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

合集下载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设计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设计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DNA的结构、功能和重要性;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遗传现象,并思考DNA在生物进化和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并意识到自身的遗传情况对健康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DNA的结构和功能2. DNA在遗传中的作用3. DNA在生物进化和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理解DNA在遗传中的作用;2. 实验演示法:展示DNA的提取与分析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增强对DNA结构的认识;3. 讨论交流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开展角色扮演,激发学生对DNA在生物进化和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的思考。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老师通过展示DNA的结构模型或者视频介绍DNA的重要性,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步骤二:学习DNA的结构和功能1. 通过课件和实物模型,教师讲解DNA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引导学生理解DNA是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是细胞内的遗传信息载体。

2. 展示DNA的提取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提取DNA,加深对DNA结构的认识。

步骤三:学习DNA在遗传中的作用1. 通过案例分析,教师介绍DNA在遗传中的作用,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等都与DNA 的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

2.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DNA在遗传中的作用,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理解DNA 在遗传中的重要性。

步骤四:学习DNA在生物进化和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1. 通过讨论交流,教师介绍DNA在生物进化和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如DNA在亲缘鉴定、基因工程等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DNA在生物进化和生物技术领域的伦理和社会影响,激发学生对生物技术的兴趣和思考。

步骤五:总结老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DNA在生物学中的重要性,并展望DNA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六、教学手段1. 实物模型:DNA结构模型、实验器材等;2. 多媒体课件:展示DNA的结构、功能和应用案例;3. 实验器材:用于DNA提取实验的实验器材。

dna是主要遗传物质教学设计(多篇)

dna是主要遗传物质教学设计(多篇)

dna是主要遗传物质教学设计(多篇)篇:《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设计《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根据新课程理念,高中生物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生物学科学素养,因此,本节课以“自主合作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来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为设计理念,切实落实主体性教学,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两个实验的过程和原理,以及从实验中得出的结论形成相应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过程与方法:通过重演科学家发现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过程,体验科学家的探究思维,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基本步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概述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发展科学思维和创新的能力。

教学重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教学难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体验科学家的探究思维。

教学方法及学法根据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以“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为模式,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为指导,以侧重科学方法教育为归宿,本节课采用“问题探究法”教学方法,并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按如下6步探究模拟科学发现过程,发展其科学思维和创新的能力。

学法:1)复习旧知――由已知引入未知;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3)过程探究1――对照分析体验方法;4)过程探究2――设计实验分析评价;5)过程探究3――引导分析突破难点;6)反思――提高认识,建立知识体系。

四、教学程序及设想(一)复习旧知――由已知引入未知教师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回忆孟德尔通过豌豆实验的证明和摩尔根通过果蝇实验的证明及其他科学家的发现提出问题:谁是遗传物质?设计意图:以史导史,认同科学是一个过程。

同时创设问题情景,以此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二)自主学习――对照分析体验方法探究过程1 体内转化实验――格里菲思等指导学生阅读: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及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公开课教案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公开课教案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DNA的定义和结构特点。

2. 使学生掌握DNA作为遗传物质的证据和作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DNA的定义和结构2. DNA作为遗传物质的证据3. DNA的作用和意义4. 实验:DNA的提取和观察5. 拓展:DNA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DNA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DNA的结构和作用。

3. 开展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组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

2. 实验材料和仪器:鸡血细胞、蒸馏水、氯化钠、酒精、玻璃棒、滴管等。

3. 小组讨论问题清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回顾细胞核和染色体的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授新课1. 介绍DNA的定义和结构特点:用实物模型展示DNA双螺旋结构,让学生了解DNA的基本组成单位和空间结构。

2. 讲解DNA作为遗传物质的证据:通过举例说明DNA在遗传中的重要作用,如亲子鉴定、基因遗传等。

3. 讲解DNA的作用和意义:阐述DNA在生物进化、生物制药、基因工程等方面的应用。

3. 实验操作1. 分组: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两人。

2. 实验步骤:按照实验指导书,引导学生完成DNA的提取和观察实验。

3. 实验结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DNA的提取量、颜色、形状等。

4. 实验讨论:小组内交流实验心得,探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4. 拓展学习1. 播放多媒体课件,介绍DNA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基因测序、基因编辑等。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谈谈对DNA技术应用的看法和体会。

