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_自辩_李约瑟难题带给我们的思考_课件_2009年版解析

合集下载

关于李约瑟难题的思考

关于李约瑟难题的思考

关于李约瑟难题的思考“中国古代在经验技术和发展水平上远远超过西方,但为什么近代科学却先在西方产生,而中国反而远远落在西方后面呢?”,这就是著名的李约瑟难题。

下面,我对这个问题来阐述一下我的看法。

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模式是小农经济,农业的兴衰对于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假如农业获得了重大收入,那么国家肯定繁荣昌盛,假如农田失收,国家肯定要面临走向衰亡的威胁。

所以,如何发展农业,保持农业生产的稳定,成了当时人们必须解决的问题。

我们再来看看古代有哪些重要的发明,首先,是四大发明。

造纸术,指南针,印刷术,火药。

这四大发明在中国并没有发扬光大。

造纸术给平民百姓带来的益处其实并不大,只是文人阶层可以应用。

印刷术也是如此。

指南针甚至成了占卜用的工具,而火药到最后只是成为了人们娱乐的工具(制作烟花爆竹),而西方却将这个技术发扬光大,比如说制作枪炮等等。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呢?我认为,这几项发明都没有在农业方面有重大贡献,所以说,当时这几项发明并没有被中国人好好利用。

而西方却将这些发明应用于航海,战争等各个领域,所以发扬光大了。

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一些启示,就是在中国,对农业没有贡献的科技,是不能很好发展下去的。

这是否正确呢?我们可以从下一个例子中得到验证。

在数学方面,祖冲之研究出来的圆周率为什么得到很好的重视呢?因为这个研究对制作农业工具很有帮助。

在天文学方面,凡是对于天气的预测有重要贡献的研究都受到了重视,而关于天体运行方面的研究却没有多少人进行,究其原因,也是因为关于天气的预测对农业有重要的帮助,而天体运行对农业没有什么帮助。

而这些研究也跟农业发展相辅相成,凡是农耕经济高度繁荣的时代,科学技术的成果也层出不穷。

这些技术,或多或少都有益于当时的农业发展。

而在西方,经济基础并不是农业,当时的欧洲国家普遍临近海边,比如说希腊,希腊临近海边,所以人们的主要经济活动是进行商品贸易,这样就给了人们足够的时间去想象,于是西方哲学便在这种条件下诞生了。

对李约瑟难题的回答和几点启示

对李约瑟难题的回答和几点启示

对“李约瑟难题”的解答和启示院系: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班级:2010级法学本科班对“李约瑟难题”的解答和启示在人类历史发展历程中,人类不断地回顾过去,总结历史。

有一种对历史的总结就是基于现有的“历史事实”提出各种“难题”,对这些“难题”的研究不仅为“难题”本身提供了种种试解,而且也促进了与“难题”相关的其他问题的研究以及社会的全面进步。

“李约瑟难题”就是这样的“难题”之一。

自上世纪80年代起至今,中国掀起了一次又一次对“李约瑟难题”的研究高潮,众多专家学者从经济、政治、历史、文化心理、科学技术结构、地理环境等方面对“李约瑟难题”进行了积极的阐释与试解,形成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首先应该对“李约瑟难题”进行阐释与解答主这两个问题:一是怎样理解“李约瑟难题”,二是怎样回答“李约瑟难题”。

一、对“李约瑟难题”的理解1945年,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序言中,首次提出这样的疑问:在1—15世纪,中国的科学发明和发现遥遥领先于同时代的欧洲,可是中国的科学为什么持续停留在经验阶段,并且只有原始型或中古型的理论?欧洲在16世纪以后就诞生了近代科学,这种科学已被证明是形成近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而中国文明却未能在亚洲产生相似的近代科学,其阻碍因素是什么?1964年李约瑟在《当西方的科学与社会》一文中将这一质疑表述为这样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近代科学只在欧洲,而没有在中国文明(或印度文明)中产生?”,二是“为什么在公元前1一15世纪期问,中国文明在获取自然知识并将其应用于人类的实际需要方面比西方文明有效得多?}}r}后者成为学术界公认的对“李约瑟难题”的表述。

相比较可以发现,这些疑问所探讨的内容可以简单表述为:在科学技术方面,为什么中国古代遥遥领先于西方,而近代以来却落后于西方。

这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后一个问题更具有现实意义,但对后一个问题的解答需要探索前一个问题,对前一个问题的解答最终也要归结到对后一个问题的思考。

综合探究李约瑟难题与我的解答

综合探究李约瑟难题与我的解答
建立在观察试验基础上的科学,并使 用数学方法使科学知识精确化;同时发展 了以实验为根据的归纳推理等研究方法, 确立了一系列定量的科学定律。
2、“中国古代在经验技术的发展水 平上远远超过西方”的史实有哪些?
▲战国时期的《甘石星经》测定了120多个恒 星的位置,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留下了最早关于哈雷慧星的记录 ▲东汉科学家张衡关于地球是圆形的见解比西 欧人早1000多年; ▲唐代天文学家僧一行创制了黄道游仪,用它 发现了恒星位置的变动,这在世界上是首次; ▲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制成了一种新型浑仪 “简仪”,比欧洲发明同类仪器早300多年。
15世纪后中国科技由盛转衰的原因
1、明清统治者固守农耕经济的藩篱,从 根本上阻碍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2、政府重农抑商的政策 3、科举制度下的八股取士,使科学技术 完全排斥在各级教育和科举考试内容之 外; 4、传统的自然观、哲学观如天人合一、 阴阳五行等也妨碍了科学理论的发展 5、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
1、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近代 自然科学和各种学术的兴起清除了思想 障碍; 2、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生产力的发展 和新的社会需要又推动了科技的创新; 3 文艺复兴期间科学的实验方法的诞生. 4、科学家们探求自然的不懈努力;
结合明中后期历史背景,分析晚明科技 一度辉煌的原因
1) 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农耕经济的繁荣. 2)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引发 了革新工艺技术的需要,推动了科技的 发展; 3)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4)科学家对古代及明代科技就与近 现代科研成果的区别
内容上:传统科技是以感性和经验成为主 较少对事理和规律的探究,表现为较强的 实用性;而近代科学是建立在对事理和规 律的探究之上,表现为较抽象的理论性。 方法上:近代自然科学与传统科技的差别 就在于是否建立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

