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第二章详解
社会学概论丨第二章 个人与社会 第二节
• 马克思的社会交往概念,包含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内部交往(民族内)
性和相互依存性,诸如人与他人在物质、情感、观念及语言的勾通与文流交往;
• 实践性是动态地或纵向地反映人以自身、他人、自然及社会为改造对象的对
象性活动,诸如生产活动、社会活动、科学实践等。
• 交往的物质性:物质交往是基础性的、本原性的,它决定了其他一切交往活动
及其形式。
• 交往的历史性:物质生产以及物质生产中形成的交往方式不仅构成历史的基
会之间的各种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 广义社会交往: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整个社会的经济、政
治、思想文化、生活领域的交往的总和。
• 狭义社会交往:与物质生产过程相联系的某一特定方面的交往;
• 分类: • 从不同层次: • 宏观层面:民族、国家、整体社会等较大型的社会共同体之间的相
互关系;
• 中观层面:社会群体、组织、局部社会之间的交往关系; • 微观层面:个人之间的人际交往以及初级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中,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交换、全面的关系、
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
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 第二个阶段为第三个阶段创造条件。”
• 大体说来,根据马克思的划分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与现实,这三
种社会形态中的第一个社会形态是人的依赖关系的社会形态,在经 济上表现为自然经济社会;第二个社会形态是在物的依赖关系基础上 的人的独立性的社会形态,在经济上表现为商品经济社会;第三个社
自考社会学概论 第二章
四、交换理论
1、交换理论是美国社会学家霍曼斯和布 劳创立的。 2、认为人类的相互交往和社会联合是一 种相互交换的过程,认为在交换过程中 要计算报酬和代价。衡量报酬和代价大 小的标准就是价值。
3、霍曼斯认为,每个人受到环境的刺激 产生某种需求就要与他人进行交换活动。 交换活动培养了人们共同的价值观,导 致是社会的整合与一致性。 4、霍曼斯的理论缺陷在于,只看到个人 交换行为的心理方面,没有看到社会结 构对交换行为的影响。
1、定性分析 定性方法是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 分类、比较,进而对某个或某类现象的 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 分类:一是没有数量分析基础的定性研 究,具有较浓的思辨色彩;二是定量分 析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定性分析
2、定量分析 定量方法是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 量关系与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分析 方法。
第二章 社会学的研究 对象与方法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学
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孔德:研究社会 涂尔干:社会事实 韦伯:社会行为 索罗金:社会关系 本书认同齐美尔的观点:个人与社会关 系(社会学的基本问题)
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观察一个社会、一个人或一件事物, 从哪个角度入手分析都是可以的,不过 如果站在哪个角度就把哪个角度观察到 的东西说成是最重要的,第一位的,而 把从另一个角度观察到的东西看作是从 属的,无足轻重的,那就难免发生主观 片面性。
五、符号互动论
1、符号互动论又称为象征互动论,是一 种侧重于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社会的理论。 代表人物有布鲁默和戈夫曼。 2、基本观点:社会是人们运用符号互动 的结果。 3、人们对客体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取决 于他们对客体赋予什么样的意义。同一 客体对不同的人,在不同时间和场合意 义可能是不同的,所以会采取不同的对 待方式。
《社会学第二章》
二、人的社会化
社会化就是社会互动过程,就是个人通过社会活动学会扮演各种社会角色,使他的行为方式符合该社会的规范和道德,从而成为他所属社会的合格成员。
库利(1864-1929)的“镜中自我”理论(反射自我)镜中自我是一个持续进行的意识过程。
P30-31首先,我们想象自己在他人面前的样子。
其次,想象他人如何评价我们。
最后,我们会基于想象中他人的评价产生情感反应,比如骄傲或羞耻。
我们根据我们所设想的他人会如何评价我们认为他们所看到的东西,来判断我们的自我。
我们通过内化我们认为他人将会产生的对我们的反应而拥有了自我。
社会环境尤其是初级群体(首属群体)对儿童自我意识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概化他人:概化他人形成于儿童自我发展的最后阶段(前面为玩耍和游戏阶段),指个人经由与他人互动,进而认识自己,知道别人对他们的反应,学习想象他人的角色以及期望,然后逐渐学会将总体的社会规范作为自我与他人互动时的行为依据。
通过概化他人,我们将共同体的组织规范整合或内化进入我们自己的人格,这样社会控制变成了自我控制,直到我们有能力有效参与社会生活。
符号互动论:P32
社会化与个性自由P39-42。
第 2 章:社会学研究方法
第二章:社会学研究方法第一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特征与功能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学是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一门社会科学。
关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不同学者有不同的回答。
