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散文两篇学案(用)

合集下载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十六课《散文二篇》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十六课《散文二篇》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十六课《散文二篇》导学案第十六课《散文二篇》共有两篇散文:《既生瑜,何生亮》和《我们在大山里》。

散文是一种反映生活、描写人物、抒发情感等的文学体裁,常常以自然为背景,通过具体的细节和形象的描写,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本节课通过阅读散文,培养学生对散文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一、导读教学1. 教学目标a. 理解散文的基本特点和写作技巧b. 学习欣赏散文c. 通过阅读散文,感受自然的美丽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d.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2. 教学重难点散文的特点、鉴赏方法和体验二、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指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和学习任务,进行独立自主地学习和探索。

在本节课中,学生需要独立阅读散文《既生瑜,何生亮》和《我们在大山里》,并回答下面的问题:1. 散文是以什么为背景的?通过哪些具体的细节和形象的描写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情?2. 散文《既生瑜,何生亮》中的瑜和亮之间有何不同?这与作者的思想有何关系?3. 散文《我们在大山里》中的大山有哪些特点?作者对大山的态度是怎样的?4. 阅读完散文后,你对自然的美丽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有何感受?5. 散文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对你有何启发?三、合作探究1. 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答案,教师组织学生就散文的特点、鉴赏方法进行讨论。

2. 教师对散文的特点和鉴赏方法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学习欣赏散文的技巧和方法。

四、拓展延伸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讨论,教师发现学生对散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拓展延伸:1. 给学生布置欣赏其他优秀散文的任务,并要求学生写读后感。

2.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提高学生对散文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3. 教师可以提供更多的散文材料,让学生进行积极的阅读和思考。

五、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理解了散文的特点和写作技巧,学会了欣赏散文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阅读散文,学生感受到了自然的美丽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并从中得到了启发。

202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6课散文二篇教案(一)打印版

202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6课散文二篇教案(一)打印版

202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6课散文二篇教案(一)一、内容解读1.《永久的生命》从标题看,作者写作意图非常明确,即热情地歌颂永久的生命。

但课文写法是先抑后扬,由一个较低的起点,渐入崇高的思想境界。

“永久”是课文论说的重点。

课文共5段,每段都有一个中心句。

第1段的中心句是“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来”。

作者以三十岁时人们的变化为例,感叹时间的流逝,生命的短暂,说人们“非常可怜”。

这一段看似论调悲观,与标题相去甚远,但这是在为后面的“扬”蓄势。

第2—4段正面论说“永久的生命”这一话题。

第2段“人们却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第3段“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却是永久”,第4段“我的伙伴们,我们的心应该感到舒畅”,是各段的中心句。

这些段落围绕一个总的中心,从不同的方面展开,传达文章的主要观点。

第2段以小草和小牛犊为例,论说生命的神奇,是从外在现象来说;第3段论说生命本体的流转,以代词“它”来称呼生命,将其具体化,是着眼于生命的内部特征;第4段转到议论现实,批判暴君,赞美永久的生命。

第5段以一个精练的句子收束全文,令人印象深刻。

2.《我为什么而活着》课文的结构比较清晰,为“总—分—总”结构。

第1段直抒胸臆,总结了支配自己一生的主要动力——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和对人类苦难的同情。

爱情虽属于个人情感领域,但它是人与人之间最深刻、最美的联系。

将追求知识与同情人类苦难列为生活的主要目标则体现了作者的大我意识。

第一段的两句话,是全文的总起,其中第二句较难理解,要结合下文才能更好地明白其含义。

第2—4段是分述,是对上述三种人生追求的详细解释,即“我”为什么会以此作为人生的主要动力。

追求爱情是因为爱情可以给人带来喜悦,可以使人摆脱孤寂,可以让人领略人生最美好的境界。

知识则可以增进人们对自然、科学和人类自身的了解,满足人类的求知欲,使人类的精神更加充实、眼界更加开阔,并且这种探求本身也能造福人类,给人带来无穷的乐趣。

第16课《散文二篇》教学设计(2024年)