李约瑟难题解读 ppt

李约瑟难题解读  ppt
中国古代技术 从领先到夭折原因
12哲学 孟仕康
文化的发展水 平,不仅在汉唐时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即使到南宋 末年也就是13世纪的时候,也还有许多方面明显高 于同时期的欧洲的发展水平。只是到了后期才逐 渐落后于西方的。 美国历史学家保罗· 肯尼迪在他的著作中写 道:“在近代以前的所有文明中,没有一个国家的文 明比中国文明更发达,更先进。” 可以说,14~16世纪是中国由先进变落后,西 方由落后变先进的转折时期。
五、技术失传
1.战争不断的影响 中国封建史最长寿的西汉也不过持续了300年不到,其他朝代延 续时间更短,中国文明史一大段时间都处于动乱的战争时代。在战争 中的人口剧烈下降、社会上层重新洗牌的过程中造成诸多技艺失传。 2.世家消亡: 世家的手工作坊是中国先进技术的开发和保存地点,只有豪门大 族才有很多机会去接触更深奥的书和知识。而普通的手工业者地位低 下、缺乏条件难以形成精良的科技,然而伴随世家豪族受打压、战争 条件下被洗牌、家族经营不善等诸多因素影响,世家的毁灭往往伴随 技术的消失。 3.技术传承劣势 传男不传女、不传外姓等观念深人人心,知识技术往往局限与一 家一姓、一门一派。家族断绝往往意味着家族绝学消失。
2.“地大物博”的影响。 内部挖掘动力大于向外扩张 较好地保留传统的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对封建文化固化提供可能。
四、社会性因素的影响
3..专业科学机构缺失 第二次科学革命:西方讲科学机构的革命为“第二次科学命”, 在这次革命中,科学共同体成立,各种科学组织和专业科学杂志的建 立。例:《物理学杂志》、《英国科学促进会》。 第三次科学革命时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也是科学研究、管理 机构有效控制和扩大的时代。例:大学成为大规模教育和高等教育中 心,一批专门支持研究的新大学和老大学实验室的成立;与大学无关 的科研机构。 第四次科学革命时期(二战后): 政府的巨额支持和研究 ps: 原子弹

李约瑟难题带给我们的思考.

李约瑟难题带给我们的思考.
“ 李约瑟难题”或称“李约瑟问 题”(Needham Problem, 或Needham Question)、“李约瑟之谜” (Needham Puzzle)、“李约瑟命题” (Needham Thesis)等等,所有这些 名目都译自于英文。其一般表述是:
张胜光制作
11
为什么现代科学,对大自然的数学化假
设,全部涵义是为了先进技术,它仅仅迅速
崛起于伽利略时代的西方?
为什么在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15世纪之间,
在将人类的自然知识应用于实用目的方面,
中国较之西方更为有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张胜光制作
12
李约瑟第一个问题原文是:
Why did modern science, the mathematization of hypotheses about Nature, with all its implications for advanced technology, take its meteoric rise only in the West at the time of Galileo?
张胜光制作
14
李约瑟这样写道: “我们讨论一个问题,即,在科学技术 史上中国文化的地位。只有研究了中国的社 会、文化和经济制度,才能理解为什么在上
古和中古时代,中国的理论科学和应用科学
有惊人的发展,而在17世纪初期伽利略时代
之后,现代科学在中国却没有发展,或者,
可以说,完全没有发展呢。
张胜光制作 15
第五章
李约瑟难题 带给我们的思考
本节目录
1 3
什么是“李约瑟难题” 15世纪中国没有选择历史 “康乾盛世” 的反思
2
3
张胜光制作

“李约瑟难题”带给我们的启示

“李约瑟难题”带给我们的启示

“李约瑟难题”带给我们的启示
“李约瑟难题”是指在中国古代发明历史研究中,存在着许多发明技术的创始人已经无法确定的情况。

这一难题告诉我们几个启示:
1.历史是一条长河,我们对于历史的认识是局限性的。

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有谦虚的态度,承认自己的认识是有限的,需要不断探索和发现新的证据信息。

2.在考证历史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尊重事实,避免因为主观臆想而歪曲历史事实。

3.历史研究需要跨学科合作,需要同时运用考古、文物、史料等多种研究方法,以全面了解历史。

4.历史研究的成果不是绝对确定的,会随着时间、技术、证据等因素的不同而改变。

我们需要对历史保持开放的态度,不断更新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5.历史是文明发展的宝库,我们需要在尊重历史、保护文物的基础上,继续发扬中华文明,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论文:李约瑟难题及解答