孔德:社会;涂尔干:社会事实;韦伯:社会行动;索罗金:社会关系;齐美尔: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二、社会学的特征1、整体性:社会学从整体角度考察并分析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综合性:社会学研究的整体性特征决定了它的综合性。
3、经验性:社会学是一门实证性科学。
4、应用性:社会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社会科学。
三、社会学的功能1、研究功能。
研究功能包括描述性功能、解释性功能、预测性功能和规范性功能。
2、教育功能。
一是帮助人们自觉地完成社会化。
二是帮助人们合理选择。
3、社会管理功能。
(1)建立规范;(2)提供模式;(3)反馈信息。
4、社会批评功能。
对旧的思想、旧的观念和阻碍社会前进的事物、行为进行揭露,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提出克服或解决问题的意见与建议。
第二节社会学研究方法论一、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涵义社会学方法论是关于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方法理论。
社会学方法论探讨的主要问题是:(1)社会现象的性质;(2)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基本假设;(3)价值在社会研究中的作用。
二、实证主义方法论实证主义方法论,指遵循自然科学法则,用普遍的因果律研究社会现象的方法理论。
代表:孔德的《实证哲学教程》;涂尔干的《社会学方法的准则》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基本观点是:(1)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都是客观存在,自然科学法则同样适用研究社会现象。
(2)科学的目的是对现象的因果性作出说明,对现象的未来发展趋势作出预测。
(3)提倡经验研究和社会调查。
(4)以数学和统计学为取向,特别注重量化的研究方法。
三、人文主义方法论人文主义方法论,是对社会行动过程及结果予以主观意义理论的方法。
代表:德国哲学家威廉·狄尔泰和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
人文主义方法论的基本观点是:(1)强调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区别。
社会学概论第二章 社会学发展简史
贡献一
界定了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事
实”。
贡献二 提出了社会学方法论的几条基本原则。 论述了社会团结。
贡献三 贡献四
关于社会反常现象和偏离行为的研究,特
别是深入研究了自杀问题。
4、韦伯的社会学观点
Max Weber (1864—1920)
代表作——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 精神》; 《经济与社会》。
(1)基础理论研究还相对薄弱,还处在引进和研究 国外理论的阶段; (2)由于缺少基础理论尤其是中层理论的支持,研 究还不够规范,低层次水平的社会学研究和社会调 查还比较多; (3)分支社会科学还相对薄弱。
[思考题]
1、论述社会学产生的根源; 2、西方社会学创立、形成、发展阶段总体上的特 点; 3、论述迪尔凯姆对社会学的贡献;
三、创立和形成时期的社会学观点:
1、孔德的社会学观点
Auguste Comte (1798--1857)
代表作——
《实证哲学教程》
贡献之一:最先提出并使用“社会学”概念。 贡献之二:对科学发展阶段的划分。 贡献之三:提出了社会学的定义及其构成部分。 社会学是研究社会进步和社会秩序的科学; 社会学分社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第二章
社会学发展简史
社会工作系
政治与法学学院
本章内容:
一、社会学产生的背景
二、社会学学科的发展阶段
三、创立和形成时期的社会学观点
四、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重要流派
五、社会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一、社会学产生的背景
社会学创立的标志:
孔德在1838年发表《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 在这部著作中他第一次使用了“社会学”这个名 称,这标志着社会学的正式诞生。
社会学第二章
第二章:社会及其构成一、什么是社会二、社会的构成要素三、社会文化一、什么是社会1.1社会的涵义A、语源学中的涵义• 中国:社,一指祭神处;二指古代乡村基层组织;三指志趣相投者结成的团体。
会,集会、聚会。
社会:民间志同道合者的聚会或结合成的团体。
• 西文:Society一指人类的共同体;二指人与人结合的存在关系;三是与国家相对立之概念。
B、社会学中的涵义:• 孔德,社会学研究对象;斯宾塞,超级有机体;• 基本共识:社会指由一定联系、相互依存的人们组成的超个人的有机整体,是人们社会生活的体系。
• 社会关系是社会的组成要素之一。
马克思:“生产关系总和起来就构成所谓社会关系,构成所谓社会。
”• 在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等其他学科中社会也是个与政府相对应的人类生活存在形式,如公民社会。
C、社会的三层内涵: 1)社会是由有意志的个体组成的,是人们共同生活的结合体,社会是人的社会; 2)社会是由有意志的个体通过互动而存在的,社会是一个互动体系;共同兴趣与共同利益的结合是社会存在的深层原因 3)社会由相关的社会关系积累连结而成,社会是社会的关系体系,关系又成为人们共同活动规范。
1.2 社会的类型1.21 社会的性质:唯实论:社会是实在的是客观存在,由种种规范和制度所构成,社会外在于个人、超越个人、对个人有强制性。
唯名论:认为个人及个人行动是实际存在的,先在于社会而存在,社会只是个人行动的产物或互动的形式,对认识社会是以认识个人为基础,认识社会的根本目的在于认识个人。
1.22 社会的类型;宏观类型(从演变形态看):如孔德的神学、形而上学和科学三阶段说;马克思原始、奴隶、封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四阶段说;具体类型(从联结纽带看):血缘共同体,如家庭家族;地缘共同体,如邻里村落;业缘共同体,如经济、政治、教育组织;还有兴趣共同体。
1.3 社会的特点:• 多样性:• 复杂性:• 变动性:1.4 社会的功能整合功能:交流功能:导向功能:继承与发展功能二、社会的构成要素• 构成要素:行动者、社会关系和社会文化。
社会学概论 第二章 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 2、政治社会学。研究合法统治 • 权威的类型:
• ①传统权威,即靠被领导者对传统和世袭的 崇拜而维系的统治。
• ②魅力权威,即靠领导人的人格魅力而维系 的统治。这种统治通常比较脆弱,不能持久。
• ③法理权威,即根据所制定的规则的合法性 而维系的统治。
• 提出科层制的特点:权力分层、职务分等; 因事设职、专职专人;量才用人,按绩晋升; 规章成文,按章办事;公文往来,言行有据。
•
1895年芝加哥大学创办了《美国社会学杂志》, 成为美国社会学界最早的专业期刊
•
1905年,美国社会学协会成立,随后各种地区性 和专门性的社会学机构纷纷成立。
• 1910年,美国大多数学院和大学开设社会学课程。
• “芝加哥学派”
•
在20世纪20~30年代,以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为 中心,形成了社会学界著名的“芝加哥学派”。
第二章 社会学的由来与发展
本章主要简述西方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历史,社会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通过历 史的追述使大家对社会学这门学科有一个更 全面的了解。
• 自1838年孔德最先使用社会学一词,社
会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 19世纪30年代到19世纪末,社会学创立。 • 19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社会学的学
结构和功能的不断变化而发展;社会是一个
以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合作为特征的结构。
三、社会学的学科化
(19世纪末至20世纪40年代) 特点:
第一,社会学确定了自己的研究范围和方 法,形成了独立的学科。
第二,社会学研究的问题越来越具体,与 其他学科的区分越来越明显。
埃米尔· 迪尔凯姆(1858~1917),法国著 名社会学家和社会活动家,著《社会分工论》、 《自杀论》、《社会学方法论》等,创办《社 会学年鉴》。
社会学第二章 社会构成及运行
第 2 章社会的构成及其运行第一节社会及其构成第二节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第三节社会类型第一节社会及其构成一、社会及其特征我国,“社会”最早出现在于唐代的古籍中。
《旧唐书玄宗上》(本纪第八)中就有记载:“礼部奏请千秋节休假三日,及村闾社会”,意指村民集会。
由“社”和“会”演进而来。
“社”,指祭神的地方,“会”,为聚集之意。
西方,英语“Society”源于拉丁语“Socius”一词,意为伙伴。
日本学者在明治年间最早将英语“Society”译为“社会”。
近代中国学者在翻译日本社会学者著作时,袭用此词。
●如何理解社会?●西方学者的两大派别:社会唯实派;社会唯名派●社会唯实派(实体派)●代表人物:乔治.齐美尔,(Simmel Georg ,1858~1918)德国社会学家、哲学家。
齐美尔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反实证主义社会学思潮的主要代表之一。
他反对社会是脱离个体心灵的精神产物的看法,认为社会不是个人的总和,而是由互动结合在一起的若干个人的总称。
●法国涂尔干,全名埃米尔·杜尔克姆(Emile Durkheim,代表作:《社会分工论》(1893)、《社会学方法的规则》(1895)、《自杀论》(1897)、《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1912)等。
他为社会学确立了有别于哲学、生理学、心理学的独立研究对象和方法,即社会事实。
社会事实具有不同于自然现象、生理现象的特征和特殊的决定因素。
它先于个体的生命而存在,比个体生命更持久。
社会唯名派代表人物:F.H.吉丁斯,美国社会学家,心理学派社会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主张用归纳法研究社会现象,认为每个个体会因共同的刺激、联想、暗示、模仿等发生相同的情感,即“同类意识”。
同类意识产生于个体之间的互动,社会是由同类意识结合在一起的一个人群。
同类意识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础,它使一切社会组织、社会团结和合作、社会适应和进步成为可能。
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单位是个人,通过个人来透视社会,通过同类意识来透视“社会心”和社会协调的行动。
社会学概论丨第二章 个人与社会 第一节
• 资源环境要素:
• 资源要素:一个国家、社会或地区所拥有的、可以转化为人类财富的自然与社会、物质与 人文等不同形态的资料来源。
• 环境要素:围绕着人群和社会的特定空间,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类活动和社会生活的 各种自然的和非自然的因素的总和。
资源
自然资源 人文资源
可再生性资 源
不可再生性 资源
• (二)社会的本质 • 物质生产方式反映了一个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本质特征
• (三)社会的基础 • 物质生产活动 • 人口 • 资源与环境 • 文化
• 物质生产活动: • 最基本的要素,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前提 • 人类最基本的活动 • 社会存在的基础 • 最基本的活动,是其他更高层面的社会活动的基础
• 二者的区分是微妙的:制度离不开精神, 但精神(观念)不一定变成制度。
器物文化
精神文化
制度文化
建筑;服饰;食 价值观;
风俗习惯;
品;乐器;武器;各种知识和技术;正式的规范;
餐具;法器;电 态度; 器 书; 籍交 ;通书工写具工;具;情感;
生产工具;装饰 思维方式:
品;……
……
按一定规范建立 起来的群体形式; (经济制度;政 治制度;法律制 度;家庭婚姻制
• 1、文化的社会整合功能 • 2、文化的行为规范功能 • 3、文化的价值导向功能 • 4、文化的社会化功能
• 在一定条件下,亚文化对社会具有分裂和侵蚀作用,特别是当亚文化与主文化产生 对立的时候。
• 4、主文化与反文化
• 反文化不一定是错误的或落后的文化。
• 反文化一般是亚文化,但也可能发展为主文化。
三、文化的产生与传播
• 1、文化的产生 生物性的适应
自然选择 行为模式
社会学概论胡荣第二章
社会学概论胡荣第二章社会学概论胡荣第二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学是对社会现象进行研究的学科,那么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呢?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即人类在社会中的行为和关系。