第16课《散文二篇》教学设计(2024年)

16散文二篇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的中心观点,领会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重点)2.厘清课文思路,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品味文章的语言。

(难点)3.探寻作者的思想境界,领会课文的人文内涵。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永久的生命1.理解课文的中心观点,领会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2.厘清课文思路,学习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品味文章的语言。

3.领会用短暂的生命去创造永久的价值这一积极的人生观。

课程导入从古至今,生命的意义一直是文学创作经久不衰的主题,正如生命本身呈现的色彩一样,人们在探索生命意义时,也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理解,那么,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有限的生命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永久的生命》这篇议论性散文。

(板书课题:永久的生命)自主探究一预习与交流1.走近作者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人。

作家、散文家、儿童文学家。

著有《南南和胡子伯伯》《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等。

他是中共党员,《人民文学》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总编辑。

2.知识链接议论性散文议论性散文以说理为主,也被称为“哲理散文”或“哲学散文”,许多随笔、杂文都属于议论性散文。

作者通过形象的描绘、带有感情的表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提供给读者一个广阔的思考和想象空间。

3.积累字词(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

臼齿(jiù) 茸毛(róng)蔓延(màn) 凋谢(diāo)洗涤(dí) 遏制(è)卑微(bēi) 兴味(xìng)繁殖(zhí) 消逝(shì)(2)解释下列词语。

兴味:兴趣。

洗涤:洗。

卑微:地位低下。

蔓延:像蔓草一样向周围扩展。

阅读课文一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1.读课文,明结构。

(1)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朗读时要注意语调的把握。

感情激烈处声音要响亮,情调应激昂;感情平淡处要读得深沉些。

【核心素养】第16课 散文二篇 教案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核心素养】第16课 散文二篇 教案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6*散文二篇1.语言运用:正确认读和理解本课重点词语。

2.思维发展: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观点。

3.审美鉴赏:精读品味,欣赏富有哲理的语言及欲扬先抑写法的妙处。

4.文化传承:感悟作者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1.学习以议论为主的哲理散文,理解其中心论点及人生哲理。

2.了解议论性散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感受文章层层推进阐述哲理的写法,理清文章的结构脉络。

1.通过标题、关键句来理解中心论点。

结合自己的思考,领会文章蕴含的人生哲理。

2.理解文章的思想和人文内涵,探寻作者的精神境界。

诵读法、探究法。

第1课时永久的生命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

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作家严文井的答案吧!(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疏通字词1.文学常识作者简介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今属武汉)人,作家。

主要著作有散文集《山寺暮》,长篇小说《一个人的烦恼》,童话集《严文井童话集》等。

2.生难字词(1)字音臼.齿(jiù) 兴.味(xìnɡ) 洗涤.(dí) 卑.微(bēi) 茸.毛(róng)蔓.延(màn) 凋.谢(diāo) 牛犊.(dú) 消逝.(shì) 繁殖.(zhí)(2)词义【臼齿】磨牙的通称。

【洗涤】洗。

【卑微】地位低下。

【蔓延】像蔓草一样向周围扩展。

【凋谢】①(草木花叶)脱落;②指老年人死。

三、初读课文把握观点1.世界上会存在永久的生命吗?阅读文章之前,请说说你对题目《永久的生命》的理解。

点拨:①没有永久的生命。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寿命,从生物学的角度以及自然规律来看,不会存在永久的生命;②有永久的生命。

个体的生命也许总是有生有灭,但是生命总体却永远生机勃勃。

第16课《散文二篇》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6课《散文二篇》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散文二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散文二篇》是部编本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篇课文,包含《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

本单元选入五篇散文,分别是写人记事性散文、托物言志性散文、写景抒情和议论性散文,意在呈现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

本课是由两篇议论性散文组成,他们从现象出发,从个人感受出发,挖掘事物背后的深刻意义,以精粹的语言揭示生命和生活的哲理,向世人宣示作者对生命和生活的思考。

学情分析散文是中小学课文的大宗,数量众多,学生接触的也较早,但对于议论性散文,学生接触较少,对议论文学习也仅仅是略有涉及,因此需要通过朗读、批注等多种方式理清课文层次;用品读语言的方法,体会议论性散文的语言特点、通过背诵,摘录等方式,体会文中哲理,掌握文章作者观点。

