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角寨中学(第27章学案)-27.1.1图形的相似

合集下载

(名师整理)数学九年级下册第27章《27.1 图形的相似》优秀教案

(名师整理)数学九年级下册第27章《27.1 图形的相似》优秀教案

27.1图形的相似(第一课时)一、教学目的:1.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体会相似图形的概念。

2.经历探究相似多边形特征的过程,掌握相似多边形的特征。

3.在探究相似多边形特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归纳、猜想、合作交流等方面的能力,提高数学思维水平。

二、重点、难点1.重点:相似多边形的主要特征的识别.2.难点:正确地运用相似多边形的特征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相似观察图片,体会相似图形1 、同学们初二时,我们研究了全等形的有关知识,在我们生活中,除了全等形之外,我们还经常会见到这样的图形,我们称这样的两个图形是相似的。

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将开始进入对第27章相似的学习,今天我们先来研究图形的相似。

(通过实例让学生观察相似图形的特点,感受形状相同的概念。

)(个人口答)2 、小组讨论、交流.得到相似图形的概念.提问:什么是相似图形?形状相同的图形叫做相似图形” (教师板书)注意:①相似图形的形状相同。

②相似图形的大小不一定相同。

③两个图形相似,其中一个图形可以看作由另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得到.3、提问:生活中有很多的相似图形,你能举出一些例子与大家分享吗?(个人口答)(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例子,体会生活中的相似,进一步了解相似形的概念。

(师)老师呢也找了几个生活中的几个实例,你们来看看他们是否是相似的4 、思考:如图27.1-3是人们从平面镜及哈哈镜里看到的不同镜像,它们相似吗?观察思考,小组讨论回答:5、练习:(1)如图,从放大镜里看到的三角尺和原来的三角尺相似吗?(2)下列图形中哪些图形是相似的?(3)观察下面的图形(a)-(g),其中哪些是与图形(1)、(2)或(3)相似的?(4)下列图形中,能确定相似的有( )A .两个半径不相等的圆 B.所有的等边三角形 C.所有的等腰三角形D.所有的正方形E.所有的等腰梯形F.所有的正六边形(让学生通过比较,体会相似图形与不相似图形的“形状”特点。

