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社会学第二章 社会的构成及其运行

合集下载

社会学概论丨第二章 个人与社会 第二节

社会学概论丨第二章 个人与社会 第二节
上的。它被第一次明确提出并阐述得最为充分的,当属1845年9月 至.1846年初夏由马克思、恩格斯共同撰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 书中,其主要含义是从人类种族发展的意义上讨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 交往现象,强调交往概念与社会关系系统的密不可分。
• 马克思的社会交往概念,包含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内部交往(民族内)
性和相互依存性,诸如人与他人在物质、情感、观念及语言的勾通与文流交往;
• 实践性是动态地或纵向地反映人以自身、他人、自然及社会为改造对象的对
象性活动,诸如生产活动、社会活动、科学实践等。
• 交往的物质性:物质交往是基础性的、本原性的,它决定了其他一切交往活动
及其形式。
• 交往的历史性:物质生产以及物质生产中形成的交往方式不仅构成历史的基
会之间的各种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 广义社会交往: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整个社会的经济、政
治、思想文化、生活领域的交往的总和。
• 狭义社会交往:与物质生产过程相联系的某一特定方面的交往;
• 分类: • 从不同层次: • 宏观层面:民族、国家、整体社会等较大型的社会共同体之间的相
互关系;
• 中观层面:社会群体、组织、局部社会之间的交往关系; • 微观层面:个人之间的人际交往以及初级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中,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交换、全面的关系、
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
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 第二个阶段为第三个阶段创造条件。”
• 大体说来,根据马克思的划分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与现实,这三
种社会形态中的第一个社会形态是人的依赖关系的社会形态,在经 济上表现为自然经济社会;第二个社会形态是在物的依赖关系基础上 的人的独立性的社会形态,在经济上表现为商品经济社会;第三个社

大学教育-社会学概论-第二章 社会体系-586

大学教育-社会学概论-第二章 社会体系-586

2、两个级数
▪ 人口以几何级数增长; ▪ 生活资料只能是算术级数增长。 ▪ 因此,人口增长大大快于生活资料的增长
速度,如果不加干预,必将人口过剩、食 物匮乏
3、抑制人口增长的两种途径
▪ 积极性抑制: 增加死亡率,减少现存人口。 手段:战争、瘟疫、饥荒、疾病等
▪ 预防性抑制: 限制出生人数。 手段:晚婚、避孕、杀婴、节欲
2、人口进入老龄化行列:
▪ 2000年:65岁及以上:8811万人,占6.96%(1990年为5.6%)
▪ 60岁以上已接近1.41亿,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 老年人总数的1/5,占亚洲的1/2。
▪ 2004年,中国的老年人口仅占11%。到2040年,中国老年 人总数将达到4.11亿,占29%,将超过法国、德国、意大 利、日本和英国目前的人口总和。
▪ 0-14岁:28979万人,占22.89%;15-64岁:88793万人, 占70.15%;65岁及以上:8811万人,占6.96%。
同四普相比,0-14岁人口比重下降了4.80个百分点,65岁 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1.39 个百分点。
▪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9年2月26日发布的 “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2802万人,比 上年末增加673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608 万人,出生率为12.14‰;死亡人口935万 人,死亡率为7.06‰;自然增长率为 5.08‰。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20.56。
如此循环往复,使人口发展呈现为一种 波动的规律。
(三)马克思主义的人口思想
▪ 过剩人口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 驳斥了马尔萨斯的人口压力假设。
▪ “两种生产”的原理: 生产本身可分为两种:生活资料的生产和 人自身的生产,前者是根本性的,决定人 的生产。

社会及其构成

社会及其构成
人旳社会属性: (1)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旳能力。 (2)人有能动性。 (3)人类有共同旳生活模式。
2、人是社会行动者
社会行动者是指从事社会行动旳人,即享有以文化和价值为基础, 有目旳、有意识活动旳人。
主体性:人能够主动采用自以为合适旳行为旳特征,即人是从事 社会实践旳主体。 人旳活动具有一定旳能动性、发明性。
第二章:社会及其构成
第一节:什么是社会 第二节:社会旳构成要素 第三节:文化
一、社会旳含义
1、我国典籍中旳社会 社:①祭祀土地神旳地方。
②古代旳一种乡村基层组织。 ③民间社团:诗社、茶社等。 会:集会、聚会,如“庙会” 社会:指民间旳、有一定联络旳人形成旳社会活动形式。
2、社会学中旳“社会”
孔德
奥古斯特·孔德(1798年1 月19日—1857年9月5日) 开创了社会学这一学科, 被尊称为“社会学之父”。 是法国著名旳,哲学家、 社会学、实证主义旳创始 人。
斯宾塞
赫伯特·斯宾塞 (1823年4月27日–1923 年12月8日)英国社会 学家。他为人所共知旳 就是“社会达尔文主义 之父”,所提出一套旳 学说把进化理论适者生 存应用在社会学上尤其 是教育及阶级斗争。
四、文化旳多样性与文化变迁
1、文化旳多样性
宏观层面来看,文化可分为不同旳文化类型和文化模式。 中观层次来看,不同阶级、不同职业群体、不同性别、
不同年龄群体、不同地域群体等都有自己旳文化。
2、文化旳相对差别性
(1)主文化与亚文化 主文化是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旳,为社会上多数人所接受旳 文化,它对社会上大多数组员旳价值观、行为方式、思维方 式等影响极大。 亚文化指仅为社会上一部提组员所接受或为某一社会群体特 有旳文化。 反文化则是对现存社会秩序旳背离和否定,是对现存主文化 旳抵制和对抗。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配套题库(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课后习题)【圣才出品】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配套题库(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课后习题)【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二章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1.如何理解社会运行条件的主要含义?它与社会要素、功能主义、社会条件三种角度所做的研究的异同在哪里?答:(1)社会运行的条件主要有:①人口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基础条件之一;②生态环境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另一个基础条件;③经济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决定性条件;④社会运行的政治条件;⑤社会运行的文化与心理条件,文化心理条件是一种精神条件;⑥转型加速期和转型效应;⑦迟发展社会与迟发展效应。

