文。
3. 第3课时:(1)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
(2)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进行交流和讨论。
八、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提问和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岳阳楼记》的理解程度。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岳阳楼记》课件鄂教版
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内, 是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
思
第 考
互题 动引
四 环 导 Leabharlann 节 与课 堂针对文章内容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回答
01 02 03
问题一
《岳阳楼记》中范仲淹所描述的岳阳楼有哪些特点?
问题二
范仲淹在文中表达了对岳阳楼怎样的情感?
问题三
文章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了范仲淹怎 样的思想境界?
地域文化:湖南地区名胜古迹介绍
岳阳楼
岳麓书院
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洞庭北路,地处 岳阳古城西门城墙之上,紧靠洞庭湖畔,下 瞰洞庭,前望君山。
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岳麓山风景区内, 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
橘子洲头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
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的湘江中心,是湘 江下游众多冲积沙洲中面积最大的沙洲,被 誉为“中国第一洲”。
先秦时期 两汉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 唐宋时期 散文的萌芽与奠基,如《左传》、《战国策》等历史散文和《论语》、 《孟子》等诸子散文。 散文的变革与拓展,如曹操的《观沧海》、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等。 散文的发展与成熟,如贾谊的《过秦论》、司马迁的《史记》等。 散文的繁荣与高峰,如韩愈、柳宗元的古文运动,欧阳修的《醉翁亭 记》、苏轼的《赤壁赋》等。
作者范仲淹生平及成就
范仲淹的生平
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改革家,成就不仅体现在诗歌散文方 面,还体现在政治军事上哦。
范仲淹的成就
范仲淹在文学、政治、军事等领域均有 卓越成就,其代表作品《岳阳楼记》更 是千古传颂。
时代背景:北宋政治社会状况
北宋政治状况
北宋时期,政治相对稳定,但官僚制度腐败,社会矛盾尖锐。
语文:第22课《岳阳楼记》教案(鄂教版九年级上)
第22课岳阳楼记教案及练习一、课文导学【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词积累:谪:古时官吏降职或远调。
越明年:到了第二年。
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这是赞美滕子京的话。
百废具兴:各种该办而未办的事都兴办起来。
胜状:胜景,好景色。
浩浩汤汤:形容水势广大,汹涌壮阔。
朝晖夕阴:早上阳光照耀,晚上乌云蔽天。
形容天气变幻不定。
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霪雨霏霏:连绵不断的雨纷纷洒落。
日星隐曜:太阳和星星隐藏了光辉。
隐曜,藏起光辉。
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
薄,迫近。
云国怀乡,忧谗畏饥:离开朝廷,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讥讽自己。
长烟一空:大片烟雾完全消散。
一,全。
静影沉璧:静静的月影像沉下的璧。
这是写无风时水中的月影。
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二、相关背景:1、关于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祖籍彬州(陕西彬县),后迁居平江(江苏吴县)。
范仲淹生于公元989年(宋太宗端拱二年)八月初二,两岁时,父范墉病故,母谢氏,贫无依靠,改嫁朱文翰(当时任平江府推官),仲淹遂改名朱说。
四岁随继父北归长山县(现邹平县长山镇)河南村,年稍长,继父让其学习商贾技艺,皆不喜爱,唯愿读书。