人类社会是由人们的相互作用、社会组织和社会结构构成的。
社会学家关注的是人类社会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如社会结构、社会差异、社会变迁等。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但并不是对人类社会中的所有现象都进行研究。
社会学家主要关注的是社会中的那些对人类行为产生影响的因素和机制,如社会化、社会控制、社会交往等。
在研究对象的选择上,社会学家一般会选择那些具有一定代表性和普遍性的社会现象和问题进行研究,以便更好地揭示社会的本质和规律。
二、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是指社会学家在研究社会现象和问题时所采用的理论和方法。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两种。
实证研究是指通过实证的方法来研究社会现象和问题。
实证研究主要包括调查研究和实验研究两种。
调查研究是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调查等方式来收集和分析社会数据,以了解社会现象和问题的实际情况。
实验研究是通过控制变量的方法来观察和分析社会现象和问题,以验证社会学理论的有效性。
理论研究是指通过理论的方法来研究社会现象和问题。
理论研究主要包括理论构建和理论解释两个方面。
理论构建是指通过归纳、演绎等方法来建立和发展社会学理论,以解释社会现象和问题。
理论解释是指通过社会学理论来解释社会现象和问题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是多样的,社会学家在具体的研究中可以根据不同的研究目标和对象选择适合的方法。
同时,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以适应社会现象和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总结: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
社会学家通过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来揭示社会的本质和规律,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是多样的,社会学家可以根据不同的研究目标和对象选择适合的方法。
《社会学》第二章
2.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社会化的最终结果是要为社会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 的社会成员。符合要求的社会成员就是有资格在社 会生活中担当一定角色,并按照相应的角色规范行 事。因此,社会角色的培养是社会化的最终目标。
二、生命历程中的社会化
1.基本社会化的一般过程
2.继续社会化
3.再社会化
4.逆向社会化
2.继续社会化
继续社会化指一个人在完成基本社会化之后,为适应社会文化环境, 继续学习社会知识、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的过程。继续社会化是一 种成年期的社会化。 继续社会化首先是社会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新技术革命使人类知 识的总量迅速增长,人类在近30年所获得的知识总量等于过去两千 年的总和,同时科学知识更新的周期也大大缩短。这种现状迫使成 年人必须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才能适应生存和发展的要求。另外, 从个人角度看,现代社会中个体的生活也是充满变数的。职业的调 换、社会地位的变动、婚姻及家庭生活方式的改变等等,诸多变化 决定了个体必须接受继续社会化。继续社会化的内容是多方面的,
(1)婴儿期(0~3岁)
处在这一时期的人,生理机能还很不完善,特别是高 级神经系统的组织不完备,使其心理活动处在萌芽阶 段,也可以称之为感知运动阶段。 所谓感知运动,即靠感官、知觉的活动来了解世界、 适应外界,以达到个人生存的目的。在这个阶段,婴 儿通过通常所谓的耳、目、口、鼻、舌五官,也即生 物学、生理学中所讲的感受器,来了解世界,掌握环 境中能够看得见、摸得着、有形的物体来为自己服务。
三、社会化的场所
1.家庭
2.幼儿园和学校
3.同辈群体
4.大众媒介
三、社会化的场所
1 .家庭
家庭是人生旅途的第一站,是个体最早接受社会化的场所,儿 童首先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然后才是幼儿园和学校。儿童在 家庭生活的时间很长,约占其全部生活时间的三分之二。在现 代社会环境下,家庭仍然是首要的、基本的社会化场所,以童 年期的这段时间来说,家庭是儿童社会化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
社会学概论第2章
2.1 社会及其结构
六、社会结构 3.社会结构体系 社会主体:人口 社会存在的空间:环境 相互联系的媒介:文化
2.2 社会主体——人口
一、有关人口的几个概念 1.人口的基本含义 人口是生活在特定时期、特定地域的个人的总和。 人口的静态特征——人口构成。 人口的动态特征——人口变动(包括自然变动、机 械变动、社会变动)。
二、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 自然环境对人类的作用
提供资源; 销纳废物; 美学与精神享受; 生命支持系统 。
2.3 社会空间——自然环境
三、自然环境的破坏与保护
主要环境问题有: 资源和能源的短缺问题; 生物多样性的消失问题; 环境污染问题; 气候变迁问题。
2.3 社会空间——自然环境
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发展教育事业 发展公共卫生事业 发展人类住区 建立合理消费模式 发展社会保障事业 消除贫困和保持社会公平
2.4 社会纽带——文化
一、文化的含义
1.词源 “文化”一词,在西方来源于拉丁文cultura,原义是 指农耕及对植物的培育。 2. 中国古籍中的“文化” 在中国的古籍中,“文”既指文字、文章、文采,又 指礼乐制度、法律条文等。“化”是“教化”、“教 行”的意思。 从社会治理的角度而言,“文化”是指以礼乐制度教 化百姓。
2.2 社会主体——人口
二、人口理论 3.马寅初的新人口论 1957.7.5发表于人民日报。 提出“提高人口的质量,控制人口的数量”。 理论基础源于马尔萨斯。 4.索维的适度人口论 适度人口的概念。 静态适度人口与动态适度人口。
2.2 社会主体——人口
三、我国的人口状况