(2)社会运行条件与社会要素、功能主义、社会条件三种角度所做研究的异同表现以下几个方面:①社会运行条件与社会要素的异同相似之处:它们都是支配人类社会生活的最基本方面。

区别:第一,社会要素是从构成社会的基本成分的角度,社会条件是从影响社会存在、发展的基本因素的角度;第二,当时还没有树立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决定性因素的观点。

②社会运行条件与功能主义角度所做的研究的异同功能主义主张社会是由相互依存的部分构成的有机整体,各部分对整体发挥功能、满足整体的需要。

功能主义强调社会体系的稳定与和谐。

功能主义在研究维持社会生存、发展的必备条件与基本需求时,所涉及的研究领域与社会运行条件的主题颇为相似。

其观点有可吸收借鉴之处,但是,功能主义在这个问题上的理论缺陷是显而易见的。

它对于西方资本主义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制度的分析有明显的保守倾向,它忽视了社会中矛盾、冲突的一面。

③社会运行条件与社会条件的研究的异同相似之处: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生存与发展的一个核心条件,其他条件都是围绕这一条件而结合起来并发挥作用的。

区别:在于研究的侧重点有差异,“社会生活条件”的侧重点在于研究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础或构成社会的基本成分,这与前面的社会要素研究有相似之处。

社会运行条件促成社会正常运转、良性运行的诸方面因素。

2.如何理解作为社会运行条件的社会转型效应和迟发展效应?答:(1)转型加速期和转型效应从历史发展看,我国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的转型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正式开始的。

社会学大纲

社会学大纲

第一章社会学概论1、“社会学”一词为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孔德首创。

(填空题)2、斯宾塞:社会进化论创始人(填空题)3、西方社会学一般把迪尔凯姆、卡尔•马克思、马克斯•韦伯并称为现代社会学奠基者。

(填空题或选择题)4、严复被誉为社会学引入第一人,谭嗣同最早使用“社会学”的概念。

(填空题或选择题)5、社会学的含义: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条件和机制的的具体的综合性社会科学。

6、社会学的学科特点——重点(填空题或选择题)(1)、整体性(2)、综合性(3)、科学性(4)、应用性(5)、批判性和建设性(6)、动态性第二章社会与社会运行7、社会的含义(名词解释):指人类生活的共同体,其本质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是在一定地域进行的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总体。

8、构成社会的基本条件(简答题)(1)、人口条件(2)生态环境条件(3)经济条件(4)政治条件(5)文化及心理条件(6)强大的军事力量(7)转型加速期与转型效应(8)迟发展社会与迟发展效应9、社会运行机制(名词解释):指人类社会在有规律的运动过程中,影响这种运动的各组成要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发挥作用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简单的说也就是社会运行“带规律性的模式”。

第三章文化与社会运行10、人类学中的文化概念(1)、广义地说,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即凡经人“耕耘”的一切均为文化。

(2)、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11、文化的特点(填空题或选择题)(1)、文化的超生理性和超个人性(2)、文化的传递性与共享性(3)、文化的整体性(复合性)(4)、文化的差异性和共同性(5)、文化的象征性(6)、文化变迁性与文化堕距文化堕距是威廉•奥格本提出来的。

12、文化的功能结构(填空题或选择题)(1)文化特质(2)文化丛(3)文化模式13、文化中心主义与文化相对主义(名词解释)文化中心主义也称名族中心主义,它是指各国家,各名族都常有一种倾向,易于把自己的生活方式,信仰和价值观念以及行为规范看做是最好的,优于他人的,将本名族,本群体的文化模式作为中心和标准,去衡量和评价其他文化。

社会学概论复习笔记

社会学概论复习笔记

第一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学: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社会’主要是指现代社会,即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以及将要来的共产主义社会。

‘具体学科’表明社会学不是哲学科学,而是对社会系统进行有社会学理论视野的、理论与经验相结合的研究的具体科学。

‘综合性’表明社会学是以别的具体社会科学都涉及但不做专门研究的对象。

‘条件’指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所需要的主要的内外部条件。

”机制’指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带规律性的模式。

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作为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中国特色(严复1903《群学肆言》把社会学看作一门研究社会治和乱,兴和衰的原因,揭示社会达到治的方法或规律的学问。

表现在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现实社会运行密切相关;与能够有效的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改革开放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社会学的最早提出:1838.10出版《实证哲学教程》,法国,孔德。

社会学的产生:社会学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产生,决定性因素是时代的实践的要求。

西欧资本主义出现,英国产业革命和法国政治大革命所带来的后果。

社会学思想来源:第一,历代思想家在其哲学、政治和伦理观点中包含的社会思想。

第二,德国古典哲学(康德,黑格尔)、英国古典经济学(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傅立叶,圣西门)三大思想来源。

第三,自然科学成就及其方法的影响。

第四,17-19世纪的早期社会统计调查和定量分析。

(涂尔干《自杀论》)社会学的基本问题: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社会学的独特研究对象: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

社会学的功能:认识和改造社会,增促社会进步,减缩社会代价,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社会学的特点:研究别的具体社会学科都涉及但不做专门研究的东西。

社会运行和发展的类型: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中性运行和模糊发展、恶性运行和畸形发展。

研究三大发展类型的主要途径: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和社会指标及其体系。

社会学概论第二章 社会学发展简史

社会学概论第二章 社会学发展简史

贡献一
界定了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事
实”。
贡献二 提出了社会学方法论的几条基本原则。 论述了社会团结。
贡献三 贡献四
关于社会反常现象和偏离行为的研究,特
别是深入研究了自杀问题。
4、韦伯的社会学观点
Max Weber (1864—1920)
代表作——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 精神》; 《经济与社会》。
(1)基础理论研究还相对薄弱,还处在引进和研究 国外理论的阶段; (2)由于缺少基础理论尤其是中层理论的支持,研 究还不够规范,低层次水平的社会学研究和社会调 查还比较多; (3)分支社会科学还相对薄弱。
[思考题]
1、论述社会学产生的根源; 2、西方社会学创立、形成、发展阶段总体上的特 点; 3、论述迪尔凯姆对社会学的贡献;
三、创立和形成时期的社会学观点:
1、孔德的社会学观点
Auguste Comte (1798--1857)
代表作——
《实证哲学教程》
贡献之一:最先提出并使用“社会学”概念。 贡献之二:对科学发展阶段的划分。 贡献之三:提出了社会学的定义及其构成部分。 社会学是研究社会进步和社会秩序的科学; 社会学分社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第二章
社会学发展简史
社会工作系
政治与法学学院
本章内容:
一、社会学产生的背景
二、社会学学科的发展阶段
三、创立和形成时期的社会学观点
四、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重要流派
五、社会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一、社会学产生的背景
社会学创立的标志:
孔德在1838年发表《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 在这部著作中他第一次使用了“社会学”这个名 称,这标志着社会学的正式诞生。

