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ppt277
合集下载
《赤壁赋》ppt课件
• 于是饮酒乐甚,扣 舷而歌之。歌曰: “桂棹兮兰桨,击空 明兮溯流光。渺渺兮 予怀,望美人兮天一 方。”客有吹洞箫者, 倚歌而和之。其声呜 呜然,如怨如慕,如 泣如诉;余音袅袅, 不绝如缕。舞幽壑之 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 在这时喝酒喝得非常高兴, 敲着船边唱起歌来。歌中唱 道:“桂木船棹啊香兰船桨, 击打着月光下的清波,在泛 着月光的水面逆流而上。我 的情思啊悠远茫茫,思念心 中的美人啊 ,却在天的另一 方。”有会吹洞箫的客人, 配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 的声音呜呜咽咽:有如哀怨 有如思慕,既像啜泣也像倾 诉,余音在江上回荡,像细 丝一样连续不断。能使深谷 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 舟上的寡妇为之饮泣。
苏轼
预习任务
• 苏轼(1037年1月8日— 1101年8月24日),字 子瞻,号铁冠道人、东 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苏仙 、坡仙 ,眉州眉 山(今四川省眉山市) 人,祖籍河北栾城,北 宋文学家、书法家、美 食家、画家,历史治水 名人。
全才式的艺术巨匠
•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
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 成就。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 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 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 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 辛” ;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 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 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 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 怪石、枯木等。
于斗牛之间
“……也”表判断 “……也”表判断
介词“于”表被动
于赤壁之下游 月于东山之上出,于斗 牛之间徘徊
句式
例句
何为其然也
宾语前置句 而今安在哉
而又何羡乎
凌万顷之茫然 定语后置句
客有吹洞箫者
主谓倒装句 渺渺兮予怀
《赤壁赋》完整版ppt
诗,歌窈窕之章。”
2021/6/24
13
于是饮酒乐甚 ,扣舷 这时,酒喝得十分欢畅,我
而歌之。歌曰:"桂 敲着船边唱起歌来,歌词说:
棹兮兰桨 ,击空明兮 “桂木做的棹啊兰木做的桨,
溯流光;渺渺兮予怀 ,划开清澈澄明的江水,迎着
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 ,倚歌
江面浮动的月光。我的情思 啊悠远茫茫,盼望着‘美人’ 啊,在天边遥远的地方。”
自由愉悦的心绪,又为后文对“水”11 、
把 酒 游 诵 诗
2021/6/24
遗世 之乐
羽化
12
第二段
1第一段写了“乐”情后,本段为何又 转入写“悲”情?
本段是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开头继上文写泛舟时的欢乐心情,“于
是饮酒乐甚”,古人抒发欢乐心情往往
是饮酒赋诗,此处也不例外,“扣舷而
歌之”,就是写照。接上文“诵明月之
赤壁赋
苏轼
2021/6/24
1
苏轼 (1037-1101 )
2021/6/24
2
•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 北宋四川眉山人,官至翰林 侍读学士,礼部尚书。书、 文、诗、词、画,俱成大家。 他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 辙均以诗文称著于世,世称 “三苏”。
“三苏”和唐代的韩愈、 柳宗元及同时代的王安石、 欧阳修、曾巩一起,被称为 “唐宋八大家”。
然之间是那样和
活动
谐亲近
(体现出来的感情)
2021/6/24
19
第三段
客人因何而悲?尽量借用文中句子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而今安在哉?”
“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赤壁赋》ppt课件
苏轼的思想还受到佛家和道家的影响,表现为对人生无常的感叹、精进 向上的精神、身处逆境时的平和心态以及超越得失的从容不迫。他的诗文中 充满哲理,既有人生无常的感叹,也有精进向上的精神。
三、常识积累
三、常识积累
文体知识: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讲究韵律、 铺陈、文采、用典;多采用主客问答式。 其特点是“铺采螭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汉代为代表的“辞赋”,魏晋以后的“骈赋”,唐代又由骈体 转为“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称为“文赋”。 著名的文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 轼的《赤壁赋》等。
度,对政事的关切而不甘沉沦的情怀。
文本研读(第二段)
请找出本段中描写箫声的句子?并分析作者是怎样描
写的?
