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第二章解答

合集下载

自考社会学概论 第二章

自考社会学概论 第二章

四、交换理论
1、交换理论是美国社会学家霍曼斯和布 劳创立的。 2、认为人类的相互交往和社会联合是一 种相互交换的过程,认为在交换过程中 要计算报酬和代价。衡量报酬和代价大 小的标准就是价值。
3、霍曼斯认为,每个人受到环境的刺激 产生某种需求就要与他人进行交换活动。 交换活动培养了人们共同的价值观,导 致是社会的整合与一致性。 4、霍曼斯的理论缺陷在于,只看到个人 交换行为的心理方面,没有看到社会结 构对交换行为的影响。
1、定性分析 定性方法是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 分类、比较,进而对某个或某类现象的 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 分类:一是没有数量分析基础的定性研 究,具有较浓的思辨色彩;二是定量分 析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定性分析
2、定量分析 定量方法是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 量关系与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分析 方法。
第二章 社会学的研究 对象与方法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学
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孔德:研究社会 涂尔干:社会事实 韦伯:社会行为 索罗金:社会关系 本书认同齐美尔的观点:个人与社会关 系(社会学的基本问题)
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观察一个社会、一个人或一件事物, 从哪个角度入手分析都是可以的,不过 如果站在哪个角度就把哪个角度观察到 的东西说成是最重要的,第一位的,而 把从另一个角度观察到的东西看作是从 属的,无足轻重的,那就难免发生主观 片面性。
五、符号互动论
1、符号互动论又称为象征互动论,是一 种侧重于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社会的理论。 代表人物有布鲁默和戈夫曼。 2、基本观点:社会是人们运用符号互动 的结果。 3、人们对客体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取决 于他们对客体赋予什么样的意义。同一 客体对不同的人,在不同时间和场合意 义可能是不同的,所以会采取不同的对 待方式。

《社会学第二章》

《社会学第二章》

二、人的社会化
社会化就是社会互动过程,就是个人通过社会活动学会扮演各种社会角色,使他的行为方式符合该社会的规范和道德,从而成为他所属社会的合格成员。

库利(1864-1929)的“镜中自我”理论(反射自我)镜中自我是一个持续进行的意识过程。

P30-31首先,我们想象自己在他人面前的样子。

其次,想象他人如何评价我们。

最后,我们会基于想象中他人的评价产生情感反应,比如骄傲或羞耻。

我们根据我们所设想的他人会如何评价我们认为他们所看到的东西,来判断我们的自我。

我们通过内化我们认为他人将会产生的对我们的反应而拥有了自我。

社会环境尤其是初级群体(首属群体)对儿童自我意识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概化他人:概化他人形成于儿童自我发展的最后阶段(前面为玩耍和游戏阶段),指个人经由与他人互动,进而认识自己,知道别人对他们的反应,学习想象他人的角色以及期望,然后逐渐学会将总体的社会规范作为自我与他人互动时的行为依据。

通过概化他人,我们将共同体的组织规范整合或内化进入我们自己的人格,这样社会控制变成了自我控制,直到我们有能力有效参与社会生活。

符号互动论:P32
社会化与个性自由P39-42。

社会学第二章详解

社会学第二章详解

环境要素也称自然环境。社会 学所研究的自然环境不是广义的 自然环境,而是人类社会赖以生 存与发展的各种自然物和自然力 的总和。
四、文化要素

文化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所创造出来的物 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 化,是指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总 和。 文化与文明这两个概念也是既有联 系又有区别。

二、资源要素
资源要素是指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 本物质条件。资源大体分为两种:自然资 源和人文资源。自然资源又分可再生性资 源和不可再生性资源。人文资源分为经济 资源、政治资源、文化资源、社会资源。 资源具有有限性、稀缺性以及整体性等 特性,因此,我们要合理分配、利用和保 护资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环境要素
第二节 社会的构成要素

社会的基本要素包括:人口、资源、环 境、文化。
一、人口要素
所谓人口,就是指在特定的时空内,由一定 社会关系联系起来的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有生命的 个人所组成的总体。 人口构成指从不同的方面和层次,按照不同 的规定和标准区分的人口内部组合状况和比例关 系。人口构成,一般分为自然构成、社会构成和 地理环境构成三个方面。

二、社会的特征
1、社会是以进行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群组
成的。 2、社会是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而形成的,因 而社会具有联系性这是社会的一个基本的或主要 的特征。 3、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 4、社会是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 。 5、社会系统具有心理的、精神的联系。 6、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改造 能力的活的机体。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的论述
(1)社会是人们相互交往的产物,是全部社 会关系的总和。社会是由个人所组成的,但它不 是单个人的堆积和简单相加,而是人与人之间的 联系或关系的总和 。 (2)生产关系是社会的本质和基础。马克思 指出:“生产关系总和起来就构成为所谓社会关 系,构成为所谓社会,并且是构成为一个处于一 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社会,具有独特的特征的社 会。”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课后习题(社会运行的物质基础)【圣才出品】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课后习题(社会运行的物质基础)【圣才出品】

第二章社会运行的物质基础1.试析人口老龄化对社会运行和发展的冲击。

答:人口老龄化对社会运行和发展的冲击主要包括:(1)人口老龄化意味着老年抚养系数提高,越来越少的年轻人要养活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口,影响到劳动就业和社会福利制度安排;(2)人口老龄化意味着社会需求发生变化,规模庞大的老龄人口有着特定的需求,影响到相关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围绕高龄老人的社会服务业;(3)由于老年人口逐渐成为劳动、投资的重要主体,而老年人本身倾向于保守、储蓄,有可能导致社会经济活力不足、创新不足;(4)日益严重的老龄化最终必然导致人口再生产转向静止型甚至是缩减型,带来人口发展不可持续的危机,直接威胁到社会的存在。