社会学大纲

社会学大纲

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学⏹社会学就是有系统的研究社会行为与人类群体的科学。

主要是研究社会关系对人们态度和行为的影响,以及社会是如何建构和变迁的.一、社会学的想象力⏹米尔斯(wright Mils)的社会学的想象力(sociological imgination)⏹能以局外者的角度来观察自己的社会,而不是只用个人的经验与文化的偏狭观念来看待。

⏹社会学的想象力使我们能超越个人经验与观察,进一步去了解更宽广的公众议题。

⏹思考:假定你某个晚上去听一场流行音乐会,第二天早上又去参加了某个宗教活动。

你能不能看出这两个活动的参与者,他们的行为模式有何不同,他们跟领袖人们之间的互动关系如何?为何会有这些不同?二、社会学的研究方式⏹社会学家尽可能运用类似于自然科学的技术——实证主义方法论⏹很多社会学的工作反映了人文科学,特别是哲学的观点——人文主义方法论三、社会学:显而易见的科学吗⏹社会学的视角帮助我们去理解影响一个问题的多方面的社会因素,帮助我们去理解整个体系是如何运转的,是如何连为一体的。

⏹注意问题的整体关系⏹揭穿真相(peter L.Berger,1963)⏹研究发现,有关如何进行组织经营管理的多数常规认识,并不一定正确。

四、社会学的基本假设⏹人类行为由社会和社会环境所塑造五、社会学的“为什么”⏹三种非社会学的关于为什么自杀的答案:⏹生物学的答案⏹传记学的答案⏹心理学的答案⏹社会学家用其社会背景与环境来解释自杀个案六、社会学的解释⏹涂尔干认为,这些社会群体比其他群体更具凝聚力、整合性、或有更紧密的结合性。

⏹社会学家不作任何道德判断⏹涂尔干的四种自杀类型⏹利己型自杀、⏹利他型自杀、⏹失范型自杀、⏹宿命式自杀⏹(涂尔干的社会学研究的原则)⏹从其他社会现象中解释另一个社会现象⏹每一种社会环境都是相互作用的社会力量的一个复杂的社会网七、社会学的学科地位⏹1、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经济学与社会学⏹政治学与社会学⏹历史学与社会学⏹管理学与社会学⏹2、社会学学科地位的历史演变p13⏹郑杭生:哲学科学、⏹综合性社会科学、⏹专门社会科学八、社会学的由来⏹孔德在1838年10月,实证哲学教程第4卷正式提出社会学⏹中国:⏹谭嗣同的《仁学》⏹康有为:群学⏹严复:系统介绍⏹章太炎:最早直接实现社会学出书九、社会学的研究对象p8⏹1、众多的定义主要分属于三大类:⏹侧重社会整体——孔德等⏹侧重个人及社会行为——韦伯⏹侧重社会关系,不以意识为转移——马克思⏹2、中国社会学界的几种观点:⏹以社会为研究对象⏹以个人及其社会行为、⏹其他十、社会学的研究领域⏹美国英克尔斯的三分法的理论框架:⏹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社会的基本制度⏹基本的社会过程⏹中国社会学的研究领域:⏹理论社会学⏹应用社会学十一、社会学的理论视角——主流话语⏹1、结构——过程视角⏹共时态⏹历时态⏹结构研究和功能分析⏹2、整体——个体的视角⏹社会唯实论——迪尔康姆(宏观社会结构和过程研究)⏹社会唯名论——韦伯(微观社会学)⏹3、均衡——冲突的视角⏹功能论⏹冲突论第二章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第一节社会学的创立⏹一、社会学产生的历史条件⏹(一)历史背景⏹1 、工业革命与无产阶级的出现⏹2 、经济危机和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加剧⏹(二)科学条件⏹(三)思想渊源⏹1、知识力⏹希腊思想家的社会观⏹社会契约论⏹18世纪的法国启蒙思想⏹苏格兰的启蒙思想⏹实证主义与圣西门的工业社会观⏹2、历史传统⏹(1)英国功利主义的传统⏹(2)法国大革命后的实证主义传统⏹(3)美国的实用主义传统⏹二、西方社会学的发展⏹(一)创立时期的社会学⏹1、初创阶段⏹孔德: 社会静力学(秩序)、社会动力学(进步)⏹斯宾塞:社会有机体、社会进化论⏹2、学科化阶段⏹迪尔康姆:社会事实、有机团结和机械团⏹结⏹韦伯:/’:>⏹帕累托⏹滕尼斯:社区和社会⏹齐美尔:社会交往的形式⏹(二)西方社会学的制度化时期⏹1、美国早期社会学⏹2、欧洲的社会学⏹(三)当代西方社会学⏹1、50、60年代的社会学主流⏹帕森斯为代表的结构功能主义⏹2、诸种理论观点并存的多元局面⏹默顿⏹冲突论⏹交换论⏹符号互动论⏹现象学社会学、民俗学⏹3、70、80年代的理论综合状况⏹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布迪厄的惯习和场域⏹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的殖民化三、中国社会学的发展⏹(一)传入和传播时期⏹(二)探索和成长时期⏹(三)中断停滞时期⏹(四)恢复重建时期第四章社会的构成⏹第一节社会及其构成⏹一、社会的本质⏹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西方社会学者对社会的解释:社会唯实论、社会唯名论⏹二、社会的特征⏹1、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2、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3、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4、社会是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5、社会是具有心理的、精神的联系⏹6、社会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机体⏹三、社会的要素⏹1、人口要素⏹2、资源要素⏹3、环境要素⏹4、文化要素⏹四、社会的功能⏹1、整合的功能⏹2、交流的功能⏹3、导向的功能⏹4、继承和发展的功能第二节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一、社会结构⏹社会结构是指社会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及要素之间持久的、稳定的相互联系模式。

