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体系之种养业良种繁育体系DOC16页精品文档16页
建设农业“七大体系”:-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保障
建设农业“七大体系”前言农业是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的经济繁荣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近年来,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农业生产的发展越来越关注质量和效益的提升。
因此,建设农业“七大体系”成为了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策略之一。
建设“七大体系”背景在农村产生的问题中,农业产业结构单一、规模小、劳动力参与度低、生产方式落后等是当前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考虑到市场和经济发展需求,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建设“七大体系”措施受到广泛的认可。
其目的在于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七大体系之“综合生产能力体系”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契机。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增强,可以促进粮食生产、畜牧业、养殖业等的发展。
它可以实现粮食丰收,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增长。
下面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讲述建设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保障:1. 建立高质量种植业农业是以粮食种植为主,因此种植业的发展对于实现农业的现代化至关重要。
在现代化的道路上,我们必须选用高品质的品种和种子,建立现代化的农业种植基地,并采用高效的施肥、灌溉和保护措施。
一方面,在育种方面,我们要加强品种改良和优化,开发高产、高效、抗性强等特殊的粮食和蔬菜品种,另一方面,在生产过程中,增强施肥和保护能力,降低损耗率,提高利润。
2. 建立高规模养殖业养殖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打造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和产业化的现代农业。
因为规模化的养殖业可以降低单位生产成本,提高效益。
要开展深度开发改造,推广良种良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性的养殖和饲养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出产效率。
扩大农产品市场,打通农产品流通渠道,实现兽草协同、有机养殖、环保产业等,提升农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3. 建立现代化农业产业现代化的农业产业体系,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条件之一。
然而,农业产业链中的环节和组成很多,具有复杂性和系统性,所以必须寻求整合和协调。
良种繁育体系
良种繁育体系
良种繁育体系指的是一套完整的、科学的、可持续的动植物优良品种繁育、选育、推广、普及的系统。
良种繁育体系包括品种选育、良种繁殖、良种推广三个方面。
品种选育是指在种子基础上,通过杂交、选择、育种等方法,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良种繁殖是指通过优质、正规的繁殖手段,生产具有良好遗传性状的种苗或种畜,为良种推广提供优质的种质资源;良种推广则是指将优良品种推广至生产实践中的过程,包括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宣传、推广和应用。
良种繁育体系的建立,可以提高农作物和畜牧业的生产能力和质量,推动农业生产升级,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同时,良种繁育体系的建立还有助于优化农业生态环境,增加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生态效益。
因此,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应加强对良种繁育体系的建设和推广,提高良种的品质和数量,为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更大的贡献。
- 1 -。
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
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随着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优良的畜禽品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抓良种、抓畜禽良种工程建设,构建先进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对于促进畜牧业向高产、优质、高效转变及持续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目前良种繁育体系现状近几年,我国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具有一定规模的种畜禽企业相继成立起来,数量增加很快,通过引进培育优良品种,使部分畜禽良种生产性能达到先进水平。
目前,我市具有市级管理、省级颁发《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畜禽企业72家,市级颁发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畜禽企业7家,按种类分种鸡场43个、种猪场28个、种羊场2个、种兔场1个、牛冻精经营合作社5家,具备种畜禽生产经营资格且生产经营状况良好的猪人工输精站 77个,牛改良站121个,羊改良站 83个,县级办理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358本,这些种畜禽企业构成了我市现有畜禽良种繁育体系的主体,承担着主要的品种、育种和供种任务。