比喻,化抽象为具体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想象、夸张
作者借助夸张、想像,运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化抽象 为具体,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回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
二、作家作品
苏轼的人生经历
① 1037-1069,变法前,初入仕途。为人坦荡,讲究风节,有志于 改革朝政且勇于进言。
② 1069-1085,变法中,忤王安石。调离中央,先后知杭、密、徐、 湖州。“乌台诗案”、黄州。
③ 1085-1093,元佑更化期,神宗去世,哲宗继位,高太后垂帘听 政,旧党入朝任要职。召还,遭两党攻击,出知杭、颍、扬、定州。
译文:有会吹洞箫的客人,配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的声音呜呜咽 咽:有如哀怨有如思慕,既像啜泣也像倾诉,余音在江上回荡,像细 丝一样连续不断。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为 之饮泣。
文本研读(第二段)
三、常识积累
三、常识积累
文体知识: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讲究韵律、 铺陈、文采、用典;多采用主客问答式。 其特点是“铺采螭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汉代为代表的“辞赋”,魏晋以后的“骈赋”,唐代又由骈体 转为“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称为“文赋”。 著名的文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 轼的《赤壁赋》等。
度,对政事的关切而不甘沉沦的情怀。
文本研读(第二段)
请找出本段中描写箫声的句子?并分析作者是怎样描
写的?
比喻,化抽象为具体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想象、夸张
作者借助夸张、想像,运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化抽象 为具体,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回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
二、作家作品
苏轼的人生经历
① 1037-1069,变法前,初入仕途。为人坦荡,讲究风节,有志于 改革朝政且勇于进言。
② 1069-1085,变法中,忤王安石。调离中央,先后知杭、密、徐、 湖州。“乌台诗案”、黄州。
③ 1085-1093,元佑更化期,神宗去世,哲宗继位,高太后垂帘听 政,旧党入朝任要职。召还,遭两党攻击,出知杭、颍、扬、定州。
译文:有会吹洞箫的客人,配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的声音呜呜咽 咽:有如哀怨有如思慕,既像啜泣也像倾诉,余音在江上回荡,像细 丝一样连续不断。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为 之饮泣。
文本研读(第二段)
《赤壁赋》PPT精品课件
第七单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赤壁赋
苏轼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背景。 2、积累文言知识。 3、从写景状物中读出作者的情感变化,理解作 者被贬黄州时期复杂的思想感情及其成因。
作者介绍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伟大的 文学家,书画家,开词中豪放派,对后代有深远影响。宋 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创行的新法被贬官,先后到杭州, 密州等地任职。1079年,御使李定等摘其讽谕诗中的诗句 ,证陷他以诗诽谤朝廷,被捕下狱(乌台诗案)。后贬为 黄州团练副使。
思考讨论
学习第五段: 13、本段感情色彩如何?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本段感情色彩为”吕”照应了开头超然欲仙的快乐c主要写客人听了 苏子的话,身心释然,主客开怀畅饮,兴尽酣睡。 14、这样结尾有什么深刻含义? 这样结尾是向政敌的一种暗示:我虽然遭受迫害,贬滴黄州,但我的 日子过得并不错,既不寂寞也不苦恼。这实际上是一种抗议。 15、结合全文,应如何认识文中的“主”与“客”? “主”“客”实为一体,分别反应了作者内心的积极和消极的心态。
写作特点
1.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 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这就创 造出一种情、景、理的融会,充满诗情画意而又蕴涵着人生哲理 的艺术境域。第~段重在写景,与作者超然旷达的心境相映成趣 ,也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奠定了基础。第四段虽然重在说理,却 借追述历史陈迹、抒怀历史人物而显示人生与天地“变”与“不 变’的哲理。
写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在这里 ,他经常到赤鼻矶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1082年,苏轼又来到 这里。这时的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 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尚未实现,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 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这年的七月十六日和十月十五 日,苏轼又两次泛舟游览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赤壁 赋》和《后赤壁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赤壁赋
苏轼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背景。 2、积累文言知识。 3、从写景状物中读出作者的情感变化,理解作 者被贬黄州时期复杂的思想感情及其成因。
作者介绍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伟大的 文学家,书画家,开词中豪放派,对后代有深远影响。宋 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创行的新法被贬官,先后到杭州, 密州等地任职。1079年,御使李定等摘其讽谕诗中的诗句 ,证陷他以诗诽谤朝廷,被捕下狱(乌台诗案)。后贬为 黄州团练副使。
思考讨论
学习第五段: 13、本段感情色彩如何?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本段感情色彩为”吕”照应了开头超然欲仙的快乐c主要写客人听了 苏子的话,身心释然,主客开怀畅饮,兴尽酣睡。 14、这样结尾有什么深刻含义? 这样结尾是向政敌的一种暗示:我虽然遭受迫害,贬滴黄州,但我的 日子过得并不错,既不寂寞也不苦恼。这实际上是一种抗议。 15、结合全文,应如何认识文中的“主”与“客”? “主”“客”实为一体,分别反应了作者内心的积极和消极的心态。
写作特点
1.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 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这就创 造出一种情、景、理的融会,充满诗情画意而又蕴涵着人生哲理 的艺术境域。第~段重在写景,与作者超然旷达的心境相映成趣 ,也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奠定了基础。第四段虽然重在说理,却 借追述历史陈迹、抒怀历史人物而显示人生与天地“变”与“不 变’的哲理。