论文:李约瑟难题及解答

李约瑟难题及解答为什么资本主义和现代科学起源于西欧而不是中国或其他文明?这就是著名的李约瑟之谜。

英国著名生物化学家李约瑟,曾因胚胎发育的生化研究而取得巨大成就,后来他又以中国科技史研究的杰出贡献成为权威,并在其编著的15卷《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正式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难题”:“如果我的中国朋友们在智力上和我完全一样,那为什么像伽利略、托里拆利、斯蒂文、牛顿这样的伟大人物都是欧洲人,而不是中国人或印度人呢?为什么近代科学和科学革命只产生在欧洲呢?……著名者如鉴真和尚。

中国的教育制度在唐代传到日本,唐代的教育内容和精神也支配了日本,经书成为士大夫的必读书,《左传》为大经,《毛诗》、《用礼》、《仪礼》为中经,《周易》、《尚书》为小经。

继唐代经疏传到日本的是宋明的理学,朱子理学传到了日本。

1593年,德川家康召见大儒藤原惺窝于江户,惶窝举《大学》,《贞观政要》的要义以进,家康大为器重。

惺窝讲学以朱子为主也颇取陆象山及汉唐儒者的学说,他作有“四书”、“五经”的训名本,把儒家经典浅易化。

1601年,德川家康设学校于伏见圆光寺令僧俗入学,是为德川氏立学之始。

以后又建弘文馆、立孔子庙大小藩主都分别模仿幕府,设学校于藩城。

汉籍教科书通行的丢“四书”、“五经”、《左传》、《史记》、《汉书》、《资治通鉴》、《通当纲目》等。

总体来看,日本德川时代,儒学普及于中等社会。

除了儒家学说和思想传到日本外,中国的佛教思想也传到了日本,并对日本产生了很大影响。

日本佛教以中国为母国,唐有什么佛教宗派,日本佛教便有相应宗派。

东渡日本的鉴真和尚被日本人称为“日本律宗太祖”、“日本文化的恩人”。

2.对朝鲜的影响中国的儒家学说早在朝鲜史上的古朝鲜时期(公元前5世纪一公元前1世纪中叶)就输入了朝鲜。

三国时期(公元前l世纪中叶一7世纪中叶),朝鲜三国从不同渠道大规模引人中国文化:高句丽从陆路传人儒教,以汉儒的典章制度为重点;百济从海路传人中国南方文化,吸收了六朝的多样性学术思想;新罗则是经过高句丽、百济间接地吸收中国文化。

关于“李约瑟难题”的思考

关于“李约瑟难题”的思考

关于“李约瑟难题”的思考什么是“李约瑟难题”在研究“李约瑟难题”之前,让我们先清楚“李约瑟难题”究竟问什么。

李约瑟先生在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的过程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在公元前二世纪至公元十五世纪,中国在自然科学及运用方面,远胜于西欧,但是近代科学为什么不是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中国古代文明中演绎出来,而是在文明程度相对落后的十五世纪的欧洲诞生呢?这就是学术界所说的“李约瑟难题”。

科学发展的外在动力科学家和哲学家们长期以来对科学发展的动因有许多争论,但有两点是肯定的,即外在推动力和内在推动力的结合。

本章主要讨论外在动力。

经济对科学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在各种社会需要中,最基本的是经济上的需要,而经济上的需要又主要是通过社会生产来实现的。

社会生产是科学产生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推动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

社会生产主要通过以下形式和途径对科学发生作用:(1)社会经济,尤其是成产不断向科学提出新的研究课题,是推动科学发展的最基本的动力。

(2)生产实践为科学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认识材料,为科学研究提供认识基地、试验基地,也是检验科学认识真理性的客观依据,奠定了科学发展的坚实基础。

(3)生产实践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强大的物质条件。

(4)生产力发展水平深刻影响科学成果在生产中的应用和物化为物质生产力的速度政治对科学发展的影响和制约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又是一种以强制手段支配整个社会的强大力量,因而对科学发展有重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层次上:(1)在社会制度层次上:一般来说先进的社会制度为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2)在政策和体制层次上:不同的社会制度只是为科学的发展提供了不同的可能性,要把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必须通过政策和体制的中介作用。

(3)在政治环境和政治氛围上:社会政治作为科学发展的社会背景和社会环境,始终影响和制约科技发展的方向、规模和速度。

(4)政治对科技的影响还表现在社会的政治行为上。

对“李约瑟难题的思考”

对“李约瑟难题的思考”

对“李约瑟难题”的思考一、什么是“李约瑟难题”要讨论“李约瑟难题”我们应该首先弄明自这个“难题”到底是什么。

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Joseph Nccdham, 1900-1995)在其科学史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中国占代科技取得了非常辉煌的成就,而为何近代科学产生于欧洲,却没有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孕育出来?”这就是引起众多学者争论不休的“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从科学方法的角度得到的答案是:(一)是中国没有具备宜于科学成长的自然观(二)是中国人太讲究实用,很多发现滞留在了经验阶段;(三)是中国的科举制度扼杀了人们对自然规律探索的兴趣,思想被束缚在古书和名利上,“学而优则仕”成了读书人的第一追求。

李约瑟还特别提出了中国人不懂得用数字进行管理,这对中国儒家学术传统只注重道德而不注重定量经济管理是很好的批评。

二、“李约瑟难题”原因探究关于“李约瑟难题”众多学者都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很难找到较为一致的答案,不过学者们的观点都有其合理之处。

总体来说,产生“李约瑟难题”的原因概括为以下几点:3.科举制度的影响1.科举制度有学者指出,“中国不能孕育近代科学的第一个原因就是科举制度的绝对影响。

”科举制度的弊端在于“学而优则仕”的教育导向和封闭、僵化、陈旧、狭窄的学习内容的结合,由此“世族俊才,皆志于科举”,执迷于四书五经。

所以围绕科举考试而建立的教育制度,把真正科学技术的学习和研究排斥在外,最终导致科学文化无人学、无人教、无人研究州。

这种情形不仅阻碍了科学技术在国内的传播,而且还束缚了人的思想,制约了人的创造潜力,使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养都难以得到提高,因而,中国的科学得不到进一步的升华。