因随母改嫁倍受歧视,加之家境贫寒,范仲淹自幼形成自强不息的性格。
1009年(大中祥符二年),范仲淹到长白山醴泉寺借读,刻苦自律,倍受磨难,每日“画粥断齑”,笃学不辍。
1011年(大中祥符四年),范仲淹得知身世后,前往河南应天府拜戚同文为师,继续苦学。
1015年(大中祥符八年),中进士,初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
29岁,复范姓,改名仲淹。
后历任大理寺丞、秘阁校理、太常博士、右司谏、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曾出任陕西宣抚史、陕西四路安抚史,战功显赫,又曾做过泰州,楚州、陈州、睦州、饶州、润州、越州、延州,耀州,彬州、邓州、青州等地方官。
【最新精选】鄂教初中语文九上《22岳阳楼记》word教案 (2).doc
诗两首游岳阳楼记[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文的兴趣,提高在比较中鉴赏诗文的能力。
2.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文意境。
3.体会诗与散文两种体裁的异同点。
[教学重点、难点]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把握赏析诗文的方法。
2.体会诗与散文两种体裁的异同点。
[教学方法]通过对比分析,提高学生学习和鉴赏古诗文的能力。
[媒体运用]投影设备(视频、音频等)。
[课时安排]2课时。
[预习要求]熟读课文,了解三位作者生平及写作的时代背景,借助课文注解理解诗文大意。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诗两首》一、导入新课:面对洞庭湖水的奇丽风光,唐杜甫岳阳楼上“凭轩而涕”,而宋范仲淹则表达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理想,今天我们再来看看,在唐李白、孟浩然,明袁中道这三个文人的眼中笔下,洞庭湖又会引发出怎样的情思呢?(可先由学生来发言交流介绍前两个文人李白、孟浩然,后由老师作总结性补充说明)(一)投影:李白画像。
简介李白写作《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的时代背景。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相信大家一定是再请熟悉不过了,它是著名诗人李白的《静夜思》。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李白的一首与洞庭景观联系在一起的诗——《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其三)》。
此诗作于乾元二年(759)秋。
此年春,李白在流放夜郎途中,行至巫山,幸遇大赦放还。
九死一生,喜出望外,立即“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赶忙返至江夏。
李白获得自由以后,为什么迫不及待地返至江夏呢?“天地再新法令宽,夜郎迁客带霜寒”(《江夏赠韦南陵冰》),原来他又对朝廷产生了幻想,希望朝廷还能用他。
但是他在江夏活动了一个时期,毫无结果,幻想又落空了,只好离开江夏,出游湘中。
在岳州遇到族叔李晔,时由刑部侍郎贬官岭南。
他们此次同游洞庭,其心情是可以想见的。
(二)投影:孟浩然画像。
简介孟浩然生平与写作《临洞庭湖赠张丞相》的时代背景。
鄂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岳阳楼记
某某楼记【教学目的】1、掌握重点词句,正确理解文意。
2、联系生活,学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理想抱负。
3、培养形象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感悟自然之美,热爱生活。
【教学步骤】一.新课导入1、某某楼上对联:后乐先忧,X希文庶几知道;昔闻今上,杜少陵可与言诗。
1) X希文和杜少陵是谁?——X仲淹和杜甫2)“后乐先忧”是什么意思?2、以此引出本课3、教师出示有空白的X仲淹文学常识,学生抢答填空X仲淹,字希文,北宋中期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幼年时家境贫寒,在母亲的教育下,发奋读书并胸怀大志。
公元1015年考取进土。
后来曾经镇守西北边疆,抵抗西夏,使西夏不敢进犯。
曾任参知政事(副宰相),敢于直言,实行有一定进步意义的政治改革,不幸遇到排斥被贬放邓州任太守。
以后还做过某某、青州的太守。
后在赴颖州任途中病死。
死后谥号文正。
《某某楼记》便是他在邓州任上应好友滕子京所请而作。
《某某楼记》选自《X文正公集》。
二、课文阅读(一)教师点出疑难字音,学生试读课文,读准以下生字:谪、霪、樯、楫、暮、冥、谗、芷、汀、偕、汤汤、号、嗟、(二)探讨讲读课文1、第一段:1)译:学生翻译明确: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谪古时官吏降职或远调。