写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在这里 ,他经常到赤鼻矶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1082年,苏轼又来到 这里。这时的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 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尚未实现,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 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这年的七月十六日和十月十五 日,苏轼又两次泛舟游览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赤壁 赋》和《后赤壁赋》。
《赤壁赋》ppt优秀课件
《赤壁赋》ppt优秀 课件
汇报人:
2023-12-21
目录
•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 •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 • 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建议 • 互动环节与课堂小结
01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苏轼生平及文学成就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 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画家、政治家。
其他人物形象塑造
黄盖
黄盖是《赤壁赋》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他被描绘为一位忠勇可嘉、智勇双全的 将领。他为了能够成功实施火攻计划,不惜冒着生命危险诈降曹操,最终为孙 吴政权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诸葛亮
诸葛亮在《赤壁赋》中虽然没有直接出现,但他的影响却无处不在。他被描绘 成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神机妙算的智者形象。正是由于他的精心策划和周密安 排,孙刘联军才能以弱胜强,打败强大的曹操军队。
语言优美
作者将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 以赤壁之景触发怀古之情,再由怀古 伤今引出对宇宙人生的哲学思考,情 景交融,浑然天成。
文章语言简练优美,句式灵活多变,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 象地描绘出赤壁的壮丽景色和作者的 复杂情感。
对比手法
通过对比宇宙的无穷与人生的短暂、 自然的永恒与人生的无常等,突出人 生的渺小和无奈,引发读者的共鸣和 思考。
人生哲理思考
人生观
阐述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鼓励人们珍惜当下、追求 理想、实现自我价值。
价值观
探讨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 会、对他人的贡献,而非 个人的名利和地位。
道德观
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提倡诚信、仁爱、忠诚等 道德品质。
当代价值体现
文化传承
通过解读《赤壁赋》,传承和弘 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增
汇报人:
2023-12-21
目录
•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 •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 • 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建议 • 互动环节与课堂小结
01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苏轼生平及文学成就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 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画家、政治家。
其他人物形象塑造
黄盖
黄盖是《赤壁赋》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他被描绘为一位忠勇可嘉、智勇双全的 将领。他为了能够成功实施火攻计划,不惜冒着生命危险诈降曹操,最终为孙 吴政权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诸葛亮
诸葛亮在《赤壁赋》中虽然没有直接出现,但他的影响却无处不在。他被描绘 成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神机妙算的智者形象。正是由于他的精心策划和周密安 排,孙刘联军才能以弱胜强,打败强大的曹操军队。
语言优美
作者将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 以赤壁之景触发怀古之情,再由怀古 伤今引出对宇宙人生的哲学思考,情 景交融,浑然天成。
文章语言简练优美,句式灵活多变,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 象地描绘出赤壁的壮丽景色和作者的 复杂情感。
对比手法
通过对比宇宙的无穷与人生的短暂、 自然的永恒与人生的无常等,突出人 生的渺小和无奈,引发读者的共鸣和 思考。
人生哲理思考
人生观
阐述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鼓励人们珍惜当下、追求 理想、实现自我价值。
价值观
探讨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 会、对他人的贡献,而非 个人的名利和地位。
道德观
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提倡诚信、仁爱、忠诚等 道德品质。
当代价值体现
文化传承
通过解读《赤壁赋》,传承和弘 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增
《赤壁赋》PPT课件
苏洵、苏辙
三苏
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唐宋八大家(文)
苏辙 王安石 曾巩
辛弃疾 黄庭坚 米芾
蔡襄
苏辛(词) 苏黄米蔡(书法)
苏轼一生处于北宋新法与旧党之间的斗争、倾轧猛烈时期。宋神 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先后被贬官杭州、密州、徐州、湖州 等地。后谏官弹劾他在诗文中有诽谤朝廷之语,被捕下狱,出狱 调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元祐年间,旧党执政,苏轼曾内调任翰 林学士等职,又因与司马光为首的旧党产生一些政见分歧,再次 贬谪杭州。后来新党重新上台,苏轼受到更大打击,远调惠州 (广东省惠阳县)、儋州(今海南岛),宋徽宗即位,大赦天下, 在遇赦北还途中死于常州(今江苏省武进县)。他在总结自己一 生时曾痛苦地自嘲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第四段
1.本段感情色彩如何?本段主要写什么内容?
主要写苏子批评客的观点,阐发了自己的人生感悟。本段的感情变为喜悦。
2.作者是怎样安慰客人,使他从悲情中解脱出来?