2.试析邓拉普关于环境功能分析的模型的局限。

答:(1)邓拉普关于环境功能分析的模型环境社会学家邓拉普用模型来呈现环境系统对于人类社会运行和发展的功能。

指出:环境服务于人类的三种总体功能包括“供应站”、“居住地”和“废物库”。

①当环境被当成供应站使用时,它是各种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自然资源的来源。

对这些资源的过度使用可以导致短缺和匮乏。

②当环境作为居住地或栖息地时,它可以提供住所、交通系统以及其他日常生活中必需的重要东西。

对环境这一功能的过度使用可能导致过度拥挤、堵塞以及其他物种栖息地的毁坏。

③当环境被用为废物库时,它就成了堆放生活垃圾或其他垃圾、废水、工业污染以及其他副产品的地方。

当这种废物淤积超过生态系统自身的吸纳能力时,就会导致各种源于有毒废弃物的人类健康问题以及生态系统自身的扰乱。

④环境的三种功能彼此竞争空间,常常相互冲突。

环境的三种竞争性功能之间的重叠以及由此引发的功能冲突已经在相当程度上增加了,区域生态系统层次上的环境功能冲突已经对全球环境产生影响,甚至导致了诸如全球变暖之类的环境问题。

这些问题的出现表示环境系统在一定条件下也对人类社会的运行和发展有着消极的、限制性的影响。

(2)邓拉普模型的局限邓拉普的模型有助于简明地概括环境的社会功能及其随时间演进而发生的改变。

社会学 第二章_社会运行的物质基础

社会学 第二章_社会运行的物质基础

1、社会运行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的 生产,两种生产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共同构成了人自身的 存在方式。(存在的基本外在表现)
2、人口是指特定时间、特定地域所存在的人的集合,这样 一种集合呈现出一定的数量、质量和构成特征,并由此对 社会运行和发展产生基础性影响。 (总量、性别、年龄)
3、环境是人类活动的舞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物物理基 础。特定的环境条件影响着人口发展,而人类的生产与生 活也在不断地改变着环境。 (草原民族、大陆民族、海洋民族)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世界分布图


一、环境及其社会功能
环境,是指以人类为中心的外部生物物理世界,即人 类生存、繁衍所必需的相应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 人工环境两大部分。


环境的三种功能:供应站、居住地和废物库。
三种功能彼此竞争空间,常常相互冲突。

第一个时期是采集狩猎时期,持续约两三百万年。 第二个时期是农业时期,持续大约1万多年。 第三个时期是工业时期,距今不过两三百年的时间。

人口结构 人口迁移 老龄化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 环境 IPAT模型 新生态范式 生态现代化 生态文明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第一节 人口与社会运行 第二节 环境与社会运行 第三节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与社会运行
“人口”,就其最基础的含 义而言,即是指特定时间、 特定地域所存在的人的集 合,这样一种集合呈现出 一定的数量、质量和构成 特征,并由此对社会运行 和发展产生基础性影响。
1 、 人口规模是指一定时间和 地域内的人口总数,可以 看作人口数量的同义词。 人口规模受人的生育、死 亡和迁移因素而发生变化 。
2 、 人口结构可分为:人口的 自然构成、人口的地域构 成和人口的社会经济构成 。

2021年自考《社会学概论》重点:2.1

2021年自考《社会学概论》重点:2.1

2021年自考《社会学概论》重点:2.1第二章社会学研究方法一、本章复习建议本章主要介绍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特征、功能以及主要的研究方法等问题。

从历年的考试情况来看,涉及到本章的知识比力多,就考查形式而言,选择题、简答题都有可能。

第一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特征与功能(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1、社会学是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一门社会科学。

2、关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不同学者有不同的回答。

[例题·单选题]韦伯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A. 社会行动B. 社会事实C.社会D.社会关系[答案]A[解析]本题考察不同社会学家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界定问题。

社会学家韦伯把社会行动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涂尔干认为社会学研究对象是社会事实,索罗金认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关系的科学,孔德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

(二)社会学的特征四个特征:整体性;综合性;经验性;应用性[例题·单选题]社会学成为一个独立学科后,始终是以社会调查研究所取得的经验知识作为学科发展基础的,这反映的是社会学的()A. 整体性特征B.经验性特征C. 综合性特征D.应用性特征[答案]B[解析]本题考察社会学的特征。

社会学是一门实证性科学,调查研究所取得的经验知识是社会学学科发展的基础,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社会学。

(三)社会学的功能1、研究功能:描述性功能、解释性功能、预测性功能和规范性功能2、教育功能:一是帮忙人们自觉地完成社会化;二是帮忙人们合理选择。

3、社会办理功能:一是建立规范;二是提供模式;三是反馈信息。

4、社会批评功能[例题·单选题]在社会学的功能中,教育功能表示在()A. 提供模式B. 反馈信息C. 社会批评D. 帮忙人们合理选择[答案]D[解析]本题考察社会学的教育功能。

社会学的教育功能主要包罗两个方面:帮忙人们自觉的完成社会化;帮忙人们合理选择。

[例题·单选题]在社会学的功能中,那些为了解和掌握发生了什么事、什么情况而进行的探索性研究是()A. 规范性功能B. 描述性功能C. 解释性功能D. 预测性功能[答案]B[解析]社会学的描述性功能是指那些为了解和掌握发生了什么事、什么情况而进行的探索性研究。