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理解课文中心论点;2.通过朗读、批注、概括等方式,理清课文思路;3.品读摘抄,背诵,品味文中语言,探寻作者思想境界,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

学习重点1.读懂课文,掌握中心论点;2.感受议论性散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

学习难点1.反复阅读,理清议论文思路;2.理解课文深刻的道理,提高学生思想境界。

学习方法朗读合作探究观看视频学习课时两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永久的生命》严文井一、导入曹操《短歌行》“人生苦短,对酒当歌”抒发生命苦短的感慨;毛泽东《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意在珍惜时间。

他们同时道出了生命是短暂的事实,而作家严文井却认为生命是永久的,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窥究竟。

二、朗读课文,掌握文章内容1、自读课文,互相纠错字音,勾画不容易理解的语句;2、分组朗读,画出每段中心句。

明确:第一段第一句“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来”;第二段第一句“人们却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第三段第一句“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却是永久”;第四段第一句“我的伙伴们,我们的心应该感到舒畅”。

(总结规律:中心句往往在段落首句或尾句)3、快速浏览,概括作者论说生命的特点及作者情感的词语,完成板书生命(易逝——可怜;永久——感动;奇迹——赞美)欲扬先抑明确:本文写作意图,热情地歌颂永久的生命,先抑后扬,从一个较低平的起点渐进到崇高的思想境界,“永久”是课文论说的重点。

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第16课《短文两篇》导学案设计

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第16课《短文两篇》导学案设计

16 短文两篇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的中心观点,领会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2、理清文章的思路,学习文章的写法,品味文章的语言。

3、探寻作者的思想境界,领会课文的人文内涵。

学习重难点:重点:1、理解课文的中心观点,领会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2、理清文章的思路,学习文章的写法,品味文章的语言。

难点:探寻作者的思想境界,领会课文的人文内涵。

学法指导:1、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中心观点,可以结合文章标题和关键句的理解来掌握中心观点,同时,还要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思考,进一步领会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2、通过反复阅读,用思维导图理清行文思路,感受课文层层推进阐述哲理的写法,品味两篇文章各具特色的语言。

第1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的中心观点,领会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2、理清文章的思路,学习文章的写法,品味文章的语言。

【知识链接】(一)作者简介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

湖北武昌人。

现代作家、散文家、著名儿童文学家。

著有《南南和胡子伯伯》、《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等。

(二)背景资料《永久的生命》是严文井在1942年写的一篇带有比喻和哲理意蕴的散文,它不仅哲思深邃,鲜明生动,而且语言通俗易懂,感情充沛。

(三)议论性散文:以说理为主,也称为“哲理散文”或“哲学散文”,许多随笔、杂感都属于议论性散文。

议论性散文的写作目的主要不是让读者获得某种概念,而是要通过富有哲理的形象、带有感情的叙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提供给读者一个广阔的思考和联想的空间。

议论性散文有双重属性:一是议论文属性,二是散文属性。

一、导入新课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

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作者严文井的答案!二、自主学习目标导学一:速读课文,自主解决文章生字生词。

1、初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

(多媒体展示PPT)A、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臼.齿(jiù)茸.毛(róng)蔓.延(màn)凋.谢(diāo)洗涤.(dí)B、理解下面的词语含义。

《散文两篇》学案(第一课时)

《散文两篇》学案(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霞》一.课前自主【作者名片】冰心:原名谢婉莹,原籍福建长乐。

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

生于福州,幼年时期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

1918年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

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

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憔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

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同年发表散文《笑》和《往事》。

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后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

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盈隽丽、凝练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

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写作背景】冰心八十高龄后仍笔耕不息,黄昏迫近但不伤感。

《霞》这篇晚年之作,情感高昂,意境深远,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氛,是近年不可多得的精湛短文。