同时,由于我市种畜禽饲养量大,生产的产品除满足锦州市场,还销售到省内外其它城市,商品鸡雏和种蛋销售到沈阳、辽阳、鞍山、朝阳、赤峰、山东、河南、内蒙等地,畜牧业生产中使用的良种90%来源于现有繁育体系,为种畜禽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种畜禽监督管理队伍建设上,锦州市率先成立种畜禽质量监督检验站,各县(市、区)也相继成立,种畜禽监督管理队伍进一步壮大,监督执法能力得到加强,畜牧技术推广站的工作职能从过去单纯的技术推广增加到种畜禽监督管理,规范种畜禽市场生产、经营活动,搞好种畜禽质量鉴定工作,打击种畜禽生产经营中的制假售假、坑农害农的不法行为,遏制种畜禽市场恶意炒作和低水平竞争。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辽宁省种畜禽生产经营管理办法》,转变服务方式,增强服务功能,改善服务手段,加大执法力度,为促进畜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中做出新贡献。
但是,种畜禽繁育体系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也在制约着相待畜牧业健康发展,主要表现在:1、目前有相当数量的种畜禽场存在着基础建设薄弱、养殖环境较差;防疫条件不合格、技术力量差、饲养管理粗放、缺乏科学先进的管理、繁育、饲养技术;场内无规章制度和生产、育种记录等问题。
良种繁育体系
良种繁育体系杜洛克猪品种介绍杜洛克原产于原产于美国东部的新泽西州和纽约州等地,主要亲本用纽约州的杜洛克和新泽西州的泽西红杂交育成,原称杜洛克泽西,后筒称杜洛克,分为美系和加系杜洛克;产于我国台湾的杜洛克经过培育自成风格,因而称台湾杜洛克或台系杜洛克。
外貌特征杜洛克原种猪应具备毛色棕红、结构匀称紧凑、四肢粗壮、体躯深广、肌肉发达,属瘦肉型肉用品种。
头大小适中、较清秀,颜面稍凹、嘴筒短直,耳中等大小,向前倾,耳尖稍弯曲,胸宽深,背腰略呈拱形,腹线平直,四肢强健。
公猪:包皮较小,睾丸匀称突出、附睾较明显。
母猪:外阴部大小适中、乳头一般为六对,母性一般。
生产性能杜洛克猪产仔数较少,大群平均仅为9~10头,但生长快,饲料转化率高,抗逆性强。
70日龄至100kg日增重:750克。
70日龄至100kg饲料报酬:2.8:1。
出生至100kg天数:170天。
肥育猪25~90千克阶段日增重为700~800克,饲料利用率2.8~3.2,达90千克体重日龄在170天以下;90千克屠宰时,屠宰率72%以上,胴体瘦肉率61~64%;肉质优良,肌内脂肪含量高达4%以上。
杜洛克是生长发育最快的猪种,肥育期平均日增重750克以上,料肉比2.5~3.O∶1。
胴体瘦肉率在60%以上,屠宰率为75%,成年公猪体重为340~450千克,母猪300~390千克。
初产母猪产仔9头左右,经产母猪产仔10头左右。
母性较强,育成率高杂交效果由于杜洛克猪具有增重快,饲料报酬高(料肉比为2.8~3.2∶1),胴体品质好、眼肌面积大、瘦肉率高等优点,而在繁殖性能方面较差些。
故在与其它猪种杂交时,经常作为父本,以达到增产瘦肉和提高产仔数的目的。
杜洛克猪具有生长发育快、饲料报酬高、瘦肉率高几大特点,在生产商品猪的杂交体系中适合做终端父本。
最常用的配套系为杜洛克*(长白*大白),即俗称的杜长大。
杜洛克猪适应性好,无应激敏感现象,易饲养管理成功,身体健壮、强悍,耐粗性能强,是一个极富生命力的品种。
《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
《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随着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优良的畜禽品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抓良种、抓畜禽良种工程建设,构建先进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对于促进畜牧业向高产、优质、高效转变及持续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目前良种繁育体系现状近几年,我国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具有一定规模的种畜禽企业相继成立起来,数量增加很快,通过引进培育优良品种,使部分畜禽良种生产性能达到先进水平。
目前,我市具有市级管理、省级颁发《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畜禽企业72家,市级颁发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畜禽企业7家,按种类分种鸡场43个、种猪场28个、种羊场2个、种兔场1个、牛冻精经营合作社5家,具备种畜禽生产经营资格且生产经营状况良好的猪人工输精站77个,牛改良站121个,羊改良站83个,县级办理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358本,这些种畜禽企业构成了我市现有畜禽良种繁育体系的主体,承担着主要的品种、育种和供种任务。
同时,由于我市种畜禽饲养量大,生产的产品除满足锦州市场,还销售到省内外其它城市,商品鸡雏和种蛋销售到沈阳、辽阳、鞍山、朝阳、赤峰、山东、河南、内蒙等地,畜牧业生产中使用的良种90%来源于现有繁育体系,为种畜禽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种畜禽监督管理队伍建设上,锦州市率先成立种畜禽质量监督检验站,各县(市、区)也相继成立,种畜禽监督管理队伍进一步壮大,监督执法能力得到加强,畜牧技术推广站的工作职能从过去单纯的技术推广增加到种畜禽监督管理,规范种畜禽市场生产、经营活动,搞好种畜禽质量鉴定工作,打击种畜禽生产经营中的制假售假、坑农害农的不法行为,遏制种畜禽市场恶意炒作和低水平竞争。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辽宁省种畜禽生产经营管理办法》,转变服务方式,增强服务功能,改善服务手段,加大执法力度,为促进畜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中做出新贡献。
但是,种畜禽繁育体系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也在制约着相待畜牧业健康发展,主要表现在:1、目前有相当数量的种畜禽场存在着基础建设薄弱、养殖环境较差;防疫条件不合格、技术力量差、饲养管理粗放、缺乏科学先进的管理、繁育、饲养技术;场内无规章制度和生产、育种记录等问题。
科学编制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保障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
展要求 的优 良肉用 种公羊 ,并运用常温人 工授 精技术 与 同期发情技术相 结合开展 了小 畜( 绵羊 ) 杂交改 良推
广 工 作 。 为保 证 小 畜 杂 交 改 良工作 的顺 利进 行 , 从
20 0 7年 开始 , 鲁 番 畜 牧 兽 医 局 通 过 从 疆 外 选 购 与 自 吐