社会学概论

社会学概论

第一章社会学的创立与发展(3/3)1.韦伯社会学理论的核心概念是()A.综合性B.合理性C.应用性D.阶级性参考答案:B2.社会对个人的欲望和行为的调节缺乏统一规范和足够制约力的社会状态指的是()A.失衡B.失效C.失范D.失调参考答案:C3.揭示特定社会现象给整个社会或局部运动带来什么结果的分析是()A.历史分析B.功能分析C.事实分析D.结构分析参考答案:B第二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3/3)1.认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的科学的社会学家是()A.孔德B.斯宾塞C.韦伯D.涂尔干参考答案:A2.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一门社会科学指的是()A.社会学B.生物学C.物理学D.历史学参考答案:A3.在社会学的研究功能中,目的在于探明和详细描述社会事物与现象发生和变化的具体规律的是()A.解释性功能B.预测性功能C.描述性功能D.规范性功能参考答案:C第三章社会与文化(3/3)1.社会与自然之间进行交换的实际能力是()A.交换能力B.生产关系C.社会力量D.生产力参考答案:D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A.社会稳定B.生活富裕C.社会和谐D.经济增长参考答案:C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即()A.社会购买力B.上层建筑C.物质基础D.经济基础参考答案:D第四章社会化与社会角色(3/3)1.基本社会化是人的生命早期的社会化过程,也称为()A.一般社会化B.一级社会化C.特殊社会化D.二级社会化参考答案:B2.一个人为适应特定角色需要而进行的知识准备过程是()A.继续社会化B.基本社会化C.理想社会化D.预期社会化参考答案:D3.职业学校教育属于(A )A.基本社会化B.再社会化C.重新社会化D.反向社会化第五章社会互动(3/3)1.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动周期的交换叫做()A.重复交换B.互动交换C.双重交换D.多重交换参考答案:A2.不同行为者之间彼此通过转让自己所有物而获得对方所有物的行动是()A.竞争 B.交换 C.付出 D.调适参考答案:B3.下列哪个不属于交换的构成要素?()A.目标B.付出C.效益D.结果参考答案:D第六章家庭与婚姻(3/3)1.得到最广泛研究的家庭替代性实验发生在()A.德国B.俄罗斯C.法国D.以色列参考答案:D2.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早期社会相比,现代家庭更为专门化,所提供的功能()A.更少 B.更多 C.和原先无差别 D.没有参考答案:A3.只有一个性别的成年人和孩子组成的家庭是()A.单亲家庭B.丁克家庭C.同性恋家庭D.核心家庭参考答案:A第七章群体与组织(3/3)1.个人社会活动领域拓展和活动能力增强的标志是()A.初级群体B.次级群体C.正式群体D.外群体参考答案:B2.家庭属于()A.首属群体B.次属群体C.正式群体D.非正式群体参考答案:A3.群体功能的具体体现及组织的灵魂是()A.成员关系B.行为准则C.社会成员D.群体目标参考答案:D第八章教育劳动与消费(3/3)1.从教育发生的场所来说,教育的类型不包括()A.家庭教育B.学校教育C.社会教育D.地位教育参考答案:D2.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其中狭义的教育专指()A.学校教育B.社会教育C.劳动教育D.科技教育参考答案:A3.不但是传播知识和科学技术的场所,也是知识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场所的是()A.家庭 B.社会 C.学校 D.教堂参考答案:C第九章社区与社区发展-第十章城镇化(3/3)1.以农业产业为主导,工业基础薄弱的城镇化类型是()A.逆城镇化B.低度城镇化C.超前城镇化D.滞后城镇化参考答案:B2.世界上率先实现了城镇化的国家是()A.德国B.法国C.美国D.英国参考答案:D3.在城市国际化进程中处于最高层次,能够在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发挥全球性影响的国际城市是()A.世界城市B.工业城市C.发达城市D.现代城市参考答案:A第十一章社区分层与社会流动(3/3)1.狭义的社会不平等指个人或群体间的()A.任何差异B.文化差异C.等级差异D.年龄差异参考答案:C2.韦伯主张从三个维度来进行社会分层,即()A.经济、政治和社会B.经济、政治和教育C.经济、政治和文化D.政治、文化和教育参考答案:A3.按经济地位和政治法律地位不同而互相区别的群体或社会集团是()A.种姓B.等级C.种族D.人种参考答案:B第十二章偏差行为与社会控制(3/3)1.能深入地影响行为者的内心,改变他们对生活的态度的是()A.制度化控制B.非制度化控制C.外在控制D.内在控制参考答案:B2.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就是对()予以控制和协调。

社会学第二章

社会学第二章

第二章:社会及其构成一、什么是社会二、社会的构成要素三、社会文化一、什么是社会1.1社会的涵义A、语源学中的涵义• 中国:社,一指祭神处;二指古代乡村基层组织;三指志趣相投者结成的团体。

会,集会、聚会。

社会:民间志同道合者的聚会或结合成的团体。

• 西文:Society一指人类的共同体;二指人与人结合的存在关系;三是与国家相对立之概念。

B、社会学中的涵义:• 孔德,社会学研究对象;斯宾塞,超级有机体;• 基本共识:社会指由一定联系、相互依存的人们组成的超个人的有机整体,是人们社会生活的体系。

• 社会关系是社会的组成要素之一。

马克思:“生产关系总和起来就构成所谓社会关系,构成所谓社会。

”• 在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等其他学科中社会也是个与政府相对应的人类生活存在形式,如公民社会。

C、社会的三层内涵: 1)社会是由有意志的个体组成的,是人们共同生活的结合体,社会是人的社会; 2)社会是由有意志的个体通过互动而存在的,社会是一个互动体系;共同兴趣与共同利益的结合是社会存在的深层原因 3)社会由相关的社会关系积累连结而成,社会是社会的关系体系,关系又成为人们共同活动规范。