社会学第二章

社会学第二章

第二章社会及其构成【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讲解,使学生了解什么是社会、社会的构成要素和主要类型,以及社会学考察社会的几种角度,掌握文化的含义及其结构与功能。

【重点难点】了解什么是社会,并掌握社会的构成要素和主要类型、社会结构与社会运行。

【学时分配】4学时【教学方式】讲授为主【教学内容】第一节什么是社会一、社会的概念“社会”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古籍中。

《旧唐书·玄宗本记》有“村闾社会”的说法,意为村民集会。

1、“社”指用来祭祀神灵的一块地方,“会”指集会。

2、指志趣相同者结成的团体。

3、古代社区单位。

二、对社会的理论解释:1、唯名论。

对社会本质的看法之一是把社会看成为仅仅是一个由真实的个人形成的空洞的概念,认为“社会只是单纯的名称,个人才是最终的实体”。

故社会就是人的集合体(共同体),仅仅是代表了许多人的总和。

韦伯(德)、吉丁斯(美)、塔尔德(法)等。

2、唯实论。

认为“社会不仅仅是个人的集合,而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实体,它塑造了个人的思想和行动,即规定了个别人的存在”。

齐美尔(德)、迪尔凯姆(法)等。

3、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社会是人们的有机结合体,是人们相互交往的产物,是全部生产关系的总和。

生产关系是社会的基础和本质。

三、社会的要素、两要素:人、自然界:物质的或无机的环境、生物的或有机的环境三要素:人口、自然环境、文化五要素:自然环境、人口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思想文化因素四、社会的特点1、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最大群体。

2、社会是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

3、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

4、社会是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

5、社会系统具有心理的、精神的联系。

6、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有机体。

五、社会的类型马克思主义以物质生产方式为依据,把社会基本形态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按生存方式分:狩猎和采集社会、游牧社会、园艺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

社会学第二章

社会学第二章

第二章:社会及其构成一、什么是社会二、社会的构成要素三、社会文化一、什么是社会1.1社会的涵义A、语源学中的涵义• 中国:社,一指祭神处;二指古代乡村基层组织;三指志趣相投者结成的团体。

会,集会、聚会。

社会:民间志同道合者的聚会或结合成的团体。

• 西文:Society一指人类的共同体;二指人与人结合的存在关系;三是与国家相对立之概念。

B、社会学中的涵义:• 孔德,社会学研究对象;斯宾塞,超级有机体;• 基本共识:社会指由一定联系、相互依存的人们组成的超个人的有机整体,是人们社会生活的体系。

• 社会关系是社会的组成要素之一。

马克思:“生产关系总和起来就构成所谓社会关系,构成所谓社会。

”• 在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等其他学科中社会也是个与政府相对应的人类生活存在形式,如公民社会。

C、社会的三层内涵: 1)社会是由有意志的个体组成的,是人们共同生活的结合体,社会是人的社会; 2)社会是由有意志的个体通过互动而存在的,社会是一个互动体系;共同兴趣与共同利益的结合是社会存在的深层原因 3)社会由相关的社会关系积累连结而成,社会是社会的关系体系,关系又成为人们共同活动规范。

1.2 社会的类型1.21 社会的性质:唯实论:社会是实在的是客观存在,由种种规范和制度所构成,社会外在于个人、超越个人、对个人有强制性。

唯名论:认为个人及个人行动是实际存在的,先在于社会而存在,社会只是个人行动的产物或互动的形式,对认识社会是以认识个人为基础,认识社会的根本目的在于认识个人。

1.22 社会的类型;宏观类型(从演变形态看):如孔德的神学、形而上学和科学三阶段说;马克思原始、奴隶、封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四阶段说;具体类型(从联结纽带看):血缘共同体,如家庭家族;地缘共同体,如邻里村落;业缘共同体,如经济、政治、教育组织;还有兴趣共同体。

1.3 社会的特点:• 多样性:• 复杂性:• 变动性:1.4 社会的功能整合功能:交流功能:导向功能:继承与发展功能二、社会的构成要素• 构成要素:行动者、社会关系和社会文化。

社会学基础

社会学基础

第一章社会学的对象与学科性质一、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1、什么是社会?(1)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的整体(2)泛指由共同物质条件联系起来的人群(专指人)社会是抽象的社会生活社会现象是社会的具体表现2、生产关系:在生产中结成的关系,它是人们活动的基础,是最基础最重要的社会关系。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生产活动是人类最重要的活动。

社会关系是人们共同活动彼此结成的关系。

3、社会关系的特点:历史性:每一时代社会关系是该时代社会生活的反映阶级性:任何社会关系都受特定阶级的制约4、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研究社会各个组成部分及相互关系探讨社会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5、社会学产生:1838 年10 月,孔德《实证哲学教程》第一次提出社会学以及建立这门新学科的大体设想,这标志着社会学科的产生。

6、社会学产生的条件;(1)历史条件:启蒙运动工业革命(2)思想条件:思想家对社会结构、社会变化的规律和未来图景进行了探索形成经济、思想、政治、社会哲学伦理观念。

(3)学术条件:自然科学*7、社会学功能:(1)理论作用:认识社会;预测社会发展趋势(2)实践作用:①为社会发展战略的选择和政策制定提供依据;②有利于制定和实施科学的社会规划;③提供组织管理知识;④为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提高生活质量做出贡献。

二、西方社会学发展史*1、孔德(1)提出了社会学这个名词指出是人的社会学。

(2)提出实证主义研究方法---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3)把社会学理论系统化。