一.从“变”与“不变”的角度,借水的流逝,月的盈虚,来说明人个体生老病死,总在变化, 人类代代相承,有时永恒的。
二.物个有主,故人不能有非分之想,僭越之心。 三.大自然中拥有无尽宝藏,故吾与子共同享用这份天然的馈赠。
二.写景、议论、抒情的紧密结合。
艺术特色
1、写景、抒情、说理有 机结合;
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 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 故事。这就创造出一种情、 景、理的融会,充满诗情 画意而又蕴涵着人生哲理 的艺术境域。
2、体现了“以文为赋” 的特点。 本文既保留了 传统赋体那种诗的特质和 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 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 在句式、声韵和对偶等方 面的束缚,更多的是散文 的成分,使文章兼具诗歌 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 透辟理意。
《赤壁赋》ppt课件
作为儒者的苏轼:悲观忧愁,觉得生 命短暂而Leabharlann 渺小。对你的启示? 达 穷
则则 积极进取,直面人生 兼 独 乐观旷达,随遇而安 济 善
天其 下身
任务二: 自由诵读,感受文章的情 感变化及其变化的原因
学生剧本展示
乐甚——哀悲——喜笑
为何而乐?
一、良辰: 七月既望 二、美景: 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三、赏心: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四、乐事 : 1.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赤 壁 赋
苏 轼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 〔宋代〕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 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 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 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学习目标
1、扎实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特殊 用法等。 2、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及其原因
3、感受苏轼乐观旷达的人生情怀。
任务一: 夯实重点文言知识
知识卡片一 ——重点实词
1.举酒属客
劝请
2.苏子愀然 容色改变的样子
3.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终究
4.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简直、竟然
5.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同“凭”,乘
知识卡片二——重点虚词
1.而 (1)倚歌而和之 连词,表修饰 (2)羽化而登仙 连词,表承接。 (3) 侣鱼虾而友麋鹿 连词,表并列。
悲从何来?
1.从英雄人物中来:人生无常 2.从生命审视中来:个体渺小
人生短暂 3.从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来:
则则 积极进取,直面人生 兼 独 乐观旷达,随遇而安 济 善
天其 下身
任务二: 自由诵读,感受文章的情 感变化及其变化的原因
学生剧本展示
乐甚——哀悲——喜笑
为何而乐?
一、良辰: 七月既望 二、美景: 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三、赏心: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四、乐事 : 1.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赤 壁 赋
苏 轼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 〔宋代〕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 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 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 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学习目标
1、扎实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特殊 用法等。 2、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及其原因
3、感受苏轼乐观旷达的人生情怀。
任务一: 夯实重点文言知识
知识卡片一 ——重点实词
1.举酒属客
劝请
2.苏子愀然 容色改变的样子
3.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终究
4.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简直、竟然
5.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同“凭”,乘
知识卡片二——重点虚词
1.而 (1)倚歌而和之 连词,表修饰 (2)羽化而登仙 连词,表承接。 (3) 侣鱼虾而友麋鹿 连词,表并列。
悲从何来?
1.从英雄人物中来:人生无常 2.从生命审视中来:个体渺小
人生短暂 3.从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来:
16.1 《赤壁赋》 课件(共39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新课导入:
客到黄州,或从夏口西来、武昌东去;
天生赤壁,不过周郎一炬、苏子两游。
这是一副名联,刻在湖北省黄冈市东 坡赤壁山门两侧。要注意此赤壁非古战场 赤壁之战中的赤壁。“客”指遭贬谪的迁 客苏轼,夏口、武昌句既说黄州位置,也 说苏轼从都城东京到此的贬谪路线;下联 写赤壁天然红色,因三国周瑜火烧赤壁之 战和苏轼的前后《赤壁赋》而扬名天下。
第四段
思考1:第四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感情色彩如何?
主要写苏子批评“客”的观点, 阐发自己的人生感悟, 以宽解对方。
感情变为喜悦。
思考2:第四段作者是如何阐述自己的 人生感悟的?概括苏轼的人生态度。
苏子以明月和江水作比,说明世间万物都 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从变的 角度看,天地万物就连一眨眼的功夫都不 能保持不变。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和人 类都是永久存在的,用不着羡慕长江的无 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也用不着哀叹人生 的短暂。而后,作者又从天地间万物各有 其主、个人不能强求予以进一步的说明。 江上的清风有声,山间的明月有色,江山 无穷,风月长存,天地无私,声色娱人, 作者恰恰可以徘徊其间而自得其乐。
被动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何为其然也?
宾语前置句 而又何羡乎?
而今安在哉?
状语后置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定语后置 凌万顷之茫然。
(四)内容梳理:
月夜泛舟赤壁之下 饮酒和歌
借景抒情 触景生情
叹人生苦短
议论说理
遗世独立 羽化登仙 怨、慕、泣、诉
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美酒,有美景,就缺一位美人来助兴,此情此景,将 辞作品中被广泛使用。香草象征着诗人高
“美人”直接理解成美女也是可以的。
客到黄州,或从夏口西来、武昌东去;
天生赤壁,不过周郎一炬、苏子两游。
这是一副名联,刻在湖北省黄冈市东 坡赤壁山门两侧。要注意此赤壁非古战场 赤壁之战中的赤壁。“客”指遭贬谪的迁 客苏轼,夏口、武昌句既说黄州位置,也 说苏轼从都城东京到此的贬谪路线;下联 写赤壁天然红色,因三国周瑜火烧赤壁之 战和苏轼的前后《赤壁赋》而扬名天下。
第四段
思考1:第四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感情色彩如何?