成 活率都较低 , 体 生长速度 较 慢 , 栏率不 高 , 济 个 出 经 效 益 相对 较 差 , 且 没 有 优 良的单 一 品种 , 羊 的 引进 而 种 基本 处于 盲 目、 序 、 乱状态 , 于 引进种 羊 的繁育 无 杂 对
和 推 广 利 用 ,则 是 以各 引 种 单 位 或 个 人 的 生 产 用 途 自
格局, 即小 畜 ( ) 良 吐 鲁 番 市 和 鄯 善 县 农 区 以 引进 羊 改
畜繁 殖 及 品种 改 良新 技 术 的 指 导 应 用 示 范 、 广 ; 畜 推 种 禽 的调 查 、 定 、 留 、 记 及 后 裔 测定 ; 鉴 选 登 良种 畜 禽 引进 、 培 育及 杂交 改 良效 果 的观 察 ; 训 全地 区 畜禽 品种 改 良 培
发展 , 实加大政 策和投 资支持力度 ,着力提 高农牧 切
业 科 技 支 撑 能力 , 帮助 加 强 人 才 培 养 和 技 术 培 训 , 好 做
援疆干部选派工作 , 断拓 宽农业援疆渠道 , 项工作 不 各
取 得 积 极 成 效 ,有 力 促 进 了新 疆 农 牧 业 发 展 和 农 牧 民 可 持 续 增 收 。 据 了解 , 19 自 9 8年 湖 南 省 开 展 对 口支 援
畜 牧 兽 医体 制 改 革 期 间成 立 了 吐鲁 番 地 区 良种 繁 育 技
最新-建设农业七大体系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保
建设农业“七大体系”: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保障主要观点●搞好农业“七大体系”建设,是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举措。
●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实质就是逐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完善农业支撑体系的过程,必须从品种改良、防灾减灾、质量安全、信息传递、公益服务等方面提高基础支撑和保障水平。
这是建设农业“七大体系”的初衷和主攻方向。
●加大对农业“七大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应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加大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的投入力度;建立和完善补贴、补偿机制,促进体系高效运转和功能充分发挥。
今年的中央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强农业发展的综合配套体系建设。
”搞好种养业良种体系、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动植物保护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农业资源与生态保护体系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建设,是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举措。
抓紧制定建设规划,加强政策引导,明确职责分工,多渠道增加投入,加快建设步伐,是当前加强农业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战略选择刚刚过去的××年,我国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发展,农业在宏观调控中得到加强,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种来之不易的好的发展势头能不能长期保持下去,关键取决于我们能不能建立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
建立这样的机制,关键是消除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改变农业投入不足、基础薄弱的状况,建立健全农业支撑体系,全面提高基础保障能力。
为了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长期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不断强化“三农”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扶持农业的政策措施,提出“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城乡统筹的发展方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要求,关于“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等。
七大体系之种养业良种繁育体系
科研院所提供技术支持,企业提供资金和生产条件
双方共同开展品种选育、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
科研院所与企业共享知识产权和收益
企业提供市场信息和需求,科研院所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研究方向和成果转化方向
销售环节: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将农产品销售到消费者手中
加工环节:对农产品进行加工、包装、运输等
育种环节:选择优良品种,进行杂交、选育等
法律法规:政府对种养业良种繁育体系的法律法规支持
PART THREE
政府与企业合作:政府与企业共同推动种养业良种繁育体系的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政府引导:制定政策法规,提供资金支持,推动种养业良种繁育体系的发展
市场机制:企业自主经营,自主决策,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种养业良种繁育体系的运行
政府与企业互动:政府与企业相互监督,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种养业良种繁育体系的健康发展
良种推广方式:通过培训、讲座、展览、网络等方式进行推广
良种推广对象:农民、养殖户、农业企业等
良种推广效果: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资金支持:政府对种养业良种繁育体系的资金支持
政府政策:国家对种养业良种繁育体系的支持政策
技术支持:政府对种养业良种繁育体系的技术支持
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提高种养业良种繁育体系的国际化水平
加强市场监管,规范种养业良种繁育体系的市场秩序和竞争环境
加强政策引导,提高种养业良种繁育体系的地位和重视程度