守,指做州郡的长官。
越明年:到了第二年。
政通人和:通,顺利。
和,和乐。
百废具兴:具,同“俱”,全,都。
增其旧制:制,规模。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咐。
2)论:师生讨论A、文中哪句写重修某某楼的背景?B、哪句概括了重修时的盛况?C、说明写作缘由的是哪句?D、作者开篇点“谪”字,这不是存心触痛老朋友吗?明确:A、庆历四年春,滕子京摘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B、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暗包含着对老朋友的劝勉:你虽然身处逆境,但希望不要悲叹,同时,作者自己在庆历五年也遭贬谪,这样写也暗寓与老朋友同处逆境、自勉勉人之意。
2、第二段1)译:学生翻译明确:于观夫巴陵郡胜状:胜状,胜景,好景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两首游岳阳楼记[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文的兴趣,提高在比较中鉴赏诗文的能力。
2.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文意境。
3.体会诗与散文两种体裁的异同点。
[教学重点、难点]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把握赏析诗文的方法。
2.体会诗与散文两种体裁的异同点。
[教学方法]通过对比分析,提高学生学习和鉴赏古诗文的能力。
[媒体运用]投影设备(视频、音频等)。
[课时安排]2课时。
[预习要求]熟读课文,了解三位作者生平及写作的时代背景,借助课文注解理解诗文大意。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诗两首》一、导入新课:面对洞庭湖水的奇丽风光,唐杜甫岳阳楼上“凭轩而涕”,而宋范仲淹则表达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理想,今天我们再来看看,在唐李白、孟浩然,明袁中道这三个文人的眼中笔下,洞庭湖又会引发出怎样的情思呢?(可先由学生来发言交流介绍前两个文人李白、孟浩然,后由老师作总结性补充说明)(一)投影:李白画像。
简介李白写作《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的时代背景。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相信大家一定是再请熟悉不过了,它是著名诗人李白的《静夜思》。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李白的一首与洞庭景观联系在一起的诗——《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其三)》。
此诗作于乾元二年(759)秋。
此年春,李白在流放夜郎途中,行至巫山,幸遇大赦放还。
九死一生,喜出望外,立即“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赶忙返至江夏。
李白获得自由以后,为什么迫不及待地返至江夏呢?“天地再新法令宽,夜郎迁客带霜寒”(《江夏赠韦南陵冰》),原来他又对朝廷产生了幻想,希望朝廷还能用他。
但是他在江夏活动了一个时期,毫无结果,幻想又落空了,只好离开江夏,出游湘中。
在岳州遇到族叔李晔,时由刑部侍郎贬官岭南。
他们此次同游洞庭,其心情是可以想见的。
(二)投影:孟浩然画像。
简介孟浩然生平与写作《临洞庭湖赠张丞相》的时代背景。
关于诗人:代表作《过故人庄》,生活在盛唐开元年间,当时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政治清明。
诗人一生基本上过着隐居生活,早年主要在家闭门苦读,四十岁时,来到长安,渴望出仕,但长安之行,求官失败,除赢得诗坛盛名之外,失意而归,有《孟浩然集》。
他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
其诗今存二百余首,大部分是他在漫游途中写下的山水行旅诗。
关于诗歌:前面我们在学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讲到洞庭湖时,就提到过孟浩然的此诗《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张丞相即张九龄,也是著名的诗人,官至中书令,为人正直。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游长安,写了这首诗赠当时在相位的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的赏识和录用,进入政界,实现自己的理想,希望有人能给予引荐。
因而这是一首“干谒”诗。
“干谒”的意思是:对人有所求而请见。
这种诗又称“干禄”诗。
二、学习课文。