短文看似即兴之作,实则思维轨迹长达近半个世纪。

冰心自幼爱霞。

霞在童年和青年时期的冰心心目中,美丽奇妙,寄托着青春的憧憬。

她在《往事》中写道:“世间只有云霞最难用文字描写。

心里融会得到,笔下却写不出。

因为文字是最着迹的,云霞确是最灵幻的。

”【字词梳理】1.字音:云翳.()璀璨..()..()惆怅丢三落.四()抹.杀()落着落()抹抹.布()落枕()抹.墙()2.词义:云翳:惆怅:东方不亮西方亮:二.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将自己感受很深的或者似懂非懂的句子标注出来。

(1)本文的题目是“霞”。

霞,有朝霞与晚霞之别,作者主要写朝霞还是晚霞?为什么?(2)作者是如何由霞进而谈及自己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呢?三.细读课文,咀嚼品味1.“但我直到几十年以后,才体会到云彩更多,霞光才愈美丽。

从云翳中外露的霞光,才是璀璨多彩的。

”2.“快乐是一抹微云,痛苦是压城的乌云,这不同的云彩,在你生命的天边重叠着,在’夕阳无限好’的时候,就给我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统编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16《散文二篇》优课教案

【统编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16《散文二篇》优课教案

【统编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16《散文二篇》优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散文二篇》是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背影》两篇经典散文。

本节课将通过这两篇文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散文的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八年级之前,已经学习了一些散文课文,对散文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散文的深层次理解和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往往依赖于教师的引导,因此,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和掌握散文的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关注,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人文关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散文的特点及其在文章中的体现。

2.难点:对课文中的深层次含义和作者情感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2.案例分析法:以课文为例,分析散文的特点和表达技巧。

3.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课文。

2.教材:准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背影》两篇课文的教学材料。

3.参考资料: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鉴赏散文的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单的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散文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背影》两篇课文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散文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加深对散文特点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表达技巧和作者情感,分享讨论成果。

第16课《散文二篇》教学设计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6课《散文二篇》教学设计语文八年级上册
把生命比作不懂疲倦的旅客,在一个地方呆了一会儿又离开去了另外一个地方,喻指生命在不同人之间传递,它是永远存在的。
第二组:语言看似矛盾,却富有哲理
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却是永久。
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 凋谢与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
分析:“分开来”是指生命存在于个体之中,个体的生命是有限的,也是暂时的。“合起来”是指整体的生命。整体的生命生生不息,永不休止地繁殖、蔓延,是永久的。
追求知识,既可使自己的精神更加充实,还能掌握改造世界的方法,从而造福人类;
同情人类的苦难,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减轻苦难,则由小我升华到了大我,由个人之爱升华到了博爱的境界,是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人生的价值。因此,这三个追求存在着情感上由浅入深境界上由低到高的逻辑关系。可以看出文章严密的逻辑。
小结:
哲理散文特点:观点明确,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层层深入
生命像花朵一样,最终必将凋零。但是生命的意义不是去哀伤,而是在凋零之前,给世界以色彩芬芳,让世界变的更加美好。这样的生命将和世界一起,获得永存。而且“落红不是无情物”,凋谢只是换了一种生存方式,它用自己的生命滋养下一代。所以凋谢和不朽并存,表现出生命的价值。
第三组:含蓄生动,充满激情,富于理性色彩
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我寻求爱情,最后是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贤和诗人们所想象的仙境的神秘缩影。
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向云霄,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
分析:“像飓风一样”说明激情的无比强烈,“深深的苦海”指苦难深重的社会现实,“濒临绝望的边缘”指的是作者渴望减轻这些苦难但是无能为力,而且自己也深受其害。这个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理想很美好,但是现实很残酷。。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语文 第16课 散文二篇 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语文 第16课 散文二篇 教案(教学设计)

16 散文二篇1.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2.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3.认识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是永久的,要用短暂的生命去创造永久的价值。