第27章 相似教案

第27章 相似教案

第二十七章相似27.1 图形的相似《图形的相似》是继“轴对称、平移、旋转”之后集中研究图形形状的内容,从实际问题引入,通过对生活中的实例认识图形的相似,让学生理解图形相似的概念,让学生体验图形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体会图形相似与图形全等等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本节课是学生在认识了全等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研究相似比研究全等更具一般性,相似图形、相似多边形的概念是后续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基础,是空间与图形领域中的重要内容.本节课所涉及的内容来源于实际生活,为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搭建了一个平台,从中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方法,还会将生活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提高了学生的应用意识,有着承上启下、贯穿始终的作用.课题27.1 图形的相似授课人素养目标1.理解相似图形的特征,掌握相似图形的识别方法.2.了解成比例线段的含义,会判断四条线段是不是成比例线段.3.理解相似多边形的概念、性质及判定,会计算和相似多边形有关的角度和线段的长.教学重点1.理解并掌握相似图形、相似多边形的概念及特征.2.探索相似多边形的性质中的“对应”关系.教学难点能利用成比例线段的概念及相似多边形的性质进行有关计算.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教学步骤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回顾1.什么是全等形?全等形的形状和大小有什么关系?2.下面两个图形是不是全等形?如何判断?通过复习全等形的概念和判定,为本节课相似形的学习做铺垫.同时,通过欣赏、识别生活中的全等图片,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中的美.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堂引入】1.欣赏下面各组图片:(1)在空中不同高度飞行的两架型号相同的直升机;(2)大小不同的两个足球;(3)汽车和它的模型.2.你能看出上面各组图片的共同之处吗?把你的想法说给同学听听.通过对生活中形状相同的图形的观察和欣赏,从实际模型中抽象概括得出数学概念,自然地引出课题,使学生初步感受相似,同时进行美育渗透.活动二:实践探究、交流新知探究新知:1.探究相似图形的定义问题:(1)全等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之间有什么关系?(2)观察上述图片,它们的形状和大小之间有什么关系?(3)你能给出相似图形的定义吗?(4)全等图形一定相似吗?相似图形一定全等吗?(5)你能归纳全等图形和相似图形之间的关系吗?(6)你能举出现实生活中一些相似图形的例子吗?师生活动:学生在教师设置的问题串下积极思考回答,教师及时点拨和引导,最后课件展示探究结论.【结论】形状相同的图形叫做相似图形.全等图形是相似图形的一种特殊情况.2.探究成比例线段的概念问题:(1)把九年级数学课本的两个邻边看作两条线段AB和CD,那么什么是这两条线段的比?1.让学生亲自观察实际生活中的图形,在教师提出的问题的引导下,进行分析、探究,根据图形特点归纳出相似图形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经历相似图形概念的形成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2.学生在教师提转化,培养学生用符号语言表达数学知识的能力.活动三:开放训练、体现应用【典型例题】例(教材第25页练习第2题)如图,图形(a)~(f)中,哪些与图形(1)或(2)相似?解:图形(d)和图形(1)相似,图形(e)和图形(2)相似.通过经历对例题的探究过程,加深学生对相似图形的基本特征的理解,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小结1.课堂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感?说给老师或同学听听.(2)教师与同学聆听部分同学的收获,解决部分同学的疑惑.教学说明:梳理本节课的重要方法和知识点,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在总结的过程中理清思路、整理经验,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结构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再通过排忧解难让学生对知识形成正向迁移,从而构建出合理的知识体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布置作业:教材第27~28页习题27.1第1,3,5,6题.学生在反思中整理知识、梳理思维,获得成功的体验,积累学习的经验,养成系统整理所学知识的习惯.板书设计27.1 图形的相似提纲挈领,重点突出.教学反思在思考中,学生总结出当求证的两个比例式的线段不在同一基本型的时候应该怎样解题,并且掌握中间比的找法.对于添加辅助线的证明比例式问题,需要“透析”题目中的条件和证明方法.从课堂练习和作业反馈上体现出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还比较理想,这堂课还是比较成功的.反思教学过程和教师表现,进一步提升操作流程和自身素质.27.2 相似三角形27.2.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1课时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是在学生认识相似图形,了解相似多边形的性质及判定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本课时首先利用“如果两个多边形满足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那么这两个多边形相似.”引出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定义(即三个角分别相等,三条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然后引导学生思考类比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对于相似三角形是否存在较为简便的方法.接下来教材编写者通过一个“探究”,由学生动手测量来探究得到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的比相等),继而将其应用于三角形中,得到“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这一基本事实的推论,是进一步学习相似三角形判定的预备定理的基础.课题27.2.1 第1课时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授课人素养目标1.了解相似比的定义.2.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基本事实以及利用平行线法判定三角形相似.3.会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平行线法判定三角形相似来解决问题.4.通过探索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这个基本事实的过程,进一步熟悉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能把一个稍复杂的图形分成几个基本图形,锻炼识图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教学重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及其推论的理解.教学难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及其推论的灵活应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的变形. 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教学步骤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回顾问题1:根据所学相似多边形的知识,你能给出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吗?问题2:如果相似比为1,那么这两个三角形有什么关系?问题3:判定三角形全等,我们并不是验证六个条件,而是利用了几个简便的判定定理,那么判定三角形相似我们又能找到哪些简便的方法呢?问题1引导学生回顾旧知得出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及写法.问题2、3让学生理解全等是相似的特殊情况,类比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为我们探索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提供方向指导.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堂引入】问题:如图,一组等距离的平行线截直线a所得到的线段相等,那么在直线b上所截得的线段有什么关系呢?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做如下总结:一组等距离的平行线在直线a上所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直线b上所截得的线段也相等.以上结论是平行线等分线段的基本事实,讨论的是平行线截得线段相等的情况,如果截得的线段不相等呢?通过展示问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为学习新知做铺垫.活动二:实践探究、交流新知【探究新知】1.探究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问题:图1如图1,三条平行直线l1,l2,l3在直线AE上截得的线段AC,CE的长度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呢?同样在直线BF上截得的线段BD,DF的长度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呢?教师指导学生利用刻度尺先测量线段的长度,然后寻找线段AC,CE,BD,DF之间是否存在比例关系,实际验证后可以得到如下结论:由l1∥l2∥l3,ACCE=23,BDDF=23,可得ACCE=BDDF=23.仿照上例分析,可得结论:由l1∥l2∥l3,可得ACAE=BDBF=23.教师引导学生初步总结出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然后师生共同进行1.本环节的主要任务是推理得出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其中运用了先猜想、再测量、最后论证的方法,用语言把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进行总结,使结论的得出有一定的层次性,也使学生在认识问题、理解问题时确定了一种思想方法.推理论证.师生共同归纳得出基本事实,教师板书基本事实.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2.探究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基本事实的推论教师将图1中的某些直线进行平移变换,使其出现图2、图3所示的位置关系,对学生提出问题:图2 图3根据基本事实补全下列比例式: 由图2,得AC CE =BD DF ,AC AE =BD BF ,CE AE =DFBF ;由图3,得AC CE =BD DF ,AC AE =BD BF ,CE AE =DFBF.解答本题应关注线段之间的对应关系,列比例式时上与下的对应关系应展现在同一条直线上,同时教师应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指导学生对比例式进行变形训练,进而总结出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位置规律,如上下=上下,上全=上全,下全=下全等. 教师对于图形作进一步变化:对于以上两个练习,只保留如图4所示的部分,那么就可以得到两个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的式子,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呢?图4教师在由一般到特殊的演化过程中,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延伸到三角形中,当三角形中出现平行线时,使三角形的各边之间存在比例关系. 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的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3.探究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组内讨论解答,教师适时指导:2.本环节是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的变式与延伸,这部分内容将在以后的学习和应用中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所以在探究、总结、应用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知识的重要性,要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深刻的理解与记忆. 3.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动手实践、总结归纳、实践应用等环节,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模式.通过对相似三角形的基本图形的对比理解,更能加深印象.如图5,在△ABC中,D为AB上任意一点,过点D作DE∥BC交AC于点E.(1)△ADE与△ABC的三个角分别相等吗?(2)分别度量△ADE与△ABC的边长,它们的边长是否对应成比例?图5(3)△ADE与△ABC之间有什么关系?平行移动DE的位置,你的结论还成立吗?思考:当DE∥BC时,△ADE与△ABC相似,可以用什么语言来概括呢?你能进行证明吗?总结判定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思考:一条直线截三角形两边延长线所得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吗?请对比图6、图7两个图形,分析其中的联系与区别.图6 图7活动三:开放训练、体现应用【典型例题】例(教材第31页练习第1题)如图,AB∥CD∥EF,AF与BE相交于点G,且AG=2,GD=1,DF=5,求BCCE的值.解:∵AB∥CD∥EF,∴BCCE=ADDF.又AD=AG+GD=3,DF=5,∴BCCE=35.【变式训练】1.如图,若l1∥l2∥l3,则ABAC=(PG)PH=DE(DF).本环节所设置的例题和变式非常具有代表性,既考查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基本事实的内容及其推论,又灵活地运用转化思想实现了运用“中间比”的性质,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和视野.2.如图,已知AD ∥BE ∥CF ,它们依次交直线l 1,l 2于点A ,B ,C 和点D ,E ,F ,且AB =6,BC =8. (1)求DEDF的值;(2)当AD =5,CF =19时,求BE 的长.解:(1)∵AD ∥BE ∥CF ,∴DE DF =AB AC =66+8=37.(2)过D 点作DM ∥AC 交CF 于M ,交BE 于N ,求出MF =14. ∵NE ∥MF ,∴NE MF =DE DF =37,∴NE =37MF =37×14=6.∴BE =BN +NE =5+6=11. 活动四:课堂检测【课堂检测】1.如图,已知AB ∥CD ∥EF ,若AC =6,CE =2,BD =3,则BF 的长为(C) A .6 B .5.5 C .4 D .4.5第1题图2.如图所示,已知△ABC 中,DE ∥BC ,AD =2,BD =5,AC =5,求AE 的长.第2题图提示:根据DE ∥BC 得到AD AB =AE AC ,然后根据比例的性质可计算出AE 的长为107.通过设置课堂检测,进一步巩固所学新知,同时检测学习效果,做到“堂堂清”.