5. 总结与作业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六、教学反思1. 对DNA概念和结构的理解是否清晰?2. 是否掌握了DNA作为遗传物质的证据和作用?3. 实验操作过程中是否学会了合作和解决问题?4. 对DNA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有何认识?七、评价与反馈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表现。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DNA的基本概念和结构特点。

2. 使学生掌握DNA作为遗传物质的主要功能和作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DNA的基本概念:DNA的定义、组成和分布。

2. DNA的结构特点:双螺旋结构、碱基配对原则。

3. DNA作为遗传物质的功能:遗传信息的存储、遗传变异和基因表达。

4. DNA的实验操作:DNA提取、观察DNA分子和基因表达的实验。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DNA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模型教具,帮助学生直观理解DNA的结构特点。

3. 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4. 开展小组讨论和报告,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教案。

2. DNA模型教具和实验材料。

3. 实验室设备和实验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关于遗传的案例,引发学生对遗传物质的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基本概念:介绍DNA的定义、组成和分布,让学生了解DNA的基本特点。

3. 结构特点:讲解DNA的双螺旋结构和碱基配对原则,引导学生通过模型教具观察DNA的结构。

4. 功能与作用:阐述DNA作为遗传物质的功能,包括遗传信息的存储、遗传变异和基因表达。

5.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DNA提取实验,观察DNA分子的形态和分布,让学生亲身体验DNA的特性。

6. 总结与反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答学生的疑问,进行课堂反馈。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DNA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DNA提取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观察结果。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对DNA知识的运用。

七、扩展活动1. 让学生研究不同生物的DNA结构,比较它们的异同。

2. 组织学生参观基因实验室,实地了解DNA研究的最新进展。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复习教案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复习教案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DNA的概念和结构特点。

2. 掌握DNA作为遗传物质的证据和功能。

3. 能够分析DNA在遗传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点1. DNA的结构特点。

2. DNA作为遗传物质的证据。

三、教学难点1. DNA的双螺旋结构。

2. DNA的复制过程。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DNA结构模型或图片。

3. DNA复制过程的动画或图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DNA结构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回顾DNA的概念和结构特点。

2. 复习DNA的结构:介绍DNA的双螺旋结构,包括磷酸、糖和含氮碱基的组成。

3. 复习DNA作为遗传物质的证据:分析DNA在遗传中的重要作用,包括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DNA复制的过程和机制,以及DNA 在遗传变异中的作用。

5. 总结:对DNA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总结,强调DNA在遗传中的重要性。

六、教学延伸1. 探讨DNA与RNA的异同:分析DNA和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五碳糖、含氮碱基和存在场所等方面的差异。

2. 介绍DNA的变性和复性:解释DNA在高温条件下的变性现象,以及冷却后复性的过程。

七、课堂练习1. 填写DNA结构的特点: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填写DNA双螺旋结构的各个组成部分。

八、课堂讨论1. 探讨DNA突变的原因:分析导致DNA突变的因素,如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等。

2. 讨论DNA突变对生物体的影响:探讨DNA突变对基因表达、蛋白质结构和生物体的生理功能等方面的影响。

九、教学案例分析1. 分析案例:提供有关DNA鉴定的案例,如法医学中的DNA指纹鉴定,让学生分析DNA在案件侦破中的作用。

2. 案例讨论:让学生探讨DNA鉴定技术的原理、应用范围及其在法律诉讼中的重要性。

十、课后作业1. 观看DNA复制过程的动画或视频,加深对DNA复制过程的理解。

2.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DNA测序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生物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

教案: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DNA的基本概念。

让学生理解DNA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介绍DNA的定义和结构。

解释DNA如何携带遗传信息。

强调DNA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1.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演示文稿来展示DNA的结构和功能。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来深入理解DNA的重要性。

1.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回答来评估学生对DNA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DNA的结构2.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描述DNA的双螺旋结构。

让学生了解DNA的碱基配对原则。

2.2 教学内容:介绍DNA的双螺旋结构和特点。

解释DNA的碱基配对原则(A-T,C-G)。

2.3 教学方法:使用模型或图解来展示DNA的双螺旋结构。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或模拟来观察DNA的碱基配对。

2.4 教学评估:通过实验报告或问题回答来评估学生对DNA结构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DNA的复制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DNA复制的过程。