社会学概论 第二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第二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第一节什么是社会学1、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综合性社会科学。
社会学最初提出者是孔德,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实证哲学教程》,社会学之父。
孔德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涂尔干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事实;韦伯认为是社会行为;索罗金认为是社会关系;齐美尔认为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着眼于社会结构来分析社会的视角为:宏观视角。
着眼于个人行为来分析社会的视角为:微观视角。
把社会看作是惟一真实存在的理论为:社会唯实论。
把个人看作是惟一真实存在的理论为:社会唯名论。
2、社会学的特征它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实证性和应用性等主要特征。
“社会学想象力”最重要的视角是:整体性。
社会学整体性特征决定了它的综合性。
第二节社会学的功能1、研究功能①描述性功能:是指那些为了解和掌握发生了什么事、什么情况而进行的探索性研究。
在传统的社会学研究中,注重描述性功能。
社会学发挥作用的第一步是:描述性研究②解释性功能:是指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
③预测性功能:和描述、解释功能相联系的高一层次的目标是预测功能。
是要提示将来的社会事件和状态是怎样的。
④规范性功能:社会研究在回答‘将会怎样’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应该怎样’的问题。
2、教育功能①帮助人们自觉的完成社会化②帮助人们合理选择费孝通“社会学最根本的任务是要解决一个生活在社会里的人怎样学会做人的问题”体现了社会学的:教育功能。
3、社会管理功能①建立规范②提供模式③反馈信息4、社会批评功能对旧的思想、旧的观念和阻碍社会进步的事物、行为进行揭露,实事求是地进行理论分析,提出克服和解决问题的意见与建议。
第三节社会学研究方法1、社会学研究方法的界定社会学研究方法:主要是指以实证的方式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所产生、形成、变化的人们的关系、行为、态度以及各种社会现象进行科学探索的一种研究方法。
2、社会学实证研究的一般程序社会学实证研究的一般程序是:筹划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
社会学概论讲义(第二章)
第二章社会与文化第一节理解“社会”一、社会的涵义1.在汉语里,“社会”一词最早出现于《旧唐书·玄宗上》(本纪第八)中:“礼部奏请千秋节休假三日,及村闾社会”。
此处“社会”一词是目前见到的社、会两字的最早连用,意为:村民集会。
“社”原指祭神的地方。
《白虎通·社稷》说:“封土立社,示有土也”。
“会”为聚集之意。
后来两字连用意指人们为祭神而集合在一起。
古籍中有时也用“社”指志同道合者集会之所,如“文社”、“诗社”;或指中国古代地区单位,如“二十五家为社”。
2.在西方,英语Society和法语Société均源出于拉丁语Socius一词,意为伙伴。
日本学者在明治年间最先将英文Society一词译为汉字“社会”。
近代中国学者在翻译日本社会学著作时,袭用此词。
3.西方社会学者对社会的解释和认知多种多徉,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种观点:①一种观点被称作社会唯实论(social realism,又称社会实在论)该观点认为,社会是一个由各种制度和规范构成的有机整体,社会外在于个人,并对个人具有强制性。
社会虽然是由单个人组成,但是自从人与人组成一个集体后,社会所产生的现象都是由于集体的行为和活动所产生的,而不能再还原为个体的生理或心理现象。
主要代表人物有:英国的斯宾塞、法国的涂尔干、德国的G.齐美尔和美国的斯莫尔等人。
②另一派叫做社会唯名派(social nominalism)社会唯名论认为,个人是实际存在的,社会只是单纯的名称。
个人才是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其研究方法是从个人行为的细节上,或者从其行为中可能推知的事项上加以研究。
主要代表有法国的卢梭和G.塔尔德、英国的洛克、美国的F.H.吉丁斯和德国的韦伯等人。
这两种观点既包含了某些合理因素,也未免失之偏颇。
社会的本质既不是在整体、也不是在个人之中,而只能在人与人的关系、个人与整体的关系中去寻找。
二、社会的特点1.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
社会学 第二章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第二节 社会学的功能
功能是指由内在本质决定的一个事物所具有 的特殊作用。社会学的功能则是社会学作为一门 科学在知识体系中的特殊效能与在社会生活中所 起到的作用。社会学主要有四种功能,分别是研 究功能、教育功能、社会管理功能和社会批评功 能。 一、研究功能 社会学研究功能可以划分为四种,分别是描 述性功能、解释性功能、预测性功能和规范性功 能。
(一)不同学者的观点 1.孔德的社会学研究对象 社会学是“对于社会现象所固有的全部基本规律 的实证研究”。 孔德认为,社会学和其他学科(天文学、物理学、 生物学等)一样,也是研究运动规律的学科;是研究 人类社会“秩序”与“进步”的一般法则的科学;既 从历史的角度来研究人类社会曾经发生过的社会历史 事实,又要研究目前现实社会存在的社会问题,也而 还要研究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
社会学研究方法的特点 第一,社会学研究所讨论和分析主题是社会的而非纯粹 客观的自然现象。 第二,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另一个特点是其经验性,它区 别于思辨的研究模式。 第三,社会学研究方法在注重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和个别 个,从而也区别于经济学、历史学的经验研究。
乔治· 齐美尔(G.Simmel,1858-1918)生于德国 柏林市一个尤太富商家庭。1876年,齐美尔进入柏林 大学学习历史,但他的兴趣很快就转向了哲学。1881 年,齐美尔以一篇研究康德哲学的论文从柏林大学获 得博士学位。齐美尔学术兴趣广泛,对哲学、历史、 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都所有涉猎,由于他不 断地从一个学科跳到另一个学科,所以被人比喻为 “哲学松鼠”。齐美尔的社会学著作主要有《论社会 分化》、《历史哲学问题》、《货币哲学》、《社会 学:关于社会互动形式的研究》、《社会学基本问题》 等。