1.2 社会的类型1.21 社会的性质:唯实论:社会是实在的是客观存在,由种种规范和制度所构成,社会外在于个人、超越个人、对个人有强制性。

唯名论:认为个人及个人行动是实际存在的,先在于社会而存在,社会只是个人行动的产物或互动的形式,对认识社会是以认识个人为基础,认识社会的根本目的在于认识个人。

1.22 社会的类型;宏观类型(从演变形态看):如孔德的神学、形而上学和科学三阶段说;马克思原始、奴隶、封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四阶段说;具体类型(从联结纽带看):血缘共同体,如家庭家族;地缘共同体,如邻里村落;业缘共同体,如经济、政治、教育组织;还有兴趣共同体。

1.3 社会的特点:• 多样性:• 复杂性:• 变动性:1.4 社会的功能整合功能:交流功能:导向功能:继承与发展功能二、社会的构成要素• 构成要素:行动者、社会关系和社会文化。

社会学 第二章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精]

社会学 第二章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精]

第二节 社会学的功能
功能是指由内在本质决定的一个事物所具有 的特殊作用。社会学的功能则是社会学作为一门 科学在知识体系中的特殊效能与在社会生活中所 起到的作用。社会学主要有四种功能,分别是研 究功能、教育功能、社会管理功能和社会批评功 能。 一、研究功能
社会学研究功能可以划分为四种,分别是描 述性功能、解释性功能、预测性功能和规范性功 能。
第二,侧重以作为社会主体的个人及其社会行为 为研究对象,即微观视角,代表人物有韦伯、孙本文 等。中国学者更倾向于第一种观点,但又力图使两种 观点相结合。
第三,不属于上述两种社会学定义的其他看法, 如“问题说”认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问题的;“剩 余说”认为,社会学是一门“剩余社会科学”,其研 究对象是
其他社会科学不研究的“剩余领域”;“未定说”认 为,社会学的对象目前尚未确定。
(三)社会学研究对象纷杂的原因
第一,社会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其资料的积累 和理论的概括还未达到成熟阶段。
第二,社会学受到本土化的影响,不同国家的视 会学者从本国实际出发形成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学理 论。
第三,社会学研究领域宽泛,不同的社会学者所 涉及的只是其中的部分领域,并依据自己的研究方向 和侧重点为社会学下定义。
3.韦伯的社会学研究对象 韦伯认为,“社会学是指这样一门学科,即它
以解释的方式来理解社会行动。据此,通过社会行 动的过程及其结果,对社会行动作出因果解释”。
韦伯把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人类的社会行 动。 4.索罗金的社会学研究对象
索罗金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关系。
(2)社会的本质
齐美尔把社会学的问题“域”划分为三个独立的 领域:第一,“纯粹”社会学,在这一领域中讨论的 问题是社会互动的形式以及与之相关的心理因素;第 二,“一般”社会学,这种社会学处于中间层而讨论 人类历史中产生的各种文化因素;第三,“哲学”社 会学,认论人类的基本本质、终极运动,社会的认识 论及本体论的特点等带有终极倾向的问题。

社会学概论 第二章 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社会学概论 第二章 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 2、政治社会学。研究合法统治 • 权威的类型:
• ①传统权威,即靠被领导者对传统和世袭的 崇拜而维系的统治。
• ②魅力权威,即靠领导人的人格魅力而维系 的统治。这种统治通常比较脆弱,不能持久。
• ③法理权威,即根据所制定的规则的合法性 而维系的统治。
• 提出科层制的特点:权力分层、职务分等; 因事设职、专职专人;量才用人,按绩晋升; 规章成文,按章办事;公文往来,言行有据。

1895年芝加哥大学创办了《美国社会学杂志》, 成为美国社会学界最早的专业期刊

1905年,美国社会学协会成立,随后各种地区性 和专门性的社会学机构纷纷成立。
• 1910年,美国大多数学院和大学开设社会学课程。
• “芝加哥学派”

在20世纪20~30年代,以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为 中心,形成了社会学界著名的“芝加哥学派”。
第二章 社会学的由来与发展
本章主要简述西方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历史,社会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通过历 史的追述使大家对社会学这门学科有一个更 全面的了解。
• 自1838年孔德最先使用社会学一词,社
会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 19世纪30年代到19世纪末,社会学创立。 • 19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社会学的学
结构和功能的不断变化而发展;社会是一个
以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合作为特征的结构。
三、社会学的学科化
(19世纪末至20世纪40年代) 特点:
第一,社会学确定了自己的研究范围和方 法,形成了独立的学科。
第二,社会学研究的问题越来越具体,与 其他学科的区分越来越明显。
埃米尔· 迪尔凯姆(1858~1917),法国著 名社会学家和社会活动家,著《社会分工论》、 《自杀论》、《社会学方法论》等,创办《社 会学年鉴》。