课堂小结1.课堂小结:(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是什么?推论是什么?易错点是什么?注重课堂小结,激发学生参与的主(2)目前我们有什么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3)本课两个重要的结论在探索中主要运用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说明:梳理本节课的重要方法和知识点,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在总结的过程中理清思路、整理经验,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结构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再通过排忧解难让学生对知识形成正向迁移,从而构建出合理的知识体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布置作业:教材第42页习题27.2第4,5题.动性,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与表现创造机会.板书设计27.2.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1课时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1.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及有关概念.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推论.3.相似三角形判定的预备定理.提纲挈领,重点突出.教学反思在思考中,学生总结出当求证的两个比例式的线段不在同一基本型的时候应该怎样解题,并且掌握中间比的找法.对于添加辅助线的证明比例式问题,需要“透析”题目中的条件和证明方法.从课堂练习和作业反馈上体现出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还比较理想,这堂课还是比较成功的.反思教学过程和教师表现,进一步提升操作流程和自身素质.第2课时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2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相似多边形的概念、比例线段的有关概念及性质,并具备了有关三角形中位线和平行四边形知识后,研究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本节课是判定三角形相似的起始课,是本章的重点之一.一方面,该定理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和全等三角形性质的拓展;另一方面,不仅可以直接用来证明有关三角形相似的问题,而且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可培养学生实验、猜想、证明、探索等能力,对掌握观察、比较、类比、转化等思想有重要作用.因此,这节课在本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课题27.2.1 第2课时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2 授课人素养目标1.了解“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和“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的证明过程,能运用这两个判定定理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2.结合全等三角形的SSS和SAS的证明方法,会用类比、转化的思想证明以上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3.通过对相似三角形两个判定定理的学习,会用已知条件证明三角形相似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学重点掌握两个判定定理,学会运用两个判定定理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教学难点1.探究三角形相似的条件.2.运用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解决问题.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教学步骤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回顾问题:1.我们学习过哪些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2.全等三角形与相似三角形有怎样的关系?3.两个三角形全等有哪些简单的判定方法?由三角形全等的知识,类比思考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能否更简单?能有哪些简单的方法?复习旧知,承前启后,回顾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用类比的思想展开思维,按顺序展开探究.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堂引入】问题情境:1.相似三角形是如何定义的呢?除了定义,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判定两个三角问题1是本课学习的知识基础,问题2是本课探究现应用 并说明理由:(1)AB =4 cm ,BC =6 cm ,AC =8 cm ,A ′B ′=12 cm ,B ′C ′=18 cm ,A ′C ′=24 cm.(2)∠A =120°,AB =7 cm ,AC =14 cm ,∠A ′=120°,A ′B ′=3 cm ,A ′C ′=6 cm. 解:(1)∵AB A ′B ′=412=13,BC B ′C ′=618=13, AC A ′C ′=824=13,∴AB A ′B ′=BC B ′C ′=ACA ′C ′.∴△ABC ∽△A ′B ′C ′. (2)∵AB A ′B ′=73,AC A ′C ′=146=73,∴AB A ′B ′=ACA ′C ′.又∵∠A =∠A ′,∴△ABC ∽△A ′B ′C ′. 【变式训练】1.如图,在 △ABC 和 △ADE 中,AB AD =BC DE =ACAE ,∠BAD =20°,则∠CAE 的度数为20°.2.如图,D ,E 分别是 △ABC 的边 AC ,AB 上的点,AE =1.5,AC =2,BC =3,且AD AB =34,求 DE 的长.解:∵AE =1.5,AC =2, ∴AE AC =1.52=34=ADAB,且∠EAD =∠CAB. ∴△AED ∽△ACB. ∴DE BC =34,即DE 3=34, ∴DE =94.学生对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的理解,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四:课堂检测【课堂检测】1.如图,D 是 △ABC 一边 BC 上一点,连接 AD ,使△ABC ∽ △DBA 的条件是 (D)通过课堂检测,进一步巩固所学新知,同时检测学习A.AC∶BC=AD∶BD B.AC∶BC=AB∶AD C.AB2=CD·BC D.AB2=BD·BC 效果,做到“堂堂清”.课堂小结1.课堂小结:(1)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哪些新知识?(2)本节课你还有哪些疑惑?说一说!教师强调:1.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方法.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与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的联系和区别.教学说明:梳理本节课的重要方法和知识点,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在总结的过程中理清思路、整理经验,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结构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再通过排忧解难让学生对知识形成正向迁移,从而构建出合理的知识体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布置作业:教材第42页习题27.2第1,3题.注重课堂小结,激发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与表现创造机会.板书设计27.2.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2课时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21.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1)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2)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2.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解决问题.提纲挈领,重点突出.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探究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本课教学力求使探究途径多元化,把学生利用刻度尺、量角器等作图工具做静态探究与应用“几何画板”等计算机软件做动态探究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充分感受探究的全面性,丰富探究的内涵.另外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不仅提高了数学实验的效率,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反思教学过程和教师表现,进一步提升操作流程和自身素质.第3课时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3本节课是初中数学九年级第二十七章第二节的内容,是初中数学四大板块中空间与图形的一部分,是相似一章的重要内容之一.既是全等三角形研究的继续,也为后面测量、相似三角的应用和研究三角函数做铺垫,还是研究圆中比例线段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相似三角形性质的研究基础,更为其它学科和今后高中的学习打下基础,重要的是它还是中考必考的知识点.因此必须熟练掌握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并能灵活运用,显得尤为重要,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的地位可见一斑,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课题27.2.1 第3课时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3 授课人素养目标1.了解“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和直角三角形相似的特殊的判定方法的证明过程,理解两角判定法和直角边斜边判定法的含义并掌握它们的数学符号表述方法,能运用两角判定法和直角边斜边判定法判定三角形相似及解决简单的问题.2.会用相似三角形证明角相等或线段成比例,或进行角的度数和线段长度的计算等问题.3.经历类比→猜想→探索→总结→应用的活动过程,进一步领悟类比的思想方法.教学重点运用两角判定法和直角边斜边判定法判定三角形相似.教学难点相似三角形判定方法的推导及应用.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教学步骤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回顾请回答下列问题:1.我们学习过相似三角形的哪些判定方法?2.类比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猜想还会有怎样的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采用类比的方法思考问题,降低知识难度,鼓励学生猜想,为学新知做好铺垫.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堂引入】观察猜想:学生观察自己手中的三角尺,与教师的三角尺相对照,找形状相同的一组,判断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相似.通过身边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猜想,为探究问题:两个三角形相似是由什么条件得到的呢?师生活动:学生将直观印象表达出来,再进行思考,得到三个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从而可简化为两个角分别相等即可.新知指明了方向.活动二:实践探究、交流新知探究新知:1.探究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展示问题:如图所示,在△ABC与△A′B′C′中,若∠A=∠A′,∠B=∠B′,试猜想△ABC与△A′B′C′是否相似,并证明你的结论.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根据图形的外观,绝大多数学生会猜想两个三角形相似.根据题设条件,需要构造出符合定理条件的图形:在△ABC中,作BC的平行线,且在△ABC中截得的三角形与△A′B′C′又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全等),共同分析,完成证明,学生书写证明过程.证明:如图,在△ABC 的边AB上截取AD=A′B′,过点D作DE∥BC,交AC于点E,则有△ADE∽△ABC.∵∠ADE=∠B, ∠B=∠B′,∴∠ADE=∠B′.又∵∠A=∠A′,AD=A′B′,∴△ADE≌△A′B′C′.∴△ABC∽△A′B′C′.得出结论:判定定理: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用数学符号表示这个定理:在△ABC与△A′B′C′中,∵∠A=∠A′,∠B=∠B′,∴△ABC∽△A′B′C′.2.探究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问题:我们知道,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以用“HL”来判定,那么满足斜边和一条直角边成比例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吗?在证明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时,方法十分特别,学生理解和应用均会产生困难,教师在引导中解析,在解析中总结,学生易于接受,易于理解,能够把握判定定理的证明过程.师生总结:斜边和一条直角边成比例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活动三:开放训练、体现应用【典型例题】例(教材第36页练习第2题)如图,在Rt△ABC中,CD是斜边AB上的高.求证:△ACD∽△ABC.证明:∵CD是斜边AB上的高,∴∠ADC=∠CDB=90°.∴∠ACB=∠ADC=∠CDB=90°.∵∠A=∠A,∴△ACD∽△ABC.【变式训练】如图,在Rt△ABC中,∠ACB=90°,CD⊥AB,DE⊥AC.(1)图中共有几对相似三角形?(2)请选择其中的一对给予证明.解:(1)∵在Rt△ABC中,∠ACB=90°,CD⊥AB,DE⊥AC,∴∠AED=∠ACB=90°.∵∠A是公共角,∴△ADE∽△ABC.同理:△CBD∽△ABC,△ACD∽△ABC,△DCE∽△ACD,∴△ADE∽△DCE∽△CBD∽△ACD∽△ABC.∴图中共有10对相似三角形.(2)选择△CBD∽△ABC.证明:在Rt△ABC中,∵∠ACB=90°,CD⊥AB,∴∠CDB=∠ACB=90°.又∵∠B是公共角,∴△CBD∽△ABC.通过经历对例题的探究过程,加深学生对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的理解,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四:课堂检测【课堂检测】1.如图,已知AB∥DE,∠AFC=∠E,则图中共有相似三角形(C)A.1对 B.2对 C.3对 D.4对通过课堂检测,进一步巩固所学新知,同时检测学习效果,做到“堂堂。