(一)描述性功能 描述性功能是指那些为了解和掌握发生了什么事、 什么情况而进行的探索性研究,即通过对客观事实的 描述说明“是什么”,为深入地识认和有效地管理社 会提供可靠的感性经验资料。 社会学对社会现象既有定性又有定量的描述,它 可以及时向人们提供较为真实的社会信息。 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收集,人们才能经过理性的思 考,发现其中的规律。
社会学第二章
第二章:社会及其构成一、什么是社会二、社会的构成要素三、社会文化1.1社会的涵义A、语源学中的涵义•中国:社,一指祭神处;二指古代乡村基层组织;三指志趣相投者结成的团体。
会,集会、聚会。
社会:民间志同道合者的聚会或结合成的团体。
•西文:Society一指人类的共同体;二指人与人结合的存在关系;三是与国家相对立之概念。
B、社会学中的涵义:•孔德,社会学研究对象;斯宾塞,超级有机体;•基本共识:社会指由一定联系、相互依存的人们组成的超个人的有机整体,是人们社会生活的体系。
•社会关系是社会的组成要素之一。
马克思:“生产关系总和起来就构成所谓社会关系,构成所谓社会。
”•在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等其他学科中社会也是个与政府相对应的人类生活存在形式,如公民社会。
C、社会的三层内涵:1)社会是由有意志的个体组成的,是人们共同生活的结合体,社会是人的社会;2)社会是由有意志的个体通过互动而存在的,社会是一个互动体系;共同兴趣与共同利益的结合是社会存在的深层原因3)社会由相关的社会关系积累连结而成,社会是社会的关系体系,关系又成为人们共同活动规范。
1.2社会的类型1.21社会的性质:唯实论:社会是实在的是客观存在,由种种规范和制度所构成,社会外在于个人、超越个人、对个人有强制性。
唯名论:认为个人及个人行动是实际存在的,先在于社会而存在,社会只是个人行动的产物或互动的形式,对认识社会是以认识个人为基础,认识社会的根本目的在于认识个人。
1.22社会的类型;宏观类型(从演变形态看):如孔德的神学、形而上学和科学三阶段说;马克思原始、奴隶、封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四阶段说;具体类型(从联结纽带看):血缘共同体,如家庭家族;地缘共同体,如邻里村落;业缘共同体,如经济、政治、教育组织;还有兴趣共同体。
1.3社会的特点:•多样性:•复杂性:•变动性:1.4 社会的功能整合功能:交流功能:导向功能:继承与发展功能二、社会的构成要素•构成要素:行动者、社会关系和社会文化。
社会学概论第二章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社会学概论第二章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的产生和发展,是人们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对理论的追求的结果。
在社会学的历史长河中,社会学家们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分析,逐渐建立了一套独立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并对社会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本章将从社会学的起源和发展、主要学派的出现等方面来阐述社会学产生与发展的脉络。
社会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象征理论和功能理论的辩证统一、象征理论认为人们的行为和社会现象都是通过符号和象征来表达的,而功能理论认为社会是由各个部分相互作用和互相依赖形成的。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天然奴隶理论,认为人类的不平等是天然而成的,为后来的社会学思想奠定了基础。
到了欧洲中世纪,社会学的祖师爷波斯人伊本·海西亚提阿布·穆罕默德·伊本·马古德·阿-哈扎-里(好多人用他的西方化名:伊本·海西亚,或英文名:ibn Khaldun)提出了“社会变革”的概念,认为社会的变革是由于人类的物质因素改变所导致的。
这是社会学史上第一次提出社会变迁概念的理论。
到了近代,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呈现两个主要的线索:欧洲工业革命和社会主义思想的兴起。
工业革命使社会出现了巨大的变革,大量人口从农村涌入城市,造成了城市生活的一系列问题,如贫困、犯罪和社会不公等。
在这一背景下,社会学开始形成独立学科,并吸收了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
而社会主义思想的兴起则推动了社会学的理论方向,社会学家开始关注社会不平等、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等问题。
社会学的发展在19世纪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出现了一系列的学派和理论流派。
其中最重要的学派包括社会进化论、功能主义、冲突理论和符号互动主义。
社会进化论认为社会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演化和发展的,而功能主义则强调社会的各个部分相互配合和互相依赖。
冲突理论则认为社会是由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冲突和斗争所驱动的,而符号互动主义则强调人们通过交流和互动来构建现实世界的意义。
社会学概论胡荣第二章
社会学概论胡荣第二章
(实用版)
目录
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范畴
二、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三、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
正文
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现象的学科,它探究的是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以及这些现象背后的规律。
在胡荣的《社会学概论》第二章中,作者详细介绍了社会学的研究对象、范畴、基本概念和理论、研究方法和应用等内容。
首先,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现象,包括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行为等。