社会学概论丨第二章 个人与社会 第一节

社会学概论丨第二章 个人与社会 第一节

• 资源环境要素:
• 资源要素:一个国家、社会或地区所拥有的、可以转化为人类财富的自然与社会、物质与 人文等不同形态的资料来源。
• 环境要素:围绕着人群和社会的特定空间,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类活动和社会生活的 各种自然的和非自然的因素的总和。
资源
自然资源 人文资源
可再生性资 源
不可再生性 资源
• (二)社会的本质 • 物质生产方式反映了一个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本质特征
• (三)社会的基础 • 物质生产活动 • 人口 • 资源与环境 • 文化
• 物质生产活动: • 最基本的要素,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前提 • 人类最基本的活动 • 社会存在的基础 • 最基本的活动,是其他更高层面的社会活动的基础
• 二者的区分是微妙的:制度离不开精神, 但精神(观念)不一定变成制度。
器物文化
精神文化
制度文化
建筑;服饰;食 价值观;
风俗习惯;
品;乐器;武器;各种知识和技术;正式的规范;
餐具;法器;电 态度; 器 书; 籍交 ;通书工写具工;具;情感;
生产工具;装饰 思维方式:
品;……
……
按一定规范建立 起来的群体形式; (经济制度;政 治制度;法律制 度;家庭婚姻制
• 1、文化的社会整合功能 • 2、文化的行为规范功能 • 3、文化的价值导向功能 • 4、文化的社会化功能
• 在一定条件下,亚文化对社会具有分裂和侵蚀作用,特别是当亚文化与主文化产生 对立的时候。
• 4、主文化与反文化
• 反文化不一定是错误的或落后的文化。
• 反文化一般是亚文化,但也可能发展为主文化。
三、文化的产生与传播
• 1、文化的产生 生物性的适应
自然选择 行为模式

《社会学》第二章

《社会学》第二章


2.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社会化的最终结果是要为社会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 的社会成员。符合要求的社会成员就是有资格在社 会生活中担当一定角色,并按照相应的角色规范行 事。因此,社会角色的培养是社会化的最终目标。
二、生命历程中的社会化
1.基本社会化的一般过程
2.继续社会化
3.再社会化
4.逆向社会化
2.继续社会化
继续社会化指一个人在完成基本社会化之后,为适应社会文化环境, 继续学习社会知识、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的过程。继续社会化是一 种成年期的社会化。 继续社会化首先是社会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新技术革命使人类知 识的总量迅速增长,人类在近30年所获得的知识总量等于过去两千 年的总和,同时科学知识更新的周期也大大缩短。这种现状迫使成 年人必须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才能适应生存和发展的要求。另外, 从个人角度看,现代社会中个体的生活也是充满变数的。职业的调 换、社会地位的变动、婚姻及家庭生活方式的改变等等,诸多变化 决定了个体必须接受继续社会化。继续社会化的内容是多方面的,
(1)婴儿期(0~3岁)
处在这一时期的人,生理机能还很不完善,特别是高 级神经系统的组织不完备,使其心理活动处在萌芽阶 段,也可以称之为感知运动阶段。 所谓感知运动,即靠感官、知觉的活动来了解世界、 适应外界,以达到个人生存的目的。在这个阶段,婴 儿通过通常所谓的耳、目、口、鼻、舌五官,也即生 物学、生理学中所讲的感受器,来了解世界,掌握环 境中能够看得见、摸得着、有形的物体来为自己服务。
三、社会化的场所
1.家庭
2.幼儿园和学校
3.同辈群体
4.大众媒介
三、社会化的场所
1 .家庭
家庭是人生旅途的第一站,是个体最早接受社会化的场所,儿 童首先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然后才是幼儿园和学校。儿童在 家庭生活的时间很长,约占其全部生活时间的三分之二。在现 代社会环境下,家庭仍然是首要的、基本的社会化场所,以童 年期的这段时间来说,家庭是儿童社会化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

社会学概论第2章

社会学概论第2章

2.1 社会及其结构
六、社会结构 3.社会结构体系 社会主体:人口 社会存在的空间:环境 相互联系的媒介:文化
2.2 社会主体——人口
一、有关人口的几个概念 1.人口的基本含义 人口是生活在特定时期、特定地域的个人的总和。 人口的静态特征——人口构成。 人口的动态特征——人口变动(包括自然变动、机 械变动、社会变动)。
二、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 自然环境对人类的作用



提供资源; 销纳废物; 美学与精神享受; 生命支持系统 。
2.3 社会空间——自然环境
三、自然环境的破坏与保护
主要环境问题有: 资源和能源的短缺问题; 生物多样性的消失问题; 环境污染问题; 气候变迁问题。
2.3 社会空间——自然环境
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发展教育事业 发展公共卫生事业 发展人类住区 建立合理消费模式 发展社会保障事业 消除贫困和保持社会公平
2.4 社会纽带——文化
一、文化的含义
1.词源 “文化”一词,在西方来源于拉丁文cultura,原义是 指农耕及对植物的培育。 2. 中国古籍中的“文化” 在中国的古籍中,“文”既指文字、文章、文采,又 指礼乐制度、法律条文等。“化”是“教化”、“教 行”的意思。 从社会治理的角度而言,“文化”是指以礼乐制度教 化百姓。
2.2 社会主体——人口
二、人口理论 3.马寅初的新人口论 1957.7.5发表于人民日报。 提出“提高人口的质量,控制人口的数量”。 理论基础源于马尔萨斯。 4.索维的适度人口论 适度人口的概念。 静态适度人口与动态适度人口。
2.2 社会主体——人口
三、我国的人口状况

社会学概论 第二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社会学概论 第二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第二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第一节什么是社会学1、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综合性社会科学。

社会学最初提出者是孔德,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实证哲学教程》,社会学之父。

孔德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涂尔干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事实;韦伯认为是社会行为;索罗金认为是社会关系;齐美尔认为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着眼于社会结构来分析社会的视角为:宏观视角。

着眼于个人行为来分析社会的视角为:微观视角。

把社会看作是惟一真实存在的理论为:社会唯实论。

把个人看作是惟一真实存在的理论为:社会唯名论。

2、社会学的特征它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实证性和应用性等主要特征。

“社会学想象力”最重要的视角是:整体性。

社会学整体性特征决定了它的综合性。

第二节社会学的功能1、研究功能①描述性功能:是指那些为了解和掌握发生了什么事、什么情况而进行的探索性研究。

在传统的社会学研究中,注重描述性功能。

社会学发挥作用的第一步是:描述性研究②解释性功能:是指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

③预测性功能:和描述、解释功能相联系的高一层次的目标是预测功能。

是要提示将来的社会事件和状态是怎样的。

④规范性功能:社会研究在回答‘将会怎样’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应该怎样’的问题。