2019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七章相似27.1图形的相似教案 新人教版

2019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七章相似27.1图形的相似教案 新人教版

第二十七章相似27.1 图形的相似【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两个图形相似的概念.2.掌握相似多边形的特征.3.会根据相似多边形的特征识别两个多边形是否相似,并会运用其性质进行相关的计算.过程性目标:在探索相似多边形特征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归纳、类比、反思、交流的能力,提高数学思维水平.情感态度目标:1.结合本课教学特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向学生进行美育渗透.2.激发学生探究、发现数学问题的兴趣和欲望.【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相似多边形的特征.难点:运用相似多边形的特征进行相关的计算.【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教师挂上大小不一样的两张中国国旗及两张大小不同的长城图片,供同学观察,提出问题:这几组图片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组图片,这些图片大小虽然不一样,但是形状相同.我们把这些形状相同的图形叫做相似图形.教师出示问题,教师补充校正.学生观察思考,尝试回答问题.二、探索归纳问题探究一什么是相似图形?●活动1 师生互动,探索新知观察与思考:请观察下面几组图片: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吗?想一想:你能再举出一些相似的图形的例子吗?学生举例探究与思考:什么是相似图形?引导学生归纳.从而得出:具有相同形状的图形叫相似形.(出示课题——图形的相似)●活动2 应用练习1.思考教科书第25页思考中的问题,哈哈镜里看到的不同镜像它们相似吗?解:∵哈哈镜改变了形状,∴它们不相似.2.如图,图形(a)~(f)中,哪些是与图形(1)或(2)相似的?解:与(1)相似的是:(d);与(2)相似的是:(e).3.如图,从放大镜里看到的三角尺和原来的三角尺相似吗?解:它们形状相同,所以是相似的.问题探究二什么是成比例线段?●活动1 如图,设小方格的边长为1,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EFGH的顶点都在格点上,那么AB,AD,EF,EH 的长度分别是多少?分别计算,,,的值.解:如图,由图可知AM=2,DM=6,∴AD====2.同理可得EH=.又∵AB=8,EF=4,∴==2,==2,==,=.●活动2 例题讲解,成比例线段的应用例1:已知a=2,b=4.1,c=4,d=8.2,下面选项正确的是( )A.d,b,a,c成比例B.a,d,b,c成比例C.a,c,b,d成比例D.a,d,c,b成比例解:选C.由a∶c=2∶4=1∶2,b∶d=4.1∶8.2=1∶2,∴a∶c=b∶d.点拨:四条线段成比例是有顺序性的.例2:下列各组中的四条线段成比例的是( )A.a=,b=3,c=2,d=B.a=4,b=6,c=5,d=10C.a=2,b=,c=2,d=D.a=2,b=3,c=4,d=1解:选C.由a∶b=2∶,c∶d=2∶=2∶,∴a∶b=c∶d,线段a,b,c,d是成比例线段.问题探究三什么是相似多边形?相似多边形有怎样的性质?●活动1 从特殊图形入手,合作探究思考图中的两个相似的正三角形和两个相似的正六边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的关系.∵正△ABC与正△A1B1C1相似,∴∠A=∠A1=60°,∠B=∠B1=60°,∠C=∠C1=60°.设△ABC的边长为a,△A1B1C1的边长为b,∴=,=,=.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分组交流讨论,然后请学生有条理说明.归纳:特殊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活动2 由特殊到一般进行探究探究:如图中的两个相似三角形和相似四边形,它们的对应角和对应边有什么关系?利用量角器,直尺度量角及边长.教师先演示度量,然后请学生上台度量.学生感觉比较新鲜.并且通过电子白板功能准确测量三角形的角与边的度数及长度,进一步验证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这个性质,及相似比这个概念.归纳:相似多边形的性质: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三、新知应用例:如图,四边形ABCD和EFGH相似,求∠α和∠β的大小,EH的长度x.解:因为四边形ABCD和EFGH相似,所以它们的对应角相等,由此可得∠α=∠C=83°,∠A=∠E=118°.在四边形ABCD中,∠β=360°-(78°+83°+118°)=81°.因为四边形ABCD和EFGH相似,所以它们的对应边成比例,由此可得=,即=.解得x=28.点拨:利用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和四边形内角和等于360°求角的度数;利用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边成比例求边长.四、检测反馈1.下列各线段的长度成比例的是 ( C )A.1 cm,2.5 cm,3 cm,4 cmB.2 cm,4 cm,6 cm,8 cmC.3 cm,6 cm,9 cm,18 cmD.3 cm,5 cm,8 cm,15 cm2.下列图形一定是相似图形的是 ( B )A.两个平行四边形B.两个正三角形C.两个矩形D.两个菱形3.若四边形ABCD∽四边形A′B′C′D′,且AB∶A′B′=2∶5,已知BC=14,则B′C′的长是( B )A.28B.35C.50D.70解析:由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得=,有=,∴B′C′=35.4.Rt△ABC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5 cm,12 cm,与它相似的Rt△A′B′C′的斜边为39 cm,那么Rt△A′B′C′的周长为( A )A.90 cmB.80 cmC.60 cmD.30 cm解析:由Rt△ABC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5 cm、12 cm,可得其斜边为13 cm,又知与它相似的Rt△A′B′C′的斜边为39 cm,可得Rt△ABC与Rt△A′B′C′的相似比为13∶39=1∶3,根据相似多边形的性质“相似多边形对应边成比例”可得Rt△A′B′C′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15 cm、36 cm,因此Rt△A′B′C′的周长为:15+36+39=90 cm.五、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梳理本节所学知识,获得巩固和发展.1.相似图形的定义——相同形状的图形;2.判断两个图形是否相似;3.相似多边形的性质特征: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4.利用相似放大或缩小图形;5.能用相似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六、板书设计。