2.孔子儒家的保守思想占主导地位中国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孔子代表没落的奴隶主阶级,创立了儒家学派,提出了一系列保守落后的思想,特别是重义轻利,重农轻商,重“道”轻“技”,抑制商业发展,妨碍经济繁荣,影响科技进步,导致社会停滞。

从多个角度解答李约瑟难题及其理论启示

从多个角度解答李约瑟难题及其理论启示

从多个角度解答李约瑟难题及其理论启示(一)、“李约瑟难题”的解读英国学者李约瑟先生在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的过程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在公元前世纪至公元前15世纪,中国在自然科学及运用方面,远胜于欧洲,但是近代科学为什么不是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中国古代文明中演绎出来,而是在文明程度相对落后的15世纪欧洲诞生呢?1这就是学术界所说的“李约瑟难题”。

这一难题自提出以来,就收到了学术界的广大学者的关注,对李约瑟难题的内容的解释性表述,他们为我初次接触并深入透彻的了解这个难题提供了广阔的视野,我查阅了众多学者对该问题的解释,有的是从社会建制方面,有的从经济角度,有的从文化背景角度,有的从社会的科学能力角度探讨,最后经过自己的思考得出了我的结论:在我看来,这样一个难题,不仅仅是从一个角度可以解释的,是与一个社会的发展由着紧密联系的,而社会的发展不受单方面的因素决定,是经济基础,文化环境,历史背景,宗教制度,政治等等众多因素交织在一起综合作用的结果,因而这些百家之言都有其观点的合理性,但是都不够全面,要解释这一问题,我们必须从全方位阐述它的原因才能得出正确的认识。

首先,我先阐述我对与李约瑟难题的解读,对于这个问题内涵的的解读是进一步分析前提准备,①:李约瑟所说的为什么中国没有诞生近代科技是按照现代西方人对于科学技术的理解而提出的疑问,但是“科学技术”一词包含了“科学”、“技术”两层涵义,科学和技术是不同的两个概念,究竟什么是科学呢?贝尔纳认为“科学因体现出不同的本质特征,是难以定义的”2,但是按照现代学者普遍的观点:科学是对客观世界规律的理性认识,包括由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升华而成的理论体系,具有“以逻辑、数学、实验为基础”、“形式上的系统性”、“表达上的概念化、公式化”等特征。

而技术则不同,只是一些实用性的技能,李约瑟先生所述的“中国在16世纪前科学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更准确的表述我认为应该是16世纪前的中国技术一直处于领先水平,我认为,在16世纪前的中国,在冶铁,印刷,火药,造船,数学,天文等等许多的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大多是在生产劳动的过程中依靠技术经验的积累和总结所获得的,他们的表述方式也大多是技术经验描述式的,本质上时感性知识的积累,即使有一些从表面上看来具有科学的特征,例如数学,天文,但是都只是相似于科学,其实质是不一样的,如中国古代的数学的特点是“算”,从而有了算盘等工具的制造,而西方数学的特点是“证”,讲求的是逻辑的演绎,推理。

“李约瑟难题”带给我们的启示

“李约瑟难题”带给我们的启示

“李约瑟难题‎”带给我们的‎启示摘要本文阐述了‎何为李约瑟‎难题、李约瑟难题‎的造成原因‎的剖析、李约瑟难题‎的现代启示‎,认为造成李‎约瑟难题的‎一些因素至‎今仍然在阻‎碍中国科技‎发展,提出重视基‎础理论研究‎,消除教育体‎制中影响科‎技创新的消‎极因素,加强学术交‎流,从而实现中‎国科技的早‎日腾飞。

关键词李约瑟难题‎介绍,分析,基础研究,教育体制,科技创新正文一、难题介绍1、问题概括著名科学史‎家英国学者‎李约瑟曾经‎提出一个至‎今还困扰着‎众多科学史‎工作者的难‎题,那就是:为什么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16世‎纪之间,在将人类的‎自然知识应‎用于实用目‎的方面,中国较西方‎更为有效?而近代科学‎关于自然界‎假说的数学‎化及其相关‎的先进技术‎,只是辉煌而‎短暂地兴起‎于伽利略时‎代的欧洲?也就是说,一句话,曾经领先世‎界各国几百‎年上千年的‎中国科技,中国文明在‎近代为什么‎又落后于西‎方,为什么近代‎中国没有发‎展出现代科‎学技术。

2、难题提出李约瑟难题‎由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提出,李约瑟以中国科技史‎研究的杰出‎贡献成为权‎威,并在其编著‎的15卷《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正式提出‎此问题,其主题是:“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1976年‎,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博尔丁称之‎为李约瑟难‎题。

很多人把李‎约瑟难题进‎一步推广,出现“中国近代科‎学为什么落‎后”、“中国为什么‎在近代落后‎了”等问题。

对此问题的‎争论一直非‎常热烈。

3、难题具体介‎绍为什么资本主义和现代科学‎起源于西欧‎而不是中国‎或其他文明?这就是著名‎的李约瑟之谜‎。

[1] 李约瑟问题‎其实是:为何近现代‎科技与工业文明没有诞生在‎当时世界科‎技与经济最‎发达繁荣的‎中国。

欧洲经历了‎一千年宗教‎的黑暗时期‎,希腊、罗马的古代‎典籍也被欧‎洲中世纪的‎焚书毁灭,欧洲从阿拉伯帝国‎保存的希腊‎、罗马古籍复‎兴了希腊、罗马文化的‎同时消化吸‎收了中华文明的科技与产‎业、体制与文艺‎等成就,从而诞生了‎近现代科技‎与工业文明‎——全球化地球文明。