2、教育功能①帮助人们自觉的完成社会化②帮助人们合理选择费孝通“社会学最根本的任务是要解决一个生活在社会里的人怎样学会做人的问题”体现了社会学的:教育功能。

3、社会管理功能①建立规范②提供模式③反馈信息4、社会批评功能对旧的思想、旧的观念和阻碍社会进步的事物、行为进行揭露,实事求是地进行理论分析,提出克服和解决问题的意见与建议。

第三节社会学研究方法1、社会学研究方法的界定社会学研究方法:主要是指以实证的方式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所产生、形成、变化的人们的关系、行为、态度以及各种社会现象进行科学探索的一种研究方法。

2、社会学实证研究的一般程序社会学实证研究的一般程序是:筹划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

社会学概论讲义(第二章)

社会学概论讲义(第二章)

第二章社会与文化第一节理解“社会”一、社会的涵义1.在汉语里,“社会”一词最早出现于《旧唐书·玄宗上》(本纪第八)中:“礼部奏请千秋节休假三日,及村闾社会”。

此处“社会”一词是目前见到的社、会两字的最早连用,意为:村民集会。

“社”原指祭神的地方。

《白虎通·社稷》说:“封土立社,示有土也”。

“会”为聚集之意。

后来两字连用意指人们为祭神而集合在一起。

古籍中有时也用“社”指志同道合者集会之所,如“文社”、“诗社”;或指中国古代地区单位,如“二十五家为社”。

2.在西方,英语Society和法语Société均源出于拉丁语Socius一词,意为伙伴。

日本学者在明治年间最先将英文Society一词译为汉字“社会”。

近代中国学者在翻译日本社会学著作时,袭用此词。

3.西方社会学者对社会的解释和认知多种多徉,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种观点:①一种观点被称作社会唯实论(social realism,又称社会实在论)该观点认为,社会是一个由各种制度和规范构成的有机整体,社会外在于个人,并对个人具有强制性。

社会虽然是由单个人组成,但是自从人与人组成一个集体后,社会所产生的现象都是由于集体的行为和活动所产生的,而不能再还原为个体的生理或心理现象。

主要代表人物有:英国的斯宾塞、法国的涂尔干、德国的G.齐美尔和美国的斯莫尔等人。

②另一派叫做社会唯名派(social nominalism)社会唯名论认为,个人是实际存在的,社会只是单纯的名称。

个人才是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其研究方法是从个人行为的细节上,或者从其行为中可能推知的事项上加以研究。

主要代表有法国的卢梭和G.塔尔德、英国的洛克、美国的F.H.吉丁斯和德国的韦伯等人。

这两种观点既包含了某些合理因素,也未免失之偏颇。

社会的本质既不是在整体、也不是在个人之中,而只能在人与人的关系、个人与整体的关系中去寻找。

二、社会的特点1.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

社会学概论胡荣第二章

社会学概论胡荣第二章

社会学概论胡荣第二章
(实用版)
目录
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范畴
二、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三、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
正文
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现象的学科,它探究的是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以及这些现象背后的规律。

在胡荣的《社会学概论》第二章中,作者详细介绍了社会学的研究对象、范畴、基本概念和理论、研究方法和应用等内容。

首先,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现象,包括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行为等。

而社会学的范畴则包括了个人、群体、社会组织、社会制度等。

这些都是社会学研究的基础,是理解社会现象的关键。

其次,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是社会学研究的核心。

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包括了社会、文化、权力、阶级等,而社会学的理论则包括了功能主义、冲突论、符号互动主义等。

这些理论和概念为我们理解社会现象提供了理论支持。

再者,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是社会学研究的关键。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包括了问卷调查、访谈、观察、实验等。

这些方法帮助我们获取数据,理解社会现象。

最后,社会学的应用是我们理解社会现象的目的。

社会学的应用包括了社会政策研究、社会工作、社会管理等。

通过社会学的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社会问题。

第1页共1页。

社会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社会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社会学习题及答案第一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1、什么是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如何正确把握?答: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正确把握社会学的对象问题第一,应当肯定,社会学是有独特对象的,否定这一点是不对的。

第二,社会学对象问题上的众说纷纭,正是对那个"别的具体社会科学都涉及、但不做专门研究的东西"多方面的、积极的探索的表现,是社会学从不成熟走向成熟过程中的必然现象。

第三,在对社会对象的理解上不应强调一致。

2、社会学如何为社会服务?答:社会学是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有效工具,主要通过其功能和学习社会学的意义为社会服务。

3.如何理解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答:(一)社会学与历史唯物论的关系社会学与历史唯物论的关系,是具体的社会科学与哲学科学的关系,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二)社会学与单科性社会科学的关系社会学和政治学、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法学等具体社会科学的关系,是综合性的科学与单科性科学的关系。

(三)社会学与其他综合性社会科学的关系社会学与其他综合性社会科学如历史学、管理学的关系,是特殊跟特殊的关系。

(四)社会学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认为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或政治科学;认为科学社会主义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

4.社会学如何为社会实践服务?答:(一)社会学认识功能或认识意义第一,向人们提供科学的社会知识,告诉人们社会现象是什么(描述)、为什么(解释)、将来怎样变化(预测)第二,社会学不仅提供县城的社会知识,而且通过社会学的视觉、社会学的方法,帮助人们获得新的社会知识。