让学生了解DNA复制的重要性和意义。

3.2 教学内容:介绍DNA复制的步骤和机制。

解释DNA复制的重要性,如遗传信息的传递。

3.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演示文稿来展示DNA复制的过程。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或模拟来观察DNA复制。

3.4 教学评估:通过实验报告或问题回答来评估学生对DNA复制的理解程度。

第四章:DNA的遗传变异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DNA的遗传变异现象。

让学生理解遗传变异对生物进化的意义。

4.2 教学内容:介绍DNA的遗传变异类型,如点突变、插入和缺失。

解释遗传变异对生物进化的影响和意义。

4.3 教学方法:使用案例研究或实例来说明遗传变异的现象。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来探讨遗传变异的意义。

4.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或问题回答来评估学生对DNA遗传变异的理解程度。

第五章:DNA的遗传实验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DNA的遗传实验方法。

让学生能够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教案: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DNA的结构及功能,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技能目标:能够描述DNA的结构和功能。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让学生了解到DNA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DNA的结构和功能。

2.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三、教学准备:1.教学资料:PPT、图片、视频等。

2.实验器材:若干个DNA模型,显微镜等。

四、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0分钟)1.与学生谈论遗传的概念,引出DNA是遗传物质的问题。

2.出示图片,让学生回答这是什么物质,并解释图片中物质的重要性。

Step 2 探究DNA的结构(20分钟)1.展示DNA的结构模型,解释DNA的双螺旋结构。

2.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了解DNA的组成及其双螺旋结构的特点。

Step 3 DNA的功能(20分钟)1.讲解DNA的功能,包括存储遗传信息、复制遗传信息和转录遗传信息。

2.通过实例和图片等,让学生了解DNA在遗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Step 4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30分钟)1.通过实验,观察DNA在显微镜下的形态,让学生亲自体验DNA的存在和重要性。

2.进一步讲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原因,引导学生思考DNA在遗传中的作用。

3.通过展示相关研究成果,让学生了解DNA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Step 5 小结与拓展(10分钟)1.总结DNA的结构和功能,并强调它在遗传中的重要性。

2.让学生思考:如果没有DNA,人类会是什么样子?3.汇总学生的回答,展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和思考。

五、教学评价与作业布置:1.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口头评价。

2.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DNA的重要性的短文,并提交到班级共享文件夹中。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和思考,让学生了解到DNA是遗传的基础,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设计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设计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设计DNA是一种分子,它承载着生物体内的遗传信息。

DNA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生物体的发育和功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教学中,DNA的概念是生物学课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教授DNA的结构、功能和遗传信息传递的机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体的遗传机制,促进学生对生物学的理解和兴趣。

本文将探讨如何设计一节关于DNA的教学课程。

一、教学目标1.了解DNA的结构和功能。

2.理解DNA是如何传递遗传信息的。

3.掌握DNA复制的过程和意义。

4.了解基因的概念和功能。

5.掌握DNA与蛋白质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DNA的结构:DNA是由核苷酸组成的螺旋双链分子,包括脱氧核糖、磷酸基团和氮碱基。

学生需要了解DNA的化学结构以及螺旋双链结构的特点。

2.DNA的功能:DNA是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负责传递和保存遗传信息。

学生需要了解DNA在生物体内的功能和意义。

3.DNA复制:DNA复制是生物体内的一个重要过程,也是生物体繁殖和生长的基础。

学生需要了解DNA复制的过程和意义。

4.基因的概念和功能:基因是DNA上的一段编码特定蛋白质的序列,它决定了生物体的特征和功能。

学生需要了解基因的概念和功能。

5.DNA与蛋白质的关系:DNA编码了蛋白质的合成信息,蛋白质是生物体内功能和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

学生需要了解DNA与蛋白质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1.讲授:通过教师讲授的方式,向学生介绍DNA的结构、功能和遗传信息传递的机制。

2.实验:设置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自操作DNA的提取和观察,加深对DNA的理解。

3.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DNA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和交流。

4.练习:设计相关的习题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DNA的理解。

5.展示:让学生自主展示他们对DNA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四、教学评价1.学生的课堂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回答问题的情况,评价学生对DNA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优质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优质教案

第3章基因的本质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理解DNA是遗传物质。

2.通过重演科学发现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过程,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