1.体会本文语言平易通畅、哲理性强的特点。

2.理解本文作者对生活、生命的有关感受和思考。

领会作品的情思,激发对人生新的认识和思考。

第一课时永久的生命(一)导入新课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

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作者严文井的答案!(二)自我研读,生成新知1.生字难字臼.齿(jiù) 茸.毛(róng) 蔓.延(màn) 凋.谢(diāo)洗涤.(dí) 俯瞰.(kàn) 遏.制(è)2.作者介绍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

湖北武昌人。

当代作家、散文家、著名儿童文学家。

著有《南南和胡子伯伯》《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等。

中共党员,《人民文学》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总编辑。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1.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论述层次第一层:(第1段)谈生命的易逝,表现出人对生命的无奈。

第二层(第2~4段)通过小草和牛犊具体表现生命永久不朽的意义。

第三层(第5段)了解生命的真实意义,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

2.再读课文,理解情感(1)第一段末尾写道:“在这件事上我们都是这样可怜!”为什么这样说?因为过去了的日子永不会再回来,你的力量是那样小,对于生命上的事你丝毫不能做主。

(2)第二段文章用“地面上的小草”比喻什么?生命自身的伟大:生命能够不绝地创造新的生命。

(3)最后一段说“我们了解了生命的真实意义”,你觉得“生命的真实意义”指什么?生命是永久的、不朽的,它能永远给世界以色彩、永远给世界以芬芳。

(4)作者对生命本质有怎样的认识?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自己探索,自由发言。

①每一个人的生命虽然是卑微、柔软的,但整个人类的生命却是无穷无尽的。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6散文二篇学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6散文二篇学案

16 散文二篇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章中心观点。

2.学习文章的写法,品味文章的语言。

3.探寻作者的思想境域,领会课文的人文内涵。

永久的生命严文井【课前习·朗读与积累】1. 严文井(1915-2005),原名,湖北武昌(今属武汉)人,。

2.给加点字注音。

兴.味洗涤.低微..牛犊.茸.毛消逝.繁育..凋.谢臼.齿蔓.延混.为一体【课中习·质疑与释疑】3. 理清思路,体会情感。

各段中心句划分层次作者情感1.2.3.4.5.4.了解背景,理解主旨。

背景:主旨:5.研讨课文,揣摩写法课文高唱生命的凯歌,可是第一段却讲到很多消极、悲观的现象,与标题相去甚远,是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何作用?写法:作用:6.品味语言,重组成文。

本文语言优美,富有感染力。

请从赞美生命的角度,自由命题,从课文中选取三四个佳句形成一篇小文章。

然后朗诵给同学们听。

我为什么而活着罗素【课前习·朗读与积累】1. 罗素((1872-1970),哲学家、数学家、作家。

获1950年。

2.给加点字注音。

遏.制濒.临深潭星辰.飓.风震颤.俯瞰.【课中习·质疑与释疑】3. 理清思路,体会情感。

4.体会感悟既然活得这么苦,作者为什么认为这是值得的?5.思考人生我的人生追求:【课后习·拓展与延伸】这两篇议论性散文语言既睿智又形象,既理性又富有感情,请摘录文中的修辞句,并按格式赏析。

例: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

(严文井《永久的生命》)赏析: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生命比作花朵,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生命个体会凋谢,但生命现象却永存,会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以芬芳,让世界更加美好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赞美之情。

参考答案:永久的生命 严文井3.1. 过去的时间永不再回来。

一、谈生命易逝。

(无奈)2. 人们却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

3. 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 二、谈生命永久。

第16课《散文二篇》导学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6课《散文二篇》导学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6.散文二篇素养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把握文章阐述的道理。

2.理清文章思路,学习层层递进的写法,品味两篇文章各具特色的语言。

3.领悟作者的思想境界,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思考,提升思想境界,培养积极的人生观。

情境预设同学们,每当读到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之中“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这段名言的时候,都会启发我们对于生命的思考。

生命是短暂的还是长久的?人活着的真正意义又是什么?我们应当如何看待生命?带着种种疑问,让我们共同学习《散文二篇》,共同探究生命的真谛。

【预习导学】1.走近作者。

严文井(1915—2005),原名,湖北武昌人。

主要著作有散文集《山寺暮》,童话集《南南和胡子伯伯》《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长篇小说《一个人的烦恼》等。