加大资金投入,支持种养业良种繁育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加强技术研发,提高种养业良种繁育体系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种养业良种繁育体系的发展
七大作物育种指南
附件6“七大农作物育种”试点专项2016年度第一批项目申报指南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
农作物优良品种是农业增产的核心要素,是种子产业发展的命脉。
大力发展现代农作物育种技术,强化科技创新,创制重大新品种,对驱动我国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发展、提升种业国际竞争力、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1? 8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的意见》(国办发,2013?109号),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 64号),启动实施水稻、玉米、小麦、大豆、棉花、油菜、蔬菜等七大农作物育种试点专项。
专项按照“加强基础研究、突破前沿技术、创制重大品种、引领现代种业”的总体思路,以七大农作物为对象,围绕种质创新、育种新技术、新品种选育、良种繁育等科技创新链条,重点突破基因挖掘、品种设计和种子质量控制等核心技术,获得具有育种利用价值和知识产权的重大新基因,创制优异新种质,形成高效育种技术体系,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效率提高50%,培育重大新品种并推广应用,推动良种对增产的贡献率由43%提高到50%。
专项依据总体目标部署五大任务,即优异种质资源鉴定与利用、主要农作物基因组学研究、育种技术与材料创新、重大品种选育、良种繁育与种子加工。
围绕种业科技创新链条系统设计并分解为主要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精准鉴定与创新利用、主要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形成与演化规律、重要性状形成的分子基础、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与应用、主要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技术及强优势杂交种创制、主要农作物分子设计育种、主要农作物染色体细胞工程、主要农作物诱变育种、水稻优质高产高效新品种培育、玉米抗逆高产环境友好新品种培育、小麦优质节水高产新品种培育、大豆优质高产广适新品种培育、油菜高产优质适于机械化新品种培育、棉花优质高产适于机械化新品种培育、蔬菜优质多抗适应性强新品种培育、主要农作物良种繁育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主要农作物种子加工与质量控制、主要农作物种子分子指纹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等40余个项目。
农业“七大体系”建设的基本理论
农业“七大体系”建设的基本理论2003年5月23日,杜青林部长在农业部网络视频会议上,提出了“七大体系”建设的战略任务。
“七大体系”包括种养业良种体系、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动植物保护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农业信息和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资源与生态保护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这7个体系。
我们研究后认为,“七大体系”是适应我国加入WTO新形势而建立的农业综合支持体系。
“七大体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三增”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统揽全局,放眼未来。
“七大体系”建设必将为我国农业综合素质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也必将为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增强提供可靠的保障。
一、“七大体系”的功能定位1、从构成来看,“七大体系”是基于现行农业管理体制而建立的农业支持体系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农业,具有弱质性、外部性和多功能性的特点。
基于此,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给予本国农业一定程度的支持。
而作为世贸组织农业协议三大支柱之一的国内支持,在各国的农业政策中向来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从欧美发达国家的情况看,农业支持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以立法形式规范农业支持政策。
欧美的农业支持政策,一般都通过立法形式确定下来。
法律法规对农业支持的政策目标、政策工具以及具体执行都有明确规定,政策调整要通过对法律条文的修改、补充来完成。
二是财政支出规模大。
以目前农民年人均享受的补贴计算,美国为1.4万美元,欧盟为1.7万美元。
2002年5月,美国颁布的新农业法规定,未来10年里政府补贴农业的资金将为1900亿美元,比1996年农业法增加约830亿美元。
三是扶持范围广,既注重对生产领域的支持,也强调对贸易、营销、信息体系等环节的支持。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不仅给予农民的支持较少,而且还向农民征收高额的农业税费。
农村改革以前,我国人为压低农产品价格,为工业化建设提供原始积累,对农业的支持也仅限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资,基本上不对农业进行补贴。
建立优良品种种苗繁育与标准化生产体系
建立优良品种种苗繁育与标准化生产体系
优良品种种苗繁育与标准化生产体系的建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立品种选育研究机构:建立专门的品种选育研究机构,该机构可以集中优秀的品种资源、专业的技术力量和先进的育种技术,进行品种选育工作。
2. 优良品种筛选推广:根据市场需求和农业产业发展趋势,选取适应当地气候、土壤和种植要求的优良品种进行筛选和培育。
通过育种材料的广泛收集、筛选和田间试验,选出适宜种植的优良品种,然后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