李约瑟难题再思考

李约瑟难题再思考

李约瑟难题再思考摘要:李约瑟难题是困扰中国学界很多年的一个难题,从李约瑟提出至今,人们试图从各个方面来解答它。

李约瑟难题对于中国的意义甚大,本文就李约瑟提出的问题,从中国的文化、制度以及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等方面给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文化制度思维方式一、李约瑟难题的提出华夏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明,也是至今为止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古文明,在很长时间里创造了其他国家难以企及的成就。

印刷术、造纸、指南针和火药,这四大发明不仅对中国的文明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甚至影响了整个世界的进程。

除四大发明以外,中国在其他的一些科学领域也有相当的成就。

在天文上,古代的中国在很多地方都远远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

战国的《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公元前28年的西汉就有太阳黑子的记录,这是迄今已知的世界最早的太阳黑子记录。

东汉的张衡发明了浑天仪和地动仪,这比欧洲早了1700多年。

在编制历法上,中国古代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数学上,《周髀算经》可以说是流传至今最早的一部数学著作,大约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

其中就明确的记载了勾股定理的公式:“若求邪至日者,以日下为勾,日高为股,勾股各自乘,并而开方除之,得邪至日”[1]。

根据书上的记载,中国应该是首先发现勾股定理的。

东汉的《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

南朝的祖冲之精确地计算出圆周率是在 3.1415926~3.1415927之间,这要比欧洲早了有一千年之久。

可以说,中国古代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斐然,并且处于当时世界领先水平。

然而,格局在最近几百年被打破,欧洲诞生了现代科学,把中国远远抛在身后。

清末民初,很多大家都对此进行了反思,比如严复、梁启超、冯友兰等。

直到1964年,李约瑟在《东西方的科学与社会》一文中正式提出:为什么近代科学只在欧洲,而没有在中国文明中产生?为什么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五世纪期间,在应用人类的自然知识于人类的实际需要方面,中国文明远比西方更有成效得多?[2]后人称之为“李约瑟难题”。

如何看待李约瑟难题及其理论启示———综合

如何看待李约瑟难题及其理论启示———综合

对于上述的情况我认为主要有下述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地理环境差异,中国近代以来之所以技术没有继续发展,跟中国所处在的地理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成文于周秦之际的《禹贡》(汉代将其收入《尚书》描述了古中国的地域范围):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
我们今天可以将这段话进而阐发为:中国的地理格局是,东临茫茫大海,这是古人难以逾越的海洋;西北部是茫茫沙漠,无垠戈壁;而西南耸立了世界屋脊——帕米尔高原、青藏高原和纵贯南北的横断山脉。
反观西方地理环境,而西方文化发源地希腊是开放的海洋性地理环境,人们需要长期与恶劣的自然做斗争,因此养成了西方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科学传统,开放的地理环境又使他们与外界多有往来,造成了工商业的发达。就是由于地理环境被迫使其中的人民形成了探索及开放的精神与性格,而对外贸易的需求同样也是西方快速发展科技的重要催化剂。从地理环境的角度而言,西方所处的冒险环境比中国所在的较为安逸的环境更有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
华中师范大学 研究生课程论文
李约瑟难题之我见
经过了几堂科技史的学习,我对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史有了一定的了解,自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过程,现在我想说一下自己对李约瑟难题的看法。
首先,让我们对李约瑟难题的内容做一下阐述。李约瑟难题是英国学者李约瑟所提出的,其内容是: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也就是说曾经领先世界各国几百年上千年的中国科技,中国文明在近代为什么又落后于西方,为什么近代中国没有发展出现代科学技术。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
中国光辉灿烂的5000年文明造就了辉煌的成就,古代的四大发明,在人类科学文化史上留下了灿烂的一页,曾造福于全世界,推动了全人类历史的前进。《马克思恩格斯全集》里这样说,中国的四大发明在欧洲近代文明产生之前陆续传入西方,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必要前提,为资产阶级走上政治舞台提供了物质基础,印刷术的出现改变了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和受高等教育的状况,有利于文化的传播;火药和火器的采用摧毁了封建城堡,帮助资产阶级去战胜封建贵族;指南针的出现使得欧洲的航海家有可能发现美洲新大陆和实现环球航行,为资产阶级奠定了世界贸易和工场手工业发展的基础。 除此之外,中国在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方面也取得过许多重大成就。而到了近代,西方在科学技术方面得成就远远超过了中国,三次科技革命区区一二百年,取得的成就却比历史上所有时间里取得的成就加起来还要多。