(二)能力目标1.通过自己设计验证性实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训练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不断探究新知识和合作的精神。

2.实验验证DNA与RNA是遗传物质,强调了生命的物质性,有助于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树立。

二、教学重点1.肺炎双球菌转化的实验原理和过程。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原理和过程。

3.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的关键设计思路。

三、教学难点1.肺炎双球菌转化的实验原理和过程。

2.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的关键设计思路。

四、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导入19世纪中期,孟德尔通过豌豆实验证明了: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20世纪初期,摩尔根通过果蝇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0世纪中叶,科学家发现: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成分)组成。

那么,这两种物质究竟哪一种是遗传物质呢?请大家把书打开到42页,我们今天一起学习——第3章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要想找到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首先得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生物做实验材料呢?为什么?请举例。

1928年,格里菲思利用肺炎双球菌这样一种细菌做实验寻找遗传物质,请大家阅读书本43页,看看格里菲思怎样做实验的。

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一)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1928)1、本实验用的生物材料是什么?肺炎双球菌有几种类型?2、动画展示四组实验过程①活的R型细菌感染老鼠不死亡②活的S型细菌感染老鼠死亡③灭活的S型细菌感染老鼠不死亡④活的R型+死的S型感染老鼠死亡讲述:从第一、二组实验可以说明R型活细菌不具有致死性,S 型活细菌具有致死性;从第二、三组实验可以说明死亡的S型细菌不具有致死性。

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设计)——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2

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设计)——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2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章第1节内容,主要以发现遗传物质的本质的发现史为主线,首先由早期科学家关于遗传物质是蛋白质还是DNA的争论,引出经典实验:肺炎链球菌的体内、体外转化实验和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得出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主张。

学生学习过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知识,知道染色体在遗传中起着重要作用,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生物科学史素材,体现了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认知过程和研究方法的推进过程,而这也是本节内容的教学重难点。

二、教学目标1.生命观念:通过对不同生物遗传物质化学本质的学习与探讨,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2.科学思维:通过梳理DNA可能是遗传物质、DNA是遗传物质和DNA 是主要遗传物质的层层论证,锻炼学生归纳概括、推理论证的能力,养成批判性思维。

3.科学探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分析几个经典实验的实验设计思路和基本环节,同时利用“减法原理”进一步完善R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发展科学探究的精神及能力。

4.社会责任:体会科学发展过程中严密的逻辑推理,认同科学的发展是一个继承、发展与创新的辩证过程。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教学难点(1)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质的认识;格里菲思活体转化实验与艾弗里设计的离体实验。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1.对噬菌体的认识历程讲解:噬菌体的结构和生存方式。

噬菌体学派创始人——德尔布吕克和埃里斯的工作,分析噬菌体的一步生长曲线。

德森等科学家对噬菌体失活的研究。

2.赫尔希和蔡斯的工作实验方案讨论:假说演绎的分析过程①如何“追踪”蛋白质分子和DNA分子,看它们是否注入大肠杆菌?②选用何种元素对蛋白质分子和DNA 分子进行标记? 如何标记?能否同时标记?③多长时间后进行放射性检测较为适宜?④怎样使噬菌体外壳从大肠杆菌表面脱落下来,以便于检测?⑤观察到什么现象才能说明侵入细菌的只有噬菌体的DNA?讲述:实验结果分析(1)搅拌处理的曲线和数据分析搅拌可以把80% 左右的35 S 剥落下来;在这些硫释放的同时,只有30% 左右的噬菌体32P 释放出来。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公开课教案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公开课教案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公开课教案.doc教案章节: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DNA的基本概念和结构特点。

2. 使学生理解DNA作为遗传物质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DNA的基本概念:DNA的定义、组成和分布。

2. DNA的结构特点:双螺旋结构、碱基配对。

3. DNA作为遗传物质:遗传信息的传递、基因控制生物性状、DNA的复制和转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DNA的基本概念、结构特点和作为遗传物质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DNA的双螺旋结构、碱基配对规律、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DNA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DNA的结构和功能。

3. 结合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DNA在遗传中的作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染色体和基因的关系,引出DNA这一主题。