3. 建立优良品种种苗繁育示范基地:根据优良品种推广的需要,建立一定面积的种苗繁育示范基地,用于大面积生产优良品种的种苗。
通过统一管理、标准化操作和严格的品质控制,确保种苗的质量和产量。
4. 建立标准化生产流程和管理规范:在种苗繁育和生产过程中,建立标准化的生产流程和管理规范,包括种苗的收集、体系的建设、繁殖、嫁接、养护、病虫害防治等各个环节的具体操作步骤和质量要求。
通过严格的管理和控制,确保种苗的品质和稳定性。
5. 建立品质追溯和认证体系:建立良好的品质追溯和认证体系,对优良品种种苗的生产和销售进行记录和追踪,确保种苗的来源可溯、品质可控。
同时,通过第三方认证机构对种苗的品质和质量进行评估和认证,提升种苗的市场信誉和竞争力。
通过以上的建设措施,可以逐步建立起优良品种种苗繁育与标准化生产体系,提高种苗质量,提升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七大体系之种养业良种繁育体系DOC16页
七大体系之一——种养业良种繁育体系种养业良种体系是推动农业发展的基础和先导。
本着引进与培育、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原则,以优势农产品为重点,加强良种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强化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完善种养业良种培育、选育、引育系统,推进良种繁育、推广应用的市场化进程,构建政府扶持与市场推进互动的新型种养业良种繁育体系。
——摘自农业“七大体系”建设规划跨越,从源头开始从2003年7月开始到现在,农业“七大体系”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一直在紧张而又缜密地进行。
有关专家认为,农业“七大体系”建设对于新阶段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繁荣、农民富裕意义重大。
在农业部编制的农业“七大体系”建设规划中,种养业良种体系从一开始就被排在各大体系之首,始终处于基础和先导的位置,格外引人注目。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源头兴农”战略思想更加凸显农业的源头是什么?对这个问题,也许不用想,很多人就能够给出一个标准的答案——种子。
很明显,如果说农业“七大体系”建设,是为了使中国农业在新阶段实现新跨越,那么,这种跨越必将从种子开始。
提起农业良种,很容易让人想起历史上一次又一次种子革命所引发的农作物产量的“核裂变”。
上世纪,墨西哥选育推广了以“依尼亚66”为代表的小麦矮杆品种,使其小麦平均单产提高近300斤。
我国杂交稻的推广使水稻单产一举突破了千斤大关,也正是由于农作物良种体系建设,尤其是杂交水稻、杂交玉米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我国粮食总产才创造了15年内连续跨越3个千亿斤台阶的奇迹。
大量的历史事实雄辩地证明,良种的每一次重大更新换代,农作物的产量和效益都会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甚至可以说,人类农业的发展史,实质上就是一部科技进步史、一部种子改良史。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这样的高度评价不是“种子万能论”的旧话重提,而是对高科技产品的现代品种可以改变种养业结构,增加产量,改善品质,提高产品的商品性,增加品种拥有者的高额回报,提高品种使用者的比较效益等作用的综合概括。
现代农业、七大体系
目录1现代农业 (1)1.1现代农业 (1)1.2内涵 (2)1.3不同解释 (3)1.4类型 (4)1.4.1绿色农业 (4)1.4.2物理农业 (4)1.4.3休闲农业 (5)1.4.4工厂化农业 (5)1.4.5特色农业 (5)1.4.6观光农业 (6)1.4.7立体农业 (6)1.4.8订单农业 (6)1.5主要特征 (6)1.6与传统农业的特征差异 (8)1.7发展阶段 (11)1.7.1准备阶段 (11)1.7.2起步阶段 (11)1.7.3初步实现阶段 (12)1.7.4基本实现阶段 (12)1.7.5发达阶段 (12)1.7.8总结 (13)1.8推行模式 (13)1.8.1世界现代农业的推行模式 (13)1.8.2我国建设现代农业的运作模式 (14)1.9发达国家和地区农业经验 (15)1.9.1政府支持 (15)1.9.2土地制度的变革 (16)1.9.3发挥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搞好产业规划和建设 (16)1.9.4农业合作经济组织 (17)1.9.4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18)1.9.5专业化、一体化、社会化 (19)2现代农业园区 (20)2.1建设规划的背景 (21)2.2基本架构与建设目标 (22)2.3近期建设重点 (24)2.4建设目标的保障措施 (26)3七大体系是基础保障 (28)3.1主要观点 (28)3.2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战略选择 (29)3.3战略目标与主要任务 (31)3.4建设重点与遵循原则 (34)1现代农业中文名称:现代农业英文名称:modern agriculture定义:向农业大量输入‘机械、化肥、燃料、电力’等各种形式的工业辅助能,用现代科技武装,以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经营,生产效率达现代先进水平的农业。
所属学科:生态学(一级学科);农业生态学(二级学科)1.1现代农业现代农业(modern agriculture):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进行的的社会化农业。
建设农业“七大体系”: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保障
建设农业“七大体系”: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保障主要观点●搞好农业“七大体系”建设,是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举措。
●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实质就是逐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完善农业支撑体系的过程,必须从品种改良、防灾减灾、质量安全、信息传递、公益服务等方面提高基础支撑和保障水平。
这是建设农业“七大体系”的初衷和主攻方向。
●加大对农业“七大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应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加大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的投入力度;建立和完善补贴、补偿机制,促进体系高效运转和功能充分发挥。