(二)社会学的实践功能或实践意义第一,社会学在帮助人们掌握科学的社会知识的基础上,进而帮助人们在维护和改善现存社会结构、社会制度,改革不利社会发长的社会体制方面避免盲目性,增强自觉性,是自己的社会行动更加合理,更加符合规律性。

第二,社会学以自己的饿研究成果,对科学地管理社会和制度正确的饿社会政策提供有根据的、经过论证的实际建议,为改革开放服务,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

社会学概论胡荣第二章

社会学概论胡荣第二章

社会学概论胡荣第二章社会学概论胡荣第二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学是对社会现象进行研究的学科,那么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呢?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即人类在社会中的行为和关系。

人类社会是由人们的相互作用、社会组织和社会结构构成的。

社会学家关注的是人类社会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如社会结构、社会差异、社会变迁等。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但并不是对人类社会中的所有现象都进行研究。

社会学家主要关注的是社会中的那些对人类行为产生影响的因素和机制,如社会化、社会控制、社会交往等。

在研究对象的选择上,社会学家一般会选择那些具有一定代表性和普遍性的社会现象和问题进行研究,以便更好地揭示社会的本质和规律。

二、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是指社会学家在研究社会现象和问题时所采用的理论和方法。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两种。

实证研究是指通过实证的方法来研究社会现象和问题。

实证研究主要包括调查研究和实验研究两种。

调查研究是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调查等方式来收集和分析社会数据,以了解社会现象和问题的实际情况。

实验研究是通过控制变量的方法来观察和分析社会现象和问题,以验证社会学理论的有效性。

理论研究是指通过理论的方法来研究社会现象和问题。

理论研究主要包括理论构建和理论解释两个方面。

理论构建是指通过归纳、演绎等方法来建立和发展社会学理论,以解释社会现象和问题。

理论解释是指通过社会学理论来解释社会现象和问题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是多样的,社会学家在具体的研究中可以根据不同的研究目标和对象选择适合的方法。

同时,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以适应社会现象和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总结: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

社会学家通过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来揭示社会的本质和规律,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是多样的,社会学家可以根据不同的研究目标和对象选择适合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结构是指社会的民族成分、分布状况和发展程度。
6、人口结构
人口结构又称人口构成,是指将人口按照年龄、性 别、种族、民族、宗教、教育程度、职业、收入等不同 的标准划分而得到的一种结果。
7、家庭结构 家庭结构指的是家庭成员的组合状
况,它是家庭中的代际结构和人口结 构的统一组织形式,是人类社会比较 稳定的社会结构之一。
二、资源要素
资源要素是指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 本物质条件。资源大体分为两种:自然资 源和人文资源。自然资源又分可再生性资 源和不可再生性资源。人文资源分为经济 资源、政治资源、文化资源、社会资源。
资源具有有限性、稀缺性以及整体性等 特性,因此,我们要合理分配、利用和保 护资源。
三、环境要素