(4)对社会现象的研究包括社会动力学(研究社会过程和社会进步)与社会静力学(研究社会结构和社会秩序)。

2、斯宾塞(英国社会学家、哲学家)(1)提出了社会有机论和社会进化论社会有机论:将社会看作有机体(分散的)具有一般生物有机体社会进化论:社会进化是矛盾的是必然的(2)《社会静力学》《社会学研究》《社会学原理》阐述了社会学原理(3)宇宙现象、物理、化学、生物、天体现象(4)他的社会学对后来功能学派社会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是学科发展史上的进步(5)但他反对国家干预反对社会革命他的价值体系为资本主义作辩护*3、迪尔凯姆(法国社会学家也是法国第一个获得任命的社会学教授)(1)他最早用实证方法研究社会现象(2)指出社会学有独立的研究对象即社会事实,主张用社会学事实来说明社会问题,社会问题分为物质(法律、劳动分工)、非物质社会现实(潮流、民族意识)(3)社会团结论(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4)社会宗教理论:宗教是社会实践的产物神的力量实质是社会力量(5)社会学研究方法理论:《社会学方法的规则》有系统详细的论述*4、韦伯(社会学家、历史学家)(1)开创了与实证主义社会学相对立的“理解的”社会学传统,成为理解社会学的奠基人(2)方法论上提出了“理想类型”的观点和“价值中立”的主张(3)社会行动(合理行动)社会者赋予行动一定的意义而且这一行动与别人发生关系(4)政治社会学:权威:传统权威、魅力权威、法理权威其中(1)(2)理论影响了后来社会学的发展5、韦伯和迪尔凯姆是现代西方社会学的奠基人三、美国社会学的发展1、社会学产生于欧洲,蓬勃发展与美国。

社会学第二章 社会构成及运行

社会学第二章 社会构成及运行

第 2 章社会的构成及其运行第一节社会及其构成第二节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第三节社会类型第一节社会及其构成一、社会及其特征我国,“社会”最早出现在于唐代的古籍中。

《旧唐书玄宗上》(本纪第八)中就有记载:“礼部奏请千秋节休假三日,及村闾社会”,意指村民集会。

由“社”和“会”演进而来。

“社”,指祭神的地方,“会”,为聚集之意。

西方,英语“Society”源于拉丁语“Socius”一词,意为伙伴。

日本学者在明治年间最早将英语“Society”译为“社会”。

近代中国学者在翻译日本社会学者著作时,袭用此词。

●如何理解社会?●西方学者的两大派别:社会唯实派;社会唯名派●社会唯实派(实体派)●代表人物:乔治.齐美尔,(Simmel Georg ,1858~1918)德国社会学家、哲学家。

齐美尔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反实证主义社会学思潮的主要代表之一。

他反对社会是脱离个体心灵的精神产物的看法,认为社会不是个人的总和,而是由互动结合在一起的若干个人的总称。

●法国涂尔干,全名埃米尔·杜尔克姆(Emile Durkheim,代表作:《社会分工论》(1893)、《社会学方法的规则》(1895)、《自杀论》(1897)、《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1912)等。

他为社会学确立了有别于哲学、生理学、心理学的独立研究对象和方法,即社会事实。

社会事实具有不同于自然现象、生理现象的特征和特殊的决定因素。

它先于个体的生命而存在,比个体生命更持久。

社会唯名派代表人物:F.H.吉丁斯,美国社会学家,心理学派社会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主张用归纳法研究社会现象,认为每个个体会因共同的刺激、联想、暗示、模仿等发生相同的情感,即“同类意识”。

同类意识产生于个体之间的互动,社会是由同类意识结合在一起的一个人群。

同类意识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础,它使一切社会组织、社会团结和合作、社会适应和进步成为可能。

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单位是个人,通过个人来透视社会,通过同类意识来透视“社会心”和社会协调的行动。

马工程社会学概论考试重点

马工程社会学概论考试重点

第一章绪论名词解释社会学:是一门把社会作为整体,研究社会的构成及其运行规律的社会科学思考题1、简述社会学的学科特征P4特征:整体性、综合性、实证性2、实证主义方法论与人文主义方法论的主要区别是什么?P16区别:①实证主义方法论肯定社会现象的客观性,重视经验在认识中的作用,并致力于搜集资料和分析资料的科学性研究,但是他把社会现象简单等同于自然现象,忽略了社会主体——人及其主观意识的价值取向在社会活动中的作用②人文主义方法论强调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的区别,突出了人的主体性、意识性和创造性,强调价值关联,主张用理解的方法去研究人的行为,但又过分强调主观意识的特殊性和不可证实性3、简述资料收集的主要方法P17实验法、调查法、观察法、文献法等第二章社会学发展简史简答题1、简述西方社会学创立的条件P27①自然科学取得发展②经验社会研究开始起步③直接思想来源④社会变革的现实需要2、社会学在创立和形成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哪些?其主要思想是什么?(重点看画线)①研究领域的广泛性和理论的多样性②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③定量研究方法广泛运用④本土化与国际化相结合4、社会学发展史:前面两个表格的结合第三章社会及其构成要素名词解释社会: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是以特定的物质资料生产活动为基础,人们相互交往、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关系体系社会结构:就一般意义而言,是指社会诸要素在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关系的稳定模式文化: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包括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的东西文化堕距:由美国学者威廉。

奥格本提出,指文化在发生变迁时,其相互依赖的各组成部分的变迁速度是不一致的,由此会造成各部分之间的不平衡和差距简答题1、简述社会的基本特征P59①它以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为基础②它以群体的形式表现出来③它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④它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⑤它是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有机体2、社会研究的基本视角基本视角:①宏观(较大范围为的群体)与微观、②整体(强调社会本位)与个体(强调个体本位)、③均衡与冲突、④结构与过程3、简述文化的功能P78①文化的社会整合功能是民族团结和社会秩序的基础,主要表现为:(1)价值整合。

社会学

社会学

第一章社会学是一门把社会作为整体来研究社会的构成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整体及其各部分之间的联系社会学的研究特点:(一)整体性指社会学在研究社会的过程中,始终把社会看成一个整体,从整体的有机性出发去研究社会的结构与功能,研究社会的运行与调整,即使是研究社会的具体现象、具体问题,也时时处处注意从整体出发,联系整体研究部分,着眼于整体综合而立足于局部分析。

(二)综合性社会学的综合性特点,一方面突出表现在社会学研究任何一种社会现象、社会过程或社会问题时,总是联系多种有关的社会因素以至于自然因素开加以考察。

另一方面,社会学在研究社会现象与社会问题时往往借助于不同学科(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知识作交叉学科或跨学科的探讨。