(名师整理)数学九年级下册第27章《27.1 图形的相似》优秀教案

(名师整理)数学九年级下册第27章《27.1 图形的相似》优秀教案
2、思考:为什么有些图形是相似的,而有些不是呢?相似图形有什么主要特征呢?
动动手
(1)观察手中两个多边形,形状相同吗?它们相似吗?
(2)量一量这两个多边形,对应的角和边,你发现了什么?
1、一组判断题
2、两道计算题
1、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
2、在探究的过程中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
共4道小题
课本27页,练习题3、5
学生解题,师生共同讨论纠正,对于边长的计算进行板书示范
现有学生小结,相互补充,教师做重点强调
学生解题,教师公布答案,学生交互评阅,反馈小测结果。
学生通过全等图形的比较,观察、思考发现相似图形的本质特征,进而从实际模型中抽象概括得出数学概念
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
尝试运用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相似的概念解决简单问题
通过放大镜这一同学熟知的工具引起理性思考,再用,进而归纳出相似多边形的性质
重点
相似图形、相似多边形的概念。
难点
相似多边形性质的探究。
教具
PPT课件,放大镜,三角形纸片
教学过程
环节任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媒体使用
感知归纳
牛刀小试
探究性质
巩固提高
随堂小结
课堂小测
作业布置
相似图形的概念
抢答:观察下列图片,哪些是相似图形?
1、想一想:放大镜中的三角形和原三角形全等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1、教师运用PPT课件回顾全等图形的相关知识列举大量生活中的实例
2、列举大量生活中的实例
学生欣赏图片,自然走入相似图形的世界.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相似图形,感知相似形的本质,自己归纳出相似形的概念.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七章27.1.1图形的相似 (2)教学设计-精选文档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七章27.1.1图形的相似 (2)教学设计-精选文档
图27-1-7
师生活动:学生观察思考,小组讨论回答,共同得到结论:由于哈哈镜中的像不是被压扁就是被拉长了,所以它们不相似.
1.从生活走进数学,引导学生认识数学丰富的人文价值,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
2.本环节使学生认识到从全等到相似,是一个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研究相似可以类比研究全等的方法进行,在学生的知识体系中搭起一座桥梁,也为后续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图27-1-9
通过设置达标测评,进一步巩固所学新知,同时检测学习效果,做到“堂堂清”.
(续表)
活动
四:
课堂
总结
反思
1.课堂总结:
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
(2)本节课还有哪些疑惑?说一说!
教师指导学生总结本课时的思想方法、获取知识的途径以及情感体验.
2.布置作业:
教材第27页习题27.1第2,4题.
感悟点滴、梳理所学,使知识系统化和深入化,锻炼综合表达能力.
【知识网络】
提纲挈领,重点突出.
【教学反思】
①[授课流程反思]
在创设情景的过程中,以数学知识为依托,从欣赏相似图片入手,直观形象,贴近学生生活;在课堂训练中,设计问题多样,形式有别、知识相通,避免了单调.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授课人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27.1.1相似图形》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27.1.1相似图形》导学案

第二十七章相似27.1 图形的相似第1课时相似图形1.通过对事物的图形的观察、思考和分析,认识理解相似的图形.2.经历动手操作的活动过程,增强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3.体会图形的相似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与应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阅读教材P24-25,弄清楚相似图形的概念,能正确判断两个图形是否相似;自学反馈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①把图形叫做相似图形.②两个图形相似,其中一个图形可以看作是由另一个图形和得到的.③从放大镜里看到的三角板和原来的三角板相似吗?④哈哈镜中人的形象与本人相似吗?⑤全等三角形相似吗?⑥生活中哪些地方会见到相似图形?研究几何主要是研究几何图形的形状、大小与位置,只要形状相同的两个图形就叫做相似图形.活动1 小组讨论例下列各图中哪组图形是相似图形( C )观察图形,要从本质入手,如C,将小图的位置稍加旋转就可以发现它们是相似图形.活动2 跟踪训练(独立完成后展示学习成果)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两幅比例不同的中国行政地图是相似图形B.两个图形相似与形状有关而与位置无关C.哈哈镜中人的形象与本人是相似的D.同一底片洗出来的不同尺寸的照片是相似的2.下列各组多边形每一组中各取两个大小不同的多边形,一定是相似图形的是.①三角形;②等边三角形;③平行四边形;④矩形;⑤菱形;⑥正方形;⑦梯形;⑧直角三角形.活动3 课堂小结本节课学习的数学知识:形状相同的图形是相似图形;两个图形相似,其中一个图形可以看作由另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得到.本节学习的数学方法:观察类比法.教学至此,敬请使用学案当堂训练部分.【预习导学】自学反馈①形状相同的图形②放大缩小③相似④不相似⑤相似⑥略【合作探究】活动2 跟踪训练1.C2.②⑥。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7.1图形的相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7.1图形的相似学案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请参考使用,祝你取得好成绩!第二十七章 相似27.1 图形的相似学习目标:1.从生活中形状相同的图形的实例中认识图形的相似,理解相似图形概念. 了解成比例线段的概念,会确定线段的比.2.知道相似多边形的主要特征,即: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3.会根据相似多边形的特征识别两个多边形是否相似,并会运用其性质进行相关的计算.学习重、难点:1.重点:相似图形的主要特征与识别.2.难点:运用相似多边形的特征进行相关的计算.学习过程:一、依标独学1 、同学们,请观察下列几幅图片,你能发现些什么?你能对观察到的图片特点进行归纳吗?2 、小组讨论、交流.得到相似图形的概念 . 相似图形3 、如图,是人们从平面镜及哈哈镜里看到的不同镜像,它们相似吗?二、围标群学实验探究:如果把老师手中的教鞭与铅笔,分别看成是两条线段AB 和CD ,那么这两条线段的比是多少?成比例线段:对于四条线段,,,a b c d ,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比与另两条线段的比相等,如a c b d=(即ad bc =),我们就说这四条线段是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注意】 (1)两条线段的比与所采用的长度单位没有关系,在计算时要注意统一单位;线段的比是一个没有单位的正数;(2)四条线段,,,a b c d 成比例,记作a c b d =或::a b c d =; (3)若四条线段满足a c b d=,则有ad bc =. 小应用: 一张桌面的长 1.25a m =,宽0.75b m =,那么长与宽的比是多少?(1)如果125a cm =,75b cm =,那么长与宽的比是多少?(2)如果1250a mm =,750b mm =,那么长与宽的比是多少?三、探索1、如图的左边格点图中有一个四边形,请在右边的格点图中画出一个与该四边形相似的图形.问题:对于图中两个相似的四边形,它们的对应角,对应边的比是否相等.2.【结论】:(1)相似多边形的特征: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______,对应边的比_______. 反之,如果两个多边形的对应角______,对应边的比_______,那么这两个多边形_______.几何语言:在四边形ABCD 和四边形A 1B 1C 1D 1中若1111;;D D AA B B C C ;. 11111111D =ABBC C DA A B B C C D D A 则四边形ABCD 和四边形A 1B 1C 1 D 1相似(2)相似比:相似多边形________的比称为相似比.问题:相似比为1时,相似的两个图形有什么关系?结论:相似比为1时,相似的两个图形______,因此________形是一种特殊的相似形.四、自我检测1.在比例尺为1:10 000 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30 cm,求两地的实际距离.2.如图所示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吗?为什么?3.如图所示的两个五边形相似,求未知边a、b、c、d的长度.五、归纳小结。