2. 讲解DNA的基本概念:讲解DNA的定义、组成和分布,让学生了解DNA 的基础知识。

3. 展示DNA的结构特点:利用课件展示DNA的双螺旋结构,讲解碱基配对规律。

4. 讲解DNA作为遗传物质的重要性:阐述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让学生了解DNA在生物遗传中的作用。

5. 课堂互动:提问学生关于DNA的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6.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回顾DNA的基本概念、结构特点和遗传作用,加深学生的理解。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和测验,评估学生对DNA基本概念、结构特点和遗传作用的理解程度。

2. 评价方法: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分析作业和测验的正确率,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内容:DNA的定义、组成、结构特点、遗传信息的传递以及DNA在生物遗传中的作用。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展示DNA的结构、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等。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DNA的定义和结构特点。

2. 使学生理解DNA在遗传中的重要作用。

3. 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1. DNA的定义:DNA是脱氧核糖核酸的缩写,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2. DNA的结构特点:DNA分子呈双螺旋结构,由两条长长的互相盘绕的链组成,构成双螺旋结构。

3. DNA的遗传作用:DNA分子上的特定遗传信息,通过复制、转录和翻译,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DNA的定义、结构特点和遗传作用。

2. 教学难点:DNA的双螺旋结构和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DNA的奥秘。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DNA的结构和作用。

3.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人类基因组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DNA?它在生物遗传中有什么作用?2. 讲解DNA的定义:介绍DNA的概念,让学生理解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3. 展示DNA的结构: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DNA的双螺旋结构,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其特点。

4. 讲解DNA的遗传作用:阐述DNA如何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控制生物的性状。

5.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讨论DNA在遗传中的重要性。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DNA的定义、结构特点和遗传作用。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绘制DNA结构示意图,加深对DNA结构的理解。

六、教学拓展1. 介绍DNA的分布: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

2. 讲解DNA的复制:DNA复制是生物体遗传信息传递的关键过程,通过复制,DNA能够在细胞分裂时准确地传递给子代细胞。

七、案例分析1. 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DNA在法医学中的应用,如DNA指纹鉴定。

2. 讨论DNA测序技术在医学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如基因诊断和个性化治疗。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总结“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2)知道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所采取的方法是当前自然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3)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训练学生逻辑思维的水平。

(2)用“同位素标记法”来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训练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维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科学家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以及对真理不懈追求的科学精神,进一步激发学生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树立。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3)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的关键设计思路。

2、教学难点:(1)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的关键设计思路。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前面我们一起学习了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请大家回忆一下: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使染色体数目恒定,对于生物体遗传和变异具有重要作用。

)也就是说染色体在生物的传种接代中有重要作用。

我们知道染色体主要是由蛋白质和DNA组成的。

那么,这两种物质究竟哪一种是遗传物质呢?请大家把书打开到42页,我们今天一起学习第三章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出题:第一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授课:科学发展到今天,DNA是遗传物质已经是众所周知,不容质疑的了。

不过有什么证据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呢?今天我们就和科学家一起来寻找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同时我们还要理解科学家的设计思路和实验设想,并且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要想找到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首先得选择适宜的实验材料。

我们知道不管是高等的、复杂的生物(动物、植物),还是低等的、简单的生物(病毒、细菌等等),它们都含有核酸,大家觉得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生物做实验材料呢?为什么?(答:低等的,简单的生物。

高中化学《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

高中化学《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DNA的基本组成和结构特点。

2. 使学生掌握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证据和原因。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DNA的基本组成、结构特点和主要功能。

2. 教学难点: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和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DNA的结构和功能。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模型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DNA的结构。

3. 设计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和模型教具。

2. 实验器材和材料:DNA分子模型、显微镜等。

3. 相关阅读材料和作业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DNA分子的模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DNA?它有什么特点和功能?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DNA的基本组成和结构特点。

3. 课堂讲解讲解DNA的基本组成单位、磷酸二酯键的形成、双螺旋结构的发现等知识点。

4. 互动环节提问:DNA为什么是双螺旋结构?它的螺旋结构对遗传信息的传递有什么意义?5.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DNA分子的形态和结构。

6. 总结提升强调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

7. 布置作业让学生完成相关阅读材料和作业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

六、教学内容6.1 DNA的基本组成单位6.2 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6.3 DNA的复制与遗传信息的传递七、教学过程7.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DNA复制过程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DNA的复制和遗传信息的传递。