(一)朗读课文,感知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两首诗,老师注意正音。
正音:刬(chǎn)楫(jí)2.学生集体朗读两首诗,注意朗读节奏。
(二)深入理解第一首诗《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其三)》1.指名学生朗读此诗。
2.学生思考与讨论:(1)诗人“刬却君山”的目的和动机何在?第一句中的“好”该如何理解?提示:表面上铲平君山是为了让湘水无阻碍地横流,但实际上他是希望铲除世间的不平,让自己能有平坦的人生道路可走。
“好”即表示虚拟的假设如果能做到那该多好啊。
整句:如果能把君山“刬却”那有多好啊。
(2)最后一句,“醉杀”了什么?为何用这样一个词?提示:文字上是说洞庭秋色为酒所醉杀,实际上是诗人把自己醉杀,同时也让洞庭的秋色醉杀了。
用上了这样的词表示出作者奇特的想像,他让洞庭与自己同醉,并在诗中表示出了诗人“醉后发清狂”的情境,此时的他已分不清是洞庭醉了还是他自己醉了。
(3)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讲述此诗所写的内容。
提示:(如果)没有了君山的阻碍,湘水可以尽情地横流,(那么)巴陵(也就是岳阳)的洞庭湖水,就全部是酒了,这样的话,洞庭的秋色就全都要醉死(人)了。
3.教师分析古诗:在岳州遇到族叔李晔,时由刑部侍郎贬官岭南。
他们此次同游洞庭,其心情是可以想见的。
李白才华横溢,素有远大抱负,而朝政昏暗,使他一生蹭蹬不遇,因而早就发出过“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的感叹,而今到了晚年,九死一生之余,又遭幻想破灭,竟至无路可走,数十年愤懑,便一齐涌上心头。
因此当两人碧波泛舟,开怀畅饮之际,举眼望去,兀立在洞庭湖中的君山,挡住湘水不能一泻千里直奔长江大海,就好象他人生道路上的坎坷障碍,破坏了他的远大前程。
于是,发出了“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的奇想。
他要铲去君山,表面上是为了让浩浩荡荡的湘水毫无阻拦地向前奔流,实际上这是抒发他心中的愤懑不平之气。
他多么希望铲除世间的不平,让自己和一切怀才抱艺之士有一条平坦的大道可走啊!然而,这毕竟是浪漫主义的奇思幻想。
君山是铲不平的,世路仍然是崎岖难行。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还是尽情地喝酒吧!诗人醉了,从醉眼里看洞庭湖中的碧波,好象洞庭湖水都变成了酒,而那君山上的红叶不就是洞庭之秋的绯红的醉颜吗?于是又发出了浪漫主义的奇想:“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这两句诗,既是自然景色的绝妙的写照,又是诗人思想感情的曲折的流露,流露出他也希望象洞庭湖的秋天一样,用洞庭湖水似的无究尽的酒来尽情一醉,借以冲去积压在心头的愁闷。
文字上是说洞庭秋色为酒所醉杀,实际上是诗人把自己醉杀,同时也让洞庭的秋色醉杀了。
在这种秋色上。
水之滔滔,乃酒之滔滔;酒之滔滔,乃情之滔滔。
洞庭之酒,秋色之醉,乃诗人之醉。
秋为酒醉杀,是实写;人为秋色醉杀,是虚写。
(三)深入理解第二首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指名学生朗读此诗。
2.学生思考与讨论:(1)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在诗人孟浩然笔下所见到的洞庭湖景色。
提示:秋水盛涨,八月的洞庭湖装得满满的,和岸上几乎平接。
远远望去,水天一色,洞庭湖和天空接合成了完完整整的一块。
水汽蒸腾,如烟似雾,仿佛江边湖畔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湖水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草木繁茂,郁郁葱葱。
湖水翻江倒海一般澎湃汹涌,稳固如山的岳阳城好像瑟缩不安地匍伏在它的脚下,显得异常渺小。
(2)此诗运用什么修辞?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愿?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提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诗人的心愿是:渴望能为朝廷效力,希望能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录用。
诗人婉转地向张丞相表白心愿的诗句是: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3)诗十分讲究炼字,你觉得本诗中有哪些字用得传神?说说自己的见解。
提示:如——“平”字起得从容不迫。
平,就是水很满,很充盈,同时视野很辽阔,一望无际。
“涵””混”字点明洞庭湖汪洋浩阔,与天相接,吞天吐地,包容万象的恢宏气度,颇似范仲淹《岳阳楼记》的描写:“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蒸”字渲染一种湿漉漉,水淋淋的气氛,给人以孕大含深,蒸蒸日上的动态感。