27第27章 相似 全章教案

27第27章 相似 全章教案

27.1 图形的相似(1)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生活中的事物或图形的观察,获得理性认识,从而加以识别相似的图形.2.通过观察、归纳等活动,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能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3.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习的自信心.二、教学难点、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并从中获取信息,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及归纳能力. 2.难点:应用获得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观察教材第24页的两组图形,你能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二)师生互动,探索新知:1、观察下列几组几何图形,你能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从而得出:具有相同形状的图形叫相似形.2、对1中的3组图形,通过图形的缩小或放大,再利用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等变换,使它与另一个图形能够重合,从而加以验证它们是相似的图形。

(三)探究:1、思考教科书第25页观察中的问题,哈哈镜里看到的不同镜像它们相似吗?2、观察下图中的3组图形,它们是不是相似形?为什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下一节课“相似图形的特征”做好准备)(四)应用练习,巩固新知完成课本第25页练习第1、2题。

四、小结:五、作业:必做题:选做题:六、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27.1 图形的相似(2)一、 教学目标1.通过对生活中的事物或图形的观察,获得理性认识,从而加以识别相似的图形. 2.经历对相似图形观察、分析、欣赏以及动手操作、画图、测量等过程,能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回顾相似图形的性质、定义,得出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及其基本性质。

3.通过观察、归纳等数学活动,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习的自信心.发展审美能力,增强对图形欣赏的意识。

二、教学难点、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并从中获取信息,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及归纳能力. 2.难点:应用获得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复习相似图形的概念,掌握相似形的基本特征: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 2.合作深究 (1)整体感知从回顾旧知“相似多边形性质”入手定义相似三角形,认识符号相似于“∽”,会用数学语言表达两个三角形相似——从课本第41页中“习题27.1第5题”,通过测量得到DE ∥BC 时, △ADE ∽△ABC -一给出三角形相似的定义.(1) 四边互动 互动1师:教师展示投影1:课本第38页中图27.1.1-4.这两个图形有何共同特征? 生:回答略.师:这两个图形的不同点在哪里?生:回答略(教师在学生进行议论、交流、评判形成共识后可由学生进行口头归纳.) 明确 图上所展示的两个相似图形中,∠A=∠A ',∠B=∠B',∠C=∠C',''''''AB BC ACA B B C A C ==. 定义相似比:两个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叫相似比.注意:相似比是有顺序的,△ABC 与△A'B'C'的相似比为k ,则△A 'B 'C '与△ABC的相似比为1k.互动2师:展示投影2:课本中第39页图27.1-5.△ABC与△ADE的三个角对应相等吗?为什么?生:略.师:△ABC与△ADE的三边对应成比例吗?量量看.生:动手测量得出结论并与同伴交流.师:△ABC与△ADE相似吗?生:学生分组进进行讨论.明确在同学交流、评判的过程中,老师进一步阐述,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其延长线所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4.达标反馈课本第40页练习第 l-3 题.注:(1)题中找对应边应考虑长边与长边、中边与中边、短边与短边是否对应成比例及大角与大角、小角与小角、中角与中角是否对应相等.5.学习小结(1)内容总结相似用符号“∽”表示,读作“相似于”.两个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称为相似比,相似比是有顺序的.△ABC与△A'B'C'的相似比为k,则△A'B'C'与△ABC的相似比为1k.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三角形的另两边,所得对应线段成比例.(2)方法归纳学会动手画平行线,动手测量、计算、观察、猜想总结规律;重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与探索的能力.(三)延伸拓展1.链接生活找一些生活中存在的相似变换的实例.2实践探索(1)实践活动画出公路两旁的电线杆(观察远近不同的两根电线杆及其上面的支架和瓷瓶).(2)巩固练习①课本第41页习题27.1第4、7题.(3)补充作业①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相似图形.(V)②所有等边三角形都是相似图形.(V)③线段既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V)④半径不同的两个圆是相似图形.(V)⑤人的一双眼睛是相似图形.(V)⑥自己选画一如意图形,然后再确定一个对应顶点,再画出一个与它相似的图形.⑦(a)所有正方形是不是相似图形?若是,请说明理由.(b)所有矩形呢?把矩形改为梯形又如何?换成菱形呢?改为等腰梯形或平行四边形?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相似比的定义,掌握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方法“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2、掌握“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七章《相似》27.1图形的相似(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七章《相似》27.1图形的相似(教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相似图形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相似图形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对于相似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出了很多有趣的想法,这说明他们在思考问题时能够联系实际,这是我很乐意看到的。但同时,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讨论中不够主动,可能是因为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不够自信。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鼓励这些学生,帮助他们建立信心。
我还注意到,在教学难点解析部分,尽管我尽量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和丰富的例子来解释,但仍有学生表现出了一定的困惑。这告诉我,可能需要寻找更多的教学策略来突破这些难点,比如通过分组辅导或者设置课后小灶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个别指导。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相似》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物体形状相似的情况?”比如,放大镜下的图形和原图形。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相似图形的奥秘。
4.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通过相似知识的应用,构建数学模型,解决实际情境中的几何问题。
5.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在探索相似图形的活动中,鼓励学生提出新思路,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相似图形的定义及其性质,特别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AA、SSS、SAS)。

牛角寨中学(第27章学案)-27.1.1图形的相似

牛角寨中学(第27章学案)-27.1.1图形的相似

人教版27.1.1图形的相似学习目标:1.理解和掌握相似图形的概念2.理解和掌握成比例线段的概念,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相似图形的概念难点:掌握成比例线段的概念,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活动一、在色彩斑斓的世界中,我们接触过很多图形,有规则的,也有不规则的,有大小一样的,也有不一样的,有形状相同的,也有不相同的。