文化元素有的教材写成“文化特质”。是
指文化中最小而有意义的单位。

“文化丛”是指相关的文化元素相互结合
而形成的功能单位。

“文化模式”是相关的文化丛经过有秩序、
有条例的整合而形成的整体。
2、文化的功能(课本第40-41页)
(1)文化的整合功能; 文化的整合功能包括价值整合、规范整合和结构整
文化与文明的联系与区别
它们的联系主要体现在,文化是文明的基础,文明的 进步有赖于文化的发展,文化的发展又必然促进文明的 进步。
它们的区别主要是: 第一,文化现象是与人类社会与生俱来的,而文明
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时才出现的,可以说文明 是较高阶段的文化。
第二,文明是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它代表进步, 不代表落后与反动,而文化则不是这样。文化有主流文 化与支流文化、进步文化与反动文化之分。
第二章 社会及其构成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
一、社会的含义
1、我国典籍中的社会
“社会”一词最早出现在《旧唐书·玄宗上》 (本纪第八),其中记载“礼部奏请千秋节休假三 日,及村闾社会,并就千秋节先赛白帝,报田祖, 然后坐饮,散之”,这里的“社会”已有村民集 会的意思。后来,“社会”概念已逐步引申为一 些人为了共同的目的而聚集在一个地方进行某种 活动,这基本上已是我们今天所理解的“社会” 的含义。
反文化是一种特殊的亚文化。一般说来,反 文化是对现存秩序的背离和否定,是对现存主文 化的抵制和对抗。
二、文化的特性
1、文化的学习性 。一种文化不是存在于人体的 基因之中遗传下来的,而是通过人们学习而得到 的。
2、文化具有共享性。所谓共享性,是指任何一 种文化都是一个社会或民族共同具有的观念形态 和行为方式,共同享有的生活方式。
能力的活的机体。
三、社会类型
1、不同划分方式 (1)孔德以人类智力发展状况为标志,将人类社会的
发展划分为三大阶段:神学阶段 、形而上学 、实证阶 段。 (2)斯宾塞以社会内部管理形式为依据,将社会划分 为军事社会和工业社会两大类。 (3)马克思以物质生产方式为依据,将社会划分为五 种基本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 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 (4)涂尔干以社会联结的纽带为依据,将社会划分为 两大类型:机械团结的社会和有机团结的社会。 (5)滕尼斯以整体的人类共同生活的基本状况为依据, 将社会划分为共同体(公社)与社会两大类型。
社会唯名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塔德、英国的 霍布斯、美国的吉丁斯和德国的韦伯等。他们认为,社 会是代表具有同样特征的许多人的集合体及其总和,它 仅仅是单纯的名称,是空名,而非实体,只有个人和个 人行动才是实际存在的。
社会唯实论又称社会实体论,主要以英国的斯宾塞、 德国的齐美尔、法国的迪尔凯姆、美国的斯莫尔等为代 表。与社会唯名论完全不同的是,唯实论者认为,社会 不仅仅是许多个人的集合体,也不仅仅是空名,而是一 种超越人类个性,本身含有客观性的真实存在的统一实 体。
(二)社会角色
社会上的每一种地位都有一套为社会所期待 的权利、义务和行为模式。这种与个人的某种社 会地位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和行为模式, 就是社会角色。
社会角色与社会地位是密切联系的两个概念, 也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社会地位是社会角色 的内在依据,社会角色是社会地位外在的、动态 的表现形式。
3、文化具有象征性。象征性是文化的本质特征。
三、文化的结构与功能
1、文化的结构
(1)文化的纵向结构(时间结构) 传统的看法,认为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
(此时,“文化”和“文明” 相近),因此 将文化定义为“社会遗产”。 从文化的纵向结构,可以把文化区分为 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
2、文化的横向结构(空间结构或区域结构)
马克思把社会结构分成了两个层次,一是社 会物质存在的决定层次,即经济基础层次,包括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大部分;二是受其制约的上 层建筑层次,主要是指政治、法律制度以及与之 相适应的思想、道德、哲学、宗教、艺术等社会 意识形态。
二、社会结构的组成
在众多的组成要素中,社会地位、社会群体、社会 角色、社会制度四种要素最能够反映一个社会的基本面 貌和整体状况。
还有一些关于文化的分类 。克莱德·克鲁克洪 提出了 “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的区分。
文化还可以分为主文化与亚文化、反文化。
主文化是指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为社会上 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主文化对社会上大多数成 员的价值观、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影响极大。
亚文化指仅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的或 为某一社会群体特有的文化。
对文化进行区域分析,首先需要 确定它的发源地或文化中心;其次 需要确定它的范围即“文化区域”; 第三需要研究它和其他文化的相互 影响和相互接触的地区即“文化边 际”。
3、文化的内在结构(性质构成)
文化的内在结构,即它自身诸要素之间的关 系及其变化规律。
文化的内在结构分为文化元素、文化丛、文 化模式 。
合。 (2)文化的导向功能 文化在社会中的导向功能包括:第一,提供知识。 (4)文化的传续功能 一般说来,文化是成系统的,即文化的各个部分会
结合成一个体系,这种系统化的文化更能保存人类的知 识。
四、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变迁
(见课本第41-45页) 自学
2、基本社会类型
按其所依赖的生存方式,从历史的角度,将社 会划分为这样几种基本类型:
(1)狩猎和采集社会。 (2)畜牧社会。 (3)园艺社会。 (4)农业社会,又称“前工业社会”。 (5)工业社会,又称现代社会。 (6)后工业社会,又称信息社会、消费社会等。
第二节 社会的构成要素
第二节 社会的构成要素
社会的基本要素包括:人口、资源、环 境、文化。
一、人口要素
所谓人口,就是指在特定的时空内,由一定 社会关系联系起来的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有生命的 个人所组成的总体。
人口构成指从不同的方面和层次,按照不同 的规定和标准区分的人口内部组合状况和比例关 系。人口构成,一般分为自然构成、社会构成和 地理环境构成三个方面。
从以上观点可以看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社 会唯名论和社会唯实论这两大派别率论的焦点问题。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的论述
(1)社会是人们相互交往的产物,是全部社 会关系的总和。社会是由个人所组成的,但它不 是单个人的堆积和简单相加,而是人与人之间的 联系或关系的总和 。
(2)生产关系是社会的本质和基础。马克思 指出:“生产关系总和起来就构成为所谓社会关 系,构成为所谓社会,并且是构成为一个处于一 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社会,具有独特的特征的社 会。”

第四节 文化
一、文化的含义和分类
1、文化的含义
文化的定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 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 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因此又称
为社会文化。狭义的文化,是指人类所 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总和。
2、文化的分类
最常见的做法,是把文化分为物质文化 和精神文化两大类。
每个人扮演的社会角色都是复杂多样的。一个人所 承担的各种社会角色的总和就是角色丛。
(三)社会群体(第五章讲述)
(四)社会制度(第九章讲述)
三、社会结构的表现形态 社会结构的表现形态有多种多样但最基
本的形态主要有经济结构、政治结构、观 念结构、阶级和阶层结构、人口结构、民 族结构、家庭结构等几个方面。
二、社会的特征
1、社会是以进行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群组 成的。
2、社会是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而形成的,因 而社会具有联系性这是社会的一个基本的或主要 的特征。
3、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 4、社会是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 。 5、社会系统具有心理的、精神的联系。 6、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改造
(一)社会地位 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就是社会地位。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将人们的社会地位划分为不同 的类型和不同的等级序列,如经济地位、政治地位、职 业地位、阶级地位、权力声望地位等。根据地位获得的 方式不同,人的社会地位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先赋地位 和自致地位。
由于人往往会同时处于不同的关系体系中,因此, 我们每个人经常会同时拥有多种社会地位。
3、观念结构
社会的观念结构是社会意识形态组成的有机整体,是 社会意识的总和,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 术、哲学、宗教等社会观点和思想体系。
4、阶级结构
社会阶级结构是指一个社会的阶级构成(包括各阶级 内部的阶层构成),是一定社会内部各阶级、阶层的地 位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
5、民族结构

20世纪80年代初出版 的一本美国社会学教科
书,对文化的分类
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关系
一方面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赖以发展 的基础 ,在这基础上,两者的发展趋 于一致,任何时候都不可能有脱离物 质文化而独立存在的精神文化;另一 方面,物质文化如何发展,发展到什 么程度,则又要受精神文化(特别是传 统的精神文化)的制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