主要写苏子批评“客”的观点, 阐发自己的人生感悟, 以宽解对方。
感情变为喜悦。
思考2:第四段作者是如何阐述自己的 人生感悟的?概括苏轼的人生态度。
苏子以明月和江水作比,说明世间万物都 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从变的 角度看,天地万物就连一眨眼的功夫都不 能保持不变。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和人 类都是永久存在的,用不着羡慕长江的无 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也用不着哀叹人生 的短暂。而后,作者又从天地间万物各有 其主、个人不能强求予以进一步的说明。 江上的清风有声,山间的明月有色,江山 无穷,风月长存,天地无私,声色娱人, 作者恰恰可以徘徊其间而自得其乐。
被动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何为其然也?
宾语前置句 而又何羡乎?
而今安在哉?
状语后置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定语后置 凌万顷之茫然。
(四)内容梳理:
月夜泛舟赤壁之下 饮酒和歌
借景抒情 触景生情
叹人生苦短
议论说理
遗世独立 羽化登仙 怨、慕、泣、诉
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美酒,有美景,就缺一位美人来助兴,此情此景,将 辞作品中被广泛使用。香草象征着诗人高
“美人”直接理解成美女也是可以的。
《赤壁赋》ppt课件78张
《文心雕龙》说:“赋者,铺也;铺采摛(chī) 文,体物写志也。”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铺采 摛文,指赋的形貌。赋在艺术表现上必然注重铺陈 形容事物的外象和内理。在语言上使用新奇美丽的 辞藻。
另外赋也讲究声韵的美,它把散文的章法,句式 与诗歌的韵律、节奏结合在一起。借助长短错落的 句子,灵活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的调式,形 成一种自由而又谨严、流动而又凝滞的文体,既适 合散文式的铺陈事理,又能保存一定的诗意 。
最没 终有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假从 设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而又何羡乎?
宾前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发语词:引起另一个话头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假如
即使
惟江上之情风,与山间之明月,
“唯” 只有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著名赋文
《闲情赋》陶渊明 《思旧赋》向秀 《洛神赋》曹植 《登楼赋》王粲 《恨赋》》《别赋》(南朝•梁)江淹 《长门赋》司马相如 《采莲赋》萧绎
预习检测
1、壬戌( rénxū) 10、酾酒( shī ) 2、桂棹( zhào ) 11、横槊( shuò) 3、余音袅袅(niǎo ) 12、渔樵( qiáo ) 4、幽壑( hè ) 13、扁舟( piān ) 5、嫠妇( lí ) 14、匏尊( páo) 6、愀然( qiǎo ) 15、蜉蝣( fúyóu) 7、山川相缪( liáo ) 16、无尽藏(zàng ) 8、舳舻千里( zhúlú ) 17、狼籍( jí )
扣舷而歌之:连词,表修饰
溯:逆流而上
空明、流光:指月光浮动的清澈的江 水
另外赋也讲究声韵的美,它把散文的章法,句式 与诗歌的韵律、节奏结合在一起。借助长短错落的 句子,灵活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的调式,形 成一种自由而又谨严、流动而又凝滞的文体,既适 合散文式的铺陈事理,又能保存一定的诗意 。
最没 终有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假从 设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而又何羡乎?