本节我们走近形状相同的图形。

相似图形: 相似多边形: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所有的圆都是形状相同的图形 (2)所有的正方形都是形状相同的图形(3)所有的等腰三角形都是形状相同的图形 (4)所有的矩形都是形状相同的图形A 1个B 2个C 3个D 4个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是相似图形B 所有的菱形都是相似图形C 所由的等腰梯形都是相似图形D 所有的全等三角形都是相似图形3、到目前为止,我们已接触过很多图形,有规则的,也有不规则的;有形状相同的,也有形状不相同的,形状相同的图形称为 ,能够互相重合的图形称为 ,全等的图形一定是 ,但相似的图形 全等.4. 下图中的三组图形,看起来每组中的两个有点相像,但它们______(是,不是)相似形.一、观察图片,体会相似图形二、探究相似多边形的特征及判定(1)△A 1B 1C 1是由正△ABC 放大后得到的,观察这两个图形,它们的对应角有什么关系?对应边又有什么关系呢?(2)中两个相似的正六边形,是否也能得到类似的结论?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似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3、如图27.1-6,四边形ABCD 和EFGH 相似,求角βα和的大小和EH 的长度x .5、 △ABC 与△DEF 相似,且相似比是32,则△DEF 与△ABC 与的相似比是( ). A .32 B .23 C .52 D .94 6、已知四边形ABCD 与四边形A 1B 1C 1D 1相似,且A 1B 1:B 1C 1:C 1D 1:D 1A 1=7:8:11:14,若四边形ABCD 的周长为40,求四边形ABCD 的各边的长.7、如图,一个矩形ABCD 的长AD= a cm ,宽AB= b cm ,E 、F 分别是AD 、BC 的中点,连接E 、F ,所得新矩形ABFE 与原矩形ABCD 相似,求a:b 的值活动二、探究一 成比例线段的意义成比例线段:对于四条线段a,b,c,d ,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比与另两条线段的比相等,如dc b a =(即ad=bc ),我们就说这四条线段是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学习指导:成比例线段是有顺序的,如线段 a 、b 、c 、d 是成比例线段,则有a cb d=(或a ∶b =c ∶d ); 线段a 、d 、b 、c 是成比例线段,则有c b d a =(或a ∶d =b ∶c ) 例1:判断下列线段a 、b 、c 、d 是否是成比例线段:(1)a =4,b =6,c =5,d =10;(2)a =2,b =5,c =152,d =35.例2:已知四条线段a=2cm,b=30m,c=6cm,d=10m,判断它们是否成比例线段?探究二 比例的基本性质思考得到结论1.如果a c b d=那么ad=bc 2.如果ad=bc (a,b,c,d 都不等于0)那么a cb d =练习:(1)、如果c b b a =,那么b 叫做a 、c 的比例中项,也可以写成2b = 。

2024九年级数学下册第27章相似27.1图形的相似(相似多边形)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2024九年级数学下册第27章相似27.1图形的相似(相似多边形)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使用简洁的语句总结相似多边形的概念和重要性。
③艺术性和趣味性:
-使用彩色的粉笔或标记笔,突出重点内容,使板书更加生动和吸引人。
-在板书中加入一些有趣的图形或图案,如用相似多边形设计的建筑图案或艺术作品,增加视觉趣味性。
-结合实际案例,展示相似多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设计、艺术创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相似多边形的基本概念。相似多边形指的是形状相同但大小不一定相同的多边形。它是几何图形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各类工程设计中。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相似多边形应用,如地图比例尺、建筑图案等,了解相似多边形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利用课余时间,小组合作开展小研究,探讨相似多边形在某一特定领域(如艺术、工程、计算机图形学等)的应用;
-结合所学知识,设计并解决一些综合性问题,如相似多边形在几何证明中的应用、相似变换的实际操作等;
-阅读课外书籍,了解相似多边形在数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体会数学文化的丰富内涵;
-参加学校或社区组织的数学俱乐部或竞赛,与其他同学交流相似多边形的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在教室墙壁上张贴与相似多边形相关的挂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准备白板、投影仪等教学设备,方便教师展示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作品。
此外,教师还需准备以下教学资源:
5.教学评价工具:
-制定本节课的学习评价表,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参与度等方面;
-准备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用于检测学生对相似多边形知识的掌握程度。
4.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相似多边形在图形变换中的应用,培养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九年级数学下册《第27章 相似 27.1图形的相似》教案

九年级数学下册《第27章 相似 27.1图形的相似》教案
情感态度
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向学生进行美育渗透。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
相似图形的概念与成比例线段的概念。
难点
成比例线段概念。
媒体教具
三角板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修改栏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一、课堂引入
1.(1)请同学们看黑板正上方的五星红旗,五星红旗上的大五角星与小五角星他们的形状、大小有什么关系?再如下图的两个画面,他们的形状、大小有什么关系.(还可以再举几个例子)
分析:因为两个四边形相似,因此可根据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边的比相等来解题.
解:∵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A1B1C1D1相似,
∴AB:BC:CD:DA= A1B1:B1C1:C1D1:D1A1.
∵A1B1:B1C1:C1D1:D1A1=7:8:11:14,
学生先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评价。说出解答过程,体会方法,形成规律,获得成功体验。
教师组织学生,巡回辅导,点拨方法,总结规律,对于共性问题,做好补教
例3(补充)已知:一张地图的比例尺是1:32000000,量得北京到上海的图上距离大约为3.5cm,求北京到上海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km?
分析:根据比例尺= ,可求出北京到上海的实际距离.
解:略
答:北京到上海的实际距离大约是1120 km.
板书设计
1、知识回顾
2、典例
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2014-2015学年度九年级班数学教案
课题
图形的相似(二)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序数
备课人
沈海山
审核人
刘俊岐
授课人
授课
日期
课标
解读

(名师整理)数学九年级下册第27章《27.1 图形的相似》优秀教案

(名师整理)数学九年级下册第27章《27.1 图形的相似》优秀教案

《图形的相似》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相似图形和相似比的概念.(2)理解相似多边形的定义.(3)能根据多边形相似进行相关的计算,会根据条件判断两个多边形是否相似.2、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相似图形及相似多边形的概念;难点:能根据多边形相似进行相关的计算,会根据条件判断两个多边形是否相似。

3、教学方法:4、教具:尺规,多媒体5、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多啦A梦的2寸照片和4寸照片,他的形状改变了吗?大小呢?导入课题。

二、合作探究(一)相似图形的概念1、相似图形的概念:形状的图形。

2、相似图形的关系:两个相似图形中,其中一个图形可以看成是由另一个图形经过或得到的。

(二)相似多边形与相似比1、思考:图中两个图形相似吗?它们的对应角有什么关系?对应边有什么关系?(填符号)对应角: ∠A ∠A 1, ∠B ∠B 1,∠C ∠C 1对应边:11AB A B 11BC B C 11ACAC =对应角:∠A ∠A 1,∠B ∠B 1,∠C ∠C 1, ∠D ∠D 1 , ∠E ∠E 1 , ∠F ∠F 1 . 对应边:11AB A B 11BC B C 11CD C D 11DE D E 11EF E F 11AFA F = . 2、不规则四边形(1)请分别量出这两个不规则四边形各内角的度数,求出对应边的长度。