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强农业发展的综合配套体系建设。
”搞好种养业良种体系、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动植物保护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农业资源与生态保护体系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建设,是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举措。
抓紧制定建设规划,加强政策引导,明确职责分工,多渠道增加投入,加快建设步伐,是当前加强农业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战略选择刚刚过去的XX年,我国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发展,农业在宏观调控中得到加强,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种来之不易的好的发展势头能不能长期保持下去,关键取决于我们能不能建立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
建立这样的机制,关键是消除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改变农业投入不足、基础薄弱的状况,建立健全农业支撑体系,全面提高基础保障能力。
为了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长期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不断强化“三农”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扶持农业的政策措施,提出“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城乡统筹的发展方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要求,关于“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等。
农业『七大体系』建设的基本理论
农业『七大体系』建设的基本理论
武文;成德波
【期刊名称】《中国农垦经济》
【年(卷),期】2003(000)012
【摘要】@@ 2003年5月23日,杜青林部长在农业部网络视频会议上,提出了"七大体系"建设的战略任务."七大体系"包括种养业良种体系、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动植物保护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农业信息和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资源与生态保护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这7个体系.
【总页数】8页(P16-23)
【作者】武文;成德波
【作者单位】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
【相关文献】
1.加强"七大"体系建设推进现代农业发展r——武山县"十三五"时期现代农业发展对策 [J], 宗新武
2.建设农业"七大体系"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J],
3.建设农业“七大体系”——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保障 [J], 杜青林
4.让农业更茁壮——农业部农业“七大体系”建设规划综述 [J],
5.让农业更茁壮--农业部农业"七大体系"建设规划综述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育种体系
我国育种体系我国育种体系既悠久又复杂,不仅是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国家实力的体现。
在长期的实践中,我国培育出了许多优良品种,为农业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
下面将从起源、发展、特点等方面来探讨我国育种体系。
我国育种体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由于我国历史悠久、地域广阔,各地农民在耕作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品种改良经验。
在这种情况下,培育出了许多畜禽、农作物新品种,如中国汉柏、湖南鲤鱼、四川大麦等。
这些品种不仅具有适应中国地理环境的特点,还对提高农田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育种体系进一步发展。
20世纪50年代后,我国开始大力开展现代育种研究,建立了一批重要的育种基地和研究机构,如北京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等。
这些机构与国内外合作,在抗病性、产量、品质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
通过杂交育种、突变育种、转基因等技术手段,成功培育出了大量优良品种,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我国育种体系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以适应中国特有气候环境为主要目标。
中国地域广阔,地形复杂,气候差异明显,因此,培育出的品种必须具有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特点。
其次,注重优良品种传承与创新。
中国已有许多传统农作物品种,具有丰富的遗传资源。
在培育新品种的同时,也要保护好这些传统品种,以保持品种多样性。
第三,注重科技创新,提高育种效率。
现代育种利用了许多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基因工程技术等,使育种进程更快、更精确。
然而,我国育种体系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利用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的流失和传统农作物的减种,导致许多传统品种濒临灭绝。
其次,科技创新与伦理道德问题。
在转基因领域,科学家们面临着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质疑和担忧。