宾前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发语词:引起另一个话头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假如
即使
惟江上之情风,与山间之明月,
“唯” 只有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著名赋文
《闲情赋》陶渊明 《思旧赋》向秀 《洛神赋》曹植 《登楼赋》王粲 《恨赋》》《别赋》(南朝•梁)江淹 《长门赋》司马相如 《采莲赋》萧绎
预习检测
1、壬戌( rénxū) 10、酾酒( shī ) 2、桂棹( zhào ) 11、横槊( shuò) 3、余音袅袅(niǎo ) 12、渔樵( qiáo ) 4、幽壑( hè ) 13、扁舟( piān ) 5、嫠妇( lí ) 14、匏尊( páo) 6、愀然( qiǎo ) 15、蜉蝣( fúyóu) 7、山川相缪( liáo ) 16、无尽藏(zàng ) 8、舳舻千里( zhúlú ) 17、狼籍( jí )
扣舷而歌之:连词,表修饰
溯:逆流而上
空明、流光:指月光浮动的清澈的江 水
《赤壁赋》ppt课件
家
思
想
情感:①忠君殷切,情怀幽远。
②羡慕曹操建功立业;渴望经世济民,为
国效力。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
独立,羽化而登仙。
道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 遗响于悲风。
家
思
想
情感:①渴望超尘出世,遁世避俗;
②抒发希望与神仙相交往,与明月同在的
幻想。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
佛
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 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家
思
想
情感:随缘自适、旷达洒脱
水月
课堂小结
描写的主景、抒情的发端、议论的载体。 苏轼儒释道互补的处世哲学。 苏轼逍遥精神和刚健风骨的象征。
了悟风月不死,先生不亡也。——《古文观止》
②引出对历史人物及自 身命运的感慨,并引出下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
文苏子借水月悟人生。
多么明朗的月光,照见你亮丽的脸庞,
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你娴雅轻盈的倩影,牵动我焦盼的愁肠!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 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哲
特点:须臾而永恒
理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水 月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作用:①借水的流逝和月 的圆缺来阐述人生的变化
与永恒;
②引出作者对自我人生选
择的阐述,成为作者的精
神寄托和美好品格的象征。
聚焦“水月”,解读意象
赤壁赋完美版ppt课件
《赤壁赋》中的名句欣赏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是曹操 的诗句,也是《赤壁赋》中著名
的句子之一。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 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这句话 表达了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
。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 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这句话揭 示了自然规律的不可改变和人生
的有限性。
《赤壁赋》中的名句欣赏
05
总结评价
《赤壁赋》的艺术成就和贡献
语言艺术
赋体文学的巅峰之作,运用对偶 、排比等修辞手法,文辞优美, 音韵和谐,展现出独特的语言魅
思乡之情
文章还表达了作者对家乡 的思念之情,对家乡的眷 恋和热爱。
《赤壁赋》的文学价值及影响
文学价值
文章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具有 极高的文学价值,被后人广为传
颂。
对后世的影响
文章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特别是对宋代文坛产生了重要的 影响,成为了宋代文坛的经典之作 。
对现代人的启示
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对现代人 也有很大的启示作用,提醒人们在 面对困境时要保持乐观态度,积极 面对生活。
赤壁赋完美版ppt课件
汇报人: 2023-11-30
目 录
• 背景介绍 • 原文欣赏 • 内容解读 • 赤壁之战相关内容 • 总结评价
01
背景介绍
苏轼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 ) 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诗人和思想家,是宋代文学史上的巨匠。
战略分析
赤壁之战中,吴国以防守反击为主,充分发挥水战优势,利用火攻破解魏军的 强势进攻。
赤壁之战的历史影响和意义
影响
赤壁之战改变了三国时期的格局,魏军被削弱,吴国得以巩 固南方并扩大势力范围,为之后的晋朝统一奠定了基础。
《赤壁赋》ppt课件
第二部分
初读课文
找准字音
壬戌 rén xū 戊戌 wù xū
窈窕 yǎo tiǎo 少焉 shǎo
倾倒 qīng
姓冯 féng
桂棹 zhào
兰桨 jiǎng
给予 jǐ yǔ
洞箫 xiāo
袅袅 niǎo
丝缕 lǚ
戍边 shù 斗牛 dǒu 冯虚 píng 追溯 sù 倚靠 yǐ 沟壑 hè
属客 zhǔ 万顷 qǐng 船舷 xián 予怀 yú 唱和 hè 潜蛟 qián jiāo
蜉蝣天地 自身渺小
抒情 哀吾生之须臾
悲 羡长江之无穷
问题探究
3.第三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原文哪些句子揭示了“客悲”的原因?
写客人解释箫声悲凉的原因,感叹人生的无常、渺小、短暂。 •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问题探究
3.本段展示了一个怎样的境界?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
本段展示了一个友人相聚、泛舟江上、畅饮美酒、咏诗诵文、迎风赏月 的舒畅飘逸、超然物外的境界。
在黄州苏轼过的实际上是一种囚犯生活,处境相当困难。居然有如此雅 兴,夜游赤壁。表现了他听任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反映了他超然物外、 洒脱不羁的道家思想。
禁止
尽
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
享有 适。”
文本解析