7.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DNA的复制过程和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

7.3 课堂讲解讲解DNA的复制原理、复制过程及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

7.4 互动环节提问:DNA的复制过程中,如何保证遗传信息的准确传递?7.5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模拟DNA复制的实验,加深对复制过程的理解。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DNA的定义和结构特点。

2. 让学生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DNA的定义、结构特点和作用。

难点:DNA的双螺旋结构和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DNA模型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细胞核、染色体和基因的关系,引出DNA的概念。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DNA的结构特点。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DNA的双螺旋结构,并用模型展示。

4.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DNA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巡回指导。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DNA的作用和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绘制DNA结构示意图。

2. 写一篇关于DNA在遗传中的作用的小短文。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六、教学内容:1. 让学生了解DNA的复制过程。

2. 让学生理解DNA复制的意义。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DNA的复制过程。

难点:DNA复制的条件和机制。

八、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DNA复制模型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九、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DNA 复制的概念。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DNA的复制过程。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DNA复制的条件和机制,并用模型展示。

4.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DNA复制的重要性,教师巡回指导。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DNA复制的作用和意义。

十、课后作业:1. 绘制DNA复制过程示意图。

2. 写一篇关于DNA复制在生物繁殖中的作用的小短文。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十一、教学内容:1. 让学生了解DNA的变异类型。

2. 让学生理解DNA变异的意义。

十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DNA的变异类型。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详案)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详案)

第3章基因的本质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教学目标1.阐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2.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说明自变量控制中的“加法原理”和“减法原理”。

4.认同人类对遗传物质的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认同实验技术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 )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教学难点(1 )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二)教学过程一、从“问题探讨”导入新课20世纪中叶,科学家发现染色体主要是由蛋白质和DNA组成的。

在这两种物质中,究竟哪一种是遺传物质呢?这个问题曾引起生物学界激烈的争论。

二、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1.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20世纪20年代,人们已经认识到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按照不同的顺序排列的,可能蕴含着遗传信息,当时大多数科学家认为蛋白质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

到了20世纪30年代,人们才认识到DNA的化学组成,意识到DNA的重要性,为探索遗传物质的化学本质打下了基础。

让学生阅读教材学习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2.了解肺炎链球菌的类型有无3.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理解该实验中的四个实验组,讨论并陈述实验过程及结果,最后进行归纳总结。

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含有DNA、RNA、蛋白质、脂质、糖类等物质,那么这种转化因子究竟是什么物质呢?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艾弗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五组实验4.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1)实验过程及结果(2)结论: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3)减法原理:在对照实验中,与常态比较,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减法原理”。

在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每个实验组特异性地去除了一种物质,从而鉴定出DNA是遗传物质这就是减法原理。

三、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图3-6阅读教材,学习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生物说课稿(通用3篇)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生物说课稿(通用3篇)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生物说课稿(通用3篇)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生物说课稿1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三章,第一节。

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遗传的细胞基础(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受精作用等),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我将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确定本节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2)通过分析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得出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能力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模拟科学发现的过程,渗透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3)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推理、归纳等科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体会到生物________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2)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意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3)体验生物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生物就在身边,培养应用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说教学重点难点:为了使学生能较顺利用地达到教学目标,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教学难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四、说教法众所周知,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者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因此,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法上我主要体现“启发式”的理念,并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增加教学的新颖性,同时我还采取:1、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2、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教学设计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教学设计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总结“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过程和结论。

(2)理解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科学结论。

2、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严谨的态度和创新的思维。

(2)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教学难点(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分析和理解。

(2)如何让学生理解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原理和结果分析。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亲子之间外貌、性格等方面相似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遗传现象背后的物质基础,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讲授新课(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①介绍肺炎双球菌的两种类型:S 型(有荚膜,菌落光滑,有毒性)和 R 型(无荚膜,菌落粗糙,无毒性)。

②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实验过程:给小鼠分别注射 R 型活细菌、S 型活细菌、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R 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的混合物。

实验结果:注射 R 型活细菌的小鼠不死亡;注射 S 型活细菌的小鼠死亡;注射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的小鼠不死亡;注射 R 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混合物的小鼠死亡,且从死亡小鼠体内分离出 S 型活细菌。