罗素(1872—1970),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文学家,获1950年。

主要著作有《数学原理》《哲学问题》《论教育》《物的分析》等。

2.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臼.齿()兴.味()洗涤.()卑.微()牛犊.()茸.毛()繁殖.()凋.谢()遏.制()濒.临()星辰.()俯瞰..()()震颤.()拓展:“兴”的另一个字音读“”,可以组词为“”;“颤”的另一个字音读“”,可以组词为“”。

3.解释下列词语。

(1)兴味:(2)不朽:(3)遏制:(4)肆意:(5)濒临:(6)俯瞰:(7)深不可测:(8)无能为力:拓展:“遏制”与“遏止”是一对近义词。

二者都有“”的意思。

“遏制”多指。

侧重控制。

“遏止”指,用强力使停止。

侧重使停止。

4.填空。

文一标题“永久的生命”中的“永久”即,从时间角度点出了生命的特点;文二标题“我为什么而活着”既点明了文章要论说的话题,又留下,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

【答案】1.严文锦英诺贝尔文学奖2.jiùxìng díbēi dúróng zhídiāoèbīn chén fǔkàn chàn xīng兴起zhàn寒颤3.(1)兴趣。

第16课《散文两篇》教案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表格式)

第16课《散文两篇》教案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表格式)

《散文两篇》教案设计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和文学鉴赏能力,但对于深层次的哲理思考可能还不够深入。

学生可能对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追求有初步的思考,但缺乏系统的认识和深入的探讨。

因此,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引导他们通过文本分析和讨论,逐步形成自己的见解。

教学目标文化自信通过学习散文,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学会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

审美创造通过欣赏散文中的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他们的艺术创造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理解散文中的主题和思想,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2. 学会分析散文的语言特点和艺术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形成自己的见解。

难点1. 深入理解散文中的哲理和人生意义,形成自己的思考。

2. 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与准备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散文文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 引入话题:询问学生对生命的看法,激发学生对生命主题的思考。

2. 分享个人对生命的感悟,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3. 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增强学生对生命多样性的认识。

4. 提问:“你们认为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

学生分享自己对生命的看法和感悟,观看教师展示的图片或视频,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通过互动讨论,激发学生对生命主题的兴趣,为深入学习两篇散5. 简要介绍两篇散文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6. 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提前阅读课文,准备课堂讨论。

预习课文,准备课堂讨论。

文打下基础。

初步感知1. 引导学生朗读《永久的生命》,注意语音语调。

2. 提问:“文章中哪些句子让你印象深刻?为什么?”引导学生分享感受。

第16课《散文二篇》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6课《散文二篇》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散文二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

(2)积累文中重点字词。

(3)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文章的哲理。

(2)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如欲扬先抑、举例论证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悟生命的永恒与美好,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体会作者对爱情、知识和人类苦难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主旨,感悟生命的意义。

(2)品味文章富有哲理的语言。

2.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对生命的独特感悟。

(2)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其人生追求。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

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作家严文井的答案吧!(二)作者简介严文井(1915年 - 2005年),原名严文锦。

湖北武昌人。

现代作家、散文家、著名儿童文学家。

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人民文学》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等职。

代表作有《南南和胡子伯伯》《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等。

他的作品以童话和寓言影响最大,具有浓厚的哲理和诗意,被誉为“一种献给儿童的特殊的诗体”。

(三)初读课文1.选三位同学范读课文,每人读一部分,其余同学评点。

2.各抒己见,谈谈读完课文后的感受。

3.互读课文,一人读,一人听,纠正读音。

(四)整体感知1.课文共5段,每段都有一个中心句。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划记出每段的中心句,找出中心观点。

第1段:“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来。

”第2段:“人们却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

”第3段:“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却是永久。

”第4段:“我的伙伴们,我们的心应该感到舒畅。

”第5段:“凋谢和不朽混为一谈,这就是奇迹。

”中心观点:生命是永久的。

2.理清文章论述层次第一层(第1自然段)谈生命的易逝,表现出人对生命的无奈。

第16课《散文二篇》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6课《散文二篇》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散文二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文中重要词语,如“臼齿”“茸毛”“蔓延”“凋谢”“洗涤”“卑微” 等,理解其含义。