而社会学的范畴则包括了个人、群体、社会组织、社会制度等。
这些都是社会学研究的基础,是理解社会现象的关键。
其次,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是社会学研究的核心。
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包括了社会、文化、权力、阶级等,而社会学的理论则包括了功能主义、冲突论、符号互动主义等。
这些理论和概念为我们理解社会现象提供了理论支持。
再者,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是社会学研究的关键。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包括了问卷调查、访谈、观察、实验等。
这些方法帮助我们获取数据,理解社会现象。
最后,社会学的应用是我们理解社会现象的目的。
社会学的应用包括了社会政策研究、社会工作、社会管理等。
通过社会学的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社会问题。
第1页共1页。
社会学概论第二章
• (二)教育功能 • 1、帮助人们自觉的完成社会化。 • 2、帮助人们合理选择。
• 材料一:
• 现代社会,网络已经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而且在所有的上 网对象中,青少年是很重要的一个上网群体。网络本身是高科技的产 物,网络不断地扩张的工具主义、操作主义目前已在挤压着人文精神 的生存空间。当今青少年的人文意识本来就比较薄弱,在工具主义、 操作主义的影响下,他们原有的关于传统的、艺术的、伦理的意识可 能会被进一步的消解,并且会诱发产生科学技术崇拜,造成在文化和 价值观上的片面社会化。专家认为,当今的独生子女青少年的价值理 性、人文精神确在衰退。1999年全国各省“状元考生”填报志愿,就 表现出崇拜工具理性,轻视价值理性的倾向。在考入北大的状元考生 中,没有人报著名的哲学系,报其他文科系的也极少,大多数报了与 计算机、金融、信息等相关的专业。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 我们不能只有计算机、网络专家,而没有哲学家、艺术家、伦理学家 。对工具理性的重视固然重要,但思想、人文情感、终极关切同样是 一个人全面发展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
• 社会学方法论是关于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方法 理论。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实求知,具体情况具 体分析,以及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是社会 学方法论的基本要求。 • 社会学方法论探讨的主要问题是:简单应用 • 1、社会现象的性质; • 2、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基本假设; • 3、价值在社会研究中的作用。
二、主要的几种社会学研究方法论
• 4、后现代主义 • 1、反对研究主体和客体之分。 • 2、反对现代科学的时空观,反对现存的以整体观 对时空、对历史的认识 • 3、反对现代科学的真理观。 • 4、反对表象和本质二元论,强调差异性、独特性。 • 5、反对实体论,认为社会现实是虚构的,是因人 而异的,与个人精神活动相联系。
社会学 第二章 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
需构建的主要运行机制:
▪ 一是通畅的社会流动机制 ▪ 二是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 ▪ 三是充分的民意诉求机制 ▪ 四是有效的社会控制机制 ▪ 五是健全的制度保障机制 ▪ 六是敏捷的安全预警机制
思考题
▪ 社会运行的内外主要条件? ▪ 社会运行机制的含义及分类? ▪ 联系实际谈谈我国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需构建哪些主要社会运 行机制?
观念与社会倡导的趋于一致,激发社会活力
▪ 控制机制:维系良好的社会秩序,控制社会
运行的方向与速度
▪ 保障机制: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条件、
维护社会运行安全
联系实际:
和谐社会需构建的运行机制
▪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 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 与自然含义:
▪ 人类社会在有规律的运动过程中, 影响这种运动的各组成因素的结构、 功能及其相互联系,以及这些因素 产生影响、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 作用原理,也就是社会运行“带规 律性的模式”
“体制”与“机制”的区别
▪ “体制”指的是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 位等的组织制度,如:学校体制、领导 体制、政治体制等。
心理方面:优化社会心理环境
6、转型加速期和转型效应
7、迟发展社会与迟发展效应
▪ 迟发展效应 :
正面效应 :我们可以借鉴已经发达 国家的现代化经验与教训;可以吸收 和利用其优秀科技成果,加快我们的 发展速度 。
▪ 负面效应:发达国家已经占据或垄
断了一些高、精、尖产品的世界市场, 这就限制了迟发展国家在这些领域的 发展;由于时代的变迁,工业化条件 的改变等,一些已被证明了的经验与 发展的必要条件等也正在变化,致使 我国的现代化发展不可能有现成的可 以照搬的经验或照抄的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要素也称自然环境。社会 学所研究的自然环境不是广义的 自然环境,而是人类社会赖以生 存与发展的各种自然物和自然力 的总和。
四、文化要素
文化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所创造出来的物 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 化,是指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总 和。 文化与文明这两个概念也是既有联 系又有区别。
二、资源要素