(三)实证性社会学研究的重点是社会事实,这种研究是一种实证研究。

第二节社会学的知识体系理论社会学应用社会学经验社会学二、社会学的基本功能(一)描述功能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客观、忠实地搜集、整理和记录社会事件的具体过程和现状资料,真实地再现社会生活的过程。

(二)解释功能即通过社会学的调查和研究及时、科学地解释社会生活中的新现象、新问题,发现社会现象的内在联系。

(三)预测功能即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已知因素,运用现有知识、经验和科学方法对将来可能发展的趋势作出预计和推测。

(四)实践功能指社会学在帮助人们掌握科学的社会知识的基础上,进而确定社会目标及其达到目标所采取的行动与手段,以便使自己的社会行动更加合理、更加符合规律性。

(五)教育功能了解自己第二,职业准备日常决策第二章社会社会是在一定地域内进行着的、以物质资料生产活动的方式为基础的、相互作用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社会的特征1、人类社会以人群为主体。

2、人类社会的联系尽管复杂,但却有规律可循。

3、人类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

4、人类社会具有精神联系。

社会构成要素:自然环境、人口、文化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人口是社会的能动的要素。

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

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

郑航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目录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学第一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第二节社会学的学科地位第三节社会学的功能第二章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西方社会学的历史与现状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第三节社会学的中国化第三章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第一节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第二节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第三节社会学主要研究方法第四节社会指标第五节抽样技术与数据分析基础第四章社会的构成第一节社会及其构成第二节社会结构与社会运行第三节社会类型第五章文化的结构与功能第一节文化及其特征第二节文化的分类第三节文化的构成第四节文化的功能第六章人的社会化第一节什么是社会化第二节社会化的条件和主体第三节社会化的过程和内容第四节社会角色扮演第七章社会互动第一节社会互动的含义及理论第二节社会互动的情境与过程第三节社会互动的维度与类型第八章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第一节社会网络第二节社会群体第三节初级社会群体第四节婚姻与家庭第九章社会组织第一节社会组织的特征第二节社会组织的结构第三节社会组织的管理第四节当代中国社会组织第十章社会制度第一节社会制度的概念与类型第二节社会制度的功能分析第十一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第一节社会分层的相关概念第二节社会分层理论第三节社会分层级制第四节社会流动第十二章社区第一节社区的概念与理论第二节社区要素与发展第三节社区建设与协调第四节虚拟社区第十三章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第一节社会变迁第二节社会现代化第三节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特征第四节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第十四章越轨与社会控制第一节越轨行为第二节社会控制的概念与类型第三节社会控制体系第十五章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第一节社会工作的由来与发展第二节社会工作的对象、内容、和方法第三节社会保障的发展第十六章社会建设第一节社会建设的概念第二节社会建设的相关理论。

王思斌《社会学教程》(第4版)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王思斌《社会学教程》(第4版)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目 录第一章 社会学的对象与学科性质第二章 社会及其构成第三章 人的社会化第四章 社会互动第五章 初级社会群体第六章 社会组织第七章 社会阶级与社会阶层第八章 社 区第九章 社会制度第十章 社会问题第十一章 社会控制第十二章 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第十三章 社会变迁第十四章 社会的现代化第十五章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第一章 社会学的对象与学科性质一、名词解释社会学答: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的视角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来研究社会结构及其功能、社会过程及其原因和规律的社会科学。

关于这一界定有如下说明:第一,社会学将各种类型的社会都看作整体。

第二,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是社会学研究的具体入手点。

第三,社会学要探索的是部分对于整体的意义,社会关系、社会结构变化的原因及其规律性。

第四,社会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它是对社会现象的具体研究。

其目的是增强对社会的理论性的认识,并在这种认识的指导下去改造社会,这是社会学的应用性特征。

二、简答题1社会学这门学科是如何产生的?答: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三、四十年代,决定性的因素是时代的实践要求。

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

(1)两大革命是社会学产生的历史时代根据①社会从传统的封建社会转型为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

两大革命使社会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思想观念到政治制度都发生了变化。

上述变化突出表现在工业化和都市化以及与此相联系的社会问题的产生,这些变化对社会学的产生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社会学从一开始就是社会转型的产物。

②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并没有带来普遍的“自由、平等、博爱”,相反却越来越暴露出这一社会的许多弊病、祸害和恶性循环,如经济危机、贫富差距、劳资矛盾等。

这些社会运行和发展中的障碍和不协调,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能否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问题。

作为时代的实践要求的社会运行和发展的问题,特别是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问题,就是这样提出的。

社会学概论重点整理

社会学概论重点整理

第一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学:(常识)社会思想古已有之,但是作为学科的社会学迄今为止却只有170多年的历史。

“社会学”一词最早是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孔德(Comte)在1838年10月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第4卷中正式提出的。

社会学的定义: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美国社会学家英克尔斯(Inkeles)指出了给社会学下定义的三条途径:1,历史的途径(创始人说了什么)2,经验的途径(当代社会学家在做什么)3,分析的途径(理性指示什么)社会学家们:孔德开始的西方社会学传统马克思开始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传统十九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代表特别是圣西门的思想创始者们:孔德、斯宾塞(Spencer)实际奠基者们:涂尔干(Durkheim,又译迪尔凯姆、杜尔克姆)、韦伯(Webber)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运行状况:(社会的良性运行,中性运行,恶性运行)1966-1976年,全面恶性,原因文革。

1976-1978年,转向中性摆脱恶性,转折点,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 ,中性运行,后重建。

中国社会学家费孝通:《江村经济》《乡土中国》第二章社会运行的物质基础两种生产:即人口自身的生产和物质资料的生产。

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阐述,可概括出物质生产方式的三大基本特征:客观性、社会性、历史性。

思考题:1,试析人口老龄化对社会运行和发展的冲击。

答:人口老龄化对社会运行和发展的冲击是广泛而深远的。

就其最基本的方面而言,首先,意味着老年抚养系数提高,越来越少的年轻人要养活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口,由此影响到劳动就业和社会福利制度安排;其次,由于老年人口逐渐成为劳动、投资的重要主体,而老年人本身倾向于保守、储蓄,有可能导致社会经济活力不足、创新不足;最后,日益严重的老龄化最终必然导致人口再生产转向静止型甚至是减缩型,由此带来人口发展不可持续的危机,直接威胁到社会的存在。