(2)对应角有什么关系?对应边有什么关系?3、归纳:(1)相似多边形的概念:各角、各边的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2)相似多边形的特征: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边。

(3)相似比:相似多边形的叫作相似比.注:当相似比k =1时,相似图形即是图形,图形是一种特殊的相似。

三、例题分析例1 如图,四边形 ABCD 和 EFGH 相似,求角α,β的大小和EH 的长度 x .四、堂清训练1.“相似的图形”是( )A .形状相同的图形B .大小不相同的图形C .能够重合的图形D .大小相同的图形2.已知线段a ,b ,c ,d ,如果ab=cd ,那么下列式子中一定正确的是 ( )3. 在比例尺是1:40 000的地图上,若某条道路长约为 5cm ,则它的实际长度约为( )A .0.2 kmB .2 kmC .20 kmD .200 km 4.如图,△ABO 与△DCO 相似,若AO=2,DO=4,BO=3, 则BC 的长为( )A .6B .9C .12D .155.变式: 如图,△ABC 与△ADE相23AD DB似,,DE=4,则BC的长是.5. 如图,把矩形ABCD 对折,折痕为EF,若矩形ABCD 与矩形EABF 相似,AB = 1.(1) 求BC长;(2) 求矩形ABEF 与矩形ABCD 的相似比.五、课堂小结:相似图形及相似比的概念六、作业布置:课后习题七、板书设计:1、相似图形的概念:形状相同的图形;2、相似多边形的概念:各角分别相等,各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多边形;3、相似比:相似多边形对应边的比;八、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思路清晰,重难点较为清晰,但教学过程中导入节奏较快,多调动学生的课堂气氛,题型设计有梯度,但对于相似多边形对应边成比例,以及对应边的寻找规律加以点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27.1.1图形的相似 课时1 课型 新授 日期 9月 日
学习目标:
1.理解和掌握相似图形的概念
2.理解和掌握成比例线段的概念,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相似图形的概念
难点:掌握成比例线段的概念,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活动一、
在色彩斑斓的世界中,我们接触过很多图形,有规则的,也有不规则的,有大小一样的,也有不一样的,有形状相同的,也有不相同的。

本节我们走近形状相同的图形。

相似图形: 相似多边形: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所有的圆都是形状相同的图形 (2)所有的正方形都是形状相同的图形
(3)所有的等腰三角形都是形状相同的图形 (4)所有的矩形都是形状相同的图形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是相似图形
B 所有的菱形都是相似图形
C 所由的等腰梯形都是相似图形
D 所有的全等三角形都是相似图形
3、到目前为止,我们已接触过很多图形,有规则的,也有不规则的;有形状相同的,也有形状不相同的,形状相同的图形称为 ,能够互相重合的图形称为 ,全等的图形一定是 ,但相似的图形 全等.
4. 下图中的三组图形,看起来每组中的两个有点相像,但它们______(是,不是)相似形.
一、观察图片,体会相似图形
二、探究相似多边形的特征及判定
(1)△A 1B 1C 1是由正△ABC 放大后得到的,观察这两个图形,它们的对应角有什么关系?对应边又有什么关系呢?
(2)中两个相似的正六边形,是否也能得到类似的结论?
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似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3、如图27.1-6,四边形ABCD 和EFGH 相似,求角βα和的大小和EH 的长度x .
5、 △ABC 与△DEF 相似,且相似比是3
2,则△DEF 与△ABC 与的相似比是( ). A .32 B .23 C .52 D .9
4 6、已知四边形ABCD 与四边形A 1B 1C 1D 1相似,且A 1B 1:B 1C 1:C 1D 1:D 1A 1=7:8:11:14,若四边形ABCD 的周长为40,求四边形ABCD 的各边的长.
7、如图,一个矩形ABCD 的长AD= a cm ,宽AB= b cm ,E 、F 分别是AD 、BC 的中点,连接E 、F ,所得新矩形ABFE 与原矩形ABCD 相似,求a:b 的值
活动二、
探究一 成比例线段的意义
成比例线段:对于四条线段a,b,c,d ,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比与另两条线段的比相等,如
d
c b a =(即ad=bc ),我们就说这四条线段是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学习指导:
成比例线段是有顺序的,如线段 a 、b 、c 、d 是成比例线段,则有
a c
b d
=(或a ∶b =c ∶d ); 线段a 、d 、b 、c 是成比例线段,则有c b d a =(或a ∶d =b ∶c ) 例1:判断下列线段a 、b 、c 、d 是否是成比例线段:
(1)a =4,b =6,c =5,d =10;
(2)a =2,b =5,c =152,d =35.
例2:已知四条线段a=2cm,b=30m,c=6cm,d=10m,判断它们是否成比例线段?
探究二 比例的基本性质
思考得到结论1.如果a c b d
=那么ad=bc 2.如果ad=bc (a,b,c,d 都不等于0)那么
a c
b d =
练习:(1)、如果
c b b a =,那么b 叫做a 、c 的比例中项,也可以写成2b = 。

(2)、已知:线段a 、b 、c 满足关系式
c b b a =,且b =4,那么ac =______.
例3:证明:(1)如果
d c b a =,那么d d c b b a ±=±; (2)如果d c b a =,那么d
c c b a a ±=±
活动三、
1.已知两条线段a=2m,b=80cm,则a:b=
2、已知a=3cm,b=2cm,若b 是a 和c 的比例中项,则b = (提示:如果a b b c
=,则b 是a 和c 的比例
中项)
3、.已知4x-3y=0.则x y y
+= 4、已知a:b:c=2:3:5, 且a+b+c=5.m+n=2 求
322a b c m n +-+的值
作业
1、延长线段AB 到C ,使BC=2AB,则AC :BC= ;BC :AB=
2、已知A,B 两地的实际距离是60km,图上的距离是A ’B ’=6cm.则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3、已知:四条线段a=0.5m, b=25cm, c=0.2m ,d=10cm.这四条线段______(是否)成比例.
4、已知:
5
3=-b b a ,则b a =_____ 5、已知578
a b c ==,且3a-2b+c=3.则a=___,b=____,c=_____,2a+4b-3c= 6、已知:346z y x ==(x 、y 、z 均不为零),则=-+z y y x 233__________. 7. 已知
23=b a ,那么b b a +、b
a a -各等于多少? 8、已知a
b b
c c a k c a b
+++=== ,求k 的值. 9、已知d c b a =(b ±d ≠0),求证:d b d b c a c a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