06_自辩_李约瑟难题带给我们的思考_课件_2009年版

06_自辩_李约瑟难题带给我们的思考_课件_2009年版

Page 23
李约瑟问题
2011-8-16
诸葛亮与“神火” 诸葛亮与“神火”
• 汉末,临邛古火井 “神火”已然式微, 汉末, 神火”已然式微,
眼看快要熄灭。 眼看快要熄灭。这时候一个伟大的人物 出现,不仅挽救了“神火” 出现,不仅挽救了“神火”,使之起死 回生,而且以其卓绝的智慧, 神火” 回生,而且以其卓绝的智慧,让“神火” 造福于民, 造福于民,将火井的历史带进了一个辉 煌的时期。这个人就是诸葛亮, 煌的时期。这个人就是诸葛亮,
Page 6
李约瑟问题
2011-8-16
由此, 由此,李约瑟博士提出了一 个著名的“李约瑟问题” 个著名的“李约瑟问题”, 即为什么人类的近现代科学 首先产生于西方,而不是首 首先产生于西方, 西方 先产生于具有伟大古代科学 技术成就的东方, 技术成就的东方,其中尤其 东方 是伟大的中国? 是伟大的中国?
中国的经济总量仍然占世 界第一位, 界第一位,人口占世界的 三分之一。 三分之一。
• 他说:“在公元三世纪到 他说:
十三世纪之间(中国) 十三世纪之间(中国)保 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 科学知识水平。……中国 科学知识水平。 中国 的这些发明和发现远远超 过同时代的欧洲, 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 在十五世纪之前更是如此。 在十五世纪之前更是如此。 (关于这一点可以毫不费 力地加以证明) 力地加以证明)”。
Page 5
李约瑟问题
2011-8-16
14世纪的中国已经拥有了产生英国式工业革命的几乎所有条 世纪的中国已经拥有了产生英国式工业革命的几乎所有条 件,但接下来的几百年里,中国为什么还是沿着一条自己原有 但接下来的几百年里, 的老路,始终不能自发地产生资本主义工业革命? 的老路,始终不能自发地产生资本主义工业革命? 换言之,15世纪已经能够七下西洋的郑和,怎么也不会想到 世纪已经能够七下西洋的郑和, 换言之, 世纪已经能够七下西洋的郑和 在他身后,一个偌大的中国会被几条铁船打得一败涂地; 在他身后,一个偌大的中国会被几条铁船打得一败涂地; 中国为什么一直固守在农业社会,不能进化到工业社会? 中国为什么一直固守在农业社会,不能进化到工业社会? 为什么这块土地上只产生“地主” 而不产生“资本家” 为什么这块土地上只产生“地主”,而不产生“资本家”? 这其中更深沉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这其中更深沉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自然辩证法作业-由李约瑟难题引发的思考

自然辩证法作业-由李约瑟难题引发的思考

题目:由李约瑟难题引发的思考由李约瑟难题引发的思考“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英国人李约瑟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提出了这个困扰了很多人的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被研究对象中国人不能立刻给出一个明确而又令人信服的答案,因为,中国人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或是有人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是又没有研究它的兴趣和信心。

我想这就是问题的答案所在。

但最根本的问题并不是在于人的个体,我想中国人的智慧是不低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那么问题就出在社会上层建筑以及其立足的根本—经济基础上。

中国一直是自给自足的农业国家,到现在也是。

既然如此,为什么古代中国的科学文明会如此灿烂而近代走下坡路了呢?首先,我要声明一点,这种落差是与西方国家的比较中产生的。

自古以来,中国的科学文明都是重文轻理,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偏科”,这种“偏科”在科举制度产生之后更是严重。

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我们的社会需要的人才是饱读诗书、出口成章的人,要成为这样的人就要参加全国考试,而考试内容是清一色的语文,你数理化学得再好也没用。

于是,男孩从会说话能认字的时候就开始读四书五经了,女孩更不用说,好好在家学着做家务,女子无才便是德嘛。

在这中间,有仕途不顺的,倒也没有改行,而是继续钻研文学,于是我们有了《史记》《四大名著》等经典作品。

在这种社会思想的影响下,几千年来中国人变得墨守成规,不思进取。

这两个词用在中国文化熏陶过的中国人身上没有贬的意思,体现出的是一种知足常乐、与世无争、怡然自得的心态。

我的高中语文老师给我们讲过一个故事,说一个外国人在中国的农村看到农民用一种工具在耕地,他打听到这种工具叫犁,于是他到集市上买了一把回去研究,结果他研究了半天才发现原来这玩意并没有发动机!我当时听到这里的时候心里涌出一阵感动,这比《肖申克的救赎》还让人感到震撼,这是怎样的一种执着的精神啊,两千年之前中国人发明了犁,两千年之后还孜孜不倦地用着它。

对“李约瑟难题”的思考

对“李约瑟难题”的思考

对“李约瑟难题”的思考摘要:“李约瑟难题”自产生起就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对“李约瑟难题”的研究可以分解为“怎样理解李约瑟难题”和“怎样解答李约瑟难题”这两个子问题。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李约瑟难题进行了试解,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李约瑟难题本质上表述了一个“历史事实”,应对其进行历史性的研究,但其永远得不到准确的解答,而其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对“难题”的不断试解本身,最终,“李约瑟难题”会在历史的发展中被其自身的种种“试解”所“消解”。

正文:英国学者李约瑟在其编著的15卷《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正式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难题”,其主题是:“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近现代科技与工业文明没有诞生在当时世界科技与经济最发达繁荣的中国,而欧洲经历了一千年宗教的黑暗时期,希腊、罗马的古代典籍也被欧洲中世纪的焚书毁灭,欧洲从阿拉伯帝国保存的希腊、罗马古籍复兴了希腊、罗马文化的同时消化吸收了中华文明的科技与产业、体制与文艺等成就,从而诞生了近现代科技与工业文明。

事实上,李约瑟难题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为什么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之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 中国的政教分离、选拔制度、私塾教育和诸子百家为何没有在同期的欧洲产生?第二个问题是: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十七世纪的西方,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对于这一难题,李约瑟给出了自己的解答:一是中国没有具备宜于科学成长的自然观;二是中国人太讲究实用,很多发现滞留在了经验阶段;三是中国的科举制度扼杀了人们对自然规律探索的兴趣,思想被束缚在古书和名利上,“学而优则仕”成了读书人的第一追求。