6,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社会学概论

社会学概论

社会学概论社会学概论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学一、社会学的定义 : ( P2)社会学是对于社会良性运转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体制的综合性详细社会科学。

二、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和人。

社会指的是社会系统、构造、即我们共同生活的世界;人就是社会中的主体,能够是个体的人,也能够是社会的人。

三、中国社会学界的主要社会学家及其主要看法(P8)中国社会学界 90 多年来大概有以下几种看法:(一)重视以社会为研究对象,代表性看法有:1.严复在1903 年第一版的《群学肄言》的前言中,以为社会学是用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的治和乱、盛和衰的原由,揭露社会由以达到治的方法和规律的学识。

郑杭生在一系列论著中提出并系统论证了以下定义 : 社会学是研究现代社会运转和发展的规律性,特别是研究社会良性运转和协调发展规律性的综合性详细科学3.以为社会学与历史唯物论同样是研究社会发展广泛规律的。

代表人物 : 李大钊、瞿秋白、李达、许德珩、陈瀚笙等4.以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整体及其规律性由费孝通主持和指导的《社会学概论》(试讲本)这样定义: 社会学是从改动着的社会系统的整体出发,经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构造、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台湾的一些学者也有近似看法(如杨懋春)(二)重视以个人及其社会行为为研究对象1.以为社会学为研究社会行为的科学,代表人物 : 孙本文2.以为社会学的主主旨趣 : “是在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中的人”,代表人物 : 龙冠海3.以为“社会学是研究人们的社会性行为规律的科学”,代表人物 : 杨心恒等以为“社会学应当侧重研究人的社会活动的固定化过程和固定化形式”,代表人物: 庞树奇(三)第三种种类的看法,其代表性建议为:1. 节余说2.学群说3.检查说4. 问题说5.不决说四、社会学的功能( P15)社会学拥有认识和改造社会、增促社会进步,减缩社会代价、建立和睦社会的功能(一)认识和改造社会(科学功能)1.社会学的认识功能或认识意义(1)向人们供应科学的社会知识,告诉人们社会现象是什么(描绘)、为何(解说)、未来如何变化(展望)(2)社会学不单供应现成的社会知识,并且经过供应社会学的视角、社会学的方法,帮助人们获取新的社会知识2.社会学的实践功能或实践意义:(1)社会学在帮助人们掌握科学的社会知识的基础上,从而帮助人们在保护和改良现存社会构造、社会制度,改革不利于社会发展的社会系统方面防止盲目性,增强自觉性,使自己的社会行动更为合理,更为切合规律性(2)社会学以自己的研究成就,对科学地管理社会和拟订正确的社会政策供应有依据的、经过论证的实质意义,为改革开放服务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促使社会的良性运转和协调发展(二)增促社会进步,减缩社会代价1.“增促社会进步”,就是增添和促使社会的协调发展、可连续发展以及社会个人的全面发展2.“减缩社会代价”,就是保障社会弱势集体的基本生活,保护社会弱者的基本权益,尊敬他们的人品尊严,要想方设法地让他们共享社会发展、社会进步的结果;另一层的意思就是指只管社会代价是不行防止的,但人们能够研究如何把代价减少到最低限度、减小到最小范围的门路和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连理工大学通识核心课程《社会学》电子教案
Copyright@2013
S
O
C
I
O
L
O
G
Y
如何理解社会?
西方学者的两大派别:社会唯实派;社会唯名哌
社会唯实派(实体派) • 代表人物:乔治.齐美尔,(Simmel Georg ,1858~19 18)德国社会学家、哲学家。齐美尔是19世纪末 、20世纪 初反实证主义社会学思潮的主要代表之一。他反对社会是脱 离个体心灵的精神产物的看法,认为社会不是个人的总和 , 而是由互动结合在一起的若干个人的总称。 法国涂尔干,全名埃米尔 · 杜尔克姆(Emile Durkheim,代 表 作 : 《 社 会 分 工 论 》(1893) 、 《 社 会 学 方 法 的 规 则 》 ( 1895 )、《自杀论》(1897)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1912)等。他为社会学确立了有别于哲学、生理学、心理学 的独立研究对象和方法,即社会事实。社会事实具有不同于 自然现象、生理现象的特征和特殊的决定因素。它先于个体 的生命而存在,比个体生命更持久。
Copyright@2013
S
O
C
I
O
L
O
G
Y
三、社会的功能
人类社会一经形成就要发挥作用,这种作用就称为社会功能。 1. 整合功能:将单个个人组织起来。 2. 交流功能:人通过社会创造的语言、文字、符号等工具 进行交往。
交往的类型:个人之间;家庭之间;群体之间;国家之间
3. 导向功能:通过社会规范维持社会秩序,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4. 继承和发展:个体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 人类一代代更替繁衍,社会是长存的。
大连理工大学通识核心课程《社会学》电子教案 Copyright@2013
S
O
C
I
O
L
O
G
Y
社会的本质之辩
社会的本质是指规定和制约各种社会现象的内在基础和根据。 社会的本质不是抽象的、非历史的。而是具体的、历史的。
人际交往----虚拟社会;微博;微信;(因特网) 两性关系----一夫一妻,一夫多妻,一妻多夫,走婚等 生产方式----无人工厂,无人驾驶汽车(电子信息及自动化技术)
大连理工大学通识核心课程《社会学》电子教案 Copyright@2013
S
O
C
I
O
L
O
G
Y
第三节 社会类型
一、社会生存方式
社会的存在离不开人类基本生活需要的满足,人类为了 满足衣、食、住、行等需要,就要采取一定的方式获取相应 的物质资料。人类获取生产、生活资料的方式就是一个社会 的生存方式,也叫生计模式。
横向运行指社会发展某一阶段上,社会诸要素、社会诸 系统的交互作用。
横向运行中的几个问题
交叉渗透: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军事等 相互制约:人口、资源、环境 相互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政治文明
大连理工大学通识核心课程《社会学》电子教案 Copyright@2013
S
O
C
I
O
L
O
G
Y
社会运行状况的判断:良性;中性;恶性 判断的原则:综合性;协调性;满足需要
全球范围看,社会的宏观结构是一个世界体系
如,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20国集团国际货币体系;
大连理工大学通识核心课程《社会学》电子教案
Copyright@2013
S
O
C
I
O
L
O
G
Y