因此,在育种过程中必须重视伦理道德和人类健康。
为了进一步发展我国育种体系,我们需要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的合作,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人员的交流,提高科研水平和育种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大体系之一——种养业良种繁育体系种养业良种体系是推动农业发展的基础和先导。
本着引进与培育、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原则,以优势农产品为重点,加强良种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强化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完善种养业良种培育、选育、引育系统,推进良种繁育、推广应用的市场化进程,构建政府扶持与市场推进互动的新型种养业良种繁育体系。
——摘自农业“七大体系”建设规划跨越,从源头开始从2019年7月开始到现在,农业“七大体系”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一直在紧张而又缜密地进行。
有关专家认为,农业“七大体系”建设对于新阶段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繁荣、农民富裕意义重大。
在农业部编制的农业“七大体系”建设规划中,种养业良种体系从一开始就被排在各大体系之首,始终处于基础和先导的位置,格外引人注目。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源头兴农”战略思想更加凸显农业的源头是什么?对这个问题,也许不用想,很多人就能够给出一个标准的答案——种子。
很明显,如果说农业“七大体系”建设,是为了使中国农业在新阶段实现新跨越,那么,这种跨越必将从种子开始。
提起农业良种,很容易让人想起历史上一次又一次种子革命所引发的农作物产量的“核裂变”。
上世纪,墨西哥选育推广了以“依尼亚66”为代表的小麦矮杆品种,使其小麦平均单产提高近300斤。
我国杂交稻的推广使水稻单产一举突破了千斤大关,也正是由于农作物良种体系建设,尤其是杂交水稻、杂交玉米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我国粮食总产才创造了15年内连续跨越3个千亿斤台阶的奇迹。
大量的历史事实雄辩地证明,良种的每一次重大更新换代,农作物的产量和效益都会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甚至可以说,人类农业的发展史,实质上就是一部科技进步史、一部种子改良史。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这样的高度评价不是“种子万能论”的旧话重提,而是对高科技产品的现代品种可以改变种养业结构,增加产量,改善品质,提高产品的商品性,增加品种拥有者的高额回报,提高品种使用者的比较效益等作用的综合概括。
据世界粮农组织(FAO)统计分析,近十年来,良种在全球单产提高的作用率占25%以上(美国已占40%)。
专家预言:“种子将成为今后国际农业竞争乃至国际经济竞争的新焦点”,“种子战将取代产品战”,“谁掌握了种子谁就掌握了世界”。
正因如此,世界各国都把种子改良和良种推广作为发展国民经济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予以实施。
种子是生命之源,种子是农业之本,种子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最特殊、最有生命力、最不可缺少和替代的生产资料。
把良种体系作为“七大体系”的源头工程进行规划和建设,实际上是农业部党组“源头兴农”战略思想的重要体现。
可以断言,任何时候,如果没有种养业良种发展的新突破,就绝对不可能有整个农业发展的新跨越。
洞悉形势提高认识规划之剑直指市场高端经济学上著名的“路径依赖”理论认为,昨天的制度安排会影响到今天的制度选择。
这次农业部制定的种养业良种体系建设规划,毫无疑问受到了历史的启发,但采访调查之后,记者发现,在规划制定的过程中,人们的思想更多地统一到了如何应对新的形势挑战上来。
市场经济条件之下,一切经济工作都必须围绕市场的指挥棒去运转。
《孙子兵法》中写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知己知彼,胜乃不殆”。
分别说的是战场上打仗用兵是天大的事,不能不明察秋毫;了解交战双方情况,才能减少危险,取胜胜利。
市场犹如战场,纵观种养业良种体系规划,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最强烈信息,就是一切围绕市场在“说话”。
良种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除了首先体现在提高良种水平和农产品竞争力以外,这次的规划研究还表明,从产业的发展来看,国际国内巨大的良种市场和商业潜力也亟需我们去开发和拓展。
据权威测算,全球农作物种子市场总价值量约500亿美元,目前的贸易额为300亿美元。
我国农作物种子常年用量在125亿公斤左右,市场潜在价值超过800亿元人民币,而目前我们的贸易额仅约250亿元。
当前,我国种畜禽市场的商业价值约1200亿元,占畜牧业总产值的13%左右。
随着畜牧业结构调整进程的加快,对优质种畜禽的需求在持续不断增加,仅以种猪为例,现有的供应量虽然能基本自给,但市场对高质量种猪需求仍然很大。
按每年需要124万头优质种猪计算,市场价值24.8亿元。
水产苗种的市场潜在价值约260亿元,而现在的国内贸易额只有100多亿元,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正是看到国内巨大的良种市场潜力,世界大型良种企业纷纷抢滩我国良种市场。
目前在我国登记注册的外商投资农作物种子企业己有近70家。
这些公司大多选择蔬菜、花卉、棉花等经济价值比较高,且掌握核心技术的作物种子进行开发。
我国已经加入WTO,如果不迅速提高良种竞争力,农业发展的主动权必将授之于人。
类似的分析,明白无误地指出了我国种养业良种体系建设的迫切性。
解决问题的前提是要发现和清醒地认识问题,无论是站在农产品竞争力提高的角度,还是站在良种这一特殊商品自身经营的角度,可以说,《规划》始终都是站在市场的高端“诊脉”,目的最终可能主要也就是一个,即向市场要效益。
精心谋划布下胜战兵法体系蓝图展示美好前景在农业“七大体系”建设规划制定一开始,农业部党组就强调一定要坚持实际工作与专家意见相结合原则,请专家对规划提供理论依据,对编制工作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请实际工作者对规划如何操作实施提出可行方案。
这一原则实际上为各体系实事求是、“开门”规划指明了方向,也使规划的质量和水平有了可靠的保证。
据了解,良种体系规划早在2019年8月中旬最初始送审稿拿出来的时候,编制小组内部实际上就已经是五易其稿,与有关专家、农业龙头企业家、农村基层干部之间的讨论,更是以不同形式进行了多次。