我问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时间流逝就像这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 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终究没有增减。可见,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那 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而从事物不变的一 面看来,万物同我们来说都是永恒的,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 万物各有主宰者,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 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听到便成了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 些不会有人禁止,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这是大自然恩赐的没有穷尽 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赤壁赋》课件ppt
《赤壁赋》课件
目录
•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人物形象塑造与性格特点分析 •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观念体现
目录
• 知识拓展:相关历史文化知识补充 • 互动环节:课堂讨论与问题解答
01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苏轼生平及文学成就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 家、画家、政治家。
儒家道德观念在文中体现
仁爱之心
文中多处体现了仁爱之心,如曹操对于百 姓的关爱和诸葛亮对于国家的忠诚。这种 仁爱之心是儒家道德观念的核心,也是中 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庸之道
文章在叙述历史事件和人物时,强调了 中庸之道的重要性。中庸之道是一种追 求平衡、调和的处世哲学,对于维护社 会稳定和促进人际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人物形象简要介绍
黄盖
黄盖是东吴的一位老将,他在 《赤壁赋》中被塑造成一位忠勇
可嘉、老当益壮的形象。
诸葛亮
诸葛亮是蜀汉的丞相,被誉为 “卧龙先生”,在《赤壁赋》中 他被描绘成一位足智多谋、神机
妙算的人物。
关羽
关羽是蜀汉的五虎上将之一,被 誉为“武圣”,在《赤壁赋》中 他被塑造成一位忠义勇猛、威风
《赤壁赋》创作背景及意图
创作背景
苏轼在元丰五年(1082年)被贬黄州时,曾两次游览黄州城外的赤壁,写下了 这篇传世之作。
创作意图
通过描绘赤壁壮丽的景色和周瑜的儒将风度,以及曹操水军的浩荡气势,表达 了作者对历史上英雄人物的怀念和敬仰之情。同时,也寄托了作者自己怀才不 遇、功业未就的感慨。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文学成就:苏轼在诗、词、散文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 的诗歌意境深远,语言简练;散文豪放洒脱,气势磅礴;词作则开豪放一派,对 后世影响深远。
目录
•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人物形象塑造与性格特点分析 •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观念体现
目录
• 知识拓展:相关历史文化知识补充 • 互动环节:课堂讨论与问题解答
01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苏轼生平及文学成就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 家、画家、政治家。
儒家道德观念在文中体现
仁爱之心
文中多处体现了仁爱之心,如曹操对于百 姓的关爱和诸葛亮对于国家的忠诚。这种 仁爱之心是儒家道德观念的核心,也是中 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庸之道
文章在叙述历史事件和人物时,强调了 中庸之道的重要性。中庸之道是一种追 求平衡、调和的处世哲学,对于维护社 会稳定和促进人际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人物形象简要介绍
黄盖
黄盖是东吴的一位老将,他在 《赤壁赋》中被塑造成一位忠勇
可嘉、老当益壮的形象。
诸葛亮
诸葛亮是蜀汉的丞相,被誉为 “卧龙先生”,在《赤壁赋》中 他被描绘成一位足智多谋、神机
妙算的人物。
关羽
关羽是蜀汉的五虎上将之一,被 誉为“武圣”,在《赤壁赋》中 他被塑造成一位忠义勇猛、威风
《赤壁赋》创作背景及意图
创作背景
苏轼在元丰五年(1082年)被贬黄州时,曾两次游览黄州城外的赤壁,写下了 这篇传世之作。
创作意图
通过描绘赤壁壮丽的景色和周瑜的儒将风度,以及曹操水军的浩荡气势,表达 了作者对历史上英雄人物的怀念和敬仰之情。同时,也寄托了作者自己怀才不 遇、功业未就的感慨。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文学成就:苏轼在诗、词、散文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 的诗歌意境深远,语言简练;散文豪放洒脱,气势磅礴;词作则开豪放一派,对 后世影响深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思路怎样,全文以什么为线索?
感情线索:
一 (1) 二 (2--3) 三 (4 -- 5)
乐——悲——乐
月下泛舟 吊古伤今 阐述哲理 乐 悲 乐
时间线索:
月初出——东方既白
——主辩——客喜
叙事线索: 夜游——听曲——主问客答
自主探究,分组讨论:
1、作者开始如何抒发“乐”情的? 2、苏子缘何转悲?有几层原因?
(2)多音字
(zhǔ)举酒属客 属 (shǔ)隶属 (pínɡ)冯虚御风 冯 nɡ)姓冯 (fé (piān)扁舟 扁 (biǎn)扁豆 (dǒu)斗牛星 斗 u)斗争 (dò o)山川相缪 (liá 缪 u)未雨绸缪 (mó )枕藉 (jiè 藉 )狼藉 (jí
背景介绍
元丰三年(1079年),苏轼因作诗讽刺王安 石新法(“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出狱后, 被贬黄州团练副使。为排遣内心郁闷,他泛舟 赤壁,先后写下了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作为 “文耀百代,词唱千年,诗传万 世,书画俱工”的“魅力全才”,却注定漂泊 一生,磨难一生,但又不失豁达、乐观。他因 乌台诗案,因政治迫害被贬黄州。黄州可以说 是他政治的低谷,也可以说是他才华的巅峰, 秋雨先生在《东坡突围》中写到“苏轼选择了 赤壁,赤壁也成全了苏轼”。
苏、黄(庭坚)、米(沛)、蔡(襄)
绘画:“朱竹”别具一格; 文学理论:提出写文章要如“行云流水” 的文艺观。
一度下狱,
三度贬官。
命运多舛,
生活坎坷。
但他
既没有像贾谊那样“抑郁而终”,
也没有像陶潜那样“归隐田园”。
苏轼的精神世界 儒:积极入世,忧国忧民,平生倾慕贾谊。 佛:精通佛理,不计得失,常与僧人来往。 道:好学老庄,齐万物,一死生,追求内心调和 儒家的积极入世态度与佛道的超然物外、与 世无争的态度是矛盾的,但又奇妙地统一在苏 轼身上。当儒家思想遭遇挫折时,苏轼却能峰 回路转,在佛道二家思想中找到精神归宿。
3、苏轼是怎样化解这种悲,转悲为喜的?