“撼”字放在“岳阳城”上,给人一种万钧雷霆的感觉,“炸”得岳阳城天摇地动,几近坍塌,极显湖水喧嚣澎湃,表现出桀傲不驯的自然伟力。
3.教师分析诗歌:此为一首五言律诗。
开头首联两句,写得洞庭湖极开朗也极涵浑,汪洋浩阔,与天相接,润泽着千花万树,容纳了大大小小的河流。
颔联三、四句实写湖。
“气蒸”句写出湖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草木繁茂,郁郁苍苍。
而在人们眼中的这一座湖滨城,好象瑟缩不安地匍伏在它的脚下,变得异常渺小了。
这两句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
但两句仍有区别:上句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阔,下句用窄小的立体来反映湖的声势。
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大,而且还充满活力。
下面四句,转入抒情。
“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
“端居耻圣明”,是说在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
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事,说明自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还是心焉向往的,不过还找不到门路而已。
于是下面再进一步,向张丞相发出呼吁。
“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
这最后两句,意思是说:执政的张大人啊,您能出来主持国政,我是十分钦佩的,不过我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随左右,替你效力,只有徒然表示钦羡之情罢了。
这几句话,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另翻新意;而且“垂钓”也正好同“湖水”照应,因此不大露出痕迹,但是他要求援引的心情是不难体味的。
本诗作为干谒诗,写得得体适宜,称颂对方十分有分寸,但又不失自己的身分,措辞也不卑不亢,不露寒乞相,委婉含蓄,不落俗套,实为第一等文字。
三、对比阅读,拓展延伸。
1.孟诗中“波撼岳阳城”,真的是岳阳城被洞庭湖摇动了吗?想像一下这种景象,它美吗?为什么?这和李白的“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有没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提示:(1)“波撼岳阳城”,这本来是一种错觉。
洞庭湖的波澜如果真的要撼动岳阳城的话,那就是一种灾难了。
这里强调的是,洞庭湖的波澜起伏,如此宏大,好像岳阳城在起伏一样。
这一联之所以成为千古名句,就是因为,气蒸云梦的空间感和波撼岳阳的运动感。
二者结合起来,不但宏大,而且惊险。
(2)与李白的诗有一点异曲同工之妙:两人都着眼于运用想像的手法写出洞庭湖恢宏的气势。
不同的是:孟的此句想像是建立在实景的基础上,而李的诗句则是完全根据自己的感情需要用虚构的方法进行大胆的假设的。
2.比较两首诗写洞庭之景的异同,并通过这两首诗的学习,说说诗歌具有怎样的特点?(1)明确:写景的同:均运用想像和联想的手法写出洞庭湖景色美丽绝妙与非凡博大的气势。
写景的异:《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其三)》通过虚拟的想像来写景,并借洞庭湖水写出了自己心中的不平之气,其重在抒情;《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通过实写洞庭湖水浩瀚壮阔的景象,引出了自己渴望出仕的心愿,其重在明志。
(2)提示:诗歌的特点:从语言上来看,诗歌短小精悍,注意语言的凝炼性、节奏性、跳跃性,从意境上来看,意象鲜明,并且在意象中蕴藏着丰富的想像力和辽阔的想像空间。
从思想内容上来看,诗歌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情感,它常被用来委婉地抒情言志。
四、布置作业:1.背诵这两首诗。
2.熟读袁中道的《游岳阳楼记》,根据课文注解,初步理解课文。
第二课时学习《游岳阳楼记》一、复习与导入:1.检查背诵《诗两首》。
2.《游岳阳楼记》作者简介:袁中道,明代文学家。
字小修,一作少修。
湖北公安人。
万历进士,官至南京吏部郎中。
少即能文,长愈豪迈。
与其兄宗道、宏道并有文名,时称“三袁”,同为公安派。
其绩稍逊于宏道。
反对复古拟古,认为文学是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天下无百年不变之文章”;提倡真率,抒写性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