经过一年多的反复“打磨”,《规划》最终得以出炉。
面对规划,我们看到的不仅有对问题的深刻分析,而且扎扎实实解决问题的对策,更有令人振奋的发展蓝图。
从1992年开始,我国良种产业步入快速转化和发展时期。
特别是《农业法》、《种子法》、《渔业法》、《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和《种畜禽管理条例》及相关规章的颁布实施,使种养业良种体系步入了依法建设和管理的轨道。
种养业良种体系的不断调整和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的持续快速增长。
但现行的种养业良种体系还带有较重的计划经济色彩,政府的投入、管理和服务职能没有完全到位。
最突出的表现是良种的产业集中度较低,企业数量众多、规模小、机制不活,难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的要求。
针对存在的问题,《规划》认为,建设新型种养业良种体系要以市场为主导、以科技为支撑,以企业为主体,政府要给予扶持,并依法进行管理。
《规划》同时提出,要以现代农业的理念推进新型种养业良种体系的建设。
始终围绕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总体目标和农民增收的中心任务。
按照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的产业特点和发展要求,与《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实施紧密衔接。
在优先满足和服务国内市场需求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国际良种市场,把我国种业做大做强。
规划确立至2019年的具体目标主要有四点:一是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全国商品良种覆盖率提高20个百分点;二是做大做强一批良种企业。
种子出口贸易地位由现在的世界排名第16位跻身前10强;三是建立统一开放的良种市场;四是形成监管、调控和保障有力的管理体制。
据农业部有关方面透露,按照新型种养业良种体系发展的近期目标和任务,这次与《种养业良种体系规划》同时配套出台的还有《种子工程二期建设规划》、《畜禽良种工程二期建设规划》和《渔业良种工程二期建设规划》。
并且,由于三大工程建设属于公益性、基础性、创新性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WTO规则,该部已正式建议中央将其继续列入国家基本建设计划,在资金上予以重点扶持。
为了向种养业良种发展提供良好的体制保障,《规划》还提到将要坚定不移地推进良种的行政管理与企业经营彻底脱钩的改革。
一方面,建立一支精干、高效、公正的现代化执法队伍;另一方面,将尽快会同其他有关部门,研究提出深化种业改革和促进良种发展的若干意见。
适时实施种养业良种推广使用的直接补贴制度,尽快完善救灾备荒种子储备制度。
可以预见,通过种养业良种体系建设规划的实施,我国农作物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的资源保护利用、引育扩繁、生产经营和推广使用,以及与其相适应的政府管理、公共支持、社会服务等各方面的工作必将跃上一个新的台阶,也必将有力地推动我国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七大体系之二——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是提高农业生产力的根本保障。
以扶持优势科研单位提高创新能力为中心,以关键技术攻关为突破口,以科技成果转化为重点,推动学科向产业聚集,技术向产品聚焦,全面提升农业科技基础实力、创新能力和转化效力。
——摘自农业“七大体系”建设规划科技,铸造农业新辉煌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新目标、新任务更加要求农业科技提供更强大的支撑力。
《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建设规划》作为农业“七大体系”规划之一,以关键技术突破、集成技术创新和组装技术的推广应用为三大支柱,重在为农业发展提供持久的科技支撑。
它的推出,必将确保中国农业靠“第一生产力”出效益,铸造新的辉煌。
“科技兴农”构筑发展基石“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生活资料,对于近13亿人口的我国来说,更是无农不稳,缺粮则乱。
虽然,今年我国粮食产量突破了9100亿斤的预期目标,但粮食生产仍严重受制于农业资源的紧缺,基础仍然不牢。
我国人均耕地近1.46亩,仅为世界人均数的43%;人均水资源只有2200 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数的1/4。
根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将减少至0.08公顷,粮食安全面临着新的压力。
严峻的现实警示,中国农业不能打资源牌,只有靠科技才能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生产率,才是出路与希望所在。
农业最终要靠科技获得大发展。
但我国现有农业科技也存在农科教分割、科技创新水平偏低和成果转化机制不完备等问题,使科技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撑能力大打折扣,难以有效地解决我国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低、生态环境恶化,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增收渠道狭窄等农业重大难题。
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建设正适应了这一客观要求。
《规划》根据农业科技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以形成符合市场竞争要求的科技创新与转化主体、形成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创新与应用体系、形成科技资源合理和高效利用的运行模式为目标,提出了“继承、改革、提升”的建设原则,即在充分尊重现实基础的前提下,通过整合资源、优化主体,构建起布局合理、效能统一、运行高效的新型体系,快速提升我国农业科技综合实力。
对这一建设规划,有关农业专家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他们认为,这是我国农业解决现实问题和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新型体系是发挥农业科技第一生产力作用的载体,是确保新时期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