讨论1 作者开始如何抒发“乐”情的?(借助景 物描写)描绘了怎样的赤壁景色?这样的景使作者 产生了怎样的心理感受?
景物描写: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心理感受: 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泛舟游玩→见景而乐
作者简介
最浪漫的诗人 最豪放的词家 最超脱的文人
最潇洒的过客
最具人格魅力的大师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北宋文学家、 书画家。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旷 世 奇 才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为豪放词的创始人
书法:为宋初四大书法家,
水:逝者如斯, 而未尝往也。 月:盈虚者如彼, 而卒莫消长也。 (变) (不变) ↓ ↓ 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物与我皆无尽藏 而又何羡乎?
哲理:从“变”的角度,人生是短暂的, 时光易逝。但“不变”的角度,看,整个人类 来说,人的精神是无尽的,可以永恒。这就是 佛老思想中的“物我一致” 、“轮回”的观念。 让苏轼从人生短暂的痛苦中解脱出来。
三咏赤壁:《前赤壁赋》 《后赤壁赋》 《念奴娇· 赤壁怀古》
“东坡赤壁二赋,一洗万古。欲仿佛 其一语,毕世不可得也。”
关于“赤壁”
本文说的赤壁,在 现在的湖北黄冈西北的 长江边上,是一处风景 胜地。那儿矗立着一座 红褐色的山崖,因为形 状很像鼻子,人们就称 它为赤鼻矶;又因为山 崖陡峭如一面墙壁,所 以它一种重要文体。
《文心雕龙》:“赋者,铺也。铺采摛文 ,体物写志也。”
赋是一种有韵的文体,讲求声律、押韵、 对比等形式,兼有诗歌、散文的特点,可以咏 物写志抒情。 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 、律赋、文赋各个阶段。
著名赋文
《闲情赋》陶渊明 《思旧赋》 向秀 《洛神赋》曹植 《登楼赋》 王粲 《恨赋》《别赋》(南朝·梁)江淹 《长门赋》 司马相如 《采莲赋》萧绎 《阿房宫赋》 杜牧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 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 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 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 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 还酹江月。诗歌《赤壁怀古》苏轼(清晰)(清晰).f4v
结构图示
概括各段大意,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段:描绘月夜游赤壁时的优美风光和舒畅心情
第二段:由作者“扣舷而歌”引出客人悲凉的萧声
第三段:写客人解释萧声悲凉的原因,感叹人生的 无常、渺小、短暂。 第四段:写作者阐述“变”与“不变”的道理,表 达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第五段:写客人转悲为喜,主客开怀畅饮。
(取) (不取) ↓ ↓ 风月 非吾之所有 人生态度:士大夫的高尚气节,处江湖之远, 以山水愉情。 古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在山水中寄予情怀。 不汲汲于名利。 化解这种悲: (1)、哲理解脱: “变”与“不变”是相对的,无论水、月或人自身,都时时 在变,又皆可无尽,因此不必为“吾生之须臾”与“长江之无 穷”悲伤。这就是佛老思想中的“物我一致” 、“轮回”的观念。 让苏轼从人生短暂的痛苦中解脱出来。 (2)、风月遣怀: 江上的清风,山间的明月,是造物主无尽藏也,这是处江湖 之远,以山水愉情,在山水中寄予情怀。 旷达乐观的态度—喜,至此,悲情化解,移情于理,情与理交 融
注音
1.壬戌(rénxū ) 2.桂棹(zhà o) 3.余音袅袅( niǎo ) 4.幽壑( hè ) 5.嫠妇( lí ) 6.愀然(qiǎo ) 7.山川相缪( liá o ) 8.舳舻千里(zhú lú ) 9.旌旗( jīng ) 10.酾酒( shī ) 11.横槊( shuò ) 12.渔樵( qiá o ) 13.扁舟(piān ) 14.匏樽( pá o ) 15.蜉蝣( fú yó u) 16.无尽藏(zà ng ) 17.狼籍( jí ) 18.枕藉( jiè )
讨论2
苏子缘何转悲?有几层原因?
(比喻)
梳理:歌中有悲:政治失意
客之箫声: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箫声悲愁)
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吊古伤今:古 曹操: 而今安在? (通感、夸张) 今 苏轼:哀吾生之须臾 叹自身渺小
羡长江之无穷
人生苦短
讨论3 苏轼是怎样化解这种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