结论: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

③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实验思路:将 S 型细菌中的各种物质提取出来,分别与 R 型细菌混合培养,观察哪种物质能使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

实验过程:将 S 型细菌的多糖、蛋白质、DNA 等物质分别提取出来,与 R 型细菌混合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师生从投影演示的四组实验共同讨论:
在第四组实验中,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一定含有一种促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那么它到底是什么呢?
4、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
在1944年,美国科学家艾弗里和他的同事,做了如下实验:把S型细菌的组成物质全部分离,并分别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得到如下结果:
子代噬菌体
实验结论
第一组实验
32P标记DNA
无32P标记DNA
DNA有32P标记
DNA分子具有连续性,是遗传物质
第二组实验
35S标记蛋白质
无35S标记蛋白质
外壳蛋白质无35S
DNA分子在亲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
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DNA是唯一的遗传物质吗?
学生看投影演示或板画。
学生观看并思考
师生通过上图对比,得知是S型细菌的DNA使得R型转化成S型细菌,并能传递给后代,说明DNA是遗传物质。
新问题:DNA纯度不够,是否是0.02%的蛋白质在起传作用呢,如何获取单独的DNA或者蛋白质进行实验?
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噬菌体的结构模式图
2、研究方法:同位素标记法
蛋白质的组成元素:C、H、O、N、S(标记35S)
设疑导入
我们知道,亲代与子代是以生殖细胞作为“桥梁”,通过对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研究,人们了解到染色体在生物的传种接代过程中能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故人们认为染色体在遗传上有重要作用。
染色体为什么在遗传上起作用呢?
染色体由DNA和染色体组成。
DNA和蛋白质谁是遗传物质呢?
如何证明某一物质是遗传物质呢?
DNA的组成元素:C、H、O、N、P(标记32P)
用同位素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
(1).用分别放有35S和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
(2).用噬菌体分别侵染上述细菌
(3).制备分离只含35S或只含32P的噬菌体
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
课件展示
师生共同列表总结实验过程及结果:பைடு நூலகம்
亲代噬菌体
寄主细胞内
自主学习,深入探究。
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烟草的实验
三、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叶的实验
教师提供给学生烟草花叶病病毒相关知识,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证明RNA也是遗传物质(参照前面的实验)
有些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它们不含有DNA,只含有RNA。在这种情况下,RNA就起着遗传物质的作用。
小组讨论实验方案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
姓名
学校
课时安排
1
联系电话
重点展示
技能类型
讲解
片断题目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学习目标
(1)总结“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2)分析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实验设计思路。
(3)探讨实验技术在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意图
感悟为什么分离DNA与蛋白质后,就能推测出属于哪一种情况的逻辑思维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学会设计实验思路。
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
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一、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
(1928年英国医生格里菲思)
1、实验原理:
S型肺炎双球菌能使人患肺炎或使小白鼠
得败血症;R型细菌不能。
2、肺炎双球菌两种类型的比较
进一步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与设计实验的能力及创新意识。
归纳总结
从三个实验的结论中,拓展出下列规律
非细胞结构的生物体内,只有一种核酸,只有一种遗传物质,即DNA或RNA;
在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内,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DNA是遗传物质
绝大多数生物以DNA作为遗传物质
学生分析、讨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菌落
荚膜
毒性
R型细菌菌落
粗糙
无荚膜
无毒
S型细菌菌落
光滑
有荚膜
有毒
3、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
无毒R型活细菌——小鼠正常
有毒S型活细菌——小鼠死亡
有毒S型死细菌——小鼠正常
活R +有毒S型死细菌——小鼠死亡
问题:
①为什么第四组实验将R型活细菌和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导致小鼠死亡?
②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为什么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还能使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
思考:S型细菌中有DNA、蛋白质、多糖、脂质等化合物,是其中一种起转化作用还是几种共同在一起转化作用?
思考:用纯的DNA做实验得出结论才千真万确。
小组讨论,总结得出结论:DNA分子具有连续性,是遗传物质。
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透过实验现象,分析实验原理,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
思考与讨论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能总结出作为遗传物质应具备什么样的特点?
①分子结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②能够自我复制,保持前后代的连续性
③能通过指导蛋白质合成,控制生物性状
④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小组讨论回答
让学生理解科学与技术是相互支持的,相互促进的
反馈运用
练习题
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