资源要素是指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 本物质条件。资源大体分为两种:自然资 源和人文资源。自然资源又分可再生性资 源和不可再生性资源。人文资源分为经济 资源、政治资源、文化资源、社会资源。 资源具有有限性、稀缺性以及整体性等 特性,因此,我们要合理分配、利用和保 护资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环境要素
第二节 社会的构成要素
社会的基本要素包括:人口、资源、环 境、文化。
一、人口要素
所谓人口,就是指在特定的时空内,由一定 社会关系联系起来的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有生命的 个人所组成的总体。 人口构成指从不同的方面和层次,按照不同 的规定和标准区分的人口内部组合状况和比例关 系。人口构成,一般分为自然构成、社会构成和 地理环境构成三个方面。
二、社会的特征
1、社会是以进行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群组
成的。 2、社会是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而形成的,因 而社会具有联系性这是社会的一个基本的或主要 的特征。 3、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 4、社会是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 。 5、社会系统具有心理的、精神的联系。 6、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改造 能力的活的机体。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的论述
(1)社会是人们相互交往的产物,是全部社 会关系的总和。社会是由个人所组成的,但它不 是单个人的堆积和简单相加,而是人与人之间的 联系或关系的总和 。 (2)生产关系是社会的本质和基础。马克思 指出:“生产关系总和起来就构成为所谓社会关 系,构成为所谓社会,并且是构成为一个处于一 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社会,具有独特的特征的社 会。”
文化与文明的联系与区别
它们的联系主要体现在,文化是文明的基础,文明的 进步有赖于文化的发展,文化的发展又必然促进文明的 进步。 它们的区别主要是: 第一,文化现象是与人类社会与生俱来的,而文明 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时才出现的,可以说文明 是较高阶段的文化。 第二,文明是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它代表进步, 不代表落后与反动,而文化则不是这样。文化有主流文 化与支流文化、进步文化与反动文化之分。
2、社会学中的“社会”
在西方,英文society源于拉丁语 socius,意为“伙伴”。大约在明治维新 年间,日本学者最早将英文的society一词 译成日文中的汉字“社会”,近代中国学 者在翻译日本社会学著作时,也采用了这 种译法。 在西方,不同的社会学家对社会的理 解也各有不同。在众多的观点中,最具代 表性的主要有社会唯名论和社会唯实论两 大派别。
文化对社会发展和 人们的社会生活重大影响
第一,文化影响人的素质,从而影 响社会的进步。 第二,文化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 第三,文化影响社会的稳定与整合 。
第三节 社会结构
一、社会结构的含义和特征 (一)社会结构的含义
社会结构是社会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比较稳 定、持久的相互关系和构成方式。 马克思把社会结构分成了两个层次,一是社 会物质存在的决定层次,即经济基础层次,包括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大部分;二是受其制约的上 层建筑层次,主要是指政治、法律制度以及与之 相适应的思想、道德、哲学、宗教、艺术等社会 意识形态。
2、基本社会类型
按其所依赖的生存方式,从历史的角度,将社 会划分为这样几种基本类型: (1)狩猎和采集社会。 (2)畜牧社会。 (3)园艺社会。 (4)农业社会,又称“前工业社会”。 (5)工业社会,又称现代社会。 (6)后工业社会,又称信息社会、消费社会等。
第二节 社会的构成要素
三、社会类型
1、不同划分方式 (1)孔德以人类智力发展状况为标志,将人类社会的 发展划分为三大阶段:神学阶段 、形而上学 、实证阶 段 。 (2)斯宾塞以社会内部管理形式为依据,将社会划分 为军事社会和工业社会两大类。 (3)马克思以物质生产方式为依据,将社会划分为五 种基本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 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 (4)涂尔干以社会联结的纽带为依据,将社会划分为 两大类型:机械团结的社会和有机团结的社会。 (5)滕尼斯以整体的人类共同生活的基本状况为依据, 将社会划分为共同体(公社)与社会两大类型。
中国早期的社会学家孙本文将社会的构成要素 分为四类:第一,以气候和地形为代表的地理要 素,它是“社会成立的基础”;第二,以人口数 量和质量为代表的生物要素;第三,以环境等为 代表的心理要素,因为“社会成立的重要条件, 是个人与个人间的行为,而个人与个人间的行为 的情况,须视各个人的心理特质及当时环境的状 况而定”;第四,以文化物质和模式为代表的文 化要素。
第二章 社会及其构成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
一、社会的含义 1、我国典籍中的社会
“社会”一词最早出现在《旧唐书· 玄宗上》 (本纪第八),其中记载“礼部奏请千秋节休假三 日,及村闾社会,并就千秋节先赛白帝,报田祖, 然后坐饮,散之”,这里的“社会”已有村民集 会的意思。后来,“社会”概念已逐步引申为一 些人为了共同的目的而聚集在一个地方进行某种 活动,这基本上已是我们今天所理解的“社会” 的含义。
社会唯名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塔德、英国的 霍布斯、美国的吉丁斯和德国的韦伯等。他们认为,社 会是代表具有同样特征的许多人的集合体及其总和,它 仅仅是单纯的名称,是空名,而非实体,只有个人和个 人行动才是实际存在的。 社会唯实论又称社会实体论,主要以英国的斯宾塞、 德国的齐美尔、法国的迪尔凯姆、美国的斯莫尔等为代 表。与社会唯名论完全不同的是,唯实论者认为,社会 不仅仅是许多个人的集合体,也不仅仅是空名,而是一 种超越人类个性,本身含有客观性的真实存在的统一实 体。 从以上观点可以看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社 会唯名论和社会唯实论这两大派别率论的焦点问题。