李约瑟还特别提出了中国人不懂得用数字进行管理,这对中国儒家学术传统只注重道德而不注重定量经济管理是很好的批评。

从文化竞争模型给出另一个解答:中国小农经济的资源限制和保守倾向,阻碍了劳动分工和科学文化的多样发展。

自然辩证法作业-由李约瑟难题引发的思考

自然辩证法作业-由李约瑟难题引发的思考

题目:由李约瑟难题引发的思考由李约瑟难题引发的思考“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英国人李约瑟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提出了这个困扰了很多人的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被研究对象中国人不能立刻给出一个明确而又令人信服的答案,因为,中国人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或是有人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是又没有研究它的兴趣和信心。

我想这就是问题的答案所在。

但最根本的问题并不是在于人的个体,我想中国人的智慧是不低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那么问题就出在社会上层建筑以及其立足的根本一经济基础上。

中国一直是自给自足的农业国家,到现在也是。

既然如此,为什么古代中国的科学文明会如此灿烂而近代走下坡路了呢?首先,我要声明一点,这种落差是与西方国家的比较中产生的。

自古以来,中国的科学文明都是重文轻理,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偏科”,这种“偏科”在科举制度产生之后更是严重。

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我们的社会需要的人才是饱读诗书、出口成章的人,要成为这样的人就要参加全国考试,而考试内容是清一色的语文,你数理化学得再好也没用。

于是,男孩从会说话能认字的时候就开始读四书五经了,女孩更不用说,好好在家学着做家务,女子无才便是德嘛。

在这中间,有仕途不顺的,倒也没有改行,而是继续钻研文学,于是我们有了《史记》《四大名著》等经典作品。

在这种社会思想的影响下,几千年来中国人变得墨守成规,不思进取。

这两个词用在中国文化熏陶过的中国人身上没有贬的意思,体现出的是一种知足常乐、与世无争、怡然自得的心态。

我的高中语文老师给我们讲过一个故事,说一个外国人在中国的农村看到农民用一种工具在耕地,他打听到这种工具叫犁,于是他到集市上买了一把回去研究,结果他研究了半天才发现原来这玩意并没有发动机! 我当时听到这里的时候心里涌出一阵感动,这比《肖中克的救赎》还让人感到震撼,这是怎样的一种执着的精神啊,两千年之前中国人发明了犁,两千年之后还孜孜不倦地用着它。

李约瑟难题及启示ppt课件

李约瑟难题及启示ppt课件
12
三、“李约瑟难题”研究现状
口 李约瑟本人的努力 口 其他解答
13
李约瑟本人的努力
口 官僚体制论 口 思维决定论 口 科举制度和激励结构
14
官僚体制说
李约瑟认为,中国是“官僚体制”,而欧洲是“贵 族式封建体制”,这种制度有利于商人阶层的产生, 当贵族衰落之后,资本主义和现代科学便诞生了。
中国的官僚体制最初适宜于科学的 成长,却阻碍了重商主义价值观的形成, 所以它没有能力把工匠们的技艺与学者 们发现的数学和逻辑推理方法结合在一 起。
8
• 第三种则是在《中国科学技术史》“序言” 中更为全面的表述:
• “中国的科学为什么会长期大致停留在经 验阶段,并且只有原始型和中古型理论? 如果事情确立是这样,那么中国人又怎么 能够在许多重要方面有一些科学技术发明, 走在那些创造出著名的‘希腊奇迹’的传 奇式人物的前面,和拥有古代西方世界全 部文化财富的阿拉伯人并驾齐驱,并在公 元前3至公元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所 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
17
“李约瑟难题”的其他解答
18
(1)社会原因说
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独尊儒术 历代封建帝王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 都要采用愚民政策, 其中使用的主要法宝就是儒学。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就 是强调社会的等级秩序以及论证这种秩序的神圣性与永 恒性,而很少关心和探究有关自然界的知识。
科举制度阻碍了科技发展 中国的科举制度扼杀了人们对自然规律探
索的兴趣,“学而优则仕”成了读书人的第 一追求。
19
(2)经济原因说 中国封建社会停滞的直接原因是自 然经济没有过渡到商品经济
中国工商业发展没有独立性是经 济落后的重要原因
中西方经济环境的差异也是 导致中国经济落后的关键因 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期以来,“李约瑟”在中国几乎成 了“中/10/15
• 李约瑟博士站在世界科
学史、比较科学史和中 外科学交流史的高度研 究中国科技史,把中国 科学文明臵于世界史中 应有的地位,从而纠正 了西方过去对中国科学 文化的各种错误看法、 误解和严重低估。
李约瑟博士作为英国驻华使馆科学 参赞和中英科学合作馆馆长于 重庆,1943年

中国古代人民采集石油和天然气有十分 悠久的历史,从发现“泽中有火”,我 国人民开始了利用石油天然气的历史,特 别是通过钻凿油井合并来开采石油和天 然气的技术,在世界上也是最早的。
Page 15
李约瑟问题
2018/10/15
• 从两千多年以前的秦代就开始凿井取气
煮盐的情况。 • 公元一、二世纪,四川成都的制盐者, 已成熟地掌握用天然气熬制食盐的技术。 “临邛火井一所,纵广五尺,深二三 丈”,“先以家火投之”,再“取井火 还煮井水”。 • “一斛水得四、五斗盐”,比家火煮法, 得盐“不过二、三斗”,
Page 4
李约瑟问题
2018/10/15
• 甚至到清朝的乾隆末年,
中国的经济总量仍然占世 界第一位,人口占世界的 三分之一。
• 他说:“在公元三世纪到
十三世纪之间(中国)保 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 科学知识水平。……中国 的这些发明和发现远远超 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 在十五世纪之前更是如此。 (关于这一点可以毫不费 力地加以证明)”。
Page 5
李约瑟问题
2018/10/15
14世纪的中国已经拥有了产生英国式工业革命的几乎所有条 件,但接下来的几百年里,中国为什么还是沿着一条自己原有 的老路,始终不能自发地产生资本主义工业革命? 换言之,15世纪已经能够七下西洋的郑和,怎么也不会想到 在他身后,一个偌大的中国会被几条铁船打得一败涂地; 中国为什么一直固守在农业社会,不能进化到工业社会?
李约瑟问题
2018/10/15
以石油的使用为例