2.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把握文章的主旨。

3.学习文中运用的欲扬先抑、对比等写作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4.品味文章富有哲理的语言,感悟作者的思想境界,对生命有自己的感思和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思路,揣摩文章重要语句,理解其哲理意蕴。

(2)品味文章语言,体会作者对生命的独特感悟。

2.教学难点:(1)探寻作者思想境界,对生命有自己感思和理解。

(2)理解不同散文的特点,体会散文的魅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提问:同学们,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匆匆数年如白驹过隙。

那么,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严文井的《永久的生命》,看看作者是如何看待生命的。

2.展示课件中与生命相关的图片或名言,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

二、作者介绍1.教师介绍:严文井,原名严文锦,1915 年生,湖北武汉人。

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等,曾获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奖、首届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荣誉奖。

2005 年 7 月 20 日病逝于北京。

2.提问:从作者的生平经历中,你能看出他对生命可能会有怎样的感悟?明确:作者经历了丰富的人生,可能对生命有着深刻的思考和独特的感悟。

三、积累词语1.教师展示词语:臼齿(jiù)、茸毛(rónɡ)、蔓延(màn)、凋谢(diāo)、洗涤(dí)、炫耀(xuàn)、消逝(shì)、卑微(bēi)。

2.提问:这些词语中,哪些词语与生命的特征或状态有关?明确:“凋谢”“消逝” 与生命的短暂和流逝有关;“卑微” 与生命的渺小和脆弱有关。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6 散文二篇 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6 散文二篇  导学案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翰皓学校陈阵语
使用时间探究案
【素材积累】
阿达尔切夫说过:“生活如同一根燃烧的火柴,当你四处巡视以确定自己的位置时,它已经燃完了。

”有选择旧会有错误,有错误旧会有遗恨,但即使第一步错了,只要及时地发现并纠正,未必步步都错下去。

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路断尘埃的时候,自己给自己一双翅膀;厄运突降的时候,自己给自己一个微笑;雨雪连绵的时候,自己给自己一份责任和梦想。

天下路都是相连的,沿着心中的路坚定地走下去,同样能抵达你想要去的地方。

第16课 《散文二篇》预习导学案(含答案)

第16课 《散文二篇》预习导学案(含答案)

第16课《散文二篇》预习导学案1.通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品味课文的语言,揣摩重点语句的含义。

(重点)2.理解课文的中心观点,领会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重点)3.感悟作者的生活态度,明确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难点)一、知作者、明背景(一)《永久的生命》1.作者介绍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号菊潭,主要笔名有青蔓、严森、司徒丹等。

湖北武昌(今属武汉)人,作家。

曾获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荣誉奖、首届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

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童话集》,长篇小说《一个人的烦恼》等。

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百科全书式文学家”。

2.写作背景《永久的生命》选自《严文井选集》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

略有改动。

这是严文井在早年写的一篇带有比喻和哲理意蕴的散文,当时作者“到了三十岁的边头”,是作者对生命严肃认真思考的总结,充满乐观情绪。

(二)《我为什么而活着》1.作者介绍伯特兰·罗素(1872—1970),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无神论者,二十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之一。

1950年,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多样且重要的作品,持续不断地追求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

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

95岁高龄完成《罗素自传》的写作。

他的代表作品有《幸福之路》《西方哲学史》《数学原理》《物的分析》等。

2.写作背景《我为什么而活着》是《罗素自传》的序言,可视为罗素生活的宣言书。

罗素不仅是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和作家,同时还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自由斗士。

他反对侵略战争,主张和平正义,并为此而多方奔走。

这篇出自他自传的短文,真实地展现了他一贯的人生态度与高尚情怀。

名人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

第16课《散文两篇》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6课《散文两篇》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散文两篇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生词,理清课文的行文思路,理解文章的主旨。

2.品味文章的语言。

2.反复朗读课文,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

3.认识并体会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是永久的,懂得要用短暂的生命去创造永久价值的道理。

重点难点:重点:学习本课生字生词,理清课文的行文思路,品味文章的语言,理解文章的主旨。

难点:懂得要用短暂的生命去创造永久价值的道理。

教学课时:2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永久的生命教学流程:一、开篇激趣,导入课题。

雷锋曾经说过:“人的是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

我们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臧克家也曾经说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些名言都是对生命价值的深刻阐述。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拓宽自己的生命,让生命的价值永恒呢?现在,就让我们走进《永久的生命》去寻求答案吧。

二、预习课文,基础积累。

(一)作者简介。

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

湖北武昌人,毕业于湖北省立高级中学,次年到北京图书馆工作,并开始以“严文井”的名字发表作品。

现代作家、散文家、著名儿童文学家。

历任《人民文学》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等职。

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童话集》等。

(二)文体知识。

1.散文的特征。

⑴基本特征:“形散神聚”。

“形散”指散文的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

“神聚”指散文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

⑵内容上的特征: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

2.散文的分类。

⑴写景状物散文:就是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散文。

作者往往借助对自然之景、物的描绘、抒情、议论来表达对时代、社会、人生的认识与理解。

⑵写人叙事散文:就是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

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间充满着饱满的感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第16课《散文两篇》课时安排:二课时
执笔教师:郭建军授课教师:
第一课时《永久的生命》
【定向诱导】
一、导入新课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2、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3、认识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史永久的,要用短暂的生命去创造永久的价值。

【自学探究】
一、课前预习
1、了解作者。

严文井,原名严文锦。

1915年生,湖北武昌人。

1934年毕业于湖北省立高中,次年到北京图书馆工作,并开始以“严文井”的名字发表作品。

历任《人民文学》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等职。

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童话集》等。

在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被授予荣誉奖。

2、默读课文,标清自然段,给下列字注音。

臼()齿茸()毛蔓()延凋()谢洗涤()3、理解词语意思。

臼齿:
蔓延:
凋谢:
洗涤
二、课堂自主探究
1、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论述层次。

(在书中批注)
2、作者是怎样描述生命易逝的?有何好处?
3、作者为什么说“我们都非常可怜”?
4、“它充满了希望,……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5、文章最后一段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6、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并说说其作用。

(1)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每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根根从土壤里钻出来,欢乐地迎着春天的风,好像那刚刚过去的寒冷从未存在。

(2)它是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总是只暂时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前去。

【讨论解疑】
1、请简要概括文章第②段的论述层次。

2、本文结构安排有什么特点?
【反馈总结】
1、主旨归纳(书中批注)
2、归纳艺术特色---三个层次,条理清晰,章法井然。

3、拓展延伸---生命是什么
第二课时《我为什么而活着》
【定向诱导】
一、导入
二、学习目标
1.了解罗素的生平及其积极、崇高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感情;了解文章的结构及揣摩文章的语言。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自学探究】
一、课前预习
1、了解作者。

伯特兰·罗素(1872—1970),英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20世纪著名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

被西方称为“百科全书式的作家”。

为表彰他“捍卫人道主义思想和思想自由的多种多样、意义重大的作品”,1950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1920年1921年,他来到中国讲学,任北京大学客座教授。

《东西方文明比较》。

孙中山先生称他是“唯一了解中国的外国人”。

2、默读课文,标清自然段,给下列字注音。

遏()制孤寂()战栗()边缘()微薄()赐()予
二、课堂自主探究-----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一生有几种追求?分别是什么?
2、概括说出作者渴望爱情的原因?
3、如何理解作者关于“爱情”的论述?
4、指出作者追求知识和同情人类苦难的具体内涵?
5、这几种追求有何内在联系?
6、作者在平淡质朴的叙述中,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讨论解疑】
1、作者一生的追求中哪一种是令他最执着最痛苦的?
2、赏析句子
(1)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的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2)因为爱情可以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撼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3)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上天堂,但是同情心却总把我带回尘世。

【反馈总结】
主旨归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