二、微观社会结构
微观社会结构主要是由各种具体的、基本的社会单位构成 现实社会的形态。 微观社会结构是指社会个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模式,如 人际互动模式、社会角色模式等。 个人不是抽象的“人”,而是社会生活中具体的社会行 动者。 社会学家科尔曼称之为“法人行动者”。社会中,每个 人都会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动,因为通过对大量个人行动的考 察,可以发现社会运行规律,所以个人行动成为社会学考察 的重要内容。 如,春节有人在微博上发布寻狗启示,引发38万人的讨论。
大连理工大学通识核心课程《社会学》电子教案 Copyright@2013
S
O
C
I
O
L
O
G
Y
社会运行:协调性(失调)原则
结构性协调: 社会要素的联系具有较高的有序性、合理比例与 排列以及严密的组织性。 如,人口性别结构,一、二、三产业结构 功能性协调:指社会系统在活动和作用上相互配合与相互促进 科技: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协调与失调 教育:基础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学历教育:职业教育 协调与失调 结构与功能协调:结构决定功能,结构调整必然带来功能 的调整,结构处于协调时,功能的调整也比较容易实现。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主要生存方式 采集狩猎社会:最古老、最简单的生存方式
经济关系:生、分配、交换、消费是最基本的关系
大连理工大学通识核心课程《社会学》电子教案 Copyright@2013
S
O
C
I
O
L
O
G
Y
总结:社会特征
• 第一,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 • 第二,社会以人与人交往为纽带。 • 第三,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 • 第四,社会是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 • 第五,社会系统具有心理的、精神的联系。 • 第六,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改造 能力的活的机体。
大连理工大学通识核心课程《社会学》电子教案 Copyright@2013
S
O
C
I
O
L
O
G
Y
社会现象
腐败;工业化;微博、微信;大 科学时代;教育不公平;宗教信 仰;朝鲜核试验等各个领域
社会关系
社会关系: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个人与国家;一般还包括群体与 群体、群体与国家。 从关系的领域来看,社会关系的涉及面众多,主要的关系有经济关系 、政治关系、法律关系。经济关系即生产关系。此外,宗教、军事等也 是社会关系体现的重要领域。
大连理工大学通识核心课程《社会学》电子教案 Copyright@2013
S
O
C
I
O
L
O
G
Y
三、社会运行与社会转型
(一)社会运行 社会运行大体上包括纵向与横向两个方面: 纵向运行也就是社会的变迁与发展
纵向运行中的几个问题 继承:价值取向 变异或创新:动力机制 中断:抛弃和遗失(如妇女裹足的习俗,古方、古典、古法)
大连理工大学通识核心课程《社会学》电子教案 Copyright@2013
S
O
C
I
O
L
O
G
Y
• 社会制度对各种社会关系的具体影响
对群体关系的影响: 群体关系:是指社会的群体或组织的层次上所发生的社 会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中间层次。具有一定的持久性,它受 到群体规则、规范的影响。 群体本身也有一定层次性。例如,社团中的小群体,国 家间形成的各类组织等。
基本观点:
1.社会不是单个个体的堆积和简单加和,它是人们的联系和 关系,是人们相互交往的产物,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 2. 人们的交往首先是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中发生的 经济交往,因此,人们之间的最基本的、决定其他一切关系 的是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社会的基础和本质,它是不以 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的客观物质关系。
大连理工大学通识核心课程《社会学》电子教案
Copyright@2013
S
O
C
I
O
L
O
G
Y
• 社会制度对各种社会关系的具体影响
对个体行动的影响:各种关系规则为个体行动提供了选择集。 例如:婚烟家庭制度规定和设置了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
• 社会制度对各种社会关系的具体影响
对个人关系的影响:有影响但是影响不是很大,因为个 人关系是非正式关系,是不稳定的。为此,不同社会制度下 的个人关系具有多样性的特证。 同事、上下级、朋友、老乡、邻里、夫妻、婆媳等关系 例如,周恩来总理与池田大作先生,中野良子的多个中国友人
社会学家从不同开展的社会学研究形成了多种理论体系 如, 社会有机体论 生活共同体论 社会行动论 社会系统论 社会关系论等。
大连理工大学通识核心课程《社会学》电子教案
Copyright@2013
S
O
C
I
O
L
O
G
Y
•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观点
社会是一个系统,构成社会统一体的各个组成部分是相 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其中,生产关系的总和, 即生产方式构成了一个社会存在、运行和发展的基础,是规 定着和制约一切社会关系和社会现象的本质所在。
大连理工大学通识核心课程《社会学》电子教案
Copyright@2013
S
O
C
I
O
L
O
G
Y
三、社会运行与社会转型
(二)社会转型 社会转型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社会 纵向运行,一般指社会从传统型向现 代型的转变,或者说由传统型向现代 型社会转型的过程。 具体而言,社会转型就是从农业 的、乡村的、封闭的向工业的、城镇 的、开放的社会的转型; 抽象而言,社会转型表现为社会 结构、社会运行机制以及价值体系三 个方面的转换。
S
O
C
I
O
L
O
G
Y
第2章 社会的构成及其运行
第一节 社会及其构成 第二节 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 第三节 社会类型
S
O
C
I
O
L
O
G
Y
第一节 社会及其构成
一、社会及其特征
我国,“社会”最早出现在于唐代的古籍中。《旧唐书. 玄宗上》(本纪第八)中就有记载:“礼部奏请千秋节休假 三日,及村闾社会”,意指村民集会。由“社”和“会”演 进而来。“社”,指祭神的地方,“会”,为聚集之意。 西方,英语“Society” 源于拉丁语“Socius”一词, 意为伙伴。 日本学者在明治年间最早将英语“Society” 译为“社 会”。近代中国学者在翻译日本社会学者著作时,袭用此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