• • • •

据记载,利用沥清最古老的建筑物是印度河流域的一个澡堂,它建在 公元前4000年左右,是专门为宗教仪式进行沐浴用的 据历史记载,在希腊和埃及繁荣时代以前的底格里斯和幼发拉底文化 的遗物中,可以知道苏美尔人曾经使用沥清进行雕刻。 继苏美尔人之后,巴比伦人曾用沥清把砖粘合在一起,使建筑物能够 经得起大洪水的破坏。 在埃及的古墓中,曾发掘出一些用富含硫化物的石油保存下来的木乃 伊。还有记载,古埃及人曾在苏伊士湾的油苗区中,测算出从岩石中 渗流出的石油量。 在巴勒斯坦的古墓墙壁上的象形文字中,曾记叙了在死海的石油开采。 在公元前5世纪位于今伊朗西南部的古波斯帝国首都附近,曾出现手 工挖掘的石油井。波斯人最早把石油用于攻打雅典城的战争中。 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1世纪期间,在高加索山脚下、里海沿岸的许多 地方,都发现了油气苗,有的燃烧时间很长,引来虔诚拜火教信徒前 来朝拜。
Page 18
李约瑟问题
2018/10/15
• 火
井 煮 盐 图
Page 19
李约瑟问题
2018/10/15
“火井沉荧于幽泉,高烟飞煽于天垂”
Page 20
李约瑟问题
2018/10/15
世界第一井——临邛火井
• 陕西鸿门地方早在公元前一世纪时就发现了火井。
不过,当时人们缺乏科学知识,认为“地中出火” 这种现象,是出于神的主宰与安排。 • 临邛人民也早就发现了这种“地火”现象,最初也 将其视为“神火”、“鬼火”,但紧接着,邛崃人 民就发现了这种“地火”的特性,可以把它作为燃 料与照明使用,并将其用于盐业生产,因之,邛崃 火井驰名全国。
Page 16
李约瑟问题
2018/10/15
• 晋朝人常璩写的《华阳国志》里,描述
秦汉时期应用天然气有一段话:临邛县 “有火井,夜时光映上昭。民欲其火, 先以家火投之。顷许如雷声,火焰出, 通耀数十里。以竹筒盛其火藏之,可拽 行终日不灭也……取井火煮之,一斛水 得五斗盐。家火煮之,得无几也。”
Page 17
为什么这块土地上只产生“地主”,而不产生“资本家”? 这其中更深沉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Page 6
李约瑟问题
2018/10/15
由此,李约瑟博士提出了一
个著名的“李约瑟问题”,
即为什么人类的近现代科学 首先产生于西方,而不是首 先产生于具有伟大古代科学 技术成就的东方,其中尤其
是伟大的中国?
Page 7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李约瑟难题带给我们的思考
《自然辩证法》 人文社科部

李约瑟(1900~1995),著名
英国生物化学家、科学史家,剑桥大 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他是 是大家熟悉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专
家,以撰著多卷本的《中国的科学与
文明》(中文通常译作《中国科学技
术史》,以下简称SCC)著称于世。
Page 8
李约瑟问题
2018/10/15
• 根据文献记载,希腊火多次为拜占庭帝国的军
事胜利作出颇大的贡献,一些学者和历史学家 认为它是拜占庭帝国能持续千年之久的原因之 一,希腊火的配方现已失传,成份至今仍是一 个谜团。 • 而据当时受希腊火所伤的十字军所记述:“每 当敌人用希腊火攻击我们,所做的事只有屈膝 下跪,祈求上天的拯救。”那段引文足以说明 希腊火的威力。
Page 3
李约瑟问题
2018/10/15
• 李约瑟认为,近代以前,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文明最
发达的国家。
• 有资料显示,明朝以前世界上主要的发明创造和重大
科技成就大约有300项,其中中国170项。
• 他列举了公元后15世纪内中国完成的一百多项重大发
明和发现,大部分在文艺复兴前后接二连三地传入欧 洲,为欧洲文艺复兴准备了重要物质技术基础。
Page 9
李约瑟问题
2018/10/15
Page 10
李约瑟问题
2018/10/15
希腊火
Page 11
李约瑟问题
2018/10/15
最早的火焰喷射器--猛火油柜
Page 12
李约瑟问题
2018/10/15
早期捞油图
Page 13
李约瑟问题
2018/10/15
Page 14
李约瑟问题
2018/10/15
李约瑟问题
2018/10/15
• 为了开发石油和天然气,中国劳动人民在生产
实践中逐步发明创造了一整套钻井技术。 • 远在二千二百多年前的战国时代,中国人的祖 先就已开凿较深的井,自汉代以来,劳动人民 进而推广和改进了钻井机械。 • 到宋代深井钻掘机械已形成一项相当复杂的机 械组合。普遍废弃了大口浅井,凿成了筒井。 到了明代,钻井机械设备和